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5185B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5185B
CN101895185B CN201010181089.8A CN201010181089A CN101895185B CN 101895185 B CN101895185 B CN 101895185B CN 201010181089 A CN201010181089 A CN 201010181089A CN 101895185 B CN101895185 B CN 101895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ing
winding
armature core
line guid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810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5185A (zh
Inventor
佐原良通
大石将人
河合龙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m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95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5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5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5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6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leads, i.e. conducting wi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机。绕线(46)的缠绕开始部分(58B)和缠绕结束部分(58A)从电枢芯(44)的槽(54)被拔出,并且通过绝缘体(44B、44C)的线引导件(60A、60B)被引导。因而,缠绕开始部分(58B)和缠绕结束部分(58A)的相应的每一个被相应的缠绕保持部分(66A、66B)引导,并且在不使用中间终端的情况下被直接地连接到回路装置(20)的能量供应终端元件(22A-22D)的相应一个。

Description

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无刷马达的情况下,回路装置(circuit apparatus)被设置以供应电流到多相位的绕线以为绕线供给能量。回路装置随后执行多相位的绕线的增能。因而,在回路装置的每个能量供应终端元件和相应的一个多相位的绕线之间电连接是必要的。日本待审专利申请No.2001-527376(对应于US6472783B)教示使回路装置和无刷马达一体化的技术。根据该技术,中途终端(intermediate terminal)被设置在回路装置的能量供应终端元件和绕线之间,以在回路装置的能量供应终端元件和绕线之间电连接。
然而,当中途终端被设置在回路装置的能量供应终端元件和绕线之间时,生产成本不利地增加。因而,为了减少生产成本,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不足之处而做。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机,其能够减少或者最小化电动机的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电动机,其包括电枢芯、多个绕线、多个线引导件、多个线保持部分和回路装置。电枢芯包括环形部分和多个齿。环形部分被构造成环形。齿在环形部分的径向方向上从环形部分径向向外地延伸,并且在环形部分的圆周方向上接连地布置以限定多个槽,每个槽限定在齿的圆周相邻的相应的两个之间。每个绕线围绕齿的相应的每一个缠绕在多个层中,以形成围绕相应齿的线圈,并且在电枢芯的一个轴向侧上从槽的相应一个引导出,以形成绕线的缠绕终端部分,缠绕终端部分与绕线的线圈连续。每个线引导件设置在槽的相应一个的径向底部分处,并且朝向电枢芯的一个轴向侧引导相应一个绕线的缠绕终端部分。每个线保持部分与线引导件分离地形成,并且在位于相应一个线引导件的一个轴向侧上的相应位置处被放置在电枢芯的一个轴向侧上,每个线线引导件与电枢芯相对,并且每个线保持部分沿着电枢芯的轴向方向与相应一个线引导件大致对齐。每个线保持部分保持通过线引导件相应的一个引导的绕线的相应的一个的缠绕终端部分。回路装置放置在电枢芯的一个轴向侧上并且供应电流到绕线。回路装置包括多个能量供应终端元件,多个能量供应终端元件的每个电连接到绕线的相应一个的缠绕终端部分,绕线的相应一个的缠绕终端部分在与电枢芯相对的相应线保持部分的一个轴向侧上从线保持部分的相应的一个轴向地突出。
附图说明
从如下的描述、附随的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将会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额外的目的、特征和优势,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电动机的横截面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局部平面图;
图3是从一个轴向侧获得的图2的马达的电枢芯的局部平面图;
图4是显示图1的马达的绕线的布置的绕线图;
图5是显示图1的电动机的回路装置的透视图;
图6是显示图1的回路装置的回路结构的示意性回路图;
图7是图3的电枢芯的放大的局部视图;
图8是从一个轴向侧获得的图2的马达的电枢芯的局部透视图;
图9是从与图8的角度不同的角度获得的图2的电枢芯的放大的局部透视图;
图10是从另一个轴向侧获得的图2的电枢芯的放大的局部透视图;
图11是从与图10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在另一个轴向侧获得的图2的电枢芯的放大的局部透视图;
图12是图2的电枢芯的放大的局部透视图;
图13是从另一个轴向侧获得的图12的定子的放大的局部透视图;
