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8180B - 可动体的动作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可动体的动作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8180B
CN101858180B CN2010101584613A CN201010158461A CN101858180B CN 101858180 B CN101858180 B CN 101858180B CN 2010101584613 A CN2010101584613 A CN 2010101584613A CN 201010158461 A CN201010158461 A CN 201010158461A CN 101858180 B CN101858180 B CN 1018581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gear
gear part
movable body
movable
imaginary cir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84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58180A (zh
Inventor
滨口刚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58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8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58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81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storable or fold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637Gearing with brake means for gea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642Directly cooperating gea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可动体不依赖规定的一个轴转动的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具有:设于支撑体(1)侧的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及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设于可动体(2)的被支撑部(21)的可动侧齿轮部(30)及小齿轮部(31);以及将可动侧齿轮部(30)与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啮合、且小齿轮部(31)与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啮合地进行定位的导向机构(34)。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沿假想圆的圆弧形成并且使齿顶朝向该假想圆的圆心侧,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在上述假想圆的圆心侧与该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邻接地设置,并且沿与该假想圆不同的另外的假想圆的圆弧形成,并且使齿顶朝向该另外的假想圆的圆心侧。

Description

可动体的动作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可动体不依赖规定的一个轴地可在基准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动地动作的机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将与设在门体的臂部上的圆弧状齿轮部啮合的第一固定齿轮部设于箱状基体上,并且将与设在门体的臂部上的转动齿轮部啮合的第二固定齿轮部设于箱状基体上,由此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地将门体装配于箱状基体上(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有如下装置,即将与作为可动体的设于盖体侧的小齿轮体啮合的齿条面设在本体上,并且将与设在该可动体中的该小齿轮体的旋转中心部上的齿轮啮合的齿轮部设在本体上,由此在挡住本体开口的第一位置与敞开的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地将盖体装配于该本体上(参照专利文献2)。
在如此构成的机构中,可以使作为可动体的门体或盖体不依赖固定的一个轴转动。与其相反,当门体或盖体位于关闭位置或第一位置时,在对这些部件作用向箱状基体或本体的内方推入这些部件方向的外力的场合,就专利文献1的装置而言,由于门体的转动齿轮位于第二固定齿轮部的正上方,所以该力直接作用于该转动齿轮上,此外,就专利文献2的装置而言,由于盖体的齿轮位于本体的齿轮部的正上方,所以同样地会使该力直接作用于该盖体的齿轮上。
专利文献1:专利第3833925号公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28790号公报。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这种使可动体不依赖固定的一个轴地转动的机构中,在外力作用于该可动体上的场合可使该力不直接作用于该机构上的容易成为比较脆弱的部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将可动体的机构做成具备以下(1)~(4)结构的机构。
