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6374A - 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6374A
CN101946374A CN200880126993XA CN200880126993A CN101946374A CN 101946374 A CN101946374 A CN 101946374A CN 200880126993X A CN200880126993X A CN 200880126993XA CN 200880126993 A CN200880126993 A CN 200880126993A CN 101946374 A CN101946374 A CN 101946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ontact site
tube head
light source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69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6374B (zh
Inventor
张志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46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6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6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63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05Two-pole devices
    • H01R33/06Two-pole devices with two current-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having their axes parallel to each other
    • H01R33/08Two-pole devices with two current-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having their axes parallel to each other for supporting tubular fluorescent lamp
    • H01R33/0827Two-pole devices with two current-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having their axes parallel to each other for supporting tubular fluorescent lamp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5/00Details relating to vessels or to leading-in conductors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5/50Means forming part of the tube or lamps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it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该背光源装置能够抑制组装工序变得繁杂,并抑制部件个数增加,并且能够使光源与连接部件良好地电连接。在该背光源装置(20)中,从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到连接端子部(240)的距离(W12),比从冷阴极荧光灯的中心轴到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的F方向的端部的距离(W2)大,并且比从冷阴极荧光灯的中心轴到管头部的接触部的E方向的端部的距离(L2)小。

Description

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特别是涉及具备与光源电连接的连接部件的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具备与光源电连接的连接部件的背光源装置众所周知。图18~图21是用于说明以往的一个例子的背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的结构的图。以往的一个例子的背光源装置如图18和图19所示,包括:端部具有管头部501a的光源501、与光源501的管头部501a电连接的连接部件502、安装有连接部件502的支撑基板503。连接部件502包含将光源501的管头部501a从两侧夹住的一对夹持板502a。
该以往的一个例子的背光源装置中,将光源501安装于连接部件502的情况下,如图20所示,由光源501的管头部501a对连接部件502的一对夹持板502a向外侧进行按压扩展,将光源501配置在连接部件502的规定的位置。即,对光源501施加规定的力,同时,进行光源501相对于连接部件502的定位。
该以往的一个例子的背光源装置中,即使在光源501的位置相对于连接部件502未偏离的状态下(通常状态),在将光源501安装在连接部件502时,从连接部件502对光源501施加与由光源501的管头部501a对连接部件502的一对夹持板502a进行按压扩展相当的力(反作用力)。因此,在光源501的位置相对于连接部件502偏离的状态(异常状态)下将光源501安装在连接部件502时,即使从连接部件502对光源501施加比通常状态更大的力(反作用力),也难以判断从连接部件502施加的力(反作用力)是否比通常状态下大。即,难以判断光源501的位置是否相对于连接部件502偏离。从而,在光源501的位置相对于连接部件502偏离的状态下将光源501安装在连接部件502时,如图21所示,存在夹持板502a可塑性变形保持向外侧展开后的状态的情况。该情况下,存在光源501的管头部501a与连接部件502没有良好地电连接的不良情况。
对此,提出了能够消除上述不良情况的连接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冷阴极管用连接器(连接部件),其具备:包含与设置在冷阴极管(光源)的端部的电极线(接触部)电连接的接点(contact)(接触部)的机壳;和安装于机壳的盖。在该机壳的接点,设置有将冷阴极管的电极线从两侧夹住的一对可动片。此外,一对可动片相互隔开比冷阴极管的电极线的直径大的间隔而配置。在盖上,设置有将一对可动片从两侧夹住的动作用突起。
将冷阴极管安装在冷阴极管用连接器的机壳的情况下,将冷阴极管的电极线配置在机壳的一对可动片之间。此时,由于一对可动片相互隔开比冷阴极管的电极线的直径大的间隔而配置,冷阴极管的电极线不与一对可动片接触,配置在一对可动片之间。之后,通过将盖安装在机壳,盖的动作用突起从两侧夹住机壳的一对可动片,并且连接部件的一对可动片与冷阴极管的电极线电连接。
上述专利文献1中,将冷阴极管配置在一对可动片之间时,当冷阴极管的位置相对于机壳未偏离的状态(通常状态)下,不会对冷阴极管施力。因此,在冷阴极管的位置相对于机壳偏离的状态(异常状态)下要将冷阴极管配置在一对可动片之间而从机壳等对冷阴极管施加力(反作用力)时,能够判断冷阴极管的位置相对于机壳偏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52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为了将冷阴极管(光源)的电极线(连接部)与机壳的一对可动片电连接,需要将具有动作用突起的盖安装在机壳。因此,存在组装工序变得繁杂,并且部件数量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组装工序变得繁琐,并抑制部件个数增加,并且能够将光源与连接部件良好地电连接的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背光源装置,具备:在端部具有管头部的光源;和与光源的管头部电连接的连接部件,光源的管头部包括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在与光源的轴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连接部件包括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与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接触,从光源的中心轴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距离,比从光源的中心轴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的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端部的距离大,并且比从光源的中心轴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的第一方向的端部的距离小。
