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2048A - 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2048A
CN101942048A CN 201010288625 CN201010288625A CN101942048A CN 101942048 A CN101942048 A CN 101942048A CN 201010288625 CN201010288625 CN 201010288625 CN 201010288625 A CN201010288625 A CN 201010288625A CN 101942048 A CN101942048 A CN 101942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cohol
alkyl
magnesium compound
group
type n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886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2048B (zh
Inventor
唐勇
卫兵
李军方
孙秀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 20101028862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420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42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2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2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20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制备方法及用途。该催化剂的特点是金属配合物直接负载于镁化合物上。在将本发明的非茂金属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烷基铝或烷基铝氧烷组合而用于催化烯烃的均聚/共聚时,仅需要比较少的助催化剂用量,就能够以高活性得到分子量分布窄(1.6-3.0)、共聚单体分布均匀、聚合物粒径分布均匀、聚合物粒子为球形或类球形的乙烯共聚物和均聚物产品。

Description

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类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制备方法及用途。该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具有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特征。在助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该催化剂可以催化乙烯的均聚合或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合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球形或近球形的烯烃聚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聚烯烃工业的快速发展,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的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目前国际上的研究认为,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的生产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1)利用改性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依赖化工工艺的改进;2)利用新型的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包括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类催化剂。
单活性中心的催化剂由于催化剂活性中心相同可以得到窄分子量分布聚烯烃(2左右),能够有效实现乙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合,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调节主催化剂化学结构达到制备不同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的目的,从而得到多种高性能聚烯烃材料。
已有的单活性中心催化剂专利大多基于茂金属催化剂,如US4871705、US5240894、EP0206794、EP685494、CN1307594、CN1130932、CN1053673等,但是这些新型催化剂由于存在主催化剂的稳定性较低、合成困难、不易保存、负载后活性降低、需要大量昂贵的助催化剂以及难于在目前的聚合工艺装置上运转等问题,致使其开发与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专利CN1539855A、CN1539856A、CN1789291A、CN1789292A、CN1789290A、WO/2006/063501、200510119401.x等采用多种方式对专利ZL01126323.7、ZL02151294.9、ZL02110844.7、WO03/010207所公开的非茂金属催化剂进行负载得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由于得到的非茂金属络合物与载体之间主要以物理吸附形式存在,不利于聚合物颗粒形态的控制和非茂金属催化剂性能的发挥。
