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4057B - 自动售货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售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4057B
CN101884057B CN2009801012268A CN200980101226A CN101884057B CN 101884057 B CN101884057 B CN 101884057B CN 2009801012268 A CN2009801012268 A CN 2009801012268A CN 200980101226 A CN200980101226 A CN 200980101226A CN 101884057 B CN101884057 B CN 1018840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noid valve
refrigerant
vending machine
cooling
storeho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12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4057A (zh
Inventor
土屋敏章
高野幸裕
藤本裕地
泷口浩司
井下尚纪
石田真
讃岐育孝
松原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Retai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028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570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Retail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Retail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84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4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4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40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7/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07F17/0064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processing of food articles
    • G07F17/0071Food articles which need to be processed for dispensing in a cold condition, e.g. ice and ice cr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25B2500/221Preventing leaks from develo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12Sensors measuring the inside temperature
    • F25D2700/123Sensors measuring the inside temperature more than one sensor measuring the inside temperature in a compart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下述情况的自动售货机,该情况为如果制冷剂从加热运转休止中关闭的电磁阀泄漏,则所泄漏制冷剂流入加热热交换器滞留,制冷循环中的循环的制冷剂量减少,冷却加热能力降低。本发明的解决方法在于,通过压缩机(61)、设在库外的冷凝器(62)、膨胀机构(63)、分配来自膨胀机构的制冷剂的分配器(64)、设在库内的多个蒸发器(65a、65b、65c)构成制冷循环,并设有连接在压缩机的入口和冷凝器的入口之间、并在库内设置的使制冷剂冷凝的加热热交换器(66b、66c)、以及设置在压缩机和加热热交换器之间的第一电磁阀(68b、68c),在第一电磁阀和分配器之间设有连接第二电磁阀(73b、73c)和第二膨胀机构(72)的旁路回路,将泄漏制冷剂回收到制冷循环。

Description

自动售货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装入罐、瓶、包装袋、塑料瓶等容器的饮料等的商品通过制冷剂回路冷却或加热以供销售的自动售货机。
背景技术
针对近年的地球温暖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成为课题,自动售货机也开发节能型。作为其中一个方式,以往,将排放出的冷凝器的热用于库内加热的加热泵方式的自动售货机引人注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该自动售货机将库内侧的热交换器在冷却时作为蒸发器使用,在加温时作为冷凝器使用,因此,需要根据自动售货机的冷却加热的运转模式,改变制冷剂的流动方法,结果,存在冷冻回路配管变得复杂,导致成本增高的问题。
另外,使用CO2制冷剂,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在一个商品收纳库设有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用热交换器两个配管回路,构成制冷剂回路,该装置为众所周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982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14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临界内温度使用专利文献2记载的制冷剂回路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
(1)若制冷剂从加热运转停止中处于关闭的电磁阀泄漏,则泄漏的制冷剂流入加热热交换器。此时,商品收纳库处于冷却氛围,因此流入加热热交换器的泄漏制冷剂冷凝成为液体,因此,循环的制冷剂量减少,冷却/加热能力降低。
(2)尤其当变更以三室运转加热二室的运转模式时,利用商品收纳库内的加热热交换器热交换能力不足,因此,制冷剂温度不能充分下降。其结果,冷却能力不足,消耗电力增加。
(3)若改变冷却和加热的运转模式,则冷却侧和加热侧使用的热交换器的比例变化,所以在运转模式中合适的制冷剂量不同。因此,在各运转模式中不能最适化,所以作为整体的消耗电力增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解决(1)的课题并更有效地进行热泵运转的、消耗电力少的自动售货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解决(1)的课题同时解决(2)、(3)的课题并更有效地进行热泵运转的、消耗电力少的自动售货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具有多个商品收纳库,用于根据运转模式,冷却或加热商品收纳库,其通过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设在上述商品收纳库外的冷凝制冷剂的冷凝器、使制冷剂膨胀的膨胀机构、分配由膨胀机构膨胀的制冷剂的分配器、以及设在上述商品收纳库内的蒸发制冷剂的多个蒸发器构成制冷循环,并且,在上述商品收纳库内设有使制冷剂冷凝的加热热交换器,经由第一电磁阀将该加热热交换器连接在上述压缩机的出口和上述冷凝器的入口之间;其特征在于:
通过具有第二膨胀机构的减压管路连接上述加热热交换器和上述膨胀机构出口侧管路之间。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2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减压管路是旁路管路,其通过第二电磁阀连接上述加热热交换器的入口侧和上述膨胀机构出口侧。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3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减压管路是旁路管路,其通过第三电磁阀连接在上述加热热交换器出口侧管路和上述膨胀机构出口侧之间。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4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商品收纳库外设有库外热交换器,上述减压管路是管路,其通过上述库外热交换器连接在上述加热热交换器出口侧管路和上述膨胀机构出口侧之间。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5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库外热交换器与上述冷凝器构成为一体。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6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库外热交换器与上述冷凝器相比,配置在风上侧。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7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冷凝器和库外热交换器的下游侧设有第四电磁阀和/或第五电磁阀、以及控制上述电磁阀开闭的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通过开闭上述第四电磁阀和/或第五电磁阀,控制制冷剂循环量。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8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膨胀机构是电子膨胀阀,在加热冷却同时运转开始时,或从冷却单独运转切换为加热冷却同时运转时,或加热冷却同时运转过程中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后,上述控制机构将电子膨胀阀设定为规定的开度,打开上述加热热交换器入口侧的第一电磁阀,然后,关闭冷凝器入口的电磁阀,控制制冷剂循环量。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9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膨胀机构是电子膨胀阀,在冷却单独运转开始时,或从加热冷却同时运转过程中切换为冷却单独运转时,或冷却单独运转过程中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后,上述控制机构打开上述冷凝器入口侧的电磁阀,然后,关闭上述加热热交换器入口侧的第一电磁阀,关闭第四电磁阀,使上述电子膨胀阀全开,控制制冷剂循环量。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0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设有检测上述加热热交换器的冷凝温度的冷凝温度检测机构,上述控制机构根据上述冷凝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冷凝温度,开闭上述第四电磁阀和/或第五电磁阀,由此控制制冷剂循环量。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1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10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凝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冷凝温度比规定温度高的情况下,上述控制机构关闭上述第四电磁阀,以上次操作时间以下的时间,打开上述冷凝器入口侧的电磁阀,由此控制制冷剂循环量。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2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10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凝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冷凝温度比规定温度低的情况下,上述控制机构通过打开上述第四电磁阀规定时间,控制制冷剂循环量。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1-3的自动售货机,具有多个商品收纳库,用于根据运转模式,冷却或加热商品收纳库,其通过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设在上述商品收纳库外的冷凝制冷剂的冷凝器、使制冷剂膨胀的膨胀机构、分配由膨胀机构膨胀的制冷剂的分配器、以及设在上述商品收纳库内的蒸发制冷剂的多个蒸发器构成制冷循环,并且,在上述商品收纳库内设有使制冷剂冷凝的加热热交换器,通过第一电磁阀将该加热热交换器连接在上述压缩机的出口和上述冷凝器的入口之间。
通过具有第二膨胀机构的减压管路连接上述加热热交换器和上述膨胀机构出口侧管路之间;或者上述减压管路是旁路管路,其通过第二电磁阀连接上述加热热交换器的入口侧和上述膨胀机构出口侧;或者上述减压管路是旁路管路,其通过第三电磁阀连接在上述加热热交换器出口侧管路和上述膨胀机构出口侧之间,由此,加热运转停止时,从关闭的第一电磁阀泄漏的制冷剂通过第三电磁阀、第三膨胀机构,流入蒸发器,因此,不会减少制冷剂循环量,结果,能维持高的冷却效率。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4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在商品收纳库外设有库外热交换器,上述减压管路是管路,其通过上述库外热交换器连接在上述加热热交换器出口侧管路和上述膨胀机构出口侧之间,因此,除了上述效果之外,库外热交换器弥补制冷循环的加热散热量,结果,能抑制冷却能力低下。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5-6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上述库外热交换器与上述冷凝器构成为一体,并且,上述库外热交换器与上述冷凝器相比,配置在风上侧,由此,上述冷凝器具有共用的散热翅片82,因此,流过库外热交换器以及冷凝配管的制冷剂的散热效率得到提高。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7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在冷凝器和库外热交换器的下游侧设有第四电磁阀和/或第五电磁阀、以及控制上述电磁阀开闭的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通过开闭上述第四电磁阀和/或第五电磁阀,控制制冷剂循环量,在各运转模式中,能合适地调整制冷剂的循环量,因此,能高效率地进行冷却/加热运转。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8-9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7中的基础上,上述第二膨胀机构是电子膨胀阀,在加热冷却同时运转开始时,或从冷却单独运转切换为加热冷却同时运转时,或加热冷却同时运转过程中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后,上述控制机构将电子膨胀阀设定为规定开度,打开上述加热热交换器入口侧的第一电磁阀,然后,关闭冷凝器入口的电磁阀,控制制冷剂循环量;另外,上述第二膨胀机构是电子膨胀阀,在冷却单独运转开始时,或从加热冷却同时运转过程中切换为冷却单独运转时,或冷却单独运转过程中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后,上述控制机构打开上述冷凝器入口侧的电磁阀,然后,关闭上述加热热交换器入口侧的第一电磁阀,关闭第四电磁阀,使上述电子膨胀阀全开,控制制冷剂循环量。由此,在冷却单独运转中存积在冷凝器62、蒸发器65a、65b、65c的制冷剂供给加热热交换器66b、66c侧,或回收在冷却单独运转中回收遗漏的制冷剂,同时,确保对于冷却单独运转必要的制冷剂循环量,因此,在冷却加热同时运转、冷却单独运转等各运转模式中能得到合适的制冷剂循环量,能高效率地进行冷却/加热运转。