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8186A - 联接件 - Google Patents

联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8186A
CN101978186A CN200980109990XA CN200980109990A CN101978186A CN 101978186 A CN101978186 A CN 101978186A CN 200980109990X A CN200980109990X A CN 200980109990XA CN 200980109990 A CN200980109990 A CN 200980109990A CN 101978186 A CN101978186 A CN 101978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coupling member
linkage member
connecting link
lin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99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多·科赫斯伊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protec Maschinen und Edelstahlprodukt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Iprotec Maschinen und Edelstahlprodukt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protec Maschinen und Edelstahlprodukte GmbH filed Critical Iprotec Maschinen und Edelstahlprodukt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978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81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11/14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with clutching members movable only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4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n elastic clutching, i.e. elastic actuating member, e.g. a diaphragm or a pneumatic tube
    • F16D25/04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n elastic clutching, i.e. elastic actuating member, e.g. a diaphragm or a pneumatic tube the elastic actuating member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44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n elastic clutching, i.e. elastic actuating member, e.g. a diaphragm or a pneumatic tube the elastic actuating member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and causing purely axial mov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2001/102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the torque is transmitted via polygon shap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第一联接部件(2)和第二联接部件(3)的联接件,其中,这两个联接部件(2、3)可彼此相对扭转地布置。为了提出如下的联接件,即,该联接件特别是允许两个联接部件(2、3)彼此相对定位精确地位置固定,凭借本发明提出如下联接件(1),该联接件(1)以如下的联接元件(4)见长,该联接元件(4)可以相对于两个联接部件之一(3)抗扭转地定位,其中,这两个联接部件中的另一个(2)具有与由联接元件(4)承载的联接环节(7)共同起作用的联接环节(6)。

Description

联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第一联接部件和第二联接部件的联接件,其中,这两个联接部件能彼此相对扭转地布置。
背景技术
联接件用于将轴还有其他构件固定地或者可运动地连接、刚性地或者弹性地连接、以及当技术允许时,可移入和移出地连接,以用于传递扭矩。这些联接件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充分公开,因此在这方面不需要特别的呈出版文献形式的证明。
发明内容
尽管现有技术中公知了大量的并且特别是与各种应用情况相协调的联接件构造,但仍然存在改进需求。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新型的联接件,该联接件尤其允许两个联接部件彼此定位精确地位置固定。
