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1802B -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1802B
CN101821802B CN200880111407.4A CN200880111407A CN101821802B CN 101821802 B CN101821802 B CN 101821802B CN 200880111407 A CN200880111407 A CN 200880111407A CN 101821802 B CN101821802 B CN 1018218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layer
optical information
play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14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1802A (zh
Inventor
山本真树
山田博久
原田康弘
森豪
田岛秀春
前田茂己
村上善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025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40707B/zh
Priority to CN201010202591.2A priority patent/CN1018726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21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1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1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18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11B19/125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involving the detection of carrier data forma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11B19/128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involving the detection of track pitch or recording densit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11B7/1263Power control during transducing, e.g. by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对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该光信息记录介质由层叠多个包含有长度短于光学系分辨极限的记录标记的信息记录层而成,在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中,进行设定使得用于对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小于对最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并且在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以上。由此,对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能够防止重放激光功率高的重放激光误射到该信息记录层,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重放品质。即,能够通过确定最适当的重放激光功率以实现进行稳定超分辨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

Description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超分辨重放技术来重放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度的信息化、信息通信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高密度化、大容量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满足上述要求而进行开发的技术,例如有使信息记录层构成为多层结构的多层化技术、以及采用了重放膜的超分辨技术等。通过该超分辨技术,能够对长度短于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分辨极限的记录标记进行重放。 
以下,关于多层化技术进行说明。首先,介绍多层化技术中结构较为简单的2层化技术。2层化光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从重放激光入射面侧开始,依次设置了第1信息记录层、第2信息记录层,并以中间层隔开各信息记录层。此外,由于第1记录层为可使重放光透过的半透明层,因此,可使得通过重放激光入射面射入的重放激光在各信息记录层聚焦,从而能够在各个记录层记录和重放信息。从而,通过采用此类2层化技术,单纯计算可知,能够使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容量增为2倍。 
对于具有3层以上信息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也能采用与上述2层化技术的例子同样的结构,即,从重放激光入射面开始以第1记录层、第2记录层、第3记录层……第n记录层的顺序来设置信息记录层,并且以中间层隔开各信息记录层。 
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中并未采用超分辨技术,各层所记录的最短记录标记的长度长于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分辨极限的长度。 
接下来说明超分辨技术。超分辨技术(超分辨率技术)是指,通过用 于重放的光学系对记录标记长度为光学分辨率极限(以下称之为光衍射极限)以下的信号进行重放的技术。更具体地说,如果从光源照射出的光的波长为λ、用于形成光斑的物镜数值孔径为NA时,光斑直径大致为λ/NA。 
对记录标记长度为该光衍射极限以下的记录标记进行记录和重放的技术称之为超分辨技术。此外,采用此类超分辨技术来重放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技术称之为超分辨重放。 
另外,已知相当于光斑直径之1/4的λ/(4NA)左右的长度为现有光信息重放装置的分辨极限,即,未采用超分辨技术的光信息重放装置的分辨极限。以下,将该极限简称为分辨极限。分辨极限在理论要素之外还受光学系内的其他要素的影响,因此,实际的分辨极限值和根据波长以及数值孔径求出的理论值之间有时会有一定差距。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超分辨技术,能够对记录标记长度超过分辨极限的记录标记进行记录和重放,从而能够扩大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容量。 
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超分辨技术,揭示了一种采用了具有凹凸形状预坑的超分辨技术的、被称为Super-ROM的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预坑的该凹凸形状用于信息的重放。 
虽然该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详细重放机理尚不清楚,但是已证实,在重放专用型盘的反射膜上,如果以Mo、W、Si和Ge等取代历来使用的Al或Au,就能够对通过现有光学系所无法进行重放的、记录坑长度小于分辨极限的信号也进行重放。 
此外,通过兼用上述多层化技术和超分辨技术,即,通过在多层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各个信息记录层上采用超分辨技术而实现的、所谓多层超分辨技术,其作为一种可进一步扩大信息记录容量的技术备受瞩目。在此,该技术可适用于上述多层化技术中的上述2层化技术。此时,可称之为2层超分辨技术。 
然而,一般情况下,要想以超分辨技术进行超分辨重放,需利用高于通常的重放激光功率。作为超分辨技术的一个示例,例如有在信息记录层上设置所谓的掩膜层的掩膜型超分辨技术。 
该掩膜型超分辨技术根据不同的特性,可分为热模式方式和光模式方 式2种。但是,无论是热模式方式还是光模式方式,制作掩膜区域和孔径(aperture)区域时,在介质中要求相对应的高温和较大光量。因此,要求比通常状态高的重放激光功率。此外,对于掩膜型超分辨技术以外的其他超分辨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超分辨技术,也要求比通常状态高的重放激光功率。 
但是,如果在不适当的高重放激光功率下对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将会导致记录标记发生破损。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7-026503号公报(公开日:2007年2月1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1-250274号公报(公开日:2001年9月14日) 
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4-362718号公报(公开日:2004年12月24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地对作为高密度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用于对层叠有多个信息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所述信息记录层包含有长度短于光学系分辨极限的记录标记,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设定使得用于对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小于用于对最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且大于或等于在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用于对层叠多个形成有长度为120nm以下记录标记的信息记录层而成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且具有作为光学系的、能照射波长为400nm以上410nm以下激光的激光光源和数值孔径为0.83以上0.87以下的物镜,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设定使得用于对最接近重放激光 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小于用于对最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且大于或等于在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控制方法是一种对层叠有多个信息记录层而成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控制方法,该信息记录层包含有长度短于光学系分辨极限的记录标记,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设定使得对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的重放激光功率小于用于对最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且为在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以上。 
根据上述结构,对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将重放激光功率设为小于用于对最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且为在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以上,并通过照射激光来重放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因此,可防止利用不适当的高重放激光功率来重放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还能够防止因反复重放而导致反射率、重放信号特性恶化的发生。因此,能够对如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稳定地进行重放。 
在此,现有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对具有n(n为2以上的整数)层信息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时,无论是对于从重放激光入射面算起的第1个信息记录层即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还是对第n个信息记录层即第n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都采用相同的重放激光功率。例如,对现有的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时,重放第1信息记录层时的重放激光功率和重放第2信息记录层时的重放激光功率相同。 
但是,本发明的发明者发现,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第1信息记录层和第2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如果采用相同的重放激光功率,会导致第1信息记录层的记录标记发生劣化,其结果将无法对第1信息记录层所记录的信息进行重放。 
此外,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也能适用于具备下述光学系的光信息记录介 质重放装置,该光学系由可照射波长为400nm以上410nm以下的激光的激光光源和数值孔径为0.85的物镜构成,上述波长为400nm以上410nm以下的激光例如是Blu-ray Disc(注册商标)重放装置上采用的蓝色激光。在此,在上述数值孔径的误差不超过±0.2左右的情况下,对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大体上无影响。即,数值孔径满足0.83以上0.87以下即可。 
另外,本发明还适用于对包含有长度短于120nm的记录标记的多个记录标记所形成的信息记录层或者通过形成包含有长度短于120nm的记录标记的多个记录标记来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 
