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3458B - 接触件及电气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触件及电气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3458B
CN101983458B CN201080001013.0A CN201080001013A CN101983458B CN 101983458 B CN101983458 B CN 101983458B CN 201080001013 A CN201080001013 A CN 201080001013A CN 101983458 B CN101983458 B CN 101983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air
pressed
contact arm
ext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10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3458A (zh
Inventor
片野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83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3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01R12/585Terminals having a press fit or a compliant portion and a shank passing through a hole i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连接难以中断且接触臂位移的范围扩大的接触件以及电气连接器,在安装于连接器外壳并与对方侧接触件接触的接触件(1)中,具备接触部(2)、一对压入部(3、4)以及一对弹簧部(5、6),其中,该接触部具有一对接触臂(21、22)和支撑部(23),该一对接触臂互相相对而延伸至前方(F),从左右方向两侧(LR)夹着对方侧接触件,该支撑部支撑一对接触臂,该一对压入部位于将接触部夹在其间的左右,被压入连接器外壳,该一对弹簧部从支撑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弯折,一旦比压入部更延伸至前方(F)之后,就进而延伸至后方(B),分别接合至一对压入部,通过弹性变形而以沿左右方向位移自如的方式支撑接触部(2)。

Description

接触件及电气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对方侧接触件接触而电气地结合的接触件以及电气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样的接触件,一直以来,已知一种浮动型的接触件,该接触件在接触部具有夹着对方侧接触件的弹簧部,从而即使对方侧接触件相对地移动,也能够保持接触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9是显示现有技术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9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接触件800具有U字型的接触部801、连接至电路基板的一对脚部802以及一对板状的弹簧部804,该一对板状的弹簧部分别从设在接触部801的一对自由端803起,在途中2处各弯折成180°而延伸至脚部802。脚部802焊接至电路基板,U字型的接触部801夹着对方侧接触件(图中未显示)而电气地结合。
在接触件800,配置在对方侧接触件的两侧的2个自由端803分别直接接合至各自的弹簧部804。因此,如果将振动或冲击施加到对方侧接触件,则有可能在2个自由端803和对方侧接触件之间瞬间地产生间隙而中断电气连接。
于是,提出了这样的构造的接触件:由支撑部支撑一对接触臂,由一对弹簧部以位移自如的方式支撑该支撑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图10是显示与图9不同的另外的现有技术的接触件的立体图。图10的部分(A)是从斜上方看接触件900的正面侧的立体图,部分(B)是从斜上方看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10所示的接触件900具备相互相对而延伸至前方的一对接触臂902、903,支撑接触臂902、903的板状的支撑部904,从支撑部的作为相对方向的左右方向两侧弯折而延伸的一对弹簧部905、906以及设在弹簧部905、906的前端的压入片908、909。通过将压入片908、909压入连接器的罩(图中未显示),从而将接触件900固定于罩。夹着对方侧接触件(图中未显示)的接触臂902、903追随对方侧接触件而连同支撑部904一起位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92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980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图10所示的接触件900的压入片908、909,与接触臂902、903从支撑部904延伸的前部的部分同样地配置在前方。而且,压入片908、909在互相相对的接触臂902、903从两侧夹着对方侧接触件的左右方向上与接触臂902、903的前端部并排。即,2个压入片908、909配置在将接触臂902、903的前端部夹在其间的两侧。