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3201A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23201A CN101923201A CN2010102045600A CN201010204560A CN101923201A CN 101923201 A CN101923201 A CN 101923201A CN 2010102045600 A CN2010102045600 A CN 2010102045600A CN 201010204560 A CN201010204560 A CN 201010204560A CN 101923201 A CN101923201 A CN 1019232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driver
- driving
- roughly
- magnet portion
- optical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copper;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22,24-diide Chemical compound [Cu+2].C1=CC(C(=C2C=CC([N-]2)=C(C=2C=CC=CC=2)C=2C=CC(N=2)=C(C=2C=CC=CC=2)C2=CC=C3[N-]2)C=2C=CC=CC=2)=NC1=C3C1=CC=CC=C1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N Terephtha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1=CC=C(C(O)=O)C=C1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81 excite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确保用于驱动透镜的驱动力、并可小型化的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保持透镜,并可在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可动体;以及用于驱动可动体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包括:配置于可动体的外周侧,大致呈柱状的多个驱动用磁铁部(17);卷成中空状,内周面与驱动用磁铁部(17)的外周面隔着规定的间隙相对配置的驱动用线圈(18);以及由磁性材料形成,在光轴方向上配置于驱动用磁铁部(17)的一端侧的磁性板(22)。驱动用磁铁部(17)以在与驱动用线圈(18)相对的位置产生穿过驱动用线圈(18)的磁通的形式被励磁。磁性板(22)具有分别覆盖多个驱动用磁铁部(17)的一端面的多个覆盖部(22a),且多个覆盖部(22a)形成一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设于可移动电话等中的小型照相机所使用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装设于可移动电话等中的照相机的拍摄用透镜进行驱动的透镜驱动装置,已知有一种透镜驱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包括:保持多个透镜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移动透镜体;以及通过2个板簧将移动透镜体保持成可移动的固定体。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在构成移动透镜体的圆筒状的套筒的外周卷绕有驱动用线圈。此外,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中,与驱动用线圈的外周面相对地配置有4个磁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58659号公报
近年来,装设于移动电话等的照相机市场上,照相机的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使用于照相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小型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过,若为了使透镜驱动装置小型化,而使驱动用线圈和磁铁等驱动机构小型化,则不易获得用于驱动透镜的必要的驱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用于驱动透镜的驱动力、并可小型化的透镜驱动装置。
为接近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是,包括:保持透镜,并可在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可动体;以及用于驱动可动体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其中,驱动机构包括:配置于可动体的外周侧,大致呈柱状的多个驱动用磁铁部;卷成中空状,内周面与驱动用磁铁部的外周面隔着规定的间隙相对配置的驱动用线圈;以及由磁性材料形成,在光轴方向上配置于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侧的磁性板,其中,驱动用磁铁部以在与驱动用线圈相对的位置产生穿过驱动用线圈的磁通的形式被励磁,磁性板具有分别覆盖多个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面的多个覆盖部,且多个覆盖部形成一体。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卷成中空状的驱动用线圈的内周面与驱动用磁铁部的外周面隔着规定的间隙相对配置,且驱动用磁铁部以在与驱动用线圈相对的位置产生穿过驱动用线圈的磁通的形式被励磁。因此,能利用驱动用磁铁部的整周及驱动用线圈的整周效率良好地形成用于驱动可动体的磁路。从而,即便使驱动用磁铁部及驱动用线圈小型化,也能获得用于驱动可动体的规定的驱动力。其结果是,在本发明中,可确保用于驱动透镜的驱动力,并可使透镜驱动装置小型化。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光轴方向上配置于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侧的磁性板具有分别覆盖多个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面的多个覆盖部。因此,可抑制驱动用磁铁部产生的磁通的泄漏,形成有效的磁路。此外,在本发明中,多个覆盖部形成一体。因此,与覆盖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面的覆盖部对应多个驱动用磁铁部分体形成的情形相比,能减少零件数,且即便使磁性板小型化,透镜驱动装置制造时等对磁性板的操作也变得容易。此外,与覆盖部对应多个驱动用磁铁部分体形成的情形相比,可利用磁性板抑制驱动机构产生的灰尘的飞散。此外,在覆盖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面的覆盖部对应多个驱动用磁铁部分体形成的情形下,不易确保多个覆盖部的平面度和平行度,但由于在本发明中,多个覆盖部由一体化的零件构成,因此,易于确保多个覆盖部的平面度和平行度处于均匀状态。
本发明中,作为优选,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由磁性材料形成、以围住可动体及驱动机构的形式配置的壳体,壳体形成为有底的大致呈筒状的形状,包括:以覆盖多个驱动用磁铁部的另一端面的形式与驱动用磁铁部的另一端面抵接的底部;以及以围住可动体及上述驱动机构的外周侧的形式配置的筒部,覆盖部与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面抵接。根据该结构,可有效地抑制驱动用磁铁部产生的磁通的泄漏,形成更有效的磁路。
本发明中,作为优选,磁性板的厚度比筒部的厚度大,磁性板以与筒部的内周面抵接的形式配置。根据该结构,可增大筒部的内周面与磁性板的外周端的抵接面积。因此,易于在磁性板与筒部之间形成磁路,可增大驱动用磁铁部的磁导系数。其结果是,可抑制驱动用磁铁部产生的磁通的密度在高温环境下减少的情形发生。
