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5021A - 手操纵式工作器械 - Google Patents

手操纵式工作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5021A
CN101825021A CN201010143129A CN201010143129A CN101825021A CN 101825021 A CN101825021 A CN 101825021A CN 201010143129 A CN201010143129 A CN 201010143129A CN 201010143129 A CN201010143129 A CN 201010143129A CN 101825021 A CN101825021 A CN 101825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operating mode
work apparatus
mode control
contro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3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莱因米勒
L·泽克
R·沃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825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50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1/00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 F02D11/02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hand, foot, or like operator controlled initia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1Gearings, speed selectors, clutch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Sawing (AREA)
  • Means For Warming Up And Starting Carbure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具有内燃机(7),该内燃机(7)包括点火装置。设置有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其在第一位置中闭合第一开关(76)且在第二位置中闭合第二开关(77)。第一开关(76)包括第一触点(39),且第二开关(77)包括第二触点(40)。当第一触点(39)和第二触点(40)构造在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处时,可得出简单且强健的设计。

Description

手操纵式工作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操纵式(handgeführtes)工作器械
Figure GSA00000058626000011
背景技术
由文件DE 41 16 395 A1可知一种带有运行模式控制装置(Betriebsartensteller)的机动锯,在该运行模式控制装置中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不同位置(Stellung)可以电气的方式被识别。为此,在机动锯的壳体处布置有多个触点(Kontakt),其依赖于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位置通过运行模式控制装置彼此相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该类型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简单且强健地(robust)被构造。
该目的通过本发明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来实现。
作如下设置,即,触点不是构造在工作器械的壳体中,而是构造在运行模式控制装置本身处,且,触点由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材料挤压包封(umspritzt)。通过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材料的挤压包封可将触点牢固地保持在运行模式控制装置处。对于触点的装配而言不需要额外的工作步骤,从而简化了该工作器械的制造。同时,触点加固了运行模式控制装置且由此地提高了其稳定性
Figure GSA00000058626000012
为了识别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不同位置作如下设置,即,第二触点通过电气构件(elektrische Bauteil)与第一触点电连接。由此在第一和第二触点的触接中得出不同的电气特性,该电气特性可被控制器、尤其是点火装置的控制器所识别。有利地,该电气构件由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材料挤压包封。由此保护电气构件以防污染和振动。有利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电气构件形成共同的(gemeinsames)构件,其由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材料挤压包封。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电气构件有利地在利用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塑料(Kunststoff)而被挤压包封前已牢固地彼此相连接,且由此地形成一牢固的结构,该结构有益于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强度。通过使该至少两个触点和该电气构件形成共同的构件,在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制造中在置入到注塑模中时的调准(Justage)得以简化。仅一个构件须被定位。
如果至少一个触点构造在板材(Blech)处,其中,电气构件通过构造在该板材处的折弯的(umgebogene)夹板(Lasche)与该板材相连接,则可得出一种简单的设计(Gestaltung)。由此,为了构造触点且为了固定电气构件,仅需要一个弯曲的(gebogenes)板材件(Blechteil)。
