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8730A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8730A
CN101978730A CN2008801282421A CN200880128242A CN101978730A CN 101978730 A CN101978730 A CN 101978730A CN 2008801282421 A CN2008801282421 A CN 2008801282421A CN 200880128242 A CN200880128242 A CN 200880128242A CN 101978730 A CN101978730 A CN 101978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d mode
base station
terminal installation
sends
s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82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78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87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usage mode, e.g. hands-free, data transmission, tele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Abstract

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中,所述基站装置根据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选择第1发送方式或第2发送方式,所述终端装置通过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正在研究LTE(Long Term Evolution、或Evaluated UTRA and UTRAN)(例如,以下的非专利文献1)。
LTE在从基站到终端的下行链路(Downlink)中采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在从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Uplink)中采用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
OFDM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子载波,在各子载波中直接载置数据来进行发送的发送方式。另一方面,SC-FDMA是将DFT(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变换)变换后的数据载置到子载波上进行发送的发送方式。图18是示出SC-FDMA的信号处理电路的结构例的图,图19是示出OFDM的信号处理电路的结构例的图。参照图18可知,在子载波映射前包含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变换)部101,DFT处理后的信号被依次输入到子载波映射部102、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里叶逆变换)部103和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插入部104。参照图19可知,发送数据被输入到子载波映射部111,并依次被输入到IDFT部112、CP插入部113。
另一方面,基站或终端为了发送数据而使用放大器(amplifier)。放大器存在以下问题:在输入功率较大时不能保持线性从而数据失真。数据失真时带外辐射功率增加。在ACLR(Adjacent carrier Leakage Ratio:邻载波泄漏比)标准中对带外辐射功率规定了上限值(以下简称作“ACLR”),在数据失真较大时不能满足ACLR。
在考虑到ACLR时,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峰均功率比)较低的SC-FDMA是有利的方式,在LTE中,SC-FDMA方式被应用于源自终端的上行链路。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1 V8.0.0(2007-09)
非专利文献2:Hikmet Sari,Geroges Karam,and Isabell Jeanclaude,“Transmission Techniques for Digital Terrestrial TV Broadcasting”,IEEECommunication Magazine,pp 100-109,Feb.1995
SC-FDMA对于PAPR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在频率上使用连续的子载波,因此在频率上不能不连续地选择子载波,而进行资源分配等时,在调度方面存在制约。此外,如图20(例如非专利文献2)那样,即使在相同的接收E/N的状况下,相对于其它方式也容易产生错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改善由SC-FDMA的应用而产生的不良情况。
优选的是,此时,以实现考虑了调度灵活性或品质方面的改善为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了一种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基站装置根据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选择第1发送方式或第2发送方式,所述终端装置通过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了一种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基站装置在所述终端装置采用MIMO对发送信号进行发送时选择第1发送方式,否则选择第2发送方式,所述终端装置通过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了一种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其中,该终端装置具有:接收部,其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表示根据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而选择的第1发送方式或第2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选择信息;以及发送部,其根据所述发送方式选择信息,通过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了一种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装置,其中,该终端装置具有:接收部,其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发送方式选择信息,所述发送方式选择信息表示在所述终端装置采用MIMO进行发送时选择第1发送方式,否则选择第2发送方式;以及发送部,其根据所述发送方式选择信息,通过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将所述发送信号发送到所述基站。