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7147A - 用来连接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的联轴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来连接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的联轴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7147A
CN102927147A CN2012102800708A CN201210280070A CN102927147A CN 102927147 A CN102927147 A CN 102927147A CN 2012102800708 A CN2012102800708 A CN 2012102800708A CN 201210280070 A CN201210280070 A CN 201210280070A CN 102927147 A CN102927147 A CN 102927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lock
driver element
driven unit
connection set
spin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00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27147B (zh
Inventor
J·埃克斯纳
D·埃克斯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a Antriebe Kirsche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Centa Antriebe Kirsche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a Antriebe Kirschey GmbH filed Critical Centa Antriebe Kirschey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927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7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27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71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6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pushing or pulling links attached to both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连接驱动单元与从动单元的联轴器单元,包括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其具有驱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并设置有许多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其具有从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并设置有许多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和连接元件,其借助一种铰链连接一方面设置在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上且另一方面设置在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上,其中,其上设置有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围绕驱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的半径与其上设置有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围绕所述从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的半径在数值上相同;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和借助于一个连接元件与该驱动侧的固定件耦联的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关于驱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以80度至100度的圆周间距设置。

Description

用来连接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的联轴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连接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的联轴器单元,包括:
-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例如法兰,该连接装置具有一驱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并设置有许多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这些固定件全部设置在旋转轴线的一个共同的径向平面内并围绕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的旋转轴线设置在一个共同的半径上,
-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例如法兰,该连接装置具有一从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并设置有许多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这些固定件全部设置在旋转轴线的一个共同的径向平面内并围绕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的旋转轴线设置在一个共同的半径上,和
-连接元件,例如导杆或耦联杆,这些连接元件借助一种铰链连接,特别是借助于球形的铰链连接,一方面设置在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113)上,且另一方面设置在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213)上。
背景技术
这类联轴器单元在例如DE 4205666C2中公开。这里涉及所谓的铰链杠杆联轴器,其中铰接地固定在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之间的杠杆能够对连接的组件的角度偏差和轴向偏差进行直至一定程度的补偿。如果两个在DE 4205666C2中描述类型的联轴器单元在力流中依次连接,这样产生的联轴节也允许对组件的径向偏差进行补偿。
