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8907A - 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8907A
CN101908907A CN2010102613223A CN201010261322A CN101908907A CN 101908907 A CN101908907 A CN 101908907A CN 2010102613223 A CN2010102613223 A CN 2010102613223A CN 201010261322 A CN201010261322 A CN 201010261322A CN 101908907 A CN101908907 A CN 101908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tarting
removing apparatus
multipath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13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8907B (zh
Inventor
饭塚洋介
小川真资
中森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08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8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8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89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012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 H04L25/03019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adaptive, i.e. capable of adjustment during data reception
    • H04L25/03038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adaptive, i.e. capable of adjustment during data reception with a non-recursive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3Determination of path prof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7Efficiency-related aspects
    • H04B2201/70709Efficiency-related aspects with discontinuous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7Efficiency-related aspects
    • H04B2201/7071Efficiency-related aspects with dynamic control of receiver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592Adaptation methods
    • H04L2025/03726Switching between algorith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该移动通信终端安装有去除多径干扰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具有:判定单元,其根据与通信相关的控制信号来判定是否起动上述多径干扰去除装置;以及控制单元,其在由上述判定单元判定为起动上述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情况下,起动上述多径干扰去除装置,上述判定单元根据从基站所发送的上述控制信号来判定期望波对干扰波功率比是否为一定值以上,上述控制单元在由上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期望波对干扰波功率比为一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起动上述多径干扰去除装置。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06年1月23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6/300975(国家申请号为:200680003000.0),发明名称为“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互联网迅速普及,信息的多元化和大容量化在进展中。伴随于此,在移动通信领域中针对用于实现高速无线通信的下一代无线接入方式的研究和开发也在积极进行中。
在无线通信中,从基站所发送的信号(期望波)通过反射或衍射而产生延迟波。因此,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期望波,并且还接收延迟波。该延迟波成为多径干扰的要因,给移动通信终端的接收特性带来通信量的下降、误码率的增大等的不良影响。为了减少由这种延迟波产生的多径干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使用线性均衡器来去除多径干扰的方法(参照下述非专利文献1)。
参照图1~图3对使用线性均衡器的多径干扰去除时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移动通信终端MS对从基站BS所发送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C1~C3进行解扩,生成图1(b)所示的延迟谱。然后,根据该延迟谱进行接收路径A1~A3的接收功率P1~P3以及延迟量(与接收定时和延迟时间同义)Q12、Q13的测定。在这些测定中,例如可使用在通常的CDMA对应型的移动通信终端所执行的公知的测定方法。延迟量Q12是从接收接收路径A1到接收接收路径A2(延迟波)的延迟时间差,延迟量Q13是从接收接收路径A1到接收接收路径A3(延迟波)的延迟时间差。另外,图1(b)所示的延迟谱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接收功率。并且,图1(b)所示的P12表示接收路径A1的接收功率P1与接收路径A2的接收功率P2的功率差,P13表示接收路径A1的接收功率P1与接收路径A3的接收功率P3的功率差。
然后,根据通过每个接收路径的信道估计所测定的信道估计值和图2(a)所示的延迟谱,按照预先决定的干扰去除装置的取样数W(可任意设定)和最大延迟量D来生成图2(b)所示的信道矩阵。另外,图2(a)是仅示出图1(b)所示的延迟谱中的位于下部的部分的图。
然后,根据所生成的信道矩阵来生成权重矩阵,通过将该权重矩阵与实际承载有数据信息的信道相乘来去除多径干扰。
参照图3对上述以往的干扰去除时的动作过程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延迟谱生成部91对使用公共导频信道从基站所发送的信号进行解扩,生成例如图1(b)所示的延迟谱。延迟谱生成部91根据图1(b)所示的延迟谱来测定各接收路径A1~A3的接收功率P1~P3以及延迟量Q12、Q13。接收功率和延迟量的测定例如可使用在通常的CDMA对应型的移动通信终端所执行的公知的测定方法。另外,延迟谱生成部91具有MF(Matched Filter:匹配滤波器)功能。
然后,信道矩阵生成部92根据图2(a)所示的取样数W和最大延迟量D来生成图2(b)所示的信道矩阵。信道矩阵被表示为(W+D)行W列的矩阵。然后,权重矩阵生成部93对图2(b)所示的信道矩阵进行逆矩阵运算来生成权重矩阵。然后,干扰去除部94通过使权重矩阵与信道上的数据相乘来去除多径干扰。
非专利文献1:A.Klein,“Data Detection Algorithms SpeciallyDesigned for the Downlink of Mobile Radio Systems,”Proc.of IEEEVTC’97,pp.203-207,Phoenix,May 1997.T. Kawamura,K.Higuchi,Y.Kishiyama,and M.Sawahashi,“Comparison between multipath interferencecanceller and chip equalizer in HSDPA in multipath channel,”Proc.of IEEEVTC 2002,pp.459-463,Birmingham,May 2002.
