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6037A - 面光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面光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6037A
CN101836037A CN200880112490A CN200880112490A CN101836037A CN 101836037 A CN101836037 A CN 101836037A CN 200880112490 A CN200880112490 A CN 200880112490A CN 200880112490 A CN200880112490 A CN 200880112490A CN 101836037 A CN101836037 A CN 101836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ffusion layer
lgp
light source
light dif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2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稔
仓地与志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36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60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亮度且亮度分布优异的面光源装置,其具有:具有光出射面与1面以上的光入射面的导光板、向所述入射面提供光的光源、形成于所述导光板的光出射面的背面上的光扩散层和配置于所述背面侧的反射板,其中,所述光扩散层以随着离开光源在所述背面的单位面积中所述光扩散层所占有的面积比例增大的方式分散,所述光扩散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为8μm~25μm,所述光扩散层表面凹凸的平均间隔为20μm~150μm。

Description

面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的面光源装置的方式,有将光源安装在导光板的边缘部的侧光方式、将光源配置于扩散板的直下而通过扩散板将光扩散的直下型方式。在画面尺寸相对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侧光方式成为主流。
侧光方式,从导光板的边缘部所安装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由导光板的边缘部入射,相对于导光板表面以临界角以上入射的光从导光板的出射面出射。另一方面,相对导光板表面以临界角以下的角度入射的几乎所有的光,由表面反复反射进入导光板内,而几乎不从导光板的出射面出射。为了将如此进入导光板内的光从导光板出射面出射,向导光板添加光散射剂、向导光板的出射面的背面附加光扩散层的方式得以进行。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相比于画面端部多注目于画面中央部。因此,有必要使画面中央部的亮度与画面端部的亮度同等或比其更高。
从光源入射至导光板内的光中,相对导光板表面以临界角以上角度所入射的光的量,即从出射面出射的光的量,随着远离光源而减少,存在相比于画面端部画面中央部的亮度变低的问题。作为这样问题的解决手段,已知有在出射面的背面上设置不连续的光扩散层。具体而言,单位面积中的扩散层所占有的面积率随着远离光源而连续地增大。通常,以所谓辐射场模式(radiation pattern)来控制亮度为所期望的分布。作为设置这种光扩散层的方法,可举出以丝网印刷法为代表的各种印刷法、使用压模(stamper)的射出成形法、以挤压成形法为代表的形状转录法或将预先附着有光扩散层的片状物的贴合法等。这些方法中从量产性及经济性方面出发,在导光板的出射面的背面广为应用以丝网印刷为代表的各种印刷法。
液晶显示装置对应于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等,图像的高精度显示的要求很高。为了高精度地显示图像有必要减小液晶面板的开口度。然而,因为降低开口度则液晶面板的光透过率降低,画面变暗,更高亮度的面光源装置就变得必要了。
为了实现高亮度化,有提议使光散射剂分散于导光板从而将入射进导光板的光的出射尽可能增加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
该方法,通过将光散射剂分散于导光板中,虽然提高了面光源装置亮度,但还不是能够满足的水平,要求进一步的高亮度化。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484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如上所述对高亮度的要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高亮度的面光源装置。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经反复研究的结果,发掘了可以提供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高亮度的面光源装置。