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10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设有检测上述加热热交换器的冷凝温度的冷凝温度检测机构,上述控制机构根据上述冷凝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冷凝温度,开闭第四电磁阀,由此逐渐控制制冷剂循环量,因此,能得到合适的制冷剂循环量,能高效率地进行冷却/加热运转。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11-12的自动售货机,在技术方案10的基础上,上述冷凝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冷凝温度比规定温度高的情况下,上述控制机构关闭上述第四电磁阀,以上次操作时间以下的时间,打开上述冷凝器入口侧的电磁阀68,由此控制制冷剂循环量;另外,上述冷凝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冷凝温度比规定温度低的情况下,上述控制机构通过打开上述第四电磁阀规定时间,控制制冷剂循环量。由此,即使运转模式切换后,也能微调整制冷剂循环量,能高效率地进行冷却/加热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涉及的自动售货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售货机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涉及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4是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5表示图3的制冷剂回路图的制冷剂的流动,其中,(a)是表示运转模式CCC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回路图,(b)是表示运转模式CCH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回路图,(c)是表示运转模式CHH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回路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涉及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涉及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8表示图7的制冷剂回路图的制冷剂的流动,其中,(a)是表示运转模式CCC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回路图,(b)是表示运转模式CCH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回路图,(c)是表示运转模式CHH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回路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涉及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0是表示冷凝器的配管构成的模式图,其中,(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5涉及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2表示图11的制冷剂回路图的制冷剂的流动,其中,(a)是表示调整制冷剂的循环量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回路图,(b)是表示调整另一种制冷剂的循环量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回路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6涉及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4是图13的控制方框图。
图15是表示调整本发明实施例6涉及的自动售货机的制冷剂循环量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6是各运转条件的电磁阀、电子膨胀阀的动作图。
图17是表示图15的步骤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回路图,其中,(a)将制冷剂供给加热热交换器时的回路图,(b)是将制冷剂回收到冷凝器时的回路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7涉及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7涉及的控制方框图。
图20是调整运转模式切换时的制冷剂循环量的流程图。
图21是微调整运转中制冷剂循环量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主体壳体        20-外门        30-内门
40a、40b、40c-商品收纳库    60-冷却/加热单元
61-压缩机    62-冷凝器    63-膨胀阀(膨胀机构)
65a、65b、65c-蒸发器    68b、68c-第一电磁阀
72-第二膨胀阀    72a-第三膨胀阀    73-第三电磁阀
73b、73c-第二电磁阀    80-第四电磁阀    81-第五电磁阀
83-电子膨胀阀    84-第一温度传感器(冷凝温度检测机构)
85-第二温度传感器    90-控制装置    91-运转模式选择SW。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自动售货机的最佳实施例。另外,以下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1涉及的自动售货机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涉及的自动售货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售货机的截面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涉及的制冷剂回路图,图4是控制装置的方框图,图5表示图3的制冷剂回路图的制冷剂的流动,其中,(a)是表示运转模式CCC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回路图,(b)是表示运转模式CCH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回路图,(c)是表示运转模式CHH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回路图。
在上述图中,自动售货机包括:前面开口的作为长方体状的作为绝热体形成的主体壳体10、设在其前面的外门20和内门30、三个独立的商品收纳库40a、40b、40c、机械室50、以及控制机构90。其中,通过底板11将主体壳体10内部分隔形成上下两段,再通过例如两个绝热分隔板40w将上部分隔为三个独立的商品收纳库40a、40b、40c,下部为机械室50,收纳用于冷却或加热商品收纳库40a、40b、40c的冷却/加热单元60,控制机构90配置在外门20内侧,通过商品收纳库40a、40b、40c内的温度传感器T控制自动售货机的冷却、加热运转等。
若更详细说明,外门20用于开闭主体壳体10的前面开口,虽然为图示,但在该外门20前面,配置有展示销售的商品样品的商品展示室、用于选择销售商品的选择按钮、用于投入货币的货币投入口、用于取出购买商品的商品取出口21等等商品销售所必要的结构。
内门30开闭商品收纳库40a、40b、40c的前面,用于对内部商品保温,分割成上下两段,是内部具有绝热体的箱型形状的结构体。上侧的内门30a将一端可旋转地轴支在外门20上,将另一端与外门20卡合,外门20开放的同时,开放上侧的内门30a,使得补充商品容易。下侧的内门30b将一端可旋转地轴支在主体壳体10,将另一端用未图示的挂钩挂在主体壳体10上,当外门20开放时,保持闭合在主体壳体10上状态,能防止商品收纳库40a、40b、40c内冷气或热气流出,在维修保养时等可根据需要而开放。
