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8322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8322A
CN101848322A CN200910258379A CN200910258379A CN101848322A CN 101848322 A CN101848322 A CN 101848322A CN 200910258379 A CN200910258379 A CN 200910258379A CN 200910258379 A CN200910258379 A CN 200910258379A CN 101848322 A CN101848322 A CN 101848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
display monitor
display
support por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8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千叶宽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48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83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04N23/5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bein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外壳,具有构成角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显示监视器;以及监视器移动机构,包括支撑所述显示监视器的监视器支撑部,以及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监视器支撑部移动,使得所述监视器支撑部在改变旋转中心的同时旋转,并将所述显示监视器从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和从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移动。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显示监视器,例如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一种包括显示监视器,例如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装置。例如,通用视频摄像机包括可打开和关闭地设置在摄像机本体侧表面的显示监视器。在这种视频摄像机中,用户可在可视方向上转动显示监视器的显示屏,并可在观察在所述显示监视器上显示的摄影图像的同时拍摄视频。除此之外,当不使用显示监视器时,使显示监视器的显示屏与摄像机本体的该侧表面相对,并可关闭所述显示监视器。
通用视频摄像机的显示监视器通过铰接件可旋转地联接到摄像机本体。因此,供铰接件插入的铰接件接收部分设置在显示监视器的侧部和摄像机本体的侧表面。这样,使得显示监视器的外部形状小于摄像机本体的侧表面尺寸,防止显示屏扩大(upsizing)。
在例如JP-A-11-191127(专利文件1)中公开了包括显示监视器的一种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该专利文件1公开一种视频摄像机。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视频摄像机包括:摄像机本体,可移动地设置到所述摄像机本体的保持部,以及可旋转地设置到所述保持部的液晶显示部。
该保持部可沿所述摄像机本体的侧表面向后滑动。所述保持部在其向后滑动的状态下可通过铰接件旋转。如此,当保持部沿摄像机本体的侧表面向后滑动时并相对滑动方向旋转90度时,保持部从摄像机本体的侧表面移动到后部。
由于液晶显示部可旋转地联接到移动保持部,它与该保持部一起从摄像机本体的侧表面移动到所述后部。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视频摄像机中,该液晶显示部不通过铰接件联接到摄像机本体。如此,使得液晶显示部的外形大致等于摄像机本体的侧表面,可使显示屏制得较大。
但是,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视频摄像机中,除非进行沿摄像机本体的侧表面向后滑动保持部的操作和相对摄像机本体旋转保持部的操作,该保持部不能从摄像机本体的侧表面移动到后部。因此,为了将该液晶显示部从摄像机本体的侧表面移动到后部,需要进行移动所述保持部的两个操作。
如此,需要使显示监视器能够只通过旋转操作而从摄像机本体的第一表面移动到第二表面。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外壳,透镜筒,显示监视器和监视器移动机构。所述外壳具有构成角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透镜筒被容纳在外壳内,并设置有形成目标物的光学图像的透镜。所述显示监视器显示通过所述透镜筒获得的图像。所述监视器移动机构包括支撑所述显示监视器的监视器支撑部,以及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监视器支撑部移动,使得所述监视器支撑部在改变旋转中心的同时旋转。所述监视器移动机构移动所述显示监视器从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和从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监视器移动机构的监视器支撑部在改变旋转中心的同时旋转,并且显示监视器从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和从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移动。由此,当攀移过所述外壳的所述角部时,所述显示监视器相对所述角部升起并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显示监视器可只通过旋转操作而从形成角部的第一表面移动到第二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显示监视器位于上表面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显示监视器位于后表面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去掉图1所示状态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外壳的左侧面和面板盒的上表面部的透视图。
图4是去掉图2所示状态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外壳的左侧面和面板盒的上表面部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监视器移动机构和监视器旋转机构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监视器移动机构和监视器旋转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7A-7C是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监视器旋转机构操作所述显示监视器的说明视图。