因此,接触臂902、903的前端能够沿左右方向位移的范围被压入片908、909之间的范围(更严密而言,设置有接触件900的罩的、进一步缩小压入片908、909被压入的部分的壁厚的程度的范围)限制。反过来说,该情况为,如果想要在避免与压入片908、909的干涉的同时,确保接触臂902、903的前端追随对方侧接触件而位移的范围,则有必要将2个压入片908、909扩大间隔而配置。所以,在并排配置多个接触件的情况下,不能缩小接触件彼此的间距而配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连接难以中断且接触臂位移的范围扩大的接触件以及电气连接器。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接触件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与对方侧接触件接触,具备:
接触部,具有一对接触臂和支撑部,其中,该一对接触臂互相相对而延伸至前方,从左右方向两侧夹着上述对方侧接触件,该支撑部支撑该一对接触臂;
一对压入部,位于将上述接触部夹在其间的左右,被压入上述连接器外壳;以及
一对弹簧部,从上述支撑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弯折,一旦比上述压入部更延伸至前方之后,就进而延伸至后方,分别接合至上述一对压入部,通过弹性变形而以沿左右方向位移自如的方式支撑上述接触部。
由于本发明的接触件为支撑接触臂的支撑部由弹簧部进一步支撑且弹簧部在从对延伸至前方的接触臂进行支撑的支撑部延伸至前方之后,进而延伸至后方,接合至压入部的构造,避免了接触臂的前端和压入部的干涉,因而将接触臂的位移从压入部的限制解放。所以,电气连接难以中断,而且,接触臂位移的范围扩大。
在此,在上述本发明的接触件中,优选的是,
上述压入部沿上下延伸,
上述一对弹簧部分别具有:
第一延长部,从上述支撑部向着前方延伸;
第一U字部,从上述第一延长部的前部弯折至从上述接触部离开的左右外侧;
第二U字部,从上述第一U字部向着上方延伸,进而弯曲至后方,向着下方延伸;以及
接合部,将上述第二U字部的向着下方延伸的下端和上述压入部的下端接合,
上述接触臂从上述支撑部的、比上述一对弹簧部更靠上方的上述左右方向两侧弯折而延伸。
弹簧部分别具有第一U字部和第二U字部,由此,能够将压入部比接触臂的前端更配置在后方,同时,确保弹簧部的长度,充分地确保弹簧部的弹性变形范围。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气连接器具备与对方侧接触件接触的接触件和安装有该接触件的外壳,其中,
上述接触件具备:
接触部,具有一对接触臂和支撑部,其中,该一对接触臂互相相对而延伸至前方,从左右方向两侧夹着上述对方侧接触件,该支撑部支撑上述一对接触臂;
一对压入部,位于将上述接触部夹在其间的左右,被压入上述连接器外壳;以及
一对弹簧部,从上述支撑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弯折,一旦比上述压入部更延伸至前方之后,就进而延伸至后方,分别接合至上述一对压入部,通过弹性变形而以沿左右方向位移自如的方式支撑上述接触部。
本发明的电气连接器将接触件的接触臂的位移从压入部的限制解放。所以,电气连接难以中断,而且,接触臂位移的范围扩大,另外,能够以更窄的间距配置接触件。
在此,在上述本发明的电气连接器中,优选的是,
上述压入部沿上下延伸,
上述一对弹簧部分别具有:
第一延长部,从上述支撑部向着前方延伸;
第一U字部,从上述第一延长部的前部弯折至从上述接触部离开的左右外侧;
第二U字部,从上述第一U字部向着上方延伸,进而弯曲至后方,向着下方延伸;以及
接合部,将上述第二U字部的向着下方延伸的下端和上述压入部的下端接合,
上述接触臂从上述支撑部的、比上述一对弹簧部更靠上方的上述左右方向两侧弯折而延伸。
如以上所说明的,依照本发明,实现了电气连接难以中断且接触臂位移的范围扩大的接触件以及电气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触件的投影图。
图3是显示制造图1所示的接触件的工序的图。
图4是显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显示对方侧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接触件安装在罩的样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安装有接触件的状态的连接器的底面图。
图8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接触件的外观的侧面图。
图9是显示现有技术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显示与图9不同的另外的现有技术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400  接触件
2  接触部
3、4  压入部
5、6  弹簧部
5a、6a  第一延长部
5b、6b  第一U字部
5c、6c  第二U字部
5d、6d  接合部
7、8  基板连接部
21、22  接触臂
23  支撑部
200  电气连接器
220  罩
221  接触件容纳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接触件和电气连接器的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触件的外观图。图1的部分(A)是从斜上方看接触件1的容纳对方侧接触件的正面侧的立体图,图1的部分(B)是从斜上方看背面侧的立体图。另外,图2的部分(A)是接触件1的平面图,部分(B)是正面图,部分(C)是底面图,部分(D)是背面图,部分(E)是右侧面图。
