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1748A - 越区切换方法以及利用了该方法的控制装置和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越区切换方法以及利用了该方法的控制装置和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61748A CN101861748A CN200880116292A CN200880116292A CN101861748A CN 101861748 A CN101861748 A CN 101861748A CN 200880116292 A CN200880116292 A CN 200880116292A CN 200880116292 A CN200880116292 A CN 200880116292A CN 101861748 A CN101861748 A CN 1018617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station apparatus
- terminal installation
- tabulation
- hand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65 cha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9290 Aran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700026140 MAC combinat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02 de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88 decontamin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5—Determin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接受部(86)接受从终端装置向第1基站装置发送的位置登记请求中所附带的第1列表,该第1列表表示由该终端装置所捕捉的基站装置。选择部(88)比较所接受的第1列表和表示与终端装置订契约的基站装置的第2列表,并选择终端装置捕捉的已订契约的第2基站装置。指示部(92)向终端装置指示从第1基站装置向所选择的第2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越区切换(hand over)技术,尤其涉及在基站装置间移动的越区切换方法以及利用了该方法的控制装置和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系统中,即使在地图上看来是服务区,而实际上电波不能达到的地域作为盲区也存在。为了提高移动电话系统的便利性,期望盲区狭小。作为消除室内盲区的系统,开发了称为IMCS(In MobileCommunication System)的室内专用基站系统。而且,开发了称为简易IMCS的基站系统。该简易IMCS是在双向进行在无线等级的信号放大那样的系统,在从移动电话网络不易架设线路的地方设置天线的情况下有效。此外,在向简易IMCS位置登记的终端装置中,仅已预先登记的终端装置允许连接。具体而言,根据向简易IMCS位置登记的终端装置的终端信息,在网络侧进行判断,在未订契约终端装置的情况下,切断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09570号公报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设置两种基站装置的情况。一个是微蜂窝基站装置,另一个是毫微蜂窝(nano cell)基站装置。两者相比较,前者的一方比后者发送功率大、服务区广。此外,毫微蜂窝基站装置如前述IMCS等那样,被设置为覆盖微蜂窝基站装置的盲区。而且,近年来,关注通过毫微蜂窝基站装置构成毫微微蜂窝(femto cell)的情况。所谓毫微微蜂窝,是在家庭内设置毫微蜂窝基站装置并经由宽带连接于运营商网那样的通信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毫微蜂窝基站装置仅连接预先订契约的终端装置。
此外,虽然有在家庭内设置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的服务区与微蜂窝基站装置的服务区重复的情况,但是此时,作为运营商,希望终端装置优先连接于毫微蜂窝基站装置。但是,如前所述,与毫微蜂窝基站装置相比微蜂窝基站装置一方使用较强的发送功率,所以终端装置即使可以连接于毫微蜂窝基站装置,有时选择微蜂窝基站装置。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在终端装置存储毫微蜂窝基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并从所捕捉的基站装置中优先选择毫微蜂窝基站装置。在那种情况下,需要每当改变由用户使用的终端装置时,在终端装置内存储毫微蜂窝基站装置的识别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状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地实现与微蜂窝基站装置相比优先选择毫微蜂窝基站装置的通信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某形态的控制装置具备:接受部,其接受从终端装置向第1基站装置发送的位置登记请求中所附带的第1列表,该第1列表表示由该终端装置所捕捉的基站装置;选择部,其比较在接受部中接受的第1列表和表示与终端装置订契约的基站装置的第2列表,并选择终端装置捕捉的已订契约的第2基站装置;和指示部,其向终端装置指示从第1基站装置向在选择部中所选择的第2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是终端装置。该装置是执行位置登记的终端装置,具备:选择部,其从所捕捉的基站装置中选择应请求位置登记的第1基站装置;发送部,其向选择部中所选择的第1基站装置请求位置登记,并且发送表示所捕捉的基站装置的第1列表;接收部,其接受从在发送部中请求了位置登记的第1基站装置向通过比较第1列表和表示与本终端装置订契约的基站装置的第2列表而选择的第2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的指示;和越区切换处理部,其根据在接收部中接受的指示,执行向第2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是越区切换方法。该方法具备:接受从终端装置向第1基站装置发送的位置登记请求中所附带的第1列表的步骤,该第1列表表示在由该终端装置所捕捉的基站装置;比较所接受的第1列表和表示与终端装置订契约的基站装置的第2列表,并选择终端装置捕捉的已订契约的第2基站装置的步骤;和向终端装置指示从第1基站装置向所选择的第2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的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还是越区切换方法。该方法具备:从所捕捉的基站装置中选择应请求位置登记的第1基站装置的步骤;向所选择的第1基站装置请求位置登记,并且发送表示所捕捉的基站装置的第1列表的步骤;接受从请求了位置登记的第1基站装置向通过比较第1列表和表示与终端装置订契约的基站装置的第2列表而选择的第2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的指示的步骤;和根据所接受的指示,执行向第2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的步骤。