有利地,至少一个触点构造在由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材料挤压包封的销(Bolzen)处。该销具有高的稳定性且可简单地被制造和触接。
有利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可绕转动轴线摆动地支承在工作器械处。作如下设置,即,至少一个触点构造在由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材料挤压包封的导体(Leiter)处。有利地,该内燃机包括化油器(Vergaser)。运行模式控制装置尤其地构造成操纵轴(Bedienwelle),其轴向长度至少与相对于操纵轴的转动轴线平行地测量的化油器的宽度相应。由此,用于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操纵杆和用于化油器的操控的元件或者说触点可布置在化油器的相对的侧面处。为了达到操纵轴的高的稳定性,作如下设置,即,导体大致在操纵轴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导体加固了操纵轴,且因此不仅用于建立在操纵轴的两个端部之间的电气连接,而且同时还用于加固操纵轴。作如下设置,即,在操纵轴的第一端部的区域中布置有操纵杆,且在操纵轴的第二端部的区域中布置有该第一和第二触点。有利地,在操纵轴的第一端部的区域中尤其为了与点火装置的连接而布置有接头(Anschluss)。该接头有利地构造在导体处且从操纵轴的材料中凸出。同样可作如下设置,即,该接头是接地线接头(Masseanschluss)。
有利地,导体与该至少一个电气构件和该触点牢固地相连接且形成操纵轴的支承结构(Tragstruktur)。导体与电气构件和触点形成单个的构件,其支撑(stützen)操纵轴且有助于操纵轴的稳定性的提高。在运行中出现的在操纵轴处的机械力(举例来说,由于操纵轴在不同的接通位置(Schaltstellungen)之间的换接(Schalten))不仅由操纵轴的塑料材料而且由导体的材料来承受。有利地,第一触点直接地构造在导体本身处,从而,为了构造第一触点不需要额外的构件。
导体尤其地为冲压导体(Stanzleiter)。在此,冲压导体理解为这样的板材件,即,其既形成了导体电路(Leiterbahn)又形成了触点。此类板材件可以简单的方式通过从板材中冲压出并(如有必要时)通过至所期望的形状的弯曲来制造。冲压导体以简单的方式使得连接导线(Verbingdungsleitung)和触点或者说接头在单个的构件处的构造成为可能。
有利地,电气构件为二极管。然而,同样可作如下设置,即,该电气构件为电阻。当多于两个的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接通位置需被识别时,电阻是尤其地有利的。
可作如下设置,即,运行模式控制装置至少部分地由导电(elektrisch leitenden)材料制成。在此,导电材料可以是导电的塑料或金属。有利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绝大部分(尤其地仅操纵杆除外)由导电材料制成。因此,触点和在触点之间的导电连接通过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导电材料来形成。可省去单独(separater)的触点或单独的导体。
适宜地,开关包括触点弹簧(Kontaktfeder),其与触点共同起作用。在此,每个开关有利地由触点弹簧和与该触点弹簧共同起作用的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触点来形成。触点弹簧与接地线(Masse)相连接。有利地,第一开关在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关断位置(Aus-Stellung)中是闭合的(geschlossen)。在该位置中,点火装置通过触点弹簧与接地线接头相连接,从而无法形成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火花(Zündfunk)。同样可作如下设置,即,触点弹簧与点火装置相连接,且接头(触点与该接头相连接)是与接地线相连接的接地线接头。
作如下设置,即,第二开关在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阻塞位置(Chokestellung)中是闭合的。由此,阻塞位置或冷起动位置可由点火装置的控制电子设备(Steuerelektronik)所识别,因为,由于被插入的电气构件将给出与在正常的(normal)运行中的有所不同的电气特性。视构件而定,电流和/或电压可能比在通常的运行中的小。在手操纵式工作器械中有利的是,不仅设置有阻塞位置,而且设置有热起动位置,由该热起动位置可在高的环境温度中或在内燃机已暖机时起动工作器械。为了同样能够识别该位置,作如下设置,即,运行模式控制装置具有第三触点,其是第三开关的部件。有利地,第三开关在起动位置(即,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热起动位置)中是闭合的。由此,可识别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所有位置,即,关断位置、阻塞位置、起动位置和运行位置。在运行位置中,触点弹簧不与触点共同起作用。这同样由点火装置的控制电子设备所识别。有利地,第三触点由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材料挤压包封。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图纸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说明。其中:
图1显示了机动锯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显示了出自图1的机动锯的化油器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图3以侧视图的形式显示了出自图2的化油器,其中,操纵轴在关断位置中,
图4显示了出自图3的操纵轴的透视图,
图5显示了出自图4的操纵轴的平面图,
图6显示了操纵轴的部分的透视图,
图7显示了穿过操纵轴的纵截面,
图8显示了在图7中的箭头VII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9显示了在图7中的箭头IX的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10显示了沿图7中的线X-X穿过操纵轴的截面,
图11显示了沿图7中的线XI-XI穿过操纵轴的截面,
