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0141B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0141B
CN101890141B CN200910159348.4A CN200910159348A CN101890141B CN 101890141 B CN101890141 B CN 101890141B CN 200910159348 A CN200910159348 A CN 200910159348A CN 101890141 B CN101890141 B CN 101890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stomach
ul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93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0141A (zh
Inventor
白海波
傅旭春
扈荣
潘福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UADONG MEDICINE GROUP NEW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Zhongmei Huad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ZUCC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UADONG MEDICINE GROUP NEW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ZU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UADONG MEDICINE GROUP NEW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ZUCC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UADONG MEDICINE GROUP NEW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593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0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90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0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0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0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的中药组合物是以高良姜、香附、百合、乌药的乙醇提取物为主要活性成份与药用辅料组成的制剂。该制剂对于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拥有明确的疗效,无常用西药的易复发等缺点。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胃、肠黏膜受到多种因素长期损伤后,引起的慢性炎症及溃疡。近30年来有两个重要发现使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因有重大更新,一是明确了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使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生理和治疗发生弃旧扬新的转折;二是胃黏膜损伤因子持续存在。有些胃炎的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轻微,而上皮和血管变化很突出,实际上是一种胃病,而非胃炎。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胃黏膜损伤因子持续存在,特别是胃动力不足时,十二指肠液反流使胃屏障功能进一步减退,造成恶性循环,这是慢性胃炎难治的原因之一。慢性胃炎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多数是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后期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化生为主要病理特点。随着西药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胃动力药、强固屏障功能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短期内显效已不再是棘手的问题,但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性产生,根除率下降,复发率增加,而且西药副作用大,长期应用病人耐受性差,疗效受到了影响。因此,寻找抗Hp感染和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治疗与其相关疾病的新途径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
中医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以脾胃虚寒多见,特别是反复发作者。这些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胃脘部怕凉,不敢进食生冷食物症状,有些患者由于服用西药时间过长,常有喜热饮,遇寒易发,便溏肢冷等脾胃虚寒之症。如果较长时间予以健脾温中法治疗,使脾胃虚寒之症彻底得以改善,便可达到“四季脾旺不受邪”,从而可以提高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质量,减少复发。现代研究认为,一些温中方可改善胃局部血液循环,使胃的功能得以振奋,胃运动得以调整或改善,增强胃粘膜的抵抗力,截断胃炎再次发生的过程,发挥中药综合疗效。因此研制和生产一种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改善胃运动,增强胃粘膜抵抗力的可长期服用、低毒副作用的中药复方产品,仍是人们所盼望的。