本发明中,作为优选,在磁性板上形成供可动体插通的插通孔。此外,作为优选,此时,插通孔的形状与可动体的外形相似。根据该结构,可使可动体与磁性板之间的间隙大致一定。因此,可利用磁性板,合适地限制与光轴方向正交方向上的可动体的可动范围。此外,可利用磁性板有效地抑制驱动机构产生的灰尘朝摄像元件侧飞散。
本发明中,透镜驱动装置例如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大致呈四边形,驱动用磁铁部形成大致三棱柱状并配置于透镜驱动装置的四角,驱动用线圈卷成大致三角筒状,磁性板包括:分别与4个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面抵接的大致三角形的4个覆盖部;以及连接覆盖部的4个连接部。此时,能在容易变成死角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四角配置驱动用磁铁部和驱动用线圈。因此,可使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大致呈四边形的透镜驱动装置更小型化。
本发明中,透镜驱动装置例如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大致呈长方形,驱动用磁铁部形成大致四棱柱状,且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在与透镜驱动装置的长边大致平行的方向上配置在透镜驱动装置的两侧,驱动用线圈卷成大致方筒状,磁性板包括:分别与2个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面抵接的大致四边形的2个覆盖部;以及连接覆盖部的2个连接部。此时,可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与透镜驱动装置的短边大致平行的方向上,使透镜驱动装置更小型化。
本发明中,作为优选,驱动用磁铁部具有在光轴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的2个驱动用磁铁片,光轴方向上的2个驱动用磁铁片彼此的相对面均以相同的磁极励磁。根据这种结构,在2个驱动用磁铁片彼此的相对面之间,能提高穿过驱动用线圈的磁通的密度。因此,能进一步效率良好地形成用于驱动可动体的磁路,并可使驱动用磁铁部及驱动用线圈进一步小型化。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可确保用于驱动透镜的驱动力,并可使透镜驱动装置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E-E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套筒及驱动用线圈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驱动用磁铁部及驱动用线圈的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驱动用磁铁部及驱动用线圈的侧视图。
图7是从图6的H-H方向观察驱动用磁铁片及驱动用线圈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配置于图1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四角的驱动用磁铁部的励磁状态的图。
图9是从被拍摄物体相反侧表示图2所示的套筒、第一壳体及磁性板的仰视图。
图10是从被拍摄物体侧表示图2所示的套筒及驱动用线圈的俯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从被拍摄物体侧表示图11所示的套筒、驱动用磁铁部、驱动用线圈及磁性板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镜头驱动装置
2可动体
4驱动机构
11第一壳体(壳体)
11a底部
11b筒部
17、57驱动用磁铁部
18、58驱动用线圈
22、62磁性板
22a、62a覆盖部
22b、62b连接部
22c、62c插通孔
23、24、63、64驱动用磁铁片
F磁通
L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透镜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E-E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套筒8及驱动用线圈18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驱动用磁铁部17及驱动用线圈18的配置关系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用于移动电话等中装设的小型的照相机中。即,透镜驱动装置1装设于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中使用。如图1所示,该透镜驱动装置1整体大致呈4棱柱状。即,从拍摄用透镜的光轴L方向(光轴方向)观察时,透镜驱动装置1大致呈4边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光轴方向观察时,透镜驱动装置1大致呈正方形。
在装设有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照相机中,在图2的下侧(即Z2方向侧)配置有未图示的摄像元件,拍摄位于图2的上侧(即Z1方向侧)的被拍摄物体。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1方向侧作为被拍摄物体侧(物体侧),将Z2方向侧作为被拍摄物体相反侧(摄像元件侧)。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光轴L正交且彼此正交的2个方向作为X方向、Y方向。此外,由X方向与Y方向形成的平面是XY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1的4个侧面与X方向或Y方向平行。
如图1、图2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包括:保持拍摄用透镜并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可动体2;将可动体2保持成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固定体3;以及用于将可动体2朝光轴方向驱动的驱动机构4。可动体2通过2种板簧5、6(参照图3)可移动地被保持在固定体3上。图2中,省略板簧5、6的图示。
可动体2包括:对固定有多个透镜的透镜保持件7进行保持的套筒8;以及通过锡焊等与构成驱动机构4的后述驱动用线圈18的端部电连接且固定的线圈端固定构件9、10。在图2中,省略线圈端固定构件9、10的图示,在图3中,省略透镜保持件7的图示。
透镜保持件7大致呈圆筒状,其内周侧固定有从光轴方向观察大致呈圆形的多个透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透镜保持件7的被拍摄物体侧配置直径小的小径透镜,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配置比小径透镜直径大的大径透镜。因此,如图2所示,透镜保持件7的被拍摄物体侧的外径比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外径小。
套筒8大致呈筒状,在其内周侧保持透镜保持件7。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透镜保持件7的被拍摄物体侧的外径比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外径小,因此,套筒8包括:配置于被拍摄物体侧的小径部;以及配置于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外径比小径部的外径大的大径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大致呈八边形。
