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2395A - 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2395A
CN109792395A CN201780060244.0A CN201780060244A CN109792395A CN 109792395 A CN109792395 A CN 109792395A CN 201780060244 A CN201780060244 A CN 201780060244A CN 109792395 A CN109792395 A CN 109792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oadcast
duration
broadcast signaling
signaling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02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2395B (zh
Inventor
郑艳利
刘进华
汪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to CN2021112405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32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92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2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2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2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81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schedule organisation, e.g. priority, sequen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H04W68/025Indirect pa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设备。在示例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第一传输时段内的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一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一广播信令。然后,网络设备在第一持续时间和第一持续时间之后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二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中与终端设备通信。此外,网络设备在第二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一广播信令。以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由为广播信令传输而保留的长时间段所导致的中断。

Description

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涉及电信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与当前的蜂窝系统相比,新无线电(NR)系统可能需要网络设备(例如,eNB)较不频繁地发送广播信令(例如,在较长的传输时段中),以便减少网络能量消耗和不必要的残余干扰。例如,建议每10.24秒发送一次接入信息表(AIT)。因此,传输时段为10.24秒。还建议每100ms发送一次签名序列(SS)。然而,较长的传输时段带来了对接收机性能的较高要求。如果接收机不能在一个传输时段中对广播信令进行解码,则接收机必须等待下一个传输时段来执行解码。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波束成形和/或重复被认为是用于增加传输增益,以及进一步确保接收机性能和补偿较高频率中的较大路径损耗。
为了在广播信令传输中启用多个波束或重复,建议NR系统保留一个固定时间段用于波束扫描或重复传输。例如,AIT的时间段是10ms,SS的时间段是1ms。在该时间段内,网络设备连续扫描用于发送AIT或SS的波束。然而,这种固定的长时间段可能导致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所服务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中断。通信中断可能会使系统性能显著劣化,因此一般是不可接受的。此外,如果要发送一些紧急的上行链路业务信息,则用于广播传输的时间段将带来无法忍受的长时间的延迟。
此外,如果所有天线端口都用于SS/AIT传输,则还可能引起下行链路(DL)中的长时间的数据服务中断,因为数据传输和SS/AIT传输可能需要不同的波束。此外,如果在网络设备处使用数字波束成形方案,则由于DL中用于SS/AIT传输的长时间段,将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发生UL中的长时间的数据服务中断。
发明内容
一般地,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设备,以解决上面分析的至少一个问题。此外,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有关的广播方案。
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网络设备处实现的方法。根据该方法,网络设备在第一传输时段内的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一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一广播信令。然后,网络设备在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一持续时间和第二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中与终端设备通信。第二持续时间在第一持续时间之后。此外,网络设备在第二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一广播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一持续时间中沿一组波束方向中的第一波束方向发送第一广播信令,并在第二持续时间中沿该组波束方向中的第二波束方向发送第一广播信令。第一波束方向与第二波束方向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广播间隙可以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在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载波频率、在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上行链路信息(例如,包括数据和信令)的载波频率、在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信息的服务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持续时间和第二持续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第一广播信令的载波频率和第一广播信令的类型。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行链路数据的延迟要求和上行链路信息的延迟要求将影响广播信令的持续时间。因此,在设计广播方案时,可以对这些因素进行考虑。另外,可以将两个或更多个波束/重复用于相应持续时间中的传输。实际上,出于简化的目的,可以省略这些因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广播信令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签名序列、接入信息表和寻呼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在第二持续时间之后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三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一广播信令。第二持续时间和第三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等于第二持续时间和第三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第一广播方案来发送第一广播信令。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使用与第一广播方案相关联的第二广播方案,在第二传输时段内的第二传输窗口的第四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二广播信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广播信令的传输方案可以通过第一广播信令承载的信息来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广播信令可以包括签名序列,第二广播信令可以包括接入信息表。
