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3242A -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 Google Patents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3242A
CN102313242A CN201110184617A CN201110184617A CN102313242A CN 102313242 A CN102313242 A CN 102313242A CN 201110184617 A CN201110184617 A CN 201110184617A CN 201110184617 A CN201110184617 A CN 201110184617A CN 102313242 A CN102313242 A CN 102313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optical sheet
pattern portion
prism pattern
prismatic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4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3242B (zh
Inventor
金青松
王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xinsen (Shanghai) functional film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CS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CS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CS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846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132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13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3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3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32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上述光学片包括棱镜片支撑部;第一棱镜图案部,设置于所述棱镜片支撑部的上部;以及第二棱镜图案部,在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的顶点部分,具有间距小于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的间距的多个棱镜形状,其中,在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和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的至少一面,具有微细划痕的漫射元件;以及,从所述棱镜形状的顶点引出的重垂线分别与所述棱镜形状的左侧边、右侧边之间形成不同的夹角。通过形成第二棱镜图案部于第一镜图案部的顶点,以使其与具有宽间距的第一棱镜图案部共存,从而减少亮度的降低,并减少云纹,改善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片,尤其涉及可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及具备上述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是利用根据所施加的电压变化的液晶透光率,将各种装置所产生的各种电信号转换为视觉信息并传递的电子器件。
上述液晶显示器件(LCD)虽然作为各种信息的显示器件,但其自身没有发光源。因此,需要在其后面具备光源,以均匀地照亮上述液晶显示器件的整个画面的单独的装置。
这样提供光的装置称之为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BLU)。
上述背光模组(BLU)根据灯的不同设置方式分为,将灯设置于液晶板下面的直下式和将灯设置于导光板侧面的侧入式(edge-light method)。
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剖面图,而图2为图1的棱镜片和光的路径及光的强度分布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包括背光模组100及位于其上部的用于显示的液晶显示板150。
上述背光模组100采用侧入式,且包括光源部110、导光板120、反射片130及光学片部140。
上述光源部110由一个以上的CCFL111及光源反射板112构成。此时,CCFL111产生具备一定波长的光。另外,光源反射板112与CCFL111隔开并围绕其周围而设,以将CCFL111所产生的光反射至导光板120一侧,从而增加入射至导光板120的光的量。
上述CCFL111所产生的光通过光源反射板112及反射片130被反射,而被反射的光均匀扩散至整个导光板120。
另外,光学片部140由扩散片141、棱镜片142及保护片143依次层叠而成。
首先,上述扩散片141漫射从上述导光板120入射的光,以使光的亮度分布变均匀。
另外,在上述棱镜片142的上部面,重复形成有三角柱形状的棱镜。上述棱镜片142将经上述扩散片141扩散的光聚集至与上部的液晶显示板(未图示)垂直的方向。因此,通过上述棱镜片142的大部分光,相对于液晶显示板的平面垂直前进,以具备均匀的亮度分布。
另外,设置于上述棱镜片142上部的保护片143起到保护上述棱镜片142表面的作用。
具备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板利用扩散片141扩散或聚集通过上述导光板120的光,以使亮度变均匀,扩大视角。另外,因通过扩散片141的光的亮度急剧下降,从而为了解决此问题而使用棱镜片142。
如图2所示,在上述光学片部140中,棱镜片142由棱镜片支撑部142a及棱镜形状部142b依次层叠而成。
上述棱镜片142使从扩散片141射出并入射至棱镜片支撑部142a的光,通过棱镜片支撑部142b及棱镜形状部,以向上部折射。
但是,因在通过扩散片141的过程中亮度急剧下降,因此,不能只利用具备上述结构的棱镜片142提高光的亮度。
另外,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棱镜片142出射的光的分布中,通过与光源部111相对的棱镜面的光的强度大于通过相反棱镜面的光的强度。
因此,若从棱镜片142上侧观察,则光的强度分布具有与棱镜阵列几乎类似的间隔。
