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7279B - 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7279B
CN101937279B CN2009103038743A CN200910303874A CN101937279B CN 101937279 B CN101937279 B CN 101937279B CN 2009103038743 A CN2009103038743 A CN 2009103038743A CN 200910303874 A CN200910303874 A CN 200910303874A CN 101937279 B CN101937279 B CN 1019372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creen
carbon nano
film
conduc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038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7279A (zh
Inventor
郑嘉雄
施博盛
吴志笙
赵志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3038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37279B/zh
Priority to US12/795,823 priority patent/US20100328258A1/en
Priority to KR1020100061177A priority patent/KR20110001924A/ko
Priority to JP2010147462A priority patent/JP2011014142A/ja
Priority to EP10167997.5A priority patent/EP2275909A3/en
Publication of CN101937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7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7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72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20Carbon compounds, e.g. carbon nanotubes or fullerenes
    • H10K85/221Carbon nanot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屏,其包括相对设置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一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内表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和一设置在该第二基板内表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该第二透明导电层沿一第一方向的电阻率大于其沿一第二方向电阻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触摸屏的驱动方法。

Description

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及一种该触摸屏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电话与触摸导航系统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话和多样化的发展,安装触摸屏的电子设备逐步增加。这样的电子设备使得用户可以用手或者其它物体直接接触该触摸屏以便向该电子设备输入信息,这样可以减少或者消除用户对其他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遥控器等)的依赖,方便用户的操作。
现有技术的触摸屏主要包括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一般触摸屏在使用过程中一次只能进行一个触摸动作的输入,近来发展出可同时进行两点或更多点输入的触摸屏,逐渐成为流行趋势。多点触摸屏主要是电容式触摸屏,其一般包括分别设置在一个透明玻璃两面的二透明导电层,两个导电层分别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导线,且两面的导线互相平行,通过反复扫描该多条导线,分析其上电容的变化来判断触摸点的坐标。
然而,电容式触摸屏的扫描频率随其分辨率,即随导线的数量,呈几何数量增加,因此,高分辨率的电容式多点触摸屏驱动方法比较复杂,而且对驱动芯片及控制器的要求很高,无形中增加了触摸屏的复杂性及成本。同时,一般的电容式触摸屏一次只能识别两个触摸点,超过两个触摸点进行操作时就会出现错误,因此,现有技术触摸屏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触摸屏结构和驱动复杂,同时进行的触摸点数量少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和驱动简单,且可同时进行多个触摸点操作的触摸屏。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该触摸屏的驱动方法。
一种触摸屏,其包括相对设置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一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内表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和一设置在该第二基板内表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沿第一方向的电阻率大于其沿第二方向电阻率。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薄膜,更进一步,该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的第二方向,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二方向,该第一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一电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电极,该第二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一第二电极和多个探测电极,该第二电极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薄膜平行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碳纳米管薄膜,该多个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薄膜相对该第二电极的一侧,且电连接该碳纳米管薄膜。
一种触摸屏,其包括相对设置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一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内表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和一设置在该第二基板内表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沿一第一方向的电阻率ρ1大于其沿一第二方向的电阻率ρ2,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二方向,该第一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一电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电极,该第二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多个第一探测电极和多个第二探测电极,该多个第一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薄膜平行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碳纳米管薄膜,该多个第二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薄膜相对该第一探测电极的一侧,且电连接该碳纳米管薄膜。
