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3081B -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3081B
CN101933081B CN201080001047.XA CN201080001047A CN101933081B CN 101933081 B CN101933081 B CN 101933081B CN 201080001047 A CN201080001047 A CN 201080001047A CN 101933081 B CN101933081 B CN 101933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nning
image
frame
row
imag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10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3081A (zh
Inventor
加藤敏行
小林隆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33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3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3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30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02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 G09G2310/0213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controlling the sequence of the scanning lines with respect to the patterns to be displayed, e.g. to save pow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4Partial updating of the display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61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in the context of movement of objects on the screen or movement of the observer relative to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07Resolution change, inclusive of the use of different resolutions for different screen areas
    • G09G2340/0435Change or adaptation of the frame rate of the video str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1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 H04N7/0135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involving interpolation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实现运动图像的高清晰化的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图像处理器(101)从输入图像信号生成内插图像信号。显示板(105)具有显示区域(107),在显示区域(107)依次显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和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另外,显示板(105)在显示区域(107)的特定的划分区域、例如显示区域(107)的下方区域中,以比显示区域(107)中的其他划分区域高的速率显示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有源型(active-type)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源型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等保持型(hold-type)显示方式与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等脉冲型显示方式相比,具有闪烁少、眼睛不容易疲劳的优点。 
而另一方面,有关保持型显示方式的运动图像显示,有报告称运动图像作为在帧间变动的像素数都被积分后所得的图像而被察觉,由该图像的移动产生的积分导致发生图像的模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作为其理由,能够举出以人的视觉特性,通常数十微秒以内的光刺激几乎完全被积分而被察觉,以及4~5度(degree)/秒以内的移动仅靠眼球移动就能追踪等。 
作为改善上述这种运动图像显示中的图像不自然程度的问题的方式,报告了从前后的输入图像信号动态自适应地生成内插图像信号,依次使用生成了的内插图像信号和这两个输入图像信号来显示图像的图像插补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3)。 
这里,说明基于图像插补方式的现有技术的图像显示方法。 
图1作为现有技术的图像显示方法的第一个例子,表示具有1080行(line)扫描线的图像显示装置的2倍速驱动。具体而言,图1B表示显示帧率被高速化为输入帧率的2倍的2倍速线依次驱动,同时,为了进行比较,图1A表示显示帧率未被高速化而与输入帧率相等的线依次驱动(以下称作“等速线依次驱动,,)。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输入帧率以帧数单位表示输入到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处理器的输入图像信号的比率,显示帧率以帧数单位表示从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板输出的图像的比率。 
在图1A所示的等速线依次驱动中,依次显示多个帧(第1帧和第2帧)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图像(以下称作“原图像”)。相对于此,在图1B所 示的2倍速线依次驱动中,显示多个帧(第1帧和第2帧)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除此之外,中间帧(第1中间帧和第2中间帧)作为基于从输入图像信号获得的内插图像信号的图像(以下称作“插补图像”)被内插在帧间而被显示。 
这样,在2倍速线依次驱动中,对于1帧的原图像追加显示1帧的插补图像,所以,显示帧率成为输入帧率的2倍。因此,例如如图2所示,在画面所显示的运动图像中,标记●在第1帧与第2帧之间移动50像素(pix)时,通过内插标记●从第1帧移动25像素的第1中间帧,能够减轻图像的模糊。 
图3作为现有技术的图像显示方法的第二个例子,表示具有1080行的扫描线的图像显示装置的4倍速驱动。具体而言,图3B表示显示帧率被高速化为输入帧率的4倍的4倍速线依次驱动,同时,为了进行比较,图3A表示等速线依次驱动。 
在图3A所示的等速线依次驱动中,作为原图像而依次显示多个帧(第1帧和第2帧)。而在图3B表示的4倍速线依次驱动中,作为原图像而显示多个帧(第1帧和第2帧)。除此之外,多个中间帧(第11中间帧、第12中间帧、第13中间帧、第21中间帧、第22中间帧、以及第23中间帧)作为插补图像被内插在帧间而被显示。 
这样,在4倍速线依次驱动中,对于1帧的原图像,被追加显示3帧的插补图像,所以,显示帧率成为输入帧率的4倍。因此,4倍速线依次驱动能够比2倍速线依次驱动进一步减轻图像的模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954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3257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8848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图像显示方法中,为了实现比输入帧率高的帧率的显示,需要扫描速度的高速化。 
例如,在等速线依次驱动的情况下,假设输入帧率为60Hz时,以60Hz的垂直扫描频率进行扫描。因此,在具有1080行的扫描线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作为每1行扫描线的扫描时间的行扫描周期约为15.4μs。
而在2倍速线依次驱动时,在同一假设条件下,需要以120Hz的垂直扫描频率进行扫描。因此,在具有1080行的扫描线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行扫描周期约为7.7μs。 
同样地,在4倍速线依次驱动时,在同一假设条件下,需要以240Hz的垂直扫描频率进行扫描。因此,在具有1080行的扫描线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行扫描周期约为3.9μs。 
这样,为了将显示帧率高速化为其2倍、4倍、乃至4倍以上,需要将所有扫描线的行扫描周期缩短为1/2倍、1/4倍、乃至1/4倍以下。也就是,帧率的倍数与行扫描周期为反比例的关系。但是,扫描线的扫描速度存在由显示板的响应性所决定的临界值,难以进行超出临界值的高速的扫描。因此,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图像显示方法所使用的倍速线依次驱动中,难以实现高帧率驱动,在减轻运动图像的模糊等高清晰化上存在一定的限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运动图像的高清晰化的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信号处理单元,从输入图像信号生成内插图像信号;显示单元,具有多个扫描线,在显示区域,依次显示包含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和基于由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生成的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中的至少一方的图像;以及扫描单元,通过对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多个扫描线进行扫描,在所述显示区域显示图像,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显示区域包括以比所述输入图像信号的输入帧率高的速率显示图像的高速率区域和所述高速率区域以外的划分区域,所述扫描单元在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内进行扫描驱动动作,所述扫描驱动动作包括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所述第一动作通过进行与所述显示区域的一部分或者整体对应的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所述显示区域显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所述第二动作通过进行与所述高速率区域对应的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所述高速率区域显示基于所述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所述扫描单元将所述第二动作插入到所述第一动作中。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方法,用于在具有显示区域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在所 述显示区域依次显示包含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和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中的至少一方的图像,在该图像显示方法中,在所述显示区域的特定的划分区域中,以比所述显示区域中的其他划分区域高的速率显示图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运动图像的高清晰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等速线依次驱动的图,图1B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2倍速线依次驱动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2倍速线依次驱动的原图像和插补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A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等速线依次驱动的图,图3B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4倍速线依次驱动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内插图像信号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图7A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动作的扫描速度的图,图7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扫描驱动动作的扫描速度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原图像和插补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图10A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动作的扫描速度的图,图10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扫描驱动动作的扫描速度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原图像和插补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图13A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动作的扫描速度的图,图13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扫描驱动动作的扫描速度的图。 
图14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延迟时间的图,图14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延迟时间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图16A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动作的扫描速度的图,图16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扫描驱动动作的扫描速度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图19A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动作的扫描速度的图,图19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扫描驱动动作的扫描速度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图21A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动作的扫描速度的图,图21B是 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3倍速线依次驱动的扫描驱动动作的扫描速度的图,图21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扫描驱动动作的扫描速度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标号说明 
100图像显示装置 
101图像处理器 
102显示板控制电路 
103栅极驱动器 
104源极驱动器 
105显示板 
106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单元 
107显示区域 
108-1、108-2、108-n、108-N扫描线 
