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3182B - 具有强化结构的面板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强化结构的面板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3182B
CN101833182B CN2010101636529A CN201010163652A CN101833182B CN 101833182 B CN101833182 B CN 101833182B CN 2010101636529 A CN2010101636529 A CN 2010101636529A CN 201010163652 A CN201010163652 A CN 201010163652A CN 101833182 B CN101833182 B CN 1018331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face
passing board
display module
pane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636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3182A (zh
Inventor
罗素
白景杰
刘勇智
黄任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636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33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33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3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3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3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面板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面板显示模块包含背光模块、显示面板、覆盖透光板及补强胶体。背光模块具有外框及光源模块,其中外框可定位光源模块及其内部各元件的位置,并提供结构性的保护。显示面板设置于光源模块的出光面外侧;覆盖透光板则设置于显示面板背向光源模块的一侧,并黏合于显示面板。补强胶体环绕外框分布,并分别黏合于外框及覆盖透光板突出于显示面板的部分。补强胶体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分别黏合于外框及覆盖透光板。通过本发明实施例,面板显示模块可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可避免内含的显示面板受到伤害,并且可避免内含的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分离或相对移动。

Description

具有强化结构的面板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面板显示模块(Panel Display Module)及其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具有强化结构的面板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面板及其它各式显示面板广泛被应用在各种电子装置中。特别是近年来手持式电子装置产品推陈出新,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掌上型电动玩具、数字相机等产品均大量利用显示面板以增加影像效果。但由于使用者在使用电子装置产品时难免对显示面板产生碰撞等外力,因此显示面板模块之结构强度即为产品设计时的重点。
图1A及图1B所示为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模块。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模块包含有背光模块10、液晶面板30及保护面板50。背光模块10包含有胶框11及设置于胶框11内的导光板13及光源15。液晶面板30设置于背光模块10上,并位于胶框11内。保护面板50则通过胶层70贴合于液晶面板30上。
保护面板50通常具有遮蔽内部结构及增加外观设计感等功效,因此通常会突出于液晶面板30及背光模块10外侧。由于保护面板50仅与液晶面板30连接,因此当保护面板50受到外力时,保护面板50仅会拉扯液晶面板30,进而造成液晶面板30与背光模块10分离。此外,由于保护面板50仅与液晶面板30连接,因此应力较易集中于液晶面板30上,进而造成液晶面板30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可避免内含的显示面板受到伤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可避免内含的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分离或相对移动。
面板显示模块包含背光模块、显示面板、覆盖透光板及补强胶体。背光模块具有外框及光源模块,其中光源模块设置于外框内,并为外框所围绕。外框可定位光源模块及其内部各元件的位置,并提供结构性的保护。显示面板设置于光源模块的出光面外侧,且位于外框内。覆盖透光板设置于显示面板背向光源模块的一侧,并黏合于显示面板。
补强胶体环绕外框分布,并分别黏合于外框及覆盖透光板突出于显示面板的部分。补强胶体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分别黏合于外框及覆盖透光板。当面板显示模块受到外力时,补强胶体可增加覆盖透光板与外框间相对关系的稳定性,同时避免显示面板因受覆盖透光板拉扯而与外框及整个背光模块分离或产生相对位移。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为传统液晶显示装置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面板显示模块的实施例元件解析图;
图3为面板显示模块的实施例剖面图;
图4A为补强胶体设置于覆盖透光板及外框间的实施例剖面图;
图4B为将顶端面形成为粗糙面的实施例剖面图;
图5A为外框包含凸缘设计的实施例剖面图;
图5B为将凸缘的顶端面形成为粗糙面的实施例剖面图;
图6A及图6B为延伸透光胶层作为补强胶体的实施例剖面图;
图7为加设触控层的实施例剖面图;
图8为采用自发光型或反射型显示面板的实施例剖面图;
图9A及图9B为加设壳体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壳体延伸形成台面的实施例剖面图;
图11及图12为面板显示模块的制造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背光模块
110、610外框
111外侧壁面
113顶端面
114微结构
115侧壁
117凸缘
119凸肋
130光源模块
131导光板
133光源
150出光面
