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9199A - 光学掩模以及光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掩模以及光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9199A
CN101849199A CN200880113901A CN200880113901A CN101849199A CN 101849199 A CN101849199 A CN 101849199A CN 200880113901 A CN200880113901 A CN 200880113901A CN 200880113901 A CN200880113901 A CN 200880113901A CN 101849199 A CN101849199 A CN 101849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mask
phase modulation
input
rad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3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9199B (zh
Inventor
安藤太郎
大竹良幸
井上卓
松本直也
丰田晴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mamatsu Photonics KK
Original Assignee
Hamamatsu Photonic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mamatsu Photonics KK filed Critical Hamamatsu Photonics KK
Publication of CN101849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9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9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9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38Using specific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88Diaphragms, spatial filters, masks for removing or filtering a part of the bea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掩模以及光源装置。该光学掩模是在输入光的光束截面中进行空间强度调制并输出该调制后的光的光学掩模,在被以规定位置作为中心的p个半径为r1~rp(p为偶数,rp>rp-1>…>r2>r1并且rp-rp-1>rp-1-rp-2>…>r3-r2>r2-r1>r1)的各圆周划分并从内侧开始依次设定区域A0~Ap时,区域Am(m为0以上p以下的偶数)是光透过区域,区域An(n为0以上p以下的奇数)是光屏蔽区域。

Description

光学掩模以及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输入光的光束截面中进行空间强度调制并输出该调制后的光的光学掩模,以及,包含这种光学掩模的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观察被观察物或加工被加工物的情况下,从激光光源等的光源输出的光,经过包含透镜等的聚光照射光学系统,而被聚光照射在被观察物或被加工物上。在这样进行光的聚光的情况下,作为该聚光直径的大小的基准的光束束腰(waist)直径,只能减小到光的波长的一半左右。这被称为衍射极限。但是,该衍射极限是关于高斯模式(或者基本模式)的光的极限。另一方面,存在具有比衍射极限更微小的空间结构的高次模式光。
作为具有这种性质的光束,已知贝塞尔(Bessel)光束和拉盖尔·高斯·模式(Laguerre-Gaussian Mode)光(下面称为“LG模式光”)。如果采用这样的光束,则可以有效地使光能量集中于衍射极限以下的微小区域。例如非专利文献1~6中记载了输出LG模式光的光源装置。
另外,非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用three-ring(3R)filter对相同分布的直线偏振光进行聚光而形成微小光斑的技术。再有,非专利文献8~10中记载了用高NA(数值孔径)透镜对径向偏振光激光光束进行聚光而形成微小光斑的技术。
非专利文献1:J.Arlt,et al.,Journal of Modern Optics,Vol.45,No.6,pp.1231-1237(1998)。
非专利文献2:D.G.Grier,Nature,Vol.424,pp.810-816(2003)。
非专利文献3:M.W.Beijersbergen,et al.,Optics Communications,Vol.112,pp.321-327(1994)。
非专利文献4:k.Sueda,et al.,Optics Express,Vol.12,No.15,pp.3548-3553(2004)。
非专利文献5:N.R.Heckenberg,et al.,Optics Letters,Vol.17,No.3,pp.221-223(1992)。
非专利文献6:N.R.Heckenberg,et al.,Optical and QuantumElectronics,Vol.24,No.24,pp.155-166(1992)。