然而,在使用高精度的均衡器按照上述以往的动作过程来进行多径干扰去除的情况下,需要以码片(chip)为单位的矩阵运算和与多径数对应的信号处理,因而移动通信终端的运算次数增加,消耗功率增大。并且,由于通信状态和接收环境而会发生多径干扰去除的应用效果下降的事态、以及接收特性反而劣化的事态。这种事态例如在以下情况下会发生,即:来自另一基站的干扰波的影响大的情况;在高速移动时用于生成信道矩阵的信道估计精度劣化的情况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抑制通过安装多径干扰去除装置而会产生的消耗功率的增大和接收特性的劣化的移动通信终端以及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是安装有去除多径干扰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移动通信终端具有:判定单元,其根据与通信相关的控制信号来判定是否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以及控制单元,其在由判定单元判定为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情况下,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上述判定单元根据从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来判定期望波对干扰波功率比是否在一定值以上,上述控制单元在由判定单元判定为期望波对干扰波功率比在一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是控制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上的去除多径干扰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判定步骤,其根据与通信相关的控制信号来判定是否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以及控制步骤,其在判定步骤中判定为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情况下,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上述判定步骤根据从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来判定期望波对干扰波功率比是否在一定值以上,上述控制步骤在判定步骤中判定为期望波对干扰波功率比在一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起动上述多径干扰去除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抑制通过安装多径干扰去除装置而会产生的消耗功率的增大和接收特性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性示出移动通信终端从基站接收接收路径的状况的图,(b)是用于对延迟谱进行说明的图。
图2(a)是示出延迟谱的一部分的图,(b)是用于对信道矩阵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例示出现有的干扰去除装置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4是例示出在移动通信终端位于基站近处的情况下的接收环境的图。
图5是例示出在移动通信终端位于基站远处的情况下的接收环境的图。
图6是用于对与各种承载通信对应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用于对在AMC应用小区下进行通信的情况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与接收路径数对应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用于对与移动速度对应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用于对与SIR对应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例示出移动通信终端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12是例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例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是例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移动速度与通信量的关系的图。
图16是例示出第4实施方式中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期望波对干扰波功率比与通信量的关系的图。
图18是例示出第5实施方式中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移动通信终端;11:起动停止判定部;12:起动停止控制部;30:线性均衡器;91:延迟谱生成部;92:信道矩阵生成部;93:权重矩阵生成部;94:干扰去除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同一要素附上同一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
这里,各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安装有线性均衡器作为去除多径干扰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该线性均衡器采用与上述图3所示的现有的线性均衡器相同的功能结构。因此,省略对线性均衡器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另外,多径干扰去除装置不限于在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线性均衡器,只要是具有多径干扰去除效果的装置,就能与线性均衡器一样应用。
并且,各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安装有例如利用HSDPA的高速无线通信功能,通过使用高速纠错码、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64QAM等的多值调制,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实现高速无线通信。另外,作为移动通信终端,例如对应的是便携电话机、简易型便携电话机(PHS)、具有通信功能的便携型信息终端(PDA)等。
一般情况下,移动通信终端在等待状态时,仅接收使用公共导频信道(CPICH)、同步信道(SCH:Synchronization Channel)、第一公共控制信道(P-CCPCH:Prim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以及表示有无收到的寻呼信道(PICH:Page Indicator Channel)从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使用这些信道所发送的信号通过基站中的发送功率控制,以一定的发送功率被发送。因此,例如如图4所示,在移动通信终端MS在等待状态下位于基站BS近处的情况下,来自基站BS的接收功率大,获得良好的接收环境。即,在该情况下,即使不应用多径干扰去除,也能获得充分的接收特性,因而即使应用多径干扰去除,也不大能期待接收特性的改善效果。另一方面,例如如图5所示,在移动通信终端MS在等待状态下位于基站BS远处的情况下,来自基站BS的接收功率减小,来自另一基站的干扰波IS增大。即,在该情况下,难以识别来自所在的基站MS的期望波,因而即使应用多径干扰去除,也不大能期待接收特性的改善效果。
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假定当移动通信终端处于等待状态时,不进行多径干扰去除,只有在移动通信终端处于通信中的状态的情况下,才进行多径干扰去除。具体来说,假定例如在移动通信终端中的当前通信状态是声音通信状态、电视电话通信状态、分组通信状态、与另一固定终端之间的通信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的情况下,判断为不是等待状态,进行多径干扰去除。
图11是例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功能结构的图。如图11所示,移动通信终端10具有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单元)和起动停止控制部12(控制单元)。并且,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上安装有线性均衡器30。
起动停止判定部11根据在与基站之间所收发的控制信号来判定通信的开始或结束。具体来说,例如,起动停止判定部11在前置码(preamble)从移动通信终端被发送到基站时,判定为通信开始。并且,例如,起动停止判定部11在接收到使用公共导频信道、同步信道、第一公共控制信道或者寻呼信道从基站所发送的表示通信结束的控制信号时,判定为通信结束。作为通信,对应的是例如声音通信、电视电话通信、分组通信或者与另一固定终端之间的通信。
起动停止控制部12在由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为通信开始的情况下,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起动状态。由此,当移动通信终端10从等待状态转移到通信状态时,可开始多径干扰去除处理。