109-1、109-2、109-m、109-M数据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的结构方框图。 
在图4中,图像显示装置100包括:图像处理器101、显示板控制电路102、栅极驱动器103、源极驱动器104、以及显示板105。图像处理器101具有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单元106。另外,显示板105包括:作为显示画面的显示区域107;N根扫描线108-1、108-2、...、108-N;以及M根数据线109-1、109-2、...、109-N。 
在作为信号处理单元的图像处理器101中,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单元106对于依次输入的图像信号进行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处理。箭头标记S1表示向图像处理器101输入图像信号的信号线。 
这里,参照图5说明由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单元106进行的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处理的一个例子。 
在步骤ST101中,依次输入图像信号。输入图像信号被临时存储在图像处理器101内的存储器(未图示)中。 
在步骤ST102中,从先前输入的输入图像信号和紧接着该输入图像信号输入的输入图像信号,生成一个以上的内插图像信号。各个输入图像信号具有覆盖显示区域107的整个区域的信息量,由此生成的内插图像信号既可以具有覆盖显示区域107的整个区域的信息量,也可以具有仅覆盖一部分区域的信息量。 
在生成具有仅覆盖一部分区域的信息量的内插图像信号时,从各个输入图像信号中,提取与显示区域107的一部分区域对应的部分,基于提取出的部分所包含的信息,生成仅覆盖该一部分区域的信息量的内插图像信号。或者,从各个输入图像信号,暂时生成覆盖整个区域的信息量的内插图像信号,并从中截取(clip)与显示区域107的一部分区域对应的部分作为最终的内插图像信号。 
此外,由内插图像信号所覆盖的、显示区域107的一部分区域既可以是预先确定的,也可以是动态自适应地选择的。例如,以在电视影像等中至少包含字幕的出现频率高的、显示区域107的下方区域的方式地设定一部分区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以及此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输入图像信号或者内插图像信号的个数相当于基于该信号所显示的帧的个数。也就是,上述的“两个输入图像信号”代表2帧的输入图像信号,上述的“一个以上的内插图像信号”代表一个以上的帧的内插图像信号。 
在步骤ST103中,通过将生成了的内插图像信号内插到输入图像信号的预定位置,生成显示数据信号。 
在步骤ST104中,基于显示数据信号的生成结果生成相位信号。这里,相位信号表示从上方的扫描线向下方的扫描线推进的依次扫描的开始位置。例如,或者表示应该从第1行开始扫描,或者表示应该从第811行开始扫描。 
在步骤ST105中,将生成了的显示数据信号和相位信号输出到显示板控制电路102。 
这样,由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单元106进行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处理。此外,每次输入图像信号时进行上述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处理。另外,上述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处理通过使图像处理器101执行预先存储在存储介质(未图示)中 的内插图像信号生成程序而实现。 
显示数据信号和相位信号被输入到显示板控制电路102。箭头标记S2表示将显示数据信号输入到显示板控制电路102的信号线,箭头标记S3表示将相位信号输入到显示板控制电路102的信号线。 
显示板控制电路102基于显示数据信号生成源极驱动控制信号,将生成了的源极驱动控制信号输出到源极驱动器104。另外,显示板控制电路102基于相位信号生成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将生成了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输出到栅极驱动器103。 
源极驱动控制信号被输入到源极驱动器104。箭头标记S4表示将源极驱动控制信号输入到源极驱动器104的信号线,源极驱动器104基于源极驱动控制信号驱动数据线109-1~109-M。 
栅极驱动控制信号被输入到作为扫描单元的栅极驱动器103。箭头标记S5表示将栅极驱动控制信号输入到栅极驱动器103的信号线。栅极驱动器103基于栅极驱动控制信号驱动扫描线108-1~108-N。 
显示板105作为显示单元为液晶板。更具体而言,显示板105具有在阵列基板(未图示)与相向基板(未图示)之间经由取向膜(未图示)保持着液晶层(未图示)的结构,上述阵列基板在相互正交配置的扫描线108-1~108-N与数据线109-1~109-M之间的各个交点上,例如经由薄膜晶体管等有源元件(未图示)配置有像素电极(未图示),在上述相向基板上形成有与阵列基板相向的相向电极。在由栅极驱动器103对扫描线108-n(n是从1到N的整数)进行扫描时,显示板105的显示区域107显示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和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的中间帧。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图像显示装置100的栅极驱动器103所执行的扫描驱动动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及以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以扫描线数N=1080和输入帧率60Hz作为前提条件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其他条件下的扫描驱动动作。 
图6是用于说明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显示区域内的两个划分区域中一方的划分区域(高速率区域)以比另一方的划分区域高的刷新率(refresh rate)被刷新,由此显示帧率被高速化。在图6中,第2扫描线组是包含与在显示区域中内插图像 信号的信息覆盖的划分区域对应的第81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第1扫描线组是包含与在显示区域中的其他区域对应的第1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 
在时刻t1a,用于显示第1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进行,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输入图像信号具有覆盖显示区域的整个区域的信息量,因此,用于原图像显示的扫描需要进行从第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线、即全部扫描线的扫描。 
此外,第1帧显示期间是用于显示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的第1帧的原图像显示期间,换言之,是为了显示第1帧,根据从输入图像信号导出的源极驱动控制信号驱动数据线的期间。 
继在时刻t1a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1b,用于第1帧显示的第1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从时刻t1b开始,继续依次进行用于第1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1c,该扫描结束。也就是,在中途不中断地进行第1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 
在时刻t1c,用于显示第1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81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内插图像信号具有仅覆盖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区域的信息量,因此,用于插补图像显示的扫描需要进行与所覆盖的划分区域对应的扫描线(在该例子中为从第81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扫描。 
此外,第1中间帧显示期间是用于显示第1中间帧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的插补图像显示期间。换言之,是为了显示第1中间帧,根据从内插图像信号导出的源极驱动控制信号驱动数据线的期间。另外,作为第1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是为了第1帧与第2帧之间的移动补偿,由第1帧的输入图像信号和第2帧的输入图像信号生成,被内插在这两个输入图像信号之间的信号。 
继在时刻t1c进行的第81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1d,用于第1中间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然后,在时刻t1d,用于显示第2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第2帧显示期间是用于显示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的第2帧的原图像显示期间。换言之,是为了显示第2帧,根据从输入图像信号导出的源极驱动 控制信号驱动数据线的期间。 
继在时刻t1d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1e,用于第2帧显示的第1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从时刻t1e开始,继续依次进行用于第2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1f,该扫描结束。也就是,在中途不中断地进行第2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 
在时刻t1f,用于显示第2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81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第2中间帧显示期间是用于显示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的第2中间帧的插补图像显示期间。换言之,是为了显示第2中间帧,根据从内插图像信号导出的源极驱动控制信号驱动数据线的期间。另外,作为第2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是为了第2帧与第3帧之间的移动补偿,由第2帧的输入图像信号和第3帧的输入图像信号生成,被内插在这两个输入图像信号之间的信号。 
继在时刻t1f进行的第81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1g,用于第2中间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原图像显示通过对所有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而插补图像显示通过仅对第2扫描线组所包含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因此,刷新率对于在显示区域中与第2扫描线组对应的划分区域成为比输入帧率高的值(交替为75Hz和300Hz),而对于在显示区域中与第1扫描线组对应的划分区域,仍为与输入帧率相等的60Hz。换言之,垂直扫描频率对于第2扫描线组成为比输入帧率高的值,而对于第1扫描线组,仍为与输入帧率相等的60Hz。因此,尽管显示帧率与输入帧率相比被高速化,但能够抑制各个扫描线的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 
抑制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的效果,通过参照图7而十分明显。图7是用于比较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动作与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前者表示为图7A,后者表示为图7B。为了进行比较,图7A中例示的现有技术是上述的等速线依次驱动,不在每个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进行插补图像显示,显示帧率未被高速化。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个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进行插补图像显示,显示帧率被高速化。因此,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速度的角度θ1比表示现有技术的扫描速度的角度θ0大。但是,为了插补图像显示而进行反复扫描的范围仅限于一部分扫描线, 因此,在角度θ1与θ2之间不存在大的差异。在基于上述前提条件计算时,本实施方式的行扫描周期约为12.3μs。这比现有技术的等速线依次驱动的行扫描周期约15.4μs稍短,但是比现有技术的2倍速线依次驱动的行扫描周期约7.7μs大幅地长。另外,即使在假设整个显示区域的刷新率在75Hz和300Hz之间交替切换的线依次驱动的情况下,与该驱动所需要的平均行扫描周期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确保足够长的行扫描周期。因此,能够降低由显示板的响应性阻碍高帧率驱动的可能性。也就是,在实现高帧率驱动的同时,动态自适应地减轻运动图像的模糊,能够实现运动图像的高清晰化。 
图8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显示的原图像与插补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 
在以减轻由图像的移动产生的图像的模糊为目的而生成内插图像信号时,需要考虑用于原图像显示的扫描与用于插补图像显示的扫描之间的时间间隔。这里,在参照图6着眼于第811行时,从第1帧显示期间的扫描到第1中间帧显示期间的扫描为止的时间间隔I1c-1b,比从第1中间帧显示期间的扫描到第2帧显示期间的扫描的时间间隔I1e-1c大幅缩短。具体而言,时间间隔I1c-1b约为3.3ms,时间间隔I1e-1c约为13.3ms,因此,如图8所示,以第1帧与第1中间帧之间的移动量成为第1帧与第2帧之间的移动量的1/5的方式生成内插图像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从第81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区域的显示板的保持时间最长为13.3ms,比现有技术的等速线依次驱动时的约16.7ms短,因此,能够减轻由图像的移动所产生的图像的模糊。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仅在显示区域内的受限定的区域使刷新率高速化,能够抑制伴随显示帧率的高速化而产生的扫描速度的大幅高速化。因此,能够不受显示板的响应性阻碍地实现高帧率驱动,动态自适应地减轻运动图像的模糊,进而实现运动图像的高清晰化。 
对于高速滚动(scroll)的字幕等尤其能够视觉识别这一效果,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横向滚动字幕的出现频率高的、相当于显示画面下端部分的下方区域设定为高刷新率的区域。但是,也可以将显示画面下端部分之外的区域设定为高刷新率的区域。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81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270行设定为高刷新率区域的宽度,但该宽度也可以变更。 
(实施方式2)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在结构上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因此,在论及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的结构要素时,通过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省略对该结构要素的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即: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单元106在生成显示数据信号时,将用于原图像显示的一部分扫描线的扫描插入到用于相同的原图像显示的其他部分的扫描线的扫描中,从而使一部分扫描线组的扫描的时间间隔均匀化。 