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终端设备处实现的方法。根据该方法,终端设备确定网络设备在第一传输时段内发送的第一广播信令的第一广播方案。终端设备基于第一广播方案确定网络设备在第一传输时段之后的第二传输时段内要发送的第二广播信令的第二广播方案。作为示例,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广播信令承载的信息来确定第二广播信令的第二广播方案。然后,终端设备基于第二广播方案检测第二广播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传输时段内检测第一广播信令。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检测到的第一广播信令确定第一广播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传输时段内的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一持续时间中检测第一广播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基于第一广播方案确定广播间隙;基于广播间隙,确定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二持续时间,第二持续时间在第一持续时间之后;以及在第二持续时间中检测第一广播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在第二持续时间广播间隙中与网络设备通信。
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包含可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由此该设备可操作用于执行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有形地存储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该指令时,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通过以下描述,应意识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一方面,将分离的持续时间用于广播信令传输,并且将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用于网络设备和由网络设备服务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因此,网络设备在传输时段内的传输窗口的非连续持续时间中发送广播信令。网络设备还在广播间隙中与终端设备通信。以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由为发送广播信令而保留的长时间段所导致的中断。
在另一方面,预先确定用于传输不同广播信令的不同广播方案之间的关联或相关性。因此,终端设备基于进一步广播信令的广播方案来确定广播信令的广播方案。以这种方式,可以节省用于将广播方案通知给终端设备的信令,并且可以降低通过盲检确定广播方案的终端设备的复杂性/延迟。
应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不旨在确认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通过以下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易于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以上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中用于AIT的示例传输定时;
图3是可以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网络;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至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示例持续时间;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框图;以及
图11是适合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的简化框图。
贯穿附图,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一些示例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应理解,仅出于说明的目的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描述,并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公开,而不暗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本文中所描述的公开内容还可以以除下面描述的方式之外的各种方式实现。
在下面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中,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网络设备”指代能够提供或托管终端设备可以在其中通信的小区或覆盖范围的设备。BS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节点B(NodeB或NB)、演进节点B(eNodeB或eNB)、远程无线电单元(RRU)、无线电头端(RH)、远程无线电头端(RRH)、诸如毫微微节点、微微节点等的低功率节点。出于讨论的目的,在下文中,将参考eNB作为网络设备的示例来描述一些实施例。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终端设备”或“用户设备”(UE)指代具有无线或有线通信能力的任何设备。终端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台式电脑、移动电话、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计算机,诸如数码相机之类的图像捕获设备、游戏设备、音乐存储和回放设备、或能够进行无线或有线互联网访问和浏览等的互联网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经由设备到设备(D2D)副链路或蜂窝上行链路的车辆到外界的(V2x)通信中的车辆。出于讨论的目的,在下文中,将参考UE作为终端设备的示例来描述一些实施例,并且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术语“终端设备”和“用户设备”(UE)可以互换使用。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持续时间”指代发送信号的持续时间。术语“广播间隙”指代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不同持续时间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中不能发送广播信令。例如,如果需要在多个持续时间中广播信号,则在持续时间之间将存在不能广播信号的若干广播间隙。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广播信令”指代由网络设备广播的任何合适的信令。广播信令可以包括但不限于AIT、SS、寻呼消息和其他系统信息。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广播方案”或“广播模式”或“传输(TX)模式”指代用于发送广播信令的方案或模式,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持续时间、不同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波束成形方案,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开始时间等。出于讨论的目的,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术语“广播方案”和“广播模式”可以互换使用。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传输时段”指代定期地广播系统信息的周期。传输时段可以包含传输窗口,传输窗口完全包含在传输时段中。传输窗口可以比传输时段短或等于传输时段。此外,传输窗口可以位于传输时段中任何合适的位置处。举例来说,传输窗口的开始时间可以与传输时段的开始时间对齐。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所述”旨在还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地给出相反的指示。术语“包括”及其变体应被解读为意指“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性术语。术语“基于”应被解读为“至少部分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和“实施例”应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应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下面可以包括其他显式和隐式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值、过程或装置被称为“最低”、“最佳”、“最小”等。应意识到,这种描述旨在指示可以在许多使用的功能替代方案中进行选择,并且这种选择不需要更好、更小或者优选于其他选择。
如上所述,用于发送AIT的典型时间段(或传输时段)是10.24秒。也就是说,如果UE不能成功解码AIT,则UE必须等待10.24秒以尝试另一次检测。为了增加传输增益,在NR系统中,在广播信号的传输中使用多个波束或重复。通常,多个波束或重复占据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网络设备连续扫描用于发送AIT或SS的波束。
图1和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用于AIT的示例传输定时。如图1所示,在基于多个波束的AIT传输时段中,网络设备110使用不同的特定波束(例如,波束#0、波束#1、波束#2,...,波束#(N-1))在连续的持续时间中广播AIT。同样,如图2所示,在基于多次重复的AIT传输时段中,网络设备110发送连续持续时间中的AIT的多次重复(例如,重复#0、重复#1、重复#2,...,重复#(N-1))。
