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8495B - 使用mimo-ofdm和sc-fdma的移动通信 - Google Patents

使用mimo-ofdm和sc-fdma的移动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8495B
CN103718495B CN201280036609.3A CN201280036609A CN103718495B CN 103718495 B CN103718495 B CN 103718495B CN 201280036609 A CN201280036609 A CN 201280036609A CN 103718495 B CN103718495 B CN 1037184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emission mode
antenna
modul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66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8495A (zh
Inventor
克里斯多夫·H·迪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linx Inc
Original Assignee
Xilin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linx Inc filed Critical Xilinx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718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8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的系统包含移动通信装置(104),所述移动通信装置具有第一多个天线(120‑124)和一发射器(136)。所述发射器响应于第一包的所请求带宽不大于第一发射模式的带宽而经配置以编码所述第一包且从所述第一多个天线发射所述第一包。所述第一包具有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调制。响应于第二包的所请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编码所述第二包且从所述第一天线发射所述第二包。所述第二包具有第二发射模式的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MIMO‑OFDM)调制。基站(102)包含第二多个天线(112‑116)且经配置以接收和解码所述第一包和所述第二包。

Description

使用MIMO-OFDM和SC-FDMA的移动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且更特定来说涉及使用空间和频率多路复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准许语音和其它消息在移动装置之间的通信。一般需要增加移动装置的可用通信带宽以及减少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本投资和操作费用。一般需要减少移动装置的电力需求以节省电池电力。
本发明可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包含第一多个天线和耦合到所述第一多个天线且包含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收发器。所述收发器可在接收模式中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发射模式中操作。在所述接收模式中,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不进行发射,且所述接收器经配置以接收和解码第一包,所述第一包具有所述接收模式的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MIMO-OFDM)调制。响应于用于第二包的所请求带宽不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带宽,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编码所述第二包且从所述第一天线发射所述第二包,所述第二包具有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调制。响应于用于第三包的所请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编码所述第三包且从所述第一天线发射所述第三包,所述第三包具有所述第二发射模式的所述MIMO-OFDM调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收发器的通信操作期间所述收发器总是在所述接收模式或所述第一或第二发射模式中的一个模式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器经配置以在所述接收模式、所述第一发射模式与所述第二发射模式之间时分多路复用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通信装置包含耦合到所述收发器的控制单元。响应于待决传出包的所请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所述控制单元可经配置以引导所述发射器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SC-FDMA调制中将请求包发射到基站。响应于所述请求包,所述收发器可经配置以在所述接收模式的所述MIMO-OFDM调制中从所述基站接收管理包,所述管理包中指定多个正交频率的子集。响应于所述管理包,所述控制单元可经配置以引导所述发射器在所述第二发射模式的所述MIMO-OFDM调制中编码和发射所述待决传出包,且所述待决传出包的所述MIMO-OFDM调制可经由所述天线经空间多路复用且在所述正交频率的所述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一步包含耦合到所述收发器的电池。所述发射器可进一步经配置以:响应于待决传出包的所请求带宽不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而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中发射所述待决传出包;响应于所述电池的电荷电平小于或等于电荷电平阈值且所述所请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而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中发射所述待决传出包;以及响应于所述电池的所述电荷电平大于所述电荷电平阈值且所述所请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而在所述第二发射模式中发射所述待决传出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中操作,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从所述第一天线中的确切一者发射在所述SC-FDMA调制中编码的所述第一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SC-FDMA调制中发射多个语音包中的每一者;且在所述第二发射模式的所述MIMO-OFDM调制中发射多个图像包中的每一者。
