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6446A -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6446A
CN101836446A CN200880112816.6A CN200880112816A CN101836446A CN 101836446 A CN101836446 A CN 101836446A CN 200880112816 A CN200880112816 A CN 200880112816A CN 101836446 A CN101836446 A CN 101836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rame
signaling
channel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28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6446B (zh
Inventor
宋在炯
催仁焕
徐琮烈
金镇泌
李哲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08/00498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028856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836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6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6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64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06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block codes
    • H03M13/2909Product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15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18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operations for analysing video streams, e.g. detecting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31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equa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28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broadcast of plural pieces of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09Arrangements for device control with a direct linkage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broadcast-related services
    • H04H60/11Arrangements for counter-measures when a portion of broadcast information is unavail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8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processing or post-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video compression
    • H04N19/8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processing or post-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video compression involving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on of transmission errors at the de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video stream to network bandwidth; Process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 H04N21/2381Adapting the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network, e.g. an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1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4Disassembling of a multiplex stream, e.g. demultiplexing audio and video streams, extraction of additional data from a video stream; Remultiplex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Extraction or processing of SI; Disassembling of packetised elementary stream
    • H04N21/4345Extraction or processing of SI, e.g. extracting service information from an MPEG str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4Disassembling of a multiplex stream, e.g. demultiplexing audio and video streams, extraction of additional data from a video stream; Remultiplex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Extraction or processing of SI; Disassembling of packetised elementary stream
    • H04N21/4348Demultiplexing of additional data and video str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5Processing of additional data, e.g. decrypting of additional data, reconstructing software from modules extracted from the transport str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09Error detection only, e.g. us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codes or single parity b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03M13/15Cyclic codes, i.e. cyclic shifts of codewords produce other codewords, e.g. codes defined by a generator polynomial, 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BC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03M13/15Cyclic codes, i.e. cyclic shifts of codewords produce other codewords, e.g. codes defined by a generator polynomial, 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BCH] codes
    • H03M13/151Cyclic codes, i.e. cyclic shifts of codewords produce other codewords, e.g. codes defined by a generator polynomial, 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BCH] codes using error loca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polynomials
    • H03M13/1515Reed-Solom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5Unequal or adaptive error protection, e.g. by providing a different level of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significance of source information or by adapting the coding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ransmission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 H03M13/356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UEP]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5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repetition or insertion of dummy data, i.e. rate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数字广播系统和一种处理数据的方法。数字广播系统的接收系统包括:基带处理器、IP网络栈、和处理机。该基带处理器接收包括移动业务数据和主业务数据的广播信号。这里,该移动业务数据构成里德-所罗门(RS:Reed-Solomon)帧,而该RS帧包括移动业务数据和网际协议IP信令信道,在该IP信令信道中包括了预定的IP访问信息。该IP网络栈使用IP访问信息从RS帧访问IP信令信道,由此采集通过该IP信令信道而接收到的信令表信息。并且,该处理机基于通过IP信令信道而接收到的各个信令表的表标识符来识别和解析所采集的信令表信息,由此存储解析出的结果。

Description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广播系统和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字广播信号的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北美及韩国被采用为数字广播标准的残余边带(VSB,vestigialsideband)传送模式是一种使用单载波方法的系统。因此,在不良的信道环境中,数字广播接收系统的接收性能会恶化。具体地说,由于在使用便携式和/或移动广播接收机时会要求对信道变化及噪声的更高的抵抗能力,因此在使用VSB传送模式发送移动业务数据时接收性能可能会更加恶化。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信道变化和噪声具有很高的抵抗力的数字广播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数字广播系统和和数据处理方法,该数字广播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接收并处理移动业务数据和相应的移动数据的访问信息。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按照本发明的目的,如具体实施并广义上描述的,一种接收系统包括:基带处理器、IP网络栈、和处理机。所述基带处理器接收包括移动业务数据和主业务数据的广播信号。这里,所述移动业务数据构成里德-所罗门(RS:Reed-Solomon)帧,而所述RS帧包括移动业务数据和网际协议IP信令信道,在该IP信令信道中包括了预定的IP访问信息。所述IP网络栈使用所述IP访问信息从所述RS帧访问所述IP信令信道,由此采集通过所述IP信令信道接收到的信令表信息。并且,所述处理机基于通过所述IP信令信道接收到的各个信令表的表标识符来识别和解析所采集的信令表信息,由此存储解析出的结果。
这里,所述IP访问信息可以包括目标IP地址和目标UDP端口号,并且通过所述IP信令信道发送的各个UDP/IP包的所述目标IP地址彼此相同,并且通过所述IP信令信道发送的各个UDP/IP包的所述目标UDP端口号彼此相同。另外,基于相应的信令表的重要程度,可以通过主RS帧和辅RS帧中的至少一个来接收所述IP信令信道。此外,所述接收系统还可以包括已知序列检测器,该已知序列检测器检测被线性地插入构成所述RS帧的至少一个数据组中的已知数据序列。这里,检测到的已知数据序列可以用于所述移动业务数据的信道均衡。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在接收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包括移动业务数据和主业务数据的广播信号,其中所述移动业务数据构成里德-所罗门RS帧,并且其中所述RS帧包括移动业务数据和网际协议IP信令信道,在该IP信令信道中包括了预定的IP访问信息;使用所述IP访问信息从所述RS帧访问所述IP信令信道,由此采集通过所述IP信令信道接收到的信令表信息;以及基于通过所述IP信令信道接收的各个信令表的表标识符来识别和解析所采集的信令表信息,由此存储解析出的结果。这里,该方法还包括检测被线性地插入构成所述RS帧的至少一个数据组中的已知数据序列的步骤。
可以通过在书面描述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附加优点、目的、和特征。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数字广播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向各个系综指定具有公知的目标IP地址和公知的目标UDP端口号的IP信令信道。随后,本发明通过该IP信令信道发送描述了业务访问所需要的信息的信令表。因此,在构成系综之后,根据本发明的数字广播接收系统为具有相应的公知目标IP地址和公知的目标UDP端口号的IP流打开IP套接字。
更具体地说,该数字广播接收系统可以无需请求任何单独的信息地访问IP信令信道。此外,通过使用包括在各个信令表的报头中的表标识符,根据本发明的数字广播接收系统能够从相应的IP流中发现(或定位)期望的信令表。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在本说明书中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结合到本说明书中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广播接收系统的总体结构的框图;
图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数据组(data group)的示例性结构;
图3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S帧;
图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发送和接收移动业务数据的MH帧结构的一个示例;
图5例示了一般VSB帧结构的一个示例;
图6例示了子帧的前4个时隙在空间区域内相对于与VSB帧的映射位置的一个示例;
图7例示了子帧的前4个时隙在时序(或时间)区域内相对于VSB帧的映射位置的一个示例;
图8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被指定到构成MH帧的5个子帧中的一个子帧的数据组的示例性次序;
图9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被指定到MH帧的单个队列(parade)的一个示例;
图10例示了指定到根据本发明的MH帧的3个队列的一个示例;
图11例示了将图10所示的指定3个队列的过程扩展到MH帧内的5个子帧的一个示例;
图1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结构,其中,将信令数据包括在数据组中、以进行发送;
图13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级信令结构;
图1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FIC主体格式;
图15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于FIC段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图16例示了当FIC类型字段值等于“0”时的、根据本发明的、关于FIC段的有效载荷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图1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业务映射表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图18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MH音频描述符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图19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MH RTP有效载荷类型描述符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图20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MH当前事件描述符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图2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MH下一事件描述符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图2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MH系统时间描述符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图23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业务映射表的分段和封装过程;
图2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利用FIC和SMT来访问虚拟信道的流程图;
图25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IP信令信道的示例性结构;
图26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被发送到IP信令信道的多个信令表中的STT区段的示例性语法结构;
图2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被发送到IP信令信道的多个信令表中的RRT区段的示例性语法结构;
图28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被发送到IP信令信道的多个信令表中的CIT区段的示例性语法结构;
图29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被发送到IP信令信道的多个信令表中的GAT区段的示例性语法结构;
图30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被发送到IP信令信道的多个信令表中的FET区段的示例性语法结构;以及
图3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IP信令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例示了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
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的定义
此外,尽管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是选自公知公用的术语,但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提及的部分术语是申请人根据他或她自己的考虑而选择的,在说明书中的相关部分对这些术语的详细含义做出了说明。此外,不能简单地通过实际使用的术语来理解本发明,而是需要通过各个术语中内在的意义来理解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中,“主业务数据”对应于可以由固定接收系统接收的数据,并可以包括音频/视频(A/V)数据。更具体地说,主业务数据可包括高清(HD:high definition)或标清(SD:standarddefinition)等级的A/V数据,并且也可包括数据广播所需的各种数据类型。另外,“已知数据”对应于根据接收系统与发送系统之间预先达成的协定而预知的数据。
另外,在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中,“MH”对应于“移动(mobile)”和“手持(handheld)”的首字母,并且表示与固定类型系统相反的概念。此外,MH业务数据可包括移动业务数据及手持业务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可以将其简称为“移动业务数据”。这里,移动业务数据不仅对应于MH业务数据,而且还可以包括具有移动或便携特性的任意类型的业务数据。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移动业务数据并不仅限于MH业务数据。
上述移动业务数据可对应于具有诸如程序执行文件、证券信息等信息的数据,并且也可以对应于A/V数据。最具体地说,移动业务数据可对应于与主业务数据相比具有较低分辨率和较低数据速率的A/V数据。例如,如果用于传统主业务的A/V编解码器对应于MPEG-2编解码器,则具有更好的图像压缩效率的MPEG-4高级视频编码(AVC:advancedvideo coding)或可扩展视频编码(SVC:scalable video coding)可用作针对移动业务的A/V编解码器。此外,可以将任意类型的数据作为移动业务数据来发送。例如,可以将用于广播实时传输信息的传输协议专家组(TPEG:transport protocol expert group)数据作为主业务数据来发送。
