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9217B - 终端装置及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及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9217B
CN101909217B CN2010101329836A CN201010132983A CN101909217B CN 101909217 B CN101909217 B CN 101909217B CN 2010101329836 A CN2010101329836 A CN 2010101329836A CN 201010132983 A CN201010132983 A CN 201010132983A CN 101909217 B CN101909217 B CN 1019092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play
content
adaptabilit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29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9217A (zh
Inventor
渡边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filed Critical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09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9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9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92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56Image reproducers having separate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H04N13/359Switching between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98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及其控制程序,在便携式电话机(1)中,对应3D显示的显示部(19)使用高精细液晶,在其表面设有用于生成视差屏障(省略图示)的液晶层。中央控制部(11)在使能够进行3D显示的显示部(19)显示内容的情况下,根据该内容的数据,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并在适合3D显示的情况下,对该内容进行3D显示。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及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可进行三维显示的显示部显示显示信息的终端装置及其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有各种在平面状的显示部上对图像(静止图像、动画)、文本、菜单等显示信息进行三维显示(3D显示)而使用户立体观察的技术。作为这样的技术之一,例如有如下技术,即,对二维(2D)显示信息中的对象施加看上去像立体的视觉效果,从而立体呈现该对象。 
另外,利用多面体的技术是该技术的一个例子。此外,还有利用用户的右眼和左眼的视差的技术。即,在该技术中,准备相互稍微偏离的右眼用显示信息和左眼用显示信息,并在同时显示这两个显示信息时,为了使得右眼用显示信息由右眼能够看见而由左眼无法看见,而左眼用显示信息由左眼能够看见而由右眼无法看见,通过在适当的位置上配置对光的路径进行遮断的电子式视差屏障(开关液晶面板),立体地呈现显示信息。 
在上述的各3D显示技术中,都有表示3D的凹进或突出的程度的叫作3D深度的参数,该3D深度越大,对于用户来说,显示信息看起来越深或越突出。反之,3D深度越小,显示信息看起来越浅或不怎么突出,若3D深度为0,则看起来是2D(即进行2D显示)。 
另外,已知有利用电子式视差屏障对平面(2D)/立体(3D)图像进行适当变换并显示的显示系统(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6-12155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即:若对文字信息等文本内容(content)进行3D显示,则与原来的3D显示的效果相比,反而会对眼睛强加负担,此外,因3D处理的负荷而导致白白浪费电力。这不限于文本内容,对静止图像内容、动画内容等也同样,根据显示对象是怎样的内容,3D显示的效果产生很大差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可进行3D显示的显示部显示显示信息的情况下,根据该显示信息的内容而能够实现适当的显示的终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一种终端装置,使可进行三维显示的显示部显示显示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判别单元,根据上述显示信息的内容,判别该显示信息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决定单元,根据由该判别单元判别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决定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显示信息时的显示控制;以及显示控制单元,按照由该决定单元决定的显示控制,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显示信息。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是一种记录介质,记录有使计算机实现如下处理的程序,即:在使可进行三维显示的显示部显示显示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上述显示信息的内容判别该显示信息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的处理;根据上述判别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决定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显示信息时的显示控制的处理;以及按照上述决定的显示控制,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显示信息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在终端装置上使可进行三维显示的显示部显示显示信息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该显示信息的内容实现适当的显示,富于实用性。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进一步的对象和新颖性要素将通过下述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得到进一步阐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附图只是为了说明而并不是作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终端装置使用的便携式电话机可利用的通信网络系统的模块图。 
图2是表示便携式电话机1的基本结构要素的模块图。 
图3是用于说明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的图。 
图4是表示随着电视功能的电视应用或网络连接功能的浏览器应用的启动而开始执行的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的图。 
图6A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内容(content)为文本、条形码、二维代码等情况的亮度分布的图;图6B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内容为一般图像的情况的亮度分布的图。 
