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3604A - 装配式房屋、装配式房屋的构建方法及房屋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房屋、装配式房屋的构建方法及房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3604A
CN101903604A CN2007801020405A CN200780102040A CN101903604A CN 101903604 A CN101903604 A CN 101903604A CN 2007801020405 A CN2007801020405 A CN 2007801020405A CN 200780102040 A CN200780102040 A CN 200780102040A CN 101903604 A CN101903604 A CN 101903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building
wallboard
roofing slab
wall assembly
ho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1020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西克则
西乡谕
林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Arcad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Arcad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Arcad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03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36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02Structures consisting primarily of load-supporting, block-shaped, or slab-shaped elements
    • E04B1/14Structures consisting primarily of load-supporting, block-shaped, or slab-shaped elements the elements being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materia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4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with hinged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5Extraordinary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e.g. lift-slab, jack-block
    • E04B1/3544Extraordinary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e.g. lift-slab, jack-block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central column to lift and temporarily or permanently support structural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2001/0053Buil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layout grid
    • E04B2001/0076Buildings with specific right-angled horizontal layout gri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2001/0053Buil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layout grid
    • E04B2001/0084Buildings with non right-angled horizontal layout grid, e.g. triangular or hexagonal
    • E04B2001/0092Small buildings with hexagonal or similar horizontal cross-s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房屋(1),通过在设置面上组合预制的墙板和屋顶板而进行构建。该装配式房屋(1)具备:外墙部(20),其由弯折自如地连结两个墙板(21、21)的墙组件(2A、2B)形成,并支承屋顶的下端;屋顶部(3),其由多个屋顶板(31、…)形成;上端侧支承部(5),其将安装屋顶板的上端的安装夹具(51)和向设置面传递负荷的伸缩棒(52)可分离地连接,并且立设于被外墙部(20)包围的内部,并使上端侧支承部突出至外墙部上端面的上方。

Description

装配式房屋、装配式房屋的构建方法及房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墙板和屋顶板且容易装配及拆卸的装配式房屋、装配式房屋的构建方法及房屋。
背景技术