300、600显示面板
400覆盖透光板
410透光胶层
430内面
500补强胶体
510第一面
520第二面
530第三面
700触控层
800壳体
810壳体侧壁
830台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板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亦包含使用上述面板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在较佳实施例中,使用上述面板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包含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电子字典、掌上型游戏机、数字相机等。
如图2所示,面板显示模块包含背光模块100、显示面板300、覆盖透光板400及补强胶体。背光模块100具有外框110及光源模块130。外框110较佳由塑料或聚合物材质所制成;但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使用金属或其它材质制成。在此实施例中,光源模块130采侧入式发光,并包含有导光板131及光源133。光源133设置于导光板131的侧边,并向导光板131内射入光线;光线经导光板131传导后,即由出光面150向外射出。光源133较佳为发光二极管光条,但在不同实施例中,光源133亦可为阴极射线灯管或其它光源。此外,光源模块130亦可采用直下式发光,而省略导光板131的使用;此时出光面150即会形成于直下式光源上方的膜片上。如图2所示,光源模块130设置于外框110内,并为外框110所围绕。外框110可定位光源模块130及其内部各元件的位置,并提供结构性的保护。在此实施例中,外框110的顶端高于光源模块130的高度。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300设置于光源模块130的出光面150外侧,且较佳位于外框110内。在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为液晶面板;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亦可为电泳显示面板或其它面板。当显示面板300为自发光式面板或反射式液晶面板时,亦可不设置背光模块100。在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的表面约与外框110的顶端齐平;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的表面亦可突出于外框110顶端外或陷于外框110顶端内。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外框110的内壁面形成有凸肋119以提供显示面板300支撑;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不设有凸肋119,而直接设置显示面板300于背光模块100上。
如图2及图3所示,覆盖透光板400设置于显示面板300背向光源模块130的一侧,并黏合于显示面板300。在此实施例中,覆盖透光板400通过透光胶层410与显示面板300黏合。透光胶层410均匀分布于显示面板300与覆盖透光板400之间,并覆盖显示面板300的显示面。透光胶层410较佳可采用膜片贴附或液状涂布等方式形成于显示面板300及覆盖透光板400之间。覆盖透光板400较佳由透明塑料制成;然在不同实施例中,覆盖透光板400亦可由玻璃板或其它透明材质制成。此外,为遮蔽显示面板300与四周结构上的间隔,并提供较佳的外观表现,覆盖透光板400的边缘突出于显示面板300的边缘。
补强胶体500较佳由光固化胶、热固化胶或硅胶系的胶材所形成。如图2及图3所示,补强胶体500环绕外框110分布,并分别黏合于外框110及覆盖透光板400突出于显示面板300的部分。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补强胶体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环绕外框110分布,并实质形成为一胶环。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补强胶体500亦可为不连续方式分布,例如以点状或段落状的方式环绕外框110,或仅针对某些特定位置进行点状或段落方式补强。当面板显示模块受到外力时,补强胶体500可增加覆盖透光板400与外框110间相对关系的稳定性,同时避免显示面板300因受覆盖透光板400拉扯而与外框110及整个背光模块100分离或产生相对位移。
补强胶体500具有第一面510及第二面520,分别黏合于外框110及覆盖透光板400。在此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补强胶体500的第二面520黏合于外框110的外侧壁面111,而第一面510则黏合于覆盖透光板400朝向外框110的内面430上突出于外框110的部分。此时第一面510及第二面520较佳相互垂直;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由于外框110的外侧壁面111可能为斜面,或覆盖透光板400朝向外框110的内面430可能为弧面,因此第一面510及第二面520亦可能不垂直。
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补强胶体500设置于覆盖透光板400与外框110的顶端面113间。此时补强胶体500的第一面510黏合于覆盖透光板400朝向外框110的内面430上位于外框110上方的部分;而第二面520则黏合于外框110的顶端面113。此时第一面510及第二面520相互平行,当遭受外力拉扯时,补强胶体500承受的外力较易同时与第一面510及第二面520垂直。
此外,在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顶端面113上可形成多个微结构114,补强胶体500则填充于微结构114的缝隙间,使补强胶体500与微结构114相互啮合。通过这一设计,可使顶端面113形成为粗糙面,而第二面520与顶端面113的接触面积得以增加,进而加强两者间的连接强度。微结构114较佳形呈三角柱状形成于顶端面113上,并平行于外框110的延伸方向。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微结构114亦可为具有其它剖面形状或延其它方向分布的柱状结构;此外,微结构114亦可为不规则的结构,例如发丝结构等。