(1)是可动体的动作机构,该可动体由被支撑部装配于支撑体上,可在基准位置和展开位置转动,
(2)具有:设于支撑体侧的第一固定侧齿轮部及第二固定侧齿轮部;设于可动体的被支撑部的可动侧齿轮部及小齿轮部;以及将可动侧齿轮部与第一固定侧齿轮部啮合、且小齿轮部与第二固定侧齿轮部啮合地进行定位的导向机构,
(3)第一固定侧齿轮部沿假想圆的圆弧形成并且使齿顶朝向该假想圆的圆心侧,
(4)第二固定侧齿轮部在上述假想圆的圆心侧与该第一固定侧齿轮部邻接地设置,并且沿与该假想圆不同的另外的假想圆的圆弧形成,并且使齿顶朝向该另外的假想圆的圆心侧。
就可动体而言,由于使设于其被支撑部的可动侧齿轮部内接于支撑体侧的第一固定侧齿轮部,并且使小齿轮内接于支撑体侧的第二固定侧齿轮部,所以第一,在基准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不依赖规定的一个轴转动。此外第二,当可动体在基准位置时,对该可动体侧作用了向解除可动侧齿轮部与小齿轮的上述内接方向的外力的场合,该力不作用于可动侧齿轮部与小齿轮,而由上述导向机构承受。因此,在作用了此类外力的场合,能够不发生上述可动侧齿轮部及小齿轮的损坏等。
在使上述可动体在基准位置闭塞支撑体开口的盖的内面侧具备被支撑部,并且在该基准位置上若预先使第一固定侧齿轮部的一部分位于盖与可动侧齿轮之间,并且使第二固定侧齿轮部的一部分位于盖与小齿轮之间,则在对位于基准位置的盖作用了将其向支撑体的内方压入的外力的场合,能够使该力不直接作用于可动侧齿轮部及小齿轮部。
预先沿假想圆的圆弧形成可动侧齿轮部,并且由设于该假想圆的圆心位置的轴体、以及设在支撑体侧且容纳了该轴体的槽部构成导向机构,这是本发明的适宜结构状态之一。
此外,当在基准位置对盖作用了外力的场合,若预先将与被支撑部的一部分抵接的被抵接部设在支撑体侧,则在上述基准位置从上方对盖作用了外力的场合,利用该被抵接部能够承受该外力的一部分。
若预先做成将上述小齿轮作为缓冲装置的一部分,或者与缓冲装置连接,作为对其转动作用制动力的结构,则即使由加力机构的作用力强制地进行了可动体的上述转动的场合,也能够使该转动适当地减速。
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该发明,由于可动侧齿轮部与第一固定侧齿轮部内接,且小齿轮部与第二固定侧齿轮部内接,所以当外力作用于可动体的场合,能够使该力不直接作用于可动侧齿轮部及小齿轮部。由此,例如在以该可动体作为汽车等的内装饰品的盖等的场合,即使将手等作用于位于作为基准位置的关闭位置上的该盖上并对该盖施加向下的负荷等,也能够在该盖的动作机构上尽量不发生损坏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作为可动体的盖的存放装置的分解立体结构图。
图2是拆去罩体地表示存放装置的左侧主要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拆去盖地表示存放装置的左侧主要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从作为支撑体的主体的左侧表示该左侧所具备的动作机构的侧视结构图。
图5是从作为支撑体的主体的右侧表示该右侧所具备的动作机构的侧视结构图。
图6是从作为支撑体的主体的左侧表示该左侧所具备的动作机构的侧视结构图。
图中:
1-支撑体,2-可动体,21-被支撑部,30-可动侧齿轮部,31-小齿轮部,32-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3-第二固定侧齿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各图表示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的动作机构且能控制作为可动体2的盖2’的动作地构成的存放装置。尤其是图4及图5表示该可动体2位于基准位置时的样子,图6是该可动体2位于展开位置时的样子。
本实施方式的可动体2的动作机构是不依赖固定的一个轴确保在基准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可动体2的规则动作的机构。
该动作机构例如能够作为在可转动地具备盖、门、臂等的装置中的该盖等的动作机构使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将该动作机构作为盖2’的动作机构使用,该盖’作为将使上面开口的支撑体1的主体’的该开口10在基准位置上位于大致水平的位置并从上方闭塞的可动体2。
可动体2利用被支撑部21可转动地被装配在支撑体1上。在图示例中,作为支撑体1的主体1’构成为,具有前板11、背板12、左右侧板13、13及底板14,并具有前后方向x窄左右方向y宽的开口10。与此相对应地作为可动体2的盖2’,具有略呈长方形板状的盖主体20,并且在该盖主体20的左右两侧分别具备被支撑部21。左右的被支撑部21分别构成为,将其板面朝向与盖主体20的面大致正交的方向且沿前后方向x配置的板状。此外,左右的被支撑部21、21分别位于基准位置的盖主体20的下方。此外,在图示例中,左侧的被支撑部21位于支撑体1左侧的侧板13的外侧,并且右侧的被支撑部21位于支撑体1右侧的侧板13的外侧,在各自一侧被支撑体1支撑(图4、图5)。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该被支撑部21的外面部具有可动侧齿轮部30及小齿轮31。该可动侧齿轮部30与后述支撑体1侧的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啮合,小齿轮31与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啮合。
可动侧齿轮部30在被支撑部21的外面部形成了圆形状隆起部21a,并且在由该圆形状隆起部21a形成的被支撑部21的阶梯部即圆形状隆起部21a的边缘部具备齿轮齿,从而一体设于支撑部21。即,可动侧齿轮部30做成沿假想圆的圆弧形成的齿条状。
