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8062A - 浸没式膜分离装置以及膜盒 - Google Patents

浸没式膜分离装置以及膜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8062A
CN101878062A CN2008801181651A CN200880118165A CN101878062A CN 101878062 A CN101878062 A CN 101878062A CN 2008801181651 A CN2008801181651 A CN 2008801181651A CN 200880118165 A CN200880118165 A CN 200880118165A CN 101878062 A CN101878062 A CN 101878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lows
water intaking
nozzle
housing
intaking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81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8062B (zh
Inventor
松崎好男
石川公博
上岛达也
佐佐木智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78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8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8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8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14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 B01D61/18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8Flat membrane modules
    • B01D63/082Flat membrane modules comprising a stack of flat membranes
    • B01D63/0821Membrane plate arrangements for submerged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8Flat membrane modules
    • B01D63/082Flat membrane modules comprising a stack of flat membranes
    • B01D63/0822Plate-and-fram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2Membrane cleaning or sterilisation ; Membrane regeneration
    • B01D65/025Removal of membrane elements before was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02Specific tightening or lock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06External membrane module supporting or fix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56Specific mechanisms for loading the membrane in a modu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5/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membrane module operation
    • B01D2315/06Submerged-type; Immersion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cleaning, regeneration, sterilization or to the prevention of fouling
    • B01D2321/02Forward flush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多个膜盒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进行配置,设置有产生沿着膜盒的膜面的一个方向的液流的液流产生装置,在形成于相邻的膜盒之间的上述一个方向的液流的流路的两侧具有壁体,其中,膜盒能够从与上述一个方向的液流大致正交且与膜盒的配置方向大致垂直的另一个方向进行拆装。

Description

浸没式膜分离装置以及膜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浸没式膜分离装置以及膜盒,所述浸没式膜分离装置例如浸渍设置在处理槽内的被处理液中,所述膜盒设置在上述那样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中。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如图28~图30所示,具有如下这样的装置,该装置浸渍在处理槽内,分离活性污泥和处理水。浸没式膜分离装置1,具有上下开口的箱型的壳体2、相互平行地排列在壳体2内的多个纵长的膜盒3、设置在膜盒3的下方的空气扩散装置4。
在膜盒3的上端边设置有取水喷嘴6,该取水喷嘴6用于吸引通过膜过滤而获得的处理水5。在壳体2的左右内侧面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较长的多个狭缝12。各膜盒3以两侧部从上方插入狭缝12内的状态留有规定间隔地保持在壳体2内。
在壳体2的上部开口部7的一侧方,设置有用于收集上述处理水5的集水管8。集水管8和各膜盒3的取水喷嘴6经由连接管9而连接。另外,在集水管8上连接有用于导出处理水5的导出管15。在导出管15上设置有吸引泵(省略图示),该吸引泵产生用于吸引处理水5的吸引力。另外,也可以不使用吸引泵而将处理槽内的被处理液的水头压作为过滤驱动压加以利用、产生吸引力。
由此,在过滤运转中,一边从空气扩散装置4进行空气扩散,一边通过吸引泵等对膜盒3的内侧进行减压,由此,通过膜盒3的过滤膜10捕捉被处理液11中的污泥等,透过过滤膜10而流入到膜盒3的内侧的透过液,作为处理水5从取水喷嘴6通过连接管9被收集到集水管8,从集水管8通过导出管15而取出。
此时,通过从空气扩散装置4喷射的空气的气泡,在各膜盒3之间产生上升流13,通过该上升流13除去附着在膜盒3的膜面的膜面附着物。
另外,在维修等中取下膜盒3时,停止过滤运转,排出处理槽16内的被处理液11,然后,如图28所示,将膜盒3从上部开口部7向壳体2的上方拔出。
另外,由于从膜盒3的下方进行空气扩散,所以若想有效地利用空气扩散,则使过滤膜10在上下方向越长越有效,其结果,如图28所示,最好使膜盒3形成为纵长的形状(长方形)。
另外,这样的结构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1例如记载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87763)中。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形式中,由空气扩散装置4产生的上升流13的流速,在接近壳体2的内侧面2a的位置急剧地降低。因此,如图30所示,附着在过滤膜10的两侧部的膜面附着物与附着在过滤膜10的中央部的膜面附着物相比难以除去,因长时间的使用将导致在相邻的膜盒3的过滤膜10的侧部之间堵塞污泥14。在这种情况下,污泥14的堵塞部分E在过滤膜10的两侧部,遍及上下方向的大致全长而产生。另外,污泥14的堵塞部分E的宽度W相对于长度L非常小。
另外,上述堵塞部分E的污泥14成为拔出膜盒3时的阻力。以往,拔出膜盒3的方向F是与污泥14的堵塞部分E的长度L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所以在要遍及污泥14的堵塞部分E的长度L拔出膜盒3时,产生用于遍及长度L剪断污泥14的大的阻力,具有拔出膜盒3需要很大的劳动量的问题。
另外,为了将膜盒3向壳体2的上方拔出或者将膜盒3从壳体2的上方向壳体2内插入,具有需要较高地确保壳体2的上方的空间,并且,伴随着在高处进行作业的危险性的问题。
另外,如图29所示,由于取水喷嘴6设置在膜盒3的上端边,所以具有连接管9位于膜盒3的上方,上升流13与连接管9碰撞而被阻碍流动,不能充分除去膜盒3的膜面附着物的问题。另外,由于上升流13与连接管9碰撞、连接管9振动,所以具有取水喷嘴6的周边破裂的危险。
另外,在过滤运转中,透过过滤膜10流入到膜盒3的内侧的透过液(处理水),被从取水喷嘴6吸引而收集到集水管8中。此时,由于从膜盒3的下方进行空气扩散,因此,若想有效利用空气扩散,如图28所示,膜盒3最好形成为纵长的形状(长方形)。
但是,即使将膜盒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形成得较长、将膜盒3的形状形成为纵长,在取水喷嘴6仅设置在膜盒3的上端边的装置中,充分的吸引压也不会作用(触及)到膜盒3的下部,由此,具有难以有效地使用膜盒3的过滤膜10整体而获得透过液的问题。
作为上述问题的对策,可以考虑将取水喷嘴6设置在膜盒3的上端边和下端边,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具有如下的问题,即,上升流13与连接于膜盒3的上端边的取水喷嘴6的连接管9和连接于下端边的取水喷嘴6的连接管9碰撞,阻碍流动,不能够充分除去膜盒3的膜面附着物。
另外,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42376)中公开了如下的结构,即,在膜盒上设置多个取水喷嘴,其中,仅开放使用朝上的取水喷嘴,封闭剩下的取水喷嘴而不使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过滤运转中使用的仅是膜盒的上端边的取水喷嘴,因此,与上述同样,充分的吸引压不能够作用到膜盒的下部,具有因膜盒的形状而难以有效地使用过滤膜整体并获得过滤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拔出膜盒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并且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使用过滤膜整体而获得处理水(透过液)的膜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发明是一种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在平板状的膜盒的表面配置过滤膜,
多个膜盒以在与相向的膜盒的过滤膜之间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进行配置,
设置有产生沿着膜盒的膜面的一个方向的液流的液流产生装置,
在形成于相邻的膜盒之间的上述一个方向的液流的流路的两侧具有壁体,其中,
膜盒能够从与上述一个方向的液流大致正交且与膜盒的配置方向大致垂直的另一个方向进行拆装。
