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3949A - 一种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3949A
CN101863949A CN 201010182362 CN201010182362A CN101863949A CN 101863949 A CN101863949 A CN 101863949A CN 201010182362 CN201010182362 CN 201010182362 CN 201010182362 A CN201010182362 A CN 201010182362A CN 101863949 A CN101863949 A CN 101863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sanguasaponin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modification type
cameclia oleifera
liqu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823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3949B (zh
Inventor
朱伯荣
来虎钦
周瑛
黄重水
叶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Xinzhongye Te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TIAN ZHONGYE NATURAL PLA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TIAN ZHONGYE NATURAL PLA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TIAN ZHONGYE NATURAL PLA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18236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639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63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3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3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3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roid Compounds (AREA)
  • Liquid Carbonaceous Fu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油茶皂甙与正丁醇在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脱水剂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的作用下,室温下搅拌进行酯化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加入脂肪醇,室温下搅拌反应2~5小时后,加热到70~100℃,控制反应压力为0.005~0.015MPa,搅拌进行酯交换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反应液过滤,取滤液B洗涤、取有机层干燥后过滤,得滤液C,减压蒸馏回收正丁醇,剩余物即为所述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本发明提供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具有发泡倍率高、稳泡时间长等特点,可作为油田泡沫剂的基质原料,经配伍优化合成的油田泡沫剂具有耐酸、耐碱、耐温、抗盐、能适应在不同条件下的采油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油田化学品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油田钻井、完井、采油、注水、提高采收率及集输等过程中。
二、背景技术
石油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开采难度逐步加大,油藏经过一次采油(依靠油层原始能量,一般采收率仅为5%一10%,使90%左右的探明石油储量被留在地下)、二次采油(通过注水补充能量,使油田采收率提高到30%-40%,但仍有60%-70%剩余残留在地下采不出来)后,采取物理一化学方法,改变流体的性质、相态和改变气一液、液一液、液一固相间界面作用,扩大注人水的波及范围以提高驱油效率,从而再一次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成为了三次采油。因此在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提高采油率已成为石油开采研究的重大课题,三次采油则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提高采油率的方法。三次采油技术是中国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稳定老油田原油产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它具有低的油水界面张力和低吸附值,而且要求它与油藏流体配伍和廉价。目前我国高温、高矿化度的油藏情况对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提出了抗高含盐量、耐高温、吸附损失低、成本低的要求
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法、混相法、热力法和微生物法等。尤其以化学法和微生物采油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而化学法则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化学法用表面活性剂主要有:(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a一烯烃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梭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硫酸盐等);(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系列聚氧乙烯醚、烷基酚系、聚氧乙烯醚、烷基酚系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酸胺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亚枫、烷基(聚)配糖物、油酸聚氧乙烯酚等);(3)两性表面活性剂。
