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2499A - 可充气救生筏 - Google Patents

可充气救生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2499A
CN101932499A CN2008801258615A CN200880125861A CN101932499A CN 101932499 A CN101932499 A CN 101932499A CN 2008801258615 A CN2008801258615 A CN 2008801258615A CN 200880125861 A CN200880125861 A CN 200880125861A CN 101932499 A CN101932499 A CN 101932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latable
inflatable tube
liferaft
tube
flotation tub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58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易卜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king Life Saving Equipment AS
Original Assignee
Viking Life Saving Equipment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king Life Saving Equipment AS filed Critical Viking Life Saving Equipment AS
Publication of CN101932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2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02Lifeboats, life-raft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fe-saving
    • B63C9/04Life-ra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02Lifeboats, life-raft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fe-saving
    • B63C9/04Life-rafts
    • B63C2009/042Life-rafts inflat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充气救生筏,其至少包括第一可充气漂浮管层和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层适于布置成基本上一个在另一个之上,所述可充气管层圆周地延伸,用于提供基本上环形区域,该可充气救生筏还包括底部元件,其向该基本上环形区域提供底部,其中每个管层包括至少两个可充气管,所述可充气管在它们的端部彼此连接,从而每个管层围绕环形区域持续延伸。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组装可充气救生筏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制造在可充气救生筏中使用的可充气管的方法。

Description

可充气救生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充气救生筏,其至少包括第一可充气漂浮管层、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所述第一和第二漂浮管层适于设置成基本上位于彼此之上,所述可充气漂浮管层沿着圆周延伸,用于提供基本上环形区域,该可充气救生筏还包括底部元件,其适于向该基本上环形区域提供底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组装可充气救生筏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制造在可充气救生筏中使用的可充气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将现有技术可充气救生筏的可充气管分成多个气密性隔间,从而即使在救生筏从一个或多个隔间中漏气时救生筏也展现足够的浮力。这是法律要求,因为在抽空过程器件,救生筏常常在船侧受到许多冲击,由此它们可能撞到障碍物,这可能刺穿可充气管。同样地,放气常常发生在恶劣天气期间,其可能增加了刺穿救生筏的风险。
为了制造已分割的可充气管,提供一种具有预定尺寸的织物;通常是矩形织物。而且,提供也具有预定结构的材料块,所述块用做于在可充气管中的隔板,并且用于将可充气管分成隔间。因而,当组装可充气管时,将织物排列成行,然后将隔板块具有预定距离地设置在其间。随后,进行胶合过程,将隔板粘合在织物的一侧上,该侧成为可充气管内侧。下文中,织物的侧面被连接,同时隔壁仍然胶合,从而获得圆柱形的可充气管。随后,密封织物的侧面。该过程持续,直到形成完整的环形可充气管。
这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制造过程。而且,非常难以确保内部隔板完全气密性以及甚至核实是否这确实是这样的情况。因而,需要提供一种可充气救生筏,其有利于尤其涉及分隔成隔间的可充气管的制造和组装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完全或局部地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点。更特别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充气救生筏,其易于制造。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具有可充气管的可充气救生筏,其可易于受控和检查泄漏。
根据下列描述,上述目的以及大量其它目的、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显然,并且由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实现,即通过每个管层包括至少两个可充气管,所述可充气管在端部彼此连接,从而每个管层连续的延伸围绕环形区域。
因此,避免了耗时地将可充气管内部分隔成隔间。本发明打破了对于如何组装可充气救生筏的多年常规。而且,已经相当大地改进了组装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救生筏的人员的工作位置,并且与在现有技术中相比可能得到更符合工效学的校正。
