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4519A - 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分子扩增用引物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分子扩增用引物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4519A
CN101974519A CN 201010537999 CN201010537999A CN101974519A CN 101974519 A CN101974519 A CN 101974519A CN 201010537999 CN201010537999 CN 201010537999 CN 201010537999 A CN201010537999 A CN 201010537999A CN 101974519 A CN101974519 A CN 101974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ar
storing things
primer
amplification
rd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3799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4519B (zh
Inventor
敖宗华
陕小虎
卢中明
沈才洪
易彬
韩光
敖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zhou Pi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zhou Pi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zhou Pi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zhou Pi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379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745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74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4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4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4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酿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分子检测用引物对及分子检测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的分子检测方法,其特点是利用免培养的方法提取窖泥微生物中原核微生物原基因组,对其中微生物16S rDNA的V6-V8高变区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通过电泳图谱,可分析出微生物的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的变化。利用本发明可以快速准确的扩增浓香白酒酿酒过程中不同窖泥的微生物的16S rDNA;并用DGGE进一步检测浓香白酒酿酒过程中不同窖泥微生物菌群的差异性,实现对酿酒窖泥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变化的及时监测。

Description

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分子扩增用引物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酿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分子扩增用引物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浓香型白酒是中国是三大典型香型白酒之一,其独特的工艺造就了浓香型白酒独特的风味特征。浓香型白酒的特征之一是窖香浓郁,窖泥微生物正是酿造过程中窖香物质的主要来源。不同窖龄的窖池,随着发酵过程的不断进行,其微生物菌群及数量不断趋于平衡与稳定,最终达到其特定的微生物菌群结构,从而使出酒品质趋于稳定,使酒更加富有窖香浓郁感。
浓香型白酒的酿造过程是通过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网罗与聚集,酿酒微生物的种群结构极为复杂。对于酿酒微生物的研究,由于酿酒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传统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揭示浓香白酒的酿造机理。目前针对窖泥微生物的研究,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进行分离培养,由于样品运输、储存以及分离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窖泥中的产香微生物中厌氧微生物种类较多),故只能分离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种类繁多,为深入研究浓香型白酒的酿造机理,就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方法对窖泥微生物菌群进行研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对区系中微生物的分子水平的差异,来研究窖泥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及差异性,以及在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目前已有一些针对土壤微生物16S rDNA的研究方法,并有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糟醅微生物的报道。然而由于窖泥中腐殖质含量较高,并且其微生物种类与糟醅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性,对于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的16S rDNA进行的相关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