商品收纳库40a、40b、40c用于在维持在所希望温度状态下收纳罐装饮料或塑料瓶装饮料等商品,该收纳库容量按照商品收纳库40a、40c、40b顺序以从大到小的状态进行分配。本实施例将商品收纳库40a作为冷却专用,将商品收纳库40c、40b作为冷却加热兼用。在该商品收纳库40a、40b、40c中,分别设有商品收纳架R和商品搬出滑槽42。所述商品收纳架R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收纳商品,并设有商品搬出机构,用于根据销售信号将商品一个一个排出,商品搬出滑槽42将所排出的商品S通过设在内门30b上的搬出门31搬出到外门的销售口21。
冷却/加热单元60由冷却部和加热部构成,所述冷却部用制冷剂配管连接构成制冷循环的压缩机61、冷凝器62、膨胀阀63、分流器64,以及跨越底板11位于商品收纳库内的蒸发器65a、65b、65c,所述加热部用制冷剂配管连接从压缩机61至加热热交换器66b、66c。根据运转模式,使得冷风或热风在商品收纳库内循环,冷却或加热商品收纳架R内的商品S。
在冷凝器62后部设置风扇62f,风扇62f用于从机械室50的前面开口部吸入空气,吸入由冷凝器62产生的冷凝热,同时,吸收压缩机61的排热,向机械室50的背面开口部排气。
蒸发器65a、65b、65c用于冷却商品收纳库40a、40b、40c,设置在各商品收纳库的下部。另外,加热热交换器66b、66c设置在蒸发器65b、65c前,用于加热商品收纳库40b、40c。蒸发器65a、65b、65c、加热热交换器66b、66c在各商品收纳库40a、40b、40c中,以风道67围绕,在其前方设置风扇65f,在后方设有通道67d。商品收纳库内的冷却/加热按如下方式进行:将通过蒸发器65a、65b、65c、加热热交换器66b、66c冷却或加热的空气送向商品收纳库内的商品S,通过通道67d回收。
参照图3详细说明冷却/加热单元60的制冷剂回路构成。如图3所示,从压缩机61伸出的配管通过电磁阀68、69与冷凝器62连接,从冷凝器62伸出的配管通过单向阀71与膨胀阀63(毛细管)连接。从膨胀阀63(膨胀机构,可以是毛细管)伸出的配管与分流器64连接,从分流器64通过电磁阀70a、70b、70c与蒸发器65a、65b、65c连接,来自蒸发器65a、65b、65c的配管集合与压缩机61连接。
另一方面,从压缩机61伸出的配管通过第一电磁阀68b、68c与加热热交换器66b、66c连接,从加热热交换器66b、66c伸出的配管通过单向阀71、71集合,与电磁阀68连接。另外,从电磁阀68伸出的配管通过电磁阀74与旁路管70连接,该旁路管70与冷凝器62并联。
另外,从连接第一电磁阀68b、68c和加热热交换器66b、66c的配管,连接旁路管75b、75c,通过第二电磁阀73b、73c集合,通过第二膨胀阀72(第二膨胀机构),连接到膨胀阀63和分流器64之间的配管。由上述旁路管75b、75c、第二电磁阀73b、73c、以及第二膨胀阀72(第二膨胀机构)构成的旁路管路构成减压管路。
制冷剂使用在临界压力内使用的制冷剂,例如氟利昂制冷剂R134a。
控制机构90根据商品收纳库40a、40b、40c的运转模式控制冷却或加热,在内部具有CPU、存储器,根据运转模式设定SW91的设定,进行制冷剂回路的电磁阀开闭的控制。
在上述构成中,若将运转模式设定为商品收纳库40a、40b、40c全部为冷却模式(以下,称为“CCC模式”),则控制机构90打开电磁阀68、69、70a、70b、70c、73b、73c,关闭电磁阀68b、68c、74。如图5(a)所示,被压缩机61压缩的高温制冷剂被冷凝器62冷凝,成为液体制冷剂,在膨胀阀63膨胀,成为低温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在分流器64向三方分流,在蒸发器65a、65b、65c蒸发,由此,商品收纳库40a、40b、40c被冷却。成为气体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61,制冷循环运转到成为合适温度。
另一方面,虽然第一电磁阀68b、68c关闭,但因压缩机61的排出压力,存在若干高温制冷剂泄漏的情况。该泄漏制冷剂从第一电磁阀68b、68c经旁路回路75b、75c,通过第二电磁阀73b、73c,流入膨胀阀72。流入的泄漏制冷剂由于膨胀阀72出口侧的压力较低,因此,因第二膨胀阀72而膨胀,从分流器64流入蒸发器65a、65b、65c,蒸发成为低温的气体制冷剂。这样,从第一电磁阀68b、68c泄漏的制冷剂不会滞留在加热热交换器66b、66c,作为循环的制冷剂被回收,因此,不会减少回路的制冷剂循环量,维持较高的冷却能力。
接着,若将运转模式设定为商品收纳库40a、40b、40c为冷却、冷却、加热模式(以下,称为“CCH模式”),则控制机构90打开电磁阀68c、69、70a、70b、73b,关闭电磁阀68、68b、70c、73c、74。如图5(b)所示,在压缩机61被压缩的高温制冷剂,通过第一电磁阀68c流入加热热交换器66c被冷凝,成为液体制冷剂,加热商品收纳库40c。接着,被冷凝的制冷剂进一步在冷凝器62被冷凝,在膨胀阀63膨胀,成为低温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在分流器64向二方分流,在蒸发器65a、65b蒸发,商品收纳库40a、40b被冷却。在蒸发器65a、65b成为气体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61,制冷循环继续运转直到库内温度成为合适温度。
可是,从关闭的第一电磁阀68b泄漏的制冷剂如上所述,从旁路回路75b通过第二电磁阀73b流入第二膨胀阀72,被膨胀后,流入蒸发器65a、65b蒸发而被回收,因此,不会减少回路的制冷剂循环量,维持较高的冷却能力。
接着,若将运转模式设定为商品收纳库40a、40b、40c为冷却、加热、加热模式(以下,称为“CHH模式”),则控制机构90打开电磁阀68b、68c、70a、74,关闭电磁阀68、69、70b、70c、73b、73c。如图5(c)所示,在压缩机61被压缩的高温制冷剂,通过第一电磁阀68b、68c流入加热热交换器66b、66c被冷凝,加热商品收纳库40b、40c。被冷凝的液体制冷剂经由电磁阀74、旁路回路70,在膨胀阀63膨胀,成为低温的气液二相制冷剂,经由分流器64在蒸发器65a蒸发,商品收纳库40a被冷却。
另外,在CHH模式的情况下,第一电磁阀68b、68c始终打开,因此,不会发生因制冷剂泄漏降低冷却加热性能的问题。
[实施例2]
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涉及的制冷剂回路图,表示运转模式CCC时制冷剂的流动。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从结合加热热交换器66b、66c的出口的配管,通过第三电磁阀73以及第二膨胀阀72(膨胀机构)将经旁路管75与分配器64的入口部连接,以代替旁路管75b、75c、第二电磁阀73b、73c。而其他构成与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由旁路管75、第三电磁阀73、以及第三膨胀阀72(膨胀机构)构成的旁路管路构成减压管路。
在上述构成中,以CCC运转模式运转时,控制机构90打开电磁阀68、69、70a、70b、70c、73,关闭电磁阀68b、68c、74、79。此时,从电磁阀68b、68c泄漏的制冷剂经由加热热交换器66b、66c,从旁路回路75经由第三电磁阀73、第三膨胀阀72膨胀,流入分流器64,因此,不会减少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循环量,不会降低冷却能力。
[实施例3]
参照图7及图8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涉及的制冷剂回路图,图8表示图7的制冷剂回路图的制冷剂的流动,其中,(a)是表示运转模式CCC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回路图,(b)是表示运转模式CCH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回路图,(c)是表示运转模式CHH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回路图。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结合加热热交换器66b、66c的出口的配管,通过设在商品收纳库外的库外热交换器76连接制冷剂配管77a,再通过第三膨胀阀72a在分配器64的入口部与制冷剂配管77b连接,以代替旁路管75b、75c、第二电磁阀73b、73c。另外,在压缩机61的入口侧配管,设有将制冷剂的气液分离的蓄能器78。其他构成与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由与加热热交换器66b、66c出口连接的库外热交换器76和第三膨胀阀72a构成的旁路管路构成减压管路。