非专利文献7:M.Martinez-Corral,et al.,Appl.Phys.Lett.VO1.85,No.19,pp.4319-4321(2004)。
非专利文献8:R.Dorn,et al.,Phys.Rev.Lett.Vol.91,No.23,p.233901(2003)。
非专利文献9:S.Quabis,et al.,Opt.Commun.Vol.179,pp.1-7(2000)。
非专利文献10:Y.Kozawa,et al.,J.Opt.Soc.Am.A,Vol.24,No.6,pp.1793-1798(2007)。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非专利文献1~6中记载的LG模式光,在其光束截面中,由于在中心光斑的周围本质上具有环状区域(下面称为“旁瓣(side lobe)”),因此存在分辨率低、中心光斑的能量集中度低等的问题。即使在非专利文献7记载的技术中,中心光斑直径以及旁瓣中的任意一点也都不能充分解决上述问题。
另外,非专利文献8~10中记载的技术,由于利用径向偏振光激光光束所特有的性质,因而不能适用于直线偏振光光束的情况。另外,由于该技术只在高NA下有效地显像,因而在低NA下无法实现。再有,因为该技术只对透镜的外周的光进行聚光,因而光的利用效率非常低。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中心光斑直径并且能够增大中心光斑的能量集中度的光源装置、以及这种光源装置中优选使用的光学掩模。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掩模是在输入光的光束截面中进行空间强度调制并输出该调制后的光的光学掩模,在被以规定位置作为中心的p个半径为r1~rp(p为偶数,rp>rp-1>…>r2>r1并且rp-rp-1>rp-1-rp-2>…>r3-r2>r2-r1>r1)的各圆周划分并从内侧开始依次设定区域A0~Ap时,区域Am(m为0以上p以下的偶数)是光透过区域,区域An(n为0以上p以下的奇数)是光屏蔽区域。上述光学掩模优选为p个半径r1~rp与p次Laguerre多项式的p个实数根的平方根成比例的掩模。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具备:输出相干光的光源、将从光源输出的光聚光在聚光点上的聚光光学系统、以及设置在光源和聚光点之间的光路上的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掩模。再有,光学掩模将从光源输出的光输入到区域A0~Ap,并将透过光透过区域的光输出。
上述光源装置优选还具备光相位调制元件,该光相位调制元件设置在光源和光学掩模之间,输入从光源输出的光,根据该光在光束截面上的位置对该光进行相位调制,并输出该相位调制后的光。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从光相位调制元件输出并输入到光学掩模的光的光束截面中,分别输入到光透过区域以及光屏蔽区域的光的相位彼此只相差π。
上述光源装置中,优选,光相位调制元件对输入光进行相位调制并输出矢径指数为p的LG模式光。
上述光源装置中,优选,光相位调制元件为基于从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而设定各像素的相位调制量的元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小中心光斑直径并且能够增大中心光斑的能量集中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1的构成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掩模15的平面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掩模15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聚光点附近的光强度分布的计算结果的图。
图5是表示中心光斑直径和β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表示中心光斑的能量集中度η和β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表示聚光点附近的光强度分布的其它计算结果的图。
图8是将矢径指数p设为4时的光学掩模15的平面图。
图9是将矢径指数p设为6时的光学掩模15的平面图。
图10是将矢径指数p设为2时的光学掩模15的平面图。
图11是将矢径指数p设为4时的光学掩模15的平面图。
图12是将矢径指数p设为6时的光学掩模15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光学掩模被设置在入射面上的透镜16A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在相当于光屏蔽区域的区域中不具有聚光作用的透镜16B的构成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光源装置;2…聚光面;10…激光光源;11,12…透镜;13…孔;14…光相位调制元件;15…光学掩模;16…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在附图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1的构成图。该图所示的光源装置1具备:激光光源10、凸透镜11、凸透镜12、孔13、透过型光相位调制元件14、光学掩模15以及凸透镜16。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掩模15的平面图。图2中,从光轴方向看光学掩模15。
