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3096A - 离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离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33096A
CN105333096A CN201510471004.2A CN201510471004A CN105333096A CN 105333096 A CN105333096 A CN 105333096A CN 201510471004 A CN201510471004 A CN 201510471004A CN 105333096 A CN105333096 A CN 105333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component
sleeve
locking
cam face
lock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10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33096B (zh
Inventor
保罗·J·瓦伦特
詹姆斯·P·唐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erican Axle and Manufactur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American Axle and Manufactur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erican Axle and Manufacturing Inc filed Critical American Axle and Manufactur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33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3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33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3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24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positive clutches or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教导提供一种离合部件,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离合器。所述第一构件可具有输出部分。所述第二构件可具有设置在所述输出部分内的输入部分。所述离合器可包括:多个第一锁定构件;和控制构件,用于协调所述第一锁定构件的径向向内运动以驱动地联接所述输出部分和所述输入部分。

Description

离合部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8月4日递交的第62/032784号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离合部件。
背景技术
该部分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未必为现有技术。
在本领域中已知使用离合器以选择性地将旋转动力传输通过传动系统部件,或者使传动系统部件彼此锁定以抑制相对旋转。在差速器组件的情况下,相对常见的是,这种离合器采用沿着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轴向能移动的锁定爪。虽然具有以上述方式构造的离合器的传动系统部件适合于其预期目的,不过这种传动系统部件容许改进。
发明内容
该部分提供公开的大致概要,并不是其全部范围或其所有特征的完全公开。
本教导提供一种传动系统部件,包括差速器和锁。所述差速器可包括差速器外壳体、侧齿轮和第一旋转构件。所述差速器外壳体可被配置用于围绕第一轴线旋转,并可限定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可被联接到所述侧齿轮,以围绕所述第一轴线共同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可限定在所述第一通道径向内部的多个第一腔。所述锁可具有多个第一锁定元件和套筒。所述多个第一锁定元件可被接收在所述多个第一通道中。所述套筒可围绕所述差速器外壳体设置,并可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在第一套筒位置和第二套筒位置之间能滑动。当所述套筒在所述第一套筒位置时,所述套筒保持所述多个第一锁定元件与所述多个第一腔接合,以将所述差速器外壳体不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当所述套筒在所述第二套筒位置时,所述套筒允许所述多个第一锁定元件脱离所述多个第一腔,以允许所述差速器外壳体和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相对旋转。
本教导进一步提供一种传动系统部件,包括第一差速器壳体、一对输出构件、差速器齿轮组和离合器。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可具有输出部分和输入部分。所述差速器齿轮组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传输旋转动力。所述离合器可包括多个第一锁定构件和用于协调所述第一锁定构件的径向向内运动以将所述输出部分不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一对输出构件中的一个的控制构件。
本教导进一步提供一种离合部件,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离合器。所述第一构件可具有输出部分。所述第二构件可具有设置在所述输出部分内的输入部分。所述离合器可包括多个第一锁定构件和用于协调所述第一锁定构件的径向向内运动以驱动地联接所述输出部分和所述输入部分的控制构件。
进一步的可应用领域由在此提供的描述将变得明显。在该发明内容中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旨在例示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所选实施例而非所有可能实施方式的例示性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具有传动系统部件的传动系统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具有根据本教导构造的差速器组件和锁定装置;
图2是图1的传动系统部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更详细地例示差速器组件和锁定装置;
图3是图2的传动系统部件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4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但例示可替代地构造的锁定装置;
图5是另一传动系统部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具有根据本教导构造的差速器组件和锁定装置;
图6是图5的锁定装置的另一构造的放大部分;
图7是根据本教导的可替代地构造的锁定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沿图7所示的线8-8截取的图7的锁定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和