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可以是一种已记录有信息的读取专用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专用型),也可以是一种先记录一部分信息之后可追加进行记录信息,并且上述信息被形成在多个信息记录层的至少1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记录重放型)。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在以下的描述中会变得十分明了。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表示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控制部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表示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概略结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中例示的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作为参考例1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抖动与重放激光功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对本发明的盘#1以及比较例1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时所测定获得的bER与重放激光功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对本发明的盘#2以及比较例2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时所测定获得的CNR与重放激光功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盘#1即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第1信息记录层的规格化反射率和重放激光功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12     偏振光束分光器(光学系) 
13     激光光源(光学系) 
15     检测器(光学系) 
19     控制部 
21     光学拾取器(光学系) 
26     功率控制部 
100    光信息记录介质 
100a   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 
100d   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光信息记录介质) 
100e   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光信息记录介质) 
101    透光层 
102    第1信息记录层(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 
103    中间层 
104    第2信息记录层(最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 
105    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关于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该图所示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是一个可对光信息记录介质100进行光学重放的装置。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100既可以是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也可以是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以外的、通常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0b。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作为由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进行重放的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以重放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对具有3层以上信息记录层的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此外,关于由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10进行重放的通常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0b,也可以是具有2层以上信息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 
如图2所示,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包括:激光控制电路14A、信号处理电路14B、前置放大器16、RF放大器17A、RF信号的信号处理电路17B、伺服处理电路18、控制部19、主轴电动机20、光学拾取器21、光学拾取器用电动机22。光学拾取器21包括:偏振光束分光器12、激光光源13以及检测器1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首先通过主轴电动机20使得信息记录介质100旋转,并通过控制部19来控制光学拾取器用电动机22,使光学拾取器21进行移动。然后,通过激光控制电路14A,使激光光源13射出重放激光。 
信号处理电路14B用于生成在激光控制电路14A中所利用的信号。例如,在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具备对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功能的情况下,信号处理电路14B生成记录用信号,并由激光控制电路14A使用该记录用信号来控制激光光源13。 
该重放激光通过偏振光束分光器12照射到光信息记录介质100上,光信息记录介质100的反射光再通过偏振光束分光器12到达检测器15。光学拾取器21具备未图示的物镜。作为激光光源13的激光波长以及物镜的数值孔径,例如为Blu-ray Disc(注册商标)重放装置上使用的激光波长405nm、物镜的数值孔径0.85。 
检测器15根据到达的反射光,输出电信号,然后由前置放大器16对该电信号进行放大并送到伺服处理电路18,进行各种伺服控制。此外,由RF放大器17A对该电信号进一步进行放大之后送到信号处理电路17B。然后,该电信号经由信号处理电路17B被送到控制部19。 
(关于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控制部) 
以下,参照图1详细说明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的控制部19。图1是表示控制部19的主要结构的框图。如该图所示,控制部19包括:访问位置控制部23、信号处理部24、介质识别部25、功率控制部26以及重放时钟控制部27。 
访问位置控制部23通过控制光学拾取器用电动机22,使光学拾取器 21访问光信息记录介质100上所要访问的位置。 
信号处理部24对前置放大器16送出的介质识别信号进行处理,并提供给介质识别部25。介质识别部25根据信号处理部24所提供的上述介质识别信号,来识别光信息记录介质100是否为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 
介质识别部25对光信息记录介质100进行识别,其识别结果如果表明该光信息记录介质100为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时,功率控制部26就对激光控制电路14A进行控制,并对重放激光功率进行设定。具体而言,对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将重放激光功率设定为第1信息记录介质的再生激光功率Pr1,而对第2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设定为第2信息记录介质的再生激光功率Pr2。关于上述第1信息记录介质的重放激光功率Pr1和第2信息记录介质的重放激光功率Pr2的详细内容,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重放时钟控制部27根据介质识别部25对光信息记录介质100识别的识别结果,将信号处理电路17B上所利用的重放时钟切换成适合于通常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0b或者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的重放时钟。 
以下,参照图3说明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图3是表示2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在此,举例说明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为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包括:透光层101a、第1信息记录层102a、中间层103a、第2信息记录层104a和基板105a。 
然后,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利用重放时钟控制部27所发送的重放时钟和由RF放大器17A通过信号处理电路17B发送的电信号,对光信息记录介质100所记录的信息进行重放。 
以下,说明在对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进行重放时的、对第1信息记录层102a或者第2信息记录层104a所进行的聚焦。通过使光学拾取器21的物镜(未图示)从远离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的位置开始,沿着聚焦方向逐渐移动以进行寻焦处理,使伺服处理电路18中所利用的聚焦错误信号在每次通过各信息记录层时绘制S字特性。通过对该S字特性进行计数,并将计数结果反映到对光学拾取器21的控制中,从而选择 出第1信息记录层102a和第2信息记录层104a。 
(关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方法) 
以下,就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对将要进行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0是否为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进行识别的介质识别方法予以说明。 
首先,举例说明通过规定的方法将介质信息附加到光信息记录介质100的方法,其中,该介质信息是用于表示该光信息记录介质100是否为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的信息。 
具体而言,在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通过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所具有的记录标记长度为分辨极限以上的记录标记来记录介质信息,该介质信息表示将要进行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为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然后,以通常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0b上利用的低重放激光功率来重放上述介质信息后,根据该介质信息,判断该光信息记录介质100是否为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 
根据上述,能够防止在第1信息记录层或者第2信息记录层上,误利用高重放激光功率进行聚焦,从而导致各层发生不可逆性劣化而无法重放的问题。此外,还可通过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的内径孔的近旁部,形成表示介质信息的条码以用于记录上述介质信息。 
或者,也可利用在主轴电动机20使光信息记录介质100进行旋转前就对介质信息进行判断的介质判断部。例如有,对光信息记录介质100的局部上或者用于收容光信息记录介质100的卡盘器的局部上所形成的凹口等进行机械识别的方法等。 
通过上述方法来事先识别介质信息,在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进行重放时,首先,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通过用于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的重放激光功率进行重放。然后,读取其他相关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地址信息、下述第1信息记录层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Prlmin等)。由于可在包含有记录标记长度为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所具有的分辨极限以下的模式下,对上述其他相关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进行重放,因此,可对包括其他相关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在内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高密度化。此外,也可通过上述介 质判断部来判断下述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的信息。 
在此,开始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时,优选从第1信息记录层开始重放。通过上述,可防止如下问题的发生,即在重放开始时错误地以高重放激光功率即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来重放第1信息记录层,导致第1信息记录层发生不可逆性劣化而无法重放的问题。 
但是,开始重放时优选从第1信息记录层开始重放的方式仅限于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在n为3以上的n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上并不限定于上述。 
(实施例) 
(关于光信息记录介质)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所重放的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a以及通常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0b进行说明。 
作为现有的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例子,可以举出参考例1,即具有图3所示结构的2层信息记录介质100c。 
(参考例1) 
以下,参照图3来说明通过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来重放现有的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在此,作为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对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的一个示例,说明对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100c进行重放的情况,该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100c由2层现有的信息记录层构成。如图3所示,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100c包括:透光层101c、第1信息记录层102c、中间层103c、第2信息记录层104c和基板105c,且该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100c具有从重放激光入射面起按上述顺序依次层叠的结构。 