一种触摸屏,其包括相对设置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一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内表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和一设置在该第二基板内表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沿一第一方向的电阻率ρ1大于其沿一第二方向的电阻率ρ2,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一第一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第一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一第二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第二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二方向,该第一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一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一探测电极,该第一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中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该多个第一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相对该第一电极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一种触摸屏,其包括相对设置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一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内表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和一设置在该第二基板内表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沿一第一方向的电阻率ρ1大于其沿一第二方向的电阻率ρ2,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一第一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第一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一第二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第二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二方向,其中,该第一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多个第一探测电极和多个第二探测电极,该多个第一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中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碳纳米管薄膜,该多个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薄膜相对该第一探测电极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该第二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多个第三探测电极和多个第四探测电极,该多个第三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中垂直于该第二方向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该多个第四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薄膜相对该第三探测电极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第二透明导电层。
一种触摸屏驱动方法,该触摸屏包括一第一透明导电薄膜和一第二透明导电薄膜,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的沿第一方向电阻率大于其沿第二方向电阻率。当该触摸屏接受一触摸动作时,该触摸动作的触摸点所对应的第一透明导电薄膜电连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该定位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准电压至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提供一稳定直流电压至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平行于其横向的一侧边;测量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平行于其横向的另一侧的各点的电压;根据第二透明导电薄膜测量点电压的变化判断该触摸动作的触摸点的坐标。
一种触摸屏的驱动方法,该触摸屏包括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碳纳米管薄膜的横向电阻率大于其纵向电阻率,该驱动方法包括:在该碳纳米管薄膜平行于其横向的第一侧边及其内部一点之间提供一电压,测量该碳纳米管薄膜相对该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的电压,根据该第二侧边电压的变化来确定该点在该触摸屏上的位置,该触摸屏进一步包括一相对该碳纳米管薄膜设置的透明导电薄膜,该碳纳米管薄膜与透明导电薄膜分别被提高一驱动电压与一基准电压当触摸动作发生时,该透明导电薄膜与该碳纳米管薄膜的该点电连接,使得在该碳纳米管薄膜内部对应的该点与其第一侧边之间被提供了所述电压。
一种触摸屏驱动方法,该触摸屏包括一第一透明导电薄膜和一第二透明导电薄膜,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的沿一第一方向的电阻率大于其沿一第二方向的电阻率,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之平行于第一方向之一侧边具有复数测量点,当该触摸屏接受一触摸动作时,该触摸动作的触摸点所对应的第一透明导电薄膜电连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该驱动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准电压至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提供一第一电压至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平行于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边;测量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平行于其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各测量点任一点的电压,且提供一第二电压至该测量点除外之其它测量点;根据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测量点电压的变化判断该触摸动作的触摸点的坐标。
