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0028A - 服务质量连续性 - Google Patents

服务质量连续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0028A
CN101940028A CN200980104552.4A CN200980104552A CN101940028A CN 101940028 A CN101940028 A CN 101940028A CN 200980104552 A CN200980104552 A CN 200980104552A CN 101940028 A CN101940028 A CN 101940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qos
base station
protocol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45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0028B (zh
Inventor
艾蒂安·F·沙蓬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40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0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0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0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04W36/004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of quality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促进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支持服务质量(QoS)连续性的系统和方法。可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例如,X2接口)将由源基站设定的用于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例如,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发射到目标基站。另外,所述目标基站可选择是否再使用从所述源基站接收的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的至少一部分。此外,可重新建构未经选择以再使用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

Description

服务质量连续性
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案主张2008年2月11日申请的题为“用于在LTE中提供QOS连续性的方法和设备(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QOS CONTINUITY IN LTE)”的第61/027,777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权益。前述申请案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且更特定来说,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与移动过程有关的服务质量(QoS)连续性。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经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可经由这些无线通信系统提供语音和/或数据。典型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可向多个用户提供对一个或一个以上共享资源(例如,带宽、发射功率,……)的接入。举例来说,系统可使用多种多址技术,例如,频分多址(FDM)、时分多址(TDM)、码分多址(CDM)、正交频分多址(OFDM)等。
大体上,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同时支持多个接入终端的通信。每一接入终端可经由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发射与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指代从基站到接入终端的通信链路,且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指代从接入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可经由单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单输出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来建立此通信链路。
MIMO系统通常使用多个(NT个)发射天线和多个(NR个)接收天线以用于数据发射。由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可分解成NS个独立信道,所述独立信道可被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NT,NR}。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者对应于一维度。此外,如果利用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产生的额外维度,则MIMO系统可提供改进的性能(例如,增加的频谱效率、较高的处理量和/或较大的可靠性)。
MIMO系统可支持各种双工技术以划分共同物理媒体上的前向链路通信和反向链路通信。举例来说,频分双工(FDD)系统可将全异频率区用于前向链路通信和反向链路通信。此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通信和反向链路通信可使用共同频率区,使得互反性原理允许从反向链路信道估计前向链路信道。
无线通信系统常使用提供覆盖区域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典型基站可发射多个数据流以用于广播、多播和/或单播服务,其中数据流可为接入终端可独立接收的数据流。可使用此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的接入终端来接收复合流所载运的一个、一个以上或所有数据流。同样地,接入终端可将数据发射到基站或另一接入终端。
作为典型服务质量(QoS)模型的一部分,核心网络内的中心节点时常管理与QoS相关的参数子集。举例来说,所述中心节点可为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DN GW)。所述PDN GW可向服务基站提供描述参数,描述参数指示待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中间节点(例如,服务基站、服务网关(S-GW)、…)在两个端点之间(例如,在PDN GW与接入终端之间、…)传递的业务的类型(例如,上行链路业务和/或下行链路业务)。举例来说,所述描述参数可为QoS级别索引(QCI),其描述业务类型(例如,语音、串流视频、…)。服务基站可接收且利用所述描述参数以识别业务类型,且可初始化和/或控制与QoS相关的全异参数子集(例如,层2(L2)参数、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位速率(PBR)、最大位速率(MBR)、保证位速率(GBR)、…)。
一般归因于接入终端的移动性质,接入终端可从第一基站(例如,源基站、…)的覆盖下移动到第二基站(例如,目标基站、…)的覆盖下。因此,移动过程(例如,交接、越区切换、…)可经实行以使得所述接入终端从由源基站服务过渡到由目标基站服务。然而,常规移动过程通常无法将所述源基站所设定的QoS参数子集传递到所述目标基站。当使用移动过程时,可从PDN GW向目标基站提供描述参数,且因此,目标基站可识别业务类型。然而,目标基站通常重新建构与QoS相关的全异参数子集(例如,先前由源基站所构建、…),因为这些参数通常无法从源基站传递到目标基站(例如,与基站间交接有关、…),此可导致发生业务的中断、空中信令消息交换增加等。
发明内容
以下呈现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简化概述以便提供对这些实施例的基本理解。此概述并非对所有预期实施例的广泛综述,且既不欲识别所有实施例的关键或决定性要素,也不意欲描绘任何或所有实施例的范围。其唯一目的为以简化形式呈现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一些概念以作为稍后呈现的更详细描述的序言。
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和其对应揭示内容,描述与促进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支持服务质量(QoS)连续性有关的各个方面。由源基站设定的用于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例如,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可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例如,X2接口、…)发射到目标基站。另外,目标基站可选择是否再使用从所述源基站接收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的至少一部分。此外,未经选择以再使用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可经重新建构。
根据相关方面,本文描述一种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移动过程期间提供服务质量(QoS)连续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识别由源基站设定的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另外,所述方法可包括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将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从所述源基站发射到目标基站。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存储器,其保持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指令:针对每个无线电承载(radio bearer)初始化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以及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X2接口将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传递到目标基站。另外,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其耦合到所述存储器且经配置以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保持的所述指令。
又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支持服务质量(QoS)连续性。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用于在源基站处初始化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的装置。此外,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用于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将在所述源基站处初始化的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传递到目标基站的装置。
再一方面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可包含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存储在所述媒体上以用于在源基站处初始化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的代码。另外,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存储在所述媒体上以用于在基站间交接期间经由X2接口将在所述源基站处初始化的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发送到目标基站的代码。
根据另一方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辨识由源基站设定的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另外,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辨识由所述源基站设定的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此外,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X2接口将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和所述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从所述源基站发射到目标基站。
根据其它方面,本文描述一种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移动过程期间维持服务质量(QoS)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从源基站接收由所述源基站设定的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另外,所述方法可包含选择是否再使用所述所接收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至少一部分。此外,所述方法可包括重新建构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中的未经选择以再使用的剩余部分。