本发明为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具有:具有光出射面与1面以上的光入射面的导光板、向上述入射面提供光的光源、形成于上述导光板的光出射面的背面上的光扩散层、设置于上述背面侧的反射板,其中,上述光扩散层的分散方式为,随着远离光源,上述光扩散层在上述背面的单位面积中所占有的面积的比率增大,上述光扩散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为8μm~25μm,上述光扩散层表面凹凸的平均间隔为20μm~150μm。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高亮度面光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面光源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导光板
2、2′冷阴极管
3反射板
5、5′反光灯
6、6′扩散膜
7棱镜片
8光扩散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是局限于这些方式。
用于本发明的导光板具有1面以上的光入射面。
作为构成导光板的基材的例子,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树脂、苯乙烯类树脂、环烯烃系树脂、非晶聚酯树脂等透明有机材料、无机玻璃等透明无机材料。在这些材料中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树脂、环烯烃树脂,其中更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
导光板的成形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在含有成为基材的有机透明材料的原料单体或原料单体的部分聚合物的浆料(syrup)中根据需要添加各种添加剂后,经浇铸聚合得到片材成形体,此后切断为规定的尺寸,研磨切断面后得到导光板的方法;或将由根据需要而添加的各种添加剂与构成基材的树脂所构成的树脂组合物通过片材挤出成形机或挤压成形机得到片材成形体,此后切断为规定的尺寸,研磨切断面后得到导光板的方法等。此时,可以添加为了提高基材与模具之间的剥离性的剥离剂、延迟由紫外线引起的劣化的紫外线吸收剂等公知添加剂。
作为导光板的形状,有板厚固定的平板型、随着远离光源而板厚变薄的锲状,优选平板型。
此外,可以添加与构成导光板的基材的折射率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光散射剂。通过在本发明所使用的导光板中添加该光散射剂,可以达到进一步的高亮度化。
光散射剂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圆球状、球状、鳞片状、不规则形状等。作为光散射剂,例如可举出二氧化硅、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钛、氧化铝、氢氧化铝等无机类微粒,或聚氨酯微珠、硅胶微珠(silicone bead)、PMMA微珠、MS微珠、苯乙烯微珠等有机类微粒。这些光散射剂的数均粒径优选为0.1μm以上50μm以下。不规则形状的情况下,长径长度优选为0.1μm以上50μm以下。如果光散射剂的数平均粒径(不规则形状的情况下为长径长度)过小,对于光散射的波长依赖性变大,出射的光带色。此外,如果光散射剂的数平均粒径过大,则存在由于散射光引起的眩光以及亮度不均。作为导光板中的光散射剂优选为,当上述导光板与上述光散射剂的折射率差x在0.01≤x<0.1范围内时,光散射剂的含量y(ppm)优选在100≤y≤1000范围;当0.1≤x<0.5范围内时,则在10≤y≤500范围;在0.5≤x的范围内时,则在1≤y≤10范围。
与导光板基材的折射率差小的光散射剂,其添加量就多,与导光板基材的折射率差大的光散射剂,其添加量就少。
对应于上述的折射率差x,光散射剂量y过低的情况下,得到的亮度就会降低。此外,对应于上述的折射率差x光散射剂量y过高的情况下,在光源附近部与中央部,即便是光扩散层的面积率变化的辐射场模式,出射光均一性或发光图案的调整很难,存在画面中央部的亮度相对于画面端部变低的问题。需要说明的事,所谓“ppm”表示相对于导光板的光散射剂含量的重量百万分率。
在导光板的出射面的背面上具有光扩散层。上述光扩散层,是以随着远离光源在上述导光板出射面的背面的单位面积中的上述光扩散层占有面积比例增大的方式而分散所得。对于上述光扩散层的分散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为点状、圆点(ドツト)状、多边形、带状、格子状等任意形状。上述面的单位面积中光扩散层所占有的面积比率随着远离光源而增大,通过所谓辐射场模式,这样可以控制亮度为所要求的分布。在随着远离光源上述光扩散层所占有面积比例不增大的情况下,存在与光源附近相比画面中央部的亮度降低的倾向,不能作为面光源装置而用于实用。作为该扩散层表面的形状,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8μm~25μm,优选为8μm~15μm。该扩散层表面凹凸的平均间隔(Sm)为20μm~150μm,优选为40μm~140μm。此处,十点平均粗糙度(Rz)及凹凸的平均间隔(Sm)是按照JIS B0601-1994测定所得的值。并且,凹凸的平均间隔(Sm)是指JIS B0601-1994所规定的“轮廓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