目前采用DGGE方法主要是对土壤和糟醅微生物的研究,相关研究报道主要是对原核微生物16S rDNA中V3高变区的进行扩增,研究菌群结构的差异性。但由于其扩增产物仅为240bp,反映出来的微生物种群信息量较少,即DGGE图谱中条带较少,不能很好的反映窖泥微生物菌群结构及丰富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16S rDNA扩增用引物对;使用该引物对扩增窖泥原核微生物16S rDNA片段的方法;以及对扩增出的窖泥原核微生物16S rDNA片段进行DGGE电泳,以便于进行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方法。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16S rDNA扩增用引物对。该引物对的序列为:
引物I(SEQ ID No.1):5’-CGC CCG GGG CGC GCC CCG GGC GGG GCG GGG GCA CGG GGGGAA CGC GAA GAA CCT TAC-3’,
引物II(SEQ ID No.2):5’-ACG GGC GGT GTG TAC-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扩增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16S rDNA片段的方法,该方法是使用上述的引物对进行扩增。
进一步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取窖泥微生物菌群总DNA;
b、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对提取的总DNA进行PCR扩增。
其中,上述PCR扩增的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4min;采用降落PCR,65℃开始退火,每一轮循环降1℃,95℃变性45s,退火45s,共计16个循环,72℃延伸1min;以后采用95℃变性45s,49℃退火45s,72℃延伸1min,共计20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5min;所述PCR扩增的扩增体系为:50μL体系,其中Taq酶(5U/μL)1.0μL,10×buffer5.0μL,MgCl2(25mM)3.0μL,dNTPs Mixture(各2.5mM)4.0μL,引物I与引物II各1.0μL,模板DNA(100ng/μL)1.0μL,灭菌双蒸水34μL。
其中,提取窖泥微生物菌群总DNA可采用omega公司D5625E.Z.N.A.TM soilDNA kit型号试剂盒。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16S rDNA片段条带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以上述的扩增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16S rDNA片段的方法扩增出16S rDNA片段产物;
b、将扩增出的16S rDNA片段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条件:聚丙烯酰胺胶的变性范围40%~70%,聚丙烯酰胺胶的浓度6%~10%;电泳液温度60℃,先用200V电压,电泳10min,再用85v电压,电泳15.5h;
c、将上述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后得到的胶进行银染色,保存以供凝胶成像分析使用。
可以使用凝胶成像系统及其分析软件(如BIO-1D)分析上述方法中DGGE图谱中条带的差异性,得出不同窖泥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
其中,上述聚丙烯酰胺胶的浓度优选8%。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
(1)窖泥微生物总DNA提取。可采用E.Z.N.A.TM soil DNA kit提取微生物总DNA。
(2)原核微生物16S rDNAV6-V8区的扩增得到PCR产物:PCR反应体系为50μL:1.0μLTaq酶(5U/μL),5.0μL 10×buffer,3.0μL MgCl2(25mmol/L),4.0μL dNTPs Mixture(各2.5mmol/L),引物(10μmol/L)各1.0μL,1.0μL模板DNA(100ng/L),34.0μL灭菌双蒸水。
PCR扩增程序:95℃预变性4min;95℃变性45s,应用降落PCR,65℃开始退火,每一轮次降1℃,最终降至49℃,退火45s,72℃延伸1min,共计16个循环;以后采用95℃变性45s,49℃退火45s,72℃延伸1min,最后在72℃延伸5min,共计20个循环。
所用引物序列:
引物I(SEQ ID No.1):5’-CGC CCG GGG CGC GCC CCG GGC GGG GCG GGG GCA CGG GGG GAACGC GAA GAA CCT TAC-3’,
引物II(SEQ ID No.2):5’-ACG GGC GGT GTG TAC-3’。
(3)将上述PCR产物进行DGGE电泳,电泳条件为:胶的变形范围为40%~70%,胶的浓度为8%。电压条件为:先用200V电压,电泳10min,再用85v电压,电泳15.5h。