在上述构成中,若将运转模式设定为CCC模式,则控制机构90打开电磁阀68、70a、70b、70c,关闭电磁阀68b、68c。如图8(a)所示,在压缩机61被压缩的高温制冷剂,在冷凝器62被冷凝,成为液体制冷剂,在膨胀阀63膨胀,成为低温的气液二相流体,在分流器64向三方分流,在蒸发器65a、65b、65c蒸发,商品收纳库40a、40b、40c被冷却。成为气体的制冷剂通过蓄能器78回到压缩机61,制冷循环运转直到成为合适温度。
另一方面,从关闭的第一电磁阀68b、68c泄漏的制冷剂经由加热热交换器66b、66c进入库外热交换器76被冷凝。被冷凝的泄漏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剂配管77a在第三膨胀阀72a膨胀,从分流器64流入蒸发器65a、65b、65c,蒸发成为低温的气体制冷剂。这样,泄漏的制冷剂不会滞留在加热热交换器66b、66c、库外热交换器76,作为循环的制冷剂被回收,因此,不会减少回路的制冷剂循环量,维持较高的冷却能力。
接着,若将运转模式设定为CCH模式,则控制机构90打开电磁阀68c、70a、70b,关闭电磁阀68、68b、70c。如图8(b)所示,在压缩机61被压缩的高温制冷剂流入加热热交换器66c被冷凝,加热商品收纳库40c。在加热热交换器66c被冷凝的高温制冷剂进一步在库外热交换器76被冷凝,经由制冷剂配管77a在第三膨胀阀72a膨胀。在第三膨胀阀72a膨胀的制冷剂成为低温的气液二相的制冷剂,在分流器64被分流,在蒸发器65a、65b蒸发,冷却商品收纳库40a、40b。在蒸发器65a、65b成为气体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61,制冷循环继续运转直到库内温度成为合适温度。
可是,从关闭的第一电磁阀68b泄漏的制冷剂如上所述,经由加热热交换器66b,进入库外热交换器76被冷凝,在第三膨胀阀72a膨胀,流入蒸发器65a、65b蒸发而被回收,因此,不会减少回路的制冷剂循环量,维持较高的冷却能力。
另外,在制冷循环中,冷凝的热交换器是加热热交换器66c和库外热交换器76,蒸发的热交换器是蒸发器65a、65b,因此,以冷凝的热交换器容量大的状态运转的结果,抑制冷却能力低下。
接着,若将运转模式设定为CHH模式,则控制机构90打开电磁阀68b、68c、70a,关闭电磁阀68、70b、70c。如图8(c)所示,在压缩机61被压缩的高温制冷剂,流入加热热交换器66b、66c被冷凝,加热商品收纳库40b、40c。在加热热交换器66b、66c被冷凝的高温制冷剂进一步在库外热交换器76被冷凝,经由制冷剂配管77a在第三膨胀阀72a膨胀。在第三膨胀阀72a膨胀的制冷剂成为低温的气液二相流体,经由分流器64,在蒸发器65a蒸发,冷却商品收纳库40a。在蒸发器65a成为气体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61,制冷循环运转直到成为合适温度。
另外,在CHH模式的情况下,第一电磁阀68b、68c始终打开,因此,不会发生因制冷剂泄漏降低冷却加热性能的问题。
并且,在制冷循环中,冷凝的热交换器是加热热交换器66b、66c和库外热交换器76,蒸发的热交换器是蒸发器65a,因此,以冷凝的热交换器容量足够大的状态运转的结果,抑制冷却能力低下。
[实施例4]
参照图9及图10说明本发明实施例4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涉及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0是表示冷凝器的配管构成的模式图,其中,(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
与实施例3不同点在于,设有冷凝器82,其以共用的冷却翅片82c将冷凝器62和库外热交换器76的冷凝配管82a、库外热交换配管82b构成为一体。又,图示在图7中省略图示的冷凝器82(冷凝器62和库外热交换器76)用的风扇62f,和用于检测库内温度的库内温度传感器Ta、Tb、Tc。其他构成与实施例3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运转模式的动作也与实施例3实质上相同,省略其说明。
冷凝器82构成为,作为分别独立的二个配管具有如图10(a)的空心箭头表示风扇62f的风的流向那样在风上侧为一段、如图10(b)所示在上部位置为3个间隔的库外热交换配管82b以及作为该配管以外配管的冷凝配管82a,并将这些配管与共用的散热翅片82c热结合。因此,配设在风上侧的库外热交换配管82b与冷凝配管82a相比,能高效地进行热交换。另外,如图8的运转模式所示,在冷却同时运转的CCC模式和冷却加热同时运转(也称为热泵运转)的CCH模式、CHH模式等中,制冷剂不会同时流入冷凝器62和库外热交换器76。因此,由于冷凝器82在库外热交换配管82b及冷凝配管82a上设有共用的散热翅片82c,所以对应于散热翅片82c的面积,能够提高制冷剂的散热效率。
风扇62f是所谓螺旋桨式风扇,由可变速电机驱动,通过库内温度传感器Ta、Tb、Tc控制旋转。即,加热运转的室比库内设定温度高的情况下,使风扇62f全速旋转,通过库外热交换配管82b的散热增加,由此增加制冷循环的冷却能力。另外,加热运转的室比库内设定温度低的情况下,使风扇62f减速或停止,通过库外热交换配管82b的散热减少或停止,增加加热热交换器66b、66c的加热能力。具体而言,加热运转的室比库内设定温度高、冷却运转的所有室比库内设定温度高的情况下,风扇62f全速运转。加热运转的室比库内设定温度高、冷却运转的室仅仅一室比库内设定温度低的情况下,风扇62f以中速或低速运转,加热运转的室比库内设定温度低的情况下,风扇62f停止运转。
在上述构成中,若进行自动售货机运转,则冷凝器82在冷却单独运转时制冷剂流入冷凝配管82a的情况下,在冷却加热同时运转时制冷剂流入库外热交换配管82b的情况下,都分别通过共用的散热翅片82c释放冷凝热,因此,与个别设置冷凝器62和库外热交换器76的情况相比,能高效地进行热交换。
另外,库外热交换配管82b配设在冷凝器82的风上侧,因此,不会受到冷凝配管82a的后流的影响,提高冷却/加热运转的性能。
[实施例5]
说明本发明实施例5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5涉及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2表示图11的制冷剂回路图的制冷剂的流动,其中,(a)是表示调整制冷剂的循环量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回路图,(b)是表示调整另一种制冷剂的循环量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回路图。
与实施例3不同点在于,在冷凝器62的出口侧设有第四电磁阀80,在库外热交换器76的出口侧设有第五电磁阀81。其他构成与实施例3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运转模式的动作也与实施例3实质上相同,省略其说明。
在此,对适合于运转模式的制冷剂循环量的调整进行说明。在运转模式中,按CCC模式、CCH模式、CHH模式顺序,减少制冷剂循环量能实现高效的冷却/加热运转。为了减少制冷剂循环量,可以使得在不使用的热交换器滞留制冷剂。
以CCC模式运转,当切换为CCH模式运转时,如图12(a)所示,设定制冷剂回路的电磁阀,减少制冷剂循环量。具体而言,控制机构90打开电磁阀68c、70a、70b、80、81,关闭电磁阀68、68b、70c。在压缩机61被压缩的制冷剂在加热热交换器66c、库外热交换器76被冷凝,在第三膨胀阀72a膨胀,在蒸发器65a、65b蒸发,回到压缩机61,以上述制冷循环进行循环。另一方面,在CCC模式运转中,滞留在冷凝器62的制冷剂受第三膨胀阀72a引起的低压吸引,通过膨胀阀63流入蒸发器65a、65b,因此,通过在成为合适滞留量时关闭第四电磁阀80,能减少制冷剂循环量。
另外,图12(b)是另一实施例,具体而言,控制机构90打开电磁阀68、68c、70a、70b、80,关闭电磁阀68b、70c、81。在压缩机61被压缩的制冷剂在冷凝器62被冷凝,在膨胀阀63膨胀,在蒸发器65a、65b蒸发,回到压缩机61,以上述制冷循环进行循环。另一方面,在压缩机61被压缩的制冷剂经由膨胀阀68c,在加热热交换器66c、库外热交换器76蓄积,因此,仅仅减少该部分的滞留在冷凝器62的制冷剂,结果,通过在成为合适滞留量时打开第五电磁阀81,关闭电磁阀68、第四电磁阀80,能减少制冷剂循环量。