透光层101c由透明树脂层(膜厚75μm)形成,第1信息记录层102c由半透明反射膜(Au、膜厚15nm)形成、中间层103c由透明紫外线硬化树脂层(膜厚25μm)形成,第2信息记录层104c由反射膜(Au、膜厚50nm),基板105c由树脂基板形成。 
此外,对于参考例1即通过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来进行重放的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100c,在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100c的中间层103c以及 基板105c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凹形和/或凸形的预坑,通过在这些预坑上层叠设置半透明反射膜以及反射膜,使半透明反射膜以及反射膜上转印形成凹凸,从而在第1信息记录层102c以及第2信息记录层104c上形成作为记录标记的预坑。 
由此,上述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100c是所谓的重放专用光信息记录介质。此外,在基于Blu-ray Disc(注册商标)所采用的1-7PP调制方式的记录模式下,形成作为参考例1的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100c的预坑,即,记录标记,作为最短记录标记长度的2T标记长度为149nm。在此,T表示时钟的1周期时间。 
图4是表示通过具有波长为蓝色激光波长的405nm的半导体激光和NA(数值孔径)为0.85的光学系的盘测定机,来测定参考例1的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100c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c以及第2信息记录层104c的、抖动(jitter)和重放激光功率之间关系的结果。 
抖动是表示重放信号在时间轴方向上抖晃状态的指标。因此,抖动是表示介质的重放信号特性的指标之一,其值越小,重放信号特性就越优良。一般情况下,多使用抖动作为介质的重放信号特性。 
此外,图4中以粗虚线表示的阈值30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能够正确且稳定地读取被记录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上的信息的情况下的抖动值的阈值,即,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为了对光信息记录介质100进行稳定重放所需的抖动阈值。 
如图4所示,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100c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c以及第2信息记录层104c的抖动均不受重放激光功率的影响,基本保持一定,且为上述阈值30以下。由于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重放激光功率只要是可保持抖动值为上述阈值30以下的重放激光功率即可,因此,对于具有参考例1中的重放信号特性的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100c而言,可以在较广的激光功率范围内,选择第1信息记录层102c以及第2信息记录层104c的重放激光功率。 
(关于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重放激光功率) 
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在重放第1信息记录层102c和重放第2信息记录层104c时的重放激光功率被设定为相同的值。例如在图4中, 作为对第1信息记录层102c和第2信息记录层104c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采用0.7mW等的功率值。 
其理由在于,如果以不同的重放激光功率来重放第1信息记录层102c和第2信息记录层104c,会导致基于APC(Auto-power control)等所进行的重放激光功率控制变得复杂,且难以在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上通过同一重放电路来重放第1信息记录层102c和第2信息记录层104c等问题。 
如上所述,对于现有的用于重放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100c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装置,其重放第1信息记录层102c和第2信息记录层104c时的重放激光功率相同。 
本发明的发明者使用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根据CNR、抖动、bER等指标,对不同激光功率下的重放信号特性进行评价,其结果发现:如果像现有的用于对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那样,以相同于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来重放第1信息记录层,会导致第1信息记录层发生劣化。 
(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 
作为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下面对盘#1以及盘#2进行详细的说明,盘#1以及盘#2均为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在此,与参考例1同样,参照图3来说明盘#1以及盘#2的结构。 
(盘#1) 
作为盘#1的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包括:透光层101d、第1信息记录层102d、中间层103d、第2信息记录层104d和基板105d,并且具有从重放激光入射面起按照上述顺序依次层叠的结构。 
透光层101d由透明树脂层(膜厚75μm)形成,第1信息记录层102d由温度灵敏层(氧化锌、膜厚60nm)以及光吸收层(Ta、膜厚7.5nm)形成、中间层103d由透明紫外线硬化树脂层(膜厚25μm)形成,第2信息记录层104d由温度灵敏层(氧化锌、膜厚60nm)以及光吸收层(Ta、膜厚15nm)形成,基板105d由树脂基板形成。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所使用的超分辨技术是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超分辨技术,基于超分辨技术而形成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 
(盘#2) 
作为盘#2的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e包括:透光层101e、第1信息记录层102e、中间层103e、第2信息记录层104e和基板105e,并且具有从重放激光入射面起按照上述顺序依次层叠的结构。 
透光层101e由透明树脂层(膜厚75μm)形成,第1信息记录层102e由功能层(Si、膜厚5nm)形成、中间层103e由透明紫外线硬化树脂层(膜厚25μm)形成,第2信息记录层104e由功能层(Si、膜厚50nm)形成,基板105e由树脂基板形成。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e所使用的技术是,基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超分辨技术而形成的超分辨技术。 
(比较例1、比较例2) 
为了比较说明,接下来说明通过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来重放具有以下性质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结果。为了比较说明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以及100e所具有的超分辨特性,在此将不需要超分辨技术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作为比较例。 
在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2中进行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包括:透光层、信息记录层、基板,并且具有从重放激光入射面起按照上述顺序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 
透光层由透明树脂层(膜厚100μm)形成,信息记录层由反射膜(Au、比较例1的膜厚为50nm、比较例2的膜厚为20nm)形成,基板由树脂基板形成。 
在盘#1即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的中间层103d以及基板105d上、以及在盘#2即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e的中间层103e以及基板105e上、在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2的基板上均形成有未图示的凹形和/或凸形预坑。 
对于盘#1,通过在上述预坑上层叠设置有温度灵敏层以及光吸收层,从而将凹凸转印形成在光吸收层上,形成作为记录标记的预坑。 
同样,对于盘#2,通过在上述预坑上层叠设置功能层,从而将凹凸转印形成在功能层上,形成作为记录标记的预坑。此外,在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2中,通过在上述预坑上层叠设置反射层,将凹凸转印形成在反射层上,形成作为记录标记的预坑。 
因此,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比较例1、2层超分辨光信息 记录介质100e以及比较例2是所谓的重放专用光信息记录介质。 
使用以Blu-ray Disc(注册商标)中采用的1-7PP调制方式为基础的记录模式,来形成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以及比较例1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预坑,即,记录标记,其中,作为最短记录标记长度的2T标记长度为93nm。1-7PP调制方式称之为随机模式方式,是一种按照规定的方式,在重放信号的方向上有规律地设置长度不同的多个记录标记的方式。 
以单一频率重复模式形成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e以及比较例2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预坑,即,记录标记,记录标记长度为100nm。单一频率重复模式称之为单调方式,设置的标记/空隙比为1∶1。 
(重放信号特性的测定) 
接下来,说明对上述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以及100e、和上述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2的通常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时,使用盘测定机来测定重放信号特性所获得的结果。 
(测定盘#1) 
图5是表示对盘#1即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d以及第2信息记录层104d、作为比较例1的通常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所测定获得的bER(bit Error Rate:误码率)和重放激光功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此,使用具有半导体激光的波长为蓝色激光波长405nm并且光学系的NA(数值孔径)为0.85的盘测定机进行测定。 
上述光学系与Blu-ray Disc(注册商标)重放装置为相同的光学系。如上所述,分辨极限被表示为λ/(4NA),因此上述盘测定机所具有的分辨极限长度约为120nm。因此,对上述盘测定机的光学系而言,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以及比较例1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最短记录标记长度93nm是其分辨极限以下的长度。 
此外,bER是重放信号的比特误差率,是表示介质的重放信号特性的指标之一,其值越小表示重放信号特性越优良。 
最短记录标记长度成为分辨极限以下时,作为表示一般重放信号特性的指标即抖动的值将变得非常差,无法发挥作为指标的功能。也就是说, 将无法根据抖动的值来评价重放信号特性。 
抖动的值良好时,bER的值也变好。但是,即使在抖动的值较差的情况下,有时bER的值也可能良好。bER对于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而言,是最终实用的必需的评价指标值,由于bER良好时作为系统可正常工作,因此,在本测定中对于表示介质的重放信号特性的指标而使用的是bER。 
图5中以粗虚线表示的阈值40是,可使得一般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能够稳定地对光信息记录介质所记录的信息进行重放的bER的阈值,即,一般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的重放信号特性的阈值。如图5所示,在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d以及第2息记录层104d进行重放时所测定获得的bER,充分小于在对比较例1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所测定获得的bER。 
此外,图5表明,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d以及第2信息记录层104d进行重放,要使得测定所获得的bER成为上述阈值40以下的重放激光功率范围分别是不同的范围。具体而言,第1信息记录层102d的重放激光功率范围为1.0mW~3.7mW的范围,第2信息记录层104d的重放激光功率范围为2.7mW~5.0mW的范围。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第1信息记录层102d的重放激光功率范围低于第2信息记录层104d的重放激光功率范围,并且第1信息记录层102d的重放激光功率范围具有在重放激光功率轴上偏向重放激光功率减小的方向的倾向。 
在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上,对第2信息记录层104d进行重放时,由于必须使用透过第1信息记录层102d的重放光来进行重放,因此,可到达第2信息记录层104d的激光光量减少。即,重放第2信息记录层104d所需的重放激光功率高于重放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 
此外,与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同样,对于第1信息记录层102d以及第2信息记录层104d,可知在bER为阈值40以下,存在有相等的激光功率(例如,图5中为2.8mW)。 
(盘#2的测定) 