目前,如专利文献1、2所示,熟知的是通过展开折叠的构件容易地装配、并在拆卸时通过与装配时相反的顺序容易地拆除的简易房屋。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墙构件、天花板构件和地板构件全部通过合页连结的折叠建筑物。就该折叠建筑物而言,其墙的中央部向内侧折叠,在想要设置的地方,能够通过展开墙构件,展开天花板构件,展开地板构件,容易地进行装配。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将连接了原木状的竹子的墙构件展开而进行构建的圆筒形的房屋。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991567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73100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就专利文献1的折叠建筑物而言,其墙构件、天花板构件和地板构件全部通过合页连结,因此,对大小及形状的限制很多。另外,墙上有弯折的地方,所以制约其不能在该位置设置窗或入口,难以去掉临时安设房屋的外观。
另外,关于专利文献2的房屋,连结竹子而成的墙构件虽然变形自由,但由于过度自由变形而存在设置时难以定位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圆筒形的房屋中不能设置宽度宽的窗等限制,与上述相同,容易呈现出临时安设房屋的外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仅定位容易、可迅速安装、而且外观的自由度优异的装配式房屋、装配式房屋的构建方法及房屋。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房屋,其通过在设置面上组合预制的墙板和屋顶板而构建,其特征在于,具备:外缘支承部,其由弯折自如地连结至少两个墙板而成的墙组件和立设在与该墙组件对置的位置的支承组件而形成、或由弯折自如地连结三个以上的墙板的墙组件而形成,并支承屋顶的下端;屋顶部,其由多个屋顶板形成;上端侧支承部,其将安装所述屋顶板的上端的安装夹具和向所述设置面传递负荷的支承体可分离地连接,并且立设于被所述外缘支承部包围的内部,并使其突出至所述外缘支承部的上端面的上方。
发明的效果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装配式房屋通过弯折自如地连结至少两个墙板的墙组件构成外缘支承部,因此,不仅能够在折叠的状态下容易地搬运,而且展开墙构件的话能够使其自立于所期望的位置,容易进行定位。
另外,如果在墙板的范围内,则对于窗的大小及形状没有制约,墙构件和屋顶板不是一体,因此,不易受到搬运时及设置时的大小制约,外观设计的自由度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装配式房屋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装配式房屋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从图2的III-III剖视方向观察的俯视图;
图4是从图3的IV-IV剖视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图5是图3的V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表示墙组件弯折自如地连结而成的侧面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说明墙组件弯折自如地连结而成的部分的旋转状态的剖面图;
图8是说明将支承屋顶板的上端的上端侧支承部立设于设置面上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说明设置屋顶板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0是从图8的X-X剖视方向观察的俯视图;
图11是图9的XI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说明设置全部屋顶板后仰望上端侧支承部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13是说明展开第一组墙组件的操作工序的说明图;
图14是说明展开第二组墙组件的操作工序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设置第一个屋顶板的操作工序的说明图;
图16是说明设置第二个屋顶板的操作工序的说明图;
图17是说明在墙板间、屋顶板间设置加工构件的操作工序的说明图;
图18是说明组合其它方式的屋顶板而形成的屋顶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9是连结两栋装配式房屋而构建的房屋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的房屋的侧视图;
图21是连结三栋装配式房屋而构建的房屋的俯视图;
图22是图21的房屋的侧视图;
图23是连结大小不同的三栋装配式房屋而构建的房屋的俯视图;
图24是图23的房屋的侧视图;
图25是说明俯视正六边形的装配式房屋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6是从图25的XXVI-XXVI剖视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图27是表示连结了六个墙板而成的墙组件的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图28是说明展开连结了六个墙板而成的墙组件的工序说明图;
图29是连结三栋俯视正六边形的装配式房屋而构建的房屋的俯视图;
图30是在图29的XXX-XXX剖视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图31是通过俯视正方形的装配式房屋连结两栋俯视正六边形的装配式房屋而构建的房屋的俯视图;
图32是表示连结七栋俯视正六边形的装配式房屋而构建的房屋的俯视图;
图33是连结四栋装配式房屋而构建的房屋的立体图;
图34是连结四栋装配式房屋而构建的房屋的俯视图;
图35是图34的XXXV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6是从图34的XXXVI-XXXVI剖视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图37是说明组合弯折自如的屋顶板而形成的屋顶部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38是说明设置屋顶板的操作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装配式房屋
20、外墙部(外缘支承部)
2A、墙组件
2B、墙组件(支承组件)