导杆支承在橡胶轴套中,这些橡胶轴套在小程度上具有阻尼功能。此外为了能够实现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相互之间有角度的位置,橡胶元件也是必要的。它们在联轴器单元旋转期间补偿在一个导杆的各固定元件之间的距离改变。
两个组件可能的角度偏差和轴向偏差通过必要地应用补偿距离的橡胶元件而受到限制。此外弹性体材料也限制了最大要传递的旋转力矩。为提高联轴器的旋转力矩负荷,必须增大联轴器本身的结构形状并增加使用的导杆的数目,这样相应地减小了联轴器的角度补偿能力。
为了能够在角度补偿能力减小的情况下继续弥补两个组件的确定的径向偏差,必须延长相应的联轴器的结构形状。
发明内容
就这点而言对也能够补偿更大的角度偏差和轴向偏差并同时能够将很高的旋转力矩从驱动单元传递到从动单元的耦联机构存在巨大的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种联轴器。
该目的由根据本发明的包含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联轴器单元的联轴器实现,其特征在于,其上设置有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围绕驱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的半径与其上设置有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围绕从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的半径在数值上是相同的,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和借助于一个连接元件与该固定件耦联的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关于驱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以80度到100度,特别是85度到95度,特别是以基本上90度的彼此之间的圆周间距布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联轴器单元中,连接元件,特别是导杆,各借助一种铰链连接设置在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上和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上。这种铰链连接可以例如由球形的铰链连接构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合适的铰链连接,只要它们能够分别实现:导杆可以以其固定端相对于相应的固定件以多个,至少两个,优选三个自由度实施运动。也就是说一个导杆的固定端相对于固定件具有两个,优选三个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意义中铰链连接负责,每一个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能够相对于与同一导杆连接的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可以实施能够实现三个自由度的相对运动。也就是说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相对于所属的,即,属于同一导杆的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优选具有三个自由度。
特别优选的是具有权利要求2的特征的实施形式,据此设置有三个连接元件,这三个连接元件各将一个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与一个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互相连接并设置在一个共同的、在驱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的轴向段上延伸的、在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和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之间的径向空间中并构成一个连接件三件组。
根据本发明的联轴器单元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构造一同步万向节,其中连接元件,也称为导杆,不用中间连接补偿长度的弹性体就能够固定在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上。原因在于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的固定元件在联轴器单元旋转时不改变其相互之间的距离的事实。所以能够使用高强度的材料例如钢或织物材料,这些材料由于其相对于弹性体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而在联轴器单元的整个系统中导致:相对于开头提及的现有技术,能够传递高很多倍的旋转力矩。
可考虑一种实施形式,其中联轴器单元在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和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之间具有另外的连接件三件组,这些连接件三件组有利地各包括三个连接元件,并分别设置在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与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之间的一个自己的径向空间中。
借助于其它的作为在驱动单元与从动单元之间传递力的环节的连接件三件组能够提高耦联机构的能效。
主要优点在于:分别通过一个连接三件组连接在一起的固定件构成固定件组,这些固定件组设置在同一半径上但在圆周上彼此错位地设置,和/或所述固定件设置在不同的半径上。
若以彼此之间90度的圆周间距设置驱动单元的固定元件和从动单元的固定元件,得到一个带有三个连接件的联轴器单元作为本发明的最简单的并且运动学上最优的实施形式。为了提高该联轴器单元的功率密度,可以在驱动单元侧与从动单元侧设置另外的固定元件对,只要它们彼此之间也具有90度的圆周间距。可设想的是,将这些另外的固定元件对相对于第一对固定件在周向上错位设置或设置到不同的半径上。
可考虑的是,特别是球形的,特别是能够实现三个自由度的铰链连接通过使用钢、塑料、弹性体和/或织物材料构成。
这些材料允许作为在固定件与连接元件之间的铰链连接的高的承载能力。但是在专门的使用领域中,在连接元件与驱动单元以及从动单元之间放弃使用弹性体连接却具有的优势为:可以无回位力地构造铰链连接。
根据连接元件的设计结构有利的是:在联轴器单元运行时确保连接元件不围绕其纵轴线扭转。这种围绕连接元件的纵轴线的扭转可能例如由离心力引起。
在双万向节的布置结构中且带有根据本发明的联轴器单元的联轴器从其结构上说也能够补偿组件的巨大的轴向偏差。该能力基本上通过连接元件的、其平面距离的和固定件距离的球形的铰接性来彼此确定。
在使用两个联轴器单元时,这两个联轴器单元借助于一个轴接合为一个双万向节构造的联轴节,有意义的是,增加了轴向自由度的困难,以控制处在联轴器单元之间的轴的轴向间隙运动。
例如通过适当地使用弹性体既可以控制和/或阻止轴向间隙运动,又可以控制和/或阻止连接元件围绕其纵轴线的扭转,而无需担心对运转平稳性、角度补偿能力和轴向补偿能力的负面影响。