图7是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内容存储部M4的图。 
图8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随着对所存储的内容进行显示的浏览器应用的启动而开始执行的、对显示对象内容进行显示的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例示了作为终端装置使用了便携式电话机的情况,图1是表示该便携式电话机可利用的通信网络系统的模块图。 
在图1中,便携式电话机1除了具备通话功能、电子邮件功能、互联网连接功能(网络(Web)访问功能)以及照相机功能以外,还具备接收数字电视广播(例如,one-seg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并可视听的电视功能以及3D(三维)显示功能等。3D显示功能是通过利用了左右眼的视差的视差屏障方式,对于动画、静止图像、文本、菜单等显示信息(内容),不是进行2D(二维)显示,而是以表示3D的凹进或突出的程度的3D深度进行显示的功能。 
便携式电话机1若从最近的基站2A、交换机2B连接到无线通信网(移动体通信网)2,则成为能够经由该无线通信网2在与其他便携式电话机1之间进行通话的状态。另外,便携式电话机1若经由无线通信网2连接到互联网3,则可访问Web站点并进行阅览,并且,可实现经由互联网3、无线通信网2从信息分发装置4下载并再现动画、静止图像、音乐、新闻、音乐等多媒体内容的流(streaming)。 
此外,便携式电话机1设为接收从电视台5经由发送天线6发射的地面波数字广播(广播内容),但也可以像互联网无线电通信那样,经由无线 通信网2、互联网3,从信息分发装置4下载并接收数字广播。如上所述,便携式电话机1能够经由电视功能接收广播内容,或经由互联网连接功能下载并接收流用内容。此外,能够从装卸自如的移动式存储卡等记录介质7中取得各种内容,或经由蓝牙(注册商标)通信、红外线通信等近距离通信从其他便携式电话机等外部设备8取得各种内容。 
图2是表示便携式电话机1的基本结构要素的模块图。 
在图2中,中央控制部11通过来自具备二次电池的电源部12的供电来进行动作,并具有根据存储部13内的各种程序对该便携式电话机1的整体动作进行控制的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及存储器等。在该存储部13设有程序存储部M1、各种信息暂时存储部M2、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以及在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内容存储部M4等。另外,存储部13可以是包含SD(安全数码)卡、IC(集成电路)卡等装卸自如的移动式存储器(记录介质)的结构,也可以在未图示的规定的外部服务器上。 
这里,中央控制部11实现判别单元、决定单元以及显示控制单元的功能。 
在程序存储部M1中除了保存有用于按照图4所示的动作顺序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程序及各种应用等以外,还存储有其中所需的信息等。各种信息暂时存储部M2是暂时存储标志信息、计时器信息、画面信息等使便携式电话机1进行动作所需的各种信息的工作区域。另外,对于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将在后面叙述。 
其他应用处理关系部14存储有关电子邮件功能、互联网连接功能、照相机功能、电视功能等应用处理的信息,或进行有关该处理的控制。无线通信部15(接收再现单元)具备无线部、基带部以及复用分离部等,例如,在通话功能、电子邮件功能、互联网连接功能等动作时,在与最近的基站2A之间进行数据收发,在通话功能的动作时,从基带部的接收侧取入信号并解调为接收基带信号之后,经由声音信号处理部16从通话用扬声器SP进行声音输出,另外,从声音信号处理部16取入来自通话用麦克风MC的输入声音数据,并编码为发送基带信号之后,提供给基带部的发送侧并从天线AT1发射输出。 
电视广播接收部17(广播接收输出单元)构成电视功能,除了接收面 向通信终端装置的one-seg地面波数字电视广播以外,还可以将电子节目表(EPG信息)等节目信息也包括在内进行接收。该电视广播接收部17具有:接收部(模拟电路部),从通过电视用天线AT2接收到的电视广播信号中提取预先被选择的频道的广播信号;以及数字电路部,对接收到的广播信号进行OFDM(正交频分复用)解调,或从被复用的广播信号分离为影像、声音、数据(文字数据)并进行解调,或进行压缩数据的解压等。 
摄像处理部18构成除静止图像摄影之外还可进行动画摄影的照相机功能,其除了具备摄影透镜、反射镜等透镜/反射镜模块、摄像元件、其驱动系统以外,还具备测距传感器、光量传感器、模拟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以及压缩扩展电路等,对光学变焦进行调节控制、或者对调节拍摄的焦点的自动调焦或通过用户操作进行的手动调焦进行调节控制、或者对快门驱动控制、曝光、白平衡等进行控制。 
3D显示对应的显示部19(显示部)使用高精细液晶,例如显示文字信息、待收图像、电视影像、摄影图像等显示信息(内容),在该显示部19的表面设有用于生成视差屏障(省略图示)的液晶层,因此可进行3D显示。2D/3D变换处理部20将2D内容变换为对应于3D深度的右眼用内容和左眼用内容,或将3D内容变换为其他3D深度的内容,或将3D内容变换为2D内容,由该3D变换处理部20变换的内容在显示部19上被2D显示或3D显示。另外,2D/3D变换处理部20及中央控制部11实现显示控制单元的功能。 
操作部21输入拨号盘输入、文字输入、指令输入等,中央控制部11执行与来自该操作部21的输入操作信号对应的处理。操作部21及中央控制部11实现设定控制单元的功能。 
通知部22具有未图示的声音扬声器、LCD(发光二极管)灯以及振动电动机,不仅在来电时被驱动而进行来电通知,而且在闹铃通知等时也被驱动。 
图3是用于说明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的图。 
在图3中,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将“适合性条件”和“显示控制信息”对应起来存储,并且构成为除了“适合性条件”、“显示控制信息”以外,还具有“设定标志”,上述“适合性条件”是用于根据在显示部19 上显示的内容的数据,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的条件,上述“显示控制信息”不仅表示根据该判别结果,使显示部19对内容进行2D显示还是3D显示,而且表示在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根据其适合性状况以怎样的深度(强度)的3D深度进行显示。 
这里,“3D显示的适合性”是指,为了决定对于使显示部19显示的信息,适合以包括三维显示及二维显示的显示方式在内的怎样的显示方式进行显示而被划分为多个的判断条件。 
该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的内容可以通过用户操作来任意设定,可以将由制造商侧预先设定的默认内容的一部分根据用户操作来变更。中央控制部11参照该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根据内容的数据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并且根据该3D显示的适合性来决定其显示控制,并按照该显示控制,使显示部19对该内容进行2D显示或3D显示。即,作为“适合性条件”的“内容种类”表示是经由电视功能接收到的广播内容,还是经由互联网连接功能下载的内容(流用内容)的种类,在图示的例子中,作为“内容种类”存储有“动画片(animation)节目”、“动作电影”、“其他电影”、“天气预报节目”、“股价信息节目”、“围棋、象棋节目”、“CM(广告)”……。 
若作为显示对象而接收到的内容为广播内容,则中央控制部11参照电子节目表(EPG信息),此外,若为其他内容,则中央控制部11参照附加在其中的有关内容的信息,从而判别该内容的种类,根据与相应的种类对应的“显示控制信息”来决定该内容的显示控制,并按照该显示控制,使显示部19对该内容进行2D显示或3D显示。另外,上述的有关内容的信息(内容信息)例如是包含类型、标题、出演者、解说等的信息。 