在该可动侧齿轮部30的中心形成向左右方向贯通被支撑部21的圆形贯通孔30a。在图示例中,具备插入该贯通孔30a的脚部34c和不能进入该贯通孔30a的头部34b的轴体34a的被插入该贯通孔30a中且从被支撑部21的内面侧突出出来的脚部34c间隙少地容纳在形成于支撑体1的侧板13的后述槽部34d中,上述可动侧齿轮部30会与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啮合且小齿轮31会与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啮合地定位。即,在该实施例中,构成由该轴体34a和槽部34d确保上述各啮合的导向机构34(图3)。
此外,在图示例中,该可动侧齿轮部30的贯通孔30a形成于在该可动侧齿轮部30的中央部形成的凹部30b的底面。并且,在图示例中,利用该凹部30b将成为缓冲装置35的一部分的小齿轮31设于被支撑部21的外面部。就该缓冲装置35而言,使嵌入上述凹部30b内的主体部35a轴支撑小齿轮31的未图示的轴部。并且,对该轴部即小齿轮31的旋转或相对地旋转付与阻力(制动力),利用如此付与的阻力对可动体2的转动作用制动力。典型的是,在构成该缓冲装置35的主体部35a中封入硅油等的粘性流体,会对上述轴部的转动作用该粘性流体的粘性阻力。在图示例中,利用形成于缓冲装置35的主体部35a的直径方向两侧的突缘部35b,缓冲装置35会被固定在被支撑部21上。小齿轮31在左右方向配有旋转中心轴,并且使该旋转中心轴位于可动侧齿轮部30的中心。小齿轮31位于上述凹部30b外,因此,在比可动侧齿轮部30靠外侧的位置,小齿轮31会与后述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啮合。
此外,在图示例中,在图1所示的盖2’的左侧,在可动体2的被支撑部21上具备在可动体2位于基准位置的状态下使上端侧与该被支撑部21的下部连接并且在下端侧具备向后方突出的碰撞部22a的延长臂22。在作为支撑体1的主体1’的侧板13的外侧具备从前方接受该延长臂22的碰撞部22a并由内装的接受器15a捕捉的碰锁装置15。在图示例中,可动体2由该碰锁装置15维持位于基准位置的状态。若从该碰锁装置15捕捉了碰撞部22a的状态再向碰锁装置15的里内侧推压碰撞部22a,则接受器15a会释放碰撞部22a(将该推压称为第一推压)。在图示例中,从作为可动体2的盖2’位于基准位置的状态将盖主体20的前端20a向下方压入,并且碰撞部22a因该压入会被压入碰锁装置15里内侧,利用该盖主体20的前端20a的压入操作解除由碰锁装置15得到的碰撞部22a的捕捉,作为可动体2的盖2’由后述加力机构36的作用力会强制地转动到展开位置(图6的位置)。在图示例中,在构成主体1’的侧板13的后边缘与背板12之间形成了空隙16,该空隙16在盖2’向展开位置的转动过程中避免与和被支撑部21的盖主体20的连接部位的干涉。若使转动到展开位置的盖2’返动转动到基准位置,则在该返动转动结束时碰撞部22a再次进入碰锁装置15内。当因上述第一推压而释放了碰撞部22a的碰锁装置15的接受器15a由于该碰撞部22a的再次向碰锁装置15内的进入而被第二推压时,则会再次捕捉碰撞部22a。由此可动体2会被再次维持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
此外,图5所示的盖2’的右侧的支撑结构,与图4所示的盖2’的左侧的支撑结构除了没有上述碰锁装置15及延长臂22以外,实质上相同。
另一方面,在作为支撑体1的上述主体1’上具有构成动作机构的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及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该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与上述可动体2的可动侧齿轮部30啮合,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与上述小齿轮31啮合。
在图示例中,该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及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均在与支撑体1的侧部、在图示例中,主体1’的侧板13的外面之间形成于容纳可动体2的被支撑部21的罩体17的朝向该支撑体1的侧部的内面17a侧。
在图示例中,罩体17做成板状,并利用形成于主体1’的侧板13的外面的安装部18在与该外面之间隔开容纳上述被支撑部21的间隔地螺旋紧固。
此外,在该罩体17上具有:沿假想圆的圆弧形成并且使齿顶朝向该假想圆的圆心侧的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以及沿与该假想圆不同的另外假想圆的圆弧形成且使齿顶朝向该另外假想圆的圆心侧的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
在图示例中,该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及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均设置成使上述假想圆的圆心设在位于主体1’的背板12侧,两齿轮部32、33将其弯曲内侧朝向该背板12侧并在上下方向连续。此外,该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及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均呈沿以上述假想圆的圆心为中心的大约90度范围的圆弧的齿条状。此外,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比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位于罩体17的外面侧,并且两齿轮部32、33之间的距离在其连续方向的任何位置都大致相等,并且该距离会与从可动侧齿轮部30的中心沿放射方向延长的假想直线上的小齿轮31的外圆周与该可动侧齿轮部30之间的距离z(图4)大致相同。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的侧面13并在比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的形成位置靠后方形成收纳构成上述导向机构34的轴体34a的脚部34c的槽部34d。该槽部34d沿着使圆心位于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及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所沿着的上述假想圆的圆心位置的比这些假想圆直径小的假想圆的圆弧形成。该槽部34d也以将其弯曲内侧朝向上述背板12侧的方式在上下方向连续。
