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8354A - 图像再现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再现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8354A
CN101848354A CN201010148117.6A CN201010148117A CN101848354A CN 101848354 A CN101848354 A CN 101848354A CN 201010148117 A CN201010148117 A CN 201010148117A CN 101848354 A CN101848354 A CN 101848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ituation
under
vibration
reproducing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81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瀬户一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Imag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48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83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7Regeneration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4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再现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图像再现装置具有记录所拍摄的图像的记录部和显示所述图像的显示部,其中,该图像再现装置具有:振动检测部,其检测在检测到握持所述图像再现装置的状态下对所述图像再现装置施加的振动;以及显示控制部,其在由所述振动检测部检测到反复振动的情况下,对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图像进行分类显示。

Description

图像再现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照相机、摄像机、带照相机的便携电话、图片浏览器、相框等的具有静态图像再现或动态图像再现功能的图像再现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记录摄影图像的记录部的容量增大等,摄影装置(以下为照相机)有时被用作保存大量图像的设备。在这种状况下,很难从这些大量图像中找到期望图像。
但是,各图像各具特色,如果在有效利用该差异来对图像进行分类这方面下功夫,则能够容易地检索图像。
即,除了摄影时的对焦和曝光方法以外,照相机还可以一边进行摄影图像的图像处理等各种切换一边欣赏摄影效果,所以,可以基于这样的摄影模式进行分类。
并且,近年来出现了如下的照相机:利用面部检测的技术等来判定要拍摄的被摄体和状况,并切换摄影模式。
进而,还可以利用摄影日期时间和位置、摄影时间的集中度等,来对图像进行分类。这样,虽然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对摄影图像进行分类,但是尚未确立有效利用该分类结果进行显示使得能够利用简单的操作来容易地检索图像的方法。另一方面,日本特开2008-193426号公报公开了如下技术:在显示画面上十字状地配置图像,根据十字状配置的图像的特征,对图像进行逻辑分类并显示。
但是,日本特开2008-193426号公报通过驱使各种操作按钮来进行分类显示,为了检索并显示期望的图像,用户需要进行大量操作。
因此,期望如下操作性高的技术:通过简单的操作来以易于检索的方式对图像进行分类显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来以便于检索的方式对图像进行分类显示的图像再现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再现装置,该图像再现装置具有记录所拍摄的图像的记录部和显示所述图像的显示部,其中,该图像再现装置具有:振动检测部,其检测在检测到握持所述图像再现装置的状态下对所述图像再现装置施加的振动;以及显示控制部,其在由所述振动检测部检测到反复振动的情况下,对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图像进行分类显示。
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再现装置,该图像再现装置具有对拍摄的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部,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再现装置具有:振动检测部,其检测对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图像再现装置的外装体施加的振动;以及显示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振动检测部检测到的特定振动的检测结果,按照该图像的分类将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图像配置到对所述显示部进行分割而设置的位置处。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第1步骤,检测用户是否握持了再现图像的图像再现装置;第2步骤,检测对所述图像再现装置施加的振动;以及第3步骤,在用户握持所述图像再现装置的检测状态下,检测到施加了预先设定的特定振动的情况下,按照摄影图像的分类将该摄影图像配置到显示部的多个规定位置处进行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图像再现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照相机前侧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照相机背侧的立体图。
图4A是示出加速度传感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B是示出对加速度传感器在右方向上施加了敲打振动时电极间电容变化的波形变化的图。
图4C是示出在与图4B相反的方向上施加了敲打振动时电极间电容变化的波形变化的图。
图4D是示出在分别垂直的3个方向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振动的加速度传感器的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控制的控制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图5的图像分类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A是示出基于图6的图像分类的分类例的图。
图7B是图7A的图像分类时对图像进行分割并根据面部位置和尺寸进行分类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图6的判定是否有晃动的处理的详细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图6的晃动分类处理的详细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A是示出用户用右手握持照相机来欣赏拍摄图像的状况的图。
图10B是示出在图10A的情况下显示在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的图像的图。
图10C是示出在图10B的状态下进行了晃动操作时显示在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的图像的图。
图10D是示出在图10C的状态下进行了晃动操作时显示在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的图像的图。
图10E是示出在图10D的状态下进行了晃动操作时显示在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的图像的图。
图10F是示出在图10E的状态下进行了敲叩操作时排列显示在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的图像的图。
图1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再现模式中由于施加规定值以上的振动而进行图像分类显示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再现模式中利用振动来进行图像分类显示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A是示出在再现模式中在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显示最后拍摄的图像的状态的图。
图13B是示出从图13A的状态起通过检测到3次晃动而缩略显示4张图像的显示例的图。
图13C是示出在4张以上图像的情况下按照类似的类似图像分类到4个角区域进行显示的显示例的图。
图13D是示出对在图13C的状态下通过触摸而选择的图像进行放大显示的显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一起显示图12的类似图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再现模式中利用振动来进行图像分类显示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6A是示出在超过4张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晃动时对类似图像进行分类显示的状况的图。
图16B是示出通过敲叩操作来排列显示超过4张的类似图像的显示例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18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再现模式中利用振动来进行图像分类显示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9A是示出在超过4张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晃动时对类似图像进行分类显示的状况的图。
图19B是示出通过敲叩操作来排列显示超过4张的类似图像的显示例的图。
图20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再现模式中利用振动来进行图像分类显示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1A是示出在超过4张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晃动时对类似图像进行分类显示的状况的图。
图21B是示出通过敲叩操作来排列显示超过4张的类似图像的显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作为具有摄影功能的摄影装置的照相机1为箱型形状。在该照相机1的作为外装体的壳体2的前面中央附近设有镜头4,该镜头4构成对被摄体进行摄像(拍摄)的摄像部3。
在该镜头4的成像位置配置有CCD等摄像元件,通过镜头4和摄像元件来形成图1的摄像部3。由该摄像部3拍摄的摄像信号被输入到图1所示的进行图像处理和控制的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
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对摄像信号进行图像处理,生成图像信号并输出到显示部6。显示部6显示与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
并且,如图3所示,在壳体2的上表面靠右的位置设有进行摄影操作的释放按钮7。当操作该释放按钮7时,由摄像部3拍摄的图像被记录为摄影图像。
并且,在该壳体2的背侧,以比背面的整个面稍小的矩形大小形成有触摸面板8,该触摸面板8具有对拍摄图像或摄影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部6的功能,并且接受基于触摸的操作。
该触摸面板8具有受光元件阵列,该受光元件阵列在形成显示部6的例如液晶面板的内面(里面)侧配置成矩阵状,用于检测触摸操作位置。受光元件阵列检测来自其表面侧的入射光量。在用户进行了对触摸面板8进行触摸的操作时,与操作前的入射光量相比发生变化。
