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8067A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8067A
CN101828067A CN200880111864A CN200880111864A CN101828067A CN 101828067 A CN101828067 A CN 101828067A CN 200880111864 A CN200880111864 A CN 200880111864A CN 200880111864 A CN200880111864 A CN 200880111864A CN 101828067 A CN101828067 A CN 101828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oint
dot pattern
lighting device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1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8067B (zh
Inventor
黑水泰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28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8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8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80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照明装置(12)的特征在于: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管状光源(17);和在与上述管状光源(17)的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配置的光反射部件(20),上述管状光源(17)的排列构成为具有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17a)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17b),在上述光反射部件(20)上形成有多个点(22)配置而成的点图案,上述点(22)的光反射率与上述光反射部件(20)的光反射率不同,由上述光反射部件(20)和上述点图案构成的光反射面的光反射率在上述窄间隔部分(17a)比在上述宽间隔部分(17b)小。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代表的使用非发光型的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中,需要用于对液晶面板等显示面板照射光的照明装置,例如,在该显示面板的背面配置背光源单元。这种背光源单元作为光源,大多使用细长的直管型的灯,一般采用如下结构:排列多个该灯,由扩散板使来自这些灯的出射光均匀。
但是,伴随着近年来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省电化的要求,关于背光源单元的问题也显现出来。作为该问题,能够举出例如由于背光源的薄型化,灯与扩散板接近,由此产生发生亮度不均或者发生灯镜像等的亮度分布的不均匀。
于是,作为亮度分布的均匀化单元,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隔着荧光灯相对的反射板和光透过性的扩散板,该反射板在不正对荧光灯的偏移位置具有正反射为主的带状的镜面反射部,在除去该镜面反射部以外的其它部分具有漫反射为主的扩散反射部的背光源单元。根据该背光源单元,由镜面反射部正反射的反射光由于集中到荧光灯彼此的中间点上,因此能够填补该位置的亮度的降低量,实现亮度分布的均匀化。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技术:沿着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左右长边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多个直管型灯,并且设定为使该直管型灯之间的距离在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中心部窄,随着接近显示画面的上下端以等比例的间隔扩展(也将该结构称为不均等灯间隔)。该技术着眼于由于人的眼睛通常关注画面中心,画面端部的亮度即使比画面中央稍微暗淡一些也不会被注意,由此能够维持亮度分布的均匀性,并且能够减少灯数量,发挥实现省电的效果。
[专利文献1]特开2004-354533公报
[专利文献2]特许第3642723号公报
但是,关于亮度分布不均匀这样的问题,还不是能够说充分地实施了对策的状况,立足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大画面化,亟需进一步的技术开发。特别是,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不均等灯间隙中,灯配置位置与画面整体亮度的关系非常敏感,存在产生如下显示不均的情况:在画面端部由于灯间隔增宽而光量不足从而产生亮度不均,或者不能充分反射光而发生灯镜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来部分地调整照明亮度,能够使照明亮度分布平滑的照明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备这种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进而提供具备这种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管状光源;和在与上述管状光源的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配置的光反射部件,上述管状光源的排列构成为:具有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在上述光反射部件上形成有多个点配置而成的点图案,上述点的光反射率与上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不同,由上述光反射部件和上述点图案构成的光反射面的光反射率在上述窄间隔部分比在上述宽间隔部分小。
根据这样的照明装置,就管状光源的排列而言,由于设置有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因此在窄间隔部分一侧,能够使照明亮度相对地比宽间隔部分一侧大。另一方面,通过在宽间隔部分一侧相对地增宽该间隔,能够对由减少管状光源的设置数量所引起的降低成本做出贡献。
另外,根据照明装置的用途,有时优选部分地分为以大亮度照明的区域和以小亮度照明的区域,例如,在利用该照明装置进行显示的显示装置中,显示画面外侧(周边部分)不需要相对亮的显示,反之,显示画面内侧(中心部分)由于处于需要亮显示的倾向,因此优选使宽间隔部分为显示装置的外侧,使窄间隔部分为显示装置的内侧。
但是,如上述那样,在使管状光源的排列间隔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重要的是照明亮度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与照明亮度相对小的宽间隔部分的配置平衡性。如果该窄间隔部分与该宽间隔部分的照明亮度差过大,则整体照明亮度分布变得不均匀,例如在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中,有时产生亮度不均。
在本发明中,如上述那样,除了使管状光源的排列存在差异的结构之外,还在光反射部件中设置光反射率与该光反射部件不同的点,构成为:由光反射部件和点构成的光反射面的光反射率在管状光源的窄间隔部分比在宽间隔部分小。由此能够使照明装置整体中的照明亮度分布平滑。
在从管状光源发生的光中,不仅存在向光出射侧(例如显示面板一侧)直接射出的光,还存在向与光出射侧不同的方向发出的光,采用向该方向发出的光由光反射部件反射后到达光出射侧的结构,通常将这些光总地作为照明亮度。
于是,在光反射部件中,通过形成光反射率与该光反射部件不同的点,能够对光反射部件的每个部位调整光反射率,进而能够调整照明亮度。即,在照明亮度易于成为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相对减小光反射面的光反射率,在照明亮度易于成为相对小的宽间隔部分,相对增大光反射面的光反射率,由此能够调整该窄间隔部分与该宽间隔部分的照明亮度差。其结果能够使照明装置整体中的照明亮度分布平滑,例如,在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中,能够防止或抑制上述那样的亮度不均等的显示不均。
另外,本发明的管状光源的排列间隔能够通过各种形态实现。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管状光源的上述窄间隔部分位于该管状光源的排列中央部一侧,上述宽间隔部分位于该管状光源的排列端部一侧。
另外,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的光反射率比上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小,上述点图案以作为该点图案相对于上述光反射部件整体的形成比例的点图案占有率在上述窄间隔部分比在上述宽间隔部分大的方式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从由光反射部件和点图案构成的光反射面产生的反射光量越是点图案占有率大的部位越小,因此反射光量在窄间隔部分相对小,在宽间隔部分相对大。其结果由于构成在照明亮度易于成为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反射光量小,在照明亮度易于成为相对小的宽间隔部分反射光量大的补充关系,因此能够使照明装置整体中的照明亮度分布稳定。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为灰色或黑色。