如图3a所示,上述利用棱镜片142的光的强度分布,因位于背光模组100上侧的液晶显示板150的干扰,产生云纹。上述云纹降低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质量。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云纹,采用定期减少光的强度分布的方法。但如图3b所示,即使这样减少光的强度分布,也残留云纹,从而难以改善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及具备上述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防止光的强度减少的同时,通过增加设置于一个间距的棱镜数量减少产生云纹的可能性的光学片及具备上述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学片,包括:棱镜片支撑部;第一棱镜图案部,设置于棱镜片支撑部上部;以及第二棱镜图案部,在第一棱镜图案部的顶点部分,具有间距小于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的间距的多个棱镜形状;其中,在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和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的至少一面,具有微细划痕的漫射元件;以及,从所述棱镜形状的顶点引出的重垂线分别与所述棱镜形状的左侧边、右侧边之间形成不同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具有均匀的棱镜形状。
可选地,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具有存在高度差异的不均匀的棱镜形状。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和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的至少一面,具有微细划痕的漫射元件。
可选地,在为了进行漫射而形成于第一棱镜图案部和第二棱镜图案部的微细划痕中,大于入射至所述光学片的光的波长的图案占全部图案的90%以上。
可选地,所述微细划痕所产生的浊雾度值为10%~40%。
可选地,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的多个棱镜形状的间距在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间距的10%~90%范围之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的高度为10μm~100μm。
可选地,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和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的顶角为85°~95°。
可选地,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和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由紫外线或热固化树脂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在所述棱镜片支撑部的背面,涂布有粒径比用于显示的光的波长大的微珠。
可选地,所述涂布于棱镜片支撑部背面的微珠的表面电阻在10-910-12范围之内。
可选地,所述棱镜形状的顶端部分可以形成为圆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圆形结构形成在所述棱镜形状的高度的3%至50%范围内,且所述圆形结构内切于所述棱镜形状顶部的三角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从上述光学片中选择的任意一种光学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包括:背光模组,包括从上述光学片中选择的任意一种光学片;以及液晶显示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部。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片,在制作棱镜片时,在液晶显示板的一个间距内,设置尽可能多的棱镜阵列,从而减少产生云纹的可能性。通过形成第二棱镜图案部于第一镜图案部的顶点,以使其与具有宽间距的第一棱镜图案部共存,从而减少亮度的降低,并减少云纹,改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剖面图;
图2为图1的棱镜片和光的路径及光的强度分布示意图;
图3a为在现有技术中产生云纹的情况示意图;
图3b为在现有技术中降低云纹产生强度的情况示意图;
图4为根据不同棱镜间距的光的强度分布曲线图;
图5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片结构剖面图。
图5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棱镜形状的顶部3%范围内呈圆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棱镜形状的顶部50%范围内呈圆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从图4的光学片出射的光的强度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片结构剖面图;
图8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光学片结构剖面图;
图8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种光学片结构剖面图;
图9为具备图6至图8所示的光学片中的一种的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结构剖面图;
图10为具备图6至图8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的一种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片,在制作棱镜片时,在液晶显示板的一个间距内,设置尽可能多的棱镜阵列,从而减少产生云纹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随着棱镜间距的减少,设置于液晶显示板的一个间距上述的棱镜阵列的数量增加,从而如图4所示,最终使通过液晶显示板的各间距的光的强度偏差变小。即,较之间距为30μm的情况,间距为10μm时的光的强度偏差更小。
随着棱镜间距的减少,虽然因光的亮度偏差变少而减少产生云纹的可能性,但因光的亮度整体上减少,从而导致画面亮度减少。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在增加设置于液晶显示板的一个间距的棱镜数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亮度减少现象的光学片。
下面,按不同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光学片及具备上述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第一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片和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件,为了降低云纹产生的强度,在棱镜形状部的顶点部分还形成单独的棱镜图案。
