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3023A - 坐具和用于该坐具的配件 - Google Patents

坐具和用于该坐具的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3023A
CN101983023A CN2009801118313A CN200980111831A CN101983023A CN 101983023 A CN101983023 A CN 101983023A CN 2009801118313 A CN2009801118313 A CN 2009801118313A CN 200980111831 A CN200980111831 A CN 200980111831A CN 101983023 A CN101983023 A CN 101983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segment
sit
relative
main paragraph
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18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菲舍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L VEGA DESIGN E TECNOLOGIA I
Original Assignee
VEL VEGA DESIGN E TECNOLOGIA 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L VEGA DESIGN E TECNOLOGIA I filed Critical VEL VEGA DESIGN E TECNOLOGIA I
Publication of CN101983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0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50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 A47C7/506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of adjustable type
    • A47C7/5066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of adjustable type by ro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50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 A47C7/506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of adjustable type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Hinges (AREA)
  • Special Chairs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坐具(10),尤其是软垫器具,具有基本上水平延伸的主体段(20),其上侧设有坐面(22),以及具有腿部段(40),其上侧设有支承面(42),其中,腿部段(40)能够相对主体段(20)在收纳位置和功能位置之间作相对运动,其中,腿部段在其功能位置中设置在主体段(20)的前缘之前并且这样取向,即,使支承面(42)基本上是水平的,以及腿部段在其收纳位置中至少部分布置在主体段(20)下方,并且相对功能位置倾斜。按照本发明,腿部段(40)借助刚性的连接元件(80)固定在主体段(20)上,其中连接元件(80)能够围绕相对坐具的主体段(20)或基架位置固定的第一摆动轴(1)摆动地铰接在主体段(20)或坐具的基架上,以及能够围绕相对腿部段位置固定的第二摆动轴(2)摆动地铰接在腿部段(40)上。本发明还涉及坐具变化多端的应用。

Description

坐具和用于该坐具的配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坐具,尤其是装有软垫的器具,具有基本上水平延伸的主体段,其上侧设坐面,以及具有腿部段,其上侧设支承面。在此,腿部段能够相对主体段在收纳位置和功能位置之间作相对运动,其中,腿部段在其功能位置时设置在主体段的前缘之前并且如此取向,即,使支承面基本水平地构造,以及其中,腿部段在其收纳位置至少部分设置在主体段的下方,并且相对功能位置倾斜。
背景技术
这种器具例如由DE 20104534 U1公开。这种器具具有板状构造的支承部分,用于支承使用者的腿脚,所述支承部分可以借助所谓的剪切机构从其在坐面下方的未使用的起始位置摆动出去,然后在已向外摆动的状态下大致设置在坐面的高度上。在此,该支承部分从垂直向水平倾斜大约90度。
这种设计方案的缺陷在于,所使用的剪切机构复杂且易损坏,此外在支承部分的伸展状态下大大破坏了器具的美感。
由DE 3718645 C2公开一种坐具,其中,一个面朝坐面的第一支承部段能够绕共同的摆动轴相对于坐面发生摆动。此外,能够相对第一支承部段绕另一个摆动轴摆动的、背对坐面的第二支承区域连接在该靠近坐面的第一支承区域上。第一支承部段在非使用状态大致垂直取向以及在使用状态大致水平取向。
这种设计方案的缺陷在于,支承部段相对坐面的直接的可摆动性只在具有仅很小的软垫厚度的较薄支承部段中才能实现,因为第一支承部段在未使用状态下无法或仅极为有限地移到坐面下方。
此外由现有技术还公开了具有为就坐者的腿脚而设的能翻转的支承面的器具,其中,该支承面经由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实现。这些支承面因此无论是在收纳状态还是在功能状态下都大致水平取向。这种设计方案的缺陷在于,软垫厚度在此也限制了支承部段,并且将坐面与可伸展的支承部段连接起来的对应的连接杆被强制设置在支承面的旁侧,或穿透支承部段的支承面。这两者都被视为破坏了美感。
作为这种腿脚支承部段发生平行四边形位移的器具的变型,已知通过相应设计杠杆,在从收纳状态转变到功能状态时,在中间状态下使一个在收纳状态和功能状态皆水平取向的支承部段绕水平的摆动轴摆动,从而确保支承部段在经过带坐面的主体段时不与其发生碰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按照如下来扩展设计这种坐具,即,也可以使用装有厚实软垫的腿部段和/或使实现收纳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转换的机构尽可能比在现有技术公开的坐具中隐藏得更好。
按照本发明,这由此实现,即,腿部段借助刚性的连接元件固定在主体段上,其中,刚性的连接元件能够绕相对主体段或坐具的基架位置固定的第一摆动轴摆动地铰接主体段或坐具的基架上,以及能够绕相对腿部段位置固定的第二摆动轴摆动地铰接在腿部段上。
本发明的这种设计方案以基本的发明思想为基础,即,腿部段用一种重合运动从其在主体段下方的收纳位置取出至其在腿部段前方的功能位置。该基本思想的这种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规定,此时位置固定地设置在腿部段上的摆动轴的运动路径在达到功能位置前,于中间位置出现暂时的下沉。运动路径优选与环形轨道段对应。
按照本发明第一种变型设置的连接元件根据旋转自由度相对主体段或其上置放主体段的基架运动。腿部段又根据另一旋转自由度相对中间部分运动。这两个自由度共同允许这样来设计在腿部段的收纳位置和功能位置之间的转变运动,即,即使腿部段有较厚的软垫,也能在经过主体段时不与之发生碰撞,并且能够在其摆动位置设置在主体段的前方。两个通过连接元件始终保持恒定距离的摆动轴,被设计成彼此平行。也可以使用多个连接元件,它们的第一和第二摆动轴分别一致。
按照本发明,坐具被理解成一种能独自使用的坐具,如沙发或靠背椅或一种可以与其它组件组合形成沙发或组合沙发之类的器具组合部件。坐具具有一个优选的装有软垫的就坐区,其中,按照本发明,座垫或就坐支承部被认为是主体段。这种主体段可以构造成位置固定,从而使其无法相对外部参照系统,例如器具放置于其上的地面,发生移动。不过主体段也可以相对该参照系统和在该参照系统内位置固定的基架发生移动,其中,这种可移动性优选局限于主体段相对于基架的轻微摆动、滑动或重叠的滑动和摆动运动。主体段基本上在一个水平面内延伸,其中,这至少适用于坐面。
水平延伸指的是,坐面在中央偏离水平方向不超过25°。除非另行规定,否则按照本发明,如果言及水平或垂直,皆指的是作为参照系统的位于器具下方的地面。腿部段指的是按本发明坐具的一个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具有至少一个支承面以及任意类型的铰链器件,所述铰链器件确保了绕第二摆动轴的可摆动性。
腿部段的支承面在功能位置中基本上水平取向指的是,支承面在中央偏离水平方向不超过30°。与功能位置中的这种取向相反的是,支承面在收纳位置倾斜。收纳位置和功能位置之间的倾斜角优选在70°到180°之间。尤其有利的是,支承面在收纳状态基本上垂直取向,此时这意味着,支承面上产生的平面法线定向为,相对水平方向向上最大10°,或相对水平方向向下最大30°。
连接元件涉及一种刚性的构件,它设计用于一方面能摆动地铰接到主体段或基架上,另一方面则能摆动地铰接到腿部段上。在此,确保第一和第二摆动轴之间有恒定间距的构件被视作是刚性的。连接器件具有摆动器件,如铰接装置,它们限定第一和第二摆动轴。按照本发明,轴是抽象的转动轴。因此轴仅描述了绕虚构的位置固定的转动轴的相对运动性。在此包括所有从现有技术公开的、适用于此的机械元件,如销轴、柄轴、滚动轴承连接装置等。
按照本申请,措辞如“前”和“后”以及相应的有关方向的措辞,指的是,腿部段在其功能位置中设置在主体段之前,并且在转移到其收纳位置时沿水平方向向后移动。按照本发明,主体段的前缘相应理解为是主体段的指向膝盖的终止棱边或终止面。
在连接元件和腿部段之间的第二摆动轴在腿部段的功能位置中优选不设置在主体段的下方,尤其是不设置在主体段的坐面下方。反之,第二摆动轴在腿部段的收纳位置中优选设置在主体段的下方,至少设置在主体段的坐面的下方,以便使腿部段在收纳位置时到达一个位置,在该位置,腿部段至少大部分都设置在主体段和/或其坐面的下方。第二摆动轴优选在腿部段的收纳位置中沿水平方向至少与主体段的前缘向后间隔一个距离,所述距离等于腿部段厚度的一半。
在腿部段的功能位置,第二摆动轴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一摆动轴之前。反之,被视为特别有利的是,在收纳位置,第二摆动轴关于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一摆动轴之后。由此当第二摆动轴在绕第一摆动轴摆动时被直接设置在第一摆动轴下方时,造成在从收纳位置转变到功能位置时第二位置沿水平方向出现暂时的下沉。这种下沉是有利的,因为它使得在腿部段转移到功能位置时特别简单地确保了腿部段和主体段不会发生碰撞。
在垂直方向和连接元件的主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在收纳位置时优选在0至30°之间,其中连接元件的主延伸方向指的是沿第一和第二摆动轴的连接线延伸的方向。特别有利的是,腿部段在其收纳位置和其功能位置之间能够摆动一个在60°到150°之间的角度,优选在75°到120°之间。有鉴于此,这些极限表明是特别有利的,即,60°或75°的最小角度确保了腿部段在水平方向相对主体段的充分移动,而在保持最大角度为150°或120°时,借助一个基本上平移运动的推杆能够毫无困难地实现对运动机构的操作。