这样,由于通过形成难以反射光的灰色或者黑色的点图案,能够降低点的光反射率,因此能够进一步加大该点与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能够进一步增大由点图案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能力。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沿着上述管状光源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上述点彼此的间隔在上述窄间隔部分比在上述宽间隔部分小。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沿着上述管状光源的并列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上述点彼此的间隔在上述窄间隔部分比在上述宽间隔部分小。
在上述的各种情况下,通过调整形成点的间隔来调整点图案占有率。即,通过使点彼此的间隔在管状光源的窄间隔部分比在宽间隔部分小,在窄间隔部分能够形成大量的点,窄间隔部分的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变大。这里,由于该点与光反射部件相比光反射率小,因此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反射光量相对小,由此照明亮度降低,能够减小该窄间隔部分与宽间隔部分的亮度差。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的面积在上述窄间隔部分比在上述宽间隔部分大。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点的面积(即大小)来调整点占有率。即,通过使点的面积在窄间隔部分比在宽间隔部分大,窄间隔部分的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变大。这里,由于该点与光反射部件相比光反射率小,因此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反射光量相对小,由此照明亮度降低,能够减小该窄间隔部分与宽间隔部分的亮度差。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管状光源具有成为相对高的电压的高电压部分和成为相对低的电压的低电压部分,由上述点产生的上述点图案占有率在上述高电压部分比在上述低电压部分大。
管状光源的亮度在上述管状光源的高电压部分有时比在低电压部分大。于是,通过形成光反射率比光反射部件小的点使得在点图案占有率在高电压部分比低电压部分大,高电压部分的反射光量相对小,由此照明亮度降低,能够减小该高电压部分与低电压部分的照明亮度差。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沿着上述管状光源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上述点彼此的间隔在上述高电压部分比在上述低电压部分小。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沿着上述管状光源的并列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上述点彼此的间隔在上述高电压部分比在上述低电压部分小。
在上述的各种情况下,通过调整形成点的间隔来调整点图案占有率。即,通过使点彼此的间隔在管状光源的高电压部分比在低电压部分小,在高电压部分形成大量的点,高电压部分的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变大。这里,由于该点与光反射部件相比光反射率小,因此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高电压部分,反射光量相对小,由此照明亮度降低,能够减小该高电压部分与低电压部分的亮度差。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的面积在上述高电压部分也比在上述低电压部分大。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点的面积(即大小)调整点占有率。即,通过使点的面积在高电压部分比低电压部分大,高电压部分的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变大。这里,由于该点与光反射部件相比光反射率小,因此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高电压部分,反射光量相对小,由此照明亮度降低,能够减小该高电压部分与低电压部分的亮度差。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的光反射率比上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大,上述点图案以作为该点图案相对于上述光反射部件整体的形成比例的点图案占有率在上述宽间隔部分比在上述窄间隔部分大的方式形成。
根据这种结构,从由光反射部件和点图案构成的光反射面产生的反射光量由于在点图案占有率越大的部位越大,因此反射光量在窄间隔部分相对小,在宽间隔部分相对大。其结果,由于构成在照明亮度易于成为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反射光量小,在照明亮度易于成为相对少的宽间隔部分反射光量大的补充关系,因此能够使照明装置整体中的照明亮度分布平滑。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含有荧光增白剂。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具有金属光泽面。
像这样,通过形成由涂敷了易于反射光的荧光增白材料的点或者具有金属光泽面的点构成的点图案,能够增大点的光反射率,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该点与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能够进一步增大由点图案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能力。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沿着上述管状光源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上述点彼此的间隔在上述宽间隔部分比在上述窄间隔部分小。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沿着上述管状光源的并列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上述点彼此的间隔在上述宽间隔部分比在上述窄间隔部分小。
在上述的各个情况下,通过调整形成点的间隔来调整点图案占有率。即,通过使点彼此的间隔在管状光源的宽间隔部分比在窄间隔部分小,在宽间隔部分形成大量的点,宽间隔部分的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变大。这里,由于该点与光反射部件相比光反射率大,因此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宽间隔部分,反射光量相对变大,由此能够使照明亮度增大,能够减小该宽间隔部分与窄间隔部分的亮度差。
另外,由于管状光源的轴线方向相当于光反射部件的长边方向,因此,在管状光源的轴线方向与并列方向相比能够形成大量的点,能够使该点彼此的间隔更多样地变化。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的面积在上述宽间隔部分也比在上述窄间隔部分大。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点的面积(即大小)来调整点图案占有率。即,通过使点的面积在宽间隔部分比在窄间隔部分大,宽间隔部分的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变大。这里,由于该点的光反射率比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大,因此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宽间隔部分,反射光量相对变大,由此照明亮度增大,能够减小该宽间隔部分与窄间隔部分的亮度差。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管状光源具有成为相对高的电压的高电压部分和成为相对低的电压的低电压部分,由上述点产生的上述点图案占有率在上述低电压部分比在上述高电压部分大。
管状光源的亮度在上述管状光源的高电压部分有时比在低电压部分大。于是,通过形成光反射率比光反射部件大的点,使得点图案占有率在低电压部分比在高电压部分大,低电压部分的反射光量相对变大,由此照明亮度增大,能够减小该低电压部分与高电压部分的照明亮度差。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沿着上述管状光源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上述点彼此的间隔在上述低电压部分比在上述高电压部分小。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沿着上述管状光源的并列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上述点彼此的间隔在上述低电压部分比在上述高电压部分小。
在上述的各个情况下,通过调整形成点的间隔来调整点图案占有率。即,通过使点彼此的间隔在管状光源的低电压部分比在高电压部分小,在低电压部分形成大量的点,低电压部分的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变大。这里,由于该点与光反射部件相比光反射率大,因此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低电压部分,通过反射光量相对大,照明亮度增大,能够减小该低电压部分与高电压部分的亮度差。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的面积在上述低电压部分比在上述高电压部分大。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点的面积(即大小)来调整点占有率。即,通过使点的面积在低电压部分比高电压部分大,低电压部分的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变大。这里,由于该点与光反射部件相比光反射率大,因此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低电压部分,反射光量相对变大,由此照明亮度增大,能够减小该低电压部分与高电压部分的亮度差。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图案设置在上述光反射部件中的上述管状光源的正下方。
