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6020B - 具有改进的亮度均匀性的电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亮度均匀性的电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6020B
CN101926020B CN2009801029521A CN200980102952A CN101926020B CN 101926020 B CN101926020 B CN 101926020B CN 2009801029521 A CN2009801029521 A CN 2009801029521A CN 200980102952 A CN200980102952 A CN 200980102952A CN 101926020 B CN101926020 B CN 1019260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gment
transparency electrode
electrode
ba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29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6020A (zh
Inventor
唐纳德·罗伯特·普罗伊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Original Assignee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filed Critical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926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6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6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6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8Terminals, e.g. bond pa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4Parallel elec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multiple O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6Series elec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multiple OLE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对置式EL-片段对(1000)的电致发光器件,该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EL-片段(800),其响应于第一器件贯通电流产生光并具有第一透明电极连接(210)和第一反射电极连接(220);第二EL-片段(900),其响应于第二器件贯通电流产生光并具有第二透明电极连接(210)和第二反射电极连接,并且第二EL-片段与所述第一EL-片段相邻并彼此分开地设置,使得第一透明电极连接位于与第二透明电极连接相对的边缘,并且第一透明电极电流的方向与第二透明电极电流的方向平行但是相反;并且第一和第二EL-片段连接到公共电源,使得这两个EL片段能够同时正向偏置。

Description

具有改进的亮度均匀性的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发光器件,更具体地,涉及具有改进的亮度均匀性的大面积电致发光器件及由其制成的照明板。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器件的示例包括小分子有机发光器件(SMOLED)、聚合物发光器件(PLED)、以及无机电致发光器件。术语“有机发光器件(OLED)”是指小分子有机发光器件和聚合物发光器件这两者。
典型的现有技术的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透明基板(该透明基板比其余层厚1到4个数量级)、透明的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层的发光元件、以及反射的第二电极层。当从两个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流经发光元件并且通过复合或者碰撞电离产生光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产生光。发光元件可包括几层材料,该几层材料至少包括在其中产生发射光的发光层。例如,在OLED器件的情况下,发光元件可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一个或者更多个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以及空穴注入层。这些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可以组合,并且,可以加入诸如电子或空穴阻挡层的其他层。最经常地,第一电极层是阳极,第二电极层是阴极。
此外,通过垂直地层叠几个单个的OLED来形成被称为层叠OLED(或者串联OLED或级联OLED)的OLED结构。Forrest等在美国专利No.5,703,436以及Burrow等在美国专利No.6,274,980中公开了他们的层叠OLED。在他们的公开中,通过垂直地层叠各自独立发出不同颜色或者相同颜色的光的几个OLED来制造层叠OLED。然而,在他们的器件中各OLED单元需要分离的电源。在另选的设计中,公开了通过垂直地层叠几个单个的OLED制成的并且仅通过单个电源驱动的层叠OLED结构(见美国专利No.6,337,492、6,107,734、6,717,358、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3/0170491A1、2003/0189401A1,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045676A)。在具有N(N>1)个EL单元的层叠OLED中,发光效率可以是仅包含一个EL单元的常规OLED的N倍(当然,驱动电压可以也是常规OLED的驱动电压的N倍)。因此,在实现长寿命的一个方面中,尽管串联OLED的寿命将是常规OLED寿命的大约N倍,但是串联OLED仅需要常规OLED中使用的电流密度的1/N来获得相同的亮度。在实现高亮度的其他方面中,串联OLED仅需要与常规OLED中所使用电流密度相同的电流密度来获得与常规OLED的亮度的N倍一样强的亮度,同时,保持大约相同的寿命。串联OLED中的每个有机EL能够支持空穴和电子传输、以及电子-空穴复合来产生光。每个有机EL单元可包括多个层,该多个层包括HTL(空穴传输层)、ETL(电子传输层)、LEL(发光层)、HIL(空穴注入层)以及EIL(电子注入层)。发光层(LEL)可包括各发出不同颜色的一个或更多个子层。
