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1224B - 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变频混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变频混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1224B
CN101951224B CN2010102817856A CN201010281785A CN101951224B CN 101951224 B CN101951224 B CN 101951224B CN 2010102817856 A CN2010102817856 A CN 2010102817856A CN 201010281785 A CN201010281785 A CN 201010281785A CN 101951224 B CN101951224 B CN 1019512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resistance
links
base stage
collecto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17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1224A (zh
Inventor
华林
陈磊
赖宗声
石春琦
张伟
刘盛富
张书霖
苏杰
胡少坚
王勇
赵宇航
陈寿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C R&D Center Co Ltd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Integrated Circu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Integrated Circu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2817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512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51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1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1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12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变频混频器,该混频器具体电路包含了两个吉尔伯特双平衡单元结构,电路结构从上到下包括输出级,开关级,跨导级,电流源级;同时,电路还采用了电流注入方式,在最顶端有四个N型MOS管,动态抽取流过开关的电流,减小开关的噪声贡献。该混频器结合了双极型器件和MOS器件两者的优点,利用了锗化硅器件低噪声优势,具有低噪声,高线性度,低谐波失真,工作速度快等特点;本发明单边带噪声系数为9dB,输入1dB压缩点为-1.3dB同时转换增益为-2.5dB;本发明可应用于全球通(GSM)系统、射频识别(RFID)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变频混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SiGe BiCMOS)上变频混频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射频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信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如工业控制,军用通信及日常生活。混频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并且在收发系统中扮演频谱搬移的角色,所以性能良好的混频器是良好通信的保证。目前,利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制作性能优良的混频器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用SiGe BiCMOS工艺制作混频器更具优势。与CMOS工艺相比,SiGe BiCMOS工艺具有更高的特征频率,有资料表明,锗硅异质结的最高特征频率已达到375GHz,能有效减小电路的噪声,BiCMOS电路既有CMOS电路高集成度、低功耗的优点,又获得了双极型电路高速、强电流驱动能力的优势,因此基于SiGe BiCMOS工艺制造混频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混频器一般可以划分为无源混频器和有源混频器,其划分标准为是否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增益。无源混频器的线性度较好,但具有一定的变频损耗,故要求前级模块具有较高的转换增益以抑制后级电路的噪声;有源混频器的转换增益较高,可降低对前级电路的增益要求,但线性度相对弱些。MOS器件具有流片成本低,工艺成品率高,集成度高等优点,所以如今混频器通常采用有源混频器。基于MOS工艺的吉尔伯特混频器以其相对较高的增益、较低的噪声等优点被广泛采纳,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普通的电阻做负载时,存在增益和输出摆幅之间的矛盾;传统吉尔伯特结构的噪声系数通常都比较大,通常在15dBm以上,如何有效的降低噪声又保持较高的转换增益和线性度仍是一个难题,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SiGe BiCMOS)上变频混频器,该混频器具体电路包含了两个吉尔伯特双平衡单元结构,电路结构从上到下包括输出级,开关级,跨导级,电流源级;同时,电路还采用了电流注入方式,在最顶端有4个N型MOS管,动态抽取流过开关的电流,减小开关的噪声贡献。该混频器结合了Bipolar(双极型)器件和MOS器件两者的优点,利用了SiGe(锗化硅)器件低噪声优势,具有低噪声,高线性度,低谐波失真,工作速度快等特点。