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4193A - 磁头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磁头保持用框体 - Google Patents

磁头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磁头保持用框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4193A
CN101964193A CN2010102378740A CN201010237874A CN101964193A CN 101964193 A CN101964193 A CN 101964193A CN 2010102378740 A CN2010102378740 A CN 2010102378740A CN 201010237874 A CN201010237874 A CN 201010237874A CN 101964193 A CN101964193 A CN 101964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agnetic head
recording medium
magnetic recording
proces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78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4193B (zh
Inventor
山中信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516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8941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648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914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889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3436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64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4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4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41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 G06K7/08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using inductive or magnetic sensors
    • G06K7/08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using inductive or magnetic sensors inductiv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6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keeping the feeding or insertion slot of the card station clean of dirt, or to avoid feeding of foreign or unwanted objects into the slot
    • G06K13/0875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keeping the feeding or insertion slot of the card station clean of dirt, or to avoid feeding of foreign or unwanted objects into the slot the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shutter for blocking at least part of the card insertion slo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08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of non-disc record carrier, e.g. c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AREA)
  • Magnetic Heads (AREA)
  • Adjustment Of The Magnetic Head Position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AREA)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容易地进行磁头的安装作业且可降低维护费用的磁头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磁头保持用框体。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至少包括:形成有输送磁记录介质(8)的输送路(12)的框架(13a、13b)、以及对该磁记录介质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的磁头组(80),磁头组(80)通过将磁头组(80)具有的框体(60)安装在安装部侧框架(13a)上从而以规定的倾斜角固定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内的规定位置上。磁头组(80)包括: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的磁头(22a、22b);固定磁头(22a、22b)且将其相对磁记录介质(8)的磁条(6)面沿垂直方向自由位移地予以保持的磁头托架(62、64);保持磁头托架(62、64)且将磁头组(80)以规定倾斜角安装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内的规定位置上的磁头保持用框体(60);以及具有识别磁头(22a、22b)种类的磁头识别部(51)且与磁头(22a、22b)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50)。

Description

磁头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磁头保持用框体
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06年8月3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0610128540.3”的、发明名称为“磁头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磁头保持用框体”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磁记录介质的磁性数据的磁头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磁头保持用框体。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处理磁记录介质的磁性数据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已知有将磁头固定在支架上、该支架相对设于第一驱动辊与第二驱动辊之间的基座自由上下运动地配设的磁卡读写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0014及图1、图3)。该磁卡读写器的磁头通过推压弹簧安装在磁卡读写器的基座上。
另外,现有的磁盘装置已知有为了容易且可靠地识别磁头IC而在印刷电路板上装设有三个芯片电阻R1~R3及连接器脚、且与前端装设有磁头IC的柔性电缆连接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磁盘装置与将检查装置的探针设在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器脚连接,可通过测定芯片电阻R1~R3的阻抗来识别磁头IC。
但是,若长时间使用处理记录在信用卡等中的磁性数据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则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的磁头会产生磨损。在磁头的磨损加剧而超过使用极限时,则不能正常地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因此,必须定期更换。尤其是设在室外或尘埃较多的场所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有磁头的磨损易于加剧的倾向。
在更换磁头时,将磨损的磁头取下而安装新的磁头,且必须对记录在作为主体的磁记录介质的磁条中的磁性信息进行使磁头的间隙的倾斜角相对应的方位调整。
另外,磁头根据用途具有与高矫顽力的磁性体对应的磁头、与低矫顽力的磁性体对应的磁头、读取专用磁头、读写兼用磁头、长寿命的硬质磁头等多种磁头,上位装置根据该磁头种类进行不同的磁性信息的处理和控制。
再者,若长时间使用处理记录在磁记录介质中的磁性数据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则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的磁头会附着污垢,或与磁记录介质接触的磁头的接触面会产生磨损。在磁头上附着污垢、或磁头的接触面的磨损加剧而超过使用极限时,则不能正常地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因此,在进行磁卡处理装置的维护时,需要观察磁头的磨损状况,根据需要进行磁头的接触面的清扫和磁头的更换作业。
在观察磁头的接触面的状态时,现有技术存在必须取下磁头或组装有磁头的装配部件后再进行确认的问题。