21、墙板
21a、上端面
22、合页部(弯折自如地连结)
3、屋顶部
31、屋顶板
31a、下端
31b、上端
41、设置面
5、上端侧支承部
51、安装夹具
52、伸缩棒(支承体)
61、两连房屋(房屋)
611、612、装配式房屋
62、三连房屋(房屋)
621-623、装配式房屋
63、三连房屋(房屋)
631-633、装配式房屋
7、装配式房屋
70、外墙部(外延支承部)
71、墙组件
711、墙板
72、屋顶部
721、屋顶板
731、设置面
80、六边三连房屋(房屋)
8、装配式房屋
81、墙组件
82、梁柱组件(支承组件)
821、梁材料
822、柱材料
83、屋顶部
85、间隔组件(支承组件)
91、不规则三连房屋(房屋)
911、四边形房屋(装配式房屋)
912、六边形房屋(装配式房屋)
92、大型房屋(房屋)
9210-927、六边形房屋(装配式房屋)
93、四连房屋(房屋)
931A-931D、装配式房屋
932、墙组件
932a、墙板
933、侧墙(袖壁)组件(内墙组件)
934、十字墙组件(内墙组件)
935、屋顶板
94、四连房屋(房屋)
941A-941D、装配式房屋
942、943、屋顶板
942a、943a、弯折部
944、内墙组件
945、墙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5对装配式房屋1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装配式房屋1主要由立设于基础底板4之上的作为外缘支承部的外墙部20、下端侧支承于该外墙部20的屋顶部3构成。
该外墙部20由多个墙板21、…构成,适当设置有窗25及入口的门23。另外,在该门23前设有连接于基础底板4的入口台阶44。
另外,屋顶部3由多个梯形状的屋顶板31、…组合而形成。
进一步说明该装配式房屋1的详细的结构,如图2所示,基础底板4为地板,由钢筋混凝土等构建。
而且,该基础底板4的上面为外壁部20的设置面41。另外,在该设置面41上,最后作为精加工而铺满铺板材料、地毯或瓷砖等,形成地面完成面43。
另外,如图3所示,在俯视四边形的设置面41的外缘设置四个墙板21…,在其内部形成被墙板21…围成的空间。对于该空间也可以设置间隔板24、24等隔开。
另外,后面进行叙述,该墙板21每两个成为一组墙组件2A、2B,各墙组件2A、2B的墙板21、21间通过弯折自如的合页部22进行连结。
另外,墙板21由骨架构件和安装于其内外侧面的面材料构成。即,如图4所示,在骨架构件的外侧面形成由宽板状的外装板211、…重叠而成的外面,骨架构件的内部空间配置有玻璃棉等隔热材料212,在骨架构件的内面侧架设有木制的木框架213、…,经由该木框架213…,安装内墙板214。
该骨架构件为例如组合剖面视图U字形的钢材而构成的框体,主要由配置于墙板21的上端面21a的上端面框架216、配置于下端面21b的下端面框架217、配置于侧端面的侧端面框架219、219、在侧端面框架219、219之间隔开间隔地配置且上下端分别连结于上端面框架216和下端面框架217的竖杆215构成(参照图4、6、7)。另外,就该骨架构件而言,在安装于内外面的面材料的抗剪切力不足时,根据需要由撑臂加固。
而且,如图4所示,在这样构成的钢制的骨架构件的内侧面,在水平方向架设有多个木制的木框架213、…,在该木框架213、…上安装有内墙板214。因此,与直接在钢制的骨架构件上安装内墙板214的情况相比,室内外的温度传递非常少,能够防止外部的冷气进入室内、或室内的暖气向外部漏出。
另外,如图4所示,在设置面41上设置基座部45,通过将下端面框架217的下面抵接在该基座部45上,设置墙板21。
另外,如图4所示,在墙板21的上端面21a连接有屋顶板31的下端31a。
该屋顶板31由骨架构件和安装于其内外面的面材料构成。即,如图4所示,在骨架构件的上面侧安装有通过沥青屋顶毡等防水处理材料311a覆盖的屋顶板311,在骨架构件的内部空间配置隔热材料312,在骨架构件的下面侧,经由木框架314、…安装有天花板315。
该骨架组件为例如组合剖面视图U字形的钢材而构成的框体,主要由配置于屋顶板31的下端31a的下端框架313、配置于上端31b的上端框架318、配置于斜边31c的斜边框架(省略图示)、朝向与下端框架313正交的方向安装多个的竖杆316构成(参照图4、11、15)。
另外,如图4所示,屋顶板31的下端31a、墙板21的上端面21a之间通过连接配件34接合。该连接配件34安装于屋顶板31的竖杆316附近。
另外,连接配件34的外侧由屋檐完成材料36覆盖,该屋檐完成材料36和墙板21的外面之间存在间隔保持材料361。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连接配件34与用于固定在墙板21上端面框架216上的墙侧安装片341、用于固定在屋顶板31下端框架313上的屋顶侧安装片342、连接这两片的中间片343,按照各面正交的方式弯折并形成一体。
在该墙侧安装片341和屋顶侧安装片342上设有使分别用于固定在各板31、21的螺丝穿过的螺丝孔。另外,配合设置屋顶板31的斜度,相对于墙侧安装片341,屋顶侧安装片342以规定的角度倾斜。
另外,在图5表示将外墙部20的角部即图3的V部放大的详细图。
该角部为连接墙组件2A的一墙板21和墙组件2B的一墙板21的角部,各个墙板21、21的侧端面框架219、219彼此之间经由固定配件26a接合。
另外,在该角部的内角侧配置有内角材料26b,固定配件26a和内角材料26b通过螺丝26c连结。另外,在角部的外角侧配置有外角保护材料26,堵塞墙板21、21的外装板211、211间的间隙。
另外,通过利用该外角保护材料26和固定配件26a和内角材料26b的接合,墙板21、21间的角度被限制为直角。
在此,对作为装配式房屋1而设置的墙组件2进行了说明,参照图6、7对设置前的墙组件2进行说明。另外,在此,将墙组件2A、2B总称为墙组件2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在使墙板21、21的内墙板214、214排列为对向的状态下通过多个合页配件221、…弯折自如地连结墙板21、21彼此之间而成的墙组件2的侧面的图。通过该多个合页配件221、…连结的地方构成合页部22。
另外,该合页配件221的两侧分别固定于安装在墙板21、21的侧端面的侧端面框架219、219。
而且,这样通过合页配件221连结的两个墙板21、21,如图7的双点划线所示,在使一墙板21固定的状态下,能够以合页配件221为中心使另一墙板21旋转并展开。
另外,暂时固定合页部22的相反侧的侧面,以使在搬运时或吊起来时等不需要其展开的时刻该墙组件2不会展开。
接着,关于在装配屋顶部3时使用的上端侧支承部5,参照图8~12进行说明。
