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7535B - 排列输送装置、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排列输送装置、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7535B
CN101987535B CN2010102417571A CN201010241757A CN101987535B CN 101987535 B CN101987535 B CN 101987535B CN 2010102417571 A CN2010102417571 A CN 2010102417571A CN 201010241757 A CN201010241757 A CN 201010241757A CN 101987535 B CN101987535 B CN 1019875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arrangement
parts
transport path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17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7535A (zh
Inventor
今江俊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87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7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7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7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6Movable stops or gauges, e.g. rising and falling front sto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6Tabl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4Irregularities, e.g. in orientation or skew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40Identification
    • B65H2511/416Identification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5Absence
    • B65H2511/518Particular portion of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1Edges leading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912Banknotes, bills and cheques or the lik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是对前端具有透光性高的透明部分的介质也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判断该介质是否排列整齐、且能够防止排列用部件的下游侧的处理的停滞的排列输送装置、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装置。该排列输送装置具备光学式的介质检测传感器,多个该介质检测传感器在排列板的上游侧沿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分别检测与排列板抵接的介质,在输送了规定量介质而足以使介质与排列板抵接从而使介质排列整齐之际,在所有的介质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出介质的情况下,视作对像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那样前端具有透光性高的部分的介质进行了排列,使排列板从输送路径退避,而将介质向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

Description

排列输送装置、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排列用部件对介质进行排列而输送的技术。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有具备输送介质的输送机构、在输送的介质上记录文字等图像的记录头的记录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记录装置具备能够在进入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进退位置和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排列用部件,用以防止介质相对于记录头斜进入,使介质的前端与该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
在这种记录装置中,需要准确判断介质是否通过排列用部件进行了排列,因此,在排列用部件的上游侧具备多个光学式(透光形)的介质检测传感器,根据上述介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出介质是否已排列整齐。具体而言,若至少相邻的两个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介质,则判断该介质通过排列用部件已排列整齐,另一方面,在只有一个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介质的状态下,判断该介质在输送路径内被倾斜(偏斜)输送。由此,能够简单且准确地判断是否通过排列用部件将介质排列整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39322号公报
然而,在使用了上述透光形的介质检测传感器的结构中,能够简单地判断通常的纸介质是否排列整齐,但在例如像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那种在前端部分(边缘部)具有透光性高的透明部分的介质中,光透过该透明部分。因此,即使这种介质处于与排列用部件抵接而排列整齐的状态,也无法通过介质检测传感器判断介质排列整齐,存在排列用部件的下游侧的处理停滞等问题。相对于此,考虑有另行设置用于判断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是否排列整齐的传感器,但该结构不可避免地导致设计变更或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课题,提供一种即使是对前端具有透光性高的透明部分的介质也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判断该介质是否排列整齐、且能够防止排列用部件的下游侧的处理的停滞的排列输送装置、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排列输送装置。
