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3949A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3949A
CN101883949A CN2008801190701A CN200880119070A CN101883949A CN 101883949 A CN101883949 A CN 101883949A CN 2008801190701 A CN2008801190701 A CN 2008801190701A CN 200880119070 A CN200880119070 A CN 200880119070A CN 101883949 A CN101883949 A CN 101883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er plate
lighting device
point
dot patter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90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3949B (zh
Inventor
黑水泰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83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3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3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39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照明装置(12)的特征在于: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线状光源(17);和配设在所述线状光源(17)的光出射侧的扩散板(31),所述线状光源(17)被排列为具有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17a)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17b),在所述扩散板(31)形成有多个点(40)配置而成的点图案,所述点(40)的光反射率与所述扩散板(31)的光反射率不同,由所述扩散板(31)与所述点图案的组合产生的光反射率从所述窄间隔部分(17a)向所述宽间隔部分(17b)连续地逐渐变小。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代表的使用非发光型的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中,为了对液晶面板等的显示面板照射光,在该显示面板的背面设置有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设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例如具备:在液晶面板一侧具有开口部的底座;收容在底座内的多个灯(例如冷阴极管);和配置在底座的开口部,包含用于将从冷阴极管产生的线状的光变换为面状的扩散板的光学部件。
近年来,随着显示面板的高亮度化和大面积化,配置在背光源装置的冷阴极管的个数处于增大的倾向。然而,冷阴极管的使用个数的增加在导致消耗电力的增加的同时,还可能招致显示面板的温度上升而降低其可靠性。因此,为了消除背光源装置中的背光源电力增大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着眼于冷阴极管的排列结构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专利第3642723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背光源装置的结构为,沿着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左右长边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多个直管型灯,并且设定为该直管型灯间的距离在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中心部窄,随着接近显示画面的上下端以等比例的间距扩大(也将该结构称为不等灯间距)。这样的结构,由于人的眼睛通常注意到画面中心,即使画面端部的明亮度比画面中央稍微暗淡一些也不会被注意,所以能够维持面光源亮度的均匀性,能够减少灯的数量,起到实现省电的效果。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不等灯间距中,灯配置位置与画面整体的亮度的关系非常敏感,存在因在画面端部灯间隔扩大而光量不足从而产生亮度不均,或者因不能够充分反射光而产生灯图像,产生所谓显示不均的情况。
作为消除上述显示的方法,考虑了在灯间的距离小的显示画面中心部吸收来自灯的出射光从而降低亮度的方法。但是,依据这样单纯地吸收来自灯的出射光的方法,会导致背光源装置整体的亮度降低,不能保持高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有效利用来自线状光源的出射光并部分调整照明亮度,能够使照明亮度分布平滑的照明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具备上述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进而提供具备上述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线状光源;和配设在上述线状光源的光射出侧的扩散板,上述线状光源排列为:具有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在上述扩散板形成有多个点配置而成的点图案,上述点的光反射率与上述扩散板的光反射率不同,由上述扩散板与上述点图案的组合产生的光反射率从上述窄间隔部分向上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变小。
根据这样的照明装置,在线状光源的窄间隔部分一侧能够确保充分的照明亮度,并且在宽间隔部分一侧相对地增宽该间隔,由此能够对由减少线状光源的设置数量所引起的降低成本做出贡献。
此外,根据照明装置的用途,有时优选部分地分为以大亮度照明的区域和以小亮度照明的区域,例如,在利用该照明装置进行显示的显示装置中,显示画面外侧(周边部分)不需要相对亮的显示,反之,显示画面内侧(中心部分)处于需要亮显示的倾向,因此优选宽间隔部分在显示画面外侧,窄间隔部分在显示画面内侧。
但是,如上所述,在使得线状光源的排列间隔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重要的是照明亮度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与照明亮度相对小的宽间隔部分的配置平衡。如果该窄间隔部分与该宽间隔部分的照明亮度差过大,则整体照明亮度分布变得不均匀,例如在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中,有时产生亮度不均。
本发明中,如上所述,除了使得线状光源的排列存在差异的结构以外,还在扩散板形成具有与该扩散板的光反射率不同的光反射率的点,构成为:由这些扩散板与点的组合产生的光反射率从线状光源的窄间隔部分向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变小。由此,能够有效利用从线状光源产生的光,并且能够使得照明装置整体的照明亮度分布平滑。
从线状光源产生的线状的光通过扩散板被变换为面状,作为均匀的照明光被射出。这时,从线状光源产生的光的大部分透过扩散板,另一方面,一部分的光被该扩散板的表面反射。因此,本发明者发现,通过在扩散板的表面形成具有与该扩散板不同的光反射率的点,控制扩散板中的光的透过量和反射量,能够部分地调整照明亮度。即,通过在照明亮度相对地容易变大的窄间隔部分相对地提高扩散板的光反射率,另一方面,在照明亮度相对地容易变小的宽间隔部分相对地缩小扩散板的光反射率,能够调整该窄间隔部分和该宽间隔部分的照明亮度差。