还常常使用一种或更多种技术来将陷俘在高指数OLED和基板材料中的光提取到空气中。已经提出了各种技术以通过减少光陷俘效应来提高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并允许从器件中发出基板模式和有机模式的光。在如下参考资料中描述了这些技术:美国专利No.5,955,837、5,834,893、6,091,195;6,787,796、6,777,87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4/0217702A1、2005/0018431A1、2001/0026124A1;WO 02/37580A1和WO02/37568A1。
将多个单个OLED器件串联及并联连接以便形成相邻发射器件的1维或2维阵列也是已知的。在美国专利No.6,693,296中,Tyan描述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在单个基板上相邻的OLED片段串联连接。在美国专利No.6,515,417中,Duggal描述了一种在公共基板上安装多个单个OLED器件以形成更大面积的面板的方法。Cok在美国专利No.7,034,470以及Duggal在美国专利No.6,800,999中公开了朝向相反方向的成对的两个OLED条,其中,一个OLED条的终端阳极连接到第二个OLED条的终端阴极,反之亦然,使得当通过AC信号驱动时,这两个OLED条将交替发光。在这两个参考资料中,单个片段或器件在每端上将阳极连线到阴极,形成整流器,使得两个OLED条将在AC周期交替发光。
现在为止描述的全部器件中具有的问题是仅当单个器件的侧向范围小时这些器件提供均匀的输出。这在单个像素的范围通常远小于1毫米的小显示器的情况下并不显著。对于大显示器以及对于诸如普通照明和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的非像素化的器件,该问题变得更加显著。如果电致发光片段较大,则流经透明电极的电流将使电极两端出现明显的电压降,进而该电压降将使流经该器件的电流密度发生变化,导致器件亮度的变化。
图1中示出了该问题,其描述了现有技术的被配置为底部发射器的电致发光片段,此处称为EL-片段100。该器件包括如图1所示排列的透明基板110、诸如ITO的透明阳极120、发光元件130、以及诸如Al或Ag的反射阴极140。当阳极120的左边缘相对于阴极140的右边缘正偏置时,阳极电流150在阳极120内从左流向右,而阴极电流160在阴极140内从左流向右。在沿着器件的各点处,器件贯通电流170从阳极120经过电致发光层到达阴极140,导致光的生成。流经电致发光层的局部的器件贯通电流的密度取决于该点处阳极120和阴极140之间的电压差。然而,阳极电流150导致沿着阳极120的电压降,该电压降远大于沿着更具导电性的阴极140的电压降。结果,电致发光层两面的电压在图1所示的器件的左侧比在该器件的右侧更大。这导致该器件的左侧比该器件的右侧更亮。
可以从在普通照明中使用的或者作为LCD的背光使用的的照明面板的外观中去除该不均匀性。在直下式LCD背光中(与小型膝上显示器中流行的边缘式LCD背光相对照),通常使用与发光结构分开一些距离的散射器,以提高背光的均匀性。为了便于说明,这在图2中示出了,图2示例了两种不同的照明面板200。左边的照明面板200具有大的离散的灯210,用阴影示出了其亮度的不均匀。右边的照明面板200具有较小的离散的灯210,其亮度也不均匀。可以通过参数来表征每个灯阵列,将该参数称为“亮度非均匀性范围”(BNUE)220。BNUE 220是亮度的非均匀性延伸的距离,在右边的照明面板200中该距离更小。
透射式散射器230位于离散的灯210的前面,该透射式散射器230与离散的灯210的平面分开散射器间隙240。图示250、260和270示出了当散射器间隙分别接近零、很小、较大时,作为位置的函数的、在散射器处的亮度。随着散射器间隙240增加,照明面板亮度变得越来越均匀。更重要的是,在非零大小的散射器间隙240处,具有较小的BNUE 220的照明面板200的亮度均匀性更好。在LCD背光以及在普通照明面板中有价值的两个属性是均匀性和薄度。当照明面板200中的离散的灯210的BNUE 220更小时,这两者都得到改进。
在二维面板中,BNUE 220在平面中的两个正交方向上可能不同。具有分开的散射器的照明面板200的均匀性将最紧密地跟踪较小的BNUE220。因此,二维照明面板的BNUE 220与任何平面内方向关联性最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改进的亮度均匀性的电致发光器件。在本发明中,包括具有对置式EL-片段对的电致发光器件,该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a)第一EL-片段,其响应于第一器件贯通电流产生光并且具有第一透明电极连接和第一反射电极连接;
(b)第二EL-片段,其响应于第二器件贯通电流产生光并且具有第二透明电极连接和第二反射电极连接,并且,所述第二EL-片段与所述第一EL-片段相邻并彼此分开地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连接位于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连接相对的边缘,并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电流的方向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电流的方向平行但是相反;以及
(c)所述第一EL片段和所述第二EL-片段连接到公共电源,使得这两个EL片段能够同时正向偏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EL-片段的截面;
图2示出了具有分开的散射器以提高亮度均匀性的照明面板;
图3A和图3B分别是现有技术的大的EL-片段的平面图和截面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大的EL-片段中的电极电流密度和位置的关系;
图5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大的EL-片段中的电极电压和位置的关系;
图6示意性示出了各种类型的电子器件的典型J-V曲线;
图7是实际的小OLED器件测得的J-V曲线的图示;
图8是长的EL-片段的阳极电压、器件亮度的图示;
图9是窄的现有技术的EL-片段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0是对置式EL-片段对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1是折叠式EL-片段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2是现有技术的EL-条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3是现有技术的窄的EL-条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4是对置式EL-条对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5是折叠式EL-条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6是低BNUE的EL-区域的示意性平面图;以及