当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不足8μm时,进入导光板内部的光中,由于触到光扩散层的光的变角(变角)效果变小,超过临界角而从出射面出射的光的比例变小从而亮度变低。此外,当十点平均粗糙度(Rz)超过25μm时,表面的凹凸变得容易产生划痕、或局部的亮度变高,即成为所谓眩光的原因。
凹凸的平均间隔(Sm)不足20μm时,表面的凹凸变得容易产生划痕,容易发生局部亮度不均。凹凸的平均间隔(Sm)超过150μm时,触至该光扩散层的光的扩散效果变小,因此相对导光板表面超过临界角而从出射面出射的光的比例减少,亮度降低。
作为该光扩散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举出以丝网印刷法为代表的各种印刷法、使用压模的射出成形法或以挤压成形法为代表形状转录法、或贴合预先附着有光扩散层的片材状物的贴合法等。其中,从高产量性以及低成本观点考虑,优选采用印刷法。印刷法中,从易于调整上述光扩散层的面积比例观点考虑优选采用丝网印刷法。丝网印刷法,使在粘结剂树脂中分散有微粒的油墨通过由聚酯或尼龙等的网构成的版,从而在导光板上转录所期望的印刷图案,但由于十点平均粗糙度(Rz)超过25μm的各种情况下,有必要在油墨中添加粒径大的粒子,在这种情况下,引起构成版的网目的堵塞,因而不优选。为了得到不引起网目堵塞的稳定的印刷性,进一步优选使微粒粒径减小,使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15μm以下。
在丝网印刷法中,为了印刷所期望的光扩散层,构成版的网具有由乳剂来限制油墨通过的未开口部和为了在导光板上转录所期望的印刷图案而让油墨通过的开口部。在导光板表面的出射面的背面的单位面积中上述光扩散层的面积所占有的比例,以下称作“面积率”。例如在2mm×2mm导光板表面的面内,形成1个1mm×1mm光扩散层的情况下,光扩散层所占面积率为25%。需要说明的是,将不连续的多个光扩散层群统称为“光扩散层”。作为调节光扩散层的面积率的方法,通常改变构成上述版的网的未开口部与开口部的面积比率。为了提高光扩散层的面积率,例如,在构成上述版的网的单位面积中增加上述开口部所占的面积,减少上述未开口部所占的面积。为了降低光扩散层的面积率,在构成上述版的网的单位面积中减少上述开口部所占的面积,增加上述未开口部所占的面积。光扩散层,优选相对3mm2的面积的导光板表面分散形成1个以上、较优选相对1mm2的面积的导光板表面分散形成1个以上。印刷法中的油墨,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油墨。热固性的油墨中,通常使用在由溶剂稀释的粘结剂树脂中添加有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的油墨。
调整十点平均粗糙度(Rz)或凹凸的平均间隔(Sm)的方法,可以举出变更油墨中的溶剂与粘结剂树脂以及微粒的比例、或变更微粒的粒径的方法。例如,丝网印刷的情况下,为了增大十点平均粗糙度(Rz),有提高油墨中溶剂所占的比率、或增大微粒的粒径的方法。此外,通过减小构成网的线的线径、或降低表示网眼大小(目聞き)的网目数来增加油墨的通过体积从而使附着于导光板表面的油墨的厚度增厚,也可以增大十点平均粗糙度(Rz)。此外,相反地,为了减小十点平均粗糙度(Rz),有降低油墨中溶剂所占的比例、减小微粒的粒径的方法。此外,通过增大构成网的线的线径或提高网目数减少油墨的通过体积,减薄附着于导光板表面的油墨的厚度,也可以减小十点平均粗糙度(Rz)。
作为添加于扩散层的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可以使用作为添加于导光板的光散射剂以例子给出的物质。此外,可以使用公知的马特剂(マツト剤)等。
作为溶剂,优选使粘结剂树脂充分溶解,且蒸发速度慢的物质。使用粘结剂树脂的溶解性低的溶剂的情况下,在油墨储存时或在印刷时粘结剂树脂产生析出,成为引起印刷不良的原因。此外,使用蒸发速度快的溶剂的情况下,印刷时容易发生网目的堵塞,成为降低量产性的原因。
另外,可以使用光固化型的油墨。光固化型油墨,为了增大十点平均粗糙度(Rz),可以举出增大油墨中的微粒粒径或增大光固化时的收缩量的方法。光固化型油墨,通过使单体成分聚合进行固化,该聚合伴随着收缩。因此,为了增大光固化时的收缩量,有增加油墨中单体成分的方法。此外,为了减小十点平均粗糙度(Rz),可以举出减小油墨中微粒粒径或减少油墨中单体成分而减小光固化时的收缩量的方法。
为了增加凹凸的平均间隔(Sm),可举出降低油墨中微粒比率的方法,相反,为了减小凹凸的平均间隔(Sm),可举出增加油墨中微粒比率的方法。