另外,在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等之间变换以上结构要素的任意组合、本发明的表现,也作为本发明的形态是有效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简易地实现与微蜂窝基站装置相比优先选择毫微蜂窝基站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a)是表示图1的通信系统中的帧结构的图。
图2(b)是表示图1的通信系统中的帧结构的图。
图2(c)是表示图1的通信系统中的帧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图1的通信系统中的子信道的配置的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微蜂窝基站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在图5的列表生成部中所生成的基站列表的数据构造的图。
图7是表示图1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图7的缓存中所存储的契约列表的数据构造的图。
图9是表示图1的通信系统中的越区切换顺序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图5的终端装置中的越区切换顺序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4的微蜂窝基站装置中的越区切换顺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图7的控制装置中的越区切换顺序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微蜂窝基站装置、12终端装置、14网络、16控制装置、20RF部、22基带处理部、24调制解调部、26 IF部、28无线控制部、30存储部、32控制信道决定部、38无线资源分配部、50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2毫微蜂窝服务器、60 RF部、62调制解调部、64 IF部、66控制部、68捕捉部、70选择部、72列表生成部、74信号生成部、76越区切换处理部、80 IF部、82缓存、84控制部、86接受部、88选择部、90位置登记部、92指示部、100通信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说明本发明之前,首先叙述概要。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由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控制装置构成的通信系统。这里,在基站装置中包括微蜂窝基站装置和毫微蜂窝基站装置。微蜂窝基站装置可以连接全部终端装置,而毫微蜂窝基站装置仅能连接预先订契约的终端装置。微蜂窝基站装置的服务区和毫微蜂窝基站装置的服务区有重复。此时,对于通信运营商来说希望优先选择毫微蜂窝基站装置。此外,为了容易地进行终端装置的构成或改变,该终端装置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的列表不想存储在该终端装置中。为了对应这些情况,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构成为如下。
终端装置通过接收从基站装置告知的告知信号来捕捉基站装置。此外,终端装置生成所捕捉的基站装置的一览作为列表(以下,称为「基站列表」)。终端装置从所捕捉的基站装置中选择告知信号的接收强度最大的基站装置。这里,微蜂窝基站装置成为被选择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向所选择的微蜂窝基站装置发送位置登记请求,并且发送基站列表。微蜂窝基站装置执行位置登记的处理。此外,微蜂窝基站装置向控制装置输出基站列表。控制装置预先存储有已经与该终端装置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的列表(以下,称为「契约列表」),比较所接受的基站列表和契约列表。而且,控制装置选择由该终端装置所捕捉的已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并向微蜂窝基站装置通知该结果。微蜂窝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指示向所选择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终端装置执行从微蜂窝基站装置向毫微蜂窝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处理。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结构。通信系统100包括微蜂窝基站装置10、终端装置12、网络14、控制装置16、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毫微蜂窝服务器52。
微蜂窝基站装置10的一端经由无线网络连接终端装置12,另一端连接有线网络14。微蜂窝基站装置10通过对多个终端装置12分配通信信道,从而执行与多个终端装置12的通信。具体而言,微蜂窝基站装置10告知告知信号,终端装置12通过接收告知信号,从而识别微蜂窝基站装置10的存在。之后,终端装置12向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位置登记的请求信号。此外,终端装置12向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信道分配的请求信号,微蜂窝基站装置10响应所接收的请求信号,向终端装置12分配通信信道。
此外,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与分配给终端装置12的通信信道相关的信息,终端装置12使用所分配的通信信道,执行与微蜂窝基站装置10的通信。其结果,从终端装置12发送的数据经由微蜂窝基站装置10输出给网络14,最终被连接于网络14的未图示的通信装置接收。此外,在从通信装置向终端装置12的方向上也传送数据。这里,通信系统100对应于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方式。所谓OFDMA,是利用OFDM频率复用多个终端装置的技术。在这样的OFDMA中,由多个子载波形成子信道,频分复用多个子信道。
此外,通过与TDMA组合,多载波信号在时间轴上被分割为多个时隙。也就是说,通过时分复用多个时隙来形成各帧,通过频分复用多个子信道来形成各时隙。此外,各子信道由多载波信号形成。在以上的说明中,由前述子信道和时隙的组合来确定通信信道。其结果,微蜂窝基站装置10通过向终端装置12分配至少一个时隙中的子信道,从而执行与终端装置12的通信。