为了解决此任务,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联接件,该联接件以如下的联接元件见长,所述联接元件可以相对于两个联接部件之一抗扭转地(verdrehfest)定位,其中,这两个联接部件中的另一个具有与由联接元件承载的联接环节(Kupplungsglied)共同起作用的联接环节。
依据本发明的联接件包括第一联接部件、第二联接部件以及联接元件。所述联接元件例如可以相对于第二联接部件抗扭转地定位。这优选地通过下述方法达到:将联接元件布置在第二联接部件上。具有优点地提出:为一方面的联接元件与另一方面的第二联接部件之间抗扭转的连接而设置有多边形连接件。基于该多边形连接件,联接元件在第二联接部件进行扭转运动时被带动。其他的抗扭转的连接件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依据本发明的联接件还具有联接环节,其中,第一联接环节由第二联接部件承载,并且第二联接环节由联接元件承载。这些联接环节共同起作用,并且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为在第一联接部件与第二联接部件之间传递力而被送入形状配合的和/或力配合的嵌接。
依据本发明的联接件的特别的优点见于如下所述,即,第一联接部件与第二联接部件之间的传递力的连接以一定程度上间接的方式通过联接环节来进行,这就允许了两个联接部件彼此定位精确地位置固定。另外,在上下文中具有优点的是,由磨损引起的耗费仅仅集中到联接环节上,联接环节在需要的情况下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更换。因此,如果在定期的维护工作过程中磨损用坏的联接环节按规定得到替换,依据本发明的联接件被证明总体上寿命非常长。
优选地,不仅在联接部件侧而且在联接元件侧都使用大量联接环节。这些联接环节优选地构成为球,并且装入联接部件上的还有联接元件上的为联接环节设置的槽中。在此,槽的长度相当于用作联接环节的球的直径的一倍,以使所述槽被用作联接环节的球完全占据而不形成任何空隙。在按常规的应用情况下,联接环节可以为了第一联接部件与第二联接部件传递力的相联而相互发生嵌接。如果所述联接环节未嵌接的话,两个联接部件能彼此相对扭转。与之相对地,一旦所述联接环节处于嵌接状态,两个联接部件之间就获得了抗扭转的连接。类似于啮合的情况地,在用作联接环节的球错开了半个球直径时,即朝向空隙相互紧压时,才获得了联接环节的嵌接,也就是联接部件之间的传递力的连接,从而第一联接部件的两个第一联接环节在其之间容纳有联接元件的一个第二联接环节或者反过来说也可以,也就是说,联接元件的两个第二联接环节在其之间容纳有第一联接部件的一个第一联接环节。
基于前面介绍的布置方案,以具有优点的方式可行的是,两个联接部件最大程度地上在其的相对位置上彼此相对定位精确地定位,并且在所述位置上,构成有两个联接部件之间传递力的连接。如果按照优选的实施方式使用球作为联接环节,那么两个联接部件彼此相对的定位精确度依赖于用作联接环节的球的半直径来确定。因此,能够以具有优点的方式纯结构性地预先规定两个联接部件的可能的定位精确度,方法是:使用相应设定尺寸的球作为联接环节。
依据本发明设置的联接元件用于在嵌接的情况下使联接环节相互紧压。所述联接元件具有径向的外边缘区域和径向的内部区域。在这两个区域之间构成有环形的弹簧式弹性的(federelastisch)区域。出于这个原因,一方面的外边缘区域和另一方面的内边缘区域在轴向上可以彼此相对推移。于是,就可以在外边缘区域上或在内边缘区域上进行对联接环节的布置。例如可以构造有前面介绍的槽,以用于容纳球元件。但是也可以构成其他的联接环节,如摩擦面、凸轮/槽、啮合部等。基于弹簧式弹性的构造方案,外边缘区域和内边缘区域可以彼此相对运动。存在如下的组合,其中,内边缘区域相对于联接元件之一抗扭转地布置。在这种情况下,外边缘区域可以通过由弹簧式弹性区域施加适当的压力而相对于另一联接元件运动。这也可以相反地进行,即,外边缘区域可以相对于联接元件是固定的,并且外边缘区域在轴向上弹簧式弹性地运动。同样地,如下的组合是可行的,方式为:两个区域通过压力彼此相对运动并且然后与各联接元件相嵌接。所有的组合方式同样可以考虑,也就是,在施压时或者撤走压力时进行嵌接。在联接件已装配的状态时,通过已介绍的布置方案,可以使由联接元件承载的联接环节朝向由联接部件承载的联接环节的方向运动并且再远离该由联接部件承载的连接参与件地运动。在此,连接参与件可以是轴向上位于边缘区域的联接环节,但是也可以是布置在轴向端面边缘区域的联接环节,这种联接环节嵌入相应的径向布置的相对件。
为了使径向外边缘区域移位运动或者枢转运动,对联接元件施加力的过程优选液压地或者气动地执行。但是电气的、电磁的等力作用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上下文中,在构造上设置为,第二联接部件具有与联接元件相对应地构造的容纳部,在依据本发明的联接件的最终装配状态下,联接元件流体密封地装入该容纳部中。容纳有联接元件的联接部件还具有压力室,压力室以直接与由联接部件容纳的联接元件邻接的方式来构造。同样可以设置唯一的压力室来取代多个压力室,该唯一的压力室例如相应于联接元件的构造方案地呈环形地或者呈圈状地构成。如果这时在运行的情况下在压力室的内部产生一定的最低压力的话,那么这会导致联接元件的弹簧式弹性地构成的径向外边缘区域抬升,更确切地说,是朝向第一联接部件抬升。一旦压力再次降低到该一定的最低压力以下,联接元件的径向外边缘区域由于其弹簧式弹性构造方案同样再次下降,直到联接元件再次占据其第二联接部件的容纳部中的正常位置。
在电气的或者电磁的操作的情况下,在相应的区域中例如布置有线圈或者其他合适的构件。
