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0652A - 图像输出装置、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图像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输出装置、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图像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0652A
CN101860652A CN201010151303.5A CN201010151303A CN101860652A CN 101860652 A CN101860652 A CN 101860652A CN 201010151303 A CN201010151303 A CN 201010151303A CN 101860652 A CN101860652 A CN 101860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mage data
captured image
mobile terminal
re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13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早崎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60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06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93Enlarging or reducing
    • H04N1/3935Enlarging or reducing with modification of image resolution, i.e. determining the values of picture elements at new relative pos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输出装置、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图像处理系统。图像输出装置能够从便携式终端装置接收一幅拍摄图像数据,并根据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修正,以生成分辨率高于该拍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之后,图像输出装置执行输出处理,通过该输出处理输出已生成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可从图像输出装置中以文字的判读性等分辨率被提高的状态容易地输出由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得到的图像的拍摄图像处理系统。

Description

图像输出装置、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图像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由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出的图像通过图像输出装置输出的拍摄图像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与互联网技术一同,便携式电话、有线、无线通信技术得到发展并广泛地普及。使用该技术,在外出目的地可从便携式电话等便携式终端装置向连接在互联网上的图像输出装置发送图像,使图像输出装置进行印刷。
例如,专利文献1中,将由数码照相机、带照相机的PDA、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等移动信息设备收集到的数字图像数据经由网络向服务器发送。在服务器中,对接收到的数字图像数据进行亮度、颜色、尺寸的调整等图像处理,嵌入在被保存的多个文件合成用的模板的图像区域而生成文件。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带照相机的便携式电话中选择期望印刷的图像,设定各种印刷条件,指示开始打印动作并且将设备名称等识别信息发送到打印机侧,在打印机进行识别信息的登记。打印机在取得该信息后,将打印机的设备名称等识别信息发送至便携式电话侧,便携式电话对该识别信息进行登记。
接着,当从便携式电话侧传送数据通信中可使用的通信速度的参数时,打印机侧取得该参数,与打印机可使用的通信速度做比较,将判断为传送效率最优的通信速度的参数转送至便携式电话侧。之后,便携式电话将通信速度变更为从打印机接收到的值,打印机也变更到已发送出的值的通信速度。之后,便携式电话将图像数据转送至打印机,打印机侧接收到图像数据后生成印刷数据并且进行印刷处理。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41502号公报(2002年2月8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27839号公报(2007年2月1日公开)
然而,就便携式电话、数码照相机中使用的RGB滤镜、或补色(CMY)滤镜而言,滤镜相对于各色排列成二维平面,因此存在由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的图像与由扫描仪等读取的图像数据相比,成为分辨率降低了1/3~2/3左右的图像,尤其是存在文字的判读性差的问题。
具体而言,在扫描仪等中,由于使用RGB直线传感器,因此能够按每一像素读取各自的彩色数据,但由于便携式电话、数码照相机中的滤镜相对于像素排列成例如RGBRGB...、或者按每一行排列成RGRGRG.../GBGBGB...,在各像素中存在未设置滤镜的颜色成分,因此分辨率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文字的判读性等分辨率被提高的状态从图像输出装置中容易地取得由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的图像的图像输出装置、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图像处理系统、图像输出方法及记录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接收部,其从具备拍摄部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经由通信网络接收通过上述拍摄部的拍摄而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修正处理部,其根据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修正,以生成分辨率高于该拍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以及输出部,其执行输出处理,该输出处理输出由上述修正处理部生成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或者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所示的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输出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从具备拍摄部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经由通信网络接收通过上述拍摄部的拍摄而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的接收步骤;根据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修正,以生成分辨率高于该拍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的修正处理步骤;以及执行输出处理的输出步骤,通过该输出处理输出已生成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或者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所示的图像。
根据上述的构成,图像输出装置能够从便携式终端装置经由通信网络接收由该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到的拍摄图像数据。因此,用户能够用便携式终端装置对远离图像输出装置的场所所存在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并且无需将该拍摄所得到的拍摄图像数据携带至图像输出装置,则可发送至该图像输出装置。
而且,图像输出装置根据从便携式终端装置接收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生成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并将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或者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所示的图像输出。结果,用户能够从图像输出装置容易地取得分辨率高于由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该高分辨率的图像。由此,例如即便用便携式终端装置对包含文档图像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亦可从图像输出装置中得到该文档图像的文字的判读性被提高了的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中,优选由上述拍摄部进行拍摄的拍摄对象物具有形成有文档图像的矩形面,上述修正处理部修正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畸变,并且进行上述高分辨率修正,上述矩形面的畸变是因上述拍摄部从与上述矩形面的法线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拍摄而引起的。
根据上述的构成,用户即使在从倾斜方向对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时也可从图像输出装置中容易地得到不发生畸变的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中,优选由上述拍摄部进行拍摄的拍摄对象物具有形成有文档图像的矩形面,上述修正处理部修正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边缘成为曲线状的镜头畸变,并且进行上述高分辨率修正,上述矩形面的边缘成为曲线状的镜头畸变是因上述拍摄部而引起的。
根据上述的构成,用户能够从图像输出装置中容易地得到没有镜头畸变的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中,优选作为上述输出处理,上述输出部执行将与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在记录用纸上的印刷处理。
根据上述的构成,用户能够从图像输出装置中得到分辨率比拍摄图像高的图像的印刷物。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中,优选作为上述输出处理,上述输出部执行将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存储在外部存储装置的存储处理。或者上述输出部作为上述输出处理,执行将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添加在电子邮件中并发送的邮件发送处理。
根据上述的构成,用户能够从图像输出装置中取得分辨率高于拍摄图像的分辨率的图像数据。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中,优选由上述拍摄部进行拍摄的拍摄对象物具有文档图像,上述输出部,以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被分离成与上述文档图像对应的区域及其以外的区域并对各区域以不同的压缩率进行压缩的状态来输出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缩小高分辨率图像数据的数据容量。其结果,能够降低输出时通信的负荷。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中,优选由上述拍摄部进行拍摄的拍摄对象物具有文档图像,上述输出部从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中与上述文档图像对应的区域中抽出文字,将抽出的文字转换为文本数据,并将该文本数据添加在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中并输出。
根据上述的构成,用户通过使用文本数据,能够容易地执行文本检索。
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装置、能够通过通信网络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进行通信,上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具备:拍摄部,其对具有形成有文档图像的矩形面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拍摄图像判定部,其判定通过上述拍摄部的拍摄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规定条件;以及发送部,其将由上述拍摄图像判定部判定为满足上述规定条件的拍摄图像数据向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发送,上述规定条件至少含有下述条件A,条件A:在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畸变程度的特征量在规定范围内,上述矩形面的畸变是因上述拍摄部从与上述矩形面的法线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拍摄而引起的。
