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4882B - 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4882B
CN101954882B CN2010101985356A CN201010198535A CN101954882B CN 101954882 B CN101954882 B CN 101954882B CN 2010101985356 A CN2010101985356 A CN 2010101985356A CN 201010198535 A CN201010198535 A CN 201010198535A CN 101954882 B CN101954882 B CN 1019548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catadioptre
visuognosis
vehicle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85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4882A (zh
Inventor
植松博
岸本雄也
麦仓纪夫
细部智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54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4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4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4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B60R1/081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by using a side-by-side association of mirrors
    • B60R1/08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by using a side-by-side association of mirrors using a single wide field mirror or an association of rigidly connected mirr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0Front-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Periscope arrangements, i.e. optical devices using combinations of mirrors, lenses, prisms or the like ; Other mirror arrangements giving a view from above or under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使驾驶员感知的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的车门后视镜的亮度和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的第二反射镜的亮度大致一致,从而提高视觉辨认性。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具有:由车门窗玻璃(51)和车门后视镜(41)构成的第一视觉辨认机构(53);由设置于车门后视镜壳体(42)上的第一反射镜(15)、经由框架(副支柱31)与车门窗玻璃(51)连续的副窗玻璃(32)、和使透过副窗玻璃(32)的光朝向驾驶员(Sn)反射的第二反射镜(16)构成的第二视觉辨认机构(54),将第二视觉辨认机构(54)的乘员(驾驶员)(Sn)接收到的光(反射光56)的亮度设定成与第一视觉辨认机构(53)的光(反射光57)的亮度大致相同。

Description

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车门后视镜对后方进行视觉辨认并利用其他的镜子对左前轮的附近进行视觉辨认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中,在收容车门后视镜主体的镜子壳体上具有:为映现左前轮的附近即从左车门后视镜的下方到车辆的侧方及前方的所期望的范围内的对象物而设置的第一反射镜;以将第一反射镜的光向乘员反射的方式设置在前支柱的车室内侧面的第二反射镜,能够利用车门后视镜主体对车辆的后方进行视觉辨认,利用第二反射镜对左前轮的附近进行视觉辨认(例如,参照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若在观察车门后视镜主体之后马上再观察第二反射镜,则由于天气等条件,存在光线变暗,感觉到不易观察的情况。
相反,若在观察第二反射镜之后马上再观察车门后视镜主体,则存在光线突然变亮,感觉到眩目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2008-1663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使乘员(驾驶员)感知的车门后视镜的亮度和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的亮度大致一致,使视觉辨认性提高。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具有: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由车辆的前车门的车门窗玻璃和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构成,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在该车门窗玻璃的外侧附近且在包含所述前车门的车身侧部以映现所述车辆的后方的方式设置;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由第一反射镜、副窗玻璃以及第二反射镜构成,所述第一反射镜在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壳体上以映现从包含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下方的车辆侧方到所述车辆前方的范围的方式设置,所述副窗玻璃使由该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透过且与所述车门窗玻璃经由框架向所述车辆前方连续,所述第二反射镜将透过该副窗玻璃的光朝向乘员反射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乘员接收到的光的亮度设定为所述第二视觉辨认机构与所述第一视觉辨认机构大致相同。