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了一种与终端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其中,该基站装置具有:选择部,其根据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选择第1发送方式或第2发送方式的任意一个;以及发送部,其将表示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选择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通过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了一种与终端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其中,该基站装置具有:选择部,其在所述终端装置采用MIMO对发送信号进行发送时选择第1发送方式,否则选择第2发送方式;以及发送部,其将表示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选择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通过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了一种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基站具有:选择部,其根据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选择第1发送方式或第2发送方式;以及发送部,其发送表示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选择信息,所述终端装置具有:接收部,其接收所述发送方式选择信息;以及发送部,其根据所述发送方式选择信息,通过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了一种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基站具有:选择部,其在所述终端装置通过MIMO对发送信号进行发送时选择第1发送方式,否则选择第2发送方式;以及发送部,其发送表示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选择信息,所述终端装置具有:接收部,其接收所述发送方式选择信息;以及发送部,其根据所述发送方式选择信息,通过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了一种在终端装置和基站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基站或终端装置具有:调制部,其能够与根据发送功率的大小选择的多个发送形式对应;以及发送部,其发送由所述调制部调制的信号,所述多个发送形式包含SC-FDMA方式和OFDM方式,随着发送功率的增加,进行从所述OFDM方式切换到所述SC-FDMA方式的选择。
根据本发明,能够改善由于SC-FDMA的应用而产生的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终端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基站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出MPR表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总体动作的例子的时序图。
图6是示出发送方式确定处理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7(A)及图7(B)是示出发送功率的降低幅度的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发送方式确定处理的另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MPR表的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发送方式确定处理的另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基站装置的另一结构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基站装置的另一结构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发送方式确定处理的另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发送方式确定处理的另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终端装置的另一结构例的图。
图16是示出基站装置的另一结构例的图。
图17是示出总体处理的另一例子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利用SC-FDMA时的信号处理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图19是示出利用OFDM时的信号处理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图20是示出SC-FDMA和OFDM的特性例的曲线图。
符号说明:
1:无线通信系统;10(10-1~10-3):终端装置;11:已知信号接收部;12:路径损耗计算部;13:发送功率计算部;14:已知信号发送部;15:Δ(最大功率-当前功率)发送部;17:调度发送部;18:发送方式接收部;19:数据信号调制部;20:数据信号发送部;50(50-1~50-4):基站装置;51:已知信号发送部;52:Δ(最大功率-当前功率)接收部;53:调度请求接收部;54:MPR表;55:发送方式确定部;56:发送方式发送部;57:数据接收部;60:发送比特数表;70:网络接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实施例1]
首先,针对实施例1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1的结构例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终端装置(以下称为“终端”)10-1~10-3、和基站装置(以下称为“基站”)50-1~50-4。虚线表示各基站50-1~50-4的小区范围。终端10-1~10-3在位于小区内时能够与该基站50-1~50-4进行无线通信。
图2是示出终端10的结构例的图,图3是示出基站50的结构例的图。终端10具有已知信号接收部11、路径损耗计算部12、发送功率计算部13、已知信号发送部14、Δ(最大功率-当前功率)发送部(以下称为Δ发送部)15、发送数据缓冲器16、调度请求发送部17、发送方式接收部18、数据信号调制部19以及数据信号发送部20。
已知信号接收部11接收来自基站50的已知信号,并输出到路径损耗计算部12。例如,从基站50定期发送已知信号。
路径损耗计算部12根据已知信号,对与基站50之间的下行链路方向的传播路径损耗(路径损耗PL)进行计算,并将计算出的路径损耗PL输出到发送功率计算部13。
发送功率计算部13根据路径损耗PL等计算发送功率。计算使用下式。
[式1]
