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9098A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59098A CN101959098A CN2010102275481A CN201010227548A CN101959098A CN 101959098 A CN101959098 A CN 101959098A CN 2010102275481 A CN2010102275481 A CN 2010102275481A CN 201010227548 A CN201010227548 A CN 201010227548A CN 101959098 A CN101959098 A CN 1019590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arphone
- mike
- sound
- receiver
- microph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89 sympath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04R1/1075—Mountings of transducers in earphones or headph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7—Monophonic and stereophonic headphones with microphone for two-way hands free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9—Applications of special connectors, e.g. USB, XLR, in 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or headph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使用环境适应性的耳机。耳机(1)具有,第一话筒(3),其拾取口所发出的声音;听筒麦克(5),其内置扬声器(4)兼作为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第二话筒;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其进行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之间的切换;其中,上述第一通话模式是使第一话筒(3)和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功能发挥作用的通话模式;上述第二通话模式是使听筒麦克(5)的话筒功能和扬声器功能发挥作用的通话模式。具有一般耳机功能(使用听筒和拾取口所发出的声音的话筒进行通话的功能)和能拾取耳内产生的声音的功能,且能简单切换两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与例如移动电话相连接并免提进行通话的耳机。
背景技术
一般的耳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有听筒(earphone)和拾取从口发出的声音的话筒(microphone),但如果在噪音下使用,由于话筒将周围的噪音与从耳机使用者的口发出的声音一起拾取,因此存在对方难以听见耳机使用者的声音的问题。
于是,提出了通过不具有用于拾取从耳机使用者的口发出的声音的话筒来解决一般耳机问题的提案。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一种耳机,该耳机具有用于装戴在一侧耳朵上的听筒型的话筒和用于装戴在另一侧耳朵上的听筒,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一种耳机,该耳机具有内置扬声器带有麦克功能的听筒。
这样,不具有用于拾取从耳机使用者的口发出的声音的话筒的耳机,用听筒型的话筒或具有麦克功能的听筒来拾取耳机使用者发出声音时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空气振动),因此几乎不拾取周围的噪音,对方易于听见耳机使用者的声音,而实现噪音环境下的清晰的通话。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4-645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7-2283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1-1572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耳机中,若是要得到与自然声音相近的发送声音信号这一点,拾取口所发出的声音比拾取耳内产生的声音更有利,特别是寂静的情况下,拾取口所发出的声音的话筒有效。
然而,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以前的耳机只能拾取口所发出的声音和耳内产生的声音中的一种,没有使用环境适应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该耳机具有一般的耳机功能(使用听筒和拾取口所发出的声音的话筒来通话的功能)和能拾取耳内产生的声音的功能,并能够简单对两功能进行切换,且具有使用环境适应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本发明1)的耳机具有:第一话筒,其拾取口所发出的声音;听筒麦克,其内置扬声器兼作为第二话筒,该第二话筒用于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模式切换开关电路,其进行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之间的切换;上述第一通话模式,是使上述第一话筒和上述听筒麦克的扬声器功能发挥作用的通话模式;上述第二通话模式,是使上述听筒麦克的话筒功能和扬声器功能发挥作用的通话模式。
另外,另一个的本发明(本发明2)的耳机具有:第一话筒,其拾取口所发出的声音;听筒麦克,其分别内置有扬声器和第二话筒,该第二话筒用于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模式切换开关电路,其进行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之间的切换;上述第一通话模式,是使上述第一话筒和上述听筒麦克的扬声器运行的通话模式;上述第二通话模式,是使上述听筒麦克的扬声器和第二话筒运行的通话模式。
根据本发明1或本发明2能提供以下的耳机:第一通话模式发挥一般耳机功能,第二通话模式发挥能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功能,因此具有一般耳机功能和能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功能,并且能够简单切换两功能,具有使用环境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1的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耳机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的耳机的听筒麦克的扬声器的剖面图。