(4)将上述不同窖池样品DGGE电泳图谱进行银染色,并用BIO 1D软件进行成像分析比对,即能找出分析窖池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不同窖池窖泥微生物的差异性。
本发明首次公开了利用分子生物学DGGE的手段,对浓香型白酒在酿造过程中窖泥微生物变化的研究方法,进而得以能够分析酿酒微生物菌群种类及其数量的变化。本方法是通过窖泥原核微生物中16S rDNA中V6-V8高变区的差异,结合DGGE的技术优化出了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将使微生物的研究变得更加简捷、高效,同时为中国固态白酒的酿造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使用本发明上述方法对窖泥微生物的研究与常规方法进行研究的对比有如下特点:
通过DGGE电泳图谱能反映出窖泥微生物的多样性,根据条带的差异能找出酿酒微生物的差异性。与传统技术相比较,采用本方法能够将难以分离培养的微生物群落,直接用于比较不同样品微生物菌群种类及数量的差异性;与目前土壤和糟醅微生物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相比,本方法中随着扩增序列的增加其生物信息量的表达上也更为丰富(即表现出的条带也更为丰富),能够更客观的反映出微生物菌群结构的特征;此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分析出微生物变化的趋势,作为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
本发明中优选设计的引物是对16S rDNA的V6-V8高变区扩增,其产物约为470bp。本引物扩增产物接近DGGE最适片段长度,能很好的反应出微生物的菌群结构的信息量(表现出很好的丰富度),这与本方法建立过程中的实验结果相符。
针对含有GC夹头的引物而言,其扩增片段长度越长,越不易扩增。本方法的建立过程中,通过梯度PCR优化出了本方法中所用引物特定的扩增体系与条件。同时通过对该扩增产物DGGE条件的摸索,优化出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条件,其中包括:胶的配置、电压及时间的控制。此外在本方法的建立过程中,还比较了V3与V6-V8高变区扩增产物的DGGE图谱,其结果为V6-V8区扩增产物较前者具有更好的条带分离效果,即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差异性。
该方法是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对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窖泥原核微生物进行免培养研究。其特点是提高了现有DGGE技术在土壤和糟醅微生物应用中检测限度,进一步提高了研究样品微生物种群的丰富度;克服了现有常规分析方法的不足,能很好的将酿酒微生物中的优势菌群得以分离,为酿酒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高效、快捷的技术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方法能够检测出窖泥中优势菌群(大于菌群总数1%)。本发明方法所扩增出的窖泥微生物的16S rDNA在DGGE图谱中的差异,可用于研究窖泥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及差异性,以及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趋势。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窖泥微生物菌群的差异,进而为窖泥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一种高效、快捷的实现酿酒微生物及时监测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窖泥微生物菌群V3区PCR产物,图中A为老窖窖底样品;B为老窖窖壁样品;C为新窖窖底样品;D为新窖窖壁样品;E为老窖窖底与窖壁混合样品。
图2:窖泥微生物菌群V6-V8区PCR产物,图中A为老窖窖底样品;B为老窖窖壁样品;C为新窖窖底样品;D为新窖窖壁样品;E为老窖窖底与窖壁混合样品。
图3:V6-V8高变区PCR扩增产物的DGGE垂直电泳图谱,从左到右的垂直胶变性梯度为0%~100%。
图4:DGGE条件优化电泳图谱,在图中的A、B、C、D分别为不同电泳条件下的电泳条带,表明不同电泳条件对DGGE电泳条带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A采用的电泳条件为先用200V,10min,再用160V,6h;B条件为先用200V,10min,再用120V,9h;C条件为先用200V,10min,再用100V,12h;D条件为先用200V,10min,再用85V,15.5h。
图5:相同样品不同扩增产物DGGE电泳图谱。A与B,A′与B′为相同窖泥DNA的样品,A与A′为V3高变区扩增产物的DGGE电泳图谱,B与B′为V6-V8高变区扩增产物的DGGE电泳图谱。
图6:凝胶电泳图,A(窖底)、A′(窖壁)与B(窖底)、B′(窖壁)分别代表同一窖池中窖壁和窖底相同部位的不同样品的条带。
图7:凝胶电泳图,A(老窖窖壁)、A′(老窖窖底)与B(新窖窖壁)、B′(新窖窖底)分别代表老窖与新窖中的窖壁和窖底不同样品条带。
图8:凝胶电泳图,A(窖壁)、A′(窖底)与B(窖壁)、B′(窖底)分别代表窖龄相同且产酒能力相近的两口百年窖池窖窖壁和窖底样品条带。
图9:凝胶电泳图,A、A′与B、B′均为相同综合窖泥样品,前两个样品与后两个样品为不同批次的DGGE电泳条带,以检测本方法的准确性与重复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不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本发明方法的建立
1、引物的选择
在本方法的建立过程中,采用了对16S rDNA的V6-V8高变区扩增的引物,其产物约为470bp,接近DGGE最适片段长度。此外还使用了目前使用较多的用于扩增V3区的引物,两对引物扩增的PCR产物分别约为240bp和470bp。针对不同的引物序列分别进行扩增,V3区扩增参考现有文献资料,V6-V8区的扩增通过梯度PCR进行条件的优化。
