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1234B - 按钮构造体及具备该按钮构造体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钮构造体及具备该按钮构造体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1234B
CN101911234B CN200780102125.3A CN200780102125A CN101911234B CN 101911234 B CN101911234 B CN 101911234B CN 200780102125 A CN200780102125 A CN 200780102125A CN 101911234 B CN101911234 B CN 1019112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pressing
arm
rotating shaft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1021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1234A (zh
Inventor
高桥孝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11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1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1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12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1/24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6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钮构造体及具备该按钮构造体的电子设备,即使在多个按压按钮接近配置的情况下,即使按压按压按钮的位置不同,也能够以相同的感觉进行操作。AV设备(1)具备按钮构造体(7)。按钮构造体(7)具备主体部(11)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主体部且相互接近配置的多个按压按钮(15a、15b)。按压按钮(15a、15b)具备:按钮主体(31);从一个缘部(31a)突出且随着从该按钮主体(31)突出而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延伸的一对臂部(32);和设置于臂部(32)的前端且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部(11)的旋转轴(33)。相互邻接的按压按钮(15a、15b)的相互邻接的臂部(32)的靠近按钮主体(31)的基端部(32a)设置于按压按钮(15a、15b)的厚度方向的位置相互不同的位置。

Description

按钮构造体及具备该按钮构造体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AV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等的按钮构造体及具备该按钮构造体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搭载于汽车且将记录于CD(Compact Disk)等光盘的信息读出并再生的AV设备等电子设备具备用于操作该电子设备内的CD(Compact Disk)播放器、MD(Mini disc)播放器或接收收音机广播的AM/FM调谐器5等的按钮构造体100(如图1及图2所示)。
如图1及图2所示,这种的按钮构造体100具备安装于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的主体部10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主体部101的多个按压按钮102。在图示例中,多个按压按钮102在周方向排列。按压按钮102在其一个缘部(图示例中为内缘部)设置旋转轴103,该旋转轴103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部101。按压按钮102以旋转轴103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配置在能够按压设置于设备主体内的开关104的位置。开关104将按压按钮102向从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突出的方向施力。按压按钮102对抗开关104的施力并被按压,由此进行上述的播放器及调谐器的操作。
在上述的现有的按钮构造体100中,在将多个按压按钮102相互接近配置时,为了防止多个按压按钮102彼此的干涉,减少上述的旋转轴103从按压按钮102的突出量,同时,缩短该旋转轴103的长度。在将多个按压按钮102如图示所示那样以规定的位置为中心在周方向并列配置时,特别是通过减小从旋转轴103的一个缘部的突出量且缩短长度,防止了旋转轴103彼此的干涉。