图4是图1的耳机的蓝牙模块的概略框图。
图5是本发明2的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6是图5的耳机的蓝牙模块的概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来针对本发明1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1的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图1的耳机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如图1、图2所示,耳机1具有:耳机外壳(headset housing)2,第一话筒3,内置有扬声器4的听筒麦克5,用于进行耳机1的各种操作的多个开关按钮6,用于进行耳机1的各种状态显示的多个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级管)7,用于将各LED7作为背光(back light)来显示耳机1的各种状态的透明或半透明的LED显示部8,包括安装在印刷电路基板9上的各种电路元件及集成电路而构成的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模块10,充电电池11,充电用的连接器插口12(例如Mini-USB:Universal Serial Bus)。
耳机外壳2由外壳主体部13和听筒麦克外壳部14构成,在外壳主体部13设置有多个开关按钮6、LED显示部8及Mini-USB连接器插口12,在外壳主体部13的内部容纳有蓝牙模块10及充电电池11。外壳主体部13在一端侧突出形成有听筒麦克外壳部14,并在其他端侧设置有收音孔15。并且,在收音孔15的内侧设置第一话筒3,第一话筒3通过收音孔15来拾取耳机使用者的口所发出的声音。
听筒麦克外壳部14形成为阶梯型的筒状,筒状的根部具有大径部16,在筒状的前端侧有小径部17,并且在筒状的内侧形成导音孔18,并在筒状的前端开口出音孔19,该音孔19用于使导音孔18朝外部开放。并且,在大径部16的内侧(导音孔18中)设置有扬声器4,在小径部17上外嵌有由弹性材料(例如硅橡胶(silicone rubber))形成的管(canal)状的耳承(ear piece:(耳塞))20。这样,由听筒麦克外壳部14、扬声器4和耳承20构成听筒麦克5,且听筒麦克5形成为管型听筒状,插入一侧耳朵的外耳道来进行使用。
开关按钮6包括:用于进行电源的开/关操作的电源开关按钮21,来电时用于进行应答/结束通话操作的挂钩开关按钮(hook switch button)22,通话时用于进行音量提高/降低操作的音量提高开关按钮23、音量降低开关按钮24,即,包括用于耳机1的基本操作的开关按钮,并且包括模式切换开关按钮25,其用于选择在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中的哪个模式下使用耳机1。
LED7包括:电源状态显示用LED26,其显示耳机1的电源的开/关及充电电池11的电量低/满充电的电源状态;通信状态显示用LED27,其显示耳机1的来电、应答/结束通话的通信状态;模式显示用LED28,其用于显示在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中的哪种模式下使用耳机1。
图3是图1的耳机的听筒麦克的扬声器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扬声器4由磁路32、框架33、振动膜34和音圈(voice coil)36构成,其中,上述磁路32由座(yoke)29、磁铁(magnet)30和极片(polepiece)31构成,上述框架33与磁路32相结合,上述振动膜34的外边缘部粘结固定在框架33的外边缘部上,上述音圈36的一端与振动膜34相结合,且插入配置在磁路32的磁隙35中而能够进行活塞(piston)运动。
扬声器4具有扬声器功能和话筒功能,其中,上述扬声器功能是指,在听筒麦克外壳部14中与音孔19相对地设置有振动膜34,且基于从外部电路输入到音圈36的声音信号来驱动音圈36从而使振动膜34振动,由此产生声音;上述话筒功能是指,振动膜34接受耳机使用者发出声音时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空气振动),并驱动音圈36从而产生电动势,由此生成声音信号。并且,在该耳机1中,第一话筒3拾取从耳机使用者的口发出的声音,相对于此,内置于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兼作拾取耳机使用者发出声音时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第二话筒。
图4是图1的耳机的蓝牙模块的概略框图。
如图4所示,蓝牙模块10包括上述第一话筒3、上述听筒麦克5、天线37、蓝牙用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38、内置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39的听筒麦克用LSI40、进行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的切换的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用于进行耳机1的电源接通及各种操作信号输入的多个开关42和多个上述LED7。
开关42包括:电源开关,其通过电源开关按钮21的操作来进行开/关操作;挂钩开关,其通过挂钩开关按钮22的操作来进行开/关操作;音量提高开关,其通过音量提高开关按钮23的操作来进行操作;音量降低开关,其通过音量降低开关按钮24的操作来进行操作;模式切换开关43,其通过模式切换开关按钮25的操作来进行开/关操作。
蓝牙是在接近的装置(设备)和装置(设备)之间用2.4GHz的频带来进行电波信息交换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在与具有蓝牙无线通信功能的移动电话(移动电话、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持电话系统)、智能电话、固定电话等的电话机的一例)之间,蓝牙用LSI38通过蓝牙无线通信来进行声音的收发及其控制,还进行对耳机1的各种控制。蓝牙用LSI38上连接有第一话筒3、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天线37、听筒麦克用LSI40、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多个开关42、多个LED7和充电电池11。
这里,第一话筒3总是与蓝牙用LSI38相连接,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连接成能够通过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来对蓝牙用LSI38和听筒麦克用LSI40进行切换。
