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38B - 精梳机锡林 - Google Patents

精梳机锡林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38B
CN1018738B CN89100777A CN89100777A CN1018738B CN 1018738 B CN1018738 B CN 1018738B CN 89100777 A CN89100777 A CN 89100777A CN 89100777 A CN89100777 A CN 89100777A CN 1018738 B CN1018738 B CN 1018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ing
cylinder
radius
faller
si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9100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054A (zh
Inventor
岸胜敏
馆繁征
稻垣和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KATA INDUSTRY Co Ltd
How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KAT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KAT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KATA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38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9/00Combing machines
    • D01G19/06Details
    • D01G19/10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operating features of combing elements
    • D01G19/105Combing cyl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棉精梳机中的精梳锡林。发明中的方形针板的旋转方向的后方装配上一个须丛控制部件,该部件在其向着锡林旋转方向上向下做成一定斜度,形成一个具有前侧倾斜面的山形状;并且使该须丛控制部件的顶面在分离罗拉从反转变成正转时基本上正对着分离罗拉,前侧倾斜面的前端部的半径比弓形针板的半径做得小些,从而在最后一列精梳针的后方形成一个凹部。这种结构,使由于向下抽气流在分离罗拉附近的作用,回送的纤维须不发生散乱。

Description

本发明与精梳机特别是棉精梳机中的精梳锡林有关。
精梳机在其吸棉箱内设置有精梳锡林(以下简称锡林)和旋转刷,靠锡林上的精梳针来梳理棉卷,然后用旋转刷刷去残留在精梳针上的短纤维,被刷掉的短纤维在抽气气流的作用下被抽到吸棉罗拉上。吸棉箱内的抽气气流主要是在吸棉箱前侧壳体部分与锡林之间沿锡林旋转方向,在滚筒外圆形成空气流路从上向下流动。向下流动的抽气气流起这样的作用,即;吸引分离罗拉后方的吸棉箱开口部位的空气;当分离罗拉反转,梳理的纤维须回返的时候,抽气气流使纤维沿着下分离罗拉的表面,使纤维须的后端导入到上述的空气流路中去。为了使得因分离罗拉反转而返回的纤维须的前部至少是在通过下分离罗拉和锡林的间隙之前受到向下流动的抽气气流的作用,在以前的滚筒上,将平衡弓形板的半径取得比弓形针板要小,(减小直径10~15mm)以使锡林(平衡弓形板)的外圆周表面与旋转刷之间的间隙变得大些。然而,把半圆筒状的平衡弓形板的直径一减小,在把用精梳针精梳了的须丛传递到分离罗拉的动作期间,前进中的缓冲板下面与平衡弓形板之间的间隙变得大了。这一间隙一大,由于垂直的上钳板的前进、钳板与分离罗拉之间的空气,即上钳板前方的一部分空气就通过缓冲板与平衡弓形板的间隙向后方流动。精梳机一进行高进运转,就会有气流从上钳板前方沿缓冲板的底面向后方流动,由于这一气流的作用,许多精梳后呈一根根突出状态的须丛的前端向 下方被弯曲成J字状。这种须丛的前端一接近下分离罗拉的外圆周,就受到前述的向下的抽气气流的作用,该前端就会散乱进而弯折向下,从而不能使须丛与靠分离罗拉逆转而返回的纤维须接合起来,使纺织中断,这是一个致命问题。