为了达成所述目,本发明提供一种排列输送装置,其具备:输送机构,其输送介质;排列用部件,其能够在进入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进入位置和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排列输送装置使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所述排列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光学式的介质检测传感器和控制机构,多个该介质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排列用部件的上游侧沿所述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分别检测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的介质的前端部分,在输送了规定量的所述介质而足以使所述介质与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在所有的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都没有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进行如下控制:将所述介质视作边缘部的透光性比边缘部以外的部分的透光性高的介质并使所述排列用部件从输送路径退避,且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
根据该结构,在输送了规定量介质而足以使所述介质与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在所有的介质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介质的情况下,能够视作已经前端具有透光性高的部分的介质排列整齐。因此,尚且不说通常的纸介质,即使对于例如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而言,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判断是否该介质是否排列整齐。另外,在视作前端具有透光性高的部分的介质已经排列整齐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排列用部件从输送路径退避而将介质向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因此,能够防止排列用部件的下游侧的处理的停滞。
以所述结构为基础,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比所述排列用部件的排列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具备以光学方式读取所述介质的表面的光学读取部,所述控制机构利用所述光学读取部读取所述介质的表面。
根据该结构,例如在视作前端具有透光性高的部分的介质已经排列整齐的情况下,向光学读取部输送该介质,由该光学读取部读取该介质的表面,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排列及读取这一系列的处理动作。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比所述排列用部件的排列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具备以光学方式读取所述介质的表面的光学读取部,在输送了规定量的所述介质而足以使所述介质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在只有一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排列用部件从输送路径退避并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并且,通过所述光学读取部读取所述介质的表面,基于该读取的图像判断所述介质是否已经排列整齐。
根据该结构,在只有一个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出介质的情况下,即,在像现有技术中判断介质发生了倾斜那样的情况下,将该介质向光学读取部输送,基于该光学读取部读取的图像判断所述介质是否排列整齐,因此,能够准确判断如下等理由:例如,该介质实际上被倾斜输送,或者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的前端的局部因污垢等透光性降低。由此,无需将介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提高到必要以上,就能够实现装置结构及排列检测处理的简单化。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只有一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驱动所述输送机构而反复执行规定次数的所述介质的排列。
根据该结构,通过驱动输送机构来消除介质轻微的倾斜,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排列处理。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比所述排列用部件的排列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具备在所述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机构,在所述介质已经排列整齐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允许所述记录机构向所述介质记录图像。
根据该结构,在介质已经排列整齐的情况下,允许向所述介质记录图像,因此,即使对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而言,例如通过设置能够在该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区域,从而能够容易地在所述介质上记录图像。另外,在介质被倾斜输送之际,由于没有向该介质记录图像,因此,能够防止图像向所述介质的记录不良。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排列输送装置具备:输送机构,其输送介质;排列用部件,其能够在进入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进入位置和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排列输送装置使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所述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输送了规定量的所述介质而足以使所述介质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通过在所述排列用部件的上游侧沿所述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光学式的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的介质的前端部分,在所有的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都没有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将所述介质视作边缘部的透光性比边缘部以外的部分的透光性高的介质并使所述排列用部件从输送路径退避,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所述介质。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具备:输送机构,其输送介质;排列用部件,其能够在进入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进入位置和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记录机构,其在由所述排列用部件排列后的介质上记录图像,所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光学式的介质检测传感器和控制机构,该介质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排列用部件的上游侧沿所述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分别检测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的介质的前端部分,在输送了规定量的所述介质而足以使该介质与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当所有的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进行如下控制:将所述介质视作边缘部的透光性比边缘部以外的部分的透光性高的介质并使所述排列用部件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且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