一种触摸屏的驱动方法,该触摸屏至少包括相对设置并在压力下可电连接的一第一电阻率异向性薄膜和一第二电阻率异向性薄膜,该第一电阻率异向性薄膜的纵向电阻率大于其横向电阻率,该第二电阻率异向性薄膜的横向电阻率大于其纵向电阻率,该驱动方法包括:在该第一电阻率异向性薄膜和该第二电阻率异向性薄膜相互垂直的二侧边施加一电压,依次测量另外二侧边各点的电压,跟据该另外二侧边个点的电压的变化判断该第一电阻率异向性薄膜和该第二电阻率异向性薄膜之间是否有电连接点,并判断该电连接点在该触摸屏上的相对位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触摸屏采用电阻率异向性材料,尤其是采用导电高分子材料或碳纳米管材料制作透明导电层,特别是采用具有择优取向排列的碳纳米管薄膜制作透明导电层,其具有如下优点:其一,具有择优取向排列的碳纳米管薄膜的电阻率具有异向性,通过测量该碳纳米管薄膜侧边的电压,根据电压下降的位置及下降幅度就可以判断出触摸点的实际坐标,该触摸屏具有简单的结构及简单驱动方法;其二,该择优取向排列的碳纳米管薄膜被分为多个沿碳纳米管延伸方向的导电通道,不同的探测电极对应不同的导电通道,因此该触摸屏根据各个导电通道上电压变化可以实现多点触控操作,且触摸点理论上不受限制,真正实现多点触控的功能;其三,碳纳米管的优异力学特性使得碳纳米管层具有很高的韧性和机械强度,故,采用碳纳米管层作透明导电层可以相应提高该触摸屏的耐用性;其五,碳纳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提高该触摸屏的导电性能,从而提高其解析度和精确度;其四,碳纳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光穿透性,从而该触摸屏具有良好的光学表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触摸屏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触摸屏的第一传导层和第二传导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触摸屏的探测电极的电压曲线图。
图4是对该触摸屏进行三点操作的触摸点实际位置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触摸屏在三点触摸操作下的探测电极的电压曲线图。
图6是本发明触摸屏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传导层和第二传导层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触摸屏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传导层和第二传导层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触摸屏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传导层和第二传导层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是本发明触摸屏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触摸屏2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基板21和一第二基板22。该第一基板21一般由弹性透明材料制成,该第二基板22由刚性透明材料制成以承载一定压力。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基板21为聚酯膜,该第二基板22为玻璃基板。该第一基板21相对该第二基板22一侧的表面设置一第一传导层23。该第二基板22相对该第一基板21一侧的表面设置一第二传导层24。一粘合层25设置该第一基板21和该第二基板22之间的边缘处,从而将该第一基板21和该第二基板22粘合在一起。该第一传导层23和该第二传导层24之间的距离为2-10微米。该第一传导层23和该第二传导层24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彼此隔离的间隙子27,该多个间隙子27具绝缘和支撑作用,以使该第一传导层23和该第二传导层24在初始状态下为电绝缘状态。可以理解,当该触摸屏2尺寸较小时,该间隙子27为可选结构,只需要确保第一传导层23和该第二传导层24在初始状态下为电绝缘状态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2,其是该第一传导层23和该第二传导层24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图中引入笛卡尔坐标系,其包括相互垂直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该第一传导层23包括一第一透明导电层231和一第一电极232。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1是一矩形的氧化铟锡薄膜,从而拥有较低的电阻率和较高的光穿透率。该第一电极232连续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1的四侧边,并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1电连接。
该第二传导层24包括一第二透明导电层241、一第二电极242和多个探测电极243。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为一电阻异向性导电薄膜,即,其在二维空间上的电阻率相异。具体地,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沿X轴方向的横向电阻率ρ1大于其沿Y轴方向的纵向电阻率ρ2。
该第二电极242为一长条型电极,其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垂直于碳纳米管延伸方向的一侧边,即,图2中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的上侧边,并电连接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
该多个探测电极243均匀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相对该第二电极242的另一侧边,即,图2中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的下侧边。且每一探测电极243均电连接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由于碳纳米管薄膜的电阻异向性,该多个探测电极243将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分为多个对应的导电通道。
作为一优选实施例,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由厚度均匀的碳纳米管薄膜材料制成。该碳纳米管薄膜的厚度为0.5纳米到100微米。该碳纳米管薄膜为有序的碳纳米管形成的具有均匀厚度的层状结构。该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或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其中,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0.5纳米到50纳米,双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0纳米到50纳米,多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5纳米到50纳米。该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或沿不同方向择优取向排列。
进一步地,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采用碳纳米管薄膜或重叠设置的多层碳纳米管薄膜,且多层碳纳米管薄膜的重叠角度不限。该碳纳米管为有序排列。更进一步讲,该碳纳米管薄膜包括多个择优取向的碳纳米管,该碳纳米管具有基本相等的长度且通过范德华力彼此连接,从而形成连续的碳纳米管束。具体地,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中的碳纳米管沿图2所示的Y轴方向择优取向排列。
上述具有择优取向排列的碳纳米管薄膜具有阻抗异向性的特点,即,该碳纳米管薄膜沿碳纳米管延伸方向的电阻率远远小于其垂直于碳纳米管延伸方向的电阻率。具体来讲,如图2所示,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沿X轴方向的横向电阻率远远大于其沿Y轴方向的纵向电阻率。
一般地,ρ1/ρ2的值随该触摸屏2中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当该触摸屏2中尺寸(矩形对角线)小于3.5英寸时,ρ1/ρ2的值以不小于2为宜;当该触摸屏2的尺寸大于3.5英寸时,ρ1/ρ2的值以不小于5为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触摸屏2的尺寸为3.5英寸,所采用的碳纳米管的横向电阻率与纵向电阻率的比值ρ1/ρ2大于等于10。
该第一电极232、第二电极242以及该探测电极243由低阻材料制成,如铝、铜或银等,以减少电信号的衰减。本实施例中,其均由导电银浆制成。
该触摸屏2的驱动方法如下:
该第一电极232电连接该触摸屏2系统的地,即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1的电压为0伏。该第二电极242接受一稳定直流电压,如10伏,则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的电压为10伏。该多个探测电极243用来探测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对应位置的电压变化,为触摸定位提供资料。