应对这种J字状单折的须丛的状态加以控制,在专利公报昭60-30763号中公开了一项技术;即在弓形针板的旋转方向的后方配设一个缩小间隙用部件,以期在把被精梳的须丛递送到分离罗拉的动作中,缩小钳板缓冲板下面与锡林外圆周面的间隙。
根据上述专利公报昭60-30763号的技术,在把须丛向分离罗拉上递送的动作中,由于缩小缓冲板与锡林间的间隙,缩小间隙用部件被做成与弓形针板的半径相同的切口圆筒状,从弓形针板上的最后列的针到缩小间隙用部件的沿锡林旋转方向的后端形成了大约90°的圆筒状的面。因此,在分离罗拉反转的动作中,这个圆筒面与下分离罗拉的间隙也变小了。这个间隙一小,在吸棉箱内上述空气流路中从上向下流动的抽气气流在分离罗拉附近的流量也少了,流速也减弱了。精梳机一旦高速运转,靠分离罗拉逆转而退回的纤维须的返退速度比分离罗拉附近的空气流速还要快,因此,纤维须的后端不沿着下罗拉的表面送出,而是出现混乱,纤维须在下分离罗拉的后方鼓起成“っ”字状弯曲。这样纤维须在后面蓬起,前进中的须丛的前端与纤维须发生冲突,纤维弯折从而不能够接合起来。因此,以前安装了缩小间隙用部件的锡林,由于锡林的外圆周面与下分离罗拉的小间隙,锡林的旋转数(单位时间内)受到制约,不能实现高速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梳机锡林,该锡林克服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在弓形针板的旋转方向的后方装配上一个须丛控制部件,该部件在其向着锡林旋转方向上向下做成一定斜度,形成一个具有前侧倾斜面的山形状,并且使该须丛控制部件的顶面在分离罗拉从反转变成正转时基本上正对着下分离罗拉,并且前述的前侧倾斜面的前端部的半径比弓形针板的半径做得小些,从而在最后一列精梳针的后方形成一个凹部。本发明是以上述为特征的锡林。
这种结构,当分离罗拉开始反转,至少到纤维须的后端从下分离罗拉和锡林的外圆周面之间通过之前这一期间内。锡林是在这种状态下旋转的;即锡林的凹部对着下分离罗拉,须丛控制部件的顶部对着缓冲板的下面。从而,在分离罗拉反转的过程中,从钳板装置开放对棉卷的夹持到分离罗拉变成正转的这一期间内,须丛控制部件的顶面是在被精梳过的须丛的正下方移动。这样,上述的锡林凹部对着下分离罗拉的这段时间内,由于向下抽气气流在分离罗拉附近的作用,回送的纤维须沿着下分离罗拉的表面向下方导入,不会发生纤维须的散乱,弯折现象。此外,被精梳过的须丛搭载在沿正下方移动的须丛控制部件的上面,随该部件前行,须丛从须丛控制部件上分离开以后,伴随着该部件的旋转产生离心气流,这股离心气流把须丛的前端向上吹起,使其前端与纤维须重合起来,因此,须丛的纤维也不发生散乱。
正如以上所详述的那样,当分离罗拉反转,至少是在纤维须的后端从下分离罗拉和锡林外圆周面之间通过之前这一期间内,由于向下流动的抽气气流充分作用在其纤维须上,所以即使是高速旋转,纤维须也不发生纤维散乱,弯折等现象,此外,被精梳过的须丛在放开夹持向分离罗拉递送的过程中,由于须丛控制部件旋转产生的离心气流 作用在须丛上,使得须丛的纤维能够既不乱也不弯折地理想地接合在返回的纤维须上。这一结果使在原来的精梳机上不能实现的高速旋转成为可能,并且可以得到弯折少而均整度高的棉条。若将锡林的旋转速度保留在原有的程度上,则纤维的平行度有飞跃的提高,具有提高棉条的均整度20%以上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一截面侧视图,表示一个安装了本发明的精梳锡林的精梳机的实施例;
图2至图5是表明须丛控制部件作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6表示用安装了不同顶面半径的须丛控制部件的精梳锡林纺出的棉条的均整度线图;
图7、图8、图9以及图10是分别表示本发明其他 例子的精梳锡林的侧视图。