我国著名老中医焦树得先生在临床实践中使用由高良姜10g,制香附6g,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檀香(后下)6g,砂仁3g组成的三合汤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良好疗效。
而高良姜和香附、百合和乌药已经作为一些中药经验组方在临床中用于治疗胃病,如良附丸由高良姜和香附细粉混合而成,出自清-谢元庆《良方集腋》卷上,主要功效为疏肝理气,温胃祛寒。适应病证是肝郁气滞,胃有寒凝,脘腹疼痛,喜温喜按,或胸胁账痛,苔白,脉沉紧者。治疗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百合、乌药组成的百合汤出自陈修园的《时方歌括》卷下和《时方妙用》卷二。适用于“治心口痛,服诸热药不效者,亦属气痛”之证。据陈修园称“此方余从海坛得来,用之多验”。百合既能补中益气,又能润肺补虚,以制约肝木太过。《神农本草经》谓:“百合,味甘平,主邪气腹胀心痛。”乌药,味辛,性温,辛温香窜,上走脾肺,下达肾与膀胱,善于疏通气机,散寒止痛。《本草从新》道:“乌药……疏胸腹邪逆之气,一切病之属气者皆可治。”故百合、乌药相配,一凉一温,一走一守,柔中有刚,润而不滞,辛而不燥。
在中国专利《高良姜提取物及其用途》(授权号CN1325108C,2007年7月公告)则公开了高良姜提取物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
三合汤是以水为溶剂提取的常规中药汤剂,迄今为止,关于以高良姜、香附、百合、乌药乙醇提取物为主要活性成份与药用辅料组成的口服制剂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治疗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尚无文献报道。
本发明者在对三合汤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活性和保护胃黏膜的筛选研究中发现以高良姜、香附、百合、乌药的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并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引起的胃粘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具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在动物上得到药效证实,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弥补现有西药治疗虚寒证的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之不足,提供一种对于虚寒证的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拥有疗效全面,价廉,低毒,无常用西药的副作用,还可以减少复发的理想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的治疗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由高良姜、香附、百合、乌药的提取物为活性成份与药用辅料组成,其中所述的各味生药按重量份为:高良姜7—15份、香附3.5—7.5份、百合15—30份、乌药7—15份。以口服制剂为佳。
为了方便阅读,对以下涉及的中药组方命名解释如下:
三合汤水提或醇提物是指其由高良姜、制香附、百合、乌药、丹参、檀香(后下)、砂仁组成;
良附丸或良附提取物是指其由高良姜、制香附组成;
百合汤或百合提取物是指其由百合、乌药组成;
良姜提取物是指高良姜单味提取物;
联合用药是指良附丸或良附提取物和百合汤或百合提取物(分别减半联合给药)合并用药;
二合汤水提或醇提物是指其由高良姜、制香附、百合、乌药组成,即本发明的组方。
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还可以加入其他辅助中药,以提高疗效,所述的辅助中药可选用海螵蛸、浙贝母。
本发明的活性成份各生药重量份比例为:高良姜7—15份、香附3.5—7.5份、百合15—30份、乌药7—15份。
本发明所述的口服制剂是指医学上可接受的各种口服剂型,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等。
本发明所述的药用辅料为常规制剂中所采用的各种辅料。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治疗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活性成份提取物制备:
a)将配比量的高良姜、香附、百合、乌药用8-12倍量70%-95%乙醇作溶剂,浸渍10-15小时后,回流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离心,滤液真空60—70℃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4,得提取液I;
b)将a)提取后的药渣加8—12倍量水,提取2次,提取液离心,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得提取液II;
2)制剂制备:
合并上述提取液I、II,按常规方法与药用辅料制成液体口服制剂;或将合并后的提取液进行喷雾干燥,按常规方法与药用辅料制成固体口服制剂。
本发明制剂单位剂量中含高良姜以高良姜素计,应大于相应制剂的含量要求,1.4mg/g,具体见实施例,以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是,流动相:0.5%乙酸:乙腈60:40;柱温:35℃;检测波长:267nm。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公开上述中药组合物在治疗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者的动物实验证明将高良姜、制香附、百合、乌药的4味药配伍并采用本发明的提取工艺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作用、胃黏膜保护作用、促进胃运动作用,而且分别优于三合汤、良附丸、百合汤、高良姜单味乙醇提取物以及良附提取物与百合提取物的联合用药。
中医传统制药方法是将处方中各味药合并用水煎煮,即中药汤剂,本发明虽沿用各味药合并提取的方法,但改变了提取方式,本发明采用了乙醇提取工艺,这样可充分提取出有效成分。本发明所公开的组方所具有药物作用机理与各药协同或增溶作用有关。以本发明高良姜中高良姜素和二芳基庚烷酮为例,传统水提工艺高良姜素提取率为35%,二芳基庚烷酮为30%,而乙醇提取工艺高良姜素和二芳基庚烷酮提取率可达90%。同时,工艺研究中发现,四味药合并提取的高良姜素提取率(90%)大于高良姜、香附两味合并提取时高良姜素的提取率(85%)。