图8A-8C是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监视器移动机构操作所述显示监视器的说明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显示监视器位于左侧表面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显示监视器位于后表面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监视器移动机构的联接状态的说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各自附图中,相同的部件被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而且,本发明不局限于之后的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
[显示装置的外观结构]
首先,将参照图1和图2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外观结构。
在以下说明中,目标侧是前侧,而拍摄者侧是后侧。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分别是从拍摄者侧看数字视频摄像机的状态下的方向。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显示监视器位于上表面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显示监视器位于后表面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在图1和图2所示的数字视频摄像机1中,通过固态图像拾取器件例如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将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该信号被存储在硬盘驱动器(HDD)。此外,数字视频摄像机1基于由固态图像拾取器转换的信号在显示监视器3上显示图像。
数字视频摄像机1包括形成外观形状的外壳2,以及显示监视器3。外壳2被形成为具有沿前后方向延长的大致长方体形。外壳2包括朝前的前表面2a、朝后的后表面2b、上表面2c、下表面2d、左侧表面2e和右侧表面2f。
在该实施例中,上表面2c表示第一表面的具体例子,后表面2b表示第二表面的具体例子。上表面2c和后表面2b是大致互相垂直的平面,并形成角部2g。后表面2b的面积小于上表面2c的面积。
外壳2的前表面2a设置有朝前突出的美化管11。美化管11形成为具有朝前的管孔开口的柱形。在美化管11的管孔中,设置在后述透镜筒4(见图3)前的物镜面向前布置。另外,闪光灯器件的发光部(未示出)设置在美化管11的上部。
外壳2的后表面2b设置有用于露出后述电池7的连接端子34的端子开口部12。外壳2的上表面2c设置有用于麦克风的声音收集孔14,用于缩放操作的缩放键15,以及记录键16。当显示监视器3位于外壳2的上表面上时,声音收集孔14、缩放键15和记录键16被显示监视器3覆盖。
外壳2的上表面2c设置有其它操作键和辅助插座,如视频灯或外部麦克风这样的辅助设备可拆卸地联接到所述辅助插座。其它操作键包括数字视频摄像机1的电源键和改变功能(例如,记录功能,重现功能、静态图像拍摄功能等)的功能改变键等等。
另外,外壳2设置有一对支撑部通过槽18a和18b,以及连接线通过槽19。所述一对支撑部通过槽18a和18b及连接线通过槽19设置为与形成角部2g的上表面2c和后表面2b连续。后述监视器移动机构5的监视器支撑部41可移动地经过所述一对支撑部通过槽18a和18b。电连接控制电路和显示监视器3的连接线可移动地经过连接线通过槽19。
显示监视器3包括:平面显示面板21,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EL(电致发光)面板,以及容纳平面显示面板21的面板盒22。平面显示面板21形成为矩形板的形状,其中一个平面是显示图像的显示屏21a。
面板盒22由大致长方体的扁平箱体制成,包括上表面部22a和形成与上表面部22a相反并面向外壳2的表面的底部22b。面板盒22的上表面部22a的尺寸和底部22b的尺寸被设置为与外壳2的上表面2c大致相同。
面板盒22的上表面部22a设置有面板开口部23,用于露出平面显示面板21的显示屏21a。面板开口部23形成为矩形,并具有在上表面部22a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两个长边和在上表面部22a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两个短边。另外,面板盒22的上表面部22a设置有功能改变键24、缩放键25和记录键26。这些操作键25到27沿面板开口部23的短边之一设置。
[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3和图4说明数字视频摄像机1的内部结构。
图3是去掉图1所示的数字视频摄像机1的外壳2的左侧表面2e和面板盒22的上表面部22a的状态的透视图。图4是去掉图2所示的数字视频摄像机1的外壳2的左侧表面2e和面板盒22的上表面部22a的状态的透视图。
透镜筒4、移动显示监视器3的监视器移动机构5、电池7、硬盘驱动器(未示出)和控制电路(未示出)等设置在外壳2内部。
透镜筒4包括:组成光学系统的多个透镜,以及固定或可移动地支撑所述多个透镜的透镜筒盒31。透镜筒盒31包括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的箱体,并在所述多个透镜的光轴指向前后方向的状态下联接到外壳2。
所述多个透镜中的物镜面朝前方、位于在透镜筒盒31前。另一方面,固态图像拾取器件32联接到透镜筒盒31的后部。固态图像拾取器件32将由包括所述多个透镜在内的光学系统引导的目标物的像(光)转换成电图像信号并将图像信号提供到控制电路。
监视器移动机构5将显示监视器3从外壳2的上表面2c移动到后表面2b,或从后表面2b移动到上表面2c。另外,数字视频摄像机1设置有监视器旋转机构6,以在后述监视器移动机构5的监视器支撑部41上旋转显示监视器3。下面详细说明监视器移动机构5和监视器旋转机构6。
电池7位于外壳2中的后部。电池7对显示监视器3、透镜筒4、硬盘驱动器和控制电路提供电能。电池7设置有用于充电的连接端子34。连接端子34从设置在外壳2的后表面2b中的端子开口部12露出。
控制电路进行透镜筒4、显示监视器3和硬盘驱动器等的驱动控制,并对固态图像拾取器件32提供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例如,控制电路使显示监视器3基于被处理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或使硬盘驱动器存储被处理的图像信号。另外,控制电路调入存储在硬盘驱动器中的图像信号并使显示监视器3基于该图像信号显示图像。
[监视器移动机构和监视器旋转机构的结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5和6说明监视器移动机构5和监视器旋转机构6。
