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1977B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辅同步码的扰码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辅同步码的扰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1977B
CN101821977B CN200880110935.8A CN200880110935A CN101821977B CN 101821977 B CN101821977 B CN 101821977B CN 200880110935 A CN200880110935 A CN 200880110935A CN 101821977 B CN101821977 B CN 1018219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ambler
group
psc
sequence
radio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09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1977A (zh
Inventor
罗涛
A·P·卡努
K·刘
P·加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21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1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1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1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73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04B1/70735Code iden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11Complementary
    • H04J13/0014Go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74Code shifting or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28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 H04L25/03866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using scramb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73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04B1/7083Cell search, e.g. using a three-step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2Zadoff-Chu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描述了有助于使用一组扰码中的一个扰码来对辅同步码(SSC)进行加扰或解扰的系统和方法,其中所述扰码由主同步码(PSC)进行编号。设计该一组扰码中的扰码,以优化峰值与平均功率比和/或减轻互相关。例如,这些扰码可基于从不同的多项式生成的不同M序列。根据另一个示例,这些扰码可基于相同M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根据另一个示例,这些扰码可基于无线通信环境中使用的可能主同步码的二进制近似。根据另外的示例,这些扰码可基于不同的格雷互补序列。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辅同步码的扰码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受2007年10月11日提交的、题目为“LTE RLC POLLINGAND STATUS REPORT TIMING”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979,357的优先权。故以引用方式将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到本申请。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下面描述涉及无线通信,具体地说,下面描述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扰码来对辅同步码进行加扰。
背景技术
已广泛地部署无线通信系统以便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通过这种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提供语音和/或数据。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可以为多个用户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共享资源(例如,带宽、发射功率等)的接入。例如,一种系统可以使用诸如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等之类的多种多址技术。
通常来说,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同时地支持多个接入终端的通信。每一个接入终端都能够经由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到接入终端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接入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可以通过单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单输出或者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来建立这种通信链路。
MIMO系统通常使用多付(NT付)发射天线和多付(NR付)接收天线,来进行数据传输。由NT付发射天线和NR付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可以分解成NS个独立信道,其也可以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NT,NR}。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对应一个维度。此外,如果使用由多付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所生成的其它维度,则MIMO系统能够提供改善的性能(例如,增加的频谱效率、更高的吞吐量和/或更高的可靠性)。
MIMO系统支持各种双工技术来在共同的物理介质上划分前向和反向链路传输。例如,频分双工(FDD)系统可以针对前向和反向链路传输使用不同的频域。此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可以使用共同的频域,使得互易性(reciprocity)原则能够从反向链路信道中估计前向链路信道。
无线通信系统通常使用提供覆盖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基站。典型的基站可以发送多个数据流,以用于广播、多播和/或单播服务,其中数据流是对接入终端具有独立的接收兴趣的数据的流。可以使用此类基站的覆盖区域范围内的接入终端来接收复合流携带的一个、多于一个或所有的数据流。同样,一个接入终端可以向基站或另一个接入终端发送数据。
在无线通信环境中,使用同步码来使小区能够被检测、识别等等。例如,基站可以使用主同步码(PSC)(例如,来自一组PSC)和辅同步码(SSC)(例如,来自一组SSC),以使接入终端能够从基站获得定时信息、序列信息、小区标识(ID)信息等等。例如,由给定基站使用的PSC和SSC的特定组合可以指示与该基站相对应的小区ID。因此,接入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和检测PSC和SSC,并据此来识别定时信息、序列信息、与该基站有关的小区ID等等。
发明内容
为了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这些实施例的简单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对所有预期实施例的详尽概述,其既不是要确定所有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组成元素也不是描绘任何或所有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前奏。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及其相应内容,本申请描述了有助于使用一组扰码中的一个扰码来对辅同步码(SSC)进行加扰或解扰的各个方面,其中所述一组扰码由主同步码(PSC)进行编号。设计该一组扰码中的扰码,以优化峰值与平均功率比和/或减轻互相关。例如,这些扰码是基于从不同的多项式生成的不同M序列。根据另一个示例,这些扰码是基于相同M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根据另一个示例,这些扰码是基于无线通信环境中使用的可能主同步码的二进制近似。根据另外的示例,这些扰码是基于不同的格雷互补序列。
根据有关的方面,本申请描述了一种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对同步码进行加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主同步码(PSC)的索引,从一组可能的扰码选择一个扰码,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此外,该方法还包括:使用所选定的扰码,来对辅同步码(SSC)进行加扰。此外,该方法还包括:发送所加扰的SSC。
另一个方面与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相关。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后者用于保存与执行以下操作有关的指令:根据主同步码(PSC)的索引,从一组可能的扰码选择一个扰码,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使用所选定的扰码,来对辅同步码(SSC)进行加扰;发送所加扰的SSC。此外,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存储器相耦接的处理器,后者用于执行保存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
另一个方面与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相关,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使用辅同步码的加扰信号。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根据主同步码(PSC)的索引,从一组可能的扰码选择一个扰码的模块,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此外,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用于使用所选定的扰码,来对辅同步码(SSC)进行加扰的模块。此外,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用于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经加扰的SSC的模块。
另一个方面与具有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有关。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根据主同步码(PSC)的索引,从一组可能的扰码选择一个扰码的代码,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此外,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使用所选定的扰码,来对辅同步码(SSC)进行加扰的代码。此外,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发送经加扰的SSC的代码。
根据另一个方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主同步码(PSC)的索引,从一组可能的扰码选择一个扰码,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此外,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使用所选定的扰码,来对辅同步码(SSC)进行加扰。
根据其它方面,本申请描述了一种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对接收的同步码进行解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接收的主同步码(PSC)进行解码,以识别PSC索引。此外,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PSC索引,从一组可能的扰码中识别基站采用的扰码,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此外,该方法还包括:使用所述基站采用的扰码,来对接收的辅同步码(SSC)进行解码。