按本发明制备的中药适用于胃脘喜暖、痛处喜按、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该组合物中良姜辛热,温胃散寒,香附味辛微苦干、性平,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二药合用,善治寒凝气滞胃痛;百合性味甘平,主入肺胃,降泻肺胃郁气,肺气降,胃气和,则诸气俱调,配以乌药快气宣通,疏散滞气,温顺胃经逆气。二药合用,既能清泻肺胃郁气,又能防止百合平凉有碍中运,故本组合物对久治难愈,正气渐虚的胃炎,既能理气定痛,又能益胃调胃,既主寒又主滞,既能治病又能益人,功效比较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不同中药处方及制备方法提取物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影响(小鼠)
试验目的:采用一定浓度的幽门螺旋杆菌(HpSS1)灌胃制作小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模型,观察按不同中药处方及制备方法得到的提取物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影响。
方法:
1、受试药物制备
处方1:三合汤:高良姜10g,制香附6g,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檀香(后下)6g,砂仁3g
制法1:按以上处方比例称取各药材,除檀香6味,加水10倍量,煮沸,煎煮1.5h,过滤,滤液备用,药渣与檀香合并,加水10倍量,煎煮1.5h,过滤,两次滤液合并,浓缩,用0.4%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1ml含0.2g固含物的悬浮液,得三合汤水提液。
制法2:按以上处方比例称取各药材,除檀香6味,加70%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提取液过滤,浓缩,浓缩液备用;药渣与檀香合并再加水10倍量,煎煮2次,每次1.5h,过滤,滤液备用,将滤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用0.4%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1ml含0.2g固含物的悬浮液,得三合汤醇提液。
处方2:二合汤:高良姜10g,制香附6g,百合30g,乌药10g
制法1:按以上处方比例称取各药材,高良姜、制香附、百合、乌药4味,加水10倍量,煎煮2次,每次1.5h,过滤,滤液浓缩,用0.4%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1ml含0.2g固含物的悬浮液,得二合汤水提液。
制法2:以上高良姜,制香附,百合,乌药4味,加70%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提取液过滤,浓缩,浓缩液备用;药渣再加水10倍量,煎煮2次,每次1.5h,过滤,滤液备用,将滤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用0.4%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1ml含0.2g固含物的悬浮液,得二合汤醇提液。
2、分组与给药:将动物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奥美拉唑5.2mg/kg、克拉霉素65mg/kg、甲硝唑104mg/kg)、三合汤水提液治疗组(2.0g/kg)、三合汤醇提液治疗组(2.0g/kg)、二合汤水提液治疗组(2.0g/kg),二合汤醇提液治疗组(2.0g/kg)经灌胃管灌服,每天两次(每只小鼠0.1ml/10g体重),连续给药14天。停止给药30天后,于无菌室内解剖小鼠,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
3、动物模型:二级C57BL/6小鼠,用一定浓度的幽门螺旋杆菌(HpSS1)灌胃,实现体内的Hp定植。将Hp定植的小鼠随机分组。
4、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治疗结束后拉颈椎处死小鼠,开腹后切下全胃,沿胃大弯剪开,用冰盐水轻轻冲洗胃粘膜表面的污物,将全胃投入快速尿素酶试验试剂中,记录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数,计算根除率。
结果:见表1
表1不同中药处方及制备方法提取物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影响
Figure GSB0000117250150000051
注:**P<0.01vs模型,#P<0.05vs三合汤水提,二合汤水提
结论:结果表明,二合汤醇提液,即高良姜、制香附、百合、乌药乙醇提取物具有清除幽门螺杆菌作用,且优于三合汤水提组、醇提组和二合汤水提组。
实施例2:不同中药处方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影响(小鼠)
试验目的:采用一定浓度的幽门螺旋杆菌(HpSS1)灌胃制作小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模型,观察按不同中药处方得到的提取物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影响。
方法:
1、受试药物制备
处方1:高良姜10g,制香附6g
按以上处方比例称取两药材,高良姜,制香附2味,加70%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提取液过滤,浓缩,用0.4%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一定体积的悬浮液,得良附提取物。
处方2:百合30g,乌药10g
按以上处方比例称取两药材,百合,乌药2味,加70%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提取液过滤,浓缩,浓缩液备用;药渣再加水10倍量,煎煮2次,每次1.5h,过滤,将滤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用0.4%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与上述良附提取物体积相同的悬浮液,得百合提取物。
处方3:高良姜10g
高良姜1味,加70%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提取液过滤,浓缩,用0.4%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与上述良附提取物体积相同的悬浮液,得高良姜提取物。