在为了增加十点平均粗糙度(Rz)而增大微粒粒径的情况下,如果油墨中微粒所占的重量或体积率相同,则微粒的个数减少,因此凹凸的平均间隔(Sm)增大。因此,为了增大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且同时凹凸的平均间隔(Sm)相同或减小,必须增大微粒粒径且提高在油墨中微粒所占重量或体积率。由于随着油墨中微粒所占重量或体积率的增加,相对地溶剂和粘结剂树脂的比例降低,存在油墨的流动性降低、印刷性降低的倾向。使用油墨中微粒所占的比率过分增大、即使用流动性很大地降低的油墨进行丝网印刷时,转录于导光板的油墨的透过体积上产生斑点,难以得到均匀的光扩散层。光扩散层不均匀的情况下,在导光板的边缘配置光源点亮时,导光板的出射面的亮度产生局部斑点而不能实用。因此,过大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且凹凸的平均间隔(Sm)小的光扩散层是由印刷得到的成品率降低的原因。
为了得到均匀的光扩散层,作为油墨中粘结剂树脂所占的量,在100重量分油墨中,优选超过5重量分,更优选超过10重量分。
为了提高亮度,优选在光扩散层的空气界面使更多的光扩散。因此,构成光扩散层的粘结剂树脂,优选使用与导光板自身的折射率的差在0.2以内的粘结剂树脂。如果粘结剂树脂与导光板的折射率差过大,由于在光扩散层与导光板的界面发生正反射的光增加,由光扩散层扩散的光的比例减小,存在由出射面出射的光的比例减少,亮度降低的倾向,因此不优选。此外,优选使用粘结剂树脂与微粒的折射率差为1.0以内的物质。如果粘结剂树脂与微粒的折射率差过大,存在光扩散层的透过率降低、光的损失增加、亮度降低的倾向,因此不优选。
油墨固化后的光扩散层的厚度,优选为0.1~50μm,更优选为0.5~40μm。
导光板的板厚优选为0.1~15mm、更优选为0.2~12mm。关于出射面的形状即可以是平面也可以经粗面化、还可以形成以柱状三角棱镜为代表的镜状物等。
在导光板的出射面侧,可以配置用于调整散射出射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扩散膜以及棱镜片或透镜片,此外,在扩散膜的出射侧可以配置棱镜片或透镜片。此外,可以在扩散膜的出射面侧配置棱镜片、进一步在该出射面侧配置扩散膜,这些膜结构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并不局限于此。扩散膜,可以是将丙烯酸或二氧化硅微珠与粘结剂一起涂布的类型,同时具有扩散性能与光的偏光性能。此外,棱镜片是在表面以并列状态连续地形成有多个柱状三角棱镜的透明片材。该棱镜片,可以以棱镜的棱脊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射面平行方向的朝向配置1枚,还可以以棱镜的棱脊相互垂直相交的朝向配置2枚。透镜片是由多个表面具有凹凸曲面的透镜状物形成的部件,可以配置该透镜片1枚至多枚。
作为光源,可以在1面以上的入射面上配置冷阴极管或热阴极管等线状光源。在此情况下,对于1面的入射面可以配置1个至多个线状光源。除了线状光源,还可以使用LED或激光等点状光源。
在导光板的出射面的背面侧配置有反射板。该反射板通过将从出射面的背面射出的光光反射向导光板侧,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作为反射板,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白色反射片材等。
通过使结构如上所述,可以作为适宜用于各种用途、特别是液晶显示装置用的高亮度面光源装置。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7及比较例1~6
(1)制作导光板
在由20重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8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构成的浆料中,以表1所记载的添加浓度分散有作为光散射剂的氧化钛(折射率2.52)。
接着,作为聚合引发剂添加0.03重量分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进一步作为紫外线吸收剂添加0.005重量分2-(5-甲基-2-羟基苯)-苯并三唑并搅拌30分钟,制作聚合性原料浆料。向配置了长650mm、宽450mm、厚6mm的2枚强化玻璃板(周边隔着聚氯乙烯制的无端口管)的模具中注入聚合性原料浆料、调整到规定的间隔后,浸于70℃温水中聚合2小时,接着在130℃的空气浴中聚合1小时。将得到的600mm×400mm×6mm丙烯酸板由板锯(パネルソ一)(SHINX制,商品名SZI VG-4000)切断,对周边的4个侧面通过研削研磨机(メガロテクニカ制,商品名プラビユ一テイ一)进行镜面研磨加工,得到388mm×291mm×6mm的导光板。
(2)形成光扩散层
通过丝网印刷法在导光板的出射面的背面形成光扩散层。
在制作的大小为388mm×291mm×6mm的导光板的出射面的背面,为了形成粘结剂树脂,使用帝国インキ制VAR-000介质(メジウム),作为微粒使用聚氨酯微珠A、聚氨酯微珠B、马特剂K(上述任意一种均为セイコ一アドバンス制)、氢氧化铝(昭和电工制H320),作为稀释剂使用异佛尔酮,将这些物质按照表1记载的添加量进行混合后,用刮板进行手工搅拌10分钟,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的油墨。需要说明的是,帝国インキ制VAR-000介质的粘结剂树脂含有率如下计算得出。在30cm×30cm的强化玻璃板上涂布预先计量的VAR-000介质,在80℃的热风干燥炉中干燥48小时制作厚度为50μm的粘结剂树脂膜,计算粘结剂树脂膜重量在乾燥前油墨重量中所占有的比率。