当用户没有对该触摸屏2进行任何操作时,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层231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相互绝缘,对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的电压没有影响。则该多个探测电极243的电压相等,均为10伏。如图3所示,其是该未进行触摸操作时,多个探测电极243的电压曲线图。图3中横轴表示该多个探测电极243的物理横坐标,纵轴表示该多个探测电极243的电压。由于该多个探测电极243的电压相等,图中表示为一条垂直于纵坐标的直线。
当用户对该触摸屏2进行触摸操作时,该第一基板21在压力作用下弯向该第二基板22,从而使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1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1在该触摸点产生电连接。如果是单点触摸,则在触摸处产生单个电连接点;如果是多点触摸,则相应产生多个电连接点。由于该第一导电层231的电压对该第二导电层241的电压的影响,此时,触摸点所对应的探测电极243的电压发生变化。具体而言,该对应点探测电极243的电压将低于该第二电极241的电压,即小于10伏。由于不同的探测电极243对应不同的导电通道,其电压互相独立,不会产生相互干扰,则多个探测电极243的电压变化也是相互独立的。实验表明,该探测电极43电压降低的幅度与该触摸点所处位置的纵坐标有关。该触摸点愈接近该第二电极242,对应该触摸点的探测电极243的电压降低幅度愈小;反之,该触摸点愈远离该第二电极242,对应该触摸点的探测电极243的电压降低幅度愈大,也就是触摸点的探测电极243的电压与该触摸点到该第二电极242的距离成正相关的关系。
如图4所示为同时对该触摸屏2进行三点操作的触摸点实际位置,其中,A、B、C表示该三个触摸点在该触摸屏2上的实际位置。图5是该多个探测电极243的电压曲线图,其中,横轴表示该多个探测电极243的横坐标,纵轴表示探测电极243的电压。
根据电压曲线中电压下降点在坐标轴中的位置,可以直接判断出该多个触摸点横坐标。根据触摸点对应的探测电极243的电压下降幅度,可以分析出该多个触摸点相对该第二电极的距离,即该触摸点在坐标中的纵坐标。通过上述方法可以确定所有触摸点在该触摸屏上的坐标。
上述采用碳纳米管薄膜的触摸屏2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具有择优取向排列的碳纳米管薄膜的电阻率具有异向性,通过测量该探测电极243的电压,根据电压下降的位置及下降幅度就可以判断出触摸点的实际坐标,该触摸屏2具有简单的结构及简单驱动方法;其二,该择优取向排列的碳纳米管薄膜被分为多个沿碳纳米管延伸方向的导电通道,不同的探测电极243对应不同的导电通道,因此该触摸屏2可以实现多点触控操作,且触摸点理论上不受限制,真正实现多点触控的功能;其三,碳纳米管的优异力学特性使得碳纳米管层具有很高的韧性和机械强度,故,采用碳纳米管层作透明导电层可以相应提高该触摸屏2的耐用性;其四,碳纳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该触摸屏的导电性能,从而提高其解析度和精确度;其五,碳纳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从而该触摸屏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请参阅图6,其是本发明触摸屏的第二实施方式,图中仅表示了第一传导层33和第二传导层34平面结构。该触摸屏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屏2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二传导层下侧边设置多个第一探测电极343,其相对的上侧边设置多个相同的第二探测电极344。该第一探测电极343及该第二探测电极344分别对称均匀分布,并电连接该第二透明导电层341。
该触摸屏的驱动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屏2的驱动方法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探测电极343及第二探测电极344即作为电压输入电极,也作为探测电压输出电极。当该第一探测电极343作为电压输入电极接受稳定直流电压时,该第二探测电极344作为探测电压输出电极;当该第二探测电极344作为电压输入电极接受稳定直流电压时,该第一探测电极343作为电压输入电极。这样该第一探测电极343与第二探测电极344采用轮流输入/输出的方式进行驱动,可以增加该触摸屏3的定位精度。
请参阅图7,其是本发明触摸屏的第三实施方式,图中仅表示一第一传导层43和一第二传导层44的平面结构。该触摸屏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屏2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传导层43的结构与该第二传导层44的结构相似,即该第一传导层43包括一碳纳米管薄膜制成的第一透明导电层431、一个条型的第一电极432和多个第一探测电极433,该第二传导层44包括一碳纳米管薄膜制成的第二透明导电层441、一条型的第二电极442和多个第二探测电极443。进一步,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431中的碳纳米管沿坐标轴中X轴方向延伸,该第一电极432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431的左侧边沿Y轴方向延伸,并电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431,该多个探测电极433均匀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431相对该第一电极432的右侧边,并电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431。该第一透明导电层431沿该第二方向的电阻率ρ3大于其沿该第一方向的电阻率ρ2,且ρ3/ρ4的值随着该第一透明导电层431沿该第二方向的尺寸增大而增大。
该触摸屏4的驱动方法是:确定触摸点横坐标时,该第一电极432和/或第一探测电极接地433,该第二电极442接高电压,如10伏,测量该多个第二探测电极443的电压来确定触摸点的横坐标;确定触摸点纵坐标时,该第二电极442和/或第二探测电极443接地,该第一电极432接高电压,如10伏,测量该多个第一探测电极433的电压来确定触摸点的纵坐标。
该触摸屏4的驱动方法中,通过轮流施加高电压于该第一电极431和该第二电极441,直接测量该第一探测电极433和第二电极443的电压变化即可确定触摸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而不需要分析电压的下降幅度。该驱动方法更加简单、准确。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化驱动方法,本发明采用扫描的方式中依次扫描该多个第一探测电极433和该多个第二探测电极443,并分别测量其电压的变化。同时,对于处于非测量状态的第一电极433和第二探测电极443,分别施加一固定电压于其上,从而保障非测量点的第一/第二探测电极433、443具有一稳定的电压,减少其对处于测量状态的第一/第二探测电极433、443的影响,也使处于测量状态的第一/第二探测电极433、443的电压测量更加精确。该固定电压例如可以是5伏、10伏或者0伏等。
请参阅图8,其是本发明触摸屏的第四实施方式,图中仅表示了第一传导层53和第二传导层54的平面结构。该触摸屏5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摸屏4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传导层53的结构与该第二传导层54的结构相似。具体地,该第一传导层531左侧边设置多个第一探测电极532,其相对的右侧边设置多个相同的第二探测电极533。该第一探测电极532及该第二探测电极533分别对称匀分布,并电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层531。该第一传导层531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坐标轴中横轴方向延伸。该第二传导层上54侧边设置多个第三探测电极542,其相对的下侧边设置多个相同的第四探测电极543。该第三探测电极542及该第四探测电极543分别对称均匀分布,并电连接该第二透明导电层541。该第二传导层541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坐标轴中纵轴方向延伸。