“显示控制信息”具有“2D/3D”和“3D深度”,该“2D/3D”表示进行2D显示还是3D显示,该“3D”深度表示在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根据其适合性状况以怎样的深度(强度)的3D深度进行显示。“3D深度”表示内容的3D的凹进或突出的程度,设定有“等级3”、“等级2”、“等级1”、“等级0”,按照深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成为等级3>等级2>等级1>等级0的关系。在图示的例子中,在“2D/3D”,对应于“动画片节目”、“动作电影”、“其他电影”而存储有表示3D显示的“3D”,对应于“天气预报节 目”、“股价信息节目”、“围棋、象棋”、“CM”而存储有表示2D显示的“2D”。 
此外,在“3D深度”中,对应于“动画片节目”存储有表示3D深度为中等的“等级2”,对应于“动作电影”存储有表示3D深度最强的“等级3”,对应于“其他电影”存储有表示3D深度最弱的“等级1”。“等级0”表示3D深度为“等级0(零)”,是2D(平面)。 
此外,作为“适合性条件”,“关键词”在判别显示对象的内容是否对应于规定的关键词时使用,在图示的例子中,存储有“体育”、“足球”、“乒乓球”、“象棋”、“技击”……。若接收到的内容为广播内容,则中央控制部11参照电子节目表(EPG信息),此外,若为其他内容,则中央控制部11参照附加在其中的标题等内容信息,从而判别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的关键词,根据与相应的关键词对应的“显示控制信息”来决定显示控制,并按照该显示控制对该内容进行2D显示或3D显示。 
“显示控制信息”具有与上述情况相同的“2D/3D”和“3D深度”,在图示的例子中,关于“2D/3D”,对应于“象棋”存储有“2D”,对应于“体育”、“足球”、“乒乓球”、“技击”存储有“3D”。此外,关于“3D深度”,对应于“足球”、“技击”存储有“等级3”,对应于“乒乓球”存储有“等级1”。另外,在对应于“体育”的“3D深度”存储有“***”,表示根据体育种类,等级不同。另一方面,“设定标志”是表示作为“适合性条件”的“内容种类”、“关键词”中的哪一个为当前有效的条件的标志,可以通过用户操作任意设定。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表示,“设定标志”为“1”的“内容种类”为当前有效的“适合性条件”。 
以下,参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动作概念。 
这里,在该流程图中记载的各功能以可读取的程序代码的方式被保存,依次执行基于该程序代码的动作。此外,也能够依次执行基于经由网络等传输介质传输而来的上述程序代码的动作。即,除了记录介质以外,也可以利用经由传输介质从外部供给的程序/数据来执行本实施方式特有的动作。另外,图4是表示便携式电话机1的整体动作中的、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动作概要的流程图,在从图4的流程跳出时,返回整体动作的主流程(省略图示)。 
图4是表示了通过电视功能的电视应用或互联网连接功能的浏览器应用的启动而开始执行的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4中,首先,中央控制部11在启动了电视功能的情况下(步骤A1中为是),对应于电视广播接收部17的动作而开始接收广播内容,来作为显示对象的内容(步骤A2),此外,在启动了互联网连接功能的情况下(步骤A1中为否),对应于无线通信部15的动作而开始接收流用内容,来作为显示对象的内容(步骤S3)。 
此时,在接收到广播内容的情况下(步骤A2),参照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判别“设定标志”为“1”的“适合性条件”是否为“内容种类”(步骤A4),若为“内容种类”(步骤A4中为是),则参照电子节目表(EPG信息)(步骤A5),确定该广播内容的种类(步骤A6)。在该情况下,根据当前的时刻信息及接收频道检索EPG信息,并确定当前广播中的节目的种类,但若接收频道为民办且当前时刻相当于节目间的CM(广告)时间,则将“CM”确定为广播内容的种类。另外,EPG信息也可以在电视广播接收部17启动时接收并取得,或定期接收并取得,此外,也可以经由互联网连接功能或外部介质等来取得。 
并且,根据所确定的内容种类,检索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并读出对应于相应的“内容种类”的“显示控制信息”(步骤A7),检查“2D/3D”是否为“3D”,即是否为适合3D显示的内容(步骤A8)。此时,若广播内容的种类为“CM”或“天气预报”等,则作为“2D/3D”存储有“2D”(步骤A8中为否),因此判断为是不适合3D显示的内容,并移到对该广播内容进行2D显示的处理,但此时,若在显示部19的表面生成了视差屏障,则在消除该视差屏障之后(步骤A9),使显示部19对广播内容进行2D显示(步骤A10)。并且,到指示结束电视应用为止(步骤A11中为是),接收从电视广播接收部17接收并取得的广播内容并进行2D显示(步骤A10、A11)。 
此外,若广播内容的种类为“动画片节目”或“动作电影”等,则作为“2D/3D”存储有“3D”(步骤A8中为是),因此判断为是适合3D显示的内容,并在显示部17的表层生成视差屏障之后(步骤A12),读出对应于该“内容种类”的“3D深度”(步骤A13)。此时,若广播内容的种类为 “动画片节目”,则读出“等级3”的“3D深度”,若为“其他电影”,则读出“等级1”的“3D深度”。 
然后,移到使显示部19对该广播内容进行3D显示的处理,此时,2D/3D变换处理部20进行将2D的广播内容变换为对应于3D深度的右眼用内容和左眼用内容的处理,因此取得该变换后的广播内容(步骤A14),并使显示部19以读出的“3D深度”进行3D显示(步骤A15)。以后,到指示结束电视应用为止(步骤A16中为是),接收由电视广播接收部17接收并取得的广播内容进行3D显示(步骤A13~A16)。 
另一方面,若“设定标志”为“1”的“适合性条件”为“关键词”(步骤A4中为否),则根据当前的时刻信息及接收频道来检索EPG信息(步骤A17),并从当前广播中的节目信息中提取类型、标题、出演者等关键词(步骤A18)。并且,根据该提取关键词,检索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读出与相应的“关键词”对应的“显示控制信息”(步骤A19)。并且,移到上述的步骤A8,检查其“2D/3D”是否为“3D”,即是否为适合3D显示的内容。此时,若对应于显示对象的广播内容的关键词为“象棋”,则作为“2D/3D”存储有“2D”(在步骤A8中为是),因此以下同样判断为是不适合3D显示的内容,对广播内容进行2D显示(步骤A9~A11)。 
另外,若对应于广播内容的关键词为“足球”、“乒乓球”,则作为“2D/3D”存储有“3D”(在步骤A8中为是),因此以下同样判断为是适合3D显示的内容,读出“3D深度”并对广播内容进行3D显示,此时,在显示部17的表层生成视差屏障之后,以读出的“3D深度”对广播内容进行3D显示(步骤A12~A16)。 
另一方面,在启动了互联网连接功能(在步骤A1中为否)、且作为显示对象的内容而从无线通信部15接收到流用内容的情况下(步骤A3),也移到上述步骤A4以后的处理。另外,在上述步骤A5、A17中,作为显示对象的内容而接收到广播内容的情况下,参照电子节目表(EPG信息)来确定内容种类,或提取关键词,但是在从无线通信部15接收到流用内容的情况下,参照附加在其中的内容信息(包含类型、标题、出演者、解说等的信息)来判别该内容的种类,或提取关键词。并且,参照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判别“设定标志”为“1”的“适合性条件”是否为“内容种 类”(步骤A4),以后与上述的情况同样,移到基于“内容种类”的处理(步骤A5~A16)或基于“关键词”的处理(步骤A17~A19、A8~A16)。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中央控制部11在使可进行3D显示的显示部19显示内容的情况下,根据该内容的数据来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并按照根据该3D显示的适合性来决定的显示控制,使显示部19显示该内容,因此能够根据内容的数据来实现从2D显示的容易看到的显示到有临场感的3D显示的适当的显示,并如在耗电方面也有利等,富于实用性。 
根据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来控制对该内容进行2D显示还是3D显示,因此能够根据内容的数据适当地切换2D显示和3D显示。 
根据3D显示的适合性,决定表示3D的凹进或突出的程度的3D深度并进行3D显示,因此能够根据内容的数据控制3D深度。 
根据3D显示的适合性状况决定3D深度,因此能够以更强的3D深度显示更适合3D显示的内容。 
