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8734A - 一种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8734A
CN101928734A CN200910230226XA CN200910230226A CN101928734A CN 101928734 A CN101928734 A CN 101928734A CN 200910230226X A CN200910230226X A CN 200910230226XA CN 200910230226 A CN200910230226 A CN 200910230226A CN 101928734 A CN101928734 A CN 101928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pha
hydroxy
ketobutyric acid
acid
so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302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翠卿
高超
张文
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2302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87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8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87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含α-羟酸氧化酶的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方法,包括(1)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的制备,(2)完整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生成α-酮基丁酸,(3)转化液预处理,(4)转化液的脱色与浓缩,(5)α-酮基丁酸钠的结晶等步骤。本发明具有培养基简单、生长周期短,成本低,后续分离提取费用低廉,可耐底物浓度高,产物α-酮基丁酸钠纯度高等特点,为α-酮基丁酸钠的高效生产奠定了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完整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α-酮基丁酸(α-ketobutyric acid),又称2-羰基丁酸(2-Oxobutyric acid)、2-氧代丁酸(2-Oxobutanoic acid)、2-酮基丁酸(2-Ketobutyric acid)。α-酮基丁酸是多种有用化合物的前体,在医药、食品合成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合成异亮氨酸、保洛霉素及呋喃酮等《Production of 2-ketobutyric acid from 1,2-butanediol by resting cells of Rhodococcusequi IFO 3730.Biotechnol.Lett.1994,16:263-268.》。
α-酮基丁酸的生产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和生物技术法。化学合成α-酮基丁酸可以由草酸二乙酯和丙酸乙酯混合水解进行。生物技术法包括发酵法和酶法。
Furuyoshi Setsuo等人报道利用恶臭假单胞菌催化巴豆酸生产α-酮基丁酸的方法《Microbial production of 2-oxobutyric acid from crotonic acid.Agric.Biol.Chem.1991,55:123-128.》。首先在N-甲基氧化吗啉存在的条件下,锇催化巴豆酸生成2,3-二羟基丁酸,此步产率约为53%。然后恶臭假单胞菌催化2,3-二羟丁酸生成α-酮基丁酸,在最适反应条件下,该步摩尔转化率为47%,α-酮基丁酸产量为4.8克/升。该方法需经两步催化过程,由巴豆酸到α-酮基丁酸的总体产率仅为25%,造成了底物的浪费。
美国专利(US Patent 7144715)报道应用一株粗糙脉胞菌的ilv-3突变体,以苏氨酸为底物发酵生产α-酮基丁酸,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比,α-酮基丁酸产量可以达到8克/升,产率为90%《Production ofα-ketobutyrate.U.S.patent 7144715.》。
美国专利(US Patent 7015020)报道了一种利用丙酮酸脱羧酶催化的加成反应,以CO2和丙醛为底物生产α-酮基丁酸的方法。浓度为0.1毫摩尔/升的底物丙醛经反相液谱分离后,α-酮基丁酸产率为52%《Preparation of2-keto carboxylic acid from carbon dioxide.U.S.patent 7015020.》。