换言之,针对进行了操作的位置的受光元件的入射光量成为与没有操作的周围的入射光量不同的入射光量。因此,可以通过受光元件阵列来检测进行了操作的位置。
触摸面板8(构成触摸面板8的受光元件阵列)的检测信号经由图1所示的操作判定部9被输入到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并且,包含释放按钮7等的操作部11的操作信号也经由操作判定部9被输入到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
操作判定部9对用户触摸了触摸面板8的位置(触摸位置)进行检测,向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输出与该位置对应的判定信号。另外,触摸面板8形成对触摸(握持)位置进行检测的触摸(握持)位置检测部。并且,该触摸(握持)位置检测部具有对有无触摸(握持)进行检测的触摸(握持)检测部的功能。
并且,操作判定部9判定用户对操作部11进行的各种操作,向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发送操作判定结果。
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与操作判定结果对应的控制。在触摸面板8或操作部11上设有各种操作按钮,这些操作按钮用于设定对摄影图像进行再现显示的再现模式等。
另外,也可以直接将触摸面板8的检测信号输入到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与触摸面板8的触摸位置的操作对应的操作判定,进而,进行与操作判定结果对应的控制。
在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上连接有记录部12,在进行了摄影操作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记录部12中记录由摄像部3拍摄的图像。
在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上连接有振动(加速度)检测部13(以下为振动检测部13),该振动检测部13检测对照相机1的作为外装体的壳体2施加的振动(加速度),振动检测部13使用后述的加速度传感器,根据作用于照相机1的加速度来检测对照相机1施加的振动,将其输出到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
在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上连接有面部等检测部14,面部等检测部14进行面部检测、并检测面部以外的风景等,输出到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该面部检测对由摄像部3拍摄的图像是否包含面部进行检测。
在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上连接有输出计时信息的计时部15,在进行了摄影操作等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对要记录到记录部12中的图像追加摄影日期时间的信息而进行记录。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中的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具有:对拍摄的各图像进行分类的图像分类部5a、以及对在显示部6上显示分类后的图像的显示形式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部5b。
由该图像分类部5a分类后的图像分类信息(也称为分类信息)与所拍摄的各图像相关联地,记录在记录部12中的例如图像分类信息记录区域(在图1中简称为图像分类信息记录)12a中。
并且,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例如使用CPU构成,该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执行的控制程序存储在ROM 16中。而且,在照相机1的电源接通(ON)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根据ROM 16的控制程序,对构成照相机1的各部进行控制动作。
图4A示出构成上述振动检测部13的加速度传感器18a的结构。如以下说明的那样,该加速度传感器18a设置为:相对于设在半导体芯片基板19a表面的固定电极19b、19c,架设可移动电极19d。
而且,由于对该加速度传感器18a施加的加速度,所架设的电极19d移动,由此,固定电极19b与电极19d之间、固定电极19c与电极19d之间的电容产生变化。可以通过对电容变化或电压变化进行监视,来检测加速度。
对于该加速度传感器18a,在半导体芯片基板19a表面左右对称的2个部位分别形成从表面突出的支承部,在支承部的上面分别固定有带状电极的端部。
并且,对于左右配置的2个带状电极,利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带状电极以跨越其中央的方式架设。并且,在该带状电极的中央形成有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纵向上延伸的电极19d。
并且,在半导体芯片基板19a表面的从与电极19d相对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分别错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有固定电极19b、19c。
并且,电极19d、固定电极19b、19c分别与信号线19e电导通。
该情况下,设定为在未对该加速度传感器18a施加左右方向的加速度的状态下,电极19d与固定电极19b之间的电容等于电极19d与固定电极19c之间的电容。
例如,当用户从右侧对设有该加速度传感器18a的半导体芯片基板19a进行用手指叩击等的敲叩操作、而向右方向施加了加速度后停止(该加速度的施加)时,在电极19d和固定电极19b中,其电容最初增大,然后在停止之前减小。
与此相对,在电极19d和另一个固定电极19c的情况下,其电容变化相反。图4B示出该情况下的电极19d与固定电极19b之间的电容变化或电压变化的例子。
并且,当用户从左侧对该半导体芯片基板19a进行敲叩操作、而向左方向施加了加速度后停止时,在固定电极19b和电极19d中,其电容最初减小,然后在停止之前增大。图4C示出该情况下的电极19d与固定电极19b之间的电容变化或电压变化的例子。
因此,可以通过监视这些电极间的电容,来检测在左右的任一方向上施加的加速度及其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D所示,分别配置在照相机1的3个部位的加速度传感器18a、18b、18c检测分别在水平(横)方向、垂直(纵)方向、以及厚度方向(与镜头4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作用的加速度。
而且,可以根据3个加速度传感器18a、18b、18c的检测信号,三维地检测伴随有对该照相机1作用的加速度变化的敲叩、晃动等的振动。
3个加速度传感器18a、18b、18c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振动检测部13内的振动检测电路。该振动检测电路检测加速度,并且根据加速度变化来检测敲叩、晃动等的振动,将检测信号输出到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
各加速度传感器18a可以检测重力加速度,所以还可以判定照相机1朝向哪边。例如,在图4D中,当加速度传感器18a与水平面平行时,由于重力加速度,电极19d的端部侧以向下方垂下的方式变形。
因此,加速度传感器18a的固定电极19b与电极19d之间的电容大于与重力方向平行配置的加速度传感器18b的情况。这样,利用振动检测部13的重力加速度检测功能,如后所述,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用于判定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是否是应该排除的情况(例如朝下)。
但是,考虑到用户躺着观看(欣赏)的情况,也可以不排除朝下的情况。该情况下,即使显示画面朝下,当对照相机1施加晃动时,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也进行与该晃动对应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对拍摄的各图像附加用于分类的图像分类信息(也称为分类信息)而记录在记录部12中。
而且,在设定成再现模式来显示摄影图像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利用振动检测部13的检测,来判定用户是否对照相机1施加了特定振动。
而且,在检测到作为特定振动的例如晃动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如下的控制动作:利用图像分类信息,根据该分类将显示在显示部6上的图像移动(配置)到该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的周边部等的多个规定位置进行显示。
可以利用这种显示形式,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以便于检索的方式对图像进行分类并显示在显示部6上,实现良好的操作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特定振动施加的检测结果,显示控制部5b根据与图像分类信息对应的分类,缩小摄影图像,使显示部6上类似的图像集合起来配置在多个规定位置,进行显示,并且,进行与不同于特定振动的敲叩等第2振动的检测对应的显示控制。
而且,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的显示控制部5b在使用振动检测部13检测到该第2振动的情况下,利用与检测到施加了特定振动时的显示控制不同的图像显示方式进行显示,例如,使配置显示在多个规定位置的图像在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中排列显示。
接着,参照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的照相机1的控制动作。通过接通照相机1的电源,来开始对照相机1的控制动作。在最初的步骤S1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是否进行了断开电源的操作,在进行了该操作的情况下,断开电源,结束该控制动作。
另一方面,在没有进行电源断开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2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是否设定为摄影模式。在设定为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3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使面部等检测部14工作,进行面部等的检测。
进而,在接下来的步骤S4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曝光运算。然后,在该曝光状态下,如步骤S5所示,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控制,使得在显示部6上显示摄像部3所拍摄的图像作为实时图像。
在接下来的步骤S6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是否进行了释放操作。在没有进行释放操作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
另一方面,在进行了释放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7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摄影和记录处理。即,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记录部12中记录进行了释放操作时的图像。
在接下来的步骤S8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图像分类部5a进行图像分类的处理。该图像分类的处理利用图6在后面叙述。