接触件1是焊接至例如印刷电路基板的导体图案且与后述的对方侧接触件接触而电气地结合的零件,具有接触部2,一对压入部3、4,一对弹簧部5、6以及一对基板连接部7、8。接触件1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制造的,接触部2,压入部3、4,弹簧部5、6以及基板连接部7、8一体地形成。
接触部2具有互相相对而延伸的一对接触臂21、22以及联接至接触臂并支撑接触臂的板状的支撑部23。接触臂21、22从支撑部23的接触臂21、22相对的左右方向LR的两侧弯折成90°而延伸。在此,在接触件1中,以接触臂21、22从支撑部23延伸的朝向作为前方F,以其相反的朝向作为后方B。另外,以接触臂21、22互相相对的朝向作为右R和左L,接触臂21、22相对的左右方向LR也被称为相对方向LR。另外,以压入部3、4延伸的朝向作为上方U,以其相反的朝向作为下方D。
一对接触臂21、22从支撑部23的左右方向LR的两侧弯折而延伸至前方,在接触臂21、22的前端,设有球面状的接触片21a、22a。接触臂21、22配置成接触片21a、22a的间隙比对方侧接触件331(参照图5)的厚度更窄。如果板状的对方侧接触件插入接触臂21、22之间,那么,接触臂21、22弹性变形,接触片21a、22a的间隔扩大,将对方侧接触件收入,并且,由接触片21a、22a从左右方向LR的两侧夹着对方侧接触件。由于接触片21a、22a双方具有向着对方鼓起成球面状的曲面,因而抑制了被夹在接触片21a、22a之间的对方侧接触件的切削。另外,由于接触臂21、22从支撑部23的左右方向LR的两侧弯折而延伸至前方F,因而能够在后方B、即里侧将对方侧接触件收入至支撑部23的位置。
弹簧部5、6将支撑部23和压入部3、4接合。具体而言,弹簧部5、6从支撑部23的左右方向LR两侧分别弯折,一旦比压入部3、4更延伸至前方F之后,就进而延伸至后方B,分别接合至一对压入部3、4。更详细而言,弹簧部5、6分别具有第一延长部5a、6a,第一U字部5b、6b,第二U字部5c、6c以及接合部5d、6d,其中,第一延长部5a、6a从支撑部23向着前方F延伸,第一U字部5b、6b从第一延长部5a、6a的前部弯折至从接触部2离开的左右方向LR外侧,第二U字部5c、6c从第一U字部5b、6b向着上方U延伸,进而弯曲至后方B而向着下方D延伸,接合部5d、6d将第二U字部5c、6c的向着下方D延伸的下端和压入部3、4的下端接合。接触臂21、22从支撑部23的、比弹簧部5、6更靠上方U的左右方向LR两侧弯折而向着前方F延伸。
压入部3、4从接合部5d、6d的端向着上方U延伸。在压入部3、4,形成有用于压入后的脱落防止的倒钩3a、4a。通过将压入部3、4压入后述的电气连接器的罩而将接触件1固定于该罩。在将压入部3、4压入罩的状态下,接触部2由接合至该压入部3、4并弹性变形的弹簧部5、6以沿左右方向LR位移自如的方式支撑。如由图2的部分(A)更好地所示,接合部5d、6d稍微弯曲至左右方向LR的外侧,压入部3、4在左右方向LR的外侧配置在离开的位置。由此,调整随后说明的罩的固定槽部223(参照图6)的壁厚的程度。
基板连接部7、8是焊接至电路基板等的部分,从压入部3、4的下端延伸至后方B,前端弯折成90°。
弹簧部5、6弹性变形,由此,接触件1以能够连同接触臂21、22一起沿左右方向LR位移的方式支撑接触部2。所以,在接触件1通过接触臂21、22而夹着对方侧接触件的状态下,在对方侧接触件由于外力而沿左右方向LR移动的情况下,弹簧部5、6弹性变形,接触臂21、22的双方连同支撑部23一起追随对方侧接触件的移动而位移。
另一方面,在图9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接触件800中,配置在对方侧接触件的两侧的2个自由端803分别直接接合至各自的弹簧部804。因此,如果将振动或冲击施加到对方侧接触件,那么,2个弹簧部804中的一方不能追随另一方的运动,有可能在2个自由端803和对方侧接触件之间瞬间地产生间隙而中断电气连接。
与此相对的是,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接触件1为一对接触臂21、22集中于支撑部23而接合且一对弹簧部5、6也接合至该支撑部23的构造。因此,一对接触臂21、22连同被弹簧部5、6支撑的支撑部23一起成为一体而移动。所以,即使在施加冲击的情况下,也维持了接触臂21、22夹着对方侧接触件的状态,电气连接不易中断。此外,由于接触件1具有弹簧部5、6在比压入部3、4更延伸至前方F之后,进而延伸至后方B,分别接合至压入部3、4的构造,因而压入部3、4比接触臂21、22的前端的接触片21a、22a更位于后方B。因此,避免了接触臂21、22的前端的接触片21a、22a和压入部3、4的干涉。所以,与如图10所示的、压入部与接触片并排而配置在前方的现有的构造相比,接触臂21、22能够沿左右方向LR位移的范围较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接触件1的接触片21a、22a具有球面状的鼓起。因此,将对方侧接触件夹在其间的状态下的、接触臂21、22的前端的左右方向LR的端到端的宽度为在对方侧接触件的厚度上加上球面状的接触片21a、22a的鼓起高度。为了使该接触臂21、22的前端追随对方侧接触件而位移,有必要确保在上述的对方连接器的厚度和接触片21a、22a的鼓起的高度上加上接触臂21、22的前端的位移宽度后的宽度的空间。本实施方式的接触件1避免了压入部3、4和接触臂21、22的前端的接触片21a、22a的干涉,即使接触片21a、22a具有曲面,也充分地确保了用于位移的空间。
接下来,说明制造接触件1的工序。
图3是显示制造图1所示的接触件的工序的图。在图3中,从部分(A)至部分(C)按照顺序显示了制造接触件的工序。