该上端侧支承部5主要由支承屋顶板31的上端31b的安装夹具51、立设于设置面41并作为支承该安装夹具51的支承体的伸缩棒52构成。
该伸缩棒52主要由用于固定在设置面41上的底板522、具备长度调节工具521的主体524、设置于上端的上板523构成。
该伸缩棒52在支承屋顶板31时,通过螺栓522a将底板522固定于设置面41,在上板523上通过螺丝等固定安装夹具51。另外,完成屋顶部3后,卸下螺栓522a等,解除设置面41和安装夹具51的接合,操作长度调整工具521缩短主体524的长度,从安装夹具51和设置面41之间取出伸缩棒52。
另外,安装夹具51主要由如图10所示为俯视四边形的框架材料511和连接部512构成,如图8、10所示,所述连接部512具备固定于框架材料511的上面的俯视十字形的上部。
如图11所示,该框架材料511其下缘朝向外侧延伸成房檐状,在其前端安装有支承屋顶板31的上端31b的托架511a。
即,如图9所示,对于经由吊轮35通过起重机吊起来的屋顶板31,首先将其下端31a载置于墙板21的上端面21a,直接倾斜并将屋顶板31的上端31b载置于框架材料511的托架511a。而且,从屋顶板31的下方的房屋的内部,通过螺丝511b将屋顶板31的上端31b固定于框架材料511。
以这样的顺序反复进行屋顶板31的设置,图12说明从下仰望将全部屋顶板31、…固定于框架材料511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此,将全部屋顶板31、…固定于框架材料511之前,各个屋顶板31通过上端侧支承部5支承。而且,全部的屋顶板31、…固定于框架材料511时,屋顶板31、…之间的力的平衡均衡,不需要上端侧支承部5的支承。因此,屋顶板31、…的设置完成时,能够解除安装夹具51的连接部512和上板523的连接,并撤去伸缩棒52。
接着,参照图13~图17,对本实施方式的装配式房屋1的构建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构建装配式房屋1的地方,利用钢筋混凝土等构建俯视正方形的基础底板4。
而且,利用卡车等将在工厂制造的折叠状态的墙组件2A、2B运至基础底板4附近。
接着,在第一组的墙组件2A的吊挂配件安装吊线,利用起重机使其移动至基础底板4的上方。
另外,如图13所示,对于在基础底板4的设置面41吊垂放下的墙组件2A,将一墙板21固定于规定的位置,打开另一墙板21并使其移动。这时,一墙板21固定于规定的位置并进行定位,随着打开另一墙板21,墙组件2A的自立性增强,因此,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墙组件2A的设置。
第一组墙组件2A的设置完成后,如图14所示,在与墙组件2A对置的位置,进行作为支承组件的第二组墙组件2B的设置。
而且,如图15所示,在被两组墙组件2A、2B构成的外墙部20包围的内部空间的大致中央,立设上端侧支承部5。
接着,进行与墙组件2A、2B同样在工厂制造并被运至基础底板4附近的屋顶板31的设置。
首先,通过连接于吊轮35的吊线351,将屋顶板31吊起来,在墙板21的上端面21a上,使屋顶板31移动至能够载置下端31a的位置。
而且,将墙板21的上端面21a作为支点,使屋顶板31的上端31b向上端侧支承部5方向倾斜。该屋顶板31是由骨架构件和面材料构成的刚性高的构件,因此,即使是使下端31a支承于墙板21的上端面21a、并使上端31b支承于上端侧支承部5的安装夹具51的两端支承结构,也能够使其稳定。
这样设置了一个屋顶板31后,同样,如图16所示,第二个以后的屋顶板31也依次设置。
而且,墙组件2A、2B和屋顶板31、…的设置完成后,在屋顶板31、31间及墙板21、21间配置完成材料。
该完成材料有配置于屋顶部3的屋檐的长条状的屋檐完成材料36、安装于墙板21、21间的外角保护材料26等。
该屋檐完成材料36按照堵塞屋顶板31的下端31a和墙板21的外装板211上方之间的方式进行设置。
另外,如图5及图17所示,在墙组件2A、2B的侧端间的连接部即墙板21、21之间配置外角保护材料26。
这样,外部主体完成后,进行装配式房屋1的内部的地面完成面43的构建、设备工程等即可。
另外,通过以上的顺序,可以容易且以短时间构建装配式房屋1,遵循与该装配操作的顺序相反的顺序,也可以容易且以短时间拆卸装配式房屋1。
另外,上述中,对组合梯形状的屋顶板31、…来构建屋顶部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图18表示组合四个正方形的屋顶板310、…而构建的屋顶部30的俯视图。
对于该屋顶板310,屋顶部30的屋脊的部分为弯折自如的弯折部310a,能够折叠搬运。因此,与一个梯形状的屋顶板31相比,可以高效率地进行搬运。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装配式房屋1的作用进行说明。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装配式房屋1通过利用合页部22弯折自如地连结两个墙板21、21而成的墙组件2A、2B,构成外墙部20,因此,墙组件2A、2B可以在折叠状态下容易地搬运。而且,如果展开墙组件2A、2B,则能够使墙板21、21自立于所期望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定位。
即,在设置面41上吊垂放下墙组件2A后,如果将一墙板21固定于设置面41,则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使另一墙板21移动至规定的位置。
另外,屋顶板31仅架设于墙板21的上端面21a和上端侧支承部5的安装夹具51,能够容易地进行设置。该架设操作也可通过操作起重机进行,在安装夹具51的框架材料511上固定屋顶板31的上端31b时,也能够从房屋的内侧进行,高处操作少,可安全且容易地进行操作。
另外,在安装夹具51的框架材料511完成全部屋顶板31、…的安装时,屋顶部3在结构上稳定,因此,可以将上端侧支承部5的伸缩棒52撤去而更广地利用室内。
另外,只要在墙板21的范围内,则对于窗25或门23的大小及形状没有制约,可以自由地进行设计。由于墙板21和屋顶板31为分体,故而即使各个板都增大,也可进行搬运,不易受到大小的制约,外观设计的自由度优异。
实施例1
接着,对连结多个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装配式房屋1而构建的房屋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和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相同或者相等的部分的说明,使用相同用语及相同符号进行说明。