其结果,在VAR-000介质中的粘结剂树脂成分为37重量%。此外,在实施例6中,代替上述VAR-000介质,使用将22重量分聚碳酸酯树脂(出光兴产制タフロンFN1700A)溶解于78重量分三氯乙烷得到的聚碳酸酯粘结剂(溶液)。与使用上述VAR000介质的情况下同样地在该聚碳酸酯粘结剂中添加微粒以及稀释剂,搅拌得到混合油墨。此时的粘结剂树脂、微粒以及稀释剂(三氯乙烷)的添加量如表1所记载。使用丝网印刷机(ニユ一ロング精密工业製LS-560)与膜厚为10μm、355目的尼龙制丝网版(网株式会社值),将搅拌后的混合油墨印刷于导光板的出射面的背面。此时,以导光板的388mm×6mm面为光的入射面,使用中央部的亮度高于导光板的光源附近部的亮度的辐射场模式的丝网版。关于实施例1~3及6、7、比较例1、2、4~6,在导光板的291mm长度方向形成有伴随着通向中央部而光扩散层的面积率直线增大的图案,使得光源附近的光扩散层的面积率为22%、离两端的光源部最远的中央部的光扩散层的面积率为68%。对于实施例4、5及比较例3,在导光板的291mm长度方向形成有伴随着通向中央部而光扩散层的面积率直线增大的图案,使得光源附近的光扩散层的面积率为32%、离两端的光源部最远的中央部的光扩散层的面积率为68%。此时在导光板表面的1mm×1mm尺寸中,以一个各种大小的正方形形状的圆点来印刷光扩散层。印刷后在室温下放置12小时进行干燥,得到遍及整个表面施加了印刷的388mm×291mm×6mm附有光扩散层的导光板。
(3)测定粘结剂树脂及导光板折射率
将用于形成粘结剂树脂而使用的帝国インキ制VAR-000介质或聚碳酸酯粘结剂涂布于30cm×30cm的强化玻璃板,在80℃热风循环炉中干燥48小时后剥离强化玻璃板,制作厚度为50μm的粘结剂树脂膜。切取宽度8mm×长度20mm的该粘结剂树脂膜。对切取的粘结剂树脂膜按照J1S K7142A法测定折射率。此时,作为阿贝(アツベ)折射计使用株式会社アタゴ制アツベ折射计1·4型,作为浸渍液(侵液)使用二碘甲烷,在23℃的温度下测定折射率的结果,帝国インキ制VAR-000介质的粘结剂树脂膜为1.518,聚碳酸酯粘结剂的粘结剂树脂膜为1.585。
此外,切取宽度8mm×长度20mm×厚度5mm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用导光板。对于所有的切断面使用三共理化学制耐水研磨紙#2000研磨为镜面,得到导光板折射率测定用试样。对于导光板折射率测定试样的折射率,在23℃温度下使用株式会社アタゴ制阿贝折射计1·4形按照J1S K7142A法进行测定。此时,作为浸渍液使用二碘甲烷。实施例1~3及6、7、比较例1、2、4~6所用的导光板的折射率为1.486,此外实施例4、5及比较例3所用的导光板的折射率为1.485。
(4)测定微粒的折射率
对于作为微粒的セイコ一アドバンス制聚氨酯微珠B,按照JIS K7142B法测定折射率。此时,以柠檬酸-n-丁基与1-萘的混合液作为浸渍液。将浸渍液置于玻璃制的切片(プレパラ一ト)上,在浸渍液上分散微粒,在其上加载盖玻片,制作测定体(セルセツト)。对测定体中的微粒使用光学显微镜OLYMPUS制MX61L以200倍的倍率进行观察,调整浸渍液的混合比率,使得即使偏离焦距贝克线也不移动。此时,作为光源,使用ウシオスペツク社制电源装置型号BA-X500、光源装置型号SX-UID501XAMQ由INSTRUMENTS社制モノクロメ一タ一TYPE H20VIS的589nm的波长。其后,对于贝克线变得不动的混合比率的浸渍液的折射率采用JIS K7142A法进行测定的结果为1.525。以该浸渍液的折射率作为微粒的折射率。
对于セイコ一アドバンス制聚氨酯微珠A及马特剂K、昭和电工制氢氧化铝H320,同样地进行折射率的测定,其结果聚氨酯微珠A为1.525、马特剂K为1.459、氢氧化铝H320为1.562。
(5)测定亮度及亮度斑点
将如上制作的附有光扩散层的导光板作成图1所示的面光源装置。
即、在导光板1上,除了光入射端面(长度为388mm边的两端面)以及出射面、及附有光扩散层的面之外的2个端面,粘贴附带粘结剂的反射膜(ツジデン制SU-119(W))。
在导光板1的附有光扩散层8的面一侧,配置白色反射板3(ツジデン制RF188),在导光板1的出射面侧配置扩散膜6(ツジデン制D122),接着配置1枚棱透镜片7(住友スリ一エム制BEFII),使得棱镜的镜形成面在与导光板相反的侧且棱镜列的棱脊与入射端面平行的方向、进而依序配置扩散膜6′(ツジデン制D122)。
作为光源,在各入射端面的位于入光面的端面的板厚方向中央位置,距离导光板1的入射端面为1mm处各设置1个直径3mm、长度419mm的冷阴极管2、2′(ハリソン东芝制冷阴极型荧光灯)。需要说明的是,冷阴极管中,使用逆变器(ハリソン东芝制HIU-76652K),作为反光灯5、5′,配置由反射片材(丽光制ルイルミラ一150W05)以形成“コ”字方式覆盖于冷阴极管所形成,从而形成面光源装置。反射片材与导光板1的重合长度为0.5mm。
对冷阴极管,以电压12V、管电流7mA通电,放置约20分钟直至稳定,进而测定面光源装置的亮度。
亮度的测定,从导光板的面中央沿着法线方向离开670mm的位置处设置亮度计(コニカミノルタ制CA1500W)。亮度测定区域为,分别从4个端面各除去10mm的内侧的368mm×271mm区域,以该区域的平均亮度作为亮度示于表1。
此外,作为亮度斑点的测定,通过目测确认面全体有无亮度的局部斑点。在使用印刷性差的混合油墨的情况下,面全体的亮度均匀性受损,发生了局部斑点,不适于实用。另一方面,如果使用印刷性好的混合油墨,没有局部斑点而适于实用。