处方4:高良姜10g,制香附6g,百合30g,乌药10g
以上4味,加70%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提取液过滤,浓缩,浓缩液备用;药渣再加水10倍量,煎煮2次,每次1.5h,过滤,滤液备用,将滤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用0.4%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悬浮液,得二合汤提取物。
2、分组与给药:将动物随机分成6组,即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奥美拉唑5.2mg/kg、克拉霉素65mg/kg、甲硝唑104mg/kg)、良附治疗组、百合治疗组、良姜治疗组、联合用药治疗组(良附提取物与百合提取物分别给0.1ml/10g)、二合汤治疗组,经口灌服药液,每天两次(每只小鼠0.1ml/10g体重),连续给药14天。停止给药30天后,于无菌室内解剖小鼠,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
3、动物模型:二级C57BL/6小鼠,用一定浓度的幽门螺旋杆菌(HpSS1)灌胃,实现体内的Hp定植。将Hp定植的小鼠随机分组。
4、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治疗结束后拉颈椎处死小鼠,开腹后切下全胃,沿胃大弯剪开,用冰盐水轻轻冲洗胃粘膜表面的污物,将全胃投入快速尿素酶试验试剂中,记录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数,计算根除率。
结果:见表2
表2不同中药处方及制备方法提取物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影响
Figure GSB0000117250150000071
注:*P<0.05vs模型,#P<0.05vs百合汤组
结论:结果表明,二合汤治疗组具有清除幽门螺杆菌作用,且优于其他4组。
实施例3:不同中药处方及制备方法提取物对乙醇胃粘膜损伤小鼠胃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和过氧化体系的影响
试验目的:采用乙醇灌胃制作小鼠乙醇粘膜损伤型溃疡模型,观察按不同中药处方及制备方法得到的提取物对乙醇粘膜损伤型小鼠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1、受试药物制备:同实施例1
2、分组与给药:将动物随机分成6组,即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胶体果胶铋156mg/kg),三合汤水提液治疗组(2.0g/kg)、三合汤醇提液治疗组(2.0g/kg)、二合汤水提液治疗组(2.0g/kg),二合汤醇提液治疗组(2.0g/kg),经灌胃管灌服,灌胃容量为0.1ml/10g体重,各组给药容量相同。小鼠禁食不禁水24h,在给乙醇1h后每天给药1次,共3次。模型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
3、动物模型:小鼠乙醇粘膜损伤型溃疡采用乙醇灌胃制作急性胃粘膜损伤型溃疡模型。以90%7醇0.1ml/只灌胃,隔日同法再给予1次,1h后即可建立起急性胃粘膜损伤模型。
4、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给药2h后拉颈椎处死小鼠,开腹后切下全胃,沿胃大弯剪开,用冰盐水轻轻冲洗胃粘膜表面的污物,用滤纸吸干、除尽胃粘膜表面的粘液等。将胃组织匀浆,低温冷冻保存样品,采用试剂盒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和超氧化岐化酶活力(SOD)、过氧化产物(MDA)。表皮生长因子试剂盒购自Adlitteram Diagnostic Laboratories Inc公司,SOD、MDA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上述指标测定按其测定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结果:见表3。
表3不同中药处方及制备方法提取物对乙醇胃粘膜损伤型小鼠胃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Figure GSB0000117250150000081
注:*P<0.05,**P<0.01vs模型,#P<0.05vs三合汤醇提
结论:结果表明三合汤醇提和二合汤醇提可以提高乙醇粘膜损伤小鼠的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和SOD活力,降低MDA水平,而且在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和SOD活力方面二合汤醇提优于三合汤醇提,说明应优选二合汤处方并采用乙醇提取工艺。
实施例4:不同中药处方提取物对乙醇胃粘膜损伤小鼠胃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和过氧化体系的影响
试验目的:采用乙醇灌胃制作小鼠乙醇粘膜损伤型溃疡模型,观察按不同中药处方得到的提取物对乙醇粘膜损伤型小鼠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1、受试药物制备:同实施例2
2、分组与给药:将动物随机分成7组,即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胶体果胶铋156mg/kg),良附治疗组、百合汤治疗组、良姜治疗组、联合用药治疗组、二合汤治疗组,经灌胃管灌服,灌胃容量为0.1ml/10g体重,各组给药容量相同。小鼠禁食不禁水24h,在给乙醇1h后每天给药1次,共3次。模型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
3、动物模型:同实施例3。
4、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同实施例3
结果:见表4。
表4不同中药处方提取物对乙醇胃粘膜损伤型小鼠胃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Figure GSB0000117250150000091
注:*P<0.05,**P<0.01vs模型,#P<0.05vs良附组、百合汤组、良姜组
结论:结果表明百合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可以提高乙醇粘膜损伤小鼠的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和SOD活力,良附组和良姜组可提高SOD活力,而在表皮生长因子水平方面未显示作用,从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和SOD活力两方面评价,二合汤组最优。