中国在开发表面化学性质研究、扩大应用范围等方面发展很快,但与国外尚有较大差距,它们虽然具有界面活性高等优点,但都分别存在耐温性、耐盐性、耐酸性和在地层中的稳定性差等缺点,且价格普遍较高,特别是这些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长期大量使用已对地下水、地质等引起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深入开发研究增溶、耐碱、抗盐、耐温、驱油性能佳的高效、廉价、无环境污染的表面活性剂和驱油体系迫在眉睫,以适应注水后期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这是当今世界的前沿技术。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性能稳定的抗盐、耐碱、耐温、驱油性能佳的高效、廉价、无环境污染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可作为油田化学品应用于油田钻井、完井、采油、注水、提高采收率及集输等过程中,将在油田化学品中增加环境友好型,生态适应型,功能多样型的新品种。
本发明提出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是针对油茶皂甙的分子结构特点和油田泡沫剂所需要的起泡性、稳定性高的特点,根据表面活性剂原理和泡沫成型理论,对油茶皂甙结构修饰后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设计,并以该设计的结构为目标,确定了反应所需的催化剂、接枝物以及生产工艺流程。
本发明采用以天然植物源油茶皂甙为基质原料,经分子结构修饰而成天然绿色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所述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油茶皂甙与正丁醇在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脱水剂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的作用下,室温下搅拌进行酯化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通常可用薄层色谱跟踪,以油茶皂甙点消失表示反应完全,然后加入脂肪醇,所述的脂肪醇为C14~C18的脂肪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5小时后,加热到70~100℃,控制反应压力为0.005~0.015MPa,搅拌进行酯交换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通常可用薄层色谱跟踪,以油茶皂甙葡萄糖醛酸丁酯点消失表示反应完全,反应液过滤,取滤液B用水或氯化钠溶液洗涤、取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得滤液C,滤液C减压蒸馏回收正丁醇,剩余物即为所述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所述油茶皂甙、正丁醇、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脂肪醇的质量比为100∶100~200∶50~90∶10~30,所述油茶皂甙的质量按油茶皂甙的含固量计量。
本发明方案中所述的油茶皂甙可于市场上购买得到,也可自行制备得到。所述的油茶皂甙通常来源于含固量10~80%的油茶皂甙提取物,此时所述的油茶皂甙的质量按油茶皂甙提取物中油茶皂甙的含固量计量。所述的含固量10~70%的油茶皂甙提取物也可经干燥制成油茶皂甙粉末,此时油茶皂甙的质量即以油茶皂甙粉末的质量按照固含量100%来计量。
所述油茶皂甙、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100∶1~8。
所述滤液B优选为1%氯化钠水溶液洗涤。
所述脂肪醇优选为十四烷醇、十六烷醇或十八烷醇,最优选为十六烷醇。
本发明所述反应压力为0.005~0.015MPa,优选0.01MPa。
所述酯化反应的反应时间通常为4~8小时,所述酯交换反应的反应时间通常为1~5小时。
本发明所述取滤液B用水或氯化钠溶液洗涤是为了去除催化剂,由于正丁醇和高级脂肪醇的水溶性小,可以用水或盐水洗涤,推荐洗涤时不进行搅拌。
所述滤液C经减压蒸馏回收正丁醇,该滤液C在0.01MPa下,在70~100℃温度下,搅拌蒸馏1~5小时,回收正丁醇,可直接回收套用。减压蒸馏时,以冷凝回收装置不再有正丁醇流出为蒸馏终点,说明正丁醇除尽。
较为具体的,所述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a)油茶皂甙与正丁醇在50~90℃温度下,搅拌充分溶解,然后冷却至0~50℃,过滤得滤液A;
(b)将步骤(a)获得的滤液A与脱水剂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在室温下搅拌进行酯化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然后加入脂肪醇,所述的脂肪醇为C14~C18的脂肪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5小时,然后加热到70~100℃,控制反应压力为0.005~0.015MPa,搅拌进行酯交换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滤液B;
(C)取滤液B用1%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取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取滤液C减压蒸馏回收正丁醇,取剩余物即为所述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
所述油茶皂甙、正丁醇、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十六烷醇的质量比为100∶100~200∶50~90∶10~30,所述油茶皂甙、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100∶1~8。
更为优选的,所述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a)油茶皂甙与正丁醇在50~90℃温度下,搅拌60~90分钟,使油茶皂甙充分溶解,然后冷却至0~50℃,过滤得滤液A;
(b)将步骤(a)获得的滤液A与脱水剂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在室温下搅拌进行酯化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然后加入脂肪醇,所述的脂肪醇为十四烷醇、十六烷醇或十八烷醇,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5小时,然后加热到70~100℃,控制反应压力为0.01MPa,搅拌进行酯交换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过滤,得到滤液B;
(C)取滤液B用1%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取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取滤液C在0.01MPa下,在70~100℃温度下,搅拌蒸馏1~5小时,回收正丁醇,取剩余物即为所述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
所述油茶皂甙、正丁醇、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十六烷醇的质量比为100∶100~200∶50~90∶10~30,所述油茶皂甙、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100∶1~8。
本发明方案中所述室温为20~25℃,这是公知的概念。
本发明方案中采用的原料油茶皂甙可于市场上购买得到,也可自行制备得到。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油茶皂甙为自制得到,具体的,油茶皂甙按下列方法制备得到:
取过20目筛的油茶籽饼粕颗粒,以质量百分浓度为50~80%的醇溶剂在室温浸泡1~3小时,所述的醇溶剂为甲醇水溶液或乙醇水溶液,然后过滤,取滤液得油茶籽饼粕提取液,所述油茶籽饼粕提取液于50~100℃条件下浓缩,浓缩至浓缩物中的含固量为30~50%时(含固量通过跟踪测定波美度得到),取出浓缩物即为油茶皂甙提取物,油茶皂甙的质量以油茶皂甙提取物中的含固量计量,也可将油茶皂甙提取物经过干燥获得含水率小于5%的油茶皂甙粉末,则油茶皂甙粉末中含固量计为100%。
本发明提供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具有发泡倍率高、稳泡时间长等特点,可作为制备油田泡沫剂的基质原料,经配伍优化、复合成的油田泡沫剂具有耐酸、耐碱、耐温、抗盐、能适应在不同地质与气候条件下的采油要求,不会对使用泡沫剂后的油田土层产生污染,绿色环保特征显著。可采用常规方法应用于油井的泡沫流体冲砂、泡沫流体酸化、泡沫流体混排、泡沫钻井、调剖堵水、泡沫排水采气等作业中,从而达到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目的。
本发明的反应原理是:油茶皂甙糖基中含有葡萄糖醛酸,其6位上具有羧基,可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的特点,以正丁醇作为初级醇反应溶剂,在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DCC)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葡萄糖醛酸6位羧基与正丁醇酯化结合。再在该催化剂作用下,以十六烷醇酯交换丁醇,形成葡萄糖醛酸6位羧酸十六烷酯,得到油茶皂甙结构修饰的中间亲水两端亲油的新的表面活性剂,即为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其推定反应机理过程如附图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具有发泡倍率高、稳泡时间长等特点,可作为制备油田泡沫剂的基质原料,经配伍优化、复合成的油田泡沫剂具有耐酸、耐碱、耐温、抗盐、能适应在不同地质与气候条件下的采油要求,不会对使用泡沫剂后的油田土层产生污染,可避免化学合成泡沫剂对油田地层的伤害,绿色环保特征显著。
可采用常规方法应用于油井的泡沫流体冲砂、泡沫流体酸化、泡沫流体混排、泡沫钻井、调剖堵水、泡沫排水采气等作业中,从而达到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目的。
四、附图说明:
附图1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推定反应机理过程图
附图2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应用于胜利油田的草4-8-斜313井中泡沫流体酸化的日生产曲线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制备油茶皂甙:
取过20目筛的油茶籽饼粕颗粒8000kg,加入16000L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乙醇水溶液,在室温浸泡3小时,然后过滤,取滤液得油茶籽饼粕提取液,所述油茶籽饼粕提取液于90℃条件下浓缩,浓缩至浓缩物中的含固量为50%时(含固量通过跟踪测定波美度得到),取出浓缩物得到油茶皂甙提取物,然后在110℃条件下,经过喷雾干燥器喷雾干燥,获得油茶皂甙粉末1200kg(含水3.5%)。
实施例1:
(a)在1000L反应釜A中分别加入基质原料--自制的油茶皂甙粉末200千克,正丁醇300千克,加热至60~70℃温度,常压下搅拌60分钟,使油茶皂甙充分溶解,冷却至50℃过滤,将滤液泵入另一1000L反应釜B中。
(b)向反应釜B中加入150千克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DCC),10千克4-二甲氨基吡啶(DMAP),在室温下搅拌进行酯化反应,跟踪监测反应(用薄层色谱跟踪,以油茶皂甙点消失为反应终点,下同),反应5小时。
(c)再向反应釜中加入40千克十六烷醇,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加热至80~90℃,减压至0.01MPa,搅拌进行酯交换反应,跟踪监测反应(用薄层色谱跟踪,以油茶皂甙葡萄糖醛酸丁酯点消失为反应终点,下同),反应2小时。过滤,保留滤液。
(d)向滤液加入300千克1%食盐水洗涤,重复1次,弃去水层。上层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钠10千克,搅拌30分钟,过滤,保留滤液。滤液加热至100℃,减压至0.01MPa,搅拌2小时,回收正丁醇套用,冷却后取剩余物即得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280千克,其中含固量为60%。
实施例2:
(a)在1000L反应釜A中分别加入基质原料-自制油茶皂甙粉末200千克,正丁醇200千克,加热至50~70℃温度,常压下搅拌60分钟,使油茶皂甙充分溶解,冷却至20℃过滤,将滤液泵入另一1000L反应釜B中。
(b)向反应釜B中加入100千克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DCC),2千克4-二甲氨基吡啶(DMAP),在室温下搅拌反应4小时。
(c)条件同实施例1中的(c)。
(d)条件同实施例1中的(d),最后得270千克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其中含固量58%。
实施例3:
(a)在1000L反应釜A中分别加入基质原料-自制油茶皂甙粉末200千克,正丁醇400千克,加热至70~90℃温度,常压下搅拌60分钟,使油茶皂甙充分溶解,冷却至30℃过滤,将滤液泵入另一1000L反应釜B中。
(b)向反应釜B中加入180千克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DCC),16千克4-二甲氨基吡啶(DMAP),在室温下搅拌反应8小时。
(c)条件同实施例2中的(c)。
(d)条件同实施例2中的(d),最后得290千克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其含固量50%。
实施例4:
(a)条件同实施例1中的(a)。
(b)条件同实施例1中的(b)。
(c)再向反应釜中加入20千克十六烷醇,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加热至70-80℃,减压至0.01MPa,搅拌反应4小时。过滤,保留滤液。
(d)向滤液加入300千克1%食盐水洗涤3次,弃去水层。上层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钠10千克,搅拌30分钟,过滤,保留滤液。滤液加热至90℃,减压至0.01MPa,搅拌2小时,回收正丁醇套用,冷却后取剩余物即得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260千克,其含固量60%。
实施例5:
(a)条件同实施例4中的(a)。
(b)条件同实施例4中的(b)。
(c)再向反应釜中加入60千克十六烷醇,在室温下搅拌5小时。加热至90-100℃,减压至0.005MPa,搅拌反应5小时。过滤,保留滤液。
(d)向滤液加入300千克1%食盐水洗涤2~3次,弃去水层。上层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钠10千克,搅拌30分钟,过滤,保留滤液。滤液加热至90℃,减压至0.01MPa,搅拌5小时,回收正丁醇套用,冷却后取剩余物即得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300千克,其含固量50%。
实施例6:
(a)原料油茶皂甙来源于市售,由浙江东方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山分公司,生产的液体油茶皂甙,其含固量是50%,投入液体油茶皂甙400kg(其中油茶皂甙200kg),其他原料和反应条件同实施例5中的(a)。
(b)条件同实施例5中的(b)。
(c)再向反应釜中加入40千克十四烷醇,在室温下搅拌5小时。加热至90-100℃,减压至0.015MPa,搅拌反应5小时。过滤,保留滤液。
(d)条件同实施例5中的(d),冷却后取剩余物即得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280千克,其含固量55%。
实施例7:
A、制备油茶皂甙:
取过20目筛的油茶籽饼粕颗粒2000kg,加入4000L质量百分浓度为80%的乙醇水溶液,在室温浸泡3小时,然后过滤,取滤液得油茶籽饼粕提取液,所述油茶籽饼粕提取液于90℃条件下浓缩,浓缩至浓缩物中的含固量为50%时(含固量通过跟踪测定波美度得到),取出浓缩物即为油茶皂甙提取物,获得含固量50%的油茶皂甙提取物600kg(其中油茶皂甙300kg)。
(a)在1000L反应釜A中分别加入步骤A制得的含固量50%的油茶皂甙提取物400千克(其中油茶皂甙200kg),正丁醇300千克,加热至60~70℃温度,常压下搅拌60分钟,使油茶皂甙充分溶解,冷却至50℃过滤,将滤液泵入另一1000L反应釜B中。
(b)条件同实施例6中的(b)。
(c)再向反应釜中加入40千克十八烷醇,在室温下搅拌5小时。加热至90-100℃,减压至0.01MPa,搅拌反应5小时。过滤,保留滤液。
(d)条件同实施例6中的(d),冷却后取剩余物即得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280千克,固含量60%。
实施例8:
对实施例4制得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的特性指标,在中国石油大学泡沫流体研究中心进行评价,特别是对它的表面张力、起泡体积(耐温前、后的泡沫高度)、泡沫的半衰期(耐温前、后的半衰期)的特性指标进行评价,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的评价代号为“天然植物源ZYH-0818油田专用泡沫剂”,评价结果见表1:
表1、样品评价报告中油研究中心评字:UPC-FRC-J-0012号
Figure GSA00000136378700121
中国石油大学泡沫流体研究中心
评价结果表明: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的特性指标,特别是表面张力比结构修饰前的油茶皂甙(表面张力为47-51mN/m)明显降低,均符合油田专用泡沫剂的要求。
实施例9:
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评价,在中国石油大学泡沫流体研究中心进行,取实施例4制得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采用单管模型和并联双管模型二种方法对比评价,单管模型的条件:Φ25×600mm、渗透率915×10-3μm2、孔隙度31.5%、模拟油粘度10.8mPa·s、驱替速度0.2mL/min、起泡剂浓度0.3%、泡沫气液比1∶1。并联双管模型的条件:(模型A:Φ25×600mm、渗透率987×10-3μm2、孔隙度31.9%,模型B:Φ25×600mm、渗透率4006×10-3μm2、孔隙度35.6%),模拟油粘度10.8mPa·s、驱替速度0.4mL/min、起泡剂浓度0.3%、泡沫气液比1∶1。
采用单管模型和并联双管模型可分别提高石油采收率19.2%和23.7%,评价结果详见实施例8中的表1。
实施例10:
按照实施例4方法制备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代号:天然植物源ZYH-0818油田专用泡沫剂),经东营汇聚丰石油科技有限公司在胜利油田的一些油井中施工应用,如在草4-8-斜313井的泡沫流体酸化、郑411-平3、平4、平5、平63等井的泡沫流体冲砂,GDGB1X9、B3X35井的泡沫流体混排等都用该泡沫剂顺利完成施工并且取得不错效果。
以草4-8-斜313井泡沫流体酸化为例作图如附图2:
由附图2可以看出:3月5日后的日产油量显著减小,3月10日通过氮气泡沫酸化加入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产品,3月13日,日产油量显著增加,说明加入了我们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的产品能提高产油率。该井泡沫酸化后增产比较明显,施工效果显著,这也充分说明了该油田泡沫剂的性能的优越性,能适应于油井中的泡沫流体冲砂、泡沫流体酸化、泡沫流体混排等工艺。

Claims (8)

1.一种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油茶皂甙与正丁醇在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脱水剂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的作用下,室温下搅拌进行酯化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然后加入脂肪醇,所述的脂肪醇为C14~C18的脂肪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室温下搅拌反应2~5小时后,加热到70~100℃,控制反应压力为0.005~0.015MPa,搅拌进行酯交换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反应液过滤,取滤液B用水或氯化钠溶液洗涤、取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得滤液C,滤液C减压蒸馏回收正丁醇,剩余物即为所述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所述油茶皂甙、正丁醇、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脂肪醇的质量比为100∶100~200∶50~90∶10~30,所述油茶皂甙的质量按油茶皂甙的含固量计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皂甙、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100∶1~8,所述油茶皂甙的质量按油茶皂甙的含固量计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醇为十四烷醇、十六烷醇或十八烷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液B用1%氯化钠水溶液洗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液C减压蒸馏回收正丁醇是滤液C在0.01MPa下,在70~100℃温度下,搅拌蒸馏1~5小时,回收正丁醇,可直接回收套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a)油茶皂甙与正丁醇在50~90℃温度下,搅拌充分溶解,然后冷却至0~50℃,过滤得滤液A;
(b)将步骤(a)获得的滤液A与脱水剂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在室温下搅拌进行酯化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然后加入脂肪醇,所述的脂肪醇为C14~C18的脂肪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5小时,然后加热到70~100℃,控制反应压力为0.005~0.015MPa,搅拌进行酯交换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过滤,得到滤液B;