图14A和图14B是在图1中所示的定子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15是图1的马达的局部片断透视图;
图16是显示图1的马达的中心件和保持部件的透视图;
图17是图15的放大的局部视图;
图18是显示绕线的缠绕端部插入图2中所示的线引导件中的示意图;
图19是显示图1的定子的修改的放大局部平面视图;和
图20是显示在对比示例的情况下的绕线的缠绕端部插入线引导件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的电动机10被使用作为,例如,用于驱动冷却车辆(例如汽车)的散热器的风扇的电动机(风扇马达)。马达10包括中心件(隔断部件)12、转子14、定子16、支撑部件18和回路装置20。
中心件12包括主体24,主体构造成板形(见图16)。主体24放置在定子16的电枢芯44的一个轴向侧(Z1侧)并且具有轴部分26,轴部分从主体24的中心朝向另一个轴向侧(Z2侧)突出。管状部分28形成在轴部分26的中心处,并且马达轴30不能够转动地固定到管状部分28。
转子14包括杯状转子外壳32。管状固定部分34形成在转子外壳32的底部分的中心处。两个轴承36容纳在固定部分34中。马达轴30固定到轴承36,从而转子14相对于马达轴30被能够转动地支撑。而且,转子磁铁38固定到转子外壳32的圆柱形壁的内圆周表面。转子磁铁38在电枢芯44的径向上被磁化。
定子16包括电枢芯44和绕线46。电枢芯44包括叠片铁心(铁芯)44A和两个电绝缘段44B、44C,两个电绝缘段结合在一起用作电绝缘体。电绝缘段44B、44C分别地从轴向侧Z1、Z2轴向地安装到叠片铁心44A。电枢芯44具有中心孔48,中心孔轴向地穿过电枢芯44的中心。轴部分26受压配合进入孔48,从而电枢芯44由轴部分26支撑。
如图2和3所示,电枢芯44包括环形部分50,环形部分具有上述的孔48并且环形部分被构造成环形。多个齿52从环形部分50径向地从环形部分50向外延伸,从而齿52在圆周方向上接连地布置。槽54形成在每个圆周相邻的两个齿52之间。
参照图2,设置有多个绕线46。绕线46围绕齿52缠绕多次以形成线圈56,每个线圈具有多层相应的线46。每个绕线46包括绕线段(用作第一绕线段)46A和绕线段(用作第二绕线段)46B。
每个绕线段46A具有缠绕结束部分(用作缠绕终端部分)58A,其与相应线圈56连续并且被在电枢芯44的一个轴向侧Z1上从相应的槽54拉出。每个绕线段46B具有缠绕开始部分(用作终端部分)58B,其与相应线圈56连续并且被在电枢芯44的一个轴向侧Z1上从相应的槽54拉出。
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58B-1)从共用槽54拉出。缠绕开始部分58B(58B-2)单独地从相应的槽54拉出。
这些绕线46形成U相、V相和W相。U相、V相和W相的布置和桥线段59的布置(其每个在相应的两个线圈56之间相互连接)一般地与已知的那些相同。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马达10被构造为具有十个磁极和十二个槽的无刷电动机。
每个绕线46的绕线段46A和绕线段46B通过相应的桥线段59彼此连接。绕线段46A围绕相应的齿52缠绕以形成相应的线圈56,并且绕线段46B围绕相应的齿52缠绕以形成相应的线圈56。更具体地,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56包括十二个线圈56U1、56U2、56U3、56U4、56V1、56V2、56V3、56V4、56W1、56W2、56W3、56W4。线圈56U1、56U2、56U3、56U4是U相,并且线圈56V1、56V2、56V3、56V4是V相。而且,线圈56W1、56W2、56W3、56W4是W相。桥线段59包括六个桥线段59A、59B、59C、59D、59E、59F。与相应的缠绕开始部分58B-2连续的线圈56U4通过桥线段59E连接到与相应的缠绕结束部分58A连续的线圈56U2。与相应的缠绕开始部分58B-2连续的线圈56U3通过桥线段59F连接到与相应的缠绕结束部分58A连续的线圈56U1。与相应的缠绕开始部分58B-1连续的线圈56V2通过桥线段59B连接到与相应的缠绕结束部分58A连续的线圈56V4。与相应的缠绕开始部分58B-1连续的线圈56V3通过桥线段59A连接到与相应的缠绕结束部分58A连续的线圈56V1。与相应的缠绕开始部分58B-1连续的线圈56W1通过桥线段59C连接到与相应的缠绕结束部分58A连续的线圈56W3。与相应的缠绕开始部分58B-1连续的线圈56W4通过桥线段59D连接到与相应的缠绕结束部分58A连续的线圈56W2。在本实施方式中,除非区分单个线圈56U1、56U2、56U3、56U4、56V1、56V2、56V3、56V4、56W1、56W2、56W3、56W4是必要的,否则它们被称为线圈56。相似地,除非区分单个桥线段59A、59B、59C、59D、59E、59F是必要的,否则它们被称为桥线段59。
多个线引导件60A形成在绝缘段44B中。每个线引导件60A形成在相应的缠绕结束部分58A所放置的相应槽54的径向内底部分处。线引导件60A引导缠绕结束部分58A到电枢芯44的一个轴向侧。而且,多个线引导件60B(见图3)形成在绝缘段44B、44C中。每个线引导件60B形成在相应的缠绕开始部分58B所放置的相应槽54的径向内底部处。线引导件60B引导缠绕开始部分58B到电枢芯44的一个轴向侧。
参照图3,线引导件60B包括线引导件60B-1、60B-2。线引导件60B-1引导缠绕开始部分58B-1并且形成在相应槽54中,线引导件60A形成在其处。相反地,线引导件60B-2引导缠绕开始部分58B-2并且单独地形成在相应槽54中,线引导件60A形成在其处。在本实施方式中,除非区分单个的线引导件60B1、60B2是必要的,否则它们将被称为线引导件60B。
如图7至图9所示,每个线引导件60A包括两个夹紧片62、62B。夹紧片62A形成为弹性地可变形片,并且被放置在夹紧片62B的相对圆周侧上,其在圆周方向上与线引导件60B(更具体地,线引导件60B-1)相对。因为夹紧片62A和夹紧片62B之间圆周壁厚度不同,夹紧片62A与夹紧片62B相比在圆周方向上具有更大弹性。线引导件60B形成为突起,其圆周地突出并且在电枢芯44的轴向上轴向地延伸。
如图10和11所示,在相应的齿52(见图2)处线限位64形成在绝缘段44C中,具有缠绕结束部分58A的绕线段46A围绕齿缠绕。线限位64在径向位置处形成,其从槽54的径向内底部分径向向外地分开,并且从齿52周向地突出。线限位64位于电枢芯44的相对轴侧Z2部分处,其在轴向上与线引导件60A相反。