又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可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保持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指令:在基站间交接期间经由X2接口从源基站获得由所述源基站设定的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选择是否再使用所述所获得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重建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中的未经选择以再使用的剩余部分。另外,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含处理器,其耦合到所述存储器且经配置以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保持的所述指令。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贯穿整个移动过程维持服务质量(QoS)。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用于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从源基站获得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的装置。此外,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用于确定是否再使用所述所获得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装置。另外,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用于利用从所述基站获得的被确定将再使用的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的装置。
再一方面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可包含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存储在所述媒体上以用于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从源基站获得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的代码。另外,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存储在所述媒体上以用于确定是否再使用所述所获得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至少一子集的代码。此外,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存储在所述媒体上以用于利用从所述基站获得的被确定将再使用的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的代码。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还可包括存储在所述媒体上以用于重建被确定将不再使用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代码。
根据另一方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X2接口从源基站接收用于服务质量(QoS)的上行链路层2(L2)协议配置信息、用于QoS的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或QoS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此外,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选择是否再使用从所述源基站接收的用于服务质量(QoS)的上行链路层2(L2)协议配置信息、用于QoS的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或QoS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为实现前述和相关目标,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包含在下文中全面描述且在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和所附图式在本文中详细地陈述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特定说明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仅指示可使用各种实施例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少数几种,且所描述的实施例意欲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和其等效内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文中陈述的各个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说明。
图2为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提供QoS连续性的实例系统的说明。
图3为在无线通信环境中经由接口在基站之间交换与QoS相关的参数的实例系统的说明。
图4为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移动过程期间提供服务质量(QoS)连续性的实例方法的说明。
图5为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移动过程期间维持服务质量(QoS)的实例方法的说明。
图6为可与所主张的标的物的各个方面结合使用的实例接入终端的说明。
图7为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移动过程期间维持QoS连续性的实例系统的说明。
图8为可与本文所描述的各种系统和方法结合使用的实例无线网络环境的说明。
图9为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支持服务质量(QoS)连续性的实例系统的说明。
图10为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整个移动过程中维持服务质量(QoS)的实例系统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看图式描述各种实施例,其中相同参考数字始终用以指代相同元件。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陈述众多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显然,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此(些)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以框图形式展示众所周知的结构和装置以便促进描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
如本申请案中所使用,术语“组件”、“模块”、“系统”等意欲指代计算机相关实体(硬件、固件、硬件与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举例来说,组件可为(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体、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以说明的方式,在计算装置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所述计算装置可为一组件。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可驻留于进程和/或执行线程内,且一组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计算机之间。另外,这些组件可通过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媒体来执行。组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分组的信号(例如,来自一个与在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组件和/或经由所述信号而跨越例如因特网等网络与其它系统交互的组件的数据)而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过程进行通信。
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和其它系统。术语“系统”与“网络”常可互换地使用。CDMA系统可实施例如通用陆上无线电接入(UTRA)、CDMA2000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体。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实施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实施例如演进型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为全球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为使用E-UTRA的UMTS的即将到来的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使用OFDMA且在上行链路上使用SC-FDMA。
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利用单载波调制和频域均等化。SC-FDMA具有与OFDMA系统的性能类似的性能且具有与OFDMA系统的整体复杂性基本上相同的整体复杂性。SC-FDMA信号由于其固有单载波结构而具有较低峰均功率比(PAPR)。SC-FDMA可用于(例如)上行链路通信中,其中较低PAPR在发射功率效率方面极大地有益于接入终端。因此,SC-FDMA可在3GPP长期演进(LTE)或演进型UTRA中实施为上行链路多址方案。
此外,本文中结合接入终端来描述各种实施例。接入终端还可被称为系统、订户单元、订户站、移动台、移动物(mobile)、远程站、远程终端、移动装置、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装置、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用户装备(UE)。接入终端可为蜂窝式电话、无绳电话、会话起始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式装置、计算装置,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装置。此外,本文中结合基站来描述各种实施例。基站可用于与接入终端通信且还可被称为接入点、节点B、演进型节点B(eNodeB、eNB)或某一其它术语。
可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将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方面或特征实施为方法、设备或制品。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制品”意欲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装置、载体或媒体存取的计算机程序。举例来说,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装置(例如,硬盘、软盘、磁条等)、光盘(例如,压缩光盘(CD)、数字多功能光盘(DVD)等)、智能卡和快闪存储器装置(例如,EPROM、卡、棒、密钥驱动器等)。另外,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存储媒体可表示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装置和/或其它机器可读媒体。术语“机器可读媒体”可包括(且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含有和/或载运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媒体。
现参看图1,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各种实施例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含可包括多个天线群组的基站102。举例来说,一个天线群组可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群组可包含天线108和110,且额外群组可包括天线112和114。针对每一天线群组说明两个天线;然而,可将更多或更少的天线用于每一群组。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基站102可另外包括发射器链和接收器链,所述链中的每一者又可包含与信号发射和接收相关联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多路复用器、解调器、解多路复用器、天线等)。
基站102可与例如接入终端116和接入终端122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入终端通信;然而,应了解,基站102可与大体上任何数目的类似于接入终端116和122的接入终端通信。接入终端116和122可为(例如)蜂窝式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通信装置、手持式计算装置、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经由无线通信系统100通信的任何其它合适装置。如所描绘,接入终端116与天线112和114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在前向链路118上将信息发射到接入终端116且在反向链路120上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此外,接入终端122与天线104和106进行通信,而天线104和106在前向链路124上将信息发射到接入终端122且在反向链路126上从接入终端122接收信息。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举例来说,前向链路118可利用不同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频带的频带,且前向链路124可使用不同于反向链路126所使用的频带的频带。此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与反向链路120可利用共同频带,且前向链路124与反向链路126可利用共同频带。
每一天线群组和/或所述天线经指定以进行通信的区域可被称为基站102的扇区。举例来说,天线群组可经设计以传送到由基站102覆盖的区域的一扇区中的接入终端。在于前向链路118和124上进行的通信中,基站102的发射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来改进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而且,当基站102利用波束成形以发射到随机散布于整个关联的覆盖范围中的接入终端116和122时,与基站经由单一天线发射到其所有接入终端相比,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可经受较少干扰。