另外,以所述结构为基础,也可以构成为,多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沿所述排列用部件等间隔设置。
另外,以所述结构为基础,也可以构成为在相邻的两个以上的多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所述介质的情况下,将所述介质判断为纸介质并且判断为已经通过所述排列用部件完成了所述纸介质的排列。
另外,以所述结构为基础,也可以构成为,还具备检测所述介质是否已经插入了所述输送路径的插入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插入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排列用部件进入所述输送路径内而使所述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
另外,以所述结构为基础,也可以构成为,多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沿所述排列用部件等间隔配置。
另外,以所述结构为基础,也可以构成为,在相邻的两个以上的多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将所述介质判断为纸介质并且判断为已经通过所述排列用部件完成了所述纸介质的排列。
另外,以所述结构为基础,也可以构成为,还具备检测所述介质是否已经插入了所述输送路径的插入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插入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排列用部件进入所述输送路径内而使所述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
根据本发明,在输送了规定量介质而足以使所述介质与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在所有的介质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出介质的情况下,能够视作前端具有透光性高的部分的介质已经排列整齐。因此,即使对于例如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而言,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判断是否对该介质进行了排列。另外,在视作已经对前端具有透光性高的部分的介质进行了排列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排列用部件从输送路径退避而将介质向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因此,能够防止排列用部件的下游侧的处理的停滞。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点击式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打印机主体的立体图。
图3是打印机主体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表示点击式打印机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点击式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插入边缘部透明的介质时的排列检测动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点击式打印机的外观的主视立体图。图2是表示打印机主体11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的点击式打印机10的侧视剖视图。
图1所示的点击式打印机10中,将记录头(记录机构)18(参照图3)所具备的多个记录针隔着从色带盒(省略图示)抽出的墨液带(省略图示)按压到记录介质(介质)S,在该记录介质S的记录面上形成点,由此记录包含文字的图像。
作为点击式打印机10能够使用的记录介质S,已知有以规定长度切断的切断介质、连接有多张的连续纸。作为切断介质,除例如单张纸或单张复写纸等以外,还包括存折或明信片、信封等,连续纸包括连续复写纸。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介质S,例举了使用金融机构等发行的支票或票据(以下,总称为支票)的情况来进行说明。所述支票是利用磁性墨液在其表面的局部区域MA印刷有使用者的账号和该支票的序号等的MICR(Magnetic Ink Character Recognition磁性墨液字符识别)信息的单张纸。
另外,在点击式打印机10中,作为记录介质S,不仅可以使用支票,还可以使用存折。这里所说的存折形成为装订有多张记录用纸的册子形态,打开该册子后的内侧的面成为记录面。在与存折的表背纸相当的面的后部设有磁条。
如图1所示,点击式打印机10具备作为外装体的上部罩12、上部箱体13及下部箱体14。在上部箱体13及下部箱体14的前面开设有将记录介质S插入或排出的手动口15。将该手动口15开口的一侧即图3中的左侧作为前方(前)侧,将图3中的右侧作为后方(后)侧。
如图2所示,点击式打印机10具有被上部罩12、上部箱体13及下部箱体14覆盖的打印机主体11。该打印机主体11具备下主体部11A、通过轴11C支承在该下主体部11A的后端部的上主体部(省略图示)。通过操作设置在上主体部的左侧面的开闭杆(省略图示)来旋转上主体部,而使打印机主体11内部露出。
如图2及图3所示,打印机主体11具备基底框架16、在该基底框架16的两端分别竖立设置而固定的右侧框架17A及左侧框架17B。在上述两侧框架17A、17B的外侧具有上主体部的两侧框架(省略图示),滑架引导轴31架设在上主体部的两侧框架之间,并且,在两侧框架17A、17B之间固定设置平坦面形状的前方介质引导件24及后方介质引导件25。在上述前方介质引导件24与后方介质引导件25之间配置平面形状的压板21,记录头18以与压板21对置的方式配置在该压板21的上方。
记录头18搭载于滑动自如地插通在滑架引导轴31上的滑架19。通过驱动该滑架19的滑架驱动电动机56(参照图4)的正转或反转,经由同步带(省略图示)驱动该滑架19,使其被滑架引导轴31引导而往复移动。
滑架19的移动方向是与图1中符号X所示的方向、即滑架引导轴31的轴向及压板21的长度方向一致的主扫描方向。另外,滑架19的移动(扫描)范围在一对上主体部两侧框架之间。此外,将与滑架19的主扫描方向X正交的方向、即图1中符号Y所示的方向作为副扫描方向。
在搭载于滑架19的记录头18与滑架19一起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期间,在记录头18的前端面使记录针从与压板21对置的针突出部(省略图示)突出而接触到墨液带,而使该墨液带上的墨液附着于在压板21与记录头18之间输送的记录介质S,在记录介质S上记录包括文字的图像。该墨液带折叠收纳于在上述主体框架或滑架19上安装的色带盒(省略图示)内,随着滑架19的扫描而被送出。另外,如图3所示,介质宽度传感器55以位于压板21的上方的方式配设在记录头18的后方侧。介质宽度传感器55搭载于滑架19且与滑架19一起在压板21上扫描,用于求解记录介质S的侧端的位置和记录介质S的宽度。