此外,使用移动业务数据的数据业务可包括天气预报服务、交通信息服务、证券信息服务、观众参与问答节目、实时投票及调查、互动教育广播节目、游戏服务、用于提供关于肥皂剧或连续剧的情节摘要、人物、背景音乐及拍摄场地的信息的服务、用于提供关于过去比赛分数和选手简介和成绩的信息的服务、以及用于提供关于按照业务、介质、时间及主题而分类的使得能够处理购买订单的产品信息和节目的信息的服务。在本文中,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业务。
在本发明中,发送系统提供主业务数据的向下兼容性,以使得传统接收系统可接收主业务数据。在本文中,将主业务数据与移动业务数据复用到同一物理信道,然后进行发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发送系统对移动业务数据执行附加编码并插入对于接收系统与发送系统已知的数据(例如,已知数据),由此来发送处理后的数据。
因此,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发送系统时,尽管在信道中出现各种失真和噪声,但是接收系统仍然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收到移动业务数据并且还可以稳定地接收移动业务数据。
接收系统
图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接收系统的总体结构的框图。根据本发明的接收系统包括基带处理器100、管理处理器200以及呈现处理器300。
基带处理器100包括操作控制器110、调谐器120、解调器130、均衡器140、已知序列检测器(或已知数据检测器)150、块解码器(或移动手持块解码器)160、主里德-所罗门(RS:Reed-Solomon)帧解码器170、辅RS帧解码器180以及信令解码器190。
操作控制器110对包括在基带处理器100中的各个块的操作进行控制。
通过将接收系统调谐到特定的物理信道频率,调谐器120使得接收系统能够接收到主业务数据(对应于用于固定类型的广播接收系统的广播信号)和移动业务数据(对应于用于移动广播接收系统的广播信号)。此处,将调谐到特定物理信道的频率向下变频为中频(IF)信号,由此将其输出到解调器130和已知序列检测器150。从调谐器120输出的通带数字IF信号可以只包括主业务数据,或者可以只包括移动业务数据,或者可以既包括主业务数据又包括移动业务数据。
解调器130对从调谐器120输入的通带数字IF信号执行自增益控制、载波恢复及定时恢复处理,由此将IF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130将基带信号输出到均衡器140和已知序列检测器150。解调器130在定时和/或载波恢复期间使用从已知序列检测器150输入的已知数据符号序列,由此来提高解调性能。
均衡器140对包括在经过解调器130解调后的信号中的与信道相关的失真予以补偿。随后,均衡器140将经过失真补偿后的信号输出到块解码器160。通过使用从已知序列检测器150输入的已知数据符号序列,均衡器140可以提高均衡性能。此外,均衡器140可以从块解码器160接收对解码结果的反馈,由此来提高均衡性能。
已知序列检测器150从输入/输出数据(即,被解调之前的数据或正在被部分解调处理的数据)中检测由发送系统插入的已知数据地点(或位置)。随后,已知序列检测器150将检测到的已知数据位置信息以及根据检测到的位置信息而生成的已知数据序列,输出到解调器130和均衡器140。另外,为了使得块解码器160识别出已由发送系统使用附加编码进行了处理的移动业务数据、以及尚未经过任何附加编码处理的主业务数据,已知序列检测器150将相应的信息输出到块解码器160。
如果经过均衡器140进行信道均衡且被输入到块解码器160的数据对应于由发送系统利用块编码和网格编码(trellis-encoding)两者进行处理之后的数据(即,RS帧内的数据、信令数据),则块解码器160可以执行作为发送系统的逆处理的网格解码(trellis-decoding)和块解码。另一方面,如果经过均衡器140进行信道均衡且被输入到块解码器160的数据对应于只由发送系统进行了网格编码但未进行块编码处理的数据(即,主业务数据),则块解码器160可以只执行网格解码。
信令解码器190对从均衡器140输入的已经过信道均衡的信令数据进行解码。假设输入到信令解码器190的信令数据对应于由发送系统利用块编码和网格编码两者进行处理之后的数据。这样的信令数据的示例可以包括传输参数信道(TPC)数据和快速信息信道(FIC)数据。稍后将更加详细描述各种类型的数据。将经过信令解码器190解码的FIC数据输出到FIC处理机215。并且,将经过信令解码器190解码的TPC数据输出到TPC处理机214。
同时,根据本发明,发送系统按照编码单位(unit)来使用RS帧。在本文中,可以将RS帧划分成主RS帧和辅RS帧。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依据相应数据的重要程度来划分主RS帧和辅RS帧。
主RS帧解码器170接收从块解码器160输出的数据。此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主RS帧解码器170只从块解码器160接收已经经过了里德-所罗门(RS)编码和/或循环冗余校验(CRC)编码的移动业务数据。在本文中,主RS帧解码器170只接收移动业务数据而不接收主业务数据。主RS帧解码器170执行针对包括在发送系统中的RS帧编码器(未示出)的逆处理,由此来纠正在主RS帧内存在的错误。更具体地说,主RS帧解码器170通过对多个数据组进行成组来形成主RS帧,随后,以主RS帧为单位进行纠错。换言之,主RS帧解码器170对正被发送用于实际广播业务的主RS帧进行解码。
另外,辅RS帧解码器180接收从块解码器160输出的数据。此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辅RS帧解码器180只从块解码器160接收已经经过了RS编码和/或CRC编码的移动业务数据。此处,辅RS帧解码器180只接收移动业务数据而不接收主业务数据。辅RS帧解码器180执行针对包括在发送系统中的RS帧编码器(未示出)的逆处理,由此来纠正辅RS帧中存在的错误。更具体地说,辅RS帧解码器180通过对多个数据组进行成组来形成辅RS帧,随后,以辅RS帧为单位进行纠错。换言之,辅RS帧解码器180对正被发送用于移动音频业务数据、移动视频业务数据、指南数据等的辅RS帧进行解码。
同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管理处理器200包括MH物理自适应处理器210、IP网络栈220、流处理机230、系统信息(SI)处理机240、文件处理机250、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MIME)类型处理机260、电子业务指南(ESG)处理机270、ESG解码器280及存储单元290。
MH物理自适应处理器210包括主RS帧处理机211、辅RS帧处理机212、MH传输分组(TP)处理机213、TPC处理机214、FIC处理机215及物理自适应控制信号处理机216。
TPC处理机214接收并处理与MH物理自适应处理器210相对应的模块所需的基带信息。以TPC数据的形式来输入该基带信息。在本文中,TPC处理机214使用该信息来处理已从基带处理器100发送出的FIC数据。
经由数据组的预定区域将TPC数据从发送系统发送到接收系统。TPC数据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MH系综ID、MH子帧号、MH组的总数(TNoG)、RS帧连续性计数器、RS帧的列尺寸(N)及FIC版本号。
在本文中,MH系综ID是指相应的信道中所承载的各个MH系综的标识号。
MH子帧号表示用于标识MH帧中的MH子帧号的数字,其中,发送了与相应的MH系综相关联的各个MH组。
TNoG表示包括全部MH组在内的MH组的总数,这些MH组属于包括在MH子帧中的全部MH队列。
RS帧连续性计数器指示用作承载了相应MH系综的RS帧的连续性计数器的数字。在本文中,针对每个相继的RS帧,RS帧连续性计数器的值应当按照1除以16的余数(1 mod 16)而累加。
N表示属于相应MH系综的RS帧的列尺寸。在本文中,N的值决定各个MH TP的尺寸。
最后,FIC版本号表示在相应物理信道上承载的FIC的版本号。
如上所述,经由信令解码器190将各种TPC数据输入到TPC处理机214,如图1所示。随后,由TPC处理机214对接收到的TPC数据进行处理。FIC处理机215也可以使用接收到的TPC数据、以处理FIC数据。
FIC处理机215通过将从基带处理器100接收到的FIC数据与TPC数据相关联,来处理FIC数据。
物理自适应控制信号处理机216收集通过FIC处理机215接收到的FIC数据和通过RS帧接收到的SI数据。随后,物理自适应控制信号处理机216使用收集到的FIC数据和SI数据来构造并处理移动广播业务的IP数据报(datagram)和访问信息。之后,物理自适应控制信号处理机216将处理后的IP数据报和访问信息存储到存储单元290。
主RS帧处理机211对从基带处理器100的主RS帧解码器170接收到的主RS帧进行逐行识别,以构造MHTP。之后,主RS帧处理机211将所构造的MH TP输出到MH TP处理机213。
辅RS帧处理机212对从基带处理器100的辅RS帧解码器180接收到的辅RS帧进行逐行识别,以构造MH TP。之后,辅RS帧处理机212将所构造的MH TP输出到MH TP处理机213。
MH传输分组(TP)处理机213从由主RS帧处理机211和辅RS帧处理机212接收到的各个MH TP中提取报头,由此确定包括在相应MHTP中的数据。随后,当所确定的数据对应于SI数据(即,未封装到IP数据报的SI数据)时,将相应数据输出到物理自适应控制信号处理机216。或者,当所确定的数据对应于IP数据报时,将相应数据输出到IP网络栈220。
IP网络栈220对正以IP数据报的形式发送的广播数据进行处理。更具体地说,IP网络栈220对经由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实时传输协议(RT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异步分层编码/分层编码传输(ALC/LCT:asynchronous layered coding/layered coding transport)、单向传输的文件传送(FLUTE:file delivery over unidirectional transport)等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在本文中,当处理的数据对应于流数据时,将相应数据输出到流处理机230。并且,当处理的数据对应于文件格式的数据时,将相应数据输出到文件处理机250。最后,当处理的数据对应于SI相关数据时,将相应数据输出到SI处理机240。
SI处理机240接收并处理输入至IP网络栈220的、具有IP数据报形式的SI数据。
当与SI相关联的输入数据对应于MIME类型数据时,将输入的数据输出到MIME类型处理机260。
MIMI类型处理机260接收从SI处理机240输出的MIME类型的SI数据,并对接收到的MIME类型的SI数据进行处理。
文件处理机250从IP网络栈220接收符合ALC/LCT和FLUTE结构的对象格式的数据。
文件处理机250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成组,以创建文件格式。在本文中,当相应的文件包括ESG时,将该文件输出到ESG处理机270。在另一方面,当相应的文件包括用于其它基于文件的业务的数据时,将该文件输出到呈现处理器300的呈现控制器330。
ESG处理机270对从文件处理机250接收到的ESG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ESG数据存储到存储单元290。另选的是,ESG处理机270可以将处理后的ESG数据输出到ESG解码器280,由此使得ESG解码器280能够使用ESG数据。
存储单元290将从物理自适应控制信号处理机210和ESG处理机270接收到的系统信息(SI)存储在其中。之后,存储单元290将所存储的SI数据发送到各个块。
ESG解码器280或者对存储在存储单元290中的ESG数据和SI数据进行恢复,或者对从ESG处理机270发送来的ESG数据进行恢复。随后,ESG解码器280按照能够向用户输出的格式来将所恢复的数据输出到呈现控制器330。
流处理机230从IP网络栈220接收数据,其中,所接收的数据的格式与RTP和/或RTCP结构相符。流处理机230从接收到的数据中提取音频流/视频流,并随后将它们输出到呈现处理器300的音频/视频(A/V)解码器310。音频/视频解码器310随后对从流处理机230接收到的音频流和视频流中的每一个进行解码。
呈现处理器300的显示模块320接收分别经过A/V解码器310解码的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随后,显示模块320通过扬声器和/或屏幕将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提供给用户。
呈现控制器330对应于将接收系统所接收的数据输出给用户的控制器管理模块。
信道业务管理器340管理与用户的接口,该接口使得用户能够使用基于信道的广播业务,诸如信道映射管理、信道业务连接等。
应用管理器350对使用ESG显示或其它不与基于信道的业务对应的应用业务的与用户的接口进行管理。
数据格式结构
同时,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广播技术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可以包括数据组结构和RS帧结构,现在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图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数据组的示例性结构。
图2示出了将根据本发明的数据结构的数据组划分成10个MH块(即,MH块1(B1)到MH块10(B10))的示例。在该示例中,各个MH块长度为16个段。参照图2,只将RS奇偶校验数据分配给MH块1(B1)的前5段和MH块10(B10)的后5段的部分。在数据组的区域A到D中不包括RS奇偶校验数据。
更具体地说,当假设将一个数据组划分成区域A、B、C和D时,可以根据该数据组内的各个MH块的特性而将各个MH块包括在从区域A到区域D的任意一个中。在本文中,将数据组划分成将被用于不同用途的多个区域。更具体地说,与具有较高干扰程度的区域相比,可以认为没有干扰或具有极低干扰程度的主业务数据的区域具有更强抵抗力的(或更强的)接收性能。另外,当使用在数据组中插入和发送已知数据的系统时(其中,已知数据基于发送系统与接收系统之间的协定而已知),并且当要在移动业务数据中周期性地插入相继的较长已知数据时,可以将具有预定长度的已知数据周期性地插入到不受主业务数据干扰的区域中(即,未混有主业务数据的区域)。然而,由于主业务数据的干扰,难以将已知数据周期性地插入到受主业务数据干扰的区域,并且也难以将相继的较长已知数据插入到受主业务数据干扰的区域。
参照图2,MH块4(B4)到MH块7(B7)对应于不受主业务数据干扰的区域。图2所示的数据组内的MH块4(B4)到MH块7(B7)对应于没有出现来自主业务数据的干扰的区域。在该示例中,在各个MH块的起始和结尾都插入了较长已知数据序列。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将包括MH块4(B4)到MH块7(B7)的区域表示为“区域A(=B4+B5+B6+B7)”。如上所述,当该数据组包括具有插入在各个MH块的起始和结尾的较长已知数据序列的区域A时,接收系统能够通过使用可从该已知数据获得的信道信息来执行均衡。因此,从区域A到区域D中的一个区域中可以获得(或得到)最强的均衡性能。
在图2所示的数据组的示例中,MH块3(B3)和MH块8(B8)对应于具有很少的来自主业务数据的干扰的区域。在本文中,只在各个MH块B3和B8的一端插入较长已知数据序列。更具体地说,由于来自主业务数据的干扰,在MH块3(B3)的结尾插入较长已知数据序列,并且在MH块8(B8)的起始插入了另一个较长已知数据序列。在本发明中,将把包括MH块3(B3)和MH块8(B8)的区域表示为“区域B(=B3+B8)”。如上所述,当该数据组包括具有只插入在各个MH块的一端(起始或结尾)的较长已知数据序列的区域B时,接收系统能够通过使用可从该已知数据获得的信道信息来执行均衡。因此,与区域C/D相比,可以获得(或得到)更强的均衡性能。
参照图2,MH块2(B2)和MH块9(B9)对应于与区域B相比具有更强的来自主业务数据的干扰的区域。在MH块2(B2)和MH块9(B9)的任一端均不能插入较长已知数据序列。在本文中,将包括MH块(B2)和MH块9(B9)的区域称为“区域C(=B2+B9)”。
最后,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MH块1(B1)和MH块10(B10)对应于与区域C相比具有更强的来自主业务数据的干扰的区域。类似地,不能在MH块1(B1)和MH块10(B10)的任一端插入较长已知数据序列。在本文中,将包括MH块1(B1)和MH块10(B10)的区域称为“区域D(=B1+B10)”。由于区域C/D与已知数据序列相隔更远,因此当信道环境经受频繁和突然的变化时,会使区域C/D的接收性能劣化。
另外,该数据组包括指定(或分配)了信令信息的信令信息区域。
在本发明中,信令信息区域可以从第4MH块(B4)的第一段开始到第二段的一部分为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插入信令信息的信令信息区域可以从第4MH块(B4)的第一段开始到第二段的一部分为止。
更具体地说,将各个数据组中的第4MH块(B4)的276(=207+69)个字节指定为信令信息区域。换言之,信令信息区域由第4MH块(B4)的第1段的207个字节和第2段的前69个字节组成。第4MH块(B4)的第1段对应于VSB场的第17段或第173段。
在本文中,可以按照两种不同类型的信令信道(即,传输参数信道(TPC)和快速信息信道(FIC))来识别信令信息。
在本文中,TPC数据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MH系综ID、MH子帧号、MH组的总数(TNoG)、RS帧持续性计数器、RS帧的列尺寸(N)及FIC版本号。然而,本文中所述的TPC数据(或信息)仅是示例性的。并且,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调整和修改对包括在TPC数据中的信令信息的增加和删除,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中阐述的示例。此外,提供FIC以使得数据接收机能够实现快速业务获取,并且FIC包括物理层与(多个)上层之间的跨层信息。
例如,如图2所示,当数据组包括6个已知数据序列时,信令信息区域位于第一已知数据序列和第二已知数据序列之间。更具体地说,在第3MH块(B3)的最后2段中插入第一已知数据序列,并且在第4MH块(B4)的第2和第3段中插入第二已知数据序列。此外,在第4、第5、第6及第7MH块(B4、B5、B6及B7)中的每一个的后2段中分别地插入第3已知数据序列到第6已知数据序列。第1已知数据序列与第3已知数据序列到第6已知数据序列之间相隔16个段。
图3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S帧。
图3所示的RS帧对应于一个或更多个数据组的集合。在接收系统接收FIC并处理所接收的FIC的情况下、以及在将接收系统切换到时间分片模式以使得接收系统可以接收包括ESG进入点(entry point)在内的MH系综的情况下,接收针对各个MH帧的RS帧。各个RS帧都包括各种业务或ESG的IP流,并且SMT区段数据可以存在于全部RS帧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RS帧由至少一个MH传输分组(TP)组成。在本文中,MH TP包括MH报头和MH有效载荷。
MH有效载荷可包括移动业务数据以及信令数据。更具体地说,MH有效载荷可以只包括移动业务数据,或可以只包括信令数据,或可以既包括移动业务数据又包括信令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MH报头可以对包括在MH有效载荷中的数据类型进行标识(或区分)。更具体地说,当MH TP包括第一MH报头时,这表示该MH有效载荷只包括信令数据。另外,当MH TP包括第二MH报头时,这表示该MH有效载荷既包括信令数据又包括移动业务数据。最后,当MH TP包括第三MH报头时,这表示该MH有效载荷只包括移动业务数据。MP有效载荷内的信令信息还可以包括关于具有公知的访问信息的IP信令信道的数据。更具体地说,可以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或传送)信令数据的至少一部分。稍后将参照图25更加详细地描述IP信令信道。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RS帧指定有用于两种业务类型的IP数据报(IP数据报1和IP数据报2)。
数据传输结构
图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发送和接收移动业务数据的MH帧的结构。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一个MH帧由5个子帧组成,其中各个子帧包括16个时隙。在该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MH帧包括5个子帧和80个时隙。
另外,在包等级中,一个时隙由156个数据包(即,传输流包)构成,在符号等级中,一个时隙由156个数据段构成。这里,一个时隙的尺寸对应于VSB场的一半(1/2)。更具体地说,由于一个207字节的数据包具有与数据段相同的数据量,因此,被交织之前的数据包也可以用作数据段。此处,将两个VSB场进行成组、以形成VSB帧。
图5例示了VSB帧的示例性结构,其中,一个VSB帧由2个VSB场(即,奇数场合偶数场)组成。在本文中,各个VSB场都包括场同步段和312个数据段。
时隙对应于对移动业务数据和主业务数据进行复用的基本时间单位。在本文中,一个时隙或者可以包括移动业务数据,或者可以只由主业务数据构成。
如果时隙内的前118个数据包对应于数据组,则其余38个数据包成为主业务数据包。在另一个示例中,当在时隙中不存在数据组时,相应的时隙由156个主业务数据包构成。
同时,当将时隙指定给VSB帧时,每个指定的位置都存在偏移(off-set)。
图6例示了在空间区域内相对于VSB帧来指定子帧的前4个时隙的位置的映射示例。此外,图7例示了在时序(或时间)区域内相对于VSB帧来指定子帧的前4个时隙的位置的映射示例。
参照图6和图7,第1时隙(时隙#0)的第38数据包(TS包#37)被映射到奇数VSB场的第1数据包。第2时隙(时隙#1)的第38数据包(TS包#37)被映射到奇数VSB场的第157数据包。另外,第3时隙(时隙#2)的第38数据包(TS包#37)被映射到偶数VSB场的第1数据包。同样,第4时隙(时隙#3)的第38数据包(TS包#37)被映射到偶数VSB场的第157数据包。类似地,使用相同的方法来将相应子帧中的其余12个时隙映射在后续的VSB帧中。
图8例示了被指定到5个子帧中的一个子帧的数据组的示例性指定次序,其中,由5个子帧构成了MH帧。例如,指定数据组的方法可以相同地应用于全部MH帧,或者可以差异地应用于各个MH帧。此外,指定数据组的方法可以相同地应用于全部子帧,或者可以差异地应用于各个子帧。此处,当假设在相应的MH帧的全部子帧中都使用相同的方法来指定数据组时,被指定到MH帧的数据组的总数等于‘5’的倍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多个相继的数据组指定成在子帧内尽可能远地彼此相隔开。因此,系统可以对子帧中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错误进行迅速和有效地响应。
例如,当假设将3个数据组指定到一个子帧时,分别将这些数据组指定到该子帧中的第1时隙(时隙#0)、第5时隙(时隙#4)及第9时隙(时隙#8)。图8例示了使用上述模式(或规则)来在一个子帧内指定16个数据组的示例。换言之,将各个数据组依次指定到对应于以下编号的16个时隙:0、8、4、12、1、9、5、13、2、10、6、14、3、11、7及15。下面,式1示出了上述用于在子帧中指定数据组的规则(或模式)。
【数学式1】
j=(4i+0)mod 16
这里,0=0 if i<4,
0=2 else if i<8,
0=1 else if i<12,
0=3 else.