另外,由于是由扩散板与点的组合产生的光反射率从线状光源的窄间隔部分向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变小的结构,所以与例如使得光反射率分阶段地变化的情况相比,照明亮度不是分阶段地不同,而是连续地变化,能够进一步平滑照明亮度分布。
此外,本发明的线状光源的排列间隔能够通过各种形态实现。例如,上述线状光源的上述窄间隔部分位于该线状光源的排列中央部一侧,而上述宽间隔部分位于该线状光源的排列端部一侧。
另外,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上述点的光反射率比上述扩散板的光反射率大,上述点图案能够以该点图案相对于上述扩散板整体的形成比例即点图案占有率从上述窄间隔部分向上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与线状光源配设有扩散板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设光反射片,由此,被光反射率比扩散板的光反射率大的点反射后的光被该光反射片反射,再次入射到扩散板。结果,能够有效地利用从线状光源产生的光,并且通过在扩散板与光反射片之间进行反复反射,能够增大亮度相对容易变小的宽间隔部分的亮度。
另外,根据上述的结构,由扩散板与点的组合产生的反射光量越在点图案占有率大的部位越大,所以,从窄间隔部分到宽间隔部分能够减小反射光量,即能够增大透过扩散板的光量。其结果,在照明亮度相对容易变大的窄间隔部分反射光量大,在照明亮度相对容易变小的宽间隔部分反射光量小,所以,能够使照明装置整体的照明亮度分布平滑。
进而,由于点图案占有率连续地逐渐变小,例如在显示装置中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情况下,难以看出点图案。该扩散板在显示装置中,与线状光源相比被配设在显示面板一侧(距观看者近的一侧),所以,当例如使得点图案占有率分阶段地变化时,有可能容易看出其变化的边界。但是,本发明中由于使得点图案占有率按照从窄间隔部分向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所以没有点图案占有率的变化的边界,不会被观看者看出点图案。
另外,能够构成为:上述扩散板与上述并列配置的各线状光源之间的距离,在该扩散板的面内一定。
在扩散板与各线状光源的距离不为一定的情况下,每个线状光源到达扩散板的出射光量不同,例如,在该照明装置被使用于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与扩散板相对距离近的线状光源有可能被辨识为灯图像。但是,本发明中,由于使得扩散板与各线状光源之间的距离一定,所以难以看出灯图像,能够确保良好的显示品质。
另外,能够构成为:上述点在上述线状光源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上述点彼此的间隔从上述窄间隔部分向上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增大。
另外,能够构成为:上述点在上述线状光源的并列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上述点彼此的间隔从上述窄间隔部分向上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增大。
上述各情况构成为:通过调整形成点的间隔,得到所希望的点图案占有率。即,通过使点彼此的间隔从线状光源的窄间隔部分向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增大,在窄间隔部分形成更多的点,点图案占有率从该窄间隔部分向宽间隔部分连续地变小。这里,该点的光反射率比扩散板的光反射率大,因此,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反射光量相对增大(即,扩散板的透过光量相对变小),照明亮度降低,能够缩小从该窄间隔部分到宽间隔部分的亮度的差。
另外,能够构成为:上述点的面积从上述窄间隔部分向上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变小。
在这种情况下,成为通过调整点的面积(即大小),得到所希望的点图案占有率的结构。即,点的面积从线状光源的窄间隔部分向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变小,由此,点图案占有率从窄间隔部分向宽间隔部分连续地变小。这里,该点的光反射率比扩散板的光反射率大,因此,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反射光量相对地变大(即,扩散板的透过光量相对地变小),由此,照明亮度降低,能够缩小从该窄间隔部分到宽间隔部分的亮度的差。
另外,能够构成为:上述点为白色。
这样的白色的点易于反射光,能够进一步增大该点的光反射率与扩散板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能够进一步提高由点图案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功能。
另外,能够构成为:上述点含有荧光增白剂。
另外,能够构成为:上述点具有金属光泽面。
这样,通过形成由涂覆易于反射光的荧光增白剂而成的点或具有金属光泽面的点构成的点图案,能够增大点的光反射率,能够进一步增大点的光反射率与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能够进一步提高由点图案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功能。
另外,能够构成为:上述点图案的上述多个点分别呈交错状配置。
另外,能够构成为:上述点图案的上述多个点分别并列配置。
通过上述各形态的点,点的排列变得规则,能够提高反射光量的调整精度。
另外,能够构成为:上述点图案通过在上述扩散板上实施印刷而形成。
另外,能够构成为:上述点图案通过在上述扩散板上实施金属蒸镀而形成。
像这样通过印刷或者金属蒸镀而形成点图案,由此能够适当地设计点图案的形态,并且容易按照设计形成点图案。
另外,在上述扩散板的与和上述线状光源相对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贴合有多个透镜配置而成的透镜片。
根据这样的结构,被扩散板扩散的光通过透镜片的各透镜,由此,在使用例如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中,能够高效地将照射光集聚在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
另外,能够构成为:在上述扩散板与上述透镜片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来自上述线状光源的出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上述反射层被选择性地配置在上述多个透镜各自的边界部。
这时,反射层被配设在与透镜的非聚光部对应的区域,相邻的反射层之间的开口部配设在与透镜的聚光部对应的区域。因此,通过调整反射层与开口部的大小的比例,能够容易地控制光的扩散角度(聚光角度)。结果,在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中,能够降低向不被显示所使用的方向的出射光,能够改善光的利用效率。
另外,能够构成为:在上述扩散板的与和上述线状光源相对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配置有多个透镜图案。
根据这样的结构,被扩散板扩散的光通过透镜图案,由此,在使用例如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中,能够高效地将照射光集聚在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