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具有: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由车辆的前车门的车门窗玻璃和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构成,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在该车门窗玻璃的外侧附近且在包含所述前车门的车身侧部以映现所述车辆的后方的方式设置;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由第一反射镜、副窗玻璃以及第二反射镜构成,所述第一反射镜在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壳体上以映现从包含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下方的车辆侧方到所述车辆前方的范围的方式设置,所述副窗玻璃经由与所述前车门紧贴的框架而朝向所述车辆前方配置、且使由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透过,所述第二反射镜使透过该副窗玻璃的光朝向乘员反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窗玻璃的透过率设定为比所述车门窗玻璃高。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具有: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由车辆的前车门的车门窗玻璃和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构成,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在该车门窗玻璃的外侧附近且在包含所述前车门的车身侧部以映现所述车辆的后方的方式设置;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由第一反射镜、副窗玻璃以及第二反射镜构成,所述第一反射镜在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壳体上以映现从包含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下方的车辆侧方到所述车辆前方的范围的方式设置,所述副窗玻璃经由与所述前车门紧贴的框架而朝向所述车辆前方配置、且使由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透过,所述第二反射镜使透过该副窗玻璃的光朝向乘员反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反射镜中的至少一方的反射率设定成比所述车门后视镜高。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乘员接收到的光的亮度设定成第二视觉辨认机构与第一视觉辨认机构大致相同。
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副窗玻璃的透过率设定为比车门窗玻璃高。
本发明技术方案6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中的至少一方的反射率设定为比车门后视镜高。
本发明技术方案7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具有: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由车辆的前车门的车门窗玻璃和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构成,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在该车门窗玻璃的外侧附近且在包含所述前车门的车身侧部以映现所述车辆的后方的方式设置;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由第一反射镜、副窗玻璃以及第二反射镜构成,所述第一反射镜在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壳体上以映现从包含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下方的车辆侧方到所述车辆前方的范围的方式设置,所述副窗玻璃经由与所述前车门紧贴的框架而朝向所述车辆前方配置、且使由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透过,所述第二反射镜使透过该副窗玻璃的光朝向乘员反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和所述副窗玻璃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彩色薄膜,该彩色薄膜通过使特定波长的光透过并对残留的波长的光进行吸收来使所述特定波长的光醒目。
本发明技术方案8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彩色薄膜被设定成能够得到以下分光特性,所述分光特性是使透过的光的波长以500nm~560nm的波长为中心。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具有: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由前车门的车门窗玻璃和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构成;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由设置在车门后视镜壳体上的第一反射镜、使由该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透过的副窗玻璃、和使透过副窗玻璃的光朝向乘员反射的第二反射镜构成,第二视觉辨认机构是将乘员接收到的光的亮度设定得与第一视觉辨认机构大致相同,因此,乘员(驾驶员)所感知的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的车门后视镜的亮度和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的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的亮度大致一致,使视觉辨认性提高。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具有: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由前车门的车门窗玻璃和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构成;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由设置在车门后视镜壳体上的第一反射镜、使由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透过的副窗玻璃、和使透过副窗玻璃的光朝向乘员反射的第二反射镜构成,副窗玻璃的透过率设定得比车门窗玻璃高,因此,与副窗玻璃采用与车门窗玻璃相同的透过率的情况相比,乘员(驾驶员)所感知的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的光的亮度提高,具有即使通过第二视觉辨认机构也能够视觉辨认明亮的像的优点。