专利CN200410066068.6、CN200510119401.X、CN200710162672.2、WO2009/052700A1、CN200610026765.8、CN200610026766.2等公开了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式,导致聚合物的结构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宽,特别是共聚单体在聚合物链中的分布不均匀,共聚单体含量偏低,无法获得高插入率的树脂,无法满足制备LLDPE合成高性能聚烯烃树脂时的需要。ZL200710045131.1公布了一类非茂聚烯烃催化剂,但是聚合物的原生态形态包括粒径大小及分布无法控制、堆密度低,使该类催化剂无法直接用于工业生产、满足工业生产及加工的要求。
工业生产的包装、运输、加工等要求聚合物颗粒为球形或类球形,为了有效控制聚合物树脂的原生态形貌包括粒径及其分布、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提高乙烯与共聚单体的共聚合性能,使催化剂能够直接适用于工业化装置,满足生产的需求,有必要开发出一类新型具有单活性中心性质,成本低廉,易于工业化生产的负载型聚烯烃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该类聚烯烃催化剂由金属配合物与镁化合物组成,解决了传统负载方式中金属配合物在聚合过程中容易脱落,粘釜、颗粒形态无法有效控制、共聚单体的插入率低等问题,合成的烯烃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窄(1.6-3.0);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类催化剂由金属配合物与镁化合物之间形成强作用力,其制备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廉,非常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的用途,即该催化剂与烷基铝或烷基铝氧烷一起用于催化烯烃聚合制备球形或类球形高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线形低密度聚乙烯和功能化的聚烯烃;
本发明涉及一类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所述的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是由镁化合物和金属配合物组成,所述的镁化合物与金属配合物的摩尔比为10~10000∶1;为达到更优的效果,镁化合物与金属配合物的摩尔比为10~2000∶1,镁化合物与金属配合物的摩尔比更优选10~1000∶1,最优选更优选100~1000∶1;
所述的金属配合物具有如下的分子结构:
Figure BSA00000279563000021
下面将进一步对上述通式所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上述结构中:
......:是配位键、共价键或离子键,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成键;
Figure BSA00000279563000031
是单键或者双键;
a和b是1-30的整数,优选的是1-10的整数,更优选的是1-5的整数,其中a和b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z:为1、2或3;
n:2或3;
M是指第3或4族金属,优选第4族过渡金属,具体可以为钪、钛、锆、铪,优选钛、锆、铪;
D是氧、硫、磷、硒、碲、氮、硼、铝、硅、锗或锡;
R1、R2、R3、R4、R5、R6、R7、R8、R9、R10是氢原子、C1-C30的烃基、卤素原子、C1-C30的烷氧基或酯基、SR11、NR12R13,上述基团彼此间相同或不同,其中相邻基团彼此成键成环或不成键成环;
Rz:是指z个相同或者不同的含有杂原子或者不含杂原子的R基团,其中相邻基团彼此成键成环或不成键成环,R是氢原子、C1-C30的烃基、卤素原子、C1-C30的烷氧基或酯基、SR11、NR12R13;R11、R12、R13是C1-C10的烃基;
z:为1、2或3;
所述的C1-C30的烃基指含C1-C30的烷基、C3-C30的环状基团、C2-C30的含碳碳双键的基团、C2-C30的含碳碳三键的基团、C6-C30的芳香烃基或者C6-C30的取代的芳香烃基、C8-C30的稠环烃基或C4-C30杂环化合物;
所述的C6-C30的取代芳香烃基指芳香烃基上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C1-C10的烃基、卤素、烷氧基、胺基、硅基作为取代基团,在使用含取代烃基的化合物的过程中,这些取代基是惰性的,即这些取代基对所涉及的过程没有实质性的干扰;所述的卤素指氟,氯,溴或碘。
X:是卤素、C1-C30的烃基或NR12R13,几个X相同或不同,彼此成键成环或不成键成环;优选卤素和C1-C10的烃基;
R1-R10所表示的C1-C30的烃基,具体地可以举例如下:
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新戊基、2,6-二甲基癸基、2,4-二叔丁基壬基等C1-C30,优选C1-C10的直链或带有支链的烷基;
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等C1-C30,优选C1-C20的直链或带有支链的烯基;
乙炔基、炔丙基、丙炔基、1-丁炔基、2-丁炔基、3-丁炔基、1-戊炔基、2-戊炔基、3-戊炔基、4-戊炔基、5-壬炔基等C1-C30,优选C1-C10的直链或带有支链的炔基;
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丁二烯基、环戊二烯基等C1-C30,优选G1-C10的含有取代基或者不含取代基的环烷基、环烯基;
苯基、联苯基、萘基、菲基、蒽基、2-甲基苯基、2-乙基苯基、2,5-二甲基苯基、2,5-二乙基苯基、4-甲基苯基、4-乙基苯基、4-叔丁基苯基、2,5-二叔丁基苯基、2-甲基联苯基、2,4-二甲基萘基、2,4-二甲基蒽基等C6-C30的基团,优选含有C1-C8的烃基取代的芳香烃基或者不含取代基的芳香基团,更优选含有C1-C5的烃基取代的芳香烃基或者不含取代基的芳香基团;