其中,矩形形状的拍摄对象物是例如形成有文档图像的原稿用纸、广告画、由投影仪等显示的画面、显示器上的画面等。
根据上述的构成,只有在表示该畸变程度的特征量在规定范围内时,便携式终端装置发送拍摄图像数据。因此,由于发送至图像输出装置的拍摄图像数据的上述畸变程度在规定范围内,因此畸变会相对较小。其结果,能够仅将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畸变相对较小的拍摄图像数据发送至图像输出装置。
另外,作为修正因上述拍摄部从与矩形面的法线方向不同的方向拍摄所引起的、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畸变的方法已知有多种方法。然而,在该畸变较大时,即便进行该修正,仍很难可靠地得到没有畸变的图像。然而,根据上述的构成,仅在表示该畸变程度的特征量在规定范围内时,便携式终端装置发送拍摄图像数据。因此,由于被发送到图像输出装置的拍摄图像数据的上述畸变程度在规定范围内,所以畸变相对较小。其结果当图像输出装置进行该畸变的修正时,能够在图像输出装置可靠地修正该畸变。
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装置能够通过通信网络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进行通信,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具备:拍摄部,其对形成有文档图像的具有矩形面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拍摄图像判定部,其判定通过上述拍摄部的拍摄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规定条件;以及发送部,其将由上述拍摄图像判定部判定为满足上述规定条件的拍摄图像数据向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发送,上述规定条件至少含有下述条件B,条件B: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倾角在规定范围内。
当在拍摄图像中矩形形状的对象物发生倾斜时,虽然从图像输出装置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但在该图像中文档也会产生倾斜。然而,根据上述的构成,只有在倾角在规定范围内时,便携式终端装置发送拍摄图像数据。其中规定范围包括0°的范围,为例如0±15°的范围内。通过这样设定,能够防止向图像输出装置发送倾斜较大的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优选具有通知部,当上述拍摄图像判定部判定为不满足上述规定条件时,该通知部对用户进行通知,用以提示进行再拍摄。
根据上述的构成,用户为了能够从图像输出装置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容易地把握是否需要再拍摄。其结果,能够立即进行应对、即再拍摄。
另外,本发明的拍摄图像处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和从该便携式终端装置接收拍摄图像数据的上述的图像输出装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对于用户用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得到的拍摄图像,能够容易地从图像输出装置中得到分辨率高于该拍摄图像的分辨率的图像。
此外,上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及图像输出装置亦可由计算机来实现,此时,通过使计算机作为上述各部进行动作,由计算机实现便携式终端装置及图像输出装置的程序、及记录该程序的可由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亦纳入到本发明的范畴中。
根据本发明,能够从图像输出装置中以文字的判读性等分辨率被提高的状态容易地取得由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到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拍摄图像处理系统的拍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其中(a)表示便携式终端装置的流程,(b)表示图像输出装置的流程。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拍摄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4示出本发明的拍摄图像处理方法中图像的倾斜检测例。
图5示出图4的倾斜检测例中的倾角θ与其正切值。
图6示出图像的几何畸变的检测例。
图7示出对图像的对象物的边缘检测处理例。
图8示出图像的栅格方向的边缘检测例。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10示出对图像的镜头畸变的修正例。
图11示出对图像的几何畸变的修正例。
图12是表示高分辨率修正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示出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中的基准像素与插值像素。
图14(a)是表示边缘方向为左上-右下方向时的、插值像素的像素值的计算方法的图。
图14(b)是表示边缘方向为左-右方向时的、插值像素的像素值的计算方法的图。
图14(c)是表示边缘方向为右上-左下方向时的、插值像素的像素值的计算方法的图。
图14(d)是表示边缘方向为上-下方向时的、插值像素的像素值的计算方法的图。
图15示出1次微分滤镜的例子。
图16示出图像的彩色平衡检测时的查找表的一例。
图中标号说明:100-便携式终端装置;200-图像输出装置;101-拍摄部;102-拍摄图像判定部;103-图像处理部;104-通信部(发送部);105-显示部(通知部);106-输入部;109-控制部(发送部、通知部);202-图像处理部(修正处理部);204-图像形成部(输出部);205-显示部;206-输入部;207-第一通信部(接收部);208-第二通信部(输出部);212-控制部(输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拍摄图像处理系统的全体构成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拍摄图像处理系统的全体构成的图。如图2所示,拍摄图像处理系统具备带照相机的便携式电话、数字静态照相机等、拍摄单元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及复合机、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等的图像输出装置200。
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可由用户携带。用户可在各种场合下利用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拍摄对象物。只是由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拍摄得到的图像如上所述分辨率偏低,以该分辨率即便由图像输出装置200进行图像输出(例如印刷),仍会存在无法辨细微部的情况。例如当对印刷有文档图像(文字等)的用纸或广告画、显示有文档图像等的显示画面进行拍摄时,被认为无法对文字进行辨别。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的情况下,亦可得到分辨率高于由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拍摄得到的图像的分辨率的图像。
本实施方式中,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具有文档拍摄模式的功能、即能够从图像输出装置200得到分辨率比拍摄得到的图像的分辨率高的图像的拍摄模式的功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希望对印刷有文档图像的用纸、广告画、显示有文档图像的显示画面(例如、显示器画面或投影仪所投影的画面)的矩形形状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并获得分辨率高于拍摄图像的图像时,用户可选择文档拍摄模式。
另外,并不局限于用户能够始终从正面对作为矩形形状的拍摄对象物即印刷有文档图像的用纸、广告画、显示有文档图像的显示画面等进行拍摄。即、有时用户会对拍摄对象物上的形成有文档图像的平面的法线方向与拍摄单元的拍摄方向不一致的状态,从倾斜方向对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此时,在拍摄得到的图像中,会在拍摄对象物上产生畸变(以下、称为几何畸变)。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选择上述文档拍摄模式时,图像输出装置200能够以该几何畸变被修正的状态进行图像输出。
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与图像输出装置200间能够通信,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将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以下、称为拍摄图像数据)发送至图像输出装置200。
图像输出装置200根据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提高分辨率的高分辨率修正,并对被高分辨率化的图像进行输出处理。
作为在图像输出装置200中执行的输出处理,有基于被高分辨率化的拍摄图像数据执行的图像印刷处理、向服务器、USB存储器等存储装置存储被高分辨率化的拍摄图像数据的归档处理、在电子邮件中添加被高分辨率化的拍摄图像数据并发送的邮件发送处理等。
此外,作为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与图像输出装置200间的通信方式,有如图2中符号A所示的基于IrSimple等红外线通信标准中任一标准的无线通信方式、或通过如符号B所示的Felica(注册商标)的非接触无线通信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向中继装置300临时发送拍摄图像数据,之后利用例如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的无线通信从该中继装置300向图像输出装置200转送数据的方式。此外,对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与图像输出装置200间的通信方式而言,并不局限于此,可应用使用了公知的通信方法的方式。
(2)便携式终端装置的构成
首先,基于图3~8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构成的框图。如图3所示,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具备拍摄部101、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图像处理部103、通信部(发送部)104、显示部(通知部)105、输入部106、记录介质访问部107、存储部108、控制部(发送部、通知部)109。
拍摄部101使用CCD传感器、CMOS传感器对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拍摄部101以预先设定的分辨率对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此外,拍摄部在被选择为文档拍摄模式时,每下压一次快门即对拍摄对象物进行一次拍摄。
当选择文档拍摄模式时,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判定由拍摄部101拍摄得到的拍摄图像是否满足适于判读文档图像的处理执行条件。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将其判定结果向控制部109输出。关于拍摄图像判定部102中具体的处理将在后边叙述。
图像处理部103对由拍摄部101拍摄得到的图像的数据(拍摄图像数据)至少进行A/D变换处理。
通信部104具有基于USB(Universal Serial Bus)1.1或USB2.0的标准的、串行传送/并行传送、无线数据通信功能。通信部104将由拍摄部101拍摄的、在图像处理部103被施以A/D变换处理的拍摄图像数据向图像输出装置200发送。其中,通信部104仅发送由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判定为满足处理执行条件的拍摄图像数据。
显示部105由例如液晶显示器等构成。并且输入部106具有多个按钮,供用户进行数据的输入。
记录介质访问部107从记录有用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进行各处理的程序的记录介质中读取程序。
另外,存储部108存储用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进行各处理的程序、便携式终端装置的机种信息、用户信息、进行处理时所需的数据。另外用户信息是指识别便携式终端装置的用户的信息,例如为用户ID及密码等。