该第一方面的背光源装置中,如上所述,通过使从光源的中心轴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距离比从光源的中心轴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的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端部的距离大,在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的第二方向的端部朝向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一侧的状态下,能够将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配置在光源的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的第二方向的端部的外侧。由此,能够在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的第二方向的端部朝向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一侧的状态下,使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不接触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地配置在连接部件的规定位置(相对于连接部件定位)。因此,在光源的位置相对于连接部件偏离的状态(异常状态)下要将光源配置在连接部件的规定的位置时,根据从连接部件等对光源施加的力(反作用力),能够判断光源的位置相对于连接部件偏离。其结果,在光源的位置相对于连接部件未偏离的状态(通常状态)下,能够将光源配置在连接部件的规定的位置。此外,通过使从光源的中心轴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距离比从光源的中心轴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的第一方向的端部的距离小,将光源配置在连接部件的规定的位置后,使管头部以光源的中心轴为中心,使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的第一方向的端部朝向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旋转,由此能够使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与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接触。以上,能够使光源与连接部件良好地电连接。
此外,第一方面的背光源装置中,由于通过上述那样构成,将光源配置在连接部件的规定的位置后,仅通过使管头部旋转,就能够使光源与连接部件良好地电连接,能够抑制组装工序变得繁杂。此外,由于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将光源与连接部件电连接的部件,能够抑制部件个数增加。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背光源装置中,优选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设置有多个,连接部件的多个第二接触部相互隔开比第一接触部的第二方向的宽度大并且比第一接触部的第一方向的长度小的间隔而配置。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容易地使从光源的中心轴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距离比从光源的中心轴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的第二方向的端部的距离大,并且比从光源的中心轴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的第一方向的端部的距离小。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光源与连接部件良好地电连接。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背光源装置,优选在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未接触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状态下,将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配置在连接部件的规定的位置后,通过使管头部以光源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规定的角度,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与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电连接。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容易地抑制组装工序变得繁杂,并抑制部件个数增加,并且能够使光源容易地与连接部件良好地电连接。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背光源装置中,优选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具有:多个凸部;和配置在多个凸部之间的凹部,在管头部与连接部件电连接的状态下,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配置在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凹部。如果这样构成,则在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配置在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凹部的状态下,由于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被连接部件的多个凸部夹住,所以能够抑制管头部相对于连接部件移动(旋转)。由此,能够容易地判断管头部是否配置在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凹部。其结果,能够提高组装操作性。此外,由于在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配置在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凹部的状态下,能够抑制管头部相对于连接部件移动(旋转),将光源安装在连接部件后,能够抑制光源从连接部件脱落。
在上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具有凸部和凹部的背光源装置中,优选连接部件的多个凸部以向管头部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如果这样构成,则将光源配置在连接部件的规定的位置后,通过使管头部以光源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规定的角度,能够容易地将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配置在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凹部。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管头部与连接部件电连接。
在上述连接部件的多个凸部以向管头部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背光源装置中,优选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由板簧构成,在将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配置在连接部件的规定的位置后,使管头部以光源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规定的角度,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与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凸部抵接,由此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凸部的突出量减小,并且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在与光源的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伸长。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使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更容易地配置在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凹部,能够使管头部更加容易地与连接部件良好地电连接。此外,通过使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由板簧构成,将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配置在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凹部后,能够容易地使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恢复原有的形状。由此,由于能够容易地使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被连接部件的多个凸部夹住,在将光源安装在连接部件后,能够容易地抑制光源从连接部件脱落。