2、扩增条件的优化
V3高变区的扩增条件参考现有文献(王奇赞,徐秋芳,姜培坤等.天目山毛竹入侵阔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16S rDNA V3区片段PCR的DGGE分析.土壤学报,2009,46(4):662-668);V6-V8高变区引物通过扩增条件的优化,得出最优扩增条件如下:
PCR扩增反应体系:50μL体系,其中Taq酶(5U/μL)1.0μL,10×buffer5.0μL,MgCl2(25mM)3.0μL,dNTPs Mixture(各2.5mM)4.0μL,引物I与引物II各1.0μL,模板DNA(100ng/μL)1.0μL,灭菌双蒸水34μL。
PCR扩增程序:95℃预变性4min;95℃变性45s,应用降落PCR,65℃开始退火,每一轮次降1℃,最终降至49℃,退火45s,72℃延伸1min,共计16个循环;以后采用95℃变性45s,49℃退火45s,72℃延伸1min,最后在72℃延伸5min,共计20个循环。
通过对PCR电泳条件的优化得出的扩增产物,如图1和图2所示:两对引物分别按上述的该引物对应的条件进行扩增不同窖泥样品,琼脂糖胶电泳图谱可以看出,扩增产物分别为240bp和470bp,均与目的片段长度相符,即为所要扩增的目的片段。
3、DGGE电泳条件的优化
3.1胶变性范围的确定
在DGGE分析中,变性范围的确定是通过垂直电泳图谱进行确定的。V6-V8高变区PCR扩增产物的DGGE垂直电泳图谱,如图3所示:
图3中垂直胶变性梯度为0%~100%,DNA片段在垂直胶中染色后呈S形曲线。在胶的左侧,变性剂浓度低,DNA片段为双链形式,因此沿着电泳方向一直迁移。在胶的右侧,由于变性剂浓度高,DNA进入胶就立刻发生了部分解链,因此迁移很慢。在胶中间,DNA片段有不同程度的解链。当变性剂浓度临界于DNA片段最低解链区域时,DNA迁移速率有急剧变化。本研究中,聚丙烯酰胺胶总体宽度为18.0cm,通过垂直电泳图图3可以看出胶分别在7.6cm和11.5cm处出现拐点,故目的片段的实际变性范围确定为40%-70%。
本方法中,变性剂采用尿素与去离子甲酰胺,变性范围是通过调整胶中变性剂添加的量而实现的。如:本实验中,采用16x20cm的玻璃板,配置16ml变性浓度为40%的胶溶液添加尿素2.688g,添加去离子甲酰胺2.56ml;配置16ml,变性浓度为70%的胶溶液添加尿素4.704g,添加去离子甲酰胺4.48ml;在使用梯度生成器,进行制备变性范围为40%-70%的胶。
3.2电泳电压及时间的优化
优化过程在图4中反映,在图4中的A、B、C、D分别为不同电泳条件下的电泳条带,表明不同电泳条件对DGGE电泳条带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A采用的电泳条件为先用200V,10min,再用160V,6h;B条件为先用200V,10min,再用120V,9h;C条件为先用200V,10min,再用100V,12h;D条件为先用200V,10min,再用85V,15.5h。结果表明不同电泳条件对窖泥微生物的分离效果影响很大,总体趋势为电压越低、时间越长,其条带分离效果越来越好;但电压太低时,电泳时间太长,达不到快捷的检测原则。通过对电泳条件的优化得出,当电压为85V时,电泳超过16h有部分DNA条带就会跑出聚丙烯酰胺胶。故本方法最终确定的电压和时间确定为先用200V,10min,再用85V,15.5h。
3.3聚丙烯酰胺胶浓度的优化
本方法建立过程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分别采用6%、8%、10%、12%,实验结果表明:胶浓度为6%、8%、10%时,使用上述优化出的电泳条件均可电泳出较好的条带,并且其相似性基本一致;胶浓度为12%电泳条带较差。但当胶浓度为6%时,其柔韧度较差,不利于后续的银染色操作,故本方法在胶浓度为6%~10%均有较好的操作性,其中最优胶浓度为8%。
4、优化的结果
A、优化得到了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16S rDNA扩增用引物对:
引物I:5’-CGC CCG GGG CGC GCC CCG GGC GGG GCG GGG GCA CGG GGG GAA CGC GAA GAACCT TAC-3’,
引物II:5’-ACG GGC GGT GTG TAC-3’。
B、优化得到了扩增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16S rDNA片段的方法。
a、提取窖泥微生物总DNA;
b、使用上述的引物对提取的总DNA进行PCR扩增。
其中,提取窖泥微生物总DNA可采用omega公司D5625E.Z.N.A.TM soil DNA kit型号试剂盒,按其手册操作。
其中,步骤b的PCR扩增的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4min;采用降落PCR,65℃开始退火,每一轮循环降1℃,95℃变性45s,退火45s,共计16个循环,72℃延伸1min;以后采用95℃变性45s,49℃退火45s,72℃延伸1min,共计20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5min;
步骤b的PCR扩增的扩增体系为:50μL体系,其中Taq酶(5U/μL)1.0μL,10×buffer5.0μL,MgCl2(25mM)3.0μL,dNTPs Mixture(各2.5mM)4.0μL,引物I与引物II各1.0μL,模板DNA(100ng/μL)1.0μL,灭菌双蒸水34μL。
C、优化得到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该方法是以扩增出的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群落的16S rDNA产物进行变形梯度凝胶电泳;
b、聚丙烯酰胺胶:变性范围40%~70%,胶浓度6%~10%,优选8%;DGGE电泳装置的电泳条件:电泳液温度60℃,先用200V电压,电泳10min,再用85v电压,电泳15.5h;
c、将上述DGGE电泳胶进行银染色,并使用BIO-1D分析DGGE图谱中条带的差异性,就可得出不同窖泥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
