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4898A - 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4898A
CN101914898A CN2010102731395A CN201010273139A CN101914898A CN 101914898 A CN101914898 A CN 101914898A CN 2010102731395 A CN2010102731395 A CN 2010102731395A CN 201010273139 A CN201010273139 A CN 201010273139A CN 101914898 A CN101914898 A CN 101914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s
last
welded
truss
bracing pie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731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堂
涂满明
毛伟琦
张爱花
姚发海
张瑞霞
姚森
李海军
朱向前
唐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Priority to CN2010102731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148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14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48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包括两片矩形桁梁结构的导梁主体,导梁主体由若干第一节段和若干第二节段自前向后依次连接组成,还包括一个连接节段,所述连接节段包括左、右上弦杆和左、右下弦杆,上述四根弦杆的一端分别与最后一个第二节段后端面上的四个顶点焊接且沿导梁主体的轴向向后延伸,左、右下弦杆在水平面内相互平行,左、右上弦杆在水平面内呈八字形布置,且开口之间的距离与三片桁钢梁两边桁顶面左、右顶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本发明通过连接节段将复杂的三片桁结构转换成简单的两片桁结构,实现了与三桁钢梁的顺利连接,同时结构更轻巧,成本更经济。

Description

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装置,具体涉及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
背景技术
大跨度连续钢桁梁桥架设采用顶推施工法时需要增加导梁,即为主体结构上向前接长的结构。一般情况下,将导梁的桁片数做成与主体钢桁梁的桁片数相等,但如果钢桁梁为三片桁或以上时,这时再将导梁做成与钢桁梁的桁片数相等,导梁的重量就会增大,既给施工带来更大的风险,又增加了施工投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中,导梁重量大、施工投入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包括两片矩形桁梁结构的导梁主体,所述导梁主体由若干第一节段和若干第二节段自前向后依次连接组成,还包括一个连接节段,所述连接节段包括左、右上弦杆和左、右下弦杆,上述四根弦杆的一端分别与最后一个第二节段后端面上的四个顶点焊接且沿导梁主体的轴向向后延伸,左、右下弦杆在水平面内相互平行,左、右上弦杆在水平面内呈八字形布置,且开口之间的距离与三片桁钢梁两边桁顶面左、右顶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节段还包括下连杆和两根下加强杆,下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下弦杆的后端点焊接,两根下加强杆的一端分别焊接在最后一个第二节段后端底面的左、右下顶点上,两根下加强杆的另一端分别焊接在下连杆的中点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节段还包括上连杆和两根上加强杆,上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上弦杆的后端点焊接,两根上加强杆的一端分别焊接在最后一个第二节段后端顶面的左、右上顶点上,两根上加强杆的另一端分别焊接在上连杆的中点处,上、下连杆的中点通过竖管焊接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上、下连杆的中点处分别设有上、下连接座,上、下连接座为分别由顶板、底板和前、后侧板焊接而成的箱型结构,顶板与底板之间间隔地设有若干纵向加强板,若干纵向加强板之间分别通过横向加强板两两连接,横向加强板将纵向加强板纵向平分,上、下连接座的侧板上分别焊接有第二连接板,上连接座的底板的底面上以及下连接座的顶板的顶面上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板,上连杆由两段组成,两段上连接杆分别与上连接座上的第一连接板和左、右上弦杆的后端点焊接,下连杆也由两段组成,两段下连接杆分别与下连接座上的第一连接板和左、右下弦杆的后端点焊接,两根上加强杆和两根下加强杆分别与上、下连接座上的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二节段后端顶面的左、右上顶点焊接。
本发明,通过连接节段将复杂的三片桁结构转换成简单的两片桁结构,实现了与三桁钢梁的顺利连接,同时结构更轻巧,成本更经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图5为第二节段断面示意图;
图6为第一节段断面示意图;