在上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由板簧构成的背光源装置中,优选连接部件包括第一限制部,该第一限制部用于限制第二接触部在光源的轴方向移动。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在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与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凸部抵接时,能够限制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在光源的轴方向移动,能够容易地减小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凸部的突出量,使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在与光源的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伸长。此外,由于通过在连接部件设置第一限制部,能够限制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在光源的轴方向移动,将光源安装在连接部件后,能够限制光源在轴方向移动。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背光源装置中,优选连接部件包括第二限制部,该第二限制部用于限制光源在光源的轴方向移动。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容易地限制光源在轴方向移动。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背光源装置中,优选在管头部设置有轴部,该轴部在光源的轴方向延伸并且与第一接触部连接,连接部件包括插入部,管头部的轴部插入该插入部中并且该插入部限制管头部的轴部在与光源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如果这样构成,则通过将管头部的轴部插入连接部件的插入部,能够容易地将光源相对于连接部件定位。
上述第一方面的背光源装置中,优选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设置有2个,并且相对于光源的中心轴对称地配置,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设置有2个,并且以在与光源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相互平行地配置。像这样,通过在管头部设置相对于光源的中心轴对称地配置的2个第一接触部,并且在连接部件设置2个第二接触部,在使管头部的2个第一接触部与连接部件的2个第二接触部电连接的状态下,能够将来自连接部件的力(反作用力)均等地施加到管头部的2个第一接触部。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背光源装置中,优选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形成圆柱形状或者圆筒形状。如果这样构成,则使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接触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时,能够抑制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卡在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表面。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光源与连接部件电连接。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背光源装置中,优选管头部包括一对管头部,该一对管头部设置在光源的轴方向的两端部,连接部件包括一对连接部件,该一对连接部件配置在光源的轴方向的两端部的外侧,一对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以在光源的轴方向夹住一对管头部的方式构成。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容易地使光源与连接部件电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显示装置具备以上的背光源装置和由背光源装置照明的显示面板。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得到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能够抑制组装工序变得繁杂,并抑制部件个数增加,并且能够使光源与连接部件良好地电连接。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电视接收机具备:上述显示装置;收容显示装置的机壳;调谐器;和扬声器。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得到一种电视接收机,该电视接收机能够抑制组装工序变得繁杂,并抑制部件个数增加,并且能够使光源与连接部件良好地电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得到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该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能够抑制组装工序变得繁杂,并抑制部件个数增加,并且能够使光源与连接部件良好地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液晶电视接收机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背光源装置的冷阴极荧光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背光源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背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背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和冷阴极荧光灯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背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和冷阴极荧光灯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图2所示的背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和冷阴极荧光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2所示的背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和冷阴极荧光灯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图2所示的背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和冷阴极荧光灯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图2所示的背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和冷阴极荧光灯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图2所示的背光源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背光源装置的冷阴极荧光灯对连接部件的安装工序的截面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