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毫微蜂窝服务器52具有与微蜂窝基站装置10同样的功能。这里,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毫微蜂窝服务器52与微蜂窝基站装置10相比较,区别点在于,发送信号的强度小、仅可连接已订契约的终端装置12。此外,在微蜂窝基站装置10中所进行的处理分离给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和毫微蜂窝服务器52,毫微蜂窝服务器52与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相比较而执行上位层的处理。此外,在毫微蜂窝服务器52中还连接了未图示的其他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毫微蜂窝服务器52执行对多个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上位层的处理。
终端装置12可连接于微蜂窝基站装置10以及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通过接收来自微蜂窝基站装置10以及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告知信号,捕捉微蜂窝基站装置10以及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终端装置12根据所捕捉的结果,生成前述基站列表,并向已位置登记的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基站列表。终端装置12从微蜂窝基站装置10接受向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越区切换的指示后,向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执行越区切换。
控制装置16经由网络14与微蜂窝基站装置10以及毫微蜂窝服务器52连接。另外,在控制装置16中还与未图示的其他微蜂窝基站装置10或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连接。其结果,通过连接于控制装置16的多个微蜂窝基站装置10以及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而形成一个寻呼区域(pagingarea)。此外,控制装置16执行对连接于微蜂窝基站装置10或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终端装置12的位置登记处理。另外,位置登记处理可以用公知技术,所以这里省略说明。因此,还可以说控制装置16控制寻呼区域。
此外,后面叙述详细情况,但控制装置16预先存储前述契约列表,并经由微蜂窝基站装置10获取来自终端装置12的基站列表。控制装置16通过比较基站列表和契约列表,选择由终端装置12捕捉的已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控制装置16向微蜂窝基站装置10输出向所选择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越区切换的指示。微蜂窝基站装置10接受指示后,向终端装置12指示越区切换。
图2(a)-(c)表示通信系统100中的帧结构。图的横方向相当于时间轴。帧通过8个时隙的时间复用而形成。此外,8个时隙由4个下行时隙和4个上行时隙构成。这里,将4个上行时隙表示为「第1上行时隙」~「第4上行时隙」,将4个下行时隙表示为「第1下行时隙」~「第4下行时隙」。此外,图示的帧连续地反复。
另外,帧的结构不限于图2(a),例如,也可以由4个时隙或16个时隙构成,但这里,为了明确地说明,将帧的结构作为图2(a)来说明。此外,为了简单地说明,设上行的时隙和下行的时隙的结构相同。因此,虽然有仅针对上行时隙和下行时隙的任一个进行说明的情况,但同样的说明对其他时隙也有效。而且,通过多个图2(a)所示的帧连续,形成超级帧(superframe)。这里,作为一例,设由「20」个帧形成超级帧。
图2(b)示出图2(a)中的一个时隙的结构。图的纵方向相当于频率轴。如图所示,一个时隙由「第1子信道」~「第16子信道」的「16」个子信道的频率复用而形成。此外,这些多个子信道被频率复用。各时隙如图2(b)那样构成,所以通过时隙和子信道的组合,确定前述通信信道。此外,也可以使与图2(b)中的一个子信道对应的帧结构为图2(a)那样。另外,一个时隙中配置的子信道的数量也可以不是「16」个。这里,设上行时隙中的子信道的分配和下行时隙中的子信道的分配相同。此外,以超级帧为单位,设至少分配了一个告知信号。例如,在超级帧所包括的多个下行时隙中,对一个时隙中的一个子信道分配告知信号。
图2(c)表示图2(b)中的一个子信道的结构,图2(c)相当于前述分组信号。与图2(a)以及图2(b)同样,图的横方向相当于时间轴,图的纵方向相当于频率轴。此外,对频率轴,赋予了「1」~「29」的编号,这些表示子载波的编号。这样,子信道由多载波信号构成,尤其由OFDM信号构成。图中的「TS」相当于训练码元(training symbol),由已知的值构成。此外,「SS」相当于信号码元(signal symbol)。「GS」相当于保护码元(guardsymbol),在这里不配置实质的信号。「PS」相当于导频码元,由已知的值构成。「DS」相当于数据码元,是要发送的数据。「GT」相当于保护时间,在这里不配置实质的信号。
图3表示通信系统100中的子信道的配置。在图3中,横轴表示频率轴,表示对图2(b)所示的时隙的频谱。在一个时隙中,如前所述,对第1子信道~第16子信道的16个子信道进行频分复用。各子信道由多载波信号、这里由OFDM信号构成。
图4表示微蜂窝基站装置10的结构。微蜂窝基站装置10包括:统称为RF部20的第1RF部20a、第2RF部20b、第NRF部20n,基带处理部22,调制解调部24,IF部26,无线控制部28,存储部30。此外,无线控制部28包括控制信道决定部32、无线资源分配部38。
作为接收处理,RF部20对从未图示的终端装置12接收的射频的多载波信号执行频率变换,生成基带的多载波信号。这里,多载波信号形成为如图3所示,此外,相当于图2(a)的上行时隙。而且,RF部20将基带的多载波信号输出给基带处理部22。一般,基带的多载波信号由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形成,所以应通过两个信号线来传送,但这里,为了使图明了,而仅示出一个信号线。此外,在RF部20中,还包括AGC以及A/D变换部。
作为发送处理,RF部20对从基带处理部22输入的基带的多载波信号执行频率变换,生成射频的多载波信号。而且,RF部20发送射频的多载波信号。另外,RF部20使用与所接收的多载波信号相同的无线频带发送多载波信号。也就是说,如图2(a)所示,设使用了TDD(Time DivisionDuplex,时分双工)。此外,在RF部20中,还包括PA(Power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D/A变换部。
作为接收处理,基带处理部22从多个RF部20的每一个输入基带的多载波信号。基带的多载波信号是时域的信号,所以基带处理部22通过FFT将时域的信号变换为频域,对频域的信号执行自适应阵列信号处理。此外,基带处理部22执行定时同步,即执行FFT的窗口设定,还执行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的删除。对于定时同步等,可以使用公知技术,所以这里省略说明。基带处理部22将自适应阵列信号处理的结果输出给调制解调部24。作为发送处理,基带处理部22从调制解调部24输入频域的多载波信号,执行基于权重向量的分散处理。