该触摸屏5的驱动方法结合第二实施方式触摸屏3和第三实施方式触摸屏4的驱动方法,其特点在于:当该第一传导层53的第一、第二探测电极532、533同时接地时,该第二传导层54的第三、第四探测电极542、543交替接高电压,并通过测量相对侧第四、第三探测电极543/542的电压变化来确定触摸点的横坐标;当该第二传导层54的第三、第四探测电极542、543同时接地时,该第一传导层53的第一、第二探测电极532、533交替接高电压,并通过测量相对第二、第一侧探测电极533、532的电压变化来确定触摸点的纵坐标。该触摸屏50的驱动方法具有简单、准确的特点。
其中第二、第三、第四实施方式中,触摸屏3、4、5的透明导电层均可采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碳纳米管薄膜。
更进一步,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透明导电层除采用碳纳米管薄膜外,亦可采用其他具有电阻率异向性的材料,如导电高分子材料、某些低维度(一维或二维)的晶体材料等。在上述低维度(一维或二维)的晶体材料中,由于材料中的电子被限制在一维的线性健或二维的平面上做传导,故这些材料的导电性在某一或某二晶格方向具有优势,而在其它方向上导电性明显降低,即,具有电阻率异向性,或称为导电异向性。这些材料都符合本发明对导电异向性透明导电层的要求,能够达到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相同或相似的效果。

Claims (44)

1.一种触摸屏,其包括相对设置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一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内表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和一设置在该第二基板内表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沿一第一方向的电阻率ρ1大于其沿一第二方向的电阻率ρ2,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二方向,该第一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一电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电极,该第二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一第二电极和多个探测电极,该第二电极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薄膜平行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碳纳米管薄膜,该多个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薄膜相对该第二电极的一侧,且电连接该碳纳米管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ρ1/ρ2的值不小于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第二透明导电层沿该第二方向的尺寸至多为3.5英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ρ1/ρ2的值不小于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第二透明导电层沿该第二方向的尺寸至少为3.5英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接地,该第二电极接一稳定直流电压,该探测电极用于探测其对应位置的碳纳米管薄膜的电压。
7.一种触摸屏,其包括相对设置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一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内表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和一设置在该第二基板内表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沿一第一方向的电阻率ρ1大于其沿一第二方向的电阻率ρ2,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二方向,该第一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一电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电极,该第二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多个第一探测电极和多个第二探测电极,该多个第一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薄膜平行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碳纳米管薄膜,该多个第二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薄膜相对该第一探测电极的一侧,且电连接该碳纳米管薄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接地,该第一探测电极和该第二探测电极交替接一直流电压,当第一探测电极或该第二探测电极未接稳定直流电压时,用于探测其对应位置的碳纳米管薄膜的电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沿该第二方向的电阻率ρ3大于其沿该第一方向的电阻率ρ4。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薄膜。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ρ3/ρ4的值不小于2。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ρ3/ρ4的值不小于5。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一第一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第一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一第二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第二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二方向。
14.一种触摸屏,其包括相对设置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一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内表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和一设置在该第二基板内表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沿一第一方向的电阻率ρ1大于其沿一第二方向的电阻率ρ2,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一第一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第一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一第二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第二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二方向,该第一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一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一探测电极,该第一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中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该多个第一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相对该第一电极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一第二电极和多个第二探测电极,该第二电极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中平行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该多个第二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相对该第二电极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第二透明导电层。