P t = P max × min { 1 , max [ R min , ( PL PL x - ile ) x ] }
此处,Pt是根据终端10的位置假设的终端10的数据发送功率,Pmax是根据终端10的能力确定的最大发送功率,PL是路径损耗,PLx-ile和Rmin是用于功率控制的常数。最大发送功率Pmax和两个常数PLx-ile、Rmin存储在例如存储器中,由发送功率计算部13从存储器将它们读出,与来自路径损耗计算部12的路径损耗PL一起进行计算。
已知信号发送部14例如定期向基站50发送已知信号。
Δ发送部15计算最大发送功率Pmax与发送功率Pt之差Δ,并发送到基站50。该差Δ表示与终端10的当前位置对应的、从最大发送功率Pmax降低的幅度。此外,也可以用发送功率计算部13来计算差Δ。
发送数据缓冲器16对来自应用部等的发送数据进行存储。
调度请求发送部17在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时,向基站50发送调度请求。调度请求发送部17对存储在发送数据缓冲器16中的发送数据的数据量进行计算等并将数据量或数据速率也包含在调度请求中进行发送。
发送方式接收部18接收从基站50发送的发送方式,并输出到数据信号调制部19。
数据信号调制部19从发送数据缓冲器16读出发送数据,并根据来自发送方式接收部18的发送方式,调制发送数据。
数据信号发送部20将调制后的发送数据发送到基站50。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基站50具有已知信号发送部51、Δ(最大功率-当前功率)接收部(以下称为Δ接收部)52、调度请求接收部53、MPR(Maximum Power Reduction:最大功率降低)表54、发送方式确定部55、发送方式发送部56以及数据接收部57。
已知信号发送部51例如定期向终端10发送已知信号。
Δ接收部52接收来自终端10的差Δ,并输出到发送方式确定部55。
调度请求接收部53接收来自终端10的调度请求,并输出到发送方式确定部55。
MPR表54对发送方式(OFDM或SC-FDMA)、调制方式(QPSK、16QAM等)、资源块数(能够在频率轴上分配的子载波数)、从终端10的最大发送功率降低的降低量(以下称为发送功率削减量)Pr的各值进行存储。
终端10为了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而在内部具有放大器,该发送功率削减量Pr可以说是表示由于终端10的放大器的制约,为了满足ACLR(带外辐射功率的上限值)而必须对最大发送功率进行降低的发送功率降低幅度的值。
图4是示出MPR表54的例子的图。如该图所示,发送功率削减量Pr的值根据发送方式、调制方式或资源块数而不同。这是因为从终端10发送的发送波形根据发送方式等而不同,与该发送波形对应地,发送功率削减量Pr也取不同的值。此外,即使是相同的调制方式和资源块数,发送方式不同时,发送功率削减量Pr也不同。这是因为OFDM与SC-FDMA相比,发送功率的PAPR较大,为了满足ACLR需要降低发送功率。
返回图3,发送方式确定部55根据差Δ、和从MPR表54中读出的发送功率削减量Pr的最大值,选择并确定OFDM或SC-FDMA的发送方式。确定处理将在后面叙述。发送方式确定部55在例如调度请求接收部53接收到调度请求时进行确定处理。
发送方式发送部56发送所确定的发送方式。终端10根据该发送方式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参照图2)。
数据接收部57接收来自终端10的发送数据,根据发送方式进行接收处理。
接着,对发送方式确定处理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总体处理的例子的时序图,图6是示出发送方式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基站50的已知信号发送部51将已知信号发送给终端10(S10)。
接着,终端10的发送功率计算部13对最大发送功率Pmax和与位置对应的终端10的发送功率Pt之间的差Δ进行计算(S11)。
接着,终端10的调度请求发送部17发送调度请求(S12)。Δ发送部15在发送调度请求的定时中发送差Δ。Δ发送部15也可以将计算出的差Δ输出到调度请求发送部17,调度请求发送部17在调度请求中包含差Δ而进行发送。
接着,基站50的发送方式确定部55确定发送方式(S13)。
接着,处理转移到发送方式确定处理(图6),发送方式确定部55对发送功率削减量Pr的最大值与差Δ进行比较(S20)。然后,发送方式确定部55在发送功率削减量Pr的最大值比差Δ大时,选择SC-FDMA(S21)。另一方面,发送方式确定部55在发送功率削减量Pr的最大值与差Δ相同、或差Δ一方更大时,选择OFDM(S22)。
除此以外,也可以是,在基站50检测到移动台的发送功率超过了预定阈值时,选择SC-FDMA,在基站50检测到移动台的发送功率比预定阈值小时,选择OFDM。
参照图7(A)及图7(B)说明如此对两者进行比较的理由。图7(A)是将纵轴设为发送功率时发送功率削减量Pr的最大值比差Δ大时的例子,图7(B)是示出其相反例子的图。
如上所述,差Δ是与终端10的位置对应的发送功率从最大发送功率降低的幅度。另一方面,发送功率削减量Pr(的最大值)是为了满足终端10的放大器的线性从而满足ACLR(带外辐射功率的上限值),由于放大器的制约而不得不从最大发送功率降低的幅度(的最大值)。发送功率削减量Pr(的最大值)比差Δ大的情况(参照图7(A))是指以下的情况:终端10根据位置应该可以采用降低幅度Δ进行发送,但是由于放大器的制约需要进一步额外降低功率来进行发送。
由于放大器的制约而进一步降低发送功率来进行发送的情况是指终端10离基站50较远的情况。即,如在现有技术中也说明的那样,OFDM与SC-FDMA相比,其PAPR比较大,因此为了满足放大器的线性并满足ACLR的标准,与SC-FDMA相比,需要降低平均发送功率。在终端10位于离基站50较远的场所时,为了提高基站50的接收特性,尽可能采用最大发送功率发送数据。
但是,在OFDM中PAPR较大,因此为了满足放大器的线性,需要降低平均发送功率。如果由于OFDM而需要降低发送功率,则采用平均发送功率较高的SC-FDMA进行发送时,基站50的接收特性会更好。
由此,在由于放大器的制约而进一步降低发送功率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即发送功率削减量Pr的最大值比差Δ大时(图7(A)),发送方式确定部55选择SC-FDMA作为发送方式。
另一方面,在差Δ与发送功率削减量Pr(的最大值)相同或比其大时(图7(B)),与位置对应的功率降低幅度Δ与由于放大器的制约而导致的发送功率降低幅度Pr(的最大值)相同或更大,将发送功率充分降低到满足放大器的制约的程度。在能够由此降低发送功率时,即使在终端10离基站50较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发送数据,此外,即使采用PAPR较大的OFDM进行发送,也在满足放大器的线性的范围内,也满足ACLR。
因此,在发送功率较低时,即发送功率削减量Pr与差Δ相同或比其小时,发送方式确定部55选择OFDM。通过选择OFDM,与SC-FDMA相比,无线特性变好,调度变灵活。
在本实施例1中,发送方式确定部55从MPR表54中读出发送功率削减量Pr的最大值(在图4的例子中,为4.5dB)。或者,仅将发送功率削减量Pr的最大值作为阈值存储在MPR表54中。发送方式确定部55也可以对阈值和差Δ进行比较。
返回图5,基站50的发送方式发送部56将所确定的发送方式通知给终端10(S14)。
终端10的数据信号调制部19通过所通知的发送方式调制发送数据(S15)。
接着,终端10的数据信号发送部20将数据信号发送到基站50(S16)。