图5A所示为外框110的另一实施例。在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外框110包含有侧壁115及凸缘117。凸缘117连接于侧壁115的顶端,并朝侧壁115外伸出。由图5A的剖示图观之,侧壁115及凸缘117的截面即形成为倒L的形状。在此实施例中,凸缘117朝向覆盖透光板400的一面即形成为外框110的顶端面113,而补强胶体500则分布于顶端面113及覆盖透光板400朝向顶端面113的内面430之间。由于凸缘117沿平行覆盖透光板400的方向延伸,因此顶端面113的面积也得以增加。相对而言,补强胶体500的第二面520与顶端面113的接触面积及第一面510与内面430的接触面积均得以增加。由于接触面积增加,补强胶体500可提供较强的支撑力以固定覆盖透光板400的外框110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此外,在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顶端面113上可形成多个微结构114,补强胶体500则填充于微结构114的缝隙间,使补强胶体500与微结构114相互啮合。通过这一设计,可使第二面520与顶端面113的接触面积增加,进而加强两者间的连接强度。微结构114较佳形呈三角柱状形成于顶端面113上,并平行于外框110的延伸方向。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微结构114亦可为具有其它剖面形状或延其它方向分布的柱状结构;此外,微结构114亦可为不规则的结构,例如发丝结构等。
在图6A的实施例中,设置于覆盖透光层400及显示面板300间的透光胶层410延伸至覆盖透光层400与外框110的顶端面113之间。换言之,透光胶层410的中间部分黏合显示面板300与覆盖透光层400;而两端部分则作为补强胶体500而黏合覆盖透光层400与外框110的顶端面113。在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与外框110的顶端面113较佳具有相近的高程。换个角度来看,覆盖透光层400通过透光胶层410将显示面板300及背光模块100同时黏附于覆盖透光层400之上,进而使显示面板300及背光模块100的连动性增加,避免两者分离。
在图6B的实施例中,外框110包含有侧壁115及凸缘117。凸缘117连接于侧壁115的顶端,并朝侧壁115外伸出。在此实施例中,凸缘117朝向覆盖透光板400的一面即形成为外框110的顶端面113,而透光胶层410的端部延伸至顶端面113及覆盖透光板400朝向顶端面113的内面430之间。由于顶端面113的面积较大,因此能有效加强外框110与覆盖透光板400间的连接强度。当外力施加时,外框110与覆盖透光板400间的连接并能分担覆盖透光板400与显示面板300连接处产生的应力。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可加设一触控层700。触控层700较佳可形成于显示面板300的显示面上;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触控层700亦可设于显示面板300内部(in cell)。如图7所示,透光胶层410完全覆盖触控层700于覆盖透光板400上的投影范围。特别是在使用电容式的触控层700时,当使用者触碰覆盖透光板400,完全覆盖触控层700投影范围的透光胶层410较能使触控层700有效感应使用者的触碰动作。
图8所示为采用自发光型或反射型显示面板600时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600直接设置在外框610内,且外框610内未设有背光模块的相关元件。覆盖透光板400覆盖于显示面板600上,并设有补强胶体500补强覆盖透光板400与外框610间的连接强度。补强胶体500与外框610间的连接关系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方式加以调整。
在图9A及图9B所示的实施例中,面板显示模块还包含有壳体800。壳体800较佳为电子装置的外壳,使面板显示模块得以与电子装置组合,但亦可仅单纯作为面板显示模块的外壳。如图9A及图9B所示,背光模块100容纳于壳体800内,且使外框110与壳体800间形成一空间,以容纳补强胶体500。在此实施例中,如图9B所示,补强胶体500具有第三面530朝向壳体800的内面,并黏合于壳体800的内面以提供更强的结构强度。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补强胶体500亦可不与壳体800黏合,以维持组装制造工艺上的弹性。
此外,在图9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面530与壳体800间的接着力小于第一面510与覆盖透光板400间的接着力,或小于第二面520与外框110间的接着力。第三面530与壳体800间甚至可以为接触但无接着力的状况,单纯以补强胶体500作为填充物填充于壳体800与外框110间空间的方式来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这一设计,可有效提高组装制造工艺上的弹性,增加重工的可能性。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三面530与壳体800间亦可具有与另外两面相当的接着力,以增加结构上的强度。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800具有壳体侧壁810,其顶端向外翻折以形成台面830。透光胶层410的端部除延伸至外框110与覆盖透光板400之间外,更进一步延伸至台面830及覆盖透光板400之间,并黏合台面830于覆盖透光板400上。在此设计下,显示面板300、背光模块100及壳体800均被透光胶层410黏附于覆盖透光板400,因此施加在覆盖透光板400上的外力得以分散于显示面板300、背光模块100及壳体800,避免应力集中的情形。
图11所示为面板显示模块制造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步骤1110包含:于背光模块的外框内设置光源模块。如前所述,光源模块可采直下式或侧入式的发光方式。如为侧入式,则需组装导光板及光源;如为直下式,则为在光源上方设置必要的光学膜片。步骤1130包含在光源模块的出光面外侧设置显示面板。在较佳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之上或内部可设有触控层,触控层的设置步骤较佳先于步骤1130。
步骤1150包含黏合覆盖透光板于显示面板背向光源模块的一侧,且使覆盖透光板的边缘突出于显示面板的边缘。在较佳实施例中,于显示面板及覆盖透光板之间设置透光胶层,以分别黏合显示面板及覆盖透光板。透光胶层的设置方法较佳包含膜状贴附或液状涂布。在显示面板设有触控层的实施例中,透光胶层较佳完全覆盖触控层于覆盖透光板上的投影范围,使触控层能确实感应来自覆盖透光板上的触控动作。
步骤1170包含设置补强胶体,使补强胶体的第一面黏合于覆盖透光板突出于显示面板的部分,而另一第二面则黏合于背光模块的外框。补强胶体较佳以环绕外框的方式分布,并可以连续或不连续的方式进行涂布或点胶。在较佳实施例中,将补强胶体设置于外框的外侧,使第二面黏合于外框的外侧壁。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将补强胶体设置于外框的顶端面及覆盖透光板的内面间。此时补强胶体的第一面会黏合于覆盖透光板的内面,而第二面则黏合于外框的顶端面。此外,当外框的侧壁顶端形成为凸缘时,补强胶体则可设置于凸缘及覆盖透光板的内面间。
在步骤1170中,亦可将位于显示面板及覆盖透光板间的透光胶层延伸至覆盖透光板及外框的顶端面之间,以作为补强胶体。在此实施例中,较佳将透光胶层先贴附或涂布于覆盖透光板上,再将覆盖透光板与显示面板及外框组合,以达成黏合的效果。
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包含步骤1210,将背光模块设置于壳体内,并于壳体及背光模块外框间形成空间以容纳补强胶体。在较佳实施例中,补强胶体的第三面会朝向壳体并与壳体黏合。例如以光固化胶作为补强胶体时,可在涂布补强胶体后及照射光线前组合壳体及背光模块。之后再进行光照射时,即会使第三面与壳体黏合。使用其它材质作为补强胶体时,亦可采用类似的处理方式,于补强胶体干固前组合壳体。