其中,步骤b中的扩增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16S rDNA片段的方法为:
提取窖泥微生物总DNA后使用上述的引物对提取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引物I:5’-CGCCCG GGG CGC GCC CCG GGC GGG GCG GGG GCA CGG GGG GAA CGC GAA GAA CCT TAC-3’,引物II:5’-ACG GGC GGT GTG TAC-3’。其中,PCR扩增的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4min;采用降落PCR,65℃开始退火,每一轮循环降1℃,95℃变性45s,退火45s,共计16个循环,72℃延伸1min;以后采用95℃变性45s,49℃退火45s,72℃延伸1min,共计20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5min。PCR扩增的扩增体系为:50μL体系,其中Taq酶(5U/μL)1.0μL,10×buffer5.0μL,MgCl2(25mM)3.0μL,dNTPs Mixture(各2.5mM)4.0μL,引物I与引物II各1.0μL,模板DNA(100ng/μL)1.0μL,灭菌双蒸水34μL。
其中,提取窖泥微生物总DNA可采用omega公司D5625E.Z.N.A.TM soil DNA kit型号试剂盒,按其手册操作。
5、两对引物对相同样品扩增产物的DGGE电泳图谱的对比:
V3高变区的DGGE电泳条件参考现有文献的条件,V6-V8高变区采用优化出的条件进行变形梯度凝胶电泳。其电泳图谱如图5所示:
图5中,A与B,A′与B′为相同窖泥DNA的样品,A与A′为V3高变区扩增产物的DGGE电泳图谱,B与B′为V6-V8高变区扩增产物的DGGE电泳图谱。通过图谱可以看出:B与B′得图谱条带表现的更为丰富,即表现的微生物菌群结构的信息量更大。因此本方法优化能更好的反映窖泥原核微生物的菌群结构,该方法适用于浓香白酒窖泥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以下四个实例不仅是对不同窖泥样品中微生物菌群的检测,同时是对本方法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等方法学指标的验证。
实施例二用本发明方法对同一窖池不同部位窖泥进行对比检测
(1)窖泥微生物总DNA提取,采用E.Z.N.A.TM soil DNA kit提取微生物总DNA。
(2)扩增16S rDNA的引物序列:
引物I:5’-CGC CCG GGG CGC GCC CCG GGC GGG GCG GGG GCA CGG GGG GAA CGC GAA GAACCT TAC-3’,
引物II:5’-ACG GGC GGT GTG TAC-3’。
(3)原核微生物16S rDNA V6-V8区的扩增∶PCR反应体系为50μL∶1.0μL Taq酶(5U/μL),5.0μL 10×buffer,3.0μL MgCl2(25mmol/L),4.0μL dNTPs Mixture(各2.5mmol/L),引物(10μmol/L)各1.0μL,1.0μL模板DNA(100ng/L),34.0μL灭菌双蒸水。
PCR扩增程序:95℃预变性4min;95℃变性45s,应用降落PCR,65℃开始退火,每一轮次降1℃,最终降至49℃,退火45s,72℃延伸1min,共计16个循环;以后采用95℃变性45s,49℃退火45s,72℃延伸1min,最后在72℃延伸5min,共计20个循环。
(4)上述PCR产物进行DGGE电泳,电泳条件为:胶的变形范围为40%~70%,胶的浓度为8%。电压条件为:先用200V电压,电泳10min,再用85v电压,电泳15.5h。
(5)将上述不同窖池样品DGGE电泳图谱进行银染色,并用BIO 1D软件进行比对。找出分析窖池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不同窖池窖泥微生物的差异性。
结果见图6,A(窖底)、A′(窖壁)与B(窖底)、B′(窖壁)分别代表同一窖池中窖壁和窖底相同部位的不同样品的条带
从图6的电泳图谱可以看出相同窖池不同部位的窖泥微生物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通过BIO-1D软件分析,两者的不同部位窖泥微生物中DNA条带的相似度均超过90%。故本方法对于窖泥原核微生物的研究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实施例三用本发明方法对产酒品质差异较大的不同窖龄窖泥进行对比检测
(1)窖泥微生物总DNA提取,采用E.Z.N.A.TM soil DNA ktt提取微生物总DNA。
(2)扩增16S rDNA的引物序列:
引物I:5’-CGC CCG GGG CGC GCC CCG GGC GGG GCG GGG GCA CGG GGG GAA CGC GAA GAACCT TAC-3’,
引物II:5’-ACG GGC GGT GTG TAC-3’。
(3)原核微生物16S rDNAV6-V8区的扩增∶PCR反应体系为50μL∶1.0μL Taq酶(5U/μL),5.0μL 10×buffer,3.0μL MgCl2(25mmol/L),4.0μL dNTPs Mixture(各2.5mmol/L),引物(10μmol/L)各1.0μL,1.0μL模板DNA(100ng/L),34.0μL灭菌双蒸水。
PCR扩增程序:95℃预变性4min;95℃变性45s,应用降落PCR,65℃开始退火,每一轮次降1℃,最终降至49℃,退火45s,72℃延伸1min,共计16个循环;以后采用95℃变性45s,49℃退火45s,72℃延伸1min,最后在72℃延伸5min,共计20个循环。
(4)上述PCR产物进行DGGE电泳,电泳条件为:胶的变形范围为40%~70%,胶的浓度为8%。电压条件为:先用200V电压,电泳10min,再用85v电压,电泳15.5h。
(5)将上述不同窖池样品DGGE电泳图谱进行银染色,并用BIO 1D软件进行比对。找出分析窖池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不同窖池窖泥微生物的差异性。