图17是低BNUE的EL-面板的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正常的底部发射器件描述本发明,其中,基本的层序列是透明基板/透明阳极/发光层/反射阴极,光通过该基板离开器件。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具有基板/反射阳极/发光层/透明阴极的基本的层序列的顶部发射器件,或者具有基板/反射阴极/发光层/透明阳极的基本的层序列的倒置型顶部发射器件。对于顶部发射器件,光通过透明电极直接逸出到环境中,或者通过透明的防护玻璃逸出到环境中,并且不需要经过基板,消除了基板必须透明的需要。
图3A和图3B中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底部发射电致发光器件,此处称为大的EL-片段300,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了平面图和截面图。大的EL-片段300与图1的EL-片段100的主要区别在于EL-片段的面积大得足以使器件贯通电流在大的EL-片段300中一点一点地变化,导致片段的亮度不均匀。此问题通常并不显著,除非器件尺寸超过1-2毫米。EL-片段的规模很重要,因为,和显示器的像素不同,大的EL-片段300将需要较大的驱动电流,并且将在导电性差的透明电极中经历明显的电压降,导致发射区域上亮度不均匀。以下结果和解释将对该问题进行量化。
参照图3A和图3B,用作为透明电极310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CO)或者非常薄的金属层来部分地覆盖透明基板110。发光元件130被设置在透明电极310上。可以是金属的反射导体被设置在发光元件上,并且用作反射电极320。在透明电极310的一端设置透明电极连接体330,用于施加偏置电压。在反射电极320的相反端设置反射电极连接体340,用于向反射电极320施加偏置电压。然后可以在透明和反射电极连接体(330、340)与适当的电源之间形成透明电极连接335和反射电极连接345,使得透明电极电流350将沿着透明电极310流动,而反射电极电流360将沿着反射电极320流动。如果电极连接体330和340二者都是优良的导电体,则由于电流在它们内部流动所导致的电压降将是可忽略的。
可以形成直接连接到电极330和320的电极连接335和345,但是电流不能在大的EL-片段300的宽度上均匀分布。此外,为了使器件工作反射电极连接体340位于器件上与透明电极连接体330相反的边缘,这不是必需的,但是简化了对图3的布局的后续讨论,其中,反射和透明电极连接体330、340被设置在大的EL-片段300的相反边缘。
尽管表示透明电极300是阳极的具体极性仅仅是最普通的结构,但是对于图3所示的器件,电极电流的方向是从左至右。在透明电极310和反射电极320被发光元件130分开的各点处,器件贯通电流170还将从阳极竖直地流经大的EL-结构300到阴极,使得发光元件发光。发射光的一部分将通过经过透明电极310和透明基板110,从大的EL-片段300逸出来。大的EL-片段300的发光区域在透明电极电流350的方向具有将被称为EL-片段长度370的维度,以及在垂直于透明电极电流方向的、将被称为EL-片段宽度380的维度。
如图3A和图3B所示,大的EL-片段300的两个电极电流都从左至右流动。如果大的EL-片段300中的层是均匀的,并且电极连接体(330、340)具有可忽略的电阻率,则电极中的电流密度在与透明电极连接体330等距离的所有点处是恒定的。图4示意性示出了作为与透明电极连接体330的距离的函数的电极电流密度的变化。在透明电极连接体330附近,反射电极电流密度420接近零,而透明电极电流密度410是最大的。随着远离透明电极连接体330,器件贯通电流将电极电流从透明电极310传送到反射电极320。如果大的EL-片段300是恒定宽度的,则两个电极电流密度之和将是恒定的;等于大的EL-片段器件电流除以大的EL-片段宽度。
电极电流密度使电极电压沿着大的EL-片段300的长度改变。由于透明电极310通常具有比反射电极320更高的薄层电阻率,所以透明电极310中的电压降更明显。这在图5中示意性示出,图5示出了作为与透明电极连接体320的距离的函数的透明电极电压510和反射电极电压520。还注意到,透明电极电压在透明电极连接体330附近具有大的斜率,在透明电极连接体330处透明电极电流密度410最大,而反射电极电压在反射电极连接体340附近具有最大的斜率,在反射电极连接体340处反射电极电流密度420最大。由于电极中的这些电压降,发光元件130两侧的电压也随着沿大的EL-片段长度的位置而变化。具体地,透明电极连接体530附近的大的EL-片段电压大于反射电极连接体540附近的大的EL-片段电压。
EL-片段的发光元件是基于OLED、PLED或者无机LED的器件的二极管结。流经正向偏置二极管结的电流是所施加的电压的函数。在扩展平面EL-片段的情况下,器件中任意点处的器件贯通电流密度(J)将是该点处发光元件两侧的电压(V)的函数。图6中示意性示出了三种典型的器件的J-V图。电阻器件610的J-V曲线是直线。理想二极管620的J-V曲线是指数型的。由于电阻组件以及诸如电荷注入层、电子阱和空穴阱的其他复杂因素的存在,实际二极管630的J-V曲线通常在理想二极管曲线之下。EL-片段中发光元件的J-V曲线将确定在发光元件两侧的电压沿着器件的变化使电流密度沿着器件的如何变化,以及最终使亮度沿着器件如何变化。对于特定的电压变化,J-V曲线越陡,亮度变化将越大。随着发光层的制造技术改进,正在创造更低电压的器件,其表现更象理想二极管620。这使得大的EL-片段的亮度变化变得更加明显。
由于器件贯通电流的不均匀性主要是由透明电极中的电压降导致的,因此该效应的大小将随着器件长度和器件电流而增加。量化行为很复杂,但是,对于均匀的矩形器件可以很方便地建模。模型的输入是J-V曲线、阳极薄层电阻、阴极薄层电阻以及每单位宽度的工作电流(A/m)。对于许多器件,一种合理的但是不理想的假设是发光效率(cd/A)独立于器件贯通电流密度(A/m2)。这使得对于具体的器件亮度(cd/m2),将在特定器件电流密度下的电流不均匀性(A/m)与亮度不均匀性相关联。大的EL-片段的亮度在宽度上将是均匀的,将问题简化为一维计算,以获得沿着大的EL-片段长度的亮度与位置的关系。
图7是从所制造的小OLED器件测量出来的J-V曲线图。该器件很小(3毫米/边),从而,在所示的电流密度处的阳极中存在可忽略的电压降。曲线的形状不同于图6中的曲线630,因为该曲线是以对数坐标绘制的。在图7中使用的对数坐标上,理想二极管显示为直线。使用该J-V曲线,并将50欧姆/平方的典型值用作阳极薄层电阻,将零用作阴极薄层电阻,20cd/A用作发光效率,以及2000cd/m2用作大的EL-片段的平均发光度(luminance),计算沿着2.5厘米长的大的EL-片段的长度的电压和亮度,并在图8中绘出。