如图4所示,在套筒8的外周形成有用于对构成驱动机构4的后述驱动用线圈18进行固定的固定面8a、和装设驱动用线圈18的装载面8b。固定面8a形成为与光轴L平行的平面状,形成于以光轴L为中心大致90°间隔的4处。装载面8b形成为与XY平面平行的平面状,形成于以光轴L为中心大致90°间隔的4处。此外,装载面8b以从固定面8a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朝套筒8的径向外侧扩大的形式形成,装载面8b面向光轴方向配置,从而将驱动用线圈固定于小径部的外周面。
线圈端固定构件9、1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该线圈端固定构件9、10固定于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
固定体3包括:配置于被拍摄物体侧、作为壳体的第一壳体11;以及配置于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第二壳体12。
第一壳体11由磁性材料形成,形成具有底部11a和筒部11b的带底的大致方筒状(有底大致方筒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11例如通过拉伸加工形成,筒部11b的厚度比底部11a的厚度薄。例如,底部11a的厚度为0.15mm,筒部11b的厚度为0.1~0.12mm。第一壳体11以围住驱动机构4及可动体2的被拍摄物体侧的外周侧的形式配置。
在配置于被拍摄物体侧的底部11a的中心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11c。在筒部11b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四角形成有缺口部11d,在筒部11b的缺口部11d之间形成有朝被拍摄物体相反侧延伸的延伸部11e。缺口部11d以从筒部11b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朝被拍摄物体侧凹下的形式形成。在构成筒部11b的4个侧面11f上分别形成有与光轴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部11e的2个端面11g、和与X方向或Y方向平行地从端面11g的被拍摄物体侧端朝向第一壳体11的四角的2个端面11h。
第二壳体12由树脂材料形成,呈大致方筒状。如图3所示,在第二壳体12上固定有端子13。此外,在第二壳体12上形成有与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抵接的抵接面12a(参照图2)、用于将透镜驱动装置1安装于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的安装凹部12b(参照图3)、以及供第一壳体11的延伸部11e配置的配置凹部12c(参照图3)。
抵接面12a与XY平面平行。安装凹部12b形成于第二壳体12的四角的外周面。该安装凹部12b例如符合SMIA(Standard Mobile ImagingArchitecture)标准,具体来说,从与Y方向平行的第二壳体12的侧面朝X方向内侧凹下。配置凹部12c从第二壳体12的4个侧面朝X方向内侧或Y方向内侧凹下。此外,配置凹部12c在X方向及Y方向上的第二壳体12的侧面的中央部形成,并与安装凹部12b不相连。
第二壳体12以覆盖透镜保持件7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外周侧等的形式安装于第一壳体11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即,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在光轴方向上组合。具体来说,以第一壳体11的延伸部11e配置于第二壳体12的配置凹部12c的形式,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组合并固定。即,以延伸部11e从外侧与第二壳体12的外周面重叠的形式,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组合并固定。此外,以第二壳体12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12d与第一壳体11的端面11h抵接的形式,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组合并固定。
板簧5由固定于套筒8的套筒固定部、固定于第一壳体11的壳体固定部、连接套筒固定部与壳体固定部的弹簧部构成,并配置于可动体2的被拍摄物体侧。套筒固定部固定于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壳体固定部通过大致呈矩形框状的隔板14被固定在第一壳体11的底部11a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上。即,壳体固定部被固定在底部11a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上的隔板14固定。
板簧6由固定于套筒8的套筒固定部、固定于第二壳体12的壳体固定部、连接套筒固定部与壳体固定部的弹簧部构成,并配置于可动体2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套筒固定部通过线圈端固定构件9、10固定于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即,套筒固定部被线圈端固定构件9、10固定。壳体固定部固定于在第二壳体12的被拍摄物体侧形成的固定面上。
如图2、图5等所示,驱动机构4包括:配置于透镜驱动装置1的四角(具体来说是第一壳体11的内侧的四角)的大致三棱柱状的4个驱动用磁铁部17;卷绕成大致三角筒状、内周侧与驱动用磁铁部17的外周面隔着规定的间隙相对配置的4个驱动用线圈18;在比驱动用线圈18还靠近被拍摄物体侧被固定于可动体2的磁性构件19;安装于驱动用线圈18的被拍摄物体侧及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线圈保护构件20、21;以及配置于驱动用磁铁部17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磁性板22。以下,对该驱动机构4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驱动机构的结构)
图6是图5所示的驱动用磁铁部17及驱动用线圈18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从图6的H-H方向观察驱动用磁铁片24及驱动用线圈18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配置于图1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四角的驱动用磁铁部17的励磁状态的图。图9是从被拍摄物体相反侧表示图2所示的套筒8、第一壳体11及磁性板22的仰视图。图10是从被拍摄物体侧表示图2所示的套筒8及驱动用线圈18的俯视图。
如上所述,驱动用磁铁部17配置于第一壳体11的内侧的四角。即,驱动用磁铁部17配置于可动体2的外周侧。该驱动用磁铁部17包括:在光轴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的、大致三棱柱状的2个驱动用磁铁片23、24;以及配置于驱动用磁铁片23、24之间的平板状的磁性构件25。在驱动用磁铁片23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固定有磁性构件25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在驱动用磁铁片24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固定有磁性构件25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
如图7、图8所示,驱动用磁铁片23、24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大致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包括:与光轴L大致平行且彼此正交的矩形的2个正交面部23a、24a;与光轴L大致平行且连接2个正交面部23a、24a的矩形的1个斜面部23b、24b。