结果见图7,图7中A(老窖窖壁)、A′(老窖窖底)与B(新窖窖壁)、B′(新窖窖底)分别代表老窖与新窖中的窖壁和窖底不同样品条带。
从图7的电泳图谱可以看出不同年代的窖池不同部位的窖泥微生物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图中表现为条带数目及条带位置的差异性。通过BIO-1D软件分析,两者的窖壁中窖泥微生物的优势菌群相似度仅为30%,窖底中窖泥微生物的优势菌群相似度为65%。并且表现出老窖窖泥微生物菌群比新窖窖泥微生物菌群更为丰富,并且其中占绝对优势的微生物菌群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故利用本方法可以确定不同窖龄的窖泥中原核微生物菌群的差异性。
实施例四用本发明方法对相同窖龄的产酒品质相近的窖池进行对比检测
(1)窖泥微生物总DNA提取,采用E.Z.N.A.TM soil DNA ktt提取微生物总DNA。
(2)扩增16S rDNA的引物序列:
引物I:5’-CGC CCG GGG CGC GCC CCG GGC GGG GCG GGG GCA CGG GGG GAA CGC GAA GAACCT TAC-3’,
引物II:5’-ACG GGC GGT GTG TAC-3’。
(3)原核微生物16S rDNAV6-V8区的扩增∶PCR反应体系为50μL∶1.0μL Taq酶(5U/μL),5.0μL 10×buffer,3.0μL MgCl2(25mmol/L),4.0μL dNTPs Mixture(各2.5mmol/L),引物(10μmol/L)各1.0μL,1.0μL模板DNA(100ng/L),34.0μL灭菌双蒸水。
PCR扩增程序:95℃预变性4min;95℃变性45s,应用降落PCR,65℃开始退火,每一轮次降1℃,最终降至49℃,退火45s,72℃延伸1min,共计16个循环;以后采用95℃变性45s,49℃退火45s,72℃延伸1min,最后在72℃延伸5min,共计20个循环。
(4)上述PCR产物进行DGGE电泳,电泳条件为:胶的变形范围为40%~70%,胶的浓度为8%。电压条件为:先用200V电压,电泳10min,再用85v电压,电泳15.5h。
(5)将上述不同窖池样品DGGE电泳图谱进行银染色,并用BIO 1D软件进行比对。找出分析窖池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不同窖池窖泥微生物的差异性。
结果见图8,图8中A(窖壁)、A′(窖底)与B(窖壁)、B′(窖底)分别代表窖龄相同且产酒能力相近的两口百年窖池窖窖壁和窖底样品条带
从图8的电泳图谱可以看出,产酒能力相近的百年老窖池窖泥微生物菌群结构更为复杂,菌群数量也更为丰富。并且窖池窖壁和窖底不同部位的窖泥原核微生物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图中表现为共有条带数目较多。通过BIO-1D软件分析,两者的窖壁中窖泥微生物的优势菌群相似度为79%,窖底中窖泥微生物的优势菌群相似度为76%,且其中占绝对优势的微生物菌群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故利用本方法对产酒能力相近的窖泥中原核微生物菌群相似性与产酒能力表现为一致性。表明该方法可以通过条带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研究窖泥微生物的种类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而研究不同窖池产酒生香能力的差异性。
实施例五用本发明方法对相同窖泥原核微生物综合样品进行重复性检测
(1)窖泥微生物总DNA提取,采用E.Z.N.A.TM soil DNA kit提取微生物总DNA。
(2)扩增16S rDNA的引物序列:
引物I:5’-CGC CCG GGG CGC GCC CCG GGC GGG GCG GGG GCA CGG GGG GAA CGC GAA GAACCT TAC-3’(SEQ ID No.1),
引物II:5’-ACG GGC GGT GTG TAC-3’(SEQ ID No.2)。
(3)原核微生物16S rDNA V6-V8区的扩增∶PCR反应体系为50μL∶1.0μL Taq酶(5U/μL),5.0μL 10×buffer,3.0μL MgCl2(25mmol/L),4.0μL dNTPs Mixture(各2.5mmol/L),引物(10μmol/L)各1.0μL,1.0μL模板DNA(100ng/L),34.0μL灭菌双蒸水。
PCR扩增程序:95℃预变性4min;95℃变性45s,应用降落PCR,65℃开始退火,每一轮次降1℃,最终降至49℃,退火45s,72℃延伸1min,共计16个循环;以后采用95℃变性45s,49℃退火45s,72℃延伸1min,最后在72℃延伸5min,共计20个循环。
(4)上述PCR产物进行DGGE电泳,电泳条件为:胶的变形范围为40%~70%,胶的浓度为8%。电压条件为:先用200V电压,电泳10min,再用85v电压,电泳15.5h。
(5)将上述不同窖池样品DGGE电泳图谱进行银染色,并用BIO 1D软件进行比对。找出分析窖池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不同窖池窖泥微生物的差异性。
结果见图9,图9中A、A′为与B、B′分别代表相同综合窖泥样品两个批次的DGGE电泳条带。
从图9的电泳图谱可以看出,综合窖泥样品中原核微生物菌群种类极为丰富,并且在其不同批次的DGGE电泳操作中原核微生物菌群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在图中表现为共有条带数目几乎完全相同。通过BIO-1D软件分析,A、A′与B、B′的四个样品,其中占绝对优势的微生物菌群相似性接近100%。故利用本方对研究窖泥原核微生物菌群结构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Claims (5)

1.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16S rDNA扩增用引物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物对的序列为:
引物I:5’-CGC CCG GGG CGC GCC CCG GGC GGG GCG GGG GCA CGG GGG GAA CGC GAA GAACCT TAC-3’,