针对这种问题,提出一种磁卡读写器,其将与磁头相对设置的对置辊相对该对置辊的旋转轴滑动自如地安装,且通过磁头推压弹簧的施力将磁头向对置辊侧推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磁卡读写器在进行除去磁头的污垢等维护时,使对置辊沿旋转轴滑动,使磁头的上方开放,从而可简单地清扫与磁卡接触滑动的磁头的接触面。
另外,一直以来,使用信用卡、预付卡、现金提取卡等多种卡(记录介质)。在这些卡中,有一种磁卡是在卡的表面设有涂敷磁性体的磁条,在该磁条中记录有各种信息。磁卡(记录介质)根据种类和用途有磁条的位置、宽度、长度、记录格式等不同的多种磁卡,根据这些磁卡的种类和用途有对应的卡处理装置(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当在特定用途的卡处理装置中插入种类和用途不同的非对应的卡时,会在卡处理装置内产生卡堵塞、或不能进行处理动作而产生错误等不良状况。作为用于预先防止这种不良状况的发生的卡处理装置,已知有一种卡处理装置,包括:检查所插入的磁卡的宽度尺寸是否适当的卡宽度传感器;读取所插入的磁卡的磁性信息、判断是否是可处理的卡的前置磁头;以及根据前置磁头读取的磁性信息是否适当来进行输送路的开闭的闸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在这种卡处理装置中,将磁卡取出、装入卡处理装置内的取出入动作通常是如此进行的:利用者从卡插入口插入磁卡,在卡宽度传感器检测出是处理对象的磁卡、且前置磁头读取是处理对象的磁卡时打开闸门,使以前输送辊为首的多个输送辊旋转,将磁卡输送到卡处理装置内,并进行为了防止犯罪而重新关闭闸门的动作。并且,为了在使用磁卡进行现金付款、存款、汇款等卡处理后将插入的磁卡返还给利用者而打开闸门,使输送辊反向旋转,在磁卡的跟前侧后端从磁卡的插入口弹出的状态下使输送辊临时停止。并且,指示利用者拔出磁卡。
此时,弹出而停止的磁卡的里侧前端部分由配置在卡处理装置的本体构成部内的前输送辊夹持,即使在经过规定时间而利用者没有拔出磁卡时,也可判断为利用者忘记拔出磁卡,使该前输送辊反转,重新将磁卡输送到卡处理装置内,关闭闸门,将磁卡存放在专用的存贮器中。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7-1758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2004-2410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2001-67514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磁卡读写器中,在将磁头安装在读卡器上时,需要对磁头进行方位调整,估计非常麻烦,且上位装置也很难自动识别所安装的磁头的种类。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磁盘装置中,虽然可通过测定芯片电阻R1~R3的阻抗来识别磁头IC,但存在需要设置用于装设芯片电阻R1~R3和连接器脚的印刷电路板的不良状况。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磁卡读写器中,即使在对置辊沿旋转轴滑动时,在所要清扫的磁头的正上方也依然存在辊轴,故很难观察到磁头的接触面的磨损状况和污垢状况,也不容易清扫磁头。
另一方面,在应对两面设有磁条的磁记录介质的磁卡处理装置中,与各磁条对应的磁头的磨损状况的确认作业和清扫作业非常难进行。
再者,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述的卡处理装置中,在从卡插入口到与磁卡最初接触的前输送辊之间存在卡宽度传感器、前置磁头、闸门机构等,因此,在排出磁卡时,不能充分确保磁卡的排出长度,对利用者来说有时不能容易地抓住磁卡。
具体而言,在处理长度约为85mm的一般的磁卡的卡处理装置中,现有的磁卡的排出长度为23~33mm左右。对于健康者来说即使是这种程度的排出长度也能没有任何障碍地拔出磁卡,但对于高龄者和手指不灵活的利用者来说,则长度不够,有时不能很好地抓住磁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容易地进行磁头的安装作业且可降低维护费用的磁头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磁头保持用框体。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位装置可自动识别安装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上的磁头的种类和构成的磁头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磁头保持用框体。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容易地进行磁头的接触面的检修和清扫作业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高龄者、手指不灵活的利用者、不习惯ATM的利用者等也可容易地拔出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磁头组安装在对磁记录介质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进行所述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的磁头;固定所述磁头且将其相对所述磁记录介质的磁条面沿垂直方向自由位移地予以保持的磁头托架;保持所述磁头托架且具有将该磁头组以规定倾斜角安装在所述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内的规定位置上的框体侧安装部的磁头保持用框体;以及具有识别所述磁头种类的磁头识别部且与所述磁头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
采用本发明,因为包括保持具有磁头的磁头托架且以规定倾斜角安装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内的规定位置上的磁头保持用框体,故可将因磨损等而需要更换的磁头以每个磁头组的形式容易且高位置精度地进行更换。结果是,可确保由组装有磁头的磁头保持用框体构成的磁头组的互换性,且不需进行方位等的调整作业。再者,采用本发明,因为磁头组包括具有磁头识别部的柔性电路板,故可容易地识别所更换的磁头组所具有的磁头,因磨损等而更换的磁头的种类不会出错。由此,可容易地进行因磨损等而更换磁头的作业,可降低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维护费用。
本发明的磁头组的特征在于,所述磁头识别部是设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与安装有所述磁头的一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且含有跨接元件的识别电路,可根据所述跨接元件的连接组合,利用上位装置识别所述磁头的种类。
采用本发明,将含有跨接元件的识别电路设置在与安装有磁头的一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因此,可以用单纯的短的电路配线构成。结果是,可防止因断线或短路等引起的磁头的识别错误。
本发明的磁头组的特征在于,所述磁头保持用框体的框体侧安装部具有:相对输送所述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进行所述磁头保持用框体的定位的定位部、以及使所述磁头保持用框体可拆装的固定部。
采用本发明,因为框体侧安装部具有:相对输送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进行磁头保持用框体的定位的定位部、以及使磁头保持用框体可拆装的固定部,因此,可正确地进行磁头保持用框体相对输送路的定位。结果是,可将固定于磁头保持用框体的磁头相对输送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进行定位,可正确地进行磁记录介质的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另外,通过磁头保持用框体具有的这种框体侧安装部可容易地进行构成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磁头组的更换。由此,可容易地进行因磨损等而更换磁头的作业,可降低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维护费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至少包括:形成有输送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的框架、以及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头组通过将该磁头组的磁头保持用框体的框体侧安装部安装在所述框架上从而以规定的倾斜角固定在该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内的规定位置上。
采用本发明,因为磁头组的磁头保持用框体的框体侧安装部安装在形成有输送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的框架上,因此,可正确地进行磁头保持用框体相对输送路的定位。结果是,可将固定于磁头组的磁头保持用框体的磁头相对输送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进行定位,可正确地进行磁记录介质的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另外,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可容易地进行磁头组的更换,因此,可容易且高位置精度地更换因磁头磨损等而需要更换的磁头组。再者,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因为磁头组包括具有磁头识别部的柔性电路板,故可容易地识别所更换的磁头组所具有的磁头,因磨损等而更换的磁头的种类不会出错。
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与所述磁头组的磁头保持用框体的框体侧安装部对应的装置侧安装部。
采用本发明,因为框架具有与磁头组的磁头保持用框体的框体侧安装部对应的装置侧安装部,因此,通过该装置侧安装部可正确地进行磁头保持用框体相对输送路的定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磁头保持用框体对安装在对磁记录介质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上的磁头进行保持,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固定磁头的磁头托架进行保持使其相对所述磁记录介质的磁条面沿垂直方向自由位移的多个导向销;以及将所保持的磁头以规定倾斜角安装在所述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内的规定位置上的框体侧安装部,该磁头保持用框体由工程塑料制成。