但是,长时间段可能会中断网络设备与网络设备所服务的终端设备之间的正常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通信。因此,时间段可以使系统性能显著劣化并且是不可接受的。
例如,如果在网络设备上使用模拟波束成形方案,则网络设备在用于发送广播信号的时间段内不能执行接收操作,因此不允许终端设备在上行链路(UL)中向网络设备发送任何信息。当网络设备花费长时间段来经由波束扫描和/或传输重复来发送诸如AIT或SS之类的广播信号时,所产生的上行链路服务中断可能影响正在进行的UL数据传输和随后的UL数据传输,因此是不可接受的。
特别地,在要发送一些紧急上行链路业务信息的情况下,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时间段将带来不可忍受的长时间延迟。例如,如果终端设备打算在该时间段中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或快速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反馈,则终端设备必须等待很长时间,这可能使UL传输性能和效率劣化。
此外,如果所有天线端口都用于SS/AIT传输,则还可能引起下行链路(DL)中的长时间的数据服务中断,因为数据传输和SS/AIT传输可能需要不同的波束。例如,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用于DL或UL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通常不同于用于SS/AIT传输的波束。结果是,长时间的数据服务中断可能在DL和UL两者中发生。
另外,如果在网络设备处使用数字波束成形方案,则由于DL中用于SS/AIT传输的长时间段,将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发生UL中的长时间的数据服务中断。为了避免这种长时间业务中断,需要一种更灵活的用于广播信号的传输方案。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和其他潜在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为广播传输设计的新广播方案来减少广播信令传输期间的不适当中断。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网络设备在通过广播间隙而彼此分离的持续时间中发送广播信令。以这种方式,网络设备可以使用用于广播传输的两个相邻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来与网络设备所服务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使用非连续持续时间可以显著减少由为连续发送广播信号而保留的长时间段所导致的中断。
另外,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广播模式的配置、与配置有关的信令以及用于检测广播信号的终端设备的对应过程。
图3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通信网络300。网络300包括网络设备310和三个终端设备320-1、320-2和320-3(统称为“终端设备”320)。应理解,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暗示任何限制。网络100可以包括适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任何合适数量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320可以与网络设备310通信并且经由网络设备310彼此通信。通信可以符合任何合适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TE)、LTE演进、高级LTE(LTE-A)、宽带码分多址(WCDMA)、码分多址(CDMA)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此外,可以根据当前已知的或将来开发的任何一代通信协议来执行通信。通信协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代(1G)、第二代(2G)、2.5G、2.75G、第三代(3G)、第四代(4G)、4.5G、第五代(5G)通信协议。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多个波束或重复,在由相对长的传输时段组成的连续的持续时间中发送广播信令。传输时段可能在UL和/或DL中导致不可接受的中断,因此使系统性能劣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网络设备310在分离的持续时间中发送广播信令,并且在用于广播信令的两个相邻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中与终端设备320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网络设备310处的示例方法400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在方框405处,网络设备310在传输时段(称为“第一传输时段”)内的传输窗口(称为“第一传输窗口”)的持续时间(称为“第一持续时间”)中发送广播信令(称为“第一广播信令”)。然后,在方框410处,网络设备310在第一持续时间与在第一持续时间之后第一传输窗口的另一持续时间(称为“第二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中与由网络设备310服务的终端设备320(例如,终端设备320-2、320-3)通信。网络设备310和终端设备320之间的通信可以发生在广播间隙内的任何合适的持续时间中。接下来,在方框415处,网络设备310在第二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一广播信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持续时间和第二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可以用于网络设备310与终端设备320之间的正在进行的UL数据传输和新出现的UL数据传输。广播间隙还可以用于从终端设备320到网络设备310的UL传输,例如快速ACK/NACK和快速随机接入。
以这种方式,可以在每个传输时段中,以预定模式在预定传输窗口内利用波束扫描和/或重复发送诸如AIT/SS信息比特之类的广播信令。因此,一方面,可以将两次广播时机之间的广播间隙用于网络设备310和终端设备320之间的UL/DL传输。因此,减少了由于广播信令传输引起的中断。
另一方面,在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传输时段内使用传输窗口可以使该传输时段内的其他时间段可用于其他传输,因此可以进一步避免UL/DL通信的中断。另外,考虑到终端设备320对广播信令进行盲检,较短的传输窗口可以降低处理复杂性并增加终端设备的重复增益。将在以下段落中参考图8描述终端设备320处的示例操作和特征。
在方框405和方框415处,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实现诸如AIT或SS之类广播信令的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应用波束扫描以提供第一广播信令的全向覆盖。例如,网络设备310可以使用波束扫描来执行广播。例如,在第一持续时间中,网络设备310可以沿第一波束方向发送第一广播信令。在第二持续时间中,网络设备310可以沿第二波束方向发送第一广播信令。第一波束方向和第二波束方向不同,并且两者都从一组波束方向中获得。
作为示例,如图5至图7中任一图所示,整个传输窗口可以划分为用于广播信令的多个非连续持续时间。此外,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波束可以划分为多个组。通过使用以多个波束进行的多个非连续传输来广播第一广播信令来提供第一广播信令的全向覆盖。如方框410所示,可以将用于广播信令的相邻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用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以这种方式,用于UL/DL通信的持续时间和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持续时间是交错的。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广播可以建立在传输重复的基础上。例如,在第一持续时间和第二持续时间中,网络设备310可以例如使用全向天线发送两次第一广播信令。同样,可以从传输设置(TXS)中获得重复模式。例如,每个传输窗口可以包括多个传输重复。终端设备320可以暂时解码每个传输重复或多个传输重复的组合信令。将在以下段落中参考图8详细描述终端设备320的操作。
使用波束设置(用于波束扫描选项)和传输设置(用于重复选项)概念进行系统信息分发可以避免终端设备频繁唤醒以监测并尝试检测诸如SS/AIT之类的广播信令。此外,可以减少由于DL/UL切换而引起的无线电资源分段。
另外,如果每个发射机提供一个不同波束的重复,则终端设备320不需要在发射机之间组合符号信息。然后,终端设备320不必缓冲不同重复的符号信息来尝试不同的组合。因此,可以降低由于缓冲多次重复的符号信息和针对广播信令解码的不同组合尝试而引起的用于解码广播信令的UE的复杂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通过考虑任何合适的因素来确定用于广播第一广播信令的持续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持续时间可以特定于广播信令。例如,不同的广播信令通常具有不同的消息大小和不同的质量/覆盖要求,用于发送不同广播信令的持续时间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广播信令传输的持续时间可以与广播信令的载波频率相关联。例如,广播信令可以在较短的持续时间中以较高的载波频率广播,例如较短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换句话说,较高载波频率中的广播信令的持续时间可以比较低载波频率中的广播信令的持续时间短。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持续时间还可以取决于例如网络设备310的传输功率、终端设备320的接收机方案、在网络设备310处的传输波束成形以及在终端设备320处的接收机波束成形、无线电传播环境等。