图9是类似于图8的截面图,例示根据本教导的另一构造的锁定装置的一部分。
相应的附图标记在附图的若干视图中始终指示相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中的传动系统部件。更具体地,动力传动装置,诸如差速器,具有用于对该差速器的输出轴的相对旋转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传动系统部件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0指示。传动系统部件10可包括输入轴14、差速器18、离合器或锁定装置22、第一输出轴26和第二输出轴30。输入轴14可从诸如车辆的动力设备(未示出)之类的任何合适的装置接收旋转动力。旋转动力可以以任何期望的方式在输入轴14和差速器18之间传输。例如,输入轴14可包括能啮合到环形齿轮36的输入小齿轮34,环形齿轮36可被联接到差速器18的一部分38,以便输入轴14的旋转使差速器18对应旋转。
差速器18可包括差速器壳体42、分别地第一输出构件26和第二输出构件30以及用于在差速器壳体42与第一输出构件26和第二输出构件30之间传输旋转动力的装置。在所提供的特定示例中,动力传输装置包括差速器齿轮组44,差速器齿轮组44具有多个小齿轮46、十字销48、第一侧齿轮50和第二侧齿轮54。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采用其它类型的动力传输装置,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离合器和/或粘性联轴节。
小齿轮46可被设置在差速器壳体42的内腔58内,并可被能旋转地安装到差速器壳体42。小齿轮46可被能旋转地联接到十字销48,十字销48可被联接到差速器壳体42。小齿轮46可与第一侧齿轮50和第二侧齿轮54啮合。第一侧齿轮50可被设置在差速器壳体42内并可被固定以与第一输出轴26一起旋转。第一输出轴26可由差速器壳体42能旋转地支撑,并可从差速器壳体42向外延伸。第一输出轴26可被配置为向另外的传动系统部件提供转矩,诸如例如第一车轮(未示出)。
第二侧齿轮54可被设置在差速器壳体42内并可被固定以与第二输出轴30一起旋转。第二输出轴30可由差速器壳体42能旋转地支撑,并可从差速器壳体42的与第一输出轴26相反的侧从差速器壳体42向外延伸。第二输出轴30可被配置为向另外的传动系统部件提供转矩,诸如例如第二车轮(未示出)。
锁定装置22可包括致动机构62、套筒66、第一锁定部分60、第二锁定部分64和多个锁定元件242。致动机构62可为配置为使套筒66线性运动的任何类型的装置。在所提供的示例中,致动机构62包括致动器70和拨叉74。致动器70可为任何类型的线性马达,诸如例如流体动力缸、螺旋致动器或螺线管,并且可包括致动器输出构件76,致动器输出构件76能沿着与差速器壳体4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移动。
拨叉74可具有套环78和臂80。臂80可被联接以与致动器输出构件76一起轴向平移。套环78可延伸到形成在套筒66中的移位槽266中并与移位槽266接合,从而联接套筒66以与拨叉74一起轴向平移。移位槽266可围绕套筒66周向延伸,并可围绕套筒66的整个圆周延伸。套环78可大体为环,或配置为围绕移位槽266的圆周的至少一部分被接收在移位槽266中的“C”形主体。
参照图2和图3,更详细地示出差速器18和锁定装置22。差速器18和锁定装置22围绕轴线210大体对称,如此,仅例示上半部。小齿轮46可围绕轴线212旋转,轴线212可垂直于轴线210。第一锁定部分60可具有外表面214和内表面218,并可限定多个径向延伸的孔洞222。在所提供的示例中,第一锁定部分60与差速器壳体42一体地形成,并且内表面218限定内腔58。孔洞222可穿过内表面218并可穿过外表面214,以在内腔58和外表面214之间延伸。该多个孔洞222可围绕第一锁定部分60的圆周间隔开。
第二锁定部分64可限定形成在第二锁定部分64的外表面234中的多个腔或凹部230。凹部230可从外表面234径向向内延伸,并可围绕第二锁定部分64的圆周间隔开。凹部230可具有成角度的或倒圆的内表面238。应当理解,凹部230可替代地为第二锁定部分64中或穿过第二锁定部分64的孔洞或孔。在所提供的示例中,第二锁定部分64与不能旋转地联接到第一侧齿轮50的旋转构件240一体地形成。应当理解,旋转构件240可与第一侧齿轮50一体地形成。可替代地,应当理解,旋转构件240可与第一输出轴26一体地形成,由于第一输出轴26被不能旋转地联接到第一侧齿轮50。
锁定元件242的数量可大体上等于孔洞222的数量,每个锁定元件242可被能滑动地接收在孔洞222中相应的一个内。锁定元件242可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的主体246,并可具有成角度的或倒圆的内端250和外端254。内端250可被配置为被接收在凹部230中相应的一个中。孔洞222可还可被配置为将锁定元件242保持在孔洞222内,不管套筒66沿差速器壳体42的位置如何,这将在下面被描述。
套筒66可包括凸轮表面258和滑动表面262,并可限定移位槽266。移位槽266可被形成在套筒66的径向外表面270上,并可被配置为将套筒66联接到拨叉74。套筒66可被联接到差速器壳体42,使得拨叉74沿轴向方向的线性运动使套筒66的滑动表面262沿着差速器壳体42的外表面214滑动。套筒66可在第一或锁定位置(图2)和第二或解除锁定位置(图3)之间滑动。
在锁定位置,套筒66可覆盖孔洞222,以防止锁定元件242径向向外移动。在锁定位置,每个锁定元件242的内端250被接收在凹部230中相应的一个中,并且套筒66保持锁定元件242与凹部230接合。在锁定位置,锁定元件242防止差速器壳体42与第一侧齿轮50的相对旋转。因此,在锁定位置,差速器18被锁定,并且第一输出轴26和第二输出轴30以相同的速度旋转。
应当理解,凹部230的数量可等于或大于孔洞222的数量,以允许锁定元件242在不同的旋转角度锁定第一侧齿轮50。应当理解,致动器70可为弹簧加载的,或顺从于适应锁定元件242与凹部230未对准的情况。
在解除锁定位置(图3),套筒66被移动为使得锁定元件242可沿径向向外的方向滑动,以脱离多个凹部230。由差速器壳体42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以及由此锁定元件242的旋转可使锁定元件242径向向外移动,以脱离凹部230。
另外或可替代地,凹部230的内表面238可被配置为凸轮表面,并且锁定元件242的内端250可被配置为从动表面,该从动表面与凹部230的内表面238协作以在锁定元件242上提供径向向外的力。当转矩被施加到差速器壳体42时,该径向向外的力可使锁定元件242径向向外滑动以脱离凹部230。锁定元件242可替代地被偏压构件(未示出)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偏压。
套筒66的凸轮表面258可以是光滑的,以接合可用作从动构件的锁定元件242的外端254。凸轮表面258和外端254可为倒圆的或成角度的。在所提供的示例中,凸轮表面258为成角度的,并具有第一部分274和第二部分278。第一部分274被配置为相对于差速器壳体42形成第一角度282,第二部分278被配置为相对于差速器壳体42形成第二角度286。第一角度282可被配置为当将套筒66从解除锁定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时在锁定元件242上提供最优的径向向内的力,以便在套筒66上需要最小的线性力。
第二角度286可被配置为使得在承受负载时使从锁定位置到解除锁定位置的过渡变得容易。在所提供的示例中,当处于锁定位置时,套筒66的滑动表面262覆盖孔洞222。在这种配置中,套筒需要较小力或不需要力,以保持在锁定位置。
可替代地,在锁定位置,第二部分278可覆盖孔洞222。在这种配置中,第二角度286和提供到差速器壳体42的旋转转矩决定保持锁定位置所需的力的大小。因此,预定转矩载荷可使凹部230的内表面238促进锁定元件242径向向外移动,以便在第二部分278覆盖孔洞222时使套筒66移动到解除锁定位置。应当理解,第一角度282和第二角度286可被配置为相等,以使凸轮表面258形成单个平面。