另一个方面与包括存储器的无线通信装置相关,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与执行以下操作有关的指令:对接收的主同步码(PSC)进行解码,以识别PSC索引;根据所述PSC索引,从一组可能的扰码中识别基站采用的扰码,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使用所述基站采用的扰码,来对接收的辅同步码(SSC)进行解码。此外,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存储器相耦接的处理器,后者用于执行保存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
另一个方面与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相关,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对接收的辅同步码进行解扰。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根据与接收的主同步码(PSC)相对应的索引,来从一组扰码中确定基站采用的扰码的模块,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此外,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可包括:用于使用所述基站采用的扰码,来对接收的辅同步码(SSC)进行解扰的模块。
另一个方面与具有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有关。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用于根据与接收的主同步码(PSC)相对应的索引,来从一组扰码中确定基站采用的扰码的代码,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此外,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用于使用所述基站采用的扰码,来对接收的辅同步码(SSC)进行解扰的代码。
根据另一个方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与接收的主同步码(PSC)相对应的索引,来从一组扰码中确定基站采用的扰码,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此外,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使用所述基站采用的扰码,来对接收的辅同步码(SSC)进行解扰。
为了实现前述和有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下文所完全描述和权利要求书中具体指出的特征。下文描述和附图详细描述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某些示例性方面。但是,这些方面仅仅说明可采用这些各个实施例之基本原理的各种方法中的一些方法,并且这些所描述的实施例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同物。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申请所描述的各个方面描绘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
图2描绘了根据所请求权力的主题的各个方面,来对同步码进行加扰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3描绘了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针对辅同步码使用扰码的示例系统。
图4描绘了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对同步码进行加扰的示例方法。
图5描绘了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对接收的同步码进行解扰的示例方法。
图6描绘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识别基站所采用的扰码的示例接入终端。
图7描绘了在无线通信环境中使用扰码来对SSC进行加扰的示例系统。
图8是可以结合本申请描述的各个系统和方法而采用的示例无线网络环境的视图。
图9描绘了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针对辅同步码使用加扰信号的示例系统。
图10描绘了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对接收的辅同步码进行解扰的示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来描述各个实施例,其中贯穿全文的相同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元素。在下文描述中,为了说明起见,为了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有一个透彻理解,对众多特定细节进行了描述。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实例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框图形式给出。
如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系统”等等旨在指代与计算机相关实体,其可以是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软件或运行中的软件。例如,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处理、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作为示例,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存在于处理和/或执行线程中,组件可以位于一个计算机中和/或分布在两个或更多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组件能够从在其上具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执行。这些组件可以通过诸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例如,来自一个组件的数据,该组件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个组件进行交互和/或以信号的方式通过诸如互联网之类的网络与其它系统进行交互),以本地和/或远程处理的方式进行通信。
本申请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和其它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互换地使用。C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 2000等等之类的无线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型。CDMA 2000覆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2(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闪速OFDM等等之类的无线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的即将发行版,其中E-UTRA在下行链路上使用OFDMA,在上行链路上使用SC-FDMA。
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使用单载波调制和频域均衡。SC-FDMA与OFDMA系统具有相似的性能和基本相同的整体复杂度。SC-FDMA信号由于其固有的单载波结构,因而其具有较低的峰值与平均功率比(PAPR)。例如,SC-FDMA可以用于上行链路通信,在上行链路通信中,较低的PAPR使接入终端在发射功率效率方面极大地受益。因此,在3GPP长期演进(LTE)或者演进UTRA中,将SC-FDMA实现成上行链路多址接入方案。
此外,本申请结合接入终端来描述各个实施例。接入终端还可以称为系统、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远程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设备或用户装备(UE)。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者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此外,本申请还结合基站来描述各个实施例。基站可以用于与接入终端进行通信,基站还可以称为接入点、节点B、演进节点B(eNodeB)或某种其它术语。
小区可以指代基站所服务的覆盖区域。小区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扇区。为了简单和清楚说明起见,本申请使用术语“扇区”来指代基站服务的小区或者小区的一部分。术语“接入终端”和“用户”可以互换地使用,术语“扇区”和“基站”也可以互换地使用。服务基站/扇区可以指代与接入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扇区。
此外,本申请描述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磁带等等),光盘(例如,紧致盘(CD)、数字多用途盘(DVD)等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EPROM、卡、棒、钥匙驱动器等等)。此外,本申请所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以表示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以及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携带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现在参见图1,该图根据本申请所示的各个实施例描绘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括具有多个天线组的基站102。例如,一个天线组可以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个组可以包括天线108和110,另一个组可以包括天线112和114。对于每一个天线组描绘了两付天线;但是,每一个组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此外,基站102可以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这些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联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天线等等),这些都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
基站102可以与诸如接入终端116和接入终端122之类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进行通信;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基站102可以与类似于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基本任意数量接入终端进行通信。接入终端116和122可以是,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型通信设备、手持型计算设备、卫星无线设备、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上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设备。如图所示,接入终端116与天线112和114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在前向链路118上向接入终端116发送信息,在反向链路120上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此外,接入终端122与天线104和106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在前向链路124上向接入终端122发送信息,在反向链路126上从接入终端122接收信息。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例如,前向链路118可以使用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不同的频带,前向链路124可以使用与反向链路126所使用的不同的频带。此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以使用共同的频带,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以使用共同的频带。