另外,蓝牙用LSI38和听筒麦克用LSI40通过PCM(Pulse Code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接口而连接,这里,能够进行声音数据交换。此时,蓝牙用LSI38基于自身连接着的晶体发送机(省略图示)来生成同步信号并向听筒麦克用LSI40供给,因此蓝牙用LSI38成为主装置(masterdevice),而听筒麦克用LSI40成为从装置(slave device)。
听筒麦克用LSI40将从蓝牙用LSI38PCM输出的声音数据(受话声音信号)输入至DSP39,由此经由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数模转换器)(省略图示)而通过外部的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来向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输出。另外,DSP39经由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省略图示)接收从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通过开关电路41输入的送话声音信号,由此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然后向蓝牙用LSI38进行PCM输入。但是,仅用一个听筒麦克5进行全双工通信方式的双向通话时,由于由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输出的受话声音在耳中环绕成为回声(echo),再被扬声器4(第二话筒)拾取,因此产生回声。因此,在DSP39中,为了从扬声器4提取环绕的受话声音所含的送话声音(耳机使用者发出声音时在耳内产生的声音),而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在该数字信号处理中通过使用自适应滤波器(echo canceller:回声抵消器)来除去回声。听筒麦克用LSI40在仅用一个听筒麦克5进行全双工通信方式的双向通话时,能够提高通话清晰性。
蓝牙用LSI38例如能够使用CSR公司(シ一ェスァ一ル株式会社)制的Blue Core3-Multimedia、Blue Core5-Multimedia(BlueCor:注册商标),听筒麦克用LSI40例如能够使用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制的LC70701LG。
在图4中,在多个开关42中省略了模式切换开关43以外的开关的图示,但它们与模式切换开关43同样地与蓝牙用LSI38相连接。另外,多个LED7中的模式显示用LED28以外的LED26、27也省略了图示,但它们与模式显示用LED28同样地与蓝牙用LSI38相连接。进而,也省略了充电电池11的图示。
针对如上述构成的耳机1的动作及功能进行说明。
使用耳机1时,将耳机1装戴在一侧耳朵上,并接通耳机1的电源。通过将听筒麦克5插入一侧耳朵的外耳道,能够以耳机外壳2的收音孔15朝向嘴边的状态将耳机1装戴在一侧耳朵上。按下电源开关按钮21来对电源开关进行接通操作,由此将从充电电池11输入的电源变换为与蓝牙模块10的各部分相对应的电压来进行供给,从而耳机1变为电源接通状态。在电源接通时,当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通过图4中用双点划线示出的状态的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来与蓝牙用LSI38相连接时,耳机1以第一通话模式进行动作(工作),并且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通过图4中用实线示出的状态的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而与听筒麦克用LSI40相连接时,耳机1以第二通话模式动作(工作)。
在第一通话模式中,如果通过天线37接收到从移动电话通过蓝牙无线通信发送来的受话声音信号,则受话声音信号从内置在蓝牙用LSI38中的声音编解码器(codec)经由外部的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而向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输出,并从该扬声器4输出(再现)声音。耳机使用者能够用装戴耳机1的一侧耳朵听到对方的声音。另外,通过拾取从耳机使用者的口所发出的声音的第一话筒3来对耳机1输入声音。送话声音信号从第一话筒3输入至蓝牙用LSI38的声音编解码器,并从天线37发送出去。所发送出去的送话声音信号通过蓝牙无线通信而被移动电话接收,并通过电话线路网传递到对方。对方能够听到耳机使用者的声音。这样,第一通话模式使用第一话筒3和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扬声器功能)来实现免提通话,其中,所述第一话筒3用于拾取从耳机使用者的口发出的声音。
另一方面,在第二通话模式中,如果通过天线37来接收从移动电话通过蓝牙无线通信发送来的受话声音信号,则受话声音信号从蓝牙用LSI38经由外部的听筒麦克用LSI40而通过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输出至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并从该扬声器4输出(再现)声音。耳机使用者能够用装戴耳机1的一侧耳朵听到对方的声音。另外,通过拾取耳机使用者发出声音时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第二话筒),来向耳机1输入声音。送话声音信号从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经由听筒麦克用LSI40而输入至蓝牙用LSI38,并从天线37发送出去。所发送出去的送话声音信号通过蓝牙无线通信而被移动电话接收,并通过电话线路网传递到对方。对方能够听到耳机使用者的声音。这样,第二通话模式使用同一个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来实现免提通话,其中,该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用于拾取耳机使用者发出声音时在耳内产生的声音,其既发挥第二话筒功能又发挥扬声器功能,即,能够仅使用一个听筒麦克5来实现免提通话。
仅按下模式切换开关按钮25就能够简单地切换这样的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在第一通话模式下使用耳机1时,如果按下模式切换开关按钮25,则打开(ON)状态的模式切换开关43切换到关闭(OFF)状态,并且基于来自该模式切换开关43的关闭输入信号,蓝牙用LSI38进行驱动控制从而将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从图4的用双点划线示出的状态切换到用实线示出的状态。由此,与蓝牙用LSI38连接的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切换连接到听筒麦克用LSI40,从第一通话模式切换到第二通话模式。另一方面,在第二通话模式下使用耳机1时,如果按下模式切换开关按钮25,则关闭状态的模式切换开关43切换到打开状态,并且基于来自该模式切换开关43的打开输入信号,蓝牙用LSI38进行驱动控制从而将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从图4的用实线示出的状态切换到用双点划线示出的状态。由此,与听筒麦克用LSI40连接的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切换连接到蓝牙用LSI38,从第二通话模式切换到第一通话模式。