(6)测定亮度分布
亮度测定区域为,分别从4个端面各除去10mm的内侧的368mm×271mm区域,该区域在长边、短边分别19等分,每区划为19.37mm×14.26mm大小。在长边中央部,以距离一方的冷阴极管最近的区划为位置1、以下根据离开冷阴极管分别依次标记位置2、位置3…以区域的中心部为位置10、随着接近另一方冷阴极管为位置11、位置12…位置19。所谓位置19,为最接近另一方的冷阴极管的区划。分别测定与冷阴极管平行方向19.37mm、2个冷阴极管之间的方向14.26mm的19处的平均亮度,取位置10的平均亮度值作为中央部的亮度,取位置1或位置19的低的一方的平均亮度值作为端部亮度。此外的亮度测定同样地进行。其结果,实施例1~7及比较例1~5中,相比于位置1及位置19的亮度,位置10的亮度更高,是适于作为面光源装置的亮度分布。关于比较例6,由于确认了有亮度斑点,没有测定亮度分布及平均亮度。
(7)测定光扩散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及凹凸的平均间隔
使用表面粗糙度测定机(东京精密制サ一ブコム1500DX)测定所得的388mm×291mm×6mm的附带光扩散层的导光板光扩散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及凹凸的平均间隔(Sm)。在圆点占有面积率为68%的圆点上正方形形状的对角方向测定5次,取其平均值。除了测定长度为0.5mm,截止波长(cutoffwavelength)为0.25mm以外,按照JIS B0601-1994进行测定。所得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及凹凸的平均间隔(Sm)示于表1。
与比较例1~2、4、5相比,实施例1~3及6、7的亮度变得更高。与比较例3相比实施例4、5的亮度变得更高。此外,比较例6的印刷性差、亮度存在局部斑点。需要说明的是,任意一个实施例、比较例,相比于周边部亮度中央部亮度更高。
因此可知,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提供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用的、高亮度且亮度分布优异的、不存在亮度局部斑点的优异的面光源装置。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高亮度并且亮度分布优异的面光源装置,适宜于液晶显示装置用等。
Figure GPA00001106670000131

Claims (5)

1.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具有:
具有光出射面与1面以上的光入射面的导光板,
向所述入射面提供光的光源,
形成于所述导光板的光出射面的背面上的光扩散层,
配置于所述背面侧的反射板,
其中,所述光扩散层的分散方式为,随着远离光源所述光扩散层在所述背面的单位面积中所占有的面积比例增大,
所述光扩散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为8μm~25μm,所述光扩散层表面凹凸的平均间隔为20μm~15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通过印刷形成光扩散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光扩散层由粘结剂树脂与微粒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导光板与粘结剂树脂的折射率差在0.2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具有粘结剂树脂与微粒的折射率差为1.0以内的光扩散层。
CN200880112490A 2007-08-22 2008-04-23 面光源装置 Pending CN1018360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16127 2007-08-22
JP2007-216127 2007-08-22
PCT/JP2008/057820 WO2009025103A1 (ja) 2007-08-22 2008-04-23 面光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6037A true CN101836037A (zh) 2010-09-15

Family

ID=40378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2490A Pending CN101836037A (zh) 2007-08-22 2008-04-23 面光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097704B2 (zh)
KR (1) KR101465289B1 (zh)
CN (1) CN101836037A (zh)
TW (1) TWI422921B (zh)
WO (1) WO2009025103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6926A (zh) * 2012-03-14 2012-07-25 昆山市诚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led灯