上述烃基的氢原子也可以被卤素取代,例如三氟甲基、三氟乙基、五氟苯基等C1-C30,优选C1-C20的直链或带有支链的卤代烃基;
另外,上述烃基还可以被下列基团取代:烷氧基、芳氧基、酯基、醚基、羧基、羧酸酯基、羟基、过氧基、羧酸酐基,杂环化合物残基等含氧基;氨基、亚氨基、酰胺基、肼基、亚肼基、硝基、亚硝基、氰基、异氰基、氰酸酯基、重氮基、叠氮基、脒基、铵基、铵盐等含氮基团;甲硼烷基、乙硼烷基等含硼基团;巯基、硫代酸酯基、二硫代酸酯基、烷硫基、芳硫基等含硫基团;膦基、磷酸酯基等含磷基团;三甲基硅基、三乙基硅基、三乙氧基硅基等含硅基团;以及含锗或者含锡的基团。
所述的C1-C30的取代的烃基指烃基上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取代基团,在使用含取代烃基的化合物的过程中,这些取代基对所涉及的反应过程不应该有实质性的干扰;所述的卤素指氟,氯,溴或碘。
配体所带负电荷总数的绝对值应与结构式中金属M所带正电荷的绝对值相同,所有配体包括X及多齿配体;
所述的的一类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镁化合物与烷基铝溶液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于0-100℃接触1-24h,进行化学活化,其中接触温度优选0-70℃;所述的烷基铝是指三烷基铝化合物,优选三甲基铝、三乙基铝或三异丁基铝;
(2)将金属配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与步骤(1)中处理后的镁化合物于0-100℃接触1-24h;所述的有机溶剂是指能够将所述的金属配合物溶解的所有溶剂,优选芳香烃类溶剂和卤代烃或其混合溶剂,更优选二氯甲烷和甲苯;
(3)将所得混合物过滤,用有机溶剂洗涤,最后干燥成可流动的固体粉末;所述的有机溶剂为C5-C30的烷烃、环烷烃或者混合烷烃。
所述的烷基铝的用量与载体中的醇含量以摩尔比计算为1.5-0.8∶1,优选1.2-1.0∶1,最优选1∶1。
所述的镁化合物为卤化镁的醇合物,优选含醇的球形氯化镁或者含醇的近球形氯化镁,镁化合物的粒径范围在10nm-1mm之间,优选10nm-100um之间,最优选10nm-50um。
所述的含醇的球形氯化镁或者含醇的近球形氯化镁,其醇含量以重量计算在30%-70%之间,优选50%-60%之间。
所述的醇是指C1-C10的一元或者多元醇,其类型可以是脂肪醇,脂环醇或者芳香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优选脂肪醇,所述的醇可以被其它杂原子所取代。其中,脂肪醇可以是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丁醇、戊醇、2-甲基戊醇、2-乙基戊醇、己醇等,其中优选乙醇、丁醇、戊醇;芳香醇可以是苯甲醇、苯乙醇、甲基苯甲醇等,其中优选苯乙醇;脂环醇比如环己醇、环戊醇和环辛醇等,其中优选环己醇;烷基取代的醇比如甲基环戊醇、乙基环戊醇、丙基环戊醇、甲基环己醇、乙基环己醇、丙基环己醇、甲基环辛醇、乙基环辛醇等,其中优选甲基环己醇;卤原子取代的醇比如三氯甲醇、三氯乙醇和三氯己醇等,其中优选三氯甲醇;烷氧基取代的醇比如乙二醇一乙醚、乙二醇一正丁醚和1-丁氧基-2-丙醇等,其中优选乙二醇一乙醚。在这些醇中,更优选乙醇和丁醇。
这些醇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多种混合使用。
所述的溶解烷基铝或者烷基铝氧烷所用的溶剂为C5-C30的烷烃、环烷烃或者上述烷烃与环烷烃的混合物,优选C5-C10的烷烃、环烷烃或者的混合烷烃,最好是己烷。
所述的洗涤催化剂所用的溶剂为C5-C30的烷烃,环烷烃或者混合烷烃,优选C5-C8的烷烃,环烷烃或者混合烷烃,最优选己烷、环己烷和石油醚。
催化剂的用途-反应、聚合与聚合产物
本发明的上述负载型催化剂在助催化剂作用下可用于催化乙烯均聚合得到球形或类球形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球形或类球形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以及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合得到球形或类球形的线形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与环烯烃的共聚合得到球形或类球形的COC材料、乙烯与含极性基团的α-烯烃的共聚合得到功能化的聚烯烃材料。其中,α-烯烃是指C3~C18的末端烯烃,例如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八碳烯和其混合物等。环烯烃是指环状的烯烃,包括环戊二烯、环戊二烯二聚体、降冰片烯等;含极性基团的α-烯烃是指末端含有羟基、酯基、羧基、胺基等极性官能团的α-烯烃。制备的聚合物粒子为球形或近球形,聚合物粒子粒径分布窄,粒径范围为100nm-1mm。特别适于制备球形聚乙烯与α-烯烃、环烯烃的共聚物,例如LLDPE,COC材料,共聚物的插入率为0.5-10mol%。
聚合采用淤浆聚合、环管聚合、气相聚合或其他形式的聚合工艺。
聚合一般在惰性溶剂中进行,例如烃类、环烃类或芳烃类。为有利于反应器操作与聚合产物,惰性溶剂可使用小于12个碳的烃类,举例如下但并不仅限于此,己烷、甲苯、氯苯及其混合物。
聚合温度维持在0至150℃,为达到好的催化活性与生产能力,可维持在20至120℃。
聚合压力可在0.1至50MPa内变化,在0.1至10MPa内操作可获得较好的反应器操作参数与聚合物。