具体而言,如图5a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片为棱镜片500,包括:棱镜片支撑部501;第一棱镜图案部502,设置于棱镜片支撑部501上部;及第二棱镜图案部503,在第一棱镜图案部502的上部(顶点部分),具备多个棱镜形状。
即,第二棱镜图案部503在第一棱镜图案部502的顶点部分,具备间距小于第一棱镜图案部502的间距的多个微细棱镜形状。
如图5a所示,上述第二棱镜图案部503具有均匀的棱镜形状。
此时,第二棱镜图案部503的多个棱镜形状的间距b在第一棱镜图案部502间距a的10%~90%范围之内。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棱镜图案部503的多个棱镜形状彼此之间可以有不同的间距。另外,任意两个相邻棱镜形状的间距也可以不同。不同间距的棱镜形状可以交替重复出现。
另外,第一棱镜图案部502的高度在10μm~100μm范围之内。
另外,第一、第二棱镜图案部502、503的顶角为85°~95°。
此时,因第一棱镜图案部502的顶点部分的亮度比其余部分亮,因此,若在顶点部分形成间距小的第二棱镜图案部503,则可缓和光的亮度差异。
另外,通过形成第二棱镜图案部503,增加设置于液晶显示板的一个间距的棱镜阵列,以使其与具有宽间距的第一棱镜图案部502共存,从而减少亮度的降低。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棱镜形状的顶端部分是形成为圆形结构。该圆形结构是可以防止由于外部冲击而导致的划伤。
如图5b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棱镜形状的顶部3%范围内呈圆形(round)结构的示意图,棱镜形状的顶部呈圆形,该圆形内切于棱镜形状顶部的三角形,假设棱镜形状的高度为50um,该圆形的切点距原棱镜形状顶点为1.5um(即棱镜形状高度的3%范围内呈圆形)。如图5c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棱镜形状的顶部50%范围内呈圆形的示意图,棱镜形状的顶部呈圆形,该圆形内切于棱镜形状顶部的三角形,假设棱镜形状的高度为50um,该圆形的切点距原棱镜形状顶点为25um(即棱镜形状高度的50%范围内呈圆形),通过上述结构具有抵抗外部的划伤的效果,若所述棱镜形状的圆形部分超过上述范围大时,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相对来说就会变暗。
进一步地,上述圆形结构形成在上述棱镜形状的高度的3%至50%范围内,且该圆形结构内切于该棱镜形状顶部的三角形。圆形结构的效果是如上所述的防止划伤功效和提高扩散性,另外如果该圆形结构是形成在低于该棱镜形状的高度的3%范围内时,则无抗划伤效果且扩散性低,如果该圆形结构是形成在高于该棱镜形状的高度的50%范围内时,则抗划性好扩散性好,但该光学品的辉度会受到影响。
如图6所示,上述效果也可通过从本发明的棱镜片500出射的光的分布来了解。
上述结构的棱镜片500,使从下面入射的光通过棱镜片支撑部501和第一、第二棱镜图案部502、503,以向上部折射。
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具备第一、第二棱镜图案部502、503,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棱镜片500的光的强度差异的同时,减少产生云纹的可能性。
因第一、第二棱镜图案部502、503需透射光,从而可由紫外线或热固化树脂制作而成。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本发明的棱镜片500,还可在棱镜片支撑部501背面,涂布可引起光的扩散的微珠。此时,微珠的大小大于用于显示的光的波长。另外,涂布于上述棱镜片支撑部501背面的珠子的表面电阻在10-9~10-12范围之内。
此时,珠子由硅石(Silic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 Methacrylate,PMMA)或聚二甲苯胺(Polydimethylaniline,PDMA)构成。
第二实施例: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片为棱镜片700,包括:棱镜片支撑部701;第一棱镜图案部702,设置于棱镜片支撑部701上部;及第二棱镜图案部703,在上述第一棱镜图案部702的上部(顶点部分),具备多个棱镜形状。
此时,第二棱镜图案部703具有间距比第一棱镜图案部702的间距小的多个微细棱镜形状。
另外,第二棱镜图案部703具有不均匀的棱镜形状。即,在第二棱镜图案部703中,多个棱镜形状存在高度偏差。
如上所述,若第二棱镜图案部703存在高度差异,则可减少与位于棱镜片700上侧的其他光学片(例如,扩散片)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有些部分变亮的影响质量的因素。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片,除第二棱镜图案部70存在高度偏差之外,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如图8a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片为棱镜片800,包括:棱镜片支撑部801;第一棱镜图案部802,设置于棱镜片支撑部801上部并至少在一面具备漫射元件;及第二棱镜图案部803,在上述第一棱镜图案部802的上部(顶点部分),具备多个棱镜形状并至少在一面具备漫射元件。
此时,第二棱镜图案部803在第一棱镜图案部802的顶点部分具有间距小于第一棱镜图案部802的间距的多个微细棱镜形状。
形成于第一、第二棱镜图案部802、803的漫射元件由微细划痕构成,而只在一面形成时,形成于将要设置光源(未图示)的相反一侧。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漫射元件也可设置于第一、第二棱镜图案部802、803的面对光源的那一侧。
通过上述形成于第一、第二棱镜图案部802、803的一面的微细划痕漫射所入射的光。因此,在整个棱镜片400上部,光的强度差异明显减少。
在为了进行漫射而形成于第一、第二棱镜图案部802、803的微细划痕中,大于入射至光学片的光的波长的图案占全部图案的90%以上。微细划痕的大小比光的波长大的原因是,在90%以上时可以使光的扩散效果达到最佳,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了云纹干扰现象。
形成于上述第一、第二棱镜图案部802、803的微细划痕所产生的浊雾度(haze)值为10%~40%。Haze值在10%以下时对减少云纹干扰现象的效果明显降低,40%以上时正面的亮度会急剧下降。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片,除在第一、第二棱镜图案部802、803的一面形成多个微细划痕之外,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结构的棱镜片800,使从下面入射的光通过棱镜片支撑部801和第一、第二棱镜图案部802、803,以向上部折射。