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的系统。所述系统包含例如本文描述的移动通信装置中的任一者的移动通信装置以及基站,所述基站包含以电磁方式耦合到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多个天线。所述基站经配置以接收和解码具有所述SC-FDMA调制的所述第一包以及具有所述MIMO-OFDM调制的所述第二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包含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一检测器经配置以解码在所述第二天线处接收的所述第一包的所述SC-FDMA调制。所述第二检测器是经配置以解码在所述第二天线处接收的所述第二包的所述MIMO-OFDM调制的球体检测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包含管理单元,所述管理单元经配置以产生多个正交频率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子集的分配,且进一步经配置以产生用于接收模式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射模式的多个时间间隔的调度。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一步包含耦合到接收器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根据所述分配和所述调度而引导所述接收器在所述接收模式中进行接收以及引导所述发射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射模式中进行发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式的所述MIMO-OFDM调制在所述第一与第二多个天线之间经空间多路复用且在所述正交频率的所述第一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SC-FDMA调制可在所述正交频率的所述第二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所述第二发射模式的所述MIMO-OFDM调制可在所述第一与第二多个天线之间经空间多路复用,且可在所述正交频率的所述第三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理单元经配置以引导所述基站将管理包发射到所述移动通信装置。所述管理包可指定所指定的所述分配和所述调度。所述接收器可经配置以在所述接收模式的所述MIMO-OFDM调制中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管理包,且将所述分配和所述调度从所述管理包转发到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所述控制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经配置以响应于包的所请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而引导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所述发射器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SC-FDMA调制中将请求包发射到所述基站。所述管理单元可进一步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请求包而引导所述基站发射所述管理包。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所述管理包而可经配置以引导所述发射器在所述第二发射模式的所述MIMO-OFDM调制中编码和发射所述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进一步包含球体检测器。所述球体检测器可经配置以解码所述包的所述MIMO-OFDM调制。所述MIMO-OFDM调制可在所述第一与第二多个天线之间经空间多路复用且可在所述正交频率的所述第三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包的所请求带宽不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引导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所述发射器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SC-FDMA调制中编码和发射所述包。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的系统。所述系统包含移动通信装置,所述移动通信装置包含第一多个天线以及经耦合以从所述第一多个天线进行发射的发射器。响应于第一包的所请求带宽不大于第一发射模式的带宽,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编码所述第一包且从所述第一多个天线发射所述第一包。所述第一包具有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调制。响应于第二包的所请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编码所述第二包且从所述第一多个天线发射所述第二包。所述第二包具有第二发射模式的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MIMO-OFDM)调制。基站包含以电磁方式耦合到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多个天线。所述基站经配置以接收和解码具有所述SC-FDMA调制的所述第一包以及具有所述MIMO-OFDM调制的所述第二包。
在另一实施例中,移动通信装置包含多个天线和耦合到所述天线的收发器。所述收发器包含发射器和接收器,且可在接收模式中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发射模式中操作。在所述接收模式中,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不进行发射,且所述接收器经配置以接收和解码第一包,所述第一包具有所述接收模式的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MIMO-OFDM)调制。响应于第二包的所请求带宽不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带宽,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编码所述第二包且从所述天线发射所述第二包。所述第二包具有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调制。响应于第三包的所请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编码所述第三包且从所述天线发射所述第三包。所述第三包具有所述第二发射模式的MIMO-OFDM调制。