图9是用于说明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通过显示区域内的两个划分区域中一方的划分区域(高速率区域)以比另一方的划分区域高的刷新率被刷新,由此显示帧率被高速化。在图9中,第2扫描线组是包含从与在显示区域中内插图像信号的信息覆盖的划分区域对应的第81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第1扫描线组是包含从与在显示区域中的其他区域对应的第1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 
在时刻t2a,用于显示第1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进行,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 
继在时刻t2a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依次扫描。然后,在时刻t2b,在至用于第1帧显示的第405行为止的扫描结束后,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跳过(skip)从第406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开始从第811行起的扫描。继第81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2c,该扫描结束。从时刻t2c开始,依次进行先前跳过了的、从第406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在时刻t2d,该扫描结束。也就是,第1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在中途不中断地进行。但是,第1帧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被插入到第1帧显示期间的第1扫描线组的扫描中。 
在时刻t2d,用于显示第1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81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 
继在时刻t2d进行的第81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2e,用于第1中间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然后,在时刻t2e,用于显示第2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 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 
继在时刻t2e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依次扫描。然后,在时刻t2f,在至用于第2帧显示的第405行为止的扫描结束后,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跳过从第406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开始从第811行起的扫描。继第81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2g,该扫描结束。从时刻t2g开始,依次进行先前跳过了的、从第406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在时刻t2h,该扫描结束。也就是,在中途不中断地进行第2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但是,第2帧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被插入到第2帧显示期间的第1扫描线组的扫描中。 
在时刻t2h,用于显示第2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81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 
继在时刻t2h进行的第81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2i,用于第2中间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原图像显示通过对所有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而插补图像显示通过仅扫描第2扫描线组所包含的扫描线来进行。因此,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各个扫描线的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 
抑制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的效果通过参照图10而十分明显。图10是用于比较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动作与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前者表示为图10A,后者表示为图10B。为了进行比较,图10A中例示的现有技术是上述的等速线依次驱动,不在每个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进行插补图像显示,显示帧率未被高速化。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个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进行插补图像显示,显示帧率被高速化为2倍。因此,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速度的角度θ2比表示现有技术的扫描速度的角度θ0大。但是,为了插补图像显示而进行反复扫描的范围仅限于一部分扫描线,因此,在角度θ2与θ0之间不存在大的差异。在基于上述前提条件计算时,本实施方式的行扫描周期约为12.3μs。这比现有技术的等速线依次驱动的行扫描周期约15.4μs稍短,但是比现有技术的2倍速线依次驱动的行扫描周期约7.7μs大幅地长。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确保足够长的行扫描周期。因此,能够降低由显示板的响应性阻碍高帧率驱动的可能性。也就是,在实现高帧率驱动的同时,动态自适应地减轻运动 图像的模糊,能够实现运动图像的高清晰化。 
图11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显示的原图像与插补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 
在以减轻由图像的移动所产生的图像的模糊为目的而生成内插图像信号时,需要考虑用于原图像显示的扫描和用于插补图像显示的扫描之间的时间间隔。这里,在参照图9着眼于第811行时,从第1帧显示期间的扫描到第1中间帧显示期间的扫描为止的时间间隔I2、与从第1中间帧显示期间的扫描到第2帧显示期间的扫描为止的时间间隔I2、以及从第2帧显示期间的扫描到第2中间帧显示期间的扫描为止的时间间隔I2相互相等。具体而言,时间间隔I2约为8.3ms。也就是,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以均匀时间间隔进行。 
通过将原图像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插入到原图像显示期间的第1扫描线组的扫描中,实现时间间隔I2的均匀。 
与此同时,如图11所示,以第1帧与第1中间帧之间的移动量成为第1帧与第2帧之间的移动量的1/2的方式生成内插图像信号。由此,第1中间帧成为在正中间的图像而不是偏向其前后帧(即第1帧和第2帧)中的一方的图像,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用于内插图像信号生成的运算变得容易。 
而且,能够对在内插图像信号生成的用途上被广泛使用的现有的系统不做大幅的程序变更地适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0。这是因为生成用于2倍速驱动的内插图像信号的现有的系统已经被程序化为将在前后两个帧的正中间的图像作为中间帧进行运算。 
并且,从第81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区域的显示板的保持时间最长为8.3ms,比现有技术的等速线依次驱动时的约16.7ms短,因此,能够减轻由图像的移动所产生的图像的模糊。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仅在显示区域内限定的区域使刷新率高速化,能够抑制伴随显示帧率的高速化而产生的扫描速度的大幅高速化。因此,能够不受显示板的响应性阻碍地实现高帧率驱动,动态自适应地减轻运动图像的模糊,进而实现运动图像的高清晰化。 
(实施方式3)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在结构上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因此,在论及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的结构要素时,通过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省略对 该结构要素的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即: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单元106在生成显示数据信号时,将用于插补图像显示的扫描插入到用于1帧的原图像显示的扫描中,从而使一部分扫描线组的扫描的时间间隔均匀。 
图12是用于说明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显示区域内的两个划分区域中一方的划分区域(高速率区域)以比另一方的划分区域高的刷新率被刷新,由此显示帧率被高速化。在图12中,第2扫描线组是包含从与在显示区域中内插图像信号的信息覆盖的划分区域对应的第81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第1扫描线组是包含从与在显示区域中的其他区域对应的第1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 
在时刻t3a,用于显示第1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继在时刻t3a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依次扫描。然后,在时刻t3b,在至用于第1帧显示的第405行为止的扫描结束后,中断用于第1帧显示的扫描,跳过从第406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 
从时刻t3b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1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811行起的扫描。继第81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3c,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1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从时刻t3c开始,重新开始先前中断的、用于第1帧显示的扫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依次进行先前跳过的、从第406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在时刻t3e,该扫描结束。也就是,第1中间帧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依次扫描被插入到第1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当中。 
然后,在时刻t3e,用于显示第2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继在时刻t3e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依次扫描。然后,在时刻t3f,在至用于第2帧显示的第405行为止的扫描结束时,中断用于第2帧显示的扫描,跳过从第406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 
从时刻t3f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2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 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811行起的扫描。继第81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3g,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2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从时刻t3g开始,重新开始先前中断的、用于第2帧显示的扫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依次进行先前跳过的、从第406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在时刻t3i,该扫描结束。也就是,第2中间帧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依次扫描被插入到第2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当中。 
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原图像显示通过对所有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而插补图像显示通过仅对第2扫描线组所包含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因此,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各个扫描线的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 
抑制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的效果通过参照图13而十分明显。图13是用于比较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动作与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前者表示为图13A,后者表示为图13B。为了进行比较,图13A中例示的现有技术是上述的等速线依次驱动,不在每个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进行插补图像显示,显示帧率未被高速化。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个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进行插补图像显示,显示帧率被高速化为2倍。因此,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速度的角度θ3比表示现有技术的扫描速度的角度θ0大。但是,为了插补图像显示而进行反复扫描的范围仅限于一部分扫描线,因此,在角度θ3与θ0之间不存在大的差异。在基于上述前提条件计算时,本实施方式的行扫描周期约为12.3μs。这比现有技术的等速线依次驱动的行扫描周期约15.4μs稍短,但是比现有技术的2倍速线依次驱动的行扫描周期约7.7μs大幅地长。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地确保足够长的行扫描周期。因此,能够降低由显示板的响应性阻碍高帧率驱动的可能性。也就是,在实现高帧率驱动的同时,动态自适应地减轻运动图像的模糊,能够实现运动图像的高清晰化。 
另外,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将插补图像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插入到原图像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扫描中。由此,如图12所示,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的时间间隔I3被均匀。具体而言,时间间隔I3约为8.3ms。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实现在实施方式2中实现的特有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仅在显示区域内限定的区域使刷新率高速化,能够抑制伴随显示帧率的高速化而产生的扫描速度的大幅高速化。因此,能够不受显示板的响应性阻碍地实现高帧率驱动,动态自适应地减轻运动图像的模糊,进而实现运动图像的高清晰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延迟时间方面能够实现比实施方式2更有利的效果。其理由如下。 