同样地,可以通过考虑任何合适的因素来确定用于广播信令的相邻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在一些实施例中,广播间隙可以与广播间隙中通信的载波频率相关联。例如,以较高载波频率发送DL数据或UL信息(包括UL信令和/或数据)的广播间隙可以比以较低载波频率发送DL数据或UL信息的广播间隙短。
在一些实施例中,广播间隙可以与无线电系统的应用场景相关联。例如,对于适于延迟敏感服务的场景,广播间隙应该短,以减少服务数据传输的延迟。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用于广播信令的相邻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可以相同。在这些实施例中,如在方框420处所示,网络设备310还可以在第二持续时间之后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三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一广播信令。第二持续时间和第三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等于第一持续时间和第二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
图5至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示例持续时间。如图所示,在这些示例中,持续时间均匀地分布在传输时段内的传输窗口中。
如图5所示,使用来自波束组(包括例如BMS 1,...,BMS n)的不同波束在不同的持续时间中发送广播信令。基于波束组的这种持续时间提供广播信令的全向覆盖的子区域。另外,在该示例中,传输窗口等于传输时段。图6中所示出的示例与图5中的示例类似,除了较短的传输窗口之外。图7示出了与图5和图6中的传输模式类似的传输模式的示例,图7的示例适于利用重复的广播信令传输。如图所示,在这些示例中,传输窗口通常位于每个广播信令传输时段的开始处。
除了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时间相关参数之外,可以设计与广播方案有关的其他参数或方面。例如,考虑到较大的覆盖范围,可能需要更高的TX波束成形增益和/或更大数量的TX重复。此外,还可以设计TTI长度、循环前缀长度、为广播信令分配的频率带宽。
根据精心设计的广播模式,不会连续发送广播信令(例如,AIT/SS)。例如,可以根据预定的模式将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持续时间和用于服务数据的持续时间进行交错。以这种方式,可以将由于广播信令传输引起的所述服务中断控制在可忍受的级别中。
为了降低用于监测广播信令的终端设备的操作复杂性并减少信令开销,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预先确定不同广播信令之间的关联或相关性。以这种方式,如果通过盲检确定了一种类型的广播信令的传输(TX)模式,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另一类型的广播信令的TX模式。在这些实施例中,如在方框425处所示,网络设备310可以在第二传输时段内的第二传输窗口的第四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二广播信令。第二广播信令的广播方案可以与第一广播信令的第一广播方案相关联地预先确定。
例如,AIT的TX模式可以取决于SS的TX模式。寻呼消息的TX模式也可以取决于SSTX模式。作为另一示例,寻呼消息的TX模式也可以由系统信息(例如AIT)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终端设备的复杂性,可以由SS序列隐含地指示一些广播信号(例如,SS)的TX模式。例如,不同的SS序列集可以指示用于SS的不同模式。因此,一旦检测到SS,终端设备就可以确定SS TX模式。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定义不同广播信令的TX模式,以便进一步简化TX模式确定的复杂性和/或减少信令开销。在一些实施例中,仅预先定义SS的TX模式,而其他广播信令的TX模式取决于SS模式。
以这种方式,可以将不同的模式用于不同的广播信令。可能需要不同广播信号的TX模式的某种相关性,以便节省将TX模式通知给终端设备的信令或降低终端设备通过盲检确定TX模式的复杂性/延迟。
因此,终端设备320可以将不同广播方案之间的关联或相关性用于不同的广播信令。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处的示例方法800的流程图。方法800可以在如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320-1处实现。出于讨论的目的,将参考图3描述方法800。
如图所示,在方框805,终端设备320-1确定第一广播信令的第一广播方案。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获得。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定义用于不同广播信令的候选TX模式。在这些实施例中,预先定义的候选TX模式可以存储在终端设备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广播信令中隐含地指示一些广播信令的TX模式。例如,SS的TX模式可以由SS序列指示。在这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320-1可以检测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广播信令。响应于在第一传输时段内的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一持续时间中检测到第一广播信令,终端设备320-1可以从第一广播信令确定第一广播方案,以便稍后与网络设备通信。
在方框810处,终端设备320-1基于第一广播方案确定第二广播信令的第二广播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可以在终端设备320-1处存储不同广播信令的TX模式之间的预定关联或相关性,因此方框810可能不是必需的。备选地,终端设备320-1可以在方框810之后,从第一广播信令的第一广播方案确定第二广播信令的第二广播方案。
举例来说,在AIT的TX模式取决于SS的TX模式的实施例中,如果例如通过信令序列确定了SS的TX模式,则可以确定AIT信令的TX模式。
在方框815处,终端设备320-1基于第二广播方案检测来自网络设备310的第二广播信令。例如,在获得SS信号之后,可以通过将SS解码为指示消息来确定AIT可能的开始位置。然后,可以利用所确定的位置和TX模式来检测AIT。注意,如果在方框810处不知道第二广播方案,则终端设备320-1可以对来自网络设备310的第二广播信令进行盲检。如果终端设备320-1知道第二广播方案,则可以节省功耗,因为它可以估计大致的时间位置以检测第二广播信令,并在等待即将到来的持续时间时休息。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具有预定广播间隙的非连续持续时间中广播该广播信令。在重复场景的这些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在方框820处,终端设备320-1可以基于第一广播方案确定广播间隙。在方框825处,终端设备320-1可以基于广播间隙确定第一持续时间之后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二持续时间。在方框830处,终端设备320-1可以在第二持续时间中检测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广播信令。
如果终端设备320-1不知道TX模式,则传输重复可导致终端设备320-1解码广播信令的额外复杂性,因为UE必须缓冲多次重复的符号信息并尝试广播信令解码的不同组合。如果基于对先前广播信号的检测可以知道第二广播信令的TX模式,则终端设备320-1确切地知道如何组合用于检测第二广播信令的符号信息。
另外,在传输重复中,终端设备320-1可以暂时解码每个TXS或多个TXS的组合信令。当终端设备320-1对广播信令进行盲检时,广播信令传输窗口的长度应该尽可能短,从而可以降低终端设备320-1的处理复杂性并且可以增加重复增益。
如上所述,在终端设备320-1确定了广播信令的TX模式之后,终端设备320-1可以确定对应的广播间隙。在成功解码第一广播信令并接入网络之后,在方框835处,终端设备320-1可以在广播间隙中与网络设备通信。
例如,终端设备320-1可以在广播间隙中监测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和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调度命令。终端设备320-1还可以根据来自网络的配置在广播间隙中发送调度请求或执行随机接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利用所设计的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模式,在非连续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中,除终端设备320-1之外,终端设备320-2和320-3也可以在DL/UL中与网络设备310通信。以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应理解,与以上参考图3至图7描述的网络设备310有关的所有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方法800并且具有类似的效果。出于简化的目的,将省略细节。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网络设备900的框图。网络设备900可以被视为如图3所示的网络设备310的示例实现方式。