控制部109对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各部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当在输入部106输入选择文档拍摄模式的指示时,控制部109会在显示部105上显示用于提示进行对图像输出装置200的输出处理的种类(印刷处理、归档处理、邮件发送处理等)的选择指示、以及对用于执行所选的输出处理的设定条件(印刷张数等的印刷条件、归档目的地的服务器的地址、邮件的发送目的地地址等)的输入的画面。之后,控制部109从输入部106取得表示输出处理的种类及输出处理的设定条件的输出处理信息。
之后,当在输入部106输入选择文档拍摄模式的指示时,控制部109将表示由拍摄部101拍摄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的拍摄图像数据发送至拍摄图像判定部102,使之执行判定处理。
之后,控制部109在由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判定为满足处理执行条件的拍摄图像数据中添加文件名称、储存于存储部108中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机种信息及用户信息、以及输出处理信息,并使通信部104执行向图像输出装置200发送的处理。
(3)关于拍摄图像判定部的处理
接着,对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拍摄图像判定部102中具体的处理执行条件的判定处理进行说明。
(3-1)倾斜的判定
如上所述,当希望对用纸、广告画、显示画面等矩形形状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并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时,用户选择文档拍摄模式。因此,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假定拍摄对象物为矩形形状,进而在拍摄图像数据中检测拍摄对象物的边缘,由此检测拍摄图像数据中拍摄对象物的倾斜。此外,作为检测拍摄图像数据中的矩形形状的拍摄对象物的边缘上的像素的方法可以使用现有已知的方法。另外,为了防止将背景中的边缘误判为拍摄对象物的边缘,亦可仅将规定长度以上的边缘作为拍摄对象物的边缘来检测。此时,规定长度例如只要设定为拍摄图像数据中所示的图像的端部的边长的80%左右的长度即可。或者亦可由用户从如此被检测出的边缘中选择拍摄对象物的边缘。作为该检测方法例如可使用日本特开2006-237757所述的技术。
之后,拍摄图像判定部102选择检测出的拍摄对象物的边缘上的2点。例如,如图4所示,选择从拍摄图像数据的中心分别朝左右横方向离开刚好w/2的2点11和12。接着,求出所选的2点11和12各自到拍摄图像数据的端边的距离d1、d2,能够求出拍摄图像中的拍摄对象物的倾斜。图4情况下,设倾角为θ,则tanθ=(d2-d1)/w。因此,拍摄图像判定部102算出(d2-d1)/w的值,并从预先做成的表(参照图5)等中读取出与该值相当的角度θ。
之后,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判定检测到的角度θ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例如、-30°~+30°),并将该判定结果向控制部109输出。其中,角度θ在规定范围内成为处理执行条件之一。
(3-2)几何畸变的判定
几何畸变如上所述是指,当从与拍摄对象物上的形成有文档图像的平面的法线方向不同的倾斜方向对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时,在拍摄图像中拍摄对象物具有从矩形形状发生了畸变的形状。例如,当对用纸的法线方向从用纸的左下方向斜向进行拍摄时,如图6所示,拍摄对象物变成发生了变形的四边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图像输出装置200具有修正该几何畸变的功能。只是当几何畸变程度过大时,即便进行了修正,判读性亦不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对表示几何畸变程度的特征量进行检测,来判断该特征量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局限为拍摄对象物的各边的边缘一定存在于视角的中心附近,因此只要在某一定间隔抽出所有边中的边缘,求出表示各边缘的线段,进而算出它们的交点作为拍摄对象物的区域即可。
首先,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对拍摄图像数据进行栅格扫描。其中,如图6所示,将栅格扫描的顺向设为X方向、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为Y方向。另外,将拍摄图像中左上角设为原点。
对1行宽度进行扫描,如果不存在边缘,则拍摄图像判定部102会对在Y方向错开规定量的下一行进行扫描。此外,行间距只要恒定即可,无需为1像素。
之后,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在栅格扫描中,将最初检测到边缘的行设为L1(第一行),如图7所示,将在顺向判定为最初的边缘的点的坐标存储在第1组中,将在同一行上判定为第二个边缘的点的坐标分成第2组。继续进行对下一行的扫描及边缘检测。之后,对于各行Li,求出在顺向上第一次判定为拍摄对象物的边缘的点与第二次判定为拍摄对象物的边缘的点之间X坐标值的差值(X坐标的距离di)进行下述判定。
此外,将行Li上的最初的边缘的X坐标设为Xi1(分成第1组的X坐标),第二个边缘的X坐标设为Xi2(分成第2组的X坐标)。检测方法如下所述。
(a)对于第一行(L1)的坐标X11及X12没有变更。
(b)对于第二行后的第i行,算出坐标间的距离di1(=Xi1-X(i-1)1)及di2(同样)。以下为对di1进行叙述,省略添加字符1,而di2也同样。
(c)第3行后的第i行,算出ddi=abs{(di)-di-1}。当ddi≤th1(接近0的小的数值)时,坐标Xi分成同一组。若相反(ddi>th1)则分成其他组(第3组或第4组)。
(d)作为初始处理仅在i=4时,进行用于确定X2的组的处理。如下所述。
i)dd3≤th1而且dd4≤th1→X2:同组
ii)dd3>th1而且dd4≤th1→X2:其他组
iii)dd3≤th1而且dd4>th1→X2:同组
iv)dd3>th1而且dd4>th1→X2:同组
一旦转移至其他组(第3组或第4组),则无需做增减的确认。
对图像全体进行该处理,从而抽出各组中的边缘点。之后,按每一组通过最小2乘法等使该组中的边缘点的坐标进行直线拟合,并求出拟合成该组中的边缘点的直线。该直线就相当于拍摄对象物的边。
图8是利用上述处理通过栅格扫描抽出边缘点而分成4组时的图。图中,圆形表示第1组中的边缘点、方形表示第2组中的边缘点、三角形表示第3组中的边缘点、星形表示第4组中的边缘点,并以虚线表示由最小2乘法求出的、各组中的边缘点的拟合直线。
之后,求出在4组中求得的直线的交点(图中设为交点1~4),能够将由4条直线围起的区域确定为拍摄对象物的区域。
此外,亦可对转过90度的图像进行上述的分类处理。由此一来,原理上亦可抽出配置为与图像内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行的原稿的边缘。即、通过栅格扫描,在旋转前的图像中,能够检测出垂直方向的边缘。另一方面,在旋转后的图像中,能够检测出旋转前为水平方向的边缘(旋转后为垂直方向的边缘)。由此亦可抽出平行于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的边缘。当旋转前存在足够的信息量(各组中例如为3点以上的交点)时,仅使用旋转前的信息即可,而当某一组的交点不足1点时,当然无法求出直线公式,因此可使用旋转后的交点。
或者,亦可仅将求得的交点坐标再次进行坐标变换而还原,从各个组的分布的区域中求出对应的组,整合交点信息求出直线公式。即、可以依据从旋转前的图像求得的交点坐标、和对从旋转后的图像求得的交点进行逆旋转而获得的交点坐标,对属于同一组中的旋转坐标整合而求出直线的方程式。
此外,作为边缘点的抽出方法,只要对至少在1以上的像素宽的小窗口内的像素值直接进行比较(宽为2以上时对和、平均值进行比较),当相邻值的差值在一定以上时判定为边缘点即可。此外,为了防止错误检测出背景、拍摄对象物内的文本的边缘等,亦可仅检测规定长度以上的边缘作为拍摄对象物的边缘。此时,所述的规定长度例如只要设定为拍摄图像数据中所示的图像的端部边长的80%左右的长度即可。或者,亦可由用户从如此检测出的边缘中选择出拍摄对象物的边缘。作为该检测方法,例如可使用日本特开2006-237757中公开的技术。或者进行对各个坐标组的评价、或进行用于对线段检测的处理(霍夫变换等)亦可起到防止作用。另外,通过将使用缩小图像处理作为预处理,能够避免错误检测出文本或细小的纹理的边缘。
之后,当按照上述方式求出4条直线及它们的交点后,拍摄图像判定部102会计算该4条直线所形成的四边形的对边的长度比。该长度比容易根据上述交点的坐标求出。此外,由于对边为2组,因此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对该2组中各组分别求出长度比。
其中,当从正面对矩形形状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时,拍摄图像中的拍摄对象物也为矩形形状,因此对边的长度比为1。另一方面,当从倾斜方向进行拍摄时,拍摄图像的中的拍摄对象物的形状为发生了畸变的四边形,因此为不同于1的值。而且,拍摄方向与形成拍摄对象物的文档图像的平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越大,该比值与1的差值越大。因此,可以说对边的长度比是表示几何畸变程度的特征量之一。
之后,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判定求得的两个比值双方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例如、0.5~2),并将该判定结果向控制部109输出。其中,规定范围为被预先确定为在图像输出装置200中可修正的范围,且被存储在存储部108中。另外两个比值双方在规定范围内(例如、0.5~2)是处理执行条件之一。
此外,拍摄图像判定部102亦可选择两条通过按照上述方式检测出的4个交点中任意2个交点的直线,使用选择的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度等作为表示几何畸变程度的另一的特征量。
(4)关于对用户的通知
从拍摄图像判定部102接收到判定结果的控制部109根据该判定结果将提示进行再拍摄的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05。
例如,当从拍摄图像判定部102接收到倾角θ不在规定范围内的判定结果时,控制部109会在显示部105上显示提示按照使拍摄对象物不倾斜的方式再次拍摄的信息。
另外,当接收到表示几何畸变程度的特征量(这里为拍摄图像中拍摄对象物的对边的长度比)不在规定范围内的判定结果时,控制部109会在显示部105上显示提示从形成拍摄对象物中文档图像的平面的法线方向再次拍摄的信息。
(5)图像输出装置的构成
接着,基于图9~1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输出装置200的构成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图像输出装置200是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功能的复合机。
图9是表示图像输出装置200的构成的框图。图像输出装置200具备图像读取部201、图像处理部(修正处理部)202、认证部203、图像形成部(输出部)204、显示部205、输入部206、第1通信部(接收部)207、第2通信部(输出部)208、记录介质访问部209、存储部210及控制部(输出部)212。
图像读取部201读取原稿,具有具备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的扫描仪部,将从原稿上反射来的光变换为被颜色分解成RGB的电信号(模拟的图像信号),并输出该电信号。
图像处理部202对图像数据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部202对从便携式终端装置发送来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包括高分辨率修正等图像处理。后边将会叙述图像处理部202对拍摄图像数据进行的图像处理的详细情况。
认证部203是在对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输出处理时用于进行用户认证的部分。具体而言,认证部203比对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输入到输入部206的用户信息(用户ID及密码)来进行用户认证。认证部203将认证结果发送向控制部212。
图像形成部204使用例如电子照相方式、喷墨方式来在纸等记录用纸上形成图像。即、图像形成部204是执行输出处理之一的印刷处理的部分。
显示部205例如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另外,输入部206是用来通过对例如液晶显示器的触摸面板或按钮进行按压等而输入数据的部分。
第1通信部207具有基于USB1.1或USB2.0的标准的、串行传送或并行传送、无线数据通信功能。第1通信部207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收添加有文件名称、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机种信息、用户信息及输出处理信息的拍摄图像数据。
第2通信部208具有下述功能:(a)利用基于无线LAN的标准的IEEE802.11a、IEEE802.11b及IEEE802.11g中任一无线技术的数据通信、(b)具有利用了以太网(注册商标)的通信用接口的功能,借助LAN电缆与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c)利用基于无线通信标准的、IEEE802.15.1(所谓Bluetooth(注册商标))、IrSimple等红外线通信标准、Felica(注册商标)等通信方式中任一个的无线技术的数据通信。