就第一摆动轴的位置而言,当第一摆动轴在水平方向设置在主体段的前缘区域内和/或在垂直方向设置在主体段底侧的高度区域内时,被视作是特别优选的。在水平方向,摆动轴优选设置在主体段的最靠前的四分之一处,尤其设置在一个与前缘间隔0cm至25cm的区域中。在垂直方向,有利的是,第一摆动轴设置在主体段的下三分之一处或下半部分中,或甚至设置在主体段的下方。第一摆动轴的这个位置业已被证实是特别有利的,以便在保持连接元件稳定的同时使腿部段能够不发生碰撞地运动。尤其有利的是,第一摆动轴设置在主体段或基架的框架区域内,因为在该框架区域内可以特别简单、稳定和可靠地安装提供第一摆动轴的相应的铰链器件。这些铰链器件优选安装在框架或基架的一个设置在主体段前侧上的支架的背面或底侧上。
在本发明的扩展设计中,连接元件具有一个成曲柄状或弯曲的成造型。当沿连接元件的主延伸方向,亦即沿第一和第二摆动轴的连接线,至少局部存在一个在连接元件的延伸路线旁的自由空间时,使用这种造型。弯曲或成曲柄状的造型一方面具有的优点是,它允许连接元件在收纳位置中将腿部段布置成至少局部设在连接元件的主延伸方向的区域内。连接元件在此围绕腿部段。在腿部段的功能位置中,弯曲的造型具有的优点是,它在连接元件安装到主体段的框架部分上从而使第一摆动轴位于框架部分的后侧时,允许连接元件围绕框架部段向前突伸直至进入位于主体段前方的区域内。优选这样来构造所述弯曲或曲柄状,即,使连接元件的各延伸方向在摆动轴的区域内构成一个在90°到120°之间的角。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设计中,设一些强制导引手段,通过它们使连接元件相对主体段或基架的每个相对位置都与连接元件相对腿部段的限定的相对位置相关联。强制导引手段因此在本文中指的是一种机械式联接装置,通过它产生了有关连接元件相对基架或主体段的相对位置的限定状态,所述限定状态自动导致由此引起的连接元件相对腿部段的相对位置和/或反之亦然。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仅一个电动机简单地实现例如电动操作,所述电动机例如直接影响连接元件相对主体段的相对位置,并且由此间接影响连接元件相对腿部段的相对位置。
这种强制导引手段可以例如通过刚性的强制导引元件实现,所述强制导引元件能够绕相对主体段或坐具的基架位置固定的第三摆动轴摆动地铰接在主体段或坐具的基架上并且能够绕相对腿部段位置固定的第四摆动轴摆动地铰接在腿部段上。
因此强制导引元件如连接元件那样,一方面能摆动地铰接在主体段或基架上,另一方面能摆动地铰接在腿部段上。第三和第四摆动轴设置成平行于第一和第二摆动轴并分别与它们间隔一定距离。因为连接元件和强制导引元件就其刚性设计和其铰接而言是相当的,所以它们的名称随意。
被视为特别有利的是,第二和/或第四摆动轴由设置在悬臂上的铰链器件构成,所述悬臂在腿部段的功能位置中从腿部段的底侧向下延伸。这种悬臂允许特别简单地构造第二和/或第四摆动轴,因为通过它们可以避免这些摆动轴必须被设置在腿部段的软垫区域上。恰好在一种具有连接元件和强制导引元件的设计中,基于两个需要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的摆动轴,即第二和第四摆动轴,使得这样做是有利的。
特别有利的是这样一种设计方案,即,第三摆动轴设置在第一摆动轴的后方,连接元件在发生收纳位置和功能位置之间的转变时摆动95°至150°之间的角度以及强制导引元件在发生收纳位置和功能位置之间的转变时摆动130°和180°之间的角度。这些角始终涉及由各终端位置构成的角,其中,在发生收纳位置和功能位置之间的转变时也可以考虑更大的角。就连接元件而言,在115°至135°之间的角被视为特别有利。就强制导引元件而言,在140°至170°之间的角被视为特别有利。
对所期望的运动过程来说,摆动轴之间存在特别优选的间距比。在此,第一和第二摆动轴之间、第三和第四摆动轴之间、第一和第二摆动轴之间和第三和第四摆动轴之间的间距基于它们分别共同铰接在主体段、腿部段、连接元件和强制导引元件上而无法改变。被视为特别有利的是,第三和第四摆动轴之间的间距约是第一摆动轴到第三摆动轴间距的1.5倍至1.9倍,第一和第二摆动轴之间的间距是第一摆动轴到第三摆动轴的间距的2.9倍至3.3倍,第二和第四摆动轴之间的间距是第一摆动轴到第三摆动轴间距的2.4倍至2.8倍。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摆动轴优选设置成,使连接元件的延伸方向和强制导引元件的延伸方向在腿部段从收纳位置转变到功能位置时始终构成一个>15°的角。在此,元件的各摆动轴之间的一条虚构直线的方向被视作是延伸方向。
上述基于本发明的发明思想也可以通过这样一种坐具实现,在这种坐具中,腿部段能够相对主体段或基架绕一摆动轴运动,摆动轴能够借助带导轨的平移器件相对主体段或基架运动。
在这种设计方案中,由此实现相对腿部段位置固定的摆动轴的移动,即,该摆动轴平移地沿导轨运动。为此按本发明设置的平移器件构造成,使摆动轴能够至少间接地随着导轨走向运动。导轨可以设计成实体轨道,例如设计成U型型材。不过它也可以设计成在另一个构件内,例如在主体段的框架内的简陋的长孔或纵向延伸的槽。优选设置至少两个彼此间隔一定距离且相互平行的导轨。
在第一种变型中,平移器件具有通过导轨导引并相对基架或主体段作单纯的平移运动的滑块。铰链器件设置在该滑块上,腿部段可以借助这些铰链器件绕摆动轴相对滑块摆动。因此在这种构造中,滑块在导轨和腿部段之间设计为中间元件。滑块本身在此无法旋转地摆动,而是在腿部段转移到功能位置时,在其位置以及必要时在其取向上追随导轨的走向。在该设计方案中,设置一个直接以所述方式与导轨协同作用的构件作为滑块。当将导轨中的一根轴杆设置作为滑块时,存在滑块的一种简单的形式,腿部段能够相对该导轨摆动。
与这种滑块作为中间元件的设计方案不同的是,一个与腿部段抗扭转地连接且能绕摆动轴摆动的轴段可以在导轨中平移地运动。因此在这种设计方案中可以取消中间元件,因为一个或多个与腿部段抗扭转连接的轴段,既直接与一个或多个导轨协同作用,又确保了可摆动性。这种设计方案尤为简单和廉价。
导轨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设计成直线的,尤其是水平延伸。不过导轨也可以构造成非直线的。由此实现了腿部段特别有利的运动过程。在特殊的设计方案中,导轨设计成向前下倾或在中间部段中下沉。这种至少局部的下沉导致腿部段上的摆动轴在从收纳位置到功能位置的运动过程中至少部分下沉。导轨优选具有环轨段的形式。所述下沉允许了在软垫厚度特别大时,使腿部段在导引经过主体段时不会发生碰撞。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设计中,设强制导引器件,通过它们使腿部段相对主体段或基架的每个摆动位置都与腿部段相对主体段的一个限定的平移位置相关联。如上文已经对连接元件带有第一和第二摆动轴的设计方案所说明的那样,由此实现,借助电机或人工操纵装置足以直接对平移运动或摆动运动产生影响,以便由此也间接地产生其它运动。可以例如这样来设计这种强制联接,即,在导轨区域内设置齿部,支承在滑块侧的小齿轮啮合在该齿部中,所述小齿轮优选通过传动影响腿部段相对滑块的相对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设计中,设一个靠背段,它能够相对主体段围绕一个靠背轴摆动,其中,靠背段借助联接器件与腿部段有效联接,从而为靠背段相对主体段或基架的每个相对位置都与腿部段相对主体段或基架的相对位置关联。靠背位置相对腿部段位置的这种联接,允许了通过往后倚靠来促使腿部段转移到功能位置。联接器件在此优选设计为,它们可以借助能够人工操作的手柄锁止,从而防止腿部段意外转移到功能位置。然而锁定也可以经由这样的设计方案实现,即,只有当达到预先规定的最小体重时才允许腿脚部件运动。
靠背段和腿部段之间的有效联接在此也可以间接地经由一个滑动件实现,该滑动件通过在一个与腿部段强制联接的控制轨道上的滑动或滚动来影响腿部段的运动。这种滑动件的工作方式在下文中还将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设计中,设至少两个刚性的控制元件,它们分别具有一个第一铰接部段,所述第一铰接部段能够借助一个电动机发生位置改变,并且这些控制元件用各一个第二铰接部段铰接在腿部段和/或主体段和腿部段之间的刚性的连接元件和/或能平移运动的滑块上。这些控制元件允许电机设置在坐具的后部区域内,优选设置在主体段的下方,并且通过控制元件的一个基本上平移的移动来影响腿部段相对主体段的相对位置。
此外,尤其是作为上述坐具的扩展设计,本发明还包括一个这样的坐具,在这种坐具中设有一个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设计成能够绕一个相对坐具的主体段或基架位置固定的转动机构轴转动。在此,设置至少一个刚性的控制元件,它用第一铰接部段铰接在转动机构上,并且用第二铰接部段铰接在腿部段和/或在主体段和腿部段之间的刚性连接元件和/或能平移运动的滑块和/或用于间接使腿部段运动的辅助元件上。
优选设置至少两个刚性的控制元件。
转动机构指的是这样一种构件,这种构件的特征在于,它能够绕转动机构轴转动,其中,该转动结构轴相对基架和/或主体段位置固定。此外,转动机构还与在径向与铰接部段间隔一定距离的转动机构轴固定连接。转动机构的特别简单的设计方案规定,转动机构设计成能够转动的圆盘或肘杆。控制元件的特征在于,它们分别具有两个彼此刚性连接的铰接部段。控制元件优选涉及一些杆,尤其是金属杆,在它们的两个端部上设置着铰接部段。第一铰接部段铰接在转动机构上,其中,转动机构上的铰接部位相对转动机构位置固定。这使得可以通过转动机构绕转动机构轴相对主体段转动来改变这些铰接部位。当两个控制元件与转动机构连接时,它们同时随着转动机构的转动而运动。这些控制元件可以用于各种目的,其中,分别通过第一铰接部段的运动来引发第二铰接部段的运动,由此间接促成其上设有第二铰接部段的构件发生运动。第一铰接部段以及因而间接地第二铰接部段的运动方式都取决于各铰接部段的铰接点的角位置以及铰接点与转动机构轴的间距。
转动机构的一种变型方案规定,铰接部段不是固定地设置在转动机构上,而是通过转动机构上的导轨导引并构造成在径向能偏转。在这种设计方案中,控制机构的转动导致优选附加地在固定于主体段上的导轨内导引的铰接点向内或向外移动。通过一个铰接在铰接部段上的控制元件,这一点可以用来使这些部分相对彼此发生运动。
控制元件的一个应用可能性方案规定,两个控制元件都用它们各自的第二铰接部段铰接在腿部段上。这使机械系统呈静态限定状态,在这种机械系统中,腿部段通过第一和第二摆动轴或通过摆动轴和平移器件具有两个自由度。在一种带有连接元件的设计方案中,从腿部段位置的机械确定性得出连接元件的取向,腿部段的位置由两个控制元件和连接元件完全确定。
备选的是,第一控制元件可以用其第二铰接部段铰接在连接元件上以及第二控制元件可以用其第二铰接部段铰接在腿部段上。在这种变型中,由此获得连接元件位置的静态确定性,即,由于第一控制元件,连接元件相对主体段或基架的仅一个自由度被取消。因此完全从第一控制元件的位置中得出连接元件的位置。通过由此确定的连接元件的位置,腿部段的几个自由度也被减少为一个自由度,亦即绕第二摆动轴的可摆动性。但基于第二控制元件的限定的位置,这个自由度同样被取消。
在一种设置有上述类型的强制导引器件的设计方案中,单个控制元件就足以使腿部段运动。当除腿部段外还设置一个端部段时,这也适用,所述端部段相对腿部段的相对运动借助在下文中尚要说明的滑动系统与腿部段相对主体段的相对运动有效联接。在这种设计方案中,当唯一的控制元件铰接在端部段上或滑动系统的辅助元件上时,就足够了。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设计中,转动机构轴几乎垂直地取向。在此,几乎垂直的取向指的是这样一种取向,即,按照这种取向,转动机构轴与垂直方向构成一个最大为30°的角,转动机构的这种具有绕垂直轴线的可转动性的设计方案允许了转动机构的一种特别节省空间的布置。优选设计成扁平的和略呈圆盘形的转动机构,可以在保持器具的不是专门为这种转动机构设置的结构时,设置在该器具的主体段的下方。除灵活的可使用性外,通过垂直的转动机构轴实现的扁平的设计方案也产生了美学上有利的结果。转动机构以及必要时设置用于驱动该转动机构的驱动系可以毫无困难地布置成,使它们在坐具按规定放置时无法被看到。