实施例5:不同中药处方及制备方法提取物对醋酸损伤型溃疡的影响(大鼠)
试验目的:采用乙酸注射法制作大鼠损伤型溃疡模型,观察按不同中药处方及制备方法得到的提取物对乙酸损伤型溃疡大鼠胃黏膜的溃疡形成程度、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
方法:
1、受试药物制备:同实施例1
2、分组与给药:将动物随机分成6组,即模型组,雷尼替丁组(0.108g/kg/d),三合汤水提液治疗组(2.0g/kg)、三合汤醇提液治疗组(2.0g/kg)、二合汤水提液治疗组(2.0g/kg),二合汤醇提液治疗组(2.0g/kg)。灌胃容量为1ml/100g体重,各组给药容量相同。于手术次日开始给药,每天一次,连续10天。模型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
3、动物模型:大鼠损伤型溃疡采用乙酸注射法制作的慢性损伤型胃溃疡模型。大鼠在水合氯醛麻醉下开腹,暴露胃体,在胃前壁小弯侧浆膜下注射20%冰醋酸0.03ml/只,缝合腹腔,常规饲养。
4、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给药结束后次日拉颈椎处死动物,开腹取胃,分别测量溃疡的长径(L)与短径(H),按公式S=πLH/4计算其溃疡面积。用角膜环钻将溃疡打孔取下,制成10%的组织匀浆液,测定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试剂盒购自AdlitteramDiagnostic Laboratories,Inc公司,组织蛋白含量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上述指标测定均按其测定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结果:见表5和表6。
表5不同中药处方及制备方法提取物对乙酸损伤型溃疡的溃疡面积的影响
注:*P<0.05,**P<0.01vs模型,#P<0.05vs二合汤水提液
表6不同中药处方及制备方法提取物对乙酸损伤型溃疡的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Figure GSB0000117250150000102
注:*P<0.05,**P<0.01vs模型,##P<0.01vs三合汤醇提,二合汤水提
结论:结果表明三合汤和二合汤处方水提、乙醇提取物均具有降低乙酸损伤型溃疡的溃疡面积的作用,但以二合汤处方的乙醇提取物最优。在对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面,三合汤和二合汤乙醇提取物有提高表皮生长因子水平的作用且二合汤处方优于三合汤处方。
实施例6:不同中药处方提取物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
试验目的:本实验采用葡聚糖蓝2000作为胃内标志物,观察不同中药处方提取物对胃内色素残留量的影响,以此作为评价该药是否具有促进胃肠蠕动作用的评价指标。
方法:
1、受试药物制备:同实施例2
2、分组与给药:将动物随机分成7组,即空白对照组,多潘立酮片组(84.6mg/kg/d),良附治疗组、百合汤治疗组、良姜治疗组、联合用药治疗组、二合汤治疗组。灌胃容量为0.1ml/10g体重,各组给药容量相同。于禁食24h后灌胃给药,一次性给药。空白对照组灌0.4%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
3、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给药30min后再灌2%葡聚糖蓝2000水溶液0.4ml,再经20mi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剖腹取全胃,切开,将胃内色素残留物充分洗于4ml去离子水中,35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620nm处测定其胃内色素残留量。以空白对照组的色素残留量为基准值(100%),计算胃残留率:为残留率=残留值/基准值×100%。
结果: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见表7。
表7、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
Figure GSB0000117250150000111
Figure GSB0000117250150000112
注:#P<0.05vs空白,**P<0.01vs良附组、百合汤组和良姜组
结论:结果表明,二合汤治疗组具有促进胃排空作用,且优于其他4组。
实施例7: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
试验目的:本实验采用葡聚糖蓝2000作为胃内标志物,观察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对胃内色素残留量的影响,以此评价对胃排空的作用。
方法:
1、受试药物制备:按照实施例1的处方2和制法2得到中药提取物。
2、分组与给药:将动物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多潘立酮片组(84.6mg/kg/d),中药提取物治疗组(分0.78g/kg/d、1.56g/kg/d、3.12g/kg/d三个剂量)。将中药提取物和多潘立酮片用蒸馏水制成不同浓度同等容量的溶液,灌胃容量为0.1ml/10g体重,各组给药容量相同。于禁食24h后灌胃给药,一次性给药。空白对照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
3、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给药30min后再灌2%葡聚糖蓝2000水溶液0.4ml,再经20mi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剖腹取全胃,切开,将胃内色素残留物充分洗于4ml去离子水中,35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620nm处测定其胃内色素残留量。以空白对照组的色素残留量为基准值(100%),计算胃残留率:为残留率=残留值/基准值×100%。
结果: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见表8。
表8、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
Figure GSB0000117250150000122
注:*P<0.05,**P<0.01vs空白对照