图5是示出监视器移动机构5和监视器旋转机构6的透视图。图6是监视器移动机构5和监视器旋转机构6的分解透视图。
监视器移动机构5包括:支撑显示监视器3的监视器支撑部41,以及引导部42,其可旋转地支撑监视器支撑部41并引导使得监视器支撑部41在旋转中心改变的同时进行旋转。
首先,将说明引导部42。引导部42固定到外壳2的内部,其形状使得在上下方向上观察的形状大致是C形。引导部42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引导板43和44,耦合所述一对引导板43和44的耦合板45,以及与引导板44连续的联接板46。
引导板43设置有第一移动轨道43a、第二移动轨道43b和销固定孔43c。第一移动轨道43a和第二移动轨道43b由经过引导板43的平面的槽形成。第一移动轨道43a具有扩展到外壳2的角部2g(见图3)侧的弧形。固定到监视器支撑部41的第一接合销56A与第一移动轨道43a可滑动地接合。
第二移动轨道43b位于第一移动轨道43a的外径侧。第二移动轨道43b形成为在第一移动轨道43a的直径方向上延伸到外壳2的角部2g的直线形。固定到监视器支撑部41的第二接合销57A与第二移动轨道43b可滑动地接合。另外,固定销48A被压接到引导板43的销固定孔43c。
类似于引导板43,引导板44设置有第一移动轨道44a、第二移动轨道44b和销固定孔44c。第一移动轨道44a、第二移动轨道44b和销固定孔44c形成为与引导板43的第一移动轨道43a、第二移动轨道43b和销固定孔43c对称。
固定到监视器支撑部41的第一接合销56B与第一移动轨道44a可滑动地接合。固定到监视器支撑部41的第二接合销57B与第二移动轨道44b可滑动地接合。固定销48B压接到引导板44的销固定孔44c。
耦合板45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并具有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引导板43和44与耦合板45的两个短边连续。联接板46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直立的直立件46a,以及与直立件46a连续并弯曲大致90度的固定件46b。联接板46的固定件46b具有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
联接板46的所述一对引导板43和44、耦合板45和固定件46b分别由固定螺纹件(未示出)固定到外壳2。即,引导部42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固定到外壳2,引导部42的固定可被加强。
接下来,将说明监视器支撑部41。监视器支撑部41包括显示监视器3联接到其上的联接件51,以及与联接件51连续的一对臂部件52和53。联接件51通过监视器旋转机构6可旋转地支撑显示监视器3。即,监视器旋转机构6是在监视器支撑部41(联接件51)上旋转显示监视器3的机构。监视器旋转机构6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联接件51由大致矩形板体制成,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两个长边。联接件51设置有用于压接三个固定轴54A、54B和54C的三个通孔51a。三个固定轴54A、54B和54C分别以通过三个通孔51a的状态被压接到联接件51。三个固定轴54A、54B和54C具有拧入后述固定螺纹71的螺纹孔。
所述一对臂部件52和53由矩形板体制成。每个臂部件52和53与联接件51的短边连续,并在大致垂直于联接件51的平面的方向延伸。所述一对臂部件52和53通过可移动地经过设置在外壳2中的所述一对支撑部通过槽18a和18b。联接件51位于外壳2的2c或后表面2b上。
第一接合销56A和第二接合销57A被压接到臂部件52。第一接合销56A在轴向上的高度被设置为低于第二接合销57A在轴向上的高度。第一接合销56A固定到臂部件52的前端。第一接合销56A可滑动地与设置在引导板43中的第一移动轨道43a接合并经过引导板43。
另一方面,第二接合销57A固定到臂部件52的中部。第二接合销57A可滑动地与设置在引导板43中的第二移动轨道43b接合,并通过引导板43。作为移动机构推动部件的一个具体例子,拉力卷簧59A的一端被固定到突出到引导板43外部的第二接合销57A的前端。
拉力卷簧59A的另一端被固定到固定销48A,固定销48A固定到引导板43。由于第一接合销56A在轴向上的高度低于第二接合销57A在轴向上的高度,拉力卷簧59A不与第一接合销56A干涉。
第一接合销56B和第二接合销57B被压接到臂部件53。第一接合销56B与第一接合销56A一样,第二接合销57B与第二接合销57A一样。第一接合销56B被固定到臂部件53的前端。第一接合销56B可滑动地与设置在引导板44上的第一移动轨道44a接合,并通过引导板44。
另一方面,第二接合销57B固定到臂部件53的中部。第二接合销57B可滑动地与设置在引导板44中的第二移动轨道44b接合,并经过引导板44。作为移动机构推动部件的一个具体例子,拉力卷簧59B的一端被固定到突出到引导板44外部的第二接合销57B的前端。
拉力卷簧59B的另一端被固定到固定销48B的前端,固定销48B固定到引导板44。由于第一接合销56B在轴向上的高度低于第二接合销57B在轴向上的高度,拉力卷簧59B不与第一接合销56B干涉。
所述一对臂部件52和53被导向引导部42的第一移动轨道43a和44a,以及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4b,使得监视器支撑部41在改变旋转中心的同时旋转大致90度。由此,监视器支撑部41攀移过角部2g并从外壳2的上表面2c移动到后表面2b(或从后表面2b到上表面2c)。
监视器支撑部41通常由拉力卷簧59A和59B推动,使得第二接合销57A和57B朝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4b的下部(朝第一移动轨道43a和44a侧)行进。如此,监视器支撑部41的姿态在第二接合销57A和57B位于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4b下端的状态时变得稳定。
当第二接合销57A和57B位于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4b的下端时,联接件51位于外壳2的上表面2c或后表面2b上。因此,相对于监视器支撑部41的姿态,联接件51位于外壳2的上表面2c或后表面2b的状态得以保持。
接下来,将说明监视器旋转机构6。
监视器旋转机构6包括设置在面板盒22的底部22b中的第一旋转轨道61和第二旋转轨道62,以及压接到监视器支撑部41的联接件51的三个固定轴54A、54B和54C。监视器旋转机构6包括旋转推动部71,其推动显示监视器3,使得显示监视器3相对于监视器支撑部41的姿态成为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
面板盒22的底部22b设置有第一旋转轨道61,第二旋转轨道62,连接线通过孔63和固定突起64、65和66。第一旋转轨道61和第二旋转轨道62由提供通过面板盒22的底部22b的槽形成。
第一旋转轨道61形成为扩展到底部22b的大致中心部的弧形,并包括位于底部22b的短边之一的一侧上的第一端61a和位于底部22b的长边之一的一侧的第二端61b。固定到联接件51的固定轴54A与第一旋转轨道61接合。后述的旋转推动部71的连接臂72被可旋转地联接到固定轴54A。