在图像分类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9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记录部12的图像分类信息记录区域12a中记录作为分类结果信息的图像分类信息。在步骤S12的处理后,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返回步骤S1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中判定为不是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10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是否设定为再现模式。在不是再现模式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返回步骤S1的处理。
在设定为再现模式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11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如下控制:在显示部6上显示最后记录在记录部12中的最终图像。在接下来的步骤S12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操作判定部9来判定是否进行了其他显示(按钮)操作。
在进行了显示操作的情况下,如接下来的步骤S13所示,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是否进行了显示缩略图像(简称为缩略图)的操作。
在进行了缩略图显示操作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14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缩略图的显示。在接下来的步骤S15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是否在缩略图显示状态下进行了基于触摸面板8的触摸或十字键等的选择操作。
在没有进行选择操作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返回步骤S12的处理,在进行了选择操作的情况下,如步骤S16所示,放大显示所选择的缩略图。在步骤S16的处理后,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返回步骤S12的处理。
并且,在步骤S13中没有进行显示缩略图的操作的情况下,如步骤S17所示,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显示下一图像的控制后,返回步骤S12的处理。
并且,在步骤S12中判定为没有进行显示按钮操作的情况下,如步骤S18所示,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振动检测部13来判定是否由用户对照相机1进行了作为特定振动操作的例如晃动操作。
另外,步骤S18的是否进行了晃动操作的判定处理利用图8在后面叙述,通过判定是否进行了至少超过一次的振动次数的振动,来判定是否是晃动。
在判定为不是晃动的情况下(该情况下还包含不构成晃动的振动的情况),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转移到步骤S20的处理。
相反,在判定为是晃动的情况下,如步骤S19所示,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参照图像分类信息,进行与晃动操作对应的晃动分类显示的处理后,进入步骤S20的处理。另外,步骤S19的晃动分类显示的处理利用图9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振动或晃动是否结束,在没有结束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5。然后,当没有进行选择操作时,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返回步骤S12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中通过振动检测部13判定为晃动操作结束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返回步骤S1的处理。
如上所述,当在步骤S18中检测到晃动操作时,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晃动操作进行如下的晃动分类显示的处理:参照记录在记录部12中的图像分类信息,对显示在显示部6上的图像进行分类,针对每个相似的图像,使其集合在分别对应的规定位置处进行显示。
因此,用户不用进行麻烦的操作,可以仅通过进行晃动照相机1的操作,来对显示在显示部6上的摄影图像进行分类显示,易于进行图像的检索等。
接着,参照图6说明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的图像分类部5a)进行的步骤S8的图像分类处理。并且,图7A示出通过该分类处理而分类的例子,图像分类信息与记录在记录部12中的图像相关联地,记录在图像分类信息记录区域12a中。
并且,图7B的左侧示出用于分割摄影图像来识别面部图像的说明图,其右侧示出按照大小D1~D3进行分类的说明图。
并且,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在进行图像分类处理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还利用摄影时的对焦部的信号等,利用被摄体的距离,或利用图像的颜色信息,或利用面部等检测部14的面部检测结果。
然后,图像分类部5a针对该图像分类处理,根据图像中是否存在面部、面部尺寸及其数量、面部的特征等信息,判定抓拍(人物为全身且包含大量背景的图像)、肖像(以面部表情等为中心的图像)、花、小物件、宠物、风景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经常拍摄的场景并大致进行分类。但是,不限于该分类。
图6的处理开始后,在最初的步骤S21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面部等检测部14来判定摄影图像中是否存在面部。通过该判定,大致区分是否是人物的图像。
在判定为存在面部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22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面部的尺寸是否较大。在判定为较大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23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为是肖像,在判定为不大的情况下,如步骤S24所示,判定为是抓拍,进入接下来的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记录部12的图像分类信息记录区域12a中记录面部的数量、位置、尺寸、特征等。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中判定结果为没有面部的情况下,在步骤S26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画面中央部等画面的主要颜色。
并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27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主要根据对焦时的距离信息来判定该图像是否是远距离。在判定为是远距离的情况下,如步骤S30所示,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将该图像分类为风景。
在步骤S27中判定为不是远距离的情况下,在步骤S28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该图像是否是极近距离。在判定为不是极近距离的情况下,在步骤S31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将该图像分类为宠物。
另一方面,在步骤S28中判定为是极近距离的情况下,在步骤S29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是否存在鲜艳的彩度。在判定为没有彩度的情况下,如步骤S32所示,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将该图像分类为小物件。
并且,在步骤S29中判定为存在彩度的情况下,如步骤S33所示,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将其分类为花。在步骤S25、步骤S30~S33的处理后,进入图5的步骤S9的处理,与所拍摄的各图像相关联地记录分类结果的图像分类信息。
对于这样拍摄的各图像,不仅限于时间和场所信息,如图6的流程图所示,可以通过事先进行种类划分,来提高检索显示时的效率。
例如,在搜索宠物图像的情况等下,用户如果从分类为该宠物的图像中搜索,则可以很快找到。
这样,例如按照各图像对分类结果进行图表化并示出时,如图7A所示。在图7A中,针对图像1~图像5的情况,对分类结果、面部数量、主要颜色、面部位置、特征、尺寸进行分类,作为图像分类信息与日期时间、场所信息一起进行记录。
该情况下,如图7B那样,例如将画面分割成9份,如其右侧的图那样,按照大小D1~D3对位于各分割位置(A1~A9)的面部图像进行分类,与面部图案(规定图案为P-A、P-B,无法判定的图案为P-X)一起进行记录。
关于规定图案,例如预先登记家族图像,与其进行比较并分类即可。
在与登记的图像对应的情况下,分类为P-A、P-B...,在不对应的情况下,分类为P-X。并且,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色,面部以下的部分(将其视为服装)的颜色和图案也按照每个图像记录特征。
例如,图7A中的图像1作为分类结果被判定为抓拍,该情况下被分类成面部数量为2个、主要颜色是绿色。并且,2个面部在图7B中的A4和A6的位置被检测到。
并且,A4、A6的位置中的面部被登记为不是已登记的图案,各自的尺寸被分类为分别是D2、D3的情况。
在记录部12中预先将这种图像分类结果的图像分类信息作为与各图像相关联的图像关联信息记录时,用户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图像检索。
即使是如上所述简单的分类,在搜索面部图像的情况下,从搜索的对象中排除在步骤S30~S33中分类的图像,所以可以实现检索的高效化。这样,将如图7A所示的表的图像分类信息记录在图1的图像分类信息记录区域12a中。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上显示摄影图像的再现模式的情况下,在用户进行了晃动操作作为利用振动进行分类显示的(指示)操作的情况下,利用图像分类信息,对显示在显示部6上的图像进行分类显示。
接着,参照图8说明图5的步骤S18的晃动(操作)的判定处理。该晃动判定处理开始后,如步骤S41所示,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根据来自构成振动检测部13的3个加速度传感器18a~18c的检测结果,判定照相机1的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的朝向(即,用户观看显示画面时的显示画面的朝向)是否不是下侧。
在判定为照相机1的显示画面的朝向为下侧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结束该处理,转移到图5的步骤S20。当显示画面(的朝向)为下侧时,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很难观察显示画面,所以将该状态从进行晃动判定的条件中排除掉(另外,如后所述,也可以成为能够选择该处理动作的打开/关闭)。
相反,在判定为照相机1的显示画面的朝向不是下侧的情况下,符合进行晃动判定的条件,在接下来的步骤S42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使用振动检测部13判定是否有振动。
在照相机1的显示画面不朝下的状态下,作为判定是否有振动的变形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可以在不改变照相机1的至少一个面的方向的状态下,进行(用于检测是否对照相机1施加了晃动的)振动有无判定。
这样,可以更可靠地判定用户是否观看显示画面并进行了晃动操作,可以排除用户无意识的晃动操作。另外,为了能够应对用户的广泛使用形式,例如也可以由用户来选择设定是否进行步骤S41的处理。例如,有时躺着欣赏的用户将步骤S41的处理功能设定为关闭即可。
在步骤S42中判定为没有振动的情况下,结束该处理而转移到图5的步骤S20,相反在判定为存在振动的情况下,在步骤S43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是否是第1次振动。
在判定为第1次振动的情况下,在步骤S44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内部的存储器等中存储其振动方向及其大小。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该步骤S44后,进入图5的步骤S20。