因此,特别是形成为矩形状且其长度方向与旋转轴103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按压按钮102的情况下,由于旋转轴103短,因此,因开关104的施力而按压按钮102自身会歪斜,按压按压按钮102的位置不同时,开关104相对于该按压时的力的施力不同,按压该按压按钮102的感觉也会不同。另外,由于旋转轴103从按压按钮102的突出量小,所以该按压按钮102的旋转半径变小,特别是在开关104通过橡胶等弹性体对按压按钮102施力的情况下,在按压按压按钮102的位置不同时,开关104的下塌方式不同,按压该按压按钮102的感觉也会不同。因此,在现有的按钮构造体100中,最差的情况下,也存在难以按压开关104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按钮构造体及具备该按钮构造体的电子设备,例如即使多个按压按钮接近配置的情况下,即使按压按压按钮的位置不同,也能够以相同的感觉进行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按钮构造体,其具备主体部和多个按压按钮,该多个按压按钮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该主体部的同时相互接近排列地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按钮分别具备:相互接近排列的按钮主体,该按钮主体为具有一个缘部和另一个缘部的平板状;一对臂部,该一对臂部从各按钮主体的沿该按钮主体彼此排列的方向的所述一个缘部突出,同时随着突出而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延伸;旋转轴,该旋转轴设置于所述臂部的前端,并且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多个按压按钮的旋转轴设置在当其被支承于所述主体部时,所述按钮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位置处于同一平面上的位置,并且所述多个按压按钮中相互邻接的按压按钮的相互邻接的臂部中的靠近所述按钮主体的基端部设置在所述按钮主体的沿着厚度方向的位置相互不同的位置,由此,能够配置于该基端部彼此不干涉地相互重叠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现有的按钮构造体的AV设备的要部的正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按钮构造体等的要部的透视图;
图3是具备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钮构造体的AV设备的透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AV设备的按钮构造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按钮构造体的正面图;
图6是沿图5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7是从B-B线方向看到的图5中的左侧的按压按钮的组装图;
图8是从C-C线方向看到的图5中的右侧的按压按钮的组装图;
图9图5中的沿D-D线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 AV设备(电子设备)
2壳体(主体部)
7按钮构造体
11主体部
15,15a、15b按压按钮
31按钮主体
31a一个缘部
31b另一个缘部
32臂部
32a基端部
32b前端部(高度对齐部)
33旋转轴
34开关按压部
35导向突起(导向部)
Y深度方向(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按钮构造体通过在相互邻接的按压按钮的相互邻接的臂部之间,在操作按钮的厚度方向的位置不同的位置设置从按压按钮的按钮主体突出且在前端设有旋转轴的一对臂部的基端部,可以使该一对臂部按照随着从按钮主体突出而逐渐离开的方式从该按钮主体突出。
由此,增大臂部从按钮主体的突出量,且增大设置于臂部的前端的旋转轴间的间隔。因此,可以防止相互接近配置的按压按钮彼此的干涉,同时也防止按压时的按压按钮的按钮主体歪斜,并且,即使增大按压按钮的旋转半径而按压按压按钮的位置不同,也能够防止开关的下塌方式不同,即使按压按压按钮的位置不同也能够以相同的感觉进行操作。
也可以在臂部的前端部设置使旋转轴的厚度方向的位置位于同一平面上的高度对齐部。在该情况下,可以以相同的感觉操作多个按压按钮。
也可以在按压按钮的按钮主体的另一个缘部设置导向部。在该情况下,按压按钮的旋转方向总是通过导向部进行引导,按压按钮按压开关的状态总是保持一定。
也可以在按压按钮的按钮主体的另一个缘部设置开关按压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增大旋转轴和开关按压部之间的距离即按压按钮的旋转半径。因此,即使按压按压按钮的位置不同,开关按压部也能够总是以相同的状态按压开关,能够防止开关的下塌方式不同,即使按压按压按钮的位置不同,也能够以相同的感觉进行操作。
多个按压按钮也可以在以主体部的规定位置为中心的周方向排列。该情况下,能够将多个按压按钮彼此更可靠地接近配置。
而且,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具备上述的按钮构造体的电子设备。该情况下,由于电子设备具备上述的按钮构造体,所以,即使按压各个相互接近配置的按压按钮的位置不同,也能够以相同的感觉进行操作。
实施例