每一组天线和/或每一组天线被指定进行通信的区域可以称作为基站102的扇区。例如,可以将天线组设计为与基站102覆盖区域的一个扇区中的接入终端进行通信。在前向链路118和124的通信中,基站102的发射天线可以使用波束成形来改善用于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与基站通过单一天线向其所有接入终端发送信号相比,当基站102使用波束成形来向随机散布于相关覆盖区域中的接入终端116和122发送信号时,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所受的干扰较少。
基站102可以发送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同步信号。例如,基站102可以传输主同步码(PSC)信号和/或辅同步码(SSC)信号。主同步码(PSC)信号可以是用于在最初小区搜索期间进行小区检测的同步信号,辅同步码(SSC)信号可以是用于在最初小区搜索期间进行小区识别的同步信号。
主同步信号可以基于PSC序列来生成,故其称为PSC信号。PSC序列可以是恒定幅度零自相关(CAZAC)序列、伪随机数(PN)序列等。CAZAC序列的一些示例包括Chu序列、Zadoff-Chu序列、弗兰克(Frank)序列、广义类chirp(GCL)序列等等。辅同步信号可以是基于SSC序列生成的,故其称为SSC信号。SSC序列可以是最大长度序列(M序列)、PN序列、二进制序列等等。此外,PSC信号可以称为主同步信号、PSC等等,SSC信号可以称为辅同步信号、SSC等等。
根据一个示例,基站102可以使用PSC和SSC的给定组合。因此,基站102可以使用一组可能的PSC中的一个特定PSC和一组可能的SSC中的一个特定SSC。基站102所使用的PSC/SSC组合可以向接入终端116、122指示相应的小区标识符(ID)。举例而言,无线通信环境可以支持几乎510个不同的小区ID。继续该示例,无线通信环境中可以使用三种可能的PSC(例如,具有索引0、1和2的PSC),可以使用几乎170个可能的SSC,因此产生510个不同的PSC/SSC组合。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受到上述示例的限制。
可以将一组可能的小区ID划分成三组(例如,假定在无线通信环境中使用三种可能的PSC等等),PSC可以携带关于给定基站所属于的那一个特定的组的信息。PSC可以是由进行搜索的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6、接入终端122等)获得的第一个信号;同样,PSC可以向接收方、进行搜索的接入终端提供物理层信息。此外,为了避免不同的小区ID之间的冲突(例如,使来自不同基站的SSC的干扰随机化等等),可以应用扰码,以便对SSC进行加扰。用于SSC的扰码可以与使用的PSC的索引(例如,发射基站所属于的组等等)相链接;因此,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可以使用三种可能的扰码(例如,当使用三种可能的PSC时等等)。
基站102所发送的SSC可以由来自一组扰码中的特定扰码进行加扰。这些扰码中的每一个都是二进制序列。此外,基站120所使用的特定扰码取决于基站102所使用的PSC。因此,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6、接入终端122等)可以检测从基站102接收的PSC的身份,确定与所识别的PSC相对应的扰码,并使用所确定的扰码来对接收的SSC进行解码。
举例而言,在无线通信环境(例如,长期演进(LTE)系统等等)中可以使用三种可能的扰码。这三种可能的扰码均是二进制序列。此外,可以设计这三种可能的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或它们之间的互相关最小。
现参见图2,该图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来对同步码进行加扰的示例性示意图200。可以对要进行加扰的SSC 202进行选择、生成、提供等操作。SSC 202可以是基于M序列的二进制序列。此外,基站可以使用PSC和SSC 202的组合来指示相应的小区ID。例如,基站所使用的PSC可以是三种可能的PSC中的一个,SSC 202可以是170种可能的SSC中的一个。
此外,可以对与PSC相对应的扰码204进行选择、生成、提供等等操作。可以使扰码204与基站所使用的PSC的索引相链接。因此,假定无线通信环境支持使用三种可能的PSC,那么就可以使用三种可能的扰码(例如,扰码204可以是三种可能的扰码中的一个等等)。
在206,对SSC 202和扰码204进行加扰。例如,可以将SSC 202和扰码204相乘在一起,以生成加扰的SSC。此外,在208,可以将加扰的SSC(例如,SSC 202和扰码204的结合等等)映射到音调(例如,子载波等等),以便在信道上进行传输。
可以结合本发明,使用各种扰码设计方案。根据一个示例,这三种可能的扰码可以是基于三个不同的M序列的扰码,每一个扰码分别从三个不同的生成多项式(generator polynomial)(例如,不同的循环移位多项式等等)中的一个生成。继续该示例,可以根据三个不同的生成多项式来产生三个基于长度63的M序列的扰码,可以截短(truncate)或穿孔(puncture)三个基于长度63的M序列的扰码中的每一个扰码里的一个比特。根据另一个示例,可以根据三个不同的生成多项式,来生成三个基于长度31的M序列的扰码。在该场景下,扰码的实际长度可小于期望的长度(例如,SSC 202的长度等等)。因此,可以将三个基于长度31的M序列的扰码中的每一个与它们各自的副本进行连接。例如,可以对基于长度31的M序列的扰码中的每一个进行自身重复,以产生长度62的扰码。
作为另外的示例,这三种可能的扰码可以是基于共同的M序列。可以使用相同M序列的三种不同循环移位(例如,偏移等)来产生三种可能的扰码。可以从共同的生成多项式(例如,循环移位多项式等)生成M序列。此外,可以使用三种循环移位来产生三种扰码。根据一个示例,这些循环移位可以是0、5和50。作为另外的示例,这些循环移位可以是0、10和20。但是,本发明并不受到上述示例的限制,可以使用任何三种循环移位。此外,可以根据采用的三种循环移位来产生三个长度63的扰码,例如,可以截短或穿孔三个长度63的扰码中的每一个扰码里的一个比特。或者,可以根据所使用的三种循环移位来生成三个长度31的扰码,长度31的扰码中的每一个扰码可以关于自身进行重复,以产生三个长度62的扰码。
根据另外的示例,这三种可能的扰码可以是基于三种可能的PSC中的各自的一个的二进制近似。各个PSC可以是从Zadoff-Chu(ZC)序列生成的。PSC的二进制近似可涉及将PSC中包括的每一个复数的I值和Q值量化成1或-1,从而产生相应的扰码。例如,可以将PSC中包括的复数(例如,0.5+0.7j)近似成1+j,而将诸如-0.1+0.4j的第二复数近似成-1+j。此外,可以如本申请所描述的来调整所获得的扰码的长度(例如,通过截短和/或穿孔比特来减少、通过重复扰码来增加等等)。
根据另一个示例,这三种可能的扰码可以各自基于三个不同的格雷互补序列中的每一个。格雷互补序列可以是例如2M比特长,其中M是正整数。因此,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将每一个格雷互补序列截短成长度N个比特。通过示例的方式,如果每一个格雷互补序列应当是63比特,那么可以生成64比特的格雷互补序列,并向每一个序列应用一比特的截短;因此,可产生适合于可能的SSC大小的三种格雷互补序列。此外,如果每一个格雷互补序列的实际长度小于这些序列的期望长度,那么可以重复每一个格雷互补序列。
参见图3,该图描绘了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针对辅同步码来使用扰码的系统300。系统300包括基站302,后者可以发送和/或接收信息、信号、数据、指令、命令、比特、符号等等。基站302可以通过前向链路和/或反向链路与接入终端304进行通信。接入终端304可以发送和/或接收信息、信号、数据、指令、命令、比特、符号等等。虽然没有示出,但应当理解的是,系统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类似于基站302的相异基站和/或任意数量的类似于接入终端304的相异接入终端。
基站302还可以包括PSC选择器306、SSC选择器308、扰码选择器310和编码器312。PSC选择器306可以获得、识别和/或生成要由基站302使用的PSC。例如,PSC选择器306可以从一组潜在的PSC(例如,该集合可以包括三种可能的PSC等等)中识别该PSC。此外,可以在下行链路上(例如,向接入终端304等)发送该PSC。
此外,SSC选择器308可以获得、识别和/或生成要由基站302使用的SSC。SSC选择器308可以从一组潜在的SSC(例如,该集合可以包括170种可能的SSC等等)中识别该SSC。此外,可以使用PSC选择器306所使用的选定的PSC和SSC选择器308所使用的选定的SSC的组合,来指示与基站302相关联的小区ID。根据另一个示例,应当理解的是,基站302所使用的PSC和SSC可以是预先规定的;但是,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
扰码选择器310可以从一组扰码中选择一个特定的扰码,以便由基站302使用。例如,可以将扰码选择器310识别的扰码链接到PSC选择器306所识别的PSC,以便由基站302使用。此外,扰码选择器310可以选择三种可能的扰码中的一个(例如,假定无线通信环境使用三种可能的PSC等等)。
例如,这三种可能的扰码可以是预先规定的(例如,基站302、任何不同的基站(未示出)、接入终端304和任何不同的接入终端(未示出)可以具有这三种可能扰码的先验知识等等)。另外地或替代地,扰码选择器310可以生成三种可能的扰码。根据一个示例,这三种可能的扰码可以包括从三个不同的多项式生成的三个不同M序列。根据另一个示例,这三种可能的扰码各自可以是从相同的M序列生成的,其中每一个具有与该M序列相关联的不同的循环移位。作为另外的示例,这三种可能的扰码可以是分别基于与三种可能PSC中的相应的一个PSC的二进制近似。根据另一个示例,这三种可能的扰码可以基于三个不同的格雷互补序列(例如,使用一个比特截短以便将格雷互补序列的长度与SSC的长度匹配等等)。此外,可以设计这三种可能的扰码,以优化峰值与平均功率比和减轻不同的编码之间的互相关。此外,扰码选择器310可以改变选择的扰码的长度(例如,通过截短和/或穿孔比特来减少、通过重复扰码来增加等等)。
此外,编码器312可以使用扰码选择器310所选择的扰码来对SSC进行加扰。根据另一个示例,编码器312可以交织短M序列(例如,每一个长度31等等)以形成SSC。继续该示例,可以预期的是,编码器312可以在应用扰码之前或之后,交织短M序列以形成SSC。此外,可以在下行链路上(例如,向接入终端304等)发送经加扰的SSC。
接入终端304还可以包括PSC解码器314、扰码识别器316和SSC解码器318。PSC解码器314可以评估从基站302接收的PSC,以便识别该PSC的身份(例如,确定与该PSC相关联的索引、将该PSC与三种可能的PSC之一进行匹配等等)。根据所识别的PSC索引,扰码识别器316可以识别基站302所使用的扰码(例如,扰码选择器310所选择的、编码器312所使用以对SSC进行加扰的等等)。因此,扰码识别器316可以具有系统300中使用的三种可能扰码的先验知识。另外地或替代地,例如,扰码识别器316可以用与扰码选择器所使用以生成这三种可能扰码的基本类似的方式,来生成这三种可能的扰码。此外,SSC解码器318可以使用所识别的扰码来对从基站302接收的经加扰的SSC进行解译,以便确定该SSC的身份(例如,确定与该SSC相关联的索引、将该SSC与170种可能的SSC中的一个进行匹配等等)。在确定基站302使用的PSC和SSC的身份之后,接入终端304可以解译与基站302相对应的小区ID。根据所确定的PSC和SSC的身份,还可以获得与定时、先后顺序等等有关的其它信息。
下面概括地描述与本发明有关的各个方面。例如,系统300可以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系统的一部分。GPRS系统是GSM接入终端发送互联网协议(IP)分组所使用的普遍存在的无线通信系统。GPRS核心网(GSM核心网的集成的部分)是提供对基于宽带码分多址(WCDMA)的3G网络的支持的GPRS系统的一部分。GPRS核心网可以在GSM和WCDMA网络中提供移动管理、会话管理以及互联网协议分组服务的传输。
GPRS隧道协议(GTP)是GPRS核心网的IP协议。GTP使GSM或WCDMA网络的终端用户能够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同时连接到互联网,如同来自特定的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的一个位置一样。其通过将用户的数据从用户的当前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携带到正在处理用户的会话的GGSN来实现。GPRS核心网使用的三种形式GTP,其包括:(1)GTP-U:用于针对每一种分组数据协议(PDP)环境,用单独的隧道来传送用户数据;(2)GTP-C:用于当用户从一个SGSN移动到另一个时,控制诸如PDP背景的建立和删除以及GSN可到达性更新的验证;(3)GTP′:用于将收费数据从GSN传送到收费功能。
GPRS支持节点(GSN)是支持在GSM核心网中使用GPRS的网络节点。存在GSN的两种关键变型,包括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和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
GGSN可以提供GPRS骨干网和外部分组数据网(例如,无线网络和IP网络)之间的接口。其可以将来自SGSN的GPRS分组转换成适当的分组数据协议(PDP)的格式(例如,IP或X.25),并向相应的分组数据网络发送所转换的分组。在其它方向,可以将输入的数据分组的PDP地址转换到目的用户的GSM地址。随后,可以向负责的SGSN发送重新编址的分组。为此,GGSN可以在其位置寄存器中存储该用户的当前SGSN地址以及他或她的简档。GGSN可以提供IP地址分配,GGSN通常是特定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304等)的缺省路由器。
相比而言,SGSN可以负责对来自/去往其地理服务区域中的接入终端的数据分组的传送。SGSN的任务可以包括:分组路由和传输、移动管理、逻辑链路管理、认证和收费功能。
用户平面层的GPRS隧道协议(GTP-U)可以在用户平面(U平面)上使用,并且其对于在分组交换区域中发送用户数据是有用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中的分组交换网络是基于GPRS的,因此在UMTS中也可以使用GTP-U。UMTS是第三代(3G)蜂窝电话技术中的一种。UMTS有时称为3GSM,其意味着其3G背景和其设计用来接替的GSM标准。