点图案的各点由于与其周边的通常部分(即没有设置点的部分)产生很大的亮度差,因此在观看显示装置上映出的影像时有可能看到点图案。于是,通过将点图案设置在光源的正下方(重叠的位置),由于在观看显示装置的视点与点图案之间存在光源,因此能够防止看到点图案。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图案的上述多个点分别呈交错状配置。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图案的上述多个点分别并列配置。
通过形成上述那样的各形态的点,点的排列规则,能够提高反射光量的调整精度。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图案通过在上述光反射部件上实施印刷而形成。
另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点图案通过在上述光反射部件上实施金属蒸镀而形成。
像这样,通过由印刷或者金属蒸镀形成点图案,能够适当地设计点图案的形态,而且,能够容易地形成所设计的点图案。
接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该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根据这种显示装置,由于能够在照明装置中使照明亮度分布平滑,因此在该显示装置中也能够防止或抑制显示不均。
作为上述显示面板能够例示液晶面板。这种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在各种用途例如电视机或者个人计算机的桌面屏幕等中适用,特别是适于作为大型屏幕用。
另外,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显示装置。
根据这种电视接收装置,能够提供防止或抑制了显示不均的目视性优异的电视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通过用简单的结构来部分地调整照明亮度,能够使照明亮度分布平滑。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能够提供防止或抑制发生显示不均的高品质的显示。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能够提供防止或抑制发生显示不均的高品质的电视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视接收装置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A-A线剖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配置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的光反射片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背光源装置中配置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背光源装置中配置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7的光反射片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背光源装置中配置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在背光源装置中配置的光反射片的一个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点图案的一个变形例的说明图。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
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
17:冷阴极管(管状光源)
17a:窄间隔部分
17b:宽间隔部分
20:光反射片(光反射部件)
22:点
30a:高电压部分
30b:低电压部分
TV:电视接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视接收机TV。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该液晶显示器装置的A-A线剖面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配置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该光反射片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如图1所示,构成为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以夹持的方式收容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前后两个机壳Ca和Cb、电源P、调谐器T、台座S。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整体形成横长的方形,被收容为使短边方向与铅直线一致的纵向放置的状态。该液晶显示装置10如图2所示,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12,这些部分由边框13等保持为一体。
接着,对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进行说明(参照图2和图3)。
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构成为一对玻璃基板以隔开预定间隙的状态相互粘贴在一起,并且在两片玻璃基板之间封入有液晶。在一个玻璃基板上,设置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等,在另一个基板上,设置有相对电极和以规定排列配置有R、G、B等各着色部的彩色滤光片等。
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是所谓正下方型的背光源装置,构成为:在液晶面板11的面板面(即显示面)的背面正下方,沿着该面板面具备多个管状光源(这里使用冷阴极管(光源)17作为高压放电管)。
进而,背光源装置12包括:上表面一侧开口的呈大致箱形的底座14、以覆盖底座14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多个光学部件15(从图示的下侧开始依次为扩散板、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光板)、和用于将这些光学部件15保持在底座14上的框架16。进而,在底座14内,具备冷阴极管17、一并覆盖冷阴极管17组的两端部的灯保持件18、和用于将冷阴极管17安装在底座14上的灯夹19。另外,在该背光源单元12中,与冷阴极管17相比靠光学部件15一侧成为光出射侧。
冷阴极管17形成为细长的管状,以使其长度方向(即轴线方向)与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在底座14内收容有多根(图2中是16根)。另外,各冷阴极管17如图3所示,在其排列中央部(即背光源装置12的中央部)形成有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17a,在该冷阴极管17的排列端部(即背光源装置12的端部)形成有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17b。更加具体而言,冷阴极管17的排列间隔从背光源装置12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向两端部逐渐加大。
另外,底座14由金属制的板金构成,在该底座14中的与冷阴极管17的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光反射片(光反射部件)20,由此形成光反射面。利用包括这种光反射片20的底座14,能够使从冷阴极管17射出的光反射到扩散板等光学部件15一侧。
另外,在底座14的与设置有冷阴极管17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与光出射面一侧相反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向冷阴板管17供给驱动电力的逆变器基板30。更加具体而言,逆变器基板30在底座14的长边方向仅安装在一侧,从该逆变器基板30仅向冷阴极管17的一个端部供给驱动电力。该逆变器基板30构成为:包含产生用于点亮冷阴极管17的高频电压的逆变器电路。
光反射片20例如由具备光反射性的树脂片构成,其光反射率比底座14的光反射率大。另外,光反射片20平行于冷阴极管17的排列方向配置,如图4所示,成为如下形态:光反射片20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与冷阴极管17的排列的窄间隔部分17a对应地配置,光反射片20的短边部分的端部与宽间隔部分17b对应地配置。
在该光反射片20中的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形成用于安装灯夹19的安装孔21、和多个黑色的点22排列而成的点图案。该点22例如通过在光反射片20的表面印刷碳、锌、氧化钛等浆料(paste)形成。作为该印刷方法,例如喷墨印刷、凹版印刷等是适宜的。
点22的配置图案如图4所示,多个点22沿着光反射片20的长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形成列,在光反射片20的短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排列方向)上沿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排列的点22的列多个(图4中是14列)并列。
这里,当着眼于各列的各点22的面积(大小)时,在位于光反射片20的与窄间隔部分17a相对的部位(光反射片20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的列中,其面积相对大地形成。另一方面,在与宽间隔部分17b(光反射片20的短边部分的两个端部)相对的列中,其面积相对小。另外,该面积从位于窄间隔部分17a的列向位于宽间隔部分17b的列逐渐减小。
接着,当着眼于1列中的各点22彼此的间隔时,在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点22彼此的间隔相等。