与第一旋转轨道61类似,第二旋转轨道62形成为具有扩展到底部22b的大致中心部的弧形。第二旋转轨道62的弧的中心与第一旋转轨道61的弧的中心一致。第二旋转轨道62包括位于底部22b的短边之一的一侧的第一端62a和位于底部22b的长边之一的一侧的第二端62b。固定到联接件51的固定轴54B和54C与第二旋转轨道62接合。
防脱离部件69由固定螺纹件70固定到固定轴54B和54C。防脱离部件69与面板盒22内部中的底部22b接合。防脱离部件69与底部22b接合,使得固定轴54B和54C不会从第二旋转轨道62分离。
固定轴54A与第一旋转轨道61接合,固定轴54B和54C与第二旋转轨道62接合,使得显示监视器3可在监视器支撑部41上旋转大致90度。显示监视器3的旋转中心与第一旋转轨道61和第二旋转轨道62的弧的中心一致。
固定轴54A与旋转轨道61接合,固定轴54B和54C与第二旋转轨道62接合,使得可防止显示监视器3相对监视器支撑部41振动。
当固定轴54A位于第一旋转轨道61的第一端61a,固定轴54B位于第二旋转轨道62的第一端62a时,显示监视器3相对监视器支撑部41的姿态成为第一姿态。例如,当在显示监视器3位于外壳2的上表面2c上的状态下,出现第一姿态时,外壳2的整个上表面2c被显示监视器3覆盖。
当固定轴54A位于第一旋转轨道61的第二端61b,固定轴54C位于第二旋转轨道62的第二端62b时,显示监视器3相对监视器支撑部41的姿态变为第二姿态。例如,当在显示监视器3位于外壳2的上表面2c上的情况下,出现第二姿态时,外壳2的一部分上表面2c被显示监视器3覆盖。
连接线通过孔63设置在与第一旋转轨道61及第二旋转轨道62的弧的中心一致的位置。电连接控制电路和显示监视器3的连接线经过连接线通过孔63。即,即使显示监视器3在监视器支撑部41上旋转,连接线经过显示监视器3的面板盒22的位置也不变化。
当显示监视器3被监视器移动机构5从外壳的上表面2c移动到后表面2b(或从后表面2b到上表面2c)时,连接线通过面板盒22的位置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连接线在外壳2的连接线通过槽19内移动。
旋转推动部71的后述的连接引导器73固定到固定突起64、65和66。固定突起64沿底部22b的另一个短边设置,并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固定突起64包括与底部22b两个短边互相面对的方向垂直的第一侧表面64a,以及与底部22b两个长边互相面对的方向垂直的第二侧表面64b和第三侧表面64c。
固定突起65和66沿底部22b的另一长边设置。每个固定突起65和66形成为板形,并包括与底部22b两个长边互相面对的方向垂直的平面。此外,底部22b设置有多个加强肋67以提高面板盒22的强度。
接下来,说明旋转推动部71。
旋转推动部71包括:可旋转地联接到固定轴54A的连接臂72,固定到面板盒22的底部22b的连接引导器73,以及推动连接臂72的拉力卷簧74。
连接臂72由形成为大致矩形的薄而长的板体制成。用于避免防脱离部件69干涉的台阶部72a设置在连接臂72的中部。供固定螺纹件70拧入固定轴54A的联接孔72b设置在连接臂72的一端中。拉力卷簧74的一端联接于其上的爪部76设置在连接臂72的另一端。
固定螺纹件70在通过垫圈77和连接臂72的联接孔72b的状态下拧到固定轴54A上。垫圈77插入固定螺纹件的头部与连接臂72的一端之间。由此,连接臂72可旋转地联接到固定轴54A。此外,连接臂72被联接,使得固定轴54A不从第一旋转轨道61分离。
连接引导器73由形成为大致L形的板体制成,并包括基部81和与基部81连续的辅助板部82。基部81形成得薄而长,并为大致矩形。拉力卷簧74所联接到的爪部84设置在基部81的一端。
两个联接件85和86设置在基部81长边之一上。每个联接件85和86由与基部81连续的板体制成,并大致竖直地突出,并具有与基部81两个长边互相面对的方向垂直的平面。联接件85和86分别由固定螺纹件(未示出)固定到面板盒22的固定突起65和66。
连接引导器73的辅助板部82与基部81的另一长边连续,并形成为在基部81两个长边互相面对的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辅助板部82设置有接触件88和与接触件88连续的联接件89。接触件88由大致矩形的板体制成,与辅助板部82的其中一个长边连续并大致竖直地突出,并具有与辅助板部82两个长边互相面对的方向垂直的平面。接触件88与设置在面板盒22上的固定突起64的第一侧表面64a接触。
联接件89由大致矩形板体制成,与接触件88的其中一个边连续并竖直地突出,并具有与辅助板部82两个长边延伸的方向垂直的平面。联接件89由固定螺纹件(未示出)固定到设置在面板盒22上的固定突起64的第三侧表面64c。
连接臂72通常由拉力卷簧74推动,使得爪部76接近连接引导器73的爪部84。当固定轴54A位于旋转轨道61的中部时,连接臂72的爪部76与连接引导器73的爪部84之间的距离变得最大。随着固定轴54A接近第一旋转轨道61的第一端62a和第二端62b,连接臂72的爪部76接近连接引导器73的爪部84。
因此,显示监视器3的姿态稳定在固定轴54A位于第一旋转轨道61的第一端61a的第一姿态(见图7A),以及固定轴54A位于第一旋转轨道61的第二端61b的第二姿态(见图7C)。即,当不对显示监视器3施加外力时,显示监视器3通过旋转推动部71的作用保持在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
附带地,在该实施例中,固定轴54B与第二旋转轨道62的第一端62a接触,从而进行第一姿态的定位。在第一姿态中,在第一旋转轨道61的第一端61a与固定轴54A之间形成间隙。此外,固定轴54C与第二旋转轨道62的第二端62b接触,从而进行第二姿态的定位。在第二姿态,在旋转轨道61的第二端61b与固定轴54A之间形成间隙。
例如,在显示监视器3具有第一姿态的情况下,当固定轴54A与第一旋转轨道61的第一端61a接触时,显示监视器3沿固定轴54A旋转。因此,出现显示监视器3相对监视器支撑部41的振动。
但是,如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姿态,当在第一旋转轨道61的第一端61a与固定轴54A之间形成间隙时,显示监视器3不沿固定轴54A旋转。因此,可防止显示监视器3在第一姿态中的振动。与此类似,当在第一旋转轨道61的第二端61b与固定轴54A之间形成间隙时,也可防止显示监视器3在第二姿态中的振动。
[通过监视器旋转机构操作显示监视器]
接下来,将参照图7A到图7C说明由监视器旋转机构6操作显示监视器3。
图7A是显示监视器3位于外壳2的上表面2c上、并具有相对监视器支撑部41的第一姿态的状态的说明视图。图7B是说明显示监视器正从图7A所示状态旋转的状态的说明视图。图7C是显示监视器3从图7B一步旋转,并且显示监视器3相对监视器支撑部41具有第二姿态的状态的说明视图。
如图7A所示,当位于外壳2的上表面2c上的显示监视器3相对监视器支撑部41具有第一姿态时,外壳2的上表面2c被显示监视器3覆盖。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监视器支撑部41的固定轴54B与设置在显示监视器3上的第二旋转轨道62的第一端62a接触,显示监视器3在R1方向上的旋转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监视器支撑部41的固定轴54A靠近设置在显示监视器3上的第一旋转轨道61的第一端61a。可旋转地联接于固定轴54A的连接臂72被拉力卷簧74推动,使得爪部76接近连接引导器73的爪部84。如此,拉力卷簧74的弹簧力在R2方向上产生对显示监视器3的旋转阻力。因此,显示监视器3保持在第一姿态。