参照图8,上面的曲线是器件电压,该器件电压从阳极连接附近的7.5伏降到阴极连接附近的6.2伏。由于将阴极建模为理想导体,所以该降低完全是由于阳极中的电流密度导致的。然而,由于工作范围中J-V曲线的斜率大,所以亮度从3800cd/m2变为1300cd/m2。将使用术语“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bright non-uniformity contrast)”来量化器件的亮度变化的。对于EL-片段,它将等于(Bmax-Bmin)/(Bmax+Bmin),其中,Bmax是EL-片段内的最大亮度,而Bmin是EL-片段内的最小亮度。在这种情况下,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等于49%。均匀的EL-片段具有0%的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而EL-片段的最差情况是100%的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
很明显,大的EL-片段的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根本不取决于片段的宽度,而仅取决于片段的长度。将这样的长的EL-片段定义为大的EL-片段是有用的,该长的EL-片段的长度足以使得在所设计的最大电流密度或者所设计的最大亮度下的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大于5%。使用该同一模型,在图8中为该模型提供了数据,当对于2000cd/m2的工作亮度而言长度超出0.69厘米时,人们可以估计正在建模的大的EL-片段有资格作为长的EL-片段。在越高的亮度处,作为“长”的称号的长度将比0.69厘米越小。
在设计使用长的EL-片段的照明面板时,其中,该长的EL-片段是这样的片段:在所设计的最大工作电流处经受了至少5%的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然后希望具有尽可能小的BNUE,使得透射式散射器可以位于发射体的附近,仍然可以有效地消除亮度不均匀性。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比现有技术的对照器件更小的亮度不均匀范围(BNUE)的EL器件。这在此处称为对置式EL-片段对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实现。参照图9和图10。图9示出了窄的EL-片段900,其是EL-片段长度至少是该EL-片段宽度的2.5倍的长的EL-片段(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大于5%),优选的是EL-片段长度大于该EL-片段宽度的5倍的长的EL-片段。器件的发光部分的阴影示意性指示了器件的相对亮度(更浅表示更亮)。窄的EL-片段的BNUE 910等于该EL-片段的长度。为方便起见,在图9和随后的图中已经标出了电压极性,其中,假设透明电极是阳极。
图10示出了对置式EL-片段对1000,其中,两个窄的EL-片段800、900在单个基板上相互相邻地设置并分开窄间隙1010。窄间隙1010的宽度不到窄的EL-片段的宽度的一半。优选地,窄间隙的宽度不到窄的EL片段的宽度的五分之一。两个窄的EL-片段800、900被定位为使得当所示地偏置时,透明电极电流并行地但反向地流动。由于该结构,第一个窄的EL-片段800的最亮区域与第二个窄的EL-片段900的最暗区域相邻。结果,对置式EL-片段对的BNUE 1020仅横跨器件的宽度,而不横跨器件的长度。由于宽度小于长度,所以已经减小了BNUE 1020。
如果设想散射器位于离对置式EL-片段对很小距离处,则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对置式EL-片段对的优点,该对置式EL-片段对能够对通过图10中的虚线正方形所示的光散射区域1030的光进行平均。由于沿着形成对置式EL-片段对的两个窄的EL-片段800、900的长度,亮度变化相反,所以通过光散射区1030的平均光量沿着器件的长度将近乎恒定。如果图8中的亮度曲线是直线,则光散射区1030的平均亮度沿着器件的长度是恒定的,但是由于该曲线不是直线,所以在器件的各端处比在中央处亮度将略高。在这种情况下,在器件宽度方向存在具有大的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的小BNUC,以及在器件长度的方向存在具有较小的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的较大BNUC。然而,由对置式EL-片段对制成的面板将比由其他相同的窄的EL-片段制成的面板更均匀。
如上所述,在离阳极连接任意特定距离处的总发光仍然不是恒定的。甚至可以通过相对于中间点处的宽度减小两个EL-片段在端部处的宽度,来进一步减小该变化。减轻其余变化的另一方法是将两个EL-片段中的每个形成为楔形,该楔形在具有阳极连接的那端附近较窄,在另一端较宽。这样,对置式EL-片段对的总宽度将保持恒定,从而简化了面板设计,改进了填充因数。
图11示出了折叠式EL-片段1100,该折叠式EL-片段1100是对置式EL-片段对1000的简单变型。使用阳极-阴极串联连接体1110串联连接组成折叠式EL-片段1100的两个对置的窄的EL-片段900。折叠式EL-片段1100与对置式EL-片段对1000相比的优势在于两个电连接都在透明基板的同一边缘上。折叠式EL-片段1110的BNUE 1120与对置式EL-片段对1000的BNUE 1020是可比较的。
在现有技术(美国专利No.6,693,329)中还已经知道,如图12所示,将一些EL-片段串联在一起以形成此处所谓的EL-条1200。通过使一个EL-片段的阴极与下一个EL-片段的阳极接触来形成该串联连接。该串联连接将被称为EL-条串联连接1210。
使用EL-条1200在用于照明和LCD背光应用的较大EL-面板的制造中实现了一些目标。其允许使用更高电压和更低电流来驱动较大的面板,这降低了由于电阻发热带来的功率损失。EL-条1200还允许EL-器件跨越电连接之间更大的距离。早先已经示出了长度仅为2.5厘米的长的EL-片段经受了明显的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通过由(例如)十个EL-片段形成EL-条,可以延伸25厘米的距离,而不会增加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或者可以延伸10厘米距离而具有显著改进的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
图13示出通过串联连接许多窄的EL-片段900所形成的窄的EL-条1300中的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每个EL-条串联连接1210代替应该以其他方式位于每对窄的EL-片段900之间的透明电极连接体230和反射电极连接体240。形成窄的EL-条1300的每个窄的EL-片段900与孤立的窄的EL-片段具有相同的亮度不均匀性。这在图13中通过分层次的阴影示意性示出。窄的EL-条1300的BNUE等于每个窄的EL-片段900的长度加上由于EL-条串联连接所产生的间隙。注意到,尽管在图中用白色示出了此间隙,实际上从该区域不发光。