如本申请所描述的,基站(例如,基站302等)可以发送同步信号。对于LTE,存在510个唯一的物理层小区标识。可以将这些物理层小区标识分组成170个唯一的物理层小区标识组,其中每一个组包括三个唯一的标识。这种分组可以使得每一物理层小区标识是一个且仅一个物理层小区标识组的一部分。因此,物理层小区标识可以由表示物理层小区标识组的范围0到169的数字(例如,由SSC选择器308进行选择、由SSC解码器318进行识别等等)以及由表示物理层小区标识组中的物理层标识的范围0到2的数字(例如,由PSC选择器306识别、由PSC解码器314认出等等),进行唯一地规定。
通常,主同步码(PSC)可以用于符号定时检测。例如,基站(例如,基站302等)可以使用PSC,以使多个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304、任意数量的不同接入终端(未示出)等等)能够确定基站所广播的消息的符号定时。
通常,(例如,由PSC选择器306等)从一组三个不同的序列中选择用于小区的主同步码的序列,其中在物理层小区标识组中的三个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用于主同步信号的三个序列之间存在一对一的映射。d(n)序列可以用于主同步码,其可以根据下式从频域Zadoff-Chu(ZC)序列生成:
d u ( n ) = e - j πun ( n + 1 ) 63 n = 0,1 , . . . , 30 e - j πu ( n + 1 ) ( n + 2 ) 63 n = 31,32 , . . . , 61
其中,Zadoff-Chu根序列索引u如下所示的给出。物理层小区标识组中的物理层小区标识0可以与根索引u为25相对应,物理层小区标识组中的物理层小区标识1可以与根索引u为29相对应,物理层小区标识组中的物理层小区标识2可以与根索引u为34相对应。
序列(例如,PSC等)到资源单元的映射可以取决于帧结构。在各个实施例中,可以不指定用于传输主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
对于帧结构类型1,可以在时隙0和10中发送主同步信号,可根据下式将序列d(n)映射到资源单元:
n=0,...,61
其中,时隙0和10中的资源单元(k,l),对于:
n=-5,-4,...,-1,62,63,...,66
保留和不用于传输主同步信号。
对于帧结构类型2,可以在DwPTS域中发送主同步信号。
与PSC相比,可以使用辅同步码(SSC)来同步更高层的各种无线设备。例如,基站(例如,基站302等)可以使用SSC来使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304、任何不同的接入终端(未示出)等)能够确定帧边界和超帧信标的定时。
在各种实施例中,用于辅同步码的序列可以是两个长度31的二进制序列的交织串联,两个长度31的二进制序列是由循环移位多项式(例如,x5+x2+1)所生成的单个长度31的M序列的循环移位所获得的。使用由主同步码给出的扰码(例如,每一个主同步码可以具有与相应的扰码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等等),来对串联的序列进行加扰。
序列(例如,SSC等)到资源单元的映射取决于帧结构。在子帧中,用于主同步码的相同天线端口可以用于辅同步码。
对于子帧结构类型1,辅同步码可以在时隙0和10中发送,根据下式将序列d(n)映射到资源单元:
ak,l=d(n), n=0,...,61
其中,时隙0和10中的资源单元(k,l),对于:
n=-5,-4,...,-1,62,63,...,66
保留和不用于传输辅同步码。对于帧结构类型2,在子帧0的最后OFDM符号中发送辅同步信号。
参见图4-6,这些图描绘了在无线通信环境中,与使用优化峰值与平均功率比和/或互相关的扰码来对辅同步码进行加扰有关的方法。虽然为了使说明简单而将这些方法示出并描述为一系列的动作,但是应该理解和明白的是,这些方法并不受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照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以按不同顺序发生和/或与本申请中示出和描述的其它动作同时发生。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并明白,一个方法也可以表示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状态或事件,如在状态图中。此外,如果要实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并非示出的所有动作都是必需的。
参见图4,该图描绘了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对同步码进行加扰的方法400。在402,可以根据主同步码(PSC)的索引,来从一组可能的扰码选择一个扰码。可以设计该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根据一个示例,可以从一组可能的PSC中选择该PSC。此外,可以发送该PSC。
可以对该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进行生成、预先规定等等。根据一个示例,该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扰码基于不同的M序列,其中这些不同的M序列中的每一个是从不同的生成多项式(例如,不同的循环移位多项式等)生成的。再举例而言,该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扰码可以基于具有不同的循环移位的共同M序列,其中该共同M序列是从共同的生成多项式(例如,共同的循环移位多项式等)生成的。根据另外的示例,该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扰码可以基于来自一组可能PSC的各PSC的二进制近似,其中所述可能的PSC从Zadoff-Chu(ZC)序列生成。例如,二进制近似可以包括将PSC中的复数的I值和Q值量化成1或-1。根据另一个示例,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可以基于各个格雷互补序列。此外,可以调整可能的扰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长度。例如,可以通过截短比特或穿孔比特来减少长度和/或通过重复可能的扰码来增加长度。
在404,使用所选定的扰码对辅同步码(SSC)进行加扰。例如,可以将SSC和扰码进行相乘。根据另一个示例,可以从一组可能的SSC中选择该SSC。在406,发送经加扰的SSC。
转到图5,该图描绘了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对接收的同步码进行解扰的方法500。在502,可以对接收的主同步码(PSC)进行解码,以识别PSC索引。例如,可以识别所接收的PSC与一组可能的PSC中的一个PSC匹配,从而该PSC索引与该匹配的PSC相对应。
在504,根据PSC索引,可从一组可能的扰码中识别基站采用的扰码。此外,可以设计该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可以对该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进行生成、预先规定等等。根据一个示例,该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扰码可以基于不同的M序列,其中不同的M序列中的每一个是从不同的生成多项式(例如,不同的循环移位多项式等等)生成的。作为另一个示例,该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扰码可以基于具有不同的循环移位的共同的M序列,其中所述共同的M序列是从共同的生成多项式(例如,共同的循环移位多项式等等)生成的。根据另外的示例,该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扰码可以基于来自一组可能PSC中的各个PSC的二进制近似,其中所述可能的PSC是从Zadoff-Chu(ZC)序列生成的。例如,二进制近似可以包括将PSC中的复数的I值和Q值量化成1或-1。根据另一个示例,这些可能的扰码每一个可以基于各个格雷互补序列。此外,可以改变这些可能扰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长度。例如,可以通过截短比特或穿孔比特来减少长度和/或通过重复可能的扰码来增加长度。
在506,可以使用基站采用的扰码来对接收的辅同步码(SSC)进行解码。例如,所接收的SSC是经加扰的,可以使用基站所采用的扰码来对所接收的SSC进行解扰。
应当理解的是,根据本申请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进行关于以下操作的推论: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对辅同步码进行加扰和/或解扰。如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推断”或“推论”通常是指从一组如经过事件和/或数据捕获的观察结果中推理或推断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的状态的过程。例如,可以使用推论来识别特定的上下文或动作,或者可以生成状态的概率分布。推论可以是概率性的,也就是说,根据对数据和事件的考虑来计算目标状态的概率分布。推论还可以指用于从一组事件和/或数据中组成较高层事件的技术。无论一组观测的事件与时间接近是否紧密相关以及这些事件和存储的事件数据是否来自一个或几个事件和数据源,所述推论都导致从一组观测的事件和/或存储的事件数据中构造新事件或动作。
根据一个示例,上文给出的一个或多个方法包括进行关于以下的推论:确定用于对SSC进行加扰或解扰的扰码的长度。作为另外的示例,可以进行与以下有关的推论:确定最优的一组可能的扰码来使用。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示例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旨在限制可以得到的推论的数量或者结合本申请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方法进行这些推论的方式。
图6描绘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识别基站所采用的扰码的接入终端600。接入终端600包括接收机602,后者从例如接收天线(没有示出)接收信号,对所接收的信号执行典型的操作(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等等)并数字化所调节的信号以获得采样。接收机602可以是(例如)MMSE接收机,其包括解调器604,后者对所接收的符号进行解调,并将它们提供给处理器606以用于信道估计。处理器606可以是专用于分析接收机602接收的信息和/或生成由发射机616发射的信息的处理器、用于控制接入终端60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的处理器和/或既分析由接收机602接收的信息且生成由发射机616发射的信息,又控制接入终端60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的处理器。
此外,接入终端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08,后者操作性地耦合至处理器606,存储器608可以存储要发送的数据、接收的数据、与执行本申请所述各种动作和功能有关的任何其它适当信息。例如,存储器608可以存储与以下操作有关的协议和/或算法:分析从基站获得的接收的同步码(例如,PSC、SSC等)。此外,存储器608可以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协议和/或算法:(例如,根据接收的PSC的评估等等)识别基站发送所述同步码所使用的扰码和/或通过使用所识别的扰码来对从该基站获得的SSC进行解扰。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描述的数据存储器(例如,存储器608)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二者。通过示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写PROM(EEPROM)或者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作为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通过示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RAM能以多种形式可用,例如同步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接DRAM(SLDRAM)和直接型Rambus RAM(DRRAM)。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608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何其它适当类型的存储器。
接收机602还操作性地耦合至同步码解码器610和/或扰码识别器612。虽然接入终端600包括同步码解码器610,但应当理解的是,接入终端可以包括图3的PSC解码器314和/或图3的SSC解码器318(和/或同步码解码器610可以基本类似于PSC解码器314和/或SSC解码器318)。此外,扰码识别器612可以基本类似于图3的扰码识别器316。同步码解码器610可以评估所接收的PSC和/SSC。例如,同步码解码器610可以识别与接收的PSC相关联的PSC索引。此外,扰码识别器612可以确定与所识别的PSC索引相对应的扰码。其后,同步码解码器610可以通过使用所确定的扰码,来对接收的、加扰的SSC进行解扰。此外,接入终端600还包括调制器614和向(例如)基站、另一个接入终端等发送信号的发射机616。虽然图中将同步码解码器610、扰码识别器612和/或调制器614描述成独立于处理器606,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组件可以是处理器606或多个处理器(没有示出)的一部分。