据此,通过由液流产生装置产生的一个方向的液流能够除去附着在膜盒的膜面上的膜面附着物。但是,由于上述一个方向的液流的流速在靠近膜盒的侧部的位置急剧降低,因此,在相邻的膜盒的侧部之间将堵塞污泥。
在这种情况下,污泥的堵塞部分在膜盒的两侧部遍及上述一个方向的大致全长而产生,污泥的堵塞部分的上述其它方向的宽度与污泥的堵塞部分的上述一个方向的长度相比非常小。
在维修等中取下膜盒时,将膜盒从另一方向取下,该另一方向与上述一个方向的液流大致正交并且与膜盒的配置方向大致正交。由此,取出膜盒的方向不是以往那样的污泥的堵塞部分的长度方向,而是与污泥的堵塞部分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因此,虽然拔出膜盒时的阻力遍及污泥的堵塞部分的宽度而产生,但是如上述那样污泥的堵塞部分的宽度与长度相比非常小,因此,在膜盒被拔出相当于污泥的堵塞部分的宽度量的时刻,堵塞部分的污泥被剪断而破碎。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减轻取出膜盒时所需要的劳动量。
在本申请的第二发明中,膜盒能够拆装地设置在上部开口的壳体内,
在膜盒的下方设置有产生沿着膜盒的膜面的上升流的空气扩散装置,
膜盒能够从与上升流正交的横向进行拆装。
据此,通过从空气扩散装置喷出空气而产生沿着膜盒的膜面的上升流,通过该上升流除去膜盒的膜面附着物。但是,上述上升流的流速由于在接近壳体的内侧面的部位、即在接近膜盒的侧部的部位急剧地降低,因此,在相邻的膜盒的侧部之间堵塞污泥。
在这种情况下,污泥的堵塞部分在膜盒的两侧部遍及上下方向的大致全长而产生,污泥的堵塞部分的横向的宽度与污泥的堵塞部分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比非常小。
在维修等中从壳体的内部取出膜盒时,通过从横向取出膜盒,取出膜盒的方向,不是如以往那样的污泥的堵塞部分的长度方向,而是与污泥的堵塞部分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因此,拔出膜盒时的阻力遍及污泥的堵塞部分的宽度而产生,但是如上述那样,由于污泥的堵塞部分的宽度与长度相比非常小,因此,在膜盒被拔出相当于污泥的堵塞部分的宽度的量的时刻,堵塞部分的污泥被剪断而破碎。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减轻从壳体的内部取出膜盒时所需要的劳动量。
另外,不需要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上方的空间,能够减少高处的危险的作业,安全性提高。
在本申请的第三发明中,在壳体内的下部设置有将膜盒向取出放入方向引导的梳齿状的引导部件。
据此,在从壳体的内部拔出膜盒时以及将膜盒插入壳体的内部时,由于膜盒的下部被引导部件引导,所以,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壳体从横向取出放入膜盒。
在本申请的第四发明中,在壳体内的上部设置有将膜盒向取出放入方向引导的梳齿状的引导部件。
据此,在从壳体的内部拔出膜盒时以及将膜盒插入壳体的内部时,由于膜盒的上部被引导部件引导,所以,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壳体从横向取出放入膜盒。
在本申请的第五发明中,在壳体的侧部设置有能够取出放入膜盒的侧部开口部,和覆盖侧部开口部的能够开闭或拆装的侧板。
据此,在维修等中,通过打开侧部开口部,能够通过侧部开口部向壳体的内部取出放入膜盒。另外,在过滤运转中,通过事先关闭侧部开口部,能够防止从空气扩散装置喷射的空气的气泡通过侧部开口部向壳体的外部逃逸。
在本申请的第六发明中,保持膜盒彼此的间隔的间隔保持部件配设在膜盒的侧方。
据此,即使在膜盒大型化的情况下,通过间隔保持部件也能够正确地维持各膜盒彼此的间隔。
在本申请的第七发明中,在膜盒的与上述另一个方向大致正交的侧边部设置有取水部,该取水部用于吸引通过膜过滤而获得的处理水。
据此,在经由连接管连接取水部和集水管的情况下,由于取水部设置在与膜盒的另一方向大致正交的侧边,因此通过液流产生装置产生的一个方向的液流不与连接管碰撞而顺利地流动。因此,能够充分去除膜盒的膜面附着物。另外,由于上述一个方向的液流不与连接管碰撞,因此,可以降低连接管的振动,防止在取水部的周边产生破裂。
本申请的第八发明是一种膜盒,该膜盒是在表面配置有过滤膜的纵长的膜盒,其中,在侧边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吸引通过膜过滤而获得的处理水的取水喷嘴,从下边到取水喷嘴的高度分别不同。
据此,在过滤运转中,通过对膜盒的内侧进行减压,透过过滤膜而流入膜盒的内侧的透过液作为处理液被从各取水喷嘴吸引而取出。各取水喷嘴设置在膜盒的侧边部,位于不同的高度,因此充分的吸引压作用于膜盒整体,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过滤膜整体而得到处理液(透过液)。
在本申请的第九发明中,在一方的侧边部设置有多个取水喷嘴。
在本申请的第十发明中,取水喷嘴之间的高度差为膜盒的横向的长度以上。
据此,如果取水喷嘴间的高度差过小,则通过各个取水喷嘴从过滤膜获得透过液的区域重复(干涉),有可能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过滤膜整体。对于这样的问题,通过将取水喷嘴间的高度差设定为膜盒的横向的长度以上,能够大幅减少通过各个取水喷嘴从过滤膜得到过滤液的区域重复(干涉)的情况,能够充分发挥出膜盒的能力。
本申请的第十一发明是一种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具有上述第八发明至第十发明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膜盒,其中,
在壳体内拆装自如地设有多个膜盒,
在膜盒的下方设置有用于产生沿着膜盒的膜面的上升流的空气扩散装置,
膜盒能够从与上升流正交且与膜盒的配置方向正交的横向相对于壳体进行拆装。
据此,由于膜盒为纵长的形状,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空气扩散装置所进行的空气扩散。
另外,在从壳体取出膜盒进行更换等的维护检修的情况下,从壳体内朝上述横向拔出膜盒或者从上述横向向壳体内插入膜盒即可。此时,由于各取水喷嘴设置在膜盒的侧边部,因此,取水喷嘴不会阻碍取出放入膜盒。
另外,在以往那样的从上下方向将膜盒插入拔出壳体的形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中,在将多个取水喷嘴设置在膜盒的侧边部的情况下,取水喷嘴将阻碍膜盒的取出插入。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在将膜盒取出时,取出膜盒的方向不是以往那样的污泥的堵塞部分的长度方向,而是与污泥的堵塞部分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因此,拔出膜盒时的阻力遍及污泥的堵塞部分的宽度而产生,但由于污泥的堵塞部分的宽度与长度相比非常小,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减轻取出膜盒时所需要的劳动量。
另外,不需要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上方的空间,能够减少高处的危险的作业,安全性提高。另外,通过侧部开口部能够容易地从框体的横向取出放入膜盒。另外,在过滤运转中,通过关闭侧部开口部,能够防止从空气扩散装置喷射的空气的气泡通过侧部开口部向壳体的外部逃逸。
另外,能够正确地保持各膜盒彼此的间隔。此外,通过液流产生装置产生的一个方向的流动不与连接取水部和集水管的连接管碰撞、能够顺利地流动。因此,能够充分地去除膜盒的膜面附着物,并且,能够减轻连接管的振动,能够防止在取水部的周边产生破裂。
此外,多个取水喷嘴设置在膜盒的侧边部,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因此,充分的吸引压作用在膜盒整体上。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过滤膜整体而获得处理水(透过液)。
此外,能够大幅减少通过各个取水喷嘴从过滤膜获得透过液的区域重复(干涉),能够充分地发挥膜盒的能力。
另外,在从横向将膜盒插入壳体内或从壳体内拆卸时,取水喷嘴不会阻碍膜盒的取出插入。由此,能够顺利地进行膜盒的更换、维护检修等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从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壳体取下侧盖和间隔保持部件、拔出膜盒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表示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盒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X-X向视图。
图6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盒的突部的剖视立体图。
图7是表示向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盒喷射清洗液进行清洗的方法的立体图。
图8A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间隔保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B是通过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间隔保持部件约束的膜盒的立体图。
图9A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间隔保持部件的狭缝与膜盒的支承部的凹部的嵌合部分的放大立体图,表示停止空气扩散的状态。
图9B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间隔保持部件的狭缝与膜盒的支承部的凹部的嵌合部分的放大剖视图,表示进行空气扩散的状态。
图10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壳体的左右一侧部与膜盒的左右一侧部的纵剖视图。
图11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壳体的左右一侧部与膜盒的左右一侧部的纵剖视图,表示从壳体取下侧盖和支承部件的状态。
图12A是图10的X-X向视图。
图12B是图11的X-X向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盒的局部剖切正视图。
图16是表示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盒的正视图。
图19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盒的正视图。
图21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盒的正视图。
图23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盒的正视图。
图25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盒的正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盒的正视图。