第2通信部208作为输出处理执行将被施以高分辨率修正的拍摄图像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中的归档处理、或者发送添加了被施以高分辨率修正的拍摄图像数据的邮件的邮件发送处理。
记录介质访问部209从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中读取程序。存储部210用于存储上述各部所执行处理用的程序。
控制部212对图像输出装置200的各部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当第1通信部207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收到一幅拍摄图像数据时,控制部212向图像处理部202输出该拍摄图像数据,使之执行图像处理。并且控制部212向认证部203输出添加在图像数据中的用户信息,使认证部203执行认证处理。在从认证部203接收到认证成功的认证结果后,控制部212会按照添加在拍摄图像数据中的输出处理信息执行处理。即、当输出处理信息表示为印刷处理时,控制部212会按照由图像处理部202施以图像处理的拍摄图像数据使图像形成部204执行印刷。另外,当输出处理信息表示为归档处理或邮件发送处理时,控制部212会按照被图像处理部202施以图像处理的拍摄图像数据,使第2通信部208执行归档处理或邮件发送处理。
(6)关于图像处理部中的图像处理
接着,对图像处理部202执行的图像处理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图像处理部202对图像读取部201所读取的图像数据也进行图像处理,但这里对于针对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收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的内容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部202对于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发送来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几何畸变的修正、镜头畸变的修正及高分辨率修正。以下、对各修正的处理进行说明。
(6-1)几何畸变的修正、镜头畸变的修正
与拍摄图像判定部102中的处理相同,图像处理部202利用栅格扫描依次对拍摄图像中拍摄对象物的边缘上的点进行检测。而且,图像处理部202将检测出的边缘上的点进行曲线拟合,依据该曲线式进行镜头畸变修正。
具体而言,如图10的实线所示,图像处理部202对测得的拍摄对象物的边缘点进行检测,并与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同样将各边缘点分成与拍摄对象物的4边对应的4组。之后,对各组中的边缘点进行2次曲线拟合。按照上述方式对4组求得的2次曲线与拍摄对象物的4边对应。并且,图像处理部202求出相当于被4个2次曲线围起的区域的角部的、4个2次曲线的交点。接着,图像处理部202求出就各边而言与外切于求得的2次曲线而且连结4个交点而成的四边形(图10中虚线所示)相近似的外切四边形(图10中单点划线所示)。之后,图像处理部202对拍摄图像中拍摄对象物的区域内的像素位置进行变换,使按照上述方式求得的外切四边形位于修正后的对象物的边缘像素的位置。该变换只需以自基准点(例如拍摄对象物的区域的重心点)的向量为基础进行计算即可。由此能够修正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拍摄部101引起的镜头畸变。
另外,图像处理部202按照如下方式执行几何畸变的修正。图像处理部202、例如如图11所示,将按照上述方式求得的外切四边形对应于对象物的纵横比(例如、若为商务文档发送的A开B开则为7∶10等)同样进行映像变换即可。作为该映像变换可使用公知的技术。此外,图像处理部202既可以对应于预先存储在存储部210中的纵横比进行变换,亦可按照输入到输入部206的纵横比进行变换。
此外,作为几何畸变的修正及镜头畸变的修正的方法,不局限于上述方法而可使用公知的技术。
(6-2)使用图像数据的高分辨率修正
如上所述,图像输出装置200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收一幅拍摄图像数据,基于该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修正。
关于基于一幅图像数据的高分辨率图像生成方法,在影像信息媒介学术会议Vol.62、No.2、pp.181~189(2008)中介绍了几种方法。
通常来说,通过检测图像图案的边缘方向性,进行对应其朝向的插值,并且进行以除去因插值引起的畸变或输入图像中存在的噪声成分的影响等为目的的噪声除去处理,能够执行高分辨率修正。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高分辨率修正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其中,对在横方向、纵方向各方向上进行2倍的分辨率变换的例子进行说明。进行2倍的分辨率变换时,当将作为修正对象的拍摄图像数据的像素数设定为n×m时,修正后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的像素数为2n×2m。通过以拍摄图像数据中各像素作为基准像素,在该基准像素间的中央生成新的像素作为插值像素,并生成具有该基准像素和插值像素双方的图像数据作为高分辨率图像数据,由此执行该高分辨率修正(2倍的分辨率变换)。图13表示基准像素与插值像素的关系,像素a表示基准像素,像素b表示插值像素。
首先,图像处理部202对由第1通信部207接收到拍摄图像数据进行边缘抽出。例如,图像处理部202使用图15所示的1次微分滤镜进行边缘抽出。之后,图像处理部202进行2值化处理,生成2值化图像数据(S1)。此外,2值化图像数据中像素值为1时,则表示边缘的可能性较高的像素。
接着,图像处理部202基于S1中生成的2值化图像数据,判定拍摄图像数据中的关注像素是否为边缘(S2)。具体而言,当2值化图像数据中关注像素所对应的像素值为1时,则图像处理部202判定该关注像素为边缘。
此外,关注像素是指当以任意顺序看拍摄图像数据中各像素时被关注的像素。
关注像素为边缘时(S2中是)、图像处理部202使用含有关注像素的N×N(N>1)的部分图像对边缘方向进行检测(S3)。具体而言,对于N×N的部分图像中的全部基准像素判定是否为边缘像素。之后,当关注像素的左上的基准像素与右下的基准像素为边缘像素时,图像处理部202判定部分图像中边缘方向为左上-右下方向。同样当关注像素的左基准像素和右基准像素为边缘像素时,判定边缘方向为左-右方向,当关注像素的上的基准像素与下的基准像素为边缘像素时,判定边缘方向为上-下方向,当关注像素的右上的基准像素与左下的基准像素为边缘图像时,判定边缘方向为右上-左下方向。
图14中,虚线表示检测到的边缘方向。此外,图14中,像素(1)~(9)为基准像素,其中该像素(5)为关注像素。而且像素A、B、C分别是基准像素(1)与(5)之间的插值像素、基准像素(2)与(5)之间的插值像素、基准像素(4)与(5)之间的插值像素。
接着,图像处理部202根据S3中检测到的边缘方向,通过插值求出关注像素的左上的插值像素A、关注像素的上插值像素B、关注像素的左插值像素C的像素值。此时,使用沿边缘方向的基准像素求出插值像素的像素值。
当边缘方向为左上-右下方向时,如图14(a)所示,基准像素(1)、(5)、(9)为边缘像素,对该像素的连线即为边缘线。此外,对于边缘线上的插值像素A的像素值VA(图中省略“V”的标记。下同),使用邻接于插值像素A的边缘线上的基准像素(1)(像素值V(1))及基准像素(5)(像素值V(5))的像素值,通过下式来求得。
VA=(V(1)+V(5))/2
另一方面,对于非边缘线上的插值像素B,C而言,使用除边缘线上的基准像素以外的基准像素中的、含有与该插值像素最接近的基准像素(最接近基准像素)且平行于边缘方向的线上的基准像素进行插值。例如,在图14(a)中,对于插值像素B而言,含有作为最接近基准像素的基准像素(2)且平行于边缘方向的线为基准像素(2)与(6)的连线。此外,从插值像素B向该线做垂线的点内分连结基准像素(2)和(6)的线段。因此,插值像素B的像素值VB使用下式求得。
VB=(9×V(2)+4×V(6))/13
同样,插值像素C的像素值VC使用作为最接近基准像素的基准像素(4)和含有该基准像素(4)且平行于边缘方向的线上的基准像素(8)的像素值,通过下式求得。
VC=(9×V(4)+4×V(8))/13
另外,当边缘方向为左-右方向时,如图14(b)所示,基准像素(4)、(5)、(6)为边缘像素,该像素的连线成为边缘线。此外,对于边缘线上的插值像素C的像素值VC,使用邻接于插像素C的边缘线上的基准像素(4)(像素值V(4))及基准像素(5)(像素值V(5))的像素值通过下式求得。
VC=(V(4)+V(5))/2
另外,对于非边缘线上的插值像素A、B,使用除边缘线上的基准像素以外的基准像素中的、含有与该插值像素最接近的基准像素(最接近基准像素)且平行于边缘方向的线上的基准像素进行插值。例如在图14(b)中,对于插值像素A而言,含有最接近基准像素的基准像素(1)或(2)且平行于边缘方向的线是基准像素(1)与(2)的连线。而且,从插值像素A向该线做垂线的点落在基准像素(1)与(2)的中央。因此,插值像素A的像素值VA使用下式求得。
VA=(V(1)+V(2))/2
对于插值像素B而言,含有最接近基准像素的基准像素(2)且平行于边缘方向的线为基准像素(1)、(2)、(3)的连线。而且,从插值像素B向该线做垂线的点与基准像素(2)一致。因此,插值像素B的像素值VB被设为与基准像素(2)的像素值V(2)相同的值。
另外,当边缘方向为右上-左下方向时,如图14(c)所示,基准像素(3)、(5)、(7)为边缘像素,连接该像素的线成为边缘线。而且插值像素A、B、C都不在边缘线上。
对于插值像素A而言,最接近基准像素成为基准像素(1)、(2)、(4)。其中,基准像素(2)、(4)位于平行于边缘方向的同一线上,但基准像素(1)不在该线上。因此,对于插值像素A的像素值VA,使用最接近基准像素的基准像素(1)、(2)、(4)的像素值通过下式求得。
VA=(V(1)+V(2)+V(4))/3
另外,对于插值像素B,C而言,使用除了边缘线上的基准像素以外的基准像素中的、含有与该插值像素最接近的基准像素(最接近基准像素)且平行于边缘方向的线上的基准像素进行插值。例如图14(c)中,对于插值像素B而言,含有最接近基准像素的基准像素(2)且平行于边缘方向的线为基准像素(2)与(4)的连线。而且,从插值像素B向该线做垂线的点落在连结基准像素(2)与(4)的线段内。因此,插值像素B的像素值VB使用下式求得。
VB=(9×V(2)+4×V(4))/13
同样插值像素C的像素值VC使用最接近基准像素的基准像素(4)和含有该基准像素(4)且平行于边缘方向的线上的基准像素(2)的像素值通过下式求得。
VC=(4×V(2)+9×V(4))/13
另外,当边缘方向为上-下方向时,如图14(d)所示,基准像素(2)、(5)、(8)为边缘像素,连结该像素的线成为边缘线。而且,对于边缘线上的插值像素B的像素值VB,使用与插值像素B邻接的边缘线上的基准像素(2)及基准像素(5)的像素值通过下式求得。
VC=(V(2)+V(5))/2
另外,对于非边缘线上的插值像素A、C而言,使用除边缘线上的基准像素以外的基准像素中的、含有与该插值像素最接近的基准像素(最接近基准像素)且平行于边缘方向的线上的基准像素进行插值。例如在图14(d)中,对于插值像素A而言,含有最接近基准像素的基准像素(1)或(4)且平行于边缘方向的线为基准像素(1)与(4)的连线。而且,从插值像素A向该线做垂线的点落在基准像素(1)与(4)的中央。因此,插值像素A的像素值VA使用下式求得。
VA=(V(1)+V(4))/2
对于插值像素C而言,含有最接近基准像素的基准像素(4)平行于边缘方向的线为基准像素(1)、(4)、(7)的连线。而且从插值像素C向该线做垂线的点与基准像素(4)一致。因此,插值像素C的像素值VC被设为与基准像素(4)的像素值V(4)相同值。
此外,存储部210预先存储将边缘方向与用于求出插值像素A、B、C的像素值的运算式建立对应的信息。此外,图像处理部202从存储部210中读取出与在S3检测出的边缘方向对应的运算式,根据所读取的运算式求出插值像素A、B、C的像素值即可。
此外,图14中示出了边缘方向为直线状的情况。然而,边缘有时也会在N×N的部分图像内发生弯曲。例如边缘存在弯曲为基准像素(2)-(5)-(4)的情况、弯曲为基准像素(1)-(5)-(7)的情况等。此时亦预先存储与用于求出插值像素A、B、C的像素值的运算式建立对应的信息。例如当边缘弯曲为基准像素(2)-(5)-(4)时,对于插值像素A存储与图14(c)同样的运算式,对于插值像素B存储与图14(b)同样的运算式,对于插值像素C存储与图14(d)同样的运算式。另外,当边缘弯曲为基准像素(1)-(5)-(7)时,对于插值像素A存储与图14(a)同样的运算式,对于插值像素B存储与图14(a)同样的运算式,对于插值像素C存储与图14(d)同样的运算式。对于其他边缘方向的图案也进行同样的存储。
按照上述方式,图像处理部202求出位于被判定为边缘像素的基准像素的周围的插值像素的像素值。
另一方面,当关注像素非边缘时(S2中否)、图像处理部202通过普通的插值运算法(双立方插值.双线性插值)求出与该关注像素的左上相邻的插值像素A、与该关注像素的上方相邻的插值像素B及与该关注像素的左插值像素C的像素值。
图像处理部202通过对拍摄图像数据中所有的基准像素执行上述的S2~S4的处理,生成具有基准像素与插值像素双方的插值图像数据(S5)。
之后,图像处理部202对生成的插值图像数据进行高图像质量化处理。例如图像处理部202将噪声除去滤镜、锐度化滤镜等应用到插值图像数据中,从而生成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一直以来有非锐度屏蔽、将图15的中央的系数设为5的滤镜成为锐度化滤镜。另外,作为噪声除去用中值滤镜等得到深度地认知。作为更为高级的方法,亦可使用双边滤镜(Bilateral filter)[Proceedings of the 199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Computer Vision,]等作为兼具上述边缘保存性和高图像质量化的方法。