Nakahara Tadaatsu等人报道在以硫胺素为限制因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得到的马红球菌IF0 3730可以以1,2-丁二醇为碳源生产α-酮基丁酸《Production of2-ketobutyric acid from1,2-butanediol by resting cells of Rhodococcus equi IFO 3730.Biotechnol.Lett.1994,16:263-268.》。经过32小时培养,马红球菌IF0 3730可将20克/升的1,2-丁二醇转变成15.7克/升的α-酮基丁酸,底物摩尔转化率约为68%。
以上报道虽已实现α-酮基丁酸的生物法合成,但其产量较低,难以产业化。α-羟基丁酸仅经一步氧化反应即可生成α-酮基丁酸,是生物法生产α-酮基丁酸的极佳底物。经检索利用含α-羟酸氧化酶的微生物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α-酮基丁酸制备方法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法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底物转化率高、产物浓度高、后提取简便等特点。
本发明的利用含α-羟酸氧化酶的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方法,其步骤顺序如下:
(1)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的制备:选取含α-羟酸氧化酶的假单胞菌或不动杆菌,常规培养,期间以2,4-二硝基苯肼(DNP)与α-酮基丁酸作用生成棕红色2,4-二硝基苯腙的方法检测细胞α-羟酸氧化酶活力,至α-羟酸氧化酶活力达到120~200单位/升时,终止发酵培养;分离并收集菌体,用pH 7.2~7.5磷酸钾缓冲液洗涤菌体2~4次,菌体重悬于去离子水中,使菌体浓度达到200克湿细胞/升,得到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4℃储存备用;
其中:在上述步骤中,α-羟酸氧化酶活单位U定义为:37℃,每分钟催化底物α-羟基丁酸钠转化生成1微摩尔α-酮基丁酸钠所需的酶量;
(2)转化:将步骤(1)中制得的完整细胞悬液与α-羟基丁酸钠水溶液混合,并使混合物中α-羟基丁酸钠的浓度为100~800毫摩尔/升、完整细胞浓度为5~120克湿细胞/升;在5~37℃,pH 6.0~10.0条件下,以50~180转/分钟振荡5~30小时,使底物α-羟基丁酸钠、完整细胞与氧气充分混合,得含α-酮基丁酸钠的转化液;
(3)转化液预处理:以步骤(2)转化液体积量计,加入其0.1~0.5%体积量的1%壳聚糖溶液,搅拌絮凝0.5~2小时,以5,000~10,000转/分离心5~25分钟,或者用200~400目滤布过滤,去除步骤(2)中加入的完整细胞,所得清液中即含α-酮基丁酸钠;
(4)样品检测:按常规方法制作α-羟基丁酸钠和α-酮基丁酸钠在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标准曲线;取1~5微升步骤(3)获得的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进样,测定产物α-酮基丁酸钠的含量,计算底物转化率;
(5)转化液的脱色:按常规方法将122(II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或732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处理为H型,取步骤(3)获得的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以每小时0.5~3.0倍柱体积流速过柱,至流出液pH为1~2开始收集,流出液pH为3~4时停止进样,收集流出液,静置0.5~2小时,以5,000~10,000转/分离心5~20分钟,收集上清液;
(6)浓缩:取步骤(5)收集的上清液以1摩尔/升的NaOH调pH至中性,以0.06~0.1兆帕,40~80℃条件减压浓缩,待α-酮基丁酸钠的浓度为1~2.5摩尔/升时停止浓缩,得α-酮基丁酸钠的浓缩液;
(7)α-酮基丁酸钠的结晶:取步骤(6)获得的浓缩液,加入其2~10倍体积量的无水乙醇,4~15℃下静置、结晶1~6小时,收集结晶,用其2~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洗涤,然后在50±5℃温度下烘干,对所得α-酮基丁酸钠称重,计算分离过程收率;
(8)α-酮基丁酸钠检测:步骤(7)所得的α-酮基丁酸钠产品,用HPLC检测纯度;其中,HPLC采用Agilent1100系统,层析柱为AminexHPX-87H(美国),流动相为10毫摩尔/升硫酸,柱温为55℃。