就可动体2而言,由于使设于其被支撑部21上的可动侧齿轮部30内接于支撑体1侧的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并且使小齿轮31内接于支撑体1侧的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所以在基准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范围内不依赖规定的一个轴地转动。在图示例中,当位于基准位置时,可动侧齿轮部30内接于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的上部,小齿轮31内接于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的上部,还有,轴体34a位于槽部34d的上端34e。即,在可动体2在基准位置上闭塞作为支撑体1的主体1’的开口10的盖2’的内侧面上具备被支撑部21,并且在该基准位置上,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的一部分位于盖2’与可动侧齿轮部30之间,且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位于盖2’与小齿轮31之间。若推压操作构成位于该基准位置的可动体2的盖主体20的前端20a,碰锁装置15释放碰撞部22a,则利用后述加力机构36的作用力对轴体34a作用朝向槽部34d的下端34f侧的力,所以在第一固定侧齿轮部32行走的可动侧齿轮部30以轴体34a为中心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且在第二固定侧齿轮部33行走的小齿轮31也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盖2’一边向上方立起一边向下方移动并到达在此以上的移动受限制的展开位置,打开主体1’的开口10(图6)。因此,与以规定的一个轴为中心使盖2’转动的场合相比,在打开动作的过程中能够将盖主体20的前端20a的移动轨迹抑制在较低水平。
在该展开位置,轴体34a位于槽部34d的下端34f。在可动体2位于基准位置时对该可动体2侧作用了朝向解除可动侧齿轮部30与小齿轮31的上述内接方向的外力的场合、在图示例中从上方对盖2’作用了外力的场合,该力不会作用于可动侧齿轮部30及小齿轮31,而由上述导向机构34承受。因此,在作用了此类外力的场合,不会发生上述可动侧齿轮部30及小齿轮31的损坏。在图示例中,位于槽部34d的上端34e侧的轴体34a的脚部34c从上方被该槽部34d的上端34e侧的槽内壁压住,承受上述外力。
在该实施方式中,可动体2在位于基准位置时当对上述盖2’作用了外力时,还在支撑体1侧设置与上述被支撑部21的一部分抵接的被抵接部19。在图示例中,该被抵接部19在主体1’的侧板13的外面由形成于上述槽部34d的下端34f的正下位置的隆起部的上部构成。并且,在上述基准位置对盖2’从上方被作用了形成于该抵接部19与被支撑部21的下端之间的间隙s的量的外力的场合,被支撑部21向下方移动与被抵接部19碰上,利用被抵接部19也能承受该外力的一部分。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位于基准位置的可动体2由加力机构36向展开位置强制地转动。在图示例中,该加力机构36由受扭螺旋弹簧36a构成,该受扭螺旋弹簧36a以将弹簧卷绕部36b定位于上述槽部34d的弯曲内侧,并且使弹簧一端36c总是压接于作为支撑体1的主体1’的侧板13上且使弹簧另一端36d总是压接于上述轴体34a的脚部34c上的方式并在使该卷绕部36b弹性变形的状态安装于主体1’的侧板13的外侧。在图示例中,该受扭螺旋弹簧36a利用卷绕部36b的上述弹性变形,在图3的顺时针方向积蓄使弹簧另一端36d靠近弹簧一端36c方向的作用力,由此,当在上述基准位置上解除上述碰锁装置15的碰撞部22a的捕捉时,则对轴体34a作用向槽部34d的下端34f侧的力,作为可动体2的该2’如上所述强制地转动到展开位置。该转动由成为上述缓冲装置35的一部分的小齿轮31适当地减速。

Claims (8)

1.一种可动体的动作机构,该可动体由被支撑部装配于支撑体上,可在基准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动,该可动体的动作机构的特征在于,
具有:设于支撑体侧的第一固定侧齿轮部及第二固定侧齿轮部;设于可动体的被支撑部的可动侧齿轮部及小齿轮部;以及使可动侧齿轮部与第一固定侧齿轮部啮合、且小齿轮部与第二固定侧齿轮部啮合地进行定位的导向机构,
第一固定侧齿轮部沿假想圆的圆弧形成并且使齿顶朝向该假想圆的圆心侧,
第二固定侧齿轮部在上述假想圆的圆心侧与该第一固定侧齿轮部邻接地设置,并且沿与该假想圆不同的另外的假想圆的圆弧形成,并且使齿顶朝向该另外的假想圆的圆心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作为可动体,在盖的内面侧具备被支撑部,该盖在基准位置闭塞支撑体的开口,
在该基准位置上第一固定侧齿轮部位于盖与可动侧齿轮之间,并且第二固定侧齿轮部位于盖与小齿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可动侧齿轮部沿假想圆的圆弧形成,