图6是表示对盘#2即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e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e以及第2信息记录层104e、比较例2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 录层三者的CNR(Carrier Noise Rate:载噪率)与重放激光功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在此,与测定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时同样,使用具备光学系的盘测定机进行测定,该光学系中半导体激光的波长为蓝色激光波长405nm并且NA(数值孔径)为0.85。 
如上所述,分辨极限被表示为λ/(4NA),因此上述盘测定机所具有的分辨极限的长度约为120nm。因此,对上述盘测定机的光学系而言,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e以及比较例2的记录标记长度100nm是上述分辨极限以下的长度。 
CNR是对记录标记形成方式为单调方式下的单一频率重复信号进行评价的指标之一,也是表示介质的重放信号特性的指标之一,其值越大就表示重放信号特性越好。 
作为单一频率重放信号的评价指标,一般使用CNR而不是抖动或者bER。因此,在本测定中,作为表示介质的重放信号特性的指标也使用了CNR。 
图6中以粗虚线表示的阈值50是,一般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可稳定地对光信息记录介质所记录的信息进行重放时的CNR的阈值,即,一般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的重放信号特性的阈值。 
如图6所示,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e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e以及第2息记录层104e的CNR充分大于比较例2的信息记录层的CNR。 
此外,图6表明,要使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e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e以及第2信息记录层104e所示的CNR成为上述阈值50以上,其重放激光功率范围分别是不同的范围。具体而言,第1信息记录层102e的重放激光功率范围为0.6mW~1.2mW的范围,第2信息记录层104e的重放激光功率范围为1.1mW以上的范围。 
本发明的发明者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得出的结论是: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e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e的重放激光功率范围不仅低于第2信息记录层104e的重放激光功率范围,并且具有在重放激光功率轴上偏向重放激光功率减小的方向的倾向。 
此外,与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同样,对于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e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e以及第2信息记录层104e,要使 两者的CNR都为阈值50以上的值,存在相等的激光功率(例如,图6中为1.1mW)。 
在此,本发明的发明者发现,与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同样,如果以相等的重放激光功率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d以及第2信息记录层104d进行重放,第1信息记录层102d将发生劣化,导致无法对第1信息记录层102d中所记录的信息进行重放。这在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e上也同样。 
上述相等的重放激光功率,例如就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而言,是指对第1信息记录层102d和第2信息记录层104d进行重放时测定所获得的bER均小于上述阈值时的3.0mW,就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e而言,是指第1信息记录层102e和第2信息记录层104e的CNR均为阈值以上时的1.1mW。 
(关于重放次数) 
图7是表示以规定的重放激光功率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d和第2信息记录层104d进行重放时,重放次数与规格化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7表示了,分别以1.2mW、1.6mW、2.0mW、2.8mW的重放激光功率,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d进行重放时重放信号的最大返射光量的规格化反射率与重放次数之间的关系。规格化反射率是指,以重放次数为第1次时的反射率为基准,对各重放次数的反射率进行规格化而获得的反射率。例如,重放次数为第1次时,规格化反射率的值为1.0。 
图7表明,重放激光功率越大,随着重放次数的增大,规格化反射率的变化量也变大,这表示特性在发生恶化。例如,重放激光功率为2.8mW时,重放次数为2000次时的反射率变动为50%以上。 
一般而言,在对1个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的情况下,由暂停等时起,直到得到下一个命令为止,光学拾取器有时会停留在同一个轨道上,因此,为了能够稳定地进行重放,重放耐性必须达到可重放2000次以上的要求。 
反射率发生较大变化时,有时无法进行聚焦。此外,重放信号振幅还可能偏离为了对光信息记录介质所记录的信息进行重放时所需的重放信 号振幅的范围,从而导致难以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重放。因此,为了能够稳定地对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一般情况下,需要将反射率的变动控制在10%~20%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以2.8mW的重放激光功率,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d进行2000次重放之后,将无法满足反射率变动特性和必要的上述重放耐性。因此,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进行重放时,实际上无法采用2.8mW的重放激光功率。 
此外,测定结果表明,以2.0mW以下的重放激光功率来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d进行重放的情况下,即使重放2000次后,bER仍保持在阈值以下。相对而言,以2.8mW的重放激光功率重放2000次后,bER的值会成为具有不可恢复性的、相比于阈值非常大的值。重放激光功率越大,bER随着重放次数而劣化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从bER特性的观点看,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d进行重放时,实际上无法采用2.8mW的重放激光功率。 
另一方面,对第2信息记录层104d进行重放时,必须以透过第1信息记录层102d的重放激光进行重放,因此,实际照射的重放激光到达第2信息记录层104d时,其功率会有所减少。从而,即使将重放激光功率设定在2.8mW,重放激光到达第2信息记录层104d时其功率已变得小于2.8mW,因此第2信息记录层104d的反射率以及bER较为稳定。 
因此,实际上,无法像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那样,以相同的重放激光功率来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d以及第2信息记录层104d进行重放。 
另外,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e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e也与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同样,采用1.1mW的重放激光功率时,由于反射率会随着重放次数的增多而减少,导致特性的劣化,最终无法进行重放。 
因此,实际上,无法像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那样,以相同的重放激光功率对作为盘#2的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e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e以及第2信息记录层104e进行重放。 
如上述背景技术中的说明,一般而言,超分辨技术要求较高的重放激 光功率。此外,对第2信息记录层104e进行重放时,必须使用透过第1信息记录层102e的重放光。因此,实际到达第2信息记录层104e的激光光量会有所减少。其结果,无法满足为进行超分辨重放时所需的温度和光量条件。从而,对第2信息记录层104e进行超分辨重放时,需要比重放第1信息记录层102e时更高的重放激光功率。 
(对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的重放激光功率) 
接下来,说明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对由n层信息记录层层叠而成的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时的重放激光功率。从重放激光入射面开始起算,将第n个的信息记录层称之为第n信息记录层。在此说明作为重放激光功率的、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以及第n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n。以下,作为一个例子,说明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进行重放的情况下,即,n为2时的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 
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是,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对第1信息记录层102d进行重放时设定的重放激光功率。此外,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是,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对第2信息记录层104d进行重放时设定的重放激光功率。 
在此,将能够满足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对第1信息记录层102d进行重放时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称之为第1信息记录层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Pr1min。例如,在图5中,能够使得在重放第1信息记录层102d时,测定获得的bER成为上述阈值40以下的重放激光功率为1.0mW~3.7mW的范围,因此,此时能够将第1信息记录层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Pr1min设定为1.0mW。 
对于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只要属于在对第2信息记录层104d进行重放时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所需重放信号特性能够得到满足的重放激光功率的范围之内,可取任意的值。例如,在图5中,能够使得在重放第2信息记录层104d时测定获得的bER成为上述阈值40以下的重放激光功率在2.7mW~5.0mW的范围,能够在该范围内设定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 
但是,对于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在上述激光功率范围 内,重放激光功率值越低越能抑制功耗。因此,如图5所示,要使得对第2信息记录层104d进行重放时所测定获得的bER成为阈值40以下,重放激光功率的范围需为2.7mW~5.0mW的范围,在该范围内且获得重放信号特性的情况下,优选以2.7mW作为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 
确定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在主轴电动机20使光信息记录介质100进行旋转前,利用对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的设定相关信息进行识别的部件(例如,在盘的一部分或者用于装盘的卡盘器的一部分上设有缺口,对该缺口进行机械识别的方法等),来在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开始进行重放之前,对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进行设定。 
此外,如果是通过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所具有的、分辨极限以上的记录标记,来记录了与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的设定相关的信息,首先,可采用通常的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100c等所利用的较低的重放激光功率来读取上述信息,然后对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进行设定。或者,可采用下述方法:通过利用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上事先准备的测试引导区域进行测试引导,即,通过使重放激光功率上下变动,来测定重放信号特性与重放激光功率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属于上述重放激光功率范围内的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进行设定。 
在此,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是,第1信息记录层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Pr1min以上且小于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的值。即,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以及第1信息记录层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Pr1min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以下的数学式(1)。 
Pr1min≤Pr1<Pr2(1) 