如图所示,网络设备900包括:第一广播单元910,被配置为在第一传输时段内的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一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一广播信令;通信单元920,被配置为在第一持续时间和第一持续时间之后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二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中与终端设备通信;第二广播单元930,被配置为在第二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一广播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广播单元910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持续时间中,沿一组波束方向中的第一波束方向发送第一广播信令。第二广播单元930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二持续时间中,沿该组波束方向中的第二波束方向发送第一广播信令。第一波束方向与第二波束方向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广播间隙可以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在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载波频率、在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上行链路信息的载波频率、下行链路数据的延迟要求和上行链路信息的延迟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持续时间和第二持续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第一广播信令的载波频率、第一广播信令的类型、在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延迟要求以及在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上行链路信息的延迟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广播信令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签名序列、接入信息表和寻呼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900还可以包括:第三广播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二持续时间之后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三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一广播信令。第一持续时间和第二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等于第二持续时间和第三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900还可以包括:第四广播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二传输时段内的第二传输窗口的第四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二广播信令。可以与第二广播信令的第二广播方案相关联地预先确定第一广播信令的第一广播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广播信令可以包括签名序列,第二广播信令可以包括接入信息表。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的框图。终端设备1000可以被视为如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320的示例实现方式。
如图所示,终端设备1000包括:第一确定单元1010,被配置为确定网络设备在第一传输时段内发送的第一广播信令的第一广播方案;第二确定单元1020,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广播方案,确定网络设备在第一传输时段之后的第二传输时段内要发送的第二广播信令的第二广播方案;以及第一检测单元1030,被配置为基于第二广播方案检测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广播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1010可以包括:第二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一传输时段内检测第一广播信令;以及第三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检测到的第一广播信令确定第一广播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第四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广播方案确定广播间隙;第五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广播间隙,确定第一持续时间之后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二持续时间;以及第三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二持续时间中检测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广播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广播间隙可以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在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载波频率、在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上行链路信息的载波频率、下行链路数据的延迟要求和上行链路信息的延迟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持续时间和第二持续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第一广播信令的载波频率、第一广播信令的类型、在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延迟要求以及在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上行链路信息的延迟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一持续时间和第二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中与网络设备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广播信令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签名序列、接入信息表和寻呼消息。第二广播信令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签名序列、接入信息表和寻呼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广播信令可以包括签名序列,第二广播信令可以包括接入信息表。
应该理解,包括在网络设备900和终端设备1000中的单元对应于方法400和方法800的方框。因此,以上参照图3至图8描述的所有操作和特征也同样适于包括在网络设备900和终端设备1000中的单元,并且具有类似的效果。出于简化的目的,将省略细节。
网络设备900和终端设备1000中包括的单元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现,包括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软件和/或固件(例如,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来实现一个或多个单元。除了机器可执行指令之外或代替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至少部分地通过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组件来实现网络设备900和终端设备1000中的单元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但不限于,可以使用的硬件逻辑组件的例示类型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
图11是适合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1100的简化框图。设备1100可以被视为如图3所示的网络设备310或终端设备320的另一示例实现方式。因此,设备1100可以分别在网络设备310或终端设备320处,或者作为网络设备310或终端设备320的至少一部分来实现。