CN102914813A (zh) * 2011-08-04 2013-02-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复合型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10342A (zh) * 2010-11-15 2013-07-1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
CN103727454A (zh) * 2012-10-16 2014-04-16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发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3732973A (zh) * 2011-09-15 2014-04-16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CN106662313A (zh) * 2016-09-27 2017-05-1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的航行灯和无人飞行器
CN112408160A (zh) * 2020-11-06 2021-02-26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照明结构及电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87244B1 (ko) * 2009-09-29 2011-11-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백라이트유닛
KR101302877B1 (ko) * 2009-11-05 2013-09-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11159435A (ja) * 2010-01-29 2011-08-1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エッジライト式照明装置
CN102411163B (zh) * 2010-07-23 2013-07-10 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装置及具有导光装置的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器
CN102411165B (zh) * 2010-07-23 2013-08-07 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
JP4873674B1 (ja) * 2011-01-22 2012-02-08 株式会社サガラプロセス印刷 スクリーン印刷物
JP2012234083A (ja) * 2011-05-06 2012-11-2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導光板の製造方法
KR102012744B1 (ko) * 2012-12-17 2019-08-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면조명
CN106687832B (zh) 2014-07-25 2019-12-13 艾弗里丹尼森有限公司 二合一的半透明着色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3022A (ja) * 1996-10-30 1998-05-22 Mitsubishi Chem Corp 面光源装置
JP2000067624A (ja) * 1998-08-13 2000-03-03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面光源装置
JP2001143513A (ja) * 1999-11-15 2001-05-25 Yuka Denshi Kk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2148443A (ja) * 2000-11-08 2002-05-22 Asahi Kasei Corp 面発光体
JP2004050685A (ja) * 2002-07-22 2004-02-19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導光板製造用金属板、それを用いた導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導光板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0342A (zh) * 2010-11-15 2013-07-1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
US9625642B2 (en) 2010-11-15 2017-04-18 Lg Innotek Co., Ltd. Light unit