这里,j表示子帧内的时隙号。j的值可为从0到15(即,0≤j≤15)。另外,变量i表示数据组号。i的值可为从0到15(即,0≤i≤15)。
在本发明中,将包括在MH帧中的数据组的集合称为“队列(parade)”。基于RS帧模式,队列发送至少一个特定RS帧的数据。
可以将一个RS帧内的移动业务数据指定到相应的数据组内的全部区域A/B/C/D,或者将其指定到区域A/B/C/D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一个RS帧内的移动业务数据指定到全部区域A/B/C/D,或者将其指定到区域A/B和区域C/D中的至少一个。如果按后一种情况(即,区域A/B和区域C/D中的一个)来指定移动业务数据,则被指定到相应数据组内的区域A/B的RS帧与被指定到区域C/D的RS帧彼此不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了简洁,将被指定到相应数据组内的区域A/B的RS帧称为“主RS帧”,将被指定到相应数据组内的区域C/D的RS帧称为“辅RS帧”。另外,主RS帧与辅RS帧形成(或构成)一个队列。更具体地说,当将一个RS帧内的移动业务数据指定到相应的数据组内的全部区域A/B/C/D时,一个队列发送一个RS帧。相反,当将一个RS帧内的移动业务数据指定到区域A/B和区域C/D中的至少一个时,一个队列可发送最多2个RS帧。
更具体地说,RS帧模式表示队列是否发送一个RS帧,或队列是否发送两个RS帧。这种RS帧模式被作为上述的TPC数据来发送。
下面,表1示出了RS帧模式的示例。
【表1】
 RS帧模式(2比特)   描述
 00   对于全部组的区域,只有一个主RS帧
 RS帧模式(2比特)   描述
 01   存在两个单独的RS帧-针对组区域A和B的主RS帧-针对组区域C和D的辅RS帧
 10   保留
 11   保留
表1例示了分配两个比特以表示RS帧模式的示例。例如,参照表1,当RS帧模式值等于‘00’时,这表示一个队列发送一个RS帧。并且,当RS帧模式值等于‘01’时,这表示一个队列发送两个RS帧,即,主RS帧与辅RS帧。更具体地说,当RS帧模式值等于‘01’时,将针对区域A/B的主RS帧的数据指定到相应数据组的区域A/B并发送。类似地,将针对区域C/D的辅RS帧的数据指定到相应数据组的区域C/D并发送。
如在数据组的指定中所述的,还将队列指定成在子帧内尽可能远地彼此相隔开。因此,系统能够对子帧中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错误进行迅速和有效地响应。
此外,指定队列的方法可相同地应用于全部MH帧,或差异地应用于各个MH帧。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针对各个MH帧差异地指定队列,并且针对MH帧内的全部子帧相同地指定队列。更具体地说,MH帧结构可以以MH帧为单位而变化。因此,可以更加频繁和灵活地调整系综速率(ensemble rate)。
图9例示了被指定(或分配)到MH帧的单个队列的多个数据组的一个示例。更具体地说,图9例示了包括在单个队列中的、被分配到MH帧的多个数据组的示例,其中,包括在子帧中的数据组的数量等于‘3’。
参照图9,按照4个时隙的周期来将3个数据组依次地指定到子帧。因此,当在相应的MH帧所包括的5个子帧中等同地执行该处理时,将15个数据组指定到单个MH帧。这里,15个数据组对应于包括在一个队列中的数据组。因此,由于一个子帧由4个VSB帧构成,并且由于一个子帧中包括3个数据组,因此没有将相应队列的数据组指定到子帧内的4个VSB帧中的一个。
例如,当假设一个队列发送一个RS帧时,且假设包括在发送系统中的RS帧编码器(未示出)对相应的RS帧执行RS编码,由此将24个字节的奇偶校验数据添加到相应的RS帧中并发送处理后的RS帧,则奇偶校验数据占总码字长度的大约11.37%(=24/(187+24)x100)。此外,当一个子帧包括3个数据组时,并且当如图9所示指定了包括在队列中的数据组时,则由总共15个数据组形成RS帧。因此,即使由于信道内的突发噪声而在整个数据组中发生错误时,百分比仅是6.67%(=1/15×100)。因此,接收系统可通过执行消除RS解码处理(erasure RS decodingprocess)来纠正全部错误。更具体地说,当执行消除RS解码时,可纠正与RS奇偶校验字节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信道错误。这样,接收系统可纠正一个队列内的至少一个数据组的错误。因此,可由RS帧纠正的最小突发噪声长度超过1个VSB帧。
同时,当如图9所示指定了队列的数据组时,或者将主业务数据指定在各个数据组之间,或者可以将与不同队列相对应的数据组指定在各个数据组之间。更具体地说,将与多个队列相对应的数据组指定到一个MH帧。
基本上,指定与多个队列相对应的数据组的方法与指定与单个队列相对应的数据组的方法非常相似。换言之,也可以根据4个时隙的周期来分别指定了包括在要指定到MH帧的其它队列中的数据组。
在这一点上,可以利用循环法来将不同队列的数据组依次指定到各个时隙。这里,将数据组指定到从尚未被指定有之前队列的数据组的时隙开始的时隙。
例如,当假设如图9所示指定了与队列相对应的数据组时,可以将与下一个队列相对应的数据组指定到从子帧的第12个时隙开始的子帧。然而,这仅是示例性的。在另一示例中,也可以从第3时隙开始按照4个时隙的周期来将下一个队列的数据组依次指定到子帧内的不同时隙。
图10例示了将3个队列(队列#0、队列#1及队列#2)发送到MH帧的示例。更具体地说,图10例示了发送包括在5个子帧中的一个子帧中的队列的示例,其中,由5个子帧构成一个MH帧。
当第1队列(队列#0)包括针对各个子帧的3个数据组时,通过在式1中用值‘0’到‘2’来替换i,可以获得子帧内各个数据组的位置。更具体地说,将第1队列(队列#0)的数据组依次指定到子帧内的第1时隙、第5时隙及第9时隙(时隙#0、时隙#4及时隙#8)。
另外,当第2队列包括针对各个子帧的2个数据组时,通过在式1中用值‘3’和“4”来替换i,可以获得子帧内的各个数据组的位置。更具体地说,将第2队列(队列#1)的数据组依次指定到子帧内的第2时隙和第12时隙(时隙#1和时隙#11)。
最后,当第3队列包括针对各个子帧的2个数据组时,通过在式1中用值‘5’和‘6’来替换i,可以获得子帧内的各个数据组的位置。更具体地说,将第3队列(队列#2)的数据组依次指定到子帧内的第7时隙和第11时隙(时隙#6和时隙#10)。
如上所述,可以将多个队列的数据组指定到单个MH帧,并且,在各个子帧中,从左到右地将数据组依次分配到具有4个时隙的组空间。
因此,每个子帧的一个队列的组数量(NoG)可对应于从‘1’到‘8’中的任一整数。这里,由于一个MH帧包括5个子帧,因此可以分配到MH帧的队列内的数据组的总数可对应于从‘5’到‘40’内的任意一个5的倍数。
图11例示了将3个队列的指定过程(如图10所示)扩展到MH帧内的5个子帧的示例。
图1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结构,其中,将信令数据包括在数据组中、以进行发送。
如上所述,将MH帧划分成5个子帧。与多个队列相对应的数据组共存于各个子帧中。这里,以MH帧为单位来对与各个队列相对应的数据组进行成组,由此构成单个队列。
图12所示的数据结构包括3个队列、一个ESG专用信道(EDC)队列(即,NoG=1的队列)及2个业务队列(即NoG=4的队列和NoG=3的队列)。此外,各个数据组的预定部分(即,37个字节/数据组)用于传送(或发送)与移动业务数据相关的FIC信息,其中,根据RS编码处理来单独地对该FIC信息进行编码。被指定到各个数据组的FIC区域由一个FIC段组成。这里,以MH子帧为单位对各个段进行交织,由此构成与完整的FIC传输结构对应的FIC主体。然而只要需要,就可以以MH帧为单位而不是以MH子帧为单位来对各个段进行交织,由此以MH帧为单位而完成。
同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应用了MH系综的概念,由此来定义业务集合(或业务组)。各个MH系综承载同一QoS,并且用同一FEC码来进行编码。另外,各个MH系综具有相同的唯一标识符(即,系综ID),并且对应于相继的RS帧。
如图12所示,与各个数据组相对应的FIC段描述了相应的数据组所属的MH系综的业务信息。当将子帧内的FIC段进行成组并解交织时,可以获得用于发送相应的FIC的物理信道的全部业务信息。因此,接收系统可以在子帧周期期间获得相应物理信道的已通过物理信道调谐处理的信道信息。
此外,图12例示了一种还包括与业务队列分离的单独EDC队列的结构,并且其中,在各个子帧的第1时隙中发送电子业务指南(ESG)数据。
分级信令结构
图13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级信令结构。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广播技术采用利用FIC和SMT的信令方法。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将该信令结构称为分级信令结构。
此后,将参照图13给出关于接收系统如何经由FIC和SMT来访问虚拟信道的详细描述。这里,SMT对应于通过相应的RS帧的IP信令信道接收到的多个信令表中的一个。
MH传输(M1)中所定义的FIC主体针对各个虚拟信道识别各个数据流的物理位置,并且提供对各个虚拟信道的非常高级别的描述。
作为MH系综级别的信令信息,业务映射表(SMT)提供MH系综级别的信令信息。SMT提供属于各个MH系综(其内部承载了SMT)的各个虚拟信道的IP访问信息。SMT还提供对于虚拟信道业务获取所需的全部IP流成分级别的信息。
参照图13,各个MH系综(即,系综0、系综1、…、系综K)包括关于各个相关的(或相应的)虚拟信道的流信息(例如,虚拟信道0IP流、虚拟信道1IP流及虚拟信道2IP流)。例如,系综0包括虚拟信道0IP流和虚拟信道1IP流。并且,各个MH系综都包括关于相关虚拟信道的各种信息(即,虚拟信道0表条目、虚拟信道0访问信息、虚拟信道1表条目、虚拟信道1访问信息、虚拟信道2表条目、虚拟信道2访问信息、虚拟信道N表条目、虚拟信道N访问信息等)。
FIC主体有效载荷包括关于MH系综的信息(例如,ensemble_id字段,并且在图13中将其称为“系综位置”)和关于与相应MH系综相关联的虚拟信道的信息(例如,当这种信息对应于major_channel_num字段和minor_channel_num字段时,在图13中将该信息表示成虚拟信道0、虚拟信道1、…、虚拟信道N)。
现在将详细描述接收系统中的信令结构的应用。
当用户选择了他或她希望查看的信道(此后为了简洁,将用户选择的信道称为“信道θ”)时,接收系统首先解析接收到的FIC。随后,接收系统获得关于MH系综的信息(即,系综位置),该信息与对应于信道θ的虚拟信道相关联(此后为了简洁,将相应的MH系综称为“MH系综θ”)。通过使用时间分片方法来获得只对应于MH系综θ的时隙,接收系统构成了系综θ。如上所述构成的系综θ包括关于相关联的虚拟信道(包括信道θ)的SMT和关于相应的虚拟信道的IP流。因此,接收系统使用包括在MH系综θ中的SMT,以获得关于信道θ的各种信息(例如,虚拟信道θ表条目)和关于信道θ的流访问信息(例如,虚拟信道θ访问信息)。接收系统使用关于信道θ的流访问信息,来只接收相关联的IP流,由此将信道θ业务提供给用户。
快速信息信道(FIC)
根据本发明的数字广播接收系统采用了快速信息信道(FIC),快速信息信道(FIC)用于更快速地访问目前正在广播的业务。
更具体地说,图1的FIC处理机215对与FIC传输结构相对应的FIC主体进行解析,并且将解析的结果输出到物理自适应控制信号处理机216。
图1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FIC主体格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FIC格式由FIC主体报头和FIC主体有效载荷组成。
同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FIC段为单位通过FIC主体报头和FIC主体有效载荷来发送数据。各个FIC段的大小为37个字节,并且各个FIC段由2个字节的FIC段报头和35个字节的FIC段有效载荷组成。更具体地说,以35个数据字节为单位来对由FIC主体报头和FIC主体有效载荷构成的FIC主体进行分段,然后将其承载在至少一个FIC段中的FIC段有效载荷内、以进行发送。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将给出将一个FIC段插入到一个数据组内、然后将其发送的示例。在该情况下,接收系统通过时间分片法来接收与各个数据组相对应的时隙。
包括在图1所示的接收系统中的信令解码器190收集插入到各个数据组中的各个FIC段。随后,信令解码器190使用收集到的FIC段来生成单个FIC主体。之后,信令解码器190对所生成的FIC主体的FIC主体有效载荷执行解码处理,使得解码后的FIC主体有效载荷对应于包括在发送系统中的信令编码器(未示出)的编码结果。随后,将解码后的FIC主体有效载荷输出到FIC处理机215。FIC处理机215对包括在FIC主体有效载荷中的FIC数据进行解析,并且随后将解析后的FIC数据输出到物流自适应控制信号处理机216。物流自适应控制信号处理机216使用输入的FIC数据来执行与MH系综、虚拟信道、SMT等相关联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当将FIC主体进行分段时,并且当最后的分段部分的尺寸小于35个数据字节时,假设通过在FIC段有效载荷中添加与所缺少的数据字节相同数量的填充(stuffing)字节而补足了所缺少数量的数据字节,使得最后的FIC段的尺寸可以等于35个数据字节。
然而,上述数据字节值(即,FIC段的37个字节、FIC段报头的2个字节及FIC段有效载荷的35个字节)显然只是示例性的,并且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5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于FIC段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这里,FIC段表示用于发送FIC数据的单位。FIC段由FIC段报头和FIC段有效载荷组成。参照图15,FIC段有效载荷对应于从‘for’循环语句开始的部分。同时,FIC段报头可以包括FIC_type字段、error_indicator字段、FIC_seg_number字段及FIC_last_seg_number字段。现在将给出各个字段的详细描述。
FIC_type字段是2比特字段,其表示相应的FIC的类型。
error_indicator字段是1比特字段,其表示在数据传输期间在FIC段内是否发生了错误。如果发生错误,则将error_indicator字段值设为‘1’。更具体地说,当在FIC段的构成过程期间仍然存在不能恢复的错误时,将error_indicator字段值设为‘1’。error_indicator字段使得接收系统能够识别出FIC数据内存在错误。
FIC_seg_number字段是4比特字段。在这里,当将一个FIC主体划分成多个FIC段来进行发送时,FIC_seg_number字段表示相应的FIC段的编号。
最后,FIC_last_seg_number字段也是4比特字段。FIC_last_seg_number字段表示位于相应的FIC主体内最后FIC段的编号。
图16例示了当FIC类型字段值等于‘0’时的、根据本发明的关于FIC段的有效载荷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FIC段的有效载荷划分成3个不同的区域。
只有当FIC_seg_number字段值等于‘0’时,才存在FIC段有效载荷的第一区域。这里,第一区域可以包括current_next_indicator字段、ESG_version字段及transport_stream_id字段。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假设3个字段中的各个字段都存在,而与FIC_seg_number字段无关。
current_next_indicator字段是1比特字段。current_next_indicator字段用作以下这种指示符:其标识了相应的FIC数据是否承载包括当前FIC段在内的MH帧的MH系综构成信息,或者标识了相应的FIC数据是否承载下一个MH帧的MH系综构成信息。
ESG_version字段是5比特字段,其表示ESG版本信息。这里,通过提供关于相应ESG的服务指南提供信道的版本信息,ESG_version字段使得接收系统能够对相应的ESG是否已被更新进行通知。
最后,transport_stream_id字段是16比特字段,其用作用于发送相应的FIC段的广播流的唯一标识符。
FIC段有效载荷的第二区域对应于系综循环区域,该区域包括ensemble_id字段、SI_version字段及num_channel字段。
更具体地说,ensemble_id字段是8比特字段,其表示用于发送MH业务的MH系综的标识符。稍后将更加详细描述MH业务。这里,ensemble_id字段将MH业务与MH系综绑定起来。
SI_version字段是4比特字段,其表示正在RS帧内发送的、包括在相应系综中的SI数据的版本信息。
最后,num_channel字段是8比特字段,其表示正在经由相应的系综发送的虚拟信道的数量。
FIC段有效载荷的第三区域信道循环区域,其包括channel_type字段、channel_activity字段、CA_indicator字段、stand_alone_service_indicator字段、major_channel_num字段及minor_channel_num字段。
channel_type字段是5比特字段,其表示相应虚拟信道的业务类型。例如,channel_type字段可以表示音频/视频信道、音频/视频与数据信道、音频信道、数据信道、文件下载信道、ESG传送信道、通知信道等。
channel_activity字段是2比特字段,其表示相应虚拟信道的活跃性信息。更具体地说,channel_activity字段可以表示当前的虚拟信道是否正在提供当前的业务。
CA_indicator字段是1比特字段,其表示有条件访问(CA)是否应用于当前的虚拟信道。
stand_alone_service_indicator字段也是1比特字段,其表示相应虚拟信道的业务是否对应于独立业务。
