CN101991697A - 一种具有清热泻火功能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清热泻火功能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1697A
CN101991697A CN2009101836560A CN200910183656A CN101991697A CN 101991697 A CN101991697 A CN 101991697A CN 2009101836560 A CN2009101836560 A CN 2009101836560A CN 200910183656 A CN200910183656 A CN 200910183656A CN 101991697 A CN101991697 A CN 101991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preparation
water
calculus bov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836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明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1836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16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91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16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清热泻火功能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是由下列组份制成的:体外培育牛黄1~1.5份,石膏35~45份,菊花20~30份,川芎5~10份,栀子20~30份,黄柏4~8份,黄芩20~30份,大黄35~45份,连翘20~30份,赤芍5~10份,当归20~30份,地黄30~35份,甘草4~8份,冰片4~8份,荆芥穗5~10份,白芷5~10份,薄荷10~20份,黄连5~10份,桔梗5~10份。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技术解决了现行制备技术的缺憾,很好地解决了有效成份的保留和药物分散度的技术难点。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清热泻火功能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具有清热泻火功能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等热毒内盛、风火上攻病症属于上焦实热,西医生常采用抗生素加维生素进行治疗,而这些方法有着明显的缺陷性,会导致病菌耐药性大大增加,使人体整个免疫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很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病情加重,而且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传统中药在治疗上焦实热证有很多方法,服用牛黄上清丸(胶囊或片剂)便是方法之一。牛黄上清胶丸(胶囊或片剂)是由牛黄等药材制备而成的,由于牛黄资源十分稀缺,很多制药企业便使用人工牛黄替代,而人工牛黄与天然牛黄相比较存在很大的差别,形成的差别是不言而喻的,从质量标准来看,牛黄中的主要有效成份是胆红素,天然牛黄便是人工牛黄的3倍以上。《中国药典》从2000年版开始便对牛黄中游离胆红素的含量进行限制,不得超过0.7%,而现行的人工牛黄标准中却没有对游离胆红素的含量进行限制。游离胆红素是有毒性反应的,容易导致患者服用后呕吐、黄疸症状。
本发明使用的是体外培育牛黄替代处方中的人工牛黄或天然牛换。体外培育牛黄是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原料药,拥有完善的质量标准。体外培育牛黄是模拟牛体内胆结石形成的生化过程,在体外牛胆汁内研制出的牛胆结石,其性状、外观结构、微观结构、成份、含量均与优质天然牛黄一致,质量稳定、可控,不含猪去氧胆酸,能进行工业化生产,正好弥补了天然牛黄之不足。体外培育牛黄的成石过程是生物化学过程,是各种有效成分、有效基团自然组合的过程。1997年,体外培育牛黄获得了国家中药一类新药证书,2002年,该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经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多次论证:体外培育牛黄的形状、结构、成分、含量均与天然牛黄相似,药效学、毒理学研究结果证明安全,临床疗效与天然牛黄一致,且对于某些病种的疗效高于天然牛黄,是天然牛黄的理想替代品。体外培育牛黄的质量标准已被《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在武汉、北京等地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体外培育牛黄与培植牛黄是否可替代天然牛黄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研讨。对体外培育牛黄的胆红素含量等多种成的检测显示,体外培育牛黄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牛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专家的结论,决定把安宫牛黄丸等41种急重症用药可用体外培育牛黄、培植牛黄替代。以解决牛黄原料不足这一问题。体外培育牛黄的培育成功,必将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受益于牛黄的药用功效。
2004年1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含牛黄的新药,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替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但不得以人工牛黄替代;其他含牛黄的品种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或人工牛黄替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该文件的对人工牛黄的使用范围进行了限定,对体外培育牛黄能够与天然牛黄等同使用,也是对体外培育牛黄的质量、药效、临床疗效的肯定。
由于牛黄上清丸(胶囊或片剂)中含有大黄、体外培育牛黄和冰片,现行的制备技术在烘烤、混合技术中没有充分考虑上述药物的性质,容易导致大黄中有效成份游离蒽醌类化合物分解,容易导致牛黄和冰片的分散不均匀,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上述难题。本发明采用减压低温干燥的方法,不但缩短了干燥时间,而且保证了大黄中的有效成份不分解。本发明提供的把用于制造片剂或填充胶囊的药物混合物制粒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不同比重的药物粉末在机械震动过程中会分层的缺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行制药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功效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是由下列组份制成的:体外培育牛黄1~1.5份,石膏35~45份,菊花20~30份,川芎5~10份,栀子20~30份,黄柏4~8份,黄芩20~30份,大黄35~45份,连翘20~30份,赤芍5~10份,当归20~30份,地黄30~35份,甘草4~8份,冰片4~8份,荆芥穗5~10份,白芷5~10份,薄荷10~20份,黄连5~10份,桔梗5~10份。