问题是,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救生筏的浮选层由至少两个可充气管构成。这些可充气管不包含任何内部隔板,而它们自身仅是一个隔间。当可充气管在端部彼此连接时,它们将形成不间断的环形管,这将构成可充气救生筏的壳体侧。因而,根据救生筏的预期容量连接两个或多个可充气管时,救生筏将包括多个分离的隔间,并且由此也将满足法律规定。
而且,由于仅需要外部控制,分离的可充气管在组装成可充气救生筏之前,对于任何泄漏,可易于控制。
术语“在它们的端部”在本文中应当理解在端部以及在端部附近,即,与端部具有一定距离,例如在可充气管的外侧。
术语“连续”在本文中应当理解为层延伸,而在包含的可充气管之间不存在任何空间或距离。因而,完全密封每一层。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可充气管在它们的端部可以可拆卸地或牢固地连接。
术语“可拆卸”在本文中应当理解为,可充气管在已经组装和随后再次连接之前可以分离。
术语“牢固地”在本文中应当理解为,可充气管彼此附连和连接,并且在不破坏可充气管的情况下不可能进行随后的分离。
根据本发明,分离的可充气管在它们的端部可以包括相应的连接装置。因此,获得组装可充气管的端部的简单方法。
而且,连接装置可以设置在分离的可充气管的端部和/或分离的可充气管的外侧的端部附近。
有利地是,连接装置可以是拉链、凹槽/凸缘连接部、阳/阴连接部等。
而且,在连接之后,连接装置可以牢固地附连。
根据本发明,在连接之后可以密封连接装置,从而连接被密封地封闭,并且避免通过连接装置漏水。此外,分离的可充气管的端部可以焊接或胶合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加强元件局部或完整地施加在可充气管的连接部周围,并且随后焊接和/或胶合至可充气管。通过施加加强元件,可以增强连接部的强度。
同样地,可以密封每个漂浮管中可充气管的连接,从而漂浮管层持续延伸,用于形成闭合和密封的环。
根据本发明,可充气管可以由织物元件制成,从而它们获得基本上圆柱形的形状。
而且,可充气管的端部可以通过将圆柱形织物元件焊接和/或胶合在一起而闭合和密封。
此外,在焊接和/胶合之前,可充气管的端部可以在几何学上闭锁,例如通过折叠。这在可充气管由难以焊接的材料制成的情况下,这样尤其有利。
而且,可充气管的端部处的圆柱形织物元件可以在焊接或胶合之前压在一起。因此,获得了用于闭合可充气管的端部的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同样地,可充气管端部的圆柱形织物元件可以向内折叠,从而织物元件的厚度是抵接的,并且相抵接的部分被焊接和/或胶合。术语“厚度”在本文中应当理解为织物元件的厚度宽度。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条带焊接和/或胶合在可充气管端部的闭合部分上,用于加强密封和保护闭合部分。
有利地是,可充气管可以由聚合材料制成,诸如天然橡胶(NR)、聚氨酯(PU)、热塑性聚氨酯(TPU)、丁基橡胶(BR)、聚氯乙烯(PVC)、氯丁橡胶(CR)、聚乙烯(PE)或其组合。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分离的可充气管的端部之间设置阀,从而在可充气管之间提供气密性通道。阀可以是单向阀、双向阀或三向阀或任意其它合适的阀。
而且,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可充气管层与第一和第二可充气管层相连。
根据本发明,可充气管层主要经由底部元件连接。由此有利于救生筏的组装。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组装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救生筏的第一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至少四个可充气管,所述可充气管在端部闭合,
将两个可充气管在它们的端部连接,从而提供第一可充气管层,
将两个可充气管在它们的端部连接,从而提供第二可充气管层,
设置第二可充气管层基本上位于第一可充气管层之上,以及
连接第一和第二可充气管层和底部元件。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组装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救生筏的第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至少四个可充气管,所述可充气管在端部闭合,
设置第一和第二可充气管基本一个位于另一个之上,
设置第三和第四可充气管基本一个位于另一个之上,
将可充气管在它们的端部连接,从而提供第一可充气管层和第二可充气管层,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充气管层设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之上,以及
连接第一和第二可充气管层和底部元件。
而且,可以关于所需容量,而将多个可充气管结合在救生筏中。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救生筏中的可充气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基本上为矩形的织物元件,
连接和密封矩形织物元件的长边,用于提供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的管,以及
闭合圆柱形管的端部。
而且,可以通过胶合和/或焊接,连接和密封矩形织物元件的长边和/或闭合基本圆柱形管的端部。
此外,在焊接和/胶合步骤之前,圆柱形管的端部可以在几何学上闭锁,例如通过折叠。
同样地,可充气管的端部处的圆柱形织物元件可以在焊接或胶合之前压在一起。
而且,可充气管端部的圆柱形织物元件可以向内折叠,从而织物元件的厚度是抵接的,并且相抵接的部分被焊接和/或胶合。
附图说明
下文将参考随附示意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及其许多优点,所述附图出于说明性目的示出了一些非限制性实施例,并且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救生筏,
图2-4示出了可充气管的不同实施例,
图5示出了两个可充气管在端部的连接,
图6示出了施加于位于两个可充气管之间的连接外侧的缠绕元件,以及
图7示出了主要经由底部元件连接的两个可充气层的横截面视图。
所有视图是高度示意性的,并非按比例绘制,而且仅示出了说明本发明所必需的部件,其他部件省略了或者仅是得到暗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可充气救生筏1。所述救生筏1在该实施例中示出不具有顶篷。可充气救生筏1包括第一可充气漂浮管层2和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3。第一和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2、3适于设置基本上位于彼此之上。它们沿着圆周延伸以提供基本环形区域4。可充气救生筏1还包括底部元件5,该底部元件5适于向基本环形区域4提供底部。