基于内容的种类来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因此能够根据内容的种类实现有临场感的3D显示,例如,能够对规定种类的节目(以自然为题材的节目等)进行3D显示。例如,在内容的种类为动画片的情况下,对动画片进行3D显示,因此能够通过有临场感的有效的显示来表现动画片。 
根据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的关键词来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因此能够根据关键词来实现有临场感的3D显示,例如,能够对规定类型的广播节目等进行3D显示。 
对于用于判别是否适合3D显示的适合性条件,可以通过用户操作任意设定,因此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来实现有临场感的3D显示,例如,能够对用户希望的类型的广播节目等进行3D显示。 
在接收广播节目并实时输出的情况下,参照电子节目表,判别广播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因此在实时输出内容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该判别。 
在经由网络接收流用内容并进行实时再现的情况下,参照有关的内容信息来判别是否适合3D显示,因此在实时输出内容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该判别。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不适合3D显示的内容进行了2D显示,但也可以代替2D显示而以较弱的3D深度(例如,等级1)进行3D显示。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的内容设为可以通过用户操作来变更由制造商侧预先设定的默认内容的一部分,但也可以仅通过用户操作来进行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的设定。在该情况下,可以检查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的设定有无,在没有设定的情况下,若广播内容为CM则进行2D显示,若为动画片则进行3D显示。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基于内容的种类来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或基于内容是否对应于规定的关键词来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但也可以基于种类与关键词的组合来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若这样基于种类与关键词的组合来判别,则可进行更精细的判别。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内容例示了电视广播内容、经由网络下载的流用内容,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如记录(录像、录音)了广播内容或下载内容的数据、或从存储卡等外部介质外部供给的内容、通过照相机功能拍摄并保存的内容等储存的内容。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接收广播内容并实时输出的情况下,参照电子节目表来判别广播节目的3D显示的适合性,但不限于2D用广播内容,在可接收3D用广播内容的环境下,也可以参照对3D广播的情况进行识别的标志,判别广播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5~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其中,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接收广播内容等并输出的情况下,基于该内容种类来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或由用户预先设定基于是否对应于关键词来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使显示部19显示如接收电视广播并记录的内容、照相机拍摄并保存的内容等那样预先存储(储存)的内容的情况下,对该内容的数据进行解析,并根据其解析结果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接收广播内容等并输出的情况下,进行从2D到3D的变换并输出,但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相同数据的 内容,准备多种3D深度的多个内容,并从这些多个内容中选择规定的3D深度的内容来进行3D显示。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若没有准备规定的3D深度的内容,则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将2D的内容变换为规定的3D深度的内容来进行3D显示。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除了具备电视功能、互联网连接功能、照相机功能以外,还具备内容记录功能。该内容记录功能是对经由电视功能接收到的广播内容、经由互联网连接功能下载的各种内容、经由照相机功能取得的摄影内容等进行录像或录音的录像/录音功能。这里,对在两个实施方式中基本相同或名称上相同的部分付与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并且以下以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5是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的图。 
在图5中,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除了具有“适合性条件”、“显示控制信息”以外,还具有“设定标志”,其内容可以通过用户操作来任意设定,根据用户操作可以变更由制造商侧预先设定的默认内容的一部分。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适合性条件”是用于根据对内容的数据进行了解析的解析结果来判别该内容是否适合3D显示的条件,作为该“适合性条件”具有“解析内容”、“解析结果”。 
“解析内容”作为对内容的数据进行了解析的内容,具有“亮度”、“颜色”以及“运动”。“亮度”表示图像亮度的不均匀状况,“颜色”表示颜色的不均匀状况,“运动”表示运动的变化状况。“设定标志”是表示在上述的“亮度”、“颜色”以及“运动”中当前有效的内容是哪个的标志,是通过用户操作任意设定的。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表示,“设定标志”为“1”的“亮度”为当前有效的“解析内容”。 
“解析结果”表示亮度的不均匀状况、运动的变化状况、颜色的不均匀状况,中央控制部11进行对显示对象内容的整体进行解析的整体解析、一边按照一定的定时进行间隔剔除一边解析的间隔剔除解析、对其一部分进行解析的部分解析中的某一种,并对亮度的不均匀状况是什么程度、运动的变化状况是什么程度、颜色的不均匀状况是什么程度中的某一种进行解析,根据该解析结果参照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在适合3D显示的情况下,使显示部19对该内容进行3D显 示。在图示的例子中,对应于“亮度”存储有“不均匀度-弱”、“不均匀度-中”、“不均匀度-强”,对应于“颜色”存储有“不均匀度-弱”、“不均匀度-中”、“不均匀度-强”,对应于“运动”存储有“运动度-0(静止图像)”、“运动度-弱(动画)”、“运动度-强(动画)”。 
“显示控制信息”具有“2D/3D”、“3D深度”,中央控制部11根据与“亮度”的“解析内容”对应的“显示控制信息”,对广播内容进行2D显示或3D显示。图6A是例示了内容为文本、条形码、二维代码等的情况的亮度分布的图,图6B是例示了内容为一般的图像的情况的亮度分布的图,如图6A所示,在亮度的不均匀大的情况下,不适合3D显示,因此以2D显示进行显示,但如图6B所示,在亮度的不均匀小的情况下,3D显示的适合性好,因此以强的3D深度进行显示。 