另一方面,在步骤S43中判定为不是第1次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步骤S45中判定是否是与第1次相同的振动。在判定为是与第1次相同的振动的情况下,在步骤S46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为晃动。
如上所述,在该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使用振动检测部13检测到振动的情况下,例如在存储器中存储最初的振动(第1次振动)的信息(步骤S42)。另外,在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振动检测部13检测到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振动量的情况下,检测(判定)为振动。
在第1次之后检测到振动的情况下,判定该振动是否是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第1次振动大致相同的振动(步骤S45),在判定为是相同振动的情况下,判定为晃动操作(步骤S46)。
如图10A那样,在一边观看画面一边如搅动那样动作的情况下,照相机1的光轴方向的加速度小,在左右上下方向上以左上→右上→右下→左下→左上→...的规则,反复施加比较大的加速度(反复振动),由此可以判定该振动。如果进行这样的显示控制:通过该搅动动作,图像仿佛因离心力而聚集在照相机1的画面周边,则成为直观上容易明白的方式。当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照相机1下部的对光轴方向的加速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图4D的18c)反复前→后→前→...地定期进行加速度输出,来判定如船的船头在波浪中浮沉这样的照相机1的动作。(此时,不输出左右的加速度。)即使是这种动作,也可以用作使图像聚集在画面的周边部(上下)的动作。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左右滑动的动作、上下滑动的动作。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在特定方向上加速度的规则性和在其他方向上没有加速度,来识别用户是否是有意识地移动照相机1。
在仅有第1次振动的情况下,不判定为晃动,在下一振动与第1次大为不同的情况下,不判定为晃动。另外,检测振动时的一个振动单位可以适当地可变设定。
例如,在检测到图4B或图4C所示的波形信号的情况下,检测为第1次振动。在检测到第2次振动时,例如即使与第1次相比振幅百分之几十不同的情况下,在其波形类似时,也判定为相同振动。
另外,在第2次振动的图4B或图4C的波形的前半部分是与第1次的前半部分大致相同的波形的情况下,也可以判定为(存在)晃动。
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通过步骤S46判定为晃动后,进入图5的步骤S19的处理,进行作为与晃动操作对应的摄影图像分类显示处理的晃动分类显示处理。
另外,如图5所示,在步骤S18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为晃动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19中进行了晃动分类显示处理后,再次返回步骤S1。因此,在反复进行了相同的晃动操作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根据晃动操作的反复,反复进行晃动分类显示处理。
因此,在用户高速进行晃动操作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高速进行步骤S19的晃动分类显示处理。相反,在用户低速进行晃动操作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低速进行步骤S19的晃动分类显示处理。
另外,如后述的图11中说明的那样,也可以根据振动强度(晃动强度)来改变晃动分类显示处理的速度。
另一方面,在步骤S45中判定为不是与第1次相同的振动的情况下,在步骤S47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
该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通过振动检测部13检测到振动的情况下,参照计时部15的计时信息。
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判定在检测到(判定)第1次振动后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来判定是用户接着第1次振动进行了相同振动的操作、还是进行了时间上不同的另外的振动操作。
在没有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该处理返回步骤S41的处理,继续进行晃动判定。另一方面,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如步骤S48所示,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对在步骤S44中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第1次振动的信息进行复位,转移到图5的步骤S20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9说明在图8的步骤S46中判定为晃动时进行的图5的步骤S19的晃动分类显示处理。
在判定为晃动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在最初的步骤S51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是否存在下一图像。
在判定为晃动时,进一步判定为存在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下一显示顺序的图像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入接下来的步骤S52,在没有下一图像的情况下,跳到步骤S55。
在接下来的步骤S52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对显示中的图像进行缩小。在接下来的步骤S53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是否存在类似图像。
在判定为存在类似图像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54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类似图像上重叠上述缩小后的图像,进入接下来的步骤S55。
在步骤S53中判定为没有类似图像的情况下,在步骤S56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在显示画面中是否存在空余周边部。
在判定为存在空余周边部的情况下,在步骤S57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将缩小后的图像移动到空余周边部。
另一方面,在步骤S56中判定为没有空余周边部的情况下,在步骤S58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汇总为类似图像组。
另外,也可以根据在记录部12中预先分类的图像分类信息,来设定对缩小后的图像进行移动并显示的位置(区域)。该情况下,移动显示的位置被确定为与图像分类信息相应的规定位置。
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步骤S54、S57、S58的处理后,转移到步骤S55的处理。在步骤S55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用户触摸照相机1的触摸位置的左右。
即,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触摸面板8判定用户触摸了照相机1的例如右端附近或左端附近的哪方。
在步骤S55之后的步骤S59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振动检测部13判定在与触摸位置相对的方向上是否存在强烈加速。具体而言,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用户是否对照相机1进行了能够区别于晃动而检测到的振动形式、例如敲叩(敲打)操作。
例如将检测是否存在晃动时的阈值设为第1阈值时,此时的判定使用对大于该第1阈值的振幅的振动进行检测的第2阈值。而且,在检测到超过该第2阈值的振动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强烈加速。该步骤S59是用于利用振动进行排列显示的操作判定。
另外,在该步骤S59之前的步骤S58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触摸面板8判定用户触摸照相机1的触摸位置,但是,实质上是检测用户握持照相机1的握持位置。
即,在步骤S59中,在用户握持照相机1的状态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振动检测部13判定在与握持位置相反的方向上是否存在强烈加速。另外,为了更可靠地进行握持状态下步骤S59的有无强烈加速的判定,在判定为存在该强烈加速后,也可以再次进行步骤S55的触摸位置或是否存在触摸的判定。而且,可以在能够再次判定触摸位置或存在触摸的情况下,判定为正在握持。
例如,在用户握持照相机1的右端的状态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振动检测部13判定在左方向上是否存在强烈加速。
在判定为存在强烈加速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60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最近图像的例如n×n(n为2以上的整数)的排列(显示)后,转移到图5的步骤S20。
另一方面,在步骤S59中判定为在与触摸位置(握持位置)相反的方向上没有强烈加速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不进行步骤S60的处理,转移到图5的步骤S20的处理。
图10A~图10F示出图9的流程图的动作说明图。图10A示出用户31用右手32R握持照相机1来欣赏摄影图像的状况。
图10B示出此时照相机1的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中一个图像33的显示例。而且,在图10B的状态下,当用户31进行晃动照相机1的操作时,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振动检测部13对该晃动操作进行判定。
在判定为存在晃动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步骤S51中判定是否存在下一图像。
图10B的情况是存在下一图像34的情况,所以根据步骤S52的处理,缩小上一图像33。该情况下,如图10C所示,下一图像34以较大尺寸显示在大致中央。
对于接下来的步骤S53的处理,相当于没有类似图像的情况,所以进行步骤S56的处理,该情况下,将图像33移动或配置到显示画面的空余周边部(在图10C中为左上角)。
当进一步判定了晃动操作时,图10C的图像34以图10D所示的方式缩小,例如移动(配置)到显示画面的左下角,以较大尺寸在大致中央显示下一图像35。
并且,当进一步判定了晃动操作时,图10D的图像35在步骤S53的处理中判定为存在类似图像,该情况下,如图10E所示,缩小后的图像35重叠在类似图像34上。然后,以较大尺寸在显示画面的大致中央显示下一图像36。
并且,在图10E中,当用户31用右手32R以图10B所示的方式握持(触摸)触摸面板8的右端附近时,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触摸面板8判定其右端附近的触摸位置。
然后,用户31在该握持状态下例如强烈振动(或者敲叩或敲打)该照相机1时,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振动检测部13检测到此时的强烈加速。
该情况下,通过振动检测部13,由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的显示控制部5b将图10E的显示形式的最近4个图像33~36排列成n×n(此时为2×2),如图10F所示以缩小后的尺寸进行显示。这样,可以利用与晃动不同的振动操作,来排列显示多个图像,所以用户可以简单地确认在周边部分类显示的图像。