图12显示了沿图7中的线XII-XII的截面,
图13显示了操纵轴的冲压导体的透视图,
图14显示了出自图13的冲压导体的平面图,
图15显示了冲压导体的侧视图,
图16显示了与在图12中的图示相应的操纵轴的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7显示了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8显示了穿过出自图17的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截面,
图19显示了沿图18中的线XIX-XIX的截面,
图20显示了沿图19中的线XX-XX的截面,
图21显示了带有出自图17的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触点的电气构件的透视图,
图22显示了带有该电气构件的触点的平面图,
图23显示了沿图22中的箭头XXIII的侧视图,
图24至27显示了在不同接通位置中的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8以截面图的形式显示了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作为手操纵式工作器械的实施例示意地显示了机动锯1。该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同样可以是其它的工作器械,举例来说如绿篱修剪器、除草机、切割机(Trennschleifer)或类似者。机动锯1具有壳体2,在壳体2处安置有在后的把手(Handgriff)3和抓握管(Griffrohr)4。在壳体2的远离该在后的把手3的一侧处,导轨5向前凸出,在导轨5处锯链6循环地被驱动。锯链6由布置在壳体2中的内燃机7驱动。内燃机7具有化油器8,通过该化油器8燃料/空气混合物被吸入。此外,在壳体2中布置有点火模块37,其控制燃料/空气混合物在内燃机7的燃烧室中的点火。为此,火花塞52凸到内燃机7的燃烧室中。为了操纵内燃机7,在该在后的把手3处支承有加速杆(Gashebel)9。邻近于该在后的把手3,从壳体2中凸出有操纵杆10,利用其可调整(einstellen)内燃机7的不同的运行模式。操纵杆10可被操作人员布置在关断位置80、阻塞位置83和起动位置82中。在起动内燃机7后,操纵杆10自动地被置放到运行位置81中。
图2示意地显示了化油器8。化油器8包括化油器壳体12和保持在化油器壳体12处的气道构件(Luftkanalbauteil)11。在化油器壳体12中构造有混合物通道16,在其中可摆动地支承有带有节流阀轴(Drosselklappenwelle)18的节流阀(Drosselklappe)17。为了操控节流阀17,在节流阀轴18处抗扭地布置有节流阀杆(Drosselklappenhebel)19。节流阀杆19通过加速杆9而被操控。在节流阀17的区域中,辅助燃料孔23通入到混合物通道16中。参照于从未示出的空气滤清器向内燃机7的流动方向75,在节流阀17的上游构造有文氏管(Venturi),在其区域中主燃料孔22通入到混合物通道16中。在文氏管的上游,在混合物通道16中可摆动地支承有带有阻气门轴(Chokeklappenwelle)21的阻气门(Chokeklappe)20。
在气道构件11中构造有气道15,在其中可摆动地支承有带有空气阀轴(Luftklappenwelle)14的空气阀(Luftklappe)13。空气阀13的运动有利地耦联到节流阀17的运动处。
为了起动内燃机7,须将相对富油的(fettes)混合物供应给内燃机。为此,将阻气门20和节流阀17调节到阻塞位置中。在阻塞位置中,阻气门20通常完全关闭,且节流阀17部分关闭。在起动位置或热起动位置中,阻气门20部分地或完全地开启且节流阀17部分关闭。阻气门20和节流阀17的这些位置通过运行模式控制装置来调整。这在图3中示出。运行模式控制装置(在其处构造有操纵杆10)构造成操纵轴25且可绕转动轴线26摆动地被支承。为了操控阻气门20,操纵轴25具有操控凸轮27,其与抗扭地布置在阻气门轴21上的阻气门杆24共同起作用。在图3中示出的操纵杆10的关断位置80中,操控凸轮27不与阻气门杆24接合。此外,在操纵轴25处设置有用于操控节流阀17的操控凸轮28。操控凸轮28与中间杠杆(Zwischenhebel)30的操控截段29共同起作用。中间杠杆30可摆动地支承在化油器支架72处。然而,中间杠杆30同样可被可摆动地支承在化油器壳体12处。中间杠杆30具有叉部(Gabel)73,其与抗扭地布置在节流阀轴18处的杠杆74共同起作用,且由此将节流阀17调节到所期望的位置中。
与操纵轴25一件式地构造有具有卡槽轮廓(Rastkontur)34的杠杆31,固定在化油器支架72处的触点弹簧33在卡槽轮廓34处滑动。卡槽轮廓34同样在图6中示出。触点弹簧33与接地线、举例来说与内燃机7的金属壳体相连接。在图3中示出的操纵轴25的关断位置80中,触点弹簧33贴靠在操纵轴25的第一触点39处。触点弹簧33与第一触点39形成第一开关76。在该接通位置中,点火模块37通过第一开关76与接地线相连接,从而无法生成点火火花。
如图4和5所示,操控凸轮27和操控凸轮28被布置在操控杆35处,该操控杆35被成型(anformen)在操纵轴25处。在操纵轴25的第一端部53处布置有该操纵杆10以及用于与点火模块37连接的点火模块接头36。作为点火模块接头36的替代,可设置有用于单独的控制器的接头,该控制器评价(auswertet)在接头36处的电压曲线(Spannungsverlauf)并相应地控制内燃机7的点火。在操纵轴25的相对的第二端部54处,布置有该杠杆31,在其处构造有该第一触点39以及第二触点40。在阻塞位置83中,触点弹簧33贴靠在第二触点40处。由于卡槽轮廓的设计,在阻塞位置83和关断位置80中操纵轴25由触点弹簧33保持。在运行位置81中,操纵轴25同样由触点弹簧33来固定。在起动位置82中,操纵轴25在该位置中的固定通过操控截段29在操控凸轮28处的卡接(Verrastung)来实现(图3)。该卡接通过加速杆9的操控并由此通过节流阀轴18的转动而被松开,从而,操纵轴25在第一次加速(Gasgeben)时自动地从起动位置82转移(überführen)到运行位置81中。
如图5所示,在第一触点39处构造有接头38。如图5所示,操纵轴25具有在转动轴线26的方向上测量的长度l。在图5中示意地示出的化油器8具有宽度b,其小于操纵轴25的长度l。在此,化油器8的宽度b在操纵轴25的转动轴线26的方向上测量。因此,点火模块接头36和操纵杆10在化油器8的一侧在操纵轴25的第一端部53处被布置,且该两个触点39和40以及接头38被布置在位于化油器的相对的一侧处的操纵轴25的相对的第二端部54处。