这样一来,耳机1具有:第一话筒3,其用于拾取口所发出的声音;听筒麦克5,其内置扬声器4兼作为拾取耳内产生的声音的第二话筒;模式切换电路41(模式切换单元),其用于对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进行切换,其中,上述第一通话模式是使第一话筒3和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功能运行的模式,上述第二通话模式是使听筒麦克5的麦克功能和扬声器功能运行的模式。第一通话模式为一般耳机功能,第二通话模式为能够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功能。该耳机1具有一般耳机功能和能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功能,并且能够对两功能进行简单切换,例如在寂静环境下使用一般耳机功能来进行免提通话,而在噪音环境下使用能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功能来进行免提通话等,能够根据使用环境来使用两功能。即,该耳机1具有使用环境适应性。
耳机1设有模式切换开关按钮25及模式切换开关43,该模式切换开关按钮25及模式切换开关43专用于第一通话模式(一般耳机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能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模式)的模式切换操作,但这些不必一定需要设置,也可以利用耳机1的基本操作用的电源开关按钮21及电源开关、挂钩开关按钮22及挂钩开关、音量提高开关按钮23、音量降低开关按钮24及音量提高开关、音量降低开关,来进行模式的软切换。例如通过连续两次按压电源开关按钮21或长按挂钩开关按钮22来向蓝牙用LSI38输入信号,由此驱动控制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来进行模式切换。这样,通过将耳机1的基本操作用的按钮及开关兼用于模式切换操作,不需要专用的模式切换开关按钮25及模式切换开关43,能够实现耳机1的低成本化、小型化。
耳机1在电源接通时,无论是第一通话模式还是第二通话模式,从哪个模式开始都能动作。例如耳机使用者能够通过初始设定,来设定以第一通话模式和第2的模式中的哪种模式来接通电源。另外,也能够设定为以频繁使用的模式来接通电源。即,在断开耳机1的电源时(按下电源开关按钮21将打开状态的电源开关置关时),蓝牙用LSI38存储电源断开之前的模式,并设定为以所存储的模式接通电源。此时,能够实现方便耳机使用者使用的耳机1。
在耳机1中,每当进行各种操作(操作各开关按钮6)时,蓝牙用LSI38驱动控制所对应的LED26、27、28,通过不同的发光颜色或亮灯图形来向耳机使用者显示耳机1的各种状态,同时,从蓝牙用LSI38输出与各种操作相对应的单纯的声音信号,通过扬声器输出通知音,从而根据通知音的种类向耳机使用者通知耳机1的各种状态。
利用声音来通知耳机1的各种状态时,在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之间进一步使该通知音的种类、音质不同,由此,在将耳机1装戴在一侧耳朵上使用时,耳机使用者能够简单地判别正在哪个模式下使用耳机。可以使各种操作的通知音全不相同,也可以只使特定的操作的通知音不同。特别是,因为音量的提高、降低操作是在通话中进行的,所以如果使该操作的通知音不同,则对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的判别十分有效。
对耳机1的各种状态进行LED显示时,在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之间进一步使该发光颜色或亮灯图形不同,由此在从一侧耳朵摘下耳机1时,耳机使用者能够简单地判别正在哪个模式下使用耳机。可以使各种操作的各LED26、27、28的发光颜色或亮灯图形全不相同,也可以只使特定的操作的发光颜色或亮灯图形不同。
在耳机1中,对于声音输入,在第一通话模式中使用拾取从耳机使用者的口发出的声音的第一话筒3,因此能得到与自然声音接近的送话声音信号;但在第二通话模式中,由于未使用第一话筒3而使用拾取耳机使用者发出声音时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4(第二话筒),因此容易产生共鸣,不能得到与自然声音接近的送话声音信号(在耳内产生的声音与口所发出的声音相比,有高频衰退且音质降低的倾向)。因此,在第二通话模式中,使用内置在听筒麦克用LSI40中的DSP39,作为高频补偿而进行均衡(equalizing)调整处理,从而改善容易共鸣的耳内声音的特性。在DSP39中,在除去回声的同时,还进行使用噪音抵消器来除去噪音的数字信号处理。
这样,在听筒麦克用LSI40侧,除了进行作为高频补偿的均衡调整处理之外,在第二通话模式中还主动使第一话筒3动作,通过使用能够进行作为高频补偿的均衡(equalizing)调整处理的内置有DSP的蓝牙用LSI,还能够基于从第一话筒3输入的声音信号来在蓝牙用LSI侧进行作为高频补偿的均衡(equalizing)调整处理。此时,第一话筒3除了用于高频补偿之外,还能够用作助听,即,帮助用装戴了耳机1的耳朵听外部的声音。例如追加助听专用的操作按钮及操作开关,或将耳机1的基本操作用的按钮及开关兼用在助听操作,并且仅在按着该按钮(开关置开)的期间能够用装戴了耳机1的耳朵听到外部的声音。另外,CSR公司(シ一ェスァ一ル株式会社)制的BlueCore3-Multimedia、BlueCore5-Multimedia(BlueCor:注册商标)为内置有DSP的蓝牙用LSI。
接着,参照图5、图6针对本发明2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1具有内置扬声器兼作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第二话筒的听筒麦克和听筒麦克专用的LSI,与之相对,本发明2与本发明1的不同点在于,具有分别内置扬声器和用于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第二话筒的听筒麦克,并且不具有听筒麦克专用的LSI。
图5是本发明2的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主要部分(听筒麦克部)的剖面图。另外,对与本发明1的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5所示,耳机100具有代替听筒麦克5的听筒麦克50。该听筒麦克50形成为阶梯型的筒状,且在筒状的根部侧有大径部160,在筒状的前端侧有小径部170,并且在筒状的内侧形成有导音孔180,并由听筒麦克外壳部140、扬声器40、耳承(耳塞)200而形成为管型听筒状,插入一侧耳朵的外耳道来使用,其中,上述听筒麦克外壳部140在筒状的前端开口而形成用于使导音孔180朝外部开放的音孔190,上述扬声器40设置在大径部160的内侧(导音孔190中),上述耳承(耳塞)200是由外嵌在小径部170的弹性材料(例如硅橡胶)形成的管状。