采用本发明,因为具有用于对固定磁头的磁头托架进行保持使其相对磁条面沿垂直方向自由位移的多个导向销、以及将所保持的磁头以规定倾斜角安装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内的规定位置上的框体侧安装部,所以成为能以规定倾斜角安装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内的规定位置上的磁头组的磁头保持用框体。另外,也可使这种框体小型化、轻量化且廉价化。再者,这种磁头保持用框体由具有刚性的工程塑料制成,因此,可使磁头保持用框体小型化、轻量化且廉价化。作为工程塑料例如列举有PPS(聚苯硫醚)、m-PPE(改性聚苯醚)、PC(聚碳酸酯)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与磁记录介质接触而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的磁头;与所述磁头相对设置、使所述磁记录介质与所述磁头接触的对置构件;以及保持所述对置构件、将该对置构件固定在使用位置且将所述对置构件移动到退避位置使所述磁头的接触面露出的保持构件。
采用本发明,在进行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维护时,可将对置构件移动到退避位置使磁头的接触面露出。结果是,可容易地确认磁头的接触面的磨损状况,且容易地进行磁头的接触面的清扫。另外,即使磁记录介质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内堵塞,也可容易地发现堵塞的磁记录介质,且容易地将其去除。
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对置构件是对置辊。
采用本发明,在进行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维护时,可将作为对置构件的对置辊移动到退避位置使磁头的接触面露出。
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对置构件是与磁记录介质的与所述磁头接触的面相反的面接触的第二磁头。
采用本发明,在进行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维护时,可将作为对置构件的第二磁头移动到退避位置使磁头的接触面露出。另外,也可使退避的第二磁头的接触面同样地露出,可容易地确认接触面的磨损状况,且容易地进行接触面的清扫。
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构件在一端具有使所述对置构件转动的转动轴,在与该转动轴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上具有锁定构件。
采用本发明,通过保持构件所具有的转动轴和锁定构件可进行对置构件的固定和退避。
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构件包括:与固定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框架上的卡扣部卡合的卡合部、以及在该卡合部与所述卡扣部之间施加相对的施力的弹簧。
采用本发明,因为锁定构件包括:与固定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框架上的卡扣部卡合的卡合部、以及在该卡合部与卡扣部之间施加相对的施力的弹簧,因此,可使卡合部从卡扣部偏离而使对置构件退避,从而进行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维护。另外,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维护结束时,可通过使卡合部与卡扣部卡合,而使对置构件返回使用位置并进行固定。再者,此时,设在对置构件上的弹簧在卡合部与卡扣部之间施加相对的施力,从而在卡合部与卡扣部卡合后,卡合部与卡扣部被弹簧的力相对施力,从而将对置构件固定在规定位置上。再者,弹簧施加的卡合部与卡扣部之间的相对施力列举有对卡合部向卡扣部侧施力的形态、以及对卡扣部向卡合部侧施力的形态。
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输出表示由所述保持构件将所述对置构件保持在所述使用位置的信号。
采用本发明,因为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输出表示由保持构件将对置构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信号,故上位装置可进行程序设计,仅在对置构件固定在使用位置时执行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动作。结果是,可防止忘记固定对置构件的不良状况产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前构成部及本体构成部,所述前构成部具有:将磁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引导的记录介质取入口、读取从该记录介质取入口插入的磁记录介质的磁性信息的前置磁头;以及根据该前置磁头读取的磁性信息是否适当来进行输送路的开闭的闸门,这些部件沿磁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本体构成部安装有与经过所述闸门后的磁记录介质最初接触的第一输送辊,对由该第一输送辊输送的磁记录介质进行读写,该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具有连接所述前构成部与所述本体构成部的交界面,在该交界面附近安装有所述闸门及所述第一输送辊,所述第一输送辊以从所述交界面向所述前构成部侧突出的形态设置。
采用本发明,在至少包括前构成部及本体构成部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中,使本体构成部内的第一输送辊从前构成部与本体构成部的交界面向前构成部侧突出,所以可缩短记录介质取入口与第一输送辊的距离。结果是,可确保磁记录介质的排出长度在记录介质长度的1/2左右,因此,即使是高龄者、手指不灵活的利用者、不习惯ATM的利用者等也可容易地拔出磁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构成部的所述交界面具有使所述第一输送辊突出的开口部,所述前构成部具有与突出的所述第一输送辊对应的退让部。
采用本发明,因为本体构成部的前构成部侧交界面具有使第一输送辊突出的开口部,前构成部具有与突出的第一输送辊对应的退让部,所以可缩短记录介质取入口与第一输送辊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中,最好从所述记录介质取入口的入口端面到与所述磁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一输送辊的接触面的距离是所述磁记录介质长度的大致一半。
采用本发明,因为磁记录介质长度的大致一半左右从记录介质取入口排出,所以即使是高龄者、手指不灵活的利用者、不习惯ATM的利用者等也可容易地拔出磁记录介质。
在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中,最好是在所述记录介质取入口与所述闸门之间设置有检查所述磁记录介质的宽度尺寸是否适当的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
采用本发明,在至少包括前构成部及本体构成部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中,即使在前构成部包括闸门、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及前置磁头时,也可缩短从前构成部内的记录介质取入口到本体构成部内的第一输送辊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磁头组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磁头组的主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磁头组的仰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II-II线剖视图。
图8是作为对置构件的衬垫辊固定在使用位置时的形态。
图9是作为对置构件的衬垫辊移动到退避位置时的形态。
图10是作为对置构件使用第二磁头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一例,是第二磁头移动到退避位置时的形态。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A-A′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左视图(箭头C向视图)。
图14是图12所示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D向剖视图。
图15是图12所示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E向剖视图,是表示闸门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16是图12所示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E向剖视图,是表示闸门关闭的状态的图。
图17是图12所示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F向剖视图,是表示闸门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18是图12所示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F向剖视图,是表示闸门关闭的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
6磁条                                 8磁记录介质
10、10A、10B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11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12输送路                              13、13′框架