根据本发明,每个管层包括至少两个可充气管,所述可充气管在它们的端部彼此连接,从而每个管层围绕环形区域连续延伸。
图1中所示的救生筏1在该实施例中在每个管层2、3中包括四个可充气管。所述可充气管的端部在连接点10处连接,从而每个层环状地延伸围绕环形区域4。在可充气救生筏的每个管层中包括的可充气管的数量取决于救生筏1的预期容量。救生筏1在此示为具有两个端部部分11、12和两个侧部部分13、14。每个部分构成每个管层中的一个可充气管,因而,救生筏在每个部分中包括两个分离隔间,基本上一个位于另一个之上。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制造,救生筏1的端部部分11、12差不多构成了半圆形,其中笔直的管部件通过角部连接。在本发明的概念中,这些笔直的管部件也可以是分离的,可充气管在它们的端部连接,从而在每个管层中将整个救生筏1分割成数个隔间。这当救生筏1具有高容量时尤其有利。
在图2中示出了可充气管15。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管15可以由织物元件制成,从而它们获得具有基本上环形横截面构造的基本上圆柱形形状。然而,它们也可以具有其他构造,诸如基本上正方形、椭圆形等。图2中所示的可充气管15可以根据下述制造方法制成,即,通过将圆柱形织物元件焊接和/或胶合在一起来闭合和密封可充气管的端部。该实施例的实质是在焊接或胶合之前,将圆柱形织物元件在可充气管15的端部压在一起。在该实施例以及下文所述的可充气管15示出处于膨胀状态。
而且,在一些情况下,有利地是,在几何学上锁闭可充气管的端部,例如通过将圆柱形织物元件压在一起,并且随后折叠一次或多次。随后,可以执行焊接和/或胶合。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其中端部几何学地闭锁的实施例。当可充气管由难以或不可能焊接的材料制成时,这尤其有利,这是因为当管充气时,端部的剥离力可能是相当大的。
在图4中示出了可充气管15的另一实施例。可充气管15的端部由在可充气管15的端部向内折叠的圆柱形织物元件制成,从而织物元件的厚度是抵接的,并且随后焊接和/或胶合抵接部分。在图4中所示的侧视图中,可充气管15的端部16、17具有凹入构造,但是,如果可充气管15旋转90度,其将具有凸起构造。因而在它们的端部组装图4中所示的可充气管15时,将一个可充气管相对于另一可充气管旋转90度是有利的,因为凸起构造基本上将安装到凹入构造中,如图5中所示。
而且,可以将条带(未示出)焊接和/或胶合在可充气管15的端部的闭合部分上,用于增强密封和保护密封部分。
在图5中,两个可充气管15示出为在它们的一个端部连接。可充气管15在该实施例中与图4中所示的相同。分离的可充气管15优选地可以在它们的端部包括相应的连接装置(未示出)。这些连接装置可以是适于向连接部10提供固定和保持以及经受连接部10中发生的拉力的任何装置。连接装置可以例如是拉链、凹槽/凸缘连接、阳/阴连接等,然而,目前而言,拉链是优选地,因为它们显示了所需的属性,并且它们易于安装在可充气管的端部上和在根据本发明制造/组装可充气救生筏期间进行组装。当正连接可充气管时,它们可以放气。如果连接装置例如设置与管的端部具有一定距离,即,位于管的外侧上,那么当管正在充气时,充气管内的充气气体将迫使充气管的端部在一起,同时用于充气管的连接装置相对彼此固定,并且固定在该位置。连接装置可以例如延伸围绕可充气管的外周。
而且,在连接之后,可以使连接装置牢固地连接,即,将不可能向后脱离连接。同样地,如果在连接之后密封连接装置,这是一个优点。根据本发明,可充气管的端部可以焊接或胶合在一起。
在图6中示出了两个可充气管15的连接部10(由虚线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加强元件20被应用于完全围绕可充气管15的连接部10,并且随后焊接和/或胶合至可充气管15。因此,实现了加强元件增强了连接部10的强度,并且帮助经受可充气管15之间的拉力,当救生筏充气时以及使用期间产生该拉力。加强元件也可以局部地施加在连接部周围。
有利地,可充气管可以由聚合材料制成,诸如天然橡胶(NR)、聚氨酯(PU)、热塑性聚氨酯(TPU)、丁基橡胶(BR)、聚氯乙烯(PVC)、氯丁橡胶(CR)、聚乙烯(PE)或其组合。而且,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更多不同的材料制造可充气救生筏,因为本发明有助于可充气管的组装。此外,可以在不同的可充气管中包括不同类型材料,因为现在可以根据本发明经由连接装置连接先前不相容的材料,由此可以改变和/或增强可充气救生筏的整体属性和性能。而且,根据本发明,由于促进了救生筏的组装,可以简化可充气救生筏的生产,并且考虑到材料,可以限制特定的操作程序。因而,获得较少的制造和操作程序,并且尤其可以避免经由隔板对可充气管进行耗时的内部分割。
在本发明概念中,可以在分离的可充气管15的端部之间设置阀(未示出),从而在可充气管之间提供气密性通道。阀可以是单向阀、双向阀或三向阀。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救生筏的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示图。在图7中,易于推出,第二漂浮管层3设置在第一漂浮管层2之上。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底部元件5包括基本上水平的基底部件25和侧部部件26,所述侧部部件26在基本竖直方向上从基底部件25向上延伸,从而底部元件5基本上具有容器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管层2、3可以设置分离地位于彼此之上,并且主要通过底部元件5彼此连接。因此,避免了将管层彼此连接的数个耗时的连接程序,由此促进和改进了可充气救生筏的整体组装程序。
而且,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可充气管层(未示出)与第一和第二可充气管层连接,以向救生筏提供额外的浮力以及防止第一和第二漂浮管层2、3被刺穿。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组装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救生筏1的第一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至少四个可充气管15,所述四个可充气管15在它们的端部闭合,
将两个可充气管15在它们的端部连接,从而提供第一可充气管层2,
将两个可充气管15在它们的端部连接,从而提供第二可充气管层3,
设置第二漂浮管层3基本上位于第一漂浮管层2之上,以及
连接管层2、3和底部元件5。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组装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救生筏1的第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至少四个可充气管15,所述可充气管15在它们端部闭合,
设置第一和第二可充气管15基本上位于彼此之上,
设置第三和第四可充气管15基本上位于彼此之上,