将了解,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书中陈述各种其它实施例。
附图说明
在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后且在参考附图后将明了本发明的各种方面和优点,其中:
图1是用于移动通信的系统的框图;以及
图2是用于在移动装置与基站之间传送语音和数据通信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移动通信的系统的框图。所述系统包含基站102以及以电磁方式通信的移动通信装置104和106到108。所述系统具有若干操作模式以为从每一移动通信装置到基站102的包提供所请求带宽,同时节省移动通信装置104和106到108中的电力消耗且简化基站102。
基站102包含收发器110以及天线112和114到116,所述天线向移动通信装置104和106到108传送数据符号和从移动通信装置104和106到108传送数据符号。类似地,移动通信装置104包含收发器118以及天线120和122到124,所述天线向基站102传送数据符号和从基站102传送数据符号。
电磁频谱可经分割为一组正交频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频率是正交的,因为所述频率之间的分离等于或超过用于用数据符号调制所述频率的带宽。这限制了经同时调制的正交频率之间的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正交频率的子集分配于例如从基站102到移动通信装置104的通信链路。因为可同时发射的数据符号的数目等于所分配正交频率的数目,所以通过增加所述子集中的所分配正交频率可增加用于特定通信链路的带宽。
另外,可将正交频率的不同子集分配于各种通信链路,例如将正交频率的一个子集分配于从基站102到移动通信装置104的通信,且将正交频率的另一子集分配于从基站102到移动通信装置106的通信。随后,基站102的收发器110同时地将多个数据符号发射到移动通信装置104且将多个数据符号发射到移动通信装置106。在一个实施例中这是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
在一个实施例中,OFDM进一步包含时分多路复用。在时分多路复用的简单实例中,将正交频率的子集分配于基站102与移动通信装置108之间的通信链路,且将此子集时分多路复用为经保留用于从基站102到移动通信装置108的通信的若干时间周期,以及经保留用于在从移动通信装置108到基站102的相反方向上的通信的若干时间周期。
OFDM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扩展到多输入多输出OFDM(MIMO-OFDM)。对于MIMO,所传送数据符号在多个发射天线与多个接收天线之间经空间多路复用。在MIMO-OFDM的实施例的实例中,将正交频率的子集分配于在特定时间周期从基站102到移动通信装置104的通信,且在所分配正交频率中的每一者上,收发器110从天线112和114到116中的每一者同时地发射独立的数据符号。移动通信装置104的天线120和122到124中的每一者接收在每一正交频率上发射的数据符号的混合物,但移动通信装置104可从所接收混合物恢复所发射数据符号。
大体上,可在N个发射天线与M个接收天线之间空间多路复用的数据符号的数目是N与M中的较小者。因此,MIMO系统经常在各种装置上具有相等数目的天线,例如四个天线。然而,使N与M相等增加了MIMO通信的稳健性,因为针对正在发射特定数据符号的每一发射天线与每一接收天线的所有配对,相消多路径干涉在接收天线处较不可能发生。
虽然OFDM具有许多优点,但OFDM的一个缺点在于,峰值发射功率显著高于平均发射功率。因此,OFDM具有高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为了防止所发射OFDM的失真,发射RF功率放大器应当在所发射功率的整个范围上具有线性度。对于指定的平均发射功率,OFDM需要在比具有较低PAPR的另一调制方案宽的发射功率范围上具有高线性度的RF功率放大器。这致使与使用具有较低PAPR的另一调制方案提供相同平均发射功率的RF功率放大器相比,用于OFDM的RF功率放大器从其电源消耗更多电力。
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具有比OFDM低的PAPR。在一个实施例中,SC-FDMA使用与OFDM相同的正交频率,但具有不同的调制方案。并非如OFDM中那样在符号周期期间在相应正交频率上在每一数据块中发射数据符号,SC-FDMA对N个符号的每一数据块执行N点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将所得频域表示映射到每一数据块的在可用M个正交频率中的所分配N个正交频率,且在所有M个正交频率上发射得自M点逆DFT的波形。在局部化SC-FDMA的一个实施例中,针对每一数据块的N个所映射正交频率是可用的M个正交频率的邻近子集。在分布式SC-FDMA的另一实施例中,N个所映射正交频率是在可用的M个正交频率的范围上均匀地分布。SC-FDMA接收器逆转所述过程以恢复每一数据块中的N个符号。
SC-FDMA MIMO是SC-FDMA加上在多个发射天线与多个接收天线之间的空间多路复用。然而,SC-FDMA MIMO通常使用复杂的最大似然检测器来实现接收器处的高性能。最大似然检测器是复杂的,因为其穷尽地搜索数据符号的许多可能组合。相比之下,MIMO-OFDM支持显然更简单的球体检测器,其近似地实现最大似然检测器的检测性能。
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具有用于从移动通信装置104和106到108到基站102的上行链路通信的两种模式。一个模式中的上行链路通信使用不具有MIMO的SC-FDMA,以节省移动通信装置104和106到108中的电池电力。在另一模式中的上行链路通信使用MIMO-OFDM,用于获得增加的通信带宽而不显著增加基站102的复杂性和成本。从基站102到移动通信装置104和106到108的下行链路通信是MIMO-OFDM,因为基站102通常不需要电池电力的节省。
基站收发器110包含发射器126,其经配置以从天线112和114到116发射数据符号的包128。MIMO-OFDM编码器130将数据符号的包128编码到可用正交频率的所分配子集上,其中在每一符号周期期间针对每一所分配频率以及天线112和114到116中的每一者具有一数据符号。在每一符号周期期间,发射器126在每一所分配正交频率上从天线112和114到116中的每一者发射数据符号。例如自由空间等通信媒介以电磁方式将天线112和114到116耦合到移动通信装置104的天线120和122到124以及移动通信装置106到108的天线132和134。因此,发射器126发射经由天线112和114到116空间多路复用且在正交频率的所分配子集上频率多路复用的数据符号的经编码包128。
移动通信装置104的收发器118可经配置以在接收模式中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发射模式中操作。