以与所示的对置式EL-片段对1000和折叠式EL-片段1100减少窄的EL-片段900的BNUE同样的方式,可以减少窄的EL-条1300的BNUE。图14示出了对置式EL-条对1400,该对置式EL-条对1400是通过将两个窄的EL-条1300彼此相邻放置使得每个窄的EL-条1300中的透明电极电流的方向平行但是相反来形成的。这样,BNUE 1410从每个窄的EL-片段1300的长度减小为对置式EL-条对的宽度,同时保留EL-条1200的全部优点。
图15示出了折叠式EL-条1500,该折叠式EL-条1500是对置式EL-条对1400的简单变型。使用阳极-阴极串联连接器1110串联连接组成了折叠式EL-条1500的两个窄的EL-条1300。折叠式EL-条1500与对置式EL-条对相比的优点在于两个电气连接都在透明基板的同一边缘上。折叠式EL-条1500的BNUE 1510与对置式EL-条对的BNUE 1410是可比较的。
在一些高级LCD背光中,为了改进对比度,降低功耗,并且减少运动伪影,已经提出了被称为“动态扫描”和“深度动态变暗”的方法。这些方法要求将背光分成离散的区或区域,该离散的区或区域可以每个被单独地控制到随着显示内容和帧定时而变化的特定亮度。期望具有明显长度和宽度的区域,该区域可以以单个期望的亮度工作,并且该区域具有较低的BNUE。图16示出了包括四个折叠式EL-条1500的低BNUE的EL-区域1600。该EL-区域的BNUE 1610通常等于包括该EL-区域的低BNUE的EL-器件的宽度。并行电极网络1620将所有阳极连接体连接在一起,并将所有阴极连接体连接在一起,使得多个折叠式EL-条1500能够通过单个电流或电压驱动器同时供电。
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将任意多个低BNUE的EL-器件彼此相邻地排列来形成低BNUE的EL-区域。低BNUE的EL-器件包括对置式EL-片段对、折叠式EL-片段、对置式EL-条对以及折叠式EL-条。图17示出了包括六个分离的低BNUE的EL-区域的低BNUE的EL-面板1700。通常,在单个基板上构造面板,但是,也可以在依次结合在一起以形成单个器件的几个小的基板上制造面板。低BNUE的EL-面板包括单个低BNUE的EL-区域,这和简单的面照明面板中一样,或者,该低BNUE的EL-面板可以包括多个低BNUE的EL-区域,这和LCD的背光中一样,对于该低BNUE的EL-面板,通过电流或电压驱动器分别对各个低BNUE的EL-区域供电。
部件列表
100EL-片段
110透明基板
120透明阳极
130发光元件
140反射阴极
150阳极电流
160阴极电流
170器件贯通电流
200照明面板
210离散式灯
220亮度不均匀范围(BNUE)
230透射式散射器
240散射器间隙
250零间隙的亮度图
260小间隙的亮度图
270较大间隙的亮度图
300大的EL-片段
310透明电极
320反射电极
330透明电极连接体
335透明电极连接
340反射电极连接体
345反射电极连接
350透明电极电流
360反射电极电流
370EL-片段长度
380EL-片段宽度
410透明电极电流密度
420反射电极电流密度
510透明电极电压
520反射电极电压
530透明电极连接体附近的EL-片段电压
540反射电极连接体附近的EL-片段电压
610电阻器件的J-V曲线
620理想二极管的J-V曲线
630实际二极管的J-V曲线
900窄的EL-片段
910BNUE
1000对置式EL-片段对
1010窄间隙
1020BNUE
1030光散射区域
1100折叠式EL-片段
1110阳极-阴极串联连接器
1120BNUE
1200EL-条(已有技术)
1210EL-条串联连接
1300窄的EL-条
1310窄的EL-条的NUE
1400对置式EL-条对
1410BNUE
1500折叠式EL-条
1510BNUE
1600低BNUE的EL-区域
1610BNUE
1620并行电极网络
1700低BNUE的EL-面板

Claims (11)

1.一种具有对置式EL-片段对的电致发光器件,该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a)第一EL-片段,其响应于第一器件贯通电流产生光并且具有第一透明电极连接和第一反射电极连接;
(b)第二EL-片段,其响应于第二器件贯通电流产生光并且具有第二透明电极连接和第二反射电极连接,并且,所述第二EL-片段与所述第一EL-片段相邻并彼此分开地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连接位于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连接相反的边缘,并且第一透明电极电流的方向与第二透明电极电流的方向平行但是相反;以及
(c)所述第一EL片段和所述第二EL-片段连接到公共电源,使得这两个EL片段能够同时正向偏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连接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连接是电共用的,所述第一反射电极连接和所述第二反射电极连接是电共用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EL-片段和所述第二EL-片段在器件的最大设计电流处具有大于5%的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EL-片段和所述第二EL-片段中的每一个的EL-片段长度是EL-片段宽度的至少2.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电极连接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连接相邻,以及所述第一反射电极连接通过阳极-阴极串联连接体电连接到第二透明电极连接,以形成折叠式EL-片段。
6.一种具有对置式EL-条对的电致发光器件,该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a)具有串联连接的两个或更多个EL-片段的第一EL-条,所述第一EL-条响应于器件贯通电流产生光并且具有第一透明电极连接和第一反射电极连接;
(b)具有串联连接的两个或更多个EL-片段的第二EL-条,所述第二EL-条响应于第二器件贯通电流产生光并且具有第二透明电极连接和第二反射电极连接,并且,所述第二EL-条与所述第一EL-条相邻并彼此分开地设置,使得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连接位于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连接相反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EL-条的每个EL-片段中的透明电极电流的方向与所述第二EL-条的每个EL-片段中的透明电极电流的方向平行但是相反;以及