如图所示,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10、耦接到处理器1110的存储器1120、耦接到处理器1100的合适的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1140,以及耦接到TX/RX 1140的通信接口。存储器1110存储程序1130的至少一部分。TX/RX 1140用于双向通信。TX/RX 1140具有至少一个天线以便于进行通信,尽管实际上本申请中提及的接入节点可具有若干天线。通信接口可以表示与其他网络元件通信所必需的任何接口,例如用于eNB之间的双向通信的X2接口、用于移动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与eNB之间的通信的S1接口、用于eNB与中继节点(RN)之间的通信的Un接口或者用于eNB与UE之间的通信的Uu接口。
假设程序1130包括程序指令,当该程序指令由关联的处理器1110执行时,使设备1100能够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本文中参考图1至图5所讨论的)来操作。可以通过可由设备1100的处理器1110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或者通过硬件或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本文中的实施例。处理器1110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此外,处理器1110和存储器1120的组合可以形成适于实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处理装置1150。
存储器112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例如,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基于半导体的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和系统、光存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动存储器)来实现。尽管在设备1100中仅示出一个存储器1120,但设备1100中可以存在若干个物理上不同的存储模块。处理器1110可以是适用于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设备1100可以具有多个处理器,例如在时间上从动于与主处理器同步的时钟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
通常,可以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一些方面可以用硬件来实现,而其他方面可以用可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的固件或软件来实现。虽然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个方面被示出和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者使用一些其它的图形表示,但应意识到,本文描述的方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被实施为作为非限制示例的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它计算设备、或者它们的某种组合。
本公开还提供有形地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包括在程序模块中的可执行指令),其在设备中的目标真实或虚拟的处理器上执行,以执行如上参考图4至图5中的任一图描述的方法。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程序模块之间组合或拆分程序模块的功能。可以在本地或分布式设备内执行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存储介质和远程存储介质二者中。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将这些程序代码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以使得程序代码在被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实现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操作。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来执行,部分在机器上且部分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以上程序代码可以体现在机器可读介质上,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有形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相关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前述各项的任意适当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加具体的示例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电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高密度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前述各项的任意适当组合。
此外,虽然以特定顺序描绘了操作,但是这不应被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示出的特定顺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或者需要执行所有示出的操作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情境下,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尽管在上述讨论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施细节,但这些细节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而应被解释为是对可能特定于特定实施例的特征的描述。在独立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特定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组合实现。相反,在单个实施方式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在多个实施例中分开实现或以任何适当的子组合实现。
尽管已经以对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特定的语言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公开不必受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是作为实现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而公开的。

Claims (21)

1.一种在网络设备处实现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传输时段内的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一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一广播信令;
在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与所述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二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中与终端设备通信,所述第二持续时间在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之后;以及
在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中发送所述第一广播信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中发送所述第一广播信令包括:在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中,沿波束方向组中的第一波束方向发送所述第一广播信令,以及
在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中发送所述第一广播信令包括:在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中,沿所述波束方向组中的第二波束方向发送所述第一广播信令,所述第一波束方向与所述第二波束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广播间隙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联:
在所述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载波频率,
在所述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上行链路信息的载波频率,
下行链路数据的延迟要求,以及
上行链路信息的延迟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和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持续时间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联:
所述第一广播信令的载波频率,
所述第一广播信令的类型,
在所述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延迟要求,以及