为了将显示监视器3的姿态从图7A所示的第一姿态改变到图7C所示的第二姿态,显示监视器3在R2方向上受到抵抗连接臂72的弹簧力的压力。当显示监视器在R2方向上受压时,显示监视器3被旋转,连接引导器73与显示监视器3一起移位。由此,连接臂72的爪部76离开连接引导器73的爪部84。
在图7B所示状下,爪部76与爪部84之间的距离变得最长。此时,固定轴54A位于第一旋转轨道61的大致中部,而固定轴54B和54C位于第二旋转轨道62的大致中部。
当显示监视器3从图7B所示状态在R2方向上进一步受压时,显示监视器3被旋转,而连接引导器73移位,使得爪部84接近连接臂72的爪部76。如此,拉力卷簧74的弹簧力用作在R2方向上旋转显示监视器3的力。因此,即使不进一步施加压力,显示监视器3也在R2方向上被拉力卷簧74的弹簧力旋转。
此后,固定轴54C与第二旋转轨道62的第二端62b接触,显示监视器3在R2方向上的旋转被锁定。如此,显示监视器3具有图7C所示的第二姿态。
在图7C所示状态下,固定轴54A靠近第一旋转轨道61的第二端61b。连接臂72被拉力卷簧74推动,使得爪部76接近连接引导器73的爪部84。如此,拉力卷簧74的弹簧力在R1方向上产生对显示监视器3的旋转阻力。因此,显示监视器3保持在第二姿态。
附带地,为了将显示监视器3的姿态从第二姿态改变到第一姿态,显示监视器3在R1方向上受到抵抗拉力卷簧74的弹簧力的压力。当显示监视器3在R2方向上受压时,显示监视器3被旋转,连接臂72的爪部76从连接引导器73的爪部84离开。然后,在图7B所示状态下,爪部76和爪部84之间的距离变得最长。
当显示监视器3从图7B所示状态在R1方向上进一步受压时,显示监视器3被旋转,连接引导器73移位,使得爪部84接近连接臂72的爪部76。如此,拉力卷簧74的弹簧力用作在R1方向上旋转显示监视器3的力。因此,即使不进一步施加压力,显示监视器3被拉力卷簧74的弹簧力在R1方向上旋转。
之后,固定轴54B与第二旋转轨道62的第二端62b接触,使得显示监视器3在R1方向上的旋转被锁定。如此,显示监视器具有图7A所示的第二姿态。
[通过监视器移动机构操作显示监视器]
接下来,将参照图8A到8C说明通过监视器移动机构5操作显示监视器3。
图8A是显示监视器3位于外壳2的上表面2c上、并相对监视器支撑部41具有第二姿态的状态的说明视图。图8B是示出显示监视器3正被从图8A所示状态移动的状态的说明视图。图8C是显示监视器3被从图8B所示状态进一步移动并位于外壳2的后表面2b上的状态的说明视图。
当在左右方向上看图7C所示状态时,获得图8A所示状态。如图8A所示,在显示监视器3位于外壳2的上表面2c上的状态下,监视器支撑部41的臂部件52和53经过支撑部通过槽18a和18b并从外壳2的上表面2c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到臂部件52和53的第一接合销56A和56B与设置在引导板43和44中的第一移动轨道43a和44a的下端接触。此外,固定到臂部件52和53的第二接合销57A和57B与设置在引导板43和44中的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4b的下端接触。
监视器支撑部41通常由拉力卷簧59A和59B推动,使得第二接合销57A和57B朝第二移动轨道43b的下端行进。如此,拉力卷簧59A和59B的弹簧力对显示监视器3在R3方向上的移动(旋转)产生阻力。如此,显示监视器3保持它在外壳2的上表面2c上的状态。
为了移动显示监视器3从外壳2的上表面2c到后表面2b,显示监视器3在R3方向上受到抵抗拉力卷簧59A和59B的弹簧力的压力。当显示监视器3在R3方向上受压时,支撑显示监视器3的监视器支撑部41被第一移动轨道43a和44a和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4b引导并移动。此时,第一接合销56A和56B沿第一移动轨道43a和44a朝上移动,第二接合销57A和57B沿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3a朝上移动。
由此,监视器支撑部41在改变旋转中心的同时被在R3方向上旋转。即,监视器支撑部41旋转,同时升高显示监视器3,从而将其与外壳2的角部2g分离。在图8B所示状态中,显示监视器离外壳2的角部2g最远。此时,第一接合销56A和56B位于第一移动轨道43a和44a的大致中部,而第二接合销57A和57B位于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4b的下端。
当显示监视器3从图8B所示状态在R3方向上进一步受压时,第一接合销56A和56B沿第一移动轨道43a和44a朝上移动。另一方面,第二接合销57A和57B沿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4b朝下移动。如此,拉力卷簧59A和59B的弹簧力用作在R3方向上旋转监视器支撑部41和显示监视器3的力。因此,即使不进一步施加压力,显示监视器3也在R3方向上由拉力卷簧59A和59B的弹簧力拉动旋转。
之后,第一接合销56A和56B与第一移动轨道43a和44a的上端接触,第二接合销57A和57B与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4b的下端接触。由此,监视器支撑部41在R3方向上的旋转被锁定,显示监视器3攀移过外壳2的角部2g并置于后表面2b上(见图2)。
在图8C所示的状态下,监视器支撑部41通常由拉力卷簧59A和59B推动,使得第二接合销57A和57B朝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4b的下端行进。如此,拉力卷簧59A和59B的弹簧力对显示监视器在R4方向上的移动(旋转)产生阻力。因此,显示监视器3保持在位于外壳2的后表面2b上的状态。
附带地,为了移动显示监视器3从外壳2的后表面2b到上表面2c,显示监视器3受到在R4方向上抵抗拉力卷簧59A和59B的弹簧力的压力,第一接合销56A和56B沿第一移动轨道43a和44a朝下移动,第二接合销57A和57B沿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4b朝上移动。
由此,监视器支撑部41在改变旋转中心的同时在R4方向上旋转。即,监视器支撑部41旋转,同时升起显示监视器3从而将其与外壳2的角部2g分离。然后,在图8B所示状态下,显示监视器3与外壳2的角部2g最远。
当显示监视器3从图8B所示状态在R4方向上进一步受压时,第一接合销56A和56B沿第一移动轨道43a和44a朝下移动。在另一方面,第二接合销57A和57B沿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4b朝下移动。如此,拉力卷簧59A和59B的弹簧力用作在R4方向上旋转监视器支撑部41和显示监视器3的力。因此,即使不进一步施加压力,显示监视器3也在R4方向上由拉力卷簧59A和59B的弹簧力旋转。
之后,第一接合销56A和56B与第一移动轨道43a和44a的下端接触,而第二接合销57A和57B与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4b的下端接触。由此监视器支撑部41在R4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显示监视器3攀移过外壳2的角部2g并位于上表面2c上。
在以上说明中,显示监视器3的姿态在外壳2的上表面2c上被从第一姿态改变到第二姿态,然后,显示监视器3从外壳2的上表面2c移动到后表面2b。但是,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1中,在显示监视器3从外壳2的上表面2c移动后表面2b之后,显示监视器3可在外壳2的后表面2b上从第一姿态改变到第二姿态。