理论上可以考虑,补偿直到几乎90度的角度偏差并传递远远超过500.000Nm的旋转力矩。在现实中能够毫无疑问地补偿10度直到45度的角度偏差,这个用至今为止常用的联轴节几乎不能实现。
附图说明
下文借助于对实施例的描述来详细解释本发明。此外由该描述得到其他的优点。附图示出:
图1:根据本发明的联轴器单元的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其带有一个第一实施形式中的连接元件,
图2:根据图1的连接装置,其带有三个连接元件,
图3:根据图1的连接装置,其带有六个连接元件,
图4:在使用两个根据图1的本发明的联轴器单元的情况下的联轴节的等轴示图,
图5:根据图4的联轴节的侧视图,
图6:根据本发明的联轴器单元的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其带有一个第二实施形式中的连接元件,
图7:根据图6的连接装置的透视图,其带有三个连接元件,
图8:根据图7的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9:在等轴示图中等轴地示出在使用根据图6到图8的连接装置的情况下的第二实施形式中的联轴器单元,
图10:根据图9的联轴器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4和图5中,联轴器总体用附图标记100表示。
联轴器100包括两个总体用附图标记110表示的联轴器单元。联轴器单元110沿力流方向KF轴向依次布置并通过轴114彼此耦联。力流从未示出的驱动单元AN流向同样未示出的从动单元AB。下文中作为驱动单元侧所描述的结构元件通常相对于另一个结构元件布置在驱动单元侧,下文中作为从动单元侧所表示的结构元件通常相对于另一个结构元件布置在从动单元侧。
在图1中示出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112,该连接装置也称为驱动单元侧的法兰112或驱动单元侧的法兰环112。法兰112设计为环形的并设置有布置在外圆周的类似于星射线的突起115。这些突起115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圆周上并承载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113。环本身设置有盲孔式的钻孔116,未示出的螺栓为了固定在驱动单元侧的组件上而被引导穿过这些钻孔。
此外在图1中还示出用附图标记117表示的连接件,而且该连接件在下文中也称为导杆117或耦联杆117。这种导杆117具有大约杆状的中间段118,在其一端设置有驱动单元侧的容纳孔119并在其另一端设置有从动单元侧的容纳孔120。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113嵌入所示出的驱动单元侧的容纳孔119中,从动单元侧的容纳孔120设置为用来容纳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213。
在图2中再次示出已经在前面描述过的连接装置112。这个示图补充了另外两个导杆117,它们的驱动单元侧的容纳孔119设置在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113上。这里也设置有用来容纳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213的从动单元侧的容纳孔120。
从图2中可获知,在本实施例中,每隔一个驱动单元侧的固定元件113通过导杆驱动单元侧的容纳孔119承载驱动单元侧的导杆117。但是这种布置结构专用于所描述的实施形式。
图3也示出了由图1和图2已知的驱动单元侧的固定法兰112。除了图2中示出的三个驱动单元侧的导杆117,现在还示出了三个附加的、从动单元侧的导杆217。
从动单元侧的导杆217,也称为从动单元侧的连接件217或从动单元侧的耦联杆217,同样具有用附图标记218表示的中间段。每个从动单元侧的中间段218在一端具有容纳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113的驱动单元侧的容纳孔219。从动单元侧的中间段218在另一端承载图3中的从动单元侧的容纳孔220,其用于未进一步示出的、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
在从动单元侧的导杆217的示图中注意到,驱动单元侧的容纳孔219和从动单元侧的容纳孔220从中间段218的未示出的材料平面凸出,其中两个容纳孔219和220在相同的方向上从中间段218的材料平面显现出来。与此相反的是驱动单元侧的导杆的容纳孔119和120设置在中间段117的材料平面中。这种结构能够实现将驱动单元侧的导杆117设置在联轴器单元110的第一个径向平面中并且使从动单元侧的导杆217-这里特别是中间段218-处在联轴器单元110的第二个径向平面中。因此驱动单元侧的导杆117在联轴器单元110转动时不会与从动单元侧的导杆217相撞。
出于示图原因在图1到图3中未示出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212,该连接装置也能够被称为从动单元侧的法兰212或从动单元侧的法兰环212。但是根据源自图1到图3的结构能够容易理解,该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现在如何处在鉴于图3的示图设置在导杆217上方的另一个平面中。所述在图3中未示出的、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构造得互补于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112并就此而言同样具有承载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213的星射线状的突起215。
图4示出总体用100表示的联轴节的等轴示图。该联轴节具有两个沿力流方向KF依次布置的且通过轴114耦联的联轴器单元110。力流从未示出的、但在图4中布置在左侧的驱动单元AN流向同样未示出的、但在图4中布置在右侧的从动单元AB。这种联轴节优选用来补偿驱动单元AN与从动单元AB之间的径向偏差。
在图4中为了清楚性而没有示出所有的导杆。各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112也并非构造得与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212的结构相同。但这对于前面描述的功能没有影响。
在图5为了示出联轴节100示出所有的单部件的侧视图中。
联轴节100具有纵向中轴线L,该纵向中轴线在该示图中与联轴节100的旋转轴线相同。此外联轴器单元110的纵向中轴线以及驱动单元侧和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112和212的旋转轴线重合。但是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未示出的驱动单元AN和未示出的从动单元AB按照图5理想对齐的情况下。径向平面由半径展开,这些半径起源于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112的旋转轴线。
从图5特别能够看到联轴器单元110沿力流方向KF依次排列的径向平面。这样各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112处在布置在前面的平面VE中。第一平面E1接着该平面,驱动单元侧的导杆117布置在该第一平面中。在第二平面E2中布置有从动单元侧的导杆217,之后是带有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的布置在后面的平面VN。平面E1和E2是一个相应的径向空间的部分,三个构成连接件三件组的导杆117或者217设置在该径向空间的内部。