另外,在听筒麦克50中,与扬声器40独立地设置有第二话筒101。听筒麦克外壳部140,在大径部160的周壁部设置有麦克容纳部102,并且从扬声器40和音孔190之间的导音孔180分岔地设置有与麦克容纳部102连接的分岔导音孔103。而且,在麦克容纳部102内设置第二话筒101,且第二话筒101通过音孔190、导音孔180、分岔导音孔103来拾取耳机使用者发出声音时在耳内产生的声音。
图6是图5的耳机的蓝牙模块的概略框图。另外,对与本发明1的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蓝牙模块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6所示,蓝牙模块104包括:代替蓝牙用LSI38的、内置有DSP105的蓝牙用LSI106;代替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的模式切换开关电路107。
这里,听筒麦克50的扬声器40总是与蓝牙用LSI106相连接,且第一话筒3和听筒麦克50的第二话筒101相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模式切换开关电路107来对蓝牙用LSI106进行切换。
在与具有蓝牙无线通信功能的移动电话之间,蓝牙用LSI106通过蓝牙无线通信来进行声音的收发及其控制,以及对耳机100进行各种控制。另外,内置于蓝牙用LSI106内的DSP105承担内置于听筒麦克LSI40内的DSP39的功能。即,在听筒麦克50中,在仅用一个听筒麦克50进行全双工通信方式的双向通话时,由扬声器40输出的受话声音在耳中环绕从而成为回声,再通过第二话筒101被拾取,所以产生回声。因此,DSP105为了从扬声器40提取环绕的受话声音所含的送话声音(耳机使用者发出声音时在耳内产生的声音),进行使用自适应滤波器(回声抵消器)来除去回声的数字信号处理。在仅用一个听筒麦克50进行全双工通信方式的双向通话时,DSP105使通话的清晰性提高。进而,还进行作为高频补偿的均衡调整处理、使用噪音抵消器来除去噪音的数字信号处理。
针对以上那样构成的耳机100的动作及功能进行说明。
使用耳机100时,将耳机100装戴在一侧耳朵上,并使耳机100的电源接通。在电源接通时,在第一话筒3通过图6的用双点划线示出的状态的模式切换开关电路107而与蓝牙用LSI106相连接时,耳机100在第一通话模式下动作,并且在听筒麦克5的第二话筒101通过图6的用实线示出的状态的模式切换开关电路107而与蓝牙用LSI106相连接时,耳机100在第二通话模式下动作。
在第一通话模式中,如果通过天线37接收到从移动电话通过蓝牙无线通信发送来的受话声音信号,则受话声音信号从内置在蓝牙用LSI106中的DSP105经由声音编解码器而输出至外部的听筒麦克50的扬声器40,并从该扬声器40输出(再现)声音。耳机使用者能够用装戴耳机100的一侧耳朵听到对方的声音。另外,通过用于拾取从耳机使用者的口发出的声音的第一话筒3,来对耳机100输入声音。送话声音信号从第一话筒3输入至蓝牙用LSI106的声音编解码器,并经由DSP105而从天线37发送出去。所发送出去的送话声音信号通过蓝牙无线通信而被移动电话接收,并通过电话线路网传递到对方。对方能够听到耳机使用者的声音。这样,在第一通话模式中使用第一话筒3和听筒麦克50的扬声器40来实现免提通话,其中,所述第一话筒3用于拾取从耳机使用者的口发出的声音。
另一方面,在第二通话模式中,如果通过天线37接收到从移动电话通过蓝牙无线通信发送来的受话声音信号,则与第一通话模式同样地,受话声音信号从内置于蓝牙用LSI106中的DSP105经由声音编解码器而输出至外部的听筒麦克50的扬声器40,并从该扬声器40输出(再现)声音。耳机使用者能够用装戴耳机100的一侧耳朵听到对方的声音。另外,通过用于拾取耳机使用者发出声音时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听筒麦克50的第二话筒101,来向耳机100输入声音。送话声音信号从第二话筒101输入至蓝牙用LSI106的声音编解码器,并经由DSP105而从天线37发送出去。所发送出去的送话声音信号通过蓝牙无线通信而被移动电话接收,并通过电话线路网传递到对方。对方能够听到耳机使用者的声音。这样,在第二通话模式中,使用听筒麦克50的第二话筒101和听筒麦克50的扬声器40来实现免提通话,即,仅用一个听筒麦克50来实现免提通话,其中,所述听筒麦克50的第二话筒101用于拾取耳机使用者发出声音时在耳内产生的声音。
在这样的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中,仅按下模式切换开关按钮25就能够简单地进行切换。在第一通话模式下使用耳机100时,如果按下模式切换开关按钮25,则打开状态的模式切换开关25切换到关闭状态,并且基于来自该模式切换开关25的关闭输入信号,蓝牙用LSI106进行驱动控制,从而将模式切换开关电路107从图6的用双点划线示出的状态切换到用实线示出的状态。由此,听筒麦克50的第二话筒101代替第一话筒3而与蓝牙用LSI106相连接,从第一通话模式切换到第二通话模式。另一方面,在第二通话模式下使用耳机100时,如果按下模式切换开关按钮25,则关闭状态的模式切换开关43切换到打开状态,并且基于来自该模式切换开关43的打开输入信号,蓝牙用LSI106进行驱动控制,从而将模式切换开关电路107从图6的用实线示出的状态切换到用双点划线示出的状态。由此,第一话筒3代替听筒麦克50的扬声器40而与蓝牙用LSI106相连接,从第二通话模式切换到第一通话模式。
这样一来,耳机100具有:第一话筒3,其拾取口所发出的声音;听筒麦克50,其分别内置有扬声器40和用于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第二话筒101;模式切换电路107(模式切换单元),其对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进行切换,其中,上述第一通话模式使第一话筒3和听筒麦克50的扬声器40运行,上述第二通话模式使听筒麦克50的扬声器40和第二话筒101运行,第一通话模式为一般耳机功能,第二通话模式为能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功能。该耳机100具有一般耳机功能和能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功能,并能够对两功能进行简单切换,例如在寂静环境下使用一般耳机功能来进行免提通话,而在噪音环境下使用能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的功能来进行免提通话等,能够根据使用环境来使用两功能。即,该耳机100具有使用环境适应性。