具体地说,按照重量组份计算,由下列组份制成的:体外培育牛黄1份,石膏40份,菊花20份,川芎8份,栀子25份,黄柏5份,黄芩25份,大黄40份,连翘25份,赤芍8份,当归25份,地黄32份,甘草5份,冰片5份,荆芥穗8份,白芷8份,薄荷15份,黄连8份,桔梗8份。
本发明所述的制剂为丸剂、胶囊剂或片剂。
本发明所述的丸剂是这样制备的:
第一步:将连翘、荆芥穗、薄荷加水浸泡三小时(加水量为: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再用多功能提取罐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的药渣加水煎一次(加水量为: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滤过,滤液备用。
第三步:将黄连、栀子、桔梗、赤芍、当归、地黄、石膏、甘草加水浸泡三小时(加水量为药材重量5倍),再加水煎煮二次(加水量:每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5倍),每次二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备用。
第四步:将黄柏、川芎、白芷用70%乙醇为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流浸膏备用。
第五步:将菊花热浸二次(热浸水温度:80℃,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每次各2小时,滤过,滤液备用。
第六步:合并第二到第五步的药液,减压浓缩成至相对密度为1.32~1.36(55℃)的稠膏。
第七步:将黄连、大黄粉碎成细粉,加入第六步制成的浸膏中,制成颗粒,60℃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后,再将体外培育牛黄和冰片混合的研制的细粉,按照等量递增的方法与之混匀,取第一步提取的挥发油加入少量乙醇后均匀喷入粉末中,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丸剂。
本发明所述的片剂是这样制备的:
第一步:将连翘、荆芥穗、薄荷加水浸泡三小时(加水量为: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再用多功能提取罐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的药渣加水煎一次(加水量为: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滤过,滤液备用。
第三步:将黄连、栀子、桔梗、赤芍、当归、地黄、石膏、甘草加水浸泡三小时(加水量为药材重量5倍),再加水煎煮二次(加水量:每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5倍),每次二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备用。
第四步:将黄柏、川芎、白芷用70%乙醇为溶剂进行渗漉至溶液无色,收集漉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流浸膏备用。
第五步:将菊花热浸二次(热浸水温度:80℃,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每次各2小时,滤过,滤液备用。
第六步:合并第二到第五步的药液,减压浓缩成至相对密度为1.32~1.36(55℃)的稠膏。
第七步:将黄连、大黄粉碎成细粉,加入第六步制成的浸膏中,制成颗粒,60℃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将体外培育牛黄和冰片混合的研制的细粉按照等量递增的方法与之混匀,用85%的少量乙醇做粘合剂制粒,在50℃下减压烘烤1小时,取第一步提取的挥发油加入少量乙醇后均匀喷入颗粒中,加入少量润滑剂,压片,制成片剂。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是这样制备的:
第一步:将连翘、荆芥穗、薄荷加水浸泡三小时(加水量为: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再用多功能提取罐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的药渣加水煎一次(加水量为: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滤过,滤液备用。
第三步:将黄连、栀子、桔梗、赤芍、当归、地黄、石膏、甘草加水浸泡三小时(加水量为药材重量5倍),再加水煎煮二次(加水量:每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5倍),每次二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备用。
第四步:将黄柏、川芎、白芷用70%乙醇为溶剂进行渗漉至溶液无色,收集漉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流浸膏备用。
第五步:将菊花热浸二次(热浸水温度:80℃,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每次各2小时,滤过,滤液备用。
第六步:合并第二到第五步的药液,减压浓缩成至相对密度为1.32~1.36(55℃)的稠膏。
第七步:将黄连、大黄粉碎成细粉,加入第六步制成的浸膏中,制成颗粒,60℃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将体外培育牛黄和冰片混合的研制的细粉按照等量递增的方法与之混匀,用85%的乙醇做粘合剂制粒,在50℃下减压烘烤1小时,取第一步提取的挥发油加入少量乙醇后均匀喷入颗粒中,填充胶囊,制成胶囊剂。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治疗效果,取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制备的片剂,对380例上焦实热证具有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等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疗效进行了统计。
120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最小者22岁,年龄最大者69岁。对以上患者,给予片剂进行服用,一日2次,一次4片,温开水服用。每3天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其中临床治愈率:61.58%,临床显效率:85.23%,临床有效率89.20%,临床无效率10.80%。
临床验证结果表明: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制备的片剂对上焦实热导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实例
实施实例1:
取体外培育牛黄2g,石膏80g,菊花40g,川芎16g,栀子50g,黄柏10g,黄芩50g,大黄80g,连翘50g,赤芍16g,当归50g,地黄64g,甘草10g,冰片10g,荆芥穗16g,白芷16g,薄荷30g,黄连16g,桔梗16g。
将连翘、荆芥穗、薄荷加水浸泡三小时(加水量为: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再用多功能提取罐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将药渣加水煎一次(加水量为: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滤过,滤液备用。将黄连、栀子、桔梗、赤芍、当归、地黄、石膏、甘草加水浸泡三小时(加水量为药材重量5倍),再加水煎煮二次(加水量:每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5倍),每次二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备用。将黄柏、川芎、白芷用70%乙醇为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流浸膏备用。将菊花热浸二次(热浸水温度:80℃,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每次各2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合并前述过程中的浸膏、药液,减压浓缩成至相对密度为1.32~1.36(55℃)的稠膏。将黄连、大黄粉碎成细粉,加入稠膏中,制成颗粒,60℃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后,再将体外培育牛黄和冰片混合的研制的细粉,按照等量递增的方法与之混匀,取第一步提取的挥发油加入少量乙醇后均匀喷入粉末中,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丸剂。
实施实例2:
取体外培育牛黄2g,石膏80g,菊花40g,川芎16g,栀子50g,黄柏10g,黄芩50g,大黄80g,连翘50g,赤芍16g,当归50g,地黄64g,甘草10g,冰片10g,荆芥穗16g,白芷16g,薄荷30g,黄连16g,桔梗16g。
将连翘、荆芥穗、薄荷加水浸泡三小时(加水量为: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再用多功能提取罐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将药渣加水煎一次(加水量为: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滤过,滤液备用。将黄连、栀子、桔梗、赤芍、当归、地黄、石膏、甘草加水浸泡三小时(加水量为药材重量5倍),再加水煎煮二次(加水量:每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5倍),每次二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备用。将黄柏、川芎、白芷用70%乙醇为溶剂进行渗漉至溶液无色,收集漉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流浸膏备用。将菊花热浸二次(热浸水温度:80℃,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每次各2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合并前述的浸膏、药液,减压浓缩成至相对密度为1.32~1.36(55℃)的稠膏。将黄连、大黄粉碎成细粉,加入稠膏中,制成颗粒,60℃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将体外培育牛黄和冰片混合的研制的细粉按照等量递增的方法与之混匀,用85%的少量乙醇做粘合剂制粒,在50℃下减压烘烤1小时,取第一步提取的挥发油加入少量乙醇后均匀喷入颗粒中,加入少量润滑剂,压片,制成片剂,每片中0.3g。
实施实例3:
取体外培育牛黄2g,石膏80g,菊花40g,川芎16g,栀子50g,黄柏10g,黄芩50g,大黄80g,连翘50g,赤芍16g,当归50g,地黄64g,甘草10g,冰片10g,荆芥穗16g,白芷16g,薄荷30g,黄连16g,桔梗16g。
将连翘、荆芥穗、薄荷加水浸泡三小时(加水量为: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再用多功能提取罐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将药渣加水煎一次(加水量为: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滤过,滤液备用。将黄连、栀子、桔梗、赤芍、当归、地黄、石膏、甘草加水浸泡三小时(加水量为药材重量5倍),再加水煎煮二次(加水量:每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5倍),每次二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备用。将黄柏、川芎、白芷用70%乙醇为溶剂进行渗漉至溶液无色,收集漉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流浸膏备用。将菊花热浸二次(热浸水温度:80℃,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每次各2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合并前述的浸膏、药液,减压浓缩成至相对密度为1.32~1.36(55℃)的稠膏。将黄连、大黄粉碎成细粉,加入稠膏中,制成颗粒,60℃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将体外培育牛黄和冰片混合的研制的细粉按照等量递增的方法与之混匀,用85%的乙醇做粘合剂制粒,在50℃下减压烘烤1小时,取第一步提取的挥发油加入少量乙醇后均匀喷入颗粒中,填充胶囊,制成胶囊剂,每粒胶囊重0.3g。

Claims (5)

1.一种具有清热泻火功能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是由下列组份制成的:体外培育牛黄1~1.5份,石膏35~45份,菊花20~30份,川芎5~10份,栀子20~30份,黄柏4~8份,黄芩20~30份,大黄35~45份,连翘20~30份,赤芍5~10份,当归20~30份,地黄30~35份,甘草4~8份,冰片4~8份,荆芥穗5~10份,白芷5~10份,薄荷10~20份,黄连5~10份,桔梗5~10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是由下列组份制成的:体外培育牛黄1份,石膏40份,菊花20份,川芎8份,栀子25份,黄柏5份,黄芩25份,大黄40份,连翘25份,赤芍8份,当归25份,地黄32份,甘草5份,冰片5份,荆芥穗8份,白芷8份,薄荷15份,黄连8份,桔梗8份。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为丸剂、胶囊或片剂。
4.按照权利1~3任一项所述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将连翘、荆芥穗、薄荷加水浸泡三小时(加水量为: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再用多功能提取罐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的药渣加水煎一次(加水量为: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滤过,滤液备用。