如图7所示,点火模块接头36构造在冲压导体41处,该冲压导体41大致在操纵轴25的整个长度l上在操纵轴25的内部延伸。冲压导体41由操纵轴25的材料挤压包封。操纵轴25由塑料制成,且冲压导体41由被冲压成的板材所形成,该板材在触点39和接头38的区域中是弯曲的。为了触接,触点39,40从操纵轴25的材料中凸出。在冲压导体41处同样构造有该点火模块接头36,其为了触接同样从操纵轴25的材料中凸出。冲压导体41在操纵轴25中的布置同样在图10和11中示出。如图10和11所示,冲压导体41在其面对操纵杆10的、远离操控凸轮27和28的一侧处具有折弯的边棱43,其提高了冲压导体41的机械稳定性。在第二端部54处,电气构件即二极管42由杠杆31的材料挤压包封,第二触点40通过二极管42与冲压导体41且通过冲压导体41与点火模块接头36相连接。冲压导体41由被冲压成的板材件所形成。作为冲压导体41的替代,同样可设置有以其它方式构造成的导体。作为二极管42的替代,同样可设置有其它的电气构件,即,电感或电容或电感、电容和电阻的组合。
触点39和40和接头38的布置还在图8和9中示出。触点39,40各构造成开槽的套管(Hülsen),触点弹簧33贴靠在套管的外侧处。在触点39的自由端处布置有接头38。带有触点36,39和40的冲压导体41起配电器(elektrischer Verteiler)的作用。
如图12所示,二级管42具有第一接头47,其通过构造在冲压导体41处的夹板45与冲压导体41机械地且电气地相连接。二极管42具有第二接头48,其通过夹板46与第二触点40机械地且电气地相连接。
图13至15单独地显示了冲压导体41和触点39和40的设计。如图13所示,在冲压导体41处成型有点火模块接头36、第一触点39、接头38以及夹板45。它们形成共同的板材弯曲件(Blechbiegeteil)。第二触点40构造在板材44处,在该板材44处还构造有用于与二极管42的第一接头47相连接的夹板46。夹板45和46构造成侧向地凸伸出且被折弯的板材突耳(Blechfahnen),其力配合地(kraftschlüssig)固定二极管42的接头47和48。通过夹板45和46,冲压导体41与二极管42和板材44牢固地相连接。这些部件形成共同的构件,该构件形成操纵轴25的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加固了操纵轴25并提高了其稳定性。
图16显示了操纵轴25的一种实施例,在其中除了第一触点39和第二触点40外设置有第三触点49,其在起动位置82中与触点弹簧33接合。第三触点49通过电阻50与冲压导体41相连接。在此,第三触点49同样可如第二触点40那样由板材51形成,且通过相应的在图16中未示出的夹板与电阻50相连接。电阻50和二极管42的电气特性如此来选择,即,使得点火模块37的微处理器可借助在相应的接通位置中所产生的电信号明确地识别操纵轴25的接通位置。如下同样可能是有利的,即,使第二触点40和第三触点50两者通过不同的电阻与冲压导体41连接。其它的电气构件或电气构件的组合同样可能是有利的。作为点火模块37的替代,同样可设置有单独的控制器,其识别操纵轴25的接通位置且相应地控制内燃机7。
图17至19显示了这样的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一种实施例,该运行模式控制装置不构造成操纵轴,而是构造成可摆动的杠杆。在该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处成型有操纵杆10。用于节流阀17和阻气门20的操控的操控凸轮未被设置在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处。这些位置通过其它的装置来确定。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由塑料制成且具有轴承孔56,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在该处可绕转动轴线26摆动地被支承。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具有销57,其通过注塑形成(eingespritzt)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材料中。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由塑料制成且销57由金属制成。在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有壁59,其将构造在销57处的第一触点39与同样构造在销57处的点火模块接头66分隔开。在壁59的面对第一触点39的一侧处构造有卡槽轮廓64,图17至19中未示出的触点弹簧33在卡槽轮廓64上滑动,该触点弹簧33与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触点共同起作用。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具有用于第二触点40的孔63。
如图19所示,销57通过二极管62与板材58相连接,在该板材58处构造有该第二触点40(图21)。如图19所示,二极管62的第一接头67与销57相连接。如图20所示,销57具有环形的槽61,在其中布置有该第一接头67。
如图19所示,二极管62具有第二接头68,其由板材58的夹板65来固定。
图21至23显示了销57、二极管62和板材58。这三个构件形成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支承结构并加固了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板材58在触点40的区域中环状地被弯曲。槽61居中地布置在销57处。板材58从二极管62的第二接头68延伸到朝向第一触点39的一侧上。由此,第一触点39和构造在板材58处的第二触点40均位于卡槽轮廓64的区域中(图17)。销57、二极管62和板材58形成共同的构件,其作为整体通过注塑形成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中。在此,为了触接,第一触点39、第二触点40和点火模块接头66从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材料中凸出。作为二极管62的替代,同样可设置有电阻或其它的电气构件,举例来说电容器或电感构件或多个构件的组合。通过该电气构件得出了不同的电压曲线,其可由控制电子设备(尤其在点火模块37中)进行评价。
图24至27说明了在操纵轴25和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处的电气接通。在此,在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中同样可设置有第三触点49,其通过电阻50或其它的电气构件与该第一触点39和点火模块接头36相连接。在图24中示出的关断位置80中,由第一触点39和触点弹簧33所形成的第一开关76是闭合的。由此,点火模块37通过触点弹簧33接地。在火花塞52处无法产生点火火花。