接着,基站50的数据接收部57根据所选择的发送方式解调数据信号(S17)。接着,一系列处理结束。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行链路中不是一律通过SC-FDMA发送数据,而能够例如切换为OFDM来发送数据。OFDM比SC-FDMA的无线特性好,因此与一律通过SC-FDMA发送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无线特性的改善。
此外,在OFDMA中,还能够进行在频率轴上不连续地利用子载波的资源分配调度,与一律通过SC-FDMA发送数据的情况相比,还能够确保调度的灵活性。
其结果是,还能够提高吞吐量。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在基站50中检测终端10的发送功率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或发送功率削减量的最大值Pr比差Δ大的情况,但也可以是移动台具有发送方式确定部55。
通过从发送功率计算部13将差Δ或发送功率本身输入到移动台的发送方式确定部55,在移动台确定发送方式。
也就是说,移动台的发送方式确定部55在检测到本身的发送功率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或在检测到发送功率削减量的最大值Pr比差Δ大的情况下,控制数据调制部19以使用SC-FDMA方式进行发送。
此外,移动台的发送方式确定部55在检测到自身的发送功率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或在检测到发送功率削减量的最大值Pr比差Δ小的情况下,控制数据调制部19以使用OFDM方式进行发送。
优选的是,在切换方式之前,按照切换前的方式,将切换目标方式(SC-FDMA方式或OFDM方式)从数据信号发送部20发送给基站50,由此在基站50中,还可以在方式切换之前通知切换目标方式。即使在不进行通知的情况下,基站50也可分别针对两种方式进行接收处理来检测切换目标方式。
此外,还可以列举调换基站和移动台的立场的实施例。
[实施例2]
接着说明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发送方式确定部55对发送功率削减量Pr的最大值和差Δ进行比较。本实施例2在选择了调制方式和资源块数之后,从MPR表54读出对应的项目,比较发送功率削减量Pr和差Δ,从而确定发送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1的总体结构、终端10以及基站50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参照图1~图3)。此外,直到基站50从终端10接收调度请求为止(图5的S12)都与实施例1相同。
在输入了来自调度请求接收部53的调度请求时,发送方式确定部55进行发送方式确定处理(S13)。
图8是示出发送方式确定处理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MPR表54的例子的图。
发送方式确定部55在选择发送方式时(S30),根据所确定的格式(调制方式和资源块数)进行选择(S31)。
例如,发送方式确定部55确定将调制方式设为“16QAM”、将资源块数设为“1”的格式。发送方式确定部55从MPR表54中读出对应的项目。图9是示出对应项目的MPR表54的例子。然后,发送方式确定部55读出对应项目中OFDM方式的发送功率削减量Pr。在图9的例子中为“3”。发送方式确定部55比较所读出的OFDM的发送功率削减量Pr(=“3”)和差Δ,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发送功率削减量Pr比差Δ大时选择SC-FDMA,在发送功率削减量Pr与差Δ相同或比其低时选择OFDM(S32)。以后与实施例1相同。
发送方式确定部55读出OFDM和SC-FDMA这两个发送功率削减量Pr中的、OFDM的发送功率削减量Pr,其原因是因为OFDM的功率削减量Pr比SC-FDMA的大,以条件更严格的一方作为基准。
此外,在本实施例2中,格式的确定也可以不在发送方式确定部55中进行,而由调度请求接收部53来进行确定。此时,调度请求接收部53将所确定的格式输出到发送方式确定部55,发送方式确定部55根据格式进行上述处理。
[实施例3]
接着对实施例3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3中,相对于实施例2还考虑发送比特数来选择发送方式。
终端10在调度请求中包含数据量(发送比特数)而向基站50进行发送(图2、图5的S12)。在发送比特数较少的情况下,终端10可以进一步降低发送功率。发送方式确定部55将基于发送比特数的降低幅度设为Δ1,比较(Δ+Δ1)(以下称为降低幅度(Δ+Δ1))与发送功率削减量Pr来确定发送方式。
本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1、终端10以及基站50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但是,发送方式确定部55确定与发送比特数对应的功率降低幅度Δ1。确定例如也可以如下进行:在发送方式确定部55内具有与发送比特数对应的降低幅度Δ1的表,读出与发送比特数对应的降低幅度Δ1来进行确定。或者,也可以是发送方式确定部55在内部存储用于根据发送比特数计算降低幅度的计算式,根据该计算式计算降低幅度Δ1来进行确定。或者,也可以是如图11所示那样还具有发送比特数表60,发送方式确定部55读出与发送比特数对应的降低幅度Δ1。
图10是示出本实施例3中的发送方式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直到基站50接收到调度请求为止都与实施例1相同。
发送方式确定部55在从调度请求接收部53输入了调度请求时,根据包含在调度请求中的发送比特数确定功率降低幅度Δ1(S41),与实施例2同样地选择与格式对应的发送方式(S40、S42)。
此外,发送方式确定部55在OFDM的功率削减量Pr比降低幅度(Δ+Δ1)大时选择SC-FDMA,否则选择OFDM(S43)。换言之,在发送数据量少且能够以充分低的发送功率进行发送时选择OFDM,否则选择SC-FDMA。以后的处理与实施例1相同。
此外,在本实施例3中除发送比特数以外也可以是编码率。在发送比特数表60中存储有与编码率对应的降低幅度Δ1。在调度请求接收部53接收到调度请求时确定编码率并输出到发送方式确定部55,发送方式确定部55从表60读出与编码率对应的降低幅度Δ1来确定发送方式。
[实施例4]
接着说明实施例4。在本实施例4中,在基站50从网络(例如其它基站。也可以是基站50本身)接收到降低终端10的功率的指示时,考虑与该指示对应的功率降低幅度Δ2来确定发送方式。
该指示也被称作过载指示符(Overload Indicator),其是当终端10的发送功率较大,对其它小区的终端产生干扰时,用于降低终端10的发送功率的指示。
无线通信系统1和终端10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图12是示出基站50的结构例的图。如该图所示,基站50具有网络接收部70,能够经由网络接收来自其它基站的指示(过载指示符)。
图13是示出发送方式选择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直到基站50接收调度请求为止的处理(图5的S12)都与实施例1等相同。
接着,网络接收部70在从其它基站接收到指示时,输出与该指示对应的功率降低幅度Δ2(S50)。网络接收部70例如在内部具有表,读出对应的降低幅度Δ2并输出。
发送方式确定部55与实施例2同样地确定格式(S52),从MPR表54读出对应的项目,并对降低幅度(Δ+Δ2)与OFDM的发送功率削减量Pr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发送方式(S51、S53)。