在图10F中,示出了在步骤S55中判定的右侧触摸位置(握持位置)P。另外,对于左撇子用户的情况,触摸面板8检测左侧角落附近的触摸位置。
根据具有这种动作的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用户31握持照相机1,仅进行施加超过一次振动的振动的操作,由此,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上以较大尺寸依次显示摄影图像,并且,对显示过的之前的图像进行分类,将其依次移动到显示画面的空余周边部,针对类似的图像,以集合的方式显示。
因此,通过用户31仅进行晃动的简单操作,来依次显示摄影图像,并且依次分类而在周边部缩小显示,所以用户31容易确认所希望显示的图像。
并且,通过在周边部缩小显示,可以对拍摄时的多个图像进行分类,在相互不同的多个位置同时显示。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可以通过简单操作来提供这样的环境,即,能简单检索并显示用户31想欣赏的期望图像,可以大幅提高针对用户31的操作性。
另外,作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照相机1,也可以如图11那样,通过振动操作,进行利用图像分类信息来显示的控制动作。
作为该变形例的照相机1的基本结构要素,具有对由图1中的摄像部3拍摄的图像进行记录的记录部12,以及显示部6,还具有:振动检测部13,其在通过触摸面板8检测到照相机1的握持的状态下,检测对照相机1施加的振动;以及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内的显示控制部5b,其在通过该振动检测部13检测到施加了规定值以上等预先设定的特定振动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分类显示。
在开始了再现模式下的再现动作时,在图11的最初的步骤S61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上显示摄影图像中的最终图像。此时的显示例例如与图10B相同。
在接下来的步骤S62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触摸面板8判定用户31是否握持照相机1。该情况下,例如如10B所示,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用户31的右手32R等是否触摸设有触摸面板8的部分,来判定用户31是否握持照相机1。
在判定为没有握持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返回步骤S61的处理(也可以转移到步骤S68的其它再现处理)。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握持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63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例如通过振动检测部13来判定是否存在规定值以上的振动,以检测特定振动的施加。
在判定结果为没有规定值以上的振动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步骤S68的其它再现处理。
作为此时的规定值以上的振动,也可以采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在振动次数至少超过一次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晃动的方法。或者,也可以设定为,在振动的振幅超过了预先设定的规定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规定值以上的振动。例如,即使只有一次振动,但在其振幅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启动相当于晃动分类显示的图像分类显示,并执行该图像分类显示。
并且,在照相机1或其壳体2振动的方向符合预先设定的特定振动方向的情况下,也可以启动相当于晃动分类显示的图像分类显示,并执行该图像分类显示。
另外,作为上述步骤S68的其它再现处理,例如是如下处理:通过图5中步骤S13的缩略显示操作有无判断,如步骤S16那样放大显示步骤S14的缩略显示、或通过步骤S15的选择操作而选择的图像。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存在规定值以上的振动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64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由振动检测部13检测到的振动强度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便例如按照多个阶段(这里为2个阶段)判定该振动强度。
在该振动强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65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高速的图像分类显示处理。另外,图像分类显示处理进行与上述图9的晃动分类显示相同或类似的处理,即,将摄影图像根据与该图像的图像分类信息对应的分类,配置在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的多个规定位置等。在步骤S64中该振动强度没有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66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低速的图像分类显示处理。
在步骤S65和步骤S66的处理后,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返回步骤S63的处理。
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这种控制动作,所以,用户31可以通过握持照相机1,只进行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等使照相机1振动的操作,由此在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上依次显示摄影图像,此时,缩小之前显示过的图像,将其移动(配置)到显示画面的空余周边部,显示为类似图像的集合。
该情况下,如果增大振动强度,则进行高速的图像分类显示,如果减小振动强度,则进行低速的图像分类显示。因此,用户31可以通过改变振动强度,来以用户31期望的速度进行图像分类显示。
因此,用户31仅通过进行握持照相机1并施加简单振动的操作,就可依次对显示在显示部6上的图像进行更新并显示,所以,可以确认该图像,并且还可以将以前的图像作为缩小图像来进行确认。
因此,可以提供这样的环境,即,能够简单地检索并显示用户31想欣赏的期望图像,能大幅提高对用户31的操作性。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仅仅是存储在ROM 16中的控制程序的一部分不同。具体而言,再现模式中一边对图像进行分类一边显示的控制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接下来,参照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再现模式的动作。并且,图13A~图13D示出此时的动作说明图。
设定为再现模式后,在最初的步骤S71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上显示最后拍摄的图像。图13A示出此时的显示画面。图13A示出显示图像D1的例子。另外,也可以在步骤S71之前在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上显示操作方法。
在接下来的步骤S72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振动检测部13判定是否存在晃动(或摇动)。
另外,关于此时的晃动判定,可以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第1次振动之后在规定时间内是否检测到第2次振动来进行,也可以如变形例那样,通过是否检测到规定值以上的振动来进行。后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同样。
在判定为存在晃动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73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缩小接下来的多张图像,一起缩略显示在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上。
具体而言,通过1次振动,图13A的图像D1被缩小,与接下来的图像一起缩略显示2张图像,通过2次振动来缩略显示3张图像,通过3次振动来缩略显示4张图像。
图13B示出此时的显示例。在图13B中,显示4张图像D1、B1、B2、A1。在接下来的步骤S74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接下来的图像是否超过4张。
在没有超过4张的情况下,通过从步骤S74经由步骤S78、步骤S80返回步骤S72的路径,如上所述,根据晃动操作的次数来增加缩略显示的张数。
在步骤S74中判定为超过4张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75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对类似图像进行分类,一起显示在显示画面的4个角(的区域)。图13C示出此时的显示例。
如图13C所示,在显示画面的4个角,分类为A组图像、B组图像、C组图像、其他(组)图像,划分为4个分别进行显示。
另一方面,在步骤S72中判定为没有晃动的情况下,在步骤S76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振动检测部13判定是否存在用户31进行的敲叩(敲打)的操作。
在判定为存在敲叩的情况下,在步骤S77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排列(更换)显示相同数量的图像后,进入步骤S78。并且,在步骤S74中判定为没有超过4张的情况下、在步骤S76中判定为没有敲叩的情况下,也转移到步骤S78的处理。
在步骤S78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用户31是否利用触摸操作而选择了图像。在利用触摸操作进行了图像选择的情况下,在步骤S79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放大显示所选择的图像。
该情况下,图13D示出用户31触摸并选择了图13C中的A组的图像A7时的显示例,选择并放大显示A组的图像A7。该放大显示后,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返回步骤S72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78中判定为没有基于触摸的选择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80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是否进行了基于晃动的结束操作,在进行了结束操作的情况下,结束该图12的处理。在没有进行结束操作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返回步骤S72的处理。
图14示出对步骤S75的类似图像进行分类并一起显示在显示画面的4个角(的区域)的处理内容。
该处理开始后,在最初的步骤S91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如下的分类显示区域的设定:4个角中的左上角(设为角1)为人物、左下角(设为角2)为风景、右上角(设为角3)为花(也可以是近景)、右下角(设为角4)为其他、分类为4个组进行显示。
在接下来的步骤S92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存在晃动时)对摄影图像进行对应于上述4个组中的哪一个的分类(判定),将该图像配置(移动)到对应的角。
在接下来的步骤S93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与步骤S92中配置在角上的图像相同的角配置下一图像的情况下,如果存在已经配置的旧图像,则在该图像上重叠新图像。因此,配置显示在各角的图像以最新图像在最上方的状态进行显示。
另外,此时的新图像不是指摄影图像中摄影日期时间的时间顺序,而是指实际显示在显示画面上时的图像是否是新的。然后,在步骤S93的处理后,结束图14的处理。