图7描绘了在无线通信环境中使用扰码来对SSC进行加扰的系统700。系统700包括具有接收机710和发射机724的基站702(例如,接入点等等),其中,接收机710通过多付接收天线706从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704接收信号,发射机724通过发射天线708向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704发送信号。接收机710从接收天线706接收信息,接收机710与对所接收信息进行解调的解调器712操作性关联。解调后的符号由处理器714(其类似于上文针对图6描述的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器714耦合至存储器716,存储器716保存要发送给接入终端704(或不同的基站(没有示出))的数据或者从接入终端704(或不同的基站)接收的数据和/或与执行本申请所述各种动作和功能有关的任何其它适当信息。处理器714还耦合至扰码选择器718,后者一组可能的扰码中选择一个扰码以便由基站702使用。扰码选择器718可以根据基站702使用的PSC(例如,来自一组PSC等等),来选择该扰码。此外,可以优化该可能的扰码,以便在减少相互之间的互相关的同时减轻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此外,基站702可以包括编码器720,后者使用扰码选择器718所选择的扰码来对SSC进行加扰。应当理解的是,编码器720可以基本类似于图3的编码器312。此外,虽然没有示出,但可以预期的是,基站702可以包括基本类似于图3的PSC选择器306的PSC选择器和/或基本类似于图3的SSC选择器308的SSC选择器。此外,编码器720可以向调制器722提供要发送的加扰的SSC。此外,调制器722可以对发射机724通过天线708向接入终端704发射的帧进行复用。虽然图中将扰码选择器718、编码器720和/或调制器722描述成独立于处理器714,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组件可以是处理器714或多个处理器(没有示出)的一部分。
图8示出了一种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800。为了简单起见,无线通信系统800仅描绘了一个基站810和一个接入终端850。但是,应当明白的是,系统800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基站和/或一个以上的接入终端,其中其它的基站和/或接入终端可以基本上类似于或者不同于下面描述的示例基站810和接入终端850。此外,应当明白的是,基站810和/或接入终端850可以使用本申请所述的系统(图1-3、6-7和9-10)和/或方法(图4-5),以便有助于实现它们之间的无线通信。
在基站810,可以从数据源812向发射(TX)数据处理器814提供用于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根据一个示例,每一个数据流可以在各自的天线上发送。TX数据处理器814根据为业务数据流所选定的具体编码方案,来对该业务数据流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便提供编码的数据。
可以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将每一个数据流的编码后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另外地或替代地,导频符号可以是频分复用(FDM)的、时分复用(TDM)的或码分复用(CDM)的。一般情况下,导频数据是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接入终端850可以使用导频数据来估计信道响应。可以根据为每一个数据流所选定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相移相键控(M-PSK)、M阶正交幅度调制(M-QAM)等等),对该数据流的复用后的导频和编码数据进行调制(例如,符号映射),以便提供调制符号。通过由处理器830执行或提供的指令来确定每一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
可以向TX MIMO处理器820提供这些数据流的调制符号,TX MIMO处理器820可以进一步处理这些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随后,TXMIMO处理器820向NT个发射机(TMTR)822a至822t提供NT个调制符号流。在各个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820对于数据流的符号和用于发射该符号的天线应用波束成形权重。
每一个发射机822接收和处理各自的符号流,以便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这些模拟信号以便提供适合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调制信号。此外,分别从NT付天线824a至824t发射来自发射机822a至822t的NT个调制信号。
在接入终端850,由NR付天线852a至852r接收所发射的调制信号,并将来自每一付天线852的所接收信号提供给各自的接收机(RCVR)854a至854r。每一个接收机8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各自的信号,对调节后的信号进行数字化以便提供采样,并进一步处理这些采样以便提供相应的“接收的”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860从NR个接收机854接收NR个接收的符号流,并根据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以便提供NT个“检测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860可以解调、解交织和解码每一个检测的符号流,以便恢复出该数据流的业务数据。RX数据处理器860所执行的处理过程与基站810的TX MIMO处理器820和TX数据处理器814所执行的处理过程是互补的。
如上所述,处理器870可以定期地确定要使用哪种可用的技术。此外,处理器870可以形成反向链路消息,该消息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所接收的数据流的各种类型信息。反向链路消息可以由TX数据处理器838进行处理,由调制器880对其进行调制,由发射机854a至854r对其进行调节,并将其发送回基站810,其中TX数据处理器838还从数据源836接收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在基站810,来自接入终端850的调制信号由天线824进行接收,由接收机822进行调节,由解调器840进行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842进行处理,以便提取出由接入终端850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此外,处理器830可以处理所提取出的消息,以便判断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
处理器830和870可以分别指导(例如,控制、协调、管理等等)基站810和接入终端850的操作。处理器830和870可以分别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832和872相关联。处理器830和870还可以分别进行计算,以便分别导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率和冲激响应估计。
在一个方面,将逻辑信道划分成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逻辑控制信道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后者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DL信道。此外,逻辑控制信道还可以包括寻呼控制信道(PCCH),后者是传送寻呼信息的DL信道。此外,逻辑控制信道还可以包括多播控制信道(MCCH),后者是用于为一个或几个MTCH发射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MBMS)调度和控制信息的点到多点DL信道。通常来说,在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之后,该信道仅由接收MBMS(注:旧的MCCH+MSCH)的UE使用。此外,逻辑控制信道还可以包括专用控制信道(DCCH),后者是一种点到点双向信道,该信道发送专用控制信息,其由具有RRC连接的UE使用。在一个方面,逻辑业务信道包括专用业务信道(DTCH),后者是专用于一个UE进行传送用户信息的点到点双向信道。此外,逻辑业务信道还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业务数据的点到多点DL信道的多播业务信道(MTCH)。
在一个方面,将传输信道划分成DL和UL。DL传输信道包括广播信道(BCH)、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DL-SDCH)和寻呼信道(PCH)。PCH用于通过在全部小区中广播并被映射到用于其它控制/业务信道的物理层(PHY)资源,来支持UE省电(例如,由网络向UE指示不连续接收(DRX)循环等等)。UL传输信道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请求信道(REQCH)、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UL-SDCH)和多个PHY信道。
PHY信道包括一组DL信道和UL信道。例如,DL PHY信道包括:公共导频信道(CPICH);同步信道(S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共享DL控制信道(SD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共享UL分配信道(SUACH);确认信道(ACKCH);D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DL-PSDCH);UL功率控制信道(UPCCH);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和/或负载指示符信道(LICH)。再举例而言,UL PHY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质量指示符信道(CQICH);确认信道(ACKCH);天线子集指示符信道(ASICH);共享请求信道(SREQCH);U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UL-PSDCH);和/或宽带导频信道(BPICH)。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或其任意结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这些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者其组合中。
当这些实施例使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实现时,可将它们存储于诸如存储组件之类的机器可读介质中。可以用过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行程序、子例行程序、模块、软件包、类、或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语句的任意组合来表示代码段。可以通过传递和/或接收信息、数据、自变量、参数或存储器内容,将代码段耦接到另一代码段或硬件电路。可以通过任何适合的方式,包括存储器共享、消息传递、令牌传递和网络传输等,对信息、自变量、参数和数据等进行传递、转发或发送。
对于软件实现,本申请描述的技术可用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这些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实现在处理器内,也可以实现在处理器外,在后一种情况下,它经由各种手段可通信地连接到处理器,这些都是本领域中所已知的。
参照图9,该图描绘了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针对辅同步码使用加扰信号的系统900。例如,系统900可以至少部分地位于基站中。应当明白的是,系统900表示为包括一些功能模块,而这些功能模块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系统900包括协力操作的电组件的逻辑组902。例如,逻辑组902可以包括:电组件904,用于根据主同步码(PSC)的索引来从一组可能的扰码选择一个扰码,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此外,逻辑组902还可以包括:电组件906,用于使用所选定的扰码来对辅同步码(SSC)进行加扰。此外,逻辑组902还可以包括:电组件908,用于在下行链路上发送所加扰的SSC。此外,系统900可以包括存储器910,后者保存用于执行与电组件904、906和908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图中将电组件904、906和908示为位于存储器910之外,但应当理解的是,电组件904、906和908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位于存储器910之内。