激光光源10为输出相干的激光的光源,例如He-Ne激光光源等。透镜11以及透镜12发挥作为扩束器(beam expander)的作用,输入从激光光源10输出的光,扩大该光的光束直径,并作为平行光输出该光。孔13具有圆形的开口,输入从透镜11以及透镜12输出的光,并将该光的光束截面中通过开口的部分输出到光相位调制元件14。
光相位调制元件14输入从激光光源10输出、经过透镜11,12、并通过孔13的开口的光,根据该光在光束截面上的位置对该光进行相位调制,使该相位调制后的光透过光学掩模15而输出。光相位调制元件14可以是通过加工玻璃板等的表面而具有厚度分布的元件,但是优选为基于从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来设定透过时的各像素的相位调制量的单元(SLM:Spatial Light Modulator)。在使用SLM作为光相位调制元件14的情况下,可以电写入相位调制量的空间分布,必要时能够赋予各种相位调制分布。
光学掩模15输入由光相位调制元件14进行相位调制后的光,在该光的光束截面中进行空间强度调制,并将该调制后的光输出到透镜16。透镜16发挥作为使从光学掩模15输出的光聚光在聚光面2上的聚光光学系统的作用。聚光面2例如为被观察物或被加工物等。
如图2所示,光学掩模15为:在被以规定位置(主光线通过的位置)作为中心的p个半径为r1~rp的各圆周划分并从内侧开始依次设定区域A0~Ap时,区域Am(m为0以上p以下的偶数)是光透过区域,区域An(n为0以上p以下的奇数)是光屏蔽区域。另外,图1以及图2中,将p值设为2。在此,p为偶数,“rp>rp-1>…>r2>r1”并且“rp-rp-1>rp-1-rp-2>…>r3-r2>r2-r1>r1”。
使用图3进一步对光学掩模15进行详细的说明。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掩模15的平面图。该图3中,也是从光轴方向看光学掩模15。如该图所示,在光学掩模15中,设定被以规定位置作为中心的p个半径为r1~rp的各圆周划分的(p+1)个区域A0~Ap,从内侧开始依次设定为区域A0,A1,A2,…,Ap。p是偶数。位于最内侧的区域A0是半径为r1的圆周的内侧区域。位于最外侧的区域Ap是半径为rp的圆周的外侧区域。另外,区域A0和区域Ap之间的各区域Ai是被半径为ri的圆周和半径为ri+1的圆周划分的圆环状区域(i=1,2,3,…,p-1)。
此时,区域A0~Ap各自的径向的宽度为:越在外侧的区域越大。即半径r1~rp之间满足以下的关系式。另外,对于位于最内侧的区域A0,将半径r1作为径向的宽度。并且,区域Am(m为0以上p以下的偶数)是光透过区域,区域An(n为0以上p以下的奇数)是光屏蔽区域,位于最外侧的区域Ap成为光透过区域。
rp-rp-1>rp-1-rp-2>…>r2-r1>r1  …(1)
关于矢径方向r,如以下所述对于应设定的p个半径r1~rp进行设定。半径r1~rp存在于光强度成为0的部分(“节”)。光强度分布的节能够由(2)式所表示的Laguerre多项式Sp(z)的零点求出。另外,p被称作矢径指数,一般是自然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偶数。Laguerre多项式是p次多项式,有p个不同的正实数根a1~ap。如果采用这些根ai和光束束腰半径w,那么半径ri用(3)式表示(i=1,2,3,…,p)。即p个半径r1~rp与p次Laguerre多项式的p个实数根的平方根成比例。
S p ( z ) = Σ k = 0 p ( - 1 ) k · p ! ( p - k ) ! · ( k ! ) 2 · z k · · · ( 2 )
r i = w a i 2 ( i = 1,2,3 , · · · , p ) · · · ( 3 )
在图1所示的构成中,输入到光学掩模15的光,在其光束截面中,相位可以是固定的,但是优选为(p+1)个区域A0~Ap中相邻的2个区域之间相位只相差π。即优选输入到第偶数个光透过区域A0,A2,…,Ap的光的相位与输入到第奇数个光屏蔽区域A1,A3,…,Ap-1的光的相位彼此只相差π。在第偶数个光透过区域A0,A2,…,Ap各自的区域内的相位调制量φ0是固定的。另外,在第奇数个光屏蔽区域A1,A3,…,Ap-1各自的区域内相位调制量φ1是固定的。并且,这些相位调制量φ0和相位调制量φ1彼此只相差π。由光相位调制元件14完成这样的光相位调制后输出的光,成为矢径指数为p、偏角指数为0的LG模式光。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1如以下所述进行动作。从激光光源10输出的相干的激光被凸透镜11以及凸透镜12扩大光束直径,之后,其光束截面的一部分通过孔13的圆形开口,使光束截面成为圆形,并被输入到光相位调制元件14。被输入到光相位调制元件14的光根据光束截面上的位置而由该光相位调制元件14进行相位调制,并作为矢径指数为p、偏角指数为0的LG模式光输出。
从该光相位调制元件14输出的LG模式光被输入到光学掩模15。此时,输入到光学掩模15的光透过区域A0,A2,…,Ap的光的相位调制量φ0是固定的,输入到光学掩模15的光屏蔽区域A1,A3,…,Ap-1的光的相位调制量φ1是固定的,这些相位调制量φ0和相位调制量φ1彼此只相差π。因此,输入到光学掩模15的LG模式光中从光学掩模15输出的光是在光透过区域A0,A2,…,Ap中选择性地透过的光,相位调制量φ0是固定的。从光学掩模15输出的光,在其光束截面中,除了具有透过光透过区域A0的中心光斑以外,还具有分别透过光透过区域A2,…,Ap的同心圆形环。并且,从该光学掩模15输出的光被透镜16聚光在聚光面2上。
接着,表示用vectorial Debye formula进行数值计算的结果。将LG模式光的光束半径w和透镜16的入瞳半径之比表示为β(=入瞳半径/LG模式光半径)。另外,将“聚光点”设为透镜16的几何学上的后焦点位置。