即,在第二视觉辨认机构中,从第一反射镜到第二反射镜,反复反射两次的光与只反射一次的反射光相比亮度变暗,其结果,映现的像变暗,但通过使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的像(光)变亮,能够使第一视觉辨认机构和第二视觉辨认机构所成的像的亮度接近,视觉辨认性提高。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具有: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由前车门的车门窗玻璃和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构成;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由设在车门后视镜壳体上的第一反射镜、使由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透过的副窗玻璃、和使透过副窗玻璃的光朝向乘员反射的第二反射镜构成,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中的至少一方的反射率设定得比车门后视镜高,因此,与采用与车门后视镜的反射率相同的反射率的情况相比,乘员(驾驶员)所感知的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的光的亮度提高,具有即使通过第二视觉辨认机构也能够视觉辨认明亮的像的优点。
即,在第二视觉辨认机构中,从第一反射镜到第二反射镜,反复反射两次的光与只反射一次的反射光相比亮度变暗,其结果,映现的像变暗,但通过使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的像(光)变亮,能够使第一视觉辨认机构和第二视觉辨认机构所成的像的亮度接近,视觉辨认性提高。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第二视觉辨认机构是将乘员接收到的光的亮度设定得与第一视觉辨认机构大致相同,因此,乘员(驾驶员)所感知的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的像的亮度和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的像的亮度大致相同,具有视觉辨认性提高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副窗玻璃的透过率设定得比车门窗玻璃高,因此,与采用与车门窗玻璃相同的透过率的情况相比,乘员(驾驶员)所感知的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的光的亮度提高,具有即使通过第二视觉辨认机构也能够视觉辨认明亮的像的优点。
即,在第二视觉辨认机构中,从第一反射镜到第二反射镜,反复反射两次的光与只反射一次的反射光相比亮度变暗,其结果,映现的像变暗,但通过使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的像(光)变亮,能够使第一视觉辨认机构和第二视觉辨认机构所成的像的亮度接近,视觉辨认性提高。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中,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中的至少一方的反射率设定得比车门后视镜高,因此,与采用与车门后视镜的反射率相同的反射率的情况相比,乘员(驾驶员)所感知的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的光的亮度提高,具有即使通过第二视觉辨认机构也能够视觉辨认明亮的像的优点。
即,在第二视觉辨认机构中,从第一反射镜到第二反射镜,反复反射两次的光与只反射一次的反射光相比亮度变暗,其结果,映现的像变暗,通过使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的像(光)变亮,能够使第一视觉辨认机构和第二视觉辨认机构所成的像的亮度接近,视觉辨认性提高。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中,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具有: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由前车门的车门窗玻璃和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构成;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由设置在车门后视镜壳体上的第一反射镜、使由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透过的副窗玻璃、和使透过副窗玻璃的光朝向乘员反射的第二反射镜构成,在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和副窗玻璃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彩色薄膜,该彩色薄膜通过使特定波长的光透过并对残留的波长的光进行吸收来使特定波长的光醒目,因此,在映现到第二视觉辨认机构中的像的颜色中,通过彩色薄膜,特定波长的光(色)被强调,映现的像变得明确,具有视觉辨认性提高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中,彩色薄膜被设定成能够得到使透过的光的波长以500nm~560nm的波长为中心的分光特性,因此,具有不拘于昼夜或天气,乘员都能够明确地辨认映现到第二反射镜中的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所具有的第一反射镜的立体图。
图3是对实施例1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的映现车辆的左前下方的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对实施例1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的抑制像的亮度不同的机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的俯视图兼对抑制像的亮度不同的机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2...车辆,14...车门后视镜机构,15...第一反射镜,16...第二反射镜,25...前车门(左前车门),32...副窗玻璃,41...车门后视镜,42...车门后视镜壳体,51...车门窗玻璃,52...车身侧部,53...第一视觉辨认机构,54...第二视觉辨认机构,56...乘员接收的光(反射光),57...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的光(反射光),71...彩色薄膜,Sn...乘员(驾驶员),ts...副窗玻璃的透过率,td...车门窗玻璃的透过率,ρ1B...第一反射镜的反射率,ρ2B...第二反射镜的反射率,ρd...车门后视镜的反射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1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是观察车辆12的左前的侧方(箭头a1的方向)的装置,其将映现到设置在车室13外的车门后视镜机构14上的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中的像映现到车室13内的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中。另一方面,利用车门后视镜机构14映现车辆12的后方(箭头a2的方向)。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车辆12具有:前车身21;车室13;副驾驶席23;驾驶席24;左前车门25;前挡风玻璃26;对前挡风玻璃26的左右端进行支承的前支柱28;与前支柱28相连并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副支柱31;由副支柱31和前支柱28支承的副窗玻璃32;配置在左右的副支柱31和左右的前支柱28之间的仪表板33;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