作为发送处理,基带处理部22对从调制解调部24输入的频域的多载波信号,通过IFFT,将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并将变换后的时域的信号输出给RF部20。此外,基带处理部22还执行保护间隔的附加,但在这里省略说明。这里,如图2(b)所示,频域的信号包括多个子信道,而且如图2(c)的纵方向所示,各个子信道包括多个子载波。为了使图明了,设频域的信号按子载波编号的顺序排列,形成串行信号。
作为接收处理,调制解调部24对来自基带处理部22的频域的多载波信号执行解调。如图2(b)、(c)所示,变换为频域的多载波信号具有与多个子载波的每一个对应的分量。此外,以子载波单位进行解调。调制解调部24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出给IF部26。此外,作为发送处理,调制解调部24执行调制。调制解调部24将调制后的信号作为频域的多载波信号输出给基带处理部22。
作为接收处理,IF部26从调制解调部24接受解调结果,并以终端装置12单位分离解调结果。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解调结果由多个子信道构成。因此,在一个子信道分配给一个终端装置12的情况下,在解调结果中包含来自多个终端装置12的信号。IF部26以终端装置12单位分离这样的解调结果。IF部26将分离后的解调结果输出给未图示的网络14。此时,IF部26根据用于识别发送目的地的信息,例如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执行发送。
此外,作为发送处理,IF部26从未图示的网络14输入对多个终端装置12的数据。IF部26将数据分配给子信道,由多个子信道形成多载波信号。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IF部26形成由多个子信道构成的多载波信号。另外,如图2(c)所示地预先决定应分配数据的子信道,从无线控制部28接受与其相关的指示。IF部26将多载波信号输出给调制解调部24。
无线控制部28控制微蜂窝基站装置10的动作。如图2(a)-(c)、图3所示,无线控制部28规定由多个子信道的频率复用而形成的时隙、由多个时隙的时间复用而形成的帧。此外,无线控制部28对调制解调部24等指示分组信号的形成,或从调制解调部24经由RF部20告知告知信号。控制信道决定部32将告知信号分配给子信道。这里,所谓告知信号,是包括为了控制与终端装置12的通信而使用的信息的信号。这样的告知信号的重要性可以说比包括数据的分组信号还高。控制信道决定部32参照存储部30,选择预先决定的子信道。此外,控制信道决定部32将所选择的子信道通知给无线资源分配部38。
无线资源分配部38根据来自控制信道决定部32的通知,对告知信号分配子信道。存储部30与无线控制部28协作,存储分配给终端装置12的子信道的信息、控制信道的信息。此外,无线资源分配部38在告知信号的发送后,从RF部20经由调制解调部24,接受来自未图示的终端装置12的位置登记的请求以及子信道的分配请求。无线资源分配部38在接受了位置登记的请求以及基站列表的情况下,经由IF部26,向未图示的控制装置16发送这些信息。另外,在接受子信道的分配请求之前,在微蜂窝基站装置10和终端装置12之间进行测距(ranging)处理,但这里省略说明。子信道的分配请求也称为无线资源获得请求。无线资源分配部38对接受了分配请求的终端装置12分配子信道。
这里,无线资源分配部38将上行时隙以及下行时隙所包括的子信道分配给终端装置12。尤其,设对称地进行上行时隙中的子信道的分配、和下行时隙中的子信道的分配。另外,无线资源分配部38在分配子信道时,参照无线资源获得请求中所包括的MAC协议类型、上位层协议类型等的信息,但这里省略详细情况。而且,无线资源分配部38对该终端装置12,从调制解调部24经由RF部20发送分配通知。分配通知也称为无线资源分配。
此外,在分配通知中,包含所分配的子信道以及时隙的信息。在进行了以上的处理之后,无线控制部28从RF部20使调制解调部24执行与被分配子信道的终端装置12的通信。此外,无线资源分配部38经由IF部26,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16接受越区切换的指示后,经由基带处理部22、RF部20,向终端装置12指示越区切换。另外,越区切换时在无线控制部28中所进行的处理可以用公知技术,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对于该结构,在硬件上,可以利用任意计算机的CPU、存储器、其他LSI实现,在软件上,通过加载到存储器中的具有通信功能的程序等来实现,但这里描写通过这些的协作而实现的功能模块。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些功能模块可以仅通过硬件、仅通过软件、或通过这些的组合而以各种形式实现。
图5表示终端装置12的结构。终端装置12包括RF部60、调制解调部62、IF部64、控制部66。此外,控制部66包括捕捉部68、选择部70、列表生成部72、信号生成部74、越区切换处理部76。
RF部60执行与图4的RF部20对应的处理,调制解调部62执行对图4的调制解调部24增加了FFT以及IFFT的处理。因此,这里,省略对RF部60以及调制解调部62的说明。IF部64具有与用户的接口的功能。例如,IF部64通过包括按钮等来接受来自用户的指示。此外,IF部64将所接受的指示作为信号,输出给调制解调部62以及控制部66。IF部64通过包括显示器而显示在调制解调部62中所解调的数据。
控制部66控制终端装置12整体的动作。捕捉部68经由RF部60、调制解调部62,由前述控制信道接收各种来自基站装置的告知信号。这里,在基站装置中包括微蜂窝基站装置10、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此外,捕捉部68根据所接收的告知信号,获取成为发送源的基站装置的识别编号(以下,称为「基站ID」)。此外,捕捉部68从RF部60获取接收该告知信号时的接收强度的值。接收强度的值的一例是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而且,捕捉部68确认接收告知信号时刻。此外,捕捉部68将基站ID、接收强度的值、时刻统一(以下,称为「基站信息」)之后,输出给选择部70以及列表生成部72。另外,捕捉部68通过反复执行以上的处理,捕捉来自多个基站装置的告知信号。
选择部70从捕捉部68接受对多个基站装置的基站信息,比较接收强度的值。此外,选择部70选择成为最大的接收强度的基站装置作为位置登记的对象。也就是说,选择部70从在捕捉部68中所捕捉的基站装置中选择要请求位置登记的基站装置。这里,选择部70不区别是微蜂窝基站装置10还是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选择基站装置。另外,该处理也可以在某决定的期间中进行。选择部70向信号生成部74输出对所选择的基站装置的基站ID。
列表生成部72从捕捉部68接受对多个基站装置的基站信息,通过汇总这些信息来生成基站列表。图6表示在列表生成部72中生成的基站列表的数据构造。如图所示,基站列表由基站ID栏200、接收强度栏202、捕捉时刻栏204构成。在这些栏中,基站信息所包括的基站ID、接收强度的值、时刻分别建立对应。也就是说,基站列表可以说是表示由捕捉部68捕捉的基站装置的列表。另外,列表生成部72不区别是微蜂窝基站装置10还是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生成基站列表。返回图5。
信号生成部74生成位置登记的请求信号。这里,位置登记的请求信号的发送目的地是在选择部70中所选择的基站装置。如前所述,为了使说明明了,设在选择部70中选择了微蜂窝基站装置10。信号生成部74经由调制解调部62、RF部60向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位置登记的请求信号。之后,控制部66经由RF部60、调制解调部62接受来自微蜂窝基站装置10的位置登记的结束通知。之后,信号生成部74生成包括基站列表的信号,经由调制解调部62、RF部60向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