转动机构优选与设计用于使转动机构绕转动机构轴转动的电动机有效联接。电动机可以涉及一种常用的具有能转动的从动轴的电动机,电动机例如借助齿轮连接使转动结构转动。使用线性执行器被视作特别有利,线性执行器具有平移驱动的执行器杆,所述执行器杆本身可以和控制元件类似,能摆动地铰接在转动机构上。
在转动机构带有电动机的设计方案中,被视为特别优选的是,转动机构和电动机设计成共同的集成结构单元,其中,这种集成结构单元具有用于固定在主体段和/或坐具的基架上的连接部段。这种集成结构单元就其安装而言是有利的,因为该结构单元早在预安装阶段时就已经准备完毕了。这种设计方案也尤其允许坐具的部件既可以用于按本发明的坐具,也可以用于没有腿部段的坐具,因为按照本发明的坐具,主体段所需的调整被减至最少。
不同于用电动机进行操作的是,转动机构也可以与能人工操作的手柄有效联接,所述手柄设计用于使转动机构绕转动机构轴转动。在此,各操纵器件都被视为人工的手柄,该操纵器件不具有任何从外部输入能量的电机。当通过使用者往后靠和由此对靠背施力从而实现操作时,也尤其存在这种人工操作。在这种设计方案中,有利的是,转动机构设有水平的转动机构轴,以便能够特别简单地形成在靠背运动和转动机构运动之间的传动。手柄也可以设计用于人工操作,例如通过在带有水平转动机构轴的转动机构中设置一根轴(Welle),转动机构固定在该轴上。这根轴然后可以借助设置在其上的操纵杆与转动机构一起摆动,其中,操纵杆优选布置在主体段的旁侧并且能够绕转动机构轴摆动。
无论是借助电动机运行转动机构,还是借助能够人工操作的手柄,都优选设置一种传动。该传动一方面允许较弱的电动机或特别容易操作的手柄来实现主要机构的转动。此外,该传动也用于使能人工操作的手柄绕另一不同于转动机构的转动机构轴的摆动轴发生摆动。
特别有利的是,转动机构在腿部段布置在其功能位置中的转动位置和/或在腿部段布置在其收纳位置中的转动位置,贴靠在至少间接限制转动运动的止挡上。这种止挡保护了坐具的机械装置,因为它阻止了转动机构的过度转动。特别有利的是,转动止挡直接与转动机构配合作用,亦即设计为,转动机构在转动结束位置中直接贴靠在该止挡上。但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止挡也可以设置在传动系内任意其它位置上,所述传动系用于驱动转动机构。止挡优选设置在死点的那一边,在该死点上,与转动机构相连的控制元件的运动方向,至少其主运动方向,发生逆转。由此确保,加压使止挡起作用,而不会使止挡在功能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运动时成为一种阻碍。
此外,被视为特别有利的是,转动机构和第一控制元件和/或第二控制元件设计和布置为,在腿部段的功能位置中有一个作用到第一或第二控制元件上的压力将转动机构相对止挡临时加载。由此实现施加到控制元件上的压力被可靠地导入到相应设计的转动止挡中,所述压力通过腿部段的自重以及特别是通过使用者的腿的重量加载引起。
在一种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设一个能够相对主体段和靠背轴摆动的靠背段。在此,靠背段借助联接器件与转动机构这样地有效联接,从而使靠背段相对主体段或基架的每一个相对位置都与转动机构的一个转动位置相关联。如上所述,可以由此以优选能够通过锁止器件锁止的方式达到通过使用者往后靠就能运动腿部段的效果。按照这种扩展设计,由此引发这种运动,即,首先由于靠背的运动而使转动机构转动,例如借助一种简单的靠背控制元件,所述靠背控制元件一方面铰接在靠背上,另一方面则铰接在转动机构上。接着转动机构的转动导致腿部段以上述方式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设计中,坐具具有一个端部段,在其上侧设置有支承面,其中,端部段能够相对腿部段在收纳位置和功能位置之间作相对运动,以及其中,端部段在其功能位置设置在腿部段的前缘之前。
所述端部段和腿部段一样,也用于支承腿脚部。端部段根据腿部段和端部段的尺寸,首先用来支承一个就坐于坐具上的人的下肢和/或脚。
端部段优选设计成能够绕端部段摆动轴相对腿部段摆动,其中,端部段摆动轴优选设计成相对端部段以及相对腿部段位置固定。这是铰接的一种特别简单的形式。这种结构导致链状的布置,此时端部段连接在腿部段上,并且腿部段能够相对主体段摆动。端部段摆动轴优选与端部段相关地设置在悬臂上,这些悬臂与端部段的软垫部分固定连接。在腿部段的侧面上,同样相对腿部段位置固定地设置的端部段摆动轴优选布置在腿部段的底侧上。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设计中,端部段在其收纳位置相对腿部段大约摆动一个在50°到130°之间的角和/或大约平行于主体段设置。所述角与坐面和/或支承面的取向有关。
为了共同来控制端部段相对腿部段的运动以及腿部段相对主体段的运动,存在各种可能方案。一种特别有利的可能方案包括一个滑动系统,其有一个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经由刚性的辅助元件与端部段有效联接,并且作为第一控制部段设计用于与第一控制轨道配合作用,第一控制轨道的位置与腿部段的位置强制联接。
依靠这种可能方案,可以通过引起辅助元件或端部段的运动来促成两种所述的相对运动。因此可以通过唯一的铰接在滑动件本身、铰接在辅助元件或端部段上的控制元件,将腿部段和端部段转移到各自的功能位置。腿部段相对主体段的运动在此经由第一控制部段和第一控制轨道实现。位置固定地设置在辅助元件上的第一控制部段为此目的而被强制导引,其中,这例如可以通过第二控制轨道或辅助元件经由中间元件铰接在主体段上来实现。在辅助元件借助唯一的控制元件运动时,所述控制部段的强制导引产生一个限定的运动路径。控制部段的这个运动路径和第一控制轨道的与其相适配的造型引发了腿部段相对主体段的相对运动。
在这种设计方案中,特别有利的是,通过第一控制轨道的构造,能够简单地使腿部段与端部段的运动过程相互独立,从而能将端部段相对腿部段保持在收纳位置中或保持在一个与收纳位置略有偏差的位置中,直至腿部段已经到达其功能位置。特别有利的是,第一控制轨道构造成L形。
特别有利的是,第一控制轨道和滑动件相互调整为,在腿部段和端部段从收纳位置转变到功能位置时,在第一运动阶段使腿部段相对主体段沿功能位置方向摆动至少70°,而端部段相对腿部段沿功能位置方向摆动至多50°,以及在第二运动阶段使腿部段和端部段分别到达其功能位置。因此优选的是这样一个设计方案,即,主体段在第一阶段摆动至少80°或甚至90°,而端部段相对腿部段仅摆动至多40°或甚至仅30°。
能够通过第一控制轨道实现的运动在多个阶段都是理想的,以便腿部段和端部段在从位于主体段下方的收纳状态运动到功能状态时不会发生碰撞,因为第一阶段可以用来克服特别关键的运动阶段,此时腿部段相对其收纳位置约摆动45°。当端部段在该运动阶段内仍然相对腿部段大致位于其收纳位置时,可以防止端部段碰到位于器具下方的地面上。
第一控制轨迹优选设置在强制导引元件、连接元件或腿部段上,亦即与相关元件固定连接。同样可以在转动机构之内或之上设置控制导轨。在最简单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导轨可以是相应构件的一条棱边,在施力给辅助元件或端部段时,第一控制部段可以沿该棱边滑动,或在第一控制部段设计成滚轮时沿该棱边滚动。不过控制导轨也可以设计成封闭的滑槽或长孔。
第一控制部段的上述强制导引用于确定第一控制部段的运动路径。强制导引可以用各种途径实现。在此优选在辅助元件上设置能够沿第二控制导轨运动的第二控制部段,其中,第二控制导轨优选设置在连接元件上或强制导引元件上。第二控制部段在此也可以与第一控制部段一致,并且在辅助元件运动时同时在第一和第二控制导轨上沿它们滑动或滚动。上述用于第一控制导轨的说明也适用于有第二控制导轨的设计方案。不同于有第二控制导轨的设计方案的是,辅助元件借助能够摆动地与辅助元件连接的中间元件铰接在主体段或坐具的基架上。
在第二控制导轨的设计方案中,特别优选的有两种设计方案。第一种设计方案是,第一控制导轨直接设置在腿部段上或设置在相对该腿部段位置固定的构件上以及第二控制导轨设置在连接元件上。第二种设计方案是,第一控制轨道设置在强制导引元件上以及第二控制轨道设置在连接元件上。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设计中,在转动机构上设置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其用第一铰接部段铰接在转动机构上,并且这样与端部段有效联接,即,使转动机构的运动借助另一个控制元件引起端部段相对腿部段的相对运动。在上述带有滑动系统的设计方案中,端部段控制元件可以是转动机构上的唯一一个控制元件。在没有滑动系统的设计方案中,在转动机构上设置有两或三个刚性控制元件的两或三个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一铰接部段,所述刚性控制元件优选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通过其移动致使端部段运动。为此,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可以用第二铰接部段将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直接铰接在端部段上。
第一铰接部段在转动机构上的铰接优选设计为,使控制元件的第一铰接部段至少部分在相对转动机构轴的不同的角位置中铰接在转动机构上并且/或者在与转动机构轴的不同间隔中铰接在转动机构上。
通过这两个参数,即角位置和间距,转动机构的转动可以单独地和根据功能来影响不同的控制元件。尤其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选择角位置来决定,在从收纳位置转变到功能位置过程中的哪个阶段内每个控制元件都应作大幅度或小幅度的移动。当控制元件的主延伸方向与在铰接点和转动机构轴之间的一条虚构的连接线构成一个小的角度时,转动机构转动一个限定的角度会导致控制元件仅发生轻微的移动。当各控制元件的主延伸方向轴线与连接线构成一个约90°的角时,通过同一限定的角达到一个特别强烈的效果。当选择铰接点的角位置允许决定在哪个阶段通过转动机构的转动来强烈影响控制元件的运动时,与转动轴的距离适用于按比例减轻或增强转动机构整个转动运动的效果。
因此例如可能的是,在相同角位置中的两个控制元件分别与转动机构轴间隔不同距离地设置在转动机构上,这使得在内铰接的控制元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要比在外铰接的控制元件运动得幅度更小。可以尤其有利地使用控制元件的这种如此变化的运动,以便控制多个摆动过程,尤其是腿部段的摆动过程。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设计中,当腿部段在其功能位置中时,在转动机构轴和第一和/或第二控制元件的第一铰接点之间的连接线与各控制元件的主延伸方向构成一个不大于20°的角。因此,转动机构从功能位置开始的运动导致第一和/或第二控制元件的一种非常慢的加速运动,因而在使用第一和/或第二控制元件来控制腿部段的位置时,导致腿部段在从功能位置转变到收纳位置期间缓慢加速。
此外还有利的是,当腿部段在其功能位置中时,转动机构轴和第三控制元件的第一铰接点之间的连接线和第三控制元件的主延伸方向构成一个在60°到120°之间的角。在60°到120°之间的角,尤其是约90°的角使得在从功能状态转变到收纳状态时,转动机构的转动首先导致端部段相对腿部段的特别快速的相对运动。因此端部段能够在器具到收纳状态的转变阶段内提早相对腿部段回转,然后在仅小幅度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和腿部段一起被移到腿部段的收纳位置,因而移到主体段的下方。