另外,当将运转从CCH模式切换为CCC模式增加制冷剂循环量的情况下,可以只设定CCC模式运转的电子阀。并且,向CHH模式变更也同样。
如上所述,通过控制第四电磁阀80、第五电磁阀81的开闭,在各运转模式中,能适当地调整制冷剂循环量,结果,能高效地实行冷却/加热运转。
[实施例6]
参照图13-图17说明本发明实施例6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涉及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4是图13的控制方框图,图15是表示调整本发明实施例6涉及的自动售货机的制冷剂循环量的控制的流程图,图16是各运转条件的电磁阀、电子膨胀阀的动作图,图17是表示图15步骤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回路图,其中,(a)是将加热制冷剂供给热交换器时的回路图,(b)是将制冷剂回收到冷凝器时的回路图。
与实施例5不同点在于,省略库外热交换器76的出口侧的第五电磁阀81,在第二膨胀阀72a处使用电子膨胀阀79。又,图示在图11中图示省略的冷凝器62和库外热交换器76用的风扇62f,以及库内温度传感器Ta、Tb、Tc。另外,如图14所示,电子膨胀阀79与控制机构90a连接。并且,通常运转时的运转模式的动作与实施例5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6在各运转模式中涉及以下运转控制:在冷却加热同时开始运转的情况下,或一室或二室的库内温度达到规定的设定温度、成为单独冷却的运转的情况下,或与上述相反、从单独冷却运转成为冷却加热同时运转的情况下,运转时间累积经过一定时间时等,在运转中或停止中,使得滞留在加热热交换器65b、65c内的制冷剂回到循环回路,以适当地调整制冷剂循环量。
进行该控制的事件(event)表示在图16的动作图中。图16的第一列表示序号(No.),第二列表示运转模式,第三列表示事件,第四列表示控制形式,第五列以後表示电磁阀68、68c、68b、70a、70b、70c、80、电子膨胀阀79的动作。在图16中,“○”表示打开电磁阀,“×”表示关闭电磁阀。“☆1”表示关闭电磁阀80后从几十秒至几分钟后打开,“☆2”表示使得电子膨胀阀79从规定的开度经几十秒至几分钟后全开,“★”表示将电子膨胀阀79设为根据库内温度的规定开度。又,带有“☆1”、“☆2”、“★”的模式每隔规定时间进行其开闭动作。并且,根据事件的控制在全室冷却运转模式(CCC模式)的情况下,在运转开始时(图16中No1)进行,在冷却/加热运转模式(CCH模式、CHC模式、CHH模式)的情况下,在运转开始时(图16中No3、7、11),从冷却加热同时运转成为冷却单独运转(加热室成为合适温度,仅仅冷却室运转)时(图16中No4、8、12),或与此相反,从冷却单独运转成为冷却加热同时运转时(图16中No6、10、14)进行,也可以在运转时间累积经过一定时间(例如2小时)时进行。当停止运转时,所有电磁阀68、68c、68b、70a、70b、70c、80、电子膨胀阀79关闭。控制形式用1表示将制冷剂供给加热热交换器66b、66c的情况,用2表示将制冷剂回收到冷凝器62的情况,用0表示停止运转的情况。
在上述构成中,参照图15的流程图说明该运转控制。在该流程图中,分为步骤S13-S22和步骤S33-S42,步骤S13-S22表示执行作为将制冷剂供给加热热交换器66b、66c的控制形式1的冷却加热同时运转的情况,步骤S33-S42表示执行作为将制冷剂回收在冷凝器62的控制形式2的冷却单独运转的情况。
作为一例,说明CCH模式时从冷却单独运转成为冷却加热同时运转(图16中No6)的情况。最初由库内温度传感器Ta、Tb、Tc读取库内温度(S11),判断各室的冷却、加热的运转状态(S12)。若在冷却加热同时运转中或切换为冷却加热同时运转时(S13的“是”),在下一步骤中,判断是否是,压缩机61开始运转时,或从冷却单独运转切换为冷却加热同时运转时,或运转时间累积经过一定时间时(S14)。如果不满足该条件(S14的“否”),回到最初步骤S11,如果满足该条件(S14的“是”),则进行以下的制冷剂调整。首先,将库外热交换器76出口侧的电子膨胀阀79设定为规定的开度(S15)。接着,打开加热热交换器66c的入口侧的第一电磁阀68c(S17),经过一定时间后(S18),关闭冷凝器62入口侧的电磁阀68(S19)。此时,如图17(a)所示,制冷剂从冷凝器62以及蒸发器65a、65b、65c,由压缩机61通过第一电磁阀68c,供给加热热交换器66c及库外热交换器76。然后,关闭第四电磁阀80,进行通常运转(S21)。这样,在冷却单独运转中,将存积在冷凝器62以及蒸发器65a、65b、65c的制冷剂供给加热热交换器66c侧,因此,能得到合适的制冷剂循环量,能高效地进行冷却/加热运转。
如上所述,当加热冷却同时开始运转时,或从冷却单独运转向加热冷却同时运转切换时,或加热冷却同时运转中经一定时间运转后,控制机构90a打开加热热交换器66b、66c的出口侧的第一电磁阀68b、68c,此后,关闭冷凝器62的入口侧的电磁阀68,控制制冷剂循环量,由此,将在冷却单独运转中存积在冷凝器62以及蒸发器65a、65b、65c的制冷剂供给加热热交换器66b、66c侧,因此,能得到合适的制冷剂循环量,能高效地进行冷却/加热运转。
下面,作为一例,说明CCH模式时从冷却加热同时运转切换为冷却单独运转时(图16中No4)。在图15的流程图中,进行步骤S11-S13,在步骤S13中,若判断为S13的“否”,则进入步骤S33。在该步骤中,判断是否是,压缩机61开始运转时,或从冷却加热同时运转切换为冷却单独运转时,或运转时间累积经过一定时间时(S34)。如果不满足该条件(S34的“否”),回到最初步骤S11,如果满足该条件(S34的“是”),则进行以下的制冷剂调整。作为说明一例,为从冷却加热同时运转切换为冷却单独运转(S34的“是”),首先,打开冷凝器62入口侧的第一电磁阀68(S35),经过一定时间后(S36),关闭加热热交换器66c的入口侧的电磁阀68c(S37),然后,经过一定时间后(S38),关闭冷凝器62的出口侧的第四电磁阀80(S39)。经过一定时间后(S40),使得库外热交换器76的出口侧的电子膨胀阀79全开(S41)。这样,如图17(b)所示,冷凝器62的出口侧被隔断,存积在加热热交换器66b、66c及库外热交换器76的制冷剂回收到冷凝器62。回收后,使得电子膨胀阀79的开度回到规定的位置,进行通常的冷却运转(S42)。这样,在冷却单独运转中从第一电磁阀68b泄漏的制冷剂在加热热交换器66b内存积,也包含不能通过电子膨胀阀79进行回收的部分,将存积加热热交换器66c以及库外热交换器76的制冷剂供给冷凝器62,因此,能得到合适的制冷剂循环量,能高效地进行冷却运转。
如上所述,当冷却单独运转开始时,或从加热冷却同时运转切换为冷却单独运转时,或冷却单独运转中经一定时间运转后,控制机构90a打开冷凝器62入口侧的第一电磁阀68,此后,关闭加热热交换器66b、66c的入口侧的第一电磁阀68b、68c,关闭第四电磁阀80,使得电子膨胀阀79全开,控制制冷剂循环量,由此,回收在冷却单独运转中存积、回收遗漏的制冷剂,同时,在冷却单独运转中确保必要的制冷剂循环量,因此,能高效地进行冷却/加热运转。
[实施例7]
参照图18-图20说明本发明实施例7涉及的自动售货机。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7涉及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9是控制方框图,图20是调整运转模式切换时的制冷剂循环量的流程图。
实施例7通过冷凝温度控制制冷剂循环量,与实施例5不同点在于,在加热热交换器66c、66b的出口侧设有检测冷凝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84,在冷凝器62出口侧设有检测冷凝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85。另外,图示在图11中省略图示的冷凝器62和库外热交换器76用的风扇62f,以及库内温度传感器Ta、Tb、Tc。并且,如图19所示,第一温度传感器8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85与控制机构90b连接。另外,运转模式的动作与实施例5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构成中,参照图20的流程图,说明从三室冷却运转模式(CCC运转模式)切换为冷却/加热运转模式(HCC、CHC、HHC运转模式)时的控制动作,作为一例,说明切换为HHC运转模式时的情况。