系统100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提供与移动过程(例如,交接、越区切换、…)有关的服务质量(QoS)连续性。更特定来说,对于基站间交接,基站102可将用于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发送到全异基站(未图示),和/或从所述全异基站接收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可为上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另外,可另外或替代地在基站102与所述全异基站之间传递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可经由接口(例如,X2接口、…)在基站102与所述全异基站之间交换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所述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
根据说明,基站102可为源基站,源基站可在交接到所述全异基站之前服务一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6、接入终端122、…)。按照此说明,基站102可从核心网络(例如,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DN GW)、…)获得描述参数(例如,QoS级别索引(QCI)、…),其识别业务类型。另外,基站102可配置与QoS相关的各种参数。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基站102可经由接口(例如,X2接口、…)将与QoS相关的参数传递到目标基站(未图示)。因此,所述目标基站可使用与QoS相关的参数,借此最少化空中信令消息交换,同时在整个移动过程中维持QoS(例如,在移动过程之前、期间和之后、…)。
借助于另一实例,基站102可为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可在从全异基站交接之后服务一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6、接入终端122、…)。举例来说,基站102可经由接口(例如,X2接口、…)从源基站(未图示)获得由此源基站配置的与QoS相关的参数。另外,基站102可评估是再使用所接收的与QoS相关的参数(或其子集)还是重建与QoS相关的参数(或其子集)。通过再使用所接收的与QoS相关的参数,可减轻与基站间移动过程有关的业务和/或空中信令的中断。
参看图2,说明系统200,其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提供QoS连续性。系统200包括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DN GW)202、源基站204、目标基站206和接入终端208。PDN GW202可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络(PDN)(未图示)(例如,因特网、IP多媒体子系统(IMS)、…)介接。举例来说,PDN GW 202可处置地址分配、政策执行、包分类和路由等等。此外,源基站204和目标基站206可发射和/或接收信息、信号、数据、指令、命令、位、符号等。应了解,术语“基站”还可称为接入点、节点B、演进节点B(eNodeB、eNB)或某一其它术语。另外,接入终端208可发射和/或接收信息、信号、数据、指令、命令、位、符号等。此外,虽然未图示,但预期类似于源基站204和/或目标基站206的任何数目的基站可包括在系统200中,和/或类似于接入终端208的任何数目的接入终端可包括在系统200中。而且,虽然未图示,但将了解,源基站204和目标基站206可实质上是相似的。根据说明,系统200可为基于长期演进(LTE)的系统;然而,所主张的标的物并不受此限制。
可在系统200中建立两个端点之间的虚拟连接;具体来说,可在PDN GW 202与接入终端208之间形成此虚拟连接(例如,PDN GW 202或接入终端208可触发所述虚拟连接的建立、…)。所述虚拟连接可称为演进式包系统(EPS)承载,且可包括多个中间节点(例如,基站、服务网关(S-GW)、…)。每一EPS承载可提供一承载服务且可与特定QoS属性相关联。对应于给定EPS承载的QoS属性可至少部分由QoS级别索引(QCI)来描述,所述QCI指示利用此虚拟连接的服务的类型。
另外,每一EPS承载可包括一无线电承载;因此,可利用EPS承载与无线电承载之间的一对一映射(例如,在移动过程之前、期间或之后、…)。无线电承载(RB)可为所界定的容量、延迟、误码率等的信息路径。无线电承载可与属于在源基站204与接入终端208之间(或目标基站206与接入终端208之间)的对应EPS承载的空中连接相关联。另外,举例来说,一无线电承载可对应于一逻辑信道。
根据说明,可实行基站之间的移动过程(例如,交接、越区切换、…)。按照此说明,接入终端208可由源基站204服务(例如,源基站204可为与在PDN GW 202与接入终端208之间的一个或一个以上EPS承载相关联的中间节点,…)。可触发移动过程(例如,基于由源基站204从接入终端208获得的无线电测量、…),此可造成向服务于接入终端208的目标基站206进行过渡(例如,目标基站206可将源基站204替换为与在PDN GW 202与接入终端208之间的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EPS承载中的至少一者相关联的中间节点,…)。举例来说,可响应于接入终端208从源基站204的覆盖下移动到目标基站206的覆盖下而实行所述移动过程。另外,应理解,PDN GW 202与接入终端208之间的EPS承载的界定可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保持不变(例如,通过PDN GW 202、…)。
源基站204可进一步包括配置初始化器210、交接模块212和配置迁移器214。配置初始化器210可配置与QoS相关的参数以供结合上行链路发射和/或下行链路发射而利用。根据一实例,配置初始化器210可基于PDN GW 202所指示的业务类型而设定与QoS相关的参数。PDN GW 202可大体上描述业务类型且可允许源基站204基于此而配置与QoS相关的所述参数。举例来说,配置初始化器210可产生用于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可包括用于每一无线电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参数、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参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参数、媒体接入控制(MAC)参数,其组合等等。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可包括上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此外,配置初始化器210可设定QoS参数,例如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位速率(PBR)、最大位速率(MBR)、保证位速率(GBR)、其组合等。配置初始化器210所产生的QoS参数可包括上行链路QoS参数和/或下行链路QoS参数。
另外,交接模块212可使目标基站206和/或接入终端208准备用于从源基站204到目标基站206的移动过程(例如,交接、越区切换、….)。举例来说,交接模块212可转发排队用于发射的数据、时序信息或其它同步数据、确认或重新发射数据和/或适用于辅助从源基站204过渡到目标基站206的任何其它信息。另外,交接模块212可在越区切换到目标基站206后断开源基站204与接入终端208之间的连接。
此外,配置迁移器214可将由源基站204(或如果先前已实行基站间移动过程,则为全异基站)设定的与QoS相关的参数发送到目标基站206。配置迁移器214可经由接口(例如,X2接口216、…)传递由源基站204配置的与QoS相关的参数。X2接口216可为用于演进式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架构内的两个基站(例如,源基站204与目标基站206、…)的互连的接口。X2接口216可支持在源基站204与目标基站206之间交换信令信息。另外,X2接口216可支持将分组数据单元(PDU)转发到相应隧道端点。此外,从逻辑立场来看,X2接口216可为E-UTRAN内的源基站204与目标基站206之间的点到点接口;然而,此逻辑点到点X2接口216不需要利用源基站204与目标基站206之间的直接物理连接。
目标基站206可进一步包括交接模块218和配置维持器220。交接模块218可使目标基站206准备用于移动过程。交接模块218可从源基站204获得与移动过程相关的信息(例如,由交接模块212转发、…)。此信息可包括(例如)排队用于发射的数据、时序信息或其它同步数据、确认或重新发射数据和/或适用于辅助所述过渡的任何其它信息。另外,交接模块218可建立目标基站206与接入终端208之间的连接。
配置维持器220可接收且利用由源基站204配置且经由X2接口216发送的与QoS相关的参数。依据一实例,配置迁移器214(例如,源基站204、…)可经由X2接口216将由源基站204设定的与QoS相关的参数传递到配置维持器220(例如,目标基站204、…)。由源基站204配置的与QoS相关的参数可包括上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上行链路QoS参数。配置维持器220可再使用由源基站204设定的与QoS相关的所接收参数。通过再使用此些参数,不需要目标基站206实行参数(或其一部分)的重新建构;因此,基站间交接期间的QoS连续性可得以增强,同时可减少空中信令。相反,常规技术通常用目标基站206重建与QoS相关的参数,此可导致业务中断、QoS的潜在变化等等。
现转向图3,说明系统300,其在无线通信环境中经由接口在基站之间交换与QoS相关的参数。系统300包括源基站204和目标基站206。源基站204可包括配置初始化器210、交接模块212和配置迁移器214,如本文描述。目标基站206可包括交接模块218和配置维持器220,如本文描述。另外,源基站204和目标基站206可经由X2接口216交换与QoS相关的参数。
此外,目标基站206的配置维持器220可进一步包括选择器302,选择器302可评估由源基站204构建且经由X2接口216接收的与QoS相关的参数。另外或替代地,选择器302可分析目标基站206和源基站204(例如,比较此些基站的厂商)。基于前述内容,选择器302可选择是否利用所接收的由源基站204配置的与QoS相关的参数(或其子集)。
目标基站206可进一步包括配置初始化器304,其可实质上类似于源基站204的配置初始化器210。当选择器302确定放弃使用由源基站204设定的与QoS相关的参数时,配置初始化器304可重建此类参数(例如,基于从PDN GW获得的业务类型信息,…)。
在下行链路上,可通过各种机制将QoS提供给单一接入终端的承载。这些机制可包括EPS承载与无线电承载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另外,所述机制可包括针对每一无线电承载配置PDCP、RLC、HARQ和MAC参数(例如,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此外,所述机制可包括应用基站调度政策以在单一接入终端的不同承载之间区分优先级。
举例来说,下行链路L2协议(例如,PDCP、RLC、HARQ、MAC、…)的配置可为基站专有的,且不同基站厂商可使用不同技术以用于基于从PDN GW获得的信息而提供与QoS相关的参数。此外,基站调度政策的应用可在厂商之间有所不同。另外,基站调度政策可与L2协议的配置相关。因此,不同基站厂商可实施不同调度,其可导致不同的L2配置。假若L2协议和调度政策的配置可在基站处决定且可彼此相依,则在不同基站厂商之间进行基站间交接期间,可重建下行链路L2参数(例如,可能在无线电承载的处理中产生中断、…)。因此,选择器302可辨识来自不同厂商的基站之间的基站间交接,且因此,可选择使配置初始化器304重新建构L2参数。
依据另一实例,对于具有共同基站厂商的基站之间的基站间交接来说,调度政策可为类似的,此可产生类似的L2协议配置。在此情况下,选择器302可选择使用经由X2接口216从源基站204获得的L2协议配置信息而非重建此类参数(例如,使用配置初始化器304、…)。
因此,为了使用可在基站间交接之前和之后使下行链路QoS中断最少化的共同程序来处置前述实例,源基站204可将下行链路L2配置信息传送到目标基站206(例如,经由X2接口216、…)。目标基站206(例如,选择器302、…)可接着决定再使用或不再使用由源基站204针对接入终端而配置的下行链路L2协议。
在上行链路上,可通过各种机制将QoS提供给单一接入终端的承载。所述机制可包括EPS承载与无线电承载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另外,所述机制可包括针对每一无线电承载配置PDCP、RLC、HARQ和MAC参数(例如,上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此外,所述机制可包括配置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例如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位速率(PBR)、最大位速率(MBR)、保证位速率(GBR)等。
可以与上文所述的下行链路L2协议相比实质上类似的方式处置上行链路L2协议的配置。另外,逻辑信道优先级、PBR、MBR、GBR等的上行链路QoS配置可经标准化,且可以与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相比实质上类似的方式进行处理。因此,在基站间交接期间,源基站204可将上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和QoS配置信息(例如,逻辑信道优先级、PBR、MBR、GBR、…)传送到目标基站206(例如,经由X2接口216、…)。因此,选择器302可解译是否再使用从源基站204获得的所述上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或其子集)和/或所述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此外,配置初始化器304可重新建构由选择器302选择为不再使用的上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
可从源基站204将与L2配置有关的各种信息发送到目标基站206。可交换的PDCP参数的实例为由源基站204使用的稳健标头压缩(ROHC)简档。根据另一说明,可传送的RLC参数可为对应于由源基站204利用的RLC模式(例如,确认模式、未确认模式、…)的指示符。此外,如果利用确认模式,则经由X2接口216发送的L2配置信息可进一步包括若干回的否认(NAK)、待在评估包是否丢失时使用的定时器的类型、轮询接入终端以请求报告时所用的方式等等。另外,如果使用未确认模式,则经由X2接口216传递的L2配置信息可与无法调度用户或包的时长有关。依据另一实例,可交换的MAC参数可为指定由源基站204利用的调度的类型(例如,动态、半静态、…)的指示符。