14记录介质取入口                      15开口部
16输送辊                              17从动辊
18光电传感器                          22作为磁头的第一磁头
24作为对置构件的第二磁头              26对置辊
30插入传感器                          34输送马达
40A、40B保持构件                      41、42转动轴
43弹簧                                44锁定构件
45导入部                              46卡扣部
47指压部                              48卡合部
49遮蔽板                              50柔性电路板
51磁头识别部                          52、53连接线
54识别电阻                           60磁头保持用框体
61传感器                             62、64磁头托架
63传感器安装构件                     66、68销孔
70、72导向销                         74安装部
76推压弹簧                           78行程限制器
80磁头组                             82框体侧安装面
84输送驱动器                         85螺孔
86凸起                               88磁头放大器
90凹孔                               92自攻螺钉
94装置侧安装面                       98控制装置
100前构成部                          102退让部
105安装凸缘                          108安装螺钉
110本体构成部                        118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
120前构成部和本体构成部的交界面      124前置磁头
130螺线管                            132柱塞销
133上下销                            134连接板
135转动中心                          150闸门
152滑孔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容易地进行磁头的安装作业且可降低维护费用的磁头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磁头保持用框体。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磁头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磁头保持用框体进行说明。本发明在具有其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并不限定为下述说明及附图。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一例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线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磁头组的一例的俯视图,图4是图3所示磁头组的主视图,图5是图3所示磁头组的仰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至少包括:形成有输送信用卡、预付卡、现金提取卡等卡型磁记录介质8的输送路12的框架13(13a、13b)、以及对该磁记录介质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的磁头组80。并且,磁头组80所具有的磁头保持用框体60的框体侧安装部74安装在作为框架的安装部侧框架13a上,从而磁头组80以规定的倾斜角固定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内的规定位置上。在本申请中,“规定的倾斜角”是指磁头缝隙相对磁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磁条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倾斜角,在本实施例中,磁头缝隙调整为相对磁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
如图3~图5所示,安装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上的磁头组80包括:作为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的磁头的第一磁头22a、22b;固定第一磁头22a、22b且将其相对磁记录介质8的磁条6面沿垂直方向自由位移地予以保持的磁头托架62、64;保持磁头托架62、64且具有将磁头组80以规定倾斜角安装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内的规定位置上的框体侧安装部74的磁头保持用框体60;以及具有识别第一磁头22a、22b种类的磁头识别部51且与第一磁头22a、22b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50。
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是在利用者将信用卡、预付卡、现金提取卡等卡型磁记录介质8插入记录介质取入口14中后,将磁记录介质8沿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的输送路12送入,读取记录在磁记录介质8的磁条6上的各种信息,从而进行付款、存款、汇款等处理的装置。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适用于具有这种基本性能的场合,并不限定解释为以下说明的内容。
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上例如设置有:供磁记录介质8插入的记录介质取入口14;用于将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沿输送路12输送的输送辊16及从动辊17;确认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的大小和存在位置的多个光电传感器18;对记录在磁条6中的各种信息进行读取/写入的第一磁头22a、22b;以及将磁记录介质8向第一磁头22a、22b推压的对置辊26。在本申请中,所谓“读取/写入”是指读取及/或写入。
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的记录介质取入口14附近通常配置有检测磁记录介质8是否已经插入的插入传感器30。该插入传感器30用于检测利用者是否已经将磁记录介质8插入在记录介质取入口14中,由该插入传感器30检测出的信号传送给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的控制装置98。
在插入传感器30检测到磁记录介质8的插入时,控制装置98将输送辊16旋转的信号向输送驱动器84输出。根据该输出,控制装置98进行将磁记录介质8向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的里侧送入的处理。
输送辊16与磁记录介质8接触,进行用于将磁记录介质8沿输送路12送入、排出的输送。通过该输送辊16,第一磁头22a、22b与磁条6(磁记录介质8)相对滑动地接触,由第一磁头22a、22b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另外,在本申请中,所谓的“接触”除指第一磁头22a、22b与磁记录介质8相对滑动地接触的场合外,也指第一磁头22a、22b与磁记录介质8以相互推压的状态接触的场合。
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包括输送驱动器84和输送马达34。输送驱动器84根据从控制装置98输入的转速信号或位置信号输出输送马达34的驱动信号。输送马达34根据从输送驱动器84输入的驱动信号通过同步皮带等传动构件使输送辊16旋转。并且,可根据控制装置98的指令来控制输送驱动器84和输送马达34进行的磁记录介质8的输送。
第一磁头22a、22b的输入输出端子通过柔性电路板50与磁头放大器88的输入输出端子连接。输入到第一磁头22a、22b的输入输出端子的记录信号一边输送磁记录介质8一边向第一磁头22a、22b输出,从而可将各种信息记录在磁条6上。
在读取记录在磁记录介质8的磁条6上的磁性信息时,控制装置98将磁记录介质8沿输送路12输送,记录在磁条6上的各种信息从第一磁头22a、22b输出。从第一磁头22a、22b输出的信息由磁头放大器88放大,在进行均衡、过滤等处理后,向控制装置98或外部输出。
柔性电路板50至少具有识别第一磁头22a、22b的种类的磁头识别部51,与第一磁头22a、22b电性连接。并且,该磁头识别部51是含有识别电阻54等跨接元件的识别电路,可根据该跨接元件的连接组合,利用上位装置识别第一磁头22a、22b的种类。
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5所示,柔性电路板50包括:将第一磁头22a、22b的输入输出端子及接地线连接在磁头放大器88上的连接线52;以及由用于识别第一磁头22a、22b的特性、材质、构成等磁头种类的识别电阻54及该识别电阻54的连接线53构成的磁头识别部51。
磁头识别部51所具有的识别电阻54的阻值自动判断所连接的第一磁头22a、22b是否是高矫顽力磁性体用磁头、是否是低矫顽力磁性体用磁头、是否是读取专用磁头、是否是读写兼用磁头、或者是否是长寿命的硬质磁头等。这种判断可参照由控制装置98读取、记录在例如ROM等记录构件中的表来进行。
由此,控制装置98或上位装置可进行与安装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上的第一磁头22a、22b的种类对应的磁性信息的处理和控制。
另外,在根据作为磁头的第一磁头22a、22b的材质和种类可以通过经验知道与使用次数和使用环境对应的寿命时,控制装置98也可根据所安装的第一磁头22a、22b的材质、种类及其使用次数,将第一磁头22a、22b的更换时间通知上位装置。
另外,作为跨接元件的识别电阻54可以使用具有规定阻值的元件,也可使用0Ω电阻或跨接线。