下面,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该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根据这样的显示装置,在照明装置中,能够平滑照明亮度分布,所以在该显示装置中,能够防止乃至抑制显示不均。
作为上述显示面板,能够例举出液晶面板。这样的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或者个人电脑的桌面(desktop)画面等,尤其适合于大型画面用。
另外,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显示装置。
根据上述电视接收装置,在显示装置中,能够防止乃至抑制显示不均,因此,能够得到具有优良显示品质的电视接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能够有效利用来自线状光源的出射光并且部分地调整照明亮度,由此,能够实现平滑的照明亮度分布。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能够提供防止乃至抑制了显示不均的高品质的显示。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能够提供防止乃至抑制了显示不均的产生的高品质的电视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视接收装置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A-A剖面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配设的光学部件所具备的扩散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图4的扩散板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配设的扩散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配设的光学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7的光学部件的B-B剖面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光学部件的一个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光学部件的C-C剖面的结构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
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
17:冷阴极管(线状光源)
17a:冷阴极管的窄间隔部分
17b:冷阴极管的宽间隔部分
31、51、61:扩散板
33、62:透镜片
40、50:点
64:凸圆柱透镜(透镜)
66:反射层
TV:电视接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视接收装置TV。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A-A剖面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示意地表示其光学部件所具备的扩散板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其扩散板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如图1所示,构成为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以夹持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方式收容的表里两壳体Ca、Cb;电源P;调谐器T;和台座S。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整体呈横向长的方形,在使短边方向与铅直线一致的纵置状态下被收容。该液晶显示装置10如图2所示,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12,它们被边框13等一体地保持。
下面,对于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进行说明(参照图2和图3)。
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的结构为:一对玻璃基板在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贴合,并且在两玻璃基板之间封入有液晶。在一个玻璃基板设置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等,在另一个玻璃基板设置有:相对电极;和按规定排列配置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的各着色部的彩色滤光片等。
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是所谓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构成为在液晶面板11的面板面(即显示面)的背面正下方,沿着该面板面具备多个线状光源(这里,使用冷阴极管17作为高压放电管)。
详细而言,背光源装置12具备呈上表面侧开口的大致箱型的底座14、以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的光学部件15、和用于将该光学部件15保持在底座14的框体16。进而,在底座14内具备冷阴极管17、将冷阴极管17组的两端部一并覆盖的灯保持件18、和用于将冷阴极管17安装在底座14的灯夹19。此外,在该背光源装置12中,与冷阴极管17相比,光学部件15一侧成为光出射侧。
冷阴极管17为细长的管状,各冷阴极管17在长度方向(即轴线方向)与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下,整体呈平面状被收容在底座14内。另外,如图3所示,各冷阴极管17在其排列中央部(即背光源装置12的中央部)形成有排列间隔相对狭窄的窄间隔部分17a,在该冷阴极管17的排列端部(即背光源装置12的端部)形成有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17b。进一步具体而言,冷阴极管17的排列间隔从背光源装置12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向两端部逐渐增大。
底座14由金属制的板金构成,该底座14的与冷阴极管17的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配设有光反射片20,由此形成有光反射面。通过包含这样的光反射片20的底座14,能够使从冷阴极管17射出的光向光学部件15一侧反射。
光学部件15具有将从作为线状光源的各冷阴极管17产生的线状的光变换为面状等的功能。本实施方式中,光学部件15构成为从冷阴极管17一侧起依次层叠有扩散板31、扩散片32、透镜片33和反射型偏光板34的结构。如图3所示,该光学部件15与呈平面状并列配置的冷阴极管17平行配设。即,光学部件15中,位于冷阴极管17一侧的扩散板31与冷阴极管17之间的距离在该扩散板31的面内一定。
再者,在扩散板31的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形成有由白色的点40多个排列而成的点图案。点40是通过对扩散板31的表面印刷例如包含荧光增白剂的浆料(paste)而形成的。作为该印刷手段例如喷墨印刷、凹版印刷等是适合的。该点40的光反射率是99%,另一方面,扩散板31的光反射率是60%,在形成有点40的部位反射更多的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光反射率60%的扩散板31,但也能够在扩散板的反射率是40~80%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地选择。