越区切换处理部76经由RF部60、调制解调部62,从微蜂窝基站装置10接受越区切换的指示。例如,在越区切换的指示中,指示了向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越区切换。越区切换处理部76根据所接受的指示,对调制解调部62、RF部60指示向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越区切换。越区切换的处理可以用公知技术,所以这里省略说明。另外,控制部66还执行子信道的分配请求、数据通信的控制,但这些处理可以与在前述微蜂窝基站装置10的说明对应地执行。因此,这里,省略这些的说明。
图7表示控制装置16的结构。控制装置16包括IF部80、缓存82、控制部84。此外,控制部84包括接受部86、选择部88、位置登记部90、指示部92。控制装置16主要执行位置登记、越区切换的控制。首先,说明位置登记。
IF部80经由未图示的网络14连接未图示的微蜂窝基站装置10。接受部86经由IF部80接受来自未图示的终端装置12的位置登记请求。接受部86向位置登记部90输出所接受的位置登记请求。位置登记部90使用公知技术执行对终端装置12的位置登记处理。位置登记部90将位置登记的结果存储在缓存82中。IF部80将对位置登记请求的位置登记响应发送给终端装置12。另外,位置登记的功能也可以不包括在控制装置16中,而包括在未图示的交换机等中。
下面,说明越区切换的控制。接受部86经由IF部80,从终端装置12接受基站列表。另外,在基站列表中附加有成为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2的信息。这样的基站列表可以说是伴随位置登记请求的信息。接受部86将所接受的基站列表、和成为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2的信息输出给选择部88。另一方面,缓存82存储表示与终端装置12预先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契约列表。
图8表示缓存82中存储的契约列表的数据构造。如图所示,契约列表由终端装置ID栏210和已订契约毫微蜂窝基站ID栏212构成。在终端装置ID栏210中,示出对成为处理对象的终端装置12所赋予的识别编号。在已订契约毫微蜂窝基站ID栏212中,示出与各终端装置12已经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识别编号。另外,在已订契约毫微蜂窝基站ID栏212中所示出的识别编号与图6的基站ID栏200中所示出的识别编号对应。这里,在已订契约毫微蜂窝基站ID栏212中,与寻呼区域无关地示出与终端装置12已经订契约的全部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返回图7。
选择部88比较在接受部86中接受的基站列表、和缓存82中存储的契约列表,选择终端装置12捕捉的已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若具体地说明,则选择部88使用基站列表中附加的终端装置12的信息,并通过参照契约列表,提取已经与该终端装置12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在已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存在多个的情况下,选择部88提取多个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选择部88比较基站列表中包含的基站ID、和所提取的基站ID,选择一致的基站ID。在选择了多个基站ID的情况下,选择部88参照基站列表中包含的接收强度的值,选择与最大的接收强度的值对应的基站ID。所选择的基站ID相当于终端装置12捕捉的已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指示部92向终端装置12指示从微蜂窝基站装置10向在选择部88所选择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越区切换。
说明基于以上的结构的通信系统100的动作。图9是表示通信系统100中的越区切换顺序的时序图。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告知信号(S10),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也发送告知信号(S12)。终端装置12接收告知信号,由此捕捉微蜂窝基站装置10以及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S14)。终端装置12作成基站列表(S16),选择成为位置登记目的地的基站装置(S18)。终端装置12向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位置登记请求(S20)。微蜂窝基站装置10执行位置登记处理(S22)。另外,位置登记处理根据微蜂窝基站装置10的委托由控制装置16执行。
微蜂窝基站装置10向终端装置12发送位置登记的结束通知(S24)。终端装置12在继位置登记的结束之后,向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基站列表(S26)。微蜂窝基站装置10向控制装置16发送基站列表作为查询(S28)。控制装置16接受查询后,选择已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S30),并向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其结果作为响应(S32)。微蜂窝基站装置10对终端装置12指示向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越区切换(S34)。终端装置12向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发送越区切换的请求(S36)。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执行位置登记处理(S38)。另外,位置登记处理根据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委托由控制装置16执行。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向终端装置12发送位置登记的结束通知(S40)。
图10是表示终端装置12中的越区切换顺序的流程图。捕捉部68经由RF部60、调制解调部62,接收告知信号(S60)。列表生成部72生成基站列表(S62)。此外,选择部70选择成为位置登记目的地的基站装置(S64)。信号生成部74经由调制解调部62、RF部60,发送位置登记请求(S66)。信号生成部74经由RF部60、调制解调部62,接收位置登记的结束通知(S68)。信号生成部74经由调制解调部62、RF部60发送基站列表(S70)。越区切换处理部76接受越区切换指示(S72的“是”)后,执行越区切换(S74)。另一方面,越区切换处理部76若未接受越区切换指示(S72的“否”),则结束处理。