如应从上面的说明中明确的是,第一联接部件和第二联接部件在轴向上彼此相距地布置。这个间距在结构上被预先规定并且该间距依赖于联接环节的尺寸,也就是说,一方面在球作为联接环节的情况下依赖于球直径,并且另一方面依赖于联接元件的径向外边缘区域在朝向与最终装配状态下的联接元件相对置的联接部件的方向上可行的移位运动或者枢转运动。所述联接部件自身一般以在轴向上彼此不可相对推移的方式构成,但是也以可推移的方式构成也是可行的。为了按常规地将第一联接部件和第二联接部件传递力地连接,要将一方面的由其中一个联接部件承载的联接环节与另一方面的由联接元件承载的联接环节相互发生嵌接。在依据本发明的联接件中,这借助联接元件以如下方式进行,方式为:使联接元件的承载联接环节的外边缘区域通过气动的、液压的或者电气的压力作用而运动,也就是移位或者枢转,以用于桥接存在于两个联接部件之间的轴向间距。由于联接元件的弹簧式弹性区域发生变形,结果是:联接环节发生嵌接,并且进而在两个联接部件之间构造出传递力的连接。为了将联接部件之间这样构造的连接再次松开,则将施加给联接元件径向外边缘区域的力以如下程度最小化,即,该径向外边缘区域基于中间区域的弹簧式弹性的构造方案而可以移位或者枢转回到其正常位置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从结合附图的下列描述中得出。在此:
图1以示意截面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联接件;
图2以部分剖切的侧视图示出回转工作台的构造方式中依据本发明的联接件;
图3以侧视图示出依照图2的联接元件;
图4以从上方看的俯视图示出依照图2或3的联接元件;
图5以剖切的侧视图示出依照图2的第一联接元件;
图6以从上方看的俯视图示出依照图2或5的第一联接部件;
图7以剖切的侧视图示出呈可另选的构造方式的依照图2的联接元件,以及
图8以从上方看的俯视图示出依照图7的联接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示意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的联接件1。为了更好的理解,对依照图1的图示加以简化。
如依照图1的图示可以辨识地,依据本发明的联接件具有第一联接部件2和第二联接部件3。这两个联接部件2和3绕着共同的轴线15彼此可相对扭转地构成。在轴线15的轴向方向上,这两个联接部件2和3则被彼此相对以预先规定的、固定的间距来定位。所述联接部件不能在轴线15的轴向方向上彼此相对移位或推移。
联接环节-确切来讲第一联接环节6和第二联接环节7用于两个联接部件2和3的传递力的转动连接,即第一联接环节6和第二联接环节7。为了以传递力的方式将第一联接部件2和第二联接部件3转动连接,第一联接环节6和第二联接环节7形状配合地或者力配合地嵌接。然后,联接部件2和3彼此相对抗扭转地定位,从而扭矩可以从第一联接部件2传递到第二联接部件3上,并且反过来也可以。一旦联接环节之间的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连接锁合再次被松开,则两个联接部件2和3就再次可以彼此相对扭转,也就是说,当联接环节处于松开的位置时,扭矩不能从第一联接部件2传递到第二联接部件3上,并且反过来也不行。
从依照图1的图示得出:第一联接环节6由第一联接部件2承载。为了这个目的,所述整体上呈盘形构造的第二联接部件2具有环绕式的环形槽9,第一联接环节6优选抗扭转地装入该环形槽9中。在依照图1的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联接环节6构成为球。
所述第二联接环节7由呈环形构成的联接元件4承载。为了这个目的,依据本发明的联接元件4在径向的外边缘区域10内具有环绕式的槽8,优选同样构成为球的第二联接环节7优选抗扭转地装入该槽8中。如依照图1的图示可以辨识的是,在联接件1最终装配的状态下,第一联接部件2的边缘槽9和联接元件4的槽8彼此相对置,并且进而第一联接环节6和第二联接环节7彼此相对置。
所述联接元件4抗扭转地布置在第二联接部件3上。这种抗扭的(drehfest)连接借助多边形连接件5实现。在此,所述第二联接部件3具有与联接元件4的几何构造相对应地构造的容纳部14,联接元件4在最终装配状态下装入容纳部14中,如可从依照图1的图示中获悉的那样。在此,不言而喻的是,可另选地或者作为补充地,多边形连接件5也可以构造在联接元件4的外边缘区域10的端面侧。
联接元件4与第二联接部件3之间的多边形连接件5构造为轴-毂连接件,其中,依据本发明的特别提案,可以设置为,与所述连接件相关地,在轴15的纵向上设置多个径向凸肩。这种构造方案有下述优点,在轴-毂连接件的常规负载过程中出现的最大力分散到各径向凸肩上。由此,虽然总体上在负载状况下的力没有最小化,但是却获得了对最大所出现的力的优化分布,这以具有优点的方式使得可以不那么强地设定各个构件的尺寸,这带来了材料优势。
第二联接部件3提供了构造于两个凸肩12和13之间的压力室11,其中,第二联接部件3相应于第一联接部件2地同样整体上呈盘形地构造,因此,不仅压力室11而且还有凸肩12和13都分别呈环形地环绕式地构造。
如由依照图1的图示得出地,由第二联接部件3提供的压力室11关于依照图1的画面,构造在联接元件4的径向外边缘区域10的下方。联接元件4的径向外边缘区域10弹簧式弹性地构造,并且可以在相应施加力时移位或者枢转,更确切地说,关于依照图1的画面向上和向下枢转,也就是说,朝向第一联接部件2枢转或者枢转远离第一联接部件2。
向联接元件4施加力,也就是向联接元件4的径向外边缘区域10施加力的过程借助液压的或者气动的压力作用通过压力室11执行。在压力室的内部产生自最低压力出发的压力,该压力然后引发下述结果:所述径向外边缘区域10关于依照图1的画面向上拱起。这样的结果是,由联接元件4承载的第二联接环节7以按常规嵌接的方式与由第一联接部件2承载的第一联接环节6相嵌接,然后这就使第一联接部件2与第二联接部件3之间产生传递力的连接。如果第一联接部件2和第二联接部件3的传递力的、抗扭的连接再次松开,那么在压力室11中存在的压力降低到一定的最低压力以下,这样的结果是,基于联接元件4的径向外边缘区域10弹簧式弹性的构造方案,联接元件4的径向外边缘区域10朝向第二联接部件3的方向移回。基于联接元件4的径向外边缘区域10的移回过程或者枢转回来的过程,第一联接环节6和第二联接环节7再次脱开嵌接,从而第一联接部件2与第二联接部件3之间抗扭的联接被解除。在这种松开的位置上,第一联接部件2和第二联接部件3可以再次彼此相对地绕着共同的轴线15扭转。