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具备第一、第二棱镜图案部802、803,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棱镜片800的光的强度差异的同时,减少产生云纹的可能性。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棱镜片800,还可在棱镜片支撑部801背面,涂布具有粒径比用于显示的光的波长大的微珠。上述涂布于棱镜片支撑部801背面的微珠的表面电阻在10-9~10-12范围之内。在棱镜片下方涂微珠层是为了达到防止与下层的膜片相粘合的效果。
此时,珠子由硅石(Silic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 Methacrylate,PMMA)或聚二甲苯胺(Polydimethylaniline,PDMA)构成。
上述棱镜片800的第二棱镜图案部803可具备如图8a所示的均匀的棱镜形状,而虽然未图示,还可如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具备高度偏差。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b所示,从棱镜形状的顶点引出的重垂线分别与该棱镜形状的左侧边、右侧边之间形成不同的夹角。图8b中示出的第二棱镜图案部包含的细微棱镜形状中,于其顶点引出的重垂线与该棱镜形状的左侧边形成夹角θ1、与右侧边形成夹角θ2,且满足θ1<θ2的条件,当然满足θ1>θ2也是可行的。与传统技术中使用光学片且使用两面角度相同的棱镜片(θ1=θ2)相比,可以减少从棱镜左侧和右侧射出的光亮度的差异。因此,具有更加能减少由于棱镜和面板的干涉所引起的云纹现象的优点。
此外,在又一实施例中,上述棱镜片800的第二棱镜图案部803可具备如图5b或图5c所示的在棱镜形状的顶部形成为圆形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备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上述光学片的背光模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9所示,背光模组950包括光源部960、导光板970、反射片980及光学片部990。
首先,光源部960位于背光模组950的侧面,而且,由一个或多个灯(Lamp)961及围绕灯961的光源反射板962构成。
此时,虽然图9中所示的背光模组为光源部960位于背光模组950一面的情况,但只为其中一例而非限制,而上述光源部960还可位于背光模组两面。
灯(961)可用EL(Electro Luminescence)、LED(Light Emitting Diode)、HCFL(Hot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或EEFL(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构成。
另外,光源反射板962使灯961所产生的光从导光板970的侧面入射,从而提高光效率。上述光源反射板962由反射性高的物质构成,而且,还可在其表面涂银(Ag)。
另外,上述导光板970将从位于侧面上述光源部960入射的光,均匀导引至上部的显示板。导光板970应设计成光从侧面入射之后,在临界角以上产生连续的全反射。
这样的导光板970,一般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 MethAcrylate,PMMA)等透明丙烯酸树脂构成。上述PMMA的特点是强度高,不易碎,变形少,重量轻,可视光线透过率高。
另外,反射片980位于导光板970的下部,并将来自光源部960的光反射至导光板970的前面。为了提高反射率,这样的反射片980在由铝等构成的基本材料之上涂银(Ag),而且,为了防止受热变形还涂钛等。
另外,光学片部990由扩散片991、棱镜片500及保护片992依次层叠而成。
首先,扩散片991扩散或聚集通过导光板970入射的光,以使亮度变均匀,扩大视角。
另外,棱镜片500、700、800防止光的亮度在通过扩散片991时急剧下降。
此时,棱镜片500、700、800可由图5a、图5b、图5c、图7、图8a或图8b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中一种构成,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若将具备第一棱镜图案502、702、802和第二棱镜图案503、703、803的棱镜片500、700、800设置于背光模组950,则可提高背光模组950的光扩散性及一致性。
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片,应用于侧入式的背光模组,但只是其中一例而非限制本发明,还可应用于直下式。
另外,具备上述结构的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件和各种照明装置中。下面,说明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件的示例。
如图10所示,具备本发明的光学片的液晶显示器件(Liquid CrystalDisplay Device,LCD)由液晶显示板(下称揕LCD板)1000和背光模组950构成。
首先,LCD板1000,包括:下部偏光薄膜1100;与上部偏光薄膜1200相隔一定空间结合的上部基板1300及下部基板1400;及注入于上部基板1300和下部基板1400之间的液晶层(未图示)。
另外,虽然未图示,在下部基板1400上,为了定义像素区域,相隔一定间距沿一个方向排列多个栅极线,而沿与栅极线垂直的方向,相隔一定间距排列多个数据线,而且,在栅极线和数据线相交叉的各像素区域形成像素电极,而在各栅极线和数据线相交叉的部分形成薄膜晶体管(TFT)。
另外,在上部基板上,包括:用于阻挡除像素区域之外的部分的光的黑色矩阵层;用于表现颜色的R、G、B滤色器层;及表现图像的共同电极。
在此,薄膜晶体管(TFT)可具备各种结构。例如,包括从栅极线突出形成的栅电极;形成于具备在前面的栅极绝缘膜和栅电极上侧的栅极绝缘膜之上的活动层;从数据线突出形成的源电极;与源电极相对的漏电极。
像素电极采用铟锡氧化物(indium-tin-oxide,ITO)等光的透过率比较高的透明导电性金属。
位于像素电极上的液晶层随从上述薄膜晶体管(TFT)施加的信号排列,而通过根据液晶层的排列程度调节透过液晶层的光的量,从而表现图像。
上面说明了一般的TN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但可应用于包括平面切换方式在内的各种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
另外,在LCD板1000的下部设置有背光模组950。
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BLU)950的结构与图9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若将具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片,即棱镜片500、700、800的背光模组950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件,则可降低设置于液晶显示板的一个间距的光的强度的减少。从而缓和云纹干扰,提高显示画面的一致性。