另一方面,当着眼于相互的列彼此时,就在上述的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点22彼此的间隔而言,在位于光反射片20的与窄间隔部分17a相对的部位的列中,该间隔相对小,点22紧密地配置。而且,在该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点22彼此的间隔在光反射片20的与宽间隔部分17b相对的列中相对大,点22稀疏地配置。另外,该间隔从位于窄间隔部分17a的列向位于宽间隔部分17b的列逐渐增大。
另外,关于在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邻接的点22彼此的间隔,在光反射片20的与窄间隔部分17a相对的部位,该间隔相对小,点22紧密地配置。另一方面,在该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邻接的点22彼此的间隔在光反射片20的与宽间隔部分17b相对的部位相对大,点22稀疏地配置。另外,该间隔从位于窄间隔部分17a的列向位于宽间隔部分17b的列逐渐增大。
如上所述,从冷阴极管17的窄间隔部分17a朝向宽间隔部分17b,点22的面积减少,并且点22彼此的间隔增大,由此作为点22相对于光反射片20整体的形成比例的点图案占有率在窄间隔部分17a比在宽间隔部分17b大。
这里,表1表示测定上述点22与光反射片20的光反射率的结果。表1中,光反射率表示光反射片20和点22的固有的光反射率。点图案占有率表示点22相对于光反射片20整体的形成比例。平均光反射率表示根据该点图案占有率在光反射片20形成点图案时在光学部件一侧的光反射率的实际测定值。另外,作为参考值,还记载了形成灰色的点时的测定结果。
[表1]
Figure GPA00001102456900131
如表1所示,黑色的点22的光反射率是光反射片20的光反射率的1/15左右,通过在光反射片20上印刷该黑色的点22,能够使反射光量大量减少。进而,通过将该黑色的点22的点图案占有率从1.4%增大到8.5%,平均反射率减少6.5%,能够确认起到作为反射光量的调整单元的效果。
通过在底座14上配置印刷有这种点22的光反射片20,从冷阴极管17产生的光如图5所示射入光学部件15。即,向光学部件15的入射光由从冷阴极管17直接射入的光La、被光反射片20反射的光Ra1和被点22反射的光Ra2的总和构成。这里,黑色的点22的光反射率由于是光反射片20的光反射率的1/15左右显著地小,因此光Ra1的光量比光Ra2的光量大,在光反射片20中,在形成有点22的部位,光反射率降低。
即,由光反射片20和点图案构成的光反射面的光反射率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17a,为比在该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小的宽间隔部分17b小的值。
根据以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中配置的背光源装置12中,冷阴极管17排列成具有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17a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17b,而且窄间隔部分17a配置在背光源装置12的中央一侧,宽间隔部分17b配置在背光源装置12的端部一侧。
在这种情况下,在窄间隔部分17a,由于与宽间隔部分17b相比相对提高照明亮度,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画面中央一侧的目视性提高,并且能够期待因设置宽间隔部分17b而减少冷阴极管17的设置数所引起的成本降低。
另一方面,调整照明亮度相对高的窄间隔部分17a与照明亮度相对低的宽间隔部分17b的配置的平衡是非常困难的操作,如果窄间隔部分17a与宽间隔部分17b的照明亮度差过大,则整体照明亮度分布变得不均匀,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产生亮度不均。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作为照明亮度的调整单元,采用在光反射片20上形成由光反射率与该光反射片20不同的点22构成的点图案,使由该点图案和光反射片20构成的光反射面的光反射率在窄间隔部分17a比宽间隔部分17b大的结构。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从冷阴极管17产生的光由光反射片20和点22反射,因此能够在光反射片20的每一个部位调整光反射率,进而能够调整照明亮度。即,在照明亮度易于成为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17a,相对减小光反射面的光反射率,另一方面,在照明亮度易于成为相对小的宽间隔部分17b,相对增大光反射面的光反射率,能够调整该窄间隔部分17a与该宽间隔部分17b的照明亮度差。其结果能够使背光源装置12中的照明亮度分布平滑,在使用了该背光源装置12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能够防止或抑制上述那样的亮度不均等显示不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点22的光反射率比光反射片20的光反射率小,由该点22构成的点图案形成为其点图案占有率在窄间隔部分17a比在宽间隔部分17b大。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点22的光反射率比光反射片20的光反射率小,因此由光反射片20和点图案构成的光反射面产生的反射光量在点图案占有率越大的部位越小。即,反射光量在窄间隔部分17a相对小,在宽间隔部分17b相对大。其结果,由于构成在照明亮度易于成为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17a反射光量小,在照明亮度易于成为相对小的宽间隔部分17b反射光量大的补充关系,因此能够使背光源装置12中的照明亮度分布平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黑色的点22。
这样,由于通过使点22为难以反射光的黑色,能够降低点22的光反射率,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该点22与光反射片20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能够进一步增大由点图案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能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点22形成为在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点22彼此的间隔在窄间隔部分17a比在宽间隔部分17b小。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点22形成为在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邻接的点22彼此的间隔在窄间隔部分17a比在宽间隔部分17b小。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点22的面积在窄间隔部分17a比在宽间隔部分17b大。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窄间隔部分17a的点图案占有率比在宽间隔部分17b的点图案占有率大。这里,由于该点22的光反射率比光反射片20小,因此,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17a,反射光量相对小,由此照明亮度降低,能够减小该窄间隔部分17a与宽间隔部分17b的亮度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点22并列配置地形成点图案。
这种情况下,点的排列规则,能够使反射光量的调整精度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光反射片20实施印刷从而形成点图案。
根据这种简单的方法,能够适当设计点图案的形态,而且,能够容易地形成所设计的点图案。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仅着眼于窄间隔部分17a与宽间隔部分17b的照明亮度差配置点22,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着眼于由冷阴极管17的电压差产生的照明亮度差,在配置点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1存在差别。其它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号码,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中配置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俯视图。
在背光源装置12中配置的冷阴极管17由于在底座14的长边方向仅在一侧安装有向该冷阴极管17供给驱动电力的逆变器基板30,因此从该逆变器基板30向冷阴极管17的一端部供给驱动电力(参照实施方式1中的图2)。因此,冷阴极管17中的被供给驱动电力的一端部一侧成为高电压(高压部分30a),另一端部一侧成为低电压(低电压部分30b)。
光反射片40平行于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配置,如图6所示,成为如下形态:光反射片40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图6中是右端部)与冷阴极管17的高压电压部分30a相对,光反射片40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图6中是左端部)与低电压部分30b相对。在该光反射片40上,印刷有多个黑色的点42排列而成的点图案。
就点42的配置图案而言,多个点42沿着光反射片40的长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形成列,在光反射片40的短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沿着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排列的点42的列多个(图6中是14列)并列。