图2至6示出呈回转工作台16形式的依据本发明的联接件的特定实施例,其中,各附图分别示出回转工作台的不同结构部件或者这些结构部件的不同视图。
图2以概览图示示出回转工作台16的组装图。所述回转工作台16具有第一联接部件2,第一联接部件2根据该构造方式被称为回转工作台。这种回转工作台,也就是第一联接部件2可绕着轴线15扭转地构成,确切来讲,相对于依据该实施例被称为壳体的、固定的第二联接部件3可相对扭转。在结构上讲,这在依照图2的构造方式中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即,第一联接部件2借助相应的转动轴承以可相对于第二联接部件3扭转的方式固定在该联接部件3上。
关于依照图2的画面,在第一联接部件2与第二联接部件3之间布置有环形的联接元件4。该联接元件4流体密封地装入第二联接部件3的设置用于联接元件4的容纳部14。为了能够流体密封地将联接元件布置在第二联接元件3上,而使用相应的密封元件,例如在图中未详细示出的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装入联接元件4的端面槽14内。
所述联接元件4借助多边形连接件5抗扭转地布置在第二联接部件3上。如同第二联接部件3,由此同样将联接元件4相对于第一联接部件2抗扭地布置。换句话说:第一联接部件2相对于第二联接部件3发生扭转,并且由此也相对于与第二联接部件3抗扭地连接的联接元件4发生扭转。
在处于径向外置的边缘区域10内,联接元件4配置有环绕式的槽8,第二联接环节7呈球的形式装入该槽8中。关于依照图2的画面,第一联接部件2中的环形槽9与该槽8相对置地构成,同样呈球的形式的联接环节装入环形槽9中。按照已结合图1在前面介绍的方式,所述联接环节6和7为了第一联接部件2和第二联接部件3力配合的连接而被送入嵌接。
第二联接部件3提供压力室11,压力室11可以通过入口18被以流体,例如空气或者油填充。以流体填充压力室11后的结果是,压力室11内部的压力提升,这导致关于依照图2的画面对联接元件4的径向外边缘区域10在下侧施加力。施加力后的结果是,联接元件4的径向外边缘区域10以已结合图1介绍的方式关于依照图2的画面向上枢转,这导致了第一联接环节6与第二联接环节7发生嵌接,结果是:第一联接部件相对于第二联接部件3抗扭转地止动并且固定在该第二联接部件3上。
如从上面说明中得出地,回转工作台16的用作转动台的第一联接部件2周期性地相对于用作壳体的第二联接部件3扭转和相对于该第二联接元件3抗扭转地止动。
图3和图4分别在单独图示中示出联接元件4。联接元件4的用于构成联接元件4与第一联接部件3之间的多边形连接件5的多边形型廓19尤其可以从图4中获悉。
由于在联接元件4的弹簧式区域20的材料构造减少,而达成了联接元件4的径向外边缘区域10的弹簧式弹性构造方案,如尤其可以从图3中获悉。
图5和6以两个不同的视图示出依照图2的第一联接部件2,其中,可以从图6中获得从上方看的俯视图。
图7和8示出依据可另选的构造方案的联接元件4。在此,依照图7和8的联接元件4与依照图3和4的联接元件4通过弹簧式区域20的构造方案相区别开。弹簧式区域20在依照图7和8的构造方案中一定程度上都被构造为环绕式的槽21,槽21具有关于依照图7的画面在中间向上拱起的底部22。
附图标记列表
1联接件
2第一联接部件
3第二联接部件
4联接元件
5多边形连接件
6第一联接环节
7第二联接环节
8槽
9环形槽
10径向外边缘区域
11压力室
12凸肩
13凸肩
14容纳部
15轴线
16回转工作台
17端面槽
18入口
19型廓
20弹簧式区域
21槽
22底部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联接件,具有第一联接部件(2)和第二联接部件(3),其中,这两个联接部件(2、3)以能彼此相对扭转的方式布置,其特征在于联接元件(4),所述联接元件(4)能够相对于所述两个联接部件中的一个联接部件(3)抗扭转地定位,其中,所述两个联接部件中的另一个联接部件(2)具有与由所述联接元件(4)承载的联接环节(7)共同起作用的联接环节(6),其中,为了联接元件(4)与联接部件(3)的抗扭的连接,设置有多边形连接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4)布置在该所述两个联接部件中的一个联接部件(3)上。
3.按照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4)呈环形地构成。
4.按照前述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4)具有弹簧式弹性区域(20)。
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由所述联接元件(4)承载的联接环节(7)是球,所述球优选装入环绕地在所述联接元件(4)的径向外边缘区域(10)内构造的槽(8)中。
6.按照前述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4)布置在所述一个联接部件(3)的与所述联接元件(4)相对应地构造的容纳部(14)中。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是流体密封式的。
8.按照前述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容纳所述联接元件(4)的所述联接部件(3)具有压力室(11)。
9.按照前述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联接部件(2)具有环绕的环形槽(9),联接部件的所述联接环节(2)装入所述环形槽(9)中,所述联接环节优选构成为球。

Claims (10)