上述步骤(1)所述的假单胞菌或不动杆菌优选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KT2440ATCC 47054、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15442、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A1501CGMCC NO:0351或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WLISCCTCC NO:M205102。
上述步骤(2)所述α-羟基丁酸钠的浓度优选200~500毫摩尔/升、完整细胞浓度优选20~80克湿细胞/升。
上述步骤(2)所述温度优选20~37℃;所述pH范围优选6.0~9.0。
上述步骤(3)所述1%的壳聚糖溶液加入量优选转化液体积的0.2~0.5%。
上述步骤(5)所述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优选以每小时1~2.5倍柱体积流速过柱,至流出液pH为1.5开始收集,流出液pH为4时停止进样。
上述步骤(6)所述减压浓缩条件优选是:压力为0.08~0.1兆帕,温度为50~80℃。
上述步骤(7)所述结晶温度优选为4~10℃。
本发明选用了具有α-羟酸氧化酶活性,能够催化α-羟基丁酸生成α-酮基丁酸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或其他类似功能的微生物制备成具有α-羟酸氧化酶活性的完整细胞催化剂,并成功使α-羟基丁酸钠与氧气反应制备出α-酮基丁酸钠。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菌体培养及反应周期均较短。
(2)底物α-羟基丁酸钠生成α-酮基丁酸钠的转化率高,可达90%以上。
(3)产物α-酮基丁酸钠可积累到较高浓度。
(4)所用菌株不需破碎,可直接用完整细胞进行转化,操作方便。
(5)利用完整细胞催化,无需添加价格昂贵的辅因子。
(6)生物催化剂可以通过过滤或离心去除,后续分离提取简易。
附图说明
图1α-酮基丁酸钠产品的HPLC检测结果。
图2α-酮基丁酸钠产品的质谱检测结果。
图3α-酮基丁酸钠产品的红外光谱检测结果。
其中:a:α-酮基丁酸钠标准品,b:制备α-酮基丁酸钠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制备:选取恶臭假单胞菌KT2440(ATCC 47054),常规培养,期间以2,4-二硝基苯肼(DNP)与α-酮基丁酸作用生成棕红色2,4-二硝基苯腙的方法检测细胞α-羟酸氧化酶活力,至α-羟酸氧化酶活力达到150单位/升时,终止发酵培养;分离并收集菌体,用pH 7.2磷酸钾缓冲液洗涤菌体2次,菌体重悬于去离子水中,使菌体浓度达到200克湿细胞/升,得到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4℃储存备用;
(2)转化:将步骤(1)中制得的完整细胞悬液与α-羟基丁酸钠水溶液混合,并使混合物中α-羟基丁酸钠的浓度为400毫摩尔/升、完整细胞浓度为80克湿细胞/升;在30℃,pH6.0条件下,以180转/分钟振荡20小时,使底物α-羟基丁酸钠、完整细胞与氧气充分混合,得到含α-酮基丁酸钠的转化液;
(3)转化液预处理:取400毫升转化液加入2毫升1%壳聚糖溶液,搅拌絮凝1小时,以5,000转/分离心20分钟,去除步骤(2)中加入的完整细胞,得到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
(4)样品检测:按常规方法制作α-羟基丁酸钠和α-酮基丁酸钠在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的标准曲线。取5微升步骤(3)中获得的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进样,测定产物α-酮基丁酸钠的含量,计算底物α-羟基丁酸钠转化率为91.4%。
(5)转化液的脱色:按常规方法将122(II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为H型,取步骤(3)中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以每小时2.5倍柱体积流速过柱,至流出液pH为2开始收集,流出液pH为3时停止进样,去离子水淋洗至pH6左右,收集流出液,静置1小时,以10,000转/分离心5分钟,收集上清液。
(6)浓缩:取步骤(5)收集的上清液以1摩尔/升的NaOH调pH至中性。以0.1兆帕,80℃条件减压浓缩,待α-酮基丁酸钠的浓度为2.0摩尔/升时停止浓缩,得α-酮基丁酸钠浓缩液。
(7)α-酮基丁酸钠的结晶:取步骤(6)获得的浓缩液,加入其5倍体积量的无水乙醇,在4℃静置结晶3小时,收集结晶,用其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洗涤,然后在50℃烘箱烘干,对所得α-酮基丁酸钠称重,计算分离过程收率为76.1%。
(8)α-酮基丁酸钠检测:将步骤(7)所得的α-酮基丁酸钠产品,用HPLC检测纯度为99.6%。该样品的HPLC图谱见图1,保留时间18.573的峰即为α-酮基丁酸的色谱峰。
实施例2:
(1)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制备:选取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常规培养,期间以2,4-二硝基苯肼(DNP)与α-酮基丁酸作用生成棕红色2,4-二硝基苯腙的方法检测细胞α-羟酸氧化酶活力,至α-羟酸氧化酶活力达到160单位/升时,终止发酵培养;分离并收集菌体,用pH 7.2磷酸钾缓冲液洗涤菌体2次,菌体重悬于去离子水中,使菌体浓度达到200克湿细胞/升,得到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4℃储存备用;
(2)转化:将步骤(1)中制得的完整细胞悬液与α-羟基丁酸钠水溶液混合,并使混合物中α-羟基丁酸钠的浓度为200毫摩尔/升、完整细胞浓度为20克湿细胞/升;在30℃,pH 7.0条件下,以180转/分钟振荡30小时,使底物α-羟基丁酸钠、完整细胞与氧气充分混合,得到含α-酮基丁酸钠的转化液;
(3)转化液预处理:取400毫升转化液加入0.8毫升1%壳聚糖溶液,搅拌絮凝1小时,以5,000转/分离心20分钟,去除步骤(2)中加入的完整细胞,得到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
(4)样品检测:按常规方法制作α-羟基丁酸钠和α-酮基丁酸钠在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的标准曲线。取5微升步骤(3)中获得的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进样,测定产物α-酮基丁酸钠的含量,计算底物α-羟基丁酸钠转化率为89.6%。
(5)转化液的脱色:按常规方法将732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处理为H型,取步骤(3)获得的含α-酮基丁酸钠的清液以每小时1.5倍柱体积流速过柱,至流出液pH为2开始收集,流出液pH为3时停止进样,去离子水淋洗至pH7左右,收集流出液,静置1小时,以10,000转/分离心5分钟,收集上清液。。
(6)浓缩:取步骤(5)收集的上清液以1摩尔/升的NaOH调pH至中性。以0.1兆帕,70℃条件减压浓缩,待α-酮基丁酸钠的浓度为1.5摩尔/升时停止浓缩,得到α-酮基丁酸钠浓缩液。
(7)α-酮基丁酸钠的结晶:取步骤(6)获得的浓缩液,加入其8倍体积量的无水乙醇,在10℃静置结晶3小时,收集结晶,用其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洗涤,然后在50℃烘箱烘干,对所得α-酮基丁酸钠称重,计算分离过程收率87.2%。
(8)α-酮基丁酸钠检测:将步骤(7)所得的α-酮基丁酸钠产品,用HPLC检测纯度为96.3%。
实施例3:
(1)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制备:选取施氏假单胞菌A1501(CGMCC0351),常规培养,期间以2,4-二硝基苯肼(DNP)与α-酮基丁酸作用生成棕红色2,4-二硝基苯腙的方法检测细胞α-羟酸氧化酶活力,至α-羟酸氧化酶活力达到160单位/升时,终止发酵培养;分离并收集菌体,用pH 7.2磷酸钾缓冲液洗涤菌体2次,菌体重悬于去离子水中,使菌体浓度达到200克湿细胞/升,得到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4℃储存备用;
(2)转化:将步骤(1)中制得的完整细胞悬液与α-羟基丁酸钠水溶液混合,并使混合物中α-羟基丁酸钠的浓度为500毫摩尔/升、完整细胞浓度为60克湿细胞/升;在37℃,pH 8.0条件下,以180转/分钟振荡30小时,使底物α-羟基丁酸钠、完整细胞与氧气充分混合,得到含α-酮基丁酸钠的转化液;
(3)转化液预处理:取400毫升转化液加入1.5毫升1%壳聚糖溶液,搅拌絮凝1小时,以5,000转/分离心20分钟,去除步骤(2)中加入的完整细胞,得到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
(4)样品检测:按常规方法制作α-羟基丁酸钠和α-酮基丁酸钠在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的标准曲线。取5微升步骤(3)中获得的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进样,测定产物α-酮基丁酸钠的含量,计算底物α-羟基丁酸钠转化率为90.6%。
(5)转化液的脱色:按常规方法将122(II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为H型,取步骤(3)获得的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以每小时2.0倍柱体积流速过柱,至流出液pH为2开始收集,流出液pH为3时停止进样,去离子水淋洗至pH约为5左右,收集流出液,静置1小时,以10,000转/分离心5分钟,收集上清液。
(6)浓缩:取步骤(5)收集的上清液以1摩尔/升的NaOH调pH至中性。以0.08兆帕,65℃条件减压浓缩,待α-酮基丁酸钠的浓度为2.5摩尔/升时停止浓缩,得到α-酮基丁酸钠的浓缩液。