具有识别电阻54等跨接元件的磁头识别部51最好设置在柔性电路板50的与安装有第一磁头22a、22b的一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即,设于柔性电路板50的磁头识别部51配置在图1所示的连接器附近,从而识别电阻54的连接线53可以用单纯的短配线构成。结果是,可减少因断线或短路等引起的对第一磁头22a、22b的识别错误这种不良状况。
下面对本发明的磁头组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磁头组的一例的俯视图,图4是图3所示磁头组的主视图,图5是图3所示磁头组的仰视图。
如图2及图5所示,第一磁头22a、22b通过粘接等固定在磁头托架62、64上,且以相对磁记录介质8的磁条6面沿垂直方向自由位移的形态得以保持。在本申请中,作为磁头表示了分割为两个第一磁头22a、22b的形态,但也可不是分割结构的磁头,可以是一体型的磁头(所谓的多磁头)。另外,若使用本申请中这种分割结构的第一磁头22a、22b,则具有即使相对宽度方向弯曲变形的磁记录介质8也可追随其磁条6面进行良好的读取/写入的优点。
在磁头托架62、64上设置有销孔66、68。该销孔66、68与设于磁头保持用框体60的导向销70、72互动,从而保持第一磁头22a、22b使其相对磁条6的面沿垂直方向自由位移。再者,该销孔66、68与导向销70、72互动,将第一磁头22a、22b定位在规定的位置上,使其与磁记录介质8的磁条6面接触地滑动,且使第一磁头22a、22b的间隙的倾斜角与记录在磁条6上的磁极一致。
在磁头保持用框体60(以下称为框体)上设置有上述导向销70、72。导向销70、72可以压入在框体60中,也可与框体60一起镶嵌成形,也可与框体60一体成形。
导向销70、72具有以下功能:与销孔66、68互动,将第一磁头22a、22b定位在磁记录介质8的磁条6的面内的规定位置上,将第一磁头22a、22b的间隙(相对记录在磁条6上的磁极)确定为规定的倾斜角,且保持第一磁头22a、22b使其相对磁条6的面沿垂直方向自由位移。
磁头托架62、64通过各推压弹簧76的施力将第一磁头22a、22b向磁记录介质8的方向推压。由此,即使在磁记录介质8弯曲时,也可使第一磁头22a、22b以规定的力与磁记录介质8的磁条6稳定地接触,因此,可更加可靠地进行磁性信息的读取/写入。另外,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设置有限制第一磁头22a、22b的垂直方向的位移的行程限制器78。
在框体60上设置有用于将框体60安装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的装置侧安装部(图1所示的凹孔90及装置侧安装面94)上的框体侧安装部74。框体侧安装部74用于保持磁头托架62、64,且将磁头组80以规定的倾斜角安装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内的规定位置上,具有:相对形成有输送磁记录介质8的输送路12的安装部侧框架13a进行框体60的定位的定位部(图3所示的螺孔85及凸起86)、以及使框体60可拆装的固定部(图3所示的框体侧安装面82)。
安装部侧框架13a在输送卡型磁记录介质8时成为输送基准面。因此,通过将本发明的磁头组80的框体60固定在安装部侧框架13a上,可将第一磁头22a、22b以安装部侧框架13a为基准、高精度地配置在与磁记录介质8的磁条6面接触的位置上。
具体而言,如图3~图5所示,框体侧安装部74包括:将磁头组80沿图2所示的X-Z平面定位的框体侧安装面82;将磁头组80固定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内的安装部侧框架13a上的、例如旋入有自攻螺钉92的螺孔85;以及将磁头组80相对图2所示的X方向及Z方向定位且确定绕图1所示的Y轴的角度的凸起86。
在图1及图4所示的例子中,将磁头组80的凸起86插入到设于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内的安装部侧框架13a上的凹孔90(参照图1)中,将磁头组80用两根自攻螺钉92(参照图1)安装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上。结果是,不需进行用于定位第一磁头22a、22b的调整、以及第一磁头22a、22b的方位调整等特殊的调整作业。
该框体侧安装部74与第一磁头22a、22b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一磁头22a、22b的间隙的倾斜角在组装磁头组80时在生产场地内进行调整。尤其是为了使第一磁头22a、22b的位置和间隙的倾斜角以框体侧安装部74为基准收敛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例如用显微镜通过干涉条纹等观察第一磁头22a、22b的间隙进行调整,通过粘接、螺钉紧固等固定在磁头托架62、64上进行调整。
如此构成磁头组80,可确保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的磁头组80的互换性。结果是,无需在更换场所进行方位调整等作业,磁头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在第一磁头22a、22b的附近通常一般设置有检测磁记录介质8的大小和存在位置的多个光电传感器18。因此,也考虑到在保持第一磁头22a、22b的框体60上安装光电传感器18和装设该光电传感器18的基板,但这样在框体60上装设光电传感器18时存在导致框体60大型化的倾向。
若磁头保持用框体大型化,则框体的弯曲刚性和扭转刚性降低,因此,框体的材料需要使用杨氏模量高的铝等金属。另外,在磁头磨损时,一般将还可继续使用的光电传感器及承载有基板的磁头组一起更换,此时从节省资源的观点来看不佳。
但是,在框体上没有装设光电传感器时可使框体小型化,因此,作为材料可取代金属材料而使用成形容易且廉价的树脂。作为该框体用材料,最好使用即使是安装部也不需进行后续加工并可使用自攻螺钉的工程塑料。尤其是最好使用PPS(聚苯硫醚)、m-PPE(改性聚苯醚)、PC(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
这样,采用本发明,可容易地进行磁头的更换作业,降低磁头组的价格,使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维护费用降低。
(第二、第三实施例)
第二、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容易地进行磁头的接触面的检修和清扫作业的磁卡处理装置。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进行说明。本发明在具有其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并不限定为下述说明及附图。
如图6~图10所示,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A、10B包括:作为与信用卡、预付卡、现金提取卡等卡型磁记录介质8接触而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的磁头的第一磁头22;与该第一磁头22相对设置、使磁记录介质8与第一磁头22接触的对置构件26、24;以及保持该对置构件26、24、将该对置构件26、24固定在使用位置且将对置构件26、24移动到退避位置使第一磁头22的接触面露出的保持构件40A、40B。在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中,将作为对置构件使用图6~图9所示的对置辊26的场合作为第二实施例,将使用图10所示的第二磁头24的场合作为第三实施例进行以下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一例的俯视图,图7是图6所示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II-II线剖视图。
在第二实施例所示的符号中,对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构成相同的构成标记同一符号,详细说明等在此省略。
在第二实施例中,因为没有设置第一实施例中的那种框体60,因此,导向销70、72不是固定在框体60上而是固定在输送路12上。
下面对对置辊及其动作、以及保持构件进行说明。图8是作为对置构件的对置辊26固定在使用位置时的形态,图9是作为对置构件的对置辊26移动到退避位置时的形态。
如图6~图9所示,对置辊26旋转自如地保持在保持构件40A上。该对置辊26是不具有驱动机构的从动辊,但也可自身具有驱动磁记录介质8的驱动辊功能。另外,作为对置构件来看,也可取代对置辊26而设置没有辊功能的接触润滑性构件(衬垫构件),此时也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保持构件40A是保持对置辊26、将对置辊26固定在使磁记录介质8与第一磁头22接触的位置且将对置辊26移动到退避位置使第一磁头22的接触面露出的构件。保持构件40A例如可构成为:在一端具有转动对置辊26使其位移的转动轴41,在与该转动轴41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具有锁定构件44。
能以转动轴41为中心使对置辊26位移的转动角没有特殊限定,但最好是可露出到能充分确认第一磁头22及对置辊26的污垢的程度的角度。另外,该角度在第二实施例中最好相对输送磁记录介质8的输送假想面约呈90°。
作为锁定构件44,如图8所示,可例示如下结构:包括在将对置辊26固定在规定的使用位置上时与将对置辊26固定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A的框架13′上的卡扣部46卡合的钩状的卡合部48、以及在该钩状的卡合部48与卡扣部46之间施加相对的施力的弹簧43。卡合部48和卡扣部46例如相互可以是凹凸的卡合关系,如图8所示,可以卡合部48是钩状的凸部,卡扣部46是凹部,虽未图示但也可卡合部48是凹部,卡扣部46是钩状的凸部。另外,由弹簧43施加的卡合部48与卡扣部46之间的相对施力可列举:对卡合部48向卡扣部46侧施力的形态(参照图8)、以及对卡扣部46向卡合部48侧施力的形态(未图示)。
另外,作为锁定构件44可例示如下结构:设置有在将对置辊26固定在使用位置上时起到使卡合部48临时退让的作用的导入部45、将锁定构件44本身转动自如地予以保持的转动轴42、以及将后述传感器61的光轴遮蔽且用于输出表示对置辊26保持在使用位置的信号的遮蔽板49。
如图8所示,在对置辊26保持在使用位置时,卡合部48与卡扣部46卡合,因此,对置辊26由于推压弹簧76(参照图7)的施力而承受住第一磁头22向磁记录介质8的方向推压的力。由此,第一磁头22与磁记录介质8的接触变得更加可靠。在该状态下,透光式传感器61的光被遮蔽板49遮蔽。因此,控制装置98等的上位装置可检测出保持构件40A已将对置辊26保持在使用位置上。