固定件113和213优选构造为球形的并与容纳孔119、120、219和220一起构成一个球窝接头,从而能够将各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112相对于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212成角度地布置。球窝接头式的连接也允许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112与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212的轴向偏差。鉴于图5的示图,连接装置112与212之间的距离可以因此变大。以此方式来补偿驱动单元AN与从动单元AB之间的角度偏差和轴向偏差。
将两个根据本发明的联轴器单元110一起连接成一个联轴节100,如其在图5中所示出的那样,则通过使沿力流方向KF的第一联轴器单元110在连接装置112与212之间具有确定的大于0度的角度并且使从动单元侧的联轴器单元110在其连接装置112和212之间有相应的对应角度而允许补偿两个组件的径向偏差。固定件113和213的所选择的关于相应的连接装置112和212的旋转轴线的布置结构联合在一个导杆117或217的两个固定件113与213之间的90度的圆周间距允许不用橡胶支承将导杆连接在固定件113和213上。
两个固定件113和213之间的90度圆周间距相当于动力学上理想设计的联轴器单元110。取决于联轴器单元110的结构大小和构件的误差,特别是累加的轴承间隙,只要在固定件113与213之间出现的距离改变通过误差或材料弹性来承受,圆周间距就可能偏离理想值。
基于这种布置结构,不用改变一个导杆117或217的固定件113与213之间的距离,就能够补偿驱动单元AN与从动单元AB之间的角度偏差。因此补偿该距离改变的弹性元件不是必需的。就这点而言根据本发明的耦联元件的角度补偿可能性仅仅与下述情况相关:导杆117和217以及固定件113和213确保足够的角度自由度,这个特别通过平面VE、E1、E2与VN的距离来确定。
理论上这个意味着,接近90度的角度是可克服的。在实际条件下,10度到45度的角度是毫无问题地可补偿的,这个相对于至今为止的这种耦联机构的最大为2度的角度补偿能力显示出显著的改善。即使在现实中的出发点可能是,其仅仅在少许特殊情况下是必需的,根据本发明的联轴器单元110的更大的角度补偿能力也是可考虑的。
放弃用于将连接装置113与213连接在导杆117和217上的弹性元件此外还能够实现,在不受限的角度补偿能力情况下能够将高很多的转矩从驱动单元AN传递到从动单元AB上。所以前面提及的球窝接头例如由钢制的球以及同样钢制的容纳孔119、219、120和220构成。备选地也可设想高效的组织复合材料以及由高效塑料构成的铰链轴承单元用来构成球形的铰链。
导杆117和217围绕其纵轴线的扭转或在运行中联轴节100的轴114的轴向间隙在结构上可以通过适当的、不损害本来的角度补偿功能和轴向补偿功能的阻尼元件剧烈减小或完全排除。为避免导杆117、217围绕其纵轴线翻转,可以在铰链连接的区域中设置适当的弹性体。这也能够用于避免轴114的不受控的轴向运动。备选地或附加地,连接装置112、212上的弹性体缓冲件能够阻止轴114的不受控的轴向运动。
概括地示出了联轴器单元110,该单元能够以卓越的方式补偿角度偏差和轴向偏差,而不必鉴于传递旋转力矩而作出让步措施。该联轴器单元在可传递的旋转力矩方面和特别是在角度偏差补偿方面比现有技术中的耦联机构要有效得多。通过在考虑根据本发明的特征的情况下使用附加的导杆117和217以及另外的固定件113和213能够进一步提高旋转力矩传递能力,而不必鉴于联轴节100的角度补偿能力而作出让步措施。
图1–5示出联轴器单元110,这些联轴器单元由各连接装置112和212的用于将两个连接件三件组形式的三个导杆117和另外三个导杆217设置在各自的径向空间内的结构构成。为此,第一个和第二个连接件三件组的星射线状的突起115或者驱动单元侧的导杆117和从动单元侧的导杆217以相应的固定件113设置在相应的连接装置112或者212的相同半径上,但是在圆周上彼此错位地设置。
现在根据本发明的联轴器单元的基本形式在接下来对图6到图10的描述中示出。为保障两种实施形式的可区别性,相同类型的构件也使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虽然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图6到图10的联轴器单元总体在图9和图10中示出并总体用附图标记310来表示。
在图6中首先示出了环状法兰312形式的包括连接件317(也称为导杆或耦联杆)的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312。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312具有三个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星射线状的突起315,这些突起用于设置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313。这些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313,正如在前面描述的实施例中那样,构造为处在杆上的球形铰链,这些球形铰链由轴套式的环330包围。每个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313的这种轴套式的环330分别被压入每个导杆317的驱动单元侧的容纳孔319中。以相同的方式来处理在图6中示出的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413,该固定件嵌入导杆317的从动单元侧的容纳孔320中。驱动单元侧的容纳孔319以及从动单元侧的容纳孔320通过导杆317的中间段318连接。
图7示出按图6的示图,并由此示出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312的透示图,但是该连接装置在这里在其三个固定件313上通过导杆驱动单元侧的容纳孔319各承载一个导杆317。
在联轴器单元310的这种基本形式中,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313和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413也关于没有详细示出的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312的旋转轴线彼此间隔大约90度。通过材料误差、配合间隙以及材料弹性可能会偏离这个理想角度,而基本上不会影响联轴器单元310的功能。正如在前面的实施例中那样,本发明的出发点在于: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313以及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413的实际的圆周间距能够在80度与100度之间变化。
在图8中再一次示出根据图7的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312的沿轴向观察的示图。这样能够很好地看到每个导杆317的驱动单元侧的固定元件313与从动单元侧的固定元件413之间的90度的圆周角度。三个示出的导杆317在连接件基本布置结构的意义中构成一个连接件三件组。