在接收模式中操作时,收发器118的发射器136不进行发射,且收发器118的接收器138从天线120和122到124接收数据符号的经编码包128。数据符号经由天线120和122到124经空间多路复用,且在正交频率的所分配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球体检测器140在数据符号的所接收包142匹配包128时成功地恢复所述包142。
当在第一发射模式中操作时,SC-FDMA编码器144于在正交频率的第二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的单载波上对数据符号的包146进行编码,且发射器136在所述单载波上从天线120和122到124发射经编码包146。
当在第二发射模式中操作时,MIMO-OFDM编码器148将数据符号的包150编码到可用正交频率的所分配子集上,其中针对天线120和122到124中的每一者上的每一所分配频率具有一数据符号。发射器136从天线120和122到124发射经由天线120和122到124经空间多路复用且在正交频率的所分配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的数据符号的第三包150。
用于第一和第二发射模式的正交频率的所分配子集在一个实施例中是相同的正交频率,且在另一实施例中是不同的正交频率。用于接收模式的正交频率的所分配子集在一个实施例中是与发射模式相同的正交频率,且在另一实施例中是不同的正交频率。
因为第一发射模式的SC-FDMA调制具有比第二发射模式的MIMO-OFDM调制好的PAPR,所以在第一发射模式中发射器136从电池152消耗的电力少于在第二发射模式中发射器136消耗的电力。因为第二发射模式的MIMO-OFDM调制的MIMO提供比第一发射模式的SC-FDMA调制高的带宽,所以在第二发射模式中,MIMO提供比第一发射模式中高的带宽。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从移动通信装置104到基站102的上行链路通信默认为使用第一发射模式,且所述上行链路通信在请求较高带宽时使用第二发射模式。
基站102的收发器110包含接收器154,其经配置以从天线112和114到116接收经编码第二和第三包146和150。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度预期调制方案。对于在正交频率的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的单载波上的经调度SC-FDMA调制,基站收发器110的SC-FDMA检测器156在包158匹配于包146时成功地解码数据符号的所接收包158。对于在第一与第二天线之间经空间多路复用且在正交频率的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的经调度MIMO-OFDM调制,球体检测器160在包162匹配于包150时成功地解码数据符号的所接收包162。因为球体检测器160有效地恢复包162,所以球体检测器160不对基站102增加许多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收发器110包含管理单元164,其经配置以为移动通信装置104和106到108中的每一者的接收模式以及第一和第二发射模式分配正交频率的子集。管理单元164还调度用于接收模式以及第一和第二发射模式的时间间隔。为了散布此分配和调度,管理单元164引导基站102发射指定所述分配和调度的管理包166。移动通信装置104的收发器118使用接收模式接收和解码对应管理包168,且将来自管理包168的分配和调度转发到移动通信装置104的控制单元170。控制单元170经配置以引导收发器118根据分配和调度而在接收模式中进行接收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发射模式中进行发射。
移动通信装置104的控制单元170在针对数据包的所请求带宽大于在分配于第一发射模式的正交频率上经频率多路复用的单载波的可用带宽时产生请求包172。任选地,接近放电的电池152阻止产生此请求包172。可用电荷电平阈值来检测接近放电的电池。响应于检测到的电池电荷下降到低于电荷电平阈值,将电池确定为接近放电。响应于检测到的电池电荷高于电荷电平阈值,将电池视为足够带电。控制单元170引导收发器118将请求包172发射到基站,且请求包172是使用第一发射模式来发射。在接收到对应请求包174后,管理单元164即刻引导基站102使用第二发射模式以用于发射数据包的调度和分配来发射管理包166。控制单元170接收对应管理包168,且引导收发器118根据分配和调度使用第二发射模式来发射数据包。
相比之下,当数据包的所请求带宽不大于单载波的可用带宽时,控制单元170引导收发器118使用第一发射模式发射数据包。无论所请求带宽如何,当电池152接近放电时都使用第一发射模式任选地发射数据包。经常地,收发器118根据用于第一发射模式的现存分配和调度来发射数据包。将了解,通过将较多正交频率和/或较多时间间隔添加到第一发射模式的单载波,上行链路通信带宽可增加直到极限,且通过为第二发射模式分配正交频率和调度时间间隔,通信带宽可增加超过此极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通信装置104的发射器136于在正交频率的所分配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的单载波上从确切一个天线120发射包146的数据符号。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射器136从所有天线120和122到124发射包146的数据符号。
图2是用于在移动装置与基站之间传送语音和数据通信的过程200的流程图。根据通信类型来分配通信带宽。
在步骤202处,移动通信装置发出对通信的请求。所述请求可包含打开用于语音对话的持久信道或请求具有指定大小的数据文件(例如图像文件)的一次性传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请求还包含移动通信装置的电池的电荷状态。基站在步骤204处接收请求。
基站的管理单元在决策206处检查所请求通信类型。对于语音通信,过程200继续到步骤208,否则对于数据通信,过程200继续到步骤210。在步骤208处,基站使用SC-FDMA来分配在正交频率的所分配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的单载波的复发时间间隔。在步骤210处,基站使用MIMO-OFDM来分配足以用于在正交频率的所分配子集上发射数据通信的若干时间间隔。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移动通信装置的电池接近放电时,基站改为使用SC-FDMA来分配足以用于发射数据通信的时间间隔和正交频率。
对于语音和数据通信两者,基站在步骤212处发射包含调制类型以及时间间隔和正交频率的分配的管理包。在步骤214处,移动通信装置接收管理包。
在步骤216处,移动通信装置将语音或数据通信编码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号包。
决策218检查通信类型。过程200针对SC-FDMA继续到步骤220,且过程200针对MIMO-OFDM继续到步骤222。
在步骤220处,移动通信装置于在所分配正交频率上经频率多路复用的单载波上在经调度时间发射数据符号的下一个包。基站在步骤224处接收SC-FDMA包且任选地使用MIMO-OFDM发射用于语音对话的另一侧的双工包,且移动通信装置在步骤226处接收此双工包。决策228检查通信是否完成。当通信未完成时,过程200返回到步骤220用于下一个包。