根据这样动作的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可以通过对照相机1赋予至少规定值以上的振动的简单操作,来依次显示摄影图像,当超过规定张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张)时,进行分类显示。
因此,用户31易于简单地检索期望的图像,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对用户31的操作性。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相当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仅仅是存储在ROM 16中的控制程序的一部分不同。
具体而言,再现模式中对图像进行分类显示的控制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是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变形后的控制动作。图15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再现模式的控制动作。
图15所示的流程图是在图12的流程图中代替步骤S75的处理,而进行步骤S83所示的处理。并且,在图12的步骤S73和步骤S74之间设置的步骤S81中,设置判定(晃动)是否较大的处理。
即,在步骤S73的缩略显示的下一步骤S81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使用振动检测部13来判定(通过步骤S72的晃动操作)是否是大幅振动照相机1的操作。在判定为不是大幅振动的操作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入步骤S74。
另外,在判定大幅振动的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直线方向的加速度变化的大小(换言之振动振幅是否较大)来进行判定。不限于该情况,也可以将如同离心力作用那样的圆弧状振动(摆动)时的振动判定为晃动,根据该振动操作的大小来进行判定。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大幅振动的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82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使此时的图像飞出显示画面外的处理后,返回步骤S72的处理。
此外,在步骤S74中判定为所显示的图像没有超过4张的情况下、以及步骤S83的处理后,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转移到步骤S76的处理。
另外,没有超过4张时的步骤S73的缩略显示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例如,在2张、4张的情况下,例如成为图13A、图13B的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74中判定为所显示的图像超过4张的情况下,如图16A所示,对显示在中央部的图像进行分类,配置(移动)成分配到4个角中对应的角区域的角组。
即,在图像为4张的情况下,如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如图13B所示排列显示缩小的缩略图,但在5张的情况下,在中央显示第5张图像,对此前的图像进行分类并分配到作为周边部的4个角进行显示。另外,中央的图像可以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以大于配置并显示在周边部的图像的尺寸进行显示,也可以以相同尺寸进行显示。
然后,在进一步进行晃动的情况下,在中央显示第6张图像,根据分类结果,将第5张图像配置成分配给4个角中对应的角组。
在该步骤S83的处理后的步骤S76中,当用户进行敲叩(敲打)操作时,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是否有敲叩。
如果在进行该是否有敲叩的判定之前的图像为图16A的状态,则通过是否有敲叩的判定,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如图16B所示排列显示相同数量的图像。
该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将分类在同一组的图像在各自的组内排列显示的显示控制。因此,用户31可以通过进行该敲叩操作,对分类在同一组的全部图像进行排列显示,所以可以容易地确认。
其他处理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2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D在图1所示的照相机1中,还具有进行倾斜检测的倾斜检测部30。该倾斜检测部30检测由用户31握持的照相机1D的倾斜,将其输出到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
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行如下控制:根据该倾斜检测部30检测到的照相机1D的倾斜角,来改变在晃动时对图像进行分类显示的显示速度。另外,由倾斜检测部30检测的倾斜角是显示部6(包含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的平面)从基准面倾斜的角度。
在默认设定中,基准面例如设定为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
该情况下,倾斜检测部30检测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从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倾斜了多少。用户31可以在菜单画面上对基准面进行变更设定。另外,也可以利用构成振动检测部13的3个加速度传感器18a~18c来形成倾斜检测部30。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第3实施方式相比,仅仅是存储在ROM 16中的控制程序的一部分不同。
图18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再现模式的控制动作。图18的流程图将在图15的流程图中步骤S74后的步骤S83变更成步骤S85、步骤S86、步骤S87。
再现模式的动作开始,与图15的情况相同,在最初的步骤S71中显示最后拍摄的图像后,通过步骤S72判定为存在晃动,在步骤S73中判定为不是大幅振动时,进入步骤S74。
在该步骤S74中判定为没有超过4张的情况下,成为与图15的情况相同的动作。另一方面,在判定为超过4张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进入步骤S85的处理。
在该步骤S85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对显示在显示画面的上部侧的图像进行分类显示的情况下,根据分类划分并显示在显示画面下部的4个文件夹中,这4个文件夹是对类似的图像进行集合配置的4个分类显示区域。图19A示出此时的显示例。分类前的图像显示在显示画面的上部侧,该图像根据分类被配置在下部4个文件夹的所对应的一个文件夹中。
这样,在超过4张的情况下,从显示画面的上部中央的图像,分配到其下部侧在左右方向上配置有多个(此时为4个)的4个文件夹中所对应的文件夹,并进行显示。
左右方向的4个文件夹相当于上述A组、B组、C组、其他(组)。
在步骤S85的处理后的步骤S86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使用倾斜检测部30来判定是否存在倾斜。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该步骤S86中判定为没有倾斜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6的处理,在判定为存在倾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7的处理。
在步骤S87中,在如图19A所示按照从上向下部侧分类并分配的方式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根据判定为存在倾斜时的倾斜角的大小,来改变分配速度。
具体而言,在倾斜角较小的情况下,减小分配速度,在倾斜角较大的情况下,增大分配速度。在步骤S87的处理后,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返回步骤S86的处理。
用户31在要从所拍摄的多个图像中检索并显示所期望图像的情况下,握持照相机1D并进行晃动(摇动),由此,对显示画面的上部中央的图像进行分类,分配到下部侧。
该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大照相机1D从基准面倾斜的角度,来增大分配速度,相反,可以通过减小倾斜的角度,来减小分配并进行分类显示的速度。而且,通过将倾斜角度设定成与基准面平行的状态,来维持其显示状态。
其他动作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但是,例如在步骤S76中判定为存在敲叩的情况下,如果在此之前是对16张图像进行分类显示的状态,则例如如图19B所示,排列显示这些图像。该情况下,在各文件夹内纵向排列显示类似图像。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本实施方式可以根据上述倾斜角来改变对图像进行分类显示的速度,所以,用户31易于以简单的操作来检索期望图像。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仅仅是存储在ROM 16中的控制程序的一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再现模式中对图像进行分类显示的控制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是对第2实施方式或第4实施方式进行变形后的控制动作。
图20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再现模式的控制动作。图20所示的流程图是在图18的流程图中将步骤S74后的步骤S85~步骤S87变更为步骤S88~步骤S90。
在步骤S74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判定是否超过4张,在判定为没有超过4张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6的处理,在判定为超过4张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8。
在该步骤S88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通过触摸面板8、操作判定部9判定用户31是否触摸了显示画面。另外,该触摸包含握持的情况。
在判定为没有触摸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转移到步骤S76,在判定为触摸的情况下,在步骤S89中,检测触摸面板8(即显示画面)的触摸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触摸位置的检测,例如对显示画面的周边部中的例如4个角中的哪个角、或2个角进行检测。另外,在改变通过触摸位置进行分类显示的显示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上显示触摸位置。
在接下来的步骤S90中,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在对类似图像进行分类显示的情况下,以从触摸位置分配到没有触摸的作为周边侧的3个角(的区域)或2个角的方式移动并显示,返回步骤S88的处理。该情况下,在显示画面上不显示应该分类到用户31所触摸的角上的图像。
图21A示出步骤S90的动作的显示例。图21A是用户31例如触摸了显示画面的右上角的状态的情况,以向其余3个角分配类似图像的方式移动并显示在右上角显示的图像。
在触摸了2个角的情况下,在其余的2个角分配并显示。此时不显示应该分类并显示在右上角的C组图像。在该步骤S90的处理后,返回步骤S88。
通过进行这种处理,用户31例如如果触摸了对排除在检索对象之外的组的图像进行分类显示的角的位置,则可以在其余的3个角或2个角上对包含检索对象的图像在内的图像进行分类显示。
即,本实施方式在对图像进行分类显示的情况下,可以不是利用所有的组对要分类显示的类似图像进行显示,而是通过用户31的(基于触摸的)选择,使一个以上的组成为非显示状态以缩小范围的方式进行显示。