结论: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提取物三个剂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具有促进胃排空的功能。
实施例8: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对大鼠幽门结扎型溃疡的影响
试验目的:采用结扎大鼠幽门制作溃疡模型,观察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对该模型大鼠前胃部黏膜的溃疡形成程度、胃液体积、胃液酸碱度和胃蛋白酶的活力的影响,以此作为评价该药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评价指标。
方法:
1、受试药物制备:按照实施例1的处方2和制法2得到中药提取物。
2、分组与给药:将动物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0.108g/kg/d),本发明中药提取物治疗组(分0.54g/kg/d、1.08g/kg/d、2.16g/kg/d三个剂量)。将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和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用蒸馏水制成不同浓度同等容量的溶液,灌胃容量为1ml/100g体重,各组给药容量相同。大鼠造模前三天给药,每天一次,连续3天,于处死前2h再给药一次。模型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
3、动物模型:大鼠幽门结扎型溃疡模型采用结扎大鼠胃幽门,造成胃液在胃中滞留,致溃疡因素增强,胃壁防御因素相对减弱,导致溃疡形成。大鼠实验前禁食不禁水36h,水合氯醛麻醉,结扎幽门,术后禁食不禁水。
4、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1)溃疡指数测定试验:造模18h后处死大鼠,开腹,取出全胃,将胃浸入1%的甲醛溶液中,固定10分钟,沿胃大弯处剪开胃,将胃平展在玻璃板上,在前胃部黏膜面观察溃疡发生的情况,测量溃疡面积。将每只大鼠胃溃疡面积的总和分为6个等级,作为溃疡指数。溃疡直径>1mm者计算面积(公式:两径相等者πr2,两径不等者πr1r2。面积小于1mm2的溃疡点,10个相当于溃疡面积11mm2)。其中,溃疡面积为1~10mm2的溃疡指数为1分,11~20mm2为2分,21~30mm2为3分,31~40mm2为4分,41~50mm2为5,≥51mm2或穿孔为6。(2)胃液指标测定试验:造模5h后处死大鼠,开腹,结扎贲门,取出全胃,收集胃液,胃液离心去渣,去渣后测量胃液的体积,然后分别取一定的胃液滴定胃酸的浓度与测定胃蛋白酶的活力。胃酸的浓度测定采用0.1mol/L的NaOH以酚酞为指示剂进行酸碱滴定,胃蛋白酶的活力的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按其测定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结果:1、对大鼠溃疡面积的影响见表9。
表9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对幽门结扎型溃疡的溃疡面积的影响
Figure GSB0000117250150000131
注:*P<0.05vs模型
2、对大鼠胃液量、胃酸浓度和胃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见表10。
表10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对幽门结扎型溃疡的胃液量、胃酸浓度和胃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Figure GSB0000117250150000132
注:*P<0.05,**P<0.01vs模型
结论: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具有抗内源性胃粘膜损伤的作用。
实施例9: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对慢性胃炎大鼠的影响
试验目的:采用综合因素制作慢性胃炎模型,观察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对该模型大鼠前胃部黏膜的氨基己糖含量、胃液体积、胃液酸碱度的影响,以此作为评价该药具有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的指标。
方法:
1、受试药物制备:按照实施例1的处方2和制法2得到中药提取物。
2、分组与给药:将动物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三九胃泰对照组(3g/kg/d),本发明中药提取物治疗组(分0.54g/kg/d、1.08g/kg/d、2.16g/kg/d三个剂量)。将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和三九胃泰用蒸馏水制成不同浓度同等容量的溶液,灌胃容量为1ml/100g体重,各组给药容量相同。每天一次,连续30天,模型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
3、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共6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动物用0.1%氨水溶液及20mmoL脱氧胆酸钠溶液交替自由饮用,配合饥饱失常法(2d足食,1d禁食)喂食,每隔3天灌60%乙醇2ml/只,连续6周。
4、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末次给药后禁食24h,浅麻醉下结扎幽门,6h后处死,收集胃液,滴定总酸度,打孔器取下直径8mm鼠胃黏膜组织一块,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备用,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蛋白含量,采用改良后氨基己糖比色法的测定。
结果:对大鼠慢性胃炎的影响见表11。
表11、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对大鼠慢性胃炎的影响
Figure GSB0000117250150000141
Figure GSB0000117250150000142
Figure GSB0000117250150000151
注:*P<0.05,**P<0.01vs模型