并且,起动停止控制部12在由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为通信结束的情况下,根据通信种类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停止状态。具体来说,在通信种类是声音通信、TV电话通信或者与另一固定终端之间的通信的情况下,当各通信结束时,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停止状态,在通信种类是分组通信的情况下,当分组接收完成时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停止状态。由此,当移动通信终端从通信状态转移到等待状态时,可结束多径干扰去除处理。
下面,参照图6和图12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1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移动通信终端10在处于等待状态的情况下,接收使用公共导频信道(CPICH)、同步信道(SCH)、第一公共控制信道(P-CCPCH)以及寻呼信道(PICH)从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步骤S11)。
然后,移动通信终端10的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通信是否开始(步骤S12)。起动停止判定部11在等待状态期间(步骤S12;“否”)重复步骤S12的处理。
之后,移动通信终端10为了进行主叫/信号请求,向基站发送前置码(preamble),之后使用随机存取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来发送信号。这里,使用随机存取信道(RACH)所发送的信号内包含用于识别移动通信终端10请求的通信的种类(声音通信、TV电话通信、分组通信、与另一固定终端之间的通信)的信息。
移动通信终端10的起动停止判定部11在前置码已发送时,判定为通信开始(步骤S12;“是”)。由此,起动停止控制部12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起动状态(步骤S13)。
然后,移动通信终端10接收使用同步通知信道(AICH:AcquisitionIndicator Channel)、第2公共控制信道(S-CCPCH:Secondary CommonControl Channel)从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步骤S14)。
然后,移动通信终端10在进行多径干扰去除处理的同时,接收使用专用信道(DPCH: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从基站所发送的各通信时的各种通信数据(步骤S15)。
然后,移动通信终端10的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通信是否结束(步骤S16)。起动停止判定部11在进行通信期间(步骤S16;“否”),重复步骤S16的处理。
之后,使用公共导频信道、同步信道、第一公共控制信道或者寻呼信道从基站接收表示通信结束的控制信号。
移动通信终端10的起动停止判定部11在接收到表示通信结束的控制信号时,判定为通信结束(步骤S16;“是”)。由此,起动停止控制部12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停止状态(步骤S17)。
以上,根据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能够只有在通信时才使线性均衡器处于起动状态。因此,在不大能期待由多径干扰去除带来的接收特性的改善效果的等待状态期间,可使线性均衡器处于停止状态。并且,通过停止线性均衡器,还能降低消耗功率。
[第2实施方式]
在以往的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中采用的发送功率控制技术中,基站的发送功率被控制成使移动通信终端的接收质量总是恒定。因此,在采用了W-CDMA技术的移动通信终端中,即使安装线性均衡器来提高期望波对干扰波功率比(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ower Ratio),也不能提高移动通信终端的通信量,而且消耗功率反而增大。
相比之下,在具有利用HSDPA的高速无线通信功能的传送系统中,采用了根据移动通信终端的接收环境来使通信量变动的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编码(AMC)技术。在该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编码技术中,基站的发送功率总是被保持为恒定。并且,由于根据移动通信终端的接收质量来决定TBS(Transport Block Size:传送块尺寸),因而通过安装多径干扰去除装置来提高接收SIR,可进行更高速的分组通信。即,在采用了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编码技术的情况下,通过应用多径干扰去除,可提高移动通信终端的通信量。该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编码技术以基站或小区为单位将应用/非应用区分开。
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判别基站是否应用了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编码技术,只有在与应用了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编码技术的基站(包含小区)连接的情况下,才进行多径干扰去除。
第2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功能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功能结构相同。即,如图11所示,移动通信终端10具有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单元)和起动停止控制部12(控制单元)。并且,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上安装有线性均衡器30。
起动停止判定部11根据在通信开始时从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判定基站是否应用了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编码技术。作为在通信开始时从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对应的是例如经由第2公共控制信道(S-CCPCH)所发送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消息(message)(Radio bearer setup:无线承载建立)。并且,起动停止判定部11根据在与基站之间所收发的控制信号来判定通信结束。
起动停止控制部12在由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为基站应用了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编码技术的情况下,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起动状态。由此,在移动通信终端10转移到应用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编码技术的基站时,可开始多径干扰去除处理。
并且,起动停止控制部12在由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为通信结束的情况下,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停止状态。由此,当移动通信终端不位于应用了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编码技术的基站时,可停止多径干扰去除处理。
下面,参照图7和图13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1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移动通信终端10在处于等待状态的情况下,接收使用公共导频信道(CPICH)、同步信道(SCH)、第一公共控制信道(P-CCPCH)以及寻呼信道(PICH)从基站20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步骤S21)。
然后,移动通信终端10为了进行主叫/信号请求,向基站发送前置码(preamble),之后使用随机存取信道(RACH)来发送信号(步骤S22)。
然后,移动通信终端10接收使用同步通知信道(AICH)、第2公共控制信道(S-CCPCH)从基站20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步骤S23)。
然后,移动通信终端10的起动停止判定部11根据经由第2公共控制信道(S-CCPCH)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判定连接目的地的基站是否是应用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编码技术的基站(步骤S24)。在该判定是“否”的情况下(步骤S24;“否”),移动通信终端10在使线性均衡器30停止的状态下开始通信,接收分组数据(步骤S25)。之后,当从基站接收到表示通信结束的控制信号时(步骤S26;“是”),结束分组通信。
另一方面,在步骤S24中的判定是“是”的情况下(步骤S24;“是”),起动停止控制部12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起动状态(步骤S27)。