将可充气管15在它们的端部连接,从而提供第一可充气管层2和第二可充气管层3,所述第一可充气管层2、3设置成位于彼此之上,以及
连接管层2、3和底部元件5。
而且,可以关于所需容量,将多个可充气管15结合在救生筏1中。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可充气救生筏1中的可充气管15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基本上为矩形的织物元件,
连接和密封矩形织物元件的长边,用于提供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的管,以及
闭合圆柱形管15的端部。
而且,可以通过胶合和/或焊接,可以连接和密封矩形织物元件的长边和/或闭合基本上圆柱形管的端部。
此外,在焊接和/胶合之前,圆柱形管的端部可以从几何学上闭锁,例如通过折叠。
同样地,可充气管的端部处的圆柱形织物元件可以在焊接或胶合之前压在一起。
而且,可充气管端部的圆柱形织物元件可以向内折叠,从而织物元件的厚度是抵接的,并且该抵接部分在此处被焊接和/或胶合。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然的是,可以构想多种修改方案,而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

Claims (29)

1.一种可充气救生筏(1),其至少包括第一可充气漂浮管层(2)、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3)以及底部元件(5),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2、3)设置成基本一个在另一个之上,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2、3)沿着圆周延伸,用于提供基本环形区域(4),所述底部元件(5)为所述基本环形区域(4)提供底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2、3)每个包括至少两个可充气管,所述可充气管在它们的端部彼此连接,从而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2、3)每个围绕所述基本环形区域(4)连续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分离的所述可充气管在其端部处以可分离的方式或牢固地连接。
3.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所述可充气管在其端部处包括相应的连接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分离的所述可充气管的端部处和/或分离的所述可充气管的外侧的端部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所述连接装置是拉链、凹槽/凸缘连接部、阳/阴连接部等。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在所述可充气管连接之后牢固地附连。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在所述可充气管连接之后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分离的所述可充气管的端部被焊接或胶合在一起。
9.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加强元件(20)被局部或完全地围绕可充气管的连接部施加,并且随后被焊接和/或胶合至所述可充气管。
10.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所述可充气管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的每个中的连接部被密封,从而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连续延伸,以形成闭合和密封的环。
11.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所述可充气管由织物元件制成,由此获得基本圆柱形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所述可充气管的端部通过将圆柱形的织物元件焊接和/或胶合在一起而闭合和密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在焊接和/或胶合之前,所述可充气管的端部在几何学上被闭锁,例如通过折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在焊接或胶合之前,位于所述可充气管的端部处的圆柱形的织物元件被压在一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位于所述可充气管端部的圆柱形的织物元件被向内折叠,从而圆柱形的织物元件的厚度是抵接的,并且然后相抵接的部分被焊接和/或胶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一条带被焊接和/或胶合在所述可充气管端部的闭合部分上,用于加强密封和保护所述闭合部分。
17.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所述可充气管由聚合材料制成,所述聚合材料为诸如天然橡胶(NR)、聚氨酯(PU)、热塑性聚氨酯(TPU)、丁基橡胶(BR)、聚氯乙烯(PVC)、氯丁橡胶(CR)、聚乙烯(PE)或其组合。
18.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在分离的所述可充气管的端部之间设置一阀,从而在所述可充气管之间提供气密性通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所述阀是单向阀、双向阀或三向阀。
20.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一个或多个可充气管层被设置成与第一和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2、3)连接。
21.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其中,所述可充气漂浮管层(2、3)主要经由所述底部元件(5)连接。
22.一种用于组装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至少四个可充气管,所述可充气管在端部闭合,
将两个可充气管在其端部相连,从而设置了第一可充气漂浮管层(2),
将两个可充气管在其端部相连,从而设置了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3),
布置所述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3)基本上在所述第一可充气漂浮管层(2)之上,