驱动用磁铁片23、24配置成第一壳体11的筒部11b的内周面与正交面部23a、24a大致平行。即,配置于第一壳体11的内侧的对角位置的2个驱动用磁铁片23、24以斜面部23b、24b彼此相对的形式配置。此外,4个驱动用磁铁片23固定于第一壳体11的底部11a。具体来说,4个驱动用磁铁片23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在与底部11a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粘接等固定于底部11a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此外,4个驱动用磁铁片23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被底部11a完全覆盖。
磁性构件25由磁性材料形成。该磁性构件25形成为平板状,从光轴方向观察的形状是与驱动用磁铁片23、24相同的大致等腰直角三角形。
磁性板22由磁性材料形成,并形成为平板状。此外,磁性板22例如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磁性板22的厚度与第一壳体11的底部11a的厚度大致相同。即,磁性板22的厚度比第一壳体11的筒部11b的厚度大。磁性板22由分别覆盖4个驱动用磁铁部17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具体来说是驱动用磁铁片24的端面)的大致三角形的4个覆盖部22a、连接4个覆盖部22a的4个连接部22b构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覆盖部22a被连接部22b形成一体。
从光轴方向观察时,覆盖部22a大致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具体来说,覆盖部22a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是比驱动用磁铁部17的外形大的大致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部22b呈细长的长方形,与X方向或Y方向平行地配置。该连接部22b在磁性板22的外周端侧,将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周向上相邻的覆盖部22a彼此连接,在磁性板22的中心形成有供套筒8插通的、在光轴方向贯通的插通孔22c。插通孔22c形成外形比大致八边形的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外形大的大致八边形。即,如图9所示,插通孔22c的形状与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外形相似。
磁性板22被固定于4个驱动用磁铁片24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具体来说,如图8所示,磁性板22以覆盖部22a的斜边部与驱动用磁铁片24的斜面部24b大致平行的方式,在覆盖部22a与驱动用磁铁片24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粘接等,固定于4个驱动用磁铁片24。此外,磁性板22以覆盖部22a完全覆盖驱动用磁铁片24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的形式固定于4个驱动用磁铁片24。此外,如图2所示,磁性板22的外周端与第一壳体11的筒部11b的内周面抵接。
如图7、图10所示,驱动用线圈18以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大致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形式卷成中空状,如图7等所示,包括:与光轴L大致平行且彼此正交的矩形的2个正交面部18a;以及与光轴L大致平行且连接2个正交面部18a的矩形的1个斜面部18b。
4个驱动用线圈18固定于套筒8的外周面。具体来说,在斜面部18b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装载于套筒8的装载面8b的状态下,斜面部18b通过粘接固定于固定面8a。更具体来说,以斜面部18b与固定面8a大致平行地配置、且在斜面部18b与固定面8a之间形成微小间隙的形式,将斜面部18b固定于固定面8a。此外,以驱动用线圈18的内周面与驱动用磁铁部17的外周面隔着规定的间隙大致平行的形式,将斜面部18b固定于固定面8a。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驱动用线圈18以大致90°的间隔固定于套筒8的外周面,驱动用线圈18配置于第一壳体11的内侧的四角。驱动用线圈18在与第一壳体11的内周面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配置于第一壳体11的内侧的四角,且可与套筒8一起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光轴方向上驱动用线圈18的宽度在磁性构件25的厚度以上。具体来说,光轴方向上驱动用线圈18的宽度在磁性构件25的厚度与可动体2的可动距离的和以上。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体2的可动范围内,以磁性构件25始终配置于驱动用线圈18的内周侧的形式,配置驱动用磁铁部17和驱动用线圈18。
如图6、图8所示,构成驱动用磁铁部17的2个驱动用磁铁片23、24在光轴方向上以相同磁极彼此(S极与S极、N极与N极)相对的形式配置。即,驱动用磁铁片23、24彼此的相对面均被励磁成相同的磁极。因此,如图6、图7所示,在驱动用磁铁片23、24之间产生穿过驱动用线圈18的正交面部18a及斜面部18b的磁通F。即,驱动用磁铁部17以在与驱动用线圈18相对的位置产生穿过驱动用线圈18的磁通F的形式被励磁。
如图8所示,在构成驱动用磁铁部17的2个驱动用磁铁片23、24彼此的相对面形成的磁极与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周向上相邻的其他2个驱动用磁铁片23、24彼此的相对面形成的磁极不同。例如,在配置于图8左侧及右侧的驱动用磁铁片23、24彼此的相对面形成的磁极为S极,在配置于图8上侧及下侧的驱动用磁铁片23、24彼此的相对面形成的磁极为N极。因此,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产生从配置于图8上侧及下侧的驱动用磁铁片23、24之间朝向配置于图8右侧及左侧的驱动用磁铁片23、24之间的磁通F。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周向相邻的2个驱动用磁铁片23、24彼此的相对面形成的磁极也可以都是相同的磁极。
磁性构件19由磁性材料形成,并形成大致圆环状。此外,磁性构件19形成为平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体2的可动范围内,以朝向光轴方向上驱动用磁铁部17的中间位置吸引磁性构件19的形式,配置驱动用磁铁部17和驱动用线圈18。因此,当没有电流供给到驱动用线圈18时,在产生于磁性构件19与驱动用磁铁部17之间的吸引力的作用下,如图2所示,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与第二壳体12的抵接面12a抵接。