转到图10,该图描绘了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对接收的辅同步码进行解扰的系统1000。例如,系统1000可以位于接入终端中。如图所示,系统1000包括一些功能模块,而这些功能模块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系统1000包括协力操作的电组件的逻辑组1002。例如,逻辑组1002可以包括:电组件1004,用于根据与接收的主同步码(PSC)相对应的索引,来从一组扰码中确定基站采用的扰码。例如,设计该一组扰码中的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此外,逻辑组1002还可以包括:电组件1006,用于使用所述基站采用的扰码来对接收的辅同步码(SSC)进行解扰。此外,系统1000可以包括存储器1008,后者保存用于执行与电组件1004和1006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图中将电组件1004和1006示为位于存储器1008之外,但应当理解的是,电组件1004和1006可以位于存储器1008之内。
上文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举例。当然,不可能为了描述前述的实施例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的结合,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各个实施例可以做进一步的结合和变换。因此,本申请中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保护范围之内的所有改变、修改和变形。此外,就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包含”一词而言,该词的涵盖方式类似于“包括”一词,就如同“包括”一词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衔接词所解释的那样。

Claims (38)

1.一种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对同步码进行加扰的方法,包括:
根据主同步码PSC的索引,从一组可能的扰码中选择一个扰码,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
使用所选择的扰码,来对辅同步码SSC进行加扰;
发送所加扰的SS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不同的M序列,所述不同的M序列是从不同的生成多项式生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具有不同的循环移位的共同M序列,所述共同M序列是从共同的生成多项式生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一组可能的PSC中的各个PSC的二进制近似,所述可能的PSC是从Zadoff-Chu序列生成的,所述二进制近似包括所述可能的PSC中包括的复数的量化的I值和Q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各个格雷互补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生成所述可能的扰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下面中的至少一种操作来调整所述可能的扰码中的一个或多个扰码的长度:截短比特、穿孔比特或者重复所述可能的扰码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扰码。
8.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扰码选择器,配置为根据主同步码PSC的索引,从一组可能的扰码中选择一个扰码,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以及
编码器,配置为使用所选定的扰码来对辅同步码SSC进行加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扰码选择器还配置为:
从不同的各个生成多项式生成不同的M序列,将所述不同的M序列用作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所述可能扰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扰码选择器还配置为:
从共同的生成多项式生成共同的M序列,根据所述共同的M序列和不同的各个循环移位来生成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所述可能扰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扰码选择器还配置为:
通过量化多个PSC中的每一个PSC中包括的复数的I值和Q值,来产生所述多个PSC的二进制近似,将所述多个PSC中的每一个PSC的二进制近似用作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所述可能扰码。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扰码选择器还配置为:
生成多个格雷互补序列,将所述多个格雷互补序列用作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所述可能扰码。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扰码选择器还配置为:
改变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所述可能扰码的一个或多个扰码的长度。
14.一种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针对辅同步码使用加扰信号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根据主同步码PSC的索引,从一组可能的扰码中选择一个扰码的模块,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
用于使用所选择的扰码,来对辅同步码SSC进行加扰的模块;
用于在下行链路上发送所加扰的SSC的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不同的M序列,所述不同的M序列是从不同的生成多项式生成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具有不同的循环移位的共同M序列,所述共同M序列是从共同的生成多项式生成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一组可能的PSC中的各个PSC的二进制近似,所述可能的PSC是从Zadoff-Chu序列生成的,所述二进制近似包括所述可能的PSC中包括的复数的量化的I值和Q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各个格雷互补序列。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用于生成所述可能的扰码的模块;
用于调整所述可能的扰码中的至少一个扰码的长度,以匹配所述SSC的长度的模块。
20.一种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对接收的同步码进行解扰的方法,包括:
对接收的主同步码PSC进行解码,以识别PSC索引;
根据所述PSC索引,从一组可能的扰码中识别基站采用的扰码,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
使用所述基站采用的扰码,来对接收的辅同步码SSC进行解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不同的各个生成多项式生成不同的M序列;
将所述不同的M序列用作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共同的生成多项式生成共同的M序列;
根据所述共同的M序列以及不同的各个循环移位,来生成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量化多个PSC中的每一个PSC包括的复数的I值和Q值,来产生所述多个PSC的二进制近似;
将所述多个PSC中的每一个PSC的二进制近似用作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生成多个格雷互补序列;
将所述多个格雷互补序列用作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是预先规定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改变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的一个或多个扰码的长度。
27.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主同步码PSC解码器,配置为对接收的PSC进行解码,以识别PSC索引;
扰码识别器,配置为根据所述PSC索引,从一组可能的扰码中识别基站采用的扰码,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以及
辅同步码SSC解码器,配置为使用所述基站采用的扰码,来对接收的SSC进行解码。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不同的M序列,所述不同的M序列是从不同的生成多项式生成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具有不同的循环移位的共同M序列,所述共同M序列是从共同的生成多项式生成的。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一组可能的PSC中的各个PSC的二进制近似,所述可能的PSC是从Zadoff-Chu序列生成的,所述二进制近似包括所述可能的PSC中包括的复数的量化的I值和Q值。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各个格雷互补序列。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扰码识别器还配置为:
通过截短、穿孔或者重复中的至少一项操作,来调整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的一个或多个扰码的长度。
33.一种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对接收的辅同步码进行解扰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根据与接收的主同步码PSC相对应的索引,来从一组可能的扰码中确定基站采用的扰码的模块,其中设计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以使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最小和互相关最小;
用于使用所述基站采用的扰码,来对接收的辅同步码SSC进行解扰的模块。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不同的M序列,所述不同的M序列是从不同的生成多项式生成的。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具有不同的循环移位的共同M序列,所述共同M序列是从共同的生成多项式生成的。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一组可能的PSC中的各个PSC的二进制近似,所述可能的PSC是从Zadoff-Chu序列生成的,所述二进制近似包括所述可能的PSC中包括的复数的量化的I值和Q值。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一组扰码中的每一个可能的扰码基于各个格雷互补序列。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用于改变所述一组扰码中的可能扰码的一个或多个扰码的长度,以匹配所接收的SSC的长度的模块。
CN200880110935.8A 2007-10-11 2008-10-08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辅同步码的扰码 Active CN1018219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7935707P 2007-10-11 2007-10-11
US60/979,357 2007-10-11
US12/245,931 US8503547B2 (en) 2007-10-11 2008-10-06 Scrambling codes for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od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2/245,931 2008-10-06
PCT/US2008/079139 WO2009048907A1 (en) 2007-10-11 2008-10-08 Scrambling codes for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od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1977A CN101821977A (zh) 2010-09-01
CN101821977B true CN101821977B (zh) 2014-07-16

Family

ID=40130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0935.8A Active CN101821977B (zh) 2007-10-11 2008-10-08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辅同步码的扰码