一个通过控制元件的两个铰接点限定的方向被视为控制元件的主延伸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设计中,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用其第二铰接部段能摆动地连接在第二端部段控制元件上,所述第二端部段控制元件用第一铰接部段铰接在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上以及用第二铰接部段铰接在端部段上。在这种扩展设计中,转动机构经由第一和第二端部段控制元件与端部段相连,其中,这两个控制元件能够相对彼此摆动。在其它控制元件之间的可摆动性在此能够借助具有限定轴的摆动铰链或借助三维作用的球接头或机械等效的机械元件实现。
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优选经由导引器件,尤其经由形式为环件的导引器件,位置固定地在主体段上、器具的基架上或腿部段上导引,或根据腿部段相对主体段的相对位置强制导引。这种导引使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的第二铰接部段就其位置而言,始终在机械上被完全确定。因为第二端部段控制元件一方面铰接在端部段上,另一方面铰接在第三控制元件的第二铰接部段上,所以确保了端部段与转动机构的转动位置在机械上完全确定的联接。导引器件优选能绕垂直轴转动地设计,或配设有足够大的导向孔,从而使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即使在通过铰接在转动机构上发生变化的取向时也可以能移动地被导引。不同于与这种导引器件的是,也可以设置一个附属转动机构或一个肘杆,其能移动地,尤其是能摆动地支承在主体段或腿部段上,并且其上铰接有第一和第二端部段控制元件。
第一和第二端部段控制元件相对彼此的可摆动性具有特别有利的效果,即,根据摆动角发生尽可能彻底的去联接。为此优选规定,在器具的收纳状态,此时,腿部段和端部段位于各自的收纳位置中,第一和第二端部段控制元件的主延伸方向构成一个在70°到110°之间的角。由此,转动机构的转动以及因而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的平移运动在从收纳状态转变到功能状态期间首先不会或几乎不会引起第二端部段控制元件的平移运动。这可以专门用于从腿部段和端部段非别位于它们各自的收纳位置中的收纳状态开始,使腿部段通过转动机构的运动发生运动,而端部段相对腿部段和/或相对主体段几乎不动。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设计中,坐具具有一个基架,其中,主体段设计成能够相对基架移动。这样设计一方面允许坐面被带到一个让使用者感到舒适的位置。对腿部段从其收纳位置到其功能位置的转移而言,这种可运动性具有额外的优点,即,由于很容易向后摆动和/或移动主体段,特别简单地实现了腿部段在经过主体段时使这些部分之间不发生碰撞。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坐具的配件,其中,配件具有第一固定器件,用于固定在主体段或坐具的基架上,以及具有第二固定器件,用于固定在坐具的腿部段上。在此,配件具有一个平移器件,第二固定部段可以借助该平移器件相对第一固定部段沿导轨运动。此外,配件具有一个摆动轴,第二固定部段能够借助该摆动轴相对第一固定部段摆动。
与带有平移器件的设计方案不同的是,也可以这样设计配件,即,它具有刚性的连接元件,其中,刚性的连接元件绕一个相对第一固定部段位置固定的第一摆动轴摆动地铰接在第一固定部段上,以及能够绕一个相对第二固定部段位置固定的摆动轴摆动地铰接在第二固定部段上。
按照本发明的配件的有利的扩展设计包括上述与坐具相关的特征。
按照本发明的配件优选设计为,使它关于器具的横向居中布置,并且单独而不是成对地使用。基于其转动轴较少的结构,这样的应用是可行的,并且用仅一个配件就可以实现器具的随之而来的设计方案。为此,优选设置悬臂部段,它们也实现了将侧向施加的力可靠地导入到配件中。此外,配件的各种元件和杆优选至少部分构成封闭的空心型材。
按照本发明的配件在按本发明的器具上优选仅占主体段和/或腿部段宽度的30%,因此它不引人注目地设置在中间。因此一般来说几乎无法看到处于功能状态的配件本身。
按本发明的配件允许了设计成上述类型坐具的一种特别简单的模块化结构。
附图说明
除权利要求外,还从接下来四个借助附图阐释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得出本发明其它的优点和特征。附图中:
图1以斜向上的视图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坐具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机械装置;
图1a至1d以侧视图示出了在从收纳状态转变到功能状态期间的图1所示的机械装置;
图2以斜向上的视图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器具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机械装置;
图2a用侧视图示出了在收纳状态下图2的实施形式的机械装置;
图3a至3d用侧视图示出了在从收纳状态转变到功能状态期间的按本发明器具的第三种实施形式的机械装置;
图4以斜向上的视图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坐具的第四种实施形式的机械装置;
图4a至4c以侧视图示出了在从收纳状态转变到使用状态期间图4所示的机械装置;
图5以斜向上的视图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坐具的第四种实施形式的机械装置;
图5a至图5h以侧视图示出了从收纳状态转变到使用状态期间的图5所示的机械装置以及示出了配件的相应单独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些附图总共示出了按本发明坐具或这些坐具与本发明相关部分的五种不同的实施形式。倘若没有另行说明,这些实施形式的工作方式互相协调一致。等效部件的附图标记的后两位相一致。
图1示出了本发明坐具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一部分。图中涉及一种软垫器具110,它具有一个与地面间隔一定距离的主体段20、一个腿部段40和一个端部段60。器具的其它组件则未示出。这些未示出的组件包括其上位置固定地放置着主体段20的基架、主体段20两侧的扶手和一个在主体段20与腿部段和端部段40、60背对端部上的靠背。
三个图示的部件,即主体段20、腿部段40和端部段60呈链状前后相接地布置,其中,它们在图1所示的功能状态中构成的一个基本上彼此齐平且仅通过彼此间的微小间距断开的上侧表面,该上侧表面由主体段20的坐面22和腿部段40及端部段60的的支承面42、62构成。
端部段60具有软垫部段64和两个彼此平行且与软垫部段64固定连接的金属突伸段66。端部段60可以借助这些突伸段66以及对应的但没有示出的用于腿部段40内的突伸段的凹槽,绕端部段摆动轴6相对腿部段40进行摆动。
腿部段40经由连接元件80与主体段20连接,其中,该连接元件80设计成刚性的金属件,它们能够绕一相对于腿部段位置固定的第二摆动轴2以及绕一相对于主体段位置固定的第一摆动轴1相对腿部段或主体段运动。这使得腿部段40被设计成相对主体段20既能绕第一摆动轴1又能绕第二摆动轴2摆动。连接元件80设计成弧形,并且在图1的功能状态下从主体段起先略向下再向前延伸。
为控制腿部段40和端部段60相对主体段20的相对运动,在主体段20的底侧上设置一个形式为肘杆30、能绕转动轴5转动地支承的转动机构30。肘杆30具有两个悬臂30a、30b。将肘杆30以未详细示出的方式设计为能够电动地绕轴5转动。
肘杆30的悬臂30a、30b与控制元件90、91、92连接。为此目的,在设计为杆的控制元件90、91、92的端部上分别设置铰接部段,它们与三维作用的铰链,优选与球接头在不同的铰接点32a、32b和32c上与肘杆30连接。
第一控制元件90和第一铰接部段对置的端部与连接元件80有效联接。为此目的,在连接元件80上同样设置一个三维作用的球接头80a。第二控制元件91用其背对肘杆30的端部铰接在腿部段40的底侧上。在此也借助球接头40a实现铰接。第三控制元件92通过设置在主体段20上的导向环24导引并且终止于球接头84内,第四控制元件93的铰接部段也铰接在该球接头上,其对置的端部借助球接头60a铰接在端部段60上。
所示的几何形状使得通过肘杆30的定向也预先确定了连接元件80、腿部段40和端部段60的取向。就连接元件80而言,由此得出这种机械的确定性,即,通过摆动轴1的位置以及第一控制元件90的取向来完全确定相对主体段20的相对位置。腿部段40因此相对主体段20不再能够绕两根不同的摆动轴1、2,而是仅绕摆动轴2摆动。由于第二控制机构91,同样不再使用该自由度。
端部段的静态确定的位置从其绕端部段摆动轴6的可摆动性中得出,该端部段摆动轴基于腿部段40的限定的位置而在图示功能状态下相对于主体段20位置固定。静态的确定性通过第三和第四控制元件92、93达到,其中,基于导向环24预先确定位于其间的球接头84的位置,这限定了控制元件92的取向。
因此可知,肘杆30的限定的位置导致腿部段40和端部段60的一个由此产生的限定的位置。图示的系统被静态地完全确定。在肘杆30的给定位置中不保留任何自由度。
图1a至1d以侧视图示出了从收纳状态直至也在图1中示出的功能状态时处于不同阶段的图1的实施形式。
借助图1可知,腿部段40在器具的收纳状态被完全或几乎完全设置在主体段20的下方,以及腿部段40的支承面42在该位置接近垂直地取向。肘杆30在该收纳状态下处于转动位置中,此时铰接点32a和32b在垂直的转动机构轴5的那一侧设置在很后面。铰接点32c也同样在该起始位置布置在转动机构轴5的后方。从铰接点32a、32b、32c的位置强制性得出腿部段40和端部段60的位置。在此,通过铰接点32a、32b预先确定第一控制元件90的位置和第二控制元件91的位置,以及因而预先确定连接杆80的位置和腿部段40的位置。第三控制元件92通过固定在主体段上的导向环24导引,因而同样通过肘杆30的位置预先确定处于第三控制元件92和第四控制元件93之间的球接头84的位置。在图1a起始位置中,球接头84位于腿部段40的区域内,所述腿部段为此目的可以具有一个相应的未示出的凹槽。特别重要的是,设置在端部段60和球接头84上的第四控制元件93防止了端部段60的下沉。
从该起始位置出发,肘杆30在图1中逆时针绕转动机构轴5摆动。这借助未详细示出的电机的或人工的驱动器完成。在图1a至1d的侧视图中,运动使控制元件90、91的铰接点32a、32b向前移动,因而在图1a至1d中是向右推移。反之,第三控制机构92的第三铰接点32c首先关于侧视图沿相反方向,亦即向左移动,并在到达后顶点之后同样在图1a至1b中向右移动。
这造成第一和第二控制元件90、91首先要比第三控制元件92更为强烈地运动,从而先实现腿部段40相对主体段20的相对运动。端部段60在运动的该第一阶段仅小幅运动,尤其是也由于第三和第四控制机构92、93之间的约90°的角,它使第四控制元件93仅小幅度沿其主延伸方向运动。换而言之,第四控制元件93首先发生翻转,而不会对端部段60的位置造成强烈影响。
图1c示出了肘杆30还在进一步转动时的中间状态。由图可知,在腿部段60未明确地进一步偏转取向时,借助连接杆80将腿部段40明确地移动到主体段20前。图1b和1c因此尤其表示连接杆80以简单的方式允许腿部段发生位移,这种位移防止了腿部段与主体段20发生碰撞。此外,腿部段40向前移动也具有的影响是,第三控制元件92的运动会越来越影响端部段60的位置。处于第三控制元件92和第四控制元件93之间的角在从图1b的位置过渡到图1d的位置的过程中一直减小,直至第三和第四控制元件92、93几乎彼此齐平地取向。结果是,首先在转变到功能状态时仅小幅移动的端部段60,随着运动过程的结束,摆动得幅度越来越大。由于控制元件90、91、92共同铰接在肘杆30上,同时发生腿部段相对主体段的相对运动以及端部段相对腿部段的相对运动,然而在第一运动阶段中,影响尤其是腿部段40相对主体段20的相对运动,以及在第二运动阶段,首先影响端部段60相对腿部段40的相对运动。这些不同的阶段的优点是,端部段60在腿部段40摆动出来时,首先停留在一个节省空间的位置中,因而不会磨削地面。