在操纵轴25或者说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在图25中示出的起动位置82中,由第三触点49和触点弹簧33形成的第三开关78是闭合的。在该位置中,点火模块37通过电阻50与接地线接头相连接。这可由点火模块37中的控制器来评价并识别起动位置82。
在图26中示出的阻塞位置83中,由触点40和触点弹簧33所形成的第二开关77是闭合的。由此,点火模块37通过二极管42或者说二极管62与接地线相连接。这可由点火模块37的控制电子设备来评价,从而使得,阻塞位置83可被点火模块37所识别且(举例来说)点火时间点可相应地被调整。
图27显示了在运行位置81中的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或者说操纵轴25。在该位置中,触点弹簧33贴靠在第一触点39和第三触点49之间的卡槽轮廓34处。点火模块37不与接地线相连接。这同样由点火模块37相应地加以评价,从而使得运行位置81同样可被识别。由此,通过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和操纵轴25的所建议的设计,可以电的方式识别所有的接通状态,且可进行内燃机7的相应的控制。
通过导线和电气构件的挤压包封,得出了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简单的设计。被挤压包封的构件提高了稳定性,且同时由于挤压包封可被很好地保护以防振动和环境影响(如污染和湿气)。由此,可实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的长的寿命。
在图28中显示了操纵轴25的一种实施例,该操纵轴25基本上由导电材料制成。在此,导电材料可以是金属或导电塑料。点火模块接头36和第一触点39与操纵轴25的材料构造成一件式的。有利地,未示出的第二触点40通过电气结构元件与操纵轴25相连接。操纵杆10被注射成型(angespritzt)在操纵轴25处且有利地由不导电的塑料制成。操纵杆10同样可绝缘地与操纵轴25相连接且同样可由导电材料制成。在图28中未示出的操控凸轮27和28同样可与操纵轴25构造成一件式的。

Claims (22)

1.一种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带有内燃机(7),所述内燃机(7)包括点火装置,且该工作器械带有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其在第一位置中闭合第一开关(76)且在第二位置中闭合第二开关(77),其中,所述第一开关(76)包括第一触点(39),且其中,所述第二开关(77)包括第二触点(4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39)和所述第二触点(40)构造在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由塑料制成,且所述第一触点(39)和所述第二触点(40)由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材料挤压包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点(40)通过电气构件以电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触点(39)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构件由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材料挤压包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39)、所述第二触点(40)和所述电气构件形成共同的构件,其由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材料挤压包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触点(40,60)构造在板材(44,58)处,其中,所述电气构件通过构造在所述板材(44,58)处的折弯的夹板(45,46,65)与所述板材(44,58)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触点(39)构造在销(57)处,所述销(57)由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材料挤压包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可绕转动轴线(26)摆动地支承在所述工作器械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触点(39)构造在导体(41)处,所述导体(41)由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材料挤压包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7)包括化油器(8),且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构造成操纵轴(25),其轴向长度(l)至少与平行于所述操纵轴(25)的转动轴线(26)而测量的所述化油器(8)的宽度(b)相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41)大致在所述操纵轴(25)的整个长度(l)上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纵轴(25)的第一端部(53)的区域中布置有操纵杆(10),且所述第一触点(39)和所述第二触点(40)布置在所述操纵轴(25)的第二端部(54)的区域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纵轴(25)的第一端部(53)的区域中布置有接头,其中,所述接头构造在所述导体(41)处且从所述操纵轴(25)的材料中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41)与所述至少一个电气构件及所述触点(39,40,49)牢固地相连接并形成所述操纵轴(25)的支承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41)为冲压导体。
16.根据权利要求3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构件为二极管(42,62)。