图11是表示微蜂窝基站装置10中的越区切换顺序的流程图。RF部20、基带处理部22从终端装置12接收位置登记请求(S90)后,IF部26使控制装置16执行位置登记处理(S92)。控制装置16从控制装置16接受位置登记的结束通知后,基带处理部22、RF部20向终端装置12发送位置登记的结束通知(S94)。此外,RF部20、基带处理部22从终端装置12接收基站列表(S96)后,IF部26向控制装置16发送查询(S98)。IF部26从控制装置16通知已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后(S100的“是”),无线控制部28经由基带处理部22、RF部20,向终端装置12指示越区切换(S102)。IF部26若未从控制装置16通知已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S100的“否”),则结束处理。
图12是表示控制装置16中的越区切换顺序的流程图。接受部86接受基站列表作为查询(S120)。选择部88比较基站列表和契约列表(S122)。若选择部88提取已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S124的“是”),则指示部92发送响应(S126)。另一方面,若选择部88未提取已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S124的“否”),则结束处理。
以下说明变形例。在到此为止的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6存储有契约列表,在该契约列表中包含关于与终端装置12预先订契约的全部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信息。但是,为了减小各控制装置16中存储的契约列表的大小,各控制装置16可以存储仅包括在自己的寻呼区域所设置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契约列表。为了与此对应,各基站装置在告知信号中包括与自己所属的寻呼区域相关的信息。终端装置12的列表生成部72在生成基站列表时,在基站列表中包含与各基站装置对应的寻呼区域的信息。信号生成部74发送这样的基站列表。
控制装置16的缓存82存储契约列表,在契约列表中仅包括属于与控制装置16对应的寻呼区域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此外,缓存82存储表示寻呼区域的信息与属于该寻呼区域的控制装置16的对应的列表(以下,称为「对应列表」)。接受部86接受基站列表,如前所述,在该基站列表中包含与各基站装置对应的寻呼区域的信息。选择部88根据寻呼区域的信息,从基站列表中提取包含在自己的寻呼区域中的基站ID。此外,选择部88对所提取的基站ID,使用契约列表从而执行比较。
另一方面,在基站列表中包含属于其他寻呼区域的基站ID的情况下,选择部88通过参照对应列表,确定其他控制装置16。此外,选择部88经由IF部80,向所确定的其他控制装置16发送基站ID,由此可以确认与基站ID对应的基站装置是否是已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也就是说,选择部88通过向其他寻呼区域中的控制装置16进行查询从而执行比较。以上处理的结果,选择部88选择已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终端装置中生成的基站列表和预先存储的契约列表,使终端装置向毫微蜂窝基站装置越区切换,所以可以执行终端装置和毫微蜂窝基站装置的通信。此外,即使终端装置选择微蜂窝基站装置也使其向毫微蜂窝基站装置越区切换,所以与微蜂窝基站装置相比,可以优先选择毫微蜂窝基站装置。此外,终端装置即使未把握已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也可以,所以可以简易地实现与微蜂窝基站装置相比优先地选择毫微蜂窝基站装置。此外,契约列表存储在控制装置中而没有存储在终端装置中,所以可以提高安全性。此外,虽然终端装置生成基站列表,但仅仅是汇总基站装置的捕捉结果,所以可以抑制处理量的增加。此外,控制装置若存储对属于自己的寻呼区域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契约列表即可,所以可以抑制契约列表的大小的增加。
以上,根据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该实施例是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这些各结构要素以及各处理工序的组合可以实行各种变形例,此外那些变形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6设置在各寻呼区域,以控制寻呼区域。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控制装置16可以作为中心而仅设置一个。此时,控制装置16管理服务运用区内的微蜂窝基站装置10以及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根据本变形例,契约列表集中在一个地方,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契约列表的管理。
此外,控制装置16也可以设置在各微蜂窝基站装置10内。也就是说,通过微蜂窝基站装置10来进行在控制装置16的处理。根据本变形例,通过微蜂窝基站装置10,进行已订契约的毫微蜂窝基站装置50的选择,所以可以降低网络14上的通信量。
在本发明的变形例中,终端装置12在向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了位置登记的请求信号之后,在该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基站列表。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终端装置12在向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了基站列表之后,向该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位置登记的请求信号。此外,终端装置12也可以将位置登记的请求信号和基站列表作为一个信号而向微蜂窝基站装置10发送。根据本变形例,可以提高处理顺序的自由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简易地实现与微蜂窝基站装置相比优先地选择毫微蜂窝基站装置。
Claims (6)
1.一种控制装置,具备:
接受部,其接受从终端装置向第1基站装置发送的位置登记请求中所附带的第1列表,该第1列表表示由该终端装置所捕捉的基站装置;
选择部,其比较由所述接受部所接受的第1列表和表示与所述终端装置订契约的基站装置的第2列表,并选择所述终端装置捕捉的已订契约的第2基站装置;和
指示部,其向所述终端装置指示从所述第1基站装置向由所述选择部所选择的第2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接受部所接受的第1列表中,包含与各基站装置对应的寻呼区域的信息,
所述选择部使用与规定寻呼区域对应的第2列表执行比较,在第1列表中包含属于其他寻呼区域的基站装置时,向其他寻呼区域中的控制装置进行查询,由此执行比较。
3.一种终端装置,执行位置登记,该终端装置具备:
选择部,其从所捕捉的基站装置中选择应请求位置登记的第1基站装置;
发送部,其向由所述选择部所选择的第1基站装置请求位置登记,并且发送表示所捕捉的基站装置的第1列表;