由图1和1d可知,通过规定的机械设计让所有在功能上参与运动过程的部件在功能状态下几乎不可见。这尤其通过肘杆30的水平取向和通过使用细长的杆作为控制元件90、91、92、93达到。由图1a和1d可以很好地认识到连接元件80构造成弧形所带来的优点。通过弧形,使连接元件在图1a的收纳状态中一定程度上经过腿部段40。在图1d的功能状态下,使连接元件不与主体段的点画示出的框架28碰撞。
在图1和1d的功能状态中,肘杆30贴靠在固定在主体段上的止挡36上。该止挡一方面阻止了肘杆30的转动超过预定的终端位置。另一方面,止挡36也用来承受作用到腿部段40和/或端部段60上的力,因为以压力形式出现的这些力经由控制元件90、91、92、93传递到肘杆30上,并且被肘杆传递到止挡36中。
特别还值得一提的是,由图1至1d的实施例明确可知,用腿部段和端部段40、60能够实现这种工作方式,它们具有软垫,尤其是与主体段20的软垫厚度类似的软垫。由此使由主体段20的坐面22和腿部段40和端部段60的支承面42、62构成的整个面就舒适性而言具有尽可能统一的特性。
图2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器具的第二种实施形式。该器具110同样具有主体段120、腿部段140和端部段160。就尺寸和在功能状态下彼此间的相对位置而言,这些部分120、140、160与图1至1d的实施形式中的部分一致。端部段160与腿部段140的连接同样一致地设计。特别之处在于使用在主体段120上的腿部段140。为此在该设计中,腿部段上设置有弧形的突伸段144,它们是腿部段140的固定组成部分。腿部段140与主体段120原本的连接一方面经由连接元件180实现,其如图1所设计的那样能够围绕一个相对腿部段140位置固定的第二摆动轴102摆动地连在腿部段140上并且围绕一个相对于主体段120位置固定的第一摆动轴101铰接在主体段120上。图2的实施形式的特殊性尤其在于,除连接元件180外,还额外设置了强制导引元件182,它们能够在腿部段140的一侧围绕第四摆动轴104摆动,并且能够在主体段的一侧围绕第三摆动轴103摆动。
所述四个摆动轴101、102、103、104彼此平行地取向。将它们布置为,使腿部段140通过它们被强制导引。尽管存在不止一个摆动轴,腿部段140因此只沿限定的运动路径运动,该运动路径将腿部段从其在图2a中所示的收纳位置引导到其在功能2中所示的功能位置。
为控制按图2的器具的运动过程,如在图1的实施形式中一样,设置一根能绕垂直的转动轴105转动的肘杆130,所述肘杆带有两个突伸段130a、130b。端部段160的人工控制如在图1的设计方案中那样,经由通过球接头184相互连接的第三和第四控制元件192、193实现。腿部段140的控制不同于图1的设计,因为基于通过元件180、182预先确定的运动路径,为此仅需要控制元件190。该控制元件190用其一个端部铰接在肘杆130的延伸段130a上,并且用其第二端部铰接在腿部段140,更确切地说铰接在腿部段140的其中一个突伸段144上。由图2的实施例也可观察肘杆130的控制。为此,设置一个具有执行器杆195的线性执行器112,它在铰接点132d上与肘杆130相连。
除腿部段140与主体段120的运动学结合外,图2所示实施形式的运动过程与图1a至1d的运动过程一致。
图3a至3d以侧视图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器具的第三种实施形式,其中,器具可以就腿部段240在主体段220上的运动学联接与图2的实施形式进行比较。在腿部段140上又设置固定的突伸段244,连接元件280以及强制控制元件282能够绕第二摆动轴202和第四摆动轴204摆动地支承在这些突伸段上。连接元件280和强制导引元件282能够绕相对主体段位置固定的摆动轴201、203摆动地支承在主体段220上。因此腿部段240相对主体段220的运动路径业已通过元件280、282完全限定。端部段260如在前述实施形式中那样,能够围绕端部段摆动轴206相对腿部段240摆动。
图3a至3d的这一实施形式与图1至1d以及图2和2a所示的实施形式的一个重大差别在于,转动机构230不能围绕一垂直的,而是围绕一水平的转动轴205转动。也和图2的实施形式中一样的是,又是只需三个控制元件290、292、293,因为腿部段240相对主体段220的运动路径业已通过连接元件280和强制导引元件282限定。
控制元件290在该实施形式中和在前述实施形式一样,铰接在设计成肘杆230的转动机构230上。不过控制元件290的对置的端部则与图2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它不是直接铰接在腿部段240上,而是替代地铰接在连接元件280上。这使得控制元件290在连接元件280上的连接点相对摆动轴202位于一个与摆动轴204对置的侧面上,因此能够通过控制机构290的向后运动达成腿部段240的向外摆动。
使用能够绕水平转动轴205转动的转动机构230带来的缺陷在于,在垂直方向上对空间的需求加大。但在这种空间需求基于器具的结构尺寸而不成问题的器具中,具有水平的转动机构轴205的设计方案也提供了一个优点,即,有关控制元件尺寸的几何关系更为简单,因为这涉及一种完全二维的设计方案。
图4至4c示出了按本发明坐具的另一种实施形式。这种坐具310又具有主体段320、腿部段340以及端部段360。端部段360又能够绕端部段摆动轴306相对腿部段340摆动。腿部段340本身具有突伸段344,在其端部上分别设有一个轴颈346,轴颈限定了摆动轴302,该摆动轴位置固定地设置在腿部段340上并且腿部段340能够围绕该摆动轴相对主体段320摆动。轴颈346在主体段320上没有支承在限定的位置中,而是被承接在设计成圆弧状的导轨326中。该导轨326能够例如设置在主体段320的刚性框架部段328中。导轨326和轴颈346共同允许腿部段340相对主体段320作平动和旋转运动。
如在前述实施形式中那样,为将图示坐具310的腿部段340转到其在图4c中示出的功能状态,设置一个设计成能够绕一垂直的摆动轴305摆动的转动机构330。在该转动机构330上,在三个铰接点332a、332b、332c上如图1的实施形式那样总共设置三个控制元件390、391、392。第三控制机构392在其背对转动机构330的端部上具有一个球接头84.,第四控制元件393连接在该球接头上。第三和第四控制元件392、393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结构一致。
然而不同于前述实施例的是,头两个控制元件390、391都铰接在腿部段上。它们共同根据铰接点332a、332b来限定腿部段340的位置和取向。
基于图3a中坐具310处于收纳状态下的位置,转动机构330绕转动轴305转动。在此,通过由此产生的铰接点332a、332b的位移促使控制元件390、391发生位移。这一方面导致腿部段340相对主体段320摆动,另一方面又导致轴部段346在导轨326中发生位移。轴颈346在此遵从导轨326的圆弧形取向,因此它先被下沉。这样做是有利的是,因为如图3所示,这允许腿部段340业已被及时摆动,而不会因此造成腿部段340与主体段320之间的碰撞。
在转动机构330的进一步运动时,先是腿部段340到达其终端位置或几乎到达其终端位置。当转动机构330的转动在腿部段340的运动接近结束时,仅促使腿部段340仍缓慢地运动,因为就图3a至3c的视角来看,铰接点332a、332b在该阶段已经接近其弯折点,端部段360尤其在该最后阶段在转移到功能状态时以特别大的幅度进行摆动。
在所述的实施形式中,分别通过转动机构30、130、230、330实现控制。不过备选的是,实施形式也能各自配备单独的电机,因此不是机械地通过转动机构,而是改为经由控制装置实现运动阶段的协调。
此外在所示实施形式中也可以取代借助电机进行的调整而规定将转动机构30、130、230、330联接在人工手柄上。转动机构30、130、230、330尤其可以与靠背机械联接,从而使靠背的人工下沉也导致腿部段转至其功能位置。
图5和5a至5h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坐具410的另一种实施形式,其中,和前述实施形式一样,在该实施形式中仅示出了主体段420、腿部段440和端部段460以及为这些部分420、440、460的相对运动而设置的机械装置。机械装置的各个部件在下文中应借助图5、5a、5b加以解释。紧接着说明在从图5a、5b的收纳状态转变到图5g、5h的功能状态时的工作方式。
在图5a至5h中示出的情况包括坐具的剖面图5a、5c、5e、5g和机械装置的立体图5b、5d、5f、5h。由立体图可知,机械装置尽可能构造成镜像对称。由此成双的部件在下文中分别以单数表示,不过单数在此代表两个部件。
如在前述实施形式中那样,在该实施形式中,部分420、440、460链状地前后相继排列,其中,设置用于联接部分和其运动的所述机械装置。
在主体段420上,机械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四边形的空心型材428上,所述空心型材为坐具410的基架的一部分。在该型材428上固定着凸块428a,连接元件480和强制导引元件482能够绕彼此平行的第一和第二摆动轴401、403摆动地铰接在该凸块上。此外,连接元件480和强制导引元件482分别与腿部段440一起能够绕同样彼此平行的第三和第四摆动轴402、404摆动地被支承。出于该目的,在腿部段440的底侧上设置一个通过L形型材445和一个与之不能移动地连接的杆状突伸段444构成的固定元件443。该固定元件443拧固在木板41上,所述木板构成用于腿部段440的软垫的基部。第二摆动轴402由设置在L形型材445上的轴销构成。第四摆动轴404由设置在悬臂444的远侧端部上的轴销构成。
连接元件480和强制导引元件482以和图3a至3d的实施形式中类似的方式共同允许腿部段440相对主体段420进行摆动,在主体段上,腿部段440限定了一条通过摆动轴401、402、403、404之间的间距预定的运动导轨,所述运动导轨无碰撞地引导经过主体段420。
前述实施形式和图5及图5a至5h的实施形式的重要区别在于,无论是腿部段440还是端部段460的运动都经由共同的控制元件492实现,这在图5中示出并在下文中仍将说明。为了用这一单个控制元件492既实现腿部段440相对主体段420的相对运动,又实现端部段460相对腿部段440的相对运动,借助滑动系统提供了端部段与元件480、482的有效联接。在前述实施形式中借助突伸段466能摆动地铰接在腿部段440上的端部段460,则借助辅助元件470来控制其相对腿部段440的相对位置。该辅助元件470与端部段摆动轴406间隔一定距离,并且能绕辅助元件摆动轴407摆动地铰接在端部段460的突伸段466上。
在辅助元件470的对置端上设置一个滚动元件476,它具有一个内部主辊476a和一个直径较小的外部副辊476b,这些辊子能够围绕共同的滚动转轴408转动地支承在辅助元件470上。转动轴408平行于辅助元件摆动轴407取向。
滚动单元476既贴靠在连接元件480上又贴靠在强制导引元件482上。为此目的,在连接元件480中设置一个设计成弯曲长孔的导轨480b,其大约沿连接元件480的延伸方向延伸。此外,在强制导引元件482上设置第一导轨483,它包括第一导轨部分483a以及第二导轨部分483b。滚动单元476的内辊476a配属于第一导轨483。滚动单元476的外辊476b配属于第二导轨480b。
经由滚动单元476和导轨480b、483,在用于使腿部段440运动的元件480、482和用于使端部段460和腿部段440运动的辅助元件470之间存在一种有效联接。