17.根据权利要求3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构件为电阻(50)。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至少部分由导电材料制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76,77,78)包括触点弹簧(33),其与所述触点(39,40,49)共同起作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76)在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关断位置(80)中闭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77)在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阻塞位置(83)中闭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具有第三触点(49),其是第三开关(78)的部件,其中,所述第三开关(78)在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起动位置(82)中闭合,且其中,所述第三触点(49)由所述运行模式控制装置(55)的材料挤压包封。
CN201010143129A 2009-03-04 2010-03-04 手操纵式工作器械 Pending CN1018250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11684A DE102009011684A1 (de) 2009-03-04 2009-03-04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DE102009011684.2 2009-03-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5021A true CN101825021A (zh) 2010-09-08

Family

ID=42538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3129A Pending CN101825021A (zh) 2009-03-04 2010-03-04 手操纵式工作器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24466A1 (zh)
JP (1) JP2010201613A (zh)
CN (1) CN101825021A (zh)
DE (1) DE10200901168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7326A (zh) * 2012-06-28 2014-01-22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带有制动装置的工作器械
CN104975954A (zh) * 2014-04-04 2015-10-14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机械
CN108687721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12798B4 (de) 2012-06-28 2014-11-13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Arbeitsgerät mit einer Bremseinrichtung
DE102012012827A1 (de) 2012-06-28 2014-01-02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Startsicherheitsschaltung in einem Arbeitsgerät mit einem Verbrennungsmotor
DE102012012801A1 (de) 2012-06-28 2014-01-02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Arbeitsgerät
DE202015103563U1 (de) 2015-07-06 2016-10-10 Makita Corporation Handgeführtes Motorarbeitsgerät
DE102018002964A1 (de) * 2017-09-15 2019-03-21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9708A (en) * 1975-03-05 1978-03-21 Andreas Stihl Maschinenfabrik Control device for the engine of an engine driven saw
US5209196A (en) * 1991-05-18 1993-05-11 Andreas Stihl Operating-mode position selector arrangement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5215049A (en) * 1991-06-21 1993-06-01 Andreas Stihl Portable handheld work apparatus
EP1857658A2 (en) * 2006-05-19 2007-11-21 Yamaha Marine Kabushiki Kaisha Remote control system for a watercraft propulsion unit
CN101107912A (zh) * 2006-07-19 2008-01-23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手持式工作器具
CN101298139A (zh) * 2007-04-30 2008-11-05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9606C2 (sv) * 2000-04-05 2003-03-18 Electrolux Ab Bensinmotordriven arbetsmaskin med vippströmbrytare
US7025034B2 (en) * 2004-04-08 2006-04-11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Ignition systems for portable power tools
CA2610033C (en) * 2005-06-13 2010-11-09 Shindaiwa Kogyo Co., Ltd. Power hand tool