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变频混频器,该混频器包括:第一基带信号端INI,第二基带信号端INIB,第三基带信号端INQ,第四基带信号端INQB,其INI、INIB、INQ、INQB幅值大小相同,但相位分别相差90度;零位本振信号端LO0,90度本振信号端LO90,180度本振信号端LO180,270度本振信号端LO270,其LO0、LO90、LO180、LO270幅值大小相同,相位分别相差90度;第一偏置电压端VB22,第二偏置电压端VB2,第三偏置电压端VB15,输出端OUT1,输出端OUT2,电源端VDD33,接地端GND,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第三晶体管Q3,第四晶体管Q4,第五晶体管Q5,第六晶体管Q6,第七晶体管Q7,第八晶体管Q8,第九晶体管Q9,第十晶体管Q10,第十一晶体管Q11,第十二晶体管Q12,第十三晶体管Q13,第十四晶体管Q14,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和第四MOS管M4,具体连接方式为:第一晶体管Q1集电极和第一电阻R1相连,基极与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并联,发射极与第九晶体管Q9的集电极相连;第二晶体管Q2基极与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相连,发射极与第九晶体管Q9的集电极相连;第三晶体管Q3基极与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相连,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相连,发射极与第十晶体管Q10的集电极相连;第四晶体管Q4基极与第二电容C2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相连,发射极与第十晶体管Q10的集电极相连;第五晶体管Q5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相连,基极与第六电阻R6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并联,发射极与第十一晶体管Q11的集电极相连;第六晶体管Q6基极与第三电容C3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相连,发射极与第十一晶体管Q11的集电极相连;第七晶体管Q7基极与第六晶体管Q6基极相连,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相连,发射极与第十二晶体管Q12的集电极相连;第八晶体管Q8基极与第四电容C4和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相连,发射极与第十二晶体管Q12的集电极相连;第九晶体管Q9基极与第五电容C5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相连,集电极与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发射极与第十三晶体管Q13的集电极连接;第十晶体管Q10基极与第八电阻R8和第六电容C6连接,集电极与第三晶体管Q3、第三晶体管Q4的发射极连接,发射极与第十三晶体管Q13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一晶体管Q11基极与第十电阻R10和第八电容C8相连接,集电极与第五晶体管Q5和第六晶体管Q6的发射极相连,发射极与第十四晶体管Q14的集电极相连,第十二晶体管Q12基极与第九电阻R9和第七电容C7相连,集电极与第七晶体管Q7和第八晶体管Q8发射极相连,发射极与第十四晶体管Q14的集电极相连;第十三晶体管的基极与第十一电阻R11相连,集电极与第九晶体管Q9、第十晶体管Q10的发射极连接,发射极与接地端GND连接;第十四晶体管基极与第十二电阻R12相连,集电极与第十一晶体管Q11、第十二晶体管Q12的发射极相连,发射极与接地端GND相连;第一MOS管M1栅极与第一偏置电压端VB22相连,漏极与电源端VDD33相连,源极与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相连;第二MOS管M2栅极与第一偏置电压VB22相连,漏极与电源端VDD33相连,源极与第三晶体管Q3和第四晶体管Q4的发射极相连;第三MOS管M3栅极与第一偏置电压VB22相连,漏极与电源端VDD33相连,源极与第七晶体管Q7和第八晶体管Q8的发射极相连;第四MOS管M4基极与偏置电压VB22相连,漏极与电源VDD33连接,源极与第七晶体管Q7和第八晶体管Q8发射极相接;第一电容C1跨接在本振信号端LO0、第三电阻R3、第二晶体管Q2和第三晶体管Q3基极之间;第二电容C2跨接在本振信号端LO180与第四电阻R4和第一晶体管Q1、第四晶体管Q4的基极之间;第三电容C3跨接在本振信号端LO90与第五电阻R5和第六晶体管Q6、第七晶体管Q7的基极之间;第四电容C4跨接在本振信号端LO270与第六电阻R6和第五晶体管Q5、第八晶体管Q8的基极之间;第五电容C5跨接在基带信号端INI与第七电阻R7和第九晶体管Q9基极之间;第六电容C6跨接在基带信号INIB与第八电阻R8和第十晶体管Q10基极之间;第七电容C7跨接在基带信号INQ与第九电阻R9和第十二晶体管Q12基极之间;第八电容C8跨接在基带信号INQB与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晶体管Q11基极之间;第一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端VDD33和第一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相连;第二电阻R2跨接在电源端VDD33和第八晶体管Q8集电极之间;第三电阻R3两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和第四电阻R4相接;第四电阻R4跨接在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阻R3之间;第五电阻R5跨接在第三电容C3和第六电阻R6之间;第六电阻R6两端分别与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阻R5相连;第七电阻R7一端接第五电容C5,另一端与第三偏置电压VB15以及第八电阻R8相接;第八电阻R8一端与第六电容C6相接,另一端与第三偏置电压VB15以及第七电阻R7相接;第九电阻R9一端与第七电容C7相接,另一端和第三偏置电压VB15以及第十电阻R10相接;第十电阻R10一端与第八电容C8相接,另一端和第三偏置电压VB15以及第九电阻R9相连;第十一电阻R11一端接偏置电压VB2,另一端接第十三晶体管Q13基极;第十二电阻R12一端接偏置电压VB2,另一端接第十四晶体管Q14的基极;输出端OUT1设在第一晶体管Q1和第一电阻R1之间;输出端OUT2设在第八晶体管Q8和第二电阻R2之间。
所述第一晶体管Q1至第十四晶体管Q14为锗化硅双极型晶体管。
本发明在传统吉尔伯特结构的基础上,采取电流抽取方式,动态抽取通过开关的电流,既减小噪声又使开关对本振信号更灵敏。本发明能够将基带信号与900MHz的本振信号上混频,同时转换增益为-2.5dB,单边带噪声系数为9dB,输入1dB压缩点为-1.3dBm。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SiGe BiCMOS工艺的应用