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和弯折加工来制造接触件1。作为金属板,例如,使用铜合金这种具有高弹性的薄板。通过从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以及对接触片21a、22a进行弯曲加工,得到图3的部分(A)所示的接触件材料100。此外,接触件材料100在接合至载体的状态下并排多个而从金属板冲裁,在接合至载体的状态下施行从图3的部分(A)至部分(C)所示的弯折,最后被切离。在图中省略了载体,仅图示了与1个接触件相对应的部分。此外,部分(A)所示的接触件材料的连接片23a、23b是接合至载体并在最终阶段被切离的部分。
首先,将接触件材料100沿着线a和线b弯折成90°而形成接触臂21、22和弹簧部5、6(部分(A))。另外,必要时,还将压入部3、4的根部分弯折。
接着,将接触件材料100在范围c和范围d弯折成180°而形成第一U字部5b、6b(部分(B))。而且,必要时,将基板连接部7、8弯折。此外,第二U字部5c、6c(参照图1)的弯曲的形状作为从金属板冲裁的形状而形成。这样,接触件1完成。
在图1所示的接触件1中,通过将图3所示的接触件材料沿着线a和线b各以90°弯折1次而得到接触臂21、22从左右方向LR两侧夹着对方侧接触件的构造和向着弹簧部5、6的前方延伸的第一延长部5a、6a的构造。另外,通过将接触件材料在范围c和范围d各以180°弯折1次而得到弯折至左右外侧的第一U字部5b、6b的形状。这样,由于通过在制造中左右各1次弯折180°而完成接触件1,因而,与图9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接触件800相比,制造容易。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4是显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的部分(A)是从连接有对方侧连接器的一侧看电气连接器200(以下,将电气连接器简称为连接器)的立体图,部分(B)是从与部分(A)相反的一侧看连接器200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显示对方侧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连接器200是连接有图5的对方侧连接器300的零件,具有3个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接触件1和包围并保护接触件1的圆顶状的罩220。连接器200例如在安装于携带电话机的内部的薄型电池单元中使用,焊接至薄型电池单元内的电路基板,作为与设在携带电话机的对方侧连接器(参照图5)结合的连接器而使用。罩220成为电池单元的壳体的一部分。罩220相当于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的一个示例。在图4的部分(B)中显示了将电路基板拆除后的状态的电气连接器的底面。
另一方面,图5所示的对方侧连接器300具有互相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3个板状的对方侧接触件331和固定该对方侧连接器331的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固定部件302。
返回图4,在罩220,设有3个接触件容纳室221,在每个接触件容纳室221分别形成有窗222。对方侧连接器300的接触件331穿过该罩220的窗222而与接触件1电气地结合。
图6是显示接触件安装在罩的样子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7是安装有接触件的状态的连接器的底面图。
如由图6和图7更好地所示,在划分接触件容纳室221的壁,形成有固定槽部223。在将接触件1容纳于接触件容纳室221时,将压入部3、4压入固定槽部223。
如已说明的,接触件1的压入部3、4比接触臂21、22的前端的接触片21a、22a更位于后方B。因此,与压入部和接触片并排而配置在前方的现有的构造相比,接触臂能够沿左右方向LR位移的范围较大。另外,在将能够位移的范围维持为与现有的构造相同的程度的情况下,通过缩小一对压入部的间隔,能够缩小间隔而将3个接触件1配置在连接器200。在该情况下,通过接触件的窄间距化而谋求连接器或安装有连接器的零件的小型化。
虽然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接触件1具有弹簧部5、6的接合部5d、6d接合至压入部3、4的下端且压入部3、4向着上方U延伸的构造,但是,在此,对弹簧部的形状和压入部的朝向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接触件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到此为止所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而显示,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8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接触件的外观的侧面图。
图8所示的接触件400的弹簧部、压入部以及基板连接部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触件1不同。图8所示的接触件400的压入部403向着下方D延伸,弹簧部405成为接合至压入部403的上端的形状。更详细而言,接触件400的弹簧部405具有这样的形状:从与第一延长部405a接连的第一U字部405b向着上方U延伸,进而弯曲至后方B而延伸,但并不向着下方D,而是保持原样地延伸至后方B,接合至压入部403。此外,在图8中显示接触件400的右侧面,但接触件400的形状是左右对称的,与图8所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弹簧部、压入部以及基板连接部也与图8所示的形状相同。