参照图4,差速器18和锁定装置22的另一配置被示出为处于锁定位置,并被指示为关于差速器18a和锁定装置22a。在这种配置中,差速器18a和锁定装置22a的结构可大体上类似于参照图2示出和描述的差速器18和锁定装置22,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元件。如此,将仅详细地描述不同之处。
在这种配置中,锁定元件242a可具有球形主体410,凹部230a可被配置为接收球形主体410的一部分。在锁定位置,套筒66a的滑动表面262a可阻挡孔洞222a,以保持锁定元件242a与第二锁定部分64a接合,以便防止第二锁定部分64a和第一锁定部分60a之间的相对旋转。
套筒66a还可限定沿着滑动表面262a并从滑动表面262a径向向外延伸的凹进部414,当处于解除锁定位置时,凹进部414与孔洞222a对准。凹进部414可被配置为当套筒66a处于解除锁定位置时接收球形主体410的一部分,以便允许锁定元件242a脱离凹部230a。以这种方式,凹进部414可保持或封装处于解除锁定位置的锁定元件242a。凹进部414可包括凸轮表面258a,其可大致类似于如上所述的凸轮表面258。应当理解,凹进部414可为围绕套筒66a周向延伸的单个凹进部,多个锁定元件242a全部可被接收在该单个凹进部中,或者凹进部414可由多个单独的凹进部组成,每个单独的凹进部可与孔洞222a中相应的一个对准,以便接收锁定元件242a中相应的一个。还应当理解,在解除锁定位置,类似于凹进部414的凹进部可被用于保持或封装参照图2示出和描述的配置中的圆柱形锁定元件242。
参照图5,差速器510的另一配置被示出为具有锁定装置514、第一输出轴518和第二输出轴522。差速器510可为“自由差速器”,具有外壳体526、内壳体530和用于在内壳体530与第一输出轴518和第二输出轴522之间传输旋转动力的装置。在所提供的特定示例中,动力传输装置包括差速器齿轮组532,差速器齿轮组532具有多个小齿轮534、十字销536、第一侧齿轮538和第二侧齿轮542。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采用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离合器和/或粘性联轴节的其它类型的动力传输装置。
外壳体526可类似于差速器壳体42那样接收旋转输入,并可包括输入部分544和输出部分548。输入部分544可被不能旋转地联接到类似于环形齿轮36的环形齿轮(未示出),环形齿轮可被不能旋转地联接到外壳体526。内壳体530可被设置在外壳体526的内腔546内,并可被能旋转地联接到外壳体526的输出部分548以围绕轴线550旋转。内壳体530可具有设置在外壳体526的输出部分548内的输入部分552。
小齿轮534可被能旋转地安装在内壳体530内,以围绕轴线556与输入部分552一起旋转。轴线556可垂直于轴线550。小齿轮534可被能旋转地联接到十字销536,十字销536可被联接到内壳体530。小齿轮534可与第一侧齿轮538和第二侧齿轮542啮合。
第一侧齿轮538可被设置在内壳体530内,并可被固定以与第一输出轴518一起旋转。第一输出轴518可由外壳体526和内壳体530中的任一个或两个能旋转地支撑,并可从外壳体526向外延伸。第一输出轴518可被配置为向另外的传动系统部件提供转矩,诸如例如第一车轮(未示出)。
第二侧齿轮542可被设置在内壳体530内,并可被固定以与第二输出轴522一起旋转。第二输出轴522可由外壳体526和内壳体530中的任一个或两个能旋转地支撑,并可从外壳体526的与第一输出轴518相反的侧从外壳体526向外延伸。第二输出轴522可被配置为向另外的传动系统部件提供转矩,诸如例如第二车轮(未示出)。
锁定装置514可大致类似于锁定装置22,并且可包括致动机构(未示出)、套筒598、第一锁定部分600、第二锁定部分604、第三锁定部分608、多个第一锁定元件602和多个第二锁定元件606。
第一锁定部分600可具有外表面554和内表面558,并可限定多个径向延伸的第一孔洞562和多个径向延伸的第二孔洞566。在所提供的示例中,第一锁定部分600与外壳体526一体地形成,并且内表面558可限定内腔546。第一孔洞562可穿过内表面558并可穿过外表面554,以在内腔546和外表面554之间延伸。多个第一孔洞562可围绕第一锁定部分600的圆周间隔开。
第二锁定构件604可限定形成在第二锁定构件604的外表面578中的多个第一腔或凹部574。第一凹部574可从外表面578径向向内延伸,并可围绕第二锁定部分604的圆周间隔开。第一凹部574可具有成角度的或倒圆的内表面582。应当理解,第一凹部574可替代地为在第二锁定部分604中或穿过第二锁定部分604的孔洞或孔。在所提供的示例中,第二锁定部分604与不能旋转地联接到第一侧齿轮538的旋转构件570一体地形成。应当理解,旋转构件570可与第一侧齿轮538一体地形成。
可替代地,应当理解,旋转构件570可与第一输出轴518一体地形成,因为第一输出轴518被不能旋转地联接到第一侧齿轮538。还应当理解,第一凹部574的数量等于或大于第一孔洞562的数量,以允许第一侧齿轮538锁定在不同的旋转位置。
第二孔洞566可穿过内表面558并可穿过外表面554,以在第一锁定部分600的内腔546和外表面554之间延伸。多个第二孔洞566可围绕第一锁定部分600的圆周间隔开。
第三锁定部分608可限定形成在第三锁定部分608的外表面590中的多个第二腔或凹部586。第二凹部586可从外表面590径向向内延伸,并可围绕第三锁定部分608的圆周间隔开。第二凹部586可具有成角度的或倒圆的内表面594。应当理解,第二凹部586可替代地为在第三锁定部分608中或穿过第三锁定部分608的孔洞或孔。应当理解,第二凹部586的数量可等于或大于第二孔洞566的数量,以允许第三锁定部分608锁定在不同的旋转位置。在所提供的示例中,第三锁定部分608与内壳体530一体地形成。
第一锁定元件602的数量可大体上等于第一孔洞562的数量,并且每个第一锁定元件602可被能滑动地接收在第一孔洞562中相应的一个内。第一锁定元件602可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的主体610,并可具有成角度的或倒圆的内端614和外端618。内端614可被配置为被接收在第一凹部574中相应的一个中。第一孔洞562还可被配置为将第一锁定元件602保持在第一孔洞562内。
第二锁定元件606的数量可大体上等于第二孔洞566的数量,并且每个第二锁定元件606可被能滑动地接收在第二孔洞566中相应的一个内。第二锁定元件606可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的主体622,并可具有成角度的或倒圆的内端626和外端630。内端626可被配置为被接收在第二凹部586中相应的一个中。第二孔洞566还可被配置为将第二锁定元件606保持在第二孔洞566内。应当理解,第一锁定元件602和第二锁定元件606中的任一个或两个可替代地为球形形状,类似于关于图4示出和描述的锁定元件242a。
套筒598可大致类似于套筒66。套筒598可通过类似于致动机构62的致动机构(未示出)轴向平移,并具有类似于拨叉74的拨叉628。套筒598可围绕外壳体526设置,并被能滑动地联接到外壳体526。在操作中,套筒598可以以类似于套筒66的方式被致动,以沿着外壳体526移动。
套筒598可包括凸轮表面634和滑动表面638,并可限定移位槽642。移位槽642可类似于移位槽266那样被形成在套筒598的径向外表面646上,并可被配置为将套筒598联接到拨叉628以与拨叉628一起轴向平移。套筒598可被联接到外壳体526,使得从致动机构接收的沿轴向方向的线性力使套筒598的滑动表面638沿着外壳体526的外表面554滑动。
套筒598可在第一或锁定位置(图5)、第二或解除锁定位置和第三或分离位置之间滑动。在锁定位置,套筒598可覆盖第一孔洞562和第二孔洞566,以防止第一锁定元件602和第二锁定元件606径向向外移动。在锁定位置,每个第一锁定元件602的内端614被接收在第一凹部574中相应的一个内,并且每个第二锁定元件606的内端626被接收在第二凹部586中相应的一个内。套筒598保持第一锁定元件602与第一凹部574接合,并保持第二锁定元件606与第二凹部586接合。在锁定位置,第二锁定元件606防止外壳体526和内壳体530的相对旋转,而第一锁定元件602防止外壳体526和第一侧齿轮538的相对旋转。因此,在锁定位置,差速器510被锁定,并且第一输出轴518和第二输出轴522以相同的速度旋转。