线圈保护构件20、21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等比较硬的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形成,且如图3所示,形成大致矩形框状。此外,线圈保护构件20、21形成平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用线圈18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安装有线圈保护构件20,在驱动用线圈1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安装有线圈保护构件21。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在光轴方向观察时大致呈正方形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四角配置有大致三棱柱状的驱动用磁铁部17及大致三角筒状的驱动用线圈18。因此,能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死角即透镜驱动装置1的四角配置驱动用磁铁部17及驱动用线圈18,透镜驱动装置1驱动光轴方向观察时大致呈圆形的透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卷成大致三角筒状的驱动用线圈18的内周面与驱动用磁铁部17的外周面隔着规定的间隙相对,且驱动用磁铁部17以在与驱动用线圈18相对的位置产生穿过驱动用线圈18的磁通F的形式被励磁。因此,能利用驱动用磁铁部17的整周及驱动用线圈18的整周效率良好地形成用于驱动可动体2的磁路。从而,即便使驱动用磁铁部17及驱动用线圈18小型化,也能获得用于驱动可动体2的规定的驱动力。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确保用于驱动可动体2的驱动力,并能使驱动用磁铁部17及驱动用线圈18小型化。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使驱动用磁铁部17及驱动用线圈18小型化,并能在作为死角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四角配置驱动用磁铁部17及驱动用线圈18。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能使透镜驱动装置1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轴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的2个驱动用磁铁片23、24彼此的相对面均被励磁成相同的磁极。因此,在2个驱动用磁铁片23、24彼此的相对面之间,能提高穿过驱动用线圈18的磁通F的密度。因此,能效率良好地形成用于驱动可动体2的磁路,并能使驱动用磁铁部17及驱动用线圈18进一步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驱动用磁铁部17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被壳体11的底部11a覆盖,并与底部11a抵接。此外,4个驱动用磁铁部17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被磁性板22的覆盖部22a覆盖,并与覆盖部22a抵接。因此,可抑制驱动用磁铁部17产生的磁通F泄漏到透镜驱动装置1的外部,并可形成有效的磁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覆盖部22a形成一体。因此,与4个覆盖部22a分体形成的情形(即,4个覆盖部22a不形成一体的情形)相比,能减少零件数,且即便使磁性板22小型化,透镜驱动装置1制造时等对磁性板22的操作也变得容易。此外,在4个覆盖部22a分体形成的情形下,不易确保4个覆盖部22a的平面度和平行度,但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覆盖部22a由一体化的零件构成,因此,易于确保4个覆盖部22a的平面度和平行度处于均匀状态。此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易于确保4个覆盖部22a的平面度和平行度处于均匀状态,因此,在第二壳体12上形成与磁性板22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抵接的抵接面时,可使壳体11的底部11a与驱动用磁铁部17、驱动用磁铁部17与磁性板22、及磁性板22与第二壳体12的抵接面精度良好地抵接。
此外,由于4个覆盖部22a形成一体,因此,当4个驱动用磁铁部17的两端面固定于第一壳体11及磁性板22时,能提高透镜驱动装置1的机械强度。因此,能提高透镜驱动装置1的下落冲击时的耐冲击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板22的厚度比第一壳体11的筒部11b的厚度大。因此,可增大第一壳体11的筒部11b的内周面与磁性板22的外周端的接触面积。因此,易于在磁性板22与筒部11b之间形成磁路,可增大驱动用磁铁部17的磁导系数。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抑制驱动用磁铁部17产生的磁通F的密度在高温环境下减少的情形发生。特别地,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覆盖部22a形成一体,因此,易于在磁性板22与筒部11b之间形成磁路,可增大驱动用磁铁部17的磁导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板22由分别覆盖4个驱动用磁铁片24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的4个覆盖部22a、连接4个覆盖部22a的4个连接部22b构成。因此,与4个覆盖部22a分体形成的情形相比,可通过磁性板22抑制驱动机构4产生的灰尘等异物进入配置有摄像元件等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特别地,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板22的插通孔22c的形状与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外形相似,因此,可利用磁性板22,有效地抑制灰尘等异物进入透镜驱动装置1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板22的插通孔22c的形状与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外形相似。因此,套筒8与磁性板22之间的间隙可大致一定。因此,可利用磁性板22,合适地限制与光轴方向正交方向上的可动体2的可动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用线圈18固定于套筒8的小径部8a的外周面。因此,与驱动用线圈18固定于直径比小径部8a的直径大的大径部的外周面的情形相比,能在更靠近套筒8的位置配置驱动用磁铁部17。因此,能使透镜驱动装置1进一步小型化。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一例,但并不限定于此,可在不改变本发明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光轴方向观察时,透镜驱动装置1大致呈正方形。此外,形成为大致三棱柱状的驱动用磁铁部17及卷成大致三角筒状的驱动用线圈18配置于透镜驱动装置1的四角。此外,例如,从光轴方向观察时,透镜驱动装置1也可大致呈长方形。
此外,在透镜驱动装置1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大致呈长方形的形状时,如图11、图12所示,驱动用磁铁部57可形成大致四棱柱状,且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在与透镜驱动装置1的长边大致平行的方向上配置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两侧,驱动用线圈58可卷成大致四棱柱状。此时,磁性板62例如由以分别覆盖2个驱动用磁铁部57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的形式抵接的大致四边形的2个覆盖部62a、及连接覆盖部62的细长的长方形的2个连接部62b构成。此外,在磁性板62上,供保持透镜保持件7的套筒48插通的插通孔62c以在光轴方向贯通的形式形成。此时,套筒48整体大致呈方筒状,插通孔62c的形状与套筒48的外形相似。此外,驱动用磁铁部57包括:在光轴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的、大致方筒状的2个驱动用磁铁片63、64;以及配置于驱动用磁铁片63、64之间的磁性构件65。