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调整第三面与壳体间的接着力小于第一面与覆盖透光板间的接着力,或小于第二面与外框间的接着力。第三面与壳体间甚至可以为接触但无接着力的状况,单纯以补强胶体作为填充物填充于壳体与外框间空间的方式来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例如以光固化胶作为补强胶体时,可在涂布补强胶体并照射光线固化后再组合壳体及背光模块。此时第三面与壳体间即不会黏合。使用其它材质作为补强胶体时,亦可采用类似的处理方式,于补强胶体干固后组合壳体。通过这一设计,可有效提高组装制造工艺上的弹性,增加重工的可能性。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申请专利范围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35)

1.一种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显示模块包含:
一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包含一外框及一光源模块;其中所述光源模块设置于所述外框内,且所述光源模块具有一出光面;
一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光源模块的所述出光面外侧;
一覆盖透光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背向所述光源模块的一侧,并黏合于所述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覆盖透光板的边缘突出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以及
一补强胶体,所述补强胶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一面黏合于所述覆盖透光板突出所述显示面板的部分,所述第二面黏合于所述外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具有一外侧壁面,所述第二面黏合于所述外侧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透光板具有一内面,所述内面的一部分突伸于所述外侧壁面外,所述补强胶体的所述第一面黏合于所述内面突伸于所述外侧壁面外的所述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胶体以环绕所述外框方式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透光板具有一内面,所述外框具有一顶端面朝向所述内面,所述补强胶体设置于所述内面及所述顶端面之间,所述第一面黏合于所述内面,所述第二面黏合于所述顶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含一侧壁及一凸缘,所述凸缘连接于所述侧壁的顶端,并朝所述侧壁外伸出,所述顶端面位于所述凸缘朝向所述覆盖透光板的一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显 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透光胶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覆盖透光板之间;其中,所述透光胶层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覆盖透光板的所述内面及所述外框的所述顶端面之间以形成所述补强胶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显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触控层,形成于所述显示面板内,所述透光胶层完全覆盖所述触控层于所述覆盖透光板上的投影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显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壳体,所述背光模块容纳于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壳体包含一壳体侧壁,所述壳体侧壁的顶端向外翻折形成一台面,所述透光胶层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台面及所述覆盖透光板间,并黏合所述台面及所述覆盖透光板。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面上形成一微结构,所述补强胶体充填于所述微结构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显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壳体,所述背光模块容纳于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壳体及所述背光模块的所述外框间形成一空间,所述补强胶体容纳于所述空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胶体具有一第三面朝向所述壳体,所述第三面与所述壳体黏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胶体具有一第三面朝向所述壳体,所述第三面与所述壳体间的接着力小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覆盖透光板间的接着力及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外框间的接着力。
14.一种面板显示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于一背光模块的一外框内设置一光源模块;其中所述光源模块具有一出光面;
于所述光源模块的所述出光面外侧设置一显示面板;
黏合一覆盖透光板于所述显示面板背向所述光源模块的一侧;其中所述 覆盖透光板的边缘突出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以及