另外,在内容的运动大的情况下,3D显示的适合性好,因此使3D深度较强,在运动小的情况下,3D显示的适合性不好,因此使3D深度较弱。此外,在内容的颜色的不均匀大的情况下,3D显示的适合性好,因此使3D深度较强,在颜色的不均匀小的情况下,3D显示的适合性不好,因此使3D深度较弱。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亮度”的“不均匀度-强”、“运动”的“运动度-0(静止图像)”、“颜色”的“不均匀度-弱”的情况下,不适合3D显示,因此在与此对应的“2D/3D”中存储有“2D”,在与此对应的“3D深度”中存储有“等级0”。其他的适合3D显示,因此存储有“3D”。另外,在与“亮度”的“不均匀度-中”、“运动”的“运动度-弱(动画)”、“颜色”的“不均匀度-中”的情况对应的“3D深度”中存储有“等级1”,在与“亮度”的“不均匀度-弱”、“运动”的“运动度-强(动画)”、“颜色”的“不均匀度-强”的情况对应的“3D深度”中存储有“等级3”。 
图7是用于说明内容存储部M4的图。 
内容存储部M4存储用于使显示部19显示的显示信息(内容),例如将经由互联网3、无线通信网2而从信息分发装置4下载动画、静止图像、音乐、新闻等信息,或对由电视广播接收部17接收到的广播节目进行录像记录的信息存储为内容。该内容存储部M4是与识别内容的“信息ID”对应地存储“标题”、“种类”、“实际数据”、“3D深度”等的结构,“标题” 表示有关内容的数据的标题,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二维代码”、“运动会2008”、“J联赛观赛**”、“样本动画**”、“样本静止图像**”……。“种类”是表示是动画内容还是静止图像内容的种类信息。 
“实际数据”是内容的实际数据,存在仅具有其“3D深度”为“等级0(2D显示用)”的实际数据的内容,也存在具有各3D深度的实际数据的内容。即,存在内容相同但对于每一3D深度分别具有实际数据(包含2D显示)的内容,并且存在仅具有3D深度为等级0(2D显示)的实际数据的内容。另外“等级0(2D)”表示3D深度为“等级0(零)”,是2D(平面)。 
如上,即使是内容相同的内容,也准备有各种3D深度的多个内容,中央控制部11从这些多个内容中选择规定的3D深度的内容,从内容存储部M4中读出其“实际数据”,并使显示部19进行3D显示,但对于未存储在该内容存储部M4中的3D深度的内容,将相同内容的2D内容变换为规定的3D深度的内容并进行3D显示。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标题”为“二维代码”、“运动会2008”的内容的情况下,其“种类”为“静止图像”,“实际数据”为“2D”,“3D深度”为“等级0”。另外,在“标题”为“J联赛观赛**”的内容的情况下,其“种类”为“动画”,“实际数据”为“3D”,“3D深度”为“等级1”。另外,在“标题”为“样本动画**”的内容的情况下,其“种类”为“动画”,“实际数据”与多个“3D深度”对应而成为“等级1”的3D数据和“等级2”的3D数据。另外,在“标题”为“样本静止图像**”的内容的情况下,其“种类”为“静止图像”,“实际数据”与多个“3D深度”对应而成为“等级1”的3D数据、“等级2”的3D数据、“等级3”的3D数据。 
图8是表示了通过对储存着的内容进行显示的浏览器应用的启动而开始执行的、对显示对象内容进行显示的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中央控制部11列表显示内容存储部M4的“标题”,若通过用户操作从其中选择所希望的内容作为显示对象(步骤B1),则参照内容存储部M4,读出与该选择内容对应的“种类”(步骤B2),并检查是否为静止图像(步骤B3)。 
此时,若选择为显示对象的内容是静止图像(在步骤B3中为是),则 检查“设定标志”为“1”的“适合性条件”是否为“亮度”(步骤B4),若为“亮度”(在步骤B4中为是),则参照内容存储部M4,读出选择为显示对象的内容的“实际数据”(步骤B5)。在该情况下,作为选择内容的“实际数据”,例如读出“3D深度”为“等级0”的“实际数据”,并解析该“实际数据”的图像亮度(步骤B6)。这里,通过“实际数据”的整体解析、间隔剔除解析、部分解析中的某一个来求出亮度的不均匀状况。并且,根据该解析结果参照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读出与相应的“解析结果”对应的“显示控制信息”(步骤B7),并检查其“2D/3D”是否为“3D”,即是否为适合3D显示的内容(步骤B8)。 
此时,若“亮度”的“解析结果”为“不均匀度-强”,则由于其“2D/3D”为“2D”,因此判断为是不适合3D显示的内容(在步骤B8中为否)。并且,检索内容存储部M4,若存储有2D的“实际数据”(在步骤B9中为是),则读出该“实际数据”(步骤B10),若没有存储有2D的“实际数据”(在步骤B8中为否),则由2D/3D变换处理部20将3D的“实际数据”变换为2D数据(步骤B11)。另外,也可以从3D深度不同的多个“实际数据”中选择深度最弱(接近2D)的深度的“实际数据”并变换为2D数据。然后,移到进行2D显示的处理,此时,若在显示部19的表面上生成了视差屏障,则在消除该视差屏障后(步骤B12),使显示部19对该内容进行2D显示(步骤B13)。以下,到指示结束内容显示为止(在步骤B14中为是),对选择内容进行2D显示(步骤B13、B14)。这样,若“解析结果”为“不均匀度-强”,则选择内容被2D显示。 
此外,例如若“亮度”的“解析结果”为“不均匀度-弱”或“不均匀度-中”,则由于其“2D/3D”为“3D”(在步骤B8中为是),因此根据与此对应的“3D深度”检索内容存储部M4,检查有无与该“3D深度”对应的3D的“实际数据”(步骤B15)。另外,在“实际数据”中存在“3D深度”仅具有“等级0”的实际数据的内容,也存在具有各3D深度的实际数据的内容。此时,若存储有与“3D深度”对应的3D的“实际数据”(在步骤B15中为是),则读出该“实际数据”(步骤B16),移到进行3D显示的处理,此时,在显示部19的表层生成视差屏障之后(步骤B18),使显示部19进行3D显示(步骤B19)。以下,到指示结束内容显示为止(在步骤 B20中为是),对选择内容进行3D显示(步骤B19、B20)。这样,若“解析结果”为“不均匀度-弱”,则选择内容以“等级3”的深度被3D显示,若为“不均匀度-中”,则选择内容以“等级1”的深度被3D显示。 
另外,若没有存储有与“3D深度”对应的3D的“实际数据”(在步骤B15中为否),即,若仅存储有与基于“亮度”的解析结果的3D深度不同的其他3D深度(例如,深度等级“0”)的“实际数据”,则由2D/3D变换处理部20将该其他3D深度的“实际数据”变换为基于解析结果的3D深度的内容(步骤B17)。并且,与上述的情况同样,在显示部19的表层生成视差屏障之后(步骤B18),使显示部19进行3D显示(步骤B19)。以下,到指示结束内容显示为止(在步骤B20中为是),对选择内容进行3D显示(步骤B19、B20)。 
另一方面,若“设定标志”为“1”的“适合性条件”为“颜色”(在步骤B4中为否),则参照内容存储部M4,读出选择为显示对象的内容的“实际数据”之后(步骤B21),对该“实际数据”的颜色不均匀进行解析(步骤B22)。在此情况下,通过“实际数据”的整体解析、间隔剔除解析、部分解析中的某一个来求出颜色的不均匀状况。并且基于该解析结果参照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读出与相应的“解析结果”对应的“显示控制信息”(步骤B23)。并且,与上述的情况同样,移到步骤B8,检查其“2D/3D”是否为“3D”,移到对应于“2D”的情况的处理(步骤B9~B14)或对应于“3D”的处理(步骤B15~B20)。由此,若“解析结果”为“不均匀度-弱”,则选择内容被2D显示,若为“不均匀度-中”,则选择内容以“等级1”的深度被3D显示,若为“不均匀度-强”,则选择内容以“等级3”的深度被3D显示。 
另一方面,若选择为显示对象的内容为动画(在步骤B3中为否),则参照内容存储部M4,读出选择为显示对象的内容的“实际数据”之后(步骤B24),解析该“实际数据”的运动(步骤B25)。在此情况下,通过“实际数据”的整体解析、间隔剔除解析、部分解析中的某一个来求出图像的运动状况。并且,基于该解析结果参照显示控制信息存储部M3,读出与相应的“解析结果”对应的“显示控制信息”(步骤B26)。并且,与上述的情况同样,移到步骤B8,检查其“2D/3D”是否为“3D”,移到对应于“2D” 的情况的处理(步骤B9~B14)或对应于“3D”的处理(步骤B15~B20)。由此,若“解析结果”为“运动度-0(静止图像),则选择内容被2D显示,若为“运动度-弱”,则选择内容以“等级1”的深度被3D显示,若为“运动度-强”,则选择内容以“等级3”的深度被3D显示。 