车门后视镜机构1具有:位于车室13的外侧且安装在左前车门25的前上部35上的支承部36;反射光并映现后方(箭头a2的方向)的后方对象物38(像)的、车门后视镜机构14的车门后视镜41;对车门后视镜机构14的车门后视镜41进行支承的车门后视镜壳体42。
支承部36以能够自由转动即能够折叠的方式支承车门后视镜壳体42。
车门后视镜壳体42为树脂制,成形为箱状,并具有朝向车辆12的前方(箭头a3的方向)的前侧部43、与前侧部43相连的内侧部44和外侧部45。在前侧部43的下部47上一体地形成有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
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为凸面镜,凸面的半径和凸面的朝向是以车辆12的左前的侧方(参照图3(a))在第二反射镜16中映现的方式设定的。
第二反射镜16是平面镜。
其次,通过图1、图2、图4以实施例1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为主体进行说明。
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具有:第一视觉辨认机构53和第二视觉辨认机构54,第一视觉辨认机构53由以下部件构成:车辆12的前车门(左前车门25)的车门窗玻璃51;在车门窗玻璃51的外侧(箭头a4的方向)附近且在包含前车门(左前车门25)的车身侧部52上以映现车辆12的后方(箭头a2的方向)的方式设置的车门后视镜机构14的车门后视镜41。第二视觉辨认机构54由以下部件构成:在车门后视镜机构14的车门后视镜壳体42上以映现从包含车门后视镜机构14下方的车辆12侧方到车辆12前方的范围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使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反射的光透过且在车门窗玻璃51上经由框架(副支柱31)向车辆前方连续的副窗玻璃32;将透过副窗玻璃32的光向乘员(驾驶员)Sn反射的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第二视觉辨认机构54是将乘员(驾驶员)Sn接收到的光(反射光56)的亮度设定成与第一视觉辨认机构53的光(反射光57)的亮度大致相同。
“设定成大致相同”是指坐在驾驶席24上用肉眼观察比较第一视觉辨认机构53和第二视觉辨认机构54时,感觉没有亮度差异的程度。
第一视觉辨认机构53的反射光57是从车门后视镜41透过车门窗玻璃51朝向乘员(驾驶员)Sn的光,反射光57的亮度是观察车门后视镜41时人类用肉眼感知的感觉。
第二视觉辨认机构54的反射光56是从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朝向乘员(驾驶员)Sn的光,反射光56的亮度是观察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时人类用肉眼感知的感觉。
详细地说,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定量地设定亮度。
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具有第一视觉辨认机构53的衰减率W1和第二视觉辨认机构54的衰减率W2,将衰减率W1、W2大致相同地设定成例如大致15%。
所谓衰减率是以百分比表示光亮(亮度)的减少比例。例如,将入射的光亮(亮度)Fi设为100时,能够反射到眼睛附近的反射光的光亮(亮度)Fo设为85。
“设定成大致相同”是指,虽然已经说明了,但换言之,将第一视觉辨认机构53的衰减率W1和第二视觉辨认机构54的衰减率W2设定成大致相同,所谓“大致”是指从公差的上限到下限的范围(例如,12%~17%)。相反,即使省略“大致”而限定成“设定成相同”,也包含所期望的公差。
第一视觉辨认机构53的衰减率W1是在以车门后视镜41的反射率ρd减少的比例上加上以车门窗玻璃51的透过率(可视光线透过率)td减少的比例而得出的。
第二视觉辨认机构54的衰减率W2是在以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的反射率ρ1减少的比例上加上以副窗玻璃32的透过率(可见光线透过率)ts减少的比例和以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的反射率ρ2减少的比例而得出的。
反射率ρ是反射光的光亮(亮度)F2和入射光的光亮(亮度)F1之比F2/F 1,单位是%。
透过率(可见光线透过率)t是透过的光(透过光)的光亮(亮度)Fp和入射光的光亮(亮度)F 1之比Fp/F1,单位是%。
副窗玻璃32是将透过率(可见光线透过率)ts设定得比车门窗玻璃51的透过率(可见光线透过率)td高。
车门窗玻璃51的材质是现有的材质,例如玻璃。
车门窗玻璃51的可见光线透过率td被设定成90%,使光亮(亮度)减少10%(减少比例以%表示并作为衰减率)。
此外,在设定值中,包含误差的范围和公差的上限到下限的范围,即使限定为“90%”,也为例如88%~92%的范围。
副窗玻璃32的材质是现有的材质,例如玻璃。
副窗玻璃32的可见光线透过率ts被设定成95%,使光亮(亮度)减少5%(减少比例以%表示并作为衰减率),与车门窗玻璃51的可见光线透过率td=90%相比要高。
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和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都将反射率ρ1、ρ2设定成与车门后视镜41的反射率ρd大致相同的值。
车门后视镜41的反射率ρd是95%,使光亮(亮度)减少5%(减少比例以%表示并作为衰减率)。
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的反射率ρ1是95%,使光亮(亮度)减少5%(减少比例以%表示并作为衰减率)。
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的反射率ρ2是95%,使光亮(亮度)减少5%(减少比例以%表示并作为衰减率)。
下面,通过图1、图3、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的作用。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图3(a)的沿箭头b的向视图。
这里的条件是在车辆12的左前的侧方且下方,换言之在左前轮附近配置第一对象物61、第二对象物62。设驾驶员Sn的体型为标准。
如图3所示,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作用如下,坐在驾驶席24的座椅64上的驾驶员Sn朝向左前方(箭头a5的方向)观察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时,如图3(b)所示,由于来自死角的第一对象物61、第二对象物62的反射光到达眼睛,所以,能够通过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对死角进行视觉辨认。
具体地,来自第一对象物61、第二对象物62的反射光通过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成为反射光,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的反射光到达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通过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反射光进入眼睛,从而如图3(b)所示那样,能够观察到死角内的情况,能够对死角进行视觉辨认。