DE102007032526A1 (de) * 2007-07-12 2009-01-15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Vergase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DE102009007030A1 (de) * 2009-02-02 2010-08-05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Schalteranordnu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9708A (en) * 1975-03-05 1978-03-21 Andreas Stihl Maschinenfabrik Control device for the engine of an engine driven saw
US5209196A (en) * 1991-05-18 1993-05-11 Andreas Stihl Operating-mode position selector arrangement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5215049A (en) * 1991-06-21 1993-06-01 Andreas Stihl Portable handheld work apparatus
EP1857658A2 (en) * 2006-05-19 2007-11-21 Yamaha Marine Kabushiki Kaisha Remote control system for a watercraft propulsion unit
CN101107912A (zh) * 2006-07-19 2008-01-23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手持式工作器具
CN101298139A (zh) * 2007-04-30 2008-11-05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7326A (zh) * 2012-06-28 2014-01-22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带有制动装置的工作器械
CN103527326B (zh) * 2012-06-28 2017-08-11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带有制动装置的工作器械
CN104975954A (zh) * 2014-04-04 2015-10-14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机械
CN104975954B (zh) * 2014-04-04 2019-04-09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机械
CN108687721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01613A (ja) 2010-09-16
DE102009011684A1 (de) 2010-09-09
US20100224466A1 (en) 2010-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5021A (zh) 手操纵式工作器械
CN101823254A (zh) 手操纵式工作器械
ES2127626T3 (es) Dispositivo de estrangulacion para un motor de combustion interna.
FR2869075B1 (fr) Dispositif de demarrage-arret automatique pour 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et vehicule a moteur electrique equipe d'un dispositif de demarrage-arret automatique
US20150116955A1 (en) Engine control unit
CN101932810A (zh) 发动机鼓风器
JP4940307B2 (ja) 圧力測定グロープラグ
RU2164310C2 (ru) Штифтовая свеча накаливания для дизельных двигателей
ATE155222T1 (de) Stabflammglühkerze
ITMI20031927A1 (it) Elettroiniettore perfezionato per combustibile gassoso.
US10408136B2 (en) Throttle trigger actuated throttle position sensor and engine control module
CN1573056A (zh) 内燃发动机
US3718124A (en) Vacuum actuated ignition spark energy level control circuit
US6882259B1 (en) Using a circuit board for ignition coil internal connections
WO1997042402A1 (fr) Soupape moteur possedant une fonction incorporee de bougie d'allumage et mecanisme de soupape
JP2013057294A (ja) 火花点火式エンジン
UA20002U (en) Actuator of diesel engine bypass valve for exhaust gas
RU2010102670A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выключателя
US10589411B2 (en) Handheld work apparatus
KR200159997Y1 (ko) 자동차의 캠 센서 설치구조
KR950005675A (ko) 임의의 원하는 타입의 차량; 차량에 탑재되는 엔진;그리고 엔진개선 보조장치
KR101144552B1 (ko) 글로우 플러그
KR970045151A (ko) 자동차 가솔린 분사장치의 공기계량기
KR100469841B1 (ko) 자동차의 캠센서 설치구조
UA49680A (uk) Пристрій для захисту від аварій карбюраторного двигуна внутрішнього згоряння а.м. божка - о.в. поліщук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