(d)取滤液B用1%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取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取滤液C减压蒸馏回收正丁醇,取剩余物即为所述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
所述油茶皂甙、正丁醇、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十六烷醇的质量比为100∶100~200∶50~90∶10~30,所述油茶皂甙、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100∶1~8,所述油茶皂甙的质量按油茶皂甙的含固量计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a)油茶皂甙与正丁醇在50~90℃温度下,搅拌60~90分钟,使油茶皂甙充分溶解,然后冷却至0~50℃,过滤得滤液A;
(b)将步骤(a)获得的滤液A与脱水剂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在室温下搅拌进行酯化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然后加入脂肪醇,所述的脂肪醇为十四烷醇、十六烷醇或十八烷醇,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5小时,然后加热到70~100℃,控制反应压力为0.01MPa,搅拌进行酯交换反应,跟踪检测至反应完全,过滤,得到滤液B;
(d)取滤液B用1%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取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取滤液C在0.01MPa下,在70~100℃温度下,搅拌蒸馏1~5小时,回收正丁醇,取剩余物即为所述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
所述油茶皂甙、正丁醇、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十六烷醇的质量比为100∶100~200∶50~90∶10~30,所述油茶皂甙、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的质量比为100∶1~8,所述油茶皂甙的质量按油茶皂甙的含固量计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作为油田泡沫剂的应用。
CN 201010182362 2010-05-25 2010-05-25 一种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18639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82362 CN101863949B (zh) 2010-05-25 2010-05-25 一种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82362 CN101863949B (zh) 2010-05-25 2010-05-25 一种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3949A true CN101863949A (zh) 2010-10-20
CN101863949B CN101863949B (zh) 2013-07-24

Family

ID=42955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82362 Active CN101863949B (zh) 2010-05-25 2010-05-25 一种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6394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0806A (zh) * 2010-10-21 2011-04-2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茶皂苷高级脂肪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030807A (zh) * 2010-10-21 2011-04-27 华南理工大学 具有抗hiv活性的茶皂苷元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925126A (zh) * 2011-08-09 2013-02-1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含皂苷的复合型水合物防聚剂
CN104874329A (zh) * 2015-06-03 2015-09-0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植物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CN106693830A (zh) * 2017-01-09 2017-05-24 青田中科植物科技有限公司 苄基氧甲基醚型改性茶皂素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06905946A (zh) * 2014-12-01 2017-06-30 程叶红 一种耐盐型采油用驱油剂
CN115029121A (zh) * 2022-05-07 2022-09-0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改性皂角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92A (zh) * 1989-05-06 1990-03-21 核工业第六研究所 从山茶科饼粕中提取皂甙的精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92A (zh) * 1989-05-06 1990-03-21 核工业第六研究所 从山茶科饼粕中提取皂甙的精制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0806A (zh) * 2010-10-21 2011-04-2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茶皂苷高级脂肪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030807A (zh) * 2010-10-21 2011-04-27 华南理工大学 具有抗hiv活性的茶皂苷元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030807B (zh) * 2010-10-21 2012-12-05 华南理工大学 具有抗hiv活性的茶皂苷元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925126A (zh) * 2011-08-09 2013-02-1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含皂苷的复合型水合物防聚剂
CN102925126B (zh) * 2011-08-09 2014-11-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含皂苷的复合型水合物防聚剂
CN106946970A (zh) * 2014-12-01 2017-07-14 程叶红 一种一步法生产茶皂素改性剂的方法