耳机100的其他的动作及功能与耳机1相同。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1及本发明2的最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1及本发明2并不仅限定于此,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实施。例如,蓝牙用LSI是将耳机和移动电话无线连接,并在两者之间进行声音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手段的一例,也可以使用除此之外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手段,另外,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大致全部功能也可以并不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而可以组合各单个的电路来执行。就听筒麦克用LSI而言,也是在仅用一个听筒麦克进行全双工通信方式的双向通话时使通话清晰性提高的数字信号处理(DSP)的一例,该数字信号处理所需的大致全部功能也可以不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而可以组合各单个的电路来执行。就动态(dynamic)型的扬声器而言,也是能够兼作话筒的扬声器的一例,也可以是动态型以外的扬声器。
Claims (2)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话筒(3),其拾取口所发出的声音,
听筒麦克(5),其内置扬声器(4)兼作为第二话筒,该第二话筒用于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
模式切换开关电路(41),其在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上述第一通话模式,是使上述第一话筒(3)和上述听筒麦克(5)的扬声器功能发挥作用的通话模式;
上述第二通话模式,是使上述听筒麦克(5)的话筒功能和扬声器功能发挥作用的通话模式。
2.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话筒(3),其拾取口所发出的声音,
听筒麦克(50),其分别内置有扬声器(40)和第二话筒(101),该第二话筒(101)用于拾取在耳内产生的声音,
模式切换开关电路(107),其在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上述第一通话模式,是使上述第一话筒(3)和上述听筒麦克(50)的扬声器(40)运行的通话模式;
上述第二通话模式,是使上述听筒麦克(50)的扬声器(40)和第二话筒(101)运行的通话模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65275A JP2011023848A (ja) | 2009-07-14 | 2009-07-14 | ヘッドセット |
JP2009-165275 | 2009-07-1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59098A true CN101959098A (zh) | 2011-01-26 |
Family
ID=42797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275481A Pending CN101959098A (zh) | 2009-07-14 | 2010-07-12 | 耳机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014957A1 (zh) |
EP (1) | EP2285134A1 (zh) |
JP (1) | JP2011023848A (zh) |
KR (1) | KR20110006598A (zh) |
CN (1) | CN101959098A (zh) |
TW (1) | TW201116031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18982A (zh) * | 2013-12-10 | 2014-03-0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降低远端回音的电路和方法、耳机检测电路和方法、耳机 |
CN103634717A (zh) * | 2013-11-28 | 2014-03-12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利用耳机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WO2015032109A1 (zh) * | 2013-09-06 | 2015-03-12 | 威茂精密五金(珠海)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助听功能的蓝牙耳机 |
CN104683917A (zh) * | 2015-01-27 | 2015-06-03 |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的音频控制方法 |
CN106507242A (zh) * | 2016-12-12 | 2017-03-15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音频装置及终端 |
CN111800686A (zh) * | 2019-04-02 | 2020-10-20 | 惠州迪芬尼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有源噪声控制的入耳式耳机装置 |
CN115004717A (zh) * | 2020-02-03 | 2022-09-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更高抗风噪性能的无线耳麦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52634B2 (ja) | 2011-07-11 | 2013-11-2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入力装置 |
CN102368793B (zh) * | 2011-10-12 | 2014-03-19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手机及其通话信号处理方法 |
US9088815B2 (en) * | 2011-11-17 | 2015-07-21 | Tip Solutions, Inc. | Message inj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
SG11201404602RA (en) * | 2012-02-29 | 2014-09-26 | Razer Asia Pacific Pte Ltd | Headset device and a device profi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CN104396275B (zh) * | 2012-03-29 | 2017-09-29 | 海宝拉株式会社 | 使用耳内插入型麦克风的有线无线耳机 |
US8798283B2 (en) | 2012-11-02 | 2014-08-05 | Bose Corporation | Providing ambient naturalness in ANR headphones |
US9413790B2 (en) * | 2012-12-03 | 2016-08-09 | Vxi Corporation | Computer telephony headset with presence indicator |