弹簧43在卡合部48与卡扣部46之间施加相对的施力。具体而言,弹簧43对锁定构件44的卡合部48向卡扣部46侧施力。结果是,保持构件40A成为锁定在使用位置的状态,对置辊26固定在使用位置上。
传感器61输出表示对置辊26通过保持构件40A保持在使用位置的信号。在图8中,传感器61安装在传感器安装构件63上,该传感器安装构件63设置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A的框架13′上,但传感器61也可直接设置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A的框架13′上。另外,作为传感器61不限定为光电传感器,也可用压力传感器和叶片开关构成,只要能检测出保持构件40A的位置则也可设置在保持构件40A上。
在对置辊26从使用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时,作业者以大于弹簧43的施力的形态按压设于锁定构件44的指压部47。于是,锁定构件44以转动轴42为中心转动,卡合部48从卡扣部46偏离。在该状态下,若保持构件40A抬起,则如图9所示,可将保持构件40A向退避位置移动。
在保持构件40A向退避位置移动时,可使第一磁头22的接触面露出。在该状态下,因为第一磁头22的接触面的上方开放,故容易接近第一磁头22的接触面,能容易地确认磨损状况,且能容易地清扫第一磁头22的接触面。再者,即使在磁记录介质8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A内堵塞时,也可容易地发现堵塞的磁记录介质8,且可容易地将其除去。
在保持构件40A从退避位置向使用位置返回时,只需将保持构件40A直接放倒在使用位置即可。在保持构件40A的锁定构件44上设置有倾斜加工的导入部45,因此,该导入部45自动地上升到设于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A的框架13′的卡扣部46上,进行使卡合部48临时退让的动作。在保持构件40A固定在使用位置上时,由于弹簧43的施力,卡合部48被向卡扣部46侧施力而进行卡合,保持构件40A被锁定在使用位置。
这样,采用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A,可使保持由对置辊26构成的对置构件的保持构件40A从使用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因此,可使第一磁头22露出。结果是,可容易地进行第一磁头22的接触面的检修及清扫作业等维护。
(第三实施例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图10是作为对置构件使用第二磁头24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B的一例,是第二磁头24移动到退避位置时的形态。在该第三实施例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B中,除将对置构件变更为第二磁头24外,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A相同,故以下省略其说明。
在第三实施例所示的符号中,对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所示的构成相同的构成标记同一符号,详细说明等在此省略。
作为对置构件的第二磁头24是与磁记录介质8的与上述第一磁头22接触的面的相反面接触、对设在该相反面上的磁条的磁性数据进行读取/写入的磁头。因此,该第三实施例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B可应对两面具有磁条的磁记录介质8。
采用该形态,可将保持第二磁头24的保持构件40B固定在使用位置,且可使其向退避位置移动以露出第二磁头24的接触面,因此,进行维护时,通过将保持构件40B移动到退避位置,可使第一磁头22及第二磁头24的接触面露出。结果是,可容易地进行第一磁头22及第二磁头24的接触面的检修及清扫作业。另外,即使在磁记录介质8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0B的内部堵塞时,也可容易地除去堵塞的磁记录介质。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即使是高龄者、手指不灵活的利用者、不习惯ATM的利用者也可容易地拔出磁卡的卡处理装置。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一例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的A-A′线剖视图。另外,使用图12所示的B-B′截面说明图11的前构成部100附近。
在第四实施例所示的符号中,对与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所示的构成相同的构成标记同一符号,详细说明等在此省略。
另外,在第四实施例中,输送辊16作为第一输送辊16a、第二输送辊16b、第三输送辊16c进行说明,从动辊17作为第一从动辊17a、第三从动辊17c进行说明。
一般地,记录介质处理装置需要应对多种磁记录介质、以及应对远距离的自动取款机等各种用途。因此,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中,为了使应对各种用途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零件更换等维护简单化,将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分成前构成部100和本体构成部110这两个单元,将包括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118、前置磁头124及闸门150的前构成部100可更换地安装在本体构成部110上。另外,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具有连接前构成部100和本体构成部110的交界面120。
如图11及图12所示,前构成部100包括:将磁记录介质8向输送路12引导的记录介质取入口14;读取记录在从记录介质取入口14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的磁条6上的磁性信息的前置磁头124;以及根据前置磁头124读取的磁性信息是否适当来进行输送路12的开闭的闸门150,这些部件沿磁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另外,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前构成部100的记录介质取入口14与闸门150之间设置有检查磁记录介质8的宽度尺寸是否适当的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118。在本申请中,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118设置在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在图11中为上侧),但其设置位置不限定为图示的例子。
另一方面,在本体构成部110的交界面120附近安装有与经过闸门150后的磁记录介质8最初接触的第一输送辊16a。在该本体构成部110中,对由第一输送辊16a输送的磁记录介质8进行读写等各种处理。
在这种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中,本体构成部110内的第一输送辊16a以从本体构成部110的交界面120向前构成部100侧突出的形态设置。作为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本体构成部110的交界面120上设置有使第一输送辊16a突出的开口部15,在前构成部100上设置有与从交界面120突出的第一输送辊16a对应的退让部102。开口部15及退让部102至少与从交界面120突出的第一输送辊16a对应,但也可与作为第一输送辊16a的对置辊设置的第一从动辊17a对应,此时,开口部15及退让部102以与第一输送辊16a和第一从动辊17a对应的大小和形状设置。
在前构成部100中,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118及前置磁头124配置在闸门150跟前的记录介质取入口14侧。并且,仅在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118及前置磁头124判断出利用者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是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可处理的磁记录介质8时,进行控制使闸门150打开,从而可将磁记录介质8向本体构成部110的输送路12输送。
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118设置在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的记录介质取入口14附近。
该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118检测利用者是否在记录介质取入口14中插入了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可应对的宽度的磁记录介质8,其检测信号传递给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98。
前置磁头124设置在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的记录介质取入口14附近。该前置磁头124读取记录在所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的磁条6上的磁性信息。读取的磁性信息由磁头放大器88放大,在进行均衡、过滤等处理后,向图12所示的控制装置98或外部装置输出。
在该前构成部100中,在磁记录介质8从记录介质取入口14插入时,磁记录介质8会与闸门150相碰,故要求不能带给利用者卡住感等不适感,因此,在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118和前置磁头124判断是否是可处理的磁记录介质8的同时,闸门150打开。再者,与上述判断同时地立即驱动本体构成部110内的第一输送辊16a。通过这些控制,对于磁记录介质8的插入操作,可实现平滑且连续的磁记录介质8的进入动作。
因此,不能使前置磁头124与闸门150的距离及前置磁头124与第一输送辊16a的距离极短,需要留有某种程度的距离。