参看图4到5,说明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移动过程期间提供QoS连续性相关的方法。尽管为了解释简单性的目的,所述方法经展示且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应了解和理解,所述方法不受动作次序限制,因为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一些动作可按与本文中所展示和描述的次序不同的次序发生和/或与其它动作同时发生。举例来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和理解,可替代地将一方法表示为一系列相关状态或事件(例如以状态图形式)。此外,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可并不需要所有所说明的动作来实施一方法。
参看图4,说明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移动过程期间提供服务质量(QoS)连续性的方法400。在402处,可识别由源基站设定的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举例来说,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可包括上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根据另一实例,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可包括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另外,可由源基站针对每个无线电承载初始化和/或控制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此外,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可包括用于每一无线电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参数、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参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参数、媒体接入控制(MAC)参数、其组合等等。依据另一实例,可辨识由源基站设定的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所述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可包括(例如)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位速率(PBR)、最大位速率(MBR)、保证位速率(GBR)、其组合等。
在404处,可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将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从源基站发射到目标基站。举例来说,所述接口可为X2接口。根据另一实例,可另外或替代地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所述接口将由源基站设定的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发射到目标基站。
现转向图5,说明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移动过程期间维持服务质量(QoS)的方法500。在502处,可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从源基站接收由源基站设定的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举例来说,所述接口可为X2接口。另外,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可包括上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此外,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可由源基站针对每个无线电承载而配置。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可包括用于每一无线电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参数、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参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参数、媒体接入控制(MAC)参数、其组合等等。根据另一实例,可另外或替代地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所述接口从源基站接收由所述源基站设定的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所述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可包括(例如)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位速率(PBR)、最大位速率(MBR)、保证位速率(GBR)、其组合等。
在504处,可实行关于是否再使用所接收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选择。根据另一实例,可执行与是否再使用所述所接收的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的至少一部分有关的选择。此外,经选择以再使用的所述所接收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所述所接收的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可在经由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与接入终端通信时使用。依据一说明,所述选择可基于源基站与目标基站的厂商的比较。
在506处,可重新建构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未能被选择以再使用的剩余部分。另外或替代地,可重新建构所述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的未能被选择以再使用的剩余部分。
将了解,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可作出关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维持QoS连续性的推断。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推断”大体上指代从经由事件和/或数据俘获的观测结果的一集合来推出或推断出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的状态的过程。举例来说,推断可用以识别特定情形或动作,或可产生状态上的概率分布。推断可为概率性的-即,基于对数据和事件的考虑而对所关注状态上的概率分布的计算。推断还可指代用于由事件和/或数据的一集合构成较高级事件的技术。无论事件在时间接近性上是否紧密相关,且无论事件和数据是否来自一个或若干事件和数据源,此推断从观测到的事件和/或已存储的事件数据的一集合而引起新事件或动作的构造。
根据一实例,上文所呈现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方法可包括关于选择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以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进行交换而作出推断。借助于另一说明,可关于确定是再使用还是重建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而作出推断。应理解,前述实例本质上为说明性的,且不欲限制可进行的推断的次数或结合本文中所述的各种实施例和/或方法作出此类推断的方式。
图6为可与所主张的标的物的各个方面结合使用的接入终端600的说明。接入终端600包含接收器602,其接收来自(例如)接收天线(未图示)的信号,并对所接收的信号执行典型动作(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转换等),且数字化所调节的信号以获得样本。接收器602可为(例如)MMSE接收器,且可包含解调器604,解调器604可解调所接收的符号并将其提供给处理器606以用于信道估计。处理器606可为专用于分析由接收器602接收的信息和/或产生供发射器612发射的信息的处理器、控制接入终端600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的处理器,和/或分析由接收器602接收的信息、产生供发射器612发射的信息两者且控制接入终端600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的处理器。
接入终端600可额外包含存储器608,存储器608操作性地耦合到处理器606,且可存储待发射的数据、所接收的数据和与执行本文中所陈述的各种动作和功能有关的任何其它合适信息。
将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数据存储装置(例如,存储器608)可为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以说明且非限制的方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或快闪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充当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说明且非限制的方式,RAM可以许多形式使用,例如同步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Rambus RAM(DRRAM)。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608意欲包含(但不限于)这些和任何其它合适类型的存储器。
接入终端600又进一步包含调制器610和发射器612,所述发射器612将数据、信号等发射到基站。尽管描绘为与处理器606分离,但应理解,调制器610可为处理器606或若干处理器(未图示)的一部分。
图7为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移动过程期间维持QoS连续性的系统700的说明。系统700包含基站702(例如,接入点、…),所述基站具有:接收器710,其通过多个接收天线706从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入终端704接收信号;以及发射器724,其通过发射天线708向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入终端704进行发射。接收器710可从接收天线706接收信息,且操作上与解调器712相关联,所述解调器712解调所接收的信息。由处理器714分析经解调的符号,所述处理器714可类似于上文关于图6所描述的处理器且其耦合到存储器716,所述存储器716存储待发射到接入终端704或待从接入终端704接收的数据和/或与执行本文所陈述的各种动作和功能有关的任何其它合适信息。处理器714进一步耦合到配置迁移器718,所述配置迁移器718可将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传递到全异基站(未图示)。此外,基站702可包括配置维持器720,其可从全异基站接收由所述全异基站(未图示)设定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和/或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配置迁移器718和配置维持器720可经由接口(例如,X2接口、…)(未图示)与全异基站交换配置信息。应理解,配置迁移器718可实质上类似于图2的配置迁移器214,且/或配置维持器720可实质上类似于图2的配置维持器220。此外,虽然未图示,但预期基站702可包括配置初始化器(其可实质上类似于图2的配置初始化器210和/或图3的配置初始化器304)、交接模块(其可实质上类似于图2的交接模块212和/或图2的交接模块218)和/或选择器(其可实质上类似于图3的选择器302)。基站702可进一步包括调制器722。调制器722可对帧进行多路复用以根据前述描述由发射器724通过天线708将其发射到接入终端704。虽然描绘为与处理器714分离,但应理解,延迟预算反馈评估器718、调度器720和/或调制器722可为处理器714或若干处理器(未图示)的一部分。
图8展示一实例无线通信系统800。为简洁起见,无线通信系统800描绘一个基站810和一个接入终端850。然而,应理解,系统800可包括一个以上基站和/或一个以上接入终端,其中额外基站和/或接入终端可实质上类似于或不同于下文描述的实例基站810和接入终端850。另外,应理解,基站810和/或接入终端850可使用本文描述的系统(图1到3、6到7和9到10)和/或方法(图4到5)以促进其之间的无线通信。
在基站810处,将许多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812提供给发射(TX)数据处理器814。根据一实例,可经由相应天线发射每一数据流。TX数据处理器814基于选择用于业务数据流的特定编码方案而格式化、编码和交错所述数据流以提供经编码数据。
可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技术将每一数据流的经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另外或替代地,导频符号可经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或码分多路复用(CDM)。导频数据通常为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且可在接入终端850处使用以估计信道响应。可基于选择用于每一数据流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二元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相移键控(M-PSK)、M正交调幅(M-QAM)等)来调制(例如,符号映射)所述数据流的经多路复用的导频和经编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每一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可由处理器830所执行或提供的指令来确定。
可将用于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820,所述TX MIMO处理器820可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针对OFDM)。TX MIMO处理器820接着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发射器(TMTR)822a到822t。在各种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8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所述数据流的符号且应用于正发射符号的天线。