在解除锁定位置,套筒598被移动使得第一锁定元件602可沿径向向外的方向滑动以脱离多个第一凹部574。由外壳体526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以及由此第一锁定元件602的旋转可使第一锁定元件602径向向外移动,以脱离第一凹部574。
另外或可替代地,第一凹部574的内表面582可被配置为与第一锁定元件602的内端614协作,以在第一锁定元件602上提供径向向外的力。当转矩被施加到外壳体526时,该径向向外的力可使第一锁定元件602径向向外滑动,以脱离第一凹部574。第一锁定元件602可替代地被偏压构件(未示出)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偏压。在解除锁定位置,套筒598可覆盖第二孔洞566,以防止第二锁定元件606径向向外移动,以保持第二锁定元件606和第二凹部586之间的接合,如上另外描述的那样。在解除锁定位置,差速器510可如典型的开放式差速器那样操作。
在分离位置,套筒598被移动使得第二锁定元件606可沿径向向外的方向滑动,以脱离多个第二凹部586。由外壳体526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以及由此第二锁定元件606的旋转可使第二锁定元件606径向向外移动,以脱离第二凹部586。
另外或可替代地,第二凹部586的内表面594可被配置为与第二锁定元件606的内端626协作,以在第二锁定元件606上提供径向向外的力。当转矩被施加到外壳体526时,该径向向外的力可使第二锁定元件606径向向外滑动以脱离第二凹部586。第二锁定元件606可替代地被偏压构件(未示出)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偏压。在分离位置,套筒598可被定位使得,第一锁定元件602也可沿径向向外的方向滑动以脱离多个第一凹部574,如上另外描述的那样。在分离位置,输出轴518、522可分离,以便不从外壳体526接收转矩。
套筒598的凸轮表面634可大致类似于关于图3所示和描述的凸轮表面258,并可以以类似的方式作用在第一锁定元件602和第二锁定元件606二者上。
图6示出差速器510a和锁定装置514a的另一构造。差速器510a和锁定装置514a的结构大体上类似于关于图5示出和描述的差速器510和锁定装置514,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元件。如此,将仅详细地描述不同之处。在该构造中,套筒598a可包括第一凸轮表面650、第二凸轮表面654和锁定表面658。
第一凸轮表面650可在第二凸轮表面654的径向外部。锁定表面658可径向地和轴向地在第一凸轮表面650和第二凸轮表面654之间,以连接第一凸轮表面650和第二凸轮表面654。第一凸轮表面650和第二凸轮表面654中的每个均大致类似于套筒598的凸轮表面634,并可以以类似的方式作用在锁定元件602a上。锁定元件602a可在第一径向位置、第二径向位置和第三径向位置之间能径向移动,在图6中示出第一径向位置。
在第一径向位置,锁定元件602a被接收通过第三锁定部分608a的第二腔586a,并保持与第二锁定部分604a的第一腔574a接合。第二腔586a可为圆柱形形状。可替代地,第二腔586a可在周向上为长形的,类似于以下参照图7-9描述的凹部714、714a,以允许锁定元件602a和第二腔586a之间的空隙。
锁定元件602a通过滑动表面638a被保持在第一径向位置,或者可以以与参照图3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通过第二凸轮表面654的一部分被保持在该位置。在该位置,锁定元件602a将第三锁定部分608a不能旋转地联接到第一锁定部分600a,并将第三锁定部分608a不能移动地联接到第二锁定部分604a。
在第二径向位置,套筒598a被轴向平移,使得锁定元件602a从第一径向位置自由地径向向外移动。在第二径向位置,锁定表面658防止锁定元件602a沿径向向外的方向移动更远。在该位置,第二锁定部分604a相对于第三锁定部分608a自由地旋转,但是第三锁定部分608a保持不能旋转地联接到第一锁定部分600a。
在第三径向位置,套筒598a被轴向平移,使得锁定元件602a从第二径向位置自由地径向向外移动。在第三径向位置,第二锁定部分604a相对于第三锁定部分608a自由地旋转,并且第三锁定部分608a相对于第一锁定部分600a自由地旋转。在所提供的示例中,第一锁定部分600a与外壳体526a一体地形成,第二锁定部分604a与旋转构件570a一体地形成,并且第三锁定部分608a与内壳体530a一体地形成。虽然锁定表面658被示出为平行于滑动表面638a,但是应当理解,锁定表面658可为弯曲的或成角度的。应当理解,锁定表面658、第一凸轮表面650和第二凸轮表面654共面,使得它们相对于滑动表面638a形成单个角度。
图7和图8示出锁定部分710的另一构造。锁定部分710可大体上类似于第二锁定部分64、64a、604或604a(分别地图2、图4、图5或图6)或者第三锁定部分608(图5)。例如,锁定部分710可被联接以与旋转构件240、240a、570或570a(图2-6)或者内壳体530(图5)共同旋转。锁定部分710可围绕轴线712旋转,并可限定形成在锁定部分710的外表面718中的多个腔或凹部714。每个凹部714被配置为接收诸如锁定元件242、242a、602、606、602a(图2-6)之类的锁定元件。
每个凹部714可具有一对端壁722、一对侧壁726和凹入表面730。每个凹部714可具有在端壁722之间沿周向方向的长度734、在侧壁726之间沿轴向方向的宽度738和在凹入表面730和外表面718之间的深度742。长度734可大于宽度738,使得凹部714大体上为围绕锁定部分710周向长形的。凹部714的长形形状可为锁定部分710与锁定元件242、242a、602、606、602a(图2-6)的接合增加空隙。随着锁定部分710旋转,该空隙可为锁定元件242、242a、602、606、602a(图2-6)移动到相应的凹部714中留出足够的时间。
凹入表面730可为弯曲表面,其与外表面718同心且在外表面718的径向内部。侧壁726可大体上彼此平行,并从外表面718径向向内延伸到凹入表面730。每个侧壁726的相反的周向端部可过渡到端壁722中相应的一个中。
每个端壁722可包括第一壁部分750和第二壁部分754。第一壁部分750可从外表面718径向向内延伸,并可过渡到第二壁部分754中。第二壁部分754可大体上从第一壁部分750径向向内延伸,并可过渡到凹入表面730中。第二壁部分754可相对于凹入表面730形成角度758,使得第二壁部分754为大体上截头圆锥形形状,其中平截头台(frustum)接近凹入表面730,而底部接近第一壁部分750。角度758可分别与图2-6中所示的套筒66、66a或锁定装置514、514a的凸轮表面258、258a、634、650、654的角度直接相关或者与其平衡。例如,角度758可等于角度282或角度286,以允许容易地接合和脱离同时还保持处于锁定位置。
图9示出锁定部分710a的另一构造,类似于锁定部分710(图7和图8)。锁定部分710a可类似于锁定部分710,除了如在此示出和另外描述的,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特征。每个端壁722a的第二壁部分754a可为球形形状,并可具有类似于接收在凹部714的锁定元件的内端(例如图2-6中的内端250、614、614a或626)的直径类似的直径。每个端壁722a的第一壁部分750a可大体上类似于第一壁部分750,除了第一壁部分750a可过渡到弯曲的第二壁部分754a之外。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提供实施例的前述描述。其不旨在穷举或限制本公开。特定实施例的单个元素或特征通常不局限于该特定实施例,而是在适用的情况下可互换的并可以用于所选择的实施例,即使未具体地示出或描述。特定实施例的单个元素或特征也可以以许多方式改变。这样的改变不应被视为脱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样的修改旨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39)