major_channel_num字段是8比特字段,其表示相应的虚拟信道主信道号。
最后,minor_channel_num字段也是8比特字段,其表示相应虚拟信道的次信道号。
业务表映射
图1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业务映射表(后面称为“SMT”)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MPEG-2专用区段的格式来构成SMT。然而,这并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SMT包括针对单个MH系综内的各个虚拟信道的描述信息。并且,在各个描述符区域内还可以包括附加信息。
这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SMT包括至少一个字段,并且可以将SMT从发送系统发送到接收系统。
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将SMT区段包括在RS帧内的MH TP中的方式来发送SMT区段。在该情况下,图1所示的RS帧解码器170和180中的每一个分别对输入的RS帧进行解码。随后,将各个经过解码的RS帧输出到各自的RS帧处理机211和212。之后,各个RS帧处理机211和212以行为单位来识别输入的RS帧,以生成MH TP,由此将所生成的MH TP输出到MH TP处理机213。
当基于各个输入的MH TP中的报头而确定了相应的MH TP包括SMT区段时,MH TP处理机213解析相应的SMT区段,以将位于经过解析的SMT区段内的SI数据输出到物理自适应控制信号处理机216。但是,这限于并未将SMT区段封装到IP数据报中的情况。
同时,当将SMT封装到IP数据报时、以及当基于各个输入的MH TP中的报头而确定了相应的MH TP包括SMT区段时,MH TP处理机213将SMT区段输出到IP网络栈220。因此,IP网络栈220对输入的SMT区段执行IP和UDP处理,随后将处理后的SMT区段输出到SI处理机240。SI处理机240解析输入的SMT区段并控制系统,使得可以将经过解析的SI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290中。
以下部分对应于可以通过SMT发送的字段的示例。
table_id字段对应于8比特无符号整数,其表示表区段的类型。table_id字段使得将相应的表定义成业务映射表(SMT)。
ensemble_id字段是8比特无符号整数字段,其对应于与相应MH系综相关的ID值。这里,可以将范围为从‘0x00’到‘0x3F’的值指定给ensemble_id字段。优选地,从自MH物理层子系统的基带处理器传送的TPC数据的parade_id得到ensemble_id字段的值。当通过主RS帧来发送(或承载)相应MH系综时,可以将值‘0’用于最高有效位(MSB),其余7个比特可用作相关的MH队列的parade_id值(即,用于最低有效的7位)。另选的是,当通过辅RS帧来发送(或承载)相应的MH系综时,可以将值‘1’用于最高有效位(MSB)。
num_channels字段是8比特字段,其指定了相应SMT区段中的虚拟信道的数量。
同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SMT使用‘for’循环语句来提供关于多个虚拟信道的信息。
major_channel_num字段对应于8比特字段,其表示与相应虚拟信道相关联的主信道号。这里,可以将范围为从‘0x00’到‘0xFF’的值指定给major_channel_num字段。
minor_channel_num字段对应于8比特字段,其表示与相应虚拟信道相关联的次信道号。这里,可将范围为从‘0x00’到‘0xFF’的值指定给minor_channel_num字段。
short_channel_name字段表示虚拟信道的简称。service_id字段是16比特无符号整数(或值),其标识了虚拟信道业务。
service_type字段是6比特枚举类型字段,其指定了如表2所定义的在相应虚拟信道中所承载的业务的类型。
【表2】
 0x00   [保留]
 0x01   MH_digital_television字段:虚拟信道承载了符合ATSC标准的电视节目(音频、视频和可选相关数据)。
 0x02   MH_audio字段:虚拟信道承载了符合ATSC标准的音频节目(音频业务和可选相关数据)。
 0x03   MH_data_only_service字段:虚拟信道承载了符合ATSC标准的数据业务,但不承载视频或音频成分。
 0x04-0xFF   [保留,以供未来ATSC使用]
virtual_channel_activity字段是2比特枚举字段,其标识了相应虚拟信道的活跃性(activity)状态。当virtual_channel_activity字段的最高有效位(MSB)是‘1’时,该虚拟信道是活跃的,而当virtual_channel_activity字段的最高有效位(MSB)是‘0’时,该虚拟信道是不活跃的。另外,当virtual_channel_activity字段的最低有效位(LSB)是‘1’时,隐藏了虚拟信道(当设为1时),而当virtual_channel_activity字段的最低有效位(LSB)是‘0’时,不隐藏虚拟信道。
num_components字段是5比特字段,其指定了在相应虚拟信道中的IP流成分的数量。
IP_version_flag字段对应于1比特指示符。更具体地说,当IP_version_flag字段的值设为‘1’时,其表示source_IP_address字段、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字段及component_target_IP_address字段是IPv6地址。另选的是,当IP_version_flag字段的值设为‘0’时,其表示source_IP_address字段、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字段及component_target_IP_address字段是IPv4。
source_IP_address_flag字段是1比特布尔标志,当设定了该标志时,其表示针对特定多播源存在相应虚拟信道的源IP地址。
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字段是1比特布尔标志,当设定了该标志时,其表示通过具有与virtual_channel_target_address不同的目标地址的IP数据报来传送相应的流成分。因此,当设定了该标志时,接收系统(或接收机)使用component_target_IP_address作为target_IP_address,以访问相应的IP流成分。因此,接收系统(或接收机)可以忽略包括在num_channels循环中的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字段。
source_IP_address字段对应于32比特字段或128比特字段。这里,当source_IP_address_flag字段的值设为‘1’时,source_IP_address字段为有效(或存在)。然而,当source_IP_address_flag字段的值设为‘0’时,source_IP_address字段将变得无效(或不存在)。更具体地说,当source_IP_address_flag字段值设为‘1’时,且当IP_version_flag字段值设为‘0’时,source_IP_address字段表示32位IPv4地址,其示出了相应虚拟信道的源。或者,当IP_version_flag字段值设为‘1’时,source_IP_address字段表示128位IPv6地址,其示出了相应虚拟信道的源。
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字段也对应于32比特字段或128比特字段。这里,当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_flag字段的值设为‘1’时,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字段为有效(或存在)。然而,当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_flag字段的值设为‘0’时,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字段将变得无效(或不存在)。更具体地说,当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_flag字段值设为‘1’时,且当IP_version_flag字段值设为‘0’时,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字段表示与相应虚拟信道相关联的32位目标IPv4地址。另选的是,当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_flag字段值设为‘1’时,且当IP_version_flag字段值设为‘1’时,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字段表示与相应虚拟信道相关联的64位目标IPv6地址。如果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字段无效(或不存在),则num_channels循环内的component_target_IP_address字段将变得有效(或存在)。并且,为了使得接收系统能够访问IP流成分,应使用component_target_IP_address字段。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SMT使用‘for’循环语句,以提供关于多个成分的信息。
这里,被指定了7个比特的RTP_payload_type字段基于表3来标识了各个成分的编码格式。当未将IP流成分封装到RTP时,应忽略(或忽视)RTP_payload_type字段。
下面,表3示出了RTP有效载荷类型(RTP_payload_type)的一个示例。
【表3】
Figure GPA00001109374600301
component_target_IP_address_flag字段是1比特布尔标志,当设定了该标志时,其表示通过带有与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不同的目标地址的IP数据报来发送相应IP流成分。此外,当设定了component_target_IP_address_flag时,接收系统(或接收机)使用component_target_IP_address字段作为用于访问相应的IP流成分的目标IP地址。因此,接收系统(或接收机)将忽略包括在num_channels循环中的virtual_channel_target_IP_address字段。
component_target_IP_address字段对应于32比特字段或128比特字段。这里,当IP_version_flag字段的值设为‘0’时,componenttarget_IP_address字段表示与相应IP流成分相关联的32位目标IPv4地址。并且,当IP_version_flag字段的值设为‘1’时,component_target_IP_address字段表示与相应IP流成分相关联的128位IPv6地址。
port_num_count字段是6比特字段,其表示与相应的IP流成分相关联的UDP端口的数量。目标UDP端口号值从target_UDP_port_num字段值开始并增加1(或累加1)。对于RTP流,目标UDP端口号应从target_UDP_port_num字段值开始并增加2(或累加2)。这是为了对与流相关联的RTCP流进行合并。
target_UDP_port_num字段是16比特无符号整数字段,其表示了针对相应IP流成分的目标UDP端口号。当将该字段用于RTP流时,target_UDP_port_num字段的值应当对应于偶数。并且,下一个更高的值应当表示相关的RTCP流的目标UDP端口号。
component_level_descriptor()表示零或表示更多个用于提供关于相应IP流成分的附加信息的描述符。
virtual_channel_level_descriptor()表示零或表示更多个用于提供针对相应虚拟信道的附加信息的描述符。
ensemble_level_descriptor()表示零或表示更多个用于提供针对由相应SMT所描述的MH系综的附加信息的描述符。
图18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MH音频描述符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当存在作为当前事件的成分的至少一个音频业务时,MH_audio_descriptor()应当用作SMT的component_level_descriptor。MH_audio_descriptor()可以将音频语言类型和立体声模式状态通知给系统。如果不存在与当前事件相关联的音频业务,则优选地将MH_audio_descriptor()视为对于当前事件无效(或不存在)。
现在将详细描述在图18的比特流语法中示出的各个字段。
descriptor_tag字段是具有TBD值的8比特无符号整数,其表示了相应的描述符是MH_audio_descriptor()。
descriptor_length字段也是8比特无符号整数,其表示从descriptor_length字段之后开始、直到MH_audio_descriptor()的结尾为止的部分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channel_configuration字段对应于8比特字段,其表示了音频信道的编号和构造。范围为从‘1’到‘6’的数值分别表示了如ISO/IEC13818-7:2006的Table 42中所给出的“Default bit stream index number”的音频信道的编号和构造。其它全部值表示了并未定义音频信道的编号和构造。
sample_rate_code字段是3比特字段,其表示了编码后的音频数据的抽样速率。这里,该指示可以对应于一个特定的抽样速率,或者可以对应于如在ATSC A/52B的Table A3.3中所定义的、包括有编码后的音频数据的抽样速率的一组值。
bit_rate_code字段对应于6比特字段。这里,在这6个比特中,较低的5个比特表示标称比特速率。更具体地说,当最高有效位(MSB)是‘0’时,相应的比特速率是准确的。另一方面,当最高有效位(MSB)是‘0’时,该比特速率对应于在ATSC A/53B的Table A3.4中所定义的上限。
ISO_639_language_code字段是24比特(即,3个字节)字段,其表示了符合ISO 639.2/B[x]的、用于音频流成分的语言。当在相应的音频流成分中不存在特定的语言时,各个字节的值都应设为‘0x00’。
图19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MH RTP有效载荷类型描述符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MH_RTP_payload_type_descriptor()指定了RTP有效载荷类型。然而,MH_RTP_payload_type_descriptor()仅仅在SMT的num_components循环内的RTP_payload_type字段的动态值处于‘96’到‘127’的范围内时才存在。MH_RTP_payload_type_descriptor()用作SMT的component_level_descriptor。
MH_RTP_payload_type_descriptor将动态的RTP_payload_type字段值解释成(或匹配于)MIME类型。因此,接收系统(或接收机)可以收集(或搜集)封装到RTP的IP流成分的编码格式。
现在将详细描述包括在MH_RTP_payload_type_descriptor()中的字段。
descriptor_tag字段对应于具有TBD值的8比特无符号整数,其将当前描述符标识为MH_RTP_payload_type_descriptor()。
descriptor_length字段也对应于8比特无符号整数,其表示了从descriptor_length字段之后开始、直至MH_RTP_payload_type_descriptor()的结尾为止的部分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RTP_payload_type字段对应于7比特字段,其标识了IP流成分的编码格式。这里,RTP_payload_type字段的动态值处于‘96’到‘127’的范围内。
MIME_type_length字段指定了MIME_type字段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MIME_type字段表示与MH_RTP_payload_type_descriptor()所描述的IP流成分的编码格式相对应的MIME类型。
图20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MH当前事件描述符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MH_current_event_descriptor()应当用作SMT内的virtual_channel_level_descriptor()。这里,MH_current_event_descriptor()提供了关于经由各个虚拟信道所发送的当前事件的基本信息(例如,当前事件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及标题等)。
现在将详细描述包括在MH_current_event_descriptor()中的字段。
descriptor_tag字段对应于具有TBD值的8比特无符号整数,其将当前描述符标识为MH_current_event_descriptor()。