即,发送方式确定部55在OFDM的功率削减量Pr比降低幅度(Δ+Δ2)大时选择SC-FDMA,否则选择OFDM(S53)。换言之,在根据指示能够以充分低的发送功率进行发送时选择OFDM,否则选择SC-FDMA。以后的处理与实施例1等相同。
[实施例5]
接着对实施例5进行说明。本实施例5是根据终端10是否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发送来确定发送方式的例子。
MIMO是如下的方式:例如用1根接收天线接收从多根发送天线发送的发送信号,以抵消接收信号的方式进行合成,从而得到发送信号。MIMO用于在接收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信号干扰比)良好的环境下进一步获得吞吐量。
但是,在通过SC-FDMA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在接收侧使用频率均衡器处理接收信号,但是由于该频率均衡器而不能够消除流间干扰。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MIMO的流间干扰和多径干扰各自的加权系数中产生矛盾,接收信号的特性反而劣化。
另一方面,关于OFDM,由于接收侧不需要使用频率均衡器,子载波也正交,因此在接收信号的处理过程中不论使用怎样的加权系数都不会产生多径干扰,从而可以使用用于消除MIMO的流间干扰的加权系数来进行接收。
由此,本实施例5的发送方式确定部55在MIMO发送时选择OFDM,在不是MIMO发送时选择SC-FDMA(图14的S60~S62)。
终端10的调度请求发送部17在调度请求中包含表示是否为MIMO发送的信息而进行发送。发送方式确定部55从调度请求中读出该信息,从而确定发送方式即可。
在MIMO发送的情况下,采用OFDMA从终端10发送数据,因此与采用SC-FDMA进行发送的情况相比,接收信号的无线特性不会劣化。
[实施例6]
接着说明实施例6。在实施例1至5中,在终端10中进行差Δ的计算。本实施例6是在基站50中进行差Δ的计算的例子。
图15示出终端10的结构例,图16示出基站50的结构例,图17示出总体处理的时序图。在本实施例6中,由于在基站50中进行差Δ的计算,因此已知信号接收部11、路径损耗计算部12以及发送功率计算部13设置在基站50中。
终端10的已知信号发送部14将已知信号发送到基站50(S70)。
接着,基站50的已知信号接收部11接收该已知信号,发送功率计算部13使用(式1)等,计算最大发送功率Pmax和与当前位置对应的发送功率Pt的差Δ(S71)。以后的处理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6在实施例2至4的任意一个中都能够实施。

Claims (21)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选择步骤,所述基站装置根据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选择第1发送方式或第2发送方式,
发送步骤,所述终端装置通过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将所述发送信号发送给所述基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选择步骤中,在采用所述第1发送方式发送所述发送信号的情况下需要降低所述发送功率时,选择所述第2发送方式,否则选择所述第1发送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选择步骤中,在采用所述第1发送方式发送所述发送信号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发送数据量降低所述发送功率时,选择所述第2发送方式,否则选择所述第1发送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选择步骤中,在采用所述第1发送方式发送所述发送信号的情况下接收到降低所述终端的发送功率的指示而需要根据所述指示降低所述发送功率时,选择所述第2发送方式,否则选择所述第1发送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选择步骤中,对与所述终端的位置对应的所述发送功率从最大发送功率降低的第1降低幅度、和基于带外辐射功率的上限值的所述发送功率从所述最大发送功率降低的第2降低幅度进行比较,在所述第2降低幅度比所述第1降低幅度大时选择所述第2发送方式,否则选择所述第1发送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降低幅度是基于所述第1发送方式的从所述最大发送功率降低的幅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降低幅度能够根据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调制方式或者资源块数而取不同的降低幅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选择步骤中,从表示所述第2降低幅度的表中读出所述第2降低幅度并与所述第1降低幅度进行比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选择步骤中,确定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资源块数,从所述表中读出与所确定的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资源块数对应的所述第2降低幅度,并与所述第1降低幅度进行比较。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降低幅度包含与发送数据量对应的发送功率降低幅度。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降低幅度包含在接收到降低所述终端的发送功率的指示时与该指示对应的发送功率降低幅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发送方式的PAPR比所述第2发送方式的PAPR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发送方式为OFDM,所述第2发送方式为SC-FDMA。
1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所述基站装置在所述终端装置采用MIMO对发送信号进行发送时选择第1发送方式,否则选择第2发送方式,
所述终端装置通过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将所述发送信号发送到所述基站装置。
15.一种终端装置,其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部,其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表示根据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而选择的第1发送方式或第2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选择信息;以及