如图4所示,点40的排列图案为,多个点40沿着扩散板31的长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形成列,在扩散板31的短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沿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排列的点40的列并列多个。
这里,如果关注各列的各点40的面积(大小),则在位于与扩散板31的窄间隔部分17a相对的部位(扩散板3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的列中,其面积相对大地形成。另一方面,在与宽间隔部分17b(扩散板31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相对的列中,其面积相对较小。进而,该面积从位于窄间隔部分17a的列向位于宽间隔部分17b的列连续逐渐减小。此外,配置在扩散板31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的点40为难以明确观看到的程度,而与其外侧(扩散板31的短边方向的端部一侧)的没有形成点40的区域的边界,该电视接收装置TV的观看者不能够看出。
下面,如果关注点40彼此的间隔,则在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扩散板31的长边方向)上邻接的点40彼此的间隔相等。
另一方面,关于在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扩散板31的短边方向)上邻接的点40彼此的间隔,在与扩散板31的窄间隔部分17a相对的部位,该间隔相对较小,点40紧密配置。另一方面,在与扩散板31的宽间隔部分17b相对的部位,该间隔相对较大,点40稀疏配置。进而,该方向的点40彼此的间隔从位于窄间隔部分17a的列向位于宽间隔部分17b的列连续地逐渐扩大。
如上所述,就本实施方式中的点图案而言,从冷阴极管17的窄间隔部分17a向宽间隔部分17b,点40的面积连续变小,并且点40彼此的间隔连续变大。因此,点40相对扩散板31整体的形成比例即点图案占有率从窄间隔部分17a向宽间隔部分17b连续地逐渐减小。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能够得到下述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中配设的背光源装置12中,冷阴极管17排列为:具有排列间隔相对狭小的窄间隔部分17a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17b,并且窄间隔部分17a配置在背光源装置12的中央侧,宽间隔部分17b配置在背光源装置12的端侧。
在这种情况下,窄间隔部分17a中,能够使得照明亮度比宽间隔部分17b相对大,所以在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画面中央侧的视认性得到提高的同时,因设置有宽间隔部分17b,能够期待由减少冷阴极管17的设置数而实现的成本削减。
另一方面,调整照明亮度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17a和照明亮度相对小的宽间隔部分17b的配置的平衡是非常困难的作业,如果窄间隔部分17a的照明亮度与宽间隔部分17b的照明亮度差过大,则整体照明亮度分布不均匀,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产生亮度不均。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照明亮度的调整单元,构成为:在扩散板31形成由与该扩散板31的光反射率不同的点40构成的点图案,使得由该扩散板31与点40的组合产生的光反射率从窄间隔部分17a向宽间隔部分17b连续地逐渐减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冷阴极管17产生的光被扩散板31和点40反射,所以能够按扩散板31的部位控制该光的透过量和反射量,进而能够部分地调整照明亮度。即,在照明亮度相对地易于变大的窄间隔部分17a相对地提高扩散板31的光反射率,另一方面,在照明亮度相对地易于变小的宽间隔部分17b相对地减小扩散板31的光反射率,由此能够调整该窄间隔部分17a与该宽间隔部分17b的照明亮度差。结果,能够使得背光源装置12中的照明亮度分布平滑,在使用该背光源装置12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能够防止乃至抑制上述亮度不均等的显示不均。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得由扩散板31与点40的组合产生的光反射率,从窄间隔部分17a向宽间隔部分17b连续变小。由此,例如,与使得光反射率分阶段地变化的情况相比,照明亮度不是分阶段不同而是连续地变化,能够进一步平滑照明亮度分布。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点40的光反射率比扩散板31的光反射率大,由该点40构成的点图案形成为:其点图案占有率从窄间隔部分17a向宽间隔部分17b连续地变小。这种情况下,由光反射率比扩散板31大的点40反射的光,被光反射片20反射而再次入射到扩散板31。结果,能够有效利用从冷阴极管17产生的光,并且能够在点40与光反射片20之间反复反射,由此能够增大亮度相对易于变小的宽间隔部分17b的亮度。
另外,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点图案占有率越大的部位由扩散板31与点40的组合产生的反射光量越大,所以使反射光量从窄间隔部分17a向宽间隔部分17b连续减小,即能够使得透过扩散板31的光量连续增大。结果,在照明亮度相对地易于变大的窄间隔部分17a反射光量大,在照明亮度相对地易于变小的宽间隔部分17b反射光量小,所以能够使得背光源装置12整体的照明亮度分布平滑。
下面,使用图5更加具体地说明点40的效果。
从冷阴极管17产生的光中,入射到扩散板31中没有形成点40的部位的光,一部分成为透过光La,一部分成为反射光Ra。另外,在形成有点40的部位,入射光一部分成为透过光Lb,一部分成为反射光Rb。这里,由于点40的光反射率比扩散板31的光反射率大,所以透过的光量La>Lb。这样,通过形成点40能够控制扩散板31的透过光量,能够调整照明亮度。
进而,反射光Ra、Rb被相对于冷阴极管17配设在与扩散板31相反的一侧的光反射片20反射,分别构成二次反射光Raa、Rbb,该二次反射光Raa、Rbb再次入射到扩散板31。这里,点40的光反射率比扩散板31的光反射率大,所以反射光量Ra<Rb,进而由于光反射片20具有一定的光反射率,二次反射光量Raa<Rbb。这样,点40并不仅仅是遮光件(光吸收件),成为易反射光的部件,由此,能够有效利用点40的反射光Rb、二次反射光Rbb,不会大量损失背光源装置12整体的光量,能够使得照明亮度分布平滑。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扩散板31与并列配置的冷阴极管17之间的距离在该扩散板31的面内一定。
假设,在扩散板31与冷阴极管17的距离不是一定的情况下,则各冷阴极管17到达扩散板31的出射光量不同,与扩散板31相对地按距离配置的冷阴极管17有可能作为灯图像而被辨识出来。因此,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扩散板31与各冷阴极管17之间的距离一定,就难以辨别出灯图像,能够确保良好的显示品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点40沿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点40彼此的间隔形成为从窄间隔部分17a向宽间隔部分17b连续地逐渐变大。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点40的面积形成为从窄间隔部分17a向宽间隔部分17b连续地逐渐变小。