根据图3~图9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AV(Audio-Visual)设备1安装于作为移动体的汽车的仪表面板(下面称为仪表板)等。下面,将与后述的CD的表面平行且与该CD的出入方向平行的箭头Y称为深度方向,将与CD的表面平行且相对上述深度方向Y垂直的箭头X称为宽度方向,将相对上述深度方向Y和宽度方向X双方垂直的箭头Z称为厚度方向。
如图3所示,AV设备1具备:作为设备主体的壳体2、作为再生装置的CD(Compact Disk)播放器3、作为接收收音机广播的AM/FM调谐器5、显示部6、按钮构造体7。
壳体2具备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前面板18a、由板金构成的壳体主体18b,并形成为箱状。壳体2在于壳体主体18b的图3中近身侧安装有前面板18a的状态下,被安装于上述的仪表板。壳体2的壳体主体18b安装于上述的仪表板,前面板18a露出于外部且与驾驶员相对(也称为使用者)。
在位于前面板18a的图3中近身侧的作为外表面的前面2a开设有CD用插入口8和按钮露出孔9。CD用插入口8使CD通过内侧,使该CD出入壳体2即CD播放器3。按钮露出孔9在内侧定位按钮构造体7的按压按钮15及复合按钮14,使该按压按钮15及复合按钮14从前面2a露出。
CD播放器3读出插入到壳体2的CD的信息并将其作为声音输出。AM/FM调谐器5接收收音机广播并将其作为声音输出。这些播放器3及调谐器5通过使用者按压设置于按钮构造体7的后述的按压按钮15等而进行动作。
显示部6具备由从上述的前面板18a的前面2a露出且安装于该前面板18a的荧光显示管等构成的显示信息的显示面板10。显示部6在显示面板10上显示再生中的CD的节目或调谐器5接收中的广播台名等信息。
如图4所示,按钮构造体7具备:主体部11、印刷配线板12(图9中表示一部分)、作为弹性体的橡胶板13(在图9中表示一部分)、未图示的第二印刷配线板、一个复合按钮14(如图3所示)、多个按压按钮15。
如图4所示,主体部11具备基体部件16和按压部件17。基体部件16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一体具备平板部19、中央孔20、中央筒21、外侧立设壁22。如图4及图5所示,平板部19形成为沿宽度方向X延伸的带板状。
中央孔20被设置为,其平面形状形成为圆形,且贯通平板部19的中央。中央筒21形成为圆筒状且从中央孔20的周围进行立设。在从中央筒21的平板部19离开的一侧的前端侧的端面21a设置有多个收容后述的旋转轴33的轴承槽23。轴承槽23从端面21a形成凹状。轴承槽23在图示例中设置有八个。这些轴承槽23在相对壳体2的前面2a垂直的方向(深度方向Y)上设置于成为同一平面上的位置。
外侧立设壁22从平板部19的中央筒21和该平板部19的外缘之间立设,并且将中央筒21定位于其内侧。
按压部件17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如图4所示,一体具备圆环状的按压部24和多个固定臂25。按压部24重叠于中央筒21的端面21a上并将轴承槽23内的旋转轴33定位于与该中央筒21之间,防止旋转轴33即按压按钮15从基体部件16即主体部11脱落。固定臂25在图示例中设置有三个,从按压部24的外周面向该按压部24的外周方向延伸。固定臂25卡止于主体部11的基体部件16的外侧立设壁22等并进行固定。按压部件17通过固定臂25卡止于外侧立设壁22等而被固定于基体部件16。另外,按压部件17通过贯通按压部24的未图示的螺钉拧入中央筒21的端面21a而被固定于基体部件16。
如图9所示,印刷配线板12收容于主体部11的外侧立设壁22内且重叠于平板部19上。印刷配线板12具备绝缘性的基板26、和包含形成于该基板26上的多对触点27a、27b的导体图案27。触点27a、27b相互隔开间隔并相互电绝缘地设置。这些触点27a、27b连接检测相互间是否导通的检测电路。
橡胶板13由同时具有绝缘性和弹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如图9所示,橡胶板13重叠于印刷配线板12的基板26的设置有导体图案27一侧的表面。橡胶板13一体具备平板部28和开关29。平板部28形成为平板状且重叠于印刷配线板12的基板26的表面,与该印刷配线板12紧密接触。
开关29被配置于在将平板部28重叠于印刷配线板12时与触点27a、27b重叠的位置。即,开关29设置为与触点27a、27b相同数目(即多个)。开关29具备与平板部28相比朝向按压按钮15突出,同时在与触点27a、27b之间设置空间,与该触点27a、27b隔开间隔地相对的导电部30。通过由后述的开关按压部34按压开关29,导电部30将触点27a、27b彼此导通。
第二印刷配线板从印刷配线板12来看,重叠于主体部11的平板部19的背面侧。在未图示的第二印刷配线板上安装有复合按钮14用的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对复合按钮14绕其轴心旋转、和该复合按钮14沿轴心按压进行检测。
复合按钮14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外观形成为截头圆锥状。复合按钮14安装于开关装置,如图4所示,按照堵塞中央筒21的方式重叠于按压部件17上。而且,复合按钮14通过按钮露出孔9露出到壳体2即AV设备1的外侧地进行配置。这样构成的复合按钮14如下使用,例如在按压时,开关装置检测到该按压,将AV设备1整体的电源接通、切断,在绕轴心旋转时,开关装置检测到该旋转,调整再生中或接收中的节目的音量。