图14是用于比较实施方式2的扫描定时与实施方式3的扫描定时的图,前者表示为图14A,后者表示为图14B。 
在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2中,第1中间帧被内插到第1帧与第2帧之间。也就是,从作为第1帧的基础的输入图像信号和作为第2帧的基础的输入图像信号生成的、作为第1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被内插到这两个输入图像信号之间。 
对此,在图14B所示的实施方式3中,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为第2中间帧,该内插图像信号从作为第1帧的基础的输入图像信号和作为第2帧的基础的输入图像信号生成。因此,在图14A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第1中间帧显示期间所显示的第1中间帧,与在图14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2中间帧显示期间所显示的第2中间帧为同一图像。无论是作为实施方式2的第1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还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2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都能在输入2帧的图像信号的定时之后生成,因此,这些信号能够以相互相同的定时生成。 
于是,假设同时生成各个内插图像信号,如图示的那样,在将实施方式2的第1中间帧的扫描定时和本实施方式的第2中间帧的扫描定时合在一起时,本实施方式的各个帧的扫描能够比实施方式2的各个帧的扫描早时间差D地进行。其理由如下。在实施方式2的情况下,是中间帧的内插图像信号内插到2帧的输入图像信号的中间部分。而本实施方式的情况,是中间帧的内插图像信号内插到2帧的输入图像信号的后方部分、即第2帧的输入图像信号中,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相对早地显示各个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2相比,能够缩短从图像信号输入的定时到图像显示的定时的延迟时间。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缩短延迟时间,因此,能够获得使从视频游戏的用户输入到画面显示为止的响应高速化,以及缩小用于合声同步 (lip-synching)调整的声音用延迟电路的规模等效果。 
(实施方式4)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在结构上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因此,在论及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的结构要素时,通过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省略对该结构要素的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在对于1帧的原图像显示多个帧的插补图像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 
图15是用于说明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显示区域内的两个划分区域中一方的划分区域(高速率区域)以比另一方的划分区域高的刷新率被刷新,由此显示帧率被高速化。在图15中,第2扫描线组是包含从与在显示区域中内插图像信号的信息覆盖的划分区域对应的第99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第1扫描线组是包含从与在显示区域中的其他区域对应的第1行到第99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 
在时刻t4a,用于显示第1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 
继在时刻t4a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4b,用于第1帧显示的第1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从时刻t4b开始,继续依次进行用于第1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4c,该扫描结束。也就是,在中途不中断地进行第1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 
接下来,进行用于依次显示第11中间帧、第12中间帧、以及第13中间帧的扫描。为了第1帧与第2帧之间的移动补偿,作为第11中间帧、第12中间帧、以及第13中间帧的各自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从第1帧的输入图像信号和第2帧的输入图像信号生成,并被依次内插在这两个输入图像信号之间。 
在时刻t4c,用于显示第11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99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第99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4d,用于第11中间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4d,用于显示第12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 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99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第99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4e,用于第12中间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4e,用于显示第13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99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第99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4f,用于第13中间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然后,在时刻t4f,用于显示第2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 
继在时刻t4f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4g,用于第2帧显示的第1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从时刻t4g开始,继续依次进行用于第2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4h,该扫描结束。也就是,在中途不中断地进行第2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 
接下来,进行用于依次显示第21中间帧、第22中间帧、以及第23中间帧的扫描。为了第2帧与第3帧之间的移动补偿,作为第21中间帧、第22中间帧、以及第23中间帧的各自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从第2帧的输入图像信号和第3帧的输入图像信号生成,并被依次内插在这两个输入图像信号之间。 
在时刻t4h,用于显示第21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99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第99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4i,用于第21中间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4i,用于显示第22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99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第99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4j,用于第22中间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4j,用于显示第23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99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第99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4k,用于第23中间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原图像显示通过对所有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 现,而插补图像显示通过仅对第2扫描线组所包含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因此,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各个扫描线的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 
抑制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的效果通过参照图16而十分明显。图16是用于比较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动作与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前者表示为图16A,后者表示为图16B。为了进行比较,图16A中例示的现有技术是上述的等速线依次驱动,不在每个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进行插补图像显示,显示帧率未被高速化。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个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进行插补图像显示,显示帧率被高速化。因此,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速度的角度θ4比表示现有技术的扫描速度的角度θ0大。但是,为了插补图像显示而进行反复扫描的范围仅限于一部分扫描线,因此,在角度θ4与θ0之间不存在大的差异。在基于上述前提条件计算时,本实施方式的行扫描周期约为12.3μs,因此,能够与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地确保足够长的行扫描周期。因此,能够降低由显示板的响应性阻碍高帧率驱动的可能性。也就是,在实现高帧率驱动的同时,动态自适应地减轻运动图像的模糊,能够实现运动图像的高清晰化。 
(实施方式5)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在结构上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因此,在论及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的结构要素时,通过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省略对该结构要素的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在对于1帧的原图像显示3帧的插补图像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进而,本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即: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单元106在生成显示数据信号时,将用于插补图像显示的扫描插入到用于1帧的原图像显示的扫描中,从而使一部分扫描线组的扫描的时间间隔均匀。 
图17是用于说明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显示区域内的两个划分区域中一方的划分区域(高速率区域)以比另一方的划分区域高的刷新率被刷新,由此显示帧率被高速化。在图17中,第2扫描线组是包含从与在显示区域中内插图像信号的信息覆盖的划分区域对应的第99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第1 扫描线组是包含从与在显示区域中的其他区域对应的第1行到第99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 
在时刻t5a,用于显示第1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 
继在时刻t5a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第1扫描线组被依次扫描,在时刻t5b中断用于第1帧显示的扫描,跳过从第249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 
从时刻t5b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11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991行起的扫描。继第99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5c,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11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从时刻t5c开始,重新开始先前中断了的、用于第1帧显示的扫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先前跳过了的第249行开始依次进行扫描。在时刻t5d,再次中断用于第1帧显示的扫描,跳过从第497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 
从时刻t5d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12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991行起的扫描。继第99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5e,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12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从时刻t5e开始,重新开始先前中断了的、用于第1帧显示的扫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先前跳过了的第497行开始依次进行扫描。在时刻t5f,再次中断用于第1帧显示的扫描,跳过从第745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 
从时刻t5f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13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991行起的扫描。继第99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5g,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13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从时刻t5g开始,重新开始先前中断了的、用于第1帧显示的扫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先前跳过了的第745行开始依次进行扫描。 