图7为上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上连接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导梁全长114m,采用无竖杆的三角形桁,前端梁高8m,后端梁高14m,与主桥钢梁一致,节间间距12m。横向布置两片桁,两片桁均垂直,桁间间距为16.5m,导梁后端上弦间距24m,通过一个连接节段过渡至16.5m,从而将后端梯形断面变为矩形断面。
该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下,如图1-图6所示,包括两片矩形桁梁结构的导梁主体,所述导梁主体由若干第一节段10、若干第二节段20和一个连接节段30自前向后依次连接组成,连接节段30用于与三桁钢梁40连接。
第二节段20的高度与三片桁钢梁40的高度相同且第一节段10的高度小于第二节段20,第一节段10由于仅起导向作用,因此高度低于第二节段20,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钢材。
连接节段30包括左、右上弦杆31、32和左、右下弦杆33、34,上述四根弦杆的31、32、33、34的一端分别焊接在最后一个第二节段后端面上的四个顶点S1、S2、U1、U2上且沿导梁主体的轴向向后延伸,左、右下弦杆33、34在水平面内相互平行,左、右上弦杆31、32在水平面内呈八字形布置,且开口之间的距离与三片桁钢梁两边桁顶面左、右顶点SA1、SA2之间的距离相等。
为了保证连接节段30与三桁钢梁40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发明对第三节段进行了加强处理。
在连接节段30上设置了上连杆35和两根上加强杆36以及下连杆37和两根下加强杆38,上连杆35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上弦杆31、32的后端点SA1、SA2焊接,两根上加强杆36的一端分别焊接在最后一个第二节段后端顶面的左、右上顶点S1、S2上,另一端分别焊接在上连杆35的中点S0处,上、下连杆35、37的中点通过竖管39焊接连接(参见图4)。下连杆37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下弦杆33、34的后端点UA1、UA2焊接,两根下加强杆38的一端分别焊接在最后一个第二节段后端底面的左、右下顶点U1、U2上,另一端分别焊接在下连杆37的中点U0处。
上、下连杆35、37的中点S0、U0处分别设有上、下连接座300、400,二者形状、结构大体相同,参见图7、图8,上、下连接座300、400分别为由顶板301、底板302和前、后侧板303、304焊接而成的箱型结构,顶板301与底板302之间间隔地设有若干纵向加强板305,若干纵向加强板305之间分别通过横向加强板306两两连接,横向加强板306将纵向加强板305纵向平分。前、后侧板303、304的外侧面上分别焊接有第二连接板308,上连接座300的底板302的底面上以及下连接座400的顶板301的顶面上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板307,上连杆35由两段组成,两段上连接杆35分别与上连接座300上的第一连接板307和左、右上弦杆31、32的后端点SA1、SA2焊接。下连杆37也由两段组成,两段下连接杆37分别与下连接座400上的第一连接板307和左、右下弦杆33、34的后端点UA1、UA2焊接。两根上加强杆36和两根下加强杆38分别与上、下连接座300、400上的第二连接板308以及第二节段后端顶面的左、右上顶点S1、S2、U1、U2焊接。
本发明中上、下连接座300、400与三桁钢梁连接时,共用三桁钢梁的钢梁顶板和钢梁底板,三桁钢梁及上、下连接座的腹板分别插入到钢梁顶板与钢梁底板之间,并焊接。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包括两片矩形桁梁结构的导梁主体,所述导梁主体由若干第一节段和若干第二节段自前向后依次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连接节段,所述连接节段包括左、右上弦杆和左、右下弦杆,上述四根弦杆的一端分别与最后一个第二节段后端面上的四个顶点焊接且沿导梁主体的轴向向后延伸,左、右下弦杆在水平面内相互平行,左、右上弦杆在水平面内呈八字形布置,且开口之间的距离与三片桁钢梁两边桁顶面左、右顶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段还包括下连杆和两根下加强杆,下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下弦杆的后端点焊接,两根下加强杆的一端分别焊接在最后一个第二节段后端底面的左、右下顶点上,两根下加强杆的另一端分别焊接在下连杆的中点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段还包括上连杆和两根上加强杆,上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上弦杆的后端点焊接,两根上加强杆的一端分别焊接在最后一个第二节段后端顶面的左、右上顶点上,两根上加强杆的另一端分别焊接在上连杆的中点处,上、下连杆的中点通过竖管焊接连接。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其特征在于上、下连杆的中点处分别设有上、下连接座,上、下连接座为分别由顶板、底板和前、后侧板焊接而成的箱型结构,顶板与底板之间间隔地设有若干纵向加强板,若干纵向加强板之间分别通过横向加强板两两连接,横向加强板将纵向加强板纵向平分,上、下连接座的侧板上分别焊接有第二连接板,上连接座的底板的底面上以及下连接座的顶板的顶面上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板,上连杆由两段组成,两段上连接杆分别与上连接座上的第一连接板和左、右上弦杆的后端点焊接,下连杆也由两段组成,两段下连接杆分别与下连接座上的第一连接板和左、右下弦杆的后端点焊接,两根上加强杆和两根下加强杆分别与上、下连接座上的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二节段后端顶面的左、右上顶点焊接。