如图13所示,形成线圈56并且放置在绕线段46A的外层(第二层)内部(即比绕线段46A的外层更靠近齿52的中心轴线放置)的绕线段46A的内层(第一层)缠绕在齿52的在电枢芯44的径向上径向地放置在线限位64的外部的相应径向位置处。从线圈56连续的缠绕结束部分58A(绕线段46A的最外层的最后缠绕部分)被缠绕在齿52的在电枢芯44的径向上径向地放置在线限位64的内部的相应径向位置处。然后,缠绕结束部分58A在电枢芯44的一个轴向侧从槽54拉出。缠绕结束部分58A以如图12和13所示的A、B、C、D和E顺序围绕齿52缠绕。
如图14A和14B所示,在槽54处,其中线引导件60A没有形成,由于缺少夹紧片62A、62B,缠绕开始部分58B可能在圆周方向上滑动。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72形成在绝缘部分44B中以在邻近缠绕开始部分58B的位置处从槽54的径向内底部分径向地向外突出。突起72限制缠绕开始部分58B的滑动运动。
如图15所示,保持部件18放置在中心件12的一个轴向侧(Z1侧)上并且被中心件12的主体24支撑。保持部件18由电介质树脂材料制造并且包括线保持部分66A和线保持部分66B。
每个线保持部分66A被放置在电枢芯44的一个轴向侧(Z1侧)上并且一般地轴向地对齐,即,一般地轴向地与相应线引导件60A和相应的线引导件60B1相对(见图2)。相反地,每个线保持部分66B被放置在电枢芯44的一个轴向侧(Z1侧)上并且一般地轴向地对齐,即,一般地轴向地与相应的线引导件60B-2相对(见图2)。
如图17所示,每个线保持部分66A包容纳孔68A,容纳孔68A从线保持部66A轴向地延伸,并且每个线保持部66B包括容纳孔68B,容纳孔68B轴向地延伸经过线保持部66B。在容纳孔68A的近端部分处,容纳孔68A形成锥形从而容纳孔68A的内径朝向定位线引导件60A的另一个轴向侧(Z2侧)逐渐地增加。相似地,在容纳孔68B的近端部分处,容纳孔68B形成锥形从而容纳孔68B的内径朝向定位线引导件60B的另一个轴向侧(Z2侧)逐渐地增加。如果期望,这些容纳孔68A、68B可以沿着其整个长度逐渐地形成锥形。
容纳孔68A容纳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58B-1)。容纳孔68B容纳缠绕开始部分58B(58B-2)。以这种方式,如图15所示,由线引导件60A引导的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58B-1)被保持在这种状态下,即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58B-1)通过线保持部分66A被引导到电枢芯44的一个轴向侧(Z1侧)。相似地,由线引导件60B引导的缠绕开始部分58B(58B-2)被保持在这种状态下,即缠绕开始部分58B(58B-2)通过线保持部分66B被引导到电枢芯44的一个轴向侧。
参照图1和图4-6,回路装置20放置在中心件12的一个轴向侧(Z1侧)并且通过中心件12支撑。而且,回路装置20的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D放置在电枢芯44的定位线保持部分66A、66B的一个轴向侧。回路装置20包括已知类型的换流器(inverter)80(见图6),其具有多个(在这个示例中是六个)用作开关装置的金属氧化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81-86。换流器80从电源(例如车辆电池)+B经由连接器20A(图5)通过反应器87获得能量。平滑电容器88A、88B连接到反应器87的相对端。而且,换流器80经由连接器20A通过电阻88接到地GND。另外,虽然没有说明,回路装置20包括预先驱动器,其产生供给到金属氧化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81-86的栅的PWM信号。
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D将回路装置20的金属氧化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81-86电连接到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更具体地,参照图4-6和图15,与线圈56W4连续的缠绕开始部分58B-1和与线圈56W3连续的缠绕结束部分58A电连接到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的连接器22AT并且通过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的连接器22AT保持,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的连接器22AT连接到金属氧化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81的电源和金属氧化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84的排除器(drain)之间的连接。与线圈56U3连续的缠绕开始部分58B-2电连接到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B的连接器22BT并且通过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B的连接器22BT保持,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B的连接器22BT连接到金属氧化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82的电源和金属氧化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85的排除器之间的连接。与线圈56U4连续的缠绕开始部分58B-2电连接到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C的连接器22CT并且通过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C的连接器22CT保持,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C的连接器22CT连接到金属氧化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82的电源和金属氧化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85的排除器之间的连接。