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侧入式背光模组,但只是其中一例而非限制本发明,还可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
上述本发明的光学片及具备上述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具有如下效果:
第一、通过增加设置于一个间距的棱镜数量,减少光的亮度差异,从而减少产生云纹的可能性;
第二、通过增加设置于液晶显示板的一个间距的棱镜阵列,在减少云纹产生可能性的同时,以使其与具有宽间距的第一棱镜图案部共存,从而减少亮度的降低。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光学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棱镜片支撑部;
第一棱镜图案部,设置于所述棱镜片支撑部的上部;以及
第二棱镜图案部,在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的顶点部分,具有间距小于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的间距的多个棱镜形状;
其中,在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和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的至少一面,具有微细划痕的漫射元件;以及,从所述棱镜形状的顶点引出的重垂线分别与所述棱镜形状的左侧边、右侧边之间形成不同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具有均匀的棱镜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具有存在高度差异的不均匀的棱镜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在为了进行漫射而形成于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和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的微细划痕中,大于入射至所述光学片的光的波长的图案占全部图案的9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划痕所产生的浊雾度值为10%~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的多个棱镜形状的间距在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间距的10%~90%范围之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的高度为10μm~1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和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的顶角为85°~9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图案部和所述第二棱镜图案部由紫外线或热固化树脂制作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棱镜片支撑部的背面,涂布有粒径比用于显示的光的波长大的微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于棱镜片支撑部背面的微珠的表面电阻在10-9~10-12范围之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形状的顶端部分形成为圆形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结构形成在所述棱镜形状的高度的3%至50%范围内,且所述圆形结构内切于所述棱镜形状顶部的三角形。
14.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从权利要求1至13所述的光学片中选择的任意一种光学片。
15.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包括从权利要求1至13所述的光学片中选择的任意一种光学片;
液晶显示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部。
CN201110184617.XA 2011-07-01 2011-07-01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Active CN1023132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4617.XA CN102313242B (zh) 2011-07-01 2011-07-01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4617.XA CN102313242B (zh) 2011-07-01 2011-07-01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3242A true CN102313242A (zh) 2012-01-11
CN102313242B CN102313242B (zh) 2014-02-19

Family

ID=45426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4617.XA Active CN102313242B (zh) 2011-07-01 2011-07-01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1324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59973A (ja) * 2013-09-17 2015-03-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映像源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5402A (zh) * 2006-12-18 2009-12-02 可隆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片
CN101639201A (zh) * 2008-07-29 2010-02-03 李大焕 光学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43822A (zh) * 2009-07-01 2011-01-12 株式会社Lms 整体式光学片以及包含该光学片的光学装置
CN202158495U (zh) * 2011-07-01 2012-03-07 上海凯鑫森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5402A (zh) * 2006-12-18 2009-12-02 可隆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片