设置一补强胶体,使所述补强胶体的一第一面黏合于所述覆盖透光板突出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部分,并使所述补强胶体的一第二面黏合于所述外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胶体设置步骤包含:使所述第二面黏合于所述外框的一外侧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胶体设置步骤包含:以环绕所述外框方式分布设置所述补强胶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透光板具有一内面,所述外框具有一顶端面朝向所述内面,所述补强胶体设置步骤包含:设置所述补强胶体于所述内面及所述顶端面之间,使所述第一面黏合于所述内面,所述第二面黏合于所述顶端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含一侧壁及一凸缘,所述凸缘连接于所述侧壁的顶端,并朝所述侧壁外伸出,所述补强胶体设置步骤包含:设置所述补强胶体于所述内面及所述凸缘伸出所述侧壁的部分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透光板黏合步骤包含:设置一透光胶层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覆盖透光板之间以分别黏合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覆盖透光板;所述补强胶体设置步骤包含:延伸所述透光胶层的一端至所述覆盖透光板的所述内面及所述外框的所述顶端面之间以形成所述补强胶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形成一触控层于所述显示面板内;其中,所述透光胶层设置步骤包含:使所述透光胶层完全覆盖所述触控层于所述覆盖透光板上的投影范围。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容纳所述背光模块于一壳体内,使所述壳体及所述背光模块的所述外框间形成一空间以容纳所述补强胶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胶体设置步骤包含:以所述补强胶体的一第三面朝向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壳体黏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胶体设置步骤包含:以所述补强胶体的一第三面朝向所述壳体,并使所述第三面与所述壳体间的接着力小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覆盖透光板间的接着力及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外框间的接着力。
24.一种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显示模块包含:
一外框;
一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外框内;
一覆盖透光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并黏合于所述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覆盖透光板的边缘突出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以及
一补强胶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一面黏合于所述覆盖透光板突出所述显示面板的部分,所述第二面黏合于所述外框。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具有一外侧壁面,所述第二面黏合于所述外侧壁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透光板具有一内面,所述内面的一部分突伸于所述外侧壁面外,所述补强胶体的所述第一面黏合于所述内面突伸于所述外侧壁面外的所述部分。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胶体以环绕所述外框方式分布。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透光板具有一内面,所述外框具有一顶端面朝向所述内面,所述补强胶体设置于所述内面及所述顶端面之间,所述第一面黏合于所述内面,所述第二面黏合于所述顶端面。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含一侧壁及一凸缘,所述凸缘连接于所述侧壁的顶端,并朝所述侧壁外伸出, 所述顶端面位于所述凸缘朝向所述覆盖透光板的一面。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显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透光胶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覆盖透光板之间;其中,所述透光胶层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覆盖透光板的所述内面及所述外框的所述顶端面之间以形成所述补强胶体。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显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触控层,形成于所述显示面板内,所述透光胶层完全覆盖所述触控层于所述覆盖透光板上的投影范围。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面上形成一微结构,所述补强胶体充填于所述微结构间。
33.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显示模块进一步包含一壳体,所述外框容纳于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壳体及所述外框间形成一空间,所述补强胶体容纳于所述空间内。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胶体具有一第三面朝向所述壳体,所述第三面与所述壳体黏合。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面板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胶体具有一第三面朝向所述壳体,所述第三面与所述壳体间的接着力小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覆盖透光板间的接着力及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外框间的接着力。 
CN2010101636529A 2010-04-13 2010-04-13 具有强化结构的面板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833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36529A CN101833182B (zh) 2010-04-13 2010-04-13 具有强化结构的面板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36529A CN101833182B (zh) 2010-04-13 2010-04-13 具有强化结构的面板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3182A CN101833182A (zh) 2010-09-15
CN101833182B true CN101833182B (zh) 2011-07-27