首先,打开加热热交换器66b、66c侧的第一电磁阀68b、68c,关闭电磁阀68(S51),通过库内温度传感器Ta、Tb、Tc、第一温度传感器84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85读取温度数据(S52)。根据温度数据,控制机构90b调整电子膨胀阀72a、风扇62f(S53)。若第一温度传感器84检测到的冷凝温度为异常判定值(例如80℃)以上(S54的“是”),则关闭冷凝器62出口侧的第四电磁阀80(S55),在一定时间(例如一分钟)后打开电磁阀68规定时间(例如二分钟)(S56)。通过该操作将在加热热交换器66b、66c循环的制冷剂回收到冷凝器62,减少制冷剂循环量。而且,若库内温度传感器Ta、Tb、Tc检测到的温度满足目标值(例如若冷却为-2~8℃,若加热为50~65℃)(S57的“是”),则停止压缩机61的运转(S58)。另外,若库内温度传感器Ta、Tb、Tc检测到的温度不满足目标值(S57的“否”),则回到调整电子膨胀阀72a、风扇62f的步骤S53。另外,若在步骤S54中,冷凝温度是异常判定值以下(S54的“否”),则调整电子膨胀阀72a、风扇62f,以及调整滞留在冷凝器62内的制冷剂,直到库内温度传感器Ta、Tb、Tc检测到的温度满足目标值(S57)。
这样,设有用于检测加热热交换器66b、66c的冷凝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84(冷凝温度检测机构),控制机构90b根据冷凝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冷凝温度,通过开闭第四电磁阀80,逐渐控制制冷剂循环量,因此,能得到合适的制冷剂循环量,能高效地进行冷却/加热运转。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8涉及的自动售货机是在冷却加热同时运转(热泵运转)后,根据冷凝温度微调整控制制冷剂循环量,参照图21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图21是微调整运转中制冷剂循环量的流程图,另外,制冷剂回路图以及控制方框图与实施例7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作为一例,说明以HHC运转模式运转中的情况。
首先,打开加热热交换器66b、66c侧的第一电磁阀68b、68c,关闭电磁阀68(S61),通过库内温度传感器Ta、Tb、Tc、第一温度传感器84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85读取温度数据(S62)。根据温度数据,控制机构90b调整电子膨胀阀72a、风扇62f(S63)。若第一温度传感器84检测到的冷凝温度为下限值T1和上限值T2以外(S64的“否”),则首先判断冷凝温度是否是上限值T2(S65),若冷凝温度大于上限值T2(S65的“是”),则关闭位于冷凝器62出口侧的第四电磁阀80(S66),以上次操作时间以下的时间打开冷凝器62入口侧的第一电磁阀68(S67)。通过该操作将在加热热交换器66b、66c循环的制冷剂回收到冷凝器62,减少制冷剂循环量,能微调整为合适的制冷剂循环量。而且,若库内温度传感器Ta、Tb、Tc检测到的温度满足目标值(例如若冷却为-2~8℃,若加热为50~65℃)(S68的“是”),则停止压缩机61的运转(S71)。另外,若库内温度传感器Ta、Tb、Tc检测到的温度不满足目标值(S68的“否”),则回到调整电子膨胀阀72a、风扇62f的步骤S63。
另外,若在步骤S65中,冷凝温度不是大于上限值T2(S65的“否”),则进入步骤S69,判断冷凝温度是否小于下限值T1,若冷凝温度不是小于下限值T1(S69的“否”),则进入步骤S68,若冷凝温度小于下限值T1(S69的“是”),则打开冷凝器62出口侧的第四电磁阀80一定时间(S70)。通过该操作将存积在冷凝器62的制冷剂供给加热热交换器66b、66c,因此,增加制冷剂循环量,能微调整到合适的制冷剂循环量。
另外,在步骤S64中,若第一温度传感器84检测到的冷凝温度为下限值T1和上限值T2之间(S64的“是”),则不调整制冷剂循环量,进入步骤S68,在库内温度传感器Ta、Tb、Tc检测到的温度满足目标值前,继续上述控制。
这样,在冷凝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冷凝温度比规定温度高的情况下,控制机构90b关闭第四电磁阀80,以上次操作时间以下的时间打开冷凝器62入口侧的电磁阀68,由此控制制冷剂循环量。另外,在冷凝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冷凝温度比规定温度低的情况下,控制机构90b通过打开第四电磁阀80规定时间,控制制冷剂循环量微量增加。由此,即使运转模式切换后,也能微调整制冷剂循环量,能高效地进行冷却/加热运转。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自动售货机适用于由冷却回路冷却或加热装入罐、瓶、包装袋、塑料瓶等容器的饮料等的商品。

Claims (12)

1.一种自动售货机,具有多个商品收纳库,用于根据运转模式冷却或加热商品收纳库,该自动售货机通过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设在所述商品收纳库外的冷凝制冷剂的冷凝器、使制冷剂膨胀的膨胀机构、分配由膨胀机构膨胀的制冷剂的分配器,以及设在所述商品收纳库内的蒸发制冷剂的多个蒸发器构成制冷循环,并且,在所述商品收纳库内设有将制冷剂冷凝的加热热交换器,经由第一电磁阀将该加热热交换器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和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之间,该自动售货机的特征在于:
通过具有第二膨胀机构的减压管路连接所述加热热交换器和所述膨胀机构出口侧管路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压管路是通过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加热热交换器的入口侧和所述膨胀机构出口侧的旁路管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压管路是通过第三电磁阀连接在所述加热热交换器出口侧管路和所述膨胀机构出口侧之间的旁路管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
在商品收纳库外设有库外热交换器;
所述减压管路是通过所述库外热交换器连接在所述加热热交换器出口侧管路和所述膨胀机构出口侧之间的管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库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冷凝器构成为一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库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冷凝器相比,配置在风上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
在冷凝器和库外热交换器的下游侧设有第四电磁阀和/或第五电磁阀、以及控制所述第四电磁阀和/或第五电磁阀的开闭的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通过开闭所述第四电磁阀和/或第五电磁阀,控制制冷剂循环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膨胀机构是电子膨胀阀,
在加热冷却同时运转开始时,或从冷却单独运转切换为加热冷却同时运转时,或加热冷却同时运转过程中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后,所述控制机构将所述电子膨胀阀设定为规定的开度,打开所述加热热交换器入口侧的第一电磁阀,然后,以关闭冷凝器入口的电磁阀的方式,控制制冷剂循环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膨胀机构是电子膨胀阀,