在步骤222处,移动通信装置在经调度时间在所分配正交频率上发射数据符号。数据符号的包还使用MIMO-OFDM经空间多路复用。在步骤230处,基站接收数据包且使用球体检测器解码数据包。决策232检查数据通信是否完成。当数据通信未完成时,过程200返回到步骤222用于下一个数据包。
本发明的实施例应视为适用于多种通信系统。通过考虑本文揭示的本发明的说明书和实践,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了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实施例。希望将说明书和所说明实施例仅视为实例,其中本发明的真实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指示。

Claims (14)

1.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其包括:
第一多个天线;
电池;
收发器,其耦合到所述第一多个天线和所述电池,且包含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收发器在接收模式中以及在第一发射模式和第二发射模式中进行操作;且
其中:
在所述接收模式中,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不进行发射,且所述接收器经配置以接收和解码第一包,所述第一包具有所述接收模式的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MIMO-OFDM)调制;
响应于待决传出包的所请求带宽不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带宽,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编码所述待决传出包且从所述第一多个天线发射所述待决传出包,所述待决传出包具有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调制;
响应于所述电池的电荷电平大于电荷电平阈值且所述待决传出包的所请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编码所述待决传出包且从所述第一多个天线发射所述待决传出包,所述待决传出包具有所述第二发射模式的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且
响应于所述电池的所述电荷电平小于或等于所述电荷电平阈值且所述待决传出包的所请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编码所述待决传出包且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中发射所述待决传出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在所述收发器的通信操作期间,所述收发器总是在所述接收模式或者是所述第一发射模式或所述第二发射模式中的一个模式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收发器经配置以在所述接收模式、所述第一发射模式与所述第二发射模式之间时分多路复用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进一步包括耦合到所述收发器的控制单元,其中:
响应于所述待决传出包的所请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引导所述发射器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单载波频分多址调制中将请求包发射到基站;
响应于所述请求包,所述收发器经配置以在所述接收模式的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中从所述基站接收管理包,在所述管理包中指定多个正交频率的子集;且
响应于所述管理包,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引导所述发射器在所述第二发射模式的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中编码和发射所述待决传出包,且所述待决传出包的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是经由所述天线经空间多路复用且在所述正交频率的所述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中操作,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从所述第一多个天线中的确切一者发射在所述单载波频分多址调制中编码的所述第一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发射器经配置以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单载波频分多址调制中发射多个语音包中的每一者;且
所述发射器进一步经配置以在所述第二发射模式的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中发射多个图像包中的每一者。
7.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的系统,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以及
基站,其包含以电磁方式耦合到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一多个天线的第二多个天线;
其中所述基站经配置以接收和解码至少一个具有所述单载波频分多址调制的包以及至少一个具有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的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包含耦合到所述第二多个天线的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
所述第一检测器经配置以解码在所述第二多个天线处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具有所述单载波频分多址调制的包的所述单载波频分多址调制;且
所述第二检测器是经配置以解码在所述第二多个天线处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具有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的包的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的球体检测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包含管理单元,所述管理单元经配置以产生多个正交频率的第一子集、第二子集和第三子集的分配,且进一步经配置以产生用于接收模式以及所述第一发射模式和所述第二发射模式的多个时间间隔的调度;且