所述的系统可以只经由所述唯一的控制元件492进行控制,它作用在辅助元件470的铰接点472上。通过该控制元件492沿图5a所示箭头474方向对铰接点472施力。这经由图5中示出的线性执行器412实现。基于图5a、5b的状态,这种施力会导致腿部段440和端部段460从它们各自的收纳状态转到它们在图5g和5h中示出的各自的功能状态。
在图5a和5b的设计方案中,腿部段440向下相比功能状态约摆动90°。端部段460相对腿部段440同样摆动约90°,因而相比其功能位置摆动约180°。滚动单元476在这种起始状态中布置在第一导轨483的第一导轨部分483a的指向第三摆动轴403的端部上,并且支撑在该导轨483上,因此端部段460无法再进一步下沉。至于第二导轨480b,滚动单元476在图5a和5b的起始状态中布置在端部区域内,该端部区域背离第二摆动轴402地指向,不过还没有位于导轨480b的端侧止挡上。在该起始状态中,整个系统完全受位置固定的控制元件492支配并且自身无法运动。
只有通过辅助元件479朝箭头474方向施力,才能引发腿部段440和端部段460的运动。施力导致连接元件480经由辊476b逆时针摆动。因此也伴随着强制导引元件482的逆时针摆动。滚动单元476在此基于其在导轨480b内的导引以及在第一导轨483上的滚动,被沿第二导轨480b的上止挡的方向按压。由图5c、5d可知,这导致腿部段440和端部段460之间的角扩大为约135°。端部段460由此尽可能贴靠在腿部段440上。同时,通过连接元件480和强制导引元件482的运动,腿部段440和端部段460共同在主体段420下方向前摆动。
通过导轨483的第一导轨部分483a的造型,使滚动单元476一直停留在第二导轨480b的所述端部区域内,直至到达图5e和5f的中间状态。因为滚动单元476在第二导轨480b中的位置同时决定了端部段460相对腿部段440的相对位置,所以同时也尽可能使该相对位置保持不变。这允许在从图5a和5b的起始位置过渡到图5e和5f的中间位置时,避免了在端部段460和未在图中示出的地面之间发生碰撞。这还有助于腿部段440在转到其功能位置时,暂时在图5f、5g的状态中抬升越过其终端位置。
伴随着到达图5e和5f的中间状态,在第一导轨483上的辊476a到达在第一导轨部分483a和第二导轨部分483b之间的分界区域,因而结束发生了主体段420与腿部段440之间的相对运动的第一运动阶段。当辊越过该分界区域时,开始端部段460的运动的第二运动阶段。因为第一导轨部分483a限制端部段460相对腿部段440的相对位置的运动的效果,在该第二阶段不复存在,所以滚动单元476可以离开第二导轨480b的端部区域,并且沿对置端部区域方向运动。因为在图5e和5f的状态下导轨480b、483也尚未完全平行,所以滚动单元476在图5e中的向右运动也导致腿部段440微微下沉。不过在该伴随着到达图5g、5h的功能状态而结束的第二阶段发生的运动是端部段460的运动。通过在导轨480b中向右按压滚动单元476,辅助元件470在该第二阶段大致沿其延伸方向向右移动,因此端部段460逆时针摆动,直至它到达图5g和5h所示的功能位置。
图5a至5i中所示的坐具允许通过其机械装置的构造,用仅一个控制元件492来实现从腿部段440和端部段460的收纳位置至其功能位置的完整的运动过程。起滑动件作用的滚动单元476在此与第一功能轨道483协同作用,用于使端部段460在第一运动阶段内运动,而尽可能阻止端部段460相对腿部段440的相对运动。当滚动单元476越过导轨部分483a和483b之间的分界区域时,结束该阻止,因为从该时间点起,滚动单元476在第二导轨480b内的运动不再受到第一导轨483的限制。
因此在越过分界区域后,可以一方面通过作用在辅助元件470上的力实现端部段的相对运动。另一方面,在越过分界区域后,实现对腿部段440的阻止。基于导轨480b、483b的非平行的取向,腿部段借助滚动单元476支承在导轨480b上。通过这种阻止,即使承受负荷,腿部段440也不会从其功能位置下沉。

Claims (48)

1.一种坐具(10;110;210;410),尤其是软垫器具,具有
-基本上水平延伸的主体段(20;120;220;420),其上侧设有坐面(22),以及
-腿部段(40;140;240;440),其上侧设有支承面(42),
其中
-腿部段(40;140;240;440)能够相对主体段(20;120;220;420)在收纳位置和功能位置之间作相对运动,其中腿部段
-在其功能位置中设置在主体段(20;120;220;420)的前缘之前,并且这样取向,以致于支承面(42)基本上是水平的,并且
-在其收纳位置中至少局部布置在主体段(20;120;220;420)下方,并且相对功能位置倾斜,
其特征在于,
-腿部段(40;140;240;440)借助刚性的连接元件(80;180;280;480)固定在主体段(20;120;220;420)上,其中连接元件(80;180;280;480)
-能够围绕相对主体段(20;120;220;420)或坐具的基架位置固定的第一摆动轴(1;101;201;401)摆动地铰接在主体段(20;120;220;420)或坐具的基架上,并且
-能够围绕相对腿部段位置固定的第二摆动轴(2;102;202;402)摆动地铰接在腿部段(40;140;240;440)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具(10;110;210;4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动轴(2;102;202;402)在收纳位置时沿水品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摆动轴(1;101;201;401)的后方。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坐具(10;110;210;410),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段(40;140;240;440)能够在其收纳位置和其功能位置之间摆动一个在60°和150°之间,优选在75°和120°之间的角度。
4.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坐具(10;110;210;4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摆动轴(1;101;201;401)在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主体段(20;120;220;420)的前缘区域内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摆动轴(1;101;201;401)在垂直方向设置在主体段(20;120;220;420)的底侧的高度区域内。
5.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坐具(10;110;210;4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轴(1;101;201;401)通过铰链器件限定,所述铰链器件固定在所述主体段(20;120;220;420)的框架(428)或器具的基架上。
6.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坐具(10;110;210;4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80;180;280;480)具有曲柄状或弯曲的造型。
7.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坐具(10;110;210;410),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强制导引器件(30;182;282;482),通过所述强制导引器件使所述连接元件(80;180;280;480)相对所述主体段(20;120;220;420)或基架的每一个相对位置都与所述连接元件(80;180;280;480)相对腿部段(40;140;240;440)的限定的相对位置相关联。
8.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坐具(110;210;410),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刚性的强制导引元件(182;282;482),该强制导引元件
-能绕相对主体段(120;22;420)或相对坐具的基架位置固定的第三摆动轴(103;203;403)摆动地铰接在主体段(120;220;420)或坐具的基架上,并且
-能够围绕相对腿部段(140;240;440)位置固定的第四摆动轴(104;204;404)摆动地铰接在腿部段(140;240;440)上。
9.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坐具(10;110;210;410),其特征在于,第二和/或第四摆动轴(2;102,104;202,204;404)由铰链器件构成,所述铰链器件设置在悬臂(144;244;444)上,所述悬臂在功能位置中从腿部段(140;240;440)的底侧向下延伸。
10.按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坐具(10;110;210;410),其特征在于,
-第三摆动轴(3;103;203;403)设置在第一摆动轴(1;101;201;401)的后方,
-在收纳位置和功能位置之间转变时,连接元件(80;180;280;480)摆动一个在95°和150°之间的角度,并且
-在收纳位置和功能位置之间转变时,强制导引元件(82;182;282;482)摆动一个在130°和180°之间的角度。
11.按权利要求8至10之一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
-第三摆动轴(403)和第四摆动轴(404)之间的间距要比第一摆动轴(401)和第三摆动轴(403)之间的间距大1.5至1.9倍,
-第一摆动轴(403)和第二摆动轴(402)之间的间距要比第一摆动轴(401)和第三摆动轴(403)之间的间距大2.9至3.3倍,并且
-第二摆动轴(402)和第四摆动轴(404)之间的间距要比第一摆动轴(401)和第三摆动轴(403)之间的间距大2.4至2.8倍。
12.按权利要求8至11之一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摆动轴(401,402,403,404)布置为,使连接元件(480)的延伸方向和强制导引元件(482)的延伸方向在腿部段(440)从收纳位置转变到功能位置时始终构成一个>15°的角。
13.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坐具(310),其特征在于,
-腿部段(340)能够围绕摆动轴(302)相对主体段(320)或基架运动,其中,摆动轴(302)借助具有至少一个导轨(326)的平移器件(326,346)能够相对主体段(320)或基架运动。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移器件具有通过导轨导引的能相对基架或主体段单纯作平移运动的滑块,并且
-在滑块上设置了铰链器件,腿部段能够借助所述铰链器件相对滑块绕摆动轴摆动。
15.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坐具(310),其特征在于,在导轨(326)中,与腿部段(340)防转动地连接且能绕摆动轴摆动的轴元件(346)能够平移地运动。
16.按权利要求13至15之一所述的坐具(310),其特征在于,导轨(326)设计成非直线的。