由于图8所示的接触件400的压入部403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触件1同样地比接触臂的前端更位于后方B,因而接触臂能够沿左右方向位移的范围较大。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触件1中,除了线a、b和范围c、d以外,也对压入部3、4的根部分和基板连接部7、8进行弯折加工,但本发明的接触件不限于此,也可以省略用于电路基板或罩的布局的附加的弯折加工。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接触件1的数量为3个,但也可以是4个或5个等的除了3以外的数量。

Claims (4)

1.一种接触件,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与对方侧接触件接触,具备:
接触部,具有一对接触臂和支撑部,其中,该一对接触臂互相相对而延伸至前方,从左右方向两侧夹着所述对方侧接触件,该支撑部支撑该一对接触臂;
一对压入部,位于将所述接触部夹在其间的左右,被压入所述连接器外壳;以及
一对弹簧部,从所述支撑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弯折,一旦比所述压入部更延伸至前方之后,就进而延伸至后方,分别接合至所述一对压入部,通过弹性变形而以沿左右方向位移自如的方式支撑所述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部沿上下延伸,
所述一对弹簧部分别具有:
第一延长部,从所述支撑部向着前方延伸;
第一U字部,从所述第一延长部的前部弯折至从所述接触部离开的左右外侧;
第二U字部,从所述第一U字部向着上方延伸,进而弯曲至后方,向着下方延伸;以及
接合部,将所述第二U字部的向着下方延伸的下端和所述压入部的下端接合,
所述接触臂从所述支撑部的、比所述一对弹簧部更靠上方的所述左右方向两侧弯折而延伸。
3.一种电气连接器,具备与对方侧接触件接触的接触件和安装有该接触件的外壳,其中,
所述接触件具备:
接触部,具有一对接触臂和支撑部,其中,该一对接触臂互相相对而延伸至前方,从左右方向两侧夹着所述对方侧接触件,该支撑部支撑所述一对接触臂;
一对压入部,位于将所述接触部夹在其间的左右,被压入所述连接器外壳;以及
一对弹簧部,从所述支撑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弯折,一旦比所述压入部更延伸至前方之后,就进而延伸至后方,分别接合至所述一对压入部,通过弹性变形而以沿左右方向位移自如的方式支撑所述接触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部沿上下延伸,
所述一对弹簧部分别具有:
第一延长部,从所述支撑部向着前方延伸;
第一U字部,从所述第一延长部的前部弯折至从所述接触部离开的左右外侧;
第二U字部,从所述第一U字部向着上方延伸,进而弯曲至后方,向着下方延伸;以及
接合部,将所述第二U字部的向着下方延伸的下端和所述压入部的下端接合,
所述接触臂从所述支撑部的、比所述一对弹簧部更靠上方的所述左右方向两侧弯折而延伸。
CN201080001013.0A 2009-05-14 2010-04-14 接触件及电气连接器 Active CN101983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7958 2009-05-14
JP2009117958A JP4576469B1 (ja) 2009-05-14 2009-05-14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PCT/JP2010/056664 WO2010131543A1 (ja) 2009-05-14 2010-04-14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3458A CN101983458A (zh) 2011-03-02
CN101983458B true CN101983458B (zh) 2013-09-04

Family

ID=43084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1013.0A Active CN101983458B (zh) 2009-05-14 2010-04-14 接触件及电气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57247B2 (zh)
JP (1) JP4576469B1 (zh)
KR (1) KR101105965B1 (zh)
CN (1) CN101983458B (zh)
TW (1) TWM393822U (zh)
WO (1) WO20101315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1143B2 (ja) * 2010-07-30 2014-05-2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JP5786515B2 (ja) * 2011-07-20 2015-09-30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の組み立て方法
JP2013030434A (ja) * 2011-07-29 2013-02-07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MX2014001670A (es) * 2011-09-16 2014-05-27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Ensamble de conector giratorio.