图19及图20是对连结大小不同的两个装配式房屋611、612而构建的、作为房屋的两连房屋61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就该两连房屋61而言,其基础底板614上配置的两个装配式房屋611、612相互重叠墙的一部分并连结。
这些装配式房屋611、612是通过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装配式房屋1相同的工序分别装配的,因此,即使是两连房屋61,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构建。
图21及图22是对连结大小不同的三个装配式房屋621、622、623而构建的、作为房屋的三连房屋62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就该三连房屋62而言,其基础底板625上配置的三个装配式房屋621、622、623,其墙的一部分相互重叠并斜向相连。
这些装配式房屋621、622、623是通过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装配式房屋1相同的工序分别装配的,因此,即使是三连房屋62,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构建。
另外,图23及图24是对将与上述相同但大小不同的三个装配式房屋631、632、633连结成俯视大致C字状而构建的作为房屋的三连房屋63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24所示,关于该三连房屋63,在具有倾斜的土地上阶梯状地构建基础底板635,并在上面相互重叠墙的一部分而配置并构建三个装配式房屋631、632、633。
这些装配式房屋631、632、633也是通过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装配式房屋1相同的工序分别装配的,因此,即使是三连房屋63,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构建。
另外,关于实施例1其它的结构及作用效果,与所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实施例2
接着,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装配式房屋1平面形状不同的装配式房屋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和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相同或者相等的部分的说明,使用相同用语及相同符号进行说明。
即,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俯视正方形的装配式房屋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为除四边形以外的五边形、六边形…等俯视多边形的形状,因此,该实施例2中,对俯视六边形的装配式房屋7进行说明。
如图25及图26所示,关于该装配式房屋7,通过立设于基础底板73的设置面731上的六个墙板711、…,形成作为外缘支承部的外墙部70。另外,在构成外墙部70的一个墙板711上设置入口。
另外,在该外墙部70的上端面载置梯形状的屋顶板721的下端,屋顶板721的上端支承于安装夹具75,安装夹具75的上方被堵塞。
关于这样的装配式房屋7的外墙部70,例如能够通过经由合页部弯折自如地连结的三个墙板711、…制作一组墙组件,在设置面731上将两组墙组件接合而进行构建。
另外,如图27及图28所示,也可以制作经由合页部713、…弯折自如地连结全部六个墙板711、…而成的墙组件71,并通过设置该墙组件71构建外墙部70。
该情况下,如图27所示,在折叠状态下搬运墙组件71,并使用吊挂配件712将墙组件71吊起来,并在该状态下吊垂放在设置面731上。
而且,如图28所示,慢慢展开折叠的墙组件71,形成俯视六边形的外墙部70。
接着,对实施例2的装配式房屋7的作用进行说明。
关于这样构成的装配式房屋7,可以通过组合四边形状的墙板711和梯形状的屋顶板721,来构建俯视正六边形的装配式房屋7。
另外,即使是正方形或正六边形以外的多边形的装配式房屋,也可以与该实施例2的装配式房屋7相同,通过组合四边形状的墙板和梯形状的屋顶板,容易地进行构建。
另外,通过将构成外墙部70的全部墙板711、…弯折自如地连结,能够通过一次的搬运及吊起来构建外墙部70。另外,能够削减在设置面731上连结墙板711、711彼此之间的操作。而且,在设置面731上依次固定墙板711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墙板711被引导至规定的位置,因此,定位容易,能够迅速地构建外墙部70。
另外,关于实施例2其它的结构及作用效果,与所述实施方式或其它的实施例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实施例3
接着,对连结多个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装配式房屋1及实施例2中所说明的装配式房屋7而构建的房屋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和上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说明的内容相同或相等的部分的说明,使用相同用语及相同符号进行说明。
图29及图30是对连结大小相同的三个装配式房屋8、…而构建的、作为房屋的六边三连房屋8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关于该六边三连房屋80,在基础底板84上配置的三个装配式房屋8、…与分别邻接的装配式房屋8、…逐个边地相接并连结。
而且,在图29的左右的装配式房屋8、8之间相接的边上配置有作为支承组件的梁柱组件82,该梁柱组件82跨于两侧的装配式房屋8、8。该梁柱组件82立设于和墙组件81相对置的位置,与墙组件81相同地支承屋顶部83的下端。
即,该梁柱组件82主要由立设于六边形的角部的柱材料822、822、架设于其上端间的梁材料821、柱材料822和梁材料821的接合部823构成,在接合部823及梁材料821的上端面载置两侧的屋顶部83、83的下端。