9……缓冲板    10……喂入罗拉
13……上钳板    30……精梳机锡林
34……精梳针    35……弓形针板
36……平衡弓形板    40……须丛控制部件
41……顶面    42……前侧倾斜面
61,62……分离罗拉
G……凹部    θ……倾斜角度
实施例
就第1图所示的精梳机中的一个实施例做以下说明。首先,就实施例中的钳板装置的结构加以说明。每个精梳单元都有一对钳板杆22,将它们用螺栓3夹紧固定在所有精梳单元共用的钳板轴1上,该轴被机架支承并能相对于机架做往复旋转运动。在机架上还安装有钳板支承轴4,在轴4上回转自由地支承着一对与钳板杆2相对应的摇杆5,摇杆5和钳板杆上端部的钳板本体支承轴6,以及在钳板杆2的上端部的传动销7上连接了钳板本体8,构成了四连杆机构,随着钳板轴1的往复旋转,钳板本体8做前后运动。缓冲板9装配在钳板本体8上,支持着喂入罗拉10的喂入罗拉压紧件11安装在钳板本体的支承轴6上,在图中省略了的圆柱扭力弹簧的作用下,喂入罗拉10与缓冲板9实现压紧相接。12是板臂,在前端部安装着上钳板13,在钳板本体8上有其支承轴14,在其后端部钳板的加压杆15通过销子16与其相连结。被机架上的轴17支承着的弹簧筒18与钳板加压杆15之间装有弹簧19,在其弹力的作用下,上钳板13与缓冲板压紧相接,在钳板装置前进途中,在钳板加压杆上拧 着的锁紧螺母20与弹簧筒18一碰上,上钳板13就开口。21是顶梳杆,在其前端部安装着顶梳22,它被钳板本体8的上端部的支承轴24所支承,凸轮从动件23游动嵌装在固定于机架的支轴上,凸轮面21A靠弹簧25的作用压紧在23上,这样当钳板本体8作前后运动时,顶梳22作上下运动。
下面,对有关锡林30的结构加以说明,锡林轴31是所有精梳单元的共用轴,它被支承在机架上并可相对于机架作自由旋转;圆筒状的轮毂32靠螺栓33拧紧固定在轴31上;弓形针板35和平衡弓形板分别被4根螺栓37,38沿半径方向可拆卸地拧固在滚筒轮毂32上,弓形针板是切口园筒状,在它的外圆周面上几乎都安置了精梳针34;平衡弓形板36是半圆筒状的,其半径要小于弓形针板35的半径R1。40是本发明装置的主体;山形状的须丛控制部件,在弓形针板35的旋转方向的后方,通过一个圆柱状的隔离件45用螺钉固定在锡林轮毂32上,该隔离件45遮盖着弓形针板35的后部和平衡弓形板前部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中的须丛控制部件40是表面光滑的钢板,其顶面的高度与精梳针34的半径R几乎是同样的,相对于顶面41的切线向旋转方向上与切线成倾斜角度θ那样做成向下斜面的前侧倾斜面42(见第4图),在其前端部做成更加急剧倾斜的面43,前端部的半径要小于弓形针板的半径R1。而且弓形针板35的后部在最后一列精梳针34的后面紧挨着做成急剧的倾斜面35A,在最后一列锡林梳针的后方的锡林外圆周面上形成了一个凹部。48是塞在弓形针板35的前部和平衡弓形板36后部间隙的覆板,通过圆柱状隔离件49用螺钉(50)安在锡林轮毂32上。
51是旋转刷,它安装在所有精梳单元共用的高速旋转的刷轴52上,刷子的前端与精梳针34滑动摩擦接触,除掉针34上粘着的短纤维。53是把锡林30和旋转刷前后左右都包起来而配设的吸棉箱,在它下部的开口端设有可以旋转的并带有许多孔的抽气滚筒54,中心部的调节滚筒55与图中省略了抽气源相连接。57,58是焊接在吸棉箱53上的整流板,引导吸棉箱53内的抽气气流沿从上向下的方向流动。向下流动的抽气气流60在吸棉箱53的前侧与锡林30的旋转方向是一致的,由于后侧是反方向所以主要是在吸棉箱53前侧壳体部分与锡林之间沿着锡林的旋转方向流动,将分离罗拉61附近H的空气抽入进去。61,62是不断反复地进行正转和反转把精梳的纤维须送出的两对分离罗拉,众所周知要根据纤维的种类来调整正反转的时间,最理想的状态是:当分离罗拉61,62换向变化时,也就是在正转开始时(如图5所示),须丛控制部件40的顶面41基本上对着下分离罗拉61。照此配置前述的须丛控制部件40。
以下根据第2图~第5图来说明有关这种精梳机的作用。由没有图示出的棉卷供给装置卷成带状的棉卷L,它靠喂入罗拉10的积极旋转被送出,并被间隔开启的上钳板13和缓冲片9夹持着,由沿箭头方向旋转的弓形针板35上的精梳针34来精梳。第1图表示的是精梳开始时的状态。被精梳的须丛F1与被分离罗拉反送回的纤维须F2重合起来,被输送到前方,通过凝棉导管被收束成梳条,这样的梳条若干根集中在一起拉出收存在存储箱里。