US9807495B2 (en) * | 2013-02-25 | 2017-10-3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Wearable audio accessories for computing devices |
US20140314248A1 (en) * | 2013-04-23 | 2014-10-23 | Angel Ruiz | Wireless Headphones for Working Out |
TWI560707B (en) * | 2014-01-16 | 2016-12-01 | Unlimiter Mfa Co Ltd | Method of processing telephone voice output and earphone |
TWI554117B (zh) * | 2014-03-27 | 2016-10-11 | 元鼎音訊股份有限公司 | 語音輸出之方法及耳機 |
WO2015164287A1 (en) * | 2014-04-21 | 2015-10-29 | Uqmartyne Management Llc | Wireless earphone |
CA2949610A1 (en) | 2014-05-20 | 2015-11-26 | Bugatone Ltd. | Aural measurements from earphone output speakers |
KR102161151B1 (ko) * | 2014-07-23 | 2020-09-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어셋 및 이어셋의 동작 방법 |
US9532128B2 (en) * | 2014-09-05 | 2016-12-27 | Earin Ab | Charging of wireless earbuds |
KR102193699B1 (ko) * | 2014-12-31 | 2020-12-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근거리 무선 통신을 이용하여 이동 단말기와 연동하는 헤드셋 |
KR101648042B1 (ko) * | 2015-05-19 | 2016-09-21 | 주식회사 알머스 | ANC(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기능을 가지는 휴대폰용 이어폰 시스템 |
JP2017005798A (ja) * | 2015-06-05 | 2017-01-0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機器 |
JP2017005797A (ja) * | 2015-06-05 | 2017-01-0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機器 |
US9613615B2 (en) * | 2015-06-22 | 2017-04-04 | Sony Corporation | Noise cancellation system, headse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05632621A (zh) * | 2016-02-03 | 2016-06-01 | 安徽长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阻燃灭火警示电缆 |
CN107371081B (zh) * | 2016-02-03 | 2019-12-17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 |
CN105788737A (zh) * | 2016-04-20 | 2016-07-20 | 深圳市方格子电子有限公司 | 发光数据传输线及具有该发光数据传输线的耳机 |
JP6197930B2 (ja) * | 2016-09-14 | 2017-09-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耳孔装着型収音装置、信号処理装置、収音方法 |
CN106412259B (zh) * | 2016-09-14 | 2019-04-0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US10595114B2 (en) | 2017-07-31 | 2020-03-17 | Bose Corporation | Adaptive headphone system |
CN111970595B (zh) * | 2020-08-07 | 2022-05-17 | 头领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dac功能的tws蓝牙耳机 |
US11523236B2 (en) * | 2021-03-18 | 2022-12-06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Techniques for active microphone us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93950A (en) * | 1982-12-17 | 1985-01-15 | Lott Thomas M | Loudspeaker telephone |
US7072476B2 (en) * | 1997-02-18 | 2006-07-04 | Matech, Inc. | Audio headset |
JP2001157292A (ja) | 1999-11-22 | 2001-06-08 | Micro Emuzu:Kk | マイク機能を有するイヤホン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全二重オーディオ通信回路 |
JP2004064537A (ja) | 2002-07-30 | 2004-02-26 | Sony Corp | ヘッドセット |
US20070041589A1 (en) * | 2005-08-17 | 2007-02-22 | Gennum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nvironmental specific noise reduction algorithms |
JP2007228344A (ja) | 2006-02-24 | 2007-09-06 | Nittetsu Elex Co Ltd | 送受話装置 |
KR100892095B1 (ko) * | 2007-01-23 | 2009-04-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헤드셋에서 송수신 음성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
WO2009093890A1 (en) * | 2008-01-25 | 2009-07-30 | Sitel Semiconductor B.V. | Mobile phone, method of switching a mobile phone and use of a mobile phone |