(7)α-酮基丁酸钠的结晶:取步骤(6)获得的浓缩液,加入其5倍体积量的无水乙醇,在8℃静置结晶3小时,收集结晶,用3倍体积量的无水乙醇洗涤,然后在50℃烘箱烘干,对所得α-酮基丁酸钠称重,计算分离过程收率85.1%。
(8)α-酮基丁酸钠检测:将步骤(7)所得的α-酮基丁酸钠产品,用HPLC检测纯度为98.4%。
实施例4:
(1)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制备:选取不动杆菌WLIS(CCTCC NO:M205102),常规培养,期间以2,4-二硝基苯肼(DNP)与α-酮基丁酸作用生成棕红色2,4-二硝基苯腙的方法检测细胞α-羟酸氧化酶活力,至α-羟酸氧化酶活力达到160单位/升时,终止发酵培养;分离并收集菌体,用pH 7.2磷酸钾缓冲液洗涤菌体2次,菌体重悬于去离子水中,使菌体浓度达到200克湿细胞/升,得到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4℃储存备用;
(2)转化:将步骤(1)制得的完整细胞悬液与α-羟基丁酸钠水溶液混合,并使混合物中α-羟基丁酸钠的浓度为400毫摩尔/升、完整细胞浓度为60克湿细胞/升;在20℃,pH 9.0条件下,以180转/分钟振荡40小时,使底物α-羟基丁酸钠、完整细胞与氧气充分混合,得到含α-酮基丁酸钠的转化液;
(3)转化液预处理:取400毫升转化液加入2毫升1%壳聚糖溶液,搅拌絮凝1小时,以5,000转/分离心20分钟,去除步骤(2)中加入的完整细胞,得到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
(4)样品检测:按常规方法制作α-羟基丁酸钠和α-酮基丁酸钠在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的标准曲线。取5微升步骤(3)中获得的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进样,测定产物α-酮基丁酸钠的含量,计算底物α-羟基丁酸钠转化率为93.5%。
(5)转化液的脱色:按常规方法将732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处理为H型,取步骤(3)获得的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以每小时1倍柱体积流速过柱,至流出液pH为2开始收集,流出液pH为3时停止进样,去离子水淋洗至pH约5左右,收集流出液静置1小时,以10,000转/分离心5分钟,收集上清液。
(6)浓缩:取步骤(5)收集的上清液以1摩尔/升的NaOH调pH至中性。以0.06兆帕,60℃条件减压浓缩,待α-酮基丁酸钠的浓度为2.0摩尔/升时停止浓缩,得到α-酮基丁酸钠浓缩液。
(7)α-酮基丁酸钠的结晶:取步骤(6)获得的浓缩液,直接倾倒加入其7倍体积量的无水乙醇,在10℃静置结晶3小时,收集结晶,用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洗涤,然后在50℃烘箱烘干,对所得α-酮基丁酸钠称重,计算分离过程收率80.8%。
(8)α-酮基丁酸钠检测:将步骤(7)所得的α-酮基丁酸钠产品,用HPLC检测纯度为97.8%。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菌株均为菌种目录中登载的市售菌株,公众均可获得。

Claims (8)

1.一种利用含α-羟酸氧化酶的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方法,其步骤顺序如下:
(1)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的制备:选取含α-羟酸氧化酶的假单胞菌或不动杆菌,常规培养,期间以2,4-二硝基苯肼与α-酮基丁酸作用生成棕红色2,4-二硝基苯腙的方法检测细胞α-羟酸氧化酶活力,至α-羟酸氧化酶活力达到120~200单位/升时,终止发酵培养;分离并收集菌体,用pH 7.2~7.5磷酸钾缓冲液洗涤菌体2~4次,菌体重悬于去离子水中,使菌体浓度达到200克湿细胞/升,得到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4℃储存备用;
其中:在上述步骤中,α-羟酸氧化酶活单位U定义为:37℃,每分钟催化底物α-羟基丁酸钠转化生成1微摩尔α-酮基丁酸钠所需的酶量;
(2)转化:将步骤(1)中制得的完整细胞悬液与α-羟基丁酸钠水溶液混合,并使混合物中α-羟基丁酸钠的浓度为100~800毫摩尔/升、完整细胞浓度为5~120克湿细胞/升;在5~37℃,pH 6.0~10.0条件下,以50~180转/分钟振荡5~30小时,使底物α-羟基丁酸钠、完整细胞与氧气充分混合,得含α-酮基丁酸钠的转化液;
(3)转化液预处理:以步骤(2)转化液体积量计,加入其0.1~0.5%体积量的1%壳聚糖溶液,搅拌絮凝0.5~2小时,以5,000~10,000转/分离心5~25分钟,或者用200~400目滤布过滤,去除步骤(2)中加入的完整细胞,所得清液中即含α-酮基丁酸钠;