所述的助催化剂是烷基铝化合物,烷基铝氧烷或弱配位阴离子;所述的烷基铝化合物优选于AlEt3,AlMe3或Al(i-Bu)3;烷基铝氧烷优选甲基铝氧烷,MMAO(修饰的甲基铝氧烷)等;弱配位阴离子优选于[B(3,5-(CF3)2C6H3)4]-、-OSO2CF3或((3,5-(CF3)2)C6H3)4B-。催化剂与助催化剂可以任何顺序加入体系使聚合进行。聚合所使用的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比例可变。通常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摩尔比是1∶1-5000,一般可在1∶10-2000以便使催化活性、聚合物性质与生产成本均维持在较好的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型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这种催化剂可在助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用于催化乙烯的均聚合以及乙烯与α-烯烃、环烯烃、含极性基团的α-烯烃等的共聚合得到聚合物粒径为球形或类球形的聚合物粒子,在生产中生产的聚合物易于管道输送、不易粘釜,适用于工业化操作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负载型催化剂Cl催化的乙烯均聚的SEM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负载型催化剂中钛(Ti)含量测定在ICP-AES,OPTRMA-3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上进行。
聚合物分子量(Mw,Mn)及分子量分布(PDI=Mw/Mn)利用Waters AllianceGPC2000在1,2,4-三氯苯(流速1.0mL/min)中135℃下,以聚苯乙烯为标样测定。
聚合物13C-NMR谱在Varian XL-400MHz核磁共振仪上以D4-o-二氯苯为溶剂,在110℃下测定。共单体插入率根据文献(J C Randall,JMS-Rev.Maromol.Chem.Phys.1989,C29(2&3),201-317)的方法计算得到。
本发明所涉及的“金属配合物”是同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本实施例中的金属配合物均来源于我们之前在专利201010108673.0、201010108695.7中所公开的配合物,实施例中的金属配合物可以用任意一个同类型的金属配合物替换,其反应步骤基本相同。
实施例1
(1)镁化合物的化学处理
取球形氯化镁10.0g,其中乙醇含量52%,体积平均粒径D[4,3]为48um,加入50ml己烷,在氮气氛下缓慢滴加三乙基铝18ml,滴加完后,机械搅拌(转速100转/分)继续反应2h,抽滤,用50ml己烷洗涤两次,在减压下干燥得到活化的球形氯化镁,记为SMC。
(2)催化剂1的制备
Figure BSA00000279563000071
将0.1g如上图所示的金属配合物A1加入到10ml二氯甲烷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到化学活化过的球形氯化镁SMC 1.0g中,氮气氛下机械搅拌2h(转速100转/分),减压抽干,用50ml己烷洗涤两次,在减压下干燥得到流动性好的负载型非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C1。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分别用如下金属配合物A2-A10得到了相应的负载型非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C2-C10。
Figure BSA00000279563000081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但做了如下改变:
将0.15g非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A1溶解到10ml二氯甲烷中。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但做了如下改变:
将0.2g非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A1溶解到10ml二氯甲烷中。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但做了如下改变:
三乙基铝的量改为22ml。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但做了如下改变:
三乙基铝的量改为27ml。
实施例7乙烯淤浆聚合(应用实例)
将2.0L不锈钢搅拌聚合釜用N2置换三次,乙烯置换两次,将将含AlEt3的1.0L己烷溶液(0.15M)加入釜内,开动搅拌(转速=200rpm),并用恒温水浴将釜内温度预热到60℃左右。在N2保护下,依次将一定量共单体(乙烯均聚时无其他共单体)和20mg催化剂(用0.2L上述己烷溶液冲洗)加入到聚合釜中,然后卸去釜内压力,待釜内温度升至约80℃,通入0.2MPa氢气,再通入乙烯气体,使釜内压力达到0.8MPa,五分钟后,将搅拌转速升至300rpm。水浴温度调至85℃。聚合2h后停止通入乙烯,用循环冷却水使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放空体系中的气体并出料,干燥后得到颗粒状聚合物。
具体实验条件、催化活性(g聚合物/g催化剂)、聚合物分子量Mw(g/mol)、聚合物分子量分布(PDI)等聚合结果数据列于表1。
表1
Figure BSA00000279563000091
Figure BSA00000279563000101
实施例8催化丙烯聚合
将2.0L不锈钢搅拌聚合釜用N2置换三次,乙烯置换两次,将将含AlEt3的0.8L己烷溶液(0.015M)加入釜内,开动搅拌(转速=200rpm),并用恒温水浴将釜内温度预热到50℃左右。在N2保护下,将20mg催化剂(用0.2L上述己烷溶液冲洗)加入到聚合釜中,然后卸去釜内压力,待釜内温度升至约60℃,再通入丙烯气体,使釜内压力达到0.8MPa,五分钟后,将搅拌转速升至300rpm。水浴温度调至70℃。聚合1h后停止通入丙烯,用循环冷却水使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放空体系中的气体并出料,干燥后得到颗粒状聚合物。
具体实验条件、催化活性(g聚合物/g催化剂)、聚合物分子量Mw(g/mol)、聚合物分子量分布(PDI)等聚合结果数据列于表2。
表2
Figure BSA00000279563000102

Claims (13)

1.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是由镁化合物和金属配合物组成,所述的镁化合物与金属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0000∶1;