图4是表示聚光点附近的光强度分布的计算结果的图。将LG模式光设为直线偏振光,矢径指数p设为2,偏角指数设为0。另外,将β设为2.5,将透镜16的NA设为0.85。同图(a),(b)表示包含聚光点且垂直于光轴的面中的光强度分布;同图(a)表示不使用光学掩模15的比较例的情况下的光强度分布;同图(b)表示使用光学掩模15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光强度分布。另外,同图(c),(d)表示包含光轴的面中的光强度分布;同图(c)表示不使用光学掩模15的比较例的情况下的光强度分布;同图(d)表示使用光学掩模15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光强度分布。
如果与不使用光学掩模15的比较例的情况(同图(a),(c))相比较,在使用光学掩模15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同图(c),(d))下,聚光点附近位于中心光斑的周围的旁瓣的光强度大幅降低,焦点深度变短。另外,将Halfmaximum area(强度平方的峰值为一半处的面积)作为中心光斑的大小,与比较例的情况(0.248λ2)相比较,则本实施方式的情况(0.305λ2)变大了少许。在此,λ是光的波长。
图5是表示中心光斑直径和β之间关系的图表。将中心光斑直径设为Half maximum area。将透镜16的NA设为0.78、0.80、0.85等3个值。从该图可知,如果增大透镜16的NA,则中心光斑变小。另外,在矢径指数p为2的时候,不论透镜16的NA如何,β在2附近且都能够减小最中心光斑。即在矢径指数p为2的条件下,通过将透镜16的入瞳直径设定为LG模式光的光束直径的2倍,能够得到最小的光斑直径。另外,在透镜16的NA为0.85的条件下,最小光斑直径为0.276λ2
图6是表示中心光斑的能量集中度η和β之间关系的图表。中心光斑的能量集中度η表示中心光斑在全部光强度中所占的光强度的比例。将透镜16的NA设为0.78、0.80、0.85等3个值。另外,在用于比较的比较例中,将透镜16的NA设为上述3个值,而且不使用光学掩模15,此时能量集中度η用黑四边形符号表示。从该图可知,本实施方式中的中心光斑的能量集中度η不依赖于透镜16的NA,该点与比较例相同。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中心光斑的能量集中度η与不使用光学掩模15的比较例相比较,能够改善30%左右。
图7是表示聚光点附近的光强度分布的其它计算结果的图。在此,将矢径指数p设为4或6。图8是将矢径指数p设为4时的光学掩模15的平面图。另外,图9是将矢径指数p设为6时的光学掩模15的平面图。在上述任何情况下都将透镜16的NA设为0.85。将矢径指数p设为4,并将此时的β设为3.3。将矢径指数p设为6,并将此时的β设为3.8。图7(a),(b)表示包含聚光点且垂直于光轴的面中的光强度分布;同图(a)表示将矢径指数p设为4时的光强度分布;同图(b)表示将矢径指数p设为6时的光强度分布。另外,同图(c),(d)表示包含光轴的面中的光强度分布;同图(c)表示将矢径指数p设为4时的光强度分布;同图(d)表示将矢径指数p设为6时的光强度分布。
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采用光学掩模15,从而可知在聚光点附近旁瓣大幅降低。另外,在将矢径指数p设为4时,相对于不使用光学掩模15的比较例中的0.083,中心光斑的能量集中度η在使用光学掩模15的本实施方式中为0.405。另外,在将矢径指数p设为6时,相对于不使用光学掩模15的比较例中的0.054,中心光斑的能量集中度η在使用光学掩模15的本实施方式中为0.349。在上述任何情况下,在使用光学掩模15的本实施方式中,中心光斑的能量集中度η都被大幅改善。
再有,在将矢径指数p设为4时,透镜16的NA为0.85的条件下的最小光斑直径为0.286λ2,在将矢径指数p设为6时,透镜16的NA为0.85的条件下的最小光斑直径为0.290λ2。另外,在非专利文献7记载的技术中,在同样的条件下使用3R掩模得到的最小光斑直径为0.301λ2,与此相比较,本实施方式具有优势。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聚光光学系统的透镜16的NA较高且为直线偏振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即中心光斑直径的缩小以及中心光斑的能量集中度的提高,并不依赖于透镜16的NA,而且,在直线偏振光以外的偏振光状态下也有效。
作为特别有效地利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1的例子,可以举出在微小光源少的直线偏振光下的利用。例如,在利用磁光效应的磁光盘的读出系统中,根据记录在磁光盘中的磁气从而检测出直线偏振光旋转的成分,通过利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1,能够实现大容量化。
另外,光学掩模15的位置如上所述可以为作为聚光光学系统的透镜16的前方,也可以为透镜16的后方。另外,光学掩模15也可以设置形成在透镜16的入射面或出射面上。另外,光相位调制元件14和光学掩模15可以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能够对每个像素实施强度调制以及相位调制的SLM。
另外,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由光相位调制元件14生成的LG模式光入射到光学掩模15,并且在其入射时,输入到光学掩模15的光透过区域A0,A2,…,Ap的光的相位调制量φ0固定,输入到光学掩模15的光屏蔽区域A1,A3,…,Ap-1的光的相位调制量φ1固定,这些相位调制量φ0和相位调制量φ1彼此只相差π。并且,在输入到光学掩模15的光中的、输入到光透过区域A0,A2,…,Ap的光选择性地从光学掩模15输出。