多个按压按钮15分别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这些多个按压按钮15以中央筒21的中心(相当于记载于权利要求书的规定的位置)即复合按钮14为中心在周方向相互接近排列。按压按钮15在图示例中设置有四个。
按压按钮15分别如图4、图5及图9所示一体具备:平板状的按钮主体31、一对臂部32、旋转轴33、开关按压部34、作为导向部的导向突起35。四个按压按钮15中的位于两端的两个按压按钮15(下面,用符号15a表示)的按钮主体31形成为平面形状大致呈直线状延伸的矩形状,中央的两个按压按钮15(下面,用符号15b表示)的按钮主体31形成为平面形状弯曲为圆弧状的矩形状。
一对臂部32从按钮主体31的中央筒21附近的一个缘部31a突出,同时,在该中央筒21的周方向延伸。而且,一对臂部32随着从按钮主体31突出,在逐渐相互分离的方向上延伸。另外,由于臂部32从按钮主体31的中央筒21附近的一个缘部31a突出,因此,按压按钮15按照该一个缘部31a位于中央筒21的中心附近的方式进行配置。
位于两端的两个按压按钮15a的臂部32的按钮主体31附近的基端部32a如图7及图8所示,从由按钮主体31的前面2a露出的表面附近的位置进行延伸。中央的两个按压按钮15b的臂部32中的上述两个按压按钮15a附近的臂部32如图7及图8所示,从由按钮主体31的前面2a露出的表面离开的位置进行延伸。而且,对于中央的两个按压按钮15b的臂部32中的相互接近的臂部32,图4中右侧的按压按钮15b的一方的臂部32(如图8所示)从由按钮主体31的前面2a露出的表面附近的位置进行延伸,图4中左侧的按压按钮15b的另一方的臂部32(如图7所示)从由按钮主体31的前面2a露出的表面离开的位置进行延伸。
这样,多个按压按钮15a、15b中相互邻接的按压按钮15a、15b的相互邻接的臂部32的按钮主体31附近的基端部32a设置于在按压按钮15的厚度方向(上述的深度方向Y)相互不同的位置。而且,这些臂部32的基端部32a如图7~图9所示,在旋转轴33位于轴承槽23和按压部件17之间时,即旋转轴33支承于主体部11时,相互重叠。这样,臂部32的基端部32a在旋转轴33支承于主体部11时,配置于相互重叠的位置。
而且,基端部32a从按钮主体31的表面附近的位置延伸的臂部32的前端部32b与基端部32a形成为同一平面。基端部32a从由按钮主体31的表面离开的位置延伸的臂部32的前端部32b从基端部32a朝向按钮主体31的表面立设。这样,全部的臂部32的前端部32b的前端在按压按钮15的厚度方向(上述的深度方向Y)配置于同一平面上。这样,臂部32的前端部32b构成使按压按钮15的厚度方向(上述的深度方向Y)的高度位于同一平面上的高度对齐部。
旋转轴33形成为圆柱状,设置于各臂部32的前端。因此,如图6所示,全部的按压按钮15的旋转轴33设置在按压按钮15的厚度方向(上述的深度方向Y)的位置成为同一平面上的位置。在各按压按钮中,旋转轴33从臂部32的前端向这些一对臂部32彼此靠近的方向延伸。上述的两个按压按钮15a的旋转轴33的轴心相对按钮主体31的长度方向垂直。
另外,上述的两个按压按钮15b的旋转轴33的轴心与按钮主体31的长度方向平行。上述的旋转轴33位于轴承槽23和按压部件17之间。而且,旋转轴33在轴承槽23的内面和按压部件17之间设置间隙,并以自身的轴心为中心自如旋转。这样,旋转轴33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部11。通过旋转轴33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部11,按压按钮15以旋转轴33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部11。
开关按压部34设置在按压按钮15的离开按钮主体31的上述的一个缘部31a最远的另一个缘部31b。开关按压部34从按钮主体31的另一个缘部31b朝向主体部11的基体部件16的平板部19进行立设。开关按压部34重叠于橡胶板13的上述的开关29上。
如图9所示,导向突起35从按钮主体31的另一个缘部31b向复合按钮14的外周方向突出。导向突起35被定位在设于外侧立设壁22且沿按压按钮15的按钮主体31的厚度方向(深度方向Y)直线状延伸的导向槽36内。导向突起35的宽度与导向槽36的宽度大致相等。导向突起35在导向槽36内移动自如。通过导向突起35在导向槽36内移动,将以旋转轴33为中心的按压按钮15的按钮主体31的旋转时的轨迹总是保持为一定。这样,导向突起35引导以旋转轴33为中心的按压按钮15的按钮主体31的旋转,同时限制按压按钮15的按钮主体31从主体部11脱落。
对于多个按压按钮15,导向突起35通过导向槽36内,开关按压部34重叠于开关29上,同时,旋转轴33收容于轴承槽23内。而且,按压按钮15在轴承槽23和按压部件17之间定位有旋转轴33,并以旋转轴33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部11。
上述构成的按钮构造体7以将按压按钮15及复合按钮14通过按钮露出孔9露出到外部的形状,收容于壳体2内,并固定于该壳体2。而且,对于按钮构造体7,按压按钮15对抗开关29的施力进行按压操作,由此,使触点27a、27b彼此导通等,使上述的CD播放器3及AM/FM调谐器5等进行动作。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从按压按钮15a、15b的按钮主体31突出且在前端设有旋转轴33的一对臂部32的基端部32a在相互邻接的按压按钮15的相互邻接的臂部32之间设置于按压按钮15a、15b的厚度方向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即使使这些一对臂部32以随着从按钮主体31离开而逐渐相互离开的方式从该按钮主体31突出,也能够防止臂部32彼此干涉。