(c)所述第一EL-条和所述第二EL-条连接到公共电源,使得这两个EL-条同时正向偏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连接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连接是电共用的,所述第一反射电极连接和所述第二反射电极连接是电共用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EL-片段中的每一个在器件的最大设计电流处具有大于5%的亮度不均匀性对比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EL-片段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该片段的宽度的至少2.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电极连接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连接相邻,并且所述第一反射电极连接通过阳极-阴极串联连接体电连接到第二透明电极连接,以形成折叠式EL-片段。
11.一种照明面板,该照明面板包括多个区域以及向每个区域施加独立受控的电势的装置,每个区域具有并联地电连接的多个对置式EL-片段对,其中所述对置式EL-片段对包括:
(a)第一EL-片段,其响应于第一器件贯通电流产生光并且具有第一透明电极连接和第一反射电极连接;
(b)第二EL-片段,其响应于第二器件贯通电流产生光并且具有第二透明电极连接和第二反射电极连接,并且,所述第二EL-片段与所述第一EL-片段相邻并彼此分开地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连接位于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连接相反的边缘,并且第一透明电极电流的方向与第二透明电极电流的方向平行但是相反;以及
(c)所述第一EL片段和所述第二EL-片段连接到公共电源,使得这两个EL片段能够同时正向偏置。
CN2009801029521A 2008-01-24 2009-01-13 具有改进的亮度均匀性的电致发光器件 Active CN1019260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018,846 US7804245B2 (en) 2008-01-24 2008-01-24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improved brightness uniformity
US12/018,846 2008-01-24
PCT/US2009/000201 WO2009094110A1 (en) 2008-01-24 2009-01-13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improved brightness uniformit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6020A CN101926020A (zh) 2010-12-22
CN101926020B true CN101926020B (zh) 2012-01-11

Family

ID=40429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29521A Active CN101926020B (zh) 2008-01-24 2009-01-13 具有改进的亮度均匀性的电致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04245B2 (zh)
EP (1) EP2245684B1 (zh)
JP (1) JP5184652B2 (zh)
KR (1) KR101235202B1 (zh)
CN (1) CN101926020B (zh)
WO (1) WO20090941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1133B2 (en) * 2007-05-10 2011-03-22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improved light output
WO2010100585A2 (en) * 2009-03-05 2010-09-1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segment
DE102010014611A1 (de) * 2010-04-10 2011-10-13 Ledon Oled Lighting Gmbh & Co.Kg Leuchtmodul und Leuchte
DE102010029843A1 (de) * 2010-04-30 2011-12-01 Ledon Oled Lighting Gmbh & Co.Kg Flächiger Leuchtkörper mit veränderbarer Leuchtdichte
CN104838449B (zh) 2012-12-07 2018-06-15 3M创新有限公司 导电制品
DE102013107529A1 (de) * 2013-07-16 2015-01-22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organischen Licht emittierenden Bauelements
JP6264061B2 (ja) * 2014-01-24 2018-0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書込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856204B (zh) * 2016-12-28 2019-12-0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8364982B (zh) * 2018-02-01 2020-1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
US10339869B1 (en) 2018-02-01 2019-07-02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LED display device
CN112599706B (zh) * 2020-12-14 2022-09-23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及有机发光器件制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17876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C.S.E.M. Centre Suisse D'electronique Et De Microtechnique Sa Interconnect in polymer light-emitting or light-detecting devices or solar cells
CN1969385A (zh) * 2004-06-18 2007-05-23 通用电气公司 叠层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3436A (en) 1994-12-13 1997-12-30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Transparent contacts for organic devices