即从光学掩模15输出的光,在其光束截面中,除了具有透过光透过区域A0的中心光斑之外,还具有分别透过光透过区域A2,…,Ap的同心圆形的环,相位调制量φ0固定。因此,如以下所述,输入到光学掩模15的光并不一定是LG模式光,也可以是在光束截面中相位固定的光。在这种情况下,从光学掩模15输出的光,在其光束截面中,也与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对这种情况进行说明。
图10是将矢径指数p设为2时的光学掩模15的平面图。图11是将矢径指数p设为4时的光学掩模15的平面图。另外,图12是将矢径指数p设为6时的光学掩模15的平面图。这些图也是从光轴方向看光学掩模15。另外,在这些图中,表示了作为(p+1)个区域A0~Ap的边界的各圆周的半径ri被光束束腰半径w标准化的值(ri/w)以及β的各值。
作为(p+1)个区域A0~Ap的边界的各圆周的半径ri(i=1~p),按照如上所述的(2)式以及(3)式同样地求出。但是,为了发挥使中心光斑直径最缩小的效果,有必要适当设定光束半径w和透镜16的开口半径之比β。即在试图使LG模式光入射到光学掩模15而形成旁瓣少的微小光斑的情况下,必须将β设定为以入射LG模式光的入瞳面中的光束半径参数w作为单位的值(即实际尺寸中为wβ)。相对于此,在相位固定的光入射到光学掩模15的情况下,只有各半径值ri的相对值具有意义,为了得到与LG模式光入射时同样的效果,也有必要考虑与β的相对关系。
一般来说,β必须至少比最外侧的光屏蔽区域的外半径rp大,与入射光存在电场振幅的范围(p为2时,β大概为3左右)相比较,优选为非极大值。
为了得到更微小的中心光斑直径,如以下所述设定β是有效的。例如,在矢径指数p为2的LG模式光输入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不依赖于透镜16的NA且β大概为2的时候,得到最小的焦点光斑。该β值在相位相同的光输入到光学掩模15时也有效。即如图10所示,在矢径指数p为2的情况下,可以设计成大概为“(r1/w)∶(r2/w)∶β=0.5412∶1.3066∶2.0”的比并且β为透镜16的有效开口直径。但是,与矢径指数p为2的情况相比较,在矢径指数p为4或6的情况下,中心光斑直径稍稍变大。图11以及图12中分别记录了β的优选值。为了得到相对于矢径指数p的各值优选的β值,有必要预先求出图5所示的关系。
另外,光学掩模15的光屏蔽区域A1,A3,…,Ap-1是遮断入射的光的区域,可以通过吸收光来遮断,可以通过反射光来遮断,也可以通过使光散射来遮断。另外,在通过吸收光来遮断时,在光屏蔽区域A1,A3,…,Ap-1上涂布吸收色素。在通过反射光来遮断时,在光屏蔽区域A1,A3,…,Ap-1上形成金属等的反射膜。另外,在通过使光散射来遮断时,通过喷沙加工等在光屏蔽区域A1,A3,…,Ap-1上形成粗糙面部分。
总之,入射到光屏蔽区域A1,A3,…,Ap-1的光也可以通过作为聚光光学系统的透镜16不被聚光到聚光点。因此,如图13的截面图所示,作为光学掩模被设置在入射面上的透镜16A的构成,在该透镜16A的入射面上的相当于光屏蔽区域A1,A3,…,Ap-1的区域中,可以通过吸收光来遮断,可以通过反射光来遮断,也可以通过使光散射来遮断。另外,如图14的截面图所示,透镜16B可以是在相当于光屏蔽区域A1,A3,…,Ap-1的区域中不实现聚光作用的构成,例如可以是这些区域变成贯通孔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贯通孔的光一直前进,因而没有被聚光到聚光点。

Claims (6)

1.一种光学掩模,其特征在于,
该光学掩模是在输入光的光束截面中进行空间强度调制并输出该调制后的光的光学掩模,
在所述光学掩模被以规定位置作为中心的p个半径为r1~rp的各圆周划分,并从内侧开始依次设定区域A0~Ap时,
区域Am是光透过区域,
区域An是光屏蔽区域,
其中,p为偶数,rp>rp-1>…>r2>r1并且rp-rp-1>rp-1-rp-2>…>r3-r2>r2-r1>r1,m为0以上p以下的偶数,n为0以上p以下的奇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掩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p个半径r1~rp与p次Laguerre多项式的p个实数根的平方根成比例。
3.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输出相干光的光源;
使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聚光在聚光点上的聚光光学系统;以及
设置在所述光源和所述聚光点之间的光路上的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光学掩模,
所述光学掩模将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输入到所述区域A0~Ap,并将透过所述光透过区域的光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光相位调制元件,该光相位调制元件设置在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掩模之间,输入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根据该光在光束截面上的位置对该光进行相位调制,并输出该相位调制后的光,
在从所述光相位调制元件输出并输入到所述光学掩模的光的光束截面中,分别输入到所述光透过区域以及所述光屏蔽区域的光的相位彼此只相差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相位调制元件对输入光进行相位调制并输出矢径指数为p的LG模式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相位调制元件为基于从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而设定各像素的相位调制量的元件。