Country Status (20)

Country Link
US (1) US8503547B2 (zh)
EP (1) EP2213028B1 (zh)
JP (1) JP5490705B2 (zh)
KR (1) KR101141362B1 (zh)
CN (1) CN101821977B (zh)
AU (1) AU2008310934B2 (zh)
BR (1) BRPI0817764B1 (zh)
CA (1) CA2699865C (zh)
ES (1) ES2620300T3 (zh)
HK (1) HK1146985A1 (zh)
HU (1) HUE032672T2 (zh)
IL (1) IL204553A (zh)
MX (1) MX2010003900A (zh)
MY (1) MY153806A (zh)
PL (1) PL2213028T3 (zh)
PT (1) PT2213028T (zh)
RU (1) RU2450480C2 (zh)
SI (1) SI2213028T1 (zh)
TW (1) TWI380607B (zh)
WO (1) WO20090489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58418B (en) 2006-12-19 2011-08-03 Lg Electronics Inc Sequence generating method for efficient detection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using the same
CN101611559B (zh) * 2007-01-10 2013-12-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小区搜索
US7920598B2 (en) * 2007-05-25 2011-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methods for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KR100938756B1 (ko) 2007-07-06 2010-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탐색 과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WO2009025236A1 (ja) * 2007-08-17 2009-02-26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
US8503547B2 (en) * 2007-10-11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codes for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od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90135804A1 (en) * 2007-11-26 2009-05-28 Francis Swarts Method And System For Ordering Sequence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System
ES2659870T3 (es) * 2008-04-22 2018-03-19 Nokia Technologies Oy Agrupamiento de células para distribución de información de célula vecina eficiente
US8170592B2 (en) * 2008-09-12 2012-05-0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ame timing acquisition in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US8811300B2 (en) 2008-12-31 2014-08-19 Mediatek Inc. Physical structure and sequence design of midamble in OFDMA systems
US8902858B2 (en) * 2009-07-15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reuse preamble
WO2011059379A2 (en) * 2009-11-10 2011-05-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llocating scrambling codes
US9485069B2 (en) * 2010-04-15 2016-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proximity detection signal for peer discovery
US20120257544A1 (en) * 2011-04-05 2012-10-11 Spidercloud Wireless, Inc. Configuration space feedback and optimization in a self-configur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625603B2 (en) * 2011-05-27 2017-04-18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Downhole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US9778389B2 (en) 2011-05-27 2017-10-03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US20130229953A1 (en) * 2011-08-16 2013-09-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dica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3228049A (zh) * 2012-01-30 2013-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信道分配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137461B (zh) 2012-02-20 2017-11-17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9686110B2 (en) 2012-02-20 2017-06-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17905B1 (en) 2012-02-20 2020-09-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242844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point communication based on uplink transmission
CN103378917B (zh) * 2012-04-17 2016-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扰码的生成方法、装置和扰码的处理装置
US8902950B2 (en) * 2012-08-08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ilot estimation
EP2946606A4 (en) * 2013-01-17 2016-12-21 Intel Ip Corp DISCOVERY SIGNAL IN A SMALL CELL CLUSTER
US9854459B2 (en) * 2013-03-12 2017-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based alarming and network-based reconfiguration
CN104380833B (zh) * 2013-06-05 2019-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及信息传输系统
US9338034B2 (en) 2013-10-09 2016-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rnary sequences with power of two exponent dimensionalities suitable for channel estimation
CN104702496A (zh) * 2013-12-10 2015-06-10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封包交换系统及方法
WO2017117795A1 (zh) * 2016-01-08 2017-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基站及系统
WO2017135799A1 (en) * 2016-02-05 2017-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CN107070541B (zh) * 2016-02-05 2021-07-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多址接入方法及相应的发射方法、接收机和发射机
US10389567B2 (en) 2016-11-03 2019-08-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design
US11252002B2 (en) * 2016-12-19 2022-0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ference signal construction
CN117375765A (zh) 2017-01-05 2024-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速率匹配方法、编码装置和通信装置
CN116209052B (zh) 2017-05-04 2024-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同步信号的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811077B (zh) * 2017-05-05 2020-10-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辅同步序列的生成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8201894A1 (zh) * 2017-05-05 2018-11-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辅同步序列的生成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8183765B (zh) * 2017-09-14 2019-07-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信号的扰码恢复方法及设备
EP3738283A1 (en) 2018-01-12 2020-1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crambling of physical channels and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18987A1 (en) * 1999-09-07 2001-03-15 Ericsson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ing intelligent modulation code assignment
WO2002013548A2 (en) * 2000-08-04 2002-02-1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ell search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tdma-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4732B1 (en) 1996-07-30 2002-06-11 Agere Systems Guardian Corp. Digital modulation system using modified orthogonal codes to reduce autocorrelation
US6539004B1 (en) 1998-09-17 2003-03-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ime synchronization of packetized radio signals to base stations
KR20000073917A (ko) 1999-05-15 2000-12-05 윤종용 비동기식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의 동기워드 생성 및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DK1351421T3 (da) * 1999-07-07 2008-01-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ordning og fremgangsmåde til generering af scramblingkoder i umts mobilkommunikationssystem