与线圈56V2连续的缠绕开始部分58B-1和与线圈56V1连续的缠绕结束部分58A电连接到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D的连接器22DT并且通过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D的连接器22DT保持,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D的连接器22DT连接到金属氧化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83的电源和金属氧化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86的排除器之间的连接。
其它剩下的缠绕开始部分56B-1、56B-2和缠绕结束部分56A通过中性点终端23电连接在一起。更具体地,与线圈56W1连续的缠绕开始部分58B-1和与线圈56W2连续的缠绕结束部分58A电连接到中性点终端23的连接器23A并且通过中性点终端23的连接器23A保持。与线圈56U2连续的缠绕结束部分58A电连接到中性点终端23的连接器23B并且通过中性点终端23的连接器23B保持。与线圈56U1连续的缠绕结束部分58A电连接到中性点终端23的连接器23C并且通过中性点终端23的连接器23C保持。与线圈56V3连续的缠绕开始部分58B-1和与线圈56V4连续的缠绕结束部分58A电连接到中性点终端23的连接器23D并且通过中性点终端23的连接器23D保持。
在电动机10装配到马达轴30的操作期间,当安装具有围绕齿52缠绕绕线46的电枢芯44时,中心件12装配在电枢芯44上。此后,保持部件18装配到中心件12。这时,如图16所示,保持部件18的线保持部分66A的轴向下端部分被装配进入中心件12的相应的容纳孔12A中,并且保持部件18的线保持部分66B的轴向下端部分被装配进入中心件12的相应的容纳孔12B中。同样,保持部件18的配合元件18A卡搭(snap)配合到中心件12的相应的容纳孔12C中。此后,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B、22C、22D的连接器22AT,22BT,22CT,22DT被放置并且电熔合到在相应这些缠绕开始部分58B-1、58B-2的突起端部分和从保持部件18的相应线保持部分66A、66B突起的线结束部分58A。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B、22C、22D的连接器22AT、22BT、22CT、22DT到相应这些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1、58B-2的突起端部分的电熔合使用熔合电极以常规方式执行,同时,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B、22C、22D的连接器22AT、22BT、22CT、22DT推靠相应这些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1、58B-2的突起端部分。相似地,中性点终端23的连接器23A、23B、23C、23D通过电熔合连接到相应这些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1、58B-2的突起端部分。
下面,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优势。
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情况下,回路装置20的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D放置在电枢芯44的定位线保持部分66A、66B的一个轴向侧(Z1侧)上,并且每个相应一个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在没有使用中间终端等等的情况下直接地连接到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D的相应的一个。因而,与现有技术不同,不需要中间终端,从而有可能减少成本。
当每个相应一个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在没有使用中间终端等等而直接地连接到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D的相应的一个的情况下,为了在每个相应一个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连接到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D的相应的一个的期间获得良好工作效率,或者为了维持每个相应一个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到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D的相应的一个的良好连接状态,需要可靠地引导每个相应一个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到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D中的相应一个。
关于这点,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情况下,每个相应一个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通过相应一个线保持部分66A、66B被引导至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D的相应的一个。因此,每个相应一个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能够被可靠地引导到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D的相应的一个。这样,在每个相应一个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连接到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D的相应的一个的期间能够获得良好工作效率,并且能够维持每个相应一个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到能量供给终端元件22A-22D的相应的一个的良好连接状态。