通过这样地设置梁柱组件82,能够设置没有用墙分割装配式房屋8、8间的连通的宽阔的空间。
另外,在连接图29的左侧和上侧的装配式房屋8、8彼此之间的边上配置有作为支承组件的间隔组件85,该间隔组件85跨于两侧的装配式房屋8、8。该间隔组件85立设于和墙组件81相对置的位置,与墙组件81相同地支承屋顶部83的下端。通过设置这样的间隔组件85,能够利用墙分割装配式房屋8、8而设置单独的房间。
图31是对在作为装配式房屋的四边形房屋911的两侧分别连结作为装配式房屋的六边形房屋912、912而构建的、作为房屋的不规则三连房屋91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就该不规则三连房屋91而言,在四边形房屋911和六边形房屋912、912相接的衔接部914配置有作为支承组件的梁柱组件,在除此以外的部分配置有墙组件。
通过这样地连结俯视的形状不同的多个装配式房屋,能够构建各种形状的房屋。
图32是对连结七栋作为装配式房屋的六边形房屋921~927而构建的、作为房屋的大型房屋92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就该大型房屋92而言,在设置于中央的六边形房屋921的各边上,分别连结六栋六边形房屋922~927而进行构建。该六边形房屋921~927间的支承组件可以采用梁柱组件而使得空间相互连通,也可以通过间隔组件分割空间。
这样连接多个装配式房屋921~927而构建的大型房屋92与在相同的地板面积上设置一个斜脊屋顶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屋顶部的高度。
另外,关于实施例3其它的结构及作用效果,与所述实施方式或其它的实施例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实施例4
接着,对利用连通装配式房屋的内部的结构且多个连结而构建的房屋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说明的内容相同或者相等的部分的说明,使用相同用语及相同符号进行说明。
图33是表示作为连结四个装配式房屋931A~931D而构建的房屋的四连房屋93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34所示,该四连房屋93是连接并装配俯视大致正方形的装配式房屋931A~931D而成,其整体上也是俯视大致正方形。
就这些装配式房屋931A~931D而言,面向外部的两个边分别通过由墙板932a、932a构成的墙组件932形成。另外,在邻接的装配式房屋931A~931D之间,仅局部地装配有作为内墙组件的侧墙组件933和十字墙组件934,在其它处形成没有分割的连通的室内空间。
图35是侧墙组件933和形成外墙的墙板932a、932a的交叉部(图34的XXXV部)的放大俯视图。在该墙板932a、932a间,在外部侧配置覆盖材料932b。
该侧墙组件933是立设于装配式房屋931A和装配式房屋931B的边界的支承组件,其跨双方的装配式房屋931A、931B间进行配置。详细而言,在各个装配式房屋931A、931B上,在墙板932a侧和房间中心侧隔开间隔,将剖面大致U字形的钢材作为竖杆933a、…立设。而且,通过在该竖杆933a、933a间朝向水平方向架设木框架933c,在该木框架933c安装内墙板933b,由此构成在双方的装配式房屋931A、931B侧分别具备内墙板933b、933b的一体的侧墙组件933。
另一方面,作为内墙组件的十字墙组件934配置于四个装配式房屋931A~931D的角部所集中的房间中心。关于该十字墙组件934,除了俯视大致为十字形的以外的结构与侧墙组件933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而且,该十字墙组件934跨四个装配式房屋931A~931D进行配置。
图36是在图34的XXXVI-XXXVI剖视方向观察的四连房屋93的剖面图。如该图36所示,关于分别配置于装配式房屋931A、931B的屋顶部935、935,外墙侧的下端载置于墙组件932的上端面,房间中心侧的下端载置于侧墙组件933和十字墙组件934的上端面。
而且,如图34所示,在侧墙组件933和十字墙组件934之间没有墙等分割,因此,能够形成连通的宽阔的室内空间。
图37是说明用于在与上述四连房屋93相同地构成的四连房屋94配置弯折自如的屋顶板942、943的概念的图。该四连房屋94连结具备与上述的装配式房屋931A~931D的墙组件932、侧墙组件933及十字墙组件934相同的结构的装配式房屋941A~941D而构建。
而且,该四连房屋94的屋顶部940由:通过跨邻接的装配式房屋941A~941D间而配置的俯视大致正方形的四个屋顶板942、…、在各装配式房屋941A~941D分别设置的俯视大致等腰三角形的四个屋顶板943、…构成。
就该屋顶板942而言,配置于装配式房屋941A~941D间的边界的部分成为合页部等弯折自如的弯折部942a,从而能够折叠成等腰三角形状而高效率地进行搬运。
另外,就屋顶板943而言,各装配式房屋941A~941D的屋脊的部分成为弯折自如的弯折部943a,从而能够折叠成一半而高效率地进行搬运。
接着,参照图38。对这些屋顶板942、943的设置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基础底板4上立设墙组件945、内墙组件944等各装配式房屋941A~941D的外缘支承部。而且,在各装配式房屋941A~941D的大致中心分别立设具备安装夹具51的上端侧支承部5、…。
而且,设置屋顶板942时,将折叠状态下的屋顶板942由起重机吊起来,将弯曲部942a载置于内墙组件944的上端面,朝向各个装配式房屋941A、941B侧的安装夹具51、51展开屋顶板942。
另外,就屋顶板943而言,将其下端载置于墙组件945的上端面,并通过将此处作为支点使上端朝向安装夹具51倾斜,来进行设置。
这样构成的屋顶板942、943通过弯折部942a、943a弯折自如地形成,因此,能够通过折叠高效率地进行搬运。而且,一次在多个装配式房屋941A~941D设置屋顶板942、943,因此,能够在短时间进行设置,操作性优异。
另外,关于实施例4其它的结构及作用效果,与所述实施方式或其它的实施例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程度的设计变更包含于本发明。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中,对俯视正方形、正六边形等的各边的长度相等的装配式房屋1、7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中,作为支承组件对墙组件2B、梁柱组件82、间隔组件85、侧墙组件933或十字墙组件934等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支承组件也可以是单体的外墙板或内墙板等。