发送部,其根据所述发送方式选择信息,通过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16.一种终端装置,其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部,其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发送方式选择信息,所述发送方式选择信息表示在所述终端装置采用MIMO进行发送时选择第1发送方式,否则选择第2发送方式;以及
发送部,其根据所述发送方式选择信息,通过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17.一种基站装置,其与终端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选择部,其根据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选择第1发送方式或第2发送方式;以及
发送部,其将表示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选择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
所述终端装置通过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18.一种基站装置,其与终端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选择部,其在所述终端装置采用MIMO对发送信号进行发送时选择第1发送方式,否则选择第2发送方式;以及
发送部,其将表示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选择信息发送到所述终端装置,
所述终端装置通过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1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
选择部,其根据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选择第1发送方式或第2发送方式;以及
发送部,其发送表示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选择信息,
所述终端装置具有:
接收部,其接收所述发送方式选择信息;以及
发送部,其根据所述发送方式选择信息,通过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2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
选择部,其在所述终端装置通过MIMO对发送信号进行发送时选择第1发送方式,否则选择第2发送方式;以及
发送部,其发送表示所选择的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选择信息,
所述终端装置具有:
接收部,其接收所述发送方式选择信息;以及
发送部,其根据所述发送方式选择信息,通过所述第1或第2发送方式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2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装置和基站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或终端装置具有:
调制部,其能够与根据发送功率的大小选择的多个发送形式对应;以及
发送部,其发送由所述调制部调制的信号,
所述多个发送形式包含SC-FDMA方式和OFDM方式,随着发送功率的增加,进行从所述OFDM方式切换到所述SC-FDMA方式的选择。
CN2008801282421A 2008-03-25 2008-03-25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19787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00717 WO2009118777A1 (ja) 2008-03-25 2008-03-25 無線通信方法、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56712A Division CN102014447A (zh) 2008-03-25 2008-03-25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8730A true CN101978730A (zh) 2011-02-16

Family

ID=41113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82421A Pending CN101978730A (zh) 2008-03-25 2008-03-25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10013617A1 (zh)
EP (2) EP2259654A4 (zh)
JP (1) JPWO2009118777A1 (zh)
CN (1) CN101978730A (zh)
WO (1) WO200911877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8495A (zh) * 2011-08-02 2014-04-09 吉林克斯公司 使用mimo-ofdm和sc-fdma的移动通信
CN109891954A (zh) * 2016-11-02 2019-06-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基站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N110547020A (zh) * 2017-05-02 2019-12-06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8018B2 (en) 2008-09-26 2013-04-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WO2011112909A2 (en) 2010-03-12 2011-09-15 Sunrise Micro Devices, Inc. Power efficient communications
US8565205B2 (en) * 2010-11-04 2013-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backoff in power headroom report
WO2012177218A2 (en) * 2011-06-21 2012-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ecting uplink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to enhance coverage