而且,将缠绕开始部分58B和缠绕结束部分58A引导到线保持部分66A、66B的线引导件60A、60B形成在槽54的径向内底部分中。因而,在将保持部件18安装到中心件12期间,缠绕开始部分58B和缠绕结束部分58A可以通过线引导件60A、60B引导到线保持部分66A、66B。因此,在安装保持部件18期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每个缠绕结束部分58A被缠绕在齿52的相应径向位置处,该齿在电枢芯44的径向方向上径向地位于线限位64的内部。因而,缠绕结束部分58A可以更靠近线引导件60A地放置。以这种方式,可能限制由线引导件60A引导的缠绕结束部分58A的弹回的发生。结果,能够限制缠绕结束部分58A从线引导件60A的不期望的移除。
具体地,参照图20,其显示相对比的示例,在缠绕结束部分58A从远离线引导件60A的远距离位置插入线引导件60A的情况下,可能增加缠绕结束部分58A的弹回的发生。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缠绕结束部分58A从靠近线引导件60A的靠近位置插入线引导件60A,从而可能限制缠绕结束部分58A的弹回的发生。
而且,线引导件60A的夹紧片62A、62B可以夹紧缠绕结束部分58A。因而,能够进一步地限制缠绕结束部分58A从线引导件60A的不期望的移除。
同样,夹紧片62A被放置在夹紧片62B的相对圆周侧,其在圆周方向上与缠绕结束部分58B相对。因而,在将缠绕结束部分58A安装到线引导件60A的夹紧片62A、62B期间,可能限制形成为弹性地可变形片的夹紧片62A与缠绕开始部分58B的干涉。
线保持部分66A的容纳孔68A形成锥形,从而容纳孔68A的内径朝向定位线引导件60A的另一轴向侧(Z2侧)逐渐地增加。相似地,线保持部分66B的容纳孔68B形成锥形,从而容纳孔68B的内径朝向其中定位线引导件60B的另一轴向侧(Z2侧)逐渐地增加。因而,在将保持部件18安装到中心件12期间,缠绕结束部分58A和缠绕开始部分58B可以容易地安装进入容纳孔68A、68B。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被进一步修改如下。参照图19,当形成线圈56的绕线段46B的最外层(第二层)朝向齿52的径向内端移动时,形成线圈56的绕线段46B的最外层的端部分(即桥线部分59侧端部分)可能与线引导件60A干涉。因而,在图19所示的修改中,突起74形成在绝缘部分44B中以在定子16处轴向地突起。突起74改变或者限制桥线段59的路径,以防止形成线圈56的绕线段46B的最外层的桥线段59侧端部分与线引导件60A的干涉。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已经说明如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以多种方式修改上述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电动机,包括:
电枢芯(44),所述电枢芯包括:
环形部分(50),所述环形部分构造成环形;和
多个齿(52),所述多个齿在所述环形部分(50)的径向方向上从所述环形部分(50)径向向外地延伸,并且在所述环形部分(50)的圆周方向上接连地布置以限定多个槽(54),每个槽限定在所述多个齿(52)的圆周相邻的相应的两个之间;
多个绕线(46),每个绕线围绕所述多个齿(52)的相应的每一个缠绕在多个层中,以形成围绕相应齿(52)的线圈(56),并且在电枢芯(44)的一个轴向侧上从所述多个槽(54)的相应一个引导出,以形成绕线(46)的缠绕终端部分(58A、58B),所述缠绕终端部分(58A、58B)与所述绕线(46)的线圈(56)连续;
多个线引导件(60A、60B),所述多个线引导件的每个设置在所述多个槽(54)的相应一个的径向底部分处,并且朝向所述电枢芯(44)的一个轴向侧引导所述多个绕线(46)的相应一个的缠绕终端部分(58A、58B);
多个线保持部分(66A、66B),所述多个线保持部分的每个与多个线引导件(60A、60B)分离地形成,并且在位于所述多个线引导件(60A、60B)的相应一个的一个轴向侧上的相应位置处被放置在所述电枢芯(44)的一个轴向侧上,其中所述多个线引导件(60A、60B)的每个与所述电枢芯(44)相对,并且所述多个线保持部分的每个沿着所述电枢芯(44)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多个线引导件(60A、60B)的相应一个大致对齐,其中,所述多个线保持部分(66A、66B)的每个保持通过所述多个线引导件(60A、60B)相应的一个引导的多个绕线(46)的相应的一个的所述缠绕终端部分(58A、58B);和
回路装置(20),所述回路装置放置在所述电枢芯(44)的所述一个轴向侧上并且供应电流到所述多个绕线(46),其中,所述回路装置(20)包括多个能量供应终端元件(22A-22D),多个能量供应终端元件的每个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绕线(46)的相应一个的所述缠绕终端部分(58A、58B),所述多个绕线(46)的相应一个的所述缠绕终端部分在与所述电枢芯(44)相对的所述相应线保持部分(66A、66B)的一个轴向侧上从所述多个线保持部分(66A、66B)的相应的一个轴向地突出;其中:
所述多个绕线(46)的每个包括:
第一绕线段(46A),所述第一绕线段围绕所述多个齿(52)的相应一个缠绕以形成所述相应的线圈(56),其中,所述第一绕线段(46A)的所述缠绕终端部分(58A)是与所述第一绕线部分(46A)的线圈(56)连续的缠绕结束部分(58A);和
第二绕线段(46B),所述第二绕线段围绕所述多个齿(52)的相应一个缠绕以形成所述相应的线圈(56),其中,所述第二绕线段(46B)的所述缠绕终端部分(58B)是与所述第二绕线段(46B)的线圈(56)连续的缠绕开始部分(58B);