1.一种传动系统部件,包括:
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外壳体、侧齿轮和第一旋转构件,所述差速器外壳体被配置用于围绕第一轴线旋转并限定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旋转构件被联接到所述侧齿轮用于围绕所述第一轴线共同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径向内部限定多个第一腔;和
锁,具有多个第一锁定元件和套筒,所述多个第一锁定元件被接收在所述多个第一通道中,所述套筒围绕所述差速器外壳体设置并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在第一套筒位置和第二套筒位置之间能滑动;
其中当所述套筒在所述第一套筒位置时,所述套筒保持所述多个第一锁定元件与所述多个第一腔接合,以将所述差速器外壳体不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并且当所述套筒在所述第二套筒位置时,所述套筒允许所述多个第一锁定元件脱离所述多个第一腔,以允许所述差速器外壳体和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相对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通道径向延伸通过所述差速器外壳体,并且当在所述第一套筒位置时,所述套筒限制所述第一锁定元件径向向外移动以保持所述第一锁定元件与所述第一腔的接合,并且当在所述第二套筒位置时,所述套筒允许所述第一锁定元件径向向外移动以从所述第一腔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当所述套筒在所述第二套筒位置并且所述差速器外壳体具有比预定角速度高的角速度时,离心力作用在所述多个第一锁定元件上以使所述多个第一锁定元件从所述多个第一腔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锁定元件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的主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锁定元件具有大体上球形的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凸轮表面,并且所述第一锁定元件中的每个包括第一从动表面,当所述套筒从所述第二套筒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套筒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和第一从动表面协作以使所述第一锁定元件径向向内移动,以接合所述第一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凸轮表面,所述多个第一腔中的每个包括第二凸轮表面,并且所述多个第一锁定元件中的每个包括第一从动表面和第二从动表面,所述第一从动表面被配置为接合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并且所述第二从动表面被配置为接合所述第二凸轮表面,其中当高于预定转矩的转矩被施加到所述差速器外壳体时,所述第二凸轮表面和第二从动表面协作以使所述多个第一锁定元件径向向外移动,并且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和第一从动表面协作以使所述套筒从所述第一套筒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套筒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进一步包括差速器内壳体和多个第二锁定元件,所述差速器外壳体进一步限定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第二通道,所述差速器内壳体被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外壳体内并被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差速器外壳体以围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所述差速器内壳体在所述第二通道的径向内部限定多个第二腔,所述侧齿轮被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差速器内壳体,并且所述第二锁定元件被接收在所述第二通道内;
其中所述套筒能移动到第三套筒位置,在所述第一套筒位置和第二套筒位置,所述套筒保持所述第二锁定元件与所述第二腔接合以将所述差速器外壳体不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差速器内壳体,并且在所述第三套筒位置,所述套筒允许所述第二锁定元件脱离第二腔以允许所述差速器内壳体和所述差速器外壳体相对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腔中的每个在围绕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周向方向上是长形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腔中的每个具有截头圆锥形侧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凸轮表面,该第一凸轮表面以第一角度接合所述第一锁定元件,并且所述截头圆锥形侧壁以对应于所述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接合所述第一锁定元件。
12.一种传动系统部件,包括:
第一差速器壳体,具有输出部分和输入部分;
一对输出构件;
差速器齿轮组,被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传输旋转动力;和
离合器,包括多个第一锁定构件和用于协调所述第一锁定构件的径向向内运动以将所述输出部分不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一对输出构件中的一个的控制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限定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锁定构件中的每个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的一个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差速器齿轮组包括不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一对输出构件中的所述一个的侧齿轮,并且所述侧齿轮和所述一对输出构件中的所述一个二者中一个限定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第一腔,所述离合器协调所述多个第一锁定构件进入所述第一腔的运动,以将所述输出部分不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一对输出构件中的所述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腔中的每个包括第一凸轮表面,并且所述多个第一锁定构件中的每个包括配置为接合所述第一凸轮表面的第一从动表面,其中当高于预定转矩的转矩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时,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和所述第一从动表面协作以使所述多个第一锁定构件径向向外移动,以允许所述输出部分和所述一对输出构件中的所述一个之间的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腔中的每个在围绕所述一对输出构件中的所述一个的周向方向上为长形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腔中的每个具有截头圆锥形侧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凸轮表面,该第一凸轮表面以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一锁定元件接合,并且所述截头圆锥形侧壁以对应于所述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接合所述第一锁定元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当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具有比预定角速度大的角速度时,离心力作用在所述多个第一锁定构件上以使所述多个第一锁定构件径向向外移动,以允许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和所述输出构件中的所述一个之间的旋转。