descriptor_length字段也对应于8比特无符号整数,其表示了从descriptor_length字段之后开始、直至MH_current_event_descriptor()的结尾为止的部分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current_event_start_time字段对应于32比特无符号整数。current_event_start_time字段表示了当前事件的开始时间,更具体地说,其表示了按照自1980年1月6日00:00:00 UTC以来的GPS秒的数量的开始时间。
current_event_duration字段对应于24比特字段。这里,current_event_duration字段按照小时、分钟及秒来表示了当前事件的持续时间(其中,该格式为6个数字,4位BCD=24比特)。
title_length字段指定title_text字段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这里,值‘0’表示相应的事件不存在标题。
title_text字段按照如ATSC A/65C[x]中所定义的多字符串结构的格式来表示在事件标题中的相应事件的标题。
图2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MH下一事件描述符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可选的MH_next_event_descriptor()应当用作SMT内的virtual_channel_level_descriptor()。这里,MH_next_event_descriptor()提供了关于经由各个虚拟信道发送的下一事件的基本信息(例如,下一事件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及标题等)。
现在将详细描述包括在MH_next_event_descriptor()中的字段。
descriptor_tag字段对应于具有TBD值的8比特无符号整数,其将当前描述符标识为MH_next_event_descriptor()。
descriptor_length字段也对应于8比特无符号整数,其表示了从descriptor_length字段之后开始、直至MH_nextevent_descriptor()的结尾为止的部分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next_event_start_time字段对应于32比特无符号整数。next_event_start_time字段表示了下一事件的开始时间,更具体地说,其表示了按照自1980年1月6日00:00:00 UTC以来的GPS秒的数量的开始时间。
next_event_duration字段对应于24比特字段。这里,next_event_duration字段按照小时、分钟及秒来表示了下一事件的持续时间(其中,该格式为6个数字,4位BCD=24比特)。
title_length字段指定了title_text字段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这里,值‘0’表示相应的事件不存在标题。
title_text字段按照如ATSC A/65C[x]中所定义的多字符串结构的格式来表示了在事件标题中的相应事件的标题。
图2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MH系统时间描述符的示例性比特流语法结构。
MH_system_time_descriptor()应当用作SMT内的ensemble_level_descriptor()。这里,MH_system_time_descriptor()提供了关于当前时间和日期的信息。在考虑到MH业务数据的移动/便携特性的情况下,MH_system_time_descriptor()字段还提供了关于发送相应广播流的发送系统(或发射机)所在的时区的信息。
现在将详细描述包括在MH_system_time_descriptor()中的字段。
descriptor_tag字段对应于具有TBD值的8比特无符号整数,其将当前描述符标识为MH_system_time_descriptor()。
descriptor_length字段也对应于8比特无符号整数,其表示了从descriptor_length字段之后开始、直至MH_system_time_descriptor()的结尾为止的部分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system_time字段对应于32比特无符号整数。system_time字段表示当前的系统时间,更具体地说,其表示了按照自1980年1月6日00:00:00UTC以来的GPS秒的数量的当前系统的时间。
GPS_UTC_offset字段对应于8比特无符号整数,其定义了在GPS与UTC时间标准之间以整秒为单位的当前偏移。为了将GPS时间转换成UTC时间,从GPS时间减去GPS_UTC_offset。只要国际度量衡局(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Measures)确定当前偏移的误差太大,就可以增加(或减去)额外的闰秒(leap second)。因此,GPS_UTC_offset字段值将反映出该变化。
time_zone_offset_polarity字段是1比特字段,其表示了广播站所在时区的时间是否超过(或领先或快于)或落后(或滞后于或慢于)UTC时间。当time_zone_offset_polarity字段的值等于‘0’时,其表示当前时区的时间超过UTC时间。因此,将time_zone_offset字段的值增加到UTC时间值。相反,当time_zone_offset_polarity字段的值等于‘1’时,其表示当前时区的时间落后于UTC时间。因此,将time_zone_offset字段值从UTC时间值中减去。
time_zone_offset字段是31比特无符号整数。更具体地说,time_zone_offset字段以GPS秒为单位来表示与UTC时间相比的广播站所在的时区的时间偏移。
daylight_savings字段对应于16比特字段,其提供了关于夏令时(即,夏时制时间)的信息。
time_zone字段对应于(5×8)比特字段,其表示了发送相应的广播流的发送系统(或发射机)所在的时区。
图23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业务映射表(SMT)的分段和封装过程。
根据本发明,在将目标IP地址与目标UDP端口号包括在IP数据报中的情况下,将SMT封装到UDP。更具体地说,首先将SMT分段成预定数量的区段,随后将其封装到UDP报头,最后封装到IP报头。
此外,SMT区段提供了关于包含在MH系综(其包括相应的SMT区段)中的全部虚拟信道的信令信息。将描述了MH系综的至少一个SMT区段,包括在该相应MH系综中所包括的各个RS帧中。最后,通过包括在各个区段中的ensemble_id来标识SMT区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将目标IP地址和目标UDP端口号通知给接收系统,可以对相应的数据(即,目标IP地址和目标UDP端口号)进行解析,而无需使得接收系统请求其它的附加信息。
图2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利用FIC和SMT来访问虚拟信道的流程图。
更具体地说,对物理信道进行调谐(S501)。并且当确定了在所调谐的物理信道中存在MH信号时(S502),解调相应的MH信号(S503)。另外,根据解调后的MH信号以子帧为单位来对FIC段进行成组(S504和S505)。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FIC段插入到数据组中,从而进行发送。更具体地说,对应于各个数据组的FIC段描述了关于相应的数据组所属的MH系综的业务信息。当以子帧为单位来对FIC段进行成组并随后对其解交织时,可以获得关于用于发送相应FIC段的物理信道的全部业务信息。因此,在调谐过程后,接收系统可以在子帧周期内获得关于相应物理信道的信道信息。一旦在S504和S505中对FIC段进行了成组,则识别出用于发送相应FIC段的广播流(S506)。例如,通过对将FIC段成组而构成的FIC主体的transport_stream_id字段进行解析,可以识别出广播流。
此外,从FIC主体中提取出系综标识符、主信道号、次信道号、信道类型信息等(S507)。并且,通过使用提取出的系综信息,使用时间分片方法获得了仅与所指定的系综相对应的时隙,以构成系综(S508)。
随后,解码与所指定的系综相对应的RS帧(S509),并打开用于接收SMT的IP套接字(socket)(S51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给出的示例,在将目标IP地址与目标UDP端口号包括在IP数据报中的情况下,将SMT封装到UDP。更具体地说,首先将SMT分段成预定数量的区段,随后将其封装到UDP报头,最后封装到IP报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将目标IP地址和目标UDP端口号通知给接收系统,接收系统可以对SMT区段和各个SMT区段的描述符进行解析,而无需请求其它附加信息(S511)。
SMT区段提供了关于包含在MH系综(其包括相应的SMT区段)中的全部虚拟信道的信令信息。将描述了MH系综的至少一个SMT区段包括在该相应MH系综中所包括的各个RS帧中。另外,通过包括在各个区段中的ensemble_id来标识各个SMT区段。
此外,各个SMT提供关于属于相应MH系综(其包括各个SMT)的各个虚拟信道的IP访问信息。最后,SMT提供了对于服务相应的虚拟信道所需的IP流成分级别信息。
因此,通过使用从SMT解析出的信息,可以访问属于请求接收的虚拟信道的IP流成分(S513)。因此,可以将与相应的虚拟信道相关联的业务提供给用户(S514)。
同时,本发明使得能够利用待发送的IP信令信道来发送描述了业务访问所需要的信令信息的信令表。
更具体地说,将具有公知的IP地址和公知的端口号的IP流指定给系综。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这被称为IP信令信道。
IP信令信道发送至少一个信令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以下表中的至少一个信令表:业务映射表(SMT,service map table)、系统时间表(STT,system time table)、分级区域表(RRT,rating region table)、指南访问表(GAT,guide access table)、未来事件表(FET,future event table)、和小区信息表(CIT,cell informationtable)。这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呈现的信令表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示例。因此,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可以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的示例性信令表。
SMT提供关于系综级别的信令信息。此外,各个SMT提供属于包括各个SMT的相应系综的各个虚拟信道的IP访问信息。此外,SMT提供相应的虚拟信道的业务所需要的IP流成分级别信息。
STT发送关于当前数据的信息和定时信息。同时,当在移动状态下和在扩展的地区(如,北美)使用数字广播接收系统时,接收系统的位置可能偏离到时区外。STT可用于通知这样的偏离。
RRT发送关于节目分级的地区和鉴定机构的信息。更具体地说,RRT提供了内容建议分级信息。
GAT提供服务指南(SG)获取信息。并且,GAT通过发送GAT的相应MH系综提供发送SG的SG提供商的信息。
FET提供与将来使用的事件相关联的信息。更具体地说,FET是可选的,并且提供关于通过包括在发送FET的相应MH系综中的虚拟信道来发送的未来事件的信息。
CIT提供各个小区的与广播信号的频域相对应的信道信息。这里,小区是指基于多频网络(MFN,multi-frequency network)环境(或情况)中的物理频率受到发射机作用(或影响)的范围。更具体地说,CIT提供关于当前发射机(或发送系统)中相邻小区的载波频率的信息。因此,基于CIT信息,接收机(或接收系统)能够从一个发射机(或激励器)的覆盖区域向另一个发射机(或激励器)的覆盖区域进行传播。
本发明将各个信令表都封装到UDP报头,并且将经过UDP封装的信令表封装到IP报头。因此,可以通过IP信令信道来发送经过处理的信令表。在该情况下,还通过IP信令信道来发送与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的多个信令表相对应的多个UDP/IP包。
另外,本发明将各个信令表识别(或区分)到至少一个传输单位。之后,将各个传输单位封装到UDP报头,并且随后封装到IP报头,由此通过IP信令信道来进行发送。
这里,传输单位可以对应于区段。并且,可以将一个信令表分割成多个区段,其中可以将各区段用作传输单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将各个信令表分割成至少一个区段。随后,将各个区段封装到UDP/IP报头,由此通过IP信令对各区段进行发送。在该情况下,正在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的UDP/IP包的数量可以基于正在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的信令表的数量和各个信令表中的区段的数量而变化。此处,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的全部UDP/IP包都具有相同数量的公知目标IP地址和公知目标UDP端口号。例如,当假设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SMT、RRT、和STT时,发送SMT、RRT、和STT的UDP/IP包的目标IP地址彼此相同且发送SMT、RRT、和STT的UDP/IP包的目标UDP端口号彼此相同。此外,目标IP地址与目标UDP端口号分别地对应于公知的值,即,接收系统基于接收系统与发送系统之间的协定而预知的值。因此,通过IP信令信道接收的各个信令表都可以通过表标识符(例如,table_id、table_id_extension)来区分(或识别)。
可以将IP信令信道指定(或分配)给与各个系综相对应的RS帧内的至少一个MH TP。更具体地说,基于正在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的数据量,可以将各个信令表指定给单个MH TP并随后发送,或者可以将各个信令表指定给多个MH TP并随后发送。另外,可以通过主RS帧和辅RS帧中的至少一个来发送IP信令信道。这里,可以将RS帧划分成主RS帧和辅RS帧。在该情况下,可以基于相应的数据的重要程度来划分主RS帧和辅RS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被指定给相应的数据组内的区域A/B的RS帧称为“主RS帧”,而将被指定给相应的数据组内的区域C/D的RS帧称为“辅RS帧”。另外,一个系综对应于一个RS帧。更具体地说,主系综对应于主RS帧,而辅系综对应于辅RS帧。因此,基于相应的信令表的重要程度,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IP信令信道仅指定给主RS帧、仅指定给辅RS帧、或者既指定给主RS帧也指定给辅RS帧。
图25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IP信令信道的一种示例性结构。更具体地说,图25例示了与MH系综K相对应的RS帧中的IP信令信道结构。多个UDP/IP包构成了被分配给RS帧的部分区域的IP信令信道。这里,各个UDP/IP包都共享相同的公知目标地址和相同的公知目标UDP端口号。通过IP信令信道的UDP/IP包发送了多个信令表,该多个信令表中的每一个都描述了业务访问所需要的相应的信令信息。此处,在各个UDP/IP包的有效载荷中可以包括至少一组区段数据。另外,不能够将属于不同的信令表的区段数据包括在单个UDP/IP包的有效载荷中。此外,通过相应的表标识符来区分(或识别)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的信令表。这里,表标识符可以包括存在于相应的表或表区段的报头中的table_id。并且,当需要时,可以通过进一步参考table_id_extension来区分信令表。
这里,接收系统可以使用表区段内的table_id字段、section_number字段、last_section_number字段来确定信令表只由一个区段还是由多个区段构成。另外,当分别地去除了IP信令信道中的各个UDP/IP包的IP报头和UDP报头时,并且当区段在报头去除处理后具有相同的表标识符时,可以完成相应的信令表。例如,当采集了具有被指定给SMT的表标识符的区段时,可以完成该SMT。此后,将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能够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的信令表中的某些信令表的示例性语法结构。
图26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被发送到IP信令信道的多个信令表中的STT区段的一种示例性语法结构。参照图26,可以将标识STT的标识符设置成table_id字段,该字段对应于表标识符。这里,section_syntax_indicator字段对应于定义了STT区段格式的指示符。private_indicator字段表示STT属于哪一个专用区段。section_length字段表示STT的区段长度。version_number字段表示STT的版本号。section_number字段表示当前STT区段的区段号。last_section_number字段表示STT的最后的区段号。