接收部,其接受从由所述发送部请求了位置登记的第1基站装置向第2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的指示,所述第2基站装置是通过对第1列表和表示与本终端装置订契约的基站装置的第2列表进行比较来选择的;和
越区切换处理部,其根据由所述接收部所接受的指示,执行向第2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发送部发送的第1列表中,包含与各基站装置对应的寻呼区域的信息。
5.一种越区切换方法,包括:
接受从终端装置向第1基站装置发送的位置登记请求中所附带的第1列表的步骤,该第1列表表示由该终端装置所捕捉的基站装置;
比较所接受的第1列表和表示与所述终端装置订契约的基站装置的第2列表,并选择所述终端装置捕捉的已订契约的第2基站装置的步骤;和
向所述终端装置指示从所述第1基站装置向所选择的第2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的步骤。
6.一种越区切换方法,包括:
从所捕捉的基站装置中选择应请求位置登记的第1基站装置的步骤;
向所选择的第1基站装置请求位置登记,并且发送表示所捕捉的基站装置的第1列表的步骤;
接受从请求了位置登记的第1基站装置向第2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的指示的步骤,所述第2基站装置是通过对第1列表和表示与终端装置订契约的基站装置的第2列表进行比较来选择的;和
根据所接受的指示,执行向第2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303123 | 2007-11-22 | ||
JP2007303123A JP2009130602A (ja) | 2007-11-22 | 2007-11-22 |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制御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
PCT/JP2008/003128 WO2009066417A1 (ja) | 2007-11-22 | 2008-10-31 |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制御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61748A true CN101861748A (zh) | 2010-10-13 |
Family
ID=40667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16292A Pending CN101861748A (zh) | 2007-11-22 | 2008-10-31 | 越区切换方法以及利用了该方法的控制装置和终端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028152A1 (zh) |
JP (1) | JP2009130602A (zh) |
KR (1) | KR101135298B1 (zh) |
CN (1) | CN101861748A (zh) |
WO (1) | WO200906641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52586B (en) * | 1999-06-07 | 2004-03-10 | Nec Corp | Handover between mobile networks |
EP2437552B1 (en) | 2009-05-29 | 2016-12-28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control device, and switching center |
EP2265065A1 (en) * | 2009-06-18 | 2010-12-22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managing the attachment process of a mobile equipment to a base station |
JP4838335B2 (ja) * | 2009-06-29 | 2011-12-1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局 |
JP4838336B2 (ja) * | 2009-06-29 | 2011-12-1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局 |
JP4815512B2 (ja) * | 2009-06-29 | 2011-11-1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端末在圏方法、移動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
JP4648474B2 (ja) | 2009-08-18 | 2011-03-09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 |
CN102123478B (zh) | 2010-01-12 | 2013-1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异构网的小区选择方法和用户设备 |
TWI404432B (zh) * | 2010-04-02 | 2013-08-01 | Askey Computer Corp | 由巨細胞式基地台接入至微型式基地台的處理系統及其處理方法 |
JP2011249972A (ja) * | 2010-05-25 | 2011-12-08 | Kyocera Corp | 無線端末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JP5352533B2 (ja) | 2010-05-27 | 2013-11-27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端末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GB2504700A (en) * | 2012-08-06 | 2014-02-12 | Broadcom Corp | Providing a list of cells in addition to a neighbour cell list to a mobile device for cell measurement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86580A (zh) * | 1999-08-31 | 2001-03-07 | 朗迅科技公司 | 蜂窝式无线电通信越区切换系统 |
CN1602110A (zh) * | 2003-09-26 | 2005-03-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终端状态控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16004B1 (en) * | 1998-06-23 | 2001-04-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ommon channel soft handoff and associated method |