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锁定构件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的主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锁定构件具有大体上球形的主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围绕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设置,并沿着平行于所述一对输出构件的第一轴线能滑动,并在第一控制位置和第二控制位置之间能滑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包括第一凸轮表面,并且所述第一锁定构件中的每个包括第一从动表面,并且所述控制构件能在第一控制位置和第二控制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控制构件从所述第二控制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控制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和所述第一从动表面协作以使所述第一锁定构件径向向内移动,以将所述输出部分不能旋转地联接到的所述一对输出构件中的所述一个。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差速器壳体,该第二差速器壳体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内并被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所述差速器齿轮组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差速器壳体内,所述离合器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锁定构件,所述控制构件协调所述第二锁定构件的径向向内运动,以驱动地联接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差速器壳体。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控制构件能在第一控制位置、第二控制位置和第三控制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控制位置,所述锁定构件被保持在径向向内的位置以不能旋转地联接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和所述输出构件中的所述一个,并且所述第二锁定构件被保持在径向向内的位置以不能旋转地联接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差速器壳体,在所述第二控制位置,所述第一锁定构件自由地移动到径向向外的位置以允许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和所述输出构件中的所述一个之间的旋转,并且所述第二锁定构件被保持在所述径向向内的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三控制位置,所述第一锁定构件自由地移动到所述径向向外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锁定构件自由地移动到径向向外的位置以允许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差速器壳体之间的旋转。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当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具有大于预定角速度的角速度时,离心力作用在所述多个第二锁定构件上以将所述多个第二锁定构件移动到所述径向向外的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传动系统部件,其中所述第二差速器壳体限定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第二腔,所述多个第二腔中的每个包括第二凸轮表面,并且所述第二锁定构件中的每个包括配置为接合所述第二凸轮表面的第二从动表面,其中当高于预定转矩的转矩被施加到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时,所述第二凸轮表面和第二从动表面协作以使所述多个第二锁定构件径向向外移动,以允许所述第一差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差速器壳体之间的旋转。
28.一种离合部件,包括:
具有输出部分的第一构件;
具有输入部分的第二构件,所述输入部分被设置在所述输出部分内;和
离合器,包括多个第一锁定构件和用于协调所述第一锁定构件的径向向内运动以驱动地联接所述输出部分和所述输入部分的控制构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离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构件限定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锁定构件中的每个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的一个内。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离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二构件限定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第一腔,所述离合器协调所述多个第一锁定构件进入所述第一腔中的运动,以不能旋转地联接所述输出部分和所述输入部分。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离合部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腔中的每个包括第一凸轮表面,并且所述第一锁定构件中的每个包括配置为接合所述第一凸轮表面的第一从动表面,其中当高于预定转矩的转矩被施加到所述第一构件时,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和第一从动表面协作以使所述多个第一锁定构件径向向外移动,以允许所述输出部分和所述输入部分之间的旋转。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离合部件,其中当所述第一构件具有比预定角速度大的角速度时,离心力作用在所述多个第一锁定构件上以使所述多个第一锁定构件径向向外移动,以允许所述输出部分和所述输入部分之间的旋转。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离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锁定构件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的主体。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离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锁定构件具有大体上球形的主体。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离合部件,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围绕所述第一构件设置,并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的旋转轴线的第一轴线能滑动,并且在第一控制位置和第二控制位置之间能滑动。