例如图11中的例子所示,这种前构成部100使用安装螺钉108安装在本体构成部110的框架13′上。另外,在图11中,该安装螺钉108使设于前构成部100的安装凸缘105与框架13′卡扣,但并不限定为该形态,例如也可将前构成部100的挂钩(未图示)挂在框架13′上进行卡扣。在本体构成部110的交界面120上设置有用于使输送磁记录介质8的第一输送辊16a及第一从动辊17a向前构成部100侧突出的开口部15。
通过将该开口部15设在本体构成部110的交界面120上,可将记录介质取入口14与第一输送辊16a及第一从动辊17a之间的距离设定得较短。例如能确保长度约为85mm的一般的磁记录介质8的排出长度在记录介质长度的约一半左右。由此,即使是高龄者、手指不灵活的利用者、不习惯ATM的利用者也可容易地拔出磁记录介质8。
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只要具有连接前构成部100和本体构成部110的交界面120、在该交界面120附近安装有闸门150及第一输送辊16a即可,除此之外的构成没有特殊限定。
作为本体构成部110的一例,如图11及图12所示,可列举如下形态:设置有沿输送路12输送已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的输送辊16(第一输送辊16a、第二输送辊16b、第三输送辊16c)以及从动辊17(第一从动辊17a、第三从动辊17c),并且,设置有:确认所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的存在位置的多个光电传感器18、读取或写入记录在磁条6上的各种信息等的第一磁头22、将磁记录介质8的磁条6部分向第一磁头22推压的对置辊26、以及将对置辊26旋转自如地予以保持的保持构件40A。
图12所示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包括:根据从控制装置98输入的转速信号或位置信号输出输送马达34的驱动信号的输送驱动器84;以及根据从输送驱动器84输入的驱动信号通过同步皮带等传动构件使第一输送辊16a、第二输送辊16b及第三输送辊16c旋转的输送马达34,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可根据控制装置98的指令控制磁记录介质8的输送。
控制装置98可将使第一输送辊16a、第二输送辊16b及第三输送辊16c旋转的信号向输送驱动器84输出。第一输送辊16a、第二输送辊16b及第三输送辊16c与磁记录介质8接触,进行用于将磁记录介质8沿输送路12送入、排出的输送,且通过使第一磁头22与磁条6相对滑动来进行磁性信息的写入或读出。
下面参照图13~图18详细说明前构成部100的构成。
图13是图12所示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的左视图(箭头C向视图)。如图13所示,在前构成部100上设置有供磁记录介质8插入的记录介质取入口14。并且,前构成部100通过安装螺钉108可更换地安装在本体构成部110的框架13′上。
图14是图12所示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的D向剖视图。如图14所示,在前构成部100内设置有前置磁头124。该前置磁头124是为了判断从记录介质取入口14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是否是可处理的磁记录介质而读取记录在所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的磁条6上的磁性信息的磁头。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前置磁头124为了应对ISO规格的磁卡(磁记录介质)而配置在磁卡(磁记录介质)的下侧,但也可为了应对JIS规格和其他规格的磁卡(磁记录介质)而设置在磁卡(磁记录介质)的上侧,也可根据磁条的规格设置多个。
另外,如图14所示,在前构成部100内设置有检查所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的宽度尺寸是否适当的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118。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作为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118使用滚柱挺杆型的微型开关,但也可取代微型开关而使用光电传感器等非接触型传感器。另外,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118的数量也可根据传感器的种类设置多个。
图15及图16是图12所示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的E向剖视图,图15表示闸门150打开使磁记录介质8通过的状态,图16表示闸门150关闭的状态。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前构成部100内设置有闸门150,该闸门150在判断出所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不是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可处理的磁记录介质8时,使输送路12处于关闭状态,阻止磁记录介质8插入。
在闸门150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上下驱动闸门150的滑孔152。在滑孔152中插入有上下驱动闸门150的上下销133。上下销133从以转动中心135为中心进行转动运动的连接板134突出。连接板134通过由螺线管130(参照图12)驱动的柱塞销132的水平移动来进行转动运动。
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柱塞销132位于右侧时,上下销133位于下侧,因此,闸门150处于打开状态。另一方面,在柱塞销132被驱动到左侧时,上下销133移动到上侧,因此,闸门150处于关闭状态。
图17及图18是图12所示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的F向剖视图,表示形成于前构成部100的退让部102的截面。图17表示闸门150打开使磁记录介质8通过的状态,图18表示闸门150关闭的状态。
如图17及图18所示,在前构成部100内设置有根据螺线管130(参照图12)的柱塞销132的动作进行闸门150的开闭动作的连接板134。另外,在本体构成部110的交界面120上设置有用于使输送磁记录介质8的第一输送辊16a及第一从动辊17a向前构成部100的退让部102侧突出的开口部15。
下面对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利用者将磁记录介质8插入记录介质取入口14后,控制装置98或上位装置从记录介质宽度传感器118取得表示磁记录介质8已经插入的信息,并从前置磁头124取得记录在磁条6中的磁性信息。
控制装置98等根据取得的磁性信息判断所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是否是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可处理的磁记录介质。当判断出所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是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可处理的磁记录介质时,控制装置98向螺线管130输出向打开闸门150的方向驱动柱塞销132的信号,且将驱动第一输送辊16a、第二、第三输送辊16b、16c的信号向输送驱动器84输出。
在磁记录介质8由旋转中的第一输送辊16a、第二、第三输送辊16b、16c送入本体构成部110内后,控制装置98向螺线管130输出向关闭闸门150的方向驱动柱塞销132的信号,进行为了防止犯罪而重新关闭闸门150的处理。
并且,为了在使用磁记录介质8进行付款、存款、汇款等记录介质处理后将插入的磁记录介质8返还给利用者,重新打开闸门150,使第一输送辊16a、第二、第三输送辊16b、16c反向旋转,在磁记录介质8的跟前侧后端从记录介质取入口14弹出的状态下使第一输送辊16a临时停止,指示利用者拔出磁记录介质8。在使该磁记录介质8停止在规定位置时,控制装置98也可将磁记录介质8的输送速度控制成梯形速度曲线、S字型速度曲线等,减少磁记录介质8的停止位置的误差。另外,在进行磁记录介质8的排出动作时,也可在利用者的手与磁记录介质8相碰等而使停止位置偏离时,进行位置控制以补正该停止位置的偏离。另外,如图12所示,磁记录介质8的排出长度L是从磁记录介质8的跟前侧端面到记录介质取入口14端面的长度,但该排出长度L也可根据用途而变化。
这样,在磁记录介质8从记录介质取入口14弹出而停止的状态下,第一输送辊16a及第一从动辊17a仍然夹持磁记录介质8的里侧前端部分(参照图12),因此,即使在经过规定时间而利用者没有拔出磁记录介质8时,控制装置98等也可判断为利用者忘记拔出磁记录介质8,而重新将磁记录介质8输送到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1内,关闭闸门150,将磁记录介质8存放在专用的存贮器中。
在本发明中,在交界面120上设置有开口部15,使第一从动辊17a从交界面120向前构成部100侧突出,因此,可将记录介质取入口14与第一从动辊17a之间的距离设定得较短,可确保磁记录介质8的排出长度L在磁记录介质8全长的约一半左右(参照图12)。因此,起到即使是高龄者、手指不灵活的利用者、不习惯ATM的利用者也可容易地拔出磁记录介质8的效果。
再者,在第四实施例中,以磁记录介质(磁卡)8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为磁记录介质,具体而言,也可以是没有磁条的记录介质(卡)。另外,并不限定为卡型。

Claims (6)

1.一种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磁记录介质接触而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写入的磁头;
与所述磁头相对设置、使所述磁记录介质与所述磁头接触的对置构件;以及
保持所述对置构件、将该对置构件固定在使用位置且将所述对置构件移动到退避位置使所述磁头的接触面露出的保持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构件是对置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构件是与磁记录介质的与所述磁头接触的面相反的面接触的第二磁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构件在一端具有使所述对置构件转动的转动轴,在与该转动轴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上具有锁定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构件包括:与固定在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框架上的卡扣部卡合的卡合部、以及在该卡合部与所述卡扣部之间施加相对的施力的弹簧。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输出表示由所述保持构件将所述对置构件保持在所述使用位置的信号。 