在冷却单独运转开始时,或在加热冷却同时运转过程中切换为冷却单独运转时,或冷却单独运转过程中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后,所述控制机构打开所述冷凝器入口侧的电磁阀,然后,关闭所述加热热交换器入口侧的第一电磁阀,关闭第四电磁阀,并使所述电子膨胀阀全开,控制制冷剂循环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检测所述加热热交换器的冷凝温度的冷凝温度检测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冷凝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冷凝温度,开闭所述第四电磁阀和/或第五电磁阀,由此控制制冷剂循环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凝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冷凝温度比规定温度高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关闭所述第四电磁阀,以比操作循环中的前次的操作时间短或与前次的操作时间同等的操作时间,打开所述冷凝器入口侧的电磁阀,由此控制制冷剂循环量。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凝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冷凝温度比规定温度低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打开所述第四电磁阀规定时间,由此控制制冷剂循环量。
CN2009801012268A 2008-01-10 2009-01-09 自动售货机 Active CN1018840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02876A JP4557010B2 (ja) 2007-08-30 2008-01-10 自動販売機
JP2008-002876 2008-01-10
PCT/JP2009/050172 WO2009088057A1 (ja) 2008-01-10 2009-01-09 自動販売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4057A CN101884057A (zh) 2010-11-10
CN101884057B true CN101884057B (zh) 2012-06-13

Family

ID=40854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12268A Active CN101884057B (zh) 2008-01-10 2009-01-09 自动售货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4057B (zh)
TW (1) TWI437512B (zh)
WO (1) WO20090880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0042A (zh) * 2016-11-29 2018-06-05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剂回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9406A (zh) * 2010-11-19 2012-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自动售货机
US8756943B2 (en) * 2011-12-21 2014-06-24 Nordyne Llc Refrigerant charge management in a heat pump water heater
JP2016206753A (ja) * 2015-04-16 2016-12-0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
CN108507265B (zh) * 2018-03-05 2020-09-01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的风冷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KR20200118968A (ko) * 2019-04-09 2020-10-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4019A (ja) * 2002-12-05 2004-07-02 Fuji Electric Retail Systems Co Ltd 自動販売機の庫内冷却/加熱装置
CN1604144A (zh) * 2003-09-30 2005-04-06 三电有限公司 自动售货机
JP2007328762A (ja) * 2006-05-10 2007-12-20 Fuji Electric Retail Systems Co Ltd 冷却加熱装置および自動販売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4019A (ja) * 2002-12-05 2004-07-02 Fuji Electric Retail Systems Co Ltd 自動販売機の庫内冷却/加熱装置
CN1604144A (zh) * 2003-09-30 2005-04-06 三电有限公司 自动售货机
JP2007328762A (ja) * 2006-05-10 2007-12-20 Fuji Electric Retail Systems Co Ltd 冷却加熱装置および自動販売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0042A (zh) * 2016-11-29 2018-06-05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剂回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4057A (zh) 2010-11-10
TWI437512B (zh) 2014-05-11
WO2009088057A1 (ja) 2009-07-16
TW200943237A (en) 2009-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57010B2 (ja) 自動販売機
CN101884057B (zh) 自动售货机
CN101983392B (zh) 自动售货机
US20100205984A1 (en) Integrated Refrigerating/Freezing System and Defrost Method
EP2677252B1 (en) Refrigerator
CN101142454A (zh) 瓶冷却器除霜器和方法
CN101946266B (zh) 自动售货机
CN104613698A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0449230C (zh) 商用制冷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2479406A (zh) 自动售货机
JP5375342B2 (ja) 自動販売機
US6460728B2 (en) Automatic vending machine
CN103116943A (zh) 自动售货机
CN211424853U (zh) 运行状态可切换的多温区制冷系统
JP5407621B2 (ja) 冷却加熱装置
JP5434423B2 (ja) 自動販売機
JP2007232255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自動販売機
JP5272475B2 (ja) 自動販売機
JP5229057B2 (ja) 自動販売機
JP5407692B2 (ja) 自動販売機
JP5471518B2 (ja) 自動販売機
JP5240017B2 (ja) 自動販売機
JP4548540B2 (ja) 自動販売機
JP5240016B2 (ja) 自動販売機
JP5240030B2 (ja) 自動販売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FUJI ELECTR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FUJI ELECTRIC MOTOR RETAILING EQUIPMENT AND SYSTEM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Japan's Kawasaki City

Patentee after: Fuji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Motor Retailing Equipment and System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