通过这样的结构,窄间隔部分17a处的点图案占有率比宽间隔部分17b处的点图案占有率大。在此,因为该点40的光反射率比扩散板31的光反射率大,所以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17a中,反射光量相对增大(即,扩散板31的透过光量相对减小),由此使得照明亮度降低,能够减小从该窄间隔部分17a到宽间隔部分17b的亮度的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白色的点40。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点40含有荧光增白剂。
这样的白色并且含有荧光增白剂的点40易于反射光,能够进一步增大该点40与扩散板31之间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能够进一步提高由点图案产生反射光量的调整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多个点40分别并列配置的点图案。
这种情况下,点40的排列是规则的,能够提高反射光量的调整精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扩散板31实施印刷形成点图案。
通过上述简便的方法,能够适当设计点图案的形态,并且能够容易地形成原设计的点图案。
<实施方式2>
下面,根据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该实施方式2中,表示变更了点的排列图案,其他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6是示意地表示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配设的扩散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在冷阴极管17的光出射侧配设有包含扩散板51的光学部件15b。如图6所示,该扩散板51的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形成有多个白色的点50排列而成的点图案。点50含有白色荧光剂,该点50的光反射率比扩散板51的光反射率大。
点50的排列图案为:多个点50沿扩散板51的长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形成列,在扩散板51的短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沿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排列的点50的列并列多个。
这里,当关注各列的各点50的面积(大小)时,在位于与扩散板51的窄间隔部分17a相对的部位(扩散板5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的列中,其面积相对大地形成。另一方面,在与宽间隔部分17b(扩散板51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相对的列中,其面积相对较小。进而,该面积从位于窄间隔部分17a的列向位于宽间隔部分17b的列连续逐渐减小。此外,配置在扩散板51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的点50为难以明确观看到的程度的大小。
下面,当关注点50彼此的间隔时,在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扩散板51的长边方向)上邻接的点50彼此的间隔,在扩散板51的与窄间隔部分17a相对的部位该间隔相对较小,点50紧密配置。另一方面,在扩散板51的与宽间隔部分17b相对的部位,该间隔相对较大,点50稀疏地配置。进而,该方向的点50彼此的间隔从位于窄间隔部分17a的列向位于宽间隔部分17b的列连续地逐渐增大。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扩散板51的短边方向)上邻接的点50彼此的间隔相等。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点图案为:从冷阴极管17的窄间隔部分17a向宽间隔部分17b,点50的面积连续变小,并且点50彼此的间隔连续变大。因此,点50相对于扩散板51整体的形成比例即点图案占有率从窄间隔部分17a向宽间隔部分17b连续地逐渐变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在扩散板51形成有光反射率比该扩散板51的光反射率大的点50,点50沿着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上邻接的点50彼此的间隔形成为从窄间隔部分17a向宽间隔部分17b连续地逐渐变大。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点50的面积形成为从窄间隔部分17a向宽间隔部分17b连续地逐渐变小。
通过这样的结构,窄间隔部分17a处的点图案占有率比宽间隔部分17b处的点图案占有率大。这里,由于该点50的光反射率比扩散板51的光反射率大,所以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17a,反射光量相对增大(即,扩散板51的透过光量相对减少)导致照明亮度降低,能够缩小从该窄间隔部分17a到宽间隔部分17b的亮度的差。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的点图案是在窄间隔部分17a与宽间隔部分17b的亮度差大的情况下,进一步发挥效果的亮度调整单元。
<实施方式3>
下面,根据图7、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变更了形成点的光学部件的结构,其它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图7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中配设的光学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图8是示意地表示其光学部件具备的扩散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配设在液晶显示装置10的光学部件15c与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同样是横向长的矩形,如图7和图8所示,为扩散板61与透镜片62相互贴合的结构。此外,光学部件15c按照扩散板61与冷阴极管17相对,透镜片62与液晶面板11相对的方式配设在底座14的开口部。
扩散板61进行入射光的扩散,构成为:具有由具有透光性的聚苯乙烯构成的基材,在其内部分散混合有使光散射的光散射粒子。在扩散板61的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光反射率比该扩散板61的光反射率大的点40按照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形态(参照图4)形成。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由聚苯乙烯构成的基材,也可以从例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等的合成树脂中进行适当地选择。
透镜片62构成为:为了在聚光方面具有各向异性(即,应选择性地对规定方向的光进行聚光),例如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构成的透光性基材63上具有并列配置多个凸圆柱透镜(cylindrical lens)64而成的透镜部65。本实施方式中,透镜部65是丙烯酸制的。这种情况下的凸圆柱透镜64构成为:半圆柱状的凸透镜沿着基材长边方向延伸,沿着短边方向并列配置。即,成为该凸圆柱透镜64的延伸设置方向与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一致的形态。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酯构成的透光性基材63,也可以从例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合成树脂中进行适当地选择。