背光源装置的冷阴极荧光灯对连接部件的安装工序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连接部件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冷阴极荧光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冷阴极荧光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以往的一个例子的背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和光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图18所示的以往的一个例子的背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图18所示的以往的一个例子的背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的结构的正面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图18所示的以往的一个例子的背光源装置的连接部件的结构的正面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液晶电视接收机(电视接收机)
2前机壳(机壳)
3后机壳(机壳)
4扬声器
5调谐器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
20背光源装置
23、123、223冷阴极荧光灯(光源)
23a、123a、223a  管头部
23b轴部
23d、123d、223d接触部(第一接触部)
24、24a连接部件
120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
240连接端子部(第二接触部)
240a凸部
240b凹部
241a侧面(第二限制部)
241c侧面(第一限制部、第二限制部)
241e插入部
O1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12,对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20的液晶电视接收机1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液晶电视接收机1为本发明的“电视接收机”的一个例子。
如图1所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20的液晶电视接收机1,包括:包括背光源装置20的液晶显示装置10;收容液晶显示装置10的前机壳2和后机壳3;安装在前机壳2的扬声器4;调谐器5;电源6;和支撑部件7。前机壳2、后机壳3、扬声器4、调谐器5、电源6和支撑部件7能够使用以往一般使用的类型,分别简单说明。其中,液晶显示装置10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前机壳2和后机壳3为本发明的“机壳”的一个例子。
前机壳2和后机壳3收容液晶显示装置10、调谐器5和电源6。此外,调谐器5具有根据接收到的电波生成规定的频道的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的功能。扬声器4具有基于调谐器5生成的声音信号发出声音的功能。电源6构成为向液晶显示装置10、扬声器4和调谐器5供给电力。液晶显示装置10由支撑部件7支撑。其中,也可以构成为:扬声器4、调谐器5和电源6安装于液晶显示装置10。
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具有开口部11a的边框11;被边框11覆盖周边边缘部的液晶显示面板单元12;和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单元12的背面一侧的正下方型背光源装置20。
液晶显示面板单元12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20;和支撑液晶显示面板120的周边边缘部的框状的底座121。液晶显示面板120包括:AM基板(有源矩阵基板)120a;和与AM基板120a相对配置的对置基板120b。此外,液晶显示面板120由背光源装置20照明,由此作为显示面板发挥作用。其中,液晶显示面板120是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一个例子。
在背光源装置20中,在底座21的前表面21a一侧配置有:反射片22;冷阴极荧光灯23;配置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两端部的外侧的多个连接部件24;覆盖连接部件24的一对盖部件25;和多个光学片26。此外,在背光源装置20中,在底座21的背面21b一侧配置有与连接部件24电连接的一对逆变器基板27。其中,冷阴极荧光灯23为本发明的“光源”的一个例子。
底座21由铝板等形成的金属板构成。该底座21具有金属板朝向前侧垂直地弯曲而形成的一对侧部。此外,在底座21的长度方向(A方向)的两端部附近,多个插入孔21c在底盘21的宽度方向(B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形成。
反射片22由能够使光漫反射的片部件构成,并且载置在底座21的前表面21a上。此外,在反射片22的A方向的两端部附近,在与底座21的多个插入孔21c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个插入孔22a。其中,也可以不在反射片22形成插入孔22a,使反射片22的A方向的长度比底座21的插入孔21c的A方向的间隔小。构成该反射片22的片部件例如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等组成。
冷阴极荧光灯23由多个直管型的荧光管构成,配置在反射片22的前侧。即,多个冷阴极荧光灯23,其背面一侧的部分被反射片22覆盖。由此,从冷阴极荧光灯23出射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片22漫反射而向前侧前进。此外,多个冷阴极荧光灯23,分别沿着A方向延伸配置,并且沿着B方向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
此外,如图3所示,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两端部,设置有金属制的一对管头部23a,成为没有连接线束的结构。
此处,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管头部23a,一体设置有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轴方向(D方向)延伸的轴部23b、与轴部23b连接的圆柱形状的端子部23c。在该端子部23c的E方向(与D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相对于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对称地配置的接触部23d。此外,端子部23c(连接部23d)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E方向)延伸地形成。其中,接触部23d为本发明的“第一接触部”的一个例子。此外,E方向为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
此外,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一对管头部23a,如图2和图4所示,将冷阴极荧光灯23固定在底座21,并且安装有与冷阴极荧光灯23电连接的一对连接部件24。如图2所示,该连接部件24被插入反射片22的插入孔22a和底座21的插入孔21c中,并且与逆变器基板27电连接。此外,一对连接部件24以在A方向夹住冷阴极荧光灯23的管头部23a的方式配置。
此外,如图5所示,连接部件24包括:金属制的板簧构成的2个连接端子部240;和收容连接端子部240的树脂制的主体部241。其中,连接端子部240为本发明的“第二接触部”的一个例子。