然后,移动通信终端10在进行多径干扰去除处理的同时,接收使用高速公共信道(HS-DSCH: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从基站所发送的分组数据(步骤S28)。
然后,移动通信终端10的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通信是否结束(步骤S29)。起动停止判定部11在进行高速分组通信期间(步骤S29;“否”),重复步骤S28的处理。
之后,使用公共导频信道、同步信道、第一公共控制信道或者寻呼信道从基站接收表示通信结束的控制信号。
移动通信终端10的起动停止判定部13在接收到表示通信结束的控制信号时,判定为通信结束(步骤S29;“是”)。由此,起动停止控制部12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停止状态(步骤S2A)。
以上,根据第2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能够只有在应用了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编码技术的高速分组通信时,才使线性均衡器处于起动状态。因此,在应用了不大能期待由多径干扰去除带来的接收特性的改善效果的发送功率控制技术的通信时或等待状态期间,可使线性均衡器处于停止状态。而且,通过停止线性均衡器,还能降低消耗功率。
[第3实施方式]
一般情况下,线性均衡器30是用于去除由多径引起的干扰的装置。因此,在不存在多径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多径而接收功率极小的情况下,即使应用多径干扰去除也没有特别优点,而且用于通过应用多径干扰去除来去除多径干扰的权重矩阵与信号相乘等,反而使通信环境恶化。
因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测定接收路径的路径数,只有在存在一定数以上的有效接收路径的情况下,才进行多径干扰去除。这里,有效的接收路径是指例如与期望波的接收功率的功率差低于10dB的接收路径。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对上述的一定数是2个路径的情况进行说明,然而该一定数不限于2个路径。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对把接收功率最高的接收路径设定为期望波的情况进行说明,然而期望波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把到达时间最快的接收路径设定为期望波。
第3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功能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功能结构相同。即,如图11所示,移动通信终端10具有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单元)和起动停止控制部12(控制单元)。并且,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上安装有线性均衡器30。
起动停止判定部11根据使用经由公共导频信道(CPICH)接收到的信号所生成的延迟谱,测定各接收路径的接收功率,判定是否存在与期望波的接收功率的功率差低于10dB的接收路径。具体来说,起动停止判定部11一般把接收功率最大的期望波的接收功率与另一接收路径(延迟波)的接收功率进行比较,在功率差为10dB以上的情况下,将该接收路径从接收路径对象中排除。另外,延迟谱由上述的线性均衡器的延迟谱生成部来生成。
起动停止控制部12在由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为存在与期望波的接收功率的功率差低于10dB的接收路径的情况下,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起动状态。即,在有效的接收路径数包含期望波而存在2个路径以上的情况下,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起动状态。由此,能够只有在存在成为多径干扰要因的接收路径的情况下,才执行多径干扰去除处理。
并且,起动停止控制部12在由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为不存在与期望波的接收功率的功率差低于10dB的接收路径的情况下,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停止状态。即,在有效的接收路径数仅是期望波的1个路径的情况下,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停止状态。由此,在不存在成为多径干扰要因的接收路径的情况下,可停止多径干扰去除处理。
下面,参照图8和图14对第3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1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移动通信终端10与是等待状态还是通信状态无关,根据使用公共导频信道(CPICH)从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来生成延迟谱(步骤S31)。
然后,移动通信终端10的起动停止判定部11根据基于延迟谱所测定的各接收路径的接收功率,判定是否存在与期望波的接收功率的功率差低于10dB的接收路径(步骤S32)。在该判定是“是”的情况下(步骤S32;“是”),移动通信终端10的起动停止控制部12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起动状态(步骤S33)。
另一方面,在步骤S32中的判定是“否”的情况下(步骤S32;“否”),移动通信终端10的起动停止控制部12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停止状态(步骤S34)。
另外,上述的延迟谱是按照信道矩阵的更新周期来重复生成的。因此,上述的步骤S31~步骤S34的各处理是按照信道矩阵的更新周期来重复进行的。
以上,根据第3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能够只有在存在成为多径干扰要因的接收路径的情况下,才使线性均衡器处于起动状态。因此,在不存在多径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多径而接收功率极小的情况下,可使线性均衡器处于停止状态。由此,可抑制接收特性的劣化。而且,通过停止线性均衡器,还能降低消耗功率。
另外,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将功率差为10dB以上的接收路径从接收路径数的计数中排除,然而从接收路径数的计数中排除的接收路径不限于功率差为10dB以上的接收路径。该功率差的阈值可任意设定。并且,可以对延迟谱内包含的所有接收路径数进行计数。即,上述的起动停止判定部11可以根据延迟谱测定各接收路径的接收功率,判定是否存在一定数以上的接收路径数。由此,只有在存在多个接收路径的情况下,才使线性均衡器处于起动状态,并在不存在多径的情况下,可使线性均衡器处于停止状态。
[第4实施方式]
一般情况下,在移动通信终端高速移动时,用于生成信道矩阵的信道估计精度劣化,因而发生不能获得多径干扰去除效果的事态。
这里,参照图15对移动速度与通信量的关系进行说明。图15所示的曲线图是在移动通信终端上安装有线性均衡器的情况的曲线图Ga和未安装线性均衡器的情况的曲线图Gb,横轴表示移动速度,纵轴表示通信量。从该曲线图可以看出,与是否安装线性均衡器无关,当移动速度加快时通信量下降。并且,在移动速度是50km/h~60km/h期间,由有无安装线性均衡器所引起的通信量的值反转。即,在移动速度比50km/h~60km/h慢的范围内,安装了线性均衡器的移动通信终端以高的通信量推移,而在移动速度比50km/h~60km/h快的范围内,未安装线性均衡器的移动通信终端以高的通信量推移。
因此,在第4实施方式中,测定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只有在移动速度为例如60km/h以下的情况下,才进行多径干扰去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在移动速度为60km/h以下的情况下进行多径干扰去除,然而在起动多径干扰去除时的移动速度不限于60km/h以下。该移动速度的阈值可任意设定。
第4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功能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功能结构相同。即,如图11所示,移动通信终端10具有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单元)和起动停止控制部12(控制单元)。并且,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上安装有线性均衡器30。
起动停止判定部11根据经由公共导频信道(CPICH)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来检测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判定移动速度是否为60km/h以下。
这里,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检测。首先,对经由公共导频信道(CPICH)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进行解扩来获得导频信号。然后,把该导频信号描绘在图9(b)所示的相位平面上。然后,计算描绘在相位平面上的导频信号的分散值,求出与该分散值对应的移动速度来检测移动速度。