Family

ID=42717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36529A Active CN101833182B (zh) 2010-04-13 2010-04-13 具有强化结构的面板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331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5110B (zh) * 2011-11-18 2014-12-1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模組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3631407A (zh) * 2012-08-20 2014-03-12 林志忠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56804B (zh) * 2014-11-21 2019-05-17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JP6694652B2 (ja) 2016-09-02 2020-05-2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路光軸調整方法
CN107359267B (zh) * 2017-06-02 2019-03-08 合肥市惠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amoled防水封装结构
CN107369761B (zh) * 2017-08-10 2020-04-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基板pi层结构、制备方法
JP6986981B2 (ja) * 2018-01-22 2021-1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9116609A (zh) * 2018-09-15 2019-01-01 湖南航天捷诚电子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抗恶劣环境的液晶屏加固方法及装置、液晶屏
CN113707024B (zh) * 2021-09-02 2023-08-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8912A (ja) * 2005-09-13 2007-03-29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886989Y (zh) * 2006-05-10 2007-04-04 丁小平 一种液晶屏的保护屏
CN201097050Y (zh) * 2007-08-13 2008-08-06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2782A (ja) * 1997-08-27 1999-03-16 Citizen Watc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8912A (ja) * 2005-09-13 2007-03-29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886989Y (zh) * 2006-05-10 2007-04-04 丁小平 一种液晶屏的保护屏
CN201097050Y (zh) * 2007-08-13 2008-08-06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3182A (zh)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3182B (zh) 具有强化结构的面板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KR102404974B1 (ko) 표시 장치
US8500292B2 (en) Panel displa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779620B2 (ja) 複合式導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07728379B (zh) 一种超薄直下式背光平板液晶显示模组
US8690414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light guide element overlapping peripherial display region of display panel
US20190051223A1 (en) Cover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102314B1 (ko) 휘어진 커버 플레이트 및 그를 이용한 휘어진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US11745489B2 (en) Laminating apparatus,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JP2018506729A (ja) 光路調節ユニットと表示装置
CN107980184B (zh) 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
KR102398176B1 (ko) 표시 장치
CN105723441B (zh) 显示装置
CN204807879U (zh) 一种灯条固定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495482B (zh) 承载座及使用承载座的显示装置
US20180253165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CN20301318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3149433U (zh)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5717708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396960A (zh) 缓冲层及显示装置
KR10171848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70115445A1 (en) Light guid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and recycling methods thereof
WO2021012466A1 (zh) 红外触控显示装置
US944231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4582239B (zh) 柔性盖板、显示装置及柔性盖板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