这里,当着眼于各列的各点42的面积(大小)时,在位于与冷阴极管17的高电压部分30a相对的部位(图6中的光反射片40的右端部)的列中,其面积相对大地形成。另一方面,在与低电压部分30b(图6中的光反射片40的左端部)相对的列中,其面积相对小地形成。另外,该面积从位于高电压部分30a的列向位于低电压部分30b的列逐渐减小。
接着,当着眼于沿着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的点42的列中的该点42彼此的间隔时,在光反射片40的与高电压部分30a相对的位置,该间隔相对小,点42紧密地配置。另一方面,沿着该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点42彼此的间隔在光反射片40的与低电压部分30b相对的位置相对大,点42稀疏地配置。另外,该间隔从与高电压部分30a相对的位置向与低电压部分30b相对的位置逐渐增大。
这样,从光反射片40的与冷阴极管17的高电压部分30a相对的部分朝向光反射片40的与低电压部分30b相对的部分,点42的面积减小,并且点42彼此的间隔增大,由此点42的点图案占有率在与高电压部分30a相对的部分比在与低电压部分30b相对的部分大。
另外,冷阴极管17的窄间隔部分17a和宽间隔部分17b的点42的配置成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形态。即,点42彼此的间隔在窄间隔部分17a比在宽间隔部分17b小。由此,点42的点图案占有率在窄间隔部分17a比在宽间隔部分17b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就点42而言,作为点42相对于光反射片40整体的形成比例的点图案占有率在冷阴极管17的高电压部分30a比在低电压部分30b大。
背光源装置12的照明亮度分布的不均匀不仅因窄间隔部分17a与宽间隔部分17b的配置平衡,还因冷阴极管17的电位差而产生。即,有时冷阴极管17的亮度在该冷阴极管17的高电压部分30a比在低电压部分30b大。
于是,将光反射率比光反射片40小的点42形成为点图案占有率在高电压部分30a比在低电压部分30b大。由此,通过使高电压部分30a的反射光量相对小,照明亮度降低,能够减小该高电压部分30a与低电压部分30b的照明亮度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点42形成为在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点42彼此的间隔在高电压部分30a比在低电压部分30b小。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点42形成为在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邻接的点42彼此的间隔在高电压部分30a比在低电压部分30b小。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点42的面积在高电压部分30a比在低电压部分30b大。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高电压部分30a的点图案占有率比在低电压部分30b的点图案占有率大。这里,由于该点42的光反射率比光反射片40小,因此,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高电压部分30a,反射光量相对小,由此照明亮度降低,能够减小该高电压部分30a与低电压部分30b的亮度差。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7和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形成了光反射率比光反射片小的点,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光反射率比光反射片大的点,在这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1存在差异。其它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中配置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俯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其光反射片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在背光源装置12中配置的光反射片50平行于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配置,如图7所示,成为如下形态:光反射片50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与冷阴极管17的排列的窄间隔部分17a相对,该光反射片50的短边部分的端部与宽间隔部分17b相对。
在光反射片50的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上,形成安装孔21和多个白色的点52排列而成的点图案。该点52例如通过在光反射片50的表面上印刷包含由二苯乙烯(stilbene)衍生物构成的荧光增白剂的浆料而形成。作为该印刷方法,例如喷墨印刷、凹版印刷等是适宜的。
点52的配置图案如图7所示,多个点52沿着光反射片50的长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形成列,在光反射片50的短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上沿着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排列的点52的列多个(图7中是16列)并列。
这里,当着眼于各列的各点52的面积(大小)时,在位于光反射片20的与宽间隔部分17b相对的部位(光反射片20的短边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列中,其面积相对大地形成。另一方面,在与窄间隔部分17a(光反射片20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相对的列中,其面积相对小地形成。另外,该面积从位于宽间隔部分17b的列向位于窄间隔部分17a的列逐渐减小。
接着,当着眼于1列中的各点52彼此的间隔时,在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点52彼此的间隔相等。
另一方面,当着眼于相互的列彼此时,就在上述的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点52彼此的间隔而言,在位于光反射片50的与宽间隔部分17b相对的部位中的列中,该间隔相对小,点52紧密地配置。而且,在该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点52彼此的间隔在光反射片50的与窄间隔部分17a相对的列中相对大,点52稀疏地配置。另外,该间隔从位于宽间隔部分17b的列向位于窄间隔部分17a的列逐渐增大。
另外,就在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邻接的点52彼此的间隔而言,在光反射片50的与宽间隔部分17b相对的部位,该间隔相对小,点52紧密地配置。另一方面,在该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邻接的点52彼此的间隔在光反射片50的与窄间隔部分17a相对的部位相对大,点52
稀疏地配置。另外,该间隔从位于宽间隔部分17b的列向位于窄间隔部分17a 的列逐渐增大。
如上所述,点52的面积从冷阴极管17的宽间隔部分17b朝向窄间隔部分17a减少,而且,点52彼此的间隔增大,由此作为点52相对于光反射片50整体的形成比例的点图案占有率成为在宽间隔部分17b比在窄间隔部分17a大。
这里,表2表示测定上述点52和光反射片50的光反射率的结果。另外,表2中的荧光增白剂点的光反射率和平均光反射率是对点52照射可见光和紫外光而测定的。
[表2]
  光反射率/%  点图案占有率/%   平均光反射率/%
  反射片   97.7  -   97.7
  荧光增白剂点   98.8  8.5   97.8
如表2所示,涂敷有荧光增白剂的点52的光反射率成为比光反射片50大的值,通过在光反射片50上印刷该荧光增白剂点52,能够使反射光量增大。
通过在底座14上配置印刷有这种点52的光反射片50,从冷阴极管17产生的光如图8所示地射入光学部件15。即,向光学部件15的入射光由从冷阴极管17直接射入的光La、由光反射片50反射的光Rb1和由点52反射的光Rb2的总和构成。这里,由于涂敷有荧光增白剂的点52的光反射率比光反射片50的光反射率大,因此光Rb2的光量比光Rb1的光量大,在光反射片50中,在形成有点52的部位,光反射率增大。
即,由光反射片50和点图案构成的光反射面的光反射率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小的窄间隔部分17a,成为比在该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宽间隔部分17b小的值。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在光反射片50中,形成有光反射率比该光反射片50大的点52,由该点52构成的点图案形成为点图案占有率在宽间隔部分17b比在窄间隔部分17a大。
根据这种结构,由光反射片50和点图案构成的光反射面产生的反射光量在点图案占有率越大的部位越大。即,反射光量在窄间隔部分17a相对小,在宽间隔部分17b相对大。其结果,由于构成在照明亮度易于成为相对大的窄间隔部分17a 反射光量小,在照明亮度易于成为相对小的宽间隔部分17b反射光量大的补充关系,因此能够使背光源装置12中的照明亮度分布平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了包含荧光增白剂的点52。
像这样,由于用由易于反射光的荧光增白剂构成的点52形成点图案,能够使点52的光反射率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加大该点52与光反射片50的反射率的差异,能够进一步增大由点图案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能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点52形成为在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点52彼此的间隔在宽间隔部分17b比在窄间隔部分17a小。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点52形成为在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邻接的点52彼此的间隔在宽间隔部分17b比在窄间隔部分17a小。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点52的面积在宽间隔部分17b比在窄间隔部分17a大。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宽间隔部分17b的点图案占有率比在窄间隔部分17a的点图案占有率大。这里,由于该点52的光反射率比光反射片50大,因此,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宽间隔部分17b,反射光量相对变大,由此照明亮度增大,能够减小该宽间隔部分17b与窄间隔部分17a的亮度差。