CN101639201A (zh) * 2008-07-29 2010-02-03 李大焕 光学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43822A (zh) * 2009-07-01 2011-01-12 株式会社Lms 整体式光学片以及包含该光学片的光学装置
CN202158495U (zh) * 2011-07-01 2012-03-07 上海凯鑫森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59973A (ja) * 2013-09-17 2015-03-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映像源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3242B (zh)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2784B (zh) 导光板、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US20090067178A1 (en) Method of forming light-scattering dots inside the diffusion plate and light guide plate by laser engraving
CN101922652B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1910708A (zh)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906634A (zh) 显示设备
CN201502963U (zh) Led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05572967B (zh) 透镜、包含该透镜的发光装置及包含该发光装置的背光单元
CN102207565B (zh)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KR101003582B1 (ko) 액정표시소자의 백라이트구조
CN102207566B (zh) 棱镜片、具备上述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2469747U (zh) 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330747U (zh) 棱镜片、具备上述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2158495U (zh)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3912846A (zh) 一种背光透镜及其直下式背光模块
CN202152985U (zh)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2878525A (zh) 棱镜膜、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9753206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2048500U (zh) 光学片和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US10551549B2 (en) Condensing shee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287753B (zh) 光学片和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2313242B (zh)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1373230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棱镜片
KR20100131300A (ko) 백라이트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155711A (zh) 光学片
KR101175749B1 (ko) 휘도 및 확산성 향상 광학필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0122, room 838, 101-18 Dongfang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CCS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100, 188, Exhibition Road, East Industrial Zone, Cao Jing Zhen,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CCS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CS (SHANGHAI) FUNCTIONAL FILMS INDUSTR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CCS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4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0122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O: 201507 JINSHAN, SHANGHA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409

Address after: 201507, 188,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Town, Tong Jing Road, 2

Applicant after: CCS (SHANGHAI) FUNCTIONAL FILMS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22, room 838, 101-18 Dongfang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CCS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96 Hezhan Road, Caojing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07

Patentee after: Kaixinsen (Shanghai) functional film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Hezhan Road, Caojing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07

Patentee before: CCS (SHANGHAI) FUNCTIONAL FILMS INDUST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