[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1,显示监视器3被监视器移动机构5从外壳2的上表面2c移动到后表面2b(或从后表面2b到上表面2c)。当显示监视器3攀移过外壳2的角部2g时,监视器移动机构5旋转,同时升高显示监视器3。即,监视器移动机构5旋转显示监视器3同时改变旋转中心。如此,显示监视器3可只通过旋转操作从上表面2c移动到后表面2b(或从后表面2b到上表面2c)。
进一步地,当显示监视器3攀移过外壳2的角部2g时,监视器移动机构5旋转显示监视器3同时升高它。因此,角部2g不必是圆的。因此,外壳2可形成为线性外形,例如,长方体,且可提高设计性。
当不进行拍摄时,显示监视器3位于外壳2的上表面2c上,而当进行拍摄时,显示监视器可位于后表面2b上。如此,当进行拍摄时,显示监视器3的显示屏21a可位于穿过光学系统光轴的位置。这样,显示在显示屏21a的目标在左右方向上不会偏离实际目标。因此,可获得显示在显示屏21a上的图像看起来好像截取(clip)空间而显示图像的视觉效果。
另外,当进行拍摄时,显示监视器3位于后表面2b上。如此,数字视频摄像机1可被双手握持。进一步地,数字视频摄像机1可被平衡良好地握持,可减轻施加到握持数字视频摄像机1的手的载荷。因此,可防止握持数字视频摄像机1的手震颤或抖动。
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1中,监视器移动机构5设置在外壳2内部,并被显示监视器3隐藏。这样,可使显示监视器3的面板盒22具有与具有比外壳2的后表面2b更大的面积的上表面2c大致相同的尺寸,并可使显示屏21a较大。另外,当不进行拍摄时,可使数字视频摄像机1为大致长方体形,可使其具有优秀便携性的外形。
另外,设置在外壳2的上表面2c的例如记录键16这样的各种操作键和声音收集孔14上可被显示监视器3覆盖。因此,当不进行拍摄时,可隐藏用于拍摄的各种键,可使得数字视频摄像机1的外观简单。
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1,显示监视器3被监视器旋转机构6在监视器支撑部41上旋转。这样,显示监视器3位于外壳2的后表面2b上,可将显示监视器3的姿态改变到长边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姿态(第二姿态)。由此,当显示监视器3位于外壳2的后表面2b上时,可使显示在显示屏21a上的图像的上下方向与实际上下方向一致。
<第二实施例>
[显示装置的外观结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9和图10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结构。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显示监视器位于左侧表面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的显示监视器位于后表面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在图9和10中所示的数字视频摄像机101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1相同的结构,区别仅在于外壳102的联接状态和监视器移动机构。因此,这里将说明外壳102的联接状态和监视器移动机构,与数字视频摄像机1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并省略其重复的解释。
数字视频摄像机101包括外壳102和显示监视器3。外壳102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长的大致长方体。外壳102包括向前的前表面102a,向后的后表面102b,上表面102c,下表面102d,左侧表面102e和右侧表面102f。
在本实施例中,左侧表面102e表示第一表面的一个具体例子,后表面102b表示第二表面的一个具体例子。左侧表面102e和后表面102b是大致互相垂直的平面,并形成角部102g。后表面102b的面积小于左侧表面102e的面积。
透镜筒的物镜面朝前位于外壳102的前表面102a上。多个操作键、用于麦克风的声音收集孔(未示出)等设置在外壳102的上表面102c上。操作键包括例如缩放键,记录键,电源键和功能改变键等。
此外,外壳102设置有一对支撑部通过槽105a和105b,以及连接线通过槽(未示出)。所述一对支撑部通过槽105a和105g和连接线通过槽设置得相对于构成角部102g的左侧表面102e和后表面102b连续。监视器移动机构5的一对臂部件52和53(见图6)可移动地经过所述一对支撑部通过槽105a和105b。电连接控制电路和显示监视器3的连接线可移动地通过连接线通过槽。
[监视器移动机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11说明监视器移动机构5。
图11是示出数字视频摄像机101的监视器移动机构5的联接状态的说明视图。
监视器移动机构5移动显示监视器3,从外壳102的左侧表面102e到后表面102b或从后表面102b到左侧表面102e。在所述一对臂部件52和53在上下方向上互相面对的状态下,监视器移动机构5布置于外壳2中。因此,监视器移动机构5的监视器支撑部41攀移过角部102g,并从外壳102的左侧表面102e移动到后表面102b(或从后表面102b到左侧表面102e)。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监视器3的面板盒22通过固定螺纹件(未示出)固定到监视器移动机构5的联接件51。如此,显示监视器3不在联接件51(监视器支撑部41)上旋转。即,数字视频摄像机101不包括设置在第一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1中的监视器旋转机构6。
[第二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101,可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视频摄像机1相同的操作和效果。即,监视器移动机构5旋转显示监视器3同时改变旋转中心。如此,显示监视器可只通过旋转操作从外壳102的左侧表面102e移动到后表面102b(或从后表面102b到左侧表面102e)。
此外,当不进行拍摄时,显示监视器3位于外壳102的左侧表面102e上,而当进行拍摄时,显示监视器可位于后表面102b上。由此,当进行拍摄时,显示监视器3的显示屏21a可布置于穿过光学系统的光轴的位置。
此外,监视器移动机构5设置在外壳102内部,并被显示监视器3隐藏。如此,可使显示监视器3的面板盒22具有与左侧表面102e大致相同的尺寸,左侧表面102e具有比外壳102的上表面102c更大的面积,且可使显示屏21a较大。此外,当不进行拍摄时,使数字视频摄像机10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可使其具有优秀便携性的外形。
[修改的实施例]
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和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可在不背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修改。例如,在实施例中,尽管在用数字视频摄像机作为显示装置所应用的具体领域的例子时做出说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应用于数字静态摄像机或其它各种图像拾取装置。