图28是以往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30A是表示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盒的污泥的堵塞部分的正视图。
图30B是图30A的X-X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31是浸没式膜分离装置。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31浸渍在处理槽32内,用于分离活性污泥和处理水。浸没式膜分离装置31具有上下开口的箱型的膜用的壳体33、相互平行相向地排列在该壳体33的内部的多个平板形状的膜盒34、设置在这些膜盒34的下方的空气扩散装置36。
另外,空气扩散装置36是如下的液流产生装置的一例,该液流产生装置通过从形成在空气扩散管上的多个喷出孔喷出空气,产生沿着膜盒34的膜面的上升流77(一个方向的液流的一例)。
如图2、图3所示,在用于浸没式膜分离装置31的运转的设置状态中,膜用的壳体33具有框体37、覆盖框体37的膜盒34的配置方向C的前后两端部的前后一对的端部盖38、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框体37的左右两侧部的左右一对的侧板39a、39b。
另外,侧板39a、39b为壁体的一例,位于形成在相邻的膜盒34之间的上述上升流77的流路的两侧。
框体37具有四边框形状的底部框41、四边框形状的上部框42、连结在这两个框41、42的四角之间的多根纵框43a、43b。
在框体37的左右两侧部形成有可向宽度方向A(左右方向)取出、放入膜盒34的侧部开口部45a、45b。另外,上述宽度方向A为与上升流77正交且与膜盒34的配置方向C正交的横向(另一方向)的一例。
一方的侧板39a通过多根螺栓46安装在框体37上,关闭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同样,另一方的侧板39b通过多根螺栓46安装在框体37上,关闭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另外,在拆下螺栓46、将一方的侧板39a从框体37取下的情况下,开放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同样地,在从框体37取下另一方的侧板39b的情况下,开放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
各膜盒34具有形成为上下方向长的长方形状的平板形状的滤板49、安装在滤板49的表背两侧的过滤膜50、设置在滤板49的两侧部的多个支承部51a、51b。支承部51a、51b在滤板49的宽度方向A的两侧部设置上下一对,向外侧方突出。在各支承部51a、51b上,形成有四边形状的凹部52。
在与滤板49的宽度方向A(另一方向)正交的两侧边的上端部设置有取水喷嘴53(取水部的一例),该取水喷嘴53用于吸引通过过滤膜50而获得的处理水。另外,在滤板49的表背两侧分别形成有与取水喷嘴53连通的透过水流路(省略图示)。此外,上述透过水流路通过过滤膜50进行覆盖。
如图1~图3所示,在框体37的上部框42的左右外侧方,在前后方向设置有用于收集从各膜盒34的取水喷嘴53吸引的处理水的左右一对的集水管55。集水管55和取水喷嘴53经由具有挠性的连接管56进行连接。另外,在集水管55上连接有用于导出处理水的导出管57,在导出管57上设置有产生用于吸引处理水的吸引力的吸引泵(省略图示)。另外,也可以不使用吸引泵而将处理槽32内的被处理水35的水头压用作过滤驱动压,以此产生吸引力。
如图4~图6所示,通过超声波等将过滤膜50的周缘部焊接在滤板49上,由此,将过滤膜50安装在滤板49上。另外,过滤膜50与滤板49的焊接部59沿着过滤膜50的周缘部形成在全周上。
在滤板49的表背两面分别形成有包围过滤膜50的周缘部的外侧的突部60。突部60通过一侧方的突部60a、另一侧方的突部60b、上方的突部60c、下方的突部60d构成为四边框形状。一侧方的突部60a沿着过滤膜50的左右一侧边的外侧形成。另一侧方的突部60b沿着过滤膜50的左右另一侧边的外侧形成。上方的突部60c沿着过滤膜50的上边的外侧形成。下方的突部60d沿着过滤膜50的下边的外侧形成。
另外,突部60具有三角形状的截面,并具有倾斜面61,该倾斜面61越从滤板49的周缘端接近过滤膜50的周缘端越向从滤板49的表面突出的方向倾斜。从滤板49的表面到突部60的前端为止的高度h设定得比过滤膜50的周缘部的高度t(厚度)高。
如图3、图10~图12所示,在膜用的壳体33的内部设置有将膜盒34向宽度方向A(取出放入方向的一例)引导的梳齿状的上部引导部件70和下部引导部件71。上部引导部件70在框体37的上部框42上左右设置一对,下部引导部件71在底部框41上左右设置一对。
在上部以及下部引导部件70、71上分别在前后形成多个引导槽72。膜盒34的上端部从宽度方向A可自由插入上部引导部件70的引导槽72或脱离该引导槽72,膜盒34的下端部从宽度方向A可自由插入下部引导部件71的引导槽72或脱离该引导槽72。
上部引导部件70的引导槽72的上里面70a和下部引导部件71的引导槽72的下里面71a之间的高度H1设定为比膜盒34的高度H2稍高。由此,膜盒34具有能够在上下方向B移动的间隙α(即,α=H1-H2)。另外,各引导槽72的宽度D设定为比膜盒34的厚度T稍大,由此,膜盒34具有能够在配置方向C(前后方向、膜盒34的厚度方向)移动的间隙β(即,β=D-T)。
如图2、图3所示,在膜用的壳体33的内部,在上下两个位置设置有左右一对的间隔间隔保持部件63a、63b,该左右一对的间隔保持部件63a、63b将各膜盒34彼此的间隔S保持为规定的间隔。如图8、图9所示,这些间隔保持部件63a、63b以容许向上下方向B的移动的方式保持各膜盒34的支承部51a、51b。间隔保持部件63a、63b具有横框64、设于横框64的保持体65。
如图8~图12所示,横框64是具有纵板部64a和横板部64b的角形状的部件。横框64的两端部通过螺栓66、螺母67装卸自如地连接在前后的纵框43a、43b之间。
另外,保持体65的材质是橡胶等弹性材料。在保持体65的外侧面,遍及整个长度形成有槽68。在保持体65的内侧面形成有前后多个狭缝69。横框64的横板部64b插入保持体65的槽68。由此,保持体65安装在横框64上。
如图9、图10、图12A所示,膜盒34的支承部51a、51b通过凹部52与保持体65的狭缝69嵌合,在该状态下,各膜盒34之间的配置方向C的间隔S由间隔保持部件63a、63b维持成规定的间隔。此外,支承部51a、51b的凹部52在宽度方向A(左右方向)、上下方向B、厚度方向C(前后方向)嵌入保持体65的狭缝69内而进行接触。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1)如图1所示,在过滤运转中,从空气扩散装置36进行空气扩散,并对各膜盒34的内侧进行减压,由此,通过膜盒34的过滤膜50捕捉被处理液35中的污泥等,透过过滤膜50而流入膜盒34的内侧的透过液,作为处理水79从各取水喷嘴53通过连接管56由集水管55收集。
此时,如图9B所示,在从空气扩散装置36喷射的空气的气泡的作用下,在各膜盒34之间产生上升流77,在该上升流77的作用下,除去膜盒34的膜面附着物。
另外,如图3、图4所示,由于取水喷嘴53设置在滤板49的两侧边的上端部上,因此上述上升流77不与连接管56碰撞而顺利地流动。因此,膜盒34的膜面附着物被充分除去。而且,由于上升流77不与连接管56碰撞,因此能够减少连接管56的振动,防止取水喷嘴53的周边发生破裂。
另外,如图9B所示,在过滤运转中,各间隔保持部件63a、63b的保持体65受到上述上升流77的力和作用在膜盒34上的浮力而产生变形,由此,膜盒34从下部引导部件71的引导槽72的下里面71a稍微上浮,积极地向上下方向B以及配置方向C振动。通过该振动除去膜盒34的膜面附着物,因此,膜盒34的清洗效果进一步提高。
(2)另外,在维修等中,在取下膜盒34时,停止空气扩散装置36进行的空气扩散,停止过滤运转,排出处理槽32内的被处理液74,然后,如图2、图11所示,松开螺栓46,从框体37取下一方的侧板39a,打开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
接下来,松开螺栓66、从框体37取下左右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a。由此,如图11、图12B所示,各膜盒34的左右一方的支承部51a从左右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a的狭缝69脱离。之后,如图2、图11的虚线所示,能够将膜盒34从膜用的壳体33的内部通过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向膜盒34的宽度方向A拔出,向壳体33的外侧方取出。此时,膜盒34的左右另一方的支承部51b的凹部52从左右另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b的狭缝69脱离,膜盒34由上下的引导槽72引导并被向宽度方向A拔出。
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膜盒34从壳体33的内部向宽度方向A(左右横向)拔出,并且,如图1所示,能够较低地抑制壳体33的上方的空间73的高度,能够减少高处的危险的作业,安全性提高。
(3)另外,在安装膜盒34时,如图2、图11所示,将膜盒34从壳体33的外侧方通过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向膜盒34的宽度方向A插入。此时,膜盒34由上下的引导槽72引导并向宽度方向A插入,膜盒34的左右另一方的支承部51b的凹部52插入左右另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b的狭缝69。
接下来,如图8B所示,安装螺栓66、将左右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a安装在框体37的左右一方的纵框43a上。由此,如图10、图12A所示,各膜盒34的左右一方的支承部51a的凹部52插入到左右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a的狭缝69中。
之后,安装螺栓46,如图10、图12A所示,将一方的侧板39a安装在框体37上,关闭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由此,膜盒34收纳在壳体33的内部,由间隔保持部件63a、63b将各膜盒34彼此的间隔S正确地保持为规定的间隔。
另外,在停止过滤运转、抽出处理槽32内的被处理液74的状态下,上升流77的力和浮力不作用在膜盒34上,如图9A所示,各间隔保持部件63a、63b的保持体65受到膜盒34的自重78而变形,由此,如图10所示,膜盒34沉入、由各间隔保持部件63a、63b和下部引导部件71支承。
如上所述,膜用的壳体33的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由一方的侧板39a关闭,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由另一方的侧板39b关闭,因此在过滤运转时,能够防止从空气扩散装置36喷射的空气的气泡通过侧部开口部45a、45b向壳体33的外部逃逸的情况。
(4)另外,在过滤运转中,如上述(1)所记载,通过从空气扩散装置36喷出空气而产生沿着膜盒34的膜面的上升流77,但是,该上升流77的流速,在越接近壳体33的侧板39a、39b的内侧面的部位、即越接近膜盒34的两侧部的部位越降低。因此,如图10、图12A所示,在相邻的膜盒34的侧部之间堵塞污泥14。
在这种情况下,污泥14的堵塞部分E在膜盒34的两侧部遍及上下方向B的大致全长而产生,污泥14的堵塞部分E的横向的宽度W与污泥14的堵塞部分E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相比非常小。