CN2008801139014A 2007-10-29 2008-06-26 光学掩模以及光源装置 Active CN1018491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80845 2007-10-29
JP2007280845A JP5144212B2 (ja) 2007-10-29 2007-10-29 光学マスクおよび光源装置
PCT/JP2008/061655 WO2009057349A1 (ja) 2007-10-29 2008-06-26 光学マスクおよび光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9199A true CN101849199A (zh) 2010-09-29
CN101849199B CN101849199B (zh) 2011-07-20

Family

ID=40590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39014A Active CN101849199B (zh) 2007-10-29 2008-06-26 光学掩模以及光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82938B2 (zh)
JP (1) JP5144212B2 (zh)
CN (1) CN101849199B (zh)
DE (1) DE112008002830B4 (zh)
WO (1) WO20090573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0477A (zh) * 2015-01-22 2017-08-29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
CN109530913A (zh) * 2018-12-25 2019-03-29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贝塞尔光束的激光加工优化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531651A (ja) * 2013-07-11 2016-10-13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レーザ光を用いた皮膚の非侵襲性処置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06413617B (zh) 2014-01-21 2019-06-07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激光的皮肤非侵入性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CN103887157B (zh) * 2014-03-12 2021-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掩膜板和激光剥离装置
KR101407994B1 (ko) 2014-04-24 2014-06-19 주식회사 엘티에스 베셀빔 성형렌즈와 이를 이용하는 기판 절단방법
FR3045825B1 (fr) * 2015-12-17 2018-02-02 Areva Np Systeme et procede de detection optique d'objets dans un fluide
DE102020105540A1 (de) * 2019-10-11 2021-04-15 Trumpf Laser- Und Systemtechnik Gmbh Optisches Stanzen von Mikrolöchern in Dünnglas
CN113156557B (zh) * 2021-04-30 2023-02-21 浙江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面罩及光学系统
JP2023065883A (ja) * 2021-10-28 2023-05-15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顕微鏡装置、光照射方法、及び画像取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52A (ja) * 1990-12-19 1993-01-08 Hitachi Ltd 光ビーム作成方法、装置、それを用いた寸法測定方法、外観検査方法、高さ測定方法、露光方法および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725895B2 (ja) * 1991-02-18 1998-03-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露光機構
JPH06148573A (ja) 1992-11-09 1994-05-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瞳変調光学系
JPH1058743A (ja) 1996-08-22 1998-03-03 Fuji Xerox Co Ltd アレイ状光源を備えたスキャナー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JP3708246B2 (ja) * 1996-09-19 2005-10-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制御部材を有する光学顕微鏡