16.一种触摸屏,其包括相对设置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一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内表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和一设置在该第二基板内表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沿一第一方向的电阻率ρ1大于其沿一第二方向的电阻率ρ2,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薄膜,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一第一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第一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一第二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第二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二方向,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多个第一探测电极和多个第二探测电极,该多个第二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中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碳纳米管薄膜,该多个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薄膜相对该第一探测电极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该第二基板内表面进一步设置多个第三探测电极和多个第四探测电极,该多个第三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中垂直于该第二方向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该多个第四探测电极设置在该碳纳米管薄膜相对该第三探测电极的一侧边,且电连接该第二透明导电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碳纳米管薄膜包括至少一层碳纳米管。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碳纳米管薄膜的厚度为0.5纳米到100微米。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具有相等的长度,且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从而形成连续的碳纳米管束。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沿该第二方向的电阻率ρ3大于其沿该第一方向的电阻率ρ4。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ρ1/ρ2和/或ρ3/ρ4的值不小于2。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ρ1/ρ2和/或ρ3/ρ4的值不小于5。
23.一种触摸屏驱动方法,触摸屏包括一第一透明导电薄膜和一第二透明导电薄膜,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的沿一第一方向的电阻率大于其沿一第二方向的电阻率,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之平行于第一方向之一侧边具有复数测量点,当该触摸屏接受一触摸动作时,该触摸动作的触摸点所对应的第一透明导电薄膜电连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该驱动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准电压至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
提供一电压至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平行于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边;
测量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平行于其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各测量点的电压;
根据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测量点电压的变化判断该触摸动作的触摸点的坐标。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测量点电压的变化位置判断触摸点平行于该第一方向的坐标。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测量点电压的变化的幅度判断触摸点平行于该第二方向的坐标。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的第一透明导电薄膜的沿该第二方向的电阻率大于其沿该第一方向的电阻率,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之平行于第二方向之一侧边具有复数测量点,该驱动方法进一步包括:
提供一基准电压至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
提供一电压至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平行于其第二方向的一侧边;
测量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平行于其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各测量点的电压;
根据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测量点电压的变化判断触摸点的坐标。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测量点电压的变化位置判断触摸点平行于该第二方向的坐标。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测量点电压的变化的幅度判断触摸点平行于该第一方向的坐标。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和/或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为一碳纳米管薄膜。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的碳纳米管单一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的碳纳米管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第二方向。
32.一种触摸屏驱动方法,触摸屏包括一第一透明导电薄膜和一第二透明导电薄膜,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的沿一第一方向的电阻率大于其沿一第二方向的电阻率,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之平行于第一方向之一侧边具有复数测量点,当该触摸屏接受一触摸动作时,该触摸动作的触摸点所对应的第一透明导电薄膜电连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该驱动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准电压至该第一透明导电薄膜;
提供一第一电压至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平行于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边;