如已经在前面所实施的那样,在图9中以透视性整体视图示出联轴器单元310。相对图7,补充示出带有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413的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412,这些固定件嵌入到导杆317的从动单元侧的固定孔320中。
图10示出联轴器单元310的侧视图。如已经在前面的实施例中所示出的那样,力流KF从驱动单元AN流向从动单元AB。
与图5相比可以注意到,导杆317并不是平行于连接装置312或者412定向,而是与连接装置312或者412行成一个角度。这是对驱动单元AN与从动单元AB之间的轴向偏差进行补偿的结果。因此导杆317具有一径向空间RM,该径向空间在驱动单元侧的或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312、412的这里未示出的旋转轴线的一个轴向段上延伸。若连接装置312与412并非互相平行地设置,而是彼此成一定角度地设置,则联轴器单元310补偿驱动单元AN与从动单元AB之间的角度偏差。
由两个实施形式的对比不难看出,在图6到图10中所示出的第二实施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联轴器单元的基本形式。其包括一个唯一的、将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312以及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412力锁合地互相连接的连接件三件组。
如在图1到图5中的第一实施例中所示出的那样,在每个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312与一个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412之间可以设置其它的连接件三件组。这些连接件三件组则具有第二径向空间RM并提高能效,即,提高用于联轴器单元310的传递旋转力矩的能力。属于每个其它的连接件三件组的固定件可以半径相等地但相对于连接装置上的其它连接件三件组的固定件在圆周上错位地布置。备选地可考虑的是,这些固定件设置在不同的半径上,这会导致连接件三件组之间的不同的导杆长度。
理论上也可以考虑,仅设置一个或两个另外的导杆来代替一个另外的连接件三件组。
附图标记表
100  联轴节
110  联轴器单元
114  轴
112  110的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
113  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
115  112的星射线状的突起
116  112的钻孔
117  驱动单元侧的连接件、导杆或耦联杆
118  117的中间段
119  驱动单元侧的容纳孔
120  从动单元侧的容纳孔
212  110的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
213  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
215  212的突起
217  从动单元侧的导杆、连接件或耦联杆
218  217的中间段
219  驱动单元侧的容纳孔
220  从动单元侧的容纳孔
310  联轴器单元
312  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
313  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
315  星射线状的突起
317  连接件、导杆或耦联杆
318  中间段
319  驱动单元侧的容纳孔
320  从动单元侧的容纳孔
330  轴套式的环
412  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
413  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
KF   力流方向
AN   驱动单元
AB   从动单元
L    100的纵向中轴线
VE   布置在前面的平面
VN   布置在后面的平面
E1   第一平面
E2   第二平面
RM   径向空间

Claims (9)

1.用来连接驱动单元(AN)与从动单元(AB)的联轴器单元(110),包括
-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112),例如法兰,该连接装置具有一驱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并设置有许多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113),这些固定件全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线的一个共同的径向平面(E1)内并围绕所述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112)的旋转轴线设置在一个共同的半径上,
-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212),例如法兰,该连接装置具有一从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并设置有许多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213),这些固定件全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线的一个共同的径向平面(E2)内并围绕所述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212)的旋转轴线设置在一个共同的半径上,和
-连接元件(117、217),例如导杆或耦联杆,这些连接元件借助一种铰链连接,特别是借助球形的铰链连接,一方面设置在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113)上且另一方面设置在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213)上,
其特征在于,
-其上设置有所述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113)围绕所述驱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的所述半径与其上设置有所述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213)围绕所述从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的所述半径在数值上相同,