17.按权利要求13至16之一所述的坐具(310),其特征在于,导轨(326)设计成向前下倾或在中段下沉。
18.按权利要求13至17之一所述的坐具(310),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强制导引器件(330),通过所述强制导引器件使腿部段(340)相对主体段(320)或基架的每一个摆动位置都与腿部段(340)相对主体段(320)的限定的平移位置相关联。
19.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坐具(310),其特征在于能够绕靠背轴相对主体段摆动的靠背段,其中,靠背段借助联接器件与腿部段如此有效联接,使得靠背段相对主体段或基架的每一个相对位置都与腿部段相对主体段或基架的相对位置相关联。
20.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坐具(310),其特征在于,设置了至少两个刚性的控制元件,它们分别具有能够借助各自的电动机发生位置改变的第一铰接部段,并且它们利用各自的第二铰接部段铰接在腿部段上和/或铰接在主体段和腿部段之间的刚性连接元件上和/或铰接在能平移运动的滑块上。
21.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或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坐具(10;110;210;310),其特征在于,
-设置了转动机构(30;130;230;330),其设计成能够绕相对主体段(20;120;220;320)或器具的基架位置固定的转动机构轴(5;105;205;305)转动,
-设置了至少一个刚性的控制元件(90,91;190;290;390,391),其利用第一铰接部段铰接在转动机构(30;130;230;330)上并且利用第二铰接部段铰接在腿部段(40;140;340)上并且/或者铰接在主体段(20;220)和腿部段(40;240)之间的刚性连接元件(80;280)上并且/或者铰接在能平移运动的滑块上并且/或者铰接在用于使腿部段间接运动的辅助元件上。
22.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坐具(10;310),其特征在于,设置了至少两个刚性的控制元件(90,91;390,391)。
23.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坐具(310),其特征在于,这两个控制元件(390,391)利用它们各自的第二铰接部段铰接在腿部段(340)上。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坐具(10),其特征在于,
-第一控制元件(90)利用其第二铰接部段铰接在连接元件(80)上,以及
-第二控制元件(91)利用其第二铰接部段铰接在腿部段(40)上。
25.按权利要求21至24之一所述的坐具(10;110;310),其特征在于,
-转动机构轴(5;105;305)接近垂直地取向。
26.按权利要求21至25之一所述的坐具(10;110;210;310),其特征在于,转动机构(30;130;230;330)设置在主体段(20;120;220;320)的坐面(22)下方。
27.按权利要求21至26之一所述的坐具(110;310),其特征在于,转动机构(130;330)与电动机(112;312)有效联接,所述电动机设计用于使转动机构(130;330)围绕转动机构轴(5;105;205;305)转动。
28.按权利要求27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转动机构和电动机设计成共同的集成结构单元,其中,该集成结构单元具有用于固定在主体段和/或坐具的基架上的连接部段。
29.按权利要求21至28之一所述的坐具(10;210),其特征在于,转动机构(30;230)与能够人工操作的手柄有效联接,该手柄设计用于使转动机构(30;230)围绕转动机构轴(5;205)转动。
30.按权利要求21至29之一所述的坐具(10),其特征在于,转动机构(30)在腿部段(40)置于其功能位置的转动位置并且/或者在腿部段置于其收纳位置的转动位置中贴靠在至少间接限制转动运动的止挡(36)上。
31.按权利要求30所述的坐具(10),其特征在于,转动机构(30)和第一控制元件(90)和/或第二控制元件(92)如此设计和布置,以致于在腿部段(40)的功能位置中有一个作用到第一或第二控制元件(90,91)上的压力将转动机构(30)相对止挡(36)临时加载。
32.按权利要求21至31之一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能够绕靠背轴相对主体段摆动的靠背段,其中,靠背段借助联接器件与转动机构如此有效联接,以致于靠背段相对主体段或基架的每一个相对位置都与转动机构的转动位置相关联。
33.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坐具(10;110;210;310;410),其特征在于
-端部段(60;160;260;360;460),其上侧设有支承面(62),
其中
-端部段(60;160;260;360;460)能够相对腿部段(40;140;240;340;440)在收纳位置和功能位置之间相对运动,以及其中,它在其功能位置中设置在腿部段(40;140;240;340;440)的前缘之前。
34.按权利要求33所述的坐具(10;110;210;310;410),其特征在于,端部段(60;160;260;360;460)设计成能够绕端部段摆动轴(6;106;206;306;406)相对腿部段(40;140;240;340;440)摆动,其中,端部段摆动轴(6;106;206;306;406)设计成相对端部段(60;160;260;360;460)并相对腿部段(40;140;240;340;440)位置固定。
35.按权利要求33至34之一所述的坐具(10;110;210;310;410),其特征在于,端部段(60;160;260;360;460)在其收纳位置中相对腿部段(40;140;240;340;440)大约摆动一个50°和130°之间的角度并且/或者近似平行于主体段(20;120;220;320;420)地布置。
36.按权利要求33至35之一所示的坐具(410),其特征在于带有滑动件(476)的滑动系统,
-所述滑动件经由刚性的辅助元件(470)与端部段(460)有效联接,并且
-所述滑动件构造为第一控制部段(476,476a)以用于与第一控制轨道(483)配合作用,所述第一控制轨道(483)的位置与腿部段(440)的位置被强制联接。
37.按权利要求36所述的坐具(410),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轨道(483)和滑动件(476,476a)如此地彼此配合,以致于在腿部段(440)和端部段(460)从收纳位置转变到功能位置时,
-在第一运动阶段,腿部段(440)相对主体段(420)沿功能位置方向摆动至少70°,而端部段(460)相对腿部段(440)沿功能位置方向摆动最多50°,并且
-在第二运动阶段,腿部段(440)和端部段(460)分别到达它们的功能位置。
38.按权利要求36至37之一所述的坐具(410),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轨道(483)设置在强制导引元件(482)、连接元件或腿部段上。
39.按权利要求36至38之一所述的坐具(410),其特征在于,辅助元件(470)具有第二控制部段(476,476b),所述第二控制部段能沿第二控制轨道(480b)运动,其中,第二控制轨道(480b)优选设置在连接元件(480)或强制导引元件上。
40.按权利要求36至38之一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辅助元件借助能摆动地与辅助元件连接的中间元件铰接在主体段或坐具的基架上。
41.按权利要求33至40之一所述的坐具(10;110;210;310),其特征在于,在转动机构(30;130;230;330)上设置了刚性的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92;192;292;392),其利用第一铰接部段铰接在转动机构(30;130;230;330)上并且这样与端部段(60;160;260;360)有效联接,以致于转动机构(30;130;230;330)的运动引起端部段(60;160;260;360)相对腿部段(40;140;240;340)的相对运动。
42.按权利要求21至41之一所述的坐具(10;110;210;310),其特征在于,控制元件(90,91,92;190,192;290,292;390,391,392)的第一铰接部段至少部分地
-在相对转动机构轴(5;105;205;305)的不同角位置中铰接在转动机构(30;130;230;330)上并且/或者
-在与转动机构轴(5;105;205;305)的不同间隔中铰接在转动机构(30;130;230;330)上。
43.按权利要求33至42之一所述的坐具(10;110;210;310),其特征在于,
在腿部段(40;140;240;340)的功能位置中,
-转动机构轴(5;105;205;305)和第一控制元件(90;190;290;390)的第一铰接点(32a;132a;232a;332a)之间的连接线与第一控制元件(90;190;290;390)的主延伸方向构成一个不大于20°的角,
-转动机构轴(5;305)和第二控制元件(91;391)的第一铰接点(32b;332b)之间的连接线与第二控制元件(91;391)的主延伸方向构成一个不大于20°的角,并且/或者
-转动机构轴(5;105;205;305)和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92;192;292;392)的第一铰接点(32c;132c;232c;332c)之间的连接线与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92;192;292;392)的主延伸方向构成一个在60°和120°之间的角。
44.按权利要求41至43之一所述的坐具(10;110;210;310),其特征在于,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92;192;292;392)利用其第二铰接部段能摆动地连接在第二端部段控制元件(93;193;293;393)上,该第二端部段控制元件利用第一铰接部段铰接在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92;192;292;392)上并利用第二铰接部段铰接在端部段(60;160;260;360)上。
45.按权利要求41至44之一所述的坐具(10;110;210;310),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导引器件(24;124;324),它相对主体段(20;120;220;320)或相对基架或相对腿部段位置固定或根据腿部段相对主体段的相对位置得到强制导引,其中,第一端部段控制元件(92;192;292;392)能移动地支承在该导引器件(24;124;324)上。
46.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基架,其中,主体段设计成能够相对基架运动。
47.一种用于坐具的配件,其中
-该配件具有用于固定在坐具的主体段或基架上的第一固定器件和用于固定在坐具的腿部段上的第二固定器件,
其特征在于,
-该配件具有平移器件,借助它使第二固定部段能够沿导轨相对第一固定部段运动,并且该配件具有摆动轴,借助该摆动轴使第二固定部段能够相对第一固定部段摆动。
48.按47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坐具的配件,其特征在于,该配件具有刚性的连接元件,其中该刚性的连接元件