JP5254473B1 (ja) * 2012-01-24 2013-08-07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DE102013101411B4 (de) * 2013-02-13 2018-03-22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Federkraftklemmanschluss und Leiteranschlussklemme
DE102013110476A1 (de) * 2013-09-23 2015-03-26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Kabelschuheinrichtung mit Strombalken sowie Anschlussklemme
DE102014102555B4 (de) * 2014-02-27 2016-03-03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Elektrische Einrichtung mit Pendelkontakt
US11855375B2 (en) 2020-08-31 2023-12-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component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34196A (ja) * 2000-10-20 2002-05-10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バッテリコネクタ
CN1722536A (zh) * 2004-06-30 2006-01-18 蒂科电子尼德兰公司 用于电子元件的连接器
CN101369719A (zh) * 2007-08-13 2009-02-18 泰科电子荷兰公司 母线连接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23931A (ja) 2002-04-30 2003-11-14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バッテリーコネクタ用コンタクトピンおよび前記コンタクトピン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ーコネクタ
US7556515B2 (en) 2006-12-15 2009-07-07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improved in handlability of a connection object and backlight assembly using the connector
JP4951306B2 (ja) * 2006-10-13 2012-06-1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JP4230513B2 (ja) * 2006-12-15 2009-02-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バックライト組立体
CN201041848Y (zh) * 2007-03-16 2008-03-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端子
JP4889118B2 (ja) 2007-06-07 2012-03-07 株式会社ヨコオ 電気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34196A (ja) * 2000-10-20 2002-05-10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バッテリコネクタ
CN1722536A (zh) * 2004-06-30 2006-01-18 蒂科电子尼德兰公司 用于电子元件的连接器
CN101369719A (zh) * 2007-08-13 2009-02-18 泰科电子荷兰公司 母线连接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105965B1 (ko) 2012-01-17
TWM393822U (en) 2010-12-01
JP2010267496A (ja) 2010-11-25
CN101983458A (zh) 2011-03-02
US20110039456A1 (en) 2011-02-17
WO2010131543A1 (ja) 2010-11-18
US8057247B2 (en) 2011-11-15
JP4576469B1 (ja) 2010-11-10
KR20110005676A (ko) 2011-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3458B (zh) 接触件及电气连接器
CN102427177B (zh) 接触件和电连接器
JP4951306B2 (ja)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US7871290B2 (en) Battery connector
JP6463410B2 (ja) 可動コネクタ
CN100593883C (zh) 电连接器
JP2007149394A (ja) コネクタ
CN101361230A (zh) 连接器
CN102972105A (zh) 表面安装夹
CN100438216C (zh) 连接器
US20040121654A1 (en) Battery connector
CN105529548A (zh) 线状导体连接用端子
KR101433217B1 (ko) Pcb 컷 타입 접속장치
JP7444043B2 (ja) 端子ユニット
CN108040310B (zh) 一种移动终端
EP2575215B1 (en) Terminal fitting
JP4545176B2 (ja) コネクタ
CN101295840B (zh) 卡边连接器
CN202840021U (zh) 电连接器
KR101265583B1 (ko) 배터리팩 컨넥터 및 이를 갖는 이동단말기
WO2023140172A1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6212233B2 (ja) 圧接コネクタ
TWI446272B (zh) 電子卡連接器
CN201018090Y (zh) 电连接器
TWI387168B (zh) 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