此时,在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中,如图4所示,乘员(驾驶员)Sn观察第二视觉辨认机构54、具体而言观察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时(箭头a5的方向),根据第二视觉辨认机构54的衰减率W2(W2=15%=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减少的5%+副窗玻璃32减少的5%+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减少的5%),如图3(b)所示,从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观察第一对象物61、第二对象物62时的反射光56的光亮(亮度)成为85%。
此外,示出了通过使光的箭头的宽度逐渐减小,光的亮度减少并变暗的情况。相对于从第一对象物61、第二对象物62射向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的光的宽度,使反射光56的箭头的宽度变小。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乘员(驾驶员)Sn观察第一视觉辨认机构53、具体而言透过车门窗玻璃51观察车门后视镜41时(箭头a6的方向),根据第一视觉辨认机构53的衰减率W1(W1=15%=车门后视镜41减少的5%+车门窗玻璃51减少的10%),通过车门后视镜41观察车辆12的后方的后方对象物38(例如,图1所示的后方的汽车)时的反射光57的光亮(亮度)成为85%。
此外,示出了通过使光的箭头的宽度逐渐减小,光的亮度减少并变暗的情况。相对于从后方对象物38(例如,图1所示的后方的汽车)射向车门后视镜41的光的宽度,使反射光57的箭头的宽度变小。
这样,在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中,观察映现到车门后视镜41中的图像时的亮度和映现到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中的图像时的亮度大致一致,为85%,从而眼睛无需每次都适应其亮度,不会感到眩目,也不会感到变暗而导致难以观察,视觉辨认性提高。
【实施例2】
通过图5说明实施例2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B。图5是与图4对应的图。关于与上述图1~图4所示的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实施例2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B的特征在于,使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B和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B中的至少一方或双方,这里是使双方即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B的反射率ρ1B和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B的反射率ρ2B分别设定得比车门后视镜41的反射率ρd高。
车门后视镜41的反射率ρd在实施例1中采用95%,形成光亮(亮度)85%的反射光57。
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B的反射率ρ1B是97.5%,设定得比车门后视镜41的反射率ρd(ρd=95%)高。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B使反射光的光亮(亮度)减少2.5%(减少比例以%表示并作为衰减率)。
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B的反射率ρ2B是97.5%,设定得比车门镜子41的反射率ρd(ρd=95%)高。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B使透过了副窗玻璃32B的反射光的光亮(亮度)87.5%减少2.5%(减少比例以%表示并作为衰减率),形成光亮(亮度)85%的反射光56。
副窗玻璃32B的可见光线透过率tsB设定为90%,使光亮(亮度)减少10%(减少比例以%表示并作为衰减率),与车门窗玻璃51的可见光线透过率td=90%一致。
实施例2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B能够发挥与实施例1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同样的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观察映现到车门后视镜41中的图像时的亮度和映现到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B中的图像时的亮度大致一致,为85%,视觉辨认性提高。
【实施例3】
通过图6说明实施例3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C。图6是与图1对应的图。关于与上述图1~图4所示的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实施例3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C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和副窗玻璃3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彩色薄膜71(由点图案表示),这里,是在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上设置彩色薄膜71,该彩色薄膜71通过使特定波长的光透过并对残留的波长的光进行吸收,由此使特定波长的光醒目。
彩色薄膜71的特征在于,被设定成能够得到使透过的光的波长以500nm~560nm的波长为中心的分光特性。500nm~560nm的波长,其在可见光线的范围内光的颜色为绿色。也就是说,彩色薄膜71的颜色使用绿色。
在实施例3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11C中,在映现到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中的第一对象物61、第二对象物62的颜色中的、通过彩色薄膜71特定的波长的光(颜色)被强调,映现到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中的像变得明确,视觉辨认性提高。
具体而言,通过配置在车门后视镜机构14上的第一反射镜(室外前方镜子)15反射的光透过与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重叠的彩色薄膜71时,彩色薄膜71以可见光线的波长中的、500nm~560nm的波长为中心使光透过。其结果,具有使乘员(驾驶员)Sn清楚地辨认映现到第二反射镜(室内支柱镜子)16中的像的优点。
此外,本发明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在实施方式中用于车辆,但也可以用于车辆以外。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适用于车辆。

Claims (8)