连接端子部240的一端被固定在主体部241,另一端未被固定。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2个连接端子部240在与底座21的前表面21a(参照图2)正交的C方向(与A方向和B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地相互平行配置。具体而言,2个连接端子部240相互隔开间隔W11配置,该间隔W11比端子部23c(接触部23d)的F方向(与D方向和E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W1大且比冷阴极荧光灯23的管头部23a的端子部23c(接触部23d)的E方向的长度L1小。即,如图7所示,在将冷阴极荧光灯23相对于连接部件24定位后的状态下,从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到连接端子部240的距离W12(=W11/2)比从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到管头部23a的端子部23c(接触部23d)的F方向的端部的距离W2=(W1/2)大,并且比从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到管头部23a的端子部23c(接触部23d)的E方向的端部的距离L2(=L1/2)小。其中,F方向为本发明的“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在连接端子部240形成有:向A方向的内侧(冷阴极荧光灯23的管头部23a一侧)突出的2个凸部240a;和配置在2个凸部240a之间的凹部240b。并且,如图8、图10和图11所示,在冷阴极荧光灯23与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电连接的状态下,在凹部240b配置有冷阴极荧光灯23的管头部23a的端子部23c(接触部23d)。即,冷阴极荧光灯23的管头部23a的端子部23c(接触部23d)成为被2个凸部240a夹住的状态。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构成为在管头部23a的端子部23c(接触部23d)与连接端子部240的凸部240a抵接的情况下,凸部240a的突出量减小,并且连接端子部240在C方向伸长。
连接部件24的主体部241具有防止连接端子部240与底座21等电连接的功能。此外,如图5所示,主体部241具有4个侧面241a、241b、241c和241d。其中,侧面241a为本发明的“第二限制部”的一个例子,侧面241c作为本发明的“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的一个例子。
在侧面241a,形成有在C方向延伸的插入部241e。如图8所示,该插入部241e形成为冷阴极荧光灯23的管头部23a的轴部23b被插入该插入部241e中。此外,插入部241e具有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管头部23a的轴部23b已被插入的状态下,限制管头部23a的轴部23b向B方向、C方向的底座21一侧移动的功能。此外,侧面241a在向插入部241e中插入冷阴极荧光灯23的管头部23a的轴部23b时,以及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管头部23a的轴部23b已被插入的状态下,具有防止冷阴极荧光灯23向A方向(D方向)外侧移动的功能。
侧面241c从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在A方向隔开规定的距离形成。该侧面241c具有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端子部23c(接触部23d)已安装在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状态下,限制冷阴极荧光灯23向A方向(D方向)的外侧移动的功能。
此外,如后所述,侧面241c在管头部23a的端子部23c(接触部23d)与连接端子部240的凸部240a抵接的情况下,与连接端子部240抵接,并且具有抑制连接端子部240向A方向的外侧变形的功能。由此,连接端子部240容易地向C方向伸长。此外,还可以构成为使侧面241c不与连接端子部240抵接。
此外,如图4和图12所示,以覆盖连接部件24(参照图4)的方式将盖部件25固定在底座21。该盖部件25具有抑制尘土等进入连接部件24与冷阴极荧光灯23之间的功能。
如图2所示,光学片26由透镜片和扩散片等构成,并且配置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前侧。通过该光学片26,进行从冷阴极荧光灯23出射的光的聚光和扩散等。
接着,参照图6、图7、图9~图11、图13和图14,对冷阴极荧光灯23向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20的连接部件24的安装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所示,将冷阴极荧光管23的管头部23a的轴部23b插入连接部件24的主体部241的侧面241a的插入部241e中。此时,管头部23a的端子部23c(接触部23d)以不与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接触的方式插入。例如,在以沿着C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管头部23a的端子部23c(接触部23d)的状态下,将其插入到插入部241e中。由此,如图7和图9所示,管头部23a的端子部23c(接触部23d)配置在连接部件24的2个连接端子部240之间,并且冷阴极荧光灯23通过主体部241的侧面241a的插入部241e,在主体部241的规定的位置定位。其中,当将冷阴极荧光灯23在主体部241的规定的位置定位时,主体部241不对冷阴极荧光灯23施加力(反作用力)。
接着,通过使冷阴极荧光灯23的管头部23a以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参照图7)为中心旋转规定的角度,如图13所示,冷阴极荧光管23的管头部23a的端子部23c(接触部23d)与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一个凸部240a抵接。
然后,如图14所示,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一个凸部240a的突出量减小,并且连接端子部240向C方向伸长。此时,连接端子部240与主体部241的侧面241c抵接。其中,此时,连接端子部240也可以不与主体部241的侧面241c抵接。
然后,进而通过使冷阴极荧光灯23的管头部23a以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参照图4)为中心旋转,如图10和图11所示,冷阴极荧光灯23的管头部23a的端子部23c(接触部23d)配置在凹部240b,并且成为被2个凸部240a夹住的状态。由此,冷阴极荧光灯23与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良好地电连接。
如上所述,进行冷阴极荧光灯23向背光源装置20的连接部件24的安装。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在已将冷阴极荧光灯23相对于连接部件24定位的状态(将管头部23a的轴部23b插入连接部件24的主体部241的插入部241e的状态)下,使从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到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距离W12比从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到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端子部23c)的F方向的端部的距离W2大,由此以在C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端子部23c)的状态下,将管头部23a的轴部23b插入连接部件24的主体部241的插入部241e中,能够使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端子部23c)不与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接触地相对于连接部件24定位(配置在连接部件24的规定的位置)。由此,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位置相对于连接部件24偏离的状态(异常状态)下要将冷阴极荧光灯23相对于连接部件24定位时,能够通过从连接部件24的主体部241等对冷阴极荧光灯23施加的力(反作用力),判断冷阴极荧光灯23的位置相对于连接部件24的位置是偏离的。其结果,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位置相对于连接部件24未偏离的状态(通常状态)下,能够将冷阴极荧光灯23相对于连接部件24定位。此外,通过使从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到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距离W12比从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到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端子部23c)的E方向的端部的距离L2小,将冷阴极荧光灯23相对于连接部件24定位后,使管头部23a(冷阴极荧光灯23)以中心轴O1为中心例如旋转90度,能够使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与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接触。以上,能够使冷阴极荧光灯23与连接部件24良好地电连接。