如图2、图3所示,压板21沿滑架19的扫描方向延伸而形成平面形状,其两端通过施力弹簧41被朝向记录头18施力且弹性支承。施力弹簧41是压缩螺旋弹簧,通过该施力弹簧41的作用力支承记录头18的记录动作时记录针的突出力。另外,在记录介质S的输送中该记录介质S的厚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或者在厚度不同的记录介质S被搬入到压板主体11的情况下,压板21克服施力弹簧41的作用力,从而在记录头18的前端的按压作用下向远离记录头18的方向移动。由此,无论记录介质的厚度如何,都能够将记录头18的前端与记录介质S的记录面之间的间隙确保为固定。
如图3所示,打印机主体11具有:介质输送机构(输送机构)100,其输送记录介质S;排列机构28,其与由该介质输送机构100输送的记录介质S的前端抵接而使所述记录介质S排列整齐;磁数据读写部29,其具有读取设于支票的MICR信息、对设于存折的磁条进行磁信息的读取或写入的磁头34;介质按压部30,其在该磁数据读写部29的磁头34执行包括MICR信息的读取在内的磁信息处理时,从上方按压记录介质S来抑制记录介质S的浮起。
另外,打印机主体11具备读取记录介质S的表面的光学读取部110。该光学读取部110具备:读取印刷在记录介质S的上表面侧的信息的第一扫描器111;与该第一扫描器111对置配置、读取印刷在所述记录介质S的下表面侧的信息的第二扫描器112。所述第一扫描器111及第二扫描器112均为光学图像传感器,例如具备:将从荧光管或LED输出的白色的可见光照射到记录介质S的读取区域的照射部(省略图示);沿主扫描方向(X方向)排列成一列的多个受光传感器(省略图示);按规定的顺序输出来自受光传感器的信号的输出部(省略图示)。
如图2、图3所示,介质输送机构100具备压板21、第一驱动辊22A、第一从动辊22B、第二驱动辊23A、第二从动辊23B、第三驱动辊124A、第三从动辊124B、前方介质引导件24、后方介质引导件25、介质输送电动机26及驱动轮列部27。另外,在本结构中,在前方介质引导件24及后方介质引导件25上形成有输送记录介质S的输送路径P。
在本结构中,第一驱动辊22A、第一从动辊22B相对于压板21及记录头18配置在打印机主体11的前方侧,第二驱动辊23A、第二从动辊23B及第三驱动辊124A、第三从动辊124B相对于压板21及记录头18顺次配置在打印机主体1的后方侧。
另外,上述光学读取部110和第一扫描器111及第二扫描器112配置在第二驱动辊23A、第二从动辊23B、第三驱动辊124A、第三从动辊124B之间。
第一驱动辊22A和第一从动辊22B沿上下方向配置而成对,第二驱动辊23A和第二从动辊23B沿上下方向配置而成对,第三驱动辊124A和第三从动辊124B沿上下方向配置而成对。
第一驱动辊22A、第二驱动辊23A及第三驱动辊124A是被介质输送电动机26及驱动轮列部27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辊,第一从动辊22B、第二从动辊23B及第三从动辊124B是被弹簧42A、42B、42C以规定的按压力分别向第一驱动辊22A、第二驱动辊23A及第三驱动辊124A侧弹性施力的从动辊。由此,第一驱动辊22A和第一从动辊22B被向相反方向驱动而旋转,第二驱动辊23A和第二从动辊23B被向相反方向驱动而旋转,第三驱动辊124A和第三从动辊124B被向相反方向驱动而旋转。
如图2所示,驱动轮列部27配置在右侧框架17A的外侧。该驱动轮列部27具备一体旋转地固定在能够正转或反转的介质输送电动机26的驱动轴上的电动机小齿轮51。来自该电动机小齿轮51的驱动力经由减速齿轮52向安装在第二驱动辊23A的第二驱动轴33上的第二驱动齿轮53B传递,进而,从该第二驱动齿轮53B经由中间齿轮54向安装在第一驱动辊22A的第一辊轴32上的第一驱动齿轮53A传递。另外,第二驱动辊23A的第二辊轴33的旋转力例如通过驱动带(省略图示)向第三驱动辊124A的第三辊轴134传递。由此,图3所示的第一驱动辊22A、第二驱动辊23A及第三驱动辊124A向同一方向旋转,能够将记录介质S输送到打印机主体11内。即,当介质输送电动机26正转时,图3所示的第一驱动辊22A、第二驱动辊23A及第三驱动辊124A沿着副扫描方向如图中符号A所示将记录介质S输送到打印机主体11内,当介质输送电动机26反转时,如图中符号B所示,将记录介质S向从打印机主体11内排出的方向输送。
排列机构28在记录头18向记录介质S记录或者光学读取部110读取记录介质S的表面之前,对该记录介质S进行排列。该排列机构28设置在第一驱动辊22A及第一从动辊22B与记录头18及压板21之间,具备能够在进入输送路径P内的进入位置与从输送路径P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张)排列板(排列用部件)38、驱动该排列板38的排列板电动机(参照图4)。如图2所示,多张排列板38并列设置在输送路径P的宽度方向(滑架19的主扫描方向),通过使记录介质S的前端部与上述排列板38抵接来改变记录介质S的方向,从而能够对该记录介质S进行排列。
另外,如图2所示,打印机主体11具备在输送路径P的排列板38的上游侧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各排列板38的侧方部)检测有无记录介质S与这些排列板38抵接的多个介质检测传感器39。介质检测传感器39是分别具备隔着输送路径P而对置的发光部(LED等)和受光部(光敏晶体管)的透光型传感器,从该发光部发出的光由受光部接收或被记录介质S遮挡,由此检测有无记录介质S。
介质检测传感器39分别沿排列板38大致等间隔配设,因此,根据介质检测传感器39的各输出(检测结果)能够判断排列板38排列后的记录介质S相对于输送方向的倾斜是否在允许的倾斜范围内。例如,当沿输送路径P的宽度方向(滑架19的主扫描方向)并列的介质检测传感器39中相邻的两个同时检测出记录介质S时,判断为排列完成。
另外,如图2所示,打印机主体11在第一驱动辊22A的前方侧并列设置有检测记录介质S向输送路径P的插入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插入检测传感器47。这些插入检测传感器47是具备朝向输送路径P发光的发光部、检测其反射光的受光部的光反射型传感器。此外,作为插入检测传感器,也可以使用发光部与受光部隔着输送路径P对置配置的透光性传感器。在本结构中,当从所有的插入检测传感器47的受光部受光的状态变为任意一个插入检测传感器47的受光被遮挡时,判断记录介质S被插入输送路径P内。
图4是表示点击式打印机10的功能的结构的框图。
点击式打印机10具备:根据控制程序控制点击式打印机10的整体的CPU(控制机构)40;存储通过CPU40执行的控制程序或处理的数据等的EEPROM42;暂时存储通过CPU40从EEPROM42读出的控制程序或数据等的RAM41;改变与控制点击式打印机10的主机200之间发送接收信息时的数据形式的接口(I/F)43。
记录头18及磁头34经由门阵列(G/A)45连接到CPU 40。门阵列45根据CPU40的控制向记录头18输出驱动电流,使记录针突出。另外,门阵列45根据CPU40的控制,在磁信息读取时,对磁头34输出读取用电流,另一方面,将从磁头34输入的信号电流数字化后向CPU40输出。
另外,在门阵列45连接有上述介质检测传感器39、插入检测传感器47、介质宽度传感器55、第一扫描器111及第二扫描器112。介质检测传感器39、插入检测传感器47及介质宽度传感器55在从门阵列45输入的驱动电流的作用下动作,而向门阵列45输出与检测值相当的模拟电压。门阵列45将从插入检测传感器47及介质宽度传感器55输入的模拟电压量化后生成数字数据,向CPU40输出。
第一扫描器111读取印刷在记录介质S的上表面(例如,印刷有MICR信息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的信息并向门阵列45供给。第二扫描器112读取印刷在记录介质S的下表面(例如,印刷有MICR信息的面)的信息并向门阵列45供给。门阵列45将从第一扫描器111及第二扫描器112供给的模拟电压量化后生成数字数据,向CPU40输出。
进而,在门阵列45连接有电动机驱动器48。电动机驱动器48与介质输送电动机26、滑架驱动电动机56、磁头驱动电动机64及排列板电动机65连接,向上述各电动机供给驱动电流或驱动脉冲,使这些电动机动作。