在第2图中,表示了沿箭头方向旋转的锡林30的精梳针34在其精梳作用完了之后,最后一列精梳针34基本上正对着下分离罗拉 61;分离罗拉61,62开始反转,这一时刻的各个部件的动作位置的关系。在这时候,须丛控制部件40的前侧倾斜面42与缓冲板9的下面基本上呈平行相对状态,其间隙要比平衡弓形板36的外圆周面与缓冲板之间的间隙小。但是也还是个相当大的间隙,所以伴随着上钳板13的前进也发生微弱的气流沿着缓冲板的下面向后方流动,这一气流作用在精梳过的须丛F1上,被缓冲板90和上钳板13夹持着的须丛F1以下垂的状态与前侧倾斜面42的前端部的折曲面相滑接。锡林30向前旋转,被带着向前的须丛控制部件40的顶面41相对于缓冲板9的下面移动,随着其间隙的逐渐减小最终列精梳针34后方的锡林外圆周面上的凹部G运动到与下分离罗拉相对的位置。由于分离罗拉的逆转而被返回的纤维须F2的后端在通过下分离罗拉61与锡林30之间的前后时间内,锡林的凹部G与下分离罗拉61如第3图所示那样相对着,由于吸棉箱53内的向下抽气气流在分离罗拉61附近的作用,被返送回的纤维须F2沿分离罗拉61的表面向下方送出。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的第2图的状态下的须丛F1,由于锡林的旋转线速度比钳板装置的前进速度快,所以搭载在须丛控制部件的前侧斜面42上,F1的先端被拉伸着滑动着向前行,钳板装置的上钳板13开始张口的时候,须丛控制部件的顶面41对着缓冲板9的下面成第3图所示的状态。锡林30进一步旋转,随着上钳板13和缓冲板9的开口逐渐张大,被在缓冲板9上面的喂入罗拉10所夹持,仅仅以喂入罗拉10的旋转所定量徐徐地被送出直到钳板装置的最前端位置,同时棉卷L由于纤维自身所具有的弹性回复力也沿水平方向朝着直线状伸展,将下垂着的F1提向上方。要使须丛前端部离开须丛 控制部件40的顶面41,成为水平方向的直线状态,须丛控制部件的顶面41上回动在须丛F1的下方。须丛控制部件40如前所述形成倾斜角度为θ的前侧倾斜面42,由于有这个倾斜面,在锡林30高速旋转时会产生沿离心方向的微弱的伴随气流。这一靠旋转产生的离心气流在F1下方的移动中,作用在F1上,将其向上方吹起,所以助长了F1自身成为直线状态的作用,须丛的前端在接近下分离罗拉61表面的时候基本上成水平状态。被精梳过的前端变薄的须丛前端在即将接触到分离罗拉61时,由于离心气流的作用,F1的前端成了就象第4图所示那样仅仅比水平稍稍向上弯曲的状态。
进而,当分离罗拉61,62连续逆转之后变成正转的时候,如第5图所示须丛控制部件40的顶面41转到了与下分离罗拉61基本相对的位置上,其间隙从第4图到第5图是逐渐变小,在第5图也就是在分离罗拉61,62开始正转时变得最小。这样一来,上述的由于锡林旋转所产生的离心气流几乎对F1不起作用了,F1的前端的下面沿着被返送回来的纤维须F2的上面重叠并被接合起来。这样在从前进中的钳板装置上的上钳板13的开启到F1被接合到纤维须F2上的期间内,须丛控制部件40在F1的下方移动,使被精梳的纤维拉伸,滑动相接,其F1从须丛控制部件的顶面41分离后,由于该部件40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气流的作用将F1向上吹起基本成水平状,沿从其前端返送回来的纤维须F2接合起来,因此,纤维没有散乱,弯折的情况,可以实现精梳机的高速运转。被接合的纤维须F2靠分离罗拉61,62的正转向前方送出,须丛F1的前端被分离罗拉61所夹持,它一张紧,顶梳22就突然插向F1,一边后退一边梳理着被递送的F1的后端部,在途中F1脱散似地被切断移到 下一步骤的靠锡林的精梳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锡林30上,制作了控制部件40,其倾斜角度θ=30°,顶面41的半径不同,将这些锡林30装在从前的精梳机上(丰和工业有限公司制造的KZ精梳机)在下列条件下纺织,测定棉条的均整度CV%,(以8mm为单位长度,测棉条重量的变化率)其结果如图6所示。
纺织条件
棉卷    Ne40用(800格林/yd)
(7000格林=1磅)
纺出支数    350格林/6yd