结论: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提取物三个剂量与模型组相比可不同程度提高胃液酸度和氨基己糖含量,说明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具有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实施例10:颗粒剂制备
a)将1500g高良姜、750g香附、3000g百合、1500g乌药用10倍量70%乙醇作溶剂,浸渍12小时后,85℃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离心(16000转/分)分离后,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4(50-60℃),得提取液I;
b)将a)提取后的药渣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用管式高速离心机离心(16000转/分),得提取液II;
c)将液II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50-60℃)后与液I合并进行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40℃),得干燥粉;
d)取上述干燥粉500g、蔗糖150g、糊精100g、胶体微晶纤维素30g、碳酸氢钠适量混合均匀,以适量95%乙醇作润湿剂,湿法制粒,过筛,烘干,分装制成6g/袋颗粒剂。用HPLC法测定含高良姜以高良姜素计7.8mg/包。
实施例11:片剂制备
以实施例10同样方法得到干燥的提取物,加入10%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湿法制粒,烘干,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合,压制成片剂。用HPLC法测定含高良姜以高良姜素计1.4mg/g。
实施例12:胶囊剂制备
以实施例10同样方法得到干燥的提取物,加入10%微晶纤维素,3%微粉硅胶,以适量90%乙醇作润湿剂,湿法制粒,过筛,烘干,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制成硬胶囊。用HPLC法测定含高良姜以高良姜素计1.4mg/g。
实施例13:口服液制备
以实施例10同样方法得到提取物。取蒸馏水适量,加入10%聚山梨酯-80制成溶液,另外,将蔗糖、防腐剂适量溶于蒸馏水,在搅拌下加入上述溶液,混匀,过滤,分装,灭菌,制得口服液。用HPLC法测定含高良姜以高良姜素计大于0.4mg/ml。

Claims (6)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由高良姜、香附、百合、乌药的提取物为活性成份与药用辅料组成,其中所述的各味生药按重量份为:高良姜7-15份、香附3.5-7.5份、百合15-30份、乌药7-15份。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备而成的口服制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口服制剂为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4.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活性成份提取物制备:
a)将配比量的高良姜、香附、百合、乌药用8-12倍量70%-95%乙醇作溶剂,浸渍10-15小时后,回流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离心,浓缩,得提取液I;其中所述的配比量是指按重量份计,高良姜7-15份、香附3.5-7.5份、百合15-30份、乌药7-15份;
b)将a)提取后的药渣加8-12倍量水,提取2次,提取液离心,滤液浓缩,得提取液II;
c)合并上述提取液I、II;
2)按常规方法与药用辅料制成液体制剂;或将合并后的提取液进行喷雾干燥,按常规方法与药用辅料制成固体制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单位剂量中高良姜素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大于1.4mg/g,色谱条件是流动相为0.5%乙酸∶乙腈60∶40,柱温35℃,检测波长267n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药物中的应用。
CN200910159348.4A 2009-05-21 2009-07-10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890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9348.4A CN101890141B (zh) 2009-05-21 2009-07-10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8857 2009-05-21
CN200910098857.0 2009-05-21
CN200910159348.4A CN101890141B (zh) 2009-05-21 2009-07-10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0141A CN101890141A (zh) 2010-11-24
CN101890141B true CN101890141B (zh) 2014-05-07

Family

ID=43099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9348.4A Active CN101890141B (zh) 2009-05-21 2009-07-10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90141B (zh)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三合汤""四合汤"治疗胃腕痛;焦树德;《中医杂志》;19891231(第5期);16 *
焦树德."三合汤""四合汤"治疗胃腕痛.《中医杂志》.1989,(第5期),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0141A (zh) 201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0694B (zh)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99959A (zh)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61287B (zh) 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3705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32602B (zh) 一种治疗结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256A (zh) 一种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CN105412410A (zh) 一种防治造影剂肾病的中药制剂