CPU40根据存储于EEPROM42中的控制程序,经由门阵列45控制记录头18或电动机驱动器48,并且,取得介质检测传感器39、插入检测传感器47及介质宽度传感器55的检测结果。然后,CPU40驱动介质输送电动机26使记录介质S沿符号Y所示的副扫描方向输送,驱动滑架驱动电动机56使滑架19沿符号X所示的主扫描方向扫描,进而,驱动磁头驱动电动机64使磁头单元62沿符号X所示的主扫描方向扫描。另外,CPU40控制门阵列45,从而驱动记录头18使记录针突出,通过磁头34进行磁信息处理或者通过第一扫描器111及第二扫描器112进行印刷在记录介质S的表面上的信息的读取处理。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点击式打印机10配置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窗口,用于作为记录介质S的存折的结算等时。具体而言,当从手动口15插入记录介质S时,该记录介质S被夹在第一驱动辊22A及第一从动辊22B之间而沿箭头A方向输送至压板21跟前。此时为了校正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的倾斜(偏斜),排列板38向记录介质S的输送路径P内突出,在记录介质S与该排列板38抵接的状态下进一步输送,由此,修正记录介质S的倾斜而使其排列整齐。
接下来,排列板38从输送路径P退避,记录介质S被输送到介质宽度传感器55能够检测宽度的范围内,滑架19沿主扫描方向移动并且通过介质宽度传感器55检测记录介质S的位置。接着,记录介质S被输送到磁数据读写部29能够读取记录有MICR信息的区域MA的位置。之后,驱动磁数据读写部29的磁头驱动电动机64,磁头单元62支承于上述磁头引导轴60、61而沿符号X所示的主扫描方向移动,由此,该磁头单元62的磁头34对记录介质S的MICR信息进行磁信息读取。此外,此时参照由介质宽度传感器55检测出的记录介质S的位置,扫描适当的范围。通过磁头34读取的信息被门阵列45数字化并向CPU40输出。CPU40根据从门阵列45供给的数据,解析文字信息将其变换成文本信息。在能够解析出记录为MICR信息的文字信息的情况下,将得到的文本信息向主机200发送。
接下来,将记录介质S输送到第一扫描器111第二扫描器112的位置。然后,对记录介质S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光学扫描,将得到的信息在门阵列45中变换成作为数字数据的图像数据,供给到CPU40。CPU40将供给来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图像数据向主机200发送。代替输送实物存折对其进行处理,而是在主机200中,通过从接收银行向支付银行传送发送来的图像数据来进行电子结算。
第一扫描器111及第二扫描器112完成扫描处理时,记录介质S被输送到压板21上的记录位置。然后,根据磁数据读写部29读取到的磁信息,在记录头18及滑架19沿上述主扫描方向移动期间,在记录介质S的记录面上记录例如表示已经使用过该存折的信息。最后,通过第一驱动辊22A及第一从动辊22B将记录介质S向箭头B方向输送,将记录介质S从手动口15排出。
其中,近年来,在对作为记录介质S的存折进行电子结算时,为了进行该手续的本人进行确认,尝试有如下方法:在存折后,将ID(Identification)卡(介质)从点击式打印机10的手动口15插入,由光学读取部110的第一扫描器111及第二扫描器112扫描显示在该ID卡上的信息并将其保持为图像数据。这种情况下,优选与存折同样,也通过排列板38对ID卡进行排列,由此在没有倾斜的状态下通过光学读取部110执行扫描。
然而,对于例如卡主体通过层压加工而成、且在前端部分(边缘部)具有透明(透光性高)的部分的ID卡而言,由于介质检测传感器39的光透过该透明部分,因此,即使在排列板38完成了排列的状态下,也无法通过介质检测传感器39判断是否对ID卡进行了排列,设想会存在光学读取部110的扫描处理发生停滞等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是层压加工而成的ID卡,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该ID卡进行排列,防止光学读取部110的扫描处理的停滞。
接下来,说明介质插入时的点击式打印机的动作。图5是表示点击式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插入ID卡后的排列检测动作的示意图。
从点击式打印机10的手动口15手动插入介质(步骤S1)时,CPU40判断插入检测传感器47是否检测到介质(步骤S2)。具体而言,CPU40在至少一个插入检测传感器47的受光部没有检测到来自发光部的光的情况下,检测为插入有介质。
在该判断中,若插入检测传感器47没有检测到介质(步骤S2为否),则反复执行处理直到检测到介质为止。另一方面,若插入检测传感器47检测到介质(步骤S2中为是),则CPU40驱动排列板电动机65,使排列板38进入输送路径P内(步骤S3),并且,驱动介质输送电动机26来使所述第一~第三驱动辊22A~124A旋转,将介质沿输送路径P输送规定量L+α(步骤S4)。
这种情况下,规定量L+α是指对于使介质与排列板38抵接而对介质进行排列而言充分的距离。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从插入检测传感器47到排列板38的距离L作为每个装置预先规定的距离,在该距离L上加上作为通过实验等修正介质的倾斜的距离而设定的规定量α,限定规定量L+α。
接下来,CPU40取得介质检测传感器39中检测到与排列板38抵接的介质的传感器的数量(步骤S5)。在该结构中,通过检测到介质的传感器的数量就能够感官上判断该介质的种类及是否完成了排列。
当检测到介质的传感器的数量在至少两个以上时,CPU40判断该介质为通常的记录介质且已经通过排列板38完成了该记录介质的排列(步骤S6)。因此,CPU40等待接收来自上述主机200的信号,根据该信号控制点击式打印机10的动作(步骤S7),完成处理。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介质的传感器的数量为0个时,CPU40判断该介质为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例如ID卡)70且已经通过排列板38完成了该ID卡70的排列(步骤S8)。这种情况下,ID卡70通过对卡主体71实施层压加工而形成,在周围具有透明的边缘部(前端部分)72。该边缘部72的透光性高,因此,即使介质检测传感器39没有检测到介质的存在,由于在步骤S4中将该介质输送了充分距离从而使该介质排列整齐,因此CPU40也能够判断该介质为边缘部(前端部)具有透光性高的部分的介质。由此,通过使用介质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结果,不会使装置结构复杂,即使对于层压加工而成的ID卡70而言,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判断该ID卡70是否排列整齐。
接下来,CPU40对像ID卡70这样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执行处理。具体而言,CPU40驱动排列板电动机65,使排列板38从输送路径P内退避(步骤S9),并且,驱动介质输送电动机26使上述第一~第三驱动辊22A~124A旋转,将介质输送到排列板38的下游侧的光学读取部110(步骤S10)。由此,如上所述,能够防止介质在排列板38停滞,迅速地进行处理。
接下来,CPU40通过光学读取部110的第一扫描器111及第二扫描器112对ID卡70上下两面的整个面进行扫描(步骤S11)。在该结构中,当ID卡70从手动口15插入时,由排列板38对该ID卡70进行排列,并且,由光学读取部110的第一扫描器111及第二扫描器112对该排列后的ID卡70进行扫描,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介质的排列及读取这一系列的处理动作。
另外,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被发送到主机200并由主机200保存(步骤S 12)。因此,例如将进行过存折的电子结算的使用者信息与存折一起保存在主机中,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手续者的本人确认。
接下来,CPU40允许对ID卡70记录图像(步骤S13)。然后,当从主机200发送图像记录的信号时,根据该信号控制动作,完成处理。根据该结构,由于允许对排列后的ID卡70记录图像,因此,即使对于层压加工而成的ID卡70而言,例如通过设置在能够对该ID卡70进行记录的区域,能够容易将图像记录在该ID卡70上。另外,当介质被倾斜输送时,不会向ID卡70记录图像,因此,能够防止图像向该ID卡70的记录不良。