由此,增大臂部32的从按钮主体31的突出量,且增大设置于臂部32的前端的旋转轴33间的间隔。因此,防止相互接近配置的按压按钮15a、15b彼此干涉,同时也防止按压时的按压按钮15a、15b的按钮主体31歪斜,并且,即使增大按压按钮15a、15b的旋转半径而按压按压按钮15a、15b的位置不同,也能够防止开关29的下塌方式不同,即使按压按压按钮15a、15b的位置不同,也能够以相同的感觉进行操作。
臂部32的前端部32b构成使得旋转轴33的按压按钮15a、15b的厚度方向的位置位于同一平面上的高度对齐部。因此,能够以相同的感觉操作多个按压按钮15a、15b。
在按压按钮15a、15b的按钮主体31的另一个缘部31b上设置导向突起35。因此,按压按钮15a、15b的旋转方向总是由导向突起35引导,按压按钮15a、15b按压开关29的状态总是保持一定。
在按压按钮15a、15b的按钮主体31的另一个缘部31b设置有开关按压部34。因此,能够增大旋转轴33和开关按压部34之间的距离即按压按钮15a、15b的旋转半径。因此,即使按压按压按钮15a、15b的位置不同,开关按压部34也能够总是以相同的状态按压开关29,能够防止开关29的下塌方式不同,即使按压按压按钮15a、15b的位置不同,也能够以相同的感觉进行操作。
多个按压按钮15a、15b排列于以主体部11的中央筒21的中心(规定的位置)为中心的周方向。因此,能够将多个按压按钮15a、15b彼此更可靠地接近配置。
另外,AV设备1具备上述的按钮构造体7,因此,即使分别按压相互接近配置的按压按钮15a、15b的位置不同,也能够以相同的感觉进行操作。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以中央筒为中心的周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按压按钮15a、15b。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多个按压按钮15a、15b排列设置于直线上。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显示有作为电子设备而安装于汽车的AV设备1。但是,在本发明中,不限于车载用的AV设备1,也可以适用于具备家庭用、携带用等的操作按钮的电子设备。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得到下面的按钮构造体7。
(附注)一种按钮构造体7,其具备主体部11和多个按压按钮15(15a、15b),该多个按压按钮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主体部11的同时相互接近配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按钮15(15a、15b)分别具备:按钮主体31;一对臂部32,该一对臂部从该按钮主体31的一个缘部31a突出,同时随着从该按钮主体31a突出而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延伸;设置于上述臂部32的前端且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主体部11的旋转轴33,
上述多个按压按钮15(15a、15b)中相互邻接的按压按钮15(15a、15b)的相互邻接的臂部32中的上述按钮主体31附近的基端部32a设置于上述按压按钮15(15a、15b)的厚度方向Y的位置相互不同的位置,在上述旋转轴33被支承于上述主体部11时,该基端部32a配置于相互重叠的位置。
根据附注,通过将从按压按钮15a、15b的按钮主体31突出且在前端设有旋转轴33的一对臂部32的基端部32a,在相互邻接的按压按钮15的相互邻接的臂部32之间,设置于按压按钮15a、15b的厚度方向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由此,即使这些一对臂部32以随着从按钮主体31离开而逐渐相互离开的方式从该按钮主体31突出,也能够防止臂部32彼此干涉。
由此,增大臂部32的从按钮主体31的突出量,且增大设于臂部32的前端的旋转轴33间的间隔。因此,防止相互接近配置的按压按钮15a、15b彼此的干涉,同时也防止按压时的按压按钮15a、15b的按钮主体31歪斜,并且,即使增大按压按钮15a、15b的旋转半径而按压按压按钮15a、15b的位置不同,也能够防止开关29的下塌方式不同,从而即使按压按压按钮15a、15b的位置不同也能够以相同的感觉进行操作。
另外,上述的实施例只不过表示本发明的代表的方式,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例。即,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形。

Claims (7)

1.一种按钮构造体,其具备主体部和多个按压按钮,该多个按压按钮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该主体部的同时相互接近排列地配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按钮分别具备:相互接近排列的按钮主体,该按钮主体为具有一个缘部和另一个缘部的平板状;一对臂部,该一对臂部从各按钮主体的沿该按钮主体彼此排列的方向的所述一个缘部突出,同时随着突出而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延伸;旋转轴,该旋转轴设置于所述臂部的前端,并且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主体部,