如图9(b)和(c)所示,导频信号在不受噪音和衰落等的影响时被集中在某1点P。然而,在如移动通信终端那样接收地点移动的情况下,发生衰落,因而导频信号在相位平面上分散。然后,由于多普勒偏移频率的影响,移动速度越快,信号的分散值就越大。因此,以理想的导频信号的信号点P为基准,计算实际获得的导频信号的分散值,从而可检测移动速度。另外,图9(b)示出移动速度较慢的情况的导频信号的分布状况,图9(c)示出移动速度较快的情况的导频信号的分布状况。
起动停止控制部12在由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为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为60km/h以下的情况下,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起动状态。由此,能够只有在能通过多径干扰去除处理期待通信量的提高效果的情况下,才执行多径干扰去除处理。
并且,起动停止控制部12在由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为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超过60km/h的情况下,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停止状态。由此,在不能通过多径干扰去除处理期待通信量的提高效果的情况下,可停止多径干扰去除处理。
下面,参照图9和图16对第4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1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移动通信终端10在处于通信状态的情况下,根据使用公共导频信道(CPICH)从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来检测移动通信终端10的移动速度(步骤S41)。
然后,移动通信终端10的起动停止判定部11根据检测出的移动速度来判定移动通信终端10的移动速度是否为60km/h以下(步骤S42)。在该判定是“是”的情况下(步骤S42;“是”),移动通信终端10的起动停止控制部12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起动状态(步骤S43)。另一方面,在步骤S42中判定为移动通信终端10的移动速度超过60km/h的情况下(步骤S42;“否”),起动停止控制部12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停止状态(步骤S44)。
另外,上述的移动速度检测是按照信道矩阵的更新周期来重复检测的。因此,上述的步骤S41~步骤S44的各处理是按照信道矩阵的更新周期来重复进行的。
以上,根据第4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能够只有在移动通信终端10进行低速移动的情况下,才使线性均衡器处于起动状态。因此,在移动通信终端10进行高速移动的情况下,可使线性均衡器处于停止状态。由此,可抑制接收特性的劣化。而且,通过停止线性均衡器,还能降低消耗功率。
[第5实施方式]
在移动通信终端位于远离基站的场所的情况等下,来自另一基站的干扰波有时比来自所在的基站的期望波大。在这种情况下,用于生成信道矩阵的信道估计精度劣化,因而发生不能获得多径干扰去除效果的事态。
这里,参照图17对期望波对干扰波功率比(SIR)与通信量的关系进行说明。图17所示的曲线图是在移动通信终端上安装有线性均衡器的情况的曲线图Gc和未安装线性均衡器的情况的曲线图Gd,横轴表示SIR,纵轴表示通信量。从该曲线图可以看出,与是否安装线性均衡器无关,当SIR增高时通信量提高。并且,在SIR是8dB~9dB期间,由有无安装线性均衡器所引起的通信量的值反转。即,在SIR低于8dB~9dB的范围内,未安装线性均衡器的移动通信终端以高的通信量推移,而在SIR高于8dB~9dB的范围内,安装了线性均衡器的移动通信终端以高的通信量推移。
因此,在第5实施方式中,测定移动通信终端的SIR,只有在SIR例如为8dB以上的情况下,才进行多径干扰去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在SIR为8dB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多径干扰去除,然而在起动多径干扰去除时的SIR不限于8dB以上。该SIR的阈值可任意设定。
第5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功能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功能结构相同。即,如图11所示,移动通信终端10具有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单元)和起动停止控制部12(控制单元)。并且,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上安装有线性均衡器30。
起动停止判定部11根据使用经由公共导频信道(CPICH)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所生成的延迟谱来测定SIR,判定SIR是否为8dB以上。
这里,移动通信终端中的SIR可按照如下方式测定。首先,对经由公共导频信道(CPICH)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进行解扩来生成延迟谱。然后,根据延迟谱将各接收路径的接收功率相加,从而计算期望波信号功率(S)。然后,把通过对经由公共导频信道(CPICH)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进行解扩所获得的导频信号依次描绘在例如图9(b)所示的相位平面上。然后,通过计算描绘在相位平面上的导频信号的分散值来求出干扰分量(I)。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期望波信号功率(S)和干扰分量(I)来求出SIR。
起动停止控制部12在由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为移动通信终端中的SIR为8dB以上的情况下,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起动状态。由此,能够只有在能通过多径干扰去除处理期待通信量的提高效果的情况下,才执行多径干扰去除处理。
并且,起动停止控制部12在由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为移动通信终端中的SIR低于8dB的情况下,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停止状态。由此,在不能通过多径干扰去除处理期待通信量的提高效果的情况下,可停止多径干扰去除处理。
下面,参照图10和图18对第5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1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移动通信终端10在处于通信状态的情况下,根据使用公共导频信道(CPICH)从基站20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来生成延迟谱和相位平面(步骤S51)。
然后,移动通信终端10的起动停止判定部11判定根据所生成的延迟谱和相位平面所测定的SIR是否为8dB以上(步骤S52)。在该判定是“是”的情况下(步骤S52;“是”),移动通信终端10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起动状态(步骤S53)。另一方面,在步骤S52中判定为SIR低于8dB的情况下(步骤S52;“否”),使线性均衡器30处于停止状态(步骤S54)。
另外,上述的SIR的测定是按照信道矩阵的更新周期来重复检测的。因此,上述的步骤S51~步骤S54的各处理是按照信道矩阵的更新周期来重复进行的。
以上,根据第5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终端,能够只有在移动通信终端10中的SIR高的情况下,才使线性均衡器处于起动状态。因此,在来自另一基站的干扰大的情况下,可使线性均衡器处于停止状态。由此,可抑制接收特性的劣化。而且,通过停止线性均衡器,还能降低消耗功率。
最后,本发明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方法是在移动通信中,根据终端的通信状态和接收环境来自适应地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方法,该起动控制方法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特征是针对接收终端中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仅在声音通信中才进行动作。并且,第二特征是针对接收终端中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仅在TV电话通信中进行动作。并且,第三特征是针对接收终端中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仅在W-CDMA系统中的分组通信中进行动作。并且,第四特征是针对接收终端中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仅在PC连接时进行动作。并且,第五特征是针对接收终端中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仅在应用了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编码(AMC)技术的小区内的通信时进行起动。并且,第六特征是针对接收终端中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只有在终端的接收路径数为2个路径以上的情况下才进行动作。并且,第七特征是针对接收终端中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只有在终端的移动速度为30km/h以下的情况下才进行动作。并且,第八特征是针对接收终端中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控制,只有在去除装置非应用时的期望波信号对干扰波功率比(SIR)为3dB以上的情况下才进行动作。