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冷阴极荧光灯23插入连接部件24的主体部241的插入部241e中后,仅通过使管头部23a(冷阴极荧光灯23)旋转,就能够使冷阴极荧光灯23与连接部件24良好地电连接,所以能够抑制安装工序(组装工序)变得繁杂。此外,由于不需要额外设置用于使冷阴极荧光灯23与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电连接的部件,能够抑制部件个数增加。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连接部件24的2个连接端子部240相互隔开比接触部23d的F方向的宽度W1大且比接触部23d的E方向的长度L1小的间隔W11而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使从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到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距离W12比从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到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的F方向的端部的距离W2大,并且比从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到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的E方向的端部的距离L2小。其结果,能够容易地使冷阴极荧光灯23与连接部件24良好地电连接。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管头部23a与连接部件24电连接的状态下,将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配置在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凹部240b。由此,由于在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配置在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凹部240b的状态下,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被连接部件24的2个凸部240a夹住,所以能够限制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相对于连接部件24旋转。因此,能够容易地判断管头部23a是否配置在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凹部240b。即,能够容易地判断接头部23a是否与连接部件24良好地电连接。其结果,能够提高安装操作性(组装操作性)。此外,由于在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配置在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凹部240b的状态下,能够抑制管头部23a(接触部23d)相对于连接部件24旋转,在将冷阴极荧光灯23安装在连接部件24后,能够抑制冷阴极荧光灯23从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脱落。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连接部件24的凸部240a向管头部23a一侧突出形成,在将冷阴极荧光灯23相对于连接部件24定位后,通过使管头部23a(冷阴极荧光灯23)旋转,能够容易地将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配置在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凹部240b。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使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与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凸部240a抵接,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凸部240a的突出量减小,并且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向C方向伸长。由此,由于能够更加容易地将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配置在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凹部240b,能够使管头部23a更加容易地与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良好地电连接。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由板簧构成,将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配置在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的凹部240b后,容易地将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恢复原有的形状。由此,能够容易地使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被连接部件24的2个凸部240a夹住。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在连接部件24的主体部241设置限制连接端子部240向冷阴极荧光灯23的轴方向(D方向)移动的侧面241c,在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与连接端子部240的凸部240a抵接时,能够限制连接端子部240向冷阴极荧光灯23的轴方向(D方向)移动,能够容易地减小连接端子部240的凸部240a的突出量,使连接端子部240向C方向伸长。此外,由于通过在连接部件24的主体部241设置侧面241c,能够限制连接端子部240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轴方向(D方向)移动,在将冷阴极荧光灯23安装在连接部件24的主体部241后,能够限制冷阴极荧光灯23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轴方向(D方向)移动。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在连接部件24的主体部241设置用于限制冷阴极荧光灯23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轴方向(D方向)移动的侧面241a,将冷阴极荧光灯23安装在连接部件24的主体部241时,能够限制冷阴极荧光灯23在轴方向(D方向)移动,能够容易地将冷阴极荧光灯23配置在连接部件24的规定的位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连接部件24的侧面板241a设置具有限制管头部23a的轴部23b在B方向和C方向的底座21一侧移动的功能的插入部241e,将管头部23a的轴部23b插入主体部241的插入部241e,能够容易地将冷阴极荧光灯23相对于连接部件24的主体部241定位。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管头部23a设置相对于冷阴极荧光灯23的中心轴O1对称配置的2个接触部23d,并且在连接部件24设置2个连接端子部240,在使管头部23a的2个接触部23d与连接部件24的2个连接端子部240电连接的状态下,能够将来自连接部件24的力(反作用力)均等地施加到管头部23a的2个接触部23d上。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端子部23c)形成为圆柱形状,使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与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接触时,能够抑制管头部23a的接触部23d卡在连接端子部240的表面。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冷阴极荧光灯23与连接部件24的连接端子部240电连接。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配置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轴方向(D方向)的两端部的外侧的一对连接部件24构成为将设置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轴方向(D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管头部23a在冷阴极荧光灯23的轴方向(D方向)夹住,能够容易地使冷阴极荧光灯23与连接部件24电连接。