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充气漂浮管层(2,3)和所述底部元件(5)。
23.一种用于组装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至少四个可充气管,所述可充气管在端部闭合,
以基本一个在另一个之上的方式布置第一和第二可充气管,
以基本一个在另一个之上的方式布置第三和第四可充气管,
将所述可充气管在其端部连接,从而提供第一可充气管层(2)和第二可充气管层(3),所述第一和第二充气管层(2、3)基本设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之上,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充气管层(2、3)和底部元件(5)。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预期容量在救生筏(1)中结合有多个可充气管。
25.一种制造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充气救生筏(1)中的可充气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基本为矩形的织物元件,
连接和密封矩形织物元件的长边,用于提供具有基本为圆柱形的管,以及
闭合圆柱形管的端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胶合和/或焊接,连接和密封矩形织物元件的长边和/或闭合所述基本为圆柱形的管的端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焊接和/胶合步骤之前,所述圆柱形管的端部在几何学上闭锁,例如通过折叠。
28.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可充气管的端部处的圆柱形的织物元件在焊接或胶合之前被压在一起。
29.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可充气管的端部处的圆柱形的织物元件向内折叠,使得所述织物元件的厚度相抵接,并且相抵接的部分被焊接和/或胶合。
CN2008801258615A 2007-12-21 2008-12-18 可充气救生筏 Pending CN1019324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KPA200701868 2007-12-21
DK200701868 2007-12-21
PCT/DK2008/050322 WO2009080045A2 (en) 2007-12-21 2008-12-18 An inflatable liferaf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2499A true CN101932499A (zh) 2010-12-29

Family

ID=40801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58615A Pending CN101932499A (zh) 2007-12-21 2008-12-18 可充气救生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97897A1 (zh)
EP (1) EP2238016B1 (zh)
CN (1) CN101932499A (zh)
WO (1) WO2009080045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8257A (zh) * 2011-05-24 2014-02-26 维金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救生设备的气胀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1617A (zh) * 2015-11-12 2016-01-1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 漂浮式救生装备气密性检查仪及检查方法
US10994817B1 (en) 2018-10-11 2021-05-04 Dean Richard Howard Inflatable watercraft barri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2672A (en) * 1919-05-21 1920-05-13 Willows Aircraft Company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life-saving floats
US4083070A (en) * 1976-04-05 1978-04-11 Rfd Inflatables Limited Inflatable liferafts of thermoplastic material and 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DE3015619A1 (de) * 1980-04-23 1981-10-29 Ballonfabrik See- und Luftausrüstung GmbH & Co KG, 8900 Augsburg Aufblasbarer koerper
US5662506A (en) * 1996-06-10 1997-09-02 Hoover Industries, Inc, Raft with water displacing floor and method therefor
US5927228A (en) * 1996-12-18 1999-07-27 Zodiac International Self-righting inflatable life-raft
JP2003118676A (ja) * 2001-10-18 2003-04-23 Okamoto Ind Inc 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ボ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2930A (en) * 1960-04-25 1963-01-15 Garrett Corp Spaced tube inflatable life raft
FR2077693A1 (en) * 1970-02-05 1971-11-05 Sevylor Inflatable boat - with welds of flotation and safety tubes in horizontal plane
IT1115680B (it) * 1977-10-19 1986-02-03 Pirelli Elemento galleggiante gonfiabile e suo procedimento di fabbricazione
BR5900729U (pt) * 1978-12-09 1980-11-25 Dunlop Ltd Pneumatico