如上所述,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对内容的数据进行了解析的解析结果,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适合性,因此即使是通过照相机功能拍摄的图像等任何内容,也能够根据其内容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 
另外,具体而言,能够得到以下的各种效果。 
根据对内容的亮度的不均匀状况进行了解析的解析结果,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因此,例如在亮度不均匀大的情况下,判断为是文字信息等文本内容,而能够进行2D显示。 
根据对内容的颜色的不均匀状况进行了解析的解析结果,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因此,例如可以解析颜色的不均匀是否接近对自然进行了拍摄的图像,若接近自然,则能够判别为适合3D显示。在该情况下,若接近自然,则能够加强3D深度。 
根据对内容的运动状况进行了解析的解析结果,判别了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因此,例如在运动大的情况下,判别为适合较有临场感的显示,并能够进一步加强3D深度。 
由于以弱的3D深度(例如,等级0)对不适合3D显示的内容进行了3D显示,因此能够将等级0的3D深度下的3D显示模拟成2D显示。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内容的亮度不均匀大的情况下,判断为是文字信息等文本内容,并进行了2D显示,但也可以以较弱的3D深度(例如,等级1)显示文本内容。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没有存储所决定的3D深度的“实际数据”的情况下,将实际数据变换为决定的3D深度的实际数据,但是也可以设为向信息分发装置4请求并接收所决定的3D深度的实际数据。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显示对象的内容为静止图像的情况下,根据对内容的亮度的不均匀状况进行解析而得到的解析结果,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或根据对内容的颜色的不均匀状况进行解析而得到的解析结果,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但也可以根据亮度的不均匀状 况及颜色的不均匀状况来判别3D显示的适合性。另外,在显示对象的内容为动画的情况下,根据对内容的运动状况进行解析而得到的解析结果,判别该内容的3D显示的适合性,但是也可以与静止图像的情况同样,根据亮度的不均匀状况及颜色的不均匀状况来判别3D显示的适合性。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以下方法,即,对于3D的内容,同时显示对应于该3D深度的右眼用内容和左眼用内容,并为了使其确实地3D呈现而在显示部19的表层生成对应于3D深度的视差屏障来进行3D显示,但例如也可以为施加使内容看上去像3D的视觉效果并进行3D显示的方法等任意的3D显示方法。 
此外,存储部13也可以为存储卡或外置硬盘等任意的外部存储装置。另外,显示部19也可以为外部监视器等任意的外部显示装置。另外,终端装置不限于便携式电话机1,也可以为个人计算机、PDA(个人数码助理)、数字照相机、音乐播放器等任意的终端装置。进而,不限于折叠式的终端装置,也可以为直板式、滑动式、旋盖式等任意的壳体结构。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装置”或“机”也可以按功能分离成多个壳体,不限于单一的壳体。另外,上述流程图所记载的各步骤不限于时间序列的处理,也可以并行处理多个步骤或分别独立进行处理。 
根据上述优选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描述的任意细节,而应该涵盖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所包括的所有实施方式。 

Claims (15)

1.一种终端装置,使能够进行三维显示的显示部显示显示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别单元,根据上述显示信息的内容,判别该显示信息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
决定单元,根据由该判别单元判别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决定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显示信息时的显示控制;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按照由上述决定单元决定的显示控制,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显示信息;
上述三维显示的适合性是:在使能够进行三维显示的显示部显示显示信息时,为了决定包括三维显示及二维显示的显示方式在内、适合以怎样的显示方式对显示信息进行显示而划分为多个的判断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决定单元根据由上述判别单元判别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决定使上述显示部对上述显示信息进行二维显示还是三维显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决定单元根据由上述判别单元判别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决定三维显示的深度,来作为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显示信息时的显示控制;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以由上述决定单元决定的三维显示的深度,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显示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别单元作为上述显示信息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判别其适合性状况;
上述决定单元根据由上述判别单元判别的适合性状况,决定三维显示的深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决定单元在由上述判别单元判别为不适合三维显示的情况下,决定弱的深度作为三维显示的深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别单元根据上述显示信息的种类,判别该显示信息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别单元根据上述显示信息是否对应于规定的关键词,来判别该显示信息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定单元,该设定单元通过用户操作,任意地设定用于判别上述显示信息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的适合性条件;
上述判别单元根据上述显示信息的内容是否满足由上述设定单元设定的适合性条件,来判别该显示信息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广播接收输出单元,该广播接收输出单元接收并实时地输出广播内容,来作为上述显示信息;
上述判别单元参照电子节目表,来判别由上述广播接收输出单元接收并输出的广播内容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收再现单元,该接收再现单元经由网络接收并实时地再现流用内容,来作为上述显示信息;
上述判别单元参照有关上述流用内容的信息,判别由上述接收再现单元接收的流用内容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上述显示信息的内容进行解析的解析单元;
上述判别单元根据上述解析单元的解析结果,判别上述显示信息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解析单元对上述显示信息的亮度的不均匀状况进行解析;
上述判别单元根据由上述解析单元解析的亮度的不均匀状况,判别上述显示信息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解析单元对上述显示信息的颜色的不均匀状况进行解析;