并且,在步骤S90的处理后,返回步骤S88,用户31停止触摸后,转移到步骤S76。然后,当用户31进行触摸操作时,如图21B所示,排列显示相同数量的图像。其他处理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用户31在进行分类显示的情况下,可以使排除在检索对象之外的组的图像成为非显示状态,仅对包含在检索对象中的图像进行分类显示。除此之外,具有与第2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并且,在不变更本发明主旨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方式等进行变形、或部分地组合多个实施方式等而构成的实施方式等也属于本发明。
例如,图1所示的形成照相机1的结构不限于图1所示的结构,作为照相机1的整体,只要具有这些功能即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具有振动检测部13。并且,显示控制部5b也可以具有图像处理及控制部5的功能。
并且,也可以利用记录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程序的ROM 16及其他记录介质,来形成本实施方式等的图像显示控制方法。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具有摄影功能的摄影装置,说明了照相机1等的情况,但是,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不具有摄像部3的图片浏览器、相框这样的图像再现装置的情况。在该图像再现装置的情况下,只要具有对通过其他的摄影装置等拍摄的图像进行记录的、相当于图1的记录部12的记录单元,就可同样地应用。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再现装置,该图像再现装置具有记录所拍摄的图像的记录部和显示所述图像的显示部,其中,该图像再现装置具有:
振动检测部,其检测在检测到握持所述图像再现装置的状态下对所述图像再现装置施加的振动;以及
显示控制部,其在由所述振动检测部检测到反复振动的情况下,对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图像进行分类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再现装置还具有分类信息记录部,该分类信息记录部预先与各图像相关联地记录分类信息,该分类信息是在所述显示控制部对所述图像进行分类显示时在所述分类中利用的分类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根据所述反复振动的次数,按照所述图像的分类将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图像配置到所述显示部的周边部侧的多个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在使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图像根据该图像的分类而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多个位置的情况下,缩小所述图像而进行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再现装置,其中,
在检测到施加了与所述反复振动的施加不同的第2振动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部在所述显示部上对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位置的图像进行排列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再现装置,其中,
在检测到施加了所述反复振动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部根据该反复振动的大小来改变下述速度,该速度是使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图像根据该图像的分类而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所述多个位置的速度。
7.一种图像再现装置,该图像再现装置具有对由摄像部拍摄的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部,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再现装置具有:
振动检测部,其检测对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图像再现装置的外装体施加的振动;以及
显示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振动检测部检测到的特定振动的检测结果,按照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图像的分类,将该图像配置到对所述显示部进行分割而设置的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通过利用预先与各图像相关联地记录的分类信息,使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图像根据该图像的分类而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所述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在使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图像根据该图像的分类而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所述各位置的情况下,缩小所述图像而进行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再现装置,其中,
在检测到施加了所述特定振动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部根据该特定振动的大小来改变下述速度,该速度是使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图像根据该图像的分类而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各位置的速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再现装置,其中,
在检测所述特定振动的施加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部以所述图像再现装置的外装体的一个面的方向没有改变的状态作为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再现装置还具有倾斜检测部,该倾斜检测部检测所述显示部偏离基准面的倾斜角,所述显示控制部根据由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的倾斜角来改变下述速度,该速度是使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图像根据该图像的分类而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各位置的速度。
13.一种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其中,该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第1步骤,检测用户是否握持再现图像的图像再现装置;
第2步骤,检测对所述图像再现装置施加的振动;以及
第3步骤,在用户握持所述图像再现装置的检测状态下,检测到施加了预先设定的特定振动的情况下,使拍摄图像根据该拍摄图像的分类而配置在显示部的多个规定位置进行显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3步骤中,在根据所述拍摄图像的分类而配置在显示部的多个规定位置进行显示的情况下,利用对预先拍摄的各图像进行了分类的分类信息。
CN201010148117.6A 2009-03-27 2010-03-24 图像再现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8483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0015 2009-03-27
JP2009080015A JP5253265B2 (ja) 2009-03-27 2009-03-27 画像再生装置及び画像表示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8354A true CN101848354A (zh) 2010-09-29

Family

ID=42772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8117.6A Pending CN101848354A (zh) 2009-03-27 2010-03-24 图像再现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334920B2 (zh)
JP (1) JP5253265B2 (zh)
CN (1) CN10184835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3722A (zh) * 2013-11-26 2015-06-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的控制方法
WO2016107037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图片分类方法及装置
US9779294B2 (en) 2014-12-31 2017-10-03 Xiaomi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lassifying pictures
CN110099817A (zh) * 2016-12-21 2019-08-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投影型显示装置、投影型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投影型显示装置的控制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895B (zh) * 2007-09-28 2010-10-06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存储空间快速整理系统及方法
JP5253265B2 (ja) * 2009-03-27 2013-07-31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画像再生装置及び画像表示制御方法
TW201201073A (en) * 2010-06-28 2012-0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touch events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US9049176B2 (en) 2011-06-22 2015-06-02 Dropbox, Inc. File sharing via link generation
US9933846B2 (en) * 2013-01-28 2018-04-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system with display mode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JP6448849B2 (ja) 2016-03-23 2019-01-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の表示方法
CN108260006A (zh) * 2018-01-12 2018-07-06 南京工程学院 基于人体位姿检测的互动式智能家庭影院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91294A (ja) * 2004-09-22 2006-04-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の表示方法及び装置
CN1928888A (zh) * 2005-09-09 2007-03-14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6085B1 (en) * 1994-11-17 2001-07-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imaging and magnification device