3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离合部件,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包括第一凸轮表面,并且所述第一锁定构件中的每个包括第一从动表面,并且所述控制构件能在第一控制位置和第二控制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控制构件从所述第二控制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控制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和第一从动表面协作以使所述第一锁定构件径向向内移动,以不能旋转地联接所述输出部分和所述输入部分。
37.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离合部件,进一步包括:
一对输出构件;和
差速器齿轮组,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传输旋转动力。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离合部件,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协调所述第一锁定构件在第一径向位置与所述第一径向位置径向内部的第二径向位置之间的径向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径向位置,所述第一锁定构件驱动地联接所述输出部分和所述输入部分,并且在所述第二径向位置,所述第一锁定构件驱动地联接所述输出部分和所述输入部分,并将所述输出部分不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一对输出构件中的一个。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离合部件,其中所述离合器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锁定构件,所述控制构件协调所述第二锁定构件的径向向内运动,以将所述输出部分不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一对输出构件中的一个。
CN201510471004.2A 2014-08-04 2015-08-04 离合部件 Active CN1053330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32784P 2014-08-04 2014-08-04
US62/032,784 2014-08-04
US14/810,502 US10012300B2 (en) 2014-08-04 2015-07-28 Clutched component
US14/810,502 2015-07-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3096A true CN105333096A (zh) 2016-02-17
CN105333096B CN105333096B (zh) 2019-03-08

Family

ID=55179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1004.2A Active CN105333096B (zh) 2014-08-04 2015-08-04 离合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2300B2 (zh)
CN (1) CN105333096B (zh)
BR (1) BR102015018563B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2561A (zh) * 2017-11-17 2019-05-28 美国轮轴制造公司 离合部件
CN110107673A (zh) * 2018-02-01 2019-08-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差速锁装置和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70129B2 (en) 2017-11-17 2020-06-02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Inc. Clutched component
EP4015275A1 (de) * 2020-12-21 2022-06-22 GKN Automotive Limited Differentialanordnung
CN114110122B (zh) * 2021-11-11 2023-09-19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差速系统
CN115076329A (zh) * 2022-06-13 2022-09-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断开机构的差速器总成及车辆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21254A (en) * 1937-06-01 1938-06-21 Arthur E Meinke Locking differential
CN2381843Y (zh) * 1999-05-07 2000-06-07 王聪 自动锁止式防滑汽车差速器
US20100093481A1 (en) * 2008-10-10 2010-04-15 Randy's Ring & Pinion Locking differential having improved clutch teeth
US20100179736A1 (en) * 2009-01-14 2010-07-15 Johnson Rory M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differential locker
JP2010242957A (ja) * 2009-03-31 2010-10-28 Fukuji Obata 差動装置とそのロック装置
CN102312984A (zh) * 2010-07-04 2012-01-11 王焰 定比差速器
CN202215702U (zh) * 2011-09-16 2012-05-09 杨勇方 可自动控制的差速器锁止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1787A (en) * 1904-02-09 Reversing-gear
US964387A (en) * 1909-08-10 1910-07-12 William Lee Burnam Locking device for differential gearings.