US6628942B1 (en) * | 1999-10-06 | 2003-09-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ging and responding to pages in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
JP3758616B2 (ja) * | 2002-07-02 | 2006-03-2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制御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2007
- 2007-11-22 JP JP2007303123A patent/JP2009130602A/ja active Pending
-
2008
- 2008-10-31 US US12/744,317 patent/US2011002815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10-31 CN CN200880116292A patent/CN101861748A/zh active Pending
- 2008-10-31 WO PCT/JP2008/003128 patent/WO200906641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0-31 KR KR1020107011503A patent/KR10113529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86580A (zh) * | 1999-08-31 | 2001-03-07 | 朗迅科技公司 | 蜂窝式无线电通信越区切换系统 |
CN1602110A (zh) * | 2003-09-26 | 2005-03-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终端状态控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9066417A1 (ja) | 2009-05-28 |
JP2009130602A (ja) | 2009-06-11 |
US20110028152A1 (en) | 2011-02-03 |
KR20100085140A (ko) | 2010-07-28 |
KR101135298B1 (ko) | 2012-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61748A (zh) | 越区切换方法以及利用了该方法的控制装置和终端装置 | |
JP5515559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通信装置 | |
KR101479263B1 (ko)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적 피어투피어 통신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 |
JP4746006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干渉低減方法 | |
WO2005088867A1 (ja) |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中継方法 | |
KR101599844B1 (ko) | 다중접속영역 다중화 방법 | |
US20070002898A1 (en) | Flexible bandwidth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 common physical layer technology platform | |
WO2006088082A1 (ja) | マルチバンド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 |
CN102164028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非对称载波聚合的装置和方法 | |
JP2012524487A (ja) | マルチキャリアofdmシステムのキャリア割り当ての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3190189A (zh) | 用于通信系统中搜索空间重新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 |
US8483734B2 (en) | Dynamic allocation of radio resources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09008663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er to peer conn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060291414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initial operation in a frequency over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10046202A1 (en) | Sounding channel apparatus and method | |
TW201127117A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andover scanning in FDD or H-FDD networks | |
KR101359676B1 (ko) | 주파수 오버레이를 지원하는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공통제어채널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
KR20070117140A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시스템 | |
JP5084632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デュアルモード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5174943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干渉低減方法 | |
KR100974193B1 (ko) |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 정보 해제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 |
EP3284200B1 (en) | Method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 in a lte cellular network | |
JP4581033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WO2017211011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
JP4948209B2 (ja) | 割当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