JP4245699B2 (ja) * 1998-09-16 2009-03-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7554578B2 (en) * 2000-07-11 2009-06-30 Phase One A/S Digital camera with integrated accelerometers
US6937272B1 (en) * 2000-11-08 2005-08-30 Xero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for a camera
US7697025B2 (en) * 2002-08-28 2010-04-13 Sony Corporation Camera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multiple zoom levels of an image on different portions of a display
JP4517742B2 (ja) * 2004-06-23 2010-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制御方法
DE602005004496T2 (de) * 2004-12-28 2009-02-19 Seiko Epson Corp. Abbildungsgerät und tragbare Vorrichtung sowie tragbares Telefon damit
US7755667B2 (en) * 2005-05-17 2010-07-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age sequence stabilization method and camera having dual path image sequence stabilization
US7911511B2 (en) * 2005-05-25 2011-03-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ing device, display control device, display device, printing control device, and printing device
JP2007049484A (ja) * 2005-08-10 2007-02-22 Fujifilm Holdings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7097090A (ja) * 2005-09-30 2007-04-12 Fujifilm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さらに写真プリント注文受付装置
CN103647895B (zh) * 2005-12-06 2017-09-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相机机身、相机系统及相机机身的控制方法
JP4648217B2 (ja) * 2006-02-21 2011-03-09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画像装置、処理画像の選択方法
JP4901258B2 (ja) * 2006-03-28 2012-03-21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カメラ及びデータ表示方法
US7855743B2 (en) * 2006-09-08 2010-12-21 Sony Corporation Image capturing and displa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capturing and displaying method
JP4887167B2 (ja) 2007-02-05 2012-02-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影装置
US8587658B2 (en) * 2007-06-08 2013-11-19 Nikon Corporation Imaging devic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program with intruding object detection
JP4981565B2 (ja) * 2007-07-19 2012-07-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US8699857B2 (en) * 2007-12-06 2014-04-15 Olympus Imaging Corp. Reproducer, digital camera, slide show reproduction method, program,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method, image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image display program
KR101417808B1 (ko) * 2007-12-06 2014-07-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장치, 그 제어방법 및 제어방법을 실행시키기위한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기록매체
JP4958756B2 (ja) * 2007-12-13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09122720A1 (ja) * 2008-04-02 2009-10-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WO2010035732A1 (ja) * 2008-09-24 2012-02-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US8698920B2 (en) * 2009-02-24 2014-04-15 Olympus Imaging Corp.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JP5253265B2 (ja) * 2009-03-27 2013-07-31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画像再生装置及び画像表示制御方法
JP5489572B2 (ja) * 2009-07-29 2014-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速度検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550305B2 (ja) * 2009-10-22 2014-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570325B2 (ja) * 2010-07-05 2014-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ファイル管理方法
US20120179965A1 (en) * 2011-01-12 2012-07-12 Whitney Taylor Gesture-based navigation system for a mobil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91294A (ja) * 2004-09-22 2006-04-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の表示方法及び装置
CN1928888A (zh) * 2005-09-09 2007-03-14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3722A (zh) * 2013-11-26 2015-06-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的控制方法
CN104683722B (zh) * 2013-11-26 2019-07-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的控制方法
WO2016107037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图片分类方法及装置
US9779294B2 (en) 2014-12-31 2017-10-03 Xiaomi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lassifying pictures
CN110099817A (zh) * 2016-12-21 2019-08-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投影型显示装置、投影型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投影型显示装置的控制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33081A (ja) 2010-10-14
JP5253265B2 (ja) 2013-07-31
US8334920B2 (en) 2012-12-18
US20100245652A1 (en) 2010-09-30
US9088765B2 (en) 2015-07-21
US20130101268A1 (en) 201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8354A (zh) 图像再现装置以及图像显示控制方法
CN101600052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901625B (zh) 捕捉图像作为数字数据的电子摄像装置
JP4749882B2 (ja) ウインドウ表示システム
CN102457661A (zh) 照相机
JPWO2017164011A1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の表示方法
CN1992803B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拍照装置
CN103873764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JP5929883B2 (ja) 画面生成装置、遠隔操作装置、遠隔制御装置、画面生成方法、および画面生成プログラム
KR20110028877A (ko) Ui 제공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808193A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JPH10240436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3013064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US20160248993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image
JP5752907B2 (ja) 撮影機器
CN102739934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和成像装置
CN104052908A (zh)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方法
CN105100598B (zh) 摄像显示装置和摄像显示方法
CN102685386A (zh) 图像再生控制装置
JP533547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5020209A (ja) 画像表示装置、電子情報機器、画像表示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可読記録媒体
JP2008090034A (ja) 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TW201342902A (zh) 攜帶型機器、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CN105915767B (zh) 显示控制装置
JP2012124614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