这里,以下对具有上述的第一~第八特征的移动通信终端和多径干扰去除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在等待状态下停止多径干扰去除、并仅在通信中起动多径干扰去除的过程进行说明(参照图5)。(1)在终端处于等待状态(没有来自终端的信号发送的状态)期间,不起动干扰去除装置。(2)移动通信终端把前置码(preamble:随机存取信道发送前的前置信号)和随机存取信道(RACH)依次发送到基站来进行主叫/信号请求。移动通信终端按照发送该前置码的定时来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通过进行这种控制,能够只有在通信状态的情况下才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3)由于从基站通过专用信道(DPCH)发送声音、TV电话、分组的各种数据,因而移动通信终端在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状态下,接收这些数据。(4)在声音、TV电话时通信结束的情况下,以及在分组通信时分组接收完成后,停止多径干扰去除。通过按照这种过程,能够只有在通信时才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可限制在多径干扰去除效果少的等待状态时的起动。并且,由于可限制等待时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因而可降低移动通信终端的消耗功率。
下面,对判别AMC技术应用小区/非应用小区、并在非应用小区下停止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过程进行说明(参照图7)。(1)在终端处于等待状态(没有来自终端的信号发送的状态)期间,不起动干扰去除装置。(2)移动通信终端把前置码和随机存取信道依次发送到基站来进行主叫/信号请求。(3)移动通信终端根据从基站接收到的RRC消息(message)(Radio bearer setup:无线承载建立)判别连接目的地的基站是AMC应用小区还是非应用小区。然后,只有在是AMC应用小区的情况下,才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4)由于从基站通过高速公共信道(HS-DSCH)发送分组数据,因而移动通信终端在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状态下,接收分组数据。(5)在高速分组通信结束后,停止多径干扰去除装置。按照这种过程,能够只有在应用AMC的高速分组通信时才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并且,在利用多径干扰去除效果少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声音和分组通信时、或者等待时,可停止多径干扰去除装置。
下面,对在存在多径的情况下停止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过程进行说明(参照图8)。(1)移动通信终端根据CPICH生成延迟谱,与是等待状态还是通信状态无关。(2)根据延迟谱测定接收路径数。此时,假定针对接收电平最高的接收路径和接收功率差为10dB以上的接收路径,不识别为接收路径。(3)在接收路径存在2个路径以上的情况下,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在仅存在1个路径的情况下,停止多径干扰去除装置。(4)按照信道矩阵的更新周期,重新生成延迟谱。(5)回到过程(1)。按照该过程,可抑制在1个路径环境下应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情况下发生的接收特性的劣化。
下面,对在高速移动时停止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过程进行说明(参照图9)。(1)移动通信终端在处于通信状态的情况下,根据CPICH检测移动通信终端的速度。一般情况下,解扩后的导频信号在不受噪音、衰落的影响时集中在某1点(图9所示的黑点)。移动通信终端在识别出该1点之后,以该1点为基准来测定实际接收到的解扩后的导频信号(图9所示的蓝点)的分散。此时,在移动通信终端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多普勒偏移频率的影响,移动速度越快,信号的分散值就越大。移动通信终端通过使用该分散值,可进行速度检测。(2)在检测出的移动速度为30km/h以下的情况下,起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在移动速度为30km/h以上的情况下,停止多径干扰去除。(3)按照信道矩阵的更新周期(例如1时隙(slot))重新进行速度检测。(4)回到过程(1)。按照该过程,可抑制在高速移动时应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情况下发生的接收特性的劣化。
下面,对在来自另一小区的干扰波大的情况下停止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过程进行说明(参照图10)。(1)移动通信终端在处于通信状态的情况下,在停止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状态下,对从基站所发送的CPICH进行解扩,生成延迟谱(参照图1)。(2)通过根据延迟谱对接收路径进行最大比合成来求出期望波信号功率(SIR的S)。(3)使用图9所示的接收导频信号点的分散来求出干扰分量(SIR的I)(图10中作为图像而用点线表示I的大小)。(4)根据由过程(2)、(3)所获得的S和I来计算SIR。在SIR为3dB以上的情况下,起动多径干扰去除,在SIR为3dB以下的情况下,不起动多径干扰去除。(5)按照信道矩阵的更新周期进行接收SIR的重新测定。(6)回到过程(1)。按照该过程,可抑制在SIR低,即来自另一小区的干扰大的情况下应用多径干扰去除装置时发生的接收特性的劣化。

Claims (2)

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其安装有去除多径干扰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移动通信终端具有:
判定单元,其根据与通信相关的控制信号来判定是否起动上述多径干扰去除装置;以及
控制单元,其在由上述判定单元判定为起动上述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情况下,起动上述多径干扰去除装置,
上述判定单元根据从基站所发送的上述控制信号来判定期望波对干扰波功率比是否为一定值以上,
上述控制单元在由上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期望波对干扰波功率比为一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起动上述多径干扰去除装置。
2.一种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其控制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上的去除多径干扰的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
判定步骤,其根据与通信相关的控制信号来判定是否起动上述多径干扰去除装置;以及
控制步骤,其在上述判定步骤中判定为起动上述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情况下,起动上述多径干扰去除装置,
上述判定步骤根据从基站所发送的上述控制信号来判定期望波对干扰波功率比是否为一定值以上,
上述控制步骤在上述判定步骤中判定为期望波对干扰波功率比为一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起动上述多径干扰去除装置。
CN2010102613223A 2005-01-24 2006-01-23 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89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16098 2005-01-24
JP2005016098 2005-01-24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030000A Division CN101107794A (zh) 2005-01-24 2006-01-23 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8907A true CN101908907A (zh) 2010-12-08
CN101908907B CN101908907B (zh) 2012-07-25

Family

ID=3669239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132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8907B (zh) 2005-01-24 2006-01-23 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
CN2010102613238A Pending CN101917366A (zh) 2005-01-24 2006-01-23 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