-所述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113)和借助于一个连接元件(117、217)与该驱动侧的固定件耦联的所述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213)关于所述驱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以80度至100度的彼此之间的圆周间距设置,特别是以85度到95度,特别是以基本上为90度的彼此之间的圆周间距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单元,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三个连接元件(117、217),这三个连接元件分别将一个驱动单元侧的固定件(113)与一个从动单元侧的固定件(213)互相连接并设置在一个共同的、在所述驱动单元侧的旋转轴线的轴向段上延伸的、在所述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112)和所述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212)之间的径向空间中并构成一个连接件三件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单元在所述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112)和所述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212)之间具有另外的连接件三件组,这些连接件三件组分别包括三个连接元件(117、217),并分别设置在一个自己的所述驱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112)与所述从动单元侧的连接装置(212)之间的径向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分别通过一个连接三件组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固定件(113、213)构成固定件组,这些固定件组设置在同一半径上,但是在圆周上彼此错位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分别通过一个连接三件组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固定件(113、213)构成固定件组,这些固定件组设置在不同的半径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13、213)与所述连接元件(117、217)之间的耦联借助于球铰链连接来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的铰链连接通过使用钢、塑料、弹性体和/或织物材料构成。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联轴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联轴器单元运行时确保所述连接元件(117、217)不扭转,特别是不围绕其纵轴线扭转。
9.具有两个彼此连接的根据权利要求1到8之一所述的联轴器单元的联轴节,其特征在于,联轴器虽然具有补偿驱动单元(AN)与从动单元(AB)的轴向偏差的自由度,但在联轴器运行时确保不进行轴向的间隙运动。
CN201210280070.8A 2011-08-08 2012-08-08 用来连接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的联轴器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271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1006492.0 2011-08-08
EP11006492.0A EP2557327B1 (de) 2011-08-08 2011-08-08 Kupplungseinheit zur verbindung eines Antriebs mit einem Abtrieb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7147A true CN102927147A (zh) 2013-02-13
CN102927147B CN102927147B (zh) 2016-08-03

Family

ID=44993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007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27147B (zh) 2011-08-08 2012-08-08 用来连接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的联轴器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84219B2 (zh)
EP (1) EP2557327B1 (zh)
CN (1) CN102927147B (zh)
ES (1) ES2555403T3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6087A (zh) * 2014-06-09 2014-08-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交叉簧片柔性虎克铰
CN104421347A (zh) * 2013-08-23 2015-03-18 常州长青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弹性联轴节
TWI717705B (zh) * 2019-03-11 2021-02-01 李馥雄 可偏移式聯軸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11268A1 (de) * 2012-06-08 2013-12-12 Centa-Antriebe Kirschey Gmbh Windenergieanlage
DE102013004090A1 (de) 2013-02-12 2014-08-14 Centa-Antriebe Kirschey Gmbh Kupplungseinheit
CN103343784B (zh) * 2013-07-23 2015-07-01 重庆大学 一种连杆式等速万向节
DK3396190T3 (da) * 2015-12-23 2021-01-04 Idom S A U Stiv forbindelsesstangkobling mellem to aksler
DE102017105117A1 (de) * 2017-03-10 2018-09-13 Wacker Neuson Produktion GmbH & Co. KG Bodenverdichtungsvorrichtung mit Ausgleichskuppl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3144A (en) * 1976-02-18 1977-07-05 Allen Clifford H Flexible coupling
WO1985004457A1 (en) * 1984-04-03 1985-10-10 A. Ahlström Corporation Shaft coupling
DE4017938A1 (de) * 1989-06-08 1990-12-13 Freiberger Zellstoff Papier Drehstarre kupplung zur uebertragung hoher drehgeschwindigkeiten und/oder torsionskraefte
ES2191520B1 (es) * 2000-10-24 2005-02-01 Jaure, S.A. Acoplamiento bidireccional.