1.联接件,具有第一联接部件(2)和第二联接部件(3),其中,这两个联接部件(2、3)以能彼此相对扭转的方式布置,其特征在于联接元件(4),所述联接元件(4)能够相对于所述两个联接部件中的一个联接部件(3)抗扭转地定位,其中,所述两个联接部件中的另一个联接部件(2)具有与由所述联接元件(4)承载的联接环节(7)共同起作用的联接环节(6)。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4)布置在该所述两个联接部件中的一个联接部件(3)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为了联接元件(4)与联接部件(3)的抗扭的连接,设置有多边形连接件。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4)呈环形地构成。
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4)具有弹簧式弹性区域(20)。
6.按照前述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由所述联接元件(4)承载的联接环节(7)是球,所述球优选装入环绕地在所述联接元件(4)的径向外边缘区域(10)内构造的槽(8)中。
7.按照前述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4)布置在所述一个联接部件(3)的与所述联接元件(4)相对应地构造的容纳部(14)中。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是流体密封式的。
9.按照前述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容纳所述联接元件(4)的所述联接部件(3)具有压力室(11)。
10.按照前述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联接部件(2)具有环绕的环形槽(9),联接部件的所述联接环节(2)装入所述环形槽(9)中,所述联接环节优选构成为球。
CN200980109990XA 2008-03-20 2009-03-19 联接件 Pending CN1019781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005325.9 2008-03-20
EP08005325A EP2103828B1 (de) 2008-03-20 2008-03-20 Kupplung
PCT/EP2009/002025 WO2009115327A1 (de) 2008-03-20 2009-03-19 Kuppl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8186A true CN101978186A (zh) 2011-02-16

Family

ID=39683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9990XA Pending CN101978186A (zh) 2008-03-20 2009-03-19 联接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61774B2 (zh)
EP (1) EP2103828B1 (zh)
CN (1) CN101978186A (zh)
BR (1) BRPI0909137A2 (zh)
RU (1) RU2010142874A (zh)
WO (1) WO2009115327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83362A (en) * 1953-03-12 1954-07-13 Le Roi Company Overriding clutch
US3177740A (en) * 1963-10-28 1965-04-13 Eugene S Firestone Indexing fixture
DE3339186C1 (de) * 1983-10-28 1985-03-14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8900 Augsburg Pneumatisch schaltbare Überlast-Klauenkupplung mit automatischer Entkupplung bei Drehmomentüberschreitung
US4960192A (en) * 1988-01-11 1990-10-02 Tochigifujisangyo Kabushiki Kaisha Hub clutch
EP1225356A1 (de) * 2001-01-19 2002-07-24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Welle-Nabe-Verbindung
US20020112934A1 (en) * 2001-02-21 2002-08-22 Karambelas Randy C. Hub lock mechanism
CN1823239A (zh) * 2003-07-11 2006-08-23 株式会社富国 隔离减振皮带轮及其制造方法
CN1969140A (zh) * 2004-06-12 2007-05-23 西门子公司 用于缓冲驱动轴的扭转激振的装置
CN101128336A (zh) * 2005-02-01 2008-02-20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汽车热力发动机的变速箱主轴与可逆电机的转子之间的连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316521A (en) * 1913-02-04 Zeumer Hermann Improvements in Claw Clutches.