US4828520A (en) * 1987-01-16 1989-05-09 The B.F. Goodrich Company Modular liferaft
DE9017048U1 (zh) * 1990-12-18 1991-03-07 Grethen-Bussmann, Hinrich, Dipl.-Ing., Ampuria-Brava, Es
GB9518816D0 (en) * 1995-09-14 1995-11-15 Wardle Storeys Ltd Liferafts
US5832864A (en) * 1997-06-17 1998-11-10 Zodiac Hurricane Technologies, Inc. Diver's door for inflatable boat
US7438014B2 (en) * 2006-03-07 2008-10-21 Woonam Marine Craft Co., Ltd. Rigid inflatable boat with easy lifesaving
US7322309B2 (en) * 2006-03-30 2008-01-29 Nautic & Art Inc. Inflatable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2672A (en) * 1919-05-21 1920-05-13 Willows Aircraft Company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life-saving floats
US4083070A (en) * 1976-04-05 1978-04-11 Rfd Inflatables Limited Inflatable liferafts of thermoplastic material and 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DE3015619A1 (de) * 1980-04-23 1981-10-29 Ballonfabrik See- und Luftausrüstung GmbH & Co KG, 8900 Augsburg Aufblasbarer koerper
US5662506A (en) * 1996-06-10 1997-09-02 Hoover Industries, Inc, Raft with water displacing floor and method therefor
US5927228A (en) * 1996-12-18 1999-07-27 Zodiac International Self-righting inflatable life-raft
JP2003118676A (ja) * 2001-10-18 2003-04-23 Okamoto Ind Inc 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ボー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8257A (zh) * 2011-05-24 2014-02-26 维金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救生设备的气胀式设备
CN103608257B (zh) * 2011-05-24 2016-12-14 维金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救生设备的气胀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38016A2 (en) 2010-10-13
EP2238016B1 (en) 2014-04-09
WO2009080045A3 (en) 2010-04-29
US20100297897A1 (en) 2010-11-25
WO2009080045A2 (en) 200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083068A1 (en) High Altitude Balloon
US10174881B2 (en) Pressure tank
CN216494492U (zh) 双层充气床
US20060192054A1 (en) Inflatable and deployable systems with three dimensionally reinforced membranes
JP7138091B2 (ja) 軟包材容器用中間材の製造方法、軟包材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軟包材容器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KR20160113162A (ko) 공기 완충 기능을 갖춘 포장 박스 및 그의 시공 방법
CN104736446B (zh) 袋状容器
CN101932499A (zh) 可充气救生筏
CN101468740A (zh) 空气密封体的充气装置及其充气方法
CN102261128B (zh) 节点式气网架结构
CN207191878U (zh) 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和充气阀半成品
US20170259991A1 (en) Design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of collapsible storage tank
KR19990014022A (ko) 백 내에 백이 조합되는 적하물 에어백
KR102182478B1 (ko) 복합재 이너프레임 다중 접합형 배럴을 포함하는 외피 일체형 발사체 추진제 탱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6573664A (zh) 用于液化气货舱的防壁片和利用此的液化气货舱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10749A (zh) 一种充气船加工方法及充气船
CN111016363A (zh) 一种耐揉搓柔性复合材料
WO2015012011A1 (ja) パウチ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46562A (zh) 可高压充气的空气密封体及其止气阀
CN217022799U (zh) 一种多气室充气船
CN202090434U (zh) 节点式气网架结构
US20210291946A1 (en) Tangent support tube for life raft assemblies
US20200282662A1 (en) Method of sealing an airtight bladder for a kite and an airtight bladder for a kite
CN206885322U (zh) 囊片连接结构、囊体和浮空器
CN205366106U (zh) 仿生充气可展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