因此,如上述(2)记载的那样,在维修等中,在从壳体33的内部取出膜盒34时,通过从横向A取出膜盒34,取出膜盒34的方向不是以往那样的污泥14的堵塞部分E的长度L的方向(参照图30),而是与污泥14的堵塞部分E的宽度W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因此,拔出膜盒34时的阻力遍及污泥14的堵塞部分E的宽度W而产生,但是,如上所述,污泥14的堵塞部分E的宽度W与长度L相比非常小,因此,在膜盒34拔出相当于上述宽度W的量的时刻,堵塞部分E的污泥14被剪断而破碎。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减轻在从壳体33的内部取出膜盒34时所需要的劳动量。
(5)另外,在被处理液74的性状恶化、在膜盒34之间充满污泥14的情况下,或者在空气扩散装置36停止的状态下继续进行过滤运转等的进行异常的运转的情况下,操作者可以从清洗装置(省略图示)的喷射喷嘴76喷射高压的清洗液75、清洗膜盒34。此时,停止空气扩散装置36进行的空气扩散,并停止过滤运转,将处理槽32内的被处理液74排出,然后,如图2所示,松开螺栓46、从框体37取下一方的侧板39a,打开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
接着,如图7所示,使喷射喷嘴76与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相对,从喷射喷嘴76朝向膜盒34喷射高压的清洗液75。由此,高压的清洗液75通过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向各膜盒34之间喷射,充满在各膜盒34之间的污泥14破碎而被除去,各膜盒34的膜面得到清洗。
此时,如图5、图6所示,清洗液75在过滤膜50的左右一侧缘部的跟前与一侧方的突部60a碰撞,清洗液75的方向被一侧方的突部60a弯曲,因此,能够避免清洗液75直接碰撞过滤膜50的左右一侧缘部。由此,能够防止过滤膜50的左右一侧缘部从滤板49剥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从框体37取下一方的侧板39a和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a而打开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从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相对于壳体33取出放入膜盒34,但是也可以如图3所示,从框体37取下另一方的侧板39b和另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b,从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相对于壳体33取出放入膜盒3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从框体37取下一方的侧板39a而打开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将清洗液75从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向各膜盒34之间喷射,但是也可以如图3所示,从框体37取下另一方的侧板39b而打开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将清洗液75从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向各膜盒34之间喷射。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清洗液75碰撞膜盒34的另一侧方的突部60b,因此能够避免清洗液75直接碰撞过滤膜50的左右另一侧缘部的情况。或者,也可以将清洗液75从壳体33的上部开口部40向各膜盒34之间喷射。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清洗液75与膜盒34的上方的突部60c碰撞,因此能够避免清洗液75直接碰撞过滤膜50的上缘部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膜盒34上设置左右一对取水喷嘴53,在框体37上设置左右一对集水管55,但是也可以仅在左右单方上设置取水喷嘴53,仅在左右单方上设置集水管5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框体37上能够装卸地设置侧板39a、39b,但是也可以在框体37上能够开闭地设置侧板39a、39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作为液流产生装置的一例使用了空气扩散装置36,作为一个方向的液流的一例形成上升流77,以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S的方式平行排列多个膜盒34,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作为第二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也可以是如下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31,在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31中,作为液流产生装置的其他的示例使用旋转叶片81,作为一个方向的液流的一例形成前后方向的水平流82,以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S的方式平行排列多个膜盒3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壳体33的内部配置膜盒34,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作为第三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也可以通过在膜盒34的侧边部形成突出的壁部83、抵接配置膜盒34彼此,而使用壁部83代替侧板39a、39b。此时,壳体成为除去侧板39a、39b的结构,并且,各膜盒34之间的间隔S通过壁部83而保持为规定的间隔。
接下来,参照图15~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另外,对于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5所示,膜盒34形成为纵长的长方形。在膜盒34的与滤板49的宽度方向A正交的两侧边部中的一方的侧边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吸引通过过滤膜50获得处理水的取水喷嘴53、85(取水部的一例)。其中,第一取水喷嘴53位于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的上端部,第二取水喷嘴85位于一方的侧边部的上下两端部之间。从膜盒34的下边到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比从膜盒34的下边到第一取水喷嘴53的高度低。
另外,将膜盒34的纵向(上下方向)的长度Lv和横向(宽度方向A)的长度Lh之比(=Lv/Lh)设定为等于3。另外,将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设定为大于等于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即,Hd≥Lh)。
在滤板49的表背两侧分别形成与各取水喷嘴53、85连通的透过水流路86。另外,透过水流路86由过滤膜50覆盖。
如图16、图17所示,在框体37的左右一侧方上,在前后方向设置有上下一对集水管55、87,该一对集水管55、87用于收集从各膜盒34的各取水喷嘴53、85吸引的处理水。其中,第一集水管55和第一取水喷嘴53经由具有可挠性的第一连接管56连接。另外,第二集水管87和第二取水喷嘴85经由具有可挠性的第二连接管88连接。
在两集水管55、87上连接有用于导出处理水的导出管57,在导出管57上设置有产生用于吸引处理水的吸引力的吸引泵(省略图示)。另外,也可以不使用吸引泵而将处理槽32内的被处理液35的水头压用作过滤驱动压,以此产生吸引力。
另外,在左右一方的侧板39a上在上下多个位置形成有开口窗89、90。其中,第一开口窗89位于侧板39a的上端部,与第一取水喷嘴53相对。另外,第二开口窗90位于侧板39a的上下两端部之间,与第二取水喷嘴85相对。第一连接管56插通第一开口窗89,第二连接管88插通第二开口窗90。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1)在过滤运转中,从空气扩散装置36进行空气扩散,并对各膜盒34的内侧进行减压,由此,通过膜盒34的过滤膜50捕捉被处理水35中的污泥等,透过过滤膜50而流入膜盒34的内侧的透过水作为处理水79流经透过水流路86,并被从第一以及第二取水喷嘴53、85吸引,通过第一以及第二连接管56、88被收集到第一以及第二集水管55、87。
第一以及第二取水喷嘴53、85,设置在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位于不同高度的位置,因此,在膜盒34整体上作用充分的吸引压。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过滤膜50整体而得到处理水79(透过水)。
另外,如果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过小,则通过各个取水喷嘴53、85从过滤膜50获得透过水的区域重复,有可能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过滤膜50整体。对于这样的问题,如图15所示,通过将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设定为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以上,能够大幅减少通过各个取水喷嘴53、85从过滤膜50获得透过液的区域重复(干涉)的情况,能够充分发挥膜盒34的能力。
此时,通过从空气扩散装置36喷射的空气的气泡产生上升流77,通过该上升流77除去膜盒34的膜面附着物。另外,由于膜盒34为纵长形状,因此能够有效利用由上述空气扩散装置36进行的空气扩散。
另外,如图15、图17所示,由于第一以及第二取水喷嘴53、85设置在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因此上述上升流77不与第一以及第二连接管56、88碰撞而顺利流动。由此,能够充分除去膜盒34的膜面附着物。另外,由于上升流77不与第一以及第二连接管56、88碰撞,因此,能够减少连接管56、88的振动,能够防止在取水喷嘴53、85的周边发生破裂。
另外,从上述空气扩散装置36喷射的空气(气体)的一部分通过过滤膜50、被吸入膜盒34的内侧,或者,透过过滤膜50流入到膜盒34内侧的透过水(处理水)中的溶解气体的一部分气化。但是,由于第一取水喷嘴53位于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的上端部,因此,上述空气等的气体被从第一取水喷嘴53吸引、从膜盒34的内侧排出。由此,能够防止气体滞留在膜盒34的上端部的内侧。