另外,应当认为本次所示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示例,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进而还包括与权利要求范围均等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分别用于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电视接收机的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用于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电视接收机以外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用冷阴极荧光灯作为光源的一个例子的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此,还能够用于冷阴极荧光灯以外的光源。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连接端子部配置在比冷阴极荧光灯的端子部靠近A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如图15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连接部件24a所示,将连接端子部240配置在比冷阴极荧光灯23的端子部23c靠近A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连接端子部设置2个凸部和1个凹部的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在连接端子部设置3个以上的凸部和2个以上的凹部。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连接端子部的一端固定在主体部,不固定连接端子部的另一端的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将连接端子部的一端和另一端两者固定在主体部等。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冷阴极荧光灯的管头部的端子部设置有2个接触部的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如图1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冷阴极荧光灯123所示,在冷阴极荧光灯123的管头部123a的端子部123c仅设置1个接触部123d。此外,还可以在冷阴极荧光灯的管头部的端子部设置3个以上的连接部。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1个连接部件设置有2个连接端子部的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1个连接部件仅设置1个连接端子部,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冷阴极荧光灯的管头部的端子部(接触部)形成为圆柱形状的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使冷阴极荧光灯的管头部的端子部(接触部)形成为圆柱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四棱柱形等。此外,还可以如图1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冷阴极荧光灯223所示,通过使冷阴极荧光灯223的管头部223a的端子部223c形成为大致圆板状,使端子部223c的一部分突出而设置接触部223d。

Claims (14)

1.一种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端部具有管头部的光源;和
与所述光源的管头部电连接的连接部件,
所述光源的管头部包括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在与所述光源的轴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接触,
从所述光源的中心轴到所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距离,比从所述光源的中心轴到所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的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端部的距离大,并且比从所述光源的中心轴到所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的距离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设置有多个,
所述连接部件的多个第二接触部相互隔开比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大并且比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小的间隔而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未接触所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状态下,将所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件的规定的位置后,通过使所述管头部以所述光源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规定的角度,所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具有:多个凸部;和配置在所述多个凸部之间的凹部,
在所述管头部与所述连接部件电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凹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的多个凸部以向所述管头部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由板簧构成,
在将所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件的规定的位置后,通过使所述管头部以所述光源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规定的角度,所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凸部抵接,由此所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的凸部的突出量减小,并且所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在与所述光源的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伸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一限制部,该第一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接触部在所述光源的轴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二限制部,该第二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光源在所述光源的轴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头部设置有轴部,该轴部在所述光源的轴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插入部,所述管头部的轴部插入该插入部中并且该插入部限制所述管头部的轴部在与所述光源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设置有2个,并且相对于所述光源的中心轴对称地配置,
所述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设置有2个,并且以在与所述光源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相互平行地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头部的第一接触部形成为圆柱形状或圆筒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头部包括一对管头部,该一对管头部设置在所述光源的所述轴方向的两端部,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一对连接部件,该一对连接部件配置在所述光源的所述轴方向的两端部的外侧,