<实施方式4>
接着,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仅着眼于窄间隔部分17a与宽间隔部分17b照明亮度差配置了光反射率比光反射片50大的点52,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着眼于由冷阴极管17的电压差产生的照明亮度差配置点,在这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3存在差别。其它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在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的部分上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中配置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俯视图。
在背光源装置12中配置的冷阴极管17由于在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上仅在一侧安装有向该冷阴极管17供给驱动电力的逆变器基板30,因此从该逆变器基板30向冷阴极管17的一端部供给驱动电力(参照实施方式1中的图2)。因此,冷阴极管17中的被供给驱动电力的一端部一侧成为高电压(高压部分30a),另一端部一侧成为低电压(低电压部分30b)。
光反射片60平行于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配置,如图9所示,成为如下形态:光反射片60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图9中是右端部)与冷阴极管17的高压电压部分30a相对,光反射片60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图9中是左端部)与低电压部分30b相对。在该光反射片60上印刷有多个白色的点62排列而成的点图案。
就点62的配置图案而言,多个点62沿着光反射片60的长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形成列,在光反射片60的短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沿着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排列的点62的列多个(图9中是16列)并列。
这里,当着眼于各列的各点62的面积(大小)时,在位于与冷阴极管17的低电压部分30b相对的部位(图9中的光反射片60的左端部)的列中,其面积相对大地形成。另一方面,在与高电压部分30a(图9中的光反射片60的右端部)相对的列中,其面积相对小地形成。另外,该面积从位于低电压部分30b的列向位于高电压部分30a的列逐渐减小。
接着,当着眼于沿着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的点62的列中的该62彼此的间隔时,在光反射片60的与低电压部分30b相对的位置,该间隔相对小,点62紧密地配置。另一方面,在该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点62彼此的间隔在光反射片60的与高电压部分30a相对的位置相对大,点62稀疏地配置。另外,该间隔从与低电压部分30b相对的位置向与高电压部分30a相对的位置逐渐增大。
像这样,通过从冷阴极管17的低电压部分30b朝向高电压部分30a,点62的面积减小,而且,点62彼此的间隔增大,点62的点图案占有率在低电压部分30b比在高电压部分30a大。
另外,冷阴极管17的窄间隔部分17a和宽间隔部分17b的点62的配置成为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形态。即,点62彼此的间隔在宽间隔部分17b比在窄间隔部分17a小。由此,点62的点图案占有率在宽间隔部分17b比在窄间隔部分17a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点62形成为使得作为点62相对于光反射片60整体的形成比例的点图案占有率在冷阴极管17的低电压部分30b比在高电压部分30a大。
这里,点62由于光反射率比光反射片60大,因此,点图案占有率大的低电压部分30b的反射光量相对变大,由此照明亮度增大,能够减小该低电压部分30b与高电压部分30a的照明亮度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点62形成为在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点62彼此的间隔在低电压部分30b比在高电压部分30a小。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点62形成为在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邻接的点62彼此的间隔在低电压部分30b比在高电压部分30a小。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点62的面积在低电压部分30b比在高电压部分30a大。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低电压部分30b的点图案占有率比在高电压部分30a的点图案占有率大。这里,由于该点62的光反射率比光反射片60大,因此,在点图案占有率相对大的低电压部分30b,反射光量相对变大,由此照明亮度增大,能够减小该低电压部分30b与高电压部分30a的亮度差。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由上述的记述和图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在光反射片上印刷黑色的点,但只要是难以反射光的颜色即可,例如也可以印刷灰色的点。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与黑色的点相比较,光反射率大,难以增大与光反射片的反射光量的差,因此形成更多的点或者更大的点从而调整反射光量是适宜的。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3、4中,在光反射片上印刷了包含荧光增白剂的点,但只要是易于反射光的形态即可,例如也可以形成具有金属光泽面的点。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窄间隔部分形成在冷阴极管的排列中央部,宽间隔部分形成在冷阴极管的排列端部,但窄间隔部分和宽间隔部分的形成位置是任意的。但是,例如在显示装置中使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中央部要求相对高的亮度,因此窄间隔部分在冷阴极管的排列方向上位于宽间隔部分的内侧是适宜的。
(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光反射片的任意位置形成点,但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仅在光反射片70中的冷阴极管17的正下方设置点71。形成在光反射片70中的点71由于能够与其周边的通常部分(即没有设置点的部分)产生很大的亮度差,因此在观看液晶显示装置10上映出的影像时,有可能看到点71。于是,通过将点71设置在冷阴极管17的正下方(重叠的位置),由于在观看液晶显示装置10的视点与点71之间存在冷阴极管17,因此能够防止看到点71。
(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向光反射片的印刷形成点,但例如在点的构成材料中包含金属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金属蒸镀等形成方法。这种情况下,对没有形成点的部位实施遮掩进行蒸镀是适宜的。
(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点的形状为圆形,点并列配置(圆点并列型),但点的形状和配置图案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如图11所示,在光反射片80中,构成60度的角度呈交错状配置圆形的点81的圆形点60度交错型,如图12所示,构成90度的角度呈交错状配置圆形的点82的圆形点直角交错型,如图13所示,呈交错状配置长圆形的点83的长圆形点交错型,如图14所示,并列配置长圆形的点84的长圆形点并列型,如图15所示,呈交错状配置正方形的点85的方形点交错型,如图16所示,并列配置正方形的点86的方形点并列型,如图17所示,构成60度的角度呈交错状配置六角形的点87的六角形点60度交错型,如图18所示,呈交错状配置长方形的点88的长方形点交错型,如图19所示,并列配置长方形的点89的长方形点并列型等。
(7)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点分别为相同的形状,而也可以在光反射片内形成不同形状的点。
(8)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用冷阴极管17作为光源的情况,但使用例如热阴极管等其它种类光源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使用TFT作为液晶显示装置10的开关元件,但也能够在使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适用,在进行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之外,还能够在进行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适用。