在实施例中,数字视频摄像机包括硬盘驱动器。然后,由固态图像拾取器件32转换的图像信号被存储在硬盘驱动器中。但是,显示装置所应用的图像拾取装置可构造为使得图像信号存储在如盘形记录介质或带形存储介质这样的信息存储介质上。
在前述实施例中,监视器旋转机构6包括设置在面板盒22中的旋转轨道61和62以及设置在监视器支撑部41上的固定轴54A到54C。但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监视器旋转机构,可应用显示监视器3在监视器支撑部41上旋转的其它的机构。其它监视器旋转机构可包括例如固定到面板盒22的旋转轴和设置在监视器支撑部41上并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的轴承。
在前述实施例中,尽管拉力卷簧59A和59B被用作移动机构推动部件,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机构推动部件可采用例如板簧或橡胶件这样的弹性体。
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一移动轨道43a和44a和第二移动轨道43b和44b设置在引导部42中。但是,作为本发明的引导部,可设置一个第一移动轨道和一个第二移动轨道。
本申请包含2008年12月12日在日本特许厅申请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08-317719公开的内容,其全部内容在此引用作为参考。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只要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效物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可出现各种修改、组合、次级组合和替换。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外壳,具有构成角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显示监视器;以及
监视器移动机构,包括支撑所述显示监视器的监视器支撑部,以及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监视器支撑部移动,使得所述监视器支撑部在改变旋转中心的同时旋转,并且将所述显示监视器从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和从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监视器移动机构的引导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以及
所述外壳包括支撑部插入槽,所述监视器支撑部可移动地通过所述支撑部插入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监视器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机构推动装置,用于推动所述监视器支撑部,使得所述显示监视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一个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包括形成为扩展到角部的弧形的第一移动轨道和位于所述第一移动轨道外径侧并扩展到角部的第二移动轨道,以及
所述监视器支撑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移动轨道接合的第一接合销,以及与所述第一移动轨道接合的第二接合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监视器支撑部包括设置有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二销的臂部,以及与所述臂部连续的联接件,所述显示监视器联接于所述联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外壳具有前表面,透镜筒的物镜位于所述前表面,以及
所述第一表面是与所述前表面连续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是与所述前表面相反的后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表面是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以及
所述后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上表面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监视器支撑部上旋转所述显示监视器的监视器旋转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监视器旋转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显示监视器上的旋转轨道;以及
设置在所述监视器支撑部上并与所述旋转轨道接合的固定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监视器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推动部,用于推动所述显示监视器,使得所述显示监视器的姿态变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的一个。
CN200910258379A 2008-12-12 2009-12-14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8483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7719/08 2008-12-12
JP2008317719A JP2010141743A (ja) 2008-12-12 2008-12-12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8322A true CN101848322A (zh) 2010-09-29

Family

ID=42035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8379A Pending CN101848322A (zh) 2008-12-12 2009-12-1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49439A1 (zh)
EP (1) EP2197197A2 (zh)
JP (1) JP2010141743A (zh)