1.一种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具有: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由车辆的前车门的车门窗玻璃和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构成,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在该车门窗玻璃的外侧附近且在包含所述前车门的车身侧部以映现所述车辆的后方的方式设置;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由第一反射镜、副窗玻璃以及第二反射镜构成,所述第一反射镜在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壳体上以映现从包含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下方的车辆侧方到所述车辆前方的范围的方式设置,所述副窗玻璃使由该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透过且与所述车门窗玻璃经由框架向所述车辆前方连续,所述第二反射镜将透过该副窗玻璃的光朝向乘员反射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乘员接收到的光的亮度设定为所述第二视觉辨认机构与所述第一视觉辨认机构大致相同。
2.一种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具有: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由车辆的前车门的车门窗玻璃和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构成,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在该车门窗玻璃的外侧附近且在包含所述前车门的车身侧部以映现所述车辆的后方的方式设置;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由第一反射镜、副窗玻璃以及第二反射镜构成,所述第一反射镜在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壳体上以映现从包含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下方的车辆侧方到所述车辆前方的范围的方式设置,所述副窗玻璃经由与所述前车门紧贴的框架而朝向所述车辆前方配置、且使由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透过,所述第二反射镜使透过该副窗玻璃的光朝向乘员反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窗玻璃的透过率设定为比所述车门窗玻璃高。
3.一种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具有: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由车辆的前车门的车门窗玻璃和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构成,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在该车门窗玻璃的外侧附近且在包含所述前车门的车身侧部以映现所述车辆的后方的方式设置;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由第一反射镜、副窗玻璃以及第二反射镜构成,所述第一反射镜在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壳体上以映现从包含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下方的车辆侧方到所述车辆前方的范围的方式设置,所述副窗玻璃经由与所述前车门紧贴的框架而朝向所述车辆前方配置、且使由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透过,所述第二反射镜使透过该副窗玻璃的光朝向乘员反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反射镜中的至少一方的反射率设定成比所述车门后视镜高。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乘员接收到的光的亮度设定成所述第二视觉辨认机构与所述第一视觉辨认机构大致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窗玻璃的透过率设定为比所述车门窗玻璃高。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反射镜中的至少一方的反射率设定得比所述车门后视镜高。
7.一种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具有:第一视觉辨认机构,由车辆的前车门的车门窗玻璃和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构成,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在该车门窗玻璃的外侧附近且在包含所述前车门的车身侧部以映现所述车辆的后方的方式设置;第二视觉辨认机构,由第一反射镜、副窗玻璃以及第二反射镜构成,所述第一反射镜在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的车门后视镜壳体上以映现从包含所述车门后视镜机构下方的车辆侧方到所述车辆前方的范围的方式设置,所述副窗玻璃经由与所述前车门紧贴的框架而朝向所述车辆前方配置、且使由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透过,所述第二反射镜使透过该副窗玻璃的光朝向乘员反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和所述副窗玻璃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彩色薄膜,该彩色薄膜通过使特定波长的光透过并对残留的波长的光进行吸收来使所述特定波长的光醒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薄膜被设定成能够得到以下分光特性,所述分光特性为使透过的光的波长以500nm~560nm的波长为中心。
CN2010101985356A 2009-07-14 2010-06-04 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 Active CN101954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5575 2009-07-14
JP2009165575A JP4797094B2 (ja) 2009-07-14 2009-07-14 車両の多方向視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4882A CN101954882A (zh) 2011-01-26
CN101954882B true CN101954882B (zh) 2012-09-26

Family

ID=43465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85356A Active CN101954882B (zh) 2009-07-14 2010-06-04 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62155B2 (zh)
JP (1) JP4797094B2 (zh)