线限位(64)形成在所述多个齿(52)的相应一个处,所述第一绕线段(46A)在所述齿(52)的朝向所述相应齿(52)的径向远端从所述相应槽(54)的径向底部分隔开的相应位置处围绕所述齿缠绕;
放置在围绕所述相应的齿(52)的所述第一绕线段(46A)的所述线圈(56)的所述多个层的最外层的内侧上的所述第一绕线段(46A)的所述线圈(56)的所述多个层的内层在所述相应齿(52)的相应径向位置处缠绕,其中所述相应径向位置位于所述相应齿(52)的径向远端被定位的线限位(64)的一个轴向侧;和
所述第一绕线段(46A)的所述缠绕结束部分(58A)在所述相应齿(52)的相应径向位置处围绕所述相应齿(52)缠绕以后在所述电枢芯(44)的所述一个轴向侧上被引导出所述相应的槽(54),所述相应齿(52)的相应径向位置位于所述相应齿(52)的径向近端被定位的所述线限位(64)的另一个径向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引导所述第一绕线段(46A)的所述缠绕结束部分(58A)的所述多个线引导件(60A、60B)的相应一个包括夹紧所述第一绕线(46A)的所述缠绕结束部分(58A)的第一夹紧片(62A)和第二夹紧片(62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第一绕线段(46A)的所述缠绕结束部分(58A)与邻近所述第一绕线段(46A)围绕其缠绕的齿(52)的所述多个齿(52)的相邻一个的所述第二绕线段(46B)的所述缠绕开始部分(58B)一起从所述相应的槽(54)拔出;
所述相应线引导件(60A)的所述第一夹紧片(62A)形成为弹性地可变形片,并且被放置在所述第二夹紧片(62B)的相对侧上,所述第二夹紧片在所述圆周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绕线段(46B)的所述缠绕开始部分(58B)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多个线保持部分(66A、66B)的每个具有容纳孔(68A、68B),所述容纳孔在所述电枢芯(44)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经过所述线保持部分(66A、66B),并且通过所述容纳孔(68A、68B)容纳所述相应缠绕终端部分(58A、58B);和
所述多个线保持部分(66A、66B)的每个的容纳孔(68A、68B)的至少一个轴向近端部分形成锥形,以使所述容纳孔(68A、68B)的内部直径朝向所述相应的线引导件(60A、60B)逐渐地增加,所述轴向近端部分位于所述相应线引导件(60A、60B)被定位的轴向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电枢芯(44)包括:
铁芯(44A),所述铁芯形成环形部分(50)和所述多个齿(52);和
绝缘体(44B、44C),所述绝缘体由电介质树脂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绝缘体覆盖所述铁芯(44A)以将所述多个绕线(46)与所述铁芯(48)电绝缘;和
所述绝缘体(44B、44C)包括整体地形成在所述绝缘体(44B、44C)中的所述多个线引导件(60A、60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中:所述多个线保持部分(66A、66B)整体地形成在保持部件(18)中,所述保持部件由电介质树脂材料制成并且放置在所述电枢芯(44)的所述一个轴向侧上。
CN201010181089.8A 2009-05-21 2010-05-20 电动机 Active CN101895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23071A JP5478117B2 (ja) 2009-05-21 2009-05-21 モータ
JP2009-123071 2009-05-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5185A CN101895185A (zh) 2010-11-24
CN101895185B true CN101895185B (zh) 2014-01-29

Family

ID=43069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1089.8A Active CN101895185B (zh) 2009-05-21 2010-05-20 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61734B2 (zh)
JP (1) JP5478117B2 (zh)
CN (1) CN101895185B (zh)
DE (1) DE1020100170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95125B2 (ja) * 2010-06-03 2014-09-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固定子および電動機
US20130200742A1 (en) 2012-02-08 2013-08-08 Asmo Co., Ltd. Stator, brushless motor,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603365B2 (ja) * 2012-03-22 2014-10-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GB2510382A (en) * 2013-02-01 2014-08-06 Valeo Air Man Uk Ltd A sta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supercharger
JP2015039283A (ja) 2013-04-02 2015-02-26 アスモ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291292B2 (ja) 2013-05-14 2018-03-14 アスモ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5858245B2 (ja) * 2013-05-17 2016-02-10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ボビン及び回転電機