CNA2006800030000A Pending CN101107794A (zh) 2005-01-24 2006-01-23 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13238A Pending CN101917366A (zh) 2005-01-24 2006-01-23 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
CNA2006800030000A Pending CN101107794A (zh) 2005-01-24 2006-01-23 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23392A1 (zh)
EP (4) EP2204918A1 (zh)
JP (2) JP4425283B2 (zh)
KR (1) KR100932632B1 (zh)
CN (3) CN101908907B (zh)
AT (1) ATE527760T1 (zh)
DE (1) DE602006020690D1 (zh)
TW (1) TW200640177A (zh)
WO (1) WO20060780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6296A (zh) * 2012-10-31 2013-02-27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重构方法和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94436B2 (en) 2004-04-02 2022-07-1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277290B2 (en) 2004-04-02 2019-04-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xploit areas of coherence in wireless systems
US9312929B2 (en) 2004-04-02 2016-04-12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to compensate for Doppler effects in multi-user (MU)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MAS)
US10985811B2 (en) 2004-04-02 2021-04-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749582B2 (en) 2004-04-02 2020-08-18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US10425134B2 (en) 2004-04-02 2019-09-24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10886979B2 (en) 2004-04-02 2021-01-05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in DIDO multicarrier systems
US11451275B2 (en) 2004-04-02 2022-09-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309943B2 (en) 2004-04-02 2022-04-1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8542763B2 (en) * 2004-04-02 2013-09-24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US10200094B2 (en) 2004-04-02 2019-02-05 Rearden, Llc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handoff, power control and link adaptation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DID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826537B2 (en) 2004-04-02 2017-11-21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ter-cluster handoff of clients which traverse multiple DIDO clusters
US9685997B2 (en) 2007-08-20 2017-06-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spatial diversity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wireless systems
JP4711908B2 (ja) * 2006-08-09 2011-06-29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341466B1 (ko) 2006-12-18 2013-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적응적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구현하는 송수신기
JP4977543B2 (ja) * 2007-07-20 2012-07-18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GB201001482D0 (en) * 2010-01-29 2010-03-17 Icera Inc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897269B2 (en) 2008-01-30 2014-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pilot pollu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5285962B2 (ja) * 2008-05-29 2013-09-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783210B (zh) * 2010-02-23 2015-07-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基站及其自适应调制控制方法
US8520782B2 (en) 2010-12-17 2013-08-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ceiver power reduc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9066295B2 (en) * 2011-12-16 2015-06-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servation techniques for use in devices with selectable power modes
US1118991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ing radioheads
US10194346B2 (en) 2012-11-26 2019-01-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119094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current spectrum usag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11050468B2 (en) 2014-04-16 2021-06-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WO2014092477A1 (en) * 2012-12-13 2014-06-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user equipment selecting ce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method
US10164698B2 (en) 2013-03-12 2018-12-2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9973246B2 (en) 2013-03-12 2018-05-1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0488535B2 (en) 2013-03-12 2019-11-26 Rearden,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still images and video using diffraction coded imaging techniques
US9923657B2 (en) 2013-03-12 2018-03-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RU2767777C2 (ru) 2013-03-15 2022-03-21 Риарден, Ллк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радиочастотной калибровк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принципа взаимности каналов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ым входом -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ым выходом