上述判别单元根据由上述解析单元解析的颜色的不均匀状况,判别上述显示信息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解析单元对上述显示信息的运动状况进行解析;
上述解析单元根据由上述解析单元解析的运动状况,判别上述显示信息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
15.一种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能够进行三维显示的显示部显示显示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上述显示信息的内容,判别该显示信息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
根据上述判别的三维显示的适合性,决定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显示信息时的显示控制;
按照上述决定的显示控制,使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显示信息;
上述三维显示的适合性是:在使能够进行三维显示的显示部显示显示信息时,为了决定包括三维显示及二维显示的显示方式在内、适合以怎样的显示方式对显示信息进行显示而划分为多个的判断条件。
CN2010101329836A 2009-06-08 2010-03-10 终端装置及显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92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6913/2009 2009-06-08
JP2009136913A JP4576570B1 (ja) 2009-06-08 2009-06-08 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9217A CN101909217A (zh) 2010-12-08
CN101909217B true CN101909217B (zh) 2012-11-14

Family

ID=43264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298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9217B (zh) 2009-06-08 2010-03-10 终端装置及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36694B2 (zh)
JP (1) JP4576570B1 (zh)
CN (1) CN1019092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7399B2 (ja) * 2009-12-28 2014-01-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10917624B2 (en) * 2010-06-02 2021-02-09 Maxell, Ltd. Reception devic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program content type
KR20110139497A (ko) * 2010-06-23 2011-12-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디스플레이 방법
KR20120017228A (ko) * 2010-08-18 2012-0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상기 이동 단말기의 영상 표시 방법
KR20120023268A (ko) * 2010-09-01 2012-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영상 생성 방법
JP5117565B2 (ja) * 2010-12-13 2013-01-16 任天堂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4966407B1 (ja) * 2010-12-21 2012-07-04 株式会社東芝 映像処理装置及び映像処理方法
JP5050094B2 (ja) * 2010-12-21 2012-10-17 株式会社東芝 映像処理装置及び映像処理方法
JP5039201B2 (ja) * 2010-12-28 2012-10-03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音声通話システム及び受信装置
JP2012169730A (ja) * 2011-02-10 2012-09-06 Nec Personal Computers Ltd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12182579A (ja) * 2011-02-28 2012-09-20 Toshiba Corp コンテンツ検出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検出方法
JP5664356B2 (ja) * 2011-03-09 2015-0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生成装置および生成方法
JP5166567B2 (ja) * 2011-03-31 2013-03-21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映像データ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420259B2 (en) * 2011-05-24 2016-08-16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ontent
US20140192150A1 (en) * 2011-06-02 2014-07-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control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which records the control program
JP2013003202A (ja) * 2011-06-13 2013-01-07 Sony Corp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813035B1 (ko) * 2011-10-10 2017-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130235154A1 (en) * 2012-03-09 2013-09-12 Guy Salton-Morgenster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inimize computations in real time photo realistic rendering
JP6141971B2 (ja) * 2012-06-05 2017-06-0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3d放送サービスのための放送信号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5355758B2 (ja) * 2012-07-06 2013-11-27 株式会社東芝 映像処理装置及び映像処理方法
US9781409B2 (en) * 2012-08-17 2017-10-03 Nec Corporation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and progra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85333A1 (en) * 2001-04-27 2004-0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ellular terminal apparatus