JP6409424B2 (ja) 2013-11-20 2018-10-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機子及び回転電機
JP6220666B2 (ja) * 2013-12-20 2017-10-25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6338172B2 (ja) * 2014-01-29 2018-06-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6615003B2 (ja) * 2016-02-29 2019-12-0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DE102017216074A1 (de) * 2016-10-14 2018-04-19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motor mit einem Klemmelement
WO2018180639A1 (ja) * 2017-03-31 2018-10-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560723B2 (ja) * 2017-09-13 2019-08-14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DE102018118280A1 (de) * 2018-07-27 2020-01-30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Kontaktschnittstelle für einen Stator eines Elektromotors
JP7095636B2 (ja) * 2019-03-14 2022-07-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機子
TWI699947B (zh) * 2019-06-19 2020-07-21 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出口線長度控制治具及其方法
JP7470497B2 (ja) * 2019-09-13 2024-04-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11757330B2 (en) 2019-12-19 2023-09-12 Black & Decker, Inc. Canned outer-rotor brushless motor for a power tool
US11437900B2 (en) 2019-12-19 2022-09-06 Black & Decker Inc. Modular outer-rotor brushless motor for a power tool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5781A (en) * 1993-12-22 1997-06-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rushless motor with an improved connector terminal
US6744166B2 (en) * 2001-01-04 2004-06-01 Emerson Electric Co. End cap assembly for a switched reluctance electric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3266B2 (ja) * 1993-07-16 1999-11-08 日本サーボ 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DE19757136A1 (de) 1997-12-20 1999-06-24 Temic Auto Electr Motors Gmbh Bürstenloser, elektrisch kommutierter Motor
DE19812019A1 (de) 1998-03-19 1999-09-23 Temic Auto Electr Motors Gmbh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Verschalten von Statorwicklungen eines bürstenlosen, elektronisch kommutierten Motors
JP2005143247A (ja) 2003-11-07 2005-06-02 Asmo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電動ファン装置、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WO2005076436A1 (ja) * 2004-02-06 2005-08-18 Daikin Industries, Ltd. 電動機の固定子
JP4371936B2 (ja) * 2004-07-30 2009-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
DE102004062385B4 (de) * 2004-12-23 2006-10-12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teuern einer kapazitiven Last
JP2007049844A (ja) * 2005-08-11 2007-02-22 Shinano Kenshi Co Ltd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JP2008193889A (ja) * 2007-01-09 2008-08-21 Asmo Co Ltd モータ
US7671495B2 (en) * 2006-11-20 2010-03-02 Asmo Co., Ltd. Armature and motor