(4)样品检测:按常规方法制作α-羟基丁酸钠和α-酮基丁酸钠在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标准曲线;取1~5微升步骤(3)获得的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进样,测定产物α-酮基丁酸钠的含量,计算底物转化率;
(5)转化液的脱色:按常规方法将122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或732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处理为H型,取步骤(3)获得的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以每小时0.5~3.0倍柱体积流速过柱,至流出液pH为1~2开始收集,流出液pH为3~4时停止进样,收集流出液,静置0.5~2小时,以5,000~10,000转/分离心5~20分钟,收集上清液;
(6)浓缩:取步骤(5)收集的上清液以1摩尔/升的NaOH调pH至中性,以0.06~0.1兆帕,40~80℃条件减压浓缩,待α-酮基丁酸钠的浓度为1~2.5摩尔/升时停止浓缩,得α-酮基丁酸钠的浓缩液;
(7)α-酮基丁酸钠的结晶:取步骤(6)获得的浓缩液,加入其2~10倍体积量的无水乙醇,4~15℃下静置、结晶1~6小时,收集结晶,用其2~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洗涤,然后在50±5℃温度下烘干,对所得α-酮基丁酸钠称重,计算分离过程收率;
(8)α-酮基丁酸钠检测:步骤(7)所得的α-酮基丁酸钠产品,用HPLC检测纯度;其中,HPLC采用Agilent1100系统,层析柱为AminexHPX-87H,流动相为10毫摩尔/升硫酸,柱温为5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含α-羟酸氧化酶的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假单胞菌或不动杆菌是恶臭假单胞菌KT2440ATCC47054、铜绿假单胞菌ATCC 15442、施氏假单胞菌A1501CGMCC NO:0351或不动杆菌WLIS CCTCC NO:M2051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含α-羟酸氧化酶的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α-羟基丁酸钠的浓度为200~500毫摩尔/升、完整细胞浓度为20~80克湿细胞/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含α-羟酸氧化酶的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温度为20~37℃;所述pH范围为6.0~9.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含α-羟酸氧化酶的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1%的壳聚糖溶液加入量为转化液体积的0.2~0.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含α-羟酸氧化酶的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含α-酮基丁酸钠清液以每小时1~2.5倍柱体积流速过柱,至流出液pH为1.5开始收集,流出液pH为4时停止进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含α-羟酸氧化酶的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减压浓缩条件是:压力为0.08~0.1兆帕,温度为50~8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含α-羟酸氧化酶的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所述结晶温度为4~10℃。
CN200910230226XA 2009-11-13 2009-11-13 一种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 Pending CN1019287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0226XA CN101928734A (zh) 2009-11-13 2009-11-13 一种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0226XA CN101928734A (zh) 2009-11-13 2009-11-13 一种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8734A true CN101928734A (zh) 2010-12-29