另外,在扩散板61与透镜片62之间,在与各凸圆柱透镜64的边界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有选择地配置的反射层66呈条纹状形成。此外,在相邻的反射层66之间的部分、即俯视时与凸圆柱透镜64的焦点位置重叠的位置形成有透光部67。即,反射层66和透光部67分别成为与凸圆柱透镜64的长边方向大致平行的规定宽度的条状,整体呈条纹状。
反射层66形成在以各凸圆柱透镜64的谷部为中心的规定宽度的区域,透光部67形成在以各凸圆柱透镜64的顶点为中心的规定宽度的区域。该反射层66由例如分散混入有白色的氧化钛微粒子的树脂基材等构成。另一方面,透光部67为空气层,其折射率与扩散板61和透镜片62的折射率不同。此外,凸圆柱透镜64的排列周期(透镜间距)和反射层66的排列周期(反射层间距)被设定为大致相同,例如为140μm左右。
在上述光学部件15c中,从各冷阴极管17照射的光被扩散板61扩散后,通过了透光部67的情况下,直接向凸圆柱透镜64入射,其指向性向液晶面板11的有效显示区域定向射出。另一方面,没有通过透光部67的光,被反射层66反射,回到冷阴极管17一侧,再次被光反射片20等向光学部件15c一侧射出,反复进行反射,直至通过透光部67,由此,成为实现光的再利用的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的光学部件15c,在扩散板61的与和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贴合有多个凸圆柱透镜64配置而成的透镜片62。
根据这样的结构,被扩散板61扩散的光通过透镜片62的各凸圆柱透镜64,由此,能够在液晶面板11的有效显示区域高效地使照射光聚光。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扩散板61与透镜片62之间设置有反射层66,该反射层66被有选择地配设在多个凸圆柱透镜64各自的边界部。
在该情况下,反射层66被配置在与凸圆柱透镜64的非聚光部对应的区域,而相邻的反射层66之间的透光部67被配置在与凸圆柱透镜64的聚光部对应的区域。因此,通过调整反射层66和透光部67的大小的比例,能够容易地控制光的扩散角度(聚光角度)。结果,在该液晶显示装置10中,能够削减向不使用于显示的方向的出射光,能够改善光的利用效率。
进而,在光学部件15c的扩散板61的在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形成有光反射率比该扩散板61的光反射率大的点40。就该点40的点图案来说,从冷阴极管17的窄间隔部分17a向宽间隔部分17b,点40的面积连续地变小,并且点40彼此的间隔连续地变大。
由此,在照明亮度相对地容易变大的窄间隔部分17a,相对地增大扩散板61的光反射率,另一方面,将照明亮度相对容易变小的宽间隔部分17b的光反射率相对地缩小,由此能够调整该窄间隔部分17a与该宽间隔部分17b的照明亮度差。结果,能够平滑背光源装置12中的照明亮度分布,在使用该背光源装置12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能够防止乃至抑制上述亮度不均等的显示不均。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从窄间隔部分17a向宽间隔部分17b连续地减小由扩散板61与点40的组合产生的光反射率。由此,与例如分阶段地改变光反射率的情况相比,照明亮度不是分阶段地不同而是连续地变化,能够进一步平滑照明亮度分布。
进而,分别在光反射率大的点40和反射层66与光反射片20之间反复进行反射,由此,光周密地遍及背光源装置12整体,能够使得亮度相对地容易变小的宽间隔部分17b处的亮度增大,抑制该背光源装置12整体的亮度的降低,并且能够实现照明亮度分布的均匀化。
<其他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表示,但是本发明并不会被限定于上述表述和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也被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光反射率比扩散板大的点,但点的光反射率为与扩散板的光反射率不同的值即可。然而,为了通过再利用反射过的光而不使得背光源装置12整体的亮度降低,优选点的光反射率比扩散板的光反射率大。
(2)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在扩散板印刷包含荧光增白剂的点,但是只要是易于反射光的形态即可,例如也可以形成具有金属光泽面而成的点。
(3)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向扩散板印刷点而形成,但是例如在点的构成材料中含有金属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金属蒸镀等的形成手段。这种情况下,优选对不形成点的部位实施遮掩再进行蒸镀。
(4)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点的形状是圆形,虽然是并列配置(圆点并列型),但是点的形状和配置图案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如图9所示,在扩散板70中,圆形的点71构成60度的角度呈交错状配置的圆形点50度交错型;如图10所示,圆形的点72构成90度的角度呈交错状配置的圆形点直角交错型;如图11所示,长圆形的点73呈交错状配置的长圆点交错型;如图12所示,长圆形的点74并列配置的长圆形点并列型;如图13所示,正方形的点75呈交错状配置的方形点交错型;如图14所示,正方形的点76并列配置的方形点并列型;如图15所示,六角形的点77构成60度的角度呈交错状配置的六角形点50度交错型;如图16所示,长方形的点78呈交错状配置的长方形点交错型;如图17所示,长方形的点79并列配置的长方形点并列型等。
(5)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点分别为相同的形状,但是也可以在扩散板内形成具有不同形状的点。
(6)上述实施方式3中,使用了贴合有扩散板61与具备多个凸圆柱透镜64的透镜片62的光学部件15c,但是在聚光方面具有各向异性的部件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图18和图19所示的光学部件15d。即,光学部件15d也可以是在扩散板81的与和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设置有配置多个透镜82的透镜图案83的结构。
(7)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窄间隔部分17a形成在冷阴极管17的排列中央部,宽间隔部分17b形成在冷阴极管17的排列端部,但是窄间隔部分和宽间隔部分的形成位置是任意的。然而,在将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使用于例如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中央部要求相对高的亮度,优选使得窄间隔部分在冷阴极管的排列方向上位于宽间隔部分的内侧。
(8)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用冷阴极管17作为光源的情况,在本发明中也包含使用着例如热阴极管等其他种类的光源的情况。