US7936100B2 (en) * 2007-04-02 2011-05-03 Hitachi, Ltd. Stator for rotating machine and rotating machine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5781A (en) * 1993-12-22 1997-06-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rushless motor with an improved connector terminal
US6744166B2 (en) * 2001-01-04 2004-06-01 Emerson Electric Co. End cap assembly for a switched reluctance electric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95394A1 (en) 2010-11-25
DE102010017044A1 (de) 2010-12-16
US8461734B2 (en) 2013-06-11
CN101895185A (zh) 2010-11-24
JP5478117B2 (ja) 2014-04-23
JP2010273450A (ja) 2010-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5185B (zh) 电动机
US20210367459A1 (en) Interconnector for stator of electrical machine and the stator comprising the interconnector
CN109983661B (zh) 用于电动马达的定子的母线单元
US9729030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8497618B2 (en) Stator for rotatry electrical machine including an insulating bobbin
US6791227B2 (en) Dynamo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273654A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806577B2 (en) Stator with neutral line secured to stator yoke
US9479020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stator's welded-side pitch less that rotor's pitch
JP2006211810A (ja) セグメント連接型回転電機
US20140184011A1 (en) Sta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US6885123B2 (en) Stator coil made of joined conductor segments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084541B2 (en) Stator coil made of joined conductor segments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095178B2 (en) Motor having concentratedly-wound stator coil
US11469637B2 (en) Stator comprising an insulator having a restriction portion and covering a tooth
JP2006187164A (ja) 回転電機
US20220399786A1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a can, and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US11626766B2 (en) Power connection with overmolded axially adjusted connecting rings
JP2006174547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EP3048704B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stator
US20190305621A1 (en) Wound coil, coil for electrical rotating machine, electrical rotating machin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ound coil,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wound coil
US11784528B2 (en) Winding pattern and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armature
EP4009502A1 (en)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tato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US10916987B2 (en) Stator, associated electric motor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2002233095A (ja) 電気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18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Denso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Patentee before: Arsmo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