另一方面,当检测到介质的传感器的数量为一个时,CPU40判断没有完成该介质的排列处理(步骤S14),并判断该介质的排列检测动作是否小于规定次数(例如三次)(步骤S15)。在该判断中,当小于规定次数时(步骤S15中为否),CPU40使介质输送电动机26向反方向驱动而将介质向B方向(图6)输送(步骤S16)。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4,反复执行介质的排列处理。根据该结构,通过反复进行介质的排列处理,能够消除介质的轻微倾斜,从而迅速地进行排列处理。
另外,在该判断中,当达到规定次数时(步骤S15中为是),CPU40驱动排列板电动机65,使排列板38从输送路径P内退避(步骤S17),并且,驱动介质输送电动机26使上述第一~第三驱动辊22A~124A旋转,将介质输送到排列板38的下游侧的光学读取部110(步骤S18)。
CPU40通过光学读取部110的第一扫描器111及第二扫描器112对介质的上下两面的整个面进行扫描(步骤S19),判断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是否发生歪斜(步骤S20)。具体而言,通过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的边缘部或文字列的延伸方向是否与副扫描方向一致来进行判断。由此,根据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能够准确判断介质实际上发生歪斜、或者例如ID卡的边缘部的局部因污垢而导致透光性降低等理由,并且,不需要将基于介质检测传感器39的排列检测的精度提高到必要以上,能够实现装置结构及排列检测处理的简单化。
在该判断中,当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发生歪斜(步骤S20中为是)时,CPU40以使该图像数据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方式修正该图像数据的倾斜(步骤S21),将该图像数据保存在RAM41中(步骤S22)。
另一方面,当扫描得到的图像没有发生歪斜(步骤20中为否)时,CPU40直接将该图像数据保存在RAM41中而完成处理。
以上说明是对存折作为记录介质S插入后插入ID卡7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单独插入该ID卡7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前端具有透光性高的部分的介质,例示了ID卡70进行说明,但只要是前端具有透明部分的物质即可,当然不局限于ID卡7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点击式打印机10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例如喷墨式的打印机或通过加热热敏介质来记录图像的热敏式打印机。特别在热敏式打印机中,当在层压加工而成的卡表面记录图像时,不需要预先设置能够记录图像的区域,从而能够提高记录动作的自由度。
另外,插入检测传感器47或介质宽度传感器55的具体结构为任意,只要是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工作实现图4的框图中的各功能块的传感器即可,具体地,硬件的安装方式或软件的规格等为任意,其他的微细结构也可以任意变更。
进而,并不局限于作为像点击式打印机10那样独立的打印机使用的设备,也可以装入其他设备(ATM(Automated Teller Machine自动取款机))或CD(Cash Dispenser现金提款机)等,能够适用于多种设备。

Claims (17)

1.一种排列输送装置,其具备:输送机构,其输送介质;排列用部件,其能够在进入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进入位置和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排列输送装置使所述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
所述排列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光学式的介质检测传感器和控制机构,
多个该介质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排列用部件的上游侧沿所述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分别检测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的介质的前端部分,
在输送了规定量的所述介质而足以使所述介质与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在所有的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都没有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进行如下控制:将所述介质视作边缘部的透光性比边缘部以外的部分的透光性高的介质并使所述排列用部件从输送路径退避,且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比所述排列用部件的排列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具备以光学方式读取所述介质的表面的光学读取部,所述控制机构利用所述光学读取部读取所述介质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比所述排列用部件的排列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具备以光学方式读取所述介质的表面的光学读取部,在输送了规定量的所述介质而足以使所述介质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在只有一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排列用部件从输送路径退避并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并且,通过所述光学读取部读取所述介质的表面,基于该读取的图像判断所述介质是否已经排列整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只有一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驱动所述输送机构而反复执行规定次数的所述介质的排列,从而能够消除所述介质的轻微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比所述排列用部件的排列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具备在所述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机构,在所述介质已经排列整齐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允许所述记录机构向所述介质记录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比所述排列用部件的排列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具备在所述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机构,在所述介质已经排列整齐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允许所述记录机构向所述介质记录图像。