US1723901A (en) * 1928-12-26 1929-08-06 Norman L Todd Lock differential gearing
US2038986A (en) 1933-01-03 1936-04-28 Josiah Anstice & Co Inc Back rolling lock control
US3105394A (en) * 1960-12-27 1963-10-01 Salzmann Willi Ernst Differential gear with locking means
US3480310A (en) 1967-09-29 1969-11-25 North American Rockwell Quick detachable coupling
US3679244A (en) 1970-09-21 1972-07-25 Robert R Reddy Releasable shaft lock
US3747966A (en) 1971-09-15 1973-07-24 Deere & Co Shaft coupling mechanism
CA993470A (en) 1971-09-23 1976-07-20 Robert L. Bundschuh Propulsion system for a man powered vehicle and the like
US4043224A (en) * 1974-06-12 1977-08-23 Allis-Chalmers Corporation Mechanical differential lock
US5255714A (en) 1992-11-13 1993-10-26 Perfecting Services, Inc. Quick-action fluid coupling
DE4332485C1 (de) 1993-09-24 1995-04-06 Supervis Ets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eines kerbverzahnten, der Übertragung von Drehmomenten dienenden Wellenzapfens
US6447397B1 (en) 2000-10-13 2002-09-10 Weasler Engineering, Inc. Detent torque overload clutch
US6520305B2 (en) 2001-04-20 2003-02-18 Spicer Technology Inc. Clutch collar
KR100617464B1 (ko) 2002-08-06 2006-09-01 도치기 후지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츄에이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동력 단속 장치
US7375509B2 (en) 2005-03-02 2008-05-20 Stoneridge Control Devic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ion sensing using inflection point position sensing of a sensor output
WO2007111956A2 (en) * 2006-03-22 2007-10-04 Metaldyne Company, Llc Pin retention and assembly system for locking differential
US7892133B2 (en) * 2006-03-30 2011-02-22 Metaldyne, Llc Over-center linkage for engaging a locking differential or other mechanism
US8100805B2 (en) * 2009-05-20 2012-01-24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locking differential having logic-control wire harness
US9267547B2 (en) 2011-03-29 2016-02-23 New Gencoat, Inc. Tool-less quick-disconnect power transmission coupling assembly
DE102015017368B3 (de) * 2014-08-04 2024-04-11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Inc. Antriebsstrangkomponente mit zuschaltung und sperr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21254A (en) * 1937-06-01 1938-06-21 Arthur E Meinke Locking differential
CN2381843Y (zh) * 1999-05-07 2000-06-07 王聪 自动锁止式防滑汽车差速器
US20100093481A1 (en) * 2008-10-10 2010-04-15 Randy's Ring & Pinion Locking differential having improved clutch teeth
US20100179736A1 (en) * 2009-01-14 2010-07-15 Johnson Rory M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differential locker
JP2010242957A (ja) * 2009-03-31 2010-10-28 Fukuji Obata 差動装置とそのロック装置
CN102312984A (zh) * 2010-07-04 2012-01-11 王焰 定比差速器
CN202215702U (zh) * 2011-09-16 2012-05-09 杨勇方 可自动控制的差速器锁止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2561A (zh) * 2017-11-17 2019-05-28 美国轮轴制造公司 离合部件
CN110107673A (zh) * 2018-02-01 2019-08-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差速锁装置和车辆
CN110107673B (zh) * 2018-02-01 2021-09-2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差速锁装置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3096B (zh) 2019-03-08
US20160033025A1 (en) 2016-02-04
BR102015018563B1 (pt) 2023-10-03
US10012300B2 (en) 2018-07-03
BR102015018563A2 (pt) 2016-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3096A (zh) 离合部件
CN105508565B (zh) 具有分离式车桥的全轮驱动传动系统
CN105485335A (zh) 具有差速器和驻车锁机构的传动系统部件
CN104565101A (zh) 带有爪式端面离合器的致动器
CN107074100B (zh) 车辆差速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06029424B (zh) 用于传动系统部件的致动器
CN105556098B (zh) 变速箱以及在这种变速箱中使驱动轴脱离的方法
CN105387203A (zh) 驻车锁机构
US11266920B2 (en) Toy gearbox
US20200370634A1 (en) Gear wheel
US9334907B2 (en) Clutch assembly
US11661979B2 (en) Dog clutch with ratcheting one-way clutch
CN103890429B (zh) 离合器单元
US10648516B2 (en) Double clutch device
CN204586491U (zh) 冷却组件和机动车辆
US20190017556A1 (en) Multi-area piston
CN105317965A (zh) 断开轴组件
CN110513474A (zh) 切换设备以及传动机构
US20190257362A1 (en) Tripod roller for a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CN105008748A (zh) 离合装置以及具有这种类型离合装置的阀门装置
CN106438754A (zh) 滑块式双向超越离合器
CN203686055U (zh) 差速齿轮机构
JPS6133396A (ja) ヘリコプタ−の主駆動装置
CN206429572U (zh) 双向超越离合器
US20200217373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