此外,图像处理部202不局限于上述方法,亦可使用映像信息媒介学会Vol.62、No.2、pp.181~189(2008)中记载的各种方法根据一幅拍摄图像数据生成高分辨率图像数据。
(7)拍摄图像处理系统的图像处理方法
以下、基于图1对拍摄图像处理系统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此外,图1中,(a)示出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处理流程,(b)示出图像输出装置200的处理流程。
首先,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受拍摄模式的选择。其中,当用户希望对含有文档图像的用纸、显示画面等矩形形状的拍摄对象物拍摄并利用图像输出装置200将拍摄图像高分辨率化后输出时,选择文档拍摄模式。
在接受文档拍摄模式的选择输入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中,控制部109在显示部105上显示提示进行输出处理的种类及输出处理用的设定条件的输入的画面,并从输入部106取得输出处理信息。
之后,当检测到快门被下压后,拍摄部101进行一次拍摄(S10)。
接着,图像处理部103对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拍摄图像数据)至少进行A/D变换处理。之后,对进行了A/D变换处理的拍摄图像数据,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判定是否满足处理执行条件(S11)。此外,具体的处理执行条件的判定方法、判定项目等与例如上述(3-1)(3-2)所说明的同样。
当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判定为不满足处理执行条件时(S11中否),控制部109在显示部105上显示表示再拍摄的信息等,并通知用户(S12)。当再拍摄得到的图像仍然不满足上述的判定项目等时,便携式终端装置100重复进行步骤S10~S12。
另外,当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判定为满足处理执行条件时(S11中是)、控制部109会对满足处理执行条件的拍摄图像数据建立文件名称(S13)。此外,控制部109即可例如对遵照拍摄日期时间的连续编号等各拍摄图像数据自动建立不同的文件名称,亦可建立在输入部106中输入的文件名称。之后,控制部109将该图像数据与存储在存储部108中的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机种信息、用户信息及输出处理信息一起传送至通信部104。之后通信部104将上述信息向图像输出装置200发送(S14)。
此外,控制部109亦可将建立了文件名称的图像数据临时保存在存储部108或存储卡内,而根据用户的要求与上述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机种信息、用户信息、及输出处理信息一起向通信部104传送,进而向图像输出装置200发送。
接着,图像输出装置200的第1通信部207接收发自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拍摄图像数据、机种信息、用户信息及输出处理信息(S20)。接收后,图像处理部202按照例如上述(6-1)中说明的那样,进行几何畸变的修正、镜头畸变的修正(S21)。进而,图像处理部202按照例如上述(6-2)所说明的那样基于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修正(S22)。之后,控制部212将由图像处理部202处理后的拍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10(S23)。
接着,控制部212判定拍摄图像数据的输出指示是否被输入至输入部206(S24)。当输出指示没有被输入时(S24中否),将待机直至输出指示被输入。
另外,当有输出指示时(S24中是),认证部203会在显示部205上显示提示输入用户信息(例如用户ID及密码)的画面,从输入部206取得用户信息。之后认证部203进行用户认证(S25)。此外,认证部203亦可使用设置于图像输出装置200的非接触IC卡的读写,从用户所持有的非接触IC卡上取得用户信息。
当进行用户认证时,认证部203比对被输入的用户信息与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判定是否存在一致的用户信息(S26)。之后,当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收到与被输入的用户信息一致的用户信息时(S26中是),控制部212会按照欲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收的输出处理信息执行输出处理(S27)。例如当输出处理信息表示印刷处理时,控制部212对图像形成部204输出处理执行指示。之后,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当输入的用户信息与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收到的用户信息不一致时(S26中否),认证部203判定认证次数是否在规定次数以上(S28)。之后,当认证次数不在规定次数以上时(S28中否),重复进行S25,S26的处理。当认证次数在规定次数以上时(S28中是),不进行输出而结束流程。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在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拍摄得到的拍摄图像以进行了高分辨率修正的状态通过图像输出装置200输出。其结果能够提高文字的判读性。因此,即便在难以将原稿用纸带至图像输出装置200的情况下,亦可通过拍摄该原稿用纸来获得高分辨率的该原稿用纸的图像。另外,通过对投影仪等显示的影像画面也用便携式终端装置100进行拍摄,随后可从图像输出装置200中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
(8)变形例
本发明的拍摄图像处理系统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的变更。以下对变形形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8-1)关于拍摄图像判定部的判定项目
在上述的说明中,设定为当选择文档拍摄模式时,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判定拍摄图像中拍摄对象物的倾斜、几何畸变。然而,拍摄图像判定部102中的判定项目并不局限于此。以下对该变形例进行说明。
(a)例如,考虑用户希望不只局限在含有文档图像的用纸或显示画面的矩形形状的拍摄对象物,对于风景、人物等拍摄图像亦能够以高分辨率化的状态通过图像输出装置200来输出。因此,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亦可代替文档拍摄模式、或者在文档拍摄模式之外具备高分辨输出模式,该高分辨输出模式用于在图像输出装置200中仅对拍摄图像进行高分辨率修正而输出的处理。当在文档拍摄模式之外具有高分辨率输出模式时,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只要附加表示所选的模式信息,输出拍摄图像数据即可。由此图像输出装置200能够按照模式进行处理。
此外,当选择高分辨输出模式时,在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中,控制部109亦可不执行拍摄图像判定部102的处理,而按照将由拍摄部101的拍摄所得到的拍摄图像数据向图像输出装置200发送的方式进行控制。之后,在接收到高分辨率输出模式的通知的图像输出装置200中,图像处理部202进行(6-2)中记载的高分辨率修正,不进行(6-1)中记载的几何畸变的修正、镜头畸变的修正。如此亦可起到获得图像分辨率高于拍摄得到图像的效果奏。
(b)在上述的判定项目之外,亦可对其他的判定项目进行判定。作为其他的判定项目,有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抖动(强烈的手抖)等。
对于亮度而言,当例如曝光过度(过亮)或不足(过暗)时,认为是需要再次拍摄的情况。因此,拍摄图像判定部102求出例如拍摄图像数据的像素值中的最大及最小值,当最大值在某一阈值(例如8位下为100等)以下将曝光不足的结果向控制部109输出,而当最小值在某一阈值(例如8位下为150等)以上时,将曝光过度的判定结果向控制部109输出。之后,当控制部109接收到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的判定结果后,会在显示部105上显示该信息并显示用于提示进行再拍摄的指示。或者,控制部109在曝光不足时,设定变更为延长拍摄部101的露光时间,在曝光过度时设定变更为缩短露光时间。之后,控制部109亦可通知用户,用以提示进行再拍摄。
就对比度而言,当拍摄图像数据的像素值中的最大、最小的差值在规定阈值以下时,拍摄图像判定部102判定为对比度不足。之后,当接收到对比度不足的判定结果后,控制部109会在显示部105上显示该信息及提示进行再拍摄的指示。
此外,在亮度、对比度的判定中,拍摄图像判定部102亦可对各色通道进行判定,也可使用平均值(R+G+B/3)、明度值(0.299×R+0.587×G+0.114×B:以NTSC依据)。
对于色彩平衡而言,通过比较各色通道(RGB)的平均值或最大、最小值,能够把握在某一个通道产生了过度的偏移。因此,拍摄图像判定部102,求出例如拍摄图像中的具有最大明度值附近值(最大明度~最大明度-5左右)的像素值的各色通道的值的平均值(Ra,Ga,Ba),且当该各色通道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在对应的一定值以上[Max(Ra,Ga,Ba)-Min(Ra,Ga,Ba)>0.1×Max(Ra,Ga,Ba)]时,判定为色彩平衡不良。之后控制部109在接收到色彩平衡不良的判定结果后,在显示部105上显示该信息及提示进行再拍摄的指示。
对于抖动(强烈手抖,所谓运动模糊)而言,由于发生时边缘的尖锐性降低,因此拍摄图像判定部102使用图9中列举的边缘抽出滤镜做成边缘强度图像而得到直方图,求出其标准偏差值(上述分散的平方根)。之后,当该标准偏差值在规定阈值(例如5)以下时,判定发生了抖动。之后,控制部109在接收到发生了抖动的判定结果后,在显示部105上显示提示进行再拍摄的指示。
(8-2)关于图像输出装置的处理项目
在上述的说明中,设定为图像输出装置200的图像处理部202对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几何畸变的修正、镜头畸变的修正、高分辨率修正。然而,图像处理部202中的处理内容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图像处理部202除上述的修正外亦可进行色彩平衡、对比度的修正。
作为色彩平衡的修正方法,图像处理部202可对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求出各色通道的最大值、最小值,并做成使之排列的查找表而应用于各色通道。作为查找表的一例,如图16所示,当某一通道的最大值为MX、最小值为MN时,且数据为8Bit时,只需建立从MN以(MX-MN)/255的步骤逐渐增加的表格即可。
图像处理部202对于对比度的修正亦可以同样的方法来执行。此外,如果需要特意改变色彩平衡,则将应用于各色通道的查找表设定为同一表即可。
此外,对于色彩平衡、对比度的修正方法亦可应用其他的公知的技术。
另外,图像处理部202可利用(3-1)中记载的方法来检测拍摄对象物的倾斜,并施以拍摄图像数据的旋转处理以使该倾斜成为0度。或者便携式终端装置100亦可将(3-1)中检测出的倾角与拍摄图像数据一起向图像输出装置200发送。之后图像处理部202可根据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收到的倾角,施以拍摄图像数据的旋转处理以使拍摄对象物的倾斜成为0度。
(8-3)关于输出处理信息
上述的说明中,设定为由便携式终端装置100取得输出处理信息并向图像输出装置200发送。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图像输出装置200亦可在为了用户认证而取得用户信息时取得输出处理信息(表示输出处理的种类、输出处理用的设定条件的信息)。
(8-4)关于输出处理
图像输出装置200中,控制部212在进行归档处理、邮件发送处理之前,亦可将由图像处理部202处理过的拍摄图像数据转换成高压缩PDF。此外,高压缩PDF数据是指将图像数据中的背景部分与文字部分分离,对各个部分进行最佳的压缩处理的PDF数据。由此,文字判读性良好,对于图像文件大小亦可予以降低。
另外,控制部212亦可在进行归档处理、邮件发送处理之前,对由图像处理部202处理的拍摄图像数据执行OCR处理,生成文本数据。之后控制部212将拍摄图像数据转换为PDF,并将生成的文本数据作为透明文本进行添加。此外,透明文本是指用于将识别到的文字作为文本信息在表观上观察不到的形式与图像数据重叠(或者嵌入)的数据。例如在PDF文件中,通常使用在图像数据中添加有透明文本的图像文件。此外控制部212亦可输出带有生成的透明文本的PDF数据。由此,能够输出容易活用于可进行文本检索的文件中的电子化文档。
(8-5)关于图像输出装置所具备的图像处理部
上述的说明中,对图像输出装置200所具备的图像处理部202进行高分辨率修正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图像输出装置200亦可使具备上述图像处理部202的服务器执行对于拍摄图像数据的高分辨率修正、或其他的图像处理(几何畸变的修正、镜头畸变的修正、对比度修正、色彩平衡修正等)。此外,此时该服务器可以说是对从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修正并输出修正后的拍摄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出装置。
(8-6)关于分辨率变换的倍率