7.一种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排列输送装置具备:输送机构,其输送介质;排列用部件,其能够在进入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进入位置和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排列输送装置使所述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
所述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输送了规定量的所述介质而足以使所述介质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通过在所述排列用部件的上游侧沿所述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光学式的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的介质的前端部分,在所有的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都没有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将所述介质视作边缘部的透光性比边缘部以外的部分的透光性高的介质并使所述排列用部件从输送路径退避,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所述介质。
8.一种记录装置,其具备:输送机构,其输送介质;排列用部件,其能够在进入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进入位置和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记录机构,其在由所述排列用部件排列后的介质上记录图像,
所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光学式的介质检测传感器和控制机构,
该介质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排列用部件的上游侧沿所述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分别检测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的介质的前端部分,
在输送了规定量的所述介质而足以使该介质与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当所有的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进行如下控制:将所述介质视作边缘部的透光性比边缘部以外的部分的透光性高的介质并使所述排列用部件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且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沿所述排列用部件等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两个以上的多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所述介质的情况下,将所述介质判断为纸介质并且判断为已经通过所述排列用部件完成了所述纸介质的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所述介质是否已经插入了所述输送路径的插入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插入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排列用部件进入所述输送路径内而使所述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所述介质是否已经插入了所述输送路径的插入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插入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排列用部件进入所述输送路径内而使所述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所述介质是否已经插入了所述输送路径的插入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插入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排列用部件进入所述输送路径内而使所述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所述介质是否已经插入了所述输送路径的插入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插入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排列用部件进入所述输送路径内而使所述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沿所述排列用部件等间隔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两个以上的多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将所述介质判断为纸介质并且判断为已经通过所述排列用部件完成了所述纸介质的排列。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所述介质是否已经插入了所述输送路径的插入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插入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排列用部件进入所述输送路径内而使所述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
CN2010102417571A 2009-07-31 2010-07-29 排列输送装置、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装置 Active CN1019875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8696A JP5369968B2 (ja) 2009-07-31 2009-07-31 整列搬送装置、整列搬送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09-178696 2009-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7535A CN101987535A (zh) 2011-03-23
CN101987535B true CN101987535B (zh) 2012-10-24

Family

ID=43526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17571A Active CN101987535B (zh) 2009-07-31 2010-07-29 排列输送装置、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82102B2 (zh)
JP (1) JP5369968B2 (zh)
CN (1) CN1019875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4418B (zh) 2012-06-25 2017-02-01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磁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打印机