TW386609U (en) 1996-10-15 2000-04-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lectroluminescent illumination apparatus
US6091195A (en) 1997-02-03 2000-07-18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Displays having mesa pixel configuration
US5834893A (en) 1996-12-23 1998-11-10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High efficienc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with light directing structures
US6337492B1 (en) 1997-07-11 2002-01-08 Emagin Corporation Serially-connect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stack having conductors sandwiching each light emitting layer
JP3884564B2 (ja) 1998-05-20 2007-02-2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el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装置
US6274980B1 (en) 1998-11-16 2001-08-14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Single-color stack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7576496B2 (en) 1999-12-22 2009-08-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C powered OLED device
US6566808B1 (en) 1999-12-22 2003-05-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uminescent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king
US6515417B1 (en) 2000-01-27 2003-02-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US7233026B2 (en) 2000-03-23 2007-06-19 Emagin Corporation Light extraction from color changing medium layers i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US6777871B2 (en) * 2000-03-31 2004-08-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enhanced light extraction
GB0024155D0 (en) * 2000-10-03 2000-11-15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Electroluminescent polymers
AU2001249085A1 (en) 2000-11-02 2002-05-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rightness and contrast enhancement of direct view emissive displays
AU2001247342A1 (en) 2000-11-02 2002-05-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rightness enhancement of emissive displays
JP4273191B2 (ja) * 2001-03-01 2009-06-03 三星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 有機発光デバイス
JP4611578B2 (ja) 2001-07-26 2011-01-12 淳二 城戸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
US6872472B2 (en) 2002-02-15 2005-03-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oviding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stacked electroluminescent units
KR100581850B1 (ko) 2002-02-27 2006-05-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와 그 제조 방법
JP3933591B2 (ja) 2002-03-26 2007-06-20 淳二 城戸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
US7034470B2 (en) * 2002-08-07 2006-04-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rially connecting OLED devices for area illumination
US6693296B1 (en) 2002-08-07 2004-02-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apparatus including a series of OLED devices
US6717358B1 (en) 2002-10-09 2004-04-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scade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improved voltage stability
GB0229653D0 (en) * 2002-12-20 2003-01-22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
JP2004234868A (ja) * 2003-01-28 2004-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有機el照明素子