所述多个按压按钮的旋转轴设置在当其被支承于所述主体部时,所述按钮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位置处于同一平面上的位置,并且
所述多个按压按钮中相互邻接的按压按钮的相互邻接的臂部中的靠近所述按钮主体的基端部设置在所述按钮主体的沿着厚度方向的位置相互不同的位置,由此,能够配置于该基端部彼此不干涉地相互重叠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按钮各自的一对臂部的从所述按钮主体离开的一侧的前端部构成将沿着所述厚度方向的所述旋转轴的位置定位于同一平面上的高度对齐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钮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压按钮的离开所述按钮主体的所述一个缘部最远的所述另一个缘部设置有导向部,该导向部引导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所述按钮主体的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钮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压按钮的所述按钮主体的所述另一个缘部设置有用于按压开关的开关按压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钮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按压按钮排列于以所述主体部的规定的位置为中心的周方向,并且按照所述一个缘部位于所述规定的位置附近的方式进行配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钮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按压按钮排列于以所述主体部的规定的位置为中心的周方向,并且按照所述一个缘部位于所述规定的位置附近的方式进行配置。
7.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按钮构造体,该按钮构造体具有主体部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主体部的同时相互接近排列配置的多个按压按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钮构造体作为所述按钮构造体。
CN200780102125.3A 2007-12-28 2007-12-28 按钮构造体及具备该按钮构造体的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12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75325 WO2009084114A1 (ja) 2007-12-28 2007-12-28 ボタン構造体及び該ボタン構造体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1234A CN101911234A (zh) 2010-12-08
CN101911234B true CN101911234B (zh) 2013-01-02

Family

ID=4082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10212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1234B (zh) 2007-12-28 2007-12-28 按钮构造体及具备该按钮构造体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006942B2 (zh)
CN (1) CN101911234B (zh)
WO (1) WO2009084114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7004A (ja) * 2000-08-09 2002-02-22 Ikeda Electric Co Ltd 回転式つまみ装置
CN1380669A (zh) * 2001-04-09 2002-11-2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转动操作型电子部件
JP2003242860A (ja) * 2002-02-13 2003-08-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スイッチ装置
CN2809840Y (zh) * 2005-07-14 2006-08-23 倪圣珑 扳机调速开关
CN1942990A (zh) * 2004-04-28 2007-04-0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拨号盘式开关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75327A (ja) * 1984-02-20 1985-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キ−ボ−ド装置