在时刻t5h,用于第1帧显示的第1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从时刻t5h开始,继续依次进行用于第1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5i,该扫描结 束。 
这样,第11中间帧显示期间、第12中间帧显示期间、以及第13中间帧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依次扫描被插入到第1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当中。 
然后,在时刻t5i,用于显示第2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 
继在时刻t5i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第1扫描线组被依次扫描,在时刻t5j,中断用于第2帧显示的扫描,跳过从第249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 
从时刻t5j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21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991行起的扫描。继第99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5k,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21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从时刻t5k开始,重新开始先前中断了的、用于第2帧显示的扫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先前跳过了的第249行开始依次进行扫描。在时刻t5l,再次中断用于第2帧显示的扫描,跳过从第497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 
从时刻t5l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22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991行起的扫描。继第99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5m,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22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从时刻t5m开始,重新开始先前中断了的、用于第2帧显示的扫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先前跳过了的第497行开始依次进行扫描。在时刻t5n,再次中断用于第2帧显示的扫描,跳过从第745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 
从时刻t5n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23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991行起的扫描。继第99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5o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23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从时刻t5o开始,重新开始先前中断了的、用于第2帧显示的扫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先前跳过了的第745行开始依次进行扫描。 
在时刻t5p,用于第2帧显示的第1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从时刻t5p开始,继续依次进行用于第2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5q,该扫描结束。 
这样,第21中间帧显示期间、第22中间帧显示期间、以及第23中间帧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依次扫描,被插入到第2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当中。 
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原图像显示通过对所有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而插补图像显示通过仅对第2扫描线组所包含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因此,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地,抑制了在图17中以角度θ5表示的各个扫描线的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 
另外,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使插补图像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插入到原图像显示期间的所有扫描线的扫描中。由此,如图17所示,时间间隔I5相互相等。也就是,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以均匀时间间隔进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实现实施方式2所实现的特有的效果。 
(实施方式6)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在结构上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因此,在论及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的结构要素时,通过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省略对该结构要素的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即:在插补图像显示期间各个扫描线组被扫描不同的次数。 
图18是用于说明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显示区域内的四个划分区域中的中央区域(第一高速率区域)以最高的刷新率被刷新,显示区域内的四个划分区域中的下方区域(第二高速率区域)以第二刷新率被刷新,由此显示帧率被高速化。在图18中,第2扫描线组是包含从与在显示区域中内插图像信号的信息覆盖的划分区域对应的第301行到第39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第三扫描线组是包含从与在显示区域中内插图像信号的信息覆盖的划分区域对应的第99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第1扫描线组是包含从与在显示区域中的其他区域对应的第1行到第300行为止和第391行到第99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 
在时刻t6a,用于显示第1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 
继在时刻t6a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第1扫描线组(第1行到第300行)、第2扫描线组(第301行到第390行)、第1扫描线组(第391行到第990行)和第三扫描线组(第991行到第1080行)被依次扫描,在时刻t6b,该扫描结束。也就是,在中途不中断地进行第1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 
在时刻t6b,用于显示第11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30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6b进行的第301行的扫描之后,第2扫描线组被依次扫描,在时刻t6c,用于第11中间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6c,用于显示第12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99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6c进行的第991行的扫描之后,第三扫描线组被依次扫描,在时刻t6d,用于第12中间帧显示的第三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6d,用于显示第13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30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6d进行的第301行的扫描之后,第2扫描线组被依次扫描,在时刻t6e,用于第13中间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然后,在时刻t6e,用于显示第2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 
继在时刻t6e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第1行到第300行)、第2扫描线组(第301行到第390行)、第1扫描线组(第391行到第990行)和第三扫描线组(第991行到第1080行)依次扫描,在时刻t6f,该扫描结束。也就是,在中途不中断地进行第2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 
在时刻t6f,用于显示第21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30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6f进行的第301行的扫描之后,第2扫描线组被依次扫描,在时刻t6g,用于第21中间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6g,用于显示第22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 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99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6g进行的第99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三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6h,用于第22中间帧显示的第三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6h,用于显示第23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30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6h进行的第301行的扫描之后,第2扫描线组被依次扫描,在时刻t6i,用于第23中间帧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结束。 
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原图像显示通过对所有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而插补图像显示通过仅对第2扫描线组和第三扫描线组所包含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因此,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地,抑制了各个扫描线的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 
另外,第2扫描线组在第1帧显示期间与第2帧显示期间之间被扫描两次,第三扫描线组在第1帧显示期间与第2帧显示期间之间被扫描一次。由此,能够实现更进一步的高清晰化。 
抑制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的效果通过参照图19而十分明显。图19是用于比较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动作与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前者表示为图19A,后者表示为图19B。为了进行比较,图19A中例示的现有技术是上述的等速线依次驱动,不在每个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进行插补图像显示,显示帧率未被高速化。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个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进行插补图像显示,显示帧率被高速化。因此,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速度的角度θ6比表示现有技术的扫描速度的角度θ0大。但是,为了插补图像显示而进行反复扫描的范围仅限于一部分扫描线,因此,在角度θ6与θ0之间不存在大的差异。在基于上述前提条件计算时,本实施方式的行扫描周期约为12.3μs,因此,能够与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地确保足够长的行扫描周期。因此,能够降低由显示板的响应性阻碍高帧率驱动的可能性。也就是,在实现高帧率驱动的同时,动态自适应地减轻运动图像的模糊,能够实现运动图像的高清晰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扫描线组和第三扫描线组的扫描次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第1帧显示期间后对第三扫描线组进行扫描,之后对第2扫描线组进行两次扫描。另外,也可以是在第1帧显示期间后对第2扫描线组进行两次扫描,之后对第三扫描线组进行扫描。 
(实施方式7)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在结构上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因此,在论及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的结构要素时,通过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省略对该结构要素的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即:在插补图像显示期间有时对全部扫描线进行扫描、有时仅对一部分扫描线进行扫描。 
图20是用于说明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显示区域内的两个划分区域中一方的划分区域(高速率区域)以比另一方的划分区域高的刷新率被刷新,由此显示帧率被高速化。在图20中,第1扫描线组是包含从第1行到第270行为止和第81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第2扫描线组是包含其他扫描线、即从第271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 
在时刻t7a,用于显示第1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 
继在时刻t7a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的一部分、第2扫描线组、以及第1扫描线组的剩余部分依次扫描,在时刻t7b,该扫描结束。也就是,在中途不中断地进行第1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 
接下来,进行用于依次显示第11中间帧、第12中间帧、以及第13中间帧的扫描。这里,为了第1帧与第2帧之间的移动补偿,作为第11中间帧、第12中间帧、以及第13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从第1帧的输入图像信号和第2帧的输入图像信号生成,并被依次内插在这两个输入图像信号之间。另外,作为第12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具有覆盖显示区域的整个区域的信息量。作为第11中间帧和第13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具有仅覆盖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区域的信息量。 