所述的镁化合物为卤化镁的醇合物,其中,醇含量以重量比计为30%-70%,所述的醇选自C2-C10的脂肪醇,C6-C10的芳香醇和C3-C10的脂环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的醇可以被任意C1-C10的烷基,C1-C10的烷氧基,卤素原子取代;
所述的金属配合物具有如下结构:
Figure FSA00000279562900011
其中:
----:是配位键;
是单键或者双键;
R1、R2、R3、R4、R5、R6、R7、R8、R9、R10是氢原子、C1-C30的烃基、卤素原子、C1-C30的烷氧基或酯基、SR11、NR12R13,上述基团彼此间相同或不同,其中相邻基团彼此成键成环或不成键成环;
Rz:是指z个相同或者不同的R基团,其中相邻基团彼此成键成环或不成键成环,R是氢原子、C1-C30的烃基、卤素原子、C1-C30的烷氧基或酯基、SR11、NR12R13,z:为1、2或3;
D:是氧、硫、磷、硒、碲、氮、硼、铝、硅、锗或锡;
M:是元素周期表中第4族金属元素;
X:是卤素、C1-C30的烃基或NR12R13,几个X相同或不同,彼此成键成环或不成键成环;
a和b:为1、2或3;
n:2或3;
结构式中所有配体所带负电荷总数的绝对值应与结构式中金属M所带正电荷的绝对值相同,所有配体包括X及多齿配体;
R11、R12、R13是C1-C10的烃基;
所述的卤素指氟,氯,溴或碘。
2.如权利要求1一类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其特征是所述的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是由镁化合物和金属配合物组成,所述的镁化合物与金属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0~1000∶1;
所述的镁化合物为卤化镁的醇合物,其中,醇含量以重量比计为30%-70%,所述的醇选自C2-C10的脂肪醇,C6-C10的芳香醇和C3-C10的脂环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的醇可以被任意C1-C10的烷基,C1-C10的烷氧基,卤素原子取代;
所述的金属配合物具有如下结构:
Figure FSA00000279562900021
其中:
----:是配位键;
是单键或者双键;
R1、R2、R3、R4、R5、R6、R7、R8、R9、R10是氢原子、C1-C10的烃基、卤素原子、C1-C10的烷氧基或酯基、SR11、NR12R13,上述基团彼此间相同或不同,其中相邻基团彼此成键成环或不成键成环;
Rz:是指z个相同或者不同的R基团,其中相邻基团彼此成键成环或不成键成环,R是氢原子、C1-C30的烃基、卤素原子、C1-C5的烷氧基或酯基、SR11、NR12R13,z:为1、2或3;
R11、R12、R13是C1-C10的烃基;
D:是氧、硼、铝、硅、锗或锡;
M:是元素周期表中第4族金属元素;
X:是卤素、C1-C10的烃基或NR12R13,几个X相同或不同,彼此成键成环或不成键成环;
a和b:为1或2;
n:2或3;
结构式中所有配体所带负电荷总数的绝对值应与结构式中金属M所带正电荷的绝对值相同,所有配体包括X及多齿配体;
所述的卤素指氟,氯,溴或碘。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1)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化合物与烷基铝溶液于0-100℃接触1-24小时;所述的烷基铝选自三甲基铝、三乙基铝、异丁基铝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烷基铝与镁化合物中所含的醇以摩尔比计为1.5-0.8∶1;
(2)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配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将所得到的溶液与步骤(1)中处理后的镁化合物于0-100℃接触1-24小时;所述的有机溶剂是指能够将所述的金属配合物溶解的所有溶剂;所述的镁化合物与金属配合物的摩尔比为10~10000∶1;
(3)将(2)所得混合物过滤,用有机溶剂洗涤,最后干燥成可流动的固体粉末;所述的有机溶剂为C5-C30的烷烃、C5-C30的环烷烃或者混合烷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的镁化合物与烷基铝溶液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在0-60℃接触1-24小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所述的金属配合物的溶液与处理后的镁化合物在0-60℃接触1-24小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的镁化合物是含醇的球形氯化镁或者含醇的近球形氯化镁,醇含量以重量比计为30%-70%,所述的醇选自一种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醇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的醇为被任意C1-C10的烷基、C1-C10的烷氧基或卤素原子取代的醇。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的烷基铝或者烷基铝氧烷的用量与镁化合物中的醇含量以摩尔比计算为1.5-1.0∶1。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烷基铝或者烷基铝氧烷溶液所用的溶剂为5至10个碳原子的烷烃、5至10个碳原子的环烷烃或者它们的混合烷烃。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溶解金属配合物的溶剂为矿物油或不同的液态碳氢化合物,选自具有5至10个碳原子的烷烃、具有5至10个碳原子的芳香烃或者两者的混合物,或者被卤素原子取代的上述烷烃或芳香烃。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类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在助催化剂作用下用于烯烃的淤浆聚合或气相聚合。