上述的说明中,设定为图像输出装置200的图像处理部202对纵方向及横方向各方向进行2倍的分辨率变换。但并不局限于此,亦可采用由用户指定分辨率变换的倍率的方式。
例如,便携式终端装置100的控制部109,在选择为文档拍摄模式时,在显示部105上显示提示进行分辨率变换的倍率的指定输入的画面,从输入部106中取得指定倍率。之后控制部109控制通信部104,将表示指定倍率的信息包含在输出处理信息中并与拍摄图像数据一起向图像输出装置200发送。
之后,图像输出装置200的图像处理部202进行对应于输出处理信息所示的指定倍率的分辨率变换。
(9)程序及记录介质
本发明亦可在记录有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上,记录上述的将由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拍摄得到的图像向图像输出装置200发送并由图像输出装置200输出的方法。
其结果能够提供可携带自如的记录有进行上述处理的程序代码(执行形式程序、中间代码程序、源程序)的记录介质。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该记录介质,亦可是用来由微型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未图示的存储器、例如ROM存储器,且其为程序媒介,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亦可是设置程序读取装置作为外部存储装置,通过在其中插入记录介质而可进行读取的程序媒介。
在任何一种情况中,都可以是由微型处理机访问执行所存储的程序的构成,或者任何一种情况也都可以是读取程序代码将读取得到的程序代码下载至微型计算机的未图示的程序存储区域中进而执行该程序的方式。该下载用的程序被预先存储在本体装置中。
其中,上述程序媒介是构成为可与本体分离的记录介质,亦可是磁带、盒带等带类、软盘、硬盘等磁盘或CD-ROM/MO/MD/DVD等光盘的盘类、IC卡(含存储卡)/光卡等卡类、或者含有掩模ROM、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闪存ROM等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固定地载持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能够连接含有互联网的通信网络的系统构成,因此亦可是以从通信网络上下载程序代码的方式来流动地担载程序代码的介质。此外,如上所述当从通信网络下载程序时,该下载用的程序亦可预先存储在本体装置中,或者由其他记录介质安装而成。此外,对于由电子传送执行上述程序代码的、埋入到输送波的计算机数据信号的形式亦可实现本发明。
上述记录介质由便携式终端装置100或图像输出装置200中的程序读取装置来读取,由此执行上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具备:具备:接收部,其从具备拍摄部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经由通信网络接收通过上述拍摄部的拍摄而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修正处理部,其根据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修正,以生成分辨率高于该拍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以及输出部,其执行输出处理,通过该输出处理输出由上述修正处理部生成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或者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所示的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输出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从具备拍摄部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经由通信网络接收通过上述拍摄部的拍摄而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的接收步骤;根据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修正,以生成分辨率高于该拍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的修正处理步骤;以及执行输出处理的输出步骤,通过该输出处理以输出已生成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或者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所示的图像。
根据上述的构成,图像输出装置能够从便携式终端装置经由通信网络接收由该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得到的拍摄图像数据。因此,用户能够用便携式终端装置对存在于远离图像输出装置的场所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并且无需将该拍摄所得到的拍摄图像数据携带至图像输出装置,就可发送至该图像输出装置。
而且,图像输出装置根据从便携式终端装置接收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生成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并将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或者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所示的图像输出。其结果,用户能够从图像输出装置容易地取得分辨率高于由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得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该高分辨率的图像。由此,例如即便用便携式终端装置对文档图像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亦可从图像输出装置中得到该文档图像的文字的判读性被提高了的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中,优选由上述拍摄部进行拍摄的拍摄对象物具有形成有文档图像的矩形面,上述修正处理部修正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畸变,并且进行上述高分辨率修正,上述矩形面的畸变是因上述拍摄部从与上述矩形面的法线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拍摄而引起的。
根据上述的构成,用户在拍摄对象物从倾斜方向进行拍摄时也可从图像输出装置中容易地得到不发生畸变的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中,优选由上述拍摄部进行拍摄的拍摄对象物具有形成有文档图像的矩形面,上述修正处理部修正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边缘成为曲线状的镜头畸变,并且进行上述高分辨率修正,上述矩形面的边缘成为曲线状的镜头畸变是因上述拍摄部而引起的。
根据上述的构成,用户能够从图像输出装置中容易地得到没有镜头畸变的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中,优选作为上述输出处理,上述输出部执行将与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在记录用纸上的印刷处理。
根据上述的构成,用户能够从图像输出装置中得到分辨率比拍摄图像高的图像的印刷物。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中,优选作为上述输出处理,上述输出部执行将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存储在外部存储装置的存储处理。或者作为上述输出处理,上述输出部执行将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添加在电子邮件中并发送的邮件发送处理。
根据上述的构成,用户能够从图像输出装置中取得分辨率高于拍摄图像的图像数据。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中,优选由上述拍摄部进行拍摄的拍摄对象物具有文档图像,上述输出部,以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被分离成与上述文档图像对应的区域及其以外的区域并对各区域以不同的压缩率进行压缩的状态来输出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缩小高分辨率图像数据的数据容量。结果,能够降低输出时的通信的负荷。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输出装置中,优选由上述拍摄部进行拍摄的拍摄对象物具有文档图像,上述输出部从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中与上述文档图像对应的区域中抽出文字,将抽出的文字转换为文本数据,并将该文本数据添加在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中而输出。
根据上述的构成,用户通过使用文本数据,能够容易地执行文本检索。
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装置、能够通过通信网络与上述的图像输出装置进行通信,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具备:拍摄部,其对具有形成有文档图像的矩形面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拍摄图像判定部,其判定通过上述拍摄部的拍摄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规定条件;以及发送部,其将由上述拍摄图像判定部判定为满足上述规定条件的拍摄图像数据向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发送,上述规定条件至少含有下述条件A,条件A:表示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畸变程度的特征量在规定范围内,上述矩形面的畸变是因上述拍摄部从与上述矩形面的法线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拍摄而引起的。
其中,矩形形状的拍摄对象物是例如形成有文档图像的原稿用纸、广告画、由投影仪等显示的画面、显示器上的画面等。
根据上述的构成,只有表示该畸变程度的特征量在规定范围内时,便携式终端装置发送拍摄图像数据。因此,由于发送至图像输出装置的拍摄图像数据的上述畸变程度在规定范围内,因此畸变会相对较小。结果、能够仅将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畸变相对较小的拍摄图像数据发送至图像输出装置。
另外,作为修正因上述拍摄部从与矩形面的法线方向不同的方向拍摄所引起的、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畸变的方法已知有多种方法。然而,在该畸变较大时,即便进行该修正,仍很难可靠地得到没有畸变的图像。然而,根据上述的构成,仅在表示该畸变程度的特征量在规定范围内时,便携式终端装置发送拍摄图像数据。因此,由于被发送到图像输出装置的拍摄图像数据的上述畸变程度在规定范围内,所以畸变相对较小。结果当图像输出装置进行该畸变的修正时,能够在图像输出装置可靠地修正该畸变。
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装置能够通过通信网络与上述的图像输出装置进行通信,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具备:拍摄部,其对形成有文档图像的具有矩形面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拍摄图像判定部,其判定通过上述拍摄部的拍摄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规定条件;以及发送部,其将由上述拍摄图像判定部判定为满足上述规定条件的拍摄图像数据向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发送,上述规定条件至少含有下述条件B,条件B: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倾角在规定范围内。
当在拍摄图像中矩形形状的对象物发生倾斜时,虽然从图像输出装置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但对于该图像连在文档上也产生倾斜。然而,根据上述的构成,只有在倾角在规定范围内时,便携式终端装置发送拍摄图像数据。其中规定范围包括0°的范围,为例如0±15°的范围内。通过这样设定,能够防止向图像输出装置发送发生较大倾斜的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优选具有通知部,当上述拍摄图像判定部判定为不满足上述规定条件时,该通知部进行对用户提示进行再拍摄的通知。
根据上述的构成,用户为了能够从图像输出装置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容易地把握是否需要再拍摄。结果,能够立即进行应对、即再拍摄。