在时刻t7b,用于显示第11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27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7b进行的第27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7c,用于第11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7c,用于显示第12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 时刻t7c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的一部分、第2扫描线组、以及第1扫描线组的剩余部分依次扫描,在时刻t7d,用于第12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7d,用于显示第13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27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7d进行的第27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7e,用于第13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然后,在时刻t7e,用于显示第2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 
继在时刻t7e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的一部分、第2扫描线组、以及第1扫描线组的剩余部分依次扫描,在时刻t7f,该扫描结束。也就是,在中途不中断地进行第2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 
接下来,进行用于依次显示第21中间帧、第22中间帧、以及第23中间帧的扫描。这里,为了第2帧与第3帧之间的移动补偿,作为第21中间帧、第22中间帧、以及第23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从第2帧的输入图像信号和第3帧的输入图像信号生成,并被依次内插在这两个输入图像信号之间。另外,作为第22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具有覆盖显示区域的整个区域的信息量。作为第21中间帧和第23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具有仅覆盖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区域的信息量。 
在时刻t7f,用于显示第21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27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7f进行的第27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7g,用于第21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7g,用于显示第22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7g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的一部分、第2扫描线组、以及第1扫描线组的剩余部分依次扫描,在时刻t7h,用于第22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7h,用于显示第23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27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7h进行的第27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7i, 用于第23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原图像的显示通过对所有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而一部分插补图像显示通过与原图像的显示同样地对所有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其他插补图像的显示通过仅对第2扫描线组所包含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因此,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地,抑制了各个扫描线的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 
另外,由于一部分插补图像的显示与原图像显示同样地通过所有扫描线的扫描来进行,因此,在通过第1扫描线组扫描的显示区域中,能够取得与现有技术的2倍速线依次驱动同样的效果,在通过第2扫描线组扫描的显示区域中,能够取得与现有技术的4倍速线依次驱动同样的效果。 
抑制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的效果通过参照图21而十分明显。图21是用于比较现有技术的扫描驱动动作与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前者表示为图21A,后者表示为图21C。为了进行比较,图21B中例示的现有技术是3倍速线依次驱动,在每个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进行插补图像显示,显示帧率被高速化为3倍。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个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进行插补图像显示,显示帧率被高速化为3倍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与现有技术相比被进一步高速化,但显然表示扫描速度的角度θ7与表示现有技术的扫描速度的角度θ’0为相等的值。因此,能够降低由显示板的响应性阻碍高帧率驱动的可能性。也就是,在实现高帧率驱动的同时,动态自适应地减轻运动图像的模糊,能够实现运动图像的高清晰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原图像的显示在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中只能进行一次。但是,与原图像同样地通过所有的扫描线的扫描进行的插补图像的显示,在相同时间中能够进行一次以上。通过仅对一部分扫描线组所包含的扫描线的扫描进行的插补图像的显示,在相同时间中也能够进行一次以上。 
(实施方式8)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在结构上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因此,在论及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的结构要素时,通过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省略对该结构要素的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7不同,即:在原图像的显示期间和与原图像同样具有覆盖整个区域的信息量的插补图像显示期间的各帧的扫描,不一定从第1行开始扫描。 
图22是用于说明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显示区域内的两个划分区域中一方的划分区域(高速率区域)以比另一方的划分区域高的刷新率被刷新,由此显示帧率被高速化。在图22中,第1扫描线组是包含从第1行到第54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第2扫描线组是包含其他扫描线、即从第54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 
在时刻t8a,用于显示第1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27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 
继在时刻t8a进行的第27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和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8b,扫描到第1080行结束。进而,对从第1扫描线组的第1行到第270行进行扫描,在时刻t8c,该扫描结束。也就是,第1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中,在中途不中断地进行从第271行开始经由第1080行和第1行到第270行为止的扫描。 
接下来,进行用于依次显示第11中间帧、第12中间帧、以及第13中间帧的扫描。这里,为了第1帧和第2帧之间的移动补偿,作为第11中间帧、第12中间帧、以及第13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从第1帧的输入图像信号和第2帧的输入图像信号生成,并被依次内插在这两个输入图像信号之间。另外,作为第12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具有覆盖显示区域的整个区域的信息量。作为第11中间帧和第13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具有仅覆盖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区域的信息量。 
在时刻t8c,用于显示第11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54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8c进行的第54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8d,用于第11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8d,用于显示第12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27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8d进行的第27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和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8e,扫描到第1080行结束。进而,对从第1扫描线组的第1 行到第270行进行扫描,在时刻t8f,用于第12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8f,用于显示第13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54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8f进行的第54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8g,用于第13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然后,在时刻t8g,用于显示第2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27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 
继在时刻t8g进行的第27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和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8h,扫描到第1080行结束。进而,对从第1扫描线组的第1行到第270行进行扫描,在时刻t8i,该扫描结束。也就是,在第2帧显示期间的全部扫描线的依次扫描中,在中途不中断地进行从第271行开始经由第1080行和第1行到第270行为止的扫描。 
接下来,进行用于依次显示第21中间帧、第22中间帧、以及第23中间帧的扫描。这里,为了第2帧和第3帧之间的移动补偿,作为第21中间帧、第22中间帧、以及第23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从第2帧的输入图像信号和第3帧的输入图像信号生成,并被依次内插在这两个输入图像信号之间。另外,作为第22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具有覆盖显示区域的整个区域的信息量。作为第21中间帧和第23中间帧的基础的内插图像信号具有仅覆盖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区域的信息量。 
在时刻t8i,用于显示第21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54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8i进行的第54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8j,用于第21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8j,用于显示第22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27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8j进行的第27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和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8k,扫描到第1080行结束。进而,对从第1扫描线组的第1行到第270行进行扫描,在时刻t8l,用于第22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在时刻t8l,用于显示第23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54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8l进行的第54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2扫描线组依次扫描,在时刻t8m, 用于第23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原图像的显示通过对所有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而一部分插补图像的显示通过与原图像的显示同样地对所有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其他插补图像的显示通过仅对第2扫描线组所包含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7同样地,能够抑制各个扫描线的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 
另外,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在原图像的显示期间和与原图像同样具有覆盖整个区域的信息量的插补图像的显示期间,从第271行开始进行各个帧的扫描。 
由此,如图所示,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的时间间隔I8被均匀。具体而言,时间间隔I8为约4.2ms。 
在原图像的显示期间和与原图像同样具有覆盖整个区域的信息量的插补图像显示期间,开始各个帧的扫描的适当的行(line),例如能够如以下这样计算。 
将整个区域的行数设为A,将高速率区域的行数设为B,将高速率区域的开头的行设为C。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原图像和覆盖与原图像同样的整个区域的插补图像的扫描开始位置(扫描开始行),优选在满足C>(A-B)÷2的情况下设定为第(C-0.5×(A-B))行。另外,优选在满足C≤(A-B)÷2的情况下设定为第(C+0.5×(A+B))行。也就是,基于与高速率区域对应的扫描线组的行数和开头行,设定原图像和用于与原图像同样地覆盖整个区域的插补图像的扫描开始行。在高速率区域例如发生了动态自适应变更的情况下,扫描开始行根据上述计算被重新设定。 
此外,当在运算中产生小数点以下的尾数时,能够以解为A以下的正整数的方式任意地取整。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在任意的位置设定的第2扫描线组都能降低高帧率驱动受显示板的响应性阻碍的可能性。也就是,在实现高帧率驱动的同时,能够动态自适应地减轻运动图像的模糊,从而实现运动图像的高清晰化。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尤其可变地设定用于原图像和与原同样同样地覆盖整个区域的插补图像的扫描开始行,能够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特征适当地组合实施。 