测量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平行于其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各测量点任一点的电压,且提供一第二电压至该测量点除外之其它测量点;
根据该第二透明导电薄膜测量点电压的变化判断该触摸动作的触摸点的坐标。
33.一种触摸屏的驱动方法,该触摸屏至少包括一电阻率异向性薄膜,该电阻率异向性薄膜的横向电阻率大于其纵向电阻率,该驱动方法包括:在该电阻率异向性薄膜平行于其横向的第一侧边及其一触摸动作的触摸点之间提供一电压,测量该电阻率异向性薄膜相对该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的电压,根据该第二侧边电压的变化来确定该触摸动作的触摸点在该触摸屏上的位置,该触摸屏进一步包括一相对该电阻率异向性薄膜设置的透明导电薄膜,该电阻率异向性薄膜与透明导电薄膜分别被提高一驱动电压与一基准电压;当触摸动作发生时,该透明导电薄膜与该电阻率异向性薄膜的该触摸动作的触摸点电连接,使得在该电阻率异向性薄膜对应的该触摸动作的触摸点与其第一侧边之间被提供了所述相对该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的电压。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电阻率异向性薄膜测量点电压的变化位置判断触摸点在该电阻率异向性薄膜横向上的坐标。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电阻率异向性薄膜测量点电压的变化的幅度判断触摸点在该电阻率异向性薄膜纵向上的坐标。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阻率异向性薄膜为一碳纳米管薄膜。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触摸屏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碳纳米管薄膜中的碳纳米管沿单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该单一方向平行于该碳纳米管薄膜的纵向。
38.一种触摸屏的驱动方法,该触摸屏至少包括相对设置并在压力下可电连接的一第一电阻率异向性薄膜和一第二电阻率异向性薄膜,该第一电阻率异向性薄膜的纵向电阻率大于其横向电阻率,该第二电阻率异向性薄膜的横向电阻率大于其纵向电阻率,该驱动方法包括:在该第一电阻率异向性薄膜和该第二电阻率异向性薄膜相互垂直的二侧边施加一电压,测量另外二侧边各点的电压,根据该另外二侧边各点的电压的变化判断该第一电阻率异向性薄膜和该第二电阻率异向性薄膜之间是否有电连接点,并判断该电连接点在该触摸屏上的相对位置。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触摸屏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该另外二侧边的任意一点电压时,其它各点上分别施加一固定电压。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触摸屏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另外二侧边的电压各点均匀分布。
4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第一电阻率异向性薄膜测量点电压的变化位置判断电连接点在该触摸屏纵向上的相对位置。
42.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第二电阻率异向性薄膜测量点电压的变化位置判断电连接点在该触摸屏横向上的相对位置。
43.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阻率异向性薄膜和/或该第二电阻率异向性薄膜为碳纳米管薄膜。
44.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触摸屏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阻率异向性薄膜和/或该第二电阻率异向性薄膜为高分子导电薄膜。
CN2009103038743A 2009-06-30 2009-06-30 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 Active CN1019372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38743A CN101937279B (zh) 2009-06-30 2009-06-30 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
US12/795,823 US20100328258A1 (en) 2009-06-30 2010-06-08 Touch panel and 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KR1020100061177A KR20110001924A (ko) 2009-06-30 2010-06-28 터치패널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JP2010147462A JP2011014142A (ja) 2009-06-30 2010-06-29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EP10167997.5A EP2275909A3 (en) 2009-06-30 2010-06-30 Touch panel and 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38743A CN101937279B (zh) 2009-06-30 2009-06-30 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7279A CN101937279A (zh) 2011-01-05
CN101937279B true CN101937279B (zh) 2013-11-13

Family

ID=42482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038743A Active CN101937279B (zh) 2009-06-30 2009-06-30 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28258A1 (zh)
EP (1) EP2275909A3 (zh)
JP (1) JP2011014142A (zh)
KR (1) KR20110001924A (zh)
CN (1) CN1019372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39496A (en) * 2011-03-18 2012-10-01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Touch-control e-paper display
TWI585658B (zh) * 2011-06-03 2017-06-01 識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摸屏觸摸點之檢測方法
TW201250967A (en) * 2011-06-09 2012-12-16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Touch panel and touch screen
CN102902386A (zh) * 2011-07-25 2013-01-30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102956285A (zh) * 2011-08-31 2013-03-06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膜以及使用该透明导电膜的触控面板
KR101372534B1 (ko) * 2013-07-15 2014-03-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CN105324820B (zh) 2013-06-20 2019-04-30 Lg 电子株式会社 导电膜和包括导电膜的触摸板
JP2015045623A (ja) * 2013-08-29 2015-03-12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センサシート及び静電容量型センサ
CN104423741A (zh) * 2013-08-30 2015-03-18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点及触摸压力的检测方法