在所述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上行链路信息的延迟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广播信令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签名序列、接入信息表和寻呼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三持续时间中发送所述第一广播信令,所述第三持续时间在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之后,其中,所述第二持续时间和所述第三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等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和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之间的广播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第一广播方案发送所述第一广播信令,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与所述第一广播方案相关联的第二广播方案在第二传输时段内的第二传输窗口的第四持续时间中发送第二广播信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广播信令包括签名序列,所述第二广播信令包括接入信息表。
9.一种在终端设备处实现的方法,包括:
确定网络设备在第一传输时段内发送的第一广播信令的第一广播方案;
基于所述第一广播方案确定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时段之后的第二传输时段内要发送的第二广播信令的第二广播方案;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广播方案检测所述第二广播信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广播方案包括:
在所述第一传输时段内检测所述第一广播信令;以及
基于检测到的第一广播信令确定所述第一广播方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第一广播信令包括:
在所述第一传输时段内的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一持续时间中检测所述第一广播信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广播方案确定广播间隙;
基于所述广播间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窗口的第二持续时间,所述第二持续时间在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之后;以及
在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中检测所述第一广播信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广播间隙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联:
在所述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载波频率,
在所述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上行链路信息的载波频率,
下行链路数据的延迟要求,以及
上行链路信息的延迟要求。
14.根据权利要求1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和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持续时间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联:
所述第一广播信令的载波频率,
所述第一广播信令的类型,
在所述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延迟要求,以及
在所述广播间隙中传送的上行链路信息的延迟要求。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广播间隙中与所述网络设备通信。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广播信令和所述第二广播信令中的一个或多个广播信令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签名序列、接入信息表和寻呼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广播信令包括签名序列,所述第二广播信令包括接入信息表。
18.一种设备,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含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由此所述设备被操作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设备,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含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由此所述设备被操作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9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有形地存储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有形地存储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9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80060244.0A 2016-09-30 2017-09-30 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9792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0584.6A CN113993207A (zh) 2016-09-30 2017-09-30 用于广播信令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67 2016-09-30
CNPCT/CN2016/101267 2016-09-30
PCT/CN2017/105093 WO2018059594A1 (en) 2016-09-30 2017-09-30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broadcast signaling transmission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0584.6A Division CN113993207A (zh) 2016-09-30 2017-09-30 用于广播信令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2395A true CN109792395A (zh) 2019-05-21
CN109792395B CN109792395B (zh) 2021-11-12

Family

ID=617633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0244.0A Active CN109792395B (zh) 2016-09-30 2017-09-30 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202111240584.6A Pending CN113993207A (zh) 2016-09-30 2017-09-30 用于广播信令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0584.6A Pending CN113993207A (zh) 2016-09-30 2017-09-30 用于广播信令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8640B2 (zh)
EP (1) EP3520323A4 (zh)
JP (1) JP6784835B2 (zh)
CN (2) CN109792395B (zh)
MX (1) MX2019003237A (zh)
WO (1) WO2018059594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4262A (zh) * 2007-08-22 2009-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836446A (zh) * 2007-08-24 2010-09-15 Lg电子株式会社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CN102223699A (zh) * 2006-10-27 2011-10-19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使用增强型随机接入信道过程传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94474A (zh) * 2011-01-10 2012-07-18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实现调幅中波紧急广播的系统及方法
CN102938743A (zh) * 2012-10-23 2013-02-20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50078153A1 (en) * 2013-09-16 2015-03-19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signaling of wlan-3gpp interworking