(2)另外,在维修等中,在取下膜盒34时,停止空气扩散装置36进行的空气扩散,停止过滤运转,排出处理槽32内的被处理水35,然后,首先利用一方的侧板39a的第一开口窗89,如图17的虚线所示那样,从第一取水喷嘴53拆下第一连接管56的前端,并且,利用第二开口窗90从第二取水喷嘴85拆下第二连接管88的前端。
接下来,如图16、图17的虚线所示,拆下螺栓46、从框体37拆下另一方的侧板39b,打开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然后,拆下螺栓66、从框体37拆下左右另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b。并且,从壳体33的内部通过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向膜盒34的宽度方向A拔出膜盒34,向壳体33的外侧方取出。此时,膜盒34由上下的引导槽72引导,并被向宽度方向A拔出。由此,能够容易从壳体33的内部将膜盒34向宽度方向A(左右横向)拔出。
(3)另外,在安装膜盒34时,如图17的实线所示,从壳体33的外侧方通过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向膜盒34的宽度方向A插入膜盒34。此时,膜盒34由上下的引导槽72引导,并被向宽度方向A插入。接下来,安装螺栓66、将左右另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b安装在框体37上。
然后,安装螺栓46、如图17的实线所示将另一方的侧板39b安装到框体37上,关闭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由此,将膜盒34收纳在壳体33的内部,通过间隔保持部件63a、63b将各膜盒34彼此的间隔S正确地保持为规定的间隔。
然后,利用一方的侧板39a的第一开口窗89,如图17的实线所示,将第一连接管56的前端嵌入连接在第一取水喷嘴53上,并且,利用第二开口窗90将第二连接管88的前端嵌入连接在第二取水喷嘴85上。
这样,由于各取水喷嘴53、85设置在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因此取水喷嘴53、85不会影响膜盒34的取出放入。另外,在以往那样的从上下方向向壳体装卸膜盒的类型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中,在将多个取水喷嘴设置在膜盒的侧边部的情况下,取水喷嘴将影响膜盒的取出插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将多个取水喷嘴53、85设置在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但是,也可以将多个取水喷嘴53、85设置在相反侧的另一方的侧边部。在这种情况下,集水管55、87、连接管56、88、开口窗89、90也位于相反侧的另一方,并且,拆下一方的侧板39a,从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取出放入膜盒34。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8、图19所示,在与膜盒34的滤板49的宽度方向A正交的两侧边部中的一方的侧边部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一取水喷嘴53,在另一方的侧边部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二取水喷嘴85。
另外,将膜盒34的纵向(上下方向)的长度Lv和横向(宽度方向A)的长度Lh之比(=Lv/Lh)设定为等于3。另外,将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设定为大于等于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即,Hd≥Lh)。
在框体37的左右一侧方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收集从第一取水喷嘴53吸引的处理水的第一集水管55,在框体37的左右另一侧方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收集从第二取水喷嘴85吸引的处理水的第二集水管87。第一集水管55和第一取水喷嘴53经由第一连接管56连接,第二集水管87和第二取水喷嘴85经由第二连接管88连接。
另外,在左右一方的侧板39a的上端部形成有第一开口窗89,在另一方的侧板39b的下端部形成有第二开口窗90。第一连接管56插通第一开口窗89,第二连接管88插通第二开口窗90。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1)第一以及第二取水喷嘴53、85设置在膜盒34的两方的侧边部,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因此,充分的吸引压作用在膜盒34整体上,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过滤膜50整体而得到处理水(透过水)。
另外,若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过小,则通过各个取水喷嘴53、85从过滤膜50获得透过液的区域重复,有可能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过滤膜50整体。对于这样的问题,通过将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设定为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以上,能够大幅减少通过各个取水喷嘴53、85从过滤膜50获得透过液的区域重复(干涉)的情况,能够充分发挥膜盒34的能力。
另外,由于第一以及第二取水喷嘴53、85设置在膜盒34的两方的侧边部,因此,上述上升流77不与第一以及第二连接管56、88碰撞而顺利流动。由此,能够充分除去膜盒34的膜面附着物,并且,能够降低连接管56、88的振动,防止在取水喷嘴53、85的周边产生破裂。
(2)另外,在维修等中,在取下膜盒34时,停止空气扩散装置36进行的空气扩散,停止过滤运转,排出处理槽32内的被处理水35,然后,首先利用一方的侧板39a的第一开口窗89,如图19的虚线所示那样,从第一取水喷嘴53拆下第一连接管56的前端,并且,利用第二开口窗90从第二取水喷嘴85拆下第二连接管88的前端。
接下来,如图19的虚线所示,拆下螺栓46、从框体37拆下另一方的侧板39b,打开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然后,拆下螺栓66、从框体37拆下左右另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b。并且,如图19的虚线所示,从壳体33的内部通过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向膜盒34的宽度方向A拔出膜盒34,能够向壳体33的外侧方取出。
(3)另外,在安装膜盒34时,如图19的实线所示,从壳体33的外侧方通过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向膜盒34的宽度方向A插入膜盒34。接下来,安装螺栓66、将左右另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b安装在框体37上。
然后,安装螺栓46、如图19的实线所示将另一方的侧板39b安装到框体37上,关闭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由此,将膜盒34收纳在壳体33的内部,通过间隔保持部件63a、63b将各膜盒34彼此的间隔S正确地保持为规定的间隔。
然后,利用一方的侧板39a的第一开口窗89,如图19的实线所示,将第一连接管56的前端嵌入连接在第一取水喷嘴53上,并且,利用第二开口窗90将第二连接管88的前端嵌入连接在第二取水喷嘴85上。
这样,由于各取水喷嘴53、85设置在膜盒34的两方的侧边部,因此取水喷嘴53、85不会影响膜盒34的取出放入。另外,在以往那样的从上下方向向壳体装卸膜盒的类型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中,在将取水喷嘴设置在膜盒的两方的侧边部的情况下,取水喷嘴有可能会影响膜盒的取出插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在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的上端部设置第一取水喷嘴53,在另一方的侧边部的下端部设置第二取水喷嘴85,但是也可以将第一取水喷嘴53设置在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的下端部,将第二取水喷嘴85设置在另一方的侧边部的上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与第一以及第二取水喷嘴53、85的上下位置相对应的方式、改变集水管55、87、连接管56、88、开口窗89、90的上下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9的虚线所示,从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取出放入膜盒34,但是也可以从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取出放入。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
第6实施方式是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20、图21所示,在膜盒34的滤板49的一方的侧边部设置第一~第三取水喷嘴53、85、92(取水部的一例)。其中,第一取水喷嘴53位于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的上端部,第三取水喷嘴92位于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的下端部,第二取水喷嘴85位于第一取水喷嘴53与第三取水喷嘴92的上下之间。
另外,将膜盒34的纵向(上下方向)的长度Lv和横向(宽度方向A)的长度Lh之比(=Lv/Lh)设定为等于3。另外,将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1设定为大于等于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即,Hd1≥Lh)。另外,将第二取水喷嘴85和第三取水喷嘴92的高度差Hd2设定为大于等于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即,Hd2≥Lh)。
在框体37的左右一侧方设置有第一~第三集水管55、87、93。第一集水管55和第一取水喷嘴53经由第一连接管56连接。第二集水管87和第二取水喷嘴85经由第二连接管88连接。第三集水管93和第三取水喷嘴92经由第三连接管94连接。