每一发射器822接收并处理相应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一个以上模拟信号,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转换)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于经由MIMO信道发射的调制信号。另外,分别从NT个天线824a到824t发射来自发射器822a到822t的NT个经调制信号。
在接入终端850处,由NR个天线852a到852r接收所发射的经调制信号,且将来自每一天线852的所接收信号提供给相应接收器(RCVR)854a到854r。每一接收器8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转换)相应信号、数字化所述经调节的信号以提供样本,且进一步处理所述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所接收”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860可接收来自NR个接收器854的NR个所接收符号流且基于特定接收器处理技术处理所述NR个所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到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860可解调、解交错和解码每一检测到的符号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860进行的处理与在基站810处由TX MIMO处理器820和TX数据处理器814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870可周期性地确定将利用哪一可用技术(如上所论述)。另外,处理器870可公式化包含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所述反向链路消息可包含各种类型的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所接收数据流的信息。所述反向链路消息可由TX数据处理器838(其还接收来自数据源836的许多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处理、由调制器880调制、由发射器854a到854r调节并发射回基站810。
在基站810处,来自接入终端850的经调制信号由天线824接收,由接收器822调节,由解调器840解调,且由RX数据处理器842处理以提取由接入终端850发射的反向链路消息。另外,处理器830可处理所提取的消息以确定将使用哪一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所述波束成形权重。
处理器830和870可分别引导(例如,控制、协调、管理等)在基站810和接入终端850处的操作。相应处理器830和870可与存储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832和872相关联。处理器830和870还可执行计算以分别导出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率和脉冲响应估计。
在一方面中,将逻辑信道分类为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逻辑控制信道可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其为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DL信道。此外,逻辑控制信道可包括寻呼控制信道(PCCH),其为传递寻呼信息的DL信道。此外,逻辑控制信道可包含多播控制信道(MCCH),其为用于发射一个或若干个MTCH的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MBMS)调度和控制信息的点对多点DL信道。通常,在建立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后,此信道仅由接收MBMS(例如,原有的MCCH+MSCH)的UE使用。另外,逻辑控制信道可包括专用控制信道(DCCH),其为发射专用控制信息且可由具有RRC连接的UE使用的点对点双向信道。在一方面中,逻辑业务信道可包含专用业务信道(DTCH),其为专用于一个UE来用于传递用户信息的点对点双向信道。而且,逻辑业务信道可包括多播业务信道(MTCH),其用于点对多点DL信道以用于发射业务数据。
在一方面中,将输送信道分类为DL和UL。DL输送信道包含广播信道(BCH)、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DL-SDCH)和寻呼信道(PCH)。通过在整个小区上广播且被映射到可用于其它控制/业务信道的物理层(PHY)资源,PCH可支持UE省电(例如,可由网络向UE指示不连续接收(DRX)循环,……)。UL输送信道可包含随机接入信道(RACH)、请求信道(REQCH)、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UL-SDCH)和多个PHY信道。
所述PHY信道可包括DL信道和UL信道的一集合。举例来说,DL PHY信道可包括:共同导频信道(CPICH);同步信道(SCH);共同控制信道(CCCH)共享DL控制信道(SD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共享UL指派信道(SUACH)确认信道(ACKCH);D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DL-PSDCH)、UL功率控制信道(UPCCH);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和/或负载指示符信道(LICH)。借助于进一步说明,UL PHY信道可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质量指示符信道(CQICH);确认信道(ACKCH);天线子集指示符信道(ASICH);共享请求信道(SREQCH);U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UL-PSDCH);和/或宽带导频信道(BPICH)。
应理解,可以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任何组合来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对于硬件实施方案,处理单元可实施于以下各者内:一个或一个以上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
当以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码、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实施实施例时,其可存储于例如存储组件的机器可读媒体中。代码段可表示程序、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或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语句的任何组合。可通过传递和/或接收信息、数据、自变量、参数或存储器内容而将一代码段耦合到另一代码段或硬件电路。可使用包括存储器共享、消息传递、权标传递、网络发射等的任何合适的手段来传递、转发或发射信息、自变量、参数、数据等。
对于软件实施方案,可通过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程序、函数等)来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于存储器单元中且由处理器执行。可在处理器内或在处理器外部实施存储器单元,在后一情况下,存储器单元可经由此项技术中已知的各种手段而通信地耦合到处理器。
参看图9,说明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支持服务质量(QoS)连续性的系统900。举例来说,系统900可至少部分驻留于基站内。应理解,将系统900表示为包括功能方框,所述功能方框可为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施的功能的功能方框。系统900包括可协同作用的电组件的逻辑分组902。举例来说,逻辑分组902可包括用于在源基站处初始化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的电组件904。此外,逻辑分组902可包括用于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将在源基站处初始化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传递到目标基站的电组件906。另外,逻辑分组902可任选地包括用于在源基站处设定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的电组件908。逻辑分组902还可任选地包括用于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所述接口将在源基站处设定的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传递到目标基站的电组件910。另外,系统900可包括存储器912,存储器912保持用于执行与电组件904、906、908和910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尽管展示为在存储器912外部,但应了解,电组件904、906、908和910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可存在于存储器912内。
参看图10,说明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整个移动过程中维持服务质量(QoS)的系统1000。举例来说,系统1000可至少部分驻留于基站内。应理解,将系统1000表示为包括功能方框,所述功能方框可为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施的功能的功能方框。系统1000包括可协同作用的电组件的逻辑分组1002。举例来说,逻辑分组1002可包括用于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从源基站获得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的电组件1004。此外,逻辑分组1002可包括用于确定是否再使用所获得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电组件1006。此外,逻辑分组1002可包括利用从源基站获得的被确定将再使用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电组件1008。逻辑分组1002还可任选地包括用于重建被确定不再使用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电组件1010。另外,系统1000可包括存储器1012,其保持用于执行与电组件1004、1006、1008和1010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尽管展示为在存储器1012外部,但应了解,电组件1004、1006、1008和1010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可存在于存储器1012内。
上文所描述的内容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实例。当然,不可能为描述前述实施例的目的而对组件或方法的每一可想到的组合进行描述,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认识到,各种实施例的许多其它组合和排列是可能的。因此,所描述的实施例意欲包含处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此些更改、修改和变化。此外,就术语“包括”在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来说,此术语意欲以类似于术语“包含”在“包含”作为过渡词用于权利要求中时被解释的方式而为包括性的。

Claims (42)

1.一种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移动过程期间提供服务质量(QoS)连续性的方法,其包含:
识别由源基站设定的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以及
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将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从所述源基站发射到目标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包括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包括上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针对每个无线电承载初始化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参数、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参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参数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参数中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口为X2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辨识由所述源基站设定的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以及
在所述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所述接口将由所述源基站设定的所述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发射到所述目标基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QoS配置信息包括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位速率(PBR)、最大位速率(MBR)或保证位速率(GBR)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
9.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包含:
存储器,其保持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指令:针对每个无线电承载初始化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以及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X2接口将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传递到目标基站;以及