JP6343432B2 (ja) * 2013-06-25 2018-06-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
US11290162B2 (en) 2014-04-16 2022-03-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JP2016219917A (ja) * 2015-05-15 2016-12-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通信端末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0135562B2 (en) 2015-05-28 2018-11-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in uplink grant-less random acce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57155A (en) * 1953-04-14 1956-07-31 Du Pont Stabilized chlorosulfonated hydrocarbon polymer compositions
US5771456A (en) * 1996-08-09 1998-06-23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Enhanced suppression of multipath interference
JP3302634B2 (ja) * 1997-12-16 2002-07-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CN1118200C (zh) * 1999-08-10 2003-08-13 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基于智能天线和干扰抵销的基带处理方法
US6700929B1 (en) * 2000-07-31 2004-03-02 Rf Micro Devic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ath parameter estimation in spread-spectrum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3589292B2 (ja) * 2000-11-30 2004-11-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装置
DE10115053A1 (de) * 2001-03-27 2002-10-24 Bosch Gmbh Rober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Unterdrückung von Multipath-Störungen bei einem Empfänger für elektromagnetische Wellen
JP3637884B2 (ja) * 2001-06-01 2005-04-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逆拡散装置、伝播路推定装置、受信装置ならびに干渉抑圧装置、逆拡散、伝播路推定、受信および干渉抑圧方法、該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242577C (zh) * 2002-04-26 2006-02-15 上海贝尔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上行信道的部分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
KR100651434B1 (ko) * 2002-10-05 2006-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 데이터 통신 시스템 수신기에서의 간섭신호 제거장치 및 방법
US7272176B2 (en) * 2003-02-18 2007-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receiver with an adaptive equaliz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6296A (zh) * 2012-10-31 2013-02-27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重构方法和终端
CN102946296B (zh) * 2012-10-31 2015-07-08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重构方法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93444A (ko) 2007-09-18
EP2204918A1 (en) 2010-07-07
EP1843492B1 (en) 2011-03-16
EP2101416A2 (en) 2009-09-16
EP2256944B1 (en) 2011-10-05
TW200640177A (en) 2006-11-16
JP4425283B2 (ja) 2010-03-03
TWI316340B (zh) 2009-10-21
ATE527760T1 (de) 2011-10-15
DE602006020690D1 (de) 2011-04-28
WO2006078019A1 (ja) 2006-07-27
EP2101416A3 (en) 2010-02-17
CN101107794A (zh) 2008-01-16
JP2010081620A (ja) 2010-04-08
EP1843492A1 (en) 2007-10-10
CN101917366A (zh) 2010-12-15
EP2101416B1 (en) 2011-05-25
EP1843492A4 (en) 2009-04-08
JPWO2006078019A1 (ja) 2008-06-19
US20090023392A1 (en) 2009-01-22
EP2256944A1 (en) 2010-12-01
CN101908907B (zh) 2012-07-25
KR100932632B1 (ko) 2009-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8907B (zh) 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
EP1943742B1 (en) Rake receiver finger assignment based on signal path concentration
US6680968B2 (en) CDMA searcher with time offset compensation
CN101383665A (zh) 用于估计无线电通信中的接收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US79333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receiver despreading resource management
KR100899302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 및 멀티패스 간섭 제거 방법
EP13587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stag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0557992C (zh) 时分双工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用于初始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98239A (zh)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装置和vamos系统
CN101110605B (zh) 一种发射功率控制数据的瑞克接收装置及方法
CN100438385C (zh) Cdma系统的基带接收同步获得方法与装置
JP2001339325A (ja) 無線受信装置
CN101588192B (zh) 用于确定下行导频粗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N1798002B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码检测方法和装置
KR100430527B1 (ko) 채널 추정 지연 보상이 가능한 레이크 수신기
CN102378252B (zh) 一种基于td-lte系统的扫频方法与系统
CN1213548C (zh) 用于估测移动无线信道的信道脉冲响应的方法
CN2932835Y (zh) 对加权相关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的装置
EP1238471A2 (en) Modified filtering for asynchronous inputs
CN106664117A (zh) 耙式接收机及其接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