另外,在左右一方的侧板39a上形成有第一~第三开口窗89、90、95。其中,第一开口窗89位于侧板39a的上端部,与第一取水喷嘴53相对。另外,第三开口窗95位于侧板39a的下端部,与第三取水喷嘴92相对。第二开口窗90位于第一开口窗89与第三开口窗95的上下之间,与第二取水喷嘴85相对。第一连接管56插通第一开口窗89,第二连接管88插通第二开口窗90,第三连接管94插通第三开口窗95。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1)在过滤运转中,透过过滤膜50而流入膜盒34的内侧的透过水作为处理水流经透过水流路86,并被从第一~第三取水喷嘴53、85、92吸引,通过第一~第三连接管56、88、94被收集到第一~第三集水管55、87、93,并通过导出管(省略图示)从第一~第三集水管55、87、93取出。
第一~第三取水喷嘴53、85、92,设置在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位于不同高度的位置,因此,在膜盒34整体上作用充分的吸引压。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过滤膜50整体而得到处理水(透过水)。
另外,在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1过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以及第二取水喷嘴53、85从过滤膜50获得透过液的区域重复,有可能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过滤膜50整体。同样,在第二取水喷嘴85和第三取水喷嘴92的高度差Hd2小的情况下,通过第二以及第三取水喷嘴85、92从过滤膜50获得透过液的区域重复,有可能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过滤膜50整体。对于这样的问题,通过将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1设定为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以上,并且将第二取水喷嘴85和第三取水喷嘴92的高度差Hd2设定为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以上,能够大幅减少通过各个取水喷嘴53、85、92从过滤膜50获得透过液的区域重复(干涉)的情况,能够充分发挥膜盒34的能力。
另外,上升流77不与第一~第三连接管56、88、94碰撞而顺利流动,因此,能够充分除去膜盒34的膜面附着物,并且能够减少连接管56、88、94的振动,防止在取水喷嘴53、85、92的周边发生破裂。
(2)另外,在维修等中取下膜盒34时,利用一方的侧板39a的第一开口窗89,如图21的虚线所示,从第一取水喷嘴53拆下第一连接管56的前端,并且,利用第二开口窗90从第二取水喷嘴85拆下第二连接管88的前端,利用第三开口窗95从第三取水喷嘴92拆下第三连接管94的前端。
接下来,如图21的虚线所示,拆下另一方的侧板39b、打开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从框体37拆下左右另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b。然后,从壳体33的内部通过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向膜盒34的宽度方向A拔出膜盒34,向壳体33的外侧方取出。
(3)另外,在安装膜盒34时,如图21的实线所示,从壳体33的外侧方通过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向膜盒34的宽度方向A插入膜盒34。然后,将左右另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b安装在框体37上,将另一方的侧板39b安装在框体37上、关闭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
然后,利用一方的侧板39a的第一开口窗89,如图21的实线所示,将第一连接管56的前端嵌入连接在第一取水喷嘴53上,并且,利用第二开口窗90将第二连接管88的前端嵌入连接在第二取水喷嘴85上,并且利用第三开口窗95将第三连接管94的前端嵌入连接在第三取水喷嘴92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将多个取水喷嘴53、85、92设置在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但是,也可以将多个取水喷嘴53、85、92设置在相反侧的另一方的侧边部。在这种情况下,集水管55、87、93、连接管56、88、94、开口窗89、90、95也位于相反侧的另一方,并且,拆下一方的侧板39a,从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a取出放入膜盒3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在膜盒34的侧边部设置三个取水喷嘴53、85、92,但是也可以与膜盒34的尺寸相对应地设置两个或者四个以上的多个取水喷嘴53、85、92。在这种情况下,使集水管55、87、93、连接管56、88、94、开口窗89、90、95的各数量与取水喷嘴53、85、92的个数对应即可。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
如图22、图23所示,在膜盒34的滤板49的侧边部设置第一~第三取水喷嘴53、85、92。其中,第一取水喷嘴53位于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的上端部。第三取水喷嘴92位于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的下端部。第二取水喷嘴85设置在膜盒34的另一方的侧边部、位于第一取水喷嘴53与第三取水喷嘴92的上下之间。
另外,将膜盒34的纵向(上下方向)的长度Lv和横向(宽度方向A)的长度Lh之比(=Lv/Lh)设定为等于3。另外,将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1设定为大于等于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即,Hd1≥Lh)。另外,将第二取水喷嘴85和第三取水喷嘴92的高度差Hd2设定为大于等于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即,Hd2≥Lh)。
在框体37的左右一侧方设置有第一以及第三集水管55、93,在框体37的左右另一侧方设置有第二集水管87。第一集水管55和第一取水喷嘴53经由第一连接管56连接。第二集水管87和第二取水喷嘴85经由第二连接管88连接。第三集水管93和第三取水喷嘴92经由第三连接管94连接。
另外,在左右一方的侧板39a上形成有第一以及第三开口窗89、95。在左右另一方的侧板39a上形成有第二开口窗90。其中,第一开口窗89位于一方的侧板39a的上端部,与第一取水喷嘴53相对。第三开口窗95位于一方的侧板39a的下端部,与第三取水喷嘴92相对。第二开口窗90位于另一方的侧板39b的上下两端部之间,与第二取水喷嘴85相对。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1)第一~第三取水喷嘴53、85、92,设置在膜盒34的侧边部,位于不同高度的位置,因此,在膜盒34整体上作用充分的吸引压。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过滤膜50整体而得到处理水(透过水)。
另外,在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1过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以及第二取水喷嘴53、85从过滤膜50获得透过液的区域重复,有可能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过滤膜50整体。同样,在第二取水喷嘴85和第三取水喷嘴92的高度差Hd2过小的情况下,通过第二以及第三取水喷嘴85、92从过滤膜50获得透过液的区域重复,有可能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过滤膜50整体。对于这样的问题,通过将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1设定为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以上,并且将第二取水喷嘴85和第三取水喷嘴92的高度差Hd2设定为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以上,能够大幅减少通过各个取水喷嘴53、85、92从过滤膜50获得透过液的区域重复(干涉)的情况,能够充分发挥膜盒34的能力。
另外,上升流77不与第一~第三连接管56、88、94碰撞而顺利流动,因此,能够充分除去膜盒34的膜面附着物,并且能够减少连接管56、88、94的振动,防止在取水喷嘴53、85、92的周边发生破裂。
(2)另外,在维修等中取下膜盒34时,利用一方的侧板39a的第一开口窗89,如图23的虚线所示,从第一取水喷嘴53拆下第一连接管56的前端,并且,利用第三开口窗95从第三取水喷嘴92拆下第三连接管94的前端,并利用另一方的侧板39b的第二开口窗90从第二取水喷嘴85拆下第二连接管88的前端。
接下来,如图23的虚线所示,拆下另一方的侧板39b、打开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从框体37拆下左右另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b。然后,从壳体33的内部通过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向膜盒34的宽度方向A拔出膜盒34,向壳体33的外侧方取出。
(3)另外,在安装膜盒34时,如图23的实线所示,从壳体33的外侧方通过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向膜盒34的宽度方向A插入膜盒34。然后,将左右另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b安装在框体37上,将另一方的侧板39b安装在框体37上、关闭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
然后,利用一方的侧板39a的第一开口窗89,如图23的实线所示,将第一连接管56的前端嵌入连接在第一取水喷嘴53上,并且,利用第三开口窗95将第三连接管94的前端嵌入连接在第三取水喷嘴92上,利用另一方的侧板39b的第二开口窗90将第二连接管88的前端嵌入连接在第二取水喷嘴85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将取水喷嘴53、92设置在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将取水喷嘴85设置在膜盒34的另一方的侧边部,但是,也可以将取水喷嘴53、92设置在另一方的侧边部,将取水喷嘴85设置在一方的侧边部。在这种情况下,集水管55、87、93、连接管56、88、94、开口窗89、90、95的位置也与取水喷嘴53、85、92的位置相对应地分别变更为相反侧即可。
另外,可以在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设置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多个取水喷嘴53、92,也可以在膜盒34的另一方的侧边部设置两个以上的多个取水喷嘴85。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