处理器,其耦合到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执行保持于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包括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包括上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参数、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参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参数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参数中的至少一者。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存储器进一步保持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指令:设定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以及在所述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所述X2接口将所述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发送到所述目标基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QoS配置信息包括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位速率(PBR)、最大位速率(MBR)或保证位速率(GBR)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
15.一种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支持服务质量(QoS)连续性的无线通信设备,其包含:
用于在源基站处初始化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将在所述源基站处初始化的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传递到目标基站的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包括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或上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参数、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参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参数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参数中的至少一者。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在所述源基站处设定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所述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所述接口将在所述源基站处设定的所述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发送到所述目标基站的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QoS配置信息包括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位速率(PBR)、最大位速率(MBR)或保证位速率(GBR)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
2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
计算机可读媒体,其包含:
存储在所述媒体上以用于在源基站处初始化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的代码;以及
存储在所述媒体上以用于在基站间交接期间经由X2接口将在所述源基站处初始化的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发送到目标基站的代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参数、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参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参数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参数中的至少一者。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进一步包含:
存储在所述媒体上以用于在所述源基站处初始化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的代码;以及
存储在所述媒体上以用于在所述基站间交接期间经由所述接口将在所述源基站处设定的所述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发送到所述目标基站的代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QoS配置信息包括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位速率(PBR)、最大位速率(MBR)或保证位速率(GBR)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
24.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其包含:
处理器,其经配置以:
辨识由源基站设定的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
辨识由所述源基站设定的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且
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X2接口将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和所述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从所述源基站发射到目标基站。
25.一种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移动过程期间维持服务质量(QoS)的方法,其包含:
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从源基站接收由所述源基站设定的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
选择是否再使用所述所接收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重新建构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中未经选择以再使用的剩余部分。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口为X2接口。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参数、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参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参数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参数中的至少一者。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基于对所述源基站与目标基站的厂商的比较而选择是否再使用所述所接收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至少所述部分。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当与接入终端通信时使用经选择以再使用的所述所接收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在所述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所述接口从所述源基站接收由所述源基站设定的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
选择是否再使用所述所接收的QoS配置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重新建构所述QoS配置信息中的未经选择以再使用的剩余部分。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QoS配置信息包括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位速率(PBR)、最大位速率(MBR)或保证位速率(GBR)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
32.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包含:
存储器,其保持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指令:在基站间交接期间经由X2接口从源基站获得由所述源基站设定的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选择是否再使用所述所获得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重建所述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中的未经选择以再使用的剩余部分;以及
处理器,其耦合到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执行保持于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参数、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参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参数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参数中的至少一者。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存储器进一步保持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指令:当与接入终端通信时利用经选择以再使用的所述所接收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存储器进一步保持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指令:在所述基站间交接期间经由所述X2接口从所述源基站获得由所述源基站设定的上行链路QoS配置信息;选择是否再使用所述所获得的QoS配置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使用经选择以再使用的所述所获得的QoS配置信息;以及重建所述QoS配置信息中的未经选择以再使用的剩余部分。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QoS配置信息包括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位速率(PBR)、最大位速率(MBR)或保证位速率(GBR)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
37.一种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贯穿整个移动过程维持服务质量(QoS)的无线通信设备,其包含:
用于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从源基站获得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的装置;
用于确定是否再使用所述所获得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装置;以及
用于利用从所述基站获得的被确定将再使用的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的装置。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用于重建被确定将不再使用的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的装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参数、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参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参数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参数中的至少一者。
4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
计算机可读媒体,其包含:
存储在所述媒体上以用于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接口从源基站获得用于服务质量(QoS)的层2(L2)协议配置信息的代码;
存储在所述媒体上以用于确定是否再使用所述所获得的用于QoS的L2协议配置信息的至少一子集的代码;
存储在所述媒体上以用于利用从所述基站获得的被确定将再使用的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的代码;以及
存储在所述媒体上以用于重建被确定将不再使用的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的代码。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L2协议配置信息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参数、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参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参数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参数中的至少一者。
42.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其包含:
处理器,其经配置以:
在基站间移动过程期间经由X2接口从源基站接收用于服务质量(QoS)的上行链路层2(L2)协议配置信息、用于QoS的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或QoS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选择是否再使用从所述源基站接收的用于服务质量(QoS)的上行链路层2(L2)协议配置信息、用于QoS的下行链路L2协议配置信息或QoS配置信息中的所述至少一者。
CN200980104552.4A 2008-02-11 2009-02-11 服务质量连续性 Active CN1019400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777708P 2008-02-11 2008-02-11
US61/027,777 2008-02-11
US12/368,668 2009-02-10
US12/368,668 US9055612B2 (en) 2008-02-11 2009-02-10 Quality of service continuity
PCT/US2009/033807 WO2009102797A1 (en) 2008-02-11 2009-02-11 Quality of service continuit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0028A true CN101940028A (zh) 2011-01-05
CN101940028B CN101940028B (zh) 2016-02-03

Family

ID=40938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4552.4A Active CN101940028B (zh) 2008-02-11 2009-02-11 服务质量连续性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9055612B2 (zh)
EP (1) EP2243317B1 (zh)
JP (1) JP5129349B2 (zh)
KR (1) KR101189977B1 (zh)
CN (1) CN101940028B (zh)
AU (1) AU2009214895A1 (zh)
CA (1) CA2713067A1 (zh)
IL (1) IL207102A0 (zh)
MX (1) MX2010008678A (zh)
RU (1) RU2465742C2 (zh)
TW (1) TWI397329B (zh)
UA (1) UA98842C2 (zh)
WO (1) WO2009102797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0694A (zh) * 2010-03-19 2010-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传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70308A (zh) * 2012-03-16 2014-11-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异构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CN105850181A (zh) * 2013-09-13 2016-08-10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多供应商异构网络中的自动邻居关系的方法和系统
CN107277867A (zh) * 2016-04-08 2017-10-20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通信的业务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8024294A (zh) * 2016-11-02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432175A (zh) * 2016-01-03 2018-08-21 苹果公司 3gpp通信中的新设备类别
CN109756941A (zh) * 2017-11-08 2019-05-14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的装置及方法
CN113784400A (zh) * 2020-06-10 2021-12-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切换方法、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核心网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38753B2 (en) * 2008-04-21 2014-0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QCI mapping at roaming and handover
KR20140062177A (ko) 2008-04-25 2014-05-22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이동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셀 재선택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57599B (zh) * 2008-06-04 2013-11-13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用于持久/半持久无线电资源分配的信道质量信令
JP5137746B2 (ja) * 2008-08-28 2013-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9497731B2 (en) * 2008-10-31 2016-11-15 Ne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statio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EP2428063B1 (en) * 2009-05-04 2017-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roved handover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10128921A1 (en) * 2009-05-22 2011-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ty maximization scheduler for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2306676B1 (en) * 2009-09-30 2014-08-06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Access to an IP network from a mobile network
JP5317941B2 (ja) * 2009-12-04 2013-10-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US9130834B2 (en) * 2009-12-22 2015-09-0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backbone inter base-station communication
CN102143599B (zh) * 2010-01-28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相邻基站连接的建立方法、建立设备和建立系统
EP3709719A1 (en) * 2010-02-12 2020-09-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US8873531B2 (en) 2010-05-03 2014-10-28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indicating station-specific informat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GB201010410D0 (en) * 2010-06-22 2010-08-0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laying communications
EP2612519B1 (en) * 2010-09-03 2015-11-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lay nodes in multi-operator scenario
RU2586892C2 (ru) 2011-08-04 2016-06-10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Улучшенная устойчивость передачи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при сотовой радиосвязи
CN103703858B (zh) 2011-08-09 2020-01-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蜂窝无线电通信中移动性信息的交换
WO2013025131A1 (en) * 2011-08-15 2013-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improvement after handover
WO2013023784A1 (en) * 2011-08-16 2013-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apability extensions for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s
US9042247B2 (en) * 2011-12-06 2015-05-26 Wi-Lan Lab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serving application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n handover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3668181A1 (en) * 2012-08-02 2020-06-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ode and method for handing over a sub-set of bearers to enable multiple connectivity of a terminal towards several base stations
CN104080136B (zh) * 2013-03-31 2017-12-0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bbu池中虚拟基站的动态迁移的方法与设备
US9369926B2 (en) 2013-05-08 2016-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VoLTE call to UMTS PS-based voice call
KR20150048611A (ko) * 2013-10-28 2015-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성에 강인한 그룹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6314238B2 (ja) * 2014-01-24 2018-04-18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ダウンリンクパラメータ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デバイス、及び装置
US9474054B1 (en) * 2014-02-03 2016-10-18 Sprint Spectrum L.P. Management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273540B2 (ja) * 2014-02-13 2018-02-07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モバイル通信ネットワーク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CN105338572B (zh) * 2014-06-23 2020-07-3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双连接中分割承载的数据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5848303B (zh) * 2016-03-16 2019-09-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多类型网络接入系统及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
CN110995773B (zh) 2016-05-24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QoS控制方法及设备
KR102502279B1 (ko) * 2016-07-08 2023-02-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7690197B (zh) * 2016-08-05 2020-02-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节点更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058474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EP3496451B1 (en) 2016-10-17 2023-10-11 Sk Telecom Co., Ltd.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qos control method in wireless section
BR112019022671A2 (pt) * 2017-05-05 2020-05-19 Sony Corp método realizado em um primeiro equipamento de infraestrutura, equipamento de infraestrutura, método para encaminhar, para transmitir e para receber dados, e, dispositivo de comunicações