CN107043619A (zh) * 2014-12-01 2017-08-15 程叶红 利用枯草杆菌脂肽钠配制的驱油剂
CN106905946A (zh) * 2014-12-01 2017-06-30 程叶红 一种耐盐型采油用驱油剂
CN107236529A (zh) * 2014-12-01 2017-10-10 程叶红 茶皂素改性剂及其配制的驱油剂
CN106977578A (zh) * 2014-12-01 2017-07-25 程叶红 采用二步法生产茶皂素改性剂的工艺
CN106995688A (zh) * 2014-12-01 2017-08-01 程叶红 驱油剂
CN107022347A (zh) * 2014-12-01 2017-08-08 程叶红 抗高温用新型驱油剂
CN107129799A (zh) * 2014-12-01 2017-09-05 程叶红 石油驱油剂
CN107118754A (zh) * 2014-12-01 2017-09-01 程叶红 利用茶粕制取生产驱油剂的改性剂的方案
CN107118755A (zh) * 2014-12-01 2017-09-01 程叶红 一种采用十四烷基羟基磺基甜菜碱制取的驱油剂
CN104874329A (zh) * 2015-06-03 2015-09-0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植物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CN106693830A (zh) * 2017-01-09 2017-05-24 青田中科植物科技有限公司 苄基氧甲基醚型改性茶皂素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15029121A (zh) * 2022-05-07 2022-09-0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改性皂角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29121B (zh) * 2022-05-07 2023-08-08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改性皂角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3949B (zh) 201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3949B (zh) 一种结构修饰型油茶皂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06296B (zh) 一种油茶皂甙型油田泡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464598B (zh) 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醚苯磺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0641B (zh) 一种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04069B (zh) 一种驱油用饱和腰果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CN102533243B (zh) 一种含氟碳链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压裂酸化助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03049B (zh) 二元复合驱油用组合物及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CN102464974B (zh) 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03176A (zh) 用于改进采油的组合物和方法
CN110905466B (zh) 一种生物纳乳增产和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CN114933560B (zh) 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用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670590A (zh) 一种适用于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的三元复合体系、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4547A (zh) 一种驱油用阴非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1135A (zh) 一类含双长链烷基的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04449641A (zh) 一种降低co2非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的调节剂及其应用方法
CN104277808A (zh)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7608B (zh) 烃基酚聚醚双苯磺酸盐驱油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40306B (zh) 三采用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7812A (zh) 三次采油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7813A (zh) 油田采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1589B (zh) 一种提取脂肪醇的方法
CN111087347B (zh) 烃基咪唑啉磺酸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277809A (zh) 驱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74263A (zh) 长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及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CN111087601B (zh) 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9

Address after: No. 888 Agricultural Avenue, Modern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Park, Qianshan County, Shangrao City, Jiangxi Province, 334000

Patentee after: Jiangxi xinzhongye Te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Shipu Village, Lakou Town, Qingtia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321913

Patentee before: QINGTIAN NAKANO NATURAL PLA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