首先,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必须小于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的理由在于:如上述的“关于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重放激光功率”中的详细说明,虽然在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中,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和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具有相同的值,但是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 100d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d进行重放时,如果第1信息记录层102d的重放激光功率Pr1等于或者大于第2信息记录层102e的重放激光功率Pr2,将导致发生无法对第1信息记录层102d进行重放。此外,如果第1信息记录层102d的重放激光功率Pr1小于第1信息记录层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Pr1min,则无法满足对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所需的重放信号特性,从而无法对第1信息记录层102d进行重放。因此,第1信息记录层102d的重放激光功率Pr1必须在第1信息记录层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Pr1min以上。 
此外,对于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可选择的重放激光功率范围,优选满足下述数学式(2)。 
1.05×Pr1min≤Pr1≤0.95×Pr2(2) 
其理由是: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激光本身的制造偏差、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光学系的组装偏差、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偏差、重放时的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存在,作为重放系统,必须设定用于获得实用的重放信号特性的重放激光功率范围,即,重放激光功率裕度(power margin)。即是说,重放激光功率裕度表示相对于重放激光功率的变动所具有的裕余。 
一般情况下,重放激光功率裕度的量例如随着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光学系中,光学拾取器精度的增高而减小,由于介质偏差的存在,重放激光功率裕度需保持在5%以上。因此,通过设定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使其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相对于数学式(1)所示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的范围分别保持5%的重放激光功率裕度,即,满足数学式(2)所示关系,能够避免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的激光光源本身的偏差、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的光学系的组装偏差、2层超分辨光信息结论介质100d的制造偏差、重放时的环境变化等影响到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的第1信息记录层102d所进行的重放。 
因此,不仅能满足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所需的重放信号特性,并且与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情况相比而言,不会出现反射率、重放信号特性因重放次数的增多而变化,即,可稳定地对第1信息记录层102d进行重放。 
关于确定第1信息记录层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Pr1min的方法,也与设定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时同样,并无特别限定。可考虑采用与确定上述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但是采用通过测试引导来确定第1信息记录层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Pr1min的方法时,与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时的情况不同的是,根据测试引导的结果而将第1信息记录层的最小重放功率Pr1min确定为1点。 
确定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的方法也不受限定。但是,优选要在上述数学式(1)所示的、更优选是要在由数学式(2)所示的、第1信息记录层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Pr1min和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所确定的重放激光功率范围内。 
(层间移动) 
以下,说明在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对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的情况下,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1信息记录层变更为第n信息记录层或者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n信息记录层变更为第1信息记录层时的、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以及第n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m。下面,作为一个示例,介绍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进行重放的情况,即,n为2的情况。 
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1信息记录层102d变更为第2信息记录层104d或者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2信息记录层104d变更为第1信息记录层102d时,优选使重放激光功率低于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 
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1信息记录层102d变更为第2信息记录层104d或者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2信息记录层104d变更为第1信息记录层102d(层间移动)的情况下,当重放激光功率为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以上时,由于聚焦于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较高,因此,有可能导致第1信息记录层102d发生不可逆性劣化进而无法重放的问题。相反,在上述重放激光功率低于重放激光功率Pr2的情况下,可防止发生上述问题,即,可防止第1信息记录层102d发生不可逆性劣化进而无法重放的问题。 
此外,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1信息记录层102d变更为第2信息记录层104d或者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2信息记录层104d变更为第1信息记录层102d(层间移动)时,重放激光功率优选是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下面说明其理由。 
假设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以外的、且低于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的重放激光功率为Prx,并假设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1信息记录层102d变更为第2信息记录层104d或者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2信息记录层104d变更为第1信息记录层102d(层间移动)时的重放激光功率为Prx。 
此时,由于重放激光功率Prx既不同于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又不同于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因此,在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和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之间进行变更时,必须经过1次Prx。其结果,对于1次的层间移动,却要对激光功率进行2次变更,造成时间上的浪费。此外,Prx的值相对于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或者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的差为较大时,可能导致出现在各信息记录层无法聚焦的问题。 
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1信息记录层102d变更为第2信息记录层104d或者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2信息记录层104d变更为第1信息记录层102d(层间移动)时的重放激光功率设成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时,不仅能够节省时间,还能够防止发生无法聚焦的问题。 
以上,以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100d为例,说明了对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10。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还能够对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该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是指,将上述说明的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替换为n为2以上的n层光信息记录介质、第2信息记录层104d替换为第n信息记录层、第2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2替换为第n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n的情况下,信息记录层数为n层(n为2以上的整数)的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 
其理由在于,即使n从2变为2以上,第1信息记录层和第n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和耐久性之间的关系并无变化。   根据上述,例如要对第n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必须利用透过了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光来对第n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因此,为了获得要实现超分辨重放时所需的温度和光量,很明显需要高于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 
而且事实表明,为了对第n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第1信息记录层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透光性,为此必须要减小反射膜、光吸收层和功能层的厚度,而这将导致材料等的状态成为不稳定的状态,反射率等的变化随重放次数的增加而增大。 
(发明的作用效果) 
另外,对于本发明还可作如下的表述。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高密度记录有信息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用激光光束等的光,对用于记录、重放信息或者仅用于重放信息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采用了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技术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方法以及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技术是能够对根据衍射极限光斑直径所规定的光学分辨率以下的记录标记进行重放的技术。 
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是一种可对包括n个信息记录层的多层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其中,该信息记录层包含有用于对短于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分辨极限长度的记录标记进行重放的重放膜,n为2以上的整数,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用于对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最接近重放光入射面的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为Pr1,设用于对最远离重放光入射面的第n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为Prn,设对第1信息记录层重放时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为Pr1min时,满足Pr1min≤Pr1<Prn的关系。 
根据上述,对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最接近重放光入射面的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能够满足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与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相比,能够改善反射率、重放信号特性随着重放次数的累加而恶化的问题,可保持第1信息记录层的稳定 重放。 
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具备由可发生激光波长约为405nm的激光光源和数值孔径约为0.85的物镜构成的光学系,用于对包括有n层信息记录层的多层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上形成有短于120nm的记录标记,n为2以上的整数,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用于对该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最接近重放光入射面的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为Pr1,设用于对最远离重放光入射面的第n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为Prn,设对第1信息记录层重放时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为Pr1min时,满足Pr1min≤Pr1<Prn的关系。 