本发明基于0.18um SiGe BiCMOS工艺制作混频器,如前所述,SiGe BiCMOS工艺具有低功耗,低噪声等优点,所以本发明在工艺上占有一定优势。
2、低噪声
本发明在工艺上基于SiGe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已减小噪声,在电路结构上采用动态电流抽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噪声,传统吉尔伯特结构的噪声系数通常都在15dB以上,而本发明混频器的单边带噪声系数为9dB,双边带噪声系数为12dB,比传统吉尔伯特混频器噪声低很多。
3、高线性度
动态电流抽取方式使开关管更加灵敏,减少了开关级的非线性贡献,从而提高了线性度,仿真显示,输入1dB压缩点为-1.3dBm,输入三阶交调点IIP3为8dBm以上,说明本发明线性度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吉尔伯特单平衡混频器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上变频混频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本发明的电路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从上到下依次是输出负载级、电流注入管、开关级、跨导级、尾电流源级。也可分为左右两边I路和Q路部分。VB15、VB2和VB22端分别偏置在1.5V,2V和2.2V,尾电流源Q13、Q14工作在饱和区,提供直流偏置电流,并且可以抑制共模沉底噪声和干扰;跨导管Q9、Q10、Q11、Q12将转换的基带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电阻R3、R4、R5、R6、R7、R8、R9、R10、R11、R12是直流偏置电阻,电容C1、C2、C3、C4、C5、C6、C7、C8是隔直电容,防止直流偏置信号泄露,Q1、Q2、Q3、Q4、Q5、Q6、Q7、Q8是开关管,可以交替的流过小信号电流,从而实现混频,在电路设计时,使开关管Vgs-Vth略大于0,以便于较小的本振信号实现良好的开关性能,但是开关管Vgs和Vth的差值影响着电路的线性度和噪声系数,需要折衷考虑;在负载输出端,R1和R2把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MOS管M1、M2、M3、M4是电流注入管,动态抽取流过开关管的电流,可以减小开关级的闪烁噪声。
整个设计的所有器件尺寸见表1。
表1器件尺寸汇总
  器件名   尺寸   器件名   尺寸
  Q1   200nm×20um×8   Q2   200nm×20um×8
  Q3   200nm×20um×8   Q4   200nm×20um×8
  Q5   200nm×20um×8   Q6   200nm×20um×8
  Q7   200nm×20um×8   Q8   200nm×20um×8
  Q9   200nm×10um×16   Q10   200nm×10um×16
  Q11   200nm×10um×16   Q12   200nm×10um×16
  Q13   200nm×10um×8   Q14   200nm×10um×8
  M1   350nm×2um×17   M2   350nm×2um×17
  M3   350nm×2um×17   M4   350nm×2um×17
  C1   1.84pF   C2   1.84pF
  C3   1.84pF   C4   1.84pF
  C5   6pF   C6   6pF
  C7   6pF   C8   6pF
  R1   76ohm   R2   76ohm
  R3   2Kohm   R4   2Kohm
  R5   2Kohm   R6   2Kohm
  R7   4Kohm   R4   4Kohm
  R9   4Kohm   R6   4Kohm
在本发明中,充分利用了SiGe BiCMOS工艺的技术特点:用Bipolar NPN管代替传统MOS管作为开关级、跨导级、电流源级,同时采取动态电流抽取方式抽取开关管电流,减小了噪声系数,提高了线性度。
本发明可应用于全球通(GSM)系统、射频识别(RFID)系统。

Claims (2)

1.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变频混频器,其特征在于该混频器包括:第一基带信号端(INI),第二基带信号端(INIB),第三基带信号端(INQ),第四基带信号端(INQB),0度本振信号端(LO0),90度本振信号端(LO90),180度本振信号端(LO180),270度本振信号端(LO270),第一偏置电压端(VB22),第二偏置电压端(VB2),第三偏置电压端(VB15),第一输出端(OUT1),第二输出端(OUT2),电源端(VDD33),接地端(GND),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第三晶体管(Q3),第四晶体管(Q4),第五晶体管(Q5),第六晶体管(Q6),第七晶体管(Q7),第八晶体管(Q8),第九晶体管(Q9),第十晶体管(Q10),第十一晶体管(Q11),第十二晶体管(Q12),第十三晶体管(Q13),第十四晶体管(Q14),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和第四MOS管(M4),具体连接方式为:第一晶体管(Q1)集电极和第一电阻(R1)相连,基极与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并联,发射极与第九晶体管(Q9)的集电极相连;第二晶体管(Q2)基极与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相连,发射极与第九晶体管(Q9)的集电极相连;第三晶体管(Q3)基极与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相连,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相连,发射极与第十晶体管(Q10)的集电极相连;第四晶体管(Q4)基极与第二电容(C2)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相连,发射极与第十晶体管(Q10)的集电极相连;第五晶体管(Q5)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相连,基极与第六电阻(R6)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并联,发射极与第十一晶体管(Q11)的集电极相连;第六晶体管(Q6)基极与第三电容(C3)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