RU2242091C2 (ru) 1999-10-02 2004-12-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стробирования данных, передаваемых по каналу управл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мдкр
AU767981B2 (en) 1999-10-02 2003-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ating data on a control channel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387594B1 (en) * 2000-05-10 2006-07-26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for allocating secondary synchronisation codes to a base station of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6826244B2 (en) * 2001-02-27 2004-11-3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itial cell search algorithm for 3G FD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894995B2 (en) * 2001-06-22 2005-05-1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initial cell sear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713435B1 (ko) 2002-05-03 2007-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다중 데이터 전송률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KR100515496B1 (ko) * 2002-12-23 2005-09-20 브이케이 주식회사 다중반송파 코드분할 다중접속에서의 스크램블링 시스템및 방법, 그 프로그램이 저장된 기록매체
US7738437B2 (en) * 2003-01-21 2010-06-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hysical layer structures and initial access schemes in an unsynchroniz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CA2556301C (en) * 2004-03-05 2011-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pilot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fdm scheme
EP1610480A1 (en) 2004-06-25 2005-12-28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er Europe B.V. Device and method of dynamically assigning subgroups of spreading sequences
US7583586B2 (en) * 2004-07-02 2009-09-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pilot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FDM scheme
US8134996B2 (en) * 2005-07-21 2012-03-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for a cellular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ATE460060T1 (de) * 2005-07-28 2010-03-15 Telecom Italia Spa Verfahren zum vergeben von verwürfelten codes an zellen eines zellularen cdma- mobilkommunikationsnetzes
KR101330795B1 (ko) * 2005-11-10 2013-1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 셀룰라 시스템에서의 셀 탐색 방법, 이를 위한프레임 송신 방법 및 순방향 링크 프레임 구조
US7991040B2 (en) * 2006-04-04 2011-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tion of a peak to average ratio for an OFDM transmit signal
JP4913504B2 (ja) * 2006-05-01 2012-04-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同期チャネル生成方法
KR101358990B1 (ko) * 2006-08-10 2014-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피드백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320360B2 (en) 2006-11-06 2012-11-2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cell search
WO2008066285A1 (en) * 2006-11-27 2008-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performing cell selec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ystem therefor
KR101516017B1 (ko) * 2007-05-16 2015-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 파일럿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054823B2 (en) * 2007-06-18 2011-11-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apping schemes for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crambling
JP4465370B2 (ja) 2007-06-19 2010-05-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送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009701B2 (en) * 2007-08-13 2011-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odebook for E-utran
US8503547B2 (en) * 2007-10-11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codes for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od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18987A1 (en) * 1999-09-07 2001-03-15 Ericsson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ing intelligent modulation code assignment
WO2002013548A2 (en) * 2000-08-04 2002-02-1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ell search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tdma-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80607B (en) 2012-12-21
ES2620300T3 (es) 2017-06-28
US8503547B2 (en) 2013-08-06
BRPI0817764A2 (pt) 2015-08-04
IL204553A (en) 2014-12-31
HUE032672T2 (en) 2017-10-30
SI2213028T1 (sl) 2017-02-28
TW200931829A (en) 2009-07-16
HK1146985A1 (zh) 2011-07-22
KR20100075632A (ko) 2010-07-02
JP2011501517A (ja) 2011-01-06
RU2450480C2 (ru) 2012-05-10
CA2699865C (en) 2018-03-06
JP5490705B2 (ja) 2014-05-14
US20090122839A1 (en) 2009-05-14
MX2010003900A (es) 2010-05-13
IL204553A0 (en) 2010-11-30
CN101821977A (zh) 2010-09-01
KR101141362B1 (ko) 2012-05-23
MY153806A (en) 2015-03-31
AU2008310934B2 (en) 2012-04-26
PL2213028T3 (pl) 2017-06-30
CA2699865A1 (en) 2009-04-16
BRPI0817764B1 (pt) 2020-09-29
WO2009048907A1 (en) 2009-04-16
AU2008310934A1 (en) 2009-04-16
PT2213028T (pt) 2017-03-24
EP2213028A1 (en) 2010-08-04
RU2010118486A (ru) 2011-11-20
EP2213028B1 (en)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197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辅同步码的扰码
US1022506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code resources to uplink ACK/NACK channels i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40028B (zh) 服务质量连续性
US10812305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t end, and receive end
CN10160641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字
JP6415659B2 (ja)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US1175760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JP5102353B2 (ja)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準ランダムなシーケンス・マッピング
CN105187098A (zh) 用于协作多点传输的加扰序列初始化
CN104821868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29768A (zh) 无线通信中的控制信道命令
EP1972119B1 (en) Pilot scrambling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6714593B2 (ja) 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208461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序列的方法
EP407220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and storage medium
CN101990746B (zh) Td-scdma上行链路传输中利用上行链路同步移位命令比特的方法和装置
AU2008325856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ell search method
CN116366218A (zh) Dmrs序列生成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Ahmed Physical Layer Comparative Study of WCDMA and L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69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69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