JPH036997Y2 (zh) * 1984-11-20 1991-02-21
JPS6251623U (zh) * 1985-09-20 1987-03-31
JPH0244228U (zh) * 1988-09-20 1990-03-27
JPH0459031U (zh) * 1990-09-27 1992-05-20
JPH06208818A (ja) * 1993-01-11 1994-07-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連結キー
JP4375152B2 (ja) * 2004-07-23 2009-12-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ソーボタン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7004A (ja) * 2000-08-09 2002-02-22 Ikeda Electric Co Ltd 回転式つまみ装置
CN1380669A (zh) * 2001-04-09 2002-11-2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转动操作型电子部件
JP2003242860A (ja) * 2002-02-13 2003-08-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スイッチ装置
CN1942990A (zh) * 2004-04-28 2007-04-0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拨号盘式开关机构
CN2809840Y (zh) * 2005-07-14 2006-08-23 倪圣珑 扳机调速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1234A (zh) 2010-12-08
WO2009084114A1 (ja) 2009-07-09
JPWO2009084114A1 (ja) 2011-05-12
JP5006942B2 (ja) 201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2995B2 (en) Rotatable connector connecting two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00576400C (zh) 滑动操作式开关
US736104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248502A (zh) 键输入设备及电子装置
CN101499388A (zh) 开关装置
KR101323854B1 (ko) 스위치 조립체 및 그 스위치 조립체를 구비하는 이어폰
JP2009259618A (ja) 車両用スイッチ装置
CN1670876A (zh) 旋转型电部件
US20080220644A1 (en) Connector
CN101911234B (zh) 按钮构造体及具备该按钮构造体的电子设备
US20070021158A1 (en) Folder type portable terminal with variable-type grounding unit
JP3934330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EP2680370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2008091284A (ja) 両面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08315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1836278A (zh) 操作旋钮的支承结构及具备该操作旋钮的支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02522644A (zh) 安装在印刷电路上的插座连接器
JP2008146920A (ja) アース接続構造及び該アース接続構造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KR20010034347A (ko) 하우징, 붙박이로 설치된 인쇄 회로 기판, 및 하우징 측부벽 내에 키를 구비하는 장치
JP2013045503A (ja) 入力装置
CN102045051B (zh) 开关
JP3936832B2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CN101295829A (zh) 挠性排线用电子连接器
US20030221946A1 (en) Membrane switch and dial operation member equipped therewith
JP3860429B2 (ja) コー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型電気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