DE202005005513U1 (de) * 2005-04-07 2006-08-10 Englert, Thomas Rastvorrichtung und Drehmomentbegrenze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83362A (en) * 1953-03-12 1954-07-13 Le Roi Company Overriding clutch
US3177740A (en) * 1963-10-28 1965-04-13 Eugene S Firestone Indexing fixture
DE3339186C1 (de) * 1983-10-28 1985-03-14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8900 Augsburg Pneumatisch schaltbare Überlast-Klauenkupplung mit automatischer Entkupplung bei Drehmomentüberschreitung
US4960192A (en) * 1988-01-11 1990-10-02 Tochigifujisangyo Kabushiki Kaisha Hub clutch
EP1225356A1 (de) * 2001-01-19 2002-07-24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Welle-Nabe-Verbindung
US20020112934A1 (en) * 2001-02-21 2002-08-22 Karambelas Randy C. Hub lock mechanism
CN1823239A (zh) * 2003-07-11 2006-08-23 株式会社富国 隔离减振皮带轮及其制造方法
CN1969140A (zh) * 2004-06-12 2007-05-23 西门子公司 用于缓冲驱动轴的扭转激振的装置
CN101128336A (zh) * 2005-02-01 2008-02-20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汽车热力发动机的变速箱主轴与可逆电机的转子之间的连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92696A1 (en) 2011-08-11
RU2010142874A (ru) 2012-04-27
EP2103828A1 (de) 2009-09-23
BRPI0909137A2 (pt) 2015-08-04
US8561774B2 (en) 2013-10-22
WO2009115327A1 (de) 2009-09-24
EP2103828B1 (de)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28610U (zh) 用于机动车的驱动模块和驱动组件
CN207128609U (zh) 用于机动车的混合动力模块和驱动组件
CN100421982C (zh) 将接合/分离装置的操纵力传递到双离合器上的调节装置
CN205918785U (zh) 一种球铰传动轴
CN102555788B (zh) 一种双离合器结构
CN101535660A (zh) 用于平衡和/或传递两个构件之间的力/力矩和旋转运动的装置
CN102834647A (zh) 用于冲压压力机的传动单元和装置
CN101586523B (zh) 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
CN102844580B (zh) 离合器操纵系统
CN102927147A (zh) 用来连接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的联轴器单元
CN102619892B (zh) 一种适用于复合加载的异形十字轴式联轴器
CN105333096A (zh) 离合部件
CN101968084A (zh) 滚柱万向联轴器
CN201232679Y (zh) 悬挂式减速机与轴花键连接的轴向定位连接装置
CN101978186A (zh) 联接件
CN202158104U (zh) 一种球铰型联轴器
CN202251504U (zh) 大角度传动万向节
CN105299192B (zh) 电动车辆双挡干式离合器变速器
US20070144280A1 (en) Drive coupling
CN103238003A (zh) 双切换离合器
CN201703824U (zh) 矿用刮板输送机组焊式机头轮及其安装结构
CN101672330B (zh) 传动联轴器
CN201486743U (zh) 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
CN2921431Y (zh) 销键式同步万向联轴器
CN102606742A (zh) 应用于高压工况的机械密封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