引物II:5’-ACG GGC GGT GTG TAC-3’。
2.扩增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16S rDNA片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对进行扩增。
3.扩增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16S rDNA片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提取窖泥微生物菌群总DNA;
b、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对提取的总DNA进行PCR扩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CR扩增的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4min;采用降落PCR,65℃开始退火,每一轮循环降1℃,95℃变性45s,退火45s,共计16个循环,72℃延伸1min;以后采用95℃变性45s,49℃退火45s,72℃延伸1min,共计20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5min;
所述PCR扩增的扩增体系:按50μL体系计,其中5U/μL Taq酶1.0μL,10×缓冲液5.0μL,25mM MgCl23.0μL,各2.5mM dNTPs混合物4.0μL,引物I与引物II各1.0μL,100ng/μL模板DNA1.0μL,灭菌双蒸水34μL。
5.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16S rDNA片段条带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
a、以权利要求2~5项所述的方法扩增出16S rDNA片段产物;
b、将扩增出的16S rDNA片段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条件:聚丙烯酰胺胶的变性范围40%~70%,胶的浓度6%~10%;电泳液温度60℃,先用200V电压,电泳10min,再用85v电压,电泳15.5h;
c、将上述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后得到的胶进行银染色,保存以供凝胶成像分析使用。
CN2010105379995A 2010-11-09 2010-11-09 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分子扩增用引物及检测方法 Active CN1019745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79995A CN101974519B (zh) 2010-11-09 2010-11-09 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分子扩增用引物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79995A CN101974519B (zh) 2010-11-09 2010-11-09 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分子扩增用引物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4519A true CN101974519A (zh) 2011-02-16
CN101974519B CN101974519B (zh) 2012-07-25

Family

ID=43574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79995A Active CN101974519B (zh) 2010-11-09 2010-11-09 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分子扩增用引物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7451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2206A (zh) * 2011-06-29 2011-11-16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一种研究白酒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方法
CN102643798A (zh) * 2012-04-13 2012-08-22 四川农业大学 大曲酒窖泥微生物总dna提取的前处理方法
CN103031384A (zh) * 2013-01-09 2013-04-10 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析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
CN109628565A (zh) * 2018-12-28 2019-04-16 江苏权正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构建基因图谱用以鉴定白酒真假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华儿科杂志》 20040930 沈德新等 新生儿常见感染病原菌的16SrDNA寡核苷酸阵列快速诊断 , 第09期 2 *