-能够围绕相对第一固定部段位置固定的第一摆动轴摆动地铰接在第一固定部段上,并且
-能够围绕相对第二固定部段位置固定的第二摆动轴摆动地铰接在第二固定部段上。
CN2009801118313A 2008-02-04 2009-02-04 坐具和用于该坐具的配件 Pending CN1019830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09234A DE102008009234A1 (de) 2008-02-04 2008-02-04 Sitzmöbelstück und Beschlag hierfür
DE102008009234.7 2008-02-04
EP08005448A EP2084992B1 (de) 2008-02-04 2008-03-25 Sitzmöbelstück und Beschlag hierfür
EP08005448.9 2008-03-25
PCT/EP2009/000747 WO2009098040A2 (de) 2008-02-04 2009-02-04 Sitzmöbelstück und beschlag hierfü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3023A true CN101983023A (zh) 2011-03-02

Family

ID=40674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18313A Pending CN101983023A (zh) 2008-02-04 2009-02-04 坐具和用于该坐具的配件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43005A1 (zh)
EP (1) EP2084992B1 (zh)
JP (1) JP2011510769A (zh)
CN (1) CN101983023A (zh)
AU (1) AU2009211864A1 (zh)
BR (1) BRPI0907768A2 (zh)
CA (1) CA2714036A1 (zh)
DE (1) DE102008009234A1 (zh)
RU (1) RU2010135415A (zh)
WO (1) WO2009098040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9214A (zh) * 2011-06-03 2014-03-05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将选用构件安装于椅子脚柱的结构
CN104323617A (zh) * 2014-06-30 2015-02-04 敏华家具制造(惠州)有限公司 沙发
CN109688876A (zh) * 2016-08-16 2019-04-26 维默朗贝斯德管理公司 座椅家具和用于座椅家具的配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3382B2 (ja) 2010-06-08 2014-08-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クッション長可変シートのオットマン装置
US8985694B2 (en) 2011-12-28 2015-03-24 Kintec-Solution Gmbh Item of seating furniture and fitting therefor
PL2609834T3 (pl) 2011-12-28 2014-11-28 Kintec Solution Gmbh Mebel do siedzenia i system okuć do niego
WO2014027774A1 (ko) * 2012-08-17 2014-02-20 Jang Myung Su 좌식형 샴푸의자
GB2506665A (en) * 2012-10-05 2014-04-09 Careflex Ltd A leg rest with a moving axis of rotation
EP2801293B1 (de) 2013-05-10 2015-12-30 Kintec Solution GmbH Sitzmöbelstück und Beschlag hierfür
GB2515545B (en) * 2013-06-27 2016-01-13 Wan Yu Li A chair having a foldable leg rest
CN106030000B (zh) * 2014-02-17 2019-12-03 豪威株式会社 喷嘴组件和包括该喷嘴组件的洁身器装置
GB201712186D0 (en) * 2017-07-28 2017-09-13 Motus Mech Ltd Adjustable furniture
EP3192398B1 (de) * 2016-01-15 2019-12-11 himolla Polstermöbel GmbH Sitz-/liegemöbel
DK3426095T3 (da) * 2016-03-11 2021-11-01 Innotec Motion GmbH System omfattende et fodstøtteunderstel og et siddemøbelunderstel
DE102016106477A1 (de) * 2016-04-08 2017-10-12 himolla Polstermöbel GmbH Sitz-/liegemöbel
US11832726B2 (en) * 2021-05-26 2023-12-05 Ultra-Mek, Inc. Seating unit with extendable footrest
CN116035378A (zh) * 2022-09-16 2023-05-02 锐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腿部居中式支架结构及座椅支架
EP4374741A1 (de) * 2022-11-24 2024-05-29 Vel Vega - Design e Tecnologia Ind. Unip. Lda. Sitzmöbelstü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8645C2 (de) 1986-08-22 1996-07-11 Appeltshauser Georg Dipl Ing F Sitzmöbel
NO903182D0 (no) * 1990-07-17 1990-07-17 Mobilitet As Anordning ved fotskammel.
DE29501078U1 (de) * 1995-01-13 1995-04-13 Frank, Wolfgang, 71540 Murrhardt Sitzmöbel mit in Gebrauchsstellung bringbarem Fußteil
DE20104534U1 (de) 2001-03-16 2001-05-31 Elastoform Polstermöbelwerke Gebr. Brinkel GmbH & Co KG, 47228 Duisburg Sitzmöbel mit verstellbarer Beinauflage
DE102005001877A1 (de) * 2005-01-14 2006-07-27 Deon Ag Möbel, insbesondere Sitzmöbel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9214A (zh) * 2011-06-03 2014-03-05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将选用构件安装于椅子脚柱的结构
CN103619214B (zh) * 2011-06-03 2016-12-07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将选用构件安装于椅子脚柱的装置
CN104323617A (zh) * 2014-06-30 2015-02-04 敏华家具制造(惠州)有限公司 沙发
CN104323617B (zh) * 2014-06-30 2017-11-17 敏华家具制造(惠州)有限公司 沙发
CN109688876A (zh) * 2016-08-16 2019-04-26 维默朗贝斯德管理公司 座椅家具和用于座椅家具的配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714036A1 (en) 2009-08-13
BRPI0907768A2 (pt) 2015-07-14
EP2084992A3 (de) 2010-04-07
WO2009098040A2 (de) 2009-08-13
RU2010135415A (ru) 2012-03-20
EP2084992B1 (de) 2012-11-14
AU2009211864A1 (en) 2009-08-13
US20110043005A1 (en) 2011-02-24
DE102008009234A1 (de) 2009-08-06
JP2011510769A (ja) 2011-04-07
WO2009098040A3 (de) 2010-05-27
EP2084992A2 (de) 2009-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3023A (zh) 坐具和用于该坐具的配件
CN102133006B (zh) 用于高腿座椅单元的零墙壁间隙联动机构
CN105172623B (zh) 一种基于商用车座椅的可锁定的滑动部件
CN104159474A (zh) 用于双马达升降躺椅的连杆机构
CN102905580B (zh) 平躺式躺椅联动装置
US8123288B2 (en) Locking unit for rocking-reclining seating unit with power actuator
CN102793396A (zh) 兼容性增强的连杆机构
US20180360217A1 (en) Dual Motor Lift Chair for the Elderly
EP3103369B1 (en) Chairs
JP2013508053A (ja) 調整可能な家具
WO2011052099A1 (ja) ロッキング椅子
CN104936483A (zh) 用于提供额外的布局的零墙壁间隙联动机构
CN107205551A (zh) 可调节家具
CN102160717A (zh) 用于升降式躺椅的零墙壁间隙的联动机构
CN106163333A (zh) 用于双马达升降躺椅的零墙壁间隙联动机构
US20120157899A1 (en) Massager
CN107788741B (zh) 一种电动床
US11109681B2 (en) Self-locking mechanism and lift chair therewith
JPH07163434A (ja) デュアルレッグレストアッセンブリ
WO2016047401A1 (ja) 乳母車
CN103517824A (zh) 车辆座椅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
WO2001026508A3 (en) Combination of a seat and a backrest supported by a frame
CN205548037U (zh) 可改变支撑角度的座椅
CN102860685B (zh) 一种椅子
JP2010148780A (ja) シー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