根据上述,如Blu-ray Disc(注册商标)重放装置等具备有可发生蓝色激光的激光光源和数值孔径为0.85的物镜构成的光学系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对重放专用型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最接近重放光入射面的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能够满足光信息记录媒体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并且,与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相比,能够改善反射率、重放信号特性随着重放次数的累加而恶化的问题,从而可对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稳定重放。 
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具备有由可发生波长约为405nm的激光的激光光源和数值孔径约为0.85的物镜构成的光学系,用于对包括n层(n为2以上的整数)信息记录层的多层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在上述信息记录层通过形成含有短于120nm的记录标记在内的多个记录标记来记录信息,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用于对该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最接近重放光入射面的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为Pr1,设用于对最远离重放光入射面的第n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为Prn,设对第1信息记录层重放时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为Pr1min时,满足Pr1min≤Pr1<Prn的关系。 
根据上述,如Blu-ray Disc(注册商标)重放装置等具备可发生蓝色激光的激光光源和数值孔径为0.85的物镜构成的光学系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对记录型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最接近重放光入射面 的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能够满足光信息记录媒体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并且,与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相比,能够改善反射率、重放信号特性随着重放次数的累加而恶化的问题,从而可对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稳定重放。 
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满足1.05×Pr1min≤Pr1≤0.95×Prn的关系。 
在此,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为应对重放时的环境变化,作为重放系统需使重放功率具有裕余。关于重放时的环境变化,例如有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激光本身的制造偏差、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光学系的组装偏差、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偏差等情况。 
此外,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精度越高,可留出的裕余的量就越小。对于一般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必须要保持5%以上的裕余率。为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设定使得Pr1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分别保持5%的重放功率裕余,即,满足1.05×Pr1min≤Pr1≤0.95×Prn。 
根据上述,对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最接近重放光入射面的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能够不受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激光本身的制造偏差、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光学系的组装偏差、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偏差、重放时的环境变化等的影响,可满足光信息记录媒体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并且,与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相比,可改善反射率、重放信号特性随着重放次数的累加而恶化的问题,从而可稳定地对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 
另外,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1信息记录层变更为第n信息记录层或者从第n信息记录层变更为第1信息记录层(以下称之为层间移动)时,使重放激光功率小于Prn。 
根据上述,从第n信息记录层转向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聚焦时,如果重放激光功率为Prn以上,将导致第1信息记录层发生不可逆性劣化进而无法用于重放的问题。相反,重放激光功率小于Prn时,不会发生上述问题,可防止在第1信息记录层发生不可逆性劣化进而导致无法重放的问题。因此,重放激光功率优选为Pr1。 
设Pr1以外的且低于Prn的重放激光功率为Prx,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1信息记录层变更为第n信息记录层或者将进行聚焦的信息记录层从第n信息记录层变更为第1信息记录层时的重放激光功率为Prx的情况下,由于Prx是不同于第1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1、第n信息记录层的重放激光功率Prn这两者的值,因此,在Pr1和Prn之间进行重放激光功率变更时,需经过1次Prx,即,进行1次层间移动时,要对激光功率进行2次变更,并导致发生层间移动变慢的问题。而且,所设定的Prx是较大偏离Pr1或者Prn的值时,可能导致发生在各信息记录层无法进行聚集的问题。 
因此,通过使重放激光功率成为Pr1,在进行层间移动时,可提高聚焦的时间效率。 
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对n为2的该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时,从第1信息记录层开始进行重放。由于在从第2信息记录层开始进行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上存在着以下的可能性,即,误利用较高的重放激光功率Pr2在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聚焦并对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从而导致第1信息记录层发生不可逆性劣化进而无法重放的问题,因此,通过从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可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此外,在n为2的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是一个在重放之前就能够对Pr1以及Pr2的值进行识别的介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重放时,对于第1信息记录层采用Pr1、对于第2信息记录层采用Pr2,能够提高重放的时间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揭示了对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除了重放或者记录专用装置之外,兼备重放以及记录两方面功能的装置也包括其中,其使用形态可为固定式和便携式,对此也无限定。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用于对层叠有多个信息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所述信息记录层包含有长度短于光学系分辨极限的记录标记,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设定使得用于对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小于用于对最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 光功率且大于或等于在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 
此外,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用于对层叠多个形成有长度为120nm以下记录标记的信息记录层而成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且具有作为光学系的、能照射波长为400nm以上410nm以下的激光的激光光源和数值孔径为0.83以上0.87以下的物镜,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设定使得用于对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小于用于对最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且大于或等于在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 
另外,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用于对层叠多个形成有长度为120nm以下记录标记的信息记录层而成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且具有作为光学系的、能照射波长为400nm以上410nm以下的激光的激光光源和数值孔径为0.85以下的物镜,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设定使得用于对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小于用于对最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且大于或等于在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 
此外,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控制方法是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对层叠有多个信息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所述信息记录层包含有长度短于光学系分辨极限的记录标记,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进行设定,使得用于对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小于用于对最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且大于或等于在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 
根据上述结构,对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将重放激光功率设定为小于用于对最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且为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以上,并通过照射激 光,对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因此,能够防止在不适当的高重放激光功率下重放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并能够防止反射率、重放信号特性随着反复进行的重放而发生恶化。从而,能够对诸如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稳定重放。 
在此,现有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对包括n层信息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时,无论是对于从重放激光入射面算起的第1个信息记录层即第1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还是对于从重放激光入射面算起的第n个信息记录层,即第n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都采用相同的重放激光功率。例如,在对现有的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的情况,对第1信息记录层和第2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的重放激光功率是相同的。 
但是,本发明的发明者发现,如果以相同的重放激光功率来对2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第1信息记录层和第2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会使第1信息记录层的记录标记发生劣化,其结果,导致无法对第1信息记录层所记录的信息进行重放。 
此外,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也能够适用于包括光学系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该光学系由可照射波长为400nm以上410nm以下、如Blu-ray 
Disc(注册商标)重放装置所采用的蓝色激光等的光源和数值孔径为0.85的物镜构成。即使上述数值孔径出现±0.2左右的误差,不会对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即,数值孔径满足0.83以上0.87以下即可。 
另外,本发明还适用于重放由包含有短于120nm的记录标记的多个记录标记所形成的信息记录层、以及通过形成包含有短于120nm的记录标记的多个记录标记来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层。 
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可以是一种已记录有信息的读取专用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专用型),也可以是一种先记录一部分信息之后能追加进行记录信息并且该信息被形成在多个信息记录层的至少1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记录重放型)。 