另外,本发明的拍摄图像处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和从该便携式终端装置接收拍摄图像数据的上述的图像输出装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对于用户用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得到的拍摄图像,能够容易地从图像输出装置中得到分辨率高于该拍摄图像的分辨率的图像。
此外,上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及图像输出装置亦可由计算机来实现,此时,通过使计算机作为上述各部进行动作,由计算机实现便携式终端装置及图像输出装置的程序、及记录该程序的可由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亦纳入到本发明的范畴中。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所示的方法为进行各种变更。即,对于组合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适宜变更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亦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在在便携式终端装置与图像输出装置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拍摄图像处理系统中。

Claims (14)

1.一种图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部,其从具备拍摄部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经由通信网络接收通过上述拍摄部的拍摄而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
修正处理部,其根据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修正,以生成分辨率高于该拍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以及
输出部,其执行输出处理,通过该输出处理输出由上述修正处理部生成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或者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所示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拍摄部进行拍摄的拍摄对象物具有形成有文档图像的矩形面,
上述修正处理部,修正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畸变,并且进行上述高分辨率修正,上述矩形面的畸变是因上述拍摄部从与上述矩形面的法线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拍摄而引起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拍摄部进行拍摄的拍摄对象物具有形成有文档图像的矩形面,
上述修正处理部修正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边缘成为曲线状的镜头畸变,并且进行上述高分辨率修正,上述矩形面的边缘成为曲线状的镜头畸变是因上述拍摄部而引起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部,作为上述输出处理,执行将与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在记录用纸上的印刷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部,作为上述输出处理,执行将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存储在外部存储装置中的存储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部,作为上述输出处理,执行将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添加在电子邮件中并发送的邮件发送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拍摄部进行拍摄的拍摄对象物具有文档图像,
上述输出部,以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被分离成与上述文档图像对应的区域及其以外的区域,对各区域以不同的压缩率进行压缩的状态来输出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拍摄部进行拍摄的拍摄对象物具有文档图像,
上述输出部,从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中的与上述文档图像对应的区域中抽出文字,将抽出的文字转换为文本数据,并将该文本数据添加在上述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中并输出。
9.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通信网络与图像输出装置进行通信,
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具备:接收部,其经由通信网络接收一幅拍摄图像数据;修正处理部,其根据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修正,以生成分辨率高于该拍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以及输出部,其执行输出处理,通过该输出处理输出由上述修正处理部生成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或者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所示的图像,
上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具备:拍摄部,其对具有形成有文档图像的矩形面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
拍摄图像判定部,其判定通过上述拍摄部的拍摄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规定条件;以及
发送部,其将由上述拍摄图像判定部判定为满足上述规定条件的拍摄图像数据向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发送,
上述规定条件至少含有下述条件A,
条件A:表示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畸变程度的特征量在规定范围内,上述矩形面的畸变是因上述拍摄部从与上述矩形面的法线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拍摄而引起的。
10.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通信网络与图像输出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图像输出装置具备:接收部,其经由通信网络接收一幅拍摄图像数据;修正处理部,其根据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修正,以生成分辨率高于该拍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以及输出部,其执行输出处理,通过该输出处理输出由上述修正处理部生成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或者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所示的图像,
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具备:
拍摄部,其对具有形成有文档图像的矩形面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
拍摄图像判定部,其判定由上述拍摄部通过拍摄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规定条件;以及
发送部,其将由上述拍摄图像判定部判定为满足上述规定条件的拍摄图像数据向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发送,
上述规定条件至少含有下述条件B,
条件B:在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倾角在规定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通知部,当通过上述拍摄图像判定部判定为不满足上述规定条件时,该通知部对用户进行通知,用以提示进行再拍摄。
12.一种拍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便携式终端装置和从该便携式终端装置接收拍摄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出装置,
上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具备:
拍摄部,其对具有形成有文档图像的矩形面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
拍摄图像判定部,其判定由上述拍摄部通过拍摄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规定条件;以及
发送部,其将由上述拍摄图像判定部判定为满足上述规定条件的拍摄图像数据向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发送,
上述规定条件至少含有下述条件A,
条件A:表示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畸变程度的特征量在规定范围内,上述矩形面的畸变是因上述拍摄部从与上述矩形面的法线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拍摄而引起的,
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从上述便携式终端装置经由通信网络接收由上述拍摄部通过拍摄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
修正处理部,其根据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修正,以生成分辨率高于该拍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以及
输出部,其执行输出处理,通过该输出处理输出由上述修正处理部生成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或者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所示的图像。
13.一种拍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便携式终端装置和从该便携式终端装置接收拍摄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出装置,
上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具备:
拍摄部,其对具有形成有文档图像的矩形面的拍摄对象物进行拍摄;
拍摄图像判定部,其判定由上述拍摄部通过拍摄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规定条件;以及
发送部,其将由上述拍摄图像判定部判定为满足上述规定条件的拍摄图像数据向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发送,
上述规定条件至少含有下述条件B,
条件B:拍摄图像数据中上述矩形面的倾角在规定范围内,
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从上述便携式终端装置经由通信网络接收由上述拍摄部通过拍摄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
修正处理部,其根据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修正,以生成分辨率高于该拍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以及
输出部,其执行输出处理,通过该输出处理输出由上述修正处理部生成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或者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所示的图像。
14.一种图像输出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从具备拍摄部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经由通信网络接收通过上述拍摄部的拍摄而得到的一幅拍摄图像数据的接收步骤;
根据所接收到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修正,以生成分辨率高于该拍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的修正处理步骤;以及
执行输出处理的输出步骤,通过该输出处理输出已生成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或者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所示的图像。