所述移动通信装置进一步包含耦合到接收器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根据所述分配和所述调度而引导所述接收器在所述接收模式中进行接收,以及引导所述发射器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和所述第二发射模式中进行发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模式的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在所述第一多个天线与所述第二多个天线之间经空间多路复用,且在所述正交频率的所述第一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
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单载波频分多址调制在所述正交频率的所述第二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且
所述第二发射模式的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在所述第一多个天线与所述第二多个天线之间经空间多路复用,且在所述正交频率的所述第三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管理单元经配置以引导所述基站将管理包发射到所述移动通信装置;
所述管理包指定所指定的所述分配和所述调度;且
所述接收器经配置以在所述接收模式的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中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管理包,且将来自于所述管理包的所述分配和所述调度转发到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所述控制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经配置以响应于包的所请求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而引导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所述发射器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单载波频分多址调制中将请求包发射到所述基站;
所述管理单元进一步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请求包而引导所述基站发射所述管理包;且
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所述管理包而经配置以引导所述发射器在所述第二发射模式的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中编码和发射所述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进一步包含球体检测器;
所述球体检测器经配置以解码所述包的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且
所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在所述第一多个天线与所述第二多个天线之间经空间多路复用,且在所述正交频率的所述第三子集上经频率多路复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响应于包的所请求带宽不大于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带宽,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引导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的所述发射器在所述第一发射模式的所述单载波频分多址调制中编码和发射所述包。
CN201280036609.3A 2011-08-02 2012-02-16 使用mimo-ofdm和sc-fdma的移动通信 Active CN1037184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196,056 US8649307B1 (en) 2011-08-02 2011-08-02 Mobile communication with modes for single carrier and spatial and frequency multiplexing
US13/196,056 2011-08-02
PCT/US2012/025471 WO2013019282A1 (en) 2011-08-02 2012-02-16 Mobile communication using mimo-ofdm and sc-fdm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8495A CN103718495A (zh) 2014-04-09
CN103718495B true CN103718495B (zh) 2016-08-17

Family

ID=45809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6609.3A Active CN103718495B (zh) 2011-08-02 2012-02-16 使用mimo-ofdm和sc-fdma的移动通信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649307B1 (zh)
EP (1) EP2740234B1 (zh)
JP (1) JP5925890B2 (zh)
KR (1) KR101742353B1 (zh)
CN (1) CN103718495B (zh)
WO (1) WO20130192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7802B2 (en) * 2014-06-13 2018-05-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over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US9935733B1 (en) 2016-09-20 2018-04-03 Xilinx, Inc. Method of and circuit for enabl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11405914B2 (en) * 2016-09-26 2022-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veform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9980A (zh) * 2006-06-29 2009-07-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ofdm-mimo和lfdm-simo之间选择机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01246A (zh) * 2006-11-01 2009-12-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多载波和单载波复用方案的联合使用