CN (1) CN1018483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8208A (zh) * 2018-05-31 2018-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显示机构及折叠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44980B2 (en) * 2013-07-01 2016-09-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15145961A (ja) * 2014-02-03 2015-08-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EP3016371B1 (en) * 2014-08-27 2018-03-21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Opening/clos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274787B2 (en) 2019-05-30 2022-03-15 Alcon Inc. Stopping element for limiting rotational range of a rotating part
US11323624B2 (en) 2020-09-01 2022-05-03 Lineage Logistics, LLC Image sensing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6571A (ja) * 1994-06-06 1995-12-22 Kyoichi Nishizawa ビデオモニター水平垂直回転台
JP3762008B2 (ja) * 1996-12-25 2006-03-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6253419B1 (en) * 2000-01-13 2001-07-03 Lu Sheng-Nan Pivot device with multiple pivotal bars for a notebook computer
JP2005064957A (ja) * 2003-08-15 2005-03-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影装置
KR100806390B1 (ko) * 2003-08-18 2008-0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촬영장치
JP2005210167A (ja) * 2004-01-20 2005-08-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像装置
KR20050087999A (ko) * 2004-02-28 2005-09-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뷰파인더 및 이를 구비한 영상촬영장치
US7239505B2 (en) * 2004-10-08 2007-07-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rect hinge for optimizing conversion
US7430113B2 (en) * 2005-07-12 2008-09-30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 stand height adjustment
US7726890B2 (en) * 2006-01-19 2010-06-01 Fujifilm Corporation Camera
EP1931131A1 (en) * 2006-12-04 2008-06-11 Thomson Licensing Double hinge monitor mount
JP4733062B2 (ja) * 2007-02-06 2011-07-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折畳み式携帯通信端末
JP4288287B2 (ja) * 2007-03-22 2009-07-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折畳み式携帯端末
JP4973610B2 (ja) * 2007-08-28 2012-07-11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ビデオカメ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8208A (zh) * 2018-05-31 2018-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显示机构及折叠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49439A1 (en) 2010-06-17
JP2010141743A (ja) 2010-06-24
EP2197197A2 (en) 201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8322A (zh) 显示装置
TWI375848B (en) Portable electron apparatus having an image capture unit
JP6192940B2 (ja) 撮影機器及び連携撮影方法
CN105049686A (zh) 双摄像头移动终端
US10691179B2 (en) Camera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5251779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撮像システム
US20140184903A1 (en) Image-pickup apparatus
KR102106525B1 (ko)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01750710A (zh) 镜头模组及应用该镜头模组的电子装置
JP2010171761A (ja) 書画カメラ
JP2015177334A (ja) 撮像装置
JP2005215080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4879758B2 (ja) ポータブル電子装置
JP4429071B2 (ja) カメラのグリップ回動進退軸構造及び回動進退軸構造
JP6268587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10290294A (zh) 将用于外部装置的连接器布置在最佳位置的摄像设备
JP4391882B2 (ja) 回動軸構造及びカメラのグリップ回動軸構造
JP2015215422A (ja) 撮像装置
TW200421860A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100648932B1 (ko) 수직형 캠코더
CN112272745A (zh) 集成相机机身的云台组件和拍摄设备
CN112241057B (zh) 防抖云台结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设备
CN215294503U (zh) 云台相机
CN211698549U (zh) 便携式拍摄设备
CN212181230U (zh) 一种具有镜头转换结构的可携式摄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