CN201010151303.5A 2009-04-03 2010-04-02 图像输出装置、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图像处理系统 Pending CN1018606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91531A JP4772889B2 (ja) 2009-04-03 2009-04-03 携帯端末装置、撮像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9-091531 2009-04-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0652A true CN101860652A (zh) 2010-10-13

Family

ID=42825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1303.5A Pending CN101860652A (zh) 2009-04-03 2010-04-02 图像输出装置、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图像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41537B2 (zh)
JP (1) JP4772889B2 (zh)
CN (1) CN10186065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024A (zh) * 2013-12-02 2014-04-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11108515A (zh) * 2019-12-27 2020-05-05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片目标点纠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6571B (zh) * 2010-01-29 2013-08-21 Corel Inc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Enhancing Image Edge Resolution
JP2012256109A (ja) * 2011-06-07 2012-12-27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5532037B2 (ja) * 2011-09-30 2014-06-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連携システム、携帯情報装置、連携方法および連携プログラム
CN103366344B (zh) * 2012-03-27 2017-07-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边缘保留滤波方法和装置
US9626740B2 (en) * 2013-03-29 2017-04-18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6064954B2 (ja) * 2013-08-30 2017-01-25 キヤノンマーケティング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91500B2 (ja) * 2014-02-25 2017-09-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9576554B2 (en) * 2014-12-15 2017-02-21 Flipboard, Inc. Determining a dominant color of an image based on pixel components
JP2019179342A (ja) * 2018-03-30 2019-10-1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12822556B (zh) * 2020-12-31 2022-11-15 上海米哈游天命科技有限公司 游戏画面的拍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41502A (ja) * 2000-07-28 2002-02-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ドキュメント作成システム及びドキュメント作成方法
US20090051766A1 (en) * 2007-08-09 2009-02-26 Mitsuhiro Shimbo Monitoring System and Imag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11022D0 (en) * 1997-05-28 1997-07-23 Rank Xerox Ltd Text/image selection from document images
JP2000013596A (ja) * 1998-06-18 2000-01-14 Minolta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6735341B1 (en) 1998-06-18 2004-05-11 Minolta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recording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for same
US6400845B1 (en) * 1999-04-23 2002-06-04 Computer Servic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extraction from digital images
US6975352B2 (en) * 2000-12-18 2005-12-13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a composite digital image with regions of varied focus and magnification
JP2002209226A (ja) * 2000-12-28 2002-07-26 Canon Inc 撮像装置
KR100504594B1 (ko) * 2003-06-27 2005-08-30 주식회사 성진씨앤씨 데이터 압축 처리된 저해상도 영상으로부터 초해상도 영상복원 및 재구성 방법
JP2005275787A (ja) * 2004-03-24 2005-10-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プリンタ
JP2006025037A (ja) 2004-07-06 2006-01-26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4548144B2 (ja) 2005-02-23 2010-09-2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装置、及びスルー画像表示方法
JP2007027839A (ja) 2005-07-12 2007-02-01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撮像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7306524A (ja) * 2006-05-15 2007-11-22 Nec Electronics Corp カメラ付き携帯機器及びその撮影支援方法
JP4732250B2 (ja) * 2006-06-14 2011-07-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8294950A (ja) 2007-05-28 2008-12-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この画像処理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8068700B2 (en) 2007-05-28 2011-11-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US20090052804A1 (en) * 2007-08-22 2009-02-26 Prospec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document sc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JP5238220B2 (ja) * 2007-10-29 2013-07-17 株式会社東芝 解像度変換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87750A (ja) 2008-05-07 2008-08-14 Casio Comput Co Ltd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20090323134A1 (en) * 2008-06-30 2009-12-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segmentation data of a scanned imag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41502A (ja) * 2000-07-28 2002-02-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ドキュメント作成システム及びドキュメント作成方法
US20090051766A1 (en) * 2007-08-09 2009-02-26 Mitsuhiro Shimbo Monitoring System and Imaging Devi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024A (zh) * 2013-12-02 2014-04-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3702024B (zh) * 2013-12-02 2017-06-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11108515A (zh) * 2019-12-27 2020-05-05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片目标点纠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28242A1 (zh) * 2019-12-27 2021-07-01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片目标点纠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08515B (zh) * 2019-12-27 2021-11-12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片目标点纠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72889B2 (ja) 2011-09-14
US8441537B2 (en) 2013-05-14
US20100253790A1 (en) 2010-10-07
JP2010245788A (ja) 201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0652A (zh) 图像输出装置、便携式终端装置、拍摄图像处理系统
CN101860708B (zh) 便携式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拍摄图像处理系统
CN101996392B (zh) 摄像图像处理系统以及图像输出方法
CN102164214B (zh) 拍摄图像处理系统、便携终端装置以及图像输出装置
CN101989349B (zh) 图像输出装置及方法、拍摄图像处理系统
JP5951367B2 (ja) 撮像装置、撮像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026484B2 (ja) 携帯端末装置、画像出力装置、撮像画像処理システム、携帯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画像出力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1923644B (zh)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45471B (zh) 摄像图像处理系统及图像输出方法
CN104683634B (zh) 便携式终端装置
JP554724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114616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200014820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19040617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4519227B (zh) 图像判定装置以及图像处理系统
JP2010273218A (ja) 画像出力装置、撮像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出力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