《中国兽医杂志》 20051022 曲丰发等 鸭疫里默氏菌16SrDNA基因的PCR-RFLP分析 , 第10期 2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51126 图雅等 用于虎粪微生物区系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核酸提取方法的筛选 , 第04期 2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0910 李江涛等 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 第09期 2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2206A (zh) * 2011-06-29 2011-11-16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一种研究白酒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方法
CN102643798A (zh) * 2012-04-13 2012-08-22 四川农业大学 大曲酒窖泥微生物总dna提取的前处理方法
CN103031384A (zh) * 2013-01-09 2013-04-10 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析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
CN109628565A (zh) * 2018-12-28 2019-04-16 江苏权正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构建基因图谱用以鉴定白酒真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4519B (zh) 2012-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sta et al. Microbial diversity in sugarcane ethanol production in a Brazilian distillery using a culture-independent method
Bauer et al. Methanogens in biogas production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a novel molecular population analysis approach
Boock et al. Engineered microbial biofuel production and recovery under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Yun et al. Application of a novel enzymatic pretreatment using crude hydrolytic extracellular enzyme solution to microalgal biomass for dark fermentative hydrogen production
CN101570786B (zh) 用变性梯度电泳鉴定白酒大曲或酒醅酵母群落结构的方法
CN102382877A (zh) 一种研究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方法
CN101974519B (zh) 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菌群分子扩增用引物及检测方法
WO2016051166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on and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
CN102719541A (zh) 一种分析白酒发酵体系中Bacillus群落结构的方法
Ren et al. Bacterial succession and the dynamics of flavor compounds in the Huangjiu fermented from corn
Guevara-López et 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support materials used with a photo-fermentative consortium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CN103834744B (zh) 窖泥中梭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甲烷菌的定量分析方法
Bando et al. A microbiological study of 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beer lees
CN103993071B (zh) 酒醅微生物群落中乳酸菌、梭菌、芽孢杆菌的定量分析方法
CN102876677A (zh) 一种双链rna的制备方法
Córdova et al. Microalgae to biogas: Microbiological communities involved
CN101886087A (zh) 一种利用毕赤酵母高效表达dna聚合酶的方法
CN107075462A (zh) 2,3‑丁二醇的生成能力得到增强的重组微生物及利用其的2,3‑丁二醇的生产方法
CN103834745B (zh) 大曲微生物群落中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的定量分析方法
CN101130782B (zh) 以葡萄糖为底物产1,3-丙二醇重组酿酒酵母的构建方法
CN102363757A (zh) 一株2-酮基-d-葡萄糖酸高产菌株的筛选方法及该菌株的发酵方法
Ferraz Júnior et al. Applied metagenomics for biofue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CN105349561A (zh) 一种利用血红蛋白提高发酵细胞密度的方法
CN105274041A (zh) 一株重组大肠杆菌及其在生产2-丁醇中的应用
CN113046460B (zh) 灰霉病胁迫条件下的韭菜内参基因及内参基因的引物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