JP4526571B2 (ja) * | 2008-03-10 | 2010-08-1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2010171880A (ja) * | 2009-01-26 | 2010-08-0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音声信号処理装置 |
-
2009
- 2009-07-14 JP JP2009165275A patent/JP2011023848A/ja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6-04 TW TW099118149A patent/TW201116031A/zh unknown
- 2010-06-18 KR KR1020100057913A patent/KR20110006598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7-07 EP EP10168745A patent/EP228513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7-08 US US12/832,629 patent/US2011001495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07-12 CN CN2010102275481A patent/CN10195909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32109A1 (zh) * | 2013-09-06 | 2015-03-12 | 威茂精密五金(珠海)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助听功能的蓝牙耳机 |
CN103634717A (zh) * | 2013-11-28 | 2014-03-12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利用耳机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03618982A (zh) * | 2013-12-10 | 2014-03-0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降低远端回音的电路和方法、耳机检测电路和方法、耳机 |
CN103618982B (zh) * | 2013-12-10 | 2019-02-0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降低远端回音的电路和方法、耳机检测电路和方法、耳机 |
CN104683917A (zh) * | 2015-01-27 | 2015-06-03 |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的音频控制方法 |
CN106507242A (zh) * | 2016-12-12 | 2017-03-15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音频装置及终端 |
CN111800686A (zh) * | 2019-04-02 | 2020-10-20 | 惠州迪芬尼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有源噪声控制的入耳式耳机装置 |
CN111800686B (zh) * | 2019-04-02 | 2022-07-22 | 惠州迪芬尼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有源噪声控制的入耳式耳机装置 |
CN115004717A (zh) * | 2020-02-03 | 2022-09-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更高抗风噪性能的无线耳麦 |
CN115004717B (zh) * | 2020-02-03 | 2023-08-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更高抗风噪性能的无线耳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014957A1 (en) | 2011-01-20 |
KR20110006598A (ko) | 2011-01-20 |
TW201116031A (en) | 2011-05-01 |
EP2285134A1 (en) | 2011-02-16 |
JP2011023848A (ja) | 2011-0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59098A (zh) | 耳机 | |
CN2854988Y (zh) | 蓝牙耳机 | |
CN201197140Y (zh) | 无线外放耳机 | |
JP5155296B2 (ja) | ヘッドセットオーディオアクセサリ | |
JP2007281916A (ja) | イヤホンマイク | |
EP2362678B1 (en) | A headset system with microphone for ambient sounds | |
US8005252B2 (en) |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earpiece | |
TWI508056B (zh) | 攜帶型音訊設備 | |
WO2009039364A1 (en) | Wireless audio gateway headset | |
JP2010283873A (ja) | マイク技術 | |
WO2008116394A1 (fr) | Combine d'un casque d'écoute blue-tooth et d'une base de mégaphone | |
JP2010147982A (ja) | リモコン付きステレオイヤホンマイク | |
US20070167185A1 (en) | Handsfree car mounting kit | |
CN210868110U (zh) | 一种耳塞式骨传导耳机 | |
KR101092957B1 (ko) | 마이크로폰 | |
JP4811094B2 (ja) | イヤーモールド型送受話器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
KR100809549B1 (ko) | 보청기 겸용 무선 헤드셋 및 그 제어방법 | |
WO2007098793A1 (en) | Headset for use with a communication and/or multimedia device | |
CN202345449U (zh) | 可实现免提功能的汽车用头枕 | |
CN213462193U (zh) | 磁吸式话务耳机 | |
KR200341662Y1 (ko) | 모노 스테레오 겸용 무선 헤드셋 | |
JP2010273108A (ja) | ヘッドセット | |
KR100903738B1 (ko) | 블루투스 헤드셋을 구비하는 전화기 | |
EP2324617A1 (e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hearing aid functionality | |
TWI344781B (en) |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