相连,发射极与第十一晶体管(Q11)的集电极相连;第七晶体管(Q7)基极与第六晶体管(Q6)基极相连,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相连,发射极与第十二晶体管(Q12)的集电极相连;第八晶体管(Q8)基极与第四电容(C4)和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相连,发射极与第十二晶体管(Q12)的集电极相连;第九晶体管(Q9)基极与第五电容(C5)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相连,集电极与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发射极与第十三晶体管(Q13)的集电极连接;第十晶体管(Q10)基极与第八电阻(R8)和第六电容(C6)连接,集电极与第三晶体管(Q3)、第四晶体管(Q4)的发射极连接,发射极与第十三晶体管(Q13)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一晶体管(Q11)基极与第十电阻(R10)和第八电容(C8)相连接,集电极与第五晶体管(Q5)和第六晶体管(Q6)的发射极相连,发射极与第十四晶体管(Q14)的集电极相连,第十二晶体管(Q12)基极与第九电阻(R9)和第七电容(C7)相连,集电极与第七晶体管(Q7)和第八晶体管(Q8)发射极相连,发射极与第十四晶体管(Q14)的集电极相连;第十三晶体管(Q13)的基极与第十一电阻(R11)相连,集电极与第九晶体管(Q9)、第十晶体管(Q10)的发射极连接,发射极与接地端(GND)连接;第十四晶体管(Q14)基极与第十二电阻(R12)相连,集电极与第十一晶体管(Q11)、第十二晶体管(Q12)的发射极相连,发射极与接地端(GND)相连;第一MOS管(M1)栅极与第一偏置电压端(VB22)相连,漏极与电源端(VDD33)相连,源极与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相连;第MOS管(M2)栅极与第一偏置电压(VB22)相连,漏极与电源端(VDD33)相连,源极与第三晶体管(Q3)和第四晶体管(Q4)的发射极相连;第三MOS管(M3)栅极与第一偏置电压(VB22)相连,漏极与电源端(VDD33)相连,源极与第七晶体管(Q7)和第八晶体管(Q8)的发射极相连;第四MOS管(M4)基极与第一偏置电压(VB22)相连,漏极与电源(VDD33)连接,源极与第七晶体管(Q7)和第八晶体管(Q8)发射极相接;第一电容(C1)跨接在零度本振信号端(LO0)、第三电阻(R3)、第二晶体管(Q2)和第三晶体管(Q3)基极之间;第二电容(C2)跨接在180度本振信号端(LO180)与第四电阻(R4)和第一晶体管(Q1)、第四晶体管(Q4)的基极之间;第三电容(C3)跨接在90度本振信号端(LO90)与第五电阻(R5)和第六晶体管(Q6)、第七晶体管(Q7)的基极之间;第四电容(C4)跨接在本振信号端(LO270)与第六电阻(R6)和第五晶体管(Q5)、第八晶体管(Q8)的基极之间;第五电容(C5)跨接在第一基带信号端(INI)与第七电阻(R7)和第九晶体管(Q9)基极之间;第六电容(C6)跨接在第二基带信号端(INIB)与第八电阻(R8)和第十晶体管(Q10)基极之间;第七电容(C7)跨接在第三基带信号端(INQ)与第九电阻(R9)和第十二晶体管(Q12)基极之间;第八电容(C8)跨接在第四基带信号端(INQB)与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晶体管(Q11)基极之间;第一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端(VDD33)和第一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相连;第二电阻(R2)跨接在电源端(VDD33)和第八晶体管(Q8)集电极之间;第三电阻(R3)两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和第四电阻(R4)相接;第四电阻(R4)跨接在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阻(R3)之间;第五电阻(R5)跨接在第三电容(C3)和第六电阻(R6)之间;第六电阻(R6)两端分别与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阻(R5)相连;第七电阻(R7)一端接第五电容(C5),另一端与第三偏置电压(VB15)以及第八电阻(R8)相接;第八电阻(R8)一端与第六电容(C6)相接,另一端与第三偏置电压(VB15)以及第七电阻(R7)相接;第九电阻(R9)一端与第七电容(C7)相接,另一端和第三偏置电压(VB15)以及第十电阻(R10)相接;第十电阻(R10)一端与第八电容(C8)相接,另一端和第三偏置电压(VB15)以及第九电阻(R9)相连;第十一电阻(R11)一端接第二偏置电压(VB2),另一端接第十三晶体管(Q13)基极;第十二电阻(R12)一端接第二偏置电压(VB2),另一端接第十四晶体管(Q14)的基极;第一输出端(OUT1)设在第一晶体管(Q1)和第一电阻(R1)之间;第二输出端(OUT2)设在第八晶体管(Q8)和第二电阻(R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Q1)至第十四晶体管(Q14)为锗化硅双极型晶体管。
CN2010102817856A 2010-09-15 2010-09-15 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变频混频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12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817856A CN101951224B (zh) 2010-09-15 2010-09-15 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变频混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817856A CN101951224B (zh) 2010-09-15 2010-09-15 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变频混频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1224A CN101951224A (zh) 2011-01-19
CN101951224B true CN101951224B (zh) 2012-07-04

Family