US20160087765A1 (en) * 2014-09-24 2016-03-24 Mediatek Inc. Synchronization in a Beamform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95232B2 (en) 2007-07-10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broadcast communications in a peer to peer network
KR20120072115A (ko) * 2010-12-23 2012-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UPnP 네트워크 영역 확장 장치 및 방법
US9232487B2 (en) 2012-11-16 2016-01-05 Alcatel Lucent Synchronization of transmission intervals in Wi-Fi
US11234288B2 (en) * 2014-08-25 2022-01-25 Coherent Logix, Incorporated Shared spectrum access for broadcast and bi-directional, packet-switched communications
US10701620B2 (en) 2015-03-10 2020-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network node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access information
CN105072565A (zh) 2015-08-10 2015-11-1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7069668A1 (en) * 2015-10-21 2017-04-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network nodes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access information
WO2017069669A1 (en) * 2015-10-21 2017-04-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timized broadcasting of system information messages
US20170127367A1 (en) * 2015-10-28 2017-05-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Beam-Scan Time Indicator
CN108029110B (zh) * 2015-10-29 2022-08-0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按需广播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11153807B2 (en) * 2016-02-05 2021-10-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iming information for access information table transmission
US10506662B2 (en) * 2016-05-10 2019-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net-of-Things design for unlicensed spectrum
US10630410B2 (en) * 2016-05-13 2020-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367677B2 (en) * 2016-05-13 2019-07-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3699A (zh) * 2006-10-27 2011-10-19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使用增强型随机接入信道过程传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1374262A (zh) * 2007-08-22 2009-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836446A (zh) * 2007-08-24 2010-09-15 Lg电子株式会社 数字广播系统和在数字广播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CN102594474A (zh) * 2011-01-10 2012-07-18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实现调幅中波紧急广播的系统及方法
CN102938743A (zh) * 2012-10-23 2013-02-20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50078153A1 (en) * 2013-09-16 2015-03-19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signaling of wlan-3gpp interworking
US20160087765A1 (en) * 2014-09-24 2016-03-24 Mediatek Inc. Synchronization in a Beamforming System
CN105637952A (zh) * 2014-09-24 2016-06-01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成形系统中的同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9003237A (es) 2019-07-08
US20200053696A1 (en) 2020-02-13
JP2019533935A (ja) 2019-11-21
US11178640B2 (en) 2021-11-16
CN113993207A (zh) 2022-01-28
CN109792395B (zh) 2021-11-12
JP6784835B2 (ja) 2020-11-11
EP3520323A1 (en) 2019-08-07
EP3520323A4 (en) 2020-04-29
WO2018059594A1 (en)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405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70055281A1 (en) Reception of multiple uplink control messages at a same time slot
CN112154699A (zh) 探测参考信号传输
CN114071690A (zh) 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666409B2 (en) Mobility reference signal allocation
CN114071615A (zh) 小区切换方法和终端
JP2024503061A (ja) ビーム指示方法と機器
CN114531698A (zh) 一种波束的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US10931344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nformation reception during intra-frequency measurement gap
CN109792395A (zh) 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JP5520619B2 (ja)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515210B2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09729586A (zh) 基于窗口的调度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20217629A1 (en) Power saving
JP4337005B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EP435105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14051709B (zh) 上行链路传输抢占
CN113765637B (zh) 资源获取、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0831166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3024114A1 (en) Mitigation of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US20240022342A1 (en) Reducing interference and optimizing parameter
WO2024031441A1 (en) Deep fading report for positioning
US20220408425A1 (en) User equipment including plurality of antenna panel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20168941A (ko) 복수의 안테나 패널들을 포함하는 사용자 기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통신 시스템
CN117279092A (zh) sidelink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