此外,透镜驱动装置1的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除大致四边形外,可形成大致多边形,也可形成大致圆形或大致椭圆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用磁铁部17形成大致三棱柱状,驱动用线圈18卷成大致三角筒状。此外,例如,驱动用磁铁部17也可形成大致三棱柱状以外的大致多棱柱状,驱动用线圈18也可形成大致三角筒状以外的大致多角筒状。此外,驱动用磁铁部17也可形成大致圆柱状或大致椭圆柱状,驱动用线圈18也可形成大致圆筒状或大致椭圆筒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形成大致八边形,磁性板22的插通孔22c形成与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外形相似的大致八边形。此外,例如,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也可形成大致圆形,插通孔22c也可形成与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外形相似的大致圆形。此外,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也可形成大致八边形以外的大致多边形或大致椭圆形,插通孔22c也可形成与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外形相似的大致多边形或大致椭圆形。此外,插通孔22c的形状也可不与套筒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外形相似。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驱动用磁铁片23、24之间配置磁性构件25,但也可在驱动用磁铁片23、24彼此的相对面间形成规定的间隙,也可使驱动用磁铁片23、24彼此的相对面抵接。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用磁铁部17由2个驱动用磁铁片23、24和磁性构件25构成,但驱动用磁铁部17也可只由1个驱动用磁铁片构成。此时,该驱动用磁铁片以形成于光轴方向两端的磁极与形成于光轴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磁极相反的形式被励磁。即,该驱动用磁铁片以在与驱动用线圈18相对的位置产生穿过驱动用线圈18的磁通F的形式被励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四角配置驱动用磁铁部17及驱动用线圈18。此外,例如,只要能获得可动体2的驱动力,也可只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四角的3处、2处或1处配置驱动用磁铁部17及驱动用线圈18。此时,也可在没有配置驱动用磁铁部17及驱动用线圈18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角部配置用于引导可动体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引导轴,并在套筒8上形成与该引导轴卡合的卡合凹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可动体2侧固定驱动用线圈18,在固定体3侧固定驱动用磁铁部17,但也可在可动体2侧固定驱动用磁铁部17,在固定体3侧固定驱动用线圈18。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覆盖部22a完全覆盖驱动用磁铁部17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但覆盖部22a也可只覆盖驱动用磁铁部17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的一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磁性板22的厚度比第一壳体11的筒部11b的厚度大,但磁性板22的厚度也可与第一壳体11的筒部11b的厚度相同,或较之薄。
Claims (16)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持透镜,并可在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可动体;以及
用于驱动所述可动体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配置于所述可动体的外周侧,大致呈柱状的多个驱动用磁铁部;卷成中空状,内周面与所述驱动用磁铁部的外周面隔着规定的间隙相对配置的驱动用线圈;以及由磁性材料形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配置于所述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侧的磁性板,
其中,所述驱动用磁铁部以在与所述驱动用线圈相对的位置产生穿过所述驱动用线圈的磁通的形式被励磁,
所述磁性板具有分别覆盖多个所述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面的多个覆盖部,且多个所述覆盖部形成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由磁性材料形成、以围住所述可动体及所述驱动机构的形式配置的壳体,
所述壳体形成为有底的大致呈筒状的形状,包括:以覆盖多个所述驱动用磁铁部的另一端面的形式与所述驱动用磁铁部的另一端面抵接的底部;以及以围住所述可动体及所述驱动机构的外周侧的形式配置的筒部,
所述覆盖部与所述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板以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抵接的形式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性板上形成有供所述可动体插通的插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可动体的外形相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形成为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大致呈四边形,
所述驱动用磁铁部形成为大致三棱柱状并配置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四角,
所述驱动用线圈卷成大致三角筒状,
所述磁性板包括:分别与4个所述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面抵接的大致三角形的4个所述覆盖部;以及连接所述覆盖部的4个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具有内周侧配置有所述透镜的大致圆筒状的套筒,
所述套筒包括:配置于被拍摄物体侧的小径部;以及配置于被拍摄物体相反侧、外径比所述小径部的外径大的大径部,
所述驱动用线圈固定于所述小径部的外周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形成为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大致呈长方形,
所述驱动用磁铁部形成大致四棱柱状,且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在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长边大致平行的方向上配置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两侧,
所述驱动用线圈卷成大致方筒状,
所述磁性板包括:分别与2个所述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面抵接的大致四边形的2个所述覆盖部;以及连接所述覆盖部的2个连接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用磁铁部具有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的2个驱动用磁铁片,
所述光轴方向上的2个所述驱动用磁铁片彼此的相对面均以相同的磁极励磁。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板的厚度比所述筒部的厚度大,