WO2022147727A1 (zh) * 2021-01-07 2022-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55623B (en) 1999-10-19 2003-07-1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acket transmission in a UMTS network
US20030142648A1 (en) * 2002-01-31 2003-07-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ntinuous high speed packet data handoff
US7224704B2 (en) * 2002-04-01 2007-05-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network scheduling data frames including physical layer configuration
KR20040016540A (ko) 2002-08-17 2004-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캐스트 멀티미디어 방송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시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6765888B2 (en) * 2002-08-23 2004-07-20 Motorola, Inc. Control PDU for early target paging for packet data modes
US7096022B2 (en) * 2002-10-08 2006-08-22 Ntt Docom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vertical handovers betwee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DE60336813D1 (de) 2003-09-23 2011-06-01 Panasonic Corp Protokolkontextübertragung in einem Mobilfunkkommunikationsystem
CN1951037A (zh) 2004-05-07 2007-04-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能够最小化服务延迟的切换系统与方法
US7233583B2 (en) * 2004-06-28 2007-06-1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context transfer for inter-BS and inter-PCF handoff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068789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Rath Vannithamby Radio configuration selection during inter-BS call handoff
KR100651033B1 (ko) 2004-12-06 2006-11-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트래픽 종류에 따른 l2 핸드오버 방법
ATE522111T1 (de) 2005-06-01 2011-09-15 Huawei Tech Co Ltd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bereitstellung von qualitätssicherung in einem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
JP2006345251A (ja) * 2005-06-09 2006-12-21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KR20070013444A (ko) 2005-07-26 2007-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이종망간 핸드오프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100866225B1 (ko) * 2005-10-05 2008-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시스템을 위한 셀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KR101319870B1 (ko) 2006-01-05 2013-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US7907970B2 (en) * 2006-04-14 2011-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quality of service for various traffic flows in a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EP2031893A4 (en) 2006-06-16 2014-03-12 Ntt Docomo Inc BASIC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US20080019320A1 (en) 2006-07-18 2008-01-2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embedded status information in handover control signaling
JP2008103865A (ja) * 2006-10-18 2008-05-01 Nec Corp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1622830B (zh) * 2007-03-22 2014-08-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及其重排方法
US20090005047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Vivek Gupta Media independent vertical handovers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0694B (zh) * 2010-03-19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传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820694A (zh) * 2010-03-19 2010-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传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70308A (zh) * 2012-03-16 2014-11-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异构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CN104170308B (zh) * 2012-03-16 2018-04-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异构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CN105850181A (zh) * 2013-09-13 2016-08-10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多供应商异构网络中的自动邻居关系的方法和系统
CN105850181B (zh) * 2013-09-13 2019-06-25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多供应商异构网络中的自动邻居关系的方法和系统
CN108432175B (zh) * 2016-01-03 2021-04-23 苹果公司 3gpp通信中的新设备类别
US11778516B2 (en) 2016-01-03 2023-10-03 Apple Inc. Device category in 3GPP communications
CN108432175A (zh) * 2016-01-03 2018-08-21 苹果公司 3gpp通信中的新设备类别
US11317324B2 (en) 2016-01-03 2022-04-26 Apple Inc. Device category in 3GPP communications
CN107277867A (zh) * 2016-04-08 2017-10-20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通信的业务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11885642A (zh) * 2016-11-02 2020-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024294B (zh) * 2016-11-02 2020-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885642B (zh) * 2016-11-02 2022-06-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1463928B2 (en) 2016-11-02 2022-10-04 Zte Corporation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024294A (zh) * 2016-11-02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756941B (zh) * 2017-11-08 2021-11-23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的装置及方法
CN109756941A (zh) * 2017-11-08 2019-05-14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的装置及方法
CN113784400A (zh) * 2020-06-10 2021-12-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切换方法、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核心网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A98842C2 (ru) 2012-06-25
KR101189977B1 (ko) 2012-10-12
US20090201884A1 (en) 2009-08-13
TWI397329B (zh) 2013-05-21
IL207102A0 (en) 2010-12-30
EP2243317A1 (en) 2010-10-27
EP2243317B1 (en) 2012-08-01
WO2009102797A1 (en) 2009-08-20
AU2009214895A1 (en) 2009-08-20
JP2011514746A (ja) 2011-05-06
MX2010008678A (es) 2010-08-31
JP5129349B2 (ja) 2013-01-30
CN101940028B (zh) 2016-02-03
RU2465742C2 (ru) 2012-10-27
KR20100113636A (ko) 2010-10-21
TW200948130A (en) 2009-11-16
CA2713067A1 (en) 2009-08-20
US9055612B2 (en) 2015-06-09
RU2010137794A (ru) 2012-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0028B (zh) 服务质量连续性
CN101690088B (zh) 对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所调度的上行链路消息的加密
JP5646480B2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順におけるttiバンドリング
CN101523840B (zh) Sc-fdma系统的su-mimo以及sdma中的上行链路导频复用
JP5373087B2 (ja) アップリンク送信におけるシステム波形の効率的な識別
KR101107465B1 (ko) 다운링크 가상 자원 블록들에 기초하여 업링크 확인응답 전송을 매핑
CN10182197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辅同步码的扰码
CN101690064B (zh) 控制信道格式指示的频率映射
CN101939938B (zh)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不连续发射信令
CN101843140B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中使用定时器在切换期间进行按顺序传送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81957B (zh) 用于促进自动邻区关系功能的执行的系统和方法
CN104702391B (zh) 用于传送下行链路信息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2165421B (zh) 无线网络中的机会数据转发和动态重新配置
CN101809923B (zh) 具有立即状态报告定时的确认模式轮询
CN101689966B (zh) 从由于接入终端处的切换完成信号的误检测所导致的切换错误中恢复
CN102273256B (zh) 用于支持大的服务数据单元(sdu)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67693A (zh) 管理移动装置和网络中网络起始的服务质量设定
CN101810026A (zh) 媒体访问控制报头格式
CN107637153A (zh) 用于调度具有缩短时间历时的数据通信的技术
CN101779435A (zh)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报头中的密钥标识符
CN101675643A (zh) 用于数据分组通信中的相邻层协议的加密序列号
CN101940025A (zh) 上行链路延迟预算反馈
CN102484574A (zh) Ue-rs到dwpts的扩展
JP5280532B2 (ja) 位置シグナリングをフラッシュすること:多重化および干渉の管理
CN101690113A (zh) 当使用重叠地址空间时的mip/pmip串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91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491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