CN101978730A (zh) * 2008-03-25 2011-0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5402B2 (ja) * 1999-10-28 2002-06-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型情報通信端末装置
JP4373439B2 (ja) * 2004-02-09 2009-11-25 ノキア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スフィア復号技術を用いた信号検出
US8179775B2 (en) * 2007-08-14 2012-05-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ecoding matrix feedback processes, circuits and systems
US20090154600A1 (en) * 2007-12-14 2009-06-18 Nokia Corporation QRD-QLD searching based sphere detector for MIMO receiver
JP5238426B2 (ja) * 2008-09-22 2013-07-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
JP5482068B2 (ja) 2009-10-01 2014-04-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中継局、中継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9980A (zh) * 2006-06-29 2009-07-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ofdm-mimo和lfdm-simo之间选择机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01246A (zh) * 2006-11-01 2009-12-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多载波和单载波复用方案的联合使用
CN101978730A (zh) * 2008-03-25 2011-0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19282A1 (en) 2013-02-07
US8649307B1 (en) 2014-02-11
JP5925890B2 (ja) 2016-05-25
KR101742353B1 (ko) 2017-05-31
EP2740234A1 (en) 2014-06-11
CN103718495A (zh) 2014-04-09
JP2014522185A (ja) 2014-08-28
EP2740234B1 (en) 2015-08-19
KR20140056189A (ko) 2014-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74138B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downlink baseband signal and related device
US9780926B2 (en) Burst OFDMA supporting MU-MIMO
CN1943152B (zh) 用于具有自适应发射和反馈的多载波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JP5784697B2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送信のタイミング
CN102422583B (zh) 用于由用户设备发送与harq过程关联的确认位的方法和装置
KR101588731B1 (ko) Sc-fdma가 적용된 상향링크 mimo 시스템에 있어서, pmi 통지 방법
US20100260163A1 (en) OFDM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973459A (zh) 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无线资源的分配
US876127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1616155B1 (ko)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CN107370517A (zh) 采用显式跳频的多载波通信系统
CN102224698A (zh) 用于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514139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40446B (zh) 用于经由多个载波的数据传送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224534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869097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2804673A (zh) 在使用dct-ofdm的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路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18495B (zh) 使用mimo-ofdm和sc-fdma的移动通信
CA2742702A1 (e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block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EP1940070A2 (en) Multi-sector radio base station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2301018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duplex mode during random access
EP2426881B1 (en) Transmitter with multiple antennas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the transmitter with multiple antennas
CN115348670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JP201710827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2015000716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부반송파간 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