system_time字段表示系统时间。更具体地说,system_time字段表示从1980年1月6日00:00:00 UTC开始计数的GPS秒的数量。因此,system_time字段对应于基于协调世界时(UTC)的时间信息。GPS_UTC_offset字段表示以秒为单位的GPS时间与UTC时间的差异。为了将GPS时间转换成UTC时间,从GPS时间中减去了GPS_UTC_offset字段值。针对韩国在采用被称为“夏令时”的夏时制期间的特定时间段考虑使用daylight_saving字段。time_zone_offset_polarity字段表示发送系统所在的时区的时间是快于UTC时间还是慢于UTC时间。time_zone_offset字段表示发送系统所在的时区的时间偏差。STT区段还可以包括描述与STT相关联的附加信息的描述符。
图2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被发送到IP信令信道的多个信令表中的RRT区段的一种示例性语法结构。参照图27,可以将标识RRT的标识符设置成table_id字段,该字段对应于表标识符。这里,section_syntax_indicator字段对应于定义了RRT区段格式的指示符。private_indicator字段表示RRT属于哪一个专用区段。section_length字段表示RRT的区段长度。version_number字段表示RRT的版本号。section_number字段表示当前RRT区段的区段号。last_section_number字段表示RRT的最后的区段号。
rating_region_name_length字段表示跟随其后的rating_region_name_text()字段的总长度。rating_region_name_text()字段使用多字符串结构来表示广播节目的分级区域名称。dimensions_defined字段表示在当前RRT区段中定义的尺度的数量。dimensions_name_length字段表示跟随其后的dimension_name_text()字段的总长度。dimension_name_text()字段使用多字符串结构来表示在循环语句中描述的尺度名称。graduated_scale字段表示相应的尺度是否携带了具有改变的分级值的比例尺。
values_defined字段表示在相应的尺度中定义的值的数量。abbrev_rating_value_length字段表示跟随其后的abbrev_rating_value_text()字段的总长度。abbrev_rating_value_text()字段使用多字符串结构表示特定的分级值的缩写名称。rating_value_length字段表示跟随其后的rating_value_text()字段的总长度。rating_value_text()字段使用多字符串结构表示特定的分级值的完整名称。RRT区段还可以包括描述与RRT相关联的附加信息的描述符。
图28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被发送到IP信令信道的多个信令表中的CIT区段的一种示例性语法结构。参照图28,可以将标识CIT的标识符设置成table_id字段,该字段对应于表标识符。这里,section_syntax_indicator字段对应于定义了CIT区段格式的指示符。private_indicator字段表示CIT属于哪一个专用区段。section_length字段表示CIT的区段长度。version_number字段表示CIT的版本号。section_number字段表示当前CIT区段的区段号。last_section_number字段表示CIT的最后的区段号。
num_cells_in_section字段对应于在CIT中定义的小区的数量。这里,在CIT中定义的小区的数量可以与发射机(或发送系统)的数量相同。广播站可以在CIT中定义关于发射广播节目的全部发射机的信息。cell_id字段对应于根据各个发射机的信号发射地区(或区域)来识别(或区分)小区的标识符。这里,各个小区都可以与各个广播站的发射机相匹配。num_channels_in_cell字段表示由各个发射机发射的广播信道的数量。num_channels_in_cell字段还可以对应于关于由各个发射机发射的物理信道的虚拟信道的总的数量。基于各个num_channels_in_cell字段的值,CIT区段可以包括major_channel_number字段、minor_channel_number字段、carrier_frequency字段、和描述符字段。
图29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被发送到IP信令信道的多个信令表中的GAT区段的一种示例性语法结构。参照图29,可以将标识GAT的标识符设置成table_id字段,该字段对应于表标识符。这里,图29的GAT向table_id_extension字段的位置指定了8比特的ensemble_id字段和8比特的GAT_protocol_version字段,使得可以在通过IP信令信道接收GAT时使用刚刚指定的字段作为用于标识GAT的其中一个表标识符。如图29所示,section_syntax_indicator字段对应于定义了GAT区段格式的指示符。private_indicator字段表示GAT属于哪一个专用区段。section_length字段表示GAT的区段长度。
ensemble_id字段是8比特字段,该字段对应于与相对应的MH系综相关联的ID值。这里,ensemble_id字段被指定了范围为从‘0x00’到‘0x3F’的值。优选地,根据MH物理层子系统的基带处理器传送的TPC数据的parade_id得出ensemble_id的值。当通过主RS帧发送(或由主RS帧承载)相应的MH系综时,值‘0’可以用作最高有效位(MSB),而余下的7个比特(即,最低有效的7位)可用作相关联的MH队列的parade_id值。或者,当通过辅RS帧发送(或由辅RS帧承载)相应的MH系综时,值‘1’可以用作最高有效位(MSB),而余下的7个比特(即,最低有效的7位)可用作相关联的MH队列的parade_id值。GAT_protocol_version字段表示相应的GAT的协议版本。
version_number字段表示GAT的版本号。section_number字段表示当前GAT区段的区段号。last_section_number字段表示GAT的最后的区段号。num_SG_providers字段表示在当前的GAT区段中描述的SG提供商的数量。SG_provider_id字段表示能够标识各个SG提供商的唯一的指示符。SG_provider_name_length字段表示跟随其后的SG_provider_name_text()字段的总长度。SG_provider_name_text()字段表示相应的SG提供商的名称。source_IP_address字段表示发送(或传送)SG进入点的FLUTE会话的源IP地址。SG_entry_target_IP_address字段表示发送SG进入点的FLUTE会话的目标IP多播地址。SG_entry_target_UDP_port_num字段表示关于发送SG进入点的相应IP流的指定的UDP端口号。TSI字段表示用以发送SG进入的FLUTE会话的传输会话标识符(TSI:Transport Session Identifier)。
图30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被发送到IP信令信道的多个信令表中的FET区段的一种示例性语法结构。参照图30,可以将标识FET的标识符设置成table_id字段,该字段对应于表标识符。这里,图30的FET向table_id_extension字段的位置指定了8比特的ensemble_id字段和8比特的FET_protocol_version字段,使得可以在通过IP信令信道接收FET时使用刚刚指定的字段作为用于标识FET的其中一个表标识符。如图30所示,section_syntax_indicator字段对应于定义了FET区段格式的指示符。private_indicator字段表示FET属于哪一个专用区段。section_length字段表示FET的区段长度。
ensemble_id字段是8比特字段,该字段对应于与相对应的MH系综相关联的ID值。这里,ensemble_id字段被指定了范围为从‘0x00’到‘0x3F’的值。优选地,根据MH物理层子系统的基带处理器传送的TPC数据的parade_id得出ensemble_id字段的值。当通过主RS帧发送(或由主RS帧承载)相应的MH系综时,值‘0’可以用作最高有效位(MSB),而余下的7个比特(即,最低有效的7位)可用作相关联的MH队列的parade_id值。或者,当通过辅RS帧发送(或由辅RS帧承载)相应的MH系综时,值‘1’可以用作最高有效位(MSB),而余下的7个比特(即,最低有效的7位)可用作相关联的MH队列的parade_id值。FET_protocol_version字段表示相应的FET的协议版本。
version_number字段表示FET的版本号。section_number字段表示当前FET区段的区段号。last_section_number字段表示FET的最后的区段号。num_channels字段表示在当前FET区段中描述的虚拟信道的数量。service_id字段对应于标识虚拟信道的标识符,该虚拟信道发送在相应的FET区段中描述的事件。num_events_in_channel字段表示关于在相应的FET区段中描述的虚拟信道的事件的数量。这里,当num_events_in_channel字段的值等于‘0’时,相应的FET区段中描述的事件不存在。MH_event_id字段对应于能够标识相应的事件的标识符。future_event_start_time字段表示未来事件的开始时间。future_event_duration字段表示未来事件的持续时间。title_length字段表示跟随其后的title_text()字段的总长度。title_text()字段表示相应事件的标题。FET区段还可以包括描述与FET相关联的附加信息的描述符。
如上所述,当不仅使用table_id字段而且使用table_id_extension字段作为标识信令表的表标识符时,各个信令表还可以包括table_id_extension字段。这里,table_id_extension字段可以被指定16个比特。并且优选地,在各个信令表中将table_id_extension字段设置在section_length字段之后。在该情况下,table_id_extension字段的值可以表示图29和图30所示的各个信令表的系综标识符(即,8比特的ensemble_id字段)和协议版本(即,8比特的protocol_version字段)。
此后,将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接收和访问IP信令信道的处理。更具体地说,在图1的数字广播接收系统中,RS帧解码器170和180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地对输入的RS帧进行解码。接着,经过解码的RS帧被输出到各个RS帧处理机211和212。随后,各个RS帧处理机211和212分别地以行为单位来分割输入的RS帧,以构建MH TP。之后,将MH TP输出到MH-TP处理机213。MH-TP处理机213从分别从RS帧处理机211和212接收到的各个MH TP中提取出报头。随后,MH-TP处理机213确定在相应的MH TP中包括的数据。因此,如果确定的数据对应于IP数据报,则将相应的数据输出到IP网络栈220。
此处,由于IP信令信道包括公知的目标IP地址和公知的目标UDP端口号,因此已经向IP网络栈220通知了IP信令信道的目标IP地址和目标UDP端口号。因此,IP网络栈220无需请求任何单独的信息地访问IP信令信道,由此采集通过IP信令信道而接收到的IP数据报。随后,IP网络栈220从采集的IP数据报中去除IP报头和UDP报头,随后将经过处理的IP数据报输出到SI处理机240。SI处理机240可以使用表标识符来区分(或识别)各个信令表或各个信令表区段。另外,SI处理机240采集具有相同的表标识符的区段以完成相应的信令表。之后,SI处理机240解析完成的信令表并将处理后的结果存储到存储单元290。这里,SI处理机240可以以信令表为单位执行解析处理,或者以信令表区段为单位执行解析处理。
图3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IP信令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更具体地说,IP网络栈220打开IP套接字以接收IP信令信道(S70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了多个信令表,各个携带了关于IP数据报的目标IP地址和目标UDP端口号的信令表都被封装到IP/UDP。此处,被发送到IP信令信道的各个UDP/IP包都具有相同的公知的目标IP地址和公知的目标UDP端口号。例如,当假设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SMT、RRT、和STT时,分别发送SMT、RRT、和STT的全部UDP/IP包都具有相同的目标IP地址和目标UDP端口号。另外,目标IP地址与目标UDP端口号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地被指定了公知的值(即,数字广播接收系统基于接收系统与发送系统之间的协定而预知的值)。
当在步骤701中打开IP套接字时,采集了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的IP数据报(S702)。此处,由于IP信令信道包括公知的目标IP地址和公知的目标UDP端口号,因此IP网络栈220已经被通知了IP信令信道的目标IP地址和目标UDP端口号。因此,IP网络栈220无需任何单独的信息地访问IP信令信道,由此采集通过IP信令信道而接收到的IP数据报(即,信令表信息)。随后,通过使用各个表标识符来识别采集的信令表信息,恢复了各个信令表和各个信令表区段(S703)。之后,解析各个恢复的信令表或信令表区段。并且,将解析结果存储在存储单元290中或者将解析结果输出到需要解析结果的块(S704)。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数字广播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向各个系综指定具有公知的目标IP地址和公知的目标UDP端口号的IP信令信道。随后,本发明通过IP信令信道发送描述了业务访问所需要的信息的信令表。因此,在构成系综之后,根据本发明的数字广播接收系统为具有相应的公知目标IP地址和公知的目标UDP端口号的IP流打开IP套接字。更具体地说,该数字广播接收系统可以无需请求任何单独的信息地访问IP信令信道。此外,通过使用包括在各个信令表的报头中的表标识符,根据本发明的数字广播接收系统能够从相应的IP流中发现(或定位)期望的信令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发明中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它们的等同范围内的修改例和变型例。
同时,结合本发明的‘最佳模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模式。
在广播和通信领域中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装置的实施方式。

Claims (12)

1.一种接收系统,该接收系统包括:
基带处理器,其接收包括移动业务数据和主业务数据的广播信号,其中所述移动业务数据构成里德-所罗门RS帧,并且其中所述RS帧包括移动业务数据和网际协议IP信令信道,在该IP信令信道中包括有预定的IP访问信息;
IP网络栈,其使用所述IP访问信息从所述RS帧访问所述IP信令信道,由此采集通过所述IP信令信道接收到的信令表信息;以及
处理机,其基于通过所述IP信令信道接收到的各个信令表的表标识符来识别和解析所采集的信令表信息,由此存储解析出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系统,其中,所述IP访问信息包括目标IP地址和目标UDP端口号,并且其中通过所述IP信令信道发送的各个UDP/IP包的所述目标IP地址彼此相同,并且通过所述IP信令信道发送的各个UDP/IP包的所述目标UDP端口号彼此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系统,其中,所述信令表的传输单位对应于区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系统,其中,所述IP信令信道发送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提供关于系综级别的信道构成信息的业务映射表SMT、提供时间相关信息的业务时间表STT、提供分级相关信息的分级区域表RRT、和提供小区相关信息的小区信息表CI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系统,其中,基于相应的信令表的重要程度,通过主RS帧与辅RS帧中的至少一个来接收所述IP信令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系统,其中,所述基带处理器还包括:
已知序列检测器,其检测被线性地插入构成所述RS帧的至少一个数据组中的已知数据序列,并且
其中,检测到的已知数据序列用于对所述移动业务数据进行信道均衡。
7.一种在接收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包括移动业务数据和主业务数据的广播信号,其中所述移动业务数据构成里德-所罗门RS帧,并且其中所述RS帧包括移动业务数据和网际协议IP信令信道,在该IP信令信道中包括有预定的IP访问信息;
使用所述IP访问信息从所述RS帧访问所述IP信令信道,由此采集通过所述IP信令信道接收到的信令表信息;以及