(10)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液晶面板11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但本发明也能够在使用了其它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适用。

Claims (29)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管状光源;和在与所述管状光源的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配置的光反射部件,
所述管状光源的排列构成为:具有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
在所述光反射部件上形成有多个点配置而成的点图案,
所述点的光反射率与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不同,
由所述光反射部件和所述点图案构成的光反射面的光反射率在所述窄间隔部分比在所述宽间隔部分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窄间隔部分配置在所述管状光源的排列中央一侧,所述宽间隔部分配置在所述管状光源的排列端部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的光反射率比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小,
所述点图案以作为该点图案相对于所述光反射部件整体的形成比例的点图案占有率在所述窄间隔部分比在所述宽间隔部分大的方式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为灰色或黑色。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沿着所述管状光源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所述点彼此的间隔在所述窄间隔部分比在所述宽间隔部分小。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沿着所述管状光源的并列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所述点彼此的间隔在所述窄间隔部分比在所述宽间隔部分小。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的面积在所述窄间隔部分比在所述宽间隔部分大。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状光源具有成为相对高的电压的高电压部分和成为相对低的电压的低电压部分,
由所述点产生的所述点图案占有率在所述高电压部分比在所述低电压部分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沿着所述管状光源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所述点彼此的间隔在所述高电压部分比在所述低电压部分小。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沿着所述管状光源的并列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所述点彼此的间隔在所述高电压部分比在所述低电压部分小。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的面积在所述高电压部分比在所述低电压部分大。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的光反射率比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大,
所述点图案以作为该点图案相对于所述光反射部件整体的形成比例的点图案占有率在所述宽间隔部分比在所述窄间隔部分大的方式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含有荧光增白剂。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具有金属光泽面。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沿着所述管状光源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所述点彼此的间隔在所述宽间隔部分比在所述窄间隔部分小。
16.如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沿着所述管状光源的并列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所述点彼此的间隔在所述宽间隔部分比在所述窄间隔部分小。
17.如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的面积在所述宽间隔部分比在所述窄间隔部分大。
18.如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状光源具有成为相对高的电压的高电压部分和成为相对低的电压的低电压部分,
由所述点产生的所述点图案占有率在所述低电压部分比在所述高电压部分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沿着所述管状光源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所述点彼此的间隔在所述低电压部分比在所述高电压部分小。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沿着所述管状光源的并列方向形成有多个,在该方向邻接的所述点彼此的间隔在所述低电压部分比在所述高电压部分小。
21.如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的面积在所述低电压部分比在所述高电压部分大。
22.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图案设置在所述光反射部件中的所述管状光源的正下方。
23.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图案的所述多个点分别呈交错状配置。
24.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图案的所述多个点分别并列配置。
25.如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图案通过在所述光反射部件上实施印刷而形成。
26.如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图案通过在所述光反射部件上实施金属蒸镀而形成。
2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和配置在该照明装置的正面一侧的显示面板。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为在一对基板之间封入有液晶的液晶面板。
29.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08801118643A 2007-10-19 2008-06-02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80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2697 2007-10-19
JP2007272697 2007-10-19
PCT/JP2008/060143 WO2009050916A1 (ja) 2007-10-19 2008-06-02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8067A true CN101828067A (zh) 2010-09-08
CN101828067B CN101828067B (zh) 2013-03-27

Family

ID=40567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186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8067B (zh) 2007-10-19 2008-06-02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97773B2 (zh)
CN (1) CN101828067B (zh)
WO (1) WO200905091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02369A1 (zh) * 2012-01-04 2013-07-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片及应用该反射片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3649620A (zh) * 2011-06-29 2014-03-19 夏普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728775A (zh) * 2013-12-31 2014-04-16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直下式led背光源的灯影消除方法及液晶产品
CN103728774A (zh) * 2013-12-31 2014-04-16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直下式LED背光源的Mura消除方法及液晶产品
CN109491146A (zh) * 2019-01-15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1012265A2 (pt) * 2009-06-30 2016-04-05 Sharp Kk dispositivo de iluminação, dispositivo de exibição e receptor de televisão.
US8890905B2 (en) 2009-08-18 2014-11-18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Reflectors with spatially varying reflectance/absorption gradients for color and luminance compensation