CN102914813A (zh) * 2011-08-04 2013-02-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复合型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32973A (zh) * 2011-09-15 2014-04-16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CN102606926A (zh) * 2012-03-14 2012-07-25 昆山市诚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led灯
CN103727454A (zh) * 2012-10-16 2014-04-16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发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6662313A (zh) * 2016-09-27 2017-05-1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的航行灯和无人飞行器
WO2018058297A1 (zh) * 2016-09-27 2018-04-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的航行灯和无人飞行器
CN112408160A (zh) * 2020-11-06 2021-02-26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照明结构及电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97704B2 (ja) 2012-12-12
WO2009025103A1 (ja) 2009-02-26
TW200909941A (en) 2009-03-01
JPWO2009025103A1 (ja) 2010-11-18
TWI422921B (zh) 2014-01-11
KR20100074147A (ko) 2010-07-01
KR101465289B1 (ko) 2014-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6037A (zh) 面光源装置
US5548670A (en) Light-scattering light-guiding device
EP1900996B1 (en) Lighting device with light control member and image display unit using the above
CN1993582B (zh)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导光板的面光源装置
CN101253363B (zh) 正下型背光灯装置
US6502947B2 (en)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4933512B2 (ja) 導光板
EP1586920A2 (en) Lighting system,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light diffuson plate used therefor
WO2006022270A1 (ja)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EP2093592A1 (en) Antiglare film, display employing the same, light-diffusing film,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KR20090038018A (ko)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장치
JP2001266626A (ja) 光源装置
JPH11345512A (ja) 面光源装置
JPH04145485A (ja) 光源装置
JP2008108582A (ja) 面光源装置
JP2007298698A (ja) 光拡散板及び面照射装置
JP2007103323A (ja) 照明装置これが備える光制御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01076522A (ja) 光源装置
KR100656896B1 (ko) 표면기능성 도광판 및 그의 연속 제조방법
KR100665801B1 (ko) 복합기능 도광판 및 그의 연속 제조방법
JP2002131555A (ja) 光散乱導光体及び光散乱導光光源装置
JP2007192950A (ja) 光拡散板および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10140704A (ja) 導光板及び導光板の製造方法
JPH06324215A (ja) 光源装置
KR20120139278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