所述的助催化剂是烷基铝化合物,烷基铝氧烷、硼氟烷或烷基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类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用来制备聚合物粒子为球形或近球形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聚合物粒子粒径分布窄,粒径范围为100nm-1mm。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类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在聚合压力为0.1-20MPa,聚合温度为20-200℃,氢气压力为0-0.5Mpa的条件下用来制备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合、乙烯与环状烯烃的共聚合、乙烯与带功能性基团的烯烃的共聚合、α-烯烃与带功能性基团的烯烃的共聚合。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的助催化剂是指三乙基铝、甲基铝氧烷、MMAO、[B(3,5-(CF3)2C6H3)4]--OSO2CF3或((3,5-(CF3)2)C6H3)4B-
CN 201010288625 2010-09-21 2010-09-21 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Active CN1019420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88625 CN101942048B (zh) 2010-09-21 2010-09-21 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88625 CN101942048B (zh) 2010-09-21 2010-09-21 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2048A true CN101942048A (zh) 2011-01-12
CN101942048B CN101942048B (zh) 2013-03-13

Family

ID=43434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88625 Active CN101942048B (zh) 2010-09-21 2010-09-21 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4204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2016A (zh) * 2014-09-16 2016-04-13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聚乙烯粉料、组合物、交联聚乙烯管材及制备方法
CN107488459A (zh) * 2017-08-22 2017-12-19 上海立得催化剂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环保去除高粘度矿物油中微量水分的方法
CN108025299A (zh) * 2015-07-13 2018-05-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双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13880977A (zh) * 2021-10-18 2022-01-04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605581A (zh) * 2022-03-11 2022-06-10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功能化极性聚烯烃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9856A (zh) * 2003-10-29 2004-10-27 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载体负载的非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化方法和聚合应用
CN1834116A (zh) * 2006-04-21 2006-09-20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烯烃聚合催化剂
US20090003172A1 (en) * 2006-12-29 2009-01-01 Hiroshi Yahata Playback device, recording device, disc medium, and method
CN101357958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型钒系非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1798361A (zh) * 2010-02-10 2010-08-11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烯烃聚合催化剂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9856A (zh) * 2003-10-29 2004-10-27 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载体负载的非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化方法和聚合应用
CN1834116A (zh) * 2006-04-21 2006-09-20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烯烃聚合催化剂