CN113903796A (zh) * 2009-10-16 2022-01-07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逻辑电路和半导体器件
US8545305B2 (en) * 2010-06-28 2013-10-01 Wms Gaming Inc.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simulating a component of a wagering game
WO2014020844A1 (ja) * 2012-07-31 2014-0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9690036B1 (en) * 2013-09-30 2017-06-2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ling display lighting color and uniformity
KR20150072515A (ko) * 2013-12-19 2015-06-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9411A (ja) * 1998-07-15 2000-01-28 Masao Ami 照明装置
JP3642723B2 (ja) 2000-09-08 2005-04-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2116705A (ja) * 2000-10-11 2002-04-19 Tama Electric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2196326A (ja) * 2000-12-26 2002-07-12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EP1564479A4 (en) 2002-09-30 2008-01-23 Sharp Kk BACKLIGHT UNIT AND THIS US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EP2071552B1 (en) * 2002-10-22 2012-01-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using backlight unit
KR100774579B1 (ko) * 2002-10-25 2007-1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4206906A (ja) 2002-12-24 2004-07-2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バックライト
JP2004220980A (ja) * 2003-01-16 2004-08-05 Tama Electric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4305735B2 (ja) 2003-05-27 2009-07-29 Fd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KR100970261B1 (ko) * 2003-05-31 2010-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7255462B2 (en) 2004-03-04 2007-08-14 K-Bridge Electronics Co., Ltd. Dimmer device for backlight module
KR101028926B1 (ko) * 2004-06-30 2011-04-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유닛
CN1847949A (zh) * 2005-04-15 2006-10-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0359383C (zh) * 2005-06-21 2008-01-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以及其支撑结构
JP4522935B2 (ja) * 2005-09-30 2010-08-11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バックライト照明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80915A (ja) * 2006-03-14 2007-10-25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US20100238359A1 (en) 2007-10-19 2010-09-23 Yasumori Kuromizu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9620A (zh) * 2011-06-29 2014-03-19 夏普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649620B (zh) * 2011-06-29 2016-02-24 夏普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3102369A1 (zh) * 2012-01-04 2013-07-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片及应用该反射片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3728775A (zh) * 2013-12-31 2014-04-16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直下式led背光源的灯影消除方法及液晶产品
CN103728774A (zh) * 2013-12-31 2014-04-16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直下式LED背光源的Mura消除方法及液晶产品
CN103728775B (zh) * 2013-12-31 2016-06-08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直下式led背光源的灯影消除方法及液晶产品
CN103728774B (zh) * 2013-12-31 2016-08-17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直下式LED背光源的Mura消除方法及液晶产品
CN109491146A (zh) * 2019-01-15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491146B (zh) * 2019-01-15 2022-04-26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97773B2 (en) 2012-10-30
WO2009050916A1 (ja) 2009-04-23
US20100231806A1 (en) 2010-09-16
CN101828067B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8067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CN101688649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US7270461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tilizing the same
JP2005117023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20169941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1688648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CN101883949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98331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98330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1821548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KR2009010969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US20100128464A1 (en) Light diffusion pl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CN102422077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1403834B (zh) 背光组件
CN102016391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GB2544895A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090093046A (ko) 램프가이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유닛
CN100474060C (zh) 照明器件及使用该照明器件的显示装置
US20190011781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422075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20060095144A (ko) 엘이디 백라이트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CN100335954C (zh) 背光模块结构
KR20050058112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유닛
KR20080083415A (ko) 도광판과 이를 포함한 배광장치
KR20180014391A (ko) 바 렌즈 및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