另外,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设定使得用于对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为用于对最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的0.95 倍以下,且为对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的1.05倍以上。 
一般而言,作为对重放时重放品质造成影响的要因,例如有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激光本身的制造偏差、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光学系的组装偏差、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偏差、重放时的环境变化等。 
为应对上述要因,必须设有用于获得实用的重放信号特性的重放激光功率范围,即,重放激光功率裕度(power margin)。即,重放激光功率裕度表示相对于重放激光功率的变动时具有的裕余。一般情况下,重放激光功率裕度的量随着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光学系的诸如光学拾取器的精度的提高而变小,但由于存在介质偏差,需要相对于理论值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留出5%的裕余。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相对于重放激光功率裕度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具有5%的裕余的结构,能够进一步避免受到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激光本身的制造偏差、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光学系的组装偏差、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偏差、重放时的环境变化等的影响。 
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从一信息记录层向其他信息记录层进行层间移动时,保持比用于对最远离上述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要小的重放激光功率下移动焦点。 
根据上述结构,在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和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之间进行聚焦层间移动时,能够防止在不适当的高重放激光功率下对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并能够防止反射率、重放信号特性因反复进行重放而发生恶化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更优选的是,将重放激光功率保持为用于对接近上述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下移动焦点。 
此时,为进行聚焦而进行层间移动时,只需对重放激光功率进行1次变更即可,因此效率高并且能够防止发生无法聚焦的问题。 
此外,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信息记录层为2层层叠时,从接近上述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开始进行重放。 
假设,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对信息记录层的层叠数为2的2层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时,从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开始进行重放。此时,如果误利用对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来对接近重放激光射入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时,将可能导致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上发生不可逆性劣化进而无法重放的问题。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以下情况发生,即利用不恰当的高重放激光功率对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照射,进而导致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的重放特性发生劣化的情况。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进行种种变更,通过对不同的实施方式所揭示的技术进行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内。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用于对层叠有多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超分辨重放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Claims (1)

1.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其用于对记录重放型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重放,在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中,层叠有多个包含长度短于光学系分辨极限的记录标记的信息记录层,并且在内径孔的近旁部通过长度长于光学系分辨极限的记录标记来记录表示是否为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介质信息,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光学系,其读取表示是否为通过长度长于所述光学系分辨极限的记录标记记录的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介质信息;和
控制部,其在基于表示是否为所述多层超分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介质信息来读取包含长度短于光学系分辨极限的记录标记的信息记录层、即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的情况下,将用于对最接近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设定成,小于用于对最远离重放激光入射面的信息记录层进行重放的重放激光功率,且大于或等于在满足该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所需重放信号特性下的最小重放激光功率。
CN200880111407.4A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18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2592.7A CN101840707B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010202591.2A CN101872621B (zh) 2007-10-19 2008-09-25 记录重放型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3204 2007-10-19
JP2007273204 2007-10-19
PCT/JP2008/067327 WO2009050994A1 (ja) 2007-10-19 2008-09-25 光情報記録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80807A Division CN102779534A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010202590.8A Division CN101847423B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CN201010202592.7A Division CN101840707B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010202589.5A Division CN101853672B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010202591.2A Division CN101872621B (zh) 2007-10-19 2008-09-25 记录重放型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010202593.1A Division CN101872622A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1802A CN101821802A (zh) 2010-09-01
CN101821802B true CN101821802B (zh) 2013-06-19

Family

ID=40567267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258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3672B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01020259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7423B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CN20088011140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1802B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CN201010202593.1A Pending CN101872622A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2102280807A Pending CN102779534A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01020259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0707B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01020259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2621B (zh) 2007-10-19 2008-09-25 记录重放型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258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3672B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01020259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7423B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2593.1A Pending CN101872622A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2102280807A Pending CN102779534A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01020259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0707B (zh) 2007-10-19 2008-09-25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01020259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2621B (zh) 2007-10-19 2008-09-25 记录重放型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9) US20100232269A1 (zh)
JP (7) JPWO2009050994A1 (zh)
CN (7) CN101853672B (zh)
WO (1) WO20090509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34413B1 (ko) * 2002-04-03 2011-05-12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광 정보 장치
EP2333772A1 (en) * 2009-12-07 2011-06-15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from and/or writing to a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5380331B2 (ja) * 2010-03-01 2014-01-08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
JP4933640B2 (ja) * 2010-06-11 2012-05-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
US8971163B2 (en) 2011-01-07 2015-03-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device, optical disc and testing method of optical disc
JP6160081B2 (ja) * 2011-01-31 2017-07-1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89457B2 (ja) * 2013-06-07 2018-03-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1599A (zh) * 2000-12-28 2005-03-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高密度光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方法
TWI273579B (en) * 2002-02-14 2007-02-11 Tdk Corp Method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from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producer,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556A (en) * 1901-07-20 1902-04-01 Ida Ervin Dish-washer.