所述磁性板以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抵接的形式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性板上形成有供所述可动体插通的插通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可动体的外形相似。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形成为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大致呈四边形,
所述驱动用磁铁部形成大致三棱柱状并配置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四角,
所述驱动用线圈卷成大致三角筒状,
所述磁性板包括:分别与4个所述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面抵接的大致三角形的4个所述覆盖部;以及连接所述覆盖部的4个连接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具有内周侧配置有所述透镜的大致圆筒状的套筒,
所述套筒包括:配置于被拍摄物体侧的小径部;以及配置于被拍摄物体相反侧、外径比所述小径部的外径大的大径部,
所述驱动用线圈固定于所述小径部的外周面。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形成为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大致呈长方形,
所述驱动用磁铁部形成大致四棱柱状,且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在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长边大致平行的方向上配置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两侧,
所述驱动用线圈卷成大致方筒状,
所述磁性板包括:分别与2个所述驱动用磁铁部的一端面抵接的大致四边形的2个所述覆盖部;以及连接所述覆盖部的2个连接部。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用磁铁部具有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的2个驱动用磁铁片,
所述光轴方向上的2个所述驱动用磁铁片彼此的相对面均以相同的磁极励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37831 | 2009-06-09 | ||
JP2009137831A JP2010286507A (ja) | 2009-06-09 | 2009-06-09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23201A true CN101923201A (zh) | 2010-12-22 |
Family
ID=43338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045600A Pending CN101923201A (zh) | 2009-06-09 | 2010-06-08 | 透镜驱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0286507A (zh) |
CN (1) | CN101923201A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000429A1 (zh) * | 2011-06-30 | 2013-01-03 | 爱佩仪光电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驱动装置及电磁镜头驱动装置 |
CN103001375A (zh) * | 2012-09-29 | 2013-03-27 | 苏州贝腾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微型驱动马达的壳体 |
CN103280941A (zh) * | 2012-09-29 | 2013-09-04 | 苏州贝腾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驱动电机 |
CN104811006A (zh) * | 2015-05-08 | 2015-07-29 | 惠州友华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摄像头驱动电机 |
CN105356713A (zh) * | 2015-12-03 | 2016-02-24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及其弹性支撑件 |
CN105356715A (zh) * | 2015-12-03 | 2016-02-24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及移动设备 |
US20180284385A1 (en) * | 2017-03-30 | 2018-10-04 | Tdk Taiwan Corp. | Lens driving module |
CN109525091A (zh) * | 2018-12-06 | 2019-03-26 |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超薄大推力自动对焦马达 |
CN110997166A (zh) * | 2017-08-03 | 2020-04-10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振动产生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19598B2 (ja) * | 2011-01-06 | 2015-05-20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15114391A (ja) * | 2013-12-09 | 2015-06-22 |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 電磁駆動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83258A (ja) * | 1998-03-27 | 1999-10-15 | Akai Electric Co Ltd | 光ヘッド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2006074990A (ja) * | 2004-08-05 | 2006-03-16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
CN101114042A (zh) * | 2006-07-26 | 2008-01-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透镜致动器 |
JP2008058659A (ja) * | 2006-08-31 | 2008-03-13 | Nidec Sankyo Corp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06372A (ja) * | 1987-10-20 | 1989-04-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学式記録再生装置 |
-
2009
- 2009-06-09 JP JP2009137831A patent/JP2010286507A/ja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6-08 CN CN2010102045600A patent/CN10192320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83258A (ja) * | 1998-03-27 | 1999-10-15 | Akai Electric Co Ltd | 光ヘッド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2006074990A (ja) * | 2004-08-05 | 2006-03-16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