CN (1) CN1019548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02418A (ko) * 2013-12-25 2016-08-30 닛폰 세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사각 보조 장치
US9358928B2 (en) * 2014-05-15 2016-06-07 Kevin Anthony Smith Forward and rearward viewing mirror device
JP6464733B2 (ja) * 2014-12-25 2019-02-06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死角補助装置
JP6578547B2 (ja) * 2015-07-23 2019-09-25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後方視認装置
CN110001528B (zh) * 2019-05-13 2024-02-20 安徽科技学院 一种消除汽车驾驶员右前轮视觉盲区的装置使用方法
JP2021154948A (ja) * 2020-03-27 2021-10-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における報知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8022A (zh) * 2004-02-27 2008-10-15 金泰克斯公司 车辆后视镜元件及装有这些元件的组合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08633A (en) * 1987-08-17 1989-04-12 Atisit Pilanun Front-view and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for vehicles and conveyances
JPH10993A (ja) * 1996-06-17 1998-01-06 Nissan Motor Co Ltd 後写鏡の鏡面構造
US6665107B2 (en) * 1997-04-02 2003-12-16 Gentex Corporation Electrochromic device having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eal
US6601960B2 (en) * 2000-08-23 2003-08-05 Vtec Technologies, Inc. Transparent plastic or polymer based mirr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FR2826649B1 (fr) * 2001-07-02 2003-09-19 Saint Gobain Composition de verre gris destinee a la fabrication de vitrage
JP2004255915A (ja) * 2003-02-24 2004-09-1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廻りミラー配置構造
JP2005199844A (ja) * 2004-01-15 2005-07-28 Honda Motor Co Ltd 運転支援装置
JP2007271896A (ja) * 2006-03-31 2007-10-18 Toray Ind Inc 着色フィルム
JP2008168705A (ja) * 2007-01-10 2008-07-24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JP2008213645A (ja) * 2007-03-02 2008-09-18 Aisin Aw Co Ltd 駐車支援方法及び駐車支援装置
JP2009067191A (ja) * 2007-09-12 2009-04-02 Kanto Auto Works Ltd 車両の調光ガラス用電源制御装置
JP2009173246A (ja) 2008-01-28 2009-08-0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前側方視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8022A (zh) * 2004-02-27 2008-10-15 金泰克斯公司 车辆后视镜元件及装有这些元件的组合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62155B2 (en) 2013-10-22
CN101954882A (zh) 2011-01-26
JP4797094B2 (ja) 2011-10-19
US20110013301A1 (en) 2011-01-20
JP2011020497A (ja) 201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4882B (zh) 车辆的多方向视觉辨认装置
CN104742804B (zh) 汽车及该汽车的汽车盲区镜结构
US8564662B2 (en) Vehicle vision system
US10525886B2 (en) Display system, electronic mirror system and movable-body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US3909117A (en) Vehicular rear viewing device
US1036992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vehicle door
CN106740116A (zh) 一种一体式的抬头显示装置
CN114207506A (zh) 具有投影区域的载具复合玻璃件单元以及载具玻璃件和显示系统
CN206086541U (zh) 用于消除车辆a柱盲区的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车辆
CN112874439B (zh) 后视镜、后视镜模组及其防眩方法
JP2010143463A (ja) 調光ガラス装置
JP7224845B2 (ja) 電子ミラー
WO2020016813A1 (en) Rear vision projected display for a vehicle
CN203958000U (zh) 一种全景后视镜及其全景后视系统
WO2019237896A1 (en) Projection screen, vehicle window and projection system for vehicle
CN104842878A (zh) 后视镜装置
CN215813511U (zh) 防眩光式镜面结构及车载抬头显示系统
JP4033069B2 (ja) 車両用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RU230235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него обзора для автомобилей с правым расположением руля
CN204383302U (zh) 一种摄像头车内后视镜
US11366311B2 (en) Display device
CN208937819U (zh) 抬头显示装置
EP1935721A1 (en) Indirect visual device of vehicle
KR102038514B1 (ko) 프리즘을 이용한 차량용 사이드미러
CN117672074A (zh) 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