JP5852522B2 (ja) * 2012-07-03 2016-02-0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斜行補正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6047988B2 (ja) * 2012-08-07 2016-1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091203B2 (ja) * 2012-12-17 2017-03-08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EP2955908B1 (en) * 2014-06-12 2022-07-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046546B2 (en) * 2018-01-30 2021-06-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dium discharge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211031777U (zh) * 2019-07-01 2020-07-17 福建实达电脑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集成扫描功能的存折打印机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14C (zh) * 1998-02-11 2003-04-30 莱克斯马克国际公司 纸页对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LU66220A1 (zh) * 1972-10-03 1974-05-09
US4237539A (en) * 1977-11-21 1980-12-0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On-line web inspection system
JPS63147744A (ja) 1986-12-10 1988-06-20 Fujitsu Ltd 媒体送り機構
JPS63257769A (ja) * 1987-04-15 1988-10-25 Canon Inc 転写紙搬送装置
JP2893540B2 (ja) 1989-09-06 1999-05-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334470A (ja) 1991-05-10 1992-11-20 Brother Ind Ltd 印字媒体の位置決め装置
JPH059953U (ja) * 1991-07-18 1993-02-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媒体の整列装置
JPH092704A (ja) * 1995-06-16 1997-01-07 Fujitsu Ltd 斜行検出機能を有する媒体搬送装置
JP3858203B2 (ja) 1995-07-28 2006-12-1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媒体整列装置
JP2003291443A (ja) 2002-04-01 2003-10-14 Seiko Epson Corp 媒体整列装置、記録装置、媒体整列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3695661B2 (ja) * 2003-10-02 2005-09-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597823B2 (ja) * 2005-09-14 2010-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739736B1 (ko) * 2005-09-22 2007-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급지방법
JP4337856B2 (ja) * 2006-09-25 2009-09-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5153253B2 (ja) * 2007-08-10 2013-0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4618286B2 (ja) * 2007-10-01 2011-01-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ラベル紙の重送検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14C (zh) * 1998-02-11 2003-04-30 莱克斯马克国际公司 纸页对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82102B2 (en) 2013-02-26
CN101987535A (zh) 2011-03-23
JP2011032021A (ja) 2011-02-17
JP5369968B2 (ja) 2013-12-18
US20110024976A1 (en) 201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7535B (zh) 排列输送装置、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装置
EP2938498B1 (en) Multi-purpose printer
US8018632B2 (en) Scanner/imager
CN101807405B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070138255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check depositing terminal and an apparatus therefor
CN102131031B (zh) 光学读取装置、光学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02131032B (zh) 光学读取装置、光学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8848259B2 (en)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CN102137212B (zh) 光学读取装置、光学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CN102137213B (zh) 光学读取装置、光学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2264499U (zh) 信息读取印刷装置
US9324009B2 (en)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JP5061831B2 (ja) シート状媒体の画像読取方法、シート状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ート状媒体処理システム
JP2011032004A (ja) 光学読取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11244243A (ja) 光学読取手段、光学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を備えた複合処理装置
JP7113640B2 (ja) イメージスキャナ用アダプタおよびイメージスキャナ
JPH0589618A (ja) 通帳取り扱い装置
CN202261520U (zh) 电子设备
JPH09142058A (ja) 通帳処理装置
JP2011035502A (ja) 光学読取装置
KR20120062591A (ko) 압인자기를 구비한 자동수표분류 스탬핑기를 이용한 발행 또는 회수 수표 자동 분류 방법
JP2012158074A (ja) 冊子媒体折れ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