CN102711196B (zh) * 2012-06-14 2015-05-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在lte系统中传输模式间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56740B (zh) * 2013-01-24 2019-03-29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用于设备对设备通信的发现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US9967802B2 (en) 2014-06-13 2018-05-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over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US10397947B2 (en) 2016-08-12 2019-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waveform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00036470A1 (en) * 2016-09-28 2020-01-30 Idac Holdings, Inc. Common control channel and reference symbol for multiple waveform data transmission
CN108064049B (zh) 2016-11-08 2020-03-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489637B2 (en) 2018-08-10 2022-11-01 Apple Inc. Downlink waveform type and guard interval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system
JP2022151520A (ja) * 2021-03-23 2022-10-07 スターライト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リミテッド 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を用いたネットワーク高密度化のための統合無線アクセスバックホールデバイス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504335A (ja) * 2002-10-25 2006-02-02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Mimowlanシステム
WO2007111186A1 (ja) * 2006-03-20 2007-10-04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伝搬路測定用信号の送信制御方法
JP2008011261A (ja) * 2006-06-29 2008-01-17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端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3146A1 (en) * 2001-06-06 2002-12-19 Mark Wall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80425B2 (en) * 2004-09-16 2012-10-02 Motorola Mobility Llc Wireless transmitter configuration
JP4680264B2 (ja) * 2004-12-02 2011-05-11 ニュー ジャージー インスティチュート オブ テクノロジー Paprの低減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またはシステム
US8130857B2 (en) * 2006-01-20 2012-03-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lot multiplex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45251B2 (en) * 2006-01-23 2012-03-27 Motorola Mobility, Inc. Power control in schedul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KR100934656B1 (ko) * 2006-02-06 2009-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자원 할당 방법
WO2007091235A2 (en) * 2006-02-09 2007-08-16 Altair Semiconductor Ltd. Low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transmission in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JP4788436B2 (ja) * 2006-03-29 2011-10-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る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装置並びに基地局
US20070291635A1 (en) * 2006-06-15 2007-12-2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between ofdm communication modes
JP4998680B2 (ja) * 2006-06-19 2012-08-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イロット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チャネル品質測定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US8081698B2 (en) * 2006-06-29 2011-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on mechanism between OFDM-MIMO and LFDM-SIMO
US9622190B2 (en) * 2006-07-25 2017-04-1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Spectrum emission level variation in schedul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KR100957311B1 (ko) * 2006-08-11 2010-05-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의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장치
KR100910707B1 (ko) * 2006-10-19 2009-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JP5166427B2 (ja) * 2006-10-31 2013-03-21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通信用ランダムアクセス