基于通过所述IP信令信道接收到的各个信令表的表标识符来识别和解析所采集的信令表信息,由此存储解析出的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IP访问信息包括目标IP地址和目标UDP端口号,并且其中通过所述IP信令信道发送的各个UDP/IP包的所述目标IP地址彼此相同,并且通过所述IP信令信道发送的各个UDP/IP包的所述目标UDP端口号彼此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令表的传输单位对应于区段。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IP信令信道发送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提供关于系综级别的信道构成信息的业务映射表SMT、提供时间相关信息的业务时间表STT、提供分级相关信息的分级区域表RRT、和提供小区相关信息的小区信息表CIT。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相应的信令表的重要程度,通过主RS帧与辅RS帧中的至少一个来接收所述IP信令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广播信号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被线性地插入构成所述RS帧的至少一个数据组中的已知数据序列,并且
其中,检测到的已知数据序列用于对所述移动业务数据进行信道均衡。
CN200880112816.6A 2007-08-24 2008-08-25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64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5771407P 2007-08-24 2007-08-24
US60/957,714 2007-08-24
US97408407P 2007-09-21 2007-09-21
US60/974,084 2007-09-21
US97737907P 2007-10-04 2007-10-04
US60/977,379 2007-10-04
US4450408P 2008-04-13 2008-04-13
US61/044,504 2008-04-13
US7668608P 2008-06-29 2008-06-29
US61/076,686 2008-06-29
KR10-2008-0082951 2008-08-25
PCT/KR2008/004980 WO2009028856A1 (en) 2007-08-24 2008-08-25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in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KR1020080082951A KR20090021123A (ko) 2007-08-24 2008-08-25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6446A true CN101836446A (zh) 2010-09-15
CN101836446B CN101836446B (zh) 2012-07-04

Family

ID=40688260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319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6449B (zh) 2007-08-24 2008-08-25 数字广播接收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088011319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6450B (zh) 2007-08-24 2008-08-25 数字广播系统和数字广播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CN20088011280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6452B (zh) 2007-08-24 2008-08-25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CN20088011279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6445B (zh) 2007-08-24 2008-08-25 数字广播接收机和控制数字广播接收机的方法
CN20088011281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6447B (zh) 2007-08-24 2008-08-25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CN200880112722.9A Pending CN101836444A (zh) 2007-08-24 2008-08-25 数字广播接收机和控制该数字广播接收机的方法
CN20088011281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6446B (zh) 2007-08-24 2008-08-25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319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6449B (zh) 2007-08-24 2008-08-25 数字广播接收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088011319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6450B (zh) 2007-08-24 2008-08-25 数字广播系统和数字广播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CN20088011280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6452B (zh) 2007-08-24 2008-08-25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CN20088011279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6445B (zh) 2007-08-24 2008-08-25 数字广播接收机和控制数字广播接收机的方法
CN20088011281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6447B (zh) 2007-08-24 2008-08-25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CN200880112722.9A Pending CN101836444A (zh) 2007-08-24 2008-08-25 数字广播接收机和控制该数字广播接收机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75413B2 (zh)
KR (33) KR101556127B1 (zh)
CN (7) CN101836449B (zh)
CA (3) CA2697486C (zh)
MX (4) MX201000214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4203A (zh) * 2014-04-30 2016-11-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广播信号发送装置、广播信号接收装置、广播信号发送方法、和广播信号接收方法
CN109792395A (zh) * 2016-09-30 2019-05-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3438517A (zh) * 2015-07-06 2021-09-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处理广播数据的方法、接收系统和发送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14872B2 (en) 2007-08-24 2012-07-03 Lg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in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KR101556127B1 (ko) 2007-08-24 2015-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WO2009038402A1 (en) 2007-09-21 2009-03-26 Lg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in the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KR101559771B1 (ko) 2007-09-21 2015-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WO2010114304A2 (en) * 2009-03-31 2010-10-07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tting / receiv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broadcast signal in transmitting / receiving system
KR101585530B1 (ko) * 2009-07-16 2016-01-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기 및 그 단말기에서 프레임 수신 방법
KR101566967B1 (ko) * 2009-09-10 2015-1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디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32212B1 (ko) * 2009-10-07 2016-07-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수신 시스템 및 방송 신호 처리 방법
KR101643616B1 (ko) * 2009-11-06 2016-07-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바일 서비스 수신 방법 및 모바일 서비스 수신기
WO2011062385A2 (ko) * 2009-11-17 2011-05-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방송 수신 장치
EP2503779A4 (en) 2009-11-18 2013-04-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BROADCAST SIGNAL AND BROADCAST RECEIVER USING THIS METHOD
US8315333B2 (en) * 2010-01-28 2012-11-20 Lg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igital broadcast signal
DE112011101554T5 (de) * 2010-05-04 2013-0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gitalrundfunksender, Digitalrundfunkempfänger und Verfahren zum Konfigurieren und Verarbeiten von Streams hiervon
US8978083B2 (en) 2011-01-19 2015-03-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broadcast service, method for receiving a broadcast service,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broadcast service
CA2827384C (en) * 2011-02-15 2017-11-07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broadcasting service
EP2720456A4 (en) 2011-06-07 2015-01-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ROADCASTING SERVICE AND RECEIVER DEVICE THEREOF
US9060151B2 (en) 2011-06-16 2015-06-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broadcast service, method for receiving a broadcast service,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broadcast service
KR101654439B1 (ko) * 2011-09-23 2016-09-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서비스 수신 방법 및 그 수신 장치
KR101401661B1 (ko) * 2012-12-26 2014-06-02 전자부품연구원 Dlna시스템에서의 사용자 콘텐츠 관리 장치 및 콘텐츠 서비스 처리 방법
CA2898429A1 (en) * 2013-02-03 2014-08-07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rgent alarm service through broadcas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5359510B (zh) * 2013-07-05 2018-11-20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广播信号的装置和方法、接收广播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A2917516C (en) 2013-07-14 2018-04-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in hybrid broadcasting system
KR102130151B1 (ko) * 2013-07-22 2020-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및 그 신호 처리 방법
US9742609B2 (en) 2013-08-01 2017-08-22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KR102288500B1 (ko) * 2013-08-05 2021-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790529B1 (ko) 2013-08-08 2017-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EP3190764A4 (en) * 2014-09-03 2018-04-25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broadcast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roadcast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WO2016039555A1 (ko) * 2014-09-11 2016-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WO2016039571A1 (ko) * 2014-09-11 2016-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US10715859B2 (en) 2014-10-12 2020-07-1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method of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EP3220649A4 (en) * 2014-11-13 2018-06-20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KR101823486B1 (ko) 2014-12-10 2018-03-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MX368831B (es) 2014-12-17 2019-10-18 Sony Corp Aparato de transmisión, método de transmisión, aparato de recepción y método de recepción.