CN2010102731395A 2010-09-06 2010-09-06 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 Pending CN1019148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731395A CN101914898A (zh) 2010-09-06 2010-09-06 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731395A CN101914898A (zh) 2010-09-06 2010-09-06 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4898A true CN101914898A (zh) 2010-12-15

Family

ID=43322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31395A Pending CN101914898A (zh) 2010-09-06 2010-09-06 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14898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8111A (ja) * 1997-11-14 1999-06-02 Kajima Corp 橋梁の架設方法
CN101024938A (zh) * 2007-03-09 2007-08-29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拼装式架桥机
CN101117791A (zh) * 2007-08-22 2008-02-06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异型钢箱与正交异性板底模组合式移动模架及其施工方法
CN101250854A (zh) * 2007-12-05 2008-08-27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大跨度双线箱梁串架法施工造桥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8111A (ja) * 1997-11-14 1999-06-02 Kajima Corp 橋梁の架設方法
CN101024938A (zh) * 2007-03-09 2007-08-29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拼装式架桥机
CN101117791A (zh) * 2007-08-22 2008-02-06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异型钢箱与正交异性板底模组合式移动模架及其施工方法
CN101250854A (zh) * 2007-12-05 2008-08-27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大跨度双线箱梁串架法施工造桥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电子期刊网》 20091231 闫林栋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第一联钢桁梁顶推法施工技术与工艺研究》 , 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18608B1 (ko) 파이 트러스 구조
CN104895191B (zh) 一种钢结构抗震耗能抗侧力体系及设计方法
CN108411761A (zh) 一种带下弦增强系统的复合材料-金属组合大跨桥
CN110777643A (zh) 一种大跨度钢桁组合连续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1506952U (zh) 无支架临时索配合挂篮建筑混凝土斜拉桥
CN201433509Y (zh) 一种预应力钢梁
CN110005059A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建筑连接用钢结构
CN109930469B (zh) 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钢箱梁薄壁墩刚构斜拉桥
CN101914898A (zh) 用于三片桁钢梁顶推施工的导梁
CN116232182A (zh) 柔性光伏支架结构
CN215721246U (zh) 一种用于给水管道的支撑结构
CN205259350U (zh) 大跨度温室结构
CN205822472U (zh) 一种方套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
CN212248672U (zh) 一种温室馆钢架结构
CN213476666U (zh) 一种主桥钢箱梁整体顶升时主墩的限位装置
CN213013854U (zh) 一种变宽加劲梁铁路悬索桥结构体系
CN210561686U (zh) 墩体支架
CN114182885A (zh) 一种抵抗风吸力的预应力梁
CN104234189B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的四管状桁架结构
CN214935147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
CN201972290U (zh) 超大跨度场馆的屋顶钢结构
CN111305379A (zh) 超高单层厂房结构支撑体系
CN216379182U (zh) 一种钢箱梁支撑体系
CN212925729U (zh) 带挑臂的公铁两用箱桁组合梁桥
CN215034835U (zh) 一种应用于山区地形的可拆卸式钢箱梁拼装胎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