CN103041257B (zh) 治疗小儿发热高烧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CN103120760B (zh) 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1310A (zh)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0141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147346A (zh) 一种治疗冠脉弥漫性病变心绞痛的中药复方
CN110292607B (zh) 治疗高血压病并发左心室肥厚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041255A (zh) 治疗小儿咽喉肿痛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CN111920908A (zh) 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组合物
CN105267818A (zh)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441A (zh) 一种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274720A (zh) 一种排石通淋的中药组合物
CN103610801A (zh) 一种用于治疗伤寒热厥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0333777C (zh) 改善放化疗后肠胃功能的药物
CN103816484B (zh) 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3497A (zh) 一种治疗卵巢癌的中药组合物
CN106668450A (zh) 一种治疗疮毒和痤疮的中药制剂
CN104815162B (zh) 一种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中药组合物
CN105213888A (zh) 一种除湿排毒减肥的夏枯草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12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91 Wen two road, Hangzhou, Zhejiang, C910, Xihu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HUADONG MEDICINE GROUP NEW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pplicant after: Urban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he 310012 Xihu District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C901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Huadong Medicine Group Biolog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Urban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HUADONG MEDICINE BIOLOG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TO: NEW DRU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HANGZHOU HUADONG MEDICINE GROU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URBAN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 ZHONGMEI HUADONG 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URBAN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

Effective date: 201409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01

Address after: 310012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91 Wen two road, Hangzhou, Zhejiang, C910, Xih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UADONG MEDICINE GROUP NEW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atentee after: Urban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

Patentee after: Zhongmei Huad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Hangzhou

Address before: 310012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91 Wen two road, Hangzhou, Zhejiang, C910, Xih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UADONG MEDICINE GROUP NEW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Urban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