(9)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了TFT作为液晶显示装置10的开关元件,但是也可以适用于使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也可以适用于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1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液晶面板11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使用其他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laims (20)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线状光源;和配设在所述线状光源的光出射侧的扩散板,
所述线状光源排列为:具有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
在所述扩散板形成有多个点配置而成的点图案,
所述点的光反射率与所述扩散板的光反射率不同,
由所述扩散板与所述点图案的组合产生的光反射率,从所述窄间隔部分向所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窄间隔部分位于所述线状光源的排列中央部一侧,所述宽间隔部分位于该线状光源的排列端部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的光反射率比所述扩散板的光反射率大,
所述点图案以作为该点图案相对于所述扩散板整体的形成比例的点图案占有率从所述窄间隔部分向所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并列配置的各线状光源之间的距离在该扩散板的面内一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在所述线状光源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所述点彼此的间隔从所述窄间隔部分向所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在所述线状光源的并列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所述点彼此的间隔从所述窄间隔部分向所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的面积从所述窄间隔部分向所述宽间隔部分连续地逐渐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为白色。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含有荧光增白剂。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具有金属光泽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图案的所述多个点分别呈交错状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图案的所述多个点分别并列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图案通过在所述扩散板上实施印刷而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图案通过在所述扩散板上实施金属蒸镀而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扩散板的与和所述线状光源相对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贴合有多个透镜配置而成的透镜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扩散板与所述透镜片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来自所述线状光源的出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所述反射层选择性地配置在所述多个透镜各自的边界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扩散板的与和所述线状光源相对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配置有多个透镜图案。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和配置在该照明装置的正面侧的显示面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是在一对基板间封入液晶而成的液晶面板。
20.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08801190701A 2007-12-07 2008-07-25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839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17045 2007-12-07
JP2007317045 2007-12-07
PCT/JP2008/063378 WO2009072319A1 (ja) 2007-12-07 2008-07-25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3949A true CN101883949A (zh) 2010-11-10
CN101883949B CN101883949B (zh) 2012-11-07

Family

ID=40717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907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83949B (zh) 2007-12-07 2008-07-25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28555A1 (zh)
CN (1) CN101883949B (zh)
WO (1) WO20090723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9087A (zh) * 2015-12-08 2018-08-03 科磊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偏振目标及偏振照明以控制衍射级的振幅及相位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6935A1 (ja) * 2009-06-17 2010-12-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JP5138813B2 (ja) * 2009-06-30 2013-02-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BRPI1012265A2 (pt) * 2009-06-30 2016-04-05 Sharp Kk dispositivo de iluminação, dispositivo de exibição e receptor de televisão.
TWI379125B (en) 2009-08-19 2012-12-11 Amtran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20169941A1 (en) * 2009-09-28 2012-07-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5728909B2 (ja) * 2010-11-30 2015-06-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6450A (en) * 1994-12-16 1998-08-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TW393582B (en) * 1995-12-05 2000-06-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Backlighting device and color display device