(实施方式9)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在结构上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因此,在论及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的结构要素时,通过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省略对该结构要素的详细的说明。 
在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单元106生成显示数据信号时,将用于插补图像显示的扫描插入到用于原图像显示的扫描中,以使一部分扫描线组的扫描的时间间隔均匀方面,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3类似。但是,在对于一部分显示区域不进行用于原图像显示的扫描,对于上述一部分显示区域仅进行用于插补图像显示的扫描方面,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3不同。另外,本实施方式在原图像不覆盖整个区域方面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不同。 
图23是用于说明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在图23所示的例子中,显示区域内的两个划分区域中一方的划分区域(高速率区域)以比另一方的划分区域高的刷新率被刷新,由此显示帧率被高速化。在图23中,第2扫描线组是包含从与在显示区域中内插图像信号的信息覆盖的划分区域对应的第81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第1扫描线组是包含从与在显示区域中的其他区域对应的第1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 
在时刻t9a,用于显示第1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继在时刻t9a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依次扫描。然后,在时刻t9b,在至用于第1帧显示的第405行为止的扫描结束后,中断用于第1帧显示的扫描,跳过从第406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 
从时刻t9b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11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811行起的扫描。继第81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9c,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11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从时刻t9c开始,重新开始先前中断了的、用于第1帧显示的扫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依次进行先前跳过了的、从第406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在时刻t9d,该扫描结束。也就是,第11中间帧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依次扫描被插入到第1帧显示期间的第1 行到第810行为止的依次扫描当中。另外,在第2扫描线组中不进行用于显示作为原图像的第1帧的扫描。 
从时刻t9d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12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811行起的扫描。继第81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9e,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12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然后,在时刻t9e,用于显示第2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继在时刻t9e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依次扫描。然后,在时刻t9f,在至用于第2帧显示的第405行为止的扫描结束时,中断用于第2帧显示的扫描,跳过从第406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 
从时刻t9f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而开始用于显示第21中间帧的扫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811行起的扫描。继第81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9g,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21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从时刻t9g开始,重新开始先前中断了的、用于第2帧显示的扫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依次进行先前跳过了的、从第406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在时刻t9h,该扫描结束。也就是,第21中间帧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依次扫描被插入到第2帧显示期间的第1行到第810行为止的依次扫描当中。另外,在第2扫描线组中不进行用于显示作为原图像的第2帧的扫描。 
从时刻t9h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22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811行起的扫描。继第81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9i,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22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此外,为了在上述扫描驱动动作中避开用于原图像显示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输入图像信号也可以被处理为具有仅覆盖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区域的信息量。 
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插补图像显示通过仅对作为一部分扫描线组的第2扫描线组所包含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而且,在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内,对原图像的帧扫描N次(N为1以上的整数),而对 插补图像的帧扫描M次(M为比N大的整数)。与此同时,原图像显示通过仅对作为除第2扫描线组外的一部分扫描线组的第1扫描线组所包含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因此,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各个扫描线的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 
另外,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将插补图像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插入到原图像显示期间的第1扫描线组的扫描中。 
优选在各行中从被扫描显示的时刻到下次同行被扫描显示的时刻为止的时间间隔相等。例如,在图23中着眼于第811行时,优选时间间隔I9-1与时间间隔I9-2相等。另外,如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图8和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图11中说明的,各插补图像根据被扫描显示的时间间隔来生成内插图像信号。 
通过导入上述插入而使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的时间间隔均匀,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实现在实施方式2中实现的特有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尤其是通过仅对一部分扫描线组所包含的扫描线进行扫描而实现原图像显示,能够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特征适当地组合实施。 
(实施方式10)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在结构上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因此,在论及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的结构要素时,通过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省略对该结构要素的详细的说明。 
在内插图像信号生成单元106生成显示数据信号时,将用于一图像的显示的扫描插入到用于其他图像的显示的扫描中,以使一部分扫描线组的扫描的时间间隔均匀方面,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3类似。但是,在不进行原图像显示,仅进行插补图像显示方面,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3不同。 
图24是用于说明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扫描驱动动作的图。 
在图24所示的例子中,通过显示区域内的两个划分区域中一方的划分区域(高速率区域)以比另一方的划分区域高的刷新率被刷新,由此显示帧率被高速化。在图24中,第2扫描线组是包含从第811行到第108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第1扫描线组是包含其他扫描线、即从第1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线的集合。 
在时刻t10a,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而用于显示第11中间帧 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进行。继在时刻t10a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依次扫描。然后,在时刻t10b,在至用于第11中间帧显示的第405行为止的扫描结束后,中断用于第11中间帧显示的扫描,跳过从第406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 
从时刻t10b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12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811行起的扫描。继第81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10c,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12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从时刻t10c开始,重新开始先前中断了的、用于第11中间帧显示的扫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依次进行先前跳过了的、从第406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在时刻t10d,该扫描结束。也就是,第12中间帧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依次扫描被插入到第11中间帧显示期间的从第1行到第810行为止的依次扫描当中。 
从时刻t10d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13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811行起的扫描。继第81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10e,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13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然后,在时刻t10e,用于显示第21中间帧的扫描,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从第1行开始,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继在时刻t10e进行的第1行的扫描之后,对第1扫描线组依次扫描。然后,在时刻t10f,在至用于第21中间帧显示的第405行为止的扫描结束后,中断用于第21中间帧的扫描,跳过从第406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 
从时刻t10f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22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811行起的扫描。继第81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10g,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22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从时刻t10g开始,重新开始先前中断了的、用于第21中间帧显示的扫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依次进行先前跳过了的、从第406行到第810行为止的扫描,在时刻t10h,该扫描结束。也就是,第22中间帧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依次扫描被插入到第21中间帧显示期间的从第1行到第810行为止的依次扫描当中。 
从时刻t10h开始,开始用于显示第23中间帧的扫描,作为基于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也就是,根据基于对应的相位信号的栅极驱动控制信号,开始从第811行起的扫描。继第811行的扫描之后,依次进行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时刻t10i,该扫描结束时,用于第23中间帧显示的扫描结束。 
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特定的插补图像的显示通过仅扫描作为一部分扫描线组的第2扫描线组所包含的扫描线来进行。而且,在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内,对其他插补图像的帧扫描N次,而对特定的插补图像的帧扫描M次。与此同时,其他插补图像的显示,通过仅对作为除第2扫描线组外的一部分扫描线组的第1扫描线组所包含的扫描线进行扫描来实现。进而,通过象这样由特定的插补图像与其他插补图像互补地覆盖整个显示区域,从而确保了一定的画质,所以能够省去原图像的显示。因此,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各个扫描线的扫描速度的大幅上升。 
另外,根据上述扫描驱动动作,将特定的插补图像的显示期间的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插入到其他插补图像的显示期间的第1扫描线组的扫描中。 
优选在各行中从被扫描显示的时刻到下次同行被扫描显示的时刻为止的时间间隔相等。例如,在图24中着眼于第811行时,优选时间间隔I10-1与时间间隔I10-2相等。另外,如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图8和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图11中说明的,各插补图像根据被扫描显示的时间间隔来生成内插图像信号。 