将导向机构由设于该假想圆的圆心位置的轴体、和设在支撑体侧并容纳该轴体的槽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当在基准位置对盖作用了外力时,将与被支撑部的一部分抵接的被抵接部设在支撑体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当在基准位置对盖作用了外力时,将与被支撑部的一部分抵接的被抵接部设在支撑体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将小齿轮作为缓冲装置的一部分,或者与缓冲装置连接,对其转动作用制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将小齿轮作为缓冲装置的一部分,或者与缓冲装置连接,对其转动作用制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将小齿轮作为缓冲装置的一部分,或者与缓冲装置连接,对其转动作用制动力。
CN2010101584613A 2009-04-01 2010-03-30 可动体的动作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81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9411A JP5193115B2 (ja) 2009-04-01 2009-04-01 可動体の動作機構
JP2009-089411 2009-04-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8180A CN101858180A (zh) 2010-10-13
CN101858180B true CN101858180B (zh) 2013-06-05

Family

ID=42828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846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8180B (zh) 2009-04-01 2010-03-30 可动体的动作机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56118B2 (zh)
JP (1) JP5193115B2 (zh)
KR (1) KR101173745B1 (zh)
CN (1) CN101858180B (zh)
DE (1) DE112010001502B4 (zh)
WO (1) WO20101140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15373B4 (de) * 2011-10-10 2020-09-24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Aufnahmevorrichtung mit Deckel für einen Fahrzeuginnenraum
US9162617B2 (en) 2012-02-14 2015-10-20 C&D Zodiac, Inc. Pivot bin assembly
US9365291B2 (en) 2012-02-14 2016-06-14 C&D Zodiac, Inc. Passenger service unit pod assembly
US9789963B2 (en) 2012-02-14 2017-10-17 C&D Zodiac, Inc. Pivot bin assembly with minimal force required for closing
US8955805B2 (en) 2012-02-14 2015-02-17 C&D Zodiac, Inc. Pivot bin assembly
US10029794B2 (en) 2012-02-14 2018-07-24 C&D Zodiac, Inc. Outboard rotating pivot bin assembly
JP5965166B2 (ja) * 2012-03-14 2016-08-03 株式会社ニフコ 収納装置
USD784905S1 (en) 2013-02-12 2017-04-25 C&D Zodiac, Inc. Storage bin for aircraft
CN105189289B (zh) * 2013-02-13 2016-09-14 C&D佐迪阿克公司 枢转仓组件
CN103786618B (zh) * 2014-01-27 2016-06-15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盒体
JP2015182616A (ja) 2014-03-25 2015-10-2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蓋体の開閉機構
USD875641S1 (en) 2015-02-02 2020-02-18 C&D Zodiac, Inc. Personal service unit
USD784904S1 (en) 2015-02-02 2017-04-25 C&D Zodiac, Inc. Aircraft passenger service unit
US9731826B2 (en) 2015-12-07 2017-08-15 C&D Zodiac, Inc. Storage bin with luggage positioning protrusions
CN110696725B (zh) * 2019-10-15 2021-06-04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 盖板关闭时的回升装置
TWM611943U (zh) * 2021-02-05 2021-05-11 台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轉動機構及其收納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5763A (zh) * 2000-01-14 2001-08-01 尤利乌斯·布卢姆有限公司 抽屉的抽拉导向配件