CN1864415A (zh) * 2003-08-26 2006-11-15 夏普株式会社 立体视频再生装置及立体视频再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96527B2 (ja) 1991-03-26 2000-01-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複合焼結体の製造方法
JPH10150608A (ja) * 1996-11-19 1998-06-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ジタル放送システムのユーザ側端末
JPH10224825A (ja) * 1997-02-10 1998-08-21 Canon Inc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該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H11234703A (ja) * 1998-02-09 1999-08-27 Toshiba Corp 立体表示装置
US7073193B2 (en) * 2002-04-16 2006-07-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dia content descriptions
JP4545464B2 (ja) * 2004-03-18 2010-09-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4602737B2 (ja) 2004-10-25 2010-1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
JP2007187823A (ja) * 2006-01-12 2007-07-26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携帯情報端末及び情報の表示方法
EP1887526A1 (en) * 2006-08-11 2008-02-13 Seac02 S.r.l. A digitally-augmented reality video system
US20080215577A1 (en) * 2007-03-01 2008-09-04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JP4297508B2 (ja) 2007-05-17 2009-07-15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090315980A1 (en) * 2008-06-24 2009-12-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558830B2 (en) * 2008-12-18 2013-10-15 3D Fusi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scalable dynamic conversion, quality and processing optimization, enhancement, correction, mastering, and other advantageous processing of three dimensional media content
JP4399677B1 (ja) * 2009-01-13 2010-01-20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51960B2 (ja) * 2009-05-14 2013-11-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ビデオデータの伝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85333A1 (en) * 2001-04-27 2004-0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ellular terminal apparatus
CN1864415A (zh) * 2003-08-26 2006-11-15 夏普株式会社 立体视频再生装置及立体视频再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0-150608A 1998.06.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36694B2 (en) 2014-09-16
CN101909217A (zh) 2010-12-08
JP2010283715A (ja) 2010-12-16
US20100309202A1 (en) 2010-12-09
JP4576570B1 (ja)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9217B (zh) 终端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01924954B (zh) 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67055B (zh) 推荐直播间的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服务器、终端和介质
CN102595228B (zh) 内容同步设备和方法
US10904714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CN109729372B (zh) 直播间切换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1902512B (zh) 终端装置及其控制程序
CN105580013A (zh) 通过搜索多个用户评论并将其覆盖到内容中来浏览视频
CN105187692B (zh) 视频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9660855A (zh) 贴纸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770618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604147A (zh) 一种视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661101A (zh) 针对多媒体数据提供增强现实效果的系统和方法
CN107995482A (zh) 视频文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040230A (zh) 视频码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N113141524A (zh) 资源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080056530A1 (en) Scenario sim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media device
CN104010206A (zh) 基于地理位置的虚拟现实视频播放的方法和系统
CN106303493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954093B (zh) 全景视频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052355A (zh) 视频的展示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780181B (zh) 资源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JP5339445B2 (ja) 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301776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数字电视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114765692B (zh) 一种直播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7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