通过导入上述插入而使第2扫描线组的扫描的时间间隔均匀,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实现在实施方式2中实现的特有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尤其是省去原图像的显示,能够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特征适当地组合实施。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此外,以上的说明只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例证,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也就是,对上述装置的结构和动作等的说明只是例子,显然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这些例子进行各种变更和补充。 
例如,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以使用液晶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而本申请发明也能适用于使用有机EL板的有机EL显示装置等各种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在2009年2月19日提交的特愿第2009-036923号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 的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能够实现运动图像的高清晰化,作为显示运动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是有用的。 

Claims (5)

1.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信号处理单元,从输入图像信号生成内插图像信号;
显示单元,具有多个扫描线,在显示区域,依次显示包含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和基于由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生成的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中的至少一方的图像;以及
扫描单元,通过对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多个扫描线进行扫描,在所述显示区域显示图像,
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显示区域包括以比所述输入图像信号的输入帧率高的速率显示图像的高速率区域和所述高速率区域以外的划分区域,
所述扫描单元在相当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的时间内进行扫描驱动动作,所述扫描驱动动作包括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所述第一动作通过进行与所述显示区域的一部分或者整体对应的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所述显示区域显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所述第二动作通过进行与所述高速率区域对应的扫描线组的扫描,在所述高速率区域显示基于所述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
所述扫描单元将所述第二动作插入到所述第一动作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根据先前输入的输入图像信号和后来输入的输入图像信号生成内插图像信号,将根据所述先前输入的输入图像信号和所述后来输入的输入图像信号所生成的内插图像信号内插到所述后来输入的输入图像信号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
所述扫描单元根据与所述高速率区域对应的扫描线组,设定在所述第一动作中最先扫描的扫描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
所述扫描单元在所述第一动作中,通过对与所述显示区域的整体对应的扫描线组进行扫描,在所述显示区域的整体显示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原图像,在所述第二动作中,通过对与所述高速率区域对应的扫描线组进行扫描,在所述高速率区域显示基于所述内插图像信号的插补图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
所述扫描单元在所述第一动作中,对与所述显示区域的整体对应的扫描线组进行N次扫描,在所述第二动作中,对与所述高速率区域对应的扫描线组进行M次扫描,其中,N为1以上的整数,M为比N大的整数。
CN201080001047.XA 2009-02-19 2010-02-08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3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6923/09 2009-02-19
JP2009036923 2009-02-19
PCT/JP2010/000724 WO2010095387A1 (ja) 2009-02-19 2010-02-08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3081A CN101933081A (zh) 2010-12-29
CN101933081B true CN101933081B (zh) 2013-10-23

Family

ID=42633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104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3081B (zh) 2009-02-19 2010-02-08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77641A1 (zh)
EP (1) EP2400482A4 (zh)
JP (1) JP5011434B2 (zh)
CN (1) CN101933081B (zh)
WO (1) WO20100953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34142A1 (en) * 2009-12-04 2011-06-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EP2614686B1 (en) 2010-09-10 2015-11-18 EldoLAB Holding B.V. Led driver circuit and method
JP5671957B2 (ja) * 2010-11-09 2015-0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JP2012182673A (ja) * 2011-03-01 2012-09-20 Toshiba Corp 映像表示装置及び映像処理方法
KR101916921B1 (ko) * 2011-03-29 2018-1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US9063595B2 (en) 2012-06-08 2015-06-23 Appl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power usage of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US9524694B2 (en) * 2014-10-29 2016-12-20 Apple Inc. Display wit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fresh rate buffers
US9805662B2 (en) * 2015-03-23 2017-10-31 Intel Corporation Content adaptive backlight power saving technology
CN106847158B (zh) * 2017-03-30 2020-12-01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762866B2 (en) 2018-08-30 2020-09-01 Synaptics Incorporated Display rescan
CN113741676B (zh) * 2020-05-29 2024-03-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帧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3617A (zh) * 2005-07-05 2007-01-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动态补偿显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5437B2 (ja) 1991-03-29 2002-06-24 日本放送協会 表示装置
JPH09244584A (ja) * 1996-03-04 1997-09-19 Canon Inc 表示制御装置
JPH11212521A (ja) * 1998-01-23 1999-08-06 Canon Inc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JP3413118B2 (ja) * 1999-02-02 2003-06-03 株式会社東芝 液晶表示装置
JP3884885B2 (ja) 1999-07-29 2007-02-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549156B1 (ko) * 2001-07-23 2006-02-0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히타치세이사쿠쇼 표시 장치
JP2004045748A (ja) * 2002-07-11 2004-02-12 Sharp Corp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JP4303748B2 (ja) * 2006-02-28 2009-07-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5005260B2 (ja) * 2006-05-25 2012-08-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011476A (ja) * 2006-06-30 2008-01-17 Toshiba Corp フレーム補間装置及びフレーム補間方法
JP5227502B2 (ja) * 2006-09-15 2013-07-0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157579B2 (ja) * 2006-09-28 2008-10-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US8917767B2 (en) * 2007-02-20 2014-12-23 Sony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video signal processor, and video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JP5091575B2 (ja) * 2007-07-20 2012-12-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
JP2009036923A (ja) 2007-07-31 2009-02-19 Nitto Denko Corp 光導波路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79808B2 (ja) * 2009-08-06 2014-04-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3617A (zh) * 2005-07-05 2007-01-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动态补偿显示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221923A 2000.08.11
JP特开2008-11476A 2008.01.17
JP特开平11-212521A 1999.08.06
JP特开平9-244584A 1997.09.1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77641A1 (en) 2010-11-04
EP2400482A1 (en) 2011-12-28
WO2010095387A1 (ja) 2010-08-26
CN101933081A (zh) 2010-12-29
JPWO2010095387A1 (ja) 2012-08-23
EP2400482A4 (en) 2012-08-01
JP5011434B2 (ja) 2012-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3081B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CN107068101B (zh) 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0716684B1 (ko) 게이트선 구동 회로
CN101053009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0397467C (zh) 平面显示板的驱动方法及平面显示装置
KR100228280B1 (ko) 표시 장치, 그 구동 회로 및 구동 방법
US20060033696A1 (en) Gate line driving circuit
US20060038767A1 (en) Gate line driving circuit
KR10085989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873658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921714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4034029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60187176A1 (en)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using the same
JP2005156661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の駆動回路および駆動方法
WO2021082098A1 (zh) 阵列基板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060044241A1 (en) Driving device for quickly changing the gray level of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its driving method
CN102445796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插黑方法
US20060028421A1 (en) Gate line driving circuit
JP2005326809A (ja) 動画質の向上し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130021385A1 (en) Lcd device and black frame insertion method thereof
JP2009058725A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090040200A1 (en)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and a display driver thereof
JPH0854601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US2012011331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JP2012247500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