US20090003172A1 (en) * 2006-12-29 2009-01-01 Hiroshi Yahata Playback device, recording device, disc medium, and method
CN101357958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型钒系非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1798361A (zh) * 2010-02-10 2010-08-11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烯烃聚合催化剂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2016A (zh) * 2014-09-16 2016-04-13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聚乙烯粉料、组合物、交联聚乙烯管材及制备方法
CN108025299A (zh) * 2015-07-13 2018-05-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双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8025299B (zh) * 2015-07-13 2022-04-0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双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7488459A (zh) * 2017-08-22 2017-12-19 上海立得催化剂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环保去除高粘度矿物油中微量水分的方法
CN107488459B (zh) * 2017-08-22 2019-10-11 上海立得催化剂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环保去除高粘度矿物油中微量水分的方法
CN113880977A (zh) * 2021-10-18 2022-01-04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605581A (zh) * 2022-03-11 2022-06-10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功能化极性聚烯烃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2048B (zh) 201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2048B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1654494A (zh) 乙烯共聚物、其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CN101798361B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
CN102039184A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796218A (zh) 生产低凝胶聚乙烯的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64476A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412769A (zh) 一种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4471B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798362B (zh) 一类具有单活性中心性质的齐格勒-纳塔烯烃聚合催化剂
CN102964484B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JP2019137830A (ja) オレフィン配位重合触媒及びその応用
CN102059148B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039185A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964483B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964478A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964489A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059149B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964485B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399315B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964482B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254330A (zh) 一种钒催化剂体系的应用
CN102964490A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304703A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18031157A1 (en) Methods for supplying solid catalysts to a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reactor
CN103304708B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