KR101911275B1 (ko) 2014-12-31 2018-10-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WO2016114510A1 (ko) * 2015-01-18 2016-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WO2016129868A1 (ko) 2015-02-10 2016-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WO2016186390A1 (ko) * 2015-05-15 2016-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US10498792B2 (en) 2015-05-17 2019-12-03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US10917669B2 (en) 2015-09-07 2021-02-09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broadcast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roadcast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WO2017126933A1 (ko) * 2016-01-22 2017-07-27 엘지전자(주) 방송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WO2017146537A1 (ko) * 2016-02-25 2017-08-31 엘지전자(주) 방송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1846876B1 (ko) 2016-10-24 2018-05-24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파워트레인
CN110430462B (zh) * 2019-08-02 2021-08-31 福州大学 基于uhd解码器的快速自动设置方法
CN112188276A (zh) * 2020-09-30 2021-01-05 海信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频道切换方法及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5980B2 (ja) * 1996-04-15 2002-03-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番組情報構成方法および番組情報構成装置
US5754651A (en) * 1996-05-31 1998-05-19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Processing and storage of digital data and 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
US5892903A (en) * 1996-09-12 1999-04-06 Internet Security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identifying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in an open network compute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1169253A (ja) * 1997-08-22 1999-03-09 Hitachi Ltd 統合番組ガイドを有する放送受信装置
KR20010022306A (ko) 1998-05-29 2001-03-15 이데이 노부유끼 정보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및 제공 매체
US6317462B1 (en) 1998-10-22 2001-11-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MPEG video over the internet
JP3652176B2 (ja) 1999-08-13 2005-05-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ジタル放送受信装置及びその半導体デバイス
JP4250832B2 (ja) 1999-10-14 2009-04-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送出装置
JP4631235B2 (ja) 2000-08-25 2011-0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放送送信方法、デジタル放送送信装置、並びに、デジタル放送受信装置
KR100674423B1 (ko) * 2001-01-19 2007-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송/수신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JP2003032640A (ja) * 2001-07-19 2003-01-31 Nippon Hoso Kyokai <Nhk> 番組特定情報送出装置、及び番組特定情報伝送システム
GB0119569D0 (en) 2001-08-13 2001-10-03 Radioscape Ltd Data hiding in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
KR20030030175A (ko) 2001-10-09 2003-04-18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디스크립터를 사용하는 디지털 방송 수신기
JP2003134117A (ja) * 2001-10-22 2003-05-09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Ip電話機、コールマネージャおよびip電話機のipアドレス取得方法
KR100440687B1 (ko) 2001-11-02 2004-07-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디지털 케이블 방송의 정보 송수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6909753B2 (en) 2001-12-05 2005-06-2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mbined MPEG-4 FGS and modulation algorithm for wireless video transmission
JP3916542B2 (ja) * 2002-10-07 2007-05-16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アドレス割当システム
KR100920723B1 (ko) * 2002-10-08 2009-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적환경변화에 적응가능한 단일반송파 전송시스템 및 그방법
KR100920726B1 (ko) 2002-10-08 2009-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일반송파 전송시스템 및 그 전송방법
AU2003303166A1 (en) 2002-12-20 2004-07-1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layered media data
DE60329630D1 (de) * 2003-01-21 2009-11-19 Nokia Corp Verfahren, system und netzwerkeinheit zur bereitstellung digitaler breitbandübertragung
EP1463309A1 (fr) * 2003-03-26 2004-09-29 THOMSON Licensing S.A. Traitement d'un format de flux de données pour la réception audiovisuelle mobile
GB2406483A (en) 2003-09-29 2005-03-30 Nokia Corp Burst transmission
KR100553540B1 (ko) * 2003-10-31 2006-0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오디오/멀티미디어 방송 수신기
KR20050042377A (ko) 2003-11-03 2005-05-09 주식회사 이머텍 저속채널의 스트리밍 서비스를 위한 데이터 분할 전송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0565646B1 (ko) * 2003-12-19 2006-03-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Dmb 수신기에서 서비스 컴포넌트 동기화 방법
KR100565900B1 (ko) 2003-12-26 2006-03-3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디지털 텔레비젼 방송신호를 디지털 라디오 방송신호로변환하는 방송신호 변환 장치 및 그 방법
FR2864869A1 (fr) * 2004-01-06 2005-07-08 Thomson Licensing Sa Methode de transmission de services numeriques sur un reseau et appareil mettant en oeuvre la methode
KR20050072988A (ko) * 2004-01-08 2005-07-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방송수신기에서 이동형정보단말기로의 방송콘텐츠참조정보 전송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0606827B1 (ko) * 2004-01-27 2006-08-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상 채널 테이블 데이터 구조, 전송 스트림 판별 방법, 및 방송 수신기
KR100595208B1 (ko) * 2004-03-19 2006-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Dmb 수신기 및 소비 전력 절감 방법
US7626960B2 (en) 2004-04-20 2009-12-01 Nokia Corporation Use of signaling for auto-configuration of modulators and repeaters
KR100629434B1 (ko) * 2004-04-24 2006-09-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음성/그래픽 입출력이 가능한 멀티모달 웹기반 데이터방송처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과 그를 이용한 멀티모달 웹기반데이터방송 수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0552678B1 (ko) 2004-06-10 2006-02-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데이터 패킷의 접근 지연 시간 단축을 위한 송/수신 장치및 그 방법
KR100708929B1 (ko) * 2004-07-26 2007-04-17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방송망과 지상망의 연동에 의한 방송 및 데이터 서비스제공 방법
KR100626665B1 (ko) 2004-08-03 2006-09-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아이피 기반의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방송 데이터 변환 장치및 그 방법과 그를 이용한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방송 수신시스템
KR100666981B1 (ko) 2004-08-09 2007-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수신 상태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KR100651939B1 (ko) 2004-08-18 2006-1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수신기 및 디코딩 방법
KR100689443B1 (ko) * 2004-08-21 2007-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송 데이터를 저장하기 위한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송수신 방법
JP4828906B2 (ja) * 2004-10-06 2011-11-30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オーディオ放送でのビデオサービスの提供及び受信方法、並びにその装置
KR20060046333A (ko) * 2004-11-03 2006-05-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방송 정보 데이터 구조, 데이터 방송 구분 방법그리고, 데이터 방송 송수신 시스템
KR100617128B1 (ko) * 2004-11-17 2006-08-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080966B1 (ko) * 2004-11-23 2011-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0514868C (zh) * 2004-12-08 2009-07-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集成电路和接收方法
KR100702356B1 (ko) * 2004-12-10 2007-04-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서브채널 디코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방송수신방법
KR20060066444A (ko) * 2004-12-13 2006-06-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인터넷 방송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0687614B1 (ko) 2004-12-21 2007-02-27 엘지노텔 주식회사 아이피 기반 키폰 시스템의 아이피 주소 동적 할당 방법
CN100369477C (zh) * 2005-01-26 2008-02-13 乐金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数字多媒体广播接收机的频道解码器
KR100689479B1 (ko) * 2005-02-15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을 위한 전자 프로그램 가이드 제공 방법
KR100697187B1 (ko) 2005-04-08 2007-03-22 (주) 엘지텔레콤 이동통신망과 연동된 지상파 dmb의 양방향 방송 서비스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763184B1 (ko) * 2005-07-07 2007-10-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의 전송 상황과 비디오 정보의 중요도에 따라인코딩 및 전송을 제어하여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0606804B1 (ko) 2005-07-18 2006-08-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주기적인 채널 갱신을 통한 자동채널을 전환하는 방송용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관리 방법
KR100713481B1 (ko) 2005-08-01 2007-04-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송 채널의 전환을 위한 채널 맵을 생성하는 디지털 방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724890B1 (ko) * 2005-09-05 2007-06-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브이비-에이치 수신기에서 리드-솔로몬 복호를 위한프레임 경계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멀티프로토콜 캡슐화-순방향 에러 정정 복호 방법
US7565506B2 (en) 2005-09-08 2009-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content based on receivers characteristics
KR100754676B1 (ko) 2005-09-21 2007-09-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수신 단말기의 전자 프로그램 가이드 데이터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JP4643406B2 (ja) 2005-09-27 2011-03-02 株式会社東芝 放送受信装置
KR101191181B1 (ko) * 2005-09-27 2012-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의 송/수신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구조
KR100736051B1 (ko) * 2005-10-17 2007-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가적인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방송 기능을 제공하는 장치 및방법
US8320819B2 (en) * 2005-11-01 2012-11-27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TV channel and service access filtering
KR101199369B1 (ko) * 2005-11-25 2012-1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처리 방법
KR101191182B1 (ko) * 2005-11-26 2012-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처리 방법
KR101208504B1 (ko) 2005-12-27 2012-1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처리 방법
KR20070075549A (ko) 2006-01-13 2007-07-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처리 방법
KR100800674B1 (ko) * 2006-01-24 2008-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서비스 번호 정보를 제공하는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방송 시스템
KR100850577B1 (ko) * 2006-01-27 2008-08-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멀티데이터 처리장치 및 방법
KR100819259B1 (ko) * 2006-02-01 2008-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방송 시스템에서의 통지 메시지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0771631B1 (ko) 2006-05-23 2007-10-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시스템 및 방송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방법
KR101405966B1 (ko) * 2007-06-26 2014-06-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KR101513028B1 (ko) * 2007-07-02 2015-04-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수신기 및 방송신호 처리방법
KR101556123B1 (ko) * 2007-07-25 2015-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KR101486373B1 (ko) * 2007-07-29 2015-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US8214872B2 (en) * 2007-08-24 2012-07-03 Lg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in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KR101556127B1 (ko) 2007-08-24 2015-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CA2695548C (en) * 2007-08-24 2013-10-15 Lg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in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EP2654266B1 (en) * 2008-06-07 2018-12-12 Coherent Logix Incorporated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use with multimedia stream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4203A (zh) * 2014-04-30 2016-11-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广播信号发送装置、广播信号接收装置、广播信号发送方法、和广播信号接收方法
CN113438517A (zh) * 2015-07-06 2021-09-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处理广播数据的方法、接收系统和发送系统
CN113438517B (zh) * 2015-07-06 2023-02-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处理广播数据的方法、接收系统和发送系统
CN109792395A (zh) * 2016-09-30 2019-05-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11178640B2 (en) 2016-09-30 2021-11-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broadcast signaling 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21101A (ko) 2009-02-27
KR20090021135A (ko) 2009-02-27
KR20160017003A (ko) 2016-02-15
KR20090021108A (ko) 2009-02-27
CA2697485A1 (en) 2009-03-05
CN101836447B (zh) 2012-11-21
KR20090021111A (ko) 2009-02-27
KR101556128B1 (ko) 2015-09-30
MX2010002145A (es) 2010-04-07
US8375413B2 (en) 2013-02-12
KR20150070080A (ko) 2015-06-24
KR101590968B1 (ko) 2016-02-05
KR20090021126A (ko) 2009-02-27
MX2010002144A (es) 2010-04-30
KR101572871B1 (ko) 2015-11-30
KR100904432B1 (ko) 2009-06-24
KR20160100882A (ko) 2016-08-24
KR101669974B1 (ko) 2016-10-27
CN101836452B (zh) 2013-03-27
KR20090021104A (ko) 2009-02-27
KR101556130B1 (ko) 2015-09-30
CA2697485C (en) 2016-08-09
CA2697486C (en) 2017-08-22
CA2697486A1 (en) 2009-03-05
KR101556127B1 (ko) 2015-09-30
KR20090021106A (ko) 2009-02-27
CN101836446B (zh) 2012-07-04
KR101430489B1 (ko) 2014-08-18
KR20160021172A (ko) 2016-02-24
KR20090021110A (ko) 2009-02-27
KR20090021116A (ko) 2009-02-27
KR101649530B1 (ko) 2016-08-19
KR20160026931A (ko) 2016-03-09
KR20160024895A (ko) 2016-03-07
KR101556126B1 (ko) 2015-09-30
KR101435839B1 (ko) 2014-09-01
KR20150067106A (ko) 2015-06-17
KR101435842B1 (ko) 2014-09-01
KR20150056514A (ko) 2015-05-26
US20100257570A1 (en) 2010-10-07
KR20150068933A (ko) 2015-06-22
KR100908061B1 (ko) 2009-07-15
KR20090021109A (ko) 2009-02-27
KR101435841B1 (ko) 2014-09-01
KR20090021113A (ko) 2009-02-27
CA2696726A1 (en) 2009-03-05
KR101746544B1 (ko) 2017-06-13
CN101836449A (zh) 2010-09-15
KR101709512B1 (ko) 2017-02-23
CN101836444A (zh) 2010-09-15
CN101836450B (zh) 2012-07-25
KR101573727B1 (ko) 2015-12-02
KR101680680B1 (ko) 2016-11-29
KR20160138360A (ko) 2016-12-05
KR20090021127A (ko) 2009-02-27
KR20150056507A (ko) 2015-05-26
MX2010002214A (es) 2010-06-01
KR20090021102A (ko) 2009-02-27
KR101603658B1 (ko) 2016-03-16
KR20150139485A (ko) 2015-12-11
KR101680678B1 (ko) 2016-11-29
CN101836449B (zh) 2013-02-27
CN101836452A (zh) 2010-09-15
KR101556129B1 (ko) 2015-09-30
KR20150059154A (ko) 2015-05-29
CN101836445A (zh) 2010-09-15
KR20090021114A (ko) 2009-02-27
KR20150056513A (ko) 2015-05-26
KR101582149B1 (ko) 2016-01-04
KR20160120264A (ko) 2016-10-17
KR101703868B1 (ko) 2017-02-07
KR101435840B1 (ko) 2014-08-29
KR101600489B1 (ko) 2016-03-08
KR101556125B1 (ko) 2015-09-30
KR20090021112A (ko) 2009-02-27
KR20090021123A (ko) 2009-02-27
MX2010002077A (es) 2010-03-24
KR101654067B1 (ko) 2016-09-05
KR101664427B1 (ko) 2016-10-10
KR20090021115A (ko) 2009-02-27
CA2696726C (en) 2013-04-30
CN101836447A (zh) 2010-09-15
KR101615241B1 (ko) 2016-04-26
CN101836450A (zh) 2010-09-15
CN101836445B (zh) 2013-04-24
KR101600488B1 (ko) 2016-03-08
KR101461967B1 (ko) 2014-11-14
KR20090021134A (ko) 2009-02-27
KR101680679B1 (ko) 2016-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6446B (zh)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CN101785302B (zh)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CN101868971B (zh) 数字广播系统和数字广播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1785301B (zh)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CN101785304B (zh) 数字广播系统和数字广播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2301703B (zh) 发送/接收系统以及在发送/接收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US8214872B2 (en)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in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CN101785303B (zh)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CN101861731B (zh) 数字广播接收机和用于控制该数字广播接收机的方法
KR101684973B1 (ko)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WO2009028853A1 (en)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in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