ID=43454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178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1224B (zh) 2010-09-15 2010-09-15 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变频混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512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4268B (zh) * 2012-09-18 2017-07-11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低功耗高线性度的增益可控有源正交混频器
CN106603013B (zh) * 2016-12-02 2020-04-2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cmos互补结构的混频器电路
CN107231130B (zh) * 2017-05-24 2020-06-30 东南大学 基于跨导管本振开关融合结构的上变频器
CN111245371B (zh) * 2020-03-06 2023-07-04 重庆百瑞互联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混频器、射频电路、装置、设备
CN117155291B (zh) * 2023-09-14 2024-04-09 南京汇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本振泄露可校准的宽带单边带上变频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2019B1 (en) * 2001-11-28 2003-04-01 Berkäna Wireless, Inc. Highly linear and low noise figure mixer
CN101242158A (zh) * 2008-03-07 2008-08-1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可配置可重构的动态混频器
CN101697478A (zh) * 2009-10-29 2010-04-21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全差分e类功率放大器
CN101771388A (zh) * 2010-03-05 2010-07-07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多模全差分放大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9485B2 (ja) * 2001-01-12 2007-09-19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信号処理用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2019B1 (en) * 2001-11-28 2003-04-01 Berkäna Wireless, Inc. Highly linear and low noise figure mixer
CN101242158A (zh) * 2008-03-07 2008-08-1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可配置可重构的动态混频器
CN101697478A (zh) * 2009-10-29 2010-04-21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全差分e类功率放大器
CN101771388A (zh) * 2010-03-05 2010-07-07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多模全差分放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1224A (zh) 201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21579B2 (en) Active mixer circuit and a receiver circuit or a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unit using it
CN104158500B (zh) 射频功率放大器
CN108574464B (zh) 一种低功耗高线性双模式毫米波宽带堆叠低噪声放大器
CN101951224B (zh) 一种锗化硅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变频混频器
CN105743450A (zh) 射频功率放大器
CN101924524B (zh) 一种带有片上有源Balun的差分CMOS多模低噪声放大器
CN109361366A (zh) 一种基于有源巴伦技术的高输出功率高增益的功率放大器
CN109245734A (zh) 一种Ka波段SiGe BiCMOS射频功率放大器
CN106487344A (zh) 一种CMOS工艺2400MHz线性功率放大器
CN101964631B (zh) 一种改进型双吉尔伯特结构射频正交上混频器
CN102332877B (zh) 一种带有片上有源Balun的差分CMOS多模低噪声放大器
CN102638227A (zh) 带有片上有源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超宽带混频器电路
CN106026928B (zh) 一种低电压单平衡电流复用无源混频器
CN100559706C (zh) 射频差分到单端转换器
CN102457231B (zh) 单平衡混频器
CN109004905B (zh) 一种带有巴伦的上变频混频器
CN101447793B (zh) 混频器和直接下变频接收器
CN101662261B (zh) 一种高线性度折叠混频器
CN201294486Y (zh) 混频器和直接下变频接收器
CN101212202B (zh) 具有滤波模块来滤除低频成分以降低噪声指数的混频器
CN201813350U (zh) 低压轨至轨运算放大电路
CN109474242A (zh) 一种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电路
US7944308B2 (en) Amplifier circuit and the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203180852U (zh) 一种集成功率放大器级间信号耦合电路
CN101771388B (zh) 多模全差分放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709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