CN2010102378740A 2005-08-31 2006-08-30 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4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51685 2005-08-31
JP2005251685A JP4689411B2 (ja) 2005-08-31 2005-08-31 磁気ヘッド組、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及び磁気ヘッド保持用の枠体
JP2005264859A JP4691424B2 (ja) 2005-09-13 2005-09-13 磁気カード処理装置
JP2005-264859 2005-09-13
JP2005-288905 2005-09-30
JP2005288905A JP4834368B2 (ja) 2005-09-30 2005-09-30 カード処理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285403A Division CN1925053B (zh) 2005-08-31 2006-08-30 磁头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磁头保持用框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4193A true CN101964193A (zh) 2011-02-02
CN101964193B CN101964193B (zh) 2012-11-28

Family

ID=375475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787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4193B (zh) 2005-08-31 2006-08-30 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CN2010102378562A Pending CN101908360A (zh) 2005-08-31 2006-08-30 磁头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磁头保持用框体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78562A Pending CN101908360A (zh) 2005-08-31 2006-08-30 磁头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磁头保持用框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760628B1 (zh)
CN (2) CN101964193B (zh)
AT (1) ATE436058T1 (zh)
DE (1) DE602006007650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6002A (zh) * 2014-05-30 2016-12-21 日立欧姆龙金融系统有限公司 磁头支承装置以及卡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94389B1 (it) * 2009-06-22 2012-06-15 Cdr S R L Dispositivo per la gestione, l'emissione e la lettura di biglietti a banda magnetica.
JP5698086B2 (ja) * 2011-07-08 2015-04-08 日立オムロンターミナ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受付装置
JP6426575B2 (ja) * 2015-08-07 2018-11-2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JP7225156B2 (ja) * 2020-03-23 2023-02-20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CN111785304A (zh) * 2020-06-23 2020-10-16 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希捷硬盘内圈划伤数据恢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1741B1 (en) * 1994-03-08 1999-06-09 Hitachi, Ltd. Disk memory unit
US5945654A (en) * 1998-01-28 1999-08-31 Fametech Inc. Card reader with dual-headed card slot
JP2004094482A (ja) * 2002-08-30 2004-03-25 Omron Corp 記録媒体読取装置及び取引装置
JP2004241033A (ja) * 2003-02-05 2004-08-26 Toshiba Corp 配線基板、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ヘッドicの識別方法
JP4401119B2 (ja) * 2003-08-27 2010-01-20 日立オムロンターミナ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Icカード処理装置
JP4530634B2 (ja) * 2003-09-26 2010-08-25 日立オムロンターミナ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Icカード処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6002A (zh) * 2014-05-30 2016-12-21 日立欧姆龙金融系统有限公司 磁头支承装置以及卡处理装置
CN106256002B (zh) * 2014-05-30 2018-12-18 日立欧姆龙金融系统有限公司 磁头支承装置以及卡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4193B (zh) 2012-11-28
EP1760628A2 (en) 2007-03-07
CN101908360A (zh) 2010-12-08
DE602006007650D1 (de) 2009-08-20
EP1760628B1 (en) 2009-07-08
EP1760628A3 (en) 2007-06-13
ATE436058T1 (de) 2009-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4193B (zh) 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EP0232115B1 (en) Device for reading and writing magnetic and/or ic card as external memory
US8851377B2 (en) Card reader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EP1635279B1 (en) Magnetic card reader
JP3855804B2 (ja) カード回収装置を備えたカード処理装置
EP1018693B1 (en) Card reader
CN1925053B (zh) 磁头组、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及磁头保持用框体装置
JP3113691B2 (ja) ヘッド反転機能を備えた磁気カードリーダ
CN101987700B (zh) 记录介质翻转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CN101329794A (zh) 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CN102428486A (zh)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方法
EP0419108A2 (en) An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conveying a paper money and a magnetic card
US4861974A (en) Card reader
JP2005293097A (ja) コイン判別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台間貸出機。
CN101344909B (zh) 卡读取装置
US5047616A (en) Reading device for reading non-stationary data storage means
JP4834368B2 (ja) カード処理装置
KR102010314B1 (ko) 카드 처리 장치, 자동 거래 장치
JP6133656B2 (ja) カード状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カード状媒体処理方法
JP3978615B2 (ja) リーダライタユニット
CN218332594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ic读卡器
KR100579403B1 (ko) Ic카드인식기능이 구비된 마그네틱 스트라이프 카드로딩장치
JP6014549B2 (ja) Icカードリーダライタ
KR200398965Y1 (ko) 카드리더기용 셔터장치
JP5311256B2 (ja) カード処理装置、遊技媒体排出装置、遊技媒体排出処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8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