第三步:将黄连、栀子、桔梗、赤芍、当归、地黄、石膏、甘草加水浸泡三小时(加水量为药材重量5倍),再加水煎煮二次(加水量:每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5倍),每次二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备用。
第四步:将黄柏、川芎、白芷用70%乙醇为溶剂进行渗漉至溶液无色,收集漉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流浸膏备用。
第五步:将菊花热浸二次(热浸水温度:80℃,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每次各2小时,滤过,滤液备用。
第六步:合并第二到第五步的药液,减压浓缩成至相对密度为1.32~1.36(55℃)的稠膏。
第七步:将黄连、大黄粉碎成细粉,加入第六步制成的浸膏中,制成颗粒,60℃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将体外培育牛黄和冰片混合的研制的细粉按照等量递增的方法与之混匀,在制剂的过程中取第一步提取的挥发油加入少量乙醇后均匀喷入粉末(或颗粒)中,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丸剂、片剂或胶囊剂。
5.按照权利4要求制备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CN2009101836560A 2009-08-14 2009-08-14 一种具有清热泻火功能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9916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836560A CN101991697A (zh) 2009-08-14 2009-08-14 一种具有清热泻火功能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836560A CN101991697A (zh) 2009-08-14 2009-08-14 一种具有清热泻火功能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1697A true CN101991697A (zh) 2011-03-30

Family

ID=43782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836560A Pending CN101991697A (zh) 2009-08-14 2009-08-14 一种具有清热泻火功能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9169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8450A (zh) * 2012-11-09 2013-02-06 辛晓林 一种治疗营养性浮肿的中药
CN106551090A (zh) * 2015-09-22 2017-04-05 刘吴阳 一种清热泻火、和中解毒牲畜饲料添加剂
CN112870272A (zh) * 2021-04-22 2021-06-01 周君刚 一种治疗鼻炎的药剂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8450A (zh) * 2012-11-09 2013-02-06 辛晓林 一种治疗营养性浮肿的中药
CN102908450B (zh) * 2012-11-09 2014-01-22 辛晓林 一种治疗营养性浮肿的中药
CN106551090A (zh) * 2015-09-22 2017-04-05 刘吴阳 一种清热泻火、和中解毒牲畜饲料添加剂
CN112870272A (zh) * 2021-04-22 2021-06-01 周君刚 一种治疗鼻炎的药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2737B (zh) 一种用于缓解人体疼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7123B (zh) 一种用于缓解颈肩、腰腿、关节、肌肉疼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7122B (zh) 一种用于缓解人体疼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81393A (zh) 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2302563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1697A (zh) 一种具有清热泻火功能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5329B (zh) 一种治疗妇女痛经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0427A (zh) 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11358906B (zh) 一种适用于外感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0411666C (zh) 用于治疗蛇伤、及蜂、蜈蚣、毒虫咬伤和痈、疽、疖的药物组合物
CN103735871A (zh)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1659A (zh) 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2204978A (zh) 一种治疗癌性疼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2091135A (zh) 一种含体外培育牛黄的牛黄解毒丸(片、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1645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520475B (zh)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组合物
CN102552589B (zh) 一种抗炎、抗菌、抗感染的复方中药粉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66304A (zh) 一种用于通络活血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66749A (zh) 一种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的中成药
CN100490869C (zh) 六味地黄制剂
CN105477136A (zh) 一种治疗哮喘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149665B (zh) 一种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68039A (zh) 治疗蛔厥症的中药
CN1418661A (zh) 治疗肝炎的中药制剂
CN103784633B (zh) 一种治疗小儿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