Claims (13)

1.一种装配式房屋,其通过在设置面上组合预制的墙板和屋顶板而构建,其特征在于,
具备:
外缘支承部,其由弯折自如地连结至少两个墙板的墙组件和立设在与该墙组件对置的位置的支承组件形成、或由弯折自如地连结三个以上的墙板的墙组件形成,并支承屋顶的下端;
屋顶部,其由多个屋顶板形成;
上端侧支承部,其将安装所述屋顶板的上端的安装夹具和向所述设置面传递负荷的支承体可分离地连接,并且立设于被所述外缘支承部包围的内部,并使其突出至所述外缘支承部的上端面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房屋,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组件为弯折自如地连结至少两个墙板而成的墙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房屋,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组件为由柱材料和梁材料构成的梁柱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房屋,其特征在于,
就所述弯折自如地连结三个以上的墙板的墙组件而言,其墙板的整个侧端面弯折自如地连结于邻接的墙板的侧端面而闭合。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中所述的装配式房屋,其特征在于,
就所述墙板而言,经由架设在钢制骨架构件的内面侧的木质木框架安装有内墙板。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中所述的装配式房屋,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缘支承部形成为俯视多边形,
所述屋顶板形成为上端长度比下端长度短的梯形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房屋,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夹具呈俯视多边形,且以所述屋顶板的上端的长度为一边的长度,在所述外缘支承部的上端面载置所述屋顶板的下端,并且使所述屋顶板的上端支承在该安装夹具的一边。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中所述的装配式房屋,其特征在于,
所述屋顶板在屋顶部的屋脊部分形成弯折自如的弯折部。
9.一种装配式房屋的构建方法,该装配式房屋通过在设置面上组合预制的墙板和屋顶板而构建,其特征在于,
具备以下工序:
将弯折自如地连结至少两个墙板而成的墙组件的一个墙板固定于设置面的规定位置;
以所述固定了的墙板为基准,使其余墙板移动并固定于规定的位置;
仅利用所述墙组件未完成支承屋顶板的外缘支承部的情况下,设置另外的墙组件或支承组件,从而完成支承屋顶下端的外缘支承部;
将上端侧支承部立设于被所述外缘支承部包围的内部,并使该上端侧支承部突出至所述外缘支承部的上端面的上方,所述上端侧支承部将安装屋顶板上端的安装夹具和向所述设置面传递负荷的支承体可分离地连接;
将所述屋顶板的下端载置于所述外缘支承部的上端面,并使该屋顶板的上端支承于所述安装夹具的一边;
将所述支承体从所述安装夹具上撤除。
10.一种房屋,其连结多个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中所述的装配式房屋而构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房屋,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组件以跨于邻接的所述装配式房屋之间的方式进行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房屋,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组件是在邻接的所述装配式房屋之间局部装配的内墙组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房屋,其特征在于,
所述屋顶板的一部分以跨于邻接的所述装配式房屋之间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在载置于所述支承组件的部分形成有弯折自如的弯折部。
CN2007801020405A 2007-10-31 2007-10-31 装配式房屋、装配式房屋的构建方法及房屋 Pending CN1019036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71175 WO2009057197A1 (ja) 2007-10-31 2007-10-31 組立建物、組立建物の構築方法及び建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3604A true CN101903604A (zh) 2010-12-01

Family

ID=40590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1020405A Pending CN101903604A (zh) 2007-10-31 2007-10-31 装配式房屋、装配式房屋的构建方法及房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63299A1 (zh)
JP (1) JP5685376B2 (zh)
CN (1) CN101903604A (zh)
WO (1) WO200905719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1512A (zh) * 2017-01-06 2018-07-20 浙江瑞航应急救援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及折叠房屋组
CN109322510A (zh) * 2018-10-24 2019-02-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可移动多变的装配式服务设施