如图24、图25所示,在膜盒34的滤板49的侧边部设置第一~第四取水喷嘴53、85、92、96。其中,第一取水喷嘴53位于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的上端部。第二取水喷嘴85位于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的上下两端部之间。并且,第三取水喷嘴92位于膜盒34的另一方的侧边部的上端部。第四取水喷嘴96位于膜盒34的另一方的侧边部的上下两端部之间。
从膜盒34的下边到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比从膜盒34的下边到第一取水喷嘴53的高度低。从膜盒34的下边到第四取水喷嘴96的高度,比从膜盒34的下边到第三取水喷嘴92的高度低。另外,从膜盒34的下边到第一以及第三取水喷嘴53、92的高度相同。从膜盒34的下边到第二以及第四取水喷嘴85、96的高度相同。
另外,将膜盒34的纵向(上下方向)的长度Lv和横向(宽度方向A)的长度Lh之比(即,纵横比=Lv/Lh)设定为等于3。另外,将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1设定为大于等于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即,Hd1≥Lh)。另外,将第三取水喷嘴92和第四取水喷嘴96的高度差Hd2设定为大于等于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即,Hd2≥Lh)。
在框体37的左右一侧方的上部,在前后方向设置有用于收集从各膜盒34的第一以及第二取水喷嘴53、85吸引的处理水的第一集水管55。另外,在框体37的左右另一侧方的上部,在前后方向设置有用于收集从各膜盒34的第三以及第四取水喷嘴92、96吸引的处理水的第二集水管87。
第一集水管55和第一取水喷嘴53经由第一连接管56连接。第一集水管55和第二取水喷嘴85经由第二连接管88连接。第二集水管87和第三取水喷嘴92经由第三连接管94连接。第二集水管87和第四取水喷嘴96经由第四连接管97连接。此外,第一~第四各连接管56、88、94、97分别具有挠性。
另外,在左右一方的侧板39a上形成有第一以及第二开口窗89、90。其中,第一开口窗89位于侧板39a的上端部,与第一取水喷嘴53相对。另外,第二开口窗90位于侧板39a的上下两端部之间,与第二取水喷嘴85相对。第一连接管56插通第一开口窗89,第二连接管88插通第二开口窗90。
另外,在左右另一方的侧板39b上形成有第三以及第四开口窗95、98。其中,第三开口窗95位于侧板39b的上端部,与第三取水喷嘴92相对。另外,第四开口窗98位于侧板39b的上下两端部之间,与第四取水喷嘴96相对。第三连接管94插通第三开口窗95,第四连接管97插通第四开口窗98。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1)在过滤运转时,透过过滤膜50而流入膜盒34内侧的透过水,作为处理水,流过透过水流路86,被从第一~第四取水喷嘴53、85、92、96吸引,并通过第一以及第二连接管56、88被收集到第一集水管55,并且,通过第三以及第四连接管94、97被收集到第二集水管87。
第一以及第二取水喷嘴53、85设置在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位于不同高度的位置,并且,第三以及第四取水喷嘴92、96设置在膜盒34的另一方的侧边部,位于不同高度的位置,因此,在膜盒34整体上作用充分的吸引压,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过滤膜50整体而得到处理水(透过水)。
另外,在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1过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以及第二取水喷嘴53、85从过滤膜50获得透过液的区域重复,有可能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过滤膜50整体。同样,在第三取水喷嘴92和第四取水喷嘴96的高度差Hd2过小的情况下,通过第三以及第四取水喷嘴92、96从过滤膜50获得透过液的区域重复,有可能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过滤膜50整体。对于这样的问题,通过将第一取水喷嘴53和第二取水喷嘴85的高度差Hd1设定为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以上,并且将第三取水喷嘴92和第四取水喷嘴96的高度差Hd2设定为膜盒34的横向的长度Lh以上,能够大幅减少通过各个取水喷嘴53、85、92、96从过滤膜50获得透过液的区域重复(干涉)的情况,能够充分发挥膜盒34的能力。
另外,上升流77不与第一~第四连接管56、88、94、97碰撞而顺利流动,因此,能够充分除去膜盒34的膜面附着物,并且能够减少连接管56、88、94、97的振动,防止在取水喷嘴53、85、92、96的周边发生破裂。
另外,第一以及第二连接管56、88与共同的第一集水管55连接,第三以及第四连接管94、97与共同的第二集水管87连接,因此,能够削减相对于取水喷嘴53、85、92、96的个数的集水管55、87的根数。
(2)另外,在维修等中取下膜盒34时,利用一方的侧板39a的第一开口窗89,如图25的虚线所示,从第一取水喷嘴53拆下第一连接管56的前端,并且,利用第二开口窗90从第二取水喷嘴85拆下第二连接管88的前端,进而利用另一方的侧板39b的第三开口窗95从第三取水喷嘴92拆下第三连接管94的前端,并且,利用第四开口窗98从第四取水喷嘴96拆下第四连接管97的前端。
接下来,如图25的虚线所示,拆下另一方的侧板39b、打开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从框体37拆下左右另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b。然后,从壳体33的内部通过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向膜盒34的宽度方向A拔出膜盒34,向壳体33的外侧方取出。
(3)另外,在安装膜盒34时,如图25的实线所示,从壳体33的外侧方通过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向膜盒34的宽度方向A插入膜盒34。然后,将左右另一方的间隔保持部件63b安装在框体37上,将另一方的侧板39b安装在框体37上、关闭另一方的侧部开口部45b。
然后,利用第一开口窗89,如图25的实线所示,将第一连接管56的前端嵌入连接在第一取水喷嘴53上,并且,利用第二开口窗90将第二连接管88的前端嵌入连接在第二取水喷嘴85上,进而利用第三开口窗95将第三连接管94的前端嵌入连接在第三取水喷嘴92上,并且利用第四开口窗98将第四连接管97的前端嵌入连接在第四取水喷嘴96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将两个取水喷嘴53、85设置在膜盒34的一方的侧边部,但是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多个。另外,在膜盒34的另一方的侧边部设置两个取水喷嘴92、96,但是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多个。在这种情况下,连接管56、88、94、97、开口窗89、90、95、98的数量和位置与取水喷嘴53、85、92、96的个数和位置相对应地变更即可。
在上述第四~第八实施方式中,在一方的侧板39a上形成开口窗89、90,但是也可以代替形成开口窗89、90而将一方的侧板39a分割成上下多个板片,在这些板片之间形成间隙,利用上述间隙将连接管的前端自由拆装地设置在取水喷嘴上。同样,虽然在另一方的侧板39b上形成开口窗95、98,但是也可以代替形成开口窗95、98而将另一方的侧板39b分割成上下多个板片,在这些板片之间形成间隙,利用上述间隙将连接管的前端自由拆装地设置在取水喷嘴上。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膜盒34形成为纵长的长方形,但是并不限定于长方形,若为纵长形状,例如作为第九实施方式如图26所示,也可以是膜盒34的侧边34a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的形状。并且,作为第十实施方式如图27所示,也可以为将膜盒34的四角34b形成为圆弧状的形状。
在上述第四~第十实施方式中,将膜盒34的纵向的长度Lv和横向的长度Lh的比(纵横比=Lv/Lh)设定为3,但是在将取水喷嘴53在膜盒34的上端部仅设置一处的情况下,如果上述纵横比(=Lv/Lh)超过2.5,则透过液的流束相对于过滤膜50的面积增加的增加比例急剧减少,因此,在上述纵横比(=Lv/Lh)为下限值2.5以上的情况下,设置多个取水喷嘴的结构是有效的。并且,从膜盒34的处理性的方面考虑,上述纵横比的上限值最好为4以下。

Claims (11)

1.一种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在平板状的膜盒的表面配置过滤膜,
多个膜盒以在与相向的膜盒的过滤膜之间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进行配置,
设置有产生沿着膜盒的膜面的一个方向的液流的液流产生装置,
在形成于相邻的膜盒之间的上述一个方向的液流的流路的两侧具有壁体,其特征在于,
膜盒能够从与上述一个方向的液流大致正交且与膜盒的配置方向大致垂直的另一个方向进行拆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膜盒能够拆装地设置在上部开口的壳体内,
在膜盒的下方设置有产生沿着膜盒的膜面的上升流的空气扩散装置,
膜盒能够从与上升流正交的横向进行拆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的下部设置有将膜盒向取出放入方向引导的梳齿状的引导部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的上部设置有将膜盒向取出放入方向引导的梳齿状的引导部件。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侧部设置有能够取出放入膜盒的侧部开口部,和覆盖侧部开口部的能够开闭或拆装的侧板。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膜盒彼此的间隔的间隔保持部件配设在膜盒的侧方。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膜盒的与上述另一个方向大致正交的侧边部设置有取水部,该取水部用于吸引通过膜过滤而获得的处理水。
8.一种膜盒,是在表面配置有过滤膜的纵长的膜盒,其特征在于,在侧边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吸引通过膜过滤而获得的处理水的取水喷嘴,从下边到取水喷嘴的高度分别不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膜盒,其特征在于,在一方的侧边部设置有多个取水喷嘴。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膜盒,其特征在于,取水喷嘴之间的高度差为膜盒的横向的长度以上。
11.一种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具有权利要求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膜盒,其特征在于,