CN101114042A (zh) * | 2006-07-26 | 2008-01-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透镜致动器 |
JP2008058659A (ja) * | 2006-08-31 | 2008-03-13 | Nidec Sankyo Corp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000429A1 (zh) * | 2011-06-30 | 2013-01-03 | 爱佩仪光电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驱动装置及电磁镜头驱动装置 |
CN103001375A (zh) * | 2012-09-29 | 2013-03-27 | 苏州贝腾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微型驱动马达的壳体 |
CN103280941A (zh) * | 2012-09-29 | 2013-09-04 | 苏州贝腾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驱动电机 |
CN103280941B (zh) * | 2012-09-29 | 2016-03-02 | 深圳市光控数码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驱动电机 |
CN104811006A (zh) * | 2015-05-08 | 2015-07-29 | 惠州友华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摄像头驱动电机 |
CN105356713A (zh) * | 2015-12-03 | 2016-02-24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及其弹性支撑件 |
CN105356715A (zh) * | 2015-12-03 | 2016-02-24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及移动设备 |
CN105356715B (zh) * | 2015-12-03 | 2018-06-1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及移动设备 |
US20180284385A1 (en) * | 2017-03-30 | 2018-10-04 | Tdk Taiwan Corp. | Lens driving module |
CN108693618A (zh) * | 2017-03-30 | 2018-10-23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镜头驱动模块 |
TWI650582B (zh) * | 2017-03-30 | 2019-02-11 |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 鏡頭驅動模組 |
US10649172B2 (en) * | 2017-03-30 | 2020-05-12 | Tdk Taiwan Corp. | Lens driving module |
US11372192B2 (en) | 2017-03-30 | 2022-06-28 | Tdk Taiwan Corp. | Optical member driving mechanism |
CN110997166A (zh) * | 2017-08-03 | 2020-04-10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振动产生装置 |
CN110997166B (zh) * | 2017-08-03 | 2021-06-29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振动产生装置 |
CN109525091A (zh) * | 2018-12-06 | 2019-03-26 |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超薄大推力自动对焦马达 |
CN109525091B (zh) * | 2018-12-06 | 2024-03-26 | 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超薄大推力自动对焦马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0286507A (ja) | 2010-1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23201A (zh) | 透镜驱动装置 | |
EP3438720B1 (en) | Lens drive device | |
US8676048B2 (en) | Small-sized camera module for correcting hand-shake | |
CN106687847B (zh)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搭载有摄像机的便携终端 | |
US9638929B2 (en) |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device | |
CN104820272B (zh) |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 |
CN101750708A (zh) | 透镜驱动装置 | |
US20130170052A1 (en) | Voice coil motor and lens module including same | |
CN102200621A (zh) | 透镜驱动装置 | |
EP2945014A3 (en) | Lens drive apparatus,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 |
JP2011170214A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JP5198318B2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JP2008020668A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CN104797976A (zh) | 拍摄用光学装置 | |
CN101652694A (zh) | 透镜驱动装置 | |
US8238734B2 (en) |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me | |
JP6006044B2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CN202854389U (zh) |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带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 |
US8213100B2 (en) | Lens drive device | |
KR100964543B1 (ko) | 소형 카메라모듈용 커버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장착한 소형 카메라모듈 | |
US20220329734A1 (en) | Camera module | |
JP5214425B2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JP2010169901A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JP2011053599A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CN103592737B (zh) |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机及带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