CN101469745A (zh) * 2007-12-25 2009-07-0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挠性联接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92675A (en) * 1941-03-17 1942-08-11 Leon F Thiry Rubber ball and socket joint
DE726486C (de) * 1941-04-01 1942-10-14 Friedrich Kaesmann Wellengelenkkupplung
US2380672A (en) * 1944-03-08 1945-07-31 Gen Motors Corp Flexible coupling
US4460345A (en) * 1979-10-31 1984-07-17 Ilie Chivari Shaft coupling
DE3722033A1 (de) * 1987-07-03 1989-01-12 Opel Adam Ag Flexible gelenkverbindung zweier wellen, insbesondere fuer schaltgestaenge von kraftfahrzeuggetrieben
RU2003868C1 (ru) * 1991-10-25 1993-11-30 Шиижарев Михаил Павлович Муфта
DE4205666C2 (de) 1992-02-25 1994-02-03 Kirschey Centa Antriebe Gelenkwelle
US5851150A (en) * 1993-03-12 1998-12-22 Kamatics Corporation Flexible coupling with rectangular flex frame and uniform stiffnes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3144A (en) * 1976-02-18 1977-07-05 Allen Clifford H Flexible coupling
WO1985004457A1 (en) * 1984-04-03 1985-10-10 A. Ahlström Corporation Shaft coupling
DE4017938A1 (de) * 1989-06-08 1990-12-13 Freiberger Zellstoff Papier Drehstarre kupplung zur uebertragung hoher drehgeschwindigkeiten und/oder torsionskraefte
ES2191520B1 (es) * 2000-10-24 2005-02-01 Jaure, S.A. Acoplamiento bidireccional.
CN101469745A (zh) * 2007-12-25 2009-07-0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挠性联接元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1347A (zh) * 2013-08-23 2015-03-18 常州长青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弹性联轴节
CN104006087A (zh) * 2014-06-09 2014-08-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交叉簧片柔性虎克铰
CN104006087B (zh) * 2014-06-09 2015-12-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交叉簧片柔性虎克铰
TWI717705B (zh) * 2019-03-11 2021-02-01 李馥雄 可偏移式聯軸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40742A1 (en) 2013-02-14
EP2557327A1 (de) 2013-02-13
US8784219B2 (en) 2014-07-22
CN102927147B (zh) 2016-08-03
EP2557327B1 (de) 2015-10-14
ES2555403T3 (es)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7147A (zh) 用来连接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的联轴器单元
US2924082A (en) Elastic coupling
CN101968084A (zh) 滚柱万向联轴器
CN105683604A (zh) 用于连接两个驱动轴的弹性的耦联装置
CN103982561B (zh) 联轴器单元
CN108474420B (zh) 两个轴之间的挠性连杆联轴器
US1639644A (en) Flexible coupling for shafts
US3739600A (en) Coupling for joining two shafts liable to non-alignment and to displacement along their axes, about a mean position
US1861364A (en) Universal joint
CN105065479B (zh) 八关节联轴器
US7104892B2 (en) Coupling
RU2120068C1 (ru) Упругая муфта
CN209324889U (zh) 一种可伸缩十字轴万向联轴器
CN107407341B (zh) 具有形状锁合地相互嵌接的轮毂的弹性的补偿联接器
US20060084510A1 (en) Flexible coupling
US3362190A (en) Flexible coupling
CN205207474U (zh) 一种多传动万向节
US7037202B2 (en) Rigid bent bar self-supporting CV joint
US1115299A (en) Flexible coupling.
US2293204A (en)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US1160213A (en) Flexible coupling.
SU1661517A1 (ru) Упругоцентробежна муфта
CN105276016A (zh) 一种多传动万向节
US259399A (en) Universal-joint coupling
CN105422652A (zh) 便于拆卸的联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