JPH0567912U (ja) 1992-02-13 1993-09-1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レーザディスク装置
JPH07105568A (ja) * 1993-10-06 1995-04-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
DE69842250D1 (de) 1997-06-24 2011-06-16 Sharp Kk Optisches Wiedergabegerät und optisches Speichersystem mit diesem Gerät und einem Medium
JPH1116221A (ja) * 1997-06-24 1999-01-22 Sharp Corp 光再生装置及び光記録媒体
JPH11283291A (ja) * 1998-01-30 1999-10-15 Fujitsu Ltd 記憶装置、光学的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JP3866016B2 (ja) * 1999-07-02 2007-01-10 Tdk株式会社 光情報媒体およびその再生方法
JP3647681B2 (ja) * 1999-08-26 2005-05-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記憶装置
JP3719075B2 (ja) * 1999-12-13 2005-11-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042344A (ja) * 2000-05-15 2002-0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pll回路
US6680887B2 (en) 2000-05-15 2004-01-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PLL circuit
JP2002150611A (ja) 2000-11-10 2002-05-2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多層光ディスク、多層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JP2002352469A (ja) * 2001-05-25 2002-12-0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WO2003025917A1 (fr) * 2001-09-12 2003-03-27 Tdk Corporation Procede de reproduction pour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optique multiniveau et dispositif de reproduction associe
JP2003173527A (ja) * 2001-12-04 2003-06-20 Tea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BRPI0306145B1 (pt) 2002-08-22 2016-05-17 Lg Electronics Inc disco ótico de alta densidade e método de gravação/reprodução do mesmo
JP3832659B2 (ja) 2003-06-06 2006-10-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それを用いた記録方法、再生方法、光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光情報再生装置
KR20050001976A (ko) * 2003-06-28 2005-0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보 저장 매체
JP2005025900A (ja) 2003-07-01 2005-01-27 Tdk Corp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再生装置、光記録装置及び光再生装置、並びに、光記録媒体に対する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
KR20050052606A (ko) 2003-11-28 2005-06-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보저장매체, 이에 기록된 정보재생방법 및 장치
KR20050053132A (ko) * 2003-12-02 2005-06-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해상 정보 저장 매체
US20050157631A1 (en) 2003-12-30 2005-07-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recorded on the same
US7385891B2 (en) * 2004-03-03 2008-06-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 medium, and an apparatus to record/reproduce data on/from a portion of the medium through which a test beam is passed while determining an optimum power
KR100579460B1 (ko) * 2004-05-19 2006-05-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레이어 초해상 광디스크
CN101572100B (zh) * 2004-07-12 2011-04-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及信息记录再生方法
JP4349248B2 (ja) * 2004-10-04 2009-10-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情報記録媒体、その再生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69040A (ja) * 2005-02-28 2006-10-05 Sharp Corp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KR101120025B1 (ko) * 2005-03-10 2012-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층 기록 매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462431B2 (ja) 2005-07-13 2010-05-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209416B2 (ja) * 2005-09-29 2009-01-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US7830766B2 (en) * 2006-03-14 2010-11-09 Ricoh Company, Ltd. Data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isk, and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using PRML method
JP2007317313A (ja) * 2006-05-26 2007-12-06 Tdk Corp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の再生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1599A (zh) * 2000-12-28 2005-03-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高密度光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方法
TWI273579B (en) * 2002-02-14 2007-02-11 Tdk Corp Method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from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producer,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2621B (zh) 2015-07-08
WO2009050994A1 (ja) 2009-04-23
US8625397B2 (en) 2014-01-07
US20100246344A1 (en) 2010-09-30
CN101847423A (zh) 2010-09-29
US20100246345A1 (en) 2010-09-30
US8422345B2 (en) 2013-04-16
US20140226451A1 (en) 2014-08-14
JPWO2009050994A1 (ja) 2011-03-03
US8422344B2 (en) 2013-04-16
JP2010257569A (ja) 2010-11-11
US8767516B2 (en) 2014-07-01
JP2010257571A (ja) 2010-11-11
CN101853672A (zh) 2010-10-06
US20130229904A1 (en) 2013-09-05
US20100232269A1 (en) 2010-09-16
CN101853672B (zh) 2015-02-25
JP2010225276A (ja) 2010-10-07
CN101872622A (zh) 2010-10-27
JP2013077372A (ja) 2013-04-25
US20110058460A1 (en) 2011-03-10
CN101847423B (zh) 2012-08-29
CN101840707B (zh) 2015-07-08
CN101872621A (zh) 2010-10-27
JP2010225277A (ja) 2010-10-07
US20100246374A1 (en) 2010-09-30
JP2010257570A (ja) 2010-11-11
US20130148486A1 (en) 2013-06-13
US8411538B2 (en) 2013-04-02
US8976637B2 (en) 2015-03-10
US20100246346A1 (en) 2010-09-30
CN101821802A (zh) 2010-09-01
CN102779534A (zh) 2012-11-14
CN101840707A (zh) 2010-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1802B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JP5100010B2 (ja) 光学情報再生装置
EP1933313A1 (en) Compatibl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CN102163444A (zh)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再现方法
CN102163443A (zh) 光记录介质系列
JP5307128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ソリッドイマージョンレンズ
EP2074618B1 (en) Compatibl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4771751B2 (ja) 多層相変化型光記録媒体の再生方法、多層相変化型光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
JP2005235342A (ja) 光学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N101523491A (zh) 兼容的光学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5