在壳体内拆装自如地设有多个膜盒,
在膜盒的下方设置有用于产生沿着膜盒的膜面的上升流的空气扩散装置,
膜盒能够从与上升流正交且与膜盒的配置方向正交的横向相对于壳体进行拆装。
CN200880118165.1A 2007-11-28 2008-11-27 浸没式膜分离装置以及膜盒 Active CN101878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7504 2007-11-28
JP2007-307504 2007-11-28
JP2008-154930 2008-06-13
JP2008154930A JP5376424B2 (ja) 2007-11-28 2008-06-13 浸漬型膜分離装置
PCT/JP2008/003484 WO2009069294A1 (ja) 2007-11-28 2008-11-27 浸漬型膜分離装置および膜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8062A true CN101878062A (zh) 2010-11-03
CN101878062B CN101878062B (zh) 2014-11-12

Family

ID=40678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8165.1A Active CN101878062B (zh) 2007-11-28 2008-11-27 浸没式膜分离装置以及膜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78290B2 (zh)
EP (1) EP2228124B1 (zh)
JP (1) JP5376424B2 (zh)
CN (1) CN101878062B (zh)
WO (1) WO200906929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2753A (zh) * 2013-04-22 2015-12-09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空气过滤装置
CN115379888A (zh) * 2020-03-23 2022-11-22 株式会社明电舍 支撑结构和膜过滤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44350B1 (ko) * 2011-01-12 2011-06-29 박병선 수처리 장치
CN104411643B (zh) * 2012-07-10 2017-10-24 东丽株式会社 元件单元、分离膜模块、分离膜元件的装卸方法
DE102015220553A1 (de) * 2015-10-21 2017-04-27 Itn Nanovation Ag Verfahren zum Reinigen einer porösen Membran
JP6156480B2 (ja) * 2015-12-25 2017-07-05 株式会社明電舎 膜カセット及び膜ユニット
US10940440B2 (en) 2016-05-31 2021-03-09 Meidensha Corporation Film separation device, structure for arranging film element, and film cassette and film unit
EP3498362A4 (en) * 2016-08-11 2020-04-22 Amogreentech Co., Ltd. PLATE TYPE FILTER MODULE FOR WATER TREATMENT, AND FILTER ASSEMBLY FOR WATER TREATMENT COMPRISING SAME
AU2019456757A1 (en) * 2019-07-16 2022-02-10 Fibracast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eeding immersed membrane unit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9339A (ja) * 1994-05-09 1995-11-14 Kubota Corp 平板型膜分離装置
JPH0839061A (ja) * 1994-08-01 1996-02-13 Kurita Water Ind Ltd 浸漬型膜分離装置
JP2002361051A (ja) * 2001-06-07 2002-12-17 Kubota Corp 膜カートリッジ
US20050123727A1 (en) * 2003-12-03 2005-06-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mbrane modules and integrated membrane cassett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12015A (en) * 1940-09-09 1943-02-23 Brosites Machine Company Inc Frame for dialyzing apparatus
US7037426B2 (en) * 2000-05-04 2006-05-02 Zenon Environmental Inc. Immersed membrane apparatus
JPH10180052A (ja) 1996-12-27 1998-07-07 Inax Corp 膜分離装置
JPH11244672A (ja) * 1998-03-02 1999-09-14 Daisen Membrane Systems Kk 平膜エレメン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平膜モジュール
JP3606735B2 (ja) * 1998-04-21 2005-01-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活性汚泥用膜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A2290053C (en) * 1999-11-18 2009-10-20 Zenon Environmental Inc. Immersed membrane module and process
US20040007527A1 (en) * 1998-11-23 2004-01-15 Zenon Environmental Inc. Membrane filtration device and process
JP2002362051A (ja) 2001-06-05 2002-12-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平版印刷版用原版
AU2007242360B2 (en) 2006-03-27 2010-09-30 Toray Industries, Inc. Membrane element, membrane unit and multistage membrane uni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9339A (ja) * 1994-05-09 1995-11-14 Kubota Corp 平板型膜分離装置
JPH0839061A (ja) * 1994-08-01 1996-02-13 Kurita Water Ind Ltd 浸漬型膜分離装置
JP2002361051A (ja) * 2001-06-07 2002-12-17 Kubota Corp 膜カートリッジ
US20050123727A1 (en) * 2003-12-03 2005-06-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mbrane modules and integrated membrane cassette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2753A (zh) * 2013-04-22 2015-12-09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空气过滤装置
CN105142753B (zh) * 2013-04-22 2017-05-10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空气过滤装置
CN115379888A (zh) * 2020-03-23 2022-11-22 株式会社明电舍 支撑结构和膜过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8062B (zh) 2014-11-12
JP5376424B2 (ja) 2013-12-25
WO2009069294A1 (ja) 2009-06-04
US20110005987A1 (en) 2011-01-13
JP2009148743A (ja) 2009-07-09
US9878290B2 (en) 2018-01-30
EP2228124A1 (en) 2010-09-15
EP2228124B1 (en) 2021-02-17
EP2228124A4 (en) 201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8062B (zh) 浸没式膜分离装置以及膜盒
CN101287538B (zh) 使用歧管以减少回洗的水过滤装置
EP1716914B1 (en) Hollow fibre filtration device with aeration tubes
JP4579745B2 (ja) 細胞捕捉装置
JP5566031B2 (ja) 間隔保持部材および膜エレメントおよび浸漬型膜分離装置
JPWO2016190349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気泡除去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142732A (ja) 浸漬型膜分離装置
JP5300209B2 (ja) フィルタ洗浄用ノズルを備えた懸濁物質濾過装置
JP200010307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TW200528176A (en) Cartridge element for dust collector
EP1732672B1 (en) Submerged hollow fiber membrane module
US8647507B2 (en) Membrane cartridge
CN109070005A (zh) 中空纤维膜组件
JP200010308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415497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077223B2 (ja) 排水膜濾過装置
JP5065506B2 (ja) 濾過装置
JP3929194B2 (ja) 中空糸膜ユニット及び膜分離装置
KR102541196B1 (ko) 침지형 중공사막 수처리장치
JP200409830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JP4058719B2 (ja) フィルタ
JPH08285493A (ja) 熱交換器の洗浄体捕集方法及び洗浄体捕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