所述一对连接部件的第二接触部以在所述光源的轴方向夹住所述一对管头部的方式构成。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和
由所述背光源装置照明的显示面板。
14.一种电视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
收容所述显示装置的机壳;
调谐器;和
扬声器。
CN200880126993XA 2008-03-04 2008-10-07 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63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2836 2008-03-04
JP2008-052836 2008-03-04
PCT/JP2008/068207 WO2009110127A1 (ja) 2008-03-04 2008-10-07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6374A true CN101946374A (zh) 2011-01-12
CN101946374B CN101946374B (zh) 2013-01-09

Family

ID=41055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699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6374B (zh) 2008-03-04 2008-10-07 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88206B2 (zh)
CN (1) CN101946374B (zh)
WO (1) WO20091101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9034B2 (ja) * 2013-12-27 2015-08-26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および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9079U (zh) 1979-09-21 1981-05-01
JPH0314787Y2 (zh) 1985-06-21 1991-04-02
JPS624086U (zh) 1985-06-25 1987-01-12
JP4226102B2 (ja) 1998-05-15 2009-02-18 パナソニック フォト・ライティング 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3932285B2 (ja) * 2003-05-06 2007-06-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プ保持構造
JP2005166638A (ja) * 2003-11-10 2005-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陰極蛍光ランプおよび当該冷陰極蛍光ランプを搭載し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00353620C (zh) * 2005-04-01 2007-12-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灯管夹持暨电连接装置及灯管装卸方法
JP2006344602A (ja) * 2005-06-09 2006-1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ランプ、ランプホルダー、電源供給モジュール、そ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表示装置
KR100774581B1 (ko) * 2005-06-09 2007-1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램프고정부,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JP4753705B2 (ja) 2005-12-16 2011-08-24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冷陰極管用コネクタ
KR101327853B1 (ko) * 2007-06-08 2013-11-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4298766B2 (ja) * 2007-06-21 2009-07-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組立体と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69239A1 (en) 2011-03-24
US8388206B2 (en) 2013-03-05
WO2009110127A1 (ja) 2009-09-11
CN101946374B (zh)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3619C (zh) 液晶显示模块及带有该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US7607805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reof
US7926965B2 (en) Lamp socket,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1380305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JP5555495B2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
JP2008098168A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の組立方法
WO2010044314A1 (ja) 支持ユニッ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8174644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CN101946374B (zh) 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
JP5268067B2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とこれを含む表示装置、及びランプ組立方法
RU2451315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дсветк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й приемник
CN101886791A (zh) 灯管固定架及背光模组
JP4497039B2 (ja) 液晶パネル用照明装置
CN101680640B (zh) 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
WO2008015810A1 (fr) Connecteur pour lampe tubulaire à borne externe, dispositif d'éclairage ayant le connecteur et écran
CN101368697B (zh) 背光模块及其灯管夹座
JP469851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の組立方法
US20100277404A1 (en) Lighting device for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19980060784A (ko) 액정표시소자용 백라이트 장치
JP2008159391A (ja) 照明装置
EP1995833B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reof
US8277083B2 (en) Discharge tube,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080006824A1 (en) Electrode connecting member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KR100838340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의 소켓가이드 구조
JP2009037923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Termination date: 20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