Family

ID=43368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30226XA Pending CN101928734A (zh) 2009-11-13 2009-11-13 一种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873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3360A (zh) * 2011-11-23 2012-05-02 山东大学 一种以L-苏氨酸为底物生产α-酮基丁酸的方法
CN103103222A (zh) * 2011-11-10 2013-05-15 山东大学 一种以1,2-丁二醇为底物生产R-α-羟基丁酸的方法
CN106591250A (zh) * 2017-01-05 2017-04-26 江南大学 一种氧化酶及其应用
CN106591251A (zh) * 2017-01-05 2017-04-26 江南大学 一种氧化酶及其应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3222A (zh) * 2011-11-10 2013-05-15 山东大学 一种以1,2-丁二醇为底物生产R-α-羟基丁酸的方法
CN103103222B (zh) * 2011-11-10 2014-08-20 山东大学 一种以1,2-丁二醇为底物生产R-α-羟基丁酸的方法
CN102433360A (zh) * 2011-11-23 2012-05-02 山东大学 一种以L-苏氨酸为底物生产α-酮基丁酸的方法
CN106591250A (zh) * 2017-01-05 2017-04-26 江南大学 一种氧化酶及其应用
CN106591251A (zh) * 2017-01-05 2017-04-26 江南大学 一种氧化酶及其应用
CN106591251B (zh) * 2017-01-05 2020-01-03 江南大学 一种氧化酶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un et al. Production of n-butanol from concentrated sugar maple hemicellulosic hydrolysate by Clostridia acetobutylicum ATCC824
CN101974603B (zh) 一种生产D-α-羟基丁酸的方法
CN101988046A (zh) 一种微生物转化制备乳糖酸的方法
CN101928734A (zh) 一种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
CN110904161A (zh) 一种采用酶法生产高纯度(r)-(-)-3-羟基丁酸的方法
CN103224963B (zh) 一种海洋菌株催化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胺的方法
CN103045504B (zh) 微生物催化制备(2s, 3r)-2-苯甲酰氨甲基-3-羟基丁酸酯及菌株
CN102586343B (zh) 一种从l-丙氨酸制备丙酮酸的生物催化方法
CN101709322B (zh) 生物催化白桦脂醇合成白桦脂酸的方法
RU2375454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органических растворителей, преимущественно бутанола
CN102433360B (zh) 一种以L-苏氨酸为底物生产α-酮基丁酸的方法
CN102703542B (zh) 一种超声波场辅助微生物转化合成乳糖酸的方法
CN108949851B (zh) 一种通过鲁氏接合酵母发酵产葡萄糖醛酸的方法
JP5274700B2 (ja) 還元末端にアルドン酸残基を有しα1→6グルコシド結合またはβ1→6グルコシド結合を有するオリゴ糖の製造方法
CN105316244B (zh) 一种转化合成2-pe的酵母静息细胞及制备和高收率转化合成2-pe的方法
CN105112468B (zh) 一种多酶耦联体系制备手性胺的方法
CN113462728A (zh) 一种利用土星轮头酵母制备(r)-1-(4-溴苯基)-2,2,2-三氟乙醇的方法
JP6073585B2 (ja) 1,5−d−アンヒドログルシトールの製造法
CN102994575A (zh) 季也蒙毕赤酵母发酵酒糟水解液生产木糖醇的方法
CN103484505B (zh) 利用链格孢属微生物胞内酶转化葡萄糖生成白藜芦醇的方法
CN113234609A (zh) 合成低聚果糖的专用菌株及其用于合成低聚果糖的方法
CN101792781B (zh) 一种提高木糖醇得率的发酵方法
TWI706037B (zh) 釀酒酵母菌、其用途及以其生產木糖醇之方法
JP5256214B2 (ja) ホエイ等の乳糖含有物又は乳糖からアラビトールへの変換方法
CN104450800A (zh) 发酵法生产木糖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