CN1610493A (zh) * 2003-10-21 2005-04-27 株式会社利富高 带开关的卡锁
CN1629049A (zh) * 2003-12-19 2005-06-22 株式会社利富高 盖子的开闭装置
CN101305150A (zh) * 2005-11-08 2008-11-12 株式会社利富高 引入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4074A (ja) 1984-03-16 1985-10-02 Anelva Corp 薄膜形成装置
JPS60194074U (ja) * 1984-06-04 1985-12-24 株式会社 ニフコ 車室内収納箱の蓋の開閉装置
JP3833925B2 (ja) 2001-10-29 2006-10-18 株式会社ニフコ 扉体の開閉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開閉装置
JP4718898B2 (ja) * 2005-05-26 2011-07-06 株式会社ニフコ 可動体の動作機構、および、自動車用収納装置
US6848759B2 (en) * 2002-04-03 2005-02-0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elf-closing slide mechanism with damping
US7621419B2 (en) * 2005-08-05 2009-11-24 Nifco Inc. Door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unit
JP4424440B2 (ja) 2008-11-10 2010-03-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ソース割り当て制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リソース割り当て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5763A (zh) * 2000-01-14 2001-08-01 尤利乌斯·布卢姆有限公司 抽屉的抽拉导向配件
CN1610493A (zh) * 2003-10-21 2005-04-27 株式会社利富高 带开关的卡锁
CN1629049A (zh) * 2003-12-19 2005-06-22 株式会社利富高 盖子的开闭装置
CN101305150A (zh) * 2005-11-08 2008-11-12 株式会社利富高 引入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129742A 2003.05.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109861A (ko) 2010-10-11
DE112010001502T5 (de) 2012-10-04
JP5193115B2 (ja) 2013-05-08
KR101173745B1 (ko) 2012-08-13
DE112010001502B4 (de) 2021-02-25
US8556118B2 (en) 2013-10-15
CN101858180A (zh) 2010-10-13
US20120090244A1 (en) 2012-04-19
JP2010242794A (ja) 2010-10-28
WO2010114057A1 (ja) 2010-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8180B (zh) 可动体的动作机构
CN105899744B (zh) 锁定装置
CN102133873B (zh) 车辆用收容装置
JP7253349B2 (ja) 減速機
JP5009217B2 (ja) 蓋体の開閉機構及び車両用小物入れ
CN101385451A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本体
CN102459796A (zh) 铰链阻尼器组件
KR20080031614A (ko) 차량용 아웃사이드 미러 장치
JP5471703B2 (ja) 収納ボックス
KR20030033105A (ko) 베이트릴
CN206538590U (zh) 洗衣机
JP5013166B2 (ja) 容器ホルダ装置
JP2006207178A (ja) 扉のロック装置
EP3708748B1 (en) Rod handle for fixtures
JP2019025888A (ja) 印字ユニット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203372093U (zh) 车辆用座椅的间隙遮蔽结构
US20070158152A1 (en) Device for slowing the movement of a drawer or similar movable memeber, having releasable locking means
JP2009249945A (ja) 回動体の動作機構
JP2007068303A (ja) ギヤードモータ
JP4283821B2 (ja) 錠装置
JP4175684B2 (ja) 回転動作支持機構
EP1486117A2 (en) Reel unit and cover member for a spinning reel
JP4158144B2 (ja) 収納ボックスの取付構造
JP7265746B2 (ja) 回動体の保持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ダンパーユニット
JPH076773Y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