KR102135084B1 (ko) * 2013-11-19 2020-07-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WO2015141473A1 (ja) * 2014-03-20 2015-09-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
CN105807976B (zh) 2014-12-31 2019-02-12 清华大学 静电传感器
CN105807144B (zh) 2014-12-31 2019-01-18 清华大学 静电计
CN105807975B (zh) 2014-12-31 2019-01-18 清华大学 悬停控制装置
CN105807146B (zh) 2014-12-31 2018-10-02 清华大学 静电分布测量装置
CN105808030B (zh) * 2014-12-31 2018-10-02 清华大学 静电传感器
CN105807977B (zh) 2014-12-31 2019-02-12 清华大学 触摸和悬停感测装置
CN105807145B (zh) 2014-12-31 2019-01-18 清华大学 静电计
CN105807970B (zh) 2014-12-31 2018-08-17 清华大学 悬停控制装置
CN105808031B (zh) * 2014-12-31 2019-01-18 清华大学 静电感测方法
CN105807974B (zh) 2014-12-31 2018-09-11 清华大学 触摸和悬停感测装置
CN105807971B (zh) * 2014-12-31 2019-01-18 清华大学 静电传感器
CN105807973B (zh) 2014-12-31 2019-01-18 清华大学 静电传感器
CN109445635B (zh) * 2018-10-31 2022-04-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8607A (zh) * 2007-12-14 2009-06-17 清华大学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3116B (en) * 2000-09-19 2004-11-0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device with a built-in touch panel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CN101578667B (zh) * 2007-01-16 2011-07-06 帝人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层压体及其形成的触摸面板
CN101408816B (zh) * 2007-10-12 2010-12-29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摸屏、触摸屏的驱动方法和触摸屏显示装置
EP2073109A3 (en) * 2007-12-21 2012-08-22 Tsing Hua University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464765B (zh) * 2007-12-21 2011-01-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8607A (zh) * 2007-12-14 2009-06-17 清华大学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7279A (zh) 2011-01-05
KR20110001924A (ko) 2011-01-06
EP2275909A3 (en) 2013-08-14
JP2011014142A (ja) 2011-01-20
US20100328258A1 (en) 2010-12-30
EP2275909A2 (en) 201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7279B (zh) 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
CN101901069B (zh) 多点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
CN101943967B (zh) 触摸屏的定位方法
CN100573432C (zh) 多点电阻触摸屏
CN101859216B (zh) 触摸屏
CN101676832B (zh) 台式电脑
JP569792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タッチ点の定位方法
CN102053409B (zh) 显示装置
CN101963864B (zh) 触摸屏
CN101625617A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8346316B2 (en)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CN101470565A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1620454A (zh) 便携式电脑
CN102768593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3838440A (zh) 触摸屏
CN104298406A (zh) 复合结构的二维触控传感器
CN102478992B (zh) 触摸屏
TWI420356B (zh) 觸控屏及其驅動方法
CN109614017B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420355B (zh) 一種多點觸控的定位方法
US20170177112A1 (e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with z-shaped electrode pattern
TWI442295B (zh) 觸控面板的定位方法與驅動裝置
CN101930305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I420376B (zh) 觸控面板之多點辨識方法
TWI451317B (zh) 觸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QIMEI ELECTRON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NOLUX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2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213

Address after: 518109 Longhua,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1, floor 4,

Applicant after: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Co-applicant after: Chim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9 Longhua,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1, floor 4,

Applicant before: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Co-applicant before: Innolux Display Group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09 Longhua,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1, floor 4,

Applicant after: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pplicant after: Innolux Display Group

Address before: 518109 Longhua,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1, floor 4,

Applicant before: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Chim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