US20040217702A1 (en) 2003-05-02 2004-11-04 Garner Sean M. Light extraction designs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US6909233B2 (en) * 2003-06-11 2005-06-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Stacked OLED display having improved efficiency
US7245074B2 (en) 2003-07-24 2007-07-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having improved light extraction
JP2007123865A (ja) * 2005-09-30 2007-05-17 Fujifilm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07234555A (ja) * 2006-03-03 2007-09-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照明装置
DE602007010747D1 (de) * 2006-03-23 2011-01-05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chtemittierende vorrichtung
US7911133B2 (en) * 2007-05-10 2011-03-22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improved light output
US8136961B2 (en) * 2007-11-28 2012-03-20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Electro-luminescent area illumination device
US8013516B2 (en) * 2008-01-23 2011-09-06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LED device having improved power distribu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9385A (zh) * 2004-06-18 2007-05-23 通用电气公司 叠层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EP1717876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C.S.E.M. Centre Suisse D'electronique Et De Microtechnique Sa Interconnect in polymer light-emitting or light-detecting devices or solar cel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84652B2 (ja) 2013-04-17
JP2011510514A (ja) 2011-03-31
CN101926020A (zh) 2010-12-22
KR101235202B1 (ko) 2013-02-20
US7804245B2 (en) 2010-09-28
KR20100114098A (ko) 2010-10-22
EP2245684A1 (en) 2010-11-03
EP2245684B1 (en) 2013-12-25
US20090189532A1 (en) 2009-07-30
WO2009094110A1 (en) 200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6020B (zh) 具有改进的亮度均匀性的电致发光器件
CN105810852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US7633218B2 (en) OLED device having improved lifetime and resolution
CN108400154B (zh) Oled面板
US8227974B2 (en)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with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cell
CN109994534A (zh) Oled显示面板的外围电路结构及oled显示面板
CN104795425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638553B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263883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Array Substrate
US9142595B2 (en) Color-tunable OLED lighting device
US20120019124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segmented illumination device
US20100252841A1 (en) Oled device having improved lifetime and resolution
CN102544053B (zh) 主动式oled显示器
CN1784101A (zh) 双面显示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04752617A (zh) 一种被动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5984991U (zh) 一种像素结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0779943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CN202948702U (zh) 一种像素结构、像素单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151367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34248C (zh) 有源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55153C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7834301U (zh) 一种显示器件
KR20080056444A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100290863B1 (ko) 디스플레이소자
CN11558975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