牵引装置的牵伸    6
锡林转速    280r.p.m.320r.p.m
从前的精梳机每分钟一超过230转,棉条的均整度CV%就会出现显着的恶化从而不能供给实用,若每分钟达到250转根据上述的理由须丛F1和纤维须F2不能接合,所以不能纺出,然而本实施例中的锡林30即使是以原来速度1.4倍的高速旋转也仍然可以纺出均整度很好的高质的棉条。为了提高棉条的均整度,最好是使须丛控制部件40的顶面41的半径和精梳针34的针头处的半径R大致相等,然而,如同第6图所表明的那样,直到半径取为R-5mm的程度都可得到可以实用的均整较好的棉条。另外,若把顶面41的半径取得基本上与针头半径R相等,会使须丛控制部件的顶面41在旋转中与旋转刷相接触,然而,由于前侧倾斜面42形成为一个平滑的缓斜面,所以不必担心损伤旋转刷51。从而可以从这次纺织试验中的280转和320转的棉条均整度CV%的状况谋求更高的转 速。
第7图~第10图都是须丛控制部件40的一些其它实施例,安装有须丛控制部件40的锡林30,其顶面41的半径与针头半径R取为一致,如上述第5图所示,即表示分离罗拉61开始正转时的状态。第7图中的须丛控制部件40,其前侧倾斜面42的倾斜角度θ加大,并且没有前侧倾斜面的前端部的急倾斜面。第8图表示的是将前侧倾斜面形成为二段倾斜面42A,和42B。第9图和第10图表示的是将顶面41做成圆弧状面,以使得当F1从锡林控制部件40离开以后(第4图表示的时刻)与缓冲板9之间的间隙也是缩小的;第10图是铝合金制的须丛控制部件,将前侧倾斜面41加工成凸曲面,也可以加工成图示假想线那样的凹曲面。

Claims (2)

1、精梳机锡林,在精梳机锡林轮毂的外圆周面上可拆卸地嵌装固定着弓形针板和半圆筒状的平衡弓形板;在弓形针板的外圆周上安装有许多精梳用针,并且平衡弓形板的外圆周半径小于弓形针板的外圆周半径,其特征在于在这样的精梳机锡林上装配上一个须丛控制部件,该部件在其向着滚筒旋转方向的前侧向下成一定斜度,形成一个具有前侧倾斜面的山形状;使该须丛控制部件的顶面在分离罗拉从反转变成正转时基本正对着下分离罗拉,该须丛控制部件要安装在弓形针板的旋转方向的后面,并且前述的前侧倾斜面的前端部的半径要小于弓形针板的半径,从而在最后一列精梳针的后方形成一个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精梳机锡林还具有如下特征;当安装在弓形针板上的精梳用针的针头半径为R的时候,须丛控制部件的顶端半径取R+1mm~R-5mm的范围内。
CN89100777A 1988-02-13 1989-02-13 精梳机锡林 Expired CN10187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155/88 1988-02-13
JP63031155A JP2612242B2 (ja) 1988-02-13 1988-02-13 コーミングシリン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54A CN1036054A (zh) 1989-10-04
CN1018738B true CN1018738B (zh) 1992-10-21

Family

ID=12323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9100777A Expired CN1018738B (zh) 1988-02-13 1989-02-13 精梳机锡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001815A (zh)
EP (1) EP0329615B1 (zh)
JP (1) JP2612242B2 (zh)
CN (1) CN1018738B (zh)
DE (1) DE68911552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81018A5 (zh) * 1989-12-22 1992-12-31 Rieter Ag Maschf
CH685301A5 (de) * 1992-04-03 1995-05-31 Rieter Ag Maschf Kämmaschine.