EP2078402B1 (en) * 2006-11-01 2012-0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Joint use of multi-carrier and single-carrier multiplexing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20080042680A (ko) * 2006-11-10 2008-05-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직교주파수 분할 다중접속과 단일 반송파 주파수분할다중접속을 혼용하기 위한 파일럿 송신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110013506A1 (en) * 2007-03-01 2011-01-20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7974258B2 (en) * 2007-03-01 2011-07-05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mode transmitter for PAPR reduction and link optimization
KR101599844B1 (ko) * 2007-12-24 2016-03-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접속영역 다중화 방법
US8477735B1 (en) * 2009-04-30 2013-07-02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 terminal transition between a MIMO reverse-link mode and a non-MIMO reverse-link mod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504335A (ja) * 2002-10-25 2006-02-02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Mimowlanシステム
WO2007111186A1 (ja) * 2006-03-20 2007-10-04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伝搬路測定用信号の送信制御方法
JP2008011261A (ja) * 2006-06-29 2008-01-17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端末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8495A (zh) * 2011-08-02 2014-04-09 吉林克斯公司 使用mimo-ofdm和sc-fdma的移动通信
CN103718495B (zh) * 2011-08-02 2016-08-17 吉林克斯公司 使用mimo-ofdm和sc-fdma的移动通信
CN109891954A (zh) * 2016-11-02 2019-06-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基站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N110547020A (zh) * 2017-05-02 2019-12-06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10547020B (zh) * 2017-05-02 2024-04-09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67965A3 (en) 2011-04-06
EP2259654A1 (en) 2010-12-08
US20110013617A1 (en) 2011-01-20
JPWO2009118777A1 (ja) 2011-07-21
EP2259654A4 (en) 2014-01-08
US20110021226A1 (en) 2011-01-27
US8600313B2 (en) 2013-12-03
EP2267965A2 (en) 2010-12-29
WO2009118777A1 (ja)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8730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KR102298077B1 (ko) 신호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8462718B2 (en) Resource assignmen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11792B (zh) 用于下行链路pdsch功率设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150722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dc子载波的资源分配
US7974258B2 (en) Adaptive mode transmitter for PAPR reduction and link optimization
KR101245475B1 (ko) 감소된 채널 품질 정보 귀환 방법
CN199680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竞争资源中传输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US873107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station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CN101971550A (zh) 探测参考信号布置
EP2442617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control program, and mobile station control program
TWI426723B (zh) 於正交分頻多重存取符號中功率分佈之重新塑造
CN101433007A (zh) 信道质量的信号发送
US8630366B2 (en) Mobile station
US8599942B2 (en) Receiving device and adaptive modulation method
US6999497B2 (en) Data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US7346041B2 (en) Processing of an OFDM signal
US20100086070A1 (en) User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9118438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014447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0514947C (zh) 一种通道校正的方法和系统
US2009013107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station device
US8477882B2 (en) Radio apparatus
JP2011030257A (ja) 無線通信方法、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