GB9922082D0 (en) * 1999-09-17 1999-11-17 Isis Innovation Laser apparatus for use in material processing
JP3451326B2 (ja) * 2001-07-26 2003-09-29 独立行政法人通信総合研究所 高分解能光学装置
JP4645595B2 (ja) * 2004-09-10 2011-03-0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透光型表示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0345008C (zh) * 2005-06-29 2007-10-2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超分辨微结构衍射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0477A (zh) * 2015-01-22 2017-08-29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
CN107110477B (zh) * 2015-01-22 2019-09-24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
US10571702B2 (en) 2015-01-22 2020-02-25 Hamamatsu Photonics K.K. Light irradiation device having SLM optically coupled directly to amplitude mask with continuously decreasing transmittance region
CN109530913A (zh) * 2018-12-25 2019-03-29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贝塞尔光束的激光加工优化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09672A (ja) 2009-05-21
DE112008002830T5 (de) 2011-01-27
DE112008002830B4 (de) 2020-11-12
WO2009057349A1 (ja) 2009-05-07
US20100214640A1 (en) 2010-08-26
US7982938B2 (en) 2011-07-19
JP5144212B2 (ja) 2013-02-13
CN101849199B (zh) 201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9199B (zh) 光学掩模以及光源装置
Berry et al. Roadmap on superoscillations
Lee et al.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an optical vortex coronagraph
CN104914492B (zh) 可调贝塞尔光束产生装置及其高阶圆环达曼光栅的设计方法
CN104007567B (zh) 轨道角动量态可调谐的涡旋光束产生系统
Khonina et al. Shaping of spherical light intensity based on the interference of tightly focused beams with different polarizations
CN104570378B (zh) 一种宽带角度选择光学滤波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54295B (zh) 菲涅尔-达曼波带片
CN109870890A (zh) 一种具有分数阶涡旋轮廓的整数阶涡旋光束相位掩模板及光路系统
CN106094218B (zh) 一种空心光束的产生装置
CN111007587A (zh) 一种全介质、宽带偏振与相位调控超表面及远场超分辨聚焦器件
CN106526872B (zh) 一种透射式激光光束整形系统
CN102495472A (zh) 基于圆环达曼光栅的贝塞尔光束产生器
CN103069328A (zh) 激光整形及波阵面控制用光学系统
CN110554510A (zh) 一种透射式衍射光学元件的光学成像系统
CN105403936A (zh) 一种柱矢量光束聚焦的负折射率光栅平凹镜
CN111221122B (zh) 较大视场强容差超分辨望远成像系统设计方法
Golub et al. Spatial phase filters matched to transverse modes
Kabacinski et al.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main spatio-temporal couplings in a CPA laser chain
CN103424795A (zh) 一种反射式分光光栅及干涉光刻系统
CN101430427B (zh) 超分辨光子筛的制造方法
CN105242404A (zh) 一种基于切趾波带片产生局域空心光束的方法
Lin et al. Analysis of sub-wavelength focusing generated by radially polarized doughnut Gaussian beam
US20130027942A1 (en) Ring light source system for interferometer with adjustable ring radius and ring radial width
CN113703199A (zh) 一种提高光场相干度自修复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