JPH0731857U (ja) * 1993-11-12 1995-06-16 株式会社原織機製作所 コーマー機におけるニッパー装置
DE59506231D1 (de) * 1994-12-23 1999-07-22 Rieter Ag Maschf Kämmaschine
US5517725A (en) * 1995-03-27 1996-05-21 Mandl; Gerhard Comber machine
KR100368592B1 (ko) * 2000-09-02 2003-01-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기영동액 제조방법
CN102628197B (zh) * 2012-04-19 2014-08-13 东华大学 一种回转式棉纤维精梳机
CN102864526B (zh) * 2012-10-10 2015-01-07 东华大学 一种内置钳板组件的精梳机锡林结构
JP5939241B2 (ja) * 2013-12-12 2016-06-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コーマにおけるコーミングシリンダ
CN106435852B (zh) * 2014-06-27 2018-11-23 合肥智慧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设置有传动机构的顶梳
CN105019064A (zh) * 2015-08-05 2015-11-04 如皋市丁堰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梳棉机给棉板加压机构
CN105040179A (zh) * 2015-08-17 2015-11-11 吴江福爱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粘合式锯齿锡林
DE102017201678B4 (de) 2017-02-02 2019-05-09 Staedtler + Uhl Kg Kreiskamm mit Kämmsegment und Ausrichtsegment
CN109338523A (zh) * 2018-12-08 2019-02-15 中原工学院 一种锡林对称配置的高效精梳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16376A (en) * 1919-09-16 Ward fletcher
US10289A (en) * 1853-11-29 Joshua hbilmann
US822479A (en) * 1905-07-07 1906-06-05 Within Machine Works Combing-machine.
GB123141A (en) * 1918-02-09 1919-02-10 Ernest Savery Maynard Improvements in Combing Machines.
US1892317A (en) * 1929-08-03 1932-12-27 Nasmith John William Combing machine for textile fibers
GB623624A (en) * 1946-09-24 1949-05-19 Rieter Joh Jacob & Cie Ag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mbers in the preparation of fibrous materials for spinning
US3585706A (en) * 1966-06-21 1971-06-22 Nitto Shoji Kk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mbing cylinder for a combing machine
JPS49110930A (zh) * 1973-02-28 1974-10-22
JPS6030763B2 (ja) * 1980-09-19 1985-07-1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コ−マにおけるフリ−ス姿勢制御装置
DE3336876A1 (de) * 1983-10-11 1985-04-25 Staedtler & Uhl, 8540 Schwabach Kaemmsegment fuer eine kaemm-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329615B1 (en) 1993-12-22
EP0329615A2 (en) 1989-08-23
JPH01207422A (ja) 1989-08-21
DE68911552T2 (de) 1994-04-21
CN1036054A (zh) 1989-10-04
DE68911552D1 (de) 1994-02-03
EP0329615A3 (en) 1990-05-02
US5001815A (en) 1991-03-26
JP2612242B2 (ja) 1997-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38B (zh) 精梳机锡林
CN1683619A (zh) 用于精梳机的驱动装置
CN1212737A (zh) 在纺纱或加捻过程中减少纱线的断头
CN1605666A (zh) 并条机上将纤维纱条喂入到牵伸机构的装置
WO2022262567A1 (zh) 环锭纺细纱机纤维须条输送机构的下纺纱组件
CN209989520U (zh) 一种高效率并条机
CN1043353A (zh) 粗纱的真空纺
CN2858684Y (zh) 短纤维包缠复合纺纱装置
GB2089854A (en) Combing and drawing frame
FR2558488A1 (fr) Procede pour filer des fibres coupees
CN1699652A (zh) 组合纱的制作方法及罗拉牵伸机构
CN1046201A (zh) 纺纱纤维的预加工
CN215560871U (zh) 环锭纺细纱机纤维须条输送机构的下纺纱组件
CN217651368U (zh) 一种用于棉纱生产用的快速卷捻装置
CN1657668A (zh) 精梳机的牵引罗拉
US4067181A (en) Fiber-disintegrating unit for a spinning machine
CN2172294Y (zh) 罗布麻剥皮、揉麻、打麻装置
CN2813644Y (zh) 精梳机棉网导向装置
EP0096540A2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pun yarn having true twist
CN1367282A (zh) 在一台纺织机上集合一根纤维条的装置
CN217733379U (zh) 一种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CN114318609B (zh) 一种纺织加工用纱线搓合并线设备
US2732682A (en) kyame
CN1600912A (zh) 纺纱机上用于压实纤维须条的装置
US6732896B2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dividing a nonwoven web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