CN115075631A (zh) * 2022-07-14 2022-09-20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模块化发热哨点、组装方法及其分布方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2006504A2 (pt) * 2009-09-23 2016-04-26 Blu Homes Inc unidades de estruturas flexíveis
JP5873086B2 (ja) * 2010-08-06 2016-03-01 ブルー ホーム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折りたたみ式建造ユニット
US9200447B1 (en) * 2013-02-08 2015-12-01 Concrete and Foam Structures, LLC Prestressed modular foam structures
US10196808B1 (en) * 2016-01-13 2019-02-05 Garrett B. Gibbs Building comprising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panels with rigid structural frame
EP3877597A1 (en) * 2018-11-09 2021-09-15 Martin Power A building and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buil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45126Y2 (zh) * 1971-05-20 1976-11-01
US3754364A (en) * 1971-11-04 1973-08-28 Inter Concept Enterprises Inc Building structure
JPH0243135Y2 (zh) * 1985-05-13 1990-11-16
JPH0281805U (zh) * 1988-12-13 1990-06-25
JPH0493433A (ja) * 1990-08-09 1992-03-26 Taisei Corp 可変空間建屋
CN1204322C (zh) * 1999-12-15 2005-06-01 有限会社日本通商 组装式圆顶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1512A (zh) * 2017-01-06 2018-07-20 浙江瑞航应急救援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及折叠房屋组
CN108301512B (zh) * 2017-01-06 2023-10-31 上海明燎机电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及折叠房屋组
CN109322510A (zh) * 2018-10-24 2019-02-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可移动多变的装配式服务设施
CN115075631A (zh) * 2022-07-14 2022-09-20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模块化发热哨点、组装方法及其分布方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63299A1 (en) 2010-10-21
JP5685376B2 (ja) 2015-03-18
JPWO2009057197A1 (ja) 2011-03-10
WO2009057197A1 (ja) 200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3604A (zh) 装配式房屋、装配式房屋的构建方法及房屋
US6959515B1 (en) Building structures
US7921610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ame assembly and building
CN101748856A (zh) 一种工业化建筑的外墙板块及其安装方法
US4171600A (en) Process for constructing modular building and resulting product
JP3796462B2 (ja) ユニット式建物
JP7049774B2 (ja) 建物
JP5410255B2 (ja) 建物
JP3029756U (ja) 軸組と壁組パネルとから成る木造住宅
CN1626748B (zh) 房骨架的构筑方法及其结构
JP2736616B2 (ja) 建物ユニット
CN219316194U (zh) 一种钢混结构装配式房屋构造
JP6894422B2 (ja) ユニットハウス構造物
JP5833854B2 (ja) 屋根軒先部の支持構造
WO2007122377A1 (en) A sun lounge building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a sun lounge building
JPH01284633A (ja) 木造建造物
CA3187066A1 (en) Half-timbered house in timber-frame construction
JP5967895B2 (ja) 床構造
JPH10311116A (ja) 傾斜面を有する屋根
JPH11222969A (ja) 軒天野縁用枠材および軒天井の組立方法
AU2009243510B2 (e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method of relocation of a construction
JP2000303562A (ja) 建 物
JP2008255737A (ja) ユニット式建物
JPH0813612A (ja) ユニット建物
JPH01210552A (ja) 屋根の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