JPH09236803A (ja) * 1996-02-28 1997-09-09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
WO2002014740A1 (fr) * 2000-07-31 2002-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lluminateur, afficheur d'image, ecran a cristaux liquides, televiseur a cristaux liquides, terminal d'information a cristaux liquide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plaque guide optique
JP3642723B2 (ja) * 2000-09-08 2005-04-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2313103A (ja) * 2001-04-17 2002-10-25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照明装置
JP2003317521A (ja) * 2002-04-23 2003-11-07 Yuka Denshi Co Ltd 面光源装置と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3859547B2 (ja) * 2002-05-30 2006-1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面発光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5117023A (ja) * 2003-09-19 2005-04-28 Sony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060079234A (ko) * 2003-09-19 2006-07-05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백라이트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7010707A (ja) * 2005-06-28 2007-01-18 Seiko Epson Corp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JP2007057871A (ja) * 2005-08-25 2007-03-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4433205B2 (ja) * 2006-03-27 2010-03-17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CN1996125A (zh) * 2007-01-08 2007-07-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一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光学元件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9087A (zh) * 2015-12-08 2018-08-03 科磊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偏振目标及偏振照明以控制衍射级的振幅及相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3949B (zh) 2012-11-07
WO2009072319A1 (ja) 2009-06-11
US20100328555A1 (en) 201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8067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CN101883949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9000661B2 (en) Energy efficient light source comprising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and a selective mirror
JP5190585B2 (ja) 反射透過型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れを採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1688649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WO2006107105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光偏向シート
CN101206280A (zh) 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N101688658A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2116892A (zh) 导光板、利用该导光板的面状照明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578550B (zh) 用于lcd背光源组件的聚光膜
US8277103B2 (en) Substantially transparent linear light source
TW200817726A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ed module having light guide plate
CN110609417A (zh) 灯板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1688648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CN101694285A (zh) 导光板以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N106681052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12243612A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3912846A (zh) 一种背光透镜及其直下式背光模块
US8049845